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6 17:19: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如何学好地理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分析思路;有机结合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高初中地理教学产生巨大的“落差”,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初中地理为非升学考试科目,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地理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豆芽科”,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砍掉被其他升学科目所取代,即使正常开设地理课,教师、学生也因它是非升学考试科目而不予以重视,如同虚设,致使大部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普遍薄弱。自从地理再次成为高考科目之后,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加强,受到较大重视。高一学生必须学习《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上下册,到了高二、高三文科学生还得增加两本选修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高初中知识联系十分紧密,而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相比,知识的广度、深度、难度均较大,在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严重影响到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
由于基础薄弱,在高一必修教材的学习中,不少同学学习地理非常吃力,甚至对地理产生畏惧情绪,看到地理就头疼、厌学。到了高二又不得不面临文理分科的现实,像我们这类生源不是太好的学校,选择读文科的学生,地理基础普遍薄弱。本着从实际出发,为了弥补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巨大“断层”,帮助文科学生打好坚实的地理基础,我校在高二的地理教学安排上,往往以复习初中地理即:《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为主要教学任务。高二是文科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新起点,高二地理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三的复习进程,甚至影响到高考的发挥,所以,高二的地理教学至关重要。如何才能搞好高二文科的地理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想,借此与广大地理教学同仁商榷、共勉。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所以,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好地理的先决条件。受初中地理教学的影响,不少学生把地理课当成放松课、休息课,要么不听讲,要么做其它科的作业,看其它书籍。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态度,学校、老师、家长都必修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以高度重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地理是一门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在教学中,老师不要光在纸上谈兵,要学以致用,要联系实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谈地理,解释地理现象,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知识与我们无时无刻不同在,以激发学生探求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要善于把高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复习效率
针对我校现状,在高二地理教学中重点补上初中地理,由于初中地理教材是针对初中学生编写的,内容难免比较浅显粗略,无法满足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要熟悉高初中教材,吃透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把高初中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忌简单的走一遍初中教材。
高初中知识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把知识进行罗列与堆砌,以及生硬的安插。要有机的结合就必须找出高初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高初中知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最大的区别在于初中地理侧重于学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而高中地理则侧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学习。然而,初高中地理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由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结构变化,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原理内容的引入都要通过区域地理的具体实例来阐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过区域地理的事实来印证,所以学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时,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高初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两方面知识精炼提出,合理搭配,有机融合在一起。
怎样才能把高中地理的内容适时适度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去呢?不管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在教学上都有一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位置范围、人口和名族、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生态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内容要适时适度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
例如:在复习中国地理的时候,可以把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的知识融入到相关内容中。初中“北方地区”中“脆弱的生态”部分讲得很粗略,而在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的“国土整治”中出现时被细化。在“南方地区”的学习中借助南方地区治土治水和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内容,可以把选修第二册中“山区资源的开发”“长江三峡”“浦东新区的开发”融进去;“西北地区”中加入“西北荒漠化”“西气东输”;在“青藏地区”中融入“青藏铁路”“南昆铁路”;在讲完“台湾省”“香港和澳门”之后,再讲海岛资源的开发――海南岛。至此,在中国地理知识基本学完的同时,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也随之讲完。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深度和系统性。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气候部分时,初中地理重点学习气候的特点与分布,最好把高中地理中相应的气候成因,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的分析评价等内容融合进来。学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所涉及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等人文地理时,要有意识的融入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的区位知识。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三、探索学习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思路
地理事物和现象是纷纭复杂的,但它的发生、演变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组成地理环境的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建立正确的分析思路。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巩固、深化及其应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第一次接触到的模型,第一次听到的比喻,第一次观察到的现象。第一次动手做的实验等等,它们对学生的印象特别深,震动也会特别大。因此作为老师在讲授物理实验、例题分析、模型演示时,都应该特别重视第一印象的建立。要千方百计做到生动形象、准确无误,这样可以减少“思维定势”造成的影响,使新的信息对大脑产生强有力的刺激,让学生建立起准确而鲜明的第一印象。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能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应用得会更活。
