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范文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29 11:43: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篇1

一、EPC模式的固定总价合同

EPC合同更接近于固定总价合同。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固定总价合同仅用于规模小、工期短的工程。而EPC模式所适用的工程一般规模均较大,工期较长,且具有相当的技术复杂性。在EPC模式条件下,业主允许承包商因费用变化而调价的情况是不多见的。

EPC模式适用于工程所包含的地下隐蔽工作不多,承包商在投标前无法进行勘察的工作区域也不能太大,否则,承包商就无法判定具体的工程量,增加了承包商的风险。

既然合同规定由承包商负责全部设计,并承担工程全部责任,故业主不能过多地干预承包商的工作。要求所完成的工程符合“合同中预期的工程之目的”就应认为承包商履行了合同中的义务。优选承包商时应突出对承包商过去业绩的审查,对投标书中技术文件的审查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查。

由于采用总价合同,故期中支付可以按月度支付,也可以按阶段支付,在合同中可以规定每次支付款的具体数额或合同价的百分率。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分析、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确保其目标的实现。

二、EPC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的关键

成本控制是EPC工程成本管理的核心,在对EPC工程项目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按EPC工程进行的时间顺序可分为以下几个控制点:

1.EPC项目的预算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引入期。近年来在成本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普遍认识到,工程项目在可研阶段作预算时,项目管理人员要有成本控制的理念。特别是EPC项目业主和承包商间在没有形成法律约定前,双方都要作项目成本预算,业主要用这个数据作为投资的依据,而承包商会将其作为投标及后期成本控制依据。可见对于EPC项目,成本控制在合同签定前已经开始。

2.签定EPC工程项目合同是EPC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关键控制点。在签定EPC合同时应作到标的详尽,时间明确,权责明析。应遵循国际惯例与当地法规,严密合同条款。此阶段要想做好成本控制需要项目管理人员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和前瞻性,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提前的预计,并对合同实施过程中突发事件做好预警、预案。

3.对于设计阶成本控制的重要程度,有一个观点是被普遍认同的,就是产品成本的80%是约束性成本,并且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EPC项目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主要是优化设计方案,在技术层面注入经济原则。EPC工程项目设计方案选择与评定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经济成本大小是评定优化与否的一个明显标志。优化设计方案一方面体现在材料与结构的选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结构方式会对成本造成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是工艺设计,工艺设计人员应选择先进的、低成本的且易施工的工艺流程。

4.EPC项目在采购阶段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科学组织物资供应,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EPC工程项目的外部环境主要可分为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内容。在采购阶段,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事先需作好预案。比如广泛搜集供货商资料及替代品的市场分布情况。

5.EPC项目在施工阶段,进行现场监理是一种有效的事中控制方式。这不仅对项目的质量、进度进行监控,同时也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6.EPC项目的善后阶段,对于EPC项目指的是项目的收尾、验收后在移交过程中项目干系人间的合同终结、利润分配的过程。EPC项目中分阶段可能出现转包的现象,因此项目干系人间会出现利益二次分配的情形。工程项在此阶段出现索赔与反索赔事件屡见不鲜。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加强索赔管理,以弥补承包商不应承受的风险损失,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趋于合理;另一方面规避发包商的反索赔,避免成本风险。

三、EPC工程运行中的原则

以上是EPC工程运行中的几个关键的成本控制点,要使成本控制得到有效的实施,保证工程项目最大限度的产生合理的经济效益,还应注意项目成本控制的全面性、成本最低化、目标管理、例外管理及协调等原则。

1责权相结合的原则EPC项程项目往往涉及部门多且人员结构复杂。因此要想有效实现成本控制,就必需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要求项目经理及各部门的管理人员都应负有一定的控制成本责任,从而形成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同时要有考核及监督机制,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并且与工资及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这样既可以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又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

2全面性原则 EPC工程项目成本中的全面性一方面是指人员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是过程的连续性。EPC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并应与每个职工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它需要大家共同关心、群策群力。成本控制要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终。形成项目成本的全过程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3目标管理原则成本控制必须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工程项目预算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建立岗位责任制和成本责任制;目标的检查应及时、全面,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目标的评价应公正、合理。

4 协调原则在进行成本控制同时要考虑其他控制过程,要与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相协调,如果只片面地严格控制成本,可能会导致进度或质量方面出现问题,而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最终只能是加大成本。

5例外管理的原则EPC工程项目在运作过程中“例外”很多。例外管理是西方国家在经营生产管理中进行日常控制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成本指标的日常控制方面采用的更多。当工程项目例外情况发生时必然影响实际成本,此时,就应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对设定目标成本作出相应的调整。

篇2

【关健词】施工企业;项目部;内部控制

从我国施工企业的项目部的管理运作模式来看,具有临时性、多样性等特点,缺乏长期性、稳定性、持续性,因此,在管理控制上存在着多种漏洞和弊端。作为施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对项目部的内部控制,想方设法加强对项目的有效控制,提高控制效率,以确保工程质量效益、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等目标得到充分地实现。

一、施工企业项目部的现状分析

项目部是施工企业的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项目管理的特点是独立核算,项目繁杂、很多与施工企业不在同一个地方,存在着跨区域问题,运行周期不一,随着工程的开始而开始,跟着工程的结束而结束,因此,管理起来比较不便,容易出现管理控制上的疏漏,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一是项目所涉及的资金量较大,工期较长。从很多大中型建设工程来看,所投入的资金往往数亿,有的甚至在百亿之上,项目工期大多数年,有的甚至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二是施工管理界面具有多样性。有的仅仅在一个点上,如一个小区的房屋、一座桥梁;有的则在一条线上,如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绵延数十公里,甚至超过数百公里。三是内部控制力量比较薄弱。以铁路施工企业为例,施工规模非常大,投入资金巨大,而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匮乏等原因,内部控制难以到位。四是项目部具有较大的自和决策权,权利过于集中,难以监督管理到位,容易滋生违法违规问题。

二、施工企业对项目部的内部控制原则

作为现代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管理控制。在项目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坚持一下几点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是由于项目部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不管制度完善与否都需要人来完成,因而必须坚持这一基本原则,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各项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二是依法控制的基本原则,施工企业在项目部内部控制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企业内控体系,企业所开展的一切内控活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才能确保企业内控的有效性;三是坚持全面性的基本原则,企业所开展的内控工作必须覆盖整个施工全程,否则任意环节失控,就极易出现各种风险,这就需要在控制过程中坚持全面性的基本原则,从而更好的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四是稳定持续的基本原则,在施工过程中抓住各环节的共性,持续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确保内部稳定的同时确保企业控制的可持续性;五是成本最大化的基本原则,企业开展内控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的最大化,因而在内控工作中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合理控制成本与效益比,从而进一步提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三、施工企业对项目控制的有效策略

施工企业必须切实加强对项目部的控制与管理,笔者结合相关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夯实项目部内控基础

一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严格控制好施工成本。必须严格按照预算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工程项目的各项开支均控制在预算之内,严防出现超标的问题。二是财务应该严格按照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开支均进行有力的控制,使各个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相互制约,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二)实施竞争上岗制度,选好工程项目经理

项目部经理是工程项目的龙头,其人员的选用尤为重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项目部经理的选用工作。一是选择思想素质高,具有较强责任感,业务能力强,精于算账,经济头脑灵活的项目经理。这是确保工程项目效益实现的根本所在。二是选好项目部的总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必须具备相关资质,持证上岗,以打造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团队。

