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28 16:57: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篇1

关键词:民族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36(2015)06-0044-04

目前,随着国外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和国内普通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来,民族院校也普遍开展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提高民族院校教育质量,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素质方面起到了良好效用。但依笔者的观察,民族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与民族院校的内在发展要求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对文化素质的内在需求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民族院校因为有普通高校的特点,又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实际情况,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时候,不能照搬照套普通高校的做法,应该探寻适合民族院校自身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路径方法,将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培养高素质民族人才和可靠接班人上做出新贡献。

一、民族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各民族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发展不平衡

民族院校存在着个别领导、部门和教师对文化素质教育认识错位的现象。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而这些个别领导、部门、老师把文化素质教育看成一种工作形式,存在着措施不力的现象。此外,民族院校因历史原因,大多基础比较薄,部分民族院校因经费问题,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投入不够,致使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只能简单化甚至形式化,各民族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发展不平衡。

(二)重特色建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不够理想

民族院校普遍重特色建设,民族理论、民族艺术、少数民族文化等学科课程得到非常重视,但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相对就投入不足,对大学文化精神方面研究也不够,学校文化建设较差,层次不高,客观上弱化了文化素质教育。

(三)重专业教育,轻视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在民族院校的开展,使各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实际工作中,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民族院校没有得到同样的重视,部分民族院校误把文化素质教育当作了专业教育之外补充教育的东西,在这种观念引导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被放在了一个次要甚至不太重要的位置上,两者没有得到同样重视,造成两者在事实上无关联甚至撕裂的局面。

(四)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得到很好融合

由于多年课堂教学养成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习惯只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而不能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很多教学采用的仍是以前的教学老路,专业课传授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传授的是文化知识。在这样的局面下,很难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很难让其均衡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如何合理地搭配并能渗透是民族院校要解决的问题。

(五)重人文知识传授而忽略人文精神提升

很多民族院校错误地把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开设人文课程、举办人文讲座、阅读人文书籍,传授文化知识上面,这背离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完满人格。文化素质教育若不把归结点放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提升上,就会使文化素质教育成为民族高等教育的点缀。

(六)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备

民族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不够,随意性较大。二是课程质量不够高,有的公共课没有教材,有的课程老师备课不到位。三是有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比较陈旧,内容前沿性不够,不能反映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最新成就。

(七)实践上急于求成而缺少统筹考虑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实践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当前一些个别民族高院校突然增设了过多的文化素质必修课、选修课,并大面积增设了社团文化组织,让老师学生苦不堪言,其后果令人堪忧。

二、民族院校要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一)要提高对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对于“文化素质教育”的涵义,杨叔子、胡显章、李曼丽、王义遒、金顶兵等人进行了探索研究,从人文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界说或限定,它们的观点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我个人认为教育部给定的定义最为合理。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文化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文化素质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2:。它包括了人文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等四个方面,学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从这个定义出发,去设计方案,并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民族院校民族学生较多,由于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教育欠发达影响,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所接受人文和科学教育普遍不足,所以民族院校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必须包括人文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两方面内容,对各族各学科学生对等进行两方面的教育,把各族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很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全面发展的、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提高对开展文化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时展的要求3:。当前,科学教育得到全世界全社会的空前青睐与重视,而人文教育受到普遍冷落,从国内外的有关报道和研究结果来看,给世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各个国家开始重视人文教育,开始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同步发展。在这种时代下,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素质教育。

2.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展的客观要求2:。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科技发展呈现知识高密集和综合化的趋势,人们的知识结构处于大调整综合阶段,我们只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才能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质、人文素质。

3.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2:。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参加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感召下,大学生的人格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人生境界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有利于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有利于他们成为“四有”人才,有利于他们成为我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民族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文化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内涵丰富,范围广泛,准确理解和把握其主要内容,对民族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化素质教育应包括人文科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审美教育、国防教育、身心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内容。人文科学教育应重点放在语文根基、民族语言、史地知识、美学基础、哲学素养等方面,通过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人文需要,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他人以及环境的关系,增强人文关怀的意识与能力,理解人生的目的与意义,从而树立起高尚的理想情操,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自然科学教育应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和自然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自然科学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一定能力。审美教育即美育,借助判断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国防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教育、日常生活作风教育等内容,通过国防教育,要使学生具有捍卫国家、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世界和平的意志与能力。身心教育应包括体育教育和心理教育两方面内容,使学生掌握身心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劳动教育包括劳动观念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劳动习惯教育、社会公益劳动教育、自我服务劳动教育等内容,使学生形成劳动光荣思想,通过劳动自食其力和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

四、民族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方法

(一)建立有利于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

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关键在领导和制度。各民族院校要成立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组织机构,专门从事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和组织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担任负责人,要有固定办公室,固定工作人员,专项文化素质教育经费。要制定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方案,形成科学完善的文化素质教育规章制度。要根据民族院校实际情况和生源组成情况,对不同学科专业,分别提出要求,分步实施,分类指导。要统筹不同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真抓实干,深入推动民族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是推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头脑中只能有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具备了一定高度的素质,才能按照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的,才能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到每一门课程中去,贯穿到每一节课堂中去。民族院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内容。

(三)建立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在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建立文化环境就离不开课程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安排。从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与根本出发,民族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坚定走社会主义的信念;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传统和制度,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培养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与施展才华的能力;帮助学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拓宽眼界,形成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加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民族观、审美观教育,不断加强学生对上述“六观”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四)要克服对民族特色以外课程不够重视的问题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一名大学生应该达到的理想境界。过去,在民族院校课程设置中,很重视民族特色课程,其它人文课程相对重视不够。人文学科所占比例较小,在文科学生中自然科学课程则可能没有。今后,要特别注意,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考虑到学业时限、专业实际、各族学生的差异,民族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整个民族院校课程体系中要体现出基础性、综合性、层次性3:的特点,分层次,有步骤,循序展开。

(五)通过一、二课堂科学实施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第一课堂,文化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第二课堂。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应分为知识性课程和体验性课程。第一课堂体现的是知识性课程,学校要将经过全方面考虑,将予设置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安排在第一课堂传授,例如内蒙古民族大学安排了20多门文化素质教育课在第一课堂讲授,深受学生欢迎。第二课堂要体现体验性课程。文化素质的本质是将精神气质和人格品质内化于人的心灵。那么怎样内化呢?就是要通过教育、培养、熏陶,通过学生的体验、感悟、升华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和品格,这就要安排体验性课程。第一要举办系列文化素质教育讲座。通过举办适合学生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讲座,吸引学生来参加,吸收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感,受到教育。当前,内蒙古民族大学在校园中坚持开展讲座活动,讲座内容既有人文知识又有自然科学的基础方法问题;既有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又有世界形势和文化发展热点;既有主讲人的精彩讲授,又有听众的提问,还有相互的讨论,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第二要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设这方面课程的目的是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促进文化知识向素质的转化。每年举办的课程主要有校园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公寓文化节、体育节、少数民族文化节、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另外设有文学社、诗社、书法社、摄影社、无线电社、天文社、国防社等百余学生社团,这些社团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讲座、讨论、阅读、辩论、研究等文化素质活动。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内蒙古民族大学这些年就开展了上述文化素质体验课程,通过上述课程,各族学生不但增长了文化知识,而且边参加边体验感悟升华,将知识逐步转化为了自己的精神和素质。

(六)利用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民族院校除民族特色外,还和普通高校一样具有传播科学和文化的功能,校园应该充满深厚的文化气息和科学氛围,这样才有利于推动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民族院校要加强建设高品位高格调的人文景观,主要包括:道路、广场、楼堂、亭阁、画廊的命名;建造有文化或科学精神意义的牌匾、楹联、雕塑、塑像、奇石;在教学楼、图书馆、阅览室、会堂悬挂科学家和文化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生平介绍等;在校园道路、广场、花园周围设立精美的警示牌、文明寄语、文化鉴言等4:,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2: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D:.教高司1998:2号.

