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规避措施范文

财务风险规避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规避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 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 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 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篇2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用现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遇到财务风险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要认清风险产生的原因,找到防范风险的对策,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使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哲学中,马克思理论哲学阐述到资本家的目的就是资本增值手段。企业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的产物,具有客观及主观上的不确定性。这也充分解释了清楚认识财务风险,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从而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使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成因系统地加以分析,以获得更好的规避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企业财务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在资金流动过程中操作不当,例如资金的来源不合法,资本结构配置错误,信用损失,企业内部矛盾,领导决策出现问题等。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

1.企业内部矛盾。从社会产生起也伴随着矛盾的产生。在企业发展中也会存在着企业内部矛盾。这主要体现为企业思维或战略导向不同,在有些决策上观点不一致,立场和目的不同,自然使的力也不同。同时工作人员的配置不合理,也会导致利润的差异。思想不同导致行为上的不同。领导决策出现分歧,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若是没有清楚认识到市场的供需问题、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走向,盲目的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风险。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无论是以主权资本方式还是以负债资本方式进行的资金筹措都存在风险。一个企业的发展绝离不开优秀的领导。企业积极关注并获得国家最新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合理分配资本结构即负债规模,筹资期限结构即长短期负债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在产品质量上把关,信誉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自然法则。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毫不犹豫敲毁不合格的产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企业在制定产品之前,首先就是要充分调研顾客的需求,后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没有质量的东西注定是会被淘汰。这同时也注定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需求也多种多样,这就给企业在产品的物美价廉上提出挑战。挑战是与机会相关联的。企业在产品的创新,制造出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产品,打破传统,以避免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并发展壮大。

3.资金流动的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就必然涉及资金流动的风险。企业的不合理的投资行为,资金流通过程中的不合法手段等都会造成资金流动过程的风险。企业投入资金后,最终的收益远远小于预期收益,那么风险程度大。同时,资金流动的过分分散也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一个企业也不是拥有三头六臂的。企业在收益良好的情况下,因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也会导致风险的出现。同时,企业若债务规模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就很可能造成还债能力急剧下降、支付压力大,进而陷入财务危机。

(二)企业风险的外部因素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具有客观性,主要是为市场的动态变化。市场并不以人的意志存在,自然不是企业所能决定。企业财务的外部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为薄弱、财务管理系统滞后性、财务决策的失误。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企业清楚认识到财务风险,预防风险,抑制风险、转移风险、利用风险,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风险。主要内容如下:

(一)企业领导方面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预测理财过程中可能隐藏的风险,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判定,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有效地通过经营风险减少资金来源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手段减少投资风险。同时,把握好筹资机会、筹资规模、筹资组合、筹资方式,充分考虑企业内部情况选择筹资机会。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筹资渠道一定要合理合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济法律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企业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只有合理有效,才可以实现经营目标,不然筹资渠道的不确定性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给企业造成损失。

(二)投资方面

企业为扩大规模及获得更多的利润通常会选择投资。那么,稳步推进多角经营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但,这应该是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市场的走向,政府的政策走向决定的,如果不切实际地乱投资,结果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反而使企业走向衰败,巨人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企业投资就必须审时度势。

(三)现金管理方面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来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所以如何减小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就成了企业财务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一)风险

理论认为,在两权分离的体制下,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人经营他们的财产,形成委托-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人目标是不一致的,而这种目标不一致加上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信息迟缓等使得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可能利用权限恶意、无责任,造成风险,或者说道德风险。而两权分离使得委托人对人监控比较困难,从而加大了风险管理的成本。

(二)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到用户、从生产至成品交货的各种工作。这种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管理能带来诸多单个企业所不能提供的经济效应。但由于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目标并不一致,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由此带来了合作风险。同时由于信息在不同企业与部门传递过程中发生扭曲,并沿着供应链流程逐级放大,导致了信息获得、理解和处置的风险。

资金运动风险的根本来源是企业与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财务关系。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应当在正确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关系的前提下进行。

二、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规模扩张

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一个企业在做出规模扩张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无限度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终将会导致企业失败。

(二)内部控制不力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针对上述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规避措施

(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为此,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从董事长、各级职能部门及每个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等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三)利用信息系统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

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都需要靠技术手段来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由此导致的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的变化,信息系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能预先发出风险警告,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财务风险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就是用来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潜在事件,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建立一个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态度、选择最优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方案的执行、风险管理的反馈与控制等内容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汤谷良.试论企业增长盈利风险三维平衡战略管理[J].会计研究,2004(11).

2、王展.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J].交通财会,2006(6).

篇4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现状

1.1资金管理效率较低

根据统计,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需求逐年上涨,而实际可利用的资金规模总体却呈现缩小的趋势,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资金管理效率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但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金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于资金的使用没有明确的计划,现金流量表中财务信息存在失真,没有相对完善的资金使用计划,这些都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可利用资金无法用在“刀刃”上,资金管理效率较低可能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应发挥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因资金不足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部分便民工程的进度可能也因此耽搁,为了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迫切需要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1.2风险预警机制欠缺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工作普遍做得不够到位,财务预警是指财务工作人员或管理层根据财务报表中出现异常信息的判断与反馈能力,在发现异常以后,将异常情况与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及时反馈给管理者,管理者根据异常产生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财务的健康运行,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预警机制应该建立在监督权的独立上,若权责划分不够明确,可能造成风险信息产生以后,出现个人或部门“压下”信息的情况,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权力都集中在财务主管手中,信息的收集与上报完全由主管控制,预警机制存在较大的漏洞,由此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警无法发挥实际的作用,单位的财务风险无法得到控制,而且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对于财务信息异常情况不够重视,造成财务风险的逐渐累积,当风险爆发以后,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健全的风险抵御机制,将造成财务风险的影响与破坏迅速扩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将产生消极影响。

