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27 16:05: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017-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03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革新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乃至初等及幼儿教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如何将教学的重点由“教”向“学”的转化等已成为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和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三股力量为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环境、变革理念和开放资源。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产生并迅速发展。2007年,该校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授课录音,并将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解答。为了帮助更多的教师理解并接受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方法,他们于2012年1月30日在林地公园高中举办了翻转课堂“开放日”,这促进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此外,翻转课堂的推动还要得益于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课件运动(OCW)开始,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TED视频等大量教学资源的涌现,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促进了翻转式教学的发展。那么,翻转课堂究竟对传统课堂做了哪些修正?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但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被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这实际上也让原来的消费式课堂变成了生产式课堂和创造式课堂,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各要素的对比见下表。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为了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将不再以全班性的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回答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为主,原来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完成。与此同时,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主要由学生们自主进行,教育进入一个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的时代。教育者可以采用诸如维基百科、微视频等诸多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高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也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网络技术等的支持下,学生可以为学习自定步调,他们可以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地点以及内容和学习量,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完全独立学习。

翻转课堂在课堂时间分配上的重要特点是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当更多地基于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将原来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最终,这种转变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众所周知时间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翻转课堂通过对“预习时间”的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从而实现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翻转课堂是有活力的并且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在翻转课堂上,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因此,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这个课堂的主角。

目前,翻转课堂在美国受到很多学校的欢迎。其中主要有两个因素促使该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是美国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仅有69%的人顺利毕业。在每年120万的学生中平均每天有7200人辍学;二是网络视频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7年,有15%的观众利用在线教育视频进行学习。2010年增至30%。在线网络课程不仅涉及历史等文科领域而且扩展至数学、物理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在迈阿密大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上,Lage和Platt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指定内容、学习课件和录音,课堂上教师有一个不超过10分钟的小型讲座,剩余时间都用于学生完成作业和研究。在学期结束后,教师和学生更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沟通增多,教与学的互动良好。但不可否认的是,翻转课堂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中学,而且在美国等地开展较多,中国的高校中还鲜有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

笔者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工作,思考如何将翻转课堂的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充分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升课程的时效性、针对性,同时也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开始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提升以及人文素养的熏陶有着重要作用。反思目前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大多数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还遵循着“教师——教室——教材”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难以充分体现思政课的时代特点和现实性,对学生也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死板,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据对某高校的调查显示,在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方面,44.5%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39%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偶尔听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学习热情不够高,74%的学生不做课堂笔记,几乎没有人主动去读原著;不知道“”含义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36%,还有4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不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忽视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效果的感受,教师不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不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不联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帮助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上课时,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之所以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大学生受到当下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同时这也与社会环境变化和技术快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大学生呈现出了兴趣广泛、求知愿望强烈、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潮流等特点,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精神和品质启蒙较早,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就持否定或怀疑的态度。此外,在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尽管有教师已经尝试使用电脑、电影、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改进教学方式,但却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总体上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是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这一点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这主要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不再是“满堂灌”,而是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课堂。这样做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将需要学习的相关概念、理论等知识布置给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来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组织讨论、小组学习和案例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达到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的目的。在基本原理课程中,我们将价值观和两部分的内容作为试点,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课件、视频材料、阅读清单等,课堂上主要以学生讨论、汇报和交流为主,教师仅就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点评,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第二层含义是将原来课堂上大部分用来讲授的时间变为以学生讨论、探究和自主学习为主。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基本上以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即便有学生的参与,也只是以有限的课堂展示等方式进行,难以做到让所有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这也就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如果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要经过小组讨论和共同探究等环节,这就迫使学生提高其课堂参与度,而这也能促进学生们思想激荡、观点交锋,相较于令人昏昏欲睡的灌输式教学,无疑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考。第三层含义是要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融入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翻转课堂的运用,能够在课堂这一学生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平台上教给学生民主参与意识、合作互助精神等品格,相较于照本宣科的道德教育更有现实意义。

第二,实现形式与内容的互动。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运用,必须要实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即形式上更加丰富,内容上更加吸引人。在形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借鉴国外翻转课堂的经验,采用微视频、云课堂等方式,将书本上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为音视频,而这些音视频既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加深印象或总结而采用的材料。教师可以学流行的“几分钟看懂……”等视频来制作相关的微视频,比如,可以制作“十分钟看懂《资本论》”、“五分钟理解剩余劳动”之类的微视频,将核心理论或概念通过形象化的表达,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并消化。教师还可以通过清华网络学堂(如图1)、各种SNS网站或校园网系统等发起热点话题的讨论,让学生能通过对时事热点的分析,来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在内容上,翻转课堂中学生所接触的知识,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那些知识,还有更多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和案例。比如,在讲授政治经济学原理时,教师可以将《资本论》中的案例替换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案例,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能通过案例感受到学习理论和知识的重要性。再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上,教师可以将国史与校史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以清华大学为例,讲到“”,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当时北京的大学生如何开展反帝爱国斗争、如何深入群众的一些资料供学生讨论学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师可以提供清华师生参与“两弹一星”研发和密云水库建设的资料;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归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案例来供学生讨论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拉进学生与教学材料的距离,更能较容易让学生获得心理认同,从而实现思政课的目的。丰富的教学内容,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材料,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第三,考核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最终都是以纸质考试测验作为考核方式。而这种方式的重点就是考察基本概念和理论,难免让人觉得考试就是死记硬背。如果采用翻转课堂,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可以通过学生能否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甚至解释一些问题来实现。比如,教师可以在考试时设置一些场景或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教师还可以布置小论文或读书报告、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的作业来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这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不仅要求学生能理解概念和理论,而且还要求他们能够将这些概念和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分析和解释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来完成论文作为考核,例如,可以布置诸如“结合自己专业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题目。此外,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参与度的考察。在翻转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应当成为考核的一个参考指标。相对于原来课堂上仅仅通过点名等方式来让学生到课堂上来的方法,翻转课堂中学生不仅身在课堂,更能让学生心在课堂。