3:谭秀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160.

篇2

关键词:戏曲文化 高校 素质教育 方法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88-02

新形势下,中华戏曲文化教育是高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当代大力倡导弘扬中华文化的形势下,高校要结合社会时代的发展对中华戏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研究选择,使中华戏曲文化有新内容新面貌,使中华戏曲艺术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现代化。

一、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提升人文素质的方法

新时期高校开展戏曲艺术教育应该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所谓第一课堂,就是立足课堂在课内有步骤地开展戏曲文化教育。在课内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创设情境法。就是从戏曲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从戏曲的特点、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方面入手,通过丰富的戏曲艺术知识的介绍,将大学生引入戏曲艺术的氛围之中,使学生进入角色,引起交流兴趣、情感共鸣,然后师生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探讨戏曲艺术其丰富的内涵,感受其精彩的艺术形式,体会其非凡的艺术魅力。这样在美的享受中,师生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2)赏析法。在戏曲教学的初级阶段是让学生认识戏曲的综合性特点和戏曲的基本常识,知识讲解应深入浅出。同时,任何艺术的价值都必须通过与欣赏者产生共鸣来体现,同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经典或具有代表性的戏曲作品,也会使学生有所感动。注意选择容易吸引学生的戏曲片段,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中华戏曲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3)表演法。分析戏曲作品对于学生的创作和表演以及文艺评价也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在欣赏精彩的戏曲剧目的基础上对其结构、风格、流派、技巧、思想等进行分析,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戏曲知识。促进学生多中华戏曲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仅如此,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戏曲的表演,可以是断片表演,也可以是一些唱段。通过参与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表演的技巧,更主要的是通过践行戏曲唱、念、作、打的艺术要求,来让学生在体念剧中人物角色时达到情感和思想的升华。

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开展校园戏曲文化活动。即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让学生得到戏曲文化的濡染与熏陶。在第二课堂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基本的方式有:(1)引入经典。尽管大学生对中国戏曲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但是这却并不影响他们的参与热情。高校应当利用各方资源去搭建平台,整合渠道,积极联系地方戏曲剧院,把优秀的经典戏曲剧目请进校园,营造氛围让大学生走近戏剧和走进戏剧,通过现场的视听让他们真切地感受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让传统文化的厚重去凝聚校园文化的内涵。(2)成立社团。高校应当引导并扶持学生成立自己的戏曲社团,并在资金投入、硬件保障和氛围营造上给予支持,让这些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却不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学生投身于戏曲文化建设。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必要的戏曲表演知识后,大力开展戏曲文化周、戏曲文化展、戏曲剧本征集评选等活动,并根据学校实际创作一些与大学生生活切实相关的作品,力争搬上舞台。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创造校园戏曲文化的精品。(3)举办讲座。高校应当多方联系戏曲表演的艺术家和戏曲研究的专家,为学生举办戏曲文化讲座。因为中华戏曲文化中包含诸多地方戏曲,它们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有过灿烂与辉煌,也有过危机与磨难。通过戏曲艺术家的言传身授,理论专家的文化解读,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兴衰历史,品评民族文艺的文化根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教育。

二、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校园戏曲文化教育贵在坚持。为此,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戏曲文化教育的长期有效。

(一)制定高校戏曲文化教育的原则

1.创新教育的原则。戏曲文化作为一种活态性的艺术形式,其注定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保护戏曲文化,并非是保护过去,而是保护未来。因此,高校戏曲文化教育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保持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须从当下现实生活中汲取新的生命源泉,使高校的戏曲文化教育贴近高校,贴近学生,贴近时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2.兴趣引导的原则。高校戏曲文化教育,应以兴趣引导为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否蓬勃开展,关键是能否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爱好。各高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与当地戏曲发展相结合,同时注重戏曲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建立戏曲文化教育与现代高校的对话机制,以此增强戏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保证戏曲文化教育的持续实效。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并且使其真正发挥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促进作用,前提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高校领导不仅在思想认识上要重视戏曲文化教育的开展,而且还要能够在戏曲文化教育中提供组织的保证。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安排专门的人员来组织,安排专职教师来落实戏曲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工作等。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科学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04-02

素质教育是围绕着提高受教育者全方位素质这个核心目标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已经发展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而言,素质教育摒弃了只注重知识培养的做法,开展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个性素质的全方位培养,以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高品质人才。

可以说,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深刻反省,是追求高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协调一致的实事求是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本身就是高校对大学生培养追求合理化、科学化的一个科学命题,因此要切实做好素质教育工作,必须追求其实施方法的科学化。科学合理地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完善大学生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在批判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目标是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或者离开父母不能生活的懦弱儿。大学生要真正能立足于社会、奉献于国家,就必须具备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出色的身体素质、强大的心理承受力、纯熟高超的业务技能。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要通过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到大学生身上并成为其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举国工程,需要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地全面展开。这项工程从娃娃抓起,到他们读高校的时候,很多素质已经具备了,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容易开展。然而,现在的事实是,虽然绝大多数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打出了素质教育的旗帜,但实际上很多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为首要目标,很少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这就使得高校几乎成了学生真正接受素质教育的起点,也就是说高校承担了素质教育的压力,而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针对这个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五个切入点展开。

(一)道德品质的培养。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但衡量人才的第一要素应该是德行和操守,而非业务能力。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虽然已经接受了多年的初等教育,但从小学到初中的教学往往以考入名校为第一要义,道德教育不受重视。很多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以金钱物质为追求目标,道德素质不高。因此,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德育的开展,只有大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胸怀爱国之心,以纠正不良社会风气为己任,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才有意义。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各种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由于长期的家庭溺爱,很多大学生无法承受各种挫折。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这种情况的负面效应就更加显露。他们无法和同学友好相处,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极易出现自闭症和精神抑郁症。走上工作岗位后,领导和同事的任何质疑都让他们感觉到莫大的羞辱,于是跳槽和辞职,严重的甚至自残生命。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心理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必须开展而且要重点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

(三)协作能力的培养。人是社会化动物,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独善其身只能是一种理想主义。每个人都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都和其他人员或社会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交际的成功。即便你只想做好本职工作,也必须通过和他人或者团队的协作才能实现。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中需要增设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深谙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并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和与人合作。

(四)业务能力的培养。在任何时候,业务能力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作为不同门类的大学生,必须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赢得立足社会的资本。以前,高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道德、心理、团队等因素的作用。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并不等于说业务能力培养的地位降低了,科技知识和实践能力仍然是素质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素质教育中对业务能力的培养要求,应该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兴趣所在和可塑之处,以差异化、个性化培养为重要目标。