1.3财务管理方法落后

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责扩大,合并其他单位以后,现在已经具有很大的生产规模,组织机构相对也比较庞大,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方法无法适应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往往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单位内各个部门也没有对于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财务内部管理工作的落实与方法的选择也比较落后,造成财务管理效率不高,财务报表信息的收集与制定都存在一定不合理性的,财务管理方法的落后直接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财务危机不断增加,虽然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部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或采用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因财务管理方法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导致资金利用效率、财务管理能力总体下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几率不断增加。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2.1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资金管理效率的高低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将起到明显的影响,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中,应该保留充足的现金流,避免因资金周转困难而产生的相关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应该加强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控制工作,同时对比同类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情况,充分为下一期工作预留现金储备,同时每一笔现金的支出与收入都应做好记录。这种工作的持续进行能够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完成现金流量的预算,并据此制定不同时间段的预算,从而做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准确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在经营过程中的贷款等债务进行及时偿还,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信誉,达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因此,财务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贷款、资金利用、还款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资金利用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低利率资金的利用,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管理的统一。

2.2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是财务失效的时候对财务管理人员发出警报。财务预警权是说财务报表能够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任何部门的财务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出现问题的时候,财务预警系统就会相应发出警报,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就会对这个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干预,以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当存在财务风险产生的隐患时,财务预警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反馈给相关负责人,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破坏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合理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为了提高财务预警机制的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财务预警工作小组,专职负责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2.3采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合适设置财务岗位,调整并优化内部组织机构,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形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对采购部门有权进行职责划分,比如,采购员必须经过其他部门的审核或者相关领导的批准才能从事采购业务,但是批准采购的相关领导不能从事采购业务。授权批准控制能够帮助中小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信息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管理者不能越权,必须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任务支配,相关工作人员也必须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业务办理。比如,采购员进行物品采购过程中,必须在规定的资金范围内进行资金的使用,如果不得已必须超额采购,必须经过审批领导的同意才能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制度的完善,使会计的监督职责得到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还应该包含事业单位的核算、会计的职能责任制度等,通过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得到有效内部控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3结论

篇5

Abstract: Under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phenomen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mong enterprises gradually normalized, the financial risk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merger successful or not in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o know the financial risk of enterprise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w to avoid it.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规避

Key word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enterprises;financial risk;elus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80-02

0 引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比较分散,规模较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在许多企业发展方式中,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并购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各个领域的风险,如何规避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之一。

1 企业并购的概述

1.1 企业并购概念的界定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1.2 企业并购的动机 企业追求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而增加企业价值,企业进行并购可以获得战略机会。当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扩大经营,并购与本企业经营范围相同,有一定的市场地位的企业时是非常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战略。究其原因在于,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并购的另一战略动因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避免了恶性竞争或者压低了利润空间,让企业并购后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由于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观上的偏差和失误使企业实际并购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从而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本文所阐述的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1 定价风险 在选择目标并购企业时,企业往往对目标企业没有深入的了解,对目标企业未来价值的预测不够准确从而产生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目前我国会计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并购企业对于目标企业很难准确认识,准确估值。目标企业也存在隐藏企业发生的重大事项不报或者不诚信的行为发生。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高估目标企业的价值这种定价风险是很容易出现的。

2.2 融资风险 企业进行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如果没有充分的自由资金,就要通过一些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渠道进行筹资。无论何种方式的融资都有一定的融资风险,通常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采用内部融资由于没有筹资成本,因此风险较低并且没有压力。但是会占用宝贵的流动资金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映和调整能力,如果出现困难就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甚至危及企业的正常运行。股票融资会面临稀释甚至丧失控股权的风险;债务融资相对权益融资而言虽然成本低,但是如果企业本身负债率已经很高,就会恶化资本结构,到期无法还本付息,使得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2.3 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与融资风险以及债务风险密切相关,是指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相关的并购资金的使用风险。常见的并购支付方式有股权支付、现金支付、杠杆支付以及金融衍生工具支付等。股权支付会稀释股权从而降低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力度;现金支付会增加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以及债务负担,容易引起资金流动性困难以及破产的风险;杠杆支付会使得并购后的目标企业处于高杠杆、高负债的风险境地,增加了并购后运营整合的难度;金融衍生工具由于权益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购方的资金管理难度。

3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3.1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并购双方的信息不符,目标企业由于隐瞒财务状况,造成信息失真使得并购风险加大。很多企业都过分关注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对其信息来源过度依赖,造成虚假信息引发的财务危机,所以在财务评价评估时,需要对表外资源深入的分析调查。采取恰当的评估手段和方式针对不同的评价方法采取不同的信息渠道,尽量排除因为主观因素造成财务风险。

3.2 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 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相关的规定多为原则性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也是由于我国并购发展不成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

3.3 缺乏服务于并购的中介组织 由于缺乏独立的能够为并购提供准确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因此很难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成本。

4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规避

4.1 事前控制 企业在进行并购之前,应当综合运用价值评估方法,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分类,鉴定其资产使用价值的可用程度;为了保证获取目标企业资产的真实性,要界定和核实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核实目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真实性以及确定其债权债务等。并购企业根据尽职调查结果,重新对目标企业审视,包括对并购标准重新评价,以决定是否实施并购行为。

