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28 16:57: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思维;教学理念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

早在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我们可以利用此模型来理解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不仅包括漂浮在水面以上的冰山,同时还包括潜伏在水面以下的冰山,其中,水面以上的冰山所代表的是学生的知识内涵、学习能力,这一部分能够通过日常的培训和教学活动来加以培养;而在水面以下的冰山所代表的则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等等,这一部分是学生内在的体现,很难通过外界的标准来予以测量。水面下的隐性部分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却能对学生的学习带来长远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构建

1.紧密围绕语言建构来开展教学活动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主要渠道,而字与词的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最重要基础。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要着重培B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小学生顺利完成对语言的建构。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程应当以汉语拼音、笔画学习为主,这些基础知识均可以被划分到语言建构的范畴中。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语言运用教学则需要围绕字、词、句来开展,通过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语言的建构方法。例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教师应合理定位教学目标:①熟练掌握在文章中出出现的12个生字,独立运用这些生字来组成词语;②理解“五光十色、茂密、一大串”等词语的含义,懂得它们在句子中的运用方法;③理解文章对葡萄架进行描写的句子,尝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进行造句;④透过文章内容来理解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感受少数民族人民所具有的热情。小学语文教育者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的教学重点为文字结构与拼音;中等学段中的学生要能够独立运用字典等工具来自行理解生字、生词的含义;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透过文字表面来领悟作者的情感内涵。通过这种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逐渐形成,为其日后的可持续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实践中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重点考虑课程切入点与课程类型选择这两个方面,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深入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闪光点,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巧妙运用好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

课程切入点的正确选择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保证,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教学文章都有着多个切入点,每一个切入点都代表着不同的理解角度,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程切入点,例如,文章的文本内容、文章的创作背景、文章的环境描写以及文章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切入点之前,教育者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的学段目标、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等。

课程类型的选择可以从如下的两个角度来进行开展,一方面,从内容的角度来分析,课程类型大致包括识字写字、文章阅读、口语交际,等等;另一方面,从形式的角度来分析,课程类型大致可被分为导入课、复习课程、讲评课程以及写作课程,等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育者还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现状来开发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如单元导读课程、自主学习课程、综合训练课程、交流共享课程以及读写联动课程,等等。在充分了解了各种类型的教学课程以后,教育者就要从中挑选出最为适用的一两个课型,同时还要结合文章内容来找到读与写之间的连接点。

3.探寻“素养―养成型”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完成了上文中所介绍的两个教学环节以后,教育者就要更进一步细化现有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结构,在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教学基础之上,全面落实“素养―养成型”教学方法,将学生从“要我学”的学习状态成功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在深入研究“素养―养成型”的教学方式之前,教育者要着重领悟素养的构成机制。素养本身具有多元化与综合化的特点,它并非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的简单罗列,而是需要学生在同时具备这几样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应用好所学内容。因此,简单的教学与训练并不是形成素养的最有效方式,教育者应当深入学生的内在来进行激活,通过主体亲历、实践体验以及自主建构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内在素养的形成。

素养同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成长经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性,通过在课堂中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将会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让他们深入地参与到价值判断的全过程中,继而同情境内涵形成相同的情感色彩,产生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篇2

“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教育界一个十分热门的词,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每一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主要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言语技能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阅读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丰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课堂中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积累和运用。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规律、语言典范的积累。重视积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1. 积累语言,读是根本

朗读,是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丰富积累。如《秋天的雨》这种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生动地描写秋天的美好。并且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秋雨人格化,将其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反复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有的学生喜欢颜料,学会了“五彩缤纷”一词;有的学生喜欢,掌握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等描写颜色的词;还有的学生能够品鉴“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等美句。这就是一个积累语言的过程。

2. 背诵内化,积淀语感

背诵是学生语言内化、强化的重要过程,通过熟读背诵,可以积淀语感,全方位积累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背诵160篇(段)。另外,在每一册教材中还要求背诵的一些文章或段落。由此可见背诵的重要性。然而,如何才能有效地落实背诵,达到积累量?自然是要在每一节课中落实,特别是阅读教学。让背诵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背诵中丰富语言,积淀语感。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运用比喻和巧妙的想象,将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的程度,积累语言。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风是一把剪刀,剪出了细细的柳叶。那么,在你眼里,春风又是什么呢?”学生兴致盎然,创意无限。有人说:“二月春风像画家,她把绿色给了小草和树木,将更多的颜色都给了花朵,红的、黄的、紫的……”这位同学的话刚停,立刻有学生补充说:“就像学过的《秋天的雨》一文似的,春风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正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精妙语言,且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等在头脑中联系起来,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做到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背诵内化的确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语言感悟能力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自然也就提升了。

二、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要提高学生语文方面的能力,除了生活中的体验,更多的提高来源于阅读,因为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还能汲取精神养料,提高其整体素质。那么,如何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呢?