(三)加强成本责任管理,强化成本控制结果处理

成本责任意识是确保成本管理到位的关键理念,因此,作为项目部应该不断完善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将工程过程中一切经济行为都要作为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狠抓落实。一是对于工程施工中消耗的用工成本、材料成本、各种费用等纳入成本目标管理中,并进行细化和量化。二是加强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管理,优化成本控制结果处理方式,加大执行力度,对于违反成本控制制度的相关责任人,视其实际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对于成本控制绩效突出的相关人员,必须予以一定的奖励,并在工资待遇和奖金分配等方面予以兑现。三是将管理与作用相分离,将成本控制任务细化分解到每施工班组,分配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四是加强事前控制盒事中控制,实行全程控制。先预算和核算,再施工,边施工,边检验,确保成本控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四)建立健全外用劳务管理制度

一支好的劳务队伍是优质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份。在施工管理上,与那些管理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信誉好,能很好地完成施工任务的队伍合作,逐步培养出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劳务队伍。

(五)建立审计监督制度,确保项目施工的经济效益

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制定有效的项目部审计制度。对项目部进行审计,既是一种监督检查,又是考核奖惩的依据,同时对项目部的工作也是一种帮助和促进。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将审查工作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查错防弊,使施工项目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结语

总之,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对项目部内部控制的重要现实意义,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方法,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夯实项目部内控基础,实施竞争上岗制度,选好工程项目经理,提高项目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加强成本责任管理,强化成本控制结果处理。

参考文献:

[1]谭荣锋.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成本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09(05).

篇3

关键词:房地产工程造价;综合管理模式;创新

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成本控制体系出发,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造价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分析,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水平。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与综合造价管理模式要形成动态管理的机制,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的造价优化控制水平,为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面优化和综合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机制研究

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要确保主体行为能够符合造价模式的要求,提高对房地产造价的全面控制管理水平。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造价管理的整体目标出发,按照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具体要求进行全面系统化分析,实现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优化控制,为房地产行业造价管理形成良好的体制,确保造价管理能够从检查、监督、引导等方面出发,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效率,为房地产行业造价管理水平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房地产工程造价要从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出发,对整个行业的质量体系管理进行相互处理,实现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方位控制和综合性管理。造价管理目标要坚持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原则,确保造价管理能够形成良好的动态管理策略。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要坚持目标控制的基本思路,确保房地产行业能够发挥全面战略管理作用,对各项造价管理机制进行全面优化,形成房地产造价管理的控制性战略,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优化控制管理水平,为房地产整体造价管理营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房地产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是个系统性工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全方位控制的基本战略,确保工程造价能够得到综合性控制,形成工程性造价控制管理机制,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综合管理水平,为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面战略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涉及的方案较多,因此要坚持主动控制的基本原则,确保工程造价能够在优化控制的基本范围内实现管理,提高对造价管理的设计水平,为主动性控制管理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确保房地产工程造价的预算管理能够符合范围要求,提升对房地产的整体优化控制管理水平。

房地产工程造价控制模式措施研究

房地产工程造价控制模式要从投资计划的基本思路出发,确保各项投资能够符合造价的管理要求,在造价控制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创新管理思路,形成造价模式创新机制,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控制管理水平,为房地产行业造价的市场化管理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房地产造价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对各种方案进行深入调研,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确保工程造价能够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实现全面的发展,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控制管理水平,为房地产行业的全面创新和综合性造价管理创造良好的平台。工程造价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从投资决策的整体思路出发,确保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够符合主动性管理的要求,积极有效的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优化控制水平,从筹措资金和整体工程模式优化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房地产工程项目的造价资金要渗透到设计的各个方案,从不同的工程造价原则出发对各个环节进行价格评估,形成良好的造价控制管理方案,同时对造价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化管理,形成良好的造价控制管理思路,提高对房地产造价控制管理水平,为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影响因素很多,具体造价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造价管理模式出发,确保各项造价管理能够从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出发,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管理水平,为房地产行业的全面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造价控制管理模式要从造价项目投资的整体思路出发,形成良好的造价项目控制管理机制,提高对房地产行业的整体优化管理水平,实现对造价模式的全面分析,形成造价模式动态管理方案,提高对造价影响因素的动态化管理水平,为造价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基础。房地产工程造价的设计方案要从各个设计模式出发,对造价控制要坚持有效性的基本原则,确保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造价模式研究,形成良好的造价管理控制模式,在不同的造价阶段采取不同的造价控制管理模式,提高对房地产造价的整体优化控制管理水平。工程造价优化控制模式要从技术方案的整体管理出发,确保各项管理方案能够符合成熟技术管理的要求,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管理,为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性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设计监理监督,确保各项设计方案能够处理合理性控制的要求,提高对造价控制的全方位管理,为房地产造价的整体思路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造价管理部门在造价模式控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可行性的基本分析原则,确保各项造价设计方案能够在工程优化控制中得到全面的落实。房地产工程造价综合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采取分配投资控制方案的基本原则,确保各项造价能够在严格控制模式下运行,对造价变更方式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工程造价管理能够在投资模式控制的方案下得到全面的实施,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项目造价的优化控制管理,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效率。工程造价设计方案要从模式审核的管理战略出发,对各项工程造价模式进行全面的审查,确保各项造价管理能够坚持技术、设计、实施可行性的基本思路,提高对造价的全面优化控制,为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造价模式控制管理的实施中要从结算管理机制建设出发,对各项造价进行单价综合管理,确保造价管理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对造价的全面汇总化管理,提高造价综合管理水平,为造价的全面控制和有效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房地产造价工程控制管理模式优化

房地产造价工程控制的过程中要从造价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出发,确保造价控制管理方案能够从影响因素的战略出发,对各项政策性管理要坚持可行性分析的基本思路,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综合性控制原则,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模式优化水平,为房地产行业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造价管理环境。房地产工程造价要从全过程出发,对各项造价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性分析,形成动态化造价管理方案,提升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的综合预算控制管理水平。房地产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实施中要进行全面的合同变更和综合性处理,确保工程项目能够符合工程造价优化控制的要求,提升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面管理,为工程造价的施工模式处理营造良好的环境。房地产工程造价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消耗出发,确保各项造价能够在施工周期控制范围内得到实施,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工程造价政策性管理环境,提升房地产行业的造价优化水平,为造价的各项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房地产工程造价综合性管理的过程中要从造价的全方位控制出发,确保各项造价能够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落实,形成良好的工程监理管理方案,提高对房地产的优化控制水平,为工程的全面实施和造价的综合性优化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工程造价综合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进行施工创新管理,确保施工控制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提升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综合性控制,全面落实和优化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效率。

总结

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优化控制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确保造价能够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实现对房地产造价的全面优化控制,提升房地产造价的管理效率,为造价质量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与造价管理机制建设要形成联动的局面,为房地产工程造价的综合性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形成创造良好的平台。房地产造价管理是个系统性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从全面控制和动态跟踪的模式出发,形成良好的房地产造价管理机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造价管理的整体目标出发,按照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具体要求进行全面系统化分析,实现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优化控制,为房地产行业造价管理形成良好的体制,确保造价管理能够从检查、监督、引导等方面出发,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效率,为房地产行业造价管理水平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设计监理监督,确保各项设计方案能够处理合理性控制的要求,提高对造价控制的全方位管理,为房地产造价的整体思路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造价管理部门在造价模式控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可行性的基本分析原则,确保各项造价设计方案能够在工程优化控制中得到全面的落实。工程造价设计方案要从模式审核的管理战略出发,对各项工程造价模式进行全面的审查,确保各项造价管理能够坚持技术、设计、实施可行性的基本思路,提高对造价的全面优化控制,为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房地产工程造价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消耗出发,确保各项造价能够在施工周期控制范围内得到实施,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工程造价政策性管理环境,提升房地产行业的造价优化水平,为造价的各项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

参考资料

1.张妍妍,朱方明.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理性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8-19.