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可以有效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效果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了主动思考,教学从灌输走向了互动。

首先,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这一转变,有利于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更好地学习理解知识,也能培养其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用。例如,在基本原理课上,如果仅仅讲授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很多学生并不能理解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更别说将这些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了。但如果教师将这些理论的基本概念通过微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在课堂上通过一些更加晚近的案例讨论其现实意义,就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这些理论。此外,一些对这些理论感兴趣的学生。还将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这些理论,此时教师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

其次,教学从灌输走向了互动。传统思政课给学生最大的印象就是“满堂灌”,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而翻转课堂的运用,则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不再觉得无聊,而是能热情地参与其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就感,甚至还能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所应当具有的民主参与意识。

结合目前思想政治课上的一些特点,如果要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还有几个难点需要解决:

首先,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容量过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往往是大班教学,一个课堂上往往容纳了上百人乃至几百人。在这样的大课堂上要实现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小组共同活动,无疑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因此,降低课堂的容量,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也能让教师能够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35-02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职业性”。“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职业学习,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向职业生涯发展,促进其就业成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向社会,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就业、择业、创业就是中职生的最终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态度、观点、理想、道德、责任等。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正确地体现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主张启发学生,但不给学生施加压力;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学生做出结论。“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它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常用的有启发性提问:用生动的事例进行启发、直观性启发、运用对比进行启发、运用比喻进行启发,等等。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自觉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从中领会到的观点和方法。

2.“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课本为基础,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事实回答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责任感。

3.“多样式”教学

“多样式”教学表现在课堂内外,并且恰当地采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归纳起来,“多样式”教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在课堂上采用直观的语言、直观的图示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我在讲授“矛盾的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时,运用集合的图示解释说明,本来这个原理比较抽象,但通过这种直观手法,学生们反映能够深刻地领会这个原理。

3.2借用现代音像手段教学。音像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等。运用音像手段教学,能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通过感观促进大脑的认识、体会和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样式”教学既能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又能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及有利条件,在教学中容易收到实效。

4.“情感式”教学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各种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强调情感因素的应用都是相同的。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注入情感因素,淡化说教印象,有效地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情通而理达、情动而意发的境界。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运用挂图、录像、调查报告、讨论、评讲、辩论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抓住教材的教育点,选准学生的动情点,这样才能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才能真正抓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魂”,将课上得入情。

5.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主要由质疑、探索、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教与学变为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习案例材料,围绕教师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探究学习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结论,教师对结论进行开放评价,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启发引导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原则,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职业教育和中职生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中心,突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社会合格劳动者的目标。通过教学创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创意引进教学内容,把教材同生活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教学中注意照顾学生特点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由于不同的学生,天赋有差别,能力、兴趣也有差别。这些年轻人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并且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他们重视物质利益,轻视理想追求;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善于接纳新鲜事物,但易受外界因素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变化对我们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育人这一中心来开展。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拼弃传统的师道,承认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和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为学生兴趣的发展、眼界的开阔、能力的发挥提供广阔空间。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充分发扬民主,给每个学生公平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创造性的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必须贯穿落实在整个教育的始终,同时一定要注意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好、贯彻好以人为本;只有真正把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而且由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能动性,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积极思考和客观分析,从而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真正内化为自身内在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逐渐培养自身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最终使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够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2).

篇3

一、提高教师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支撑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三、 实践创新,生动教学

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总让学生有一种“干巴巴说教”的感觉。学生的这种“评价”确实指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弊端。实践创新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一剂良药。首先,要注意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力争让课堂生活显得多姿多彩。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成兴趣小组,要求学生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点评,确定优秀发言代表并予以表扬。2,开展辩论赛,由各个组的学生选派代表就某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要求尽可能的用上课本中的理论进行论证。最后由教师进行表彰总结。3,综合知识抢答。同样可以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选择课本理论进行提问。各个小组的学生举手抢答,可以制定分值来评定优秀小组。4即兴演讲,可以穿插到实际的课堂讲课中进行,要求给予每个同学机会,就某个课堂问题或理论进行即兴演讲,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要开创课外活动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们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实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教师带队,进行户外探索。如在讲《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可以带领同学们到周边河流、绿树、工厂地带进行现场讲解,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的认识和深化。2,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们关注国家大事,认真阅读报纸,观看新闻,并让学生们展开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们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3,学写政治小论文,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所见所感发表评论,并能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把学生们好的文章推荐到广播站、报纸,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 平等对待学生,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篇4

随着教育形势的转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未来的社会将是:产业结构更新加速;经济高速发展,劳动智能化加强;产业信息化的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就更高了。由于信息杜会高科技的发展,我国也必将从劳动密集型社会向知识密集型杜会发展。因此,新世纪的到来,要求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培养出一支规模宏大,数以亿计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劳动大军,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要认清形势,更新理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过程中,寻求适合新世纪要求的路子。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调从而窒息了政治课的生命,如何走出这种误区,使初中思想政治课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呢?