4.2 事中控制 在并购过程当中,企业应对融资渠道进行多样化处理,有效防范和控制资产流动性风险。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融资决策,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不同的融资条件寻找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的平衡点以采取灵活的融资方式。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一定要以资本成本最小化的原则确定融资结构。为了充分发挥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势,应当保持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适当比例,以优化资本结构和分散融资风险。

4.3 事后控制 并购成功之后,企业应整合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平台、并购失败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放弃并购。财务预警管理系统的研究对象是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的财务管理失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波动以及由此引发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此外,为了确保企业管理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还会检测其管理的失误行为。在企业并购中适时地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有助于识别、评价、预测以及预控并不断的矫正不良财务发展的趋势。

5 结束语

企业的并购行为能给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风险的规避,尤其是财务风险,规避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使得企业并购带来规模效益,可以利用被兼并企业现有的资源,可以利用其进行税务筹划,达到避税减税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浅谈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规避[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5:27-28.

[2]赵宪武.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03:29-30.

[3]许素青.浅谈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0,26:177.

篇6

关键词:施工项目;财务管理;风险分析;规避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70-02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施工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潜在风险,如何进行有效规避是业内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施工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这类风险的有效规避措施。

一、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由于施工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进而会令管理者很难在招投标、项目施工以及工程完工这些过程当中,做到完全的自如掌控,从而导致经济收益不确定性。

(一)施工项目的投标阶段

随着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很多人都投入其中,从而导致该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很多施工企业不得不将竞标价格大幅下调,以期能够中标。但是,即使侥幸中标,还有可能需要为建设公司垫付大量的资金、并交付一定的违约保证金以及工程质保金等等,这就会使本无多少利润的施工企业更加举步维艰,很有可能在工程完工之前就宣告破产。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二)项目施工当中

第一种风险是施工单位因为选择了错误的合作队伍,从而无法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致使施工的工期相对延长、需要的施工器材数量增加、质量也无法保证,这些将严重的损害到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很难实现最终的收益估计。第二种风险就是:施工单位对整体的成本控制工作没有做好,从而导致材料费、人工费以及管理等费用严重超标,甚至超出了施工单位的最大承受额度,造成企业严重的经营亏损;第三种风险就是:财务的核算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成本核算过程中,造成有关数据收集不完整,财务处理错误,从而造成了大量的税款增加,没能实现节税的目标。无形中增加的企业的经济负担。

(三)项目完成之后

此时,本应该对竣工之后的工程进行及时验收,并且,制定出详细的工程竣工决算,但由于财务人员的拖沓,导致未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致使财务清算工作滞后,无法对工程尾款进行及时结算,而因此产生的大量银行利息就成为了施工单位的又一经济负担,不仅如此,工程的保修时间被延长,这增加了施工企业的不少保修费用,进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

(一)掌控投标价,并以此为施工项目财务核算基准

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是否能够中标成功,关键要看其制定的投标书编写内容。

施工企业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标价;另外,标书中的施组方案、各工作项目的“三费”(人、材、机)构成是指导项目班子配置资源、采购材料、调度生产等的纲领性文件,财务管理人员只有清楚的掌握投标价之后,才能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控制成本费用开支、准确计算各工作项目的实际成本,使人、材、机三项费用的构成比例始终控制在规定的额度内,如实反映整个项目的盈亏水平。这样出具的财务资料,在税务稽查和各种审计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掌握财务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做到灵活运用

目前,我国政府制定的相关财务法规是保证企业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作为财务人员要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并具备高度的敏感性;一旦企业与其他公司出现经济业务往来是,财务人员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项业务是否符合既定的法律法规,其中存在着那些优惠的政策,可以加以利用,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在做好财务基础工作前提下,探索核算新方法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强弱。另外建筑业市场的开放和繁荣,施工项目的多样化,财务风险同样也存在多样化;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财务风险更是复杂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兴起的合作施工模式,其中的税务处理,堪称项目财务核算的瓶颈:合法票据搜集不全,不仅牵涉到流转税(营业税)的缴补,还牵涉到企业所得税的缴补和处罚;不仅会涉及到个人,更会涉及到企业;不仅有行政责任,而且有刑事责任,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感,因此财务人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有益尝试。

1.统一会计主体,协作单位全部实行报账制。《建筑法》规定:除专业分包外,主体工程一律不得转、分包,并且分包的工程价款不得超过工程总价款的30%。这点建设单位(业主)在招投标时也会强调。然而,纵观全国的施工企业,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也没有几家,这是导致合法票据无法搜集的主要原由。因此,财务核算应该以中标单位为主体,以施工项目为单位,协作单位采取报账制,对外统一提供会计信息,于理于法都是上策。

2.对纯收管理费的施工项目,业主的工程款到达中标单位账户后,中标单位如在扣除管理费、税金等款项后一笔汇往施工单位,势必造成增加从中标单位到施工单位这一流转环节,并且工程转包的迹象更明显。这样税务机关就要多征一道流转税(营业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财务核算时,中标单位必须直接面对材料供应商、机械租赁公司和作业班组工人等,即在工程款项到账后,由施工单位向中标单位提供一份资金使用计划,对其中的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民工工资出具委托付款证明,直接从中标单位账户支付,对其中的差额部分才汇付施工单位账户,采取如此分散支付的办法一来,有效地规避了工程转包的风险;二来,减少了工程款项的流转环节,是处理此类协作项目财务核算的首选之举。