(五)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个高校的专业设置再多、涉猎领域再广,也无法覆盖当今社会的诸多领域,因此想通过大学期间的教育,就使大学生掌握可以通吃一生的本领是不现实的。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可能在四年前学的知识还炙手可热,当走出校门时已经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就是说,科学素质培养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大学生学遍所有知识,而是让他们具有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新知识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界一直推崇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办法

确立了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还需要科学的实施方法,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地做好,因为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教育模式。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因校制宜的总体教育目标制定。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要实事求是。各大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实事求是地制定本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和总体规划。

在素质教育提出伊始,各个高校是十分重视的。但落实到实际行动时,有的高校空喊口号,有的高校人云亦云,有的高校制定的目标大而空,造成很多高校根本无法开展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究其根源,就是学校的总体目标制定不合理、不科学、不实事求是。

虽然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找到了,但是不同高校的自身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不能一刀切地为所有高校的素质教育制定相同的目标。不同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和办学特点,制订适合自身需要的素质教育规划方案。

从大的方面来说,文科类的院校应该在确保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加强科学素质的教育;理工科院校应该在确保科学素质教育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具体到每一个高校,这种总体目标的制定就应该更加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像北京大学这样的高校,专业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要对大学生开展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在内的全方位素质教育,靠自身的条件就可以了。只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不难实现。但对于一些高职类院校而言,本身的专业设置比较单一、师资力量匮乏,也效仿北京大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就不切合实际了。这类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仍以自身的办学特色为素质教育培养的主阵地,然后深挖自身潜力,再辅以社会力量完成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例如,没有专门德育教师的院校,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多储备德育故事素材,在专业教学课堂上穿插一些德育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了道德熏陶。又如,没有心理课程教师的院校,可以与当地医院进行合作,聘请心理医生来校进行不定期的心理讲座。这样既降低了长期聘任心理课程教师的成本,又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得以进行。

总之,不同高校的素质教育目标,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地制定。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上文已经分析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五个切入点,但具体工作的开展还必须落实在教学环节中,所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才是素质教育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很多高校为了开展素质教育,都对本校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普遍提出了实践教学、双语教学等思路。笔者认为,最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是因材施教,不必人云亦云地照猫画虎。比如,别的学校办实践教学,不顾自己实际情况也办实践教学,强制降低理论学时的比例,既搞不好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也无法完整地讲解。又如,别的学校办双语教学,不顾自己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功底也办双语教学,必然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每个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最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是经常性地改革,而是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宗旨。这里的因材施教,笔者认为有双重含义。第一重含义,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看他在哪方面具有可塑性,就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力度,使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素质。第二重含义,就是教师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己在哪方面有真才实学,就踏实地搞好这个方向的教学,即“知之为知之”。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熟悉这个领域,还非要指导学生,那就成了误人子弟。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只有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覆盖面,才能对更多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因教施评的科学评价模式构建。教学效果的评价是衡量一种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以前,高校一般通过期末考试作为一门课程的唯一评价方法,考试得分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程度的唯一评价标准。素质教育提出以后,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实验环节和实践环节的评价,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笔者赞同这种趋势的发展,但认为这种评价体系仍需要进一步科学化。

素质教育的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教学是同一目标下的两个必要环节,二者应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既然在教学环节中已经提倡了差异化、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对应的评价体系也必须尊重个体培养的不同。因此,对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年的统一评价模式是不科学的。针对不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应该在评价体系中充分加以考虑,做到因教施评。

显然,这样的评价方法对于教师来讲的难度很大,但却是素质教育所必需的。为了降低期末多种评价标准制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做好平时的积累工作。而且,这种工作经过几个教学轮次以后,可以用于因教施评的考核素材也就比较丰富了。

【参考文献】

[1]张坪兰,李爱玉.论实现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6 (20)

[2]李朵.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3]刘臣.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 正确把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二)[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蔡启茂,袁美华.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措施[J].中国培训,2006(9)

篇4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教育;改进;农村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9-0126-0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培养。为了营造良好的农村教育空间,要求我国教育部门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针对农村小学生素质教育展开宣传,着重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注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由此来推进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以下就是对促进农村小学生全面素质提升方法的详细阐述。

一、农村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生素质教育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数量较少。即在农村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仅有少数教师愿意留在农村学校任教,同时亦由于农村教师缺乏专业培训机会,且每一位教师需承担2~3门课程教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不利于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同时,当前农村教学资源,即多媒体设备、钢琴、计算机等与大中城市及其城区、县镇学校相比,呈现出资源极其匮乏简陋的现象,影响到了对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第二,城乡差异。即农村地区与城镇相比,交通设备、经济发展、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呈现出落后于城区、县镇学校的问题,为此,当前农村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此问题展开有效处理[1]。第三,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即部分教师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更为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的培养,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二、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素质的方法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农村小学学校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定期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化的培训项目,并注重强调对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由此来引导教师对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作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最终提升小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同时,在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我国教育部门应注重针对农村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调研,并且将调研数据融入培训过程,达到最佳的教师培训状态。此外,农村学校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亦应注重定期组织教师到城区、县镇小学进行观摩,在观摩学习过程中掌握新型教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二)缩小城乡差距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真正认识到对小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的家长中,农村家庭占据总体的15%,85%的家长认为对学生成绩的关注更为重要。而城市调查数据显示,有85%的家长已经开始重视对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即城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当前农村教师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通过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传播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由此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提升其素质水平。此外,我国相关政府机构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扩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并鼓励农村地区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引进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资源,以此来丰富自身教育方法,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推进教学改革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求,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状态,农村教师要注重改善传统教育方法。例如,某教师在数学加减法计算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设置了“商场卖货”的课堂情景,并安排学生分别对卖货人A、买货人B和C进行角色扮演,在买卖交易过程中,通过“找钱”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动手能力[2]。为了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亦应注重定期安排“植树”“探望空巢老人”“清理社区道路卫生”等活动项目。综上可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农村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为了打造良好的教育空间,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摒弃应试教育理念,效仿城区、县镇小学教育方法,同时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带动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最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凤岗.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4):259-260.

篇5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比较;启示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项目编号:2011027)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3日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发达国家把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看成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工程。美国作为最早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国家,在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和实施方面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中美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比较

(一)教育机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始关注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并着手实施的国家,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并投入巨资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不仅将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信息素质内容结合到教学大纲中,而且出台了相关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了涵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机制。与美国相比,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权威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缺乏系统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机制。这就导致对中小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上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信息素质教育主要通过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来体现,具体开课情况也参差不齐,而且由于对信息素质的理解比较狭隘,把信息素质等同于信息技术或者信息检索课,实施效果不太理想。

(二)教育途径。从中美两国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看,主要有开设信息素质课、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和嵌入其他课程等方式。但是,两国侧重点不同,美国作为最早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国家,随着对信息素质内涵的深入理解,实施途径不断变化,也是比较成功的。由早期开设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课,到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具有开放性、形象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特点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并已成为最重要途径。另外,嵌入其他课程的信息素质教育近年来在美国一些高校广为采用。在我国,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设信息素质课;同时,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也是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开展的一项工作。我国一些专业院校开展嵌入其他课程的信息素质教育,如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信息检索课。近几年来,部分院校也开始实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但是大多数内容过于简单,系统性、交互性不强,实施效果不太理想。