一、教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好坏,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规、价值规正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有待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者去引导启发和描绘,时代的重托呼唤着素质教育,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政治教师队伍,要想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素质教育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为了不辱使命,思想政冶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必须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教师无小事,事事皆楷模,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宣传员,必须一心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平时要注意职业道德的修养,真正做到热爱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只有用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去启发学生,用高尚的品质去影响学生,用美好的心声去塑造学生,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注意业务素质的提高。政治课教学不仅方向性、科学性很强,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思想要落后”,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不经常加强学习,不注意业务素质的提高,那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能够窒息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只有广泛吸收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使自己的课活泼生动,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完成教学任务。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政治教师要不断引进和吸收新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彻底转变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落实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桥梁,以提高觉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启动素质教育。

二、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素质教育特别注意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以情动人。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一定要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共鸣,不能矫揉造作,教师的真情如果能够融化进入学生的心田,就能够增进师生间的理解和信任,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障碍,短缩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明确学生的主体单位。“给人一个金饭碗,不如教人点金术”,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教给学生“点金术”。

3.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求知的动力,思是理论的理解运用和主题升华的过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社会热点,要让学生去争鸣,不能回避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4.科学性。知识传授要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是前人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传授的准确性,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不能误人子弟,要把教材中的科学理论通过多种有趣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受教育者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篇5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计算机,CAI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变革和发展的新契机。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正方兴未艾,广大思想政治教师也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经验。在此,笔者想就CAI 与政治教学浅谈几点看法。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CAI 课件的出现有其特殊的意义。它以友好的交互性,使得教师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媒体信息,控制教学情节,机动灵活,省时高效,从而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它通过图、文、声和动画并茂,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从而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它大大地改变了过去那?quot;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模式。

不同的学科都有其不同的教学特点。为了使多媒体课件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使用CAI 时首先应充分考虑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

运用计算机辅助政治课教学,不但要遵循知识产生和科学探索的过程、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发展的规律,还要符合政治课德育课程的独特功能,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信息展现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深度、广度。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要着力于对知识要点的突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利用有效的形式,为学生树立榜样,明确标准规则,使学生明辨是非,逐步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其次,我们在使用CAI 时应切合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特点,切合实际情况。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要考虑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怎样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三要"、"三不要"。

"三要"就是在使用CAI 时,要把看不见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要把以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讲清楚的知识变成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够讲清楚的知识。当我们无法生动、形象、直观地向学生讲解认知对象时,或者运用其他教学手段很难简单、清晰、明了地向学生交待认知对象时,选择CAI 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如果教学内容并不复杂,那么就没有必要使用CAI 。那种为了使用CAI 而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不要"主要是针对设计观念和制作水平,不要把CAI 变成"课本搬家"、"黑板搬家",让计算机成为存储和播放课本内容或者板书内容的工具 。这是缺乏创新的设计,也是低水平的制作,科技含量少,是对资源的浪费。

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教学,即教师 "教"与学生的"学"是主,是灵魂,是核心,计算机只能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放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教材的规范性、示范性不能改变。有的教师在使用CAI 时,把计算机放在了教学的核心位置,教师仅仅成为计算机的操作员,教师、教材和整个教学都来为计算机服务,这是对CAI 的错误理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作政治课件?在制作政治课件的过程中应遵循些什么原则才能使我们的课件更具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呢?怎样才能使课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呢?

一、遵循目标一致的原则。在制作课件之前教师要能够确定教学目标,规划课件结构,选择适当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既要把教学目标当作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当作是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过程的归宿。例如我在设计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的第一框题《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重点掌?quot;矛盾"的概念,然后学会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事物,明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于是,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一幅"一位高考落第生失败后的沮丧心情"的画面,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考:当我们失败后该怎么做?失败能不能转化为成功?这种转化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时,通过切换视频画面(这位学生经过一年艰辛的努力,终于圆了大学梦的画面),配以音乐和良好的背景界面,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明白"矛盾双方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但是为了使矛盾向有利的方面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我们的努力,从而使学生学会自己寻求答案,这样,达到了掌握"矛盾"这一概念及学会运用"矛盾"的观点来对待事物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促进和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与内化。

二、遵循直观性原则。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若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就要注重选例直观、情境逼真。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可生动形象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事例或表象。抓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设计仿真直观情境,把那些时代特征明显、教学内涵丰富、学生喜闻乐见并且熟悉的事例表现出来,生动、形象、直观的视频、音频效果就容易受到学生的偏爱,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交互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我制作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个课件中,为了说?quot;失败和成功这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选取了"一个高三学生高考失败后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考上了大学"的例子。通过配音,还有展现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境,如早出晚归到学校读书、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等等,让学生亲身来体会,借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这样,教学目的就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所以,营造一种和谐的、充满趣味的、让学生自觉参与并能够同学生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的教学情境,就最容易强化教学内容。

三、遵循选例适度、恰当的原则。课件设计中不管是文本、声音还是图像,均需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才能使用。数字化方式的精度大小直接影响存贮空间和课件运行的速度。所以,在设计课件时必须注意:第一、事例选取要适当,要典型,要紧扣教材,宁精勿滥;第二,要遵循美学原则,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第三,运用计算机进行课件教学在现代化教学中是最富有魅力的教学手段,创作时应音、形、声、画并茂,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优化教学形式和内容、增加主体的可选择性,有效扩大主体参与的范围;第四,现代化教学手段为简化教学过程提供了可能性,设计时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另外,还要尽可能地调动多种媒体,加大信息容量,扩展和延伸学生的感知系统。