3.对协作单位是全民所有制单位无法实行报账制的前提下,可尝试所得税包税政策。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谁所得,谁纳税。长期以来,税务机关在探索对施工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时从查账、征收逐步进化到包税征收的方式上来。即:施工企业在交纳营业税的同时,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率核定施工项目的应税所得率,然后据此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不仅大大简化了税务机关的工作量,同时又解决了施工企业票据难于搜集的困难,深得施工企业拥护,目前我国沿海一些发达地区正是这样操作的,条件成熟的项目我们不妨合理借鉴,从而对企业的施工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起到重要帮助作用。

三、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中的人口数量成倍上涨,并且,对建筑的施工质量以及规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为施工单位在提供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增添了更多的管理压力。并且,其面临的经济风险逐年增多。因此,施工企业要想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施工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潜在风险,如何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是业内人士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施工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这类风险的有效规避措施。

参考文献:

[1] 贺 霞.关于企业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7).

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规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经营性理念逐渐成为了高校争取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主流形式,这使得高校在财务管理上的自不断加强。由于高校对财务管理的不断加强,使得高校经费的来源比较多渠道,导致高校在财务上出现了一定的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主要是高债务风险和投资风险以及资金支付风险等方面,而造成高校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不但只是因为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因为高校风险管理意识和扩招规模的影响。财务风险对高校的正常运营是有较多不利影响的,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关的规避,以保证高效财务风险能够进行有效的降低。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目前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两种概念,即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概念。广义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经济界在经营中遇到的经济风险,这种风险多通过货币化的形式呈现,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则是资金运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这两者在具体含义上有着一定的区别。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与广义和狭义财务风险都有着具体的不同,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高校在资金运营中存在的危险,且这些危险也包含了资金运作短缺、银行无力偿还等资金运作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

(一)高校防范意识缺乏

我国很多高校的运营预算基本都是有国家控制管理的,这使得很多高校对于财务风险上的管理并不重视,且在面临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时,高校管理人也没有合理的规避风险措施。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实施高校教育改革工作,但由于贯彻和实施力度不足,使得很多高校还未改变于政府经济补贴的思想模式,其对于学校扩招背景下面临的财务风险并不透彻理解。高校管理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的情况,不但使得高校的财务风险情况不断加重,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的资金正常运转。

(二)盲目扩招加重财务负担

随着我国教育扩招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高校都对学校建设规模都进行了扩大,而这些不断扩招的学校,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扶持。我国对于高校扩招是有一定财政预算管理的,这使得高校除了利用财政拨款后,其也大量的引用银行贷款,从而导致高校每年需要对银行偿还大量的贷款利息,甚至一些学校在偿还利息后无法进行正常的学校资金运转。由于高校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使得其对财务风险没有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和管理体系,且也没有设置专门负责高校财务风险的专业管理人和岗位,从而导致其在盲目扩招加重财务风险后,没有科学的规避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治理。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在2013年颁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制度中明确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因实施和贯彻力度不够,很多高校目前使用的还是1997年版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传统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上比较落后,对于实际财务风险管理制定的制度也不完善,很多管理规定上都不符合财务风险规避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高校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中,都没有严格合理的制度可供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促进了高效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加强高校的防范意识

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体,其必然会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因此为了避免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必须要加强高校的防范意识。对此高校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财务情况和资金经营情况,来建设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对高校的财务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资金管理不合理而造成财务风险的形成。高校可以建设相关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以对财务活动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其能够及时的控制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防治盲目欠债而影响财务正常管理。

(二)对扩招投资严格管理

盲目扩招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扩招不但使高校的举债金额不断增加,也影响了高校的财务活动日常管理。因此高校需要对扩招投资进行严格的管理,在进行扩招投资时需要全面的对学校财务资金进行分析,以建立合理的扩招方案。在提出扩招方案后,需要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对高校的扩招方案进行论证,以保证扩招方案不影响到高校资金的运转。

(三)建立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且同时也有利于加强高校财务活动的合理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人,使得高校的财务活动在进行资金使用时,能够有专项管理人进行财务管理。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需要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设置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和职位,并采用财务管理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同时需要将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深入贯彻到财务管理体系中。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规避措施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篇9

[关键词]外部环境;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信息化;风险意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069-02

电力行业的财务风险规避问题一直是电力行业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做好电力行业的财务风险规避,对于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重点探讨了电力行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来规避融资带来的风险,合理地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1 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

按照财务管理理论,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所面临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其带来的损失及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链风险、资产跌价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是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是关于企业整体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由企业的内部环境和所处的外部环境两方面决定的:针对企业内部环境而言,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价值损失,通过管理价值风险从而达到管理物质要素。从外部环境来说,当今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将发生急剧的变化,技术革新全球化和信息快速传播意味着市场壁垒已被打破,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国际市场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挑战。

2 电力行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和成因

电力行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和成因可根据电力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以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来进行分析。对于电力企业,引起其财务风险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融资活动、资本运作、电力营销以及各种投资活动。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电力体制改革、电价政策变动、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1)在融资活动方面。由于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但是在当前体制下,电力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融资,资金来源单一。在电力企业盈利能力较低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只能通过举债维持电力投资,企业效益受国家利率政策的影响很大,由此电力企业融资活动显著影响着其财务风险。