1. 激发兴趣,爱上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乐读。如教学《花的勇气》时,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花儿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如此娇美的花儿,有何勇气呢?从而跟随作家的脚步,去文中探寻。在理解文本时,抓住作者心情变化这条线索,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心情的“一波三折”,感悟“生命的意味是勇气。”并可进行拓展:“你还从哪些事物中感悟到勇气?”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课外阅读。教学之初,让学生质疑,带着好奇心进入文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主动阅读,拓宽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2. 点亮思维,丰富理解

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点亮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通过品读课文,来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创设情境,让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来探究人物的内心,从而明白文中的爱有两种表现形式。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围绕“你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爱的?”展开辩论。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自由表达心中所想。此时的他们,融入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有情有理地表达,个性飞扬的同时,更体验到表达的快乐和学习的愉悦。此时,再拓展至?W生的生活实际,是否有类似的感受,交流后再写下来。“读、思、悟、说、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打开思维的广度,提升阅读能力。

3. 独特体验,升华情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对文本多元化解读,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如教学《桂花雨》时,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将文章高度概括。随后,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抓关键词,细细揣摩,记录下自己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充分阅读后,再与同学、老师交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阅读和思考方式,并且阅读兴趣及经验有差异,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们既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还要鼓励学生敢于与众不同,在自由的氛围中,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文中的人文思想,不需要教师刻意地渗透,而是学生自己从字里行间“读”出来,并将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灵。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进行阅读,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而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模式运用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小学语文关注的重点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同时更加强调一些其他内容的教学,比如说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意识的锻炼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以外,同时要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强化自己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现代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的培养学生的一种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其实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熏陶,要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在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外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人文底蕴,帮助学生树立起真正科学的精神。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尝试和理解,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单纯的依靠理论讲解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化,同时更加需要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去感受人文,感受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让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自主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展,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有勇气为个人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规范自己的学习成绩。只有让小学生勤于思考,愿意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建立必要的独立学习技能。其次,要引导学生用语文来影响个人生活,达到身心发展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与文章的互动,与作者的互动,更好地理解自我,个体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规划未来生活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学生自主发展足够的权力。如在文章《珍珠鸟》的解读中,教师从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课堂介绍的方式,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在导入环节课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鸟类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并且喜欢的鸟类,并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积极学习,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获取信息。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教学反思自己,并思考他们是否在生命中保护了小动物,以及是否像作者一样爱鸟和保护鸟类。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尊重自然观,有利于初级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拥有更健康积极的生活。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作用

一、小学语文现状分析

(一)小学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的关注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多从课本知识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但是教授的内容学生是否真正需要,教师却很少关心。这种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主体缺失的现象,致使语文课堂中缺乏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缺少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对自身的角色意识的思考,进而逐渐降低了语文的学习兴趣和提升语文水平的动力。总体来讲,语文教学并没有将儿童置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并且在课堂中教师无视儿童的主体地位的现象更加普遍。处于这种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学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更无法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小学语文教学视角孤立、封闭

由于教科书规定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使得语文教学和生活失去了联系, 使得语文的教学视角变得孤立而封闭。小学语文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不得不让学生多做练习、多背诵。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使得教师的教学违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 也违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这种对教学视角的孤立现象,使得学生逐渐孤立化地学习课本知识,自己对语文乐趣的体验慢慢地淡化,将学习的责任全部寄托于教师身上,自己却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危害是非常大的。

(三)小学语文课堂结构落后、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教师教学思维的清晰度要通过课堂结构表现出来,并且能使学生明确地。清晰地感知教师的教学思路。但是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喜好求新异,以展现他们过人的语文课堂驾驭水平。但是这样的过分花哨的语文课堂结构,不仅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并且会搞乱学生的思维模式、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课堂架构中忽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课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作用

(一)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教师要切实转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强新形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教师也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智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应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知识。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在促进小学生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树立起现代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 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写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营造互动交流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树立科学、先进的教学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语文教学法改革工作,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教师应更新语文知识,掌握相关知识

目前的教育的评价更强调小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语文知识素养、更新语文知识结构、甚至是学习先进的语文知识。小学是人一生中语言学习的最关键的时光,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扎实的和富有文化底蕴的语文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极关键的作用。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专任小学语文学科,很难熟悉其他学科学段的教材。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向专业性和广博性两方面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局限于小学语文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加强各学科、复合性的结构模式。这种趋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语文专业知识,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

(三)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诱导,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设计课堂教学。讲授每篇课文时候,应当突出重点,要对课文产生的背景、作者简介都要涉及。在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去一些自我练习、小组讨论的机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 从教材出发,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

(四)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语文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积小流成江河、积跬步至千里的学习过程。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把精力放在对教学的细节之上,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语教育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以后学生的语文能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绝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育。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多以知识设计教学,没有把儿童放在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来,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使其形成创造的精神和审美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崔峦,陈先云.适应时代要求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 教材 教法,1998 (7) :21-23.