四、遵循条理性原则。我们在设计课件时要将课堂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条理化,最好设计成模块结构。这样,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按课件所设计的要点一点一点地讲授下来,若需重点讲解的地方,可以直接进入模块进行重点讲解或复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课件的条理性结构来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比如,我在设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一课件时,就是将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要点用模块化菜单界面简单地表现出来,展现"引言"、"概念"、"注意点"、"练习"等四大模块,接着就"概念"这一重点部分也把它设计成"矛盾的含义"、"对立的基本含义"、"统一的基本含义"三大模块。这样,在上课时,教师若要对哪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时就可以单击菜单直接进入那一模块,避免从头到尾一直重复播放前面无需重点讲解的内容。比如,在上课时,为了"统一的基本含义"进行重点讲解,这时,我就可以直接单击菜单进入"统一的基本含义"这一模块。所以,课件设计结构如果有条理,就可以方便教师操作讲解,又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一目了然,简单易懂。

篇6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的教学观念 新的教学方法 电化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85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必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教学中突出创新精神、时代精神?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首先要认真学习创造学理论,了解创新精神的表现,爱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好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越充分、越灵活,学习就越富于创造性。同时,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道,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其认知结构还不完善,他们大部分人还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必要的条件。

其次要加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再作用于教师形成一种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

2.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列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它不是天生的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锦上添花”,对差生“雪中送炭”。

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看书、会思考、会质疑。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和焦虑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再次要学习和引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全教会决定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时,学习和引进创造学的某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使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更大成效。那么可以引进哪些新的教法?

1.问题―自学―讨论(即智力激励法)。该教法的特点是提出启发性很强的问题,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讨论。该法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智力互激、信息互补、思维共振、设想共生的环境,形成主动思考、大胆联想、积极创新的良好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组合创造法。组合创造法是一种通过多种原理和方法组合产生新的成果的创造技法。初中思想政治课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原理、方法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3.缺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引导人们用挑剔的眼光和列举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的缺点列举出来,使人们在改革旧事物上明确方向,增强力量。

最后,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初中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目标。组织社会实践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结合实际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要根据总目标和阶级目标组织具体实践活动。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可以考虑工厂、农村、部队、法院、商贸单位、展览会、纪念馆、革命遗址、重点建设项目等。可以通过访问老一辈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烈军属等,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篇7

当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很理想,课堂教学常常是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必须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其育人的教育功能。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中,笔者就做好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与同仁共勉。

1 提高认识,?_立政治课的地位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认清和摆正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和应有的作用。首先,学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全方位多角度支持思想政治课教学。其次,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教育,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弘扬一切有利于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要培养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和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做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成为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典范。因此,我们必须大胆进行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主体。

2 深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给人们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死背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深研课程教材,从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认真备好课。因为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和备学生。备教材就是要把教材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编写意图、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点找出来。备学生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学会主动学习知识。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我们现在的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有直接联系,就自然会感受到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的,就会增强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也就随之得到提高。

3 尊重学生,引导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唱独角戏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意识。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质疑、自主探究和联系实践等手段,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达到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目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革新过去传统的、陈旧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达到让学生锻炼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完成教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的教育教学目标。

4 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

面对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差,但“见多识广”的中职学生,“光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要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除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图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外,还应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视频、电视、网络等多种教学方式助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尤其是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给广大的教师提供了诸多便利,既减轻了板书的负担,又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和谐,创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学科借鉴

马克思说:“我们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因此,任何学科都不可能是孤立地存在,它一定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发展完善,也一定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来对其他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作以借鉴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的研究更是如此。具有艺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语言这一载体,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征和教育场合的特点,在语句合乎逻辑、语法规范、修辞妥帖的基础上,能够以完美的手段和技巧、独特的方式和内容使理论的表述具有审美性、感染力、独创性和表现力,从而使受教育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和良性互动,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因此,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真正实现上述的艺术效果,我们就应该借鉴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修辞学中的修辞格以及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1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

传播学是以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为基本研究对象。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同时受众又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受众,就是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众多人。受众作为传播过程两级中的一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受众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传播符号的“译码者”,更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受众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有时受众也将直接参与到传播活动过程中。关于受众,学者们将其归纳为: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型论、社会关系论、满足需求论、社会参与论五种。个人差异论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①这种观点认为:传播者在进行传播前应该考虑受众个体的性格、爱好、兴趣、态度、信仰、价值观等因素,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进行传播。社会类型论认为,受众会根据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性,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社会关系论认为,受传者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受众在接受信息时会受到生活圈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约束。满足需求论,也叫“使用与满足论”,认为:受众是能动的媒介使用者,受众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喜欢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信息。社会参与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应是公众的讲坛,而不是少数人的传声筒。公民及其团体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传播还要考虑受众的接受需要、接受动机、心理倾向等因素,以保证传播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语言这样的传播方式来完成同受教育者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与宣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犹如传播活动的两级,好比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因此,借鉴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接受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不无裨益。