2.范意婷,梁秀萍.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绩效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7),21-22.

3.冯志艳,鲁忠军.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J].现代商贸工业,2014(7),35-36.

4.张安娜.旅游驱动型房地产经济发展模式———以肇庆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4(12),27-28.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内容特点;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U615 文献标识码:A

一、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是以形成公路基础设施为目的,由建筑、工器具、设备购置安装、技术改造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等构成。它是以实物形态表示的具体项目。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有质量、工期和投资条件的约束。其突出的特点可归纳为:一次性、唯一性、整体性、固定性、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逆转性。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活动中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程项目在约定的时间和批准的预算内,按照要求的质量,实现最终的建筑产品,使项目取得成功。

(一)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制,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合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特点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制;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制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二)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实施者是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和下设的施工项目经理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虽然与施工项目有关,但都不能算作施工项目管理者;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具有事先能动性,由于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特征,因而其项目管理只能在这种不再重复的过程中进行,为避免在某一项目上产生重大的失误,这就要求施工项目管理必须是事先的、能动的管理。

二、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经理部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为“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有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三)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误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四)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入确定支出,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加大工程变更索赔的工作力度,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收入的结算,以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

(五)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六)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施工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也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项目经理部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绩效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与奖惩制度挂钩,实行奖优罚劣,促进和调动所有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只有真正作好责、权、利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控制职能 控制涵义 控制原则 方法类别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242-01

一、控制的涵义与原则

1.控制的涵义。作为管理的基本职能的控制,是监督、检查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控制有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组织中的各项活动按既定的计划和标准进行;二是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三是控制是一个过程,控制与计划的关系相当紧密,计划为控制提供依据,控制是计划实现的保证。

2.控制的基本原则。要发挥控制有效的作用,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是体现计划的原则。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的任务是保证计划能够如期执行。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善,控制就越能按计划的程序来执行,因而也就越有效。

二是权责匹配的原则。权力应该与责任相匹配。实行控制的首要任务,应该让与计划执行有关的管理者来承担。由于授权、委派职责以及承担责任都应由一个管理者来负责落实,控制权也应由他来实施。一个组织,结构越是明确、全面和完善,设计的控制就越有利于纠正偏差。

三是立即行动的原则。控制只有对已发生的偏差采取措施,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事和领导措施加以纠正,才能证明它是正确性。如果不随之采取行动,就会浪费管理者和参谋人员的时间。如果已发现偏差,那就要立即采取行动,使之回到正确的方向。

四是控制关键环节的原则。管理者在控制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影响控制系统和变量很多,这就要求管理者善于把握问题的关键,将注意力集中在计划执行中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上,事实上,控制了关键环节,也就控制了全局。

二、控制方法类别

1.前馈控制(原因的控制)。所谓前馈控制,就是观察那些作用于系统的各种可测量的输入量和主要扰动量,分析它们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在这些可测量的输入量和扰动量和不利影响产生以前,通过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来消除它们的不利影响。比如,生产空调的企业在夏季需求高峰来临之前,已经添置设备、安排人员,扩大生产量,防止产品供不应求;军队在战争尚未爆发之前,就开始集结装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难看到,前馈控制的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前,其特点是将注意力放在行动的输入端上,使得一开始就能将问题的隐患消除于未然。

2.同期控制(过程控制)。同期控制,也称现场控制和现场管理。顾名思义,它是发生在活动动进行过程中的控制。这类控制工作方法主要被基层主管人员所采用。

最常见的同期控制手段是主管人员通过深入现场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量的管理控制工作,尤其是基层的管理控制工作都属于这种类型。因此,它是控制工作的基础,一个主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常常会通过这种工作表现出来。

3.反馈控制(结果控制)。反馈控制是控制工作最传统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它的作用发生在组织行动之后,其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的结果上,并以此作为下次行动的依据。其目的是力求“吃一堑,长一智”。

首先对预期工作标准与实际工作结果进行比照,找出偏差;其次,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最后制定出纠正计划并实施。有些时候可能还会对原有的预期标准进行调整,为下个阶段的工作做好计划与准备。这几个环节恰好构成一个反馈控制回路。反馈控制从理论上说似乎很简单,但实际操作中的控制要复杂得多。

三、对控制者控制(组织控制系统的封闭性)

在上述关于控制的论述中,控制的主体就是领导,客体就是下级员工。如果进一步追问,组织领导是否也要接受“控制”?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事实上,只要承认组织领导者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存在冲突的可能性,也就承认了这种控制机制存在的必要性。在现实中,三权分立的体制,如企业内部股东会、董事会与经理班子之间的权力安排等都说明了对控制者的控制是组织控制系统的重要构件。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复杂的耦合运行的人造系统,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并依靠因果关系连接在一起的集合体。完善的控制系统必须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组织中的任何人包括各个层次的控制人员本身都不应该游离于这个系统之外。而系统中最重要的组织构件莫过于对组织高层领导者的控制机制,即对控制者的控制机制。其原因在于:控制者一旦失控,其导致的问题可能是组织能否生存的重大问题。对控制者的控制往往由于控制者的特殊作用被忽视。例如,很多国有企业的经理,重则,侵吞国家财产,轻则无所作为,占其位而不谋其事,使企业坐失良机,逐渐走向衰落。

因此,一个组织成熟完善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是否建立了对控制者的控制机制。以现代企业为例,对控制者的控制机制主要可由以下几方面构成: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班子之间的权力分配、职权界定;使经理人与组织目标激励相一致的制度安排。外部控制机制。包括政府法律的震慑与调节作用,社会舆论监督等。

参考文献:

1.刘兴倍.管理学经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建华,傅立.现代系统科学与管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篇6

关键词:企业会计  内部控制  原则  内容  提升措施

        0 引言

        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必要条件。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却是最薄弱、不被重视的。

        1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比较广泛的,就内部会计控制而言,“基本规范”主要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规定了三项基本目标,具体包括:“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基本规范”规定,各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应当遵循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二是有效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三是全面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四是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六是适时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内部会计控制才能落到实处,不摆花架子、走过场、流于形式。

        2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相对薄弱,所以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否则即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是完善的,也可能因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判断失误等而失败,因为内部会计控制要通过人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

        2.2 经济合同管理控制制度。良好的信誉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合同是信用的表现形式。公司所有合同的签订,尤其是购销合同的签订应严格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避免出现争议合同、合同违约以及不规范签定的合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会计人员一定要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保证合同及时、有效的执行。

        2.3 内部成本控制制度。成本费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算,影响企业的利润情况。所以企业应本着勤俭办厂,从严管理的原则,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以便正确核算成本费用。

        企业的预提费用和预提标准,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报董事会备案。预提数额和实际数额发生差异时,应及时调整,多提数额应在年终冲减成本,需要保留余额的,应在财务年度报告中予以说明。