[2] 郭乐静,崔云宏.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小学语文教育应体现对学生发展的终极关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 :49-50.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21世纪是知识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给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和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素质教育成了时代教育的核心。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改变传统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语文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讲,素质教育不是口号,而是要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实施。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该通过怎样的改革和创新,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和发展呢?

一、当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而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只有区区二十几年。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内容,为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将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依然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小学生缺乏“说”的能力,为何?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考核的内容,所以教师不够重视。这就导致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尤其是对于乡镇地区的学校,很多小学生尚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敢问,这是素质教育么?学生的“素质”,都体现在什么地方?

(二)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

中国本就是一个形式化严重的社会。各种形式主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而在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但教学的效果依然不明显。为啥?因为素质教育理念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依然采用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国家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依然是应试教育。但为何还把“素质教育”炒得如此的风生水起?因为形式主义。正是因为这种形式主义的影响,使得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呈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革和创新。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21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应试型人才,而是能力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落实和践行新课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等等。

(二)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立足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激活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远程教育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都将成为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创新教学评价,落实素质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积极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有利于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的现象,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认真思考自己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素质教育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实,彻底改变传统形式化严重的素质教育模式。

(四)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

当今社会,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何为核心素养?通俗易懂地讲,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应当具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要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必须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竞争力以及关键能力的提升。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都是提升其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当今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严重不符。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进程逐渐加快,儿童文学教学逐渐受到了现今的教育部门的重视。基于此,目前我国各大小学对于儿童文学的重视也逐渐加强,儿童文学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如此,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许多的教师们对于儿童文学不够重视、教师们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特点等等。因此,现今的小学教学部门和小学语文教师们应当投入精力和物力去解决儿童文学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们对于儿童文学不够重视现今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是比较传统的,他们的语文教学理念是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的。基于此,他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考试知识点的传授上的,对于儿童文学教学是没有投入精力去研究的。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枯燥的,这种教学方式是对拥有极其活跃的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们的摧残。因此,重视儿童文学教学寻找契合小学生们的儿童文学教学方式是相当有必要的。2.教师们的儿童文学素养欠缺儿童文学作品选段是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们应当要拥有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然而现今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们的儿童文学素养是欠缺的。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教师们缺乏儿童文学的阅读量,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进行儿童文学教学的时候难以与教材产生共鸣,自然也无法对学生们进行知识传授。3.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与其他的文学类型不同,儿童文学作品是拥有着自身独有的美学特征的。这种美学特征是纯真自然的,是不掺杂任何利益的。但是现今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对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是缺乏理解的。他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从而使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下降。在具体的儿童文学教学中,许多的教师们会不自觉的代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文学作品,从而使儿童文学作品中一部分真善美的特质丧失。除此之外,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们甚至会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去解构儿童文学,让儿童文学教学充满工具性,失去了纯真自然的味道,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导致儿童文学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教学对策分析

1.教师们应当要重视儿童文学教学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应当要认识到时代变化和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一成不变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是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的,重视儿童文学教学是现今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要多多地阅读国内外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例如《小王子》《城南旧事》等等,要让自身的视野得到开阔,儿童文学审美情趣得到加强。除此之外,小学教学管理部门也要重视提升教师们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聘请专家入校对小学语文教师们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进而充分的提高他们儿童文学教学方法。2.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是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不同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是纯真、自然、淳朴等等,这些美学特征对于处于懵懂阶段的小学生们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它们可以让小学生们拥有正确的看待事物的眼光,可以让它们的想象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因此,教师们在进行儿童文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要做到换位思考要将自身的思维方式和阅读理念与小学生们相通,教师们也可以积极地和小学生们交流,要从他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中寻找到契合他们的儿童文学教学方式。3.要重视学生们阅读能力的培养想要让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得到充分的提高,教师们就应当要注重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小学生们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就会让教师们儿童文学教学事半功倍。在具体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首先教师们应当要了解学生们的阅读倾向,教师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解。其次,当教师们了解到他们的阅读倾向之后,就可以给他们推荐契合他们心理的儿童文学作品了。最后,教师们可以采用让学生们撰写读后感的方式,来了解学生们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进而寻找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现今我国的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教学是相当重视的。然而当前许多的小学学校的儿童文学教学质量并不高,因此寻找契合当前时代的儿童文学教学方式是相当重要的,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应当要投入精力和物力去开辟新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

[2]杨璟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13).

[3]张仁美.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J].才智,2017(22).