2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兴领域,迄今不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关于语用学的定义,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归根结底,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理解语言、如何使用语言、如何使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它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受各种社会规约制约的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解释的各个方面,从而建立语用规则。②语境和言语行为,是语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语境,简而言之,就是言语理解和表达的环境。语境这个概念,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将语境分为两类:一是“情景语境”(contextofculture),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二是“文化语境”(contextofculture),指说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费斯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语境”这个术语规定了以下范畴:参与者的有关特征;有关的事物,非语言性、非人格性事件以及言语行为的效果。语境的功能体现在对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所产生的影响。语境的功能也并非独立发挥作用,它是参与、协助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过程。从说话人角度看,语境的作用表现为:根据交际目的,确定说话的大体内容;根据交际场合,确定说话方式;根据交际条件,确定交际渠道。从听话人的角度看,语境的功能包括确定指称对象,消除歧义,充实语义。③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如何使桥梁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借鉴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充分考虑到“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两种不同语境形式,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主客观因素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达手段和表达内容,尽可能使听话人确定指称、消除交流中的歧义、充实语言表达的语义。

3修辞学中的修辞格

修辞学大概起源于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中西方对修辞学的研究路径不同,特点各异。在西方,由于古希腊人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为各种形式的演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公民聚会、礼仪场合以及法庭辩论等,都需要进行口头陈述和争辩,言辞应用的效果直接决定着事物的成败。④因此,人们开始了对话语论辩术的关注和研究。在西方对修辞学有系统性研究的当数亚里士多德,其专著《修辞学》和《诗学》都是代表性的学术作品,对后来修辞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辞格,是修辞学的主要内容,又称“修辞格”,或“修辞手法”,是语言重要的表现手段。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修辞学,都以辞格的研究为终级情怀。自古以来,学者们对辞格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通俗来讲,辞格就是人们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而对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运用。现代汉语中已被人们认知并定义的修辞方法共有63大类,78小类,我们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设问、反语、排比、对偶、顶真、拈连、双关、移觉、通感等等。辞格是使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使语言表达通顺、准确,而且要使语言形象生动、音韵和谐、节奏强烈、爱憎分明、内容深刻、富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⑤提高语言的形象性、感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运用修辞方法。好的修辞手法将赋予语言信息和美感双重价值;好的修辞手法能够恰到好处地跨过逻辑的局限,让思维在语言的天空自由翱翔;好的修辞手法可以突破旧的语言表达方式,创造出新的语言组合形式。学习并掌握修辞学中的修辞手法,并将其灵活恰当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这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更加新颖、灵活、富有个性,充满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必然会调动起受众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播音学是以播音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播音创作发生发展的规律。播音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有自身的矛盾运动规律和自己的质的规定性,不能被某一学科所代替。播音最重要的载体是语言,广播电视播音中主持人优美动听的语言,让人们喜欢听、愿意听,甚至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与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在表达过程中,学习和借鉴播音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更能够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所要求的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富有节奏,声情并茂;体姿相助,通俗易懂的问题。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是播音创作的手段,也是播音创作活动的重要环节。有声语言是由发声和表达两大要素构成。发声要素包括:气息控制、口腔控制和吐字归音。气息是发音的动力,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都与气息关系密切。用胸腹联合呼吸的气息方式,给说话者较稳健的语言状态提供保障,避免发生情感激昂时“读破音”的现象。有利于丰富情感表达时的不同需要,同时对说话者的嗓音起到保护的作用。口腔既是有声语言的构字器官,又是语言用声最重要的共鸣器官,很好地控制口腔状态,可以为说话发音提供一个良好的语音制造场和良好的共鸣环境。吐字归音,关系到字音的清晰、响亮、完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风格。平时有些人“口齿不清”、“吐字含混”、“吃字”等现象,都是因为吐字归音存在问题。有声语言的表达要素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外部技巧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外部技巧的运用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清晰准确,生动具体,情感丰富语流富于生命活力,富于动态美感。内部技巧有:情景再现、内在语及对象感。情境再现,是创作主体的二度创作过程,能够激发表达者的内心真实感受,调动表达者的丰富情感,是对内容从理解到表达的桥梁。除了有声语言之外,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人们的表情、眼神、体态、服饰等副语言,也都传递着信息,表达着情感。“副语言”或“无声语言”,在传播学中也被称作“非语言符号”。它是指语言以外,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受到的姿态、笑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所有传播符号的总称。副语言大多是以其辅助、伴随功能与有声语言表达一起来传递信息的,对有声语言表达具有补充、强调、调节的作用。比如用微笑表示亲切感,用紧锁的眉头表示愤怒,用大幅度的手势表达诙谐幽默等。副语言的运用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可感性,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传播的效果。运用好副语言,对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够起到强化、丰富、修正和补充的作用;运用得不好,则会弱化或干扰信息的传递。

借鉴受众理论、语境理论、修辞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和需求,把握教育的语境和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方法,掌握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表达技巧,这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语言感染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艺术性。

作者:徐丽颖 单位: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

注释

①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4.

②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47.

③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19-120.