(三)实施效果。从两国实施效果相比较来看,美国学生信息意识普遍较强,对信息资源的了解和信息工具的使用比较熟练,在知识的综合应用方面也较强于我国学生,这与美国教育中提倡自学、加强独立思维能力锻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是密不可分的。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以考试为目的,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使得学生被动地学习,信息意识淡薄,习惯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没有主动寻找相关信息的自觉性,信息搜寻目标随意性强,缺乏更深层次、更广泛寻求信息的要求。加之有关信息检索工具的知识贫乏,使其搜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偏低,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评价体系。评价具有一种反馈-矫正的功能,可以使信息素质教育处于令人满意的状态,因此在标准制定中颇受重视。美国早在1990年就制定了信息素质评估大纲。应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美国制定了系统的信息素质标准,其中既有关于受教育者信息能力的标准、教育者信息和施教能力及其培训的标准,也有关于教育中介的标准等。这为学生的信息素质评估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对信息素质的贯彻实施起到了监督和促进作用。而我国至今尚无一套较为统一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对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缺乏统一要求,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方面也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美国信息素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增强对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美国在推进信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从20世纪八十年代起,众多的专家学者和行业学会对信息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其重要性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借鉴美国经验,我国也应借近几年对信息素质教育问题研究的热潮,积极利用各种媒体、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信息素质教育,使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自觉接受,促使包括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在内的信息主体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信息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为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信息环境。

(二)制定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发展规划。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理论研究,促进制定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发展规划,对推进信息素质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美国实施情况来看,其信息素养教育的较好开展与教育界、图书馆界和信息界专家广泛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建立一套符合本国实际需要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规划密切相关。而我国从事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学者大部分为高校图书馆馆员,研究内容局限于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在研究规模和研究深度上也都与美国同行有很大差距。因此,建议需要有更多的教育界、图书馆界乃至信息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信息素质教育理论,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重要发展战略来研究和实施,推动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素质教育发展规划。同时,制定相应的实施政策,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进程等。

(三)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和合作。信息素质教育具有跨学科、跨专业、受教育者数量众多、层次不一等特点。实践证明,如果孤立地设立课程和单独由图书馆馆员承担授课,其实施效果不佳。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考能力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在信息素质教育课教学中,必须加强图书馆与高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各教学单位的沟通和协调,促进图书馆员与各院系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使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有关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等做出统一安排,使之成为各学科教学环节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为学生创造一个在用中学的环境,使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激发其学习热情,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也真正体会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技能,这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

(四)积极探索多层次的连续性信息素质教育。为了提高信息素质的效果,信息素质教育要与大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连续性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进行入馆教育、开设信息素质课、实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和开展专题讲座等。通过开展入馆教育,使新生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概况和馆藏布局,初步掌握各种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在入馆教育基础上,围绕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开设信息素质教育课,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上。同时,积极发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适应学生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以弥补教学计划的不足。针对高年级学生的需要定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使他们掌握信息的收集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得到应用,培养良好的信息素质和正确的科研理念与能力,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五)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信息素质能力评价标准是信息素质教学与评价的基础,对促进信息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美国2000年通过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信息素质标准,推动了信息素质教育发展,而我国在这方面至今还是空白。鉴于此,我国应重新认识这门课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重新定位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和信息素质教育内容要求,以信息意识的培养为先导,信息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信息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培养来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加快研究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从而为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价、评估提供依据,也为我国各类学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提供指南。

主要参考文献:

[1]闵红武.十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08.4.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方法;措施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的素质,已成为教育新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素质教育现状

(一)素质教育观念的歪曲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现在学校都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58%的被调查者认为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德育应放在第一位,学校首先应该是教学生做人,品德和人格更重于知识技能培养。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反映一些学校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其他一概不管,非常让人担心。26%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德育方面学校应该教,但还要以提高学习成绩为重,他们说:“学习好,说明孩子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哪儿有时间去学坏,所以就得抓孩子的学习。”资料表明,不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班干部、学习尖子也成为罪犯,这说明,学习成绩好就代表学生各方面都没问题的思想,掩盖了孩子很多潜在的不良倾向。青少年犯罪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平时学校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学生缺乏免疫力,遇到突发事件就容易出现问题。

(二)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有些职业技术学校,只偏重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教学,但在如何进行学生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约束不良行为方面却做得并不乐观。近年来,好多中职学校在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上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学生素质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反而在不断地下降。究其原因一是机构不完善;二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素质的提升带来的变化;三是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缺少主人翁的姿态;四是学校素质教育氛围不够。

二、明确素质教育实施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广,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思想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在这里要重点讨论的是思想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内容。

三、素质教育长效机制的方法和措施

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使命,建立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如何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需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一)完善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首先,为保障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应该从学校层面成立素质教育工作小组,主要以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负责制定学年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指导各班级开展工作并负责考评工作。

其次,素质教育工作组要做到具体明确的分工。教务部门全面负责教学内容改革、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考核;学生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教育、劳动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大违纪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奖惩工作,负责学生社团的组织发展、组织建设、工作检查和年度考核评比工作;后勤部门全面负责花园式校园环境的建设,做好全校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着力体现服务育人;校团委具体负责团员思想方面的教育,开展团课和组织团员开展活动;学生会要在学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工作,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最后,素质教育工作组要根据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活动开展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个人、班级给予表彰。

(二)增强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意识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通过教育训练,才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通过黑板报、国旗下讲话、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开设“国情、校情系列讲座”、新生的入学教育、入学宣誓、军训工作和校纪校规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通过创建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提供学生发展技能的机会,着力抓好这些社团组织建设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心理健康咨询,田径运动会和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校医务室定期宣传防病治病的常识,做好学生的日常健康防治工作等身心健康教育。

多开展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主题教育的载体是通过主题班会课来实现,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班会课的目的不但要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开发智力和培养多种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三)强化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我们老师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有责任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为此,学校相关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大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积极考取心理咨询师等强化教师硬件条件。学生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班主任举行班主任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举办主题班会课观摩学习、举办主题班会课说课评课比赛等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

(四)营造素质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学校可以借助校园广播、公共宣传栏、校刊、班级宣传栏等媒介宣传引导,通过一系列素质教育活永词鞯湫停立榜样,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特色班级文化是塑造学生向心力,提升班级凝聚力,提高同学们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特色班级文化创建中强调以学生参与活动为载体,通过教室文化、宿舍文化以及优良班风的培养以达到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的目的。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在整个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爱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11期.