(2)在电力营销环节。由于电力产品面向全社会,产、供、销同时完成,且销售产品不能储存,用户是采取先用电后交钱的赊销方式购买电量,因而电力营销风险比一般企业更大、更复杂。加之旧欠电费清收越来越困难,甚至可能有部分电费完全收不回来。因此,该环节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3)电力企业一般是基于电力需求预测投资,因此并不是所有投入都能产生预期的效益,特别是对于资金密集型的电力企业,投资一旦失败,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从保本经营来看,电力企业新投入的资金回报,其报酬率至少不能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而现在的资产报酬却远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如果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4)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打破电力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在电力企业中进行结构重组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于是,电网经营企业将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和科学合理的管制政策所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将在许多方面给电力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电价政策变动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十分显著,由于电力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产品,因此,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其盈利水平与国家政策直接相关,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所以,电价政策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最重要风险之一。

(5)鉴于电力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方面的因素对电网经营企业盈利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科学技术也是导致其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电力行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结合财务风险的内涵以及电力行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和成因,并参照相关的电力行业财务风险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电力行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来规避融资带来的风险,合理地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可以有效地防范电力行业的财务风险。为此,电力行业必须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以此来有效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样权责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更加顺畅。

3.2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来规避融资带来的风险

融资风险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个较大的财务风险,对于电力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如何有效地拓宽融资渠道,就成为避免融资风险的主要途径。为此,必须要求电力行业首先要理顺外部环境,争取政府的支持,其次要优化融资理财的内部环境,逐渐扩大融资途径。

3.3 合理地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规避财务风险意义重大。通过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有其特殊性,所以预警机制也要根据电力行业的行业特点,从电力企业的实际出发,对其财务经营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到全面有效财务预测。

3.4 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意识的高低对于能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电力行业来说,其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预防财务风险意义重大。财务人员如果在工作中出现马虎或者不够细致,会导致财务状况出现风险。所以,为了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的财务知识,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3.5 加强财务的信息化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电力企业内部整合各种资源并进行控制和优化配置的操作平台。所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对于规避财务风险非常重要。对于电力行业来说,必须积极地应用。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财务效益,优化电力行业决策。

4 结 论

总之,电力行业的财务风险种类较多,针对出现的风险做好预防和控制是电力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以后的财务工作中,必须不断地挖掘影响财务的各种内外部风险,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进行规避。

参考文献:

[1]胡宪,熊正德.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求索,2009(6).

[2]刘英豪.关于煤炭价格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的思考[J].煤矿现代化,2009(3).

[3]胡振军.试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途径[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6).

[4]郑炜红.金融危机中商贸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策略 资金运作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风险管理也逐渐在我国一些企业出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的财务管理也慢慢被企业和公司所重视。财务作为一个企业的命脉,有着其无法取代的重要性。因此,想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是每个企业的最终目标。当然,财务风险并不是无法避免,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能够有效规避增加财务风险的因素的话,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将列举并分析一系列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在实践中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对任何企业来讲,企业的财务风险都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财务风险可能出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方面,并贯穿整个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作者认为财务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筹资风险

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周转,因此就会在投资之前筹资、贷款。这样一来,一旦项目盈利低于预期,企业就承担了筹资的风险。这种风险因为出现在投资的初期,所以这种风险往往也是最不可预测的。

(二)投资风险

前面提到企业在筹资风险,除此之外,在投资时,企业也存在财务投资风险。因为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在项目进行时还需要面临种种问题,稍有差错就有可能造成某一环节上的失误,给企业的资金运作产生消极影响。这种风险因为其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资金收回风险

资金在投资之前和投资过程中都存在风险,这种风险是由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而即使在确定投资项目能够获得利润时仍然有风险,为了让贸易更加快速地进行,往往会采取赊销的手段。这样一来,账面上的收益和实际收取的债务是有出入的,赊销那部分的债款就成了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从而形成了资金收回风险,在现今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风险相对较小。

(四)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这种分配风险是风险性比较小的一种。

三、财务风险的规避策略

风险在不同阶段出现要求我们在财务风险规避时有不同的应对方法,从而对症下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如何让这些风险系数降至最低,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筹资风险规避的策略

要减少财务筹资风险,第一,要减少对融资的依赖,这样才能使企业在面临债务风险时不被影响;第二,加强固有资金的使用和借出资金的收回,为减少筹资风险,就应该把能够利用的资金最大化使用,一方面,固有资金尽量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按时收回已经借出的资金来增加固有资金的储备;其次,在筹资时,把数目较大的资金分散筹资,以防在筹资无法偿还时资金周转困难,并且注意时间上的间隔以延长缓冲时间。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固有资金还是向外筹备的资金,以收益不变为条件,都要把资金最大化利用来减少资金投入。

(二)投资风险规避的策略

要规避投资风险首先应当注意的是,企业投资应该以除去各项开支还有剩余资金为前提,切不可基本资金周转不来却进行其他项目的投资,一旦投资失败,还会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益和运作。当然,在投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新项目的投资时,要分析其风险系数,并且事先做好各项维稳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采取科学的手段对投资进行取舍,不可贸然投入资金。在进行投资时,不要把所有资金注入单一的项目上,应分散资金,在不同项目的不同时期把资金投入,以免资金运作不灵。

(三)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策略

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企业难以收回借出的债务,要解决该问题首先要保证该收回的资金能够回笼。可以在收债时出示债务借出证明和逾期合同,让对方按时还款。对欠款较久的债务,必须令其赔偿损失。同时,收债时不能伤害双方的合作关系,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保证债款收回的同时不损害对方的利益。最后,要定期对借出债务进行监督,对可能难以按时还款的情况要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以减少风险。

(四)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策略

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四、总结

资金运作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的规避将成为许多企业的工作重心。要减少风险,就要在资金的筹备、投资、收回以及分配各个阶段做好规避措施,未雨绸缪,在风险来临或变大之前让其对企业的损失达到最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财务安全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国斐.基于柔性理论的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新会计,2011(08).