④崔应贤.修辞学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⑤曹艳伟.政治语篇中的辞格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3.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话语 正确导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31-02

以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话语”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人们对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导向作用认识也不太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话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而探讨如何合理应用话语,使其发挥出正确的导向作用,也就成为了一个研究重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话语导向的重要性

如果单单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角度来看,“话语”是在一定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支配下,以及在一定的语言规范、规则和规律下,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用来交往、宣传、灌输、说服,以及描述、解释、评价、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主体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表征的言语符号系统。人的沟通与交流主要依靠的便是话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话语可以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导向作用,它对于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学科是自治的、自我包含的、自我规范的,也是生产性的,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借鉴和吸纳相关学科话语体系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能拓展研究视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完善发展。学科话语体系的形成发展,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学科话语,通过学科话语的正确导向,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科进行比较、交流和对话,也可以提升学科的科学化水平。

(二)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个具有极大交叉性的学科研究领域,不仅涉及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还牵涉到传播学、文化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正确导向必然吸收借鉴着这些学科领域的经验成果。因此,在话语导向过程中,不管分支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还是主干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史等领域,都会获得新的知识内涵,促进自身的研究思路和领域,进而逐步推进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一个本质作用就是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正确的话语导向,不仅能够使教学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体现完整的学理逻辑性,而且能充分体现教育对象的普遍接受性,用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表现学生真正关心的和需求的,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话语的思想政治现实性导向

(一)注重话语的时代特征

“理论”是一种与时代紧紧挂钩的产物,而之所以能够到了今天依然表现出经久不衰的活力,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在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而要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话语的正确导向作用,就应当注重时代特征、时代本质。众所周知,对于理论的现实性而言,走时代化道路是必需的前提条件,而这也正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话语现实性导向的关键点。因为只有将时代精神注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体系当中,才能使现实与理论的界限得以打破,以对学生产生现实性的正确导向作用。

(二)注重话语的中国特色

的一大魅力来自其“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理论特征,通过理论,可以对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任何实际问题给出答案。而在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果缺少了自身的特色,那便是没有基础支撑与落脚点的,这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话语体系与话语应用也是同理。因此,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话语体系构建与应用中,将中国化特色体现出来。理论只有同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使之不断中国化,才能发挥其理论魅力。思想是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化的进程还将继续,从而需要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书写理论新篇章,以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话语应用产生现实的导向作用。

(三)注重话语的普遍性与大众性

广泛的群众支持与认同,是理论的力量来源。“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话语必须受到来自学生的理解、认同与运用,这样才能使理论抓住事物的根本即人本身,使话语的导向作用正确、有效地发挥出来。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对于话语的应用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接受习惯,提高他们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接受程度,这是话语正确导向的关键点。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媒介,比如手机微信、微博、论坛社区等,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但在此过程当中,要格外注意对话语的应用,一方面不能带有过于传统的“说教”风格,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网络”的风格,要把握住平衡点,使学生能够接受理论的同时,也获得正确、有效地引导。

(四)突出话语的科学性

话语体系往往体现出学理性与现实性两种品格。一种话语体系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除了对现实性的关怀与认识,还离不开通过理论形式作为中介来完成。作为一种最彻底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被称为世界观的历史科学。学说的彻底性,首先体现在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与非历史抽象和道德说教性质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同,话语体系立足于实现彻底的无产阶级解放,因而“不再有必要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或者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占统治地位的东西”,从而保证自身不会出现颠倒的或虚假的意识形态问题。库恩等人提出范式问题来定义科学革命时,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科学的标准问题。不能把衡量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标准只定位于现实标准,还应当关注理论的逻辑性。增强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既要立足于现实,也要立足于科学性,将现实逻辑与科学逻辑统一起来。

(五)重视话语的意识形态性

不论是何种话语体系,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一群体或是某一阶级的利益,都蕴涵有政治性以及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的突出特点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一定的利益关系的合理性作论证,任何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无法回避这一意识形态属性。而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话语体系,应当必须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现出来,其起到能够其实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构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能力正确发展。受当前信息化、市场化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形势影响,很多非意识形态化的思潮相继出现,比如“终结论”、“过时论”以及“趋同论”等,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无疑是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力回应,它能体现出社会主义话语权对于其他话语理论的优势所在,便能起到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话语导向作用。

(六)重视话语的创新性

如前所述,思想是具有“进化”特性的,它可以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自我完善与调整,不断对自己所涉及的思想领域和内涵进行扩展。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必须根据我国的社会实践条件改变,并始终着重突出观点、方法与立场,并加入创新性元素,来进行话语体系构建与应用,这样才使教育活动中的话语,发挥出切实有效的导向作用。那么如何做到创新呢?第一,应当实现开放性与方向性的和谐统一,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既要表达出坚定的政治性即方向性问题,又要做到包容与开放,这样能够带给学生充分的思想碰撞,使其能够自主地作出选择,以表现出话语的导向性作用。第二,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还必须实现生活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客观来说,思想政治理论确实具有比较高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这就要求在话语的构建与应用中,必须科学地规范。但是,思想政治理论始终是来自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所以在话语中又必须能够反映出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使话语发挥出巨大的感染力。第三,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话语中还应当实现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使教育教学活动中话语的科学基础与导向价值可以一并发挥出来。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话语体系构建与应用,在对学生的正确、积极导向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将这种导向作用切实地发挥出来,我们必须注重话语的时代特征、话语的中国特色以及话语的大众性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话语应用中接受到有效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鲁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1(2)

[2]洪波.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沟通[J].教育评论,2011(1)

[3]董世军,孙玉华,周立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困境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7(1)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党的“十”精神研究专项重点课题(DSBD13ZD028);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2012-C012);柳州市社科联2013年度规划立项研究课题(sky201327)