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实施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国内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成果,而素质教育背景下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也需要做及时的调整与改变。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受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增加,然而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影响下随之教育实施的难度相对较高。素质教育强调着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小学体育课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并转变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素质教育进行具体实施。

一、小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概述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国内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主要成果,而国内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均十分重视,可以说,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内教育的主要方向与特点。

(二)小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整个教育环境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着“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均衡发展,而小学体育直接关乎到其中的“体”,其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为了一种必然。此外,小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国家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体育学习是贯穿于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日后人才的培B与人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

(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

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学生对于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相关体育教学活动的继续开展。长期以来社会及学校对于小学体育的不重视使得小学体育教学往往流于形式,体育教学实际上成为了小学生自由活动的一个时间段,而这一状况直接导致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难以顺利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当从上至下的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重视体育课堂环境与氛围的营造,使得小学体育教学相关先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得到学生的赞同与认可。

(二)重视小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本身也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特别是体育运动的开展需要遵循一般的运动原理,学生只有在对体育知识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高的参与到体育活动或运动之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其它阶段体育教学不同,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在进行系列体育活动时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也在于重视小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具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将学期教学时间进行划分,对于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划分。例如,在跳远这一运动的教学讲解中,教师需要在课堂前15分钟进行跳远相关知识和动作要领的讲解并在课堂剩余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跳远尝试,在学生进行跳远尝试时发现其学习上和动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提升品质教育占比

小学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需要提升对于学生品质教育内容的占比,小学体育教育虽然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教育,然而素质教育实施要求其在教育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进行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坚韧意志。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游戏这一具体做法来提升品质教育占比。例如,在集体接力这一体育游戏中可以使得学生明确互相分工,并逐渐培养其团队内部合作与团队之间竞争的意识。部分强调个人表现的体育活动或游戏开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教授更是要通过系列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与增强学生心理素质,部分学生之所以对于体育本身无法产生浓重的学习与参与兴趣与其心理素质有极大关系,现阶段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其对于体育这种参与程度极高的学科教育本身大多具备一定的心理障碍,而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务必要对于这些心理障碍予以解决。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小学体育教师更是要对于素质教育在实施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注重对于学生进行引导与心理疏导,使得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本身才能够保障素质教育相关教学活动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

三、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一种必然选择,更是新时期人才综合培养的基础部分。在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必然会面临多种问题,这也需要小学体育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及对于体育课堂进行把控的能力。素质教育目标真正的达成最终依然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引导者这一角色,特别在现行教育体系下,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相对低下,学习方法也不尽科学,教师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篇8

一、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

当前很多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不足是制约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学科相对其他的学科来说有着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教师所讲述的历史都是确实发生过的事件,如果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不到位,就会将历史的教育变成了历史史实的教育过程,这样的话学生在历史学科中也就仅仅学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没有获得能力的提高,这种教育的思想和过程是制约当前历史学科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制约因素。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我们应该充分的理解历史的教育意义,历史的教育应该是贴近生活的,从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发展成因、过程和规律,只有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重视历史在素质教育中的教育意义,从课堂改革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历史学科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方法。

二、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当前中国教育中教学评价的制约,对于历史教学的评价仍然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方式,因此尽管我国已经实行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很多教师仍然选择采用沿用多年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会“冒险”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根本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过程,特别是现在很多的历史教学课堂上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讲一节课,学生则需要进行大量的笔记以及习题的联系来完成历史学习。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当前应试教育和教学评价机制的必然结果,它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有着极大的阻碍,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主动探索和思考方面引导作用的缺失是制约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就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改对于历史教学的需求,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并且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改善教学方式和手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过鉴于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试题的解读能力,也可以尝试从解题的过程提高学生主观思考能力,进而促进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历史教材的认识

在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下,各个学科都开始了新教材的改编工作。但是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对于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下的历史教材的制定和编写过程让很多历史教学难以理解和掌握,这种对于新教材理解的不到位,对于以教材为中心所开展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对于教材的理解不到位,使得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过程无法很好的把握。历史课程是一门传统课程,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教材,历史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的关系,吃透教材,同时不过分的依赖教材,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辅以教材的帮助开展并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的安排纵向扩展教材内容,突破教材限制提高教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全面性。

四、历史教师的素质

篇9

一 确定心理素质教育实验的目标

这个实验的总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适应、学会高效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做人;使学生能够以自尊为本,以自爱为荣,以自强为律,以自信为勇,以自主为舵,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走向社会。

具体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的心理知识,提高对心理素质的认识。

2.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优化学生的智力结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通过教育,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情商水平,逐渐使学生具有合理的需要,广泛的兴趣,积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及完善和谐的人格。

4.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妥善地接纳和正视自己,从而提高心理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

5.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调适的方法,自觉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6.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学会与异往,追求美好的人生。

7.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高尚的审美心理,努力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二 抓好心理素质教育实验的具体措施

1.抓好典型,改变观念

我县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从抓好一所典型学校,找出基本规律,利用生动事实改变人们观念起步的。我县黄村第五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完全中学,过去这所学校出现了许多老大难问题,1990年张文学同志接任五中校长,他以校为家,带领全体教师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比较彻底地改变了五中的面貌,使五中跨入了我县中学教育的先进行列。但是五中并未满足已有的成绩,他们仍是积极进取、开拓前进。1996年他们根据学校生源的情况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敏锐地抓住“心理问题”这一教育中的主要矛盾,果断地提出在学生中进行心理教育实验。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他们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们对此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也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北京青年报》、《北京教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采访和报道了五中心理素质教育的情况,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我们及时抓住这个好的典型,并由县教育局中教科科长挂帅,总结他们的经验,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宣传这个典型,改变了众多领导干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2.小范围实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心理素质教育对于我们而言毕竟是新事物,怎样运作,有什么规律,五中的经验是否完全可行,这些都必须通过实践。为此我们决定进行小范围的实验,以便找出规律性的东西。1997年暑假,我们选派了十五所学校的代表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参加“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学习班。经过比较系统地学习,全县1/3的学校有了开展心理教育实验的教师,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他们经过考试均获得了授课与咨询的结业证书,这为我县较大规模、较大范围地开展这一教育奠定了师资基础。

这十五所学校,由中教科牵头,以五中为龙头组成全县协作组,以五中原有教材为基础,开始了有组织的实验工作。他们定期召开研讨会,相互听课,交流经验。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总结出了中学开展心理教育的四点经验:

(1)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我们的心理素质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求各校把心理课排入课表。课堂教学不以传授心理知识为主,要以心理训练为主。突出心灵的感悟,要解决“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重点放在“怎么办”上,确实为学生解决实实在在的心理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方法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赞同,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有的学校还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我们仅把它作为心理教育的辅助方法。我们把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定位为: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为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为疏导个别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服务。实践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心态是正常的,障碍严重的只是极少数,因此在中学不宜提倡所谓的“心理治疗”。

(2)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实施心理训练

我们利用《心理自测与训练》这本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的训练,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利用军训、春游等机会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挫折教育”;利用公益服务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创造性教育”;利用各种竞赛活动开展“竞争”、“思维方式优化”、“胆量”、“应变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课堂上的每一讲都要求教师要有训练词,以积极、健康的语言给学生以成功的暗示。例如“我能行,你能行,只要努力都能行”,再如“自信积极,微笑乐观,不怕困难,轻松自在”等。这些暗示起到了较好的教育和训练效果。

(3)启发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心理素质必须在受教育人“感悟”的基础上才可以被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告诉周围的同学,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学生中成立“心理素质互助组”、“心理素质教育研习小组”等,开展学用心理方法演讲比赛,在高年级开展有关心理问题的“研讨会”和“辩论会”,让学生在互助中互相感染、互相促进、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4)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学科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心理教育光靠心理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全面提出: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我们的口号是“要先成为心理教师,再成为学科教师”。为提高全体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我们在教师进修、教师继续教育中加了心理素质培训的内容,使全体教师都能在学科教学中使用心理教育的方法,自觉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总之,我们通过第二阶段小范围的实验,基本摸清了适合我县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即:

以正面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也就是要走一条正规课堂教学与心理训练相结合,专门心理教育与学科渗透相

结合,全面心理教育与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自我心理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3.培训师资,大规模开展实验