[2]贾效仓.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J].中国外资,2011(12).

[3]刘健.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1(06).

[4]王永东.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1(15).

篇11

关键词:风险;财务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176-02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无疑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企业不可能依靠回避来控制财务风险,因此了解财务风险的内涵、类型及其起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防范,才是一个理性企业的所应采取的决策。所以,我们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规避财务风险的相关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及其类型

(一)风险的内涵

时间价值与风险是财务管理中的最重要基本原则,所以风险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在实务中决策者倾向于对不确定性与风险不作明确区分,但在理论上还是存在细微的差别,风险可以认为是能够测定的不确定性。简言之,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时时、事事、处处存在的,但又与不确定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在于风险具备可知性。

(二)财务风险的内涵

有关财务风险的概念,理论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负债经营,债务成本的固定性与预期报酬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也称之为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因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企业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第二种观念认为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上述对财务风险内涵的认定,更多是从企业可控的角度,而并没有将不可控因素纳入其中。

(三)财务风险的类型

财务风险可分为两类:一种不可控财务风险,一种是可控的财务风险。不可控的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上也被称作系统风险,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如一旦发生了经济危机是任何企业都不能豁免的,是实施任何措施都规避不了的。所以探讨可控风险就成为当前的主流,可控风险是企业能够控制的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当然我们认为以上财务风险是可控的,并不等于企业可以消灭它们。就目前的发展而言,我们则可以尽量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已发生财务风险的危害。

二、可控财务风险的起由

(一)企业高层与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客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能否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这就体现出企业管理人员控制与防范风险的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这要求企业高层与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由于财务风险意识不到位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致使企业破产的事例比比皆是。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而且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却也提高了对管理人员增强风险意识的要求。

(二)高层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知识的匮乏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决策都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家长制、一言堂的工作作风在企业的管理中仍然普遍存在。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就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由于财务知识的匮乏,导致了财务决策的失误,而财务决策的失误又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懂得必要的财务知识,那么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就会不够。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预测,防范与纠正就是空谈。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后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客观原因

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制度的设计一定要能够控制住风险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执行的制度无异于一纸空文。设计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贯彻执行,仅满足形式上控制的需要,事实上会导致产生更多的财务风险。

三、化解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相关人员的财务知识,从理论素养上提高风险意识

近几年,中国大中型企业不惜天价年薪从海外和知名中介机构聘用高级财务人员做企业的财务总监和财务高管。专家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国内企业正迅速与国际接轨,进而对事关企业发展大计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战略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与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外向型企业集团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根据当前的数据来看,财务风险与财务人员的素质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会随着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而降低。虽然企业的发展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其他高层人员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财务素养。

(二)建立相关的预警体系,从制度上防范风险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它们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确保财务状况的稳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对于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非常必要。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能够提前发现财务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建立风险化解体系,从实践上降低风险的危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的特性告诉我们风险是规避不了的,因此必须建立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来降低已发生的财务风险的危害。如企业财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资金回笼,其中决定性的一个因素就是应收款的变现能力。如何控制与应收账款有关的财务风险,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制定相关的控制标准,其次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较为严格地挑选客户,最后确定合理的赊销比例,谨慎控制授信额度,稳定的信用政策会传递企业的良好信息,而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考核,降低了客户赖账的可能性,合理的赊销比率从源头控制了应收账款的产生。尽量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也有利于将已发生的危害控制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刘林.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漫谈[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篇12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1.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

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总是与收益并存的,它永远无法消除,只要企业有投资、有收益,就必然伴随着财务风险的产生,但是,财务风险是可以预防的,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和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防,降低财务风险,将损失产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1.1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的财务环境比较复杂,企业员工、管理层和领导层对企业的管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若企业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将带来财务问题的产生。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内部的基层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业务员的工作出现差错,将会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管理层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采取缺乏科学性的管理举措,将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决策人员如果不能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整体性规划,做出了不恰当的决策,也会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企业外部财务风险

企业外部的财务风险包括了市场的形势,国际经济形势和时代背景。市场形势和国际经济状况的好坏是影响企业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外部形势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做出恰当的决策,因此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2.1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复杂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影响,极有可能产生巨大损失。由于企业财务外部环境包括方方面面,因此,如果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做出灵活的反应,就有可能升高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外部形势的变化,预测和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探索国际形势发展的脉络和趋向,积极提高自己的适应性,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合理地应对,提升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2.2企业财务决策主观性强

企业的此物决策应当是客观的,科学的,能体现企业发展方向的。如果企业的决策主观性严重,缺乏周密的研究和分析,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3财务决策失误严重

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降低企业财务决策失误,企业应该对决策进行科学性评级,并降低主观性决策在企业中的应用,在进行具体的决策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决策可能发生的收益或损益进行估计或预测,避免出现决策失灵的情况。

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3.1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控制机制