[4]姜艳.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7(16).

[5]徐玲.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读书文摘,2017(04).

[6]王秀勤.浅谈有效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7(09).

篇7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语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予以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儿童文学,进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突显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儿童文学内涵

所谓儿童文学指的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为儿童提供阅读的作品。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话、诗歌等,诸多的创作方式,都使得儿童文学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与小学语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儿童文学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去学习。在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将儿童作为主体,向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儿童学习儿童文学能够陶冶其情操,为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总之,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补充,对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而言,是在五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教育人员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讨论,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自从产生儿童文学开始,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材通过多次改编,并推出了一系列儿童文学创作,目前,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空前发展[2]。同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总之,儿童文学的产生,能够积极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的重要资源

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是教师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材料,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儿童诗歌、散文等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更有利于开展故事会和表演等活动。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外习作练习时,可以将儿童文学作为范本,所以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先向学生朗诵该文章,学生仔细分析故事,可以了解到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比较骄傲,对陶罐持有鄙视的态度,然后将二者埋在土里后,陶罐出土却成为了文物,而铁罐变成了泥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寓言故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而我们一定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并正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并和睦相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能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学习到一定儿童文学知识[3]。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儿童文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当前,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儿童的核心,所以小学在语文教学期间,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将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其内容和题材都相对广泛,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相关矛盾冲突等都能够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此外,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心理特征需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期间,学生通过诵读“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诗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该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观察江南秀丽的风景,并感受到江南水乡物产丰富[4]。同时,鸟儿欢唱,鱼儿游动,从而表达了小男孩愉悦的心情。此外,借助于对两岸禾苗和树木的描写,呈现对大自然赞美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儿童文学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结合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语文教学,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松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4(12):21-21.

[2]李艳玲.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展望,2014(22):69-69.

[3]王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0):227-227.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长期以来是基础教育的重点所在。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入,语文课程的教学追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大,从传授知识到发展能力再到形成素养,历经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是层层递进的,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拓展和延伸,语文素养的形成则是最终的目标。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此一目标,教师必须强化课程建设,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角度出发,采取好相关的教育策略。文章在此做了相应的探究。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界定

素养指经由实践而获得的道德修养,基本内涵与素质相通。核心素养则指素养中居主导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成功融入社会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能力以及态度。不同的学科受学科属性以及教育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其核心素B也不尽相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以下三重属性:首先,学生属性。素养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在教育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核心素养培育的最终目标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科教育是其载体与平台;其次,学科属性。教育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渠道,不同的学科在核心素养中肩负着相同的责任,但培养的方向却有所不同;最后,基础属性。核心素养指所有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也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关键的,比较稳定的且适应时展要求的学习能力与人格修养。

二、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手段研究

素养教育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居主导性地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对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采取好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中的先导性因素,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流程的规划发挥着指导性作用,是否具有清晰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了语文教育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对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工作:首先,教学目标需要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本位。“以生为本”是当前最具价值的教学理念,因而,教学目标也必须从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其次,教学目标需要从单一目标走向多元目标。对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注重其综合价值,就以西师版二年级上册《川江夜航》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兼顾知识、技能、情感三个层面的内容,既要传授给学生最为基本的学习内容,如“落”、“洗”等生字,也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后,教学目标要从静态目标走向动态目标。

(二)转变语文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依据特定的教学理念,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直观性的影响。对此,教师需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采取圆形教学结构,所谓圆形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流程中,紧扣教学中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中心开展,并以内核层、中间层、外表层等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区分开来,如此不仅重点突出,而且层次分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大有裨益。就以三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的教学为例,笔者以“文字优美,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为教学中心,所有教学活动都从此出发,通过文章语言的分析,尤其是各种修辞的手法的分析、意境的呈现,如展示相应的图画、视频等,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来感悟三月桃花水的优美。

(三)训练学生学习能力

如前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素养形成,其中能力培养处于中间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发展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探究能力是自学能力中的关键要素,教师需要借助教学问题、教学任务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探究,比如在《小蓝裙的故事?》的教学中,笔者就给学生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小女孩的礼物是什么?她是怎么得到礼物的?这些礼物有带来了什么变化?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所需的主要人才,因此,也是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

(四)养成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其学科特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在教学中除了需要肩负一般性的智育教育任务以外,还承担着相应的德育教育的重任。就以《和母亲》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展现了和其母亲两个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形象各有其特征,比如母亲的勤劳、吃苦、能干,的勤劳、懂事、孝顺,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诵读课文,并将课文中描绘母亲以及品质特征的小故事总结下来,并依此反思自己平时在家中是否有帮助过母亲做家务活,比如帮妈妈洗菜、倒垃圾等。如此便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程教学实践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与发展大有裨益。