在做好实验教材的编写,小范围摸出经验的基础上,局党委认为在全县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时机已经成熟,于1998年元月举办了我县第一届中学心理素质教育师资培训班。全县43所中学的100余名干部教师参加了学习,为我县大规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实验活动准备了强大的师资队伍。1998年秋季开学,教育局中教科正式下达在全县中学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的通知,心理教育课正式排入中学生的课表,正式成为我县政府督学室督导的内容。成立实验教学班400余个,上课学生达2万余名,从此心理科学真正走进了我县中学生的课堂,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心理教育――这甜甜的风吹进了我们的心田。”

4.成立中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使我县心理教育进入有序的管理状态

我县于1998年成立了“中学心理教育研究会”。在研究会的主持下,我县不间断地组织心理教师通读实验教材,设计实验,学习有关材料,征集有关论文,组织多次研究、观摩课,召开现场会,使我县的心理教育生动活泼。这些活动较全面地提高了心理教师的业务水平、授课水平和自身素质,为我县心理素质教育实验取得初步成果奠定了基础。

5.创办了《中学生心理素质报》

经过反复的研究与讨论,我们于1998年6月创办了《中学生心理素质报》,设立的栏目有:心理知识、青春絮语、心理医生、心理信箱、校长随笔、悄悄话、名家经验、开心果、心理咨询、校园专访、青春调查等。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辅助读物,《中学生心理素质报》极大地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6.开展学生学心理用心理演讲大赛活动

为展示学生学心理用心理的成果,黄村第五中学率先开展了“学生学心理用心理演讲比赛”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根据这一成功经验,在中教科和教研会的领导下举办了我县首届中学生“学心理用心理演讲大赛”,各校学生踊跃报名参赛,学生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一个个亲身经历过的动人故事,令参加评判的教授为之感动。看到心理教育在学生心中产生的巨大影响,看着收获后的成果,我们笑在脸上,甜在心头。为将学生的真情实感告诉给众多的青年朋友,我们出版了一本学生学心理用心理的专辑――《穿过迷雾把生命看清楚――中学生学用心理范例集萃》。

三 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这一实验成功的关键

我县的经验说明,领导重视是本项实验成功的关键。我县教育局党委十分重视,把心理教育实验摆上了议事日程,可以说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在大家的努力下,才使得我们的实验工作顺利进行。事实也告诉我们,哪所学校的领导重视,哪所学校就搞得好。

2.必须有一批热心于此项事业的教师

我县正是有一批兢兢业业热爱心理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使心理教育比较顺利地付诸实施。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县心育教师摸索出了许多好的心理教育的方法,比如:情景体验法(即设定相关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某些道理)、角色换位法(引导学生去体会、感受对方的心情,以明确自己的行为)、游戏感悟法(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当中感悟某些规则)、辩论明确法(让高年级学生在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过程当中,体会人生哲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等。

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理念;主体性;内涵;教育方式

教育肩负着增强民众素养的重要职责。所以,教育者应提高教学的质量,开展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素质教育同以往的应试教育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其基于学生实际发展层面,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这对教育工作来讲,是一次创新也是一次变革。所以,想要与素质教育的标准相吻合,就需要对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寻找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一、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对于素质教育来讲,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发展人们的素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所以,素质教育也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主要包括发展“素”,提高“质”。提高质量是发展素养的保障,开展素质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事情。

随着教育观念的普及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质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因此,人们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但是由于多年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教育改革的重点多放在增加教育机会、扩大教育规模上。教育只是获得了量的发展,但在教育质量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教育质量偏低且留级生及流失生的比例较大,给教育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更加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因此,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是发挥教育作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增强素质教育的方法

现今,素质教育是时展的主题,同时也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民众思想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工作人员应与时展相适应,积极进行素质教学工作,深入分析提高素质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另外,对于素质教学来讲,提高其教学质量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1.转变教育思想,了解教学目标

对于素质教学来讲,要提高质量就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努力与付出,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及品行素养。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作用,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不断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开展素质教育期间,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学生真正需要的层面进行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提供有利条件。

2.创新教学课程,优化素质教学

课程是培养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托,而传统的课程设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地重视升学率,限定了教学的内容及范围,仅关注成绩的优劣,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及成长造成影响,无法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需要对教育课程进行创新,基于素质教育全面特性的层面上,对课程模式进行设定,深入研究相应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了以下几种新型的课程模式,即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知识课与活动课结合,显性课与隐性课结合,传统课与创新课结合,普通课与特色课结合。这样的课程设置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利于发挥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新的课程设置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了延伸和拓展,深化了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同时为学生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创新教学模式,顺应学生发展要求

想要提高素质教学的质量,就需要与素质教学的观念及目标结合在一起,开展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教职人员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包含创建高效的教学观,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等。

首先,要研究优质的教学方法,进而建立优质高效的教学机制。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将素质教学的要求与各个学科的特征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增强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尽可能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其次,应做到优学,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基于当前社会发展局面,学生唯有在步入社会前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唯有使学生拥有创新能力及自学本领,才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所以,教职人员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创新及思考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为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夯实基础。

4.评价教育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及形象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完善自身发展。素质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多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其中自主学习才能及创新才能更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本领。所以,在进行素质教学期间,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直观的感受,借助音像、图片资料吸引学生的目光,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另外,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层面上,教职人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尤其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才能,让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文字编辑、图片编辑,可以应用信息处理软件统计数据,甚至能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5.完善评估模式,创建教学评估系统

对于教育管理工作来讲,质量的评估与检测具备限定、引导、鼓励、监管、确保等多项作用,这对于素质教学来讲十分重要。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创建一套较为完整、合理、科学、高效并且可以定性、定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系统及监控制度,将模糊、笼统的培养目标变成针对性的具体目标。创建评估模式可以促进素质教学的全面开展,帮助学生为以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评估模式主要包含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等级划分,对质量评估标准及监控体系的建立等内容。

总而言之,素质教学是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事情,作为教职工人员,就需要深度对其进行研究,不断转变自身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特点为支撑,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实施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及国民素养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罗正红.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J].教育期刊,2012,(06).

篇11

关键词:文化素质; 途径与方法

文化素质的外延比较宽泛,它是知识与能力的总汇,是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般体现。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和环境的熏陶以及个体的实践,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当中。因此,在教学中切实地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但要真正地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就应该有一定的途径与方法。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质。

一、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知识的传授和环境的熏陶,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教师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对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既要有广博的文史知识,又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更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此外还要有优雅的气质和风度,等等。只有老师的文化品味提升了,学生才可以受到良好的文化素质的熏陶,才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中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场所,它可以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对学生有一种示范、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塑造自我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无形中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其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发挥着特有的魅力和教育功能。

三、构建文化素质的管理体系

文化素质教育土作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己经得到了整个教育界的共识,要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就要构建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体系,保证文化素质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向和调控功能,努力开创教育的新局面。

为此,学校应做到:第一,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改进德育的方式方法, 促进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第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性。量化管理指标,强化目标意识,建立适应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估监控体系。第三,改革完善文化素质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方式, 强化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保障。通过明确的制度规范和政策导向,加强队伍建设和投入,促进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 改善队伍知识结构,提高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发挥文化素质教育管理队伍的骨干和主导作用。