        2.4 会计稽查和复核控制制度。检查人员要明确责任,具体分工,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抽查或全面检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检查,财产物资进出库手续的检查,账账、账证、账表是否相符的检查,都要核对准确,正确无误,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解决。

    2.5 会计档案管理控制制度。各公司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应按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定执行。公司保存的会计档案应积极为本公司提供利用,向外企业提供利用时,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须报上级主管企业批准,但不得拆散原卷册,并应限期归还。会计档案保管一定要重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6 内部审计控制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管理的特点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本身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方式。内部审计机构应接受董事会的领导,保持较好的独立性。通过内部审计制度,保证企业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评价各级管理人员的业绩,挖掘企业发展的潜力。

        3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3.1 建立会计机构,完善会计岗位 企业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置,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及企业领导的严格审查,有熟悉会计法规、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认真负责的领导;要有合格会计人员,制定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要有明确的核算内容和业务范围,严格的监控措施和手段,并建立科学的会计报表制度和请示汇报制度。

篇7

关键词:公路工程;成本管理;方案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飞速发展。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公路建设工程更是发展迅猛,大批的公路工程企业如雨后春笋搬涌现在市场上,因此,当今的公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最低价格中标制度和现金保障金制度的实行、建筑材料价格的升高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公路工程企业的资金流转比以往大大增加,利润降低而风险加大,所以,当前的公路工程企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企业要想走出当前困境,就必须深刻的意识到进行公路工程成本管理方案优化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对成本管理方案进行改进,抓住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正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一、公路工程企业实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

指对于项目成本的全部成员和整个过程的控制,因为项目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所以项目的每个环节和参与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进行成本控制。从施工企业,到每个部门再到各个班组,甚至到每个员工,都应该为自己对应的环节的成本管理进行思考和改进以形成最佳的优化方案。

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需要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开源节流,就是在降低支出的同时增加预算的收入。按照收入来决定支出,随时进行收支的核算,确保在收入范围内,合理支出成本。另外,加强合同管理,及时获得收入,增加经济收益。

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公路工程项目的进行是一个综合性团队性活动,需要完善的管理机构,每一个管理者和员工要通过项目获得收益,就必须承担责任并享有一定的权利。企业管理者要建立完善的监督问责机制,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下属员工,逐级定期进行业绩考察,让业绩与奖金等收益挂钩,以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所以,只有把利、权、责相结合才能正真落实对成本的控制。

4.节约原则

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的核心是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这也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这要求企业一方面,严格限制和监督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另一方面,形成预防成本失控的组织,对项目随时进行监督,防止浪费的发生,做到科学规范化管理。

5.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是西方国家的常用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经常且不可避免不可预知的“例外”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对项目造成很大影响,对这些“例外”问题,要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进行纠正。

二、当前公路工程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内容不够全面

大多数公路工程企业忽视了对工程项目经营的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而只进行施工成本的控制,或者忽视了对成本的预测和事中控制,而只对成本进行事后的核算,又或者只注重成本水平高低而不重视成本收益的高低。

2.企业对工程成本管理的意识较差

首先一些企业的各级领导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够强,做出经营决定偏于感性而不够科学合理,对成本费用等方面因素考虑不够周全。企业的职工由于缺少积极性而不关心生产施工成本,导致了公路建设过程中原材料,机械设备等较严重的浪费。当今公路市场不规范加上行政的干预的影响,再加上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思维僵化,均导致了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

3.成本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老化落后

当今公路工程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缺少对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电算化程度低。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计算机在成本管理中的巨大功能。

4.组织管理和施工方案上存在问题

在公路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上,成本管理缺少拥有对应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而目前一般将成本管控工作交给财务部门,但财务部门更多的是成本核算,而不是进行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因此企业应单独设立成本管理控制部门;在施工方案上,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制定技术上科学可行并切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但目前我国的大多企业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领导的习惯思维,缺少对最佳施工方案的经济成本和技术难度的比较。

三、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1.建立全体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奖励制度,以提高其积极性

员工由于缺少奖励制度的激烈,对工程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够高,对此,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例如,让成本管理控制与业绩奖金挂钩等机制,从施工前方案成本研讨规划,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积极节约施工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都要使全体职工培养成本节约观念,树立成本管理控制观念,养成良好习惯,针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减少成本开支。

2.重视工程项目计划成本的预测

预测计划成本是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更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工作之一。在项目实施前,项目经理部需要对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动态进行充分研究讨论,更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预测成本,制定经济可行的成本计划。施工过程中,各项指标的预测也要以此为基本参考。

3.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

由于道路施工一般耗时长,任务量大,预测成本也较大,所以,长时间施工过程中,必须以计划成本为基础,管理好实际的建设成本,包括生产原材料成本控制、机械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的控制,这样才能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完成任务进度和保证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1)人工费的控制企业可以通过减少非生产用工,减少窝工浪费,来彻底改变劳动组织,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另外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术教育工作,逐步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严格控制非生产用工的比例,增加员工的劳动纪律意识。对于,劳动力价格进行比对,一般多在本地劳动力市场挑选职工,若本地价格太高,为控制人工费用,可以从它地引进。(2)机械费用的控制对于机械设备的费用,如果外部租赁则应该以完成单位量计价收费,而尽量不采用计时收费的设备,减少因工期延误导致设备闲置而浪费成本,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机械设备成本支出。而对于机械设备数量的要求,不宜过少更不宜过多,需切实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现场的情况以及班组职工对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进行合理计划,并随时调整。

4.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

针对施工组织管理结构设计的优化。在编织施工组织设计时,需要企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工程成本的影响,进行合理科学的人员安排和组织计划。具体流程如下:①做好提前的人员准备工作。②施工进度的计划应严格执行,但又绝非一成不变,也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计划性调整工作量③提高工作面的利用率,合理利用施工空间④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有的施工设备,提高主要机械的使用效率。⑤施工方法的选择应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前提,以简化工序为根本原则,避免选用复杂的施工方式,以有效节约成本,增加公路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5.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有利环节。技术经济比选应该以建立相应的经济分析指标体系为前提。在设立比选指标的过程中要对所有的分析方法进行的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的对比,对于每一种方案都要在技术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并最终确定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四、结束语

面对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公路工程市场,工程建设企业只有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才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得到长久的发展。企业应以成本管理为中心,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为保障,不断增强全体人员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并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项目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提高,真正实现项目与企业的共赢,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作者:邢广洪 单位:南通市江海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清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成本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1,37(10):238-239.