三、结 语

素养培育是当前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核心素养在素养中居主导性地位,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素养培育的必经途径,也是强化素养培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对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出发,采取好切实有效的途径,做好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5.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22-03

【作者简介】1.朱洁如,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1),高级教师;2.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线,与其他语文知识、技能和能力是纲与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叶圣陶先生说:“无论什么学科,都应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只有把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意义、实质内涵认清楚了,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明确目标和方向,才能提纲挈领、事半功倍地予以推进。

一、重视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意义

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小学语文课程至关紧要的部分,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和主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和后劲。

1.学科关键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

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根本,它在小语学科中应该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小语学科所有方面的发展都必须依仗它、服务于它,它对小语学科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即使是在一年级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识字写字时,教师也必须清楚认识到阅读理解是小语学科关键能力,将识字写字教学纳入阅读理解的整体教学设计中予以统筹规划。通过识字读文,读文是目的,识字是服务于读文的;并随文识字,在读文中识字,识字是读文的伴生结果,读文识字的真正目的是更好地读文、更多地读文,小学语文教学要始终重视阅读理解这个基础。

2.学科关键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干。

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是小语学科发展的支柱,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所有其他学科能力都是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依托生长起来的,并为阅读理解能力的持续发展而服务。因此,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四两拨千斤的能耐,它是语文学科这棵大树的主干,树干强壮了才能枝繁叶茂。抓好了“吸收”或“输入”的阅读理解能力,“发表”或“输出”性学习内容中的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才如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系列化的输出性学习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从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小初衔接这一特点来看,有了小学阅读理解能力作枝干,第四学段7~9年级中的种种阅读目标才能逐步达成。例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1]所有这些目标的达成都必须以阅读理解为前提。同理,从阅读分类来看,理解性阅读也是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运用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记忆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等阅读的基点与支撑。

3.学科关键能力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和后劲。

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和学科能力发展的后劲所在。发展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对学好语文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各学科的重要后盾。学好哪门学科不需要阅读理解?又有哪个行业离得开阅读理解能力?它所带来的强大的后劲与可持续发展动力是不可小觑的。

二、阅读理解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实质内涵

阅读与写作是整个语文相互依存的学科两大关键能力,但在小学阶段则以阅读理解为主。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本质上是以交际言语领域为核心,兼顾艺术言语领域和科学言语领域的基础阅读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两大关键能力之一

1.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两大关键能力。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语文课程的定位来看,语文能力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这段论述对于语文课程的作用与价值给予了清晰的定位,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应培养的学科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课程要实现其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彰显其重要的学科地位,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3]由此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应培养的学科能力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由此可见,语文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吸收祖国语言文字成果,为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二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在人群中间,经验的接受和心情的交通是最切要的,所以阅读和写作两项也最切要。”[4]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阅读与写作的知识和习惯,指的就是能够运用阅读和写作知识、习惯去完成“吸收”和“发表”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管“吸收”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管“发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2.阅读理解越来越成为独立的语文能力。

在阅读与写作两大关键能力中阅读不仅是向“读”学“写”的基础,而且越来越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我国的传统经验是‘读写结合’,但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读’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能力,已日益受到重视。它已不仅仅是为写作提供范例和导引作用,而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5]

阅读理解能力作为独立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可以从国内外有关阅读理解能力检测的发展趋势中窥见一斑。

美国学术能力评估SAT考试、英国英语能力测试、日本日语能力考级中均对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专项测试。国际著名的教育评价项目也都将阅读素养作为核心的测评内容。像PISA和PIRLS都是针对阅读素养进行的国际性评价项目,以此来监控国际范围内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其新颖、科学的评价理念和框架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本土化的阅读能力检测也陆续开启并逐渐步入正轨。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设立了“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项目(SAAE)。2006年9月,江苏省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项目组召开的“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协调会,并参加测试。SAAE项目组对“语文学业质量”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水平。[6]“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已然成为本土化小学语文学业质量检测的重要核心内容。

(二)培养基础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实际上,培养语文能力既有语文课程通道,也有日常生活通道和其他科目通道。就语文课程通道而言,“吸收”或“输入”主要由听、读完成,其中“读”是核心,“听”是围绕“读”而展开,并在促进“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有计划、有选择、经过优化设计、系统而高效地“读”出优秀的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专责,日常生活通道和其他科目通道无法代替。作为语文课程专责的阅读,可以称为基础阅读。“发表”或“输出”主要由说、写完成,其中“写”是核心,“说”是为了促进“写”的发展而进行的必要准备,并在促进“写”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地向“读”学“写”是语文课程的专责,日常生活通道和其他科目通道无法代替。作为语文课程专责的写作,可以称为基础写作。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两相比较,阅读理解是更为基础和重要的关键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语文能力涉及交际言语、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三大领域,亦即三种语体。三种语体的言语能力培养都以阅读理解能力为基础和核心。