下面就教师的课堂语言、实验操作和审题解题格式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要形象
首先,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清晰、精练、确切,讲述的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合乎逻辑,这样才能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第一印象,如果要有任何一点随意性,那将会产生错误的概念,如,有人将“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密度”、说成是物体的比热容、物体的密度等。这都会给学生留下错误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了错误的概念。以后要改过来就非常困难了,再如,老师在做演示实验,指点教学仪器时,不要用“这个”、“那个”或是“那个东西,来说,这样都会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知识。其次,教师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语言,什么时候说什么要注意火候,要有分寸,不应讲的而多讲则会成为障碍。该讲的不讲,将会失去良机,只有做到恰如其分,学生听了才会深刻。如讲欧姆定律时,只要讲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及表达式、适用范围就可以了,如讲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就是多余了,甚至会成为一种障碍,到高中学习的时候再讲则是良机。又如,对于“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初中也只能视为是由空气的重而引起的,而不能要求学生懂得大气压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而产生的。另外,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用包含矛盾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建立丰富多彩的第一印象,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如再讲浮力时,向学生提问“小铁片放入水中会下沉,为什么用钢铁做成的轮船就能浮在水面上呢?这种看起来是相矛盾的问题,既能反映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情趣,引导他们去探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使语言的形象、通俗,应恰当地选用比喻和类比。
二、实验操作要规范、实验现象要明显
老师在实验操作时要规范,给学生留下清晰准确的第一印象。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老师进行计数示范时,视线不跟刻度尺垂直而是斜视,那当学生自己计数时也会模仿老师的不正确动作,这样第一次做了错误的示范,以后就需要讲很多次才能纠正过来,
有些物理概念所反应的客观事实在通常情况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给学生认识这些概念增加了困难。如磁场概念的建立,如果处理不当,学生会感到不可思议,为此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个演示对比实验:用手能通过细线提起小铁片,并分析手是通过细线(第三者)把铁片提起的,然后,用磁铁靠近小铁片(不接触),并把小铁片吸起。比较两个实验,可知磁铁和小铁片之间一定存在一种媒介(第三者),它起着传递磁力的作用。虽然这种媒介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便毕竟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物质便是磁场。由于演示现象直观生动,学生看了难以忘记,有了鲜明准确的第一印象后,到高中再学习磁场力的特性时便会得心应手了。
另外,演示实验除了要求重点突出,能见度大,操作熟练,效果明显,一次性成功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让学生善于在事物和现象中各种极不显著而又非常重要的属性和特性,通过老师的指点,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建立起准确的第一印象。
三、审题要认真,解题格式要规范、要严谨
第一次解答物理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清题意,弄清题目中的关键语句,确定出物理变化的方向。变化的条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的实质,找到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情景,为正确解题找到突破点。在物理过程、物理情景不易直接判断时,引导学生能够画出示意图,并逐步养成依题画图去分析物理问题的习惯,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审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搞清物理过程的联系,综合地加以研究,找到解题出路。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经初现规模。但是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学好地理学科。地理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地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如地理与数学的联系、与物理的联系等。通过跨学科的知识来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样势必会有利于地理教学顺利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活跃的思维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理解,最终形成认识上质的飞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地理知识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从天气预报到地形地貌,从地图的应用到气压的形成,每时每刻都在利用着地理知识。因此,学好地理是非常必要的,在高中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地理思维模式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学生在学习时要积极主动,用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堂地理课。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成为了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发展地理思维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新课程改革而言,注重学习的探究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和综合性使得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对刚进入高三的文科生来说,最头疼的就是地理学科,很多人认为“学好地理就是学好了文科”。地理在高考中占的比重与历史和政治相似,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因此,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地理学习成绩的高低,在于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差异化,降低地理课的难度使学生容易理解,避免学生走进地理学科的学习误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生活即是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的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不能忽视生活中地理现象和地理常识的应用。
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结合
横向思维就是指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相似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横向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扩大知识面,为实际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例如讲到地形雨、锋面雨和对流雨时,教师可运用横向思维、告诉学生虽然降水的形式不同,但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水汽凝结所致。
纵向思维就是指顺着某一知识点向纵深方向发展,连续思考,探究根源,这样就成为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梯。纵向思维有利于学生思考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讲到地中海气候时,教师可运用纵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哪个区域?地中海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什么样的植被适合在地中海气候下生长?