篇8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策略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以及有效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方法。

1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

1.1质量控制能力较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由于市政工程的施工环境相对复杂,影响市政工程质量因素日益增加,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能力相较薄弱,造成了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①很多市政工程企业从经济利益出发,忽略了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导致市政工程建设过中存在着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市政工程设施的使用,而且最终影响了经济利益的实现。②国家对市政工程的要求日益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标准不断推陈出新,加上市政工程施工队伍技术能力水平有限,影响了市政工作的质量,导致市政工作质量不合格问题。③市政工程工期要求紧张,有限的施工力量导致工期与施工质量之间无法保持平衡,因为过于追求速度导致质量管理不到位问题。④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足,没能严格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导致市政工程监控不严格,从而影响了市政工作的质量。

1.2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施工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影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成效,当前施工人员素质不足导致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常见因素,做好市政工程质量控制必须从人员问题入手。①政府对市政工程要求日益提高,加上现代工程建设队伍中熟练成熟技术人工的短缺,使市政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弥补市政工程中施工技术人员的不足问题已经成为重点。②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施工技术的执行程度。由于施工人员素质的问题直接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③还有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无法调动发挥施工人员的主动积极性,导致市政工程项目中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不足,因此不利于进行直接的质量控制,影响了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工作的成效。④还有些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没能对施工技术人员形成必要的制度约束,导致施工技术人员操作随意性较大,因此影响了工程质量。

1.3工程监控力量不足问题

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全面加强市政工程的监管力度,必须发挥出多方面的合力,但是当前对市政工程监管力量普遍不足,存在着市政工程监督不力的问题。①缺乏完善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往往只依靠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没能发挥出监理部门和行政部门的监督作用,没能形成综合性和多方制约的科学化的监督管理体系。②现有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技术落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不足,不能针对工程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使用有效的方式进行监管,无法发挥信息化设施设备的监督管理作用,突出表现为没有充分运用工程数据信息进行监管,监管工作仅凭经验开展监管工作的问题。

2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1发挥项目经理的积极作用

为了做好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发挥出项目经理的重要作用,项目经理作为授权的法人代表,必须起到对市政工程项目的统筹协调作用,积极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合理把握市政工程项目的进展程度,全面实现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①由项目经理会同技术人员分析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重难点环节,围绕着市政工程进展情况找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②形成完善的市政工程进展反馈机制,充分搜集市政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围绕着细节做好具体的质量控制工作。③提供高质量开展市政工程的条件,做好相关的材料、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的管理工作,为市政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条件,保证市政工程项目的合理运行,实现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目标。

2.2形成质量控制分工协作体系

为了做好市政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就市政工程质量控制制订完善的分工协作体系,从宏观与微观上发挥所有人员的合力,充分解决市政工程项目进行中的质量问题。①完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制度体系,从宏观上把握市政工程项目控制的大方向,发挥项目部、管理部、技术部等部门的具体作用。②形成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标准,围绕着市政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采用客观有效的操作标准来指导施工实践,实现对所有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全面约束。③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形成多方共同关注市政工程质量的机制,充分运用监理方和行政部门的监督,达到有效控制市政工程质量的目的。④由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方向转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工程数据进行采集,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市政工程的全面监管。

2.3完善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必须明确控制主体与客体,在清晰目标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使用有效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方法。①组织形成以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主体,由技术人员做好具体的项目监督检查工作,保证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②明确项目控制的总体目标和各工程段的具体管理目标,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的层层嵌套,最终按照项目工程的计划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目的。③保证市政工程项目按照既定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保证以预防性的手段对项目工程的施工进行技术纠偏,切实防止出现严重的质量隐患和质量安全问题,保证市政工程问题处于可控范围内。

3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3.1构建项目质量控制的具体构架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构架体系,特别是在当前分段负责的工程体制之下,就必须形成层层保障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①由市政工程的决策部门授权施工部门、监理部门、行政部门共同组成质量管理机构。②由中层技术人员做为质量控制的主体,围绕着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施工后的验收进行层层把关,形成传导式的施工管理体系,做到全面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③重视邀请第三方参与市政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立起独立于现有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三方监督评审机制,对市政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给出预判性和实地检验后的意见建议,从而进行独立的市政工程监管,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性。例如,深圳市深南大道工程项目中,深圳市政工程总公司成立了完善的道路工程监督体系,形成了多方参与的监督管理体制,并且对具体的每个标段进行实时监督,最终保证该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2从细节上进行具体的质量控制

落实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履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和施行监督约束机制,都必须从细节着眼,围绕着市政工程的施工实践进行深入控制。①把握市政工程项目中的所有细节要素,从人员、物料、机械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保证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达到质量控制标准要求。②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专业性和先进性,注重以信息化的技术设备对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力求在数据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全面的进行质量控制管理。③从施工工序角度进行管理,加强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做好关键环节的差缺补漏,保证市政工程正常开展,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例如,深圳市政总公司负责的塘明路工程,全面加强了施工细节管理,运用现代先进的BIM技术,对路段工程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施工要点,并最终获得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奖项。

4结论

质量控制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日益占用重要地位,只有从市政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严格控制市政工程的所有因素,才能达到有效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目标,从而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

作者:叶润生 单位: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办事处市政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田广.浅析市政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4(22):45~46.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治理层次

尽管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一派欣荣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超过人们的预期,但中小企业整体管理层次普遍落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内部控制环节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1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一种对内管理的手段,它遵循现行法规,受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员工接受度的影响,旨在保证企业管理与财务的可靠性,保障经营效果和效率。它包括了企业组织结构,责任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方面,反映着企业诚信原则与道德价值观,体现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一个企业而言是相当重要的,美国雷曼兄弟创立于1850年,于199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在1996年到2005年间,它的股价增长幅度为每年29%。2003年到2007年,雷曼兄弟的利润累计达到160亿美元,但是在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雷曼兄弟的完败是由于其过于乐观的市场预期、管理层和董事会信息沟通不对称、执行官失职和“回购105”造成的财务报表不实。而归根结底,雷曼兄弟冒进的管理层违背了企业内部控制必须遵循的制衡性原则,造成一人独大的管理局面,也使得董事会失去第一时间控制风险的主动权。

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慎最终导致一个商业帝国的覆灭,而对于中小企业,抵抗风险能力更差,加之在市场、利率以及政策变动情况下,要保障企业的生存并最大限度谋求发展,强化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经济和竞争环境。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要求提了出来,要求企业的管理者重视这方面的状况。

由于我国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再加上特殊的市场环境等缺陷,不少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信息披露自愿性差,披露内容空洞且缺乏实质性内容。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问题认识不全面,自我评价报告冗长而实际建设内容空泛,这说明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并未真正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的评估。

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3.1 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 第一,构建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合理的权力分立与制衡是企业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分解权力的同时,不仅要确保每项权力交由单独的机构行使,也要确保每项权利在各个机构之间形成制衡。一般而言,很多企业对董事、监事、经理义务和责任的规定,股东之间的关系、股东与公司之间关系的规定均非常简陋,难以形成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制衡、股东与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制衡关系。第二,建立面向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在大部分中小企业中,受企业规模限制,董事与经理人员总是交叉任职,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经营者的自利行为的同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降低道德风险,是实现治理控制的重要环节。

而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应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①实行差别报酬机制。差别报酬机制打破了传统的平均主义的薪酬观念,把薪酬作为激励人们的动力源泉。因此,可以根据各经营者业绩、职位、能力和所承担责任的不同,建立不同等级经营人员之间的报酬差别机制,并且要加大这种差别。②实行长期激励机制。为了激发经营者自觉主动地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考虑,在进行激励机制设计时,要切实将经营者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市场价值相联系,可以实行股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这样才能避免经营者的短视行为。③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从物质形态看,激励可分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方面,管理控制中的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都是必要的,二者不可偏废。因此,在激励机制设计时,除了要充分考虑采用物质激励手段外,还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名誉、社会地位、升职等精神激励手段一方面能激发经营人员为企业的发展而拼搏的精神动力,同时也能为企业其他经营者们树立典范,调动其他员工的积极性。精神激励有助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塑造。

3.2 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带动企业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责任目标;保证体系

从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控制现状看问题,存在着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十分薄弱情况,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系统,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就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因此,民营企业应针对各自的不同现状,从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系统构成要素上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的控制系统,现作如下浅议。