相对来讲,交际言语广泛运用于社会日常生活,是每个社会人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其中,阅读理解能力是交际言语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一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的文章是交际语体的主要外在物化形态,它们构成语文课程的主要篇目和课文文本。语文课程的读写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文章教学完成。其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精选文章的阅读理解实践,获得基础阅读理解能力,实现“吸收”或“输入”功能;通过向“读”学“写”,获得基础写作能力,实现“发表”或“输出”功能。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主体的交际言语领域,从先后顺序来看,文章的阅读理解在前,向“读”学“写”在后,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甚至整个语文教学的先遣任务。所以,“文章教学是语文教学首先要完成的任务”。[7]从语文学习的主次来看,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和精力必须用于大量文章阅读,才能有效吸收一个民族集体积累起来的基本交际言语成果,才能为作为一个学生个体写作能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没有“吸收”或“输入”的阅读理解作铺垫,“发表”或“输出”的写作几乎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至于以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为外在物化形态的艺术言语,以及以学术论著、政治读本和法律文书为外在物化形态的科学言语,这两种语体的言语能力培养更是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主,小学阶段基本不涉及这两种语体的写作能力培养问题。一方面,与交际言语相比,艺术言语和科学言语的实际运用,无论在人群、场合、范围和层次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是较高层次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对处于语文学习初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艺术言语领域和科学言语领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不宜作过高的要求。甚至只需在这两个领域粗读一些基本篇目,获得一些初步的阅读实践经历,开阔一下视野,学得一些艺术言语和科学言语基础知识就可以了,而对这两个领域的写作能力则完全不必作出统一的要求。另一方面,以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来看,我国语文教育以文学体验为主要取向的传统则应该转向以获取信息为主要取向的现代语文教学了。

所以,从各方面综合起来看,以交际言语领域为核心,兼顾艺术言语和科技言语领域的基础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它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的核心素养。

全面准确地厘清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对于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改进小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也唯有如此,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建设、提升学校和区域课程领导力才不会是个遥远而空泛的口号。

【参考文献】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5]章熊.我对中学阅读能力目标的意见[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1-2).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 信息素养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91-01

1 前言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理念。其中,语文素养就包含了信息素养,即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习惯与能力。应该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如何走入社会,并如何进行知识更新,是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基础所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让他们成为充满竞争时代的有用人才与优秀人才。

2 语文信息素养的主要内涵

2.1 语文信息素养就是指传送语文信息的能力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信息就是指音信和消息。素养就是指平日的修养,即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水平体现。综合起来说,信息素养就是指平常逐步形成的使用一定符号传送一定信息的水平。应该说,这种信息传送水平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含了对消息的获取、评价和运用等几个方面。对于信息素养的主要内涵,美国图书馆协会给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释。把它们归纳起来,即信息素养就是指实践性与运用型的能力。那么,具体到语文学科中,语文信息素养就是指为了充实和提高语文素质而具有的获得语文信息、评价并运用语文信息的水平与能力。分解开来说,语文信息素养就是运用书刊、网络等信息工具的能力,展示和讨论语文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语文信息解答或表达的能力。

2.2 语文信息素养就是指面对语文信息的意识

任何一项行动都需要意识来进行支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首次明确提出信息素养这个词汇时,就指出了对于人类的信息要求。事实上,信息素养也有人文层面的含义,它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时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是信息修养和意识。的确,人们面对相同的信息时,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反应,信息敏锐度高的人,其对信息的把握程度就高,速度也快。反之,则显得较为滞后与缓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素养还包含了信息意识。语文信息素养就是具有这个内涵,即面对语文信息的意识。实际上,这种意识更是语文信息素养的基础所在,比起语文信息素养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3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路径

3.1 确保信息来源的准确性

根据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我们知道,信息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后一层次的图式加工往往是前一层次的图式加工作为信息来源的基础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找准信息的第一层次源头,并以此作为信息的源头所在,检查其是否能够顺利生成。这里的信息生成并不是简单的环环相扣的线性教学过程,而是可以从学生已有的信息框架出发,并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对于信息源的挖掘,进而形成一个多维的教学空间。这里所谓的教学空间,不仅可以协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形式来执行信息,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其融合其他的支点信息来接受不同的信息。因此,要让学生能够充分把握住第一层次的信息源,并以此作为基点来扩展其信息的学习活动,让他们提升自己的语文信息素养。

3.2 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量

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应该说,小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是一个逐步筛选的过程,只有其中那些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信息图式产生有效连接的信息才会被学生提前采纳和吸收。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信息源,让他们能够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自由且自主的选择,给他们留出更大的选择空间和余地,让他们在把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够形成一种知识组块,进而产生由量变到质变。否则,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新信息无法真正进入到个人信息网络系统中去,进而大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对学生的信息刺激工作。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引入一些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领会到信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引领学生在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某些灵动和个性化的信息,从而产生语文学习中的顿悟,让接受到的信息成为有意义与价值的符号。