(二)结合地理与实际的联系进行思维
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对于地理的学习过程就是从分析地理现象到探究其成因再到进行推广验证的过程。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能够用地理知识解答,关键在于有没有用心去观察。例如,在讲到华北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通过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属于认为因素的影响有哪些,在进一步分析出引起这些影响的原因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等等。通过环环相扣的思考,不但将问题分析的十分透彻,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让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通过地理现象发展规律进行思维
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就如同政治学原理中提到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寻找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进而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到北大荒在五六十年代的开发一节时,我们对如何理解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过程,如何理解“北大仓”的发展过程,可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发展的规律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由于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改善湿地条件,退耕还林等措施使得水土流失严重、气候条件恶化的“北大荒”彻底改变了面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保护原始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四)利用教辅工具进行提高思维深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应用不同的教辅工具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能够表现在地图上。地图是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工具,通过识别地图的信息能够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好地图,引导学生理性的分析遇到的问题。比如,在讲到同一纬度不同地区时,教师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什么是赤道,什么是南北回归线,以及各地都是什么气压带和风带,各个大陆都是什么气候类型为主等等。地球仪也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地球仪授课能够增加教学讲课的可信度,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立体模型,加深对于地球和各个大洲的理解。
【关键词】培养兴趣;自主学习;思维能力;焕发活力
地理知识可以为我们揭示地球上的许多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向导。然而,对许多高中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很多学生甚至有些老师会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 。于是,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如何学好地理、老师如何教好地理就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常谈论的恼人话题之一。那么,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应该怎样展开地理教学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打破学生对地理恐惧的思维定势,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没有兴趣, 也就没有发现和发明。”爱因斯坦和爱迪生正因为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并且深入学习和研究,所以长大后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科学贡献。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起积极作用的,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没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苦学、厌学、弃学的可能,教师也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着手,引导他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打心眼儿里爱上这一学科,地理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1.1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有恒心、有毅力,而这一动力首先来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这是毋庸置疑的。目的和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过去只用升学来诱发学习目的和动机,这是很片面的。在我国,古人不就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吗?当然,我们学好地理并不是为了告诉别人我们的知识有多渊博。老师应该告诉学生,无论以后干哪一行,都是离不开地理知识的。比如经商,如果我们知道哪里的某种资源比较丰富,这不是更有利于商业活动吗?即便是以后出去旅游,我们要了解哪个地方有什么旅游景点,是坐飞机去还是坐火车去比较方便,怎样安排食宿等等,这些也都要运用到地理知识。而且,我们的生活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地震、洪灾、飓风、全球变暖等,似乎2012年真的就是世界末日了。如果我们学好地理知识并加以实践,了解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掌握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那么这些威胁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了。
这样就把学好地理知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激发学生内心对自然和人类生存环境担忧之情,从而滋生出学习兴趣。
1.2 教师要用恰当的教法,上好每一节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更应该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课时,应该用教学挂图,把它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挂图学习,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来记忆,这样就很直观,很有空间想象力和地理事物的真实性。
讲课过程中或者练习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画草图出题,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并牢记起来。当然,画图的水平要求不用太高,只要有个大概的轮廓,能把关键的地理事物和名称(需要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点)表现出来就行了。
2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管是学哪一学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是最重要的,毕竟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而非外因。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只是学习这一学科的入门,要真正学好还必须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巧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地理教材每一章节的后面都有一些活动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内容,根据平时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领悟新教材“活动”内容的设计意图和目标,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将“活动”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根据“活动”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感觉学习的快乐。
例如讲到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有这样一个活动活动:关于北方水资源日益严重这一现状,课本要求学生搜集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一活动教师这样安排:首先引导学生从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两个方面分析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缺水的深层原因,从而归纳出区域缺水的结论性规律。这时可以进入学生的自由讨论阶段,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展开课堂讨论,结合本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分析导致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寻求解决方案。或者也可以以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一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借助“活动”这一平台,可以实现地理课堂上的师生主体换位。
3 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新课改条件下,注重的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即多数学生对地理产生恐惧心理。这源于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思维的深度和高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要打破这一思维定势,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3.1 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对全球地貌形成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这时老师就可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地理;实际生活;教学活动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有一系列的重要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强调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改造和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人地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联系生活实践,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享受生活呢?