四、制定文化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

为了确保文化素质教育更好地推行,还应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制定,不仅利于指导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更便于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效果及时反馈给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工作者。评估体系的制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第二,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三,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创新情况。良好的评估体系可以保障和指导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文化素质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文化素质教育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积极认真地去探索提升中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实现成才与成人双赢的局面,使文化素质教育更好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篇12

论文摘要: 美国是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具有丰富的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借鉴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加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对于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由美国波尔于1974年提出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信息素质的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从狭义上看,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广义上看,信息素质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它包括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内容。

信息素质可以分为:(一)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软件等;(二)资源素质,掌握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三)社会结构素质,了解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四)研究素质,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五)传媒信息素质,运用文本或多媒体报告研究结果。

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素质。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必须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精确地创造使用信息。

二、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第一,制定信息素质教育标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标准的制定是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①应具备明确信息需要的内容及范围的能力。主要包括:形成信息需要,识别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获取信息产生的效益,对所需信息内容及范围进行评价的能力;②具备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亲自使用一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改进检索策略,获取、记录、管理信息与信息源;③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及信息源,并将其纳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主要包括: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评估信息及信息源形成的标准,复合主题概念以形成新的概念,确定信息的附加值和新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通过交流,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的有效性加以判断,修订初始的查询;④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主要包括: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完成计划,以及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修订产生信息产品或成果的过程,将信息产品、成果与他人交流;⑤掌握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与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

第二,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加州州立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基础课,主要学习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查找和评价。学生通过上课、实习及专题研究、课外阅读等方式,掌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技能。1996年美国又确定了“信息素质教育在普通教育计划中的作用框架”。佛罗里达大学由教学研究所共同设计了七个系列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其中四个系列的课程是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另外三个系列是对高年级大学生开设的,并且将七个系列的课程制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上网具体操作。

第三,重视改进教学方法。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大学信息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深入研究,在全美大学得以实施,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美国大学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也越发凸现出来。从1994年开始,普渡大学就实施了信息素质教育计划,由教师讲授有关信息技术和信息利用课程,并开发网络课件。他们把信息素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初级班,主要是对新生进行入门教育,以学生通过互动式的课件自学为主;第二个层次是中级班,在初级班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高级班,培养学生把信息技能应用到专门学科中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获益终身的信息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素质教学活动中收到良好效果。

第四,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信息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主要由大学图书馆来讲授完成。美国大学图书馆把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视为新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重任,对信息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近20年来,高校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有着长足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环境,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受过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教育的业务能力强、信息素质高的队伍,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称职的教师。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由图书馆和教学艺术研究所联合起来,对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包括通过讲座、讨论、实习、个别咨询等方式,培养他们掌握信息的获取、评价、分析和利用技能。

第五,制定教育评估大纲。1990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信息素质教育结果评估大纲》,对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进行评估。加州大学在信息素质教育领域中,先行了一步,较早地把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定为公共基础课,为各类公共基础课的信息素质教育制定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等。在基础技能课程中,主要讲授方法和技能。在数理、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中,主要讲授相关学科的主要信息源及利用技能,培训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源及信息工具来开展研究工作和科研活动。他们认为,信息素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并分入学时期、就读中期和毕业时期对学生信息素质水平的测试评估。1994~1995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对全美3,200多所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1995年美国对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份信息问题解决技能课程基本培养计划,该计划的基本组成是确定信息的需求、评估与理解信息、阐释信息、传播信息、评估产品与程序。这些计划和评估测评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保证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对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启示

第一,提高对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美国信息人才大国地位,得益于发达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基础和桥梁。因此,要从培育人才的战略高度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主题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重点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推出素质教育,使他们具有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目标。明确学习者教育目标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基本动力,因此必须确定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较好的信息道德,特别是加强对大学生信息搜索、鉴别、判断、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体目标:一是敏感主动的信息意识;二是运用信息工具和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三是信息组织和利用能力;四是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五是具有终身学习和信息创新能力。

第三,完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信息素质内涵进行课程设计。在信息知识教育方面可设置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基础知识等;在信息能力教育方面可设置信息的采集、鉴别、评价,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管理与决策,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与科研设计,信息语言有关知识;在信息意识方面可设置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方式、信息的更新、信息的价值、人类社会与信息化;在信息道德方面可设置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信息传播法规与知识产权、信息的合理利用,为提高信息素质教育质量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第四,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文献信息资源丰富、学术环境优良、信息人才众多、信息技术先进的优势。因此,美国高校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图书馆员担当重要的角色。借鉴美国经验,在信息素质教育中要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把图书馆建设成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确保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军.信息素质评价表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2.

篇13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 素质教育; 开展与提升。

前言。

健美操作为一项集娱乐性、健康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在高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健美操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对促进教育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育实施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实现健美操教学的目标, 需要健美操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新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认真研究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健美操兴趣特点和教学规律,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兴趣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创设有利于素质教育健美操活动实施的环境,为素质教育健美操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健康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健美操以其良好的运动功能、娱乐功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时尚项目。从事健美操运动,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体育作为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平台, 健美操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健美操兴趣较高,尤其是女生对健美操更为热爱。通过健美操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同时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也得到了发展。

在素质教育实施条件下, 健美操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终身体育意识,掌握运动锻炼手段的重要平台,因此要鼓励健美操在高校的开展。

健美操能够对学生的生理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健美操运动的练习,能够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提升,相关的研究表明,参加健美操锻炼的人,其心脏总体积指数要明显的优于没有参加的。心脏的全心增大,表现在心室容量和心室壁厚度上有所增加,并且右心室腔也显著扩大,心脏的这些特点有效的提升了泵血功能和储备。通过健美操锻炼,能够有效的降低体内脂肪的含量,健美操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发生。通过健美操的练习, 能够有效的提升骨的密度, 使得骨质更加坚固,提升骨骼系统的抗压能力,增强各个关节的灵活性。

最后,通过健美操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消化功能的提升,其原理是健美操运动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使得胃肠的蠕动更加的有力,提高了食物消化、吸          收的速率。

二、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健美操运动开展的时间不能保证。

在一些大学里面因为学生都背负着工作、考研的压力, 很难保证他们所进行的体育活动的满足强度要求和时间要求。统计数据表明,在最近二十年的时间,虽然学生身体的体重、身高等发育指标都有一定的增长,但是他们的体质能力却在不断的下降,一项数据表明,约有7%的学生营养不良,6%的学生体重超标。另一方面,从对学生的体能测试(比如仰卧起坐、肺活量和百米赛跑等项目)和结果来看,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达不到及格水平,这一现状应该引起体育教育者的重视。从学生自身的角度看:一是虽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 但是大学生的体育素质、艰苦耐劳的能力却在下降,对于健美操的兴趣不是很大;二是学生被老师和家长赋予较高的期望,希望能够顺利工作,找工作等压力较大,无心从事健美操锻炼。

2、教师的传统观念,影响健美操活动的开展。

教师传统的知识技能传输为目的的教育方式, 对素质教育健美操活动的开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守旧的传统思想影响着健美操的开展, 有的教师单方面的认为体育是副科, 进而侵占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和锻炼时间。这种方式不仅使得素质教育健美操活动无法开展, 因为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无法保证文化课程学习效果。在对学校教学质量和考核标准中,体育教学质量所占比例非常小,不能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部分学校受条件制约,健美操活动场所的不足制约了健美操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在开展健美操教学时,往往选择强度低、难度小的活动,达不到锻炼体质的效果。