一、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向企业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当从健全、完善、深化内部控制制度开始。财务会计管理控制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核心,是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而制订实施的一系列会计控制制度和措施,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与提高管理效益的前提和基础,要真正发挥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功能,必须使其与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及企业经营环境融洽在一起,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其功能。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有些企业已经陆续在国内外上市,国际知名度逐渐提高,开创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然而纵观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控制的整体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失,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人才缺乏等等,特别是部份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十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这不仅造成了企业资源浪费,经营管理混乱,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制约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使国家的税收大量流失,甚至波及整个社会,严重干扰了我国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环境。因此,加强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对于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民营企业竞争优势,解决我国当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

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系统并不是企业各项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制度的堆砌,而是由内部控制要素所组成的纵向监控和横向牵制相结合的系统。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应由五个要素组成:即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偏。

其一是:控制环境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企业文化,各项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等。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构成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对其他四个要素起制约作用。

其二是:风险认别方面。风险认别是指以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目标为导向,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按成本效益法则建立最佳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过程。民营企业在经营中往往风险意识明显不强。在风险意识方面,民营企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建设,应从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入手,通过对风险的识别、确认、评估、分析,对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在风险分析中应采用合理的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企业风险的重要程度,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其三是:控制措施方面。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措施是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措施并不局限于财会部门,而是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部门,需要由各经营部门和各职能管理部门共同完成。例如企业经济运行控制,可采用会计凭证传递程序与财务管理经济运行控制图方法进行控制,详见附图(第七页)。

其四是:信息交流与反馈方面。信息交流与反馈是指与内部有关的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和企业外部的信息交流。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信息沟通不畅是其内控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而在信息交流与反馈方面,民营企业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改变信息不畅的现状:一是管理者必须有沟通的意愿,使员工相信领导真正想了解问题,并会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二是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如采取某种形式确定固定时间进行信息交流,以加强沟通。三是建立信息交流与反馈中的保护制度,保护和鼓励对本企业违反财经法规事项的检举揭发行为。

其五是:监督与纠偏机制方面。监督与纠偏机制是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来监督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民营企业的监督与纠偏机制比较薄弱或单纯,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对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定期进行自我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在内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利及早修改控制政策,促使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不断完善。二是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审计对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监督,以便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运行中的偏差,并提出消除偏差的整改措施。三是邀请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监督机构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可纠正偏差,确保内控目标的实现。

三、强化内部目标管理控制机制

全面预算控制,制订责任目标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各责任部门据以控制和监督的依据,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一般可运用以下方法:

(一)经营管理过程中责任目标成本控制:

1、在物资供应部门建立物资采购责任目标成本中心。物资采购责任成本是目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产品所需各种材料价格高低对产品成本影响很大,如何择优采购材料,做到价廉物美,合理储存,预防积压和霉烂变质,降低材料采购和储存成本,是物资供应部门的责任成本目标。

2、技术部门是产品设计责任目标成本中心。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于材料的节约或浪费关系极大,如果技术部门由于工作上没有责任目标,不注意经济效果,就会造成损失和浪费。设计上的浪费是积累性的,只有设计改进后才会结束。因此,技术部门应当打破保守思想,在确保产品功能不受影响和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产品设计成本,落实责任目标。

3、销售部门是控制销售费用责任目标成本中心。在对外签订产品销售合同时,除应注意产品价格外,还应注意落实运输及包装费用的承担和产品销售货款的结算方式条款,其次注意节约产品入库包装费用和合理安排销售产品运送,降低包装,运输费用,控制目标成本。

(二)生产过程中的责任目标成本控制

1、产品材料成本控制。在产品成本中,原材料占有很大比重,能否控制住产品原材料成本,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对主要原材料,供应部门应按产品工艺编制定额和计划发料,用料工序要在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按公差下限用料,并对有利用价值的下脚料、边角料予以充分利用,千方百计降低消耗,努力控制产品原材料目标成本。

2、加强定额管理。各项定额是编制预算目标计划的依据,也是控制与监督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重要手段,因此,制订各种先进合理的定额,既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能按定额预算目标进行控制、监督,促进降低产品成本,增创经济效益。

3、消耗费用控制。消耗费用的范围广泛,有很大的节约潜力,做好这一方面的控制工作,对于完成责任成本目标控制是有一定作用的,由于消耗材料的品种繁多,可采用综合性的金额定额进行控制。

4、控制废品损失。加强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监控小组,针对技术难点,组织攻关,尽力减少废品损失,同时,辅之以质量奖罚制度,促使达到控制废品损失,降低产品成本之目的。

5、委外加工成本控制。企业对委外加工的业务,其外协价格,应按互惠互利的原则,由生产、劳资、财务部门协同审定。

四、组建确保完成控制目标的保证体系

为了达到完成和超额完成企业预定的控制目标,除应强化目标管理控制机制以外,还必须组建确保完成控制目标的保证体系,促使责任部门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具体地说,从责、权、利三个方面考虑,建立四个方面的保证体系。

第一、责任分工保证体系

1、质量指标责任分工归口质检部门管理,按照产品质量综合指标,结合企业实际,分别由有关部门,车间分解到班组、工序、个人,据以挂钩,考核,形成质量指标责任分工保证体系。

2、产品产量指标责任分工归口生产部门管理。主要考核产品产量,产品品种,均衡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按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由生产部门按照订货合同,设备能力,材料供应,定员定额,分解为月度计划,下达到有关部门,车间,然后分解到班组,工序,个人,形成产品产量指标责任分工保证体系。

3、消耗指标责任分工归口财务部门管理。可按照“三级管理、班为基础”的方法,采用“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以产品目标成本为考核依据,下达费用节降指标,由部门、车间分解到班组,工序,个人。单项考核是由部门,车间对下属班组(直至个人)进行考核,综合考核是由企业对部门,车间进行考核,形成消耗指标责任分工保证体系。

4、设备完好率指标责任分工归口动力部门管理。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下达设备完好率,日常保养,二级保养,故障停机率,安全操作等指标,然后,由有关部门和车间分解落实到班组,工序,个人,形成设备完好率指标责任分工保证体系。

第二、分级分权保证体系

在民营企业主统领下,通过指标分解,明确各部门,车间的经济责任后,还必须给予承担经济责任的部门,车间相应权力,以保证有条件承担起经济责任,据此,必须建立分级分权保证体系。

1、生产决定权:在确保完成企业下达的生产计划任务的前提下,给予承担经济责任的单位统筹安排,独立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和安排生产任务,作业进度的权力。

2、人事调配权:部门,车间有组阁权,岗位人员选聘权,劳动力调配权和拒绝随意抽调其他人员的权力。

3、技术管理权:根据部门、车间的技术状况,除处理日常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外,可以在本部门,车间范围内采取技术方面的措施,进行技术革新,设备小修等决定权。

4、财务支配权:为了确保车间或部门完成承担的经济责任,应当给予一定的财务支配机动权,如工资,奖金分配等权力。同样,车间或部门也应给予班组适当的权力,以形成分级分权保证体系。

第三、内部结算保证体系

多品种的生产企业,多工序的产品品种,靠一个生产车间难以独立加工成为完工产品的品种,在确定该产品品种的主要生产车间的基础上,对其难以独立加工完成的部分工序,应委托兄弟车间协助加工,属于委托协助加工完成的产品工序,其核定的工序成本应通过划拔结算解决,据此,应建立企业内部结算体系,以财务部门为结算中心,各结算部门,车间在结算中心开设帐户,结算划拨其相互加工往来的经济业务,通过结算划拨,据以考核各自的目标成本增减业绩,兑现奖惩制度,以形成内部结算保证体系。