篇10

一、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1)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学起一直到大学都在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本里也有许多党的方针政策、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认识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深认识。目前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了解,不明白如何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让学生站在社会建设角度上去看待问题,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使命,树立理想和信念,从而激发学生满腔热情地学习知识,为社会努力奋斗,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2)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到现在为止,不少学校都不太重视思想政治课,甚至许多学生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无关紧要的。导致学生在上政治课时,不是睡觉就是说话开小差,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更严重的还有逃课的学生。从而使得少数学生丧失道德素质,抄袭作弊、互相辱骂、不尊敬师长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家长就要担心了,好好的一个人在学校怎么就变样了呢?所以,面对大部分中学生不良的道德素质,作为学校,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让学生自觉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实践教育法的重要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参与真正的社会实践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才有人生意义。正因如此,实践教育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就非常重视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高自身的修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十分注重实践教育,他们认为实践教育是改善社会的强有力手段。在我国,以全面培养人才为基础,使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育法至今仍在推广,国外教育也在广泛使用。例如,大家都知道的美国,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积累社会经验。所以说,实践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谚说,烈火炼真金,实践检验真理。如今,在教育改革下,思想政治课要抛弃只重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明白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唯一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教师不抛弃旧的传统教学理念,只是一味地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上课,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讨厌上思想政治课,没有一点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的人生观发生偏差,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三、实践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收集每天的《江南都市报》,专门收集针对国家大事(包括方针和政策)的内容,利用课前十分钟,请两名学生为大家读报,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篇11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教育观念 教学模式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实施素质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识,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多年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必须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有的放矢,组织教学,才能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和研究创新教育理论。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为此,教师首先应该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并把这一理论具体应用到教学实际之中,增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觉性。

2.提高业务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业务素质,即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形成多层次新型的知识结构,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3.创新教育方法。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合作者。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技能,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眼前的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艺术,更要注重学的方法。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1.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再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究为什么,因而教师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同时,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阶段,因而思想政治教学如果过于理论化便容易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障碍,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实现认知水平上的更大跨越。所以,思想政治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阐释相关的政治理论,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如果应用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并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将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可见,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想。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渠道,而且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将使政治课的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初三政治课有关一国两制的内容时,我截取了“中英政权交接仪式”和“中葡政权交接仪式”的片断,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了当时香港、时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作为结束语来教育学生: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未最终完成,每个学生都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优势。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必将大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篇12

(一)隐性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作用是通过施加某种教育影响而改变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向人们传递某种价值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证社会的文明进步。由此可见,隐性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

(二)隐性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思想上受到的教育不只是局限于课堂上,大学生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出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他们乐于创新,追求独立和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却仍然停留在口号宣传或一般的理论灌输上,没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其结果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隐性课程形式的多样性特点能够覆盖生活空间,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实现教育生活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原因

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学习成绩这个中心而展开,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无形之中将显性课程摆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在此情境下,学校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去关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周期长、结果具有非预期性的教育形式,从而造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开发不足且滞后。

2.教师方面原因

教师没有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随着“终身学习”口号的提出,教师的任务明显加重,不仅要完成好当下的教育工作,还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进修、继续学习等,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但是,有些教师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导致本末倒置,从而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的职称评比,许多老师埋头苦读只为更上一层楼,这本无可厚非,但忽视了自己本职工作的教师就显得不是太合格了,甚至有些自私。

三、隐性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建的策略分析

1.从学校角度看

(1)校园物质文化的构建

这里的物质文化是指高校内外在的、可观的文化形式,主要包括:校园建筑、布局以及教学设施等,它们是物化的教育理念,涵盖着教育精神,能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受到启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

①观念上的重视

校园管理者应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构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要认识到校园精神文化这种内隐的、深层次的东西比显性课程有着更大的研究价值。高校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体现本校特色和社会主义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倡导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塑造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培养热烈求知的学习氛围,用精心策划的活动和寓意深刻的办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②制度上的规范

第一,从学校管理者角度讲,要加强行政规范,建设民主公正的和谐校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校务公开,发挥学生会、教代会等的作用,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以此启示师生政治生活中民主管理的重要性;第二,从教育者角度来讲,要建立隐性课程评价制度,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教学质量和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要重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结合,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三,从受教育者角度来讲,要为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管理构建一套合理科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包括教师品行规范、教室设计管理等,要将隐性的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有机结合,通过实施保障措施,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3)校园活动文化的构建

大众传媒的建设。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大众传媒日益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主渠道,因此,高校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舆论价值,使大众传媒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首先,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将网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素质要求,丰富网站内容,既有精品课程、校园新闻等文化板块,又有勤工俭学、问题反映等服务板块。其次,校园广播站也是一个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途径,利用好广播站的宣传功能,实现学生需求与内容的“红”的统一,提高其生命力和教育力。

2.从教师角度看

(1)教学上

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虽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显性的课程方式实现的,但其中包含着广泛的德育因素,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门类众多的课程没有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显性课程的形式和方法主要强调灌输而忽视师生的主动参与和接受。

(2)素质上

师德师风的建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爱岗敬业、民主公正、为人师表等工作态度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能使学生在优质的服务和管理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人际上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新课程强调的新型师生关系应是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平等主体地位,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知识的传递,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纳和内化知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应深入学生中间,动态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多沟通与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3.从学生角度看

(1)校园内

①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干部是联系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纽带,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力量。通过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增强其成员的政治觉悟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及时性。

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高校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是独立性增强,实践精神加深,他们排斥空洞的理论灌输,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显性课程现成的观点,因此,创新隐性课程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校园外