3、学校的场地设施不充足,影响健美操的开展。

学校体育设施资源配置不足及校园场地过小等客观因素,也影响着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在一些高校,由于健美操教师往往身兼数职, 在没有专业体育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活动也无法显示出本应有的效果,所以说专业健美操教师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一些学校健美操师资力量不足,也影响着健美操开展的效果。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多数教师认为, 参加体育活动属于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文化课程,影响最后的考试成绩。从社会角度看:目前,人们对于大学生评价的高低仍然取决于学校的就业率,这也是影响健美操开展的因素。

三、提高素质教育健美操活动开展效果的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习,重视健美操活动的开展。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转变思想观念,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增强学生的体质,不断的完善人的素质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从此方面来说,素质教育健美操活动的开展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也可以作为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突破口, 成为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素质教育健美操活动作为开展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环境的重要载体,要对体育活动予以特别重视,将其视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方法,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主参加素质教育健美操活动的思想意识。重视素质教育健美操活动与其育人功能相结合,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 本着健康为关键内容的思想,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进一步发挥素质教育活动在向素质教育的切入、提高学生体质及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中的作用。

2、学校需要健全实施机制、加强宣传教育。

在素质教育健美操活动的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需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积极协调各种资源保证素质教育健美操活动的顺利实施,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本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进行学生的体育活动: 一是将校内体育活动与校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二是普通适合与个别提高相结合,三是体育活动与安全措施相结合,四是素质教育与体育考试测评相结合, 在遵从以上四方面原则的基础上,努力保证素质教育的百分百开展,学生的百分百参加。对于素质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活动的安排、内容、方式及管理)要贴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素质教育健美操活动的宣传力度,努力创造一种体育课程与文化课程和谐发展、素质教育得以重视的校园环境,学校要制定合理的宣传计划,对学校网站、宣传报栏和广播站台等宣传手段进行充分利用,为素质教育健美操开设专栏,使素质教育、增强体质的思想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3、在把握素质教育方向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程进行不断创新、改革。

体育课堂作为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载体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体育课程的编排工作中,要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安排,使之符合青少年心理及身体特点。另外,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需求,灌输之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的素质教育知识,继续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将体育技能、体能和体育知识进行有效结合。

4、改善体育教学软硬件设施。

确保素质教育健美操的活动时间, 学校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基础上, 必须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这是不仅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根本前提,也是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原因之一。增加经费投入及专业教师资源: 学校在对经费进行分配的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性及回报性,在基于素质教育实际活动所需的基础上,要为额外投入保留预算(比如为完善体育场地及器械设备所需费用) 以确保素质教育不会因为经费短缺而无法开展。在师资力量的配置上,要选用有专业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

5、注重安全教育保障健美操的顺利实施。

若在素质教育中发生意外危险, 那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因此,体育教学者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使学生对锻炼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所了解, 并通过有效防护手段避免这些伤害。此外,教师要对活动场地及体育器械进行定期检查, 在体育锻炼之前带领学生做好热身整理运动。另一方面,学校要完善体育课堂中的医务防护监督工作,教以学生医学常识内容和生理卫生知识,使学生在素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身体的技能和健康情况进行了解和监控,规避各种对自身健康造成伤害的因素。

结语。

综上所述,健美操作为一项集娱乐性、健康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在高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健美操教学对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教育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实现健美操教)学的目标,发展学生的素质,需要健美操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为健美操的顺利开展搭建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高斌,井志侠,戴俭慧。 武术健身操的运动意义分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183-184.

[2] 张媛媛。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意义[J]. 才智,2011(12): 270.

[3] 王蓓蓓。 浅析转体动作对提高竞技健美操成套编排难度分值的意义[J]. 职业时空,2008(3): 24-25.

[4] 王伟,雷中,黄代华。 浅析健美操运动的意义和功能[J]. 内江科技,2008(9): 40.

[5] 刘巍,孙丽。 浅谈健美操的意义以及教学建议[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1): 53-56.

[6] 肖前金,刘应霞。 竞技健美操运动放松技术的生理学意义[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S1): 52-53.

篇14

1)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运用设疑、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利用精讲、重练、辅导、答疑、讲座等来突破其理论原理教学,运用摸型、实物零件、生产零件挂图、参观学习、等来提高感性认识,开展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应用能力。

2)教师要精心备课,加强对所讲内容容量、难度以及时间的控制。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在讲透重点、讲清难点等核心问题和学习方法上。同时注意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各科之间的连接性。对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典型性,做到多练、精练,考虑制图特点,练习和理论教学课时比大于6∶4,突出学生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教师自身业务建设,是素质教育推进的动力

教师是教育的决定因素,教师水准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造就和发展。一个知识渊博,业务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一定是深受学生欢迎和学习的楷模。开展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要善于学习,开展科研。勤阅素质教育类期刊,了解外部信息,吸取研究成果,明确素质教育意义,探讨素质教育途径。同时开展教学科研,教师应主动撰写科研论文和素质教学论文,参加各地学术交流。

2)单位要鼎立支持和鼓励制图教师业务进修,科技培训。如参加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业务进修等,更新知识结构,推进多媒体应用技术教育的开展。

3)推行优质课评比。要求制图教师每学期开设一堂素质教育公开课,拿出一个优秀教案,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苦练内功,提高教师驾驶制图素质教育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制图教学应联系实际,讲究实效,注重实用。那种“纸上谈兵”,“在黑板上开机器”的教法,只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途径,借助各种载体和外部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开展模型制作兴趣活动;运用塑料泡沫或橡皮泥切制立体;开展零件绘制实验;参观工厂等。在应用上,运用生产用正规图纸,制作挂图,开设讨论课,激励争鸣,提高兴趣。

2)强化徒手画图训练和图板画图训练及识读生产用图纸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掌握制图国家标准。制图教师要学会运用熟练的徒手画图能力,开展教学。

3)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制图掌握的程度和兴趣,周密分析其能力差异,制定一套适宜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体系,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在内容掌握和练习要求上分别对待,对较差学生,设计减缓知识坡度,但求独立完成,逐步提高。

4)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趋势。目前在制图教学中应用了电脑软件,不仅效率远高于传统的手工作图,而且可以模拟大脑思维进行“联、交、差”的运算。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减少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声、色俱全的动态画面吸引学生,情景逼真优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教师独立作战的格局。教师发现学生空间思维堵塞之处,可停机讨论,及时疏通,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建立正确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成果检验的关键

1)制图的评价体系,应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理论性、客观性、实践性和各种能力相结合。考核是学科终端监控手段,应尽量使考核的评价体系科学化、系统化。各地区和学校要建立科学的制图评估体系,对学生的视图能力、作图能力、基本技能和平时作业效果,实行分层考核记分,采用优、良、合格和不合格的等级评价制。也可以反映不同能力的知识实行学分制记分法来划分等级等。因为传统考试的59分和61分,很难说明其能力有多大差异。

2)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往往考试内容不能反映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加上一部分学生在对待考试问题上漠然视之,既使补考也无所谓,这是高职学校学生基础和素质差所形成。所以素质教育,不但要求对考试内容进行改革,使之更加全面反映教育要求。同时,更应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各种渠道来把关,加强推行评价途径的细分化、具体化、综合化。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其它素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