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控制机制的建设。明确企业内部人员的分工合作,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提高企业人员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运行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都在制度化、合法化、程式化中运行和发展,以实现企业资金流动稳定有序的目的。首先,企业要进行风险发生前控制。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要对决策后果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考录造成财务风险的各种要素,制定周密的风险防范计划;其次,企业进行风险发生中控制。如果风险发生,企业要调动一切合理、合法的资源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及时健全企业各项人员管理机制,及时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等,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可能发生的利润流失,对相关财务人员加强监督和控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控制财务风险,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化;最后,企业要进行风险发生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或损失,企业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防止再次造成此类风险的发生,企业还应该对此次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记录在档案中,作为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真实案例,以便此后企业制定风险防范制度。

3.2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方案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规避财务风险,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进行风险规避时,要科学合理,对各种可行性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选取最恰当的风险规避方案。企业的风险规避必须要落到实处,企业必须能保证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

3.3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

企业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人员监督体系,分别赋予员工、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不同的责任和权利,三位一体,将权力分散,相互制约,相互管理。合理的人员管理机制对于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企业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财务问题中有许多细节性的问题,比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填列等,都需要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进行细致的工作,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财务问题。因此每个人的责任都必须要分配恰当,而且要落到实处,当发生权责纠纷时,就可以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并对相关财务问题进行处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总结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降低财务风险是企业应该率先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应该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和类型以及形成原因,并针对形成原因采取科学的防范举措,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改善。企业面对财务风险,要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灵活的策略,从大环境上去把握,逐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文献.如何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商贸,2015(32):42-44.

[2]朱育杰.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对策[J].财经界,2014(33):166-167.

篇13

关键词: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分析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需要了解能源企业的发展背景和经营特点,进而把握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近年来,在国际经济迅猛发展及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能源企业快速发展,由于石油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许多能源企业开始注重产业多元化发展,不断寻找着企业持久发展的着眼点、突破点。能源企业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点,其受政策、文化、宏观经济等环境制约作用较强,如何能够有效防范或降低财务风险成为能源企业关注的重点。

(一)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中难以预计或无法完全控制的经营风险,是使投资收益率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能源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宏观经济环境中汇率、原材料价格以及政策支持导向等因素的变动和调整都会给能源企业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和不确定性。目前,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经营、发展服务业都是能源企业投资开发的主要模式,例如,延伸供应链投资煤矿、拓宽市场投资房地产等。

(二)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企业在筹资集资过程中,由于受到资金供需市场、银行利率甚至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影响给企业财务资金带来的不确定性。例如,一定时期内利率水平不断波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致使能源企业营运成本上升、利润减少,无法实现预期资金的经济收益。

(三)政策风险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于能源领域的宏观调控将成为影响能源市场的最大因素。国家对能源的供需及价格的管控,可能短时间内会出现局部地区供需失衡的现象。同时,对能源企业的环境保护政策也可能是限制能源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的开采和加工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也会限制能源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综合上述原因,政策和宏观调控对能源企业的约束较大。

二、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面对复杂多变的财务风险,能源企业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来应对,以最小的成本有效控制,从多个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风险防范管理体系。

(一)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的基本原则

能源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能源企业管理的特点、财务风险类型及来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规避。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风险原则,特别是针对一些多元化经营、延伸产业发展的能源企业,企业的投资风险往往较高,因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要采取积极应对策略,识别风险、判断风险程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要善于利用风险,以经济效益的实现来规避风险。二是转移分摊原则,采取多种投资策略,分析财务风险类型、来源、程度和原因,如企业选择购买保险、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财务风险转移和分摊,有效规避不同时期的风险。三是遵循和跟随国际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坚持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与国家政策支持、政治导向及宏观调控政策相一致,确保能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确性,准确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导向。

(二)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思路

1.识别风险,确定风险程度

在识别和预警财务风险前,首先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其中主要的考核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例等财务数据结果;其次要判别企业的盈利能力,考核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变现率、利润增长率等。在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实力后,评估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通常资产负债为50%左右为宜,70%左右仍可,但75%则存在轻度风险,而超过85%则达到风险预警的标准。企业的负债率越高,其财务风险也越大,财务管理人员可根据各项财务指标数据结果来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以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为领导者提供最优的经营决策依据。

2.降低流动性资金风险

企业的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企业要维持日常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流动性资产,企业持有的现金过高可能会失去潜在的获利机会,而较少的现金持有,则可能会面临资金无法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转,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因此,防范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现利益最大化。财务人员有必要分析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周期、应收账款的回收率等数据,确定企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库存水平及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限等。

(三)减少投资风险

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分析,控制投资风险应主要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类型来降低风险。通常来说,企业的投资期限越久,其承担的投资风险越高,因而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优先考虑投资期短的投资机会。但是,在采取证券投资的形式时,应购买若干种类的证券组合,以此来相互抵消和分摊风险。

(四)规避汇率风险

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签订合同时选择合适的合同货币,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和借贷等业务中,货币选择直接影响到交易主体汇率风险的程度,为避免汇率风险,企业应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合同货币并在合同中列明保值条款。其次,企业可以在金融证券市场中进行保值,如期货、期权交易、现汇交易、外币票据贴现等。最后,企业可在多个金融市场中以多种货币进行筹资,实现筹资渠道和投资多样化,实现企业外汇汇率风险相互抵消,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三、能源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实现风险控制规范化

在日益激烈的能源市场竞争中,财务风险是能源企业必须积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是能源企业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财务风险控制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密切相关。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各附属机构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要制定严格的监督、评估程序,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明确权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各部门的风险控制实施效果给予评价,按照职责大小、控制范围的不同,设定责任单位,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权责明确、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它能够切实维护能源企业的风险控制环境、资金结构合理,提高财务投资决策的合理化水平。财务决策的合理化有助于企业投资效益的实现,因此要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综合评价影响投资决策的各项因素,客观科学地进行方案选择。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使财务风险控制规范化,降低企业资金面临的风险,提高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能力。