篇13

健全的生态文明意识是准确的生态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的统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挖掘课程资源,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唤醒学生的生态良知、生态道德自觉,并最终落实到生态环保行动中。

一、整合教材内容,沟通生态理念与社会生活

思想政治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将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问题融入生活主题和教材内容之中。教师要整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正确的发现、发掘和选择,协调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

例如,教师可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帮助学生增强节约节俭意识,避免铺张浪费;结合“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帮助学生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和加强生态环保的重要性;结合“政府的职能”,帮助学生明确政府要维护群众的生态权益,建设美丽中国;结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结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帮助学生体会生态文明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的重要意义,等等。此外,教材中诸多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图片图表、经典案例等,也是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人类只有具备相应的生态环境知识,才能真正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具体成因和解决措施,并付诸行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教学素材,沟通教材文本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掌握生态知识,践行生态理念。

在学习《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时,笔者引用了如下素材:今年1月,我国京冀鲁豫鄂赣等地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北京出现了最严重的雾霾天。政府也提醒市民,“亲们,尽量宅着吧,出门记得戴口罩。”德国《时代》周刊报道说:“北京人已经习惯了恶劣的空气,但没人记得以前曾经出现过这么严重的雾霾天气。一些人担心‘呼吸致死’。”而直接推高北京最严重雾霾成因的PM2.5中,北京市机动车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大约占到22.2%,燃煤大约占到16.7%,扬尘占到16.3%,工业占到15.7%。因而在具体的治理上,除了“改造生产方式”,更应该从根本上“改造生活方式”。设问:(1)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在治理雾霾问题上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发挥好自身职能。(2)请你设计一个促使人们“改造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治理雾霾的行动方案,并说明其经济生活依据。

这样的素材处理方式便于学生在教材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探究,沟通了理论学习与社会生活。学生从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从日常经济生活中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等角度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从而在问题探究中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并转化为行动。

二、挖掘乡土资源,增强生态理念认同教育

无锡作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已经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在太湖保护、水源治理、生态重建等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彰显了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涵盖了经济体系、环境体系、制度体系和文化体系,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乡土资源。

笔者在教学中引入本地生态环保典型事例,帮助学生在身边可触可感的生态案例中形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增强对生态理念的认同。

例如,在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时,笔者列述了如下材料:太湖岸边,生态景观林带宽阔悠长;古运河畔,十里风光带建设如火如荼。马山脚下,自然村落粉墙黛瓦;吴博园里,农耕湿地尽显田园情怀……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将大力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倾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魅力无锡”,确保到2017年全市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花园城市、美丽乡村。设问:(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美丽无锡”应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2)政府有关部门准备开展“美丽无锡”主题创建活动,请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自己可以怎样做。

学生对于无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等有一定的认知,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文化自信。例如,作为无锡公民,可以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主题活动建言献策;或参与民主管理,投身生态社区建设;或参与民主监督,保证创建活动造福于人民。此外,还可以结合无锡蠡湖科学治理,学习“围绕主题,抓好主线”;结合无锡生态旅游发展,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结合无锡“美丽乡村”评选,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等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生态文明典型事例,增强了学生对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和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

三、融入社会实践,引领生态文明践行

思想政治课程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主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将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时,笔者在课前布置了探究活动:中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造成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三大压力:人口压力、工业化压力、就业压力。请结合我们身边的生态建设事例,分析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篇14

思想政治课具有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教材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名言警句可以供学生借鉴和思考。也有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在这些人物中,有很多出身贫寒却能刻苦学习,最终学业有成,实现理想和抱负。在让学生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时时自勉。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波动、心理体验,发现问题及的给予心理干预和指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敢闯敢拼积极进取的精神。

1.磨砺意志,战胜挫折

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面对挫折,迎接暴风雨的坚强意志,教会他们“人生难免有挫折,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的挫折是磨砺意志的秘密武器,使他们明白“机遇永远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做好迎接挫折和挑战的心理准备。培养学生抗击打、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利用诸多名人在逆境中迎难而上最终成就伟业的典型故事。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教材。那些聋哑人克服种种困难,给我们留下堪称千古绝唱的舞蹈场面,震撼过后就是深思。经常用古今中外的典型故事,从中汲取一种精神力量,树立榜样,使学生们拥有阳光的心态,快乐生活。

2.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是因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生命就要怒放,就要精彩。生命的意义在于价值,在于尊重生命,关注生命,珍惜生命。珍惜世间一切生命,因为每个生命背后都有靓丽的生命轨迹。热爱生活,是因为生活需要一种积极心态,乐观面对一切如意的,不如意的,快乐的,不快乐的,因为这一切都是生活的馈赠,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三、利用小论文写作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

初中生自我意识较强,有独到的见解,有心理承受力,利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撰写小论文的方式,查找学生身上的不足,查找心理健康隐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本着积极、客观的态度评价自我。例如面对初中生的早恋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表达“我对早恋的态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判断和平时表现,及早洞察学生的早恋倾向,将学生的这种情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明晰学生们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话题,例如你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观点的理解。通过小论文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社会等大爱情怀。

四、主题探究实践活动是德育的契机

思想政治课程中设置了主题探究活动,方便进行学生心理辅导。教师教学中可以在独立探究基础上,团结合作,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辨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小品、相声等喜闻乐见的小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全的人格,也使思想品德教学落到实处,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理,增长知识。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