3.3 保持信息流的顺畅传送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语文课堂上只有拥有了流动着的信息流,才是具有生命力与活力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要让语文信息的交流成为一种起伏跌宕的流动信息,并让教师本人成为信息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的参与者,帮助并辅助学生做好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各个要素和环节,让学生对语文信息的学习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对信息交流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布局,切忌一说到底,或者只写不读。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为小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信息学习与探究的氛围,让他们在一种愉快且合作的环境下进行语文信息的学习与获取,让他们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感,并基于此开拓自己的语文思维。

(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披霞山小学,河北 唐山 064000)

参考文献:

[1]化得元,杨改学,俞树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薄弱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2,(3).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计算机情境创造;积极作用;优化对策

引言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大力推动计算机情景创设,既是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要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模式。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计算机情景创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很多教师对此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计算机情景创设的有效实现形式,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直接导致计算机情景创设出现了误区,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影响。对此,既要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情景创造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质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着眼于解决计算机情景创设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措施,推动计算机情景创设实现更大突破,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1计算机情景创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情景创设即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计算机情景创设就是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场景,进而使小学生能够与之形成“人机互动”,进一步提升教学吸引力和有效性。将计算机情景创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讲,计算机情景创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融合和创新,教师对此应当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在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情景创设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计算机情景创设模式,努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小学生听”无法取得更好的成效,而通过计算机情景创设可以模拟再现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进而使小学生融入课文当中,小学生的兴趣必然得到显著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还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情景创设能够使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Flash展现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小学生不仅能够很好的理解,而且则于其具有趣味性,也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总之,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计算机情景创设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由于其可以使小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质量必然会显著提升。

2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计算机情景创设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很多教师在这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如计算机情景创设内容越来越丰富,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使计算机情景创设模式发生了变化,小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体系也更加完善。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特别是从落实“核心素质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有的教师在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

3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的优化对策

3.1突出计算机情景创设针对性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计算机情景创设取得更好的成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突出计算机情景创设的针对性,使其能够更加有的放矢,既要强化计算机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同时也要体现计算机情景创设的实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计算机情景创设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特别是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设计模式,努力使其能够实现更大突破。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中涉及的内容,教师可以到网络上收集与之相关的声音、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资料,并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具体化的教学内容。突出计算机情景创设针对性,还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以强化小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举一反三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对计算机情景创设进行特色化设计,如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Flash动画将生字的起源、演变以及笔划等作出生动的设计,既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小学生对生字的理解,教师应当在这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和组织实施。

3.2强化计算机情景创设互动性

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来说,一定要注重发挥小学生的积极作用,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既有利于满足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应当通过其强化互动性,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组织实施,如在运用多媒体PPT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入”的方式进行,对教学内容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灵活设计与安排,而且还要在前期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加深问题的难度。如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古诗词中涉及作者、年代、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小学生到网络上收集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通过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型”多媒体PPT课件,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和探究,这对于培养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3.3促进计算机情景创设融合性

从根本上来说,其属于一种教学载体,尽管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但也需要与其他教学载体、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发挥更加多元化的功能与作用。因而,教师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着眼于实现教育功能最大化,努力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应用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积极利用计算机平台创造综合性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因而教师应当将“教”与“学”进行有效结合,如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PPT对作文的整体要求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到网络上收集更多与作文相关的资料,并做好有效结合。要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细化与分解,并通过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小学生,同时也可以将微课交给小学生进行反复学习、研究与交流,这对于强化小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汉语言文学;改革;传承;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是每个人学习生涯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习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素质的融合通过语文的学习,可有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我们的语言,了解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了解到我们发展和传承的汉语言文学。但是由于英语等外来语种的侵入和我们自身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问题,使得小学汉语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需求,同时落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会影响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才能改变现在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才能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语文教材的功能包括,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并且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和人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材的具体内容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大影响。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对于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太过难于理解,书中很多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去理解和接受的,因此导致学生的思想出现混乱,不利于其成长。因此,小学语文课本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关于友情、诚信、善良等做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材内容,通过学习更多与之相关的文章,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一个诚实并且注重友谊的孩子。文章的选取也要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有意义的童话故事和文章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可以通过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语文类教材的代表作品《神童诗 》、《千家诗》、《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我国源远流长的汉语言文学经典,不仅可有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更可以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

第二、小学语文授课方式的改革。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停留在学生跟着老师读书理解的阶段,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语文教学和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密切相关,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利于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改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有改变原有的授课方式,通过开展诗朗诵、书法小比赛、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这种授课方式除了会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不至于让优美的诗歌和书法在历史长河中消失。