第四、经济利益分配保证体系

经济利益的分配,是体现责、权、利相结合,国家、企业、员工利益相统一,员工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果相联系的基本原则。因此,企业必须因势利导,制订和修改,完善工资和奖金的得益与承担的经济责任完成的好坏紧密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然后,由车间、部门针对各自的实际,制订与之相配套的分配制度,并计算到班组,工序,个人,以形成经济利益分配保证体系。

五、把竞争机制融于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企业的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区域,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体系,以核算,控制,监督为手段,加强对各责任区域的管理,从而,达到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与此同时,为了调动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拼搏积极性,应把竞争机制融于内部控制系统之中,以便进一步加强核算与监督,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作用。

为了提高参与竞聘者对责、权、利之间的透明度,在制订竞聘方案时,应把责、权、利紧密结合的关系融于竞聘方案,促进内部控制功能的进一步扩大,具体方法是:

1、责随职担: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并融于内部控制系统之中,在对车间、部门管理者举行竞聘上岗时,其先决条件应当是:“中聘者”要为企业主负责,要为完成企业总体目标负责,要承担根据企业总体目标分解的各项经济指标责任,并相应考核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责任业绩,促进真正做到:职责分明,目标明确。

2、权限责行:为了使中聘者能够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应针对企业内部车间、部门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相应的权力,以便使其切实承担起应负的经济责任,促进真正做到:各行其权,各负其责,权,责关系相当。

篇11

 

关键词:通信工程施工 管理控制 

一、通信工程施工管理控制原则 

对施工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几点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社会主义商品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通信工程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长,是"百年大计",是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切身利益,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自始自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以人为核心"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人作为施工的直接组织者、操作者、指挥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不断学习通信施工的规程、规范和标准,以提高人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因此,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项目管理者联盟 。 

3、"以预防为主"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的检查,这是确保工程项目的有效措施。 

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质量标准是评定工程项目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二者是经过科学论证后而制定的。工程项目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要经过严格检查,以测试的数据说话的。 

5、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工程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面对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地、公正地、不持任何偏见地、遵纪守法地处理问题,杜绝不正之风,做到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的态度。 

二、通信工程施工管理控制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事前对上述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作为控制对象,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动力,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对施工队伍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养,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激励人们的劳动热情外,还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工程质量出发,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来完成,严格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无技术知识,有意违章的行为和苗头,要坚决制止。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上,项目经理应从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全面加以控制。 

2、材料控制,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是关键,器材是保障,项目经理要了解器材的质量、性能、特点、技术参数。必须把好材料的质量关,正确合理地使用。特别是通信线路方面的器材,更应该注重适用于使用地点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因素,掌握信息,验证产品的合格证,使用许可证、入网证,杜绝"三无"产品,以旧充新,以坏充好的伪劣产品,避免器材质量问题而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3、机械控制,工程项目经理不但要用好人,正确检验好器材,还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好机械设备和仪表等,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测试方法、技术要求,选用合理的机械设备和仪表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和仪表的校正。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篇12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优化

内部控制是一个具有控制程序、控制措施、控制方法并予以系统化规范化的完整体系,内部控制按照控制目的可分为管理控制、会计控制。企业的管理控制主要是指对经营活动所呈现出来的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实现经营目标以及执行经营决策方针等有关控制。会计控制是指对具有完整性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的会计信息、具有合法性的财务活动以及具有安全性的财产物质等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是相辅相成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管理控制也能用于会计控制。企业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指在建立财产物质管理制度、企业的内部的职责制度、责任分工、财务会计制度等中体现出内部控制的要求。

一、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方面

内部控制的基础为控制环境。它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若控制环境好那么其他控制实施的效果就好,反之,效果就会不理想。具体表现为:

1、组织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很多公司设置的组织机构多而杂,使用多层次管理模式,工作效率非常的低下。对于纵向间的权利义务的关系过于的重视,而忽视横向上的协调问题,导致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过少,协调性差。

2、公司制度不健全。公司的约束激励机制没有完善,经理负责制也没有明确的落实,在经营者方面,他们对内控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直接忽略,这样就导致了公司的恶性循环。

3、管理者素质低下。企业的发展与管理者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过于低下,不仅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果。对于内部控制,管理者没有统一的、完整的、理念与方式。

(二)会计责权控制方面

会计责权控制包括会计的操作手段、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责权目标的分解与制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等,在会计责权控制上会出现以下问题;

1、职责不明确。会计责权控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比,服务的对象不明确,出现了很多职务分离的现象。

2、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下,在一定程度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

3、责权不对等。责权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求权利义务和责权对等。我国颁布的《会计法》明确要求会计既要执行行政监督职责,又要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机构将会计的义务和责任扩大化,使会计执法者受到一系列的打击和报复。

(三)内部审计方面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它在经济监督的基础上再进行监督。但是很多公司的内部审计并没有履行其职能,并存在着很多问题:

1、独立性不够。公司的内部审计应该是独立的,这样才能公正客观的对公司的经济进行监督。但是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既不能监督领导也不能监督同级,很多的重大行为都是直接在经理的授权下进行的,这样就很难使内部审计具备独立性。

2、对于审计监督过于的重视,从而轻视了服务建设。内部审计在实际的控制中过分的强调差错防弊而忽视了放错防弊的这一职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内部审计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3、企业对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性质理解不全面。在《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中,有一点中提到了提高内部监督,言下之意就是对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予以提高,但是很多的内部审计人员没能理解到真正的含义,将“会计监督”和“内审监督”混淆一起,这样就使内部审计变为一个空壳。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改革政策

当下造成很多企业经营失败甚至破产的根本原因就是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的失效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企业经营失败等。

(一)内部控制在理论上与会计和审计关系密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内部控制只限制在审计和会计的范围内。从理论上来说,内部控制的方法、发挥的功能、输出以及输入的内容、内部控制的程序、运行机制都应该符合系统的总目标。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我们了解到控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部分,既能让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还能让管理者的意志也得以实现。因此在看待内部控制上应从哲学、审计学、管理学、信息系统学、会计学等多个角度分析。

(二)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获利,内部控制越完善,企业实现目标就越容易,企业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是企业的内部行为,来源于企业自身,所以要加强内部控制,就必须整顿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很多企业通过外部因素来促进内部控制的发展,但是得到的效果并不显著。

(三)内部控制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加强内部控制时,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当管理者做好了管理活动,内部控制才能发挥作用,企业才能更快的实现目标。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关系到企业目标的实现,所以只有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在这过程中,管理者需走出五个误区:

1、走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误区,要对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予以高度重视,不能过分的依赖人的素质。

2、走出“控制越近越好”的误区,严禁效率低下、运作僵化、集权度高的现象出现。

3、走出“控制就是处罚”的误区,严禁出现通过罚的方式来实现控制,让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惩罚上。

4、走出“控制就是牵制”的误区,对现在控制的理念予以确定

5、走出“放任自流”的误区,不能把控制当作权利来进行使用,让控制脱离企业目标。(作者单位:南京长江油运公司)

参考文献:

[1] 朱丽.浅谈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2):119-119.