(三)设定合理的资金结构,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本质是负债比例过高,因此企业应设定合理的资金结构,营造良好的筹资环境,保持适当的负债比例,控制企业负债规模,避免资金盲目扩张。提高资金周转率,减少资金占用,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最大限度地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另外,企业可设定风险准备金来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降低财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准备金是综合考虑各项风险因素程度、范围后而设定的一项风险防范制度,当风险发生时,可以采取购买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来实现风险准备金的效力。

(四)分析市场宏观环境,提高财务管理的环境适应性

通过分析企业经营业务所在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把握宏观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针对负债经营的能源企业更需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变化及趋势,力求在企业进行投资、筹集资金、经营项目等方面不受政策的负面影响。同时,关注能源市场格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控制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经营成本,避免财政资金投入上升而带来财务危机。

(五)谨慎提供资产担保,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

企业的领导者应加强对资产担保、信誉担保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在向相关业务关联单位、隶属机构等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要谨慎分析被担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以及企业整体经营实力,对被担保企业的市场经营环境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在被担保企业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条件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适度期限的担保,避免因被担保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涉及能源企业日常业务资金运转的各个环节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都会最终反映到企业的财务信息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延伸产业链、开拓新市场、稳定市场竞争力不可避免的因素。对于能源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相反,则会给企业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能源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有效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柯.浅谈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环境与前景[J].企业导报,2009(09).

[2]郝素利,丁日佳.基于社会责任的煤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体系框架设计[J].中国矿业,2011(02).

[3]谢旭.当前我国能源企业急需管控经营性风险[N].中国企业报,2010-07-16.

[4]卢成能.浅议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J].财会通讯,2010(07).

篇14

摘 要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和生产的发展,诸多企业只刻意追求较高的收益,而忽视财务风险及投资决策失误,以致造成企业濒临破产倒闭,本文就在此背景下,着手企业应如何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风险评价 风险预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每个企业做为参与平等竞争的独立经济主体,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中,企业面临的市场已复杂化,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方面多元化,再加上又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各项经营活动无不与风险并存。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要求企业在考虑追求高收益的同时,还应客观估计、预测财务风险,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笔者拟就企业当前应怎样认识财务风险,如何防范,控制和管理财务风险,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识。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其表现

(一)财务风险的特征

风险是指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现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它具有以下特征 :

1、 不确定性。

2、 与负债经营相关。

3、 与投资相关。

4、 与流动资产相对应。

5、 与投资者相关。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

财务风险一般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融资风险,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其表现也不相同。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汇率风险。

2、 投资风险。

3、 存货变现风险。

4、 应收帐款变现风险。

二、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评价

尽管财务风险无法准确预期,但也并不是说就是无法衡量,可以通过对企业有关财务指标的分析来评价风险水平的高低。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可通过下列指标来进行:

1、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的意义在于揭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应程度,考察短期债务偿还的安全性。

2、 速动比率:是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较之流动比率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

3、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

4、 存货周转率:是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该指标是流动比率的补充。

5、 应收帐款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帐款的比率。该指标也是流动比率的补充。

6、 利息赚取信数:是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全部利息费用(包括财务费用和资本化的利息)的比率。利用这一比率,可以测试债权人投入资本的风险。

三、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规避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为及时捕捉企业风险征兆,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企业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包括:

1、 建立起高效、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根据捕捉到的风险征兆,制定对策,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2、 借助外部力量,按内外结合原则,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企业财务与经营诊断,分析财务与经营状况,客观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找出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纠错措施。

3、 把财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中,建立企业重要负责人亲自领导,由企业财务部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组成风险预警组织,定期开展风险预测工作,分析风险信号,制定财务风险预防措施,使预警系统制度化。

(二)财务风险的规避

由于财务风险的存在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防范和规避风险,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财务风险的规避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着手。

1、 财务风险的宏观规避。

⑴、加强风险教育,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⑵、加大资本营运力度,实施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

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多元化资本市场。

⑷、继续进行财务会计改革,完善会计准则和企业信息披露。

2、 财务风险的微观规避。

⑴、保持资产流动性。

⑵、合理控制经营风险。

⑶、选择最佳资本结构。

四、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研究风险的管理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避免、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一般说来可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

(一)降低风险法

降低风险法的一种策略是通过付出一定的成本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如通过给予客户现金折扣的办法,或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以降低销售风险。

(二)分散风险法

分散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多方位、多元化经营来分散市场竞争风险的方法。具体来说,企业可通过与其他企业联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或可以多投资一些不相关的项目,多生产经营一些利润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商品,使高利和低利项目、旺季和淡季、畅销和滞销商品在时间上、数量上相补充或抵销,以期降低风险。

(三)转嫁风险法

转嫁风险法是指企业将风险部分或全部转嫁给其他单位承担的方法。如风险保险,签订远期合同,转包法。

(四)缓冲风险法

缓冲风险法是按稳健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如偿债基金,以减缓一旦遭受风险损失对企业所造成的重大冲击。

(五)回避风险法

回避风险法是一种选择风险、避免损失的方法。若某项财务活动风险程度很大,而且很难准确把握经营业务活动,则要权衡利弊尽量回避,转而选择风险相对小的备选方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企业会遇到诸多风险,但只要企业能正视风险,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选择适当的方法,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就能将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使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