第三、语文教学政策的改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英语等外语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因为英语等外语在社会上的实际效用的增大,国家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减少。直到近两年,我国才开始重视起语文教学的发展,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对于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现现状来说是完全不够的,国家需要更加重视语文教学,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应该将汉语水准的高低作为衡量高水平人才的标准之一,逐步减少英语等外语的衡量,让人们真正看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从而让人们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和传承。

篇13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知。语文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重点和基础课程,在如何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更需要不断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不可能脱离儿童文学而存在。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外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近年来,儿童文学阅读已经在各小学中有了一定的应用,然而,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的限制,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本文就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现状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1.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来源是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授课的媒介,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教授曾说“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由此可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直接说,儿童文学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是作家从儿童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心智模式等多方面出发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其本身就是适合学生的阅读需要的,对于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诗歌、文章、故事等都有儿童文学的影子,因此,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是儿童文学

小学时期,家长和老师都会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学生本身对语文课外阅读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可以获得的阅读量是很有限的,远不能满足阅读需要,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而从自身的状况出发,他们课外阅读的主体就是儿童文学。实践证明,课外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

3.儿童文学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的是在语文教材教学之外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听、说、演讲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会定期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有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课本上可供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活动需要。因此,课外的儿童文学就成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来源,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处的是一个教学核心的地位,对学生起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要使儿童文学阅读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服务,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随着近年来社会对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小学教师们已经认识到了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缺乏长期积累,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容乐观,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

2.教材中儿童文学比例不断加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够高,这与当今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是不相符的,教师将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儿童文学教学。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小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除了课本内的儿童文学作品外,小学生课外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情况其实并不太好。这与教师和家长都有关系,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家长为学生选择的作品大多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对于这一类作品的阅读兴趣可能并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他们阅读效率低下。教师和家长应该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阅读作品,例如绘本、漫画书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儿童文学阅读对小学语文的应用建议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通过不断阅读和学习,提高儿童文学素养,才能让儿童文学阅读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阅读提出一些具体而有效的建议。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观念,进行大量的儿童文学阅读,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语文教材质量建设

学生应该大量阅读优秀的、对他们有益的儿童文学作品,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因此,加强语文教材质量建设,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在挑选儿童文学的时候,标准应该更加严格,视野应该更加开阔,为学生挑选出更多国内外的古今优秀儿童文学。

3.重视课外阅读活动

学生课内阅读量是很有限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必须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读书讨论会、课外诗歌朗诵大赛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将儿童文学阅读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从自身出发,不断开拓创新,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儿童文学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由阅读理念;应用实践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能否学好关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阅读部分。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自身素质以及逻辑思维等。以往的阅读所应用的形式大多是任务式阅读模式,也就是说教师要为学生安排阅读的任务和完成的目标,学生在此基础上阅读文章,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要对其进行评价,并帮助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自由和人文精神,因此,自由阅读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青睐,被认为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自由阅读概念

自由阅读主要是教师要给学生相对自由独立的空间进行。对于学生们想要读哪种题材的文章,出于什么目的去读、如何阅读以及采用哪种阅读方式都要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自由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再以教学工作者为中心开展阅读活动,而是将学生作为核心元素开展阅读的教学模式。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完全从学生的爱好出发,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完全把课堂当做学生锻炼阅读能力的场所,充分考虑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形式多样的想法。

二、自由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课程改革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倡注重激发学生宽泛的阅读爱好,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鼓励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上述要求来安排学生的阅读活动。将教师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元素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用于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较为自由的阅读教学模式。自由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尤其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十分注重在课堂开始时让学生对课堂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进行后续的学习。而自由阅读的理念就是由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安排阅读任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文章、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而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其次,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观得以塑造,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好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好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学素养。我们所提倡的自由阅读,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处于一种较为自由宽泛的阅读空间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品位,为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句话说“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这句话主要是说,作为传统美德的读书活动,不仅仅是出于获得知识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提升自身的素养。因此,阅读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

自由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的阅读活动摆脱任务束缚,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就是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毫无压力的束缚和驱使,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倡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自由阅读的实践应用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不是单纯的理论应用,还要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应用。教学工作者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制订较为明确的实践应用计划和规范。一是自由阅读不等于放任阅读。充分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在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制订相应的规范。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自我约束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十分欠缺,教学工作者要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在进行自由阅读的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阅读方式和内容,发现不足,要予以指导和纠正,还要适当传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二是需要教师采用间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在理解自己的阅读目的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例如,在进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行之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书中涉及的问题,由书中问题联系到其他相关书籍和资料,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继而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些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模式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培养认知能力的需求。自由阅读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学书.自由阅读理念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

周刊,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