[2] 周鑫.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1(10):196-196.

篇13

一、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主要方式及特点

1.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特点

房地产企业是从事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受到其经营特点及提供服务特殊性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具有如下一些特点: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经营对象固定、资金密集型企业、人才具有专业性、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发展迅猛。

2.我国房地产企业的风险主要方式。房地产企业所要面对承担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经济和市场风险、企业内部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稳定的情况下,社会风险并不会对企业产生过大的影响,而其他风险却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

3.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的主要特点。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会存在风险,经营管理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就难以实现预计经营目标,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殊性使其经营存在更大的风险性,地产企业涉及风险的主要特点包括:(1)房屋建筑的不动性使地产企业难以根据市场供求进行调剂;(2)房地产投资的长期性使其经营难以应对市场变化;(3)房地产投资经营的固定性使其投资经营不易变现;(4)房地产市场信息分散使其变现困难;(5)房地产对国家政策敏感使其市场走向难以把握。

二、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

1.内部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在风险管理控制上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资金成本控制的风险意识淡薄;(2)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并因此使资金风险增大;(3)房地产建设项目规划不合理,企业决策风险频出;(4)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层内部风险控制及内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2.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存在问题。首先,房地产行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全面,在会计系统、控制环境、控制程序等方面均有不完善之处。例如:制度不能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不能渗透到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

其次,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严重缺陷,监督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地产企业虽然设置了财务部门,却没有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有的企业虽然有审计部门但其工作缺少应有的独立性,基本也是按领导的授意去工作,试想这样的审计结果必定是大打折扣。

3.内部风险控制操作过程存在问题。首先,片面的理解内部控制含义。多数企业都是在披露控制活动的内部控制,停留在流程层面的控制活动,这是一种片面的做法。内部控制包括要素,而地产企业对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监督、信息与沟通等要素的关注程度不够。

其次,内部控制建设。部分企业认为有了制度企业就有了内部控制,这种内部控制变成了一种迎合政策要求的行为。而实际上内部控制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存在的,它更加强调的是执行结果,没有严格的执行制度将被高高的挂在墙上,流于形式。

4.内部风险控制配套政策存在问题。首先,公司治理结构不清晰。企业设立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应该各司其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分工、权责不明确的情况。

其次,内外部监管机制管理不到位。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否可靠、企业经营是否合法、企业运转是否正常,这些都是需要审计部门给出结论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监管并不到位。

最后,员工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认识不足。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事情,员工本应该本着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监督的思想共同做好内控工作,但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责任不明,员工缺乏参与的情况。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对策

1.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约束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等。

2.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政策建议。首先,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关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环境建设,具体包括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经营管理理念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制度体系才能真正落地执行。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完善财务会计系统,建立内部审计监督系统,并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

其次,完善风险控制操作过程。地产企业应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决策机制,强化董事会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制度约束人、管理人。不断提升企业员工对风险控制的认知程度,只有每个人都理解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重视内控工作,各员工、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才能使企业各个环节操作规范,业务流程更加顺畅。企业完善及强化风险控制操作应关注明确业务流程、明确权责、绩效考核、监督检查、财产清查等要点。

最后,建立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信息系统。企业经营管理离不开财务风险控制,为能使财务风险控制更好的执行,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交换平台。信息系统收集、生成、传递的信息要保证时效性、准确性及可用性。

3.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风险控制配套政策建议。首先,公司组织结构应该适应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运行。多数地产企业设有前期开发部、合约商务部、市场营销部及项目工程部等专业技术部门,多数技术风险可以在现场及时解决,但实际上企业面对的风险不仅局限于技术风险,风险存在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在项目开始前期企业就应该在资金、政策制度、人力配比等方面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

篇14

关键词:连锁经营;内部控制;药类专业

一、某药类专业连锁经营企业概况

某企业从1998年从中国香港进入北京和上海的,主要经营药类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2000年时已经拥有了15家药类专业店,使该企业很快累积了大量的资本,到2010年底,该企业在中国内地共开设了900多家店。其经营总部设在中国北京。为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制度,企业管理层首先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入手,整顿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理念与方式。

二、该药类专业连锁经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1.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原则及方法

构建连锁经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要以COSO框架的五要素为依据,即环境控制、评估风险、活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利用构建内部控制的方法、程序以及相关评价指标进行设计。除此之外,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还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即可操作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构建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以也几种:

(1)加强环境控制的建设其中包括强化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的同时,使员工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

(2)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新的风险管理机制保证企业风险分析所需资源的完整性,将威胁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指标降低。

(3)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改善企业信息的沟通,这是企业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

(4)建立良好的企业控制体系,使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实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2.构建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程序

(1)拟定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目标要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相吻合,在保证企业财产完整性的同时,也能保证企业管理层所做的经营决策充分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该药类企业主要经营药类专业项目,其经营战略目标首先是赢得企业好口碑,即保证了企业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利润,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

(2)整合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由于连锁经营企业所开设的经营店面比较分散,企业管理层无法全面掌控日常经营状况。只有统一了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才能使企业管理层及时发现管理缺陷,并及时寻找补救措施。对此,该药类企业制定了统一的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流程,将该流程贯穿于企业每一个经营店面。

(3)鉴别企业内部控制环节。所谓鉴别企业内部控制环节,也就是对企业容易出现偏差的控制流程进行监控,将容易出现问题的经营环节分为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对于该药类专业企业来说,其一般控制点主要是控制企业日常费用上的支出;其关键控制点则是控制企业供货商的选择与采购环节。

(4)确定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在找出企业关键控制点的基础上,企业管理层应该针对每一个控制点的控制的目标和对象以相应的控制手段和技术制定控制方法。

三、制定该药类企业具体内部控制措施

1.规范企业内部授权,明确审批权

(1)资本性支出审批。其中包括新店面的装修,旧店面的改造、升级等支出;办公地点的迁移以及办公室的装修等,每个项目的审批都要经过业务总经理财务总监审计总监董事长四个层级进行审批。

(2)费用支出审批。各专业店的费用支出审批要由各专业店部门经理各专业店财务经理各专业店业务总经理董事长四个层级进行审批。

(3)合同签定的审批。对于企业鉴定的各种采购合同、租赁合同等与经营项目有关的合同的审批与资本性支出审批程序相同。

2.统一各专业店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制度

(1)总部及各专业店的备用金,统一由总部及各专业店出纳管理,日常库存现金总部不得超过5000元,各专业店不得超过2000元。

(2)各专业店的固定资产分类由总部统一制定,各专业店新购入固定资产按总部分类表进行归类入档,进行保管。分类类别如下: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办公设备、运输工具、计算机设备。

3.统一企业供、销管理体系

该药类连锁公司引进供应商管理系统,由总店信息部门统一管理供应商信息,为各专业店提供日常所需药材。并定期对各供应商进行分级评估,保证供应食材的品质的同时,也保证了价格上的优惠。

同时,该药类连锁公司各地专业店的经营模式均由总店销售部门制定,更便于企业分析各销售网点的财务收支情况。

4.在总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该药类连锁公司在总部设置了审计部门,定期对各地连锁经营专业店进行审计,主要审计各地连锁经营专业店的财务情况以及统一管理制度下存在的管理漏洞,以便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拿出解决方案。

该药类连锁公司构建的以上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仅以目前经营规模和经营目标为基础进行构建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壮大,企业的管理层应该适时的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做出调整。

因此,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而言,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也可以促进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