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是要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并有意识地分析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如,刚刚结束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通过关注奥运会赛事的电视直播,了解世界各地的时差,从而对时差的换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总会发现一些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
二、密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策略,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常识
我们知道,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不同地区或地域的地理环境差别很大,因此,与之相联系的生产类型也大部分相同。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如农业生产中的“因地制宜”“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等例子就是说明农业地域性这一特点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地理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策略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我们所在的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我们的家乡朝阳地属山地气候,常年干旱,水资源相当匮乏,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面积较大,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应以发展林业为主的绿色经济,以耐旱植物为主,防风固沙,先种草后植树,逐步改变小气候,通过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形成防风固沙绿色经济带,促进以林业为主的绿色经济发展。通过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此外,还要结合地区情况,指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地貌、土壤、河流、民情风俗、发展历史等,进行调查分析和整理,让乡土地理走进课堂,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建设家乡奠定基础。
三、关注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分析探讨生活中的地理事件
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诸如人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政治争端等,常常和地理环境紧密相关。教师应时刻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密切关注时事动态,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与之相关的地理事件。比如,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的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这一事件,可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地震频发的原因,了解地震带的分布以及如何防震减灾等问题。又如,我们能从长达7年之久的美伊战争中了解到这样的一些信息:伊拉克是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伊拉克属于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等等。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时事热点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发展趋势等的剖析,不仅能了解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状况等地理要素,也能丰富我们的地理知识。
四、借助信息技术与媒体,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还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媒体。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订阅各种与地理有关的报纸杂志,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搜寻、探索,以获取相关的地理知识。比如,电视就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在中央台教育频道常常会播放一些质量高、趣味性强的与有地理有关的节目,学生在观看之后,是很受启发的。如“人与自然”节目,“国家地理杂志”等节目,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不论学生还是教师,在观看之后,都会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地理知识。
五、以生活中的地理事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问题或一个小型课题展开。在学习中,学生学习知识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不只是教师、书本和课堂,其知识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其实,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并提出研究课题。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地理资料息,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在问题情境中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主动思考、摸索,独立寻找问题的答案。
“学好地理,享受生活”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的最好诠释。学好地理,要求我们的教学形式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习内容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地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需要地理。只有做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使学生愿学、乐学、巧学,学好地理,用事实证明生活需要地理,地理让生活更精彩。让地理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真正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宋扬.论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生态文化建设问题[J].文化学刊,2010(5).
[3]李秋红.享受地理课堂中的生活[J].地理教学,2004(6).
[4]韩哲波.地理源于生活,地理服务生活[J].教育学文摘杂志,2012(11).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能力 培养 思考与探讨 重复单一
一、前言
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内容较为多样化,相比于简单明了的基础学科而言,地理这门课程显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教地理,如何更好地学地理,已经成了当今课堂上高中学生与老师面临的棘手难题。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在地理这门学科上投入时间远远超过其他文科类学科,但往往却收效甚微,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本文对此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对当今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探讨
1.教学模式和训练题型的重复单一
高中生地理知识运用的培养已经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环节,然而高中地理课堂上的教学已经形成了僵化的思维模式,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地理知识,在学生尚不能理解的情况下要求其强行记忆,再通过大量重复性质的地理题型,教给学生难以理解的背景知识和解题方法,学生就这样半懂不懂地记忆大量的地理知识。这种枯燥而又单一的地理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地理的兴趣,进而使整个教学模式失去弹性和趣味性。[1]
2.课堂教学长期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在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导者掌控课堂的全局,而学生作为接收者也是被动者,没有选择地不停地接受教师传递的教学信息。整个教学模式是教师单方面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过程中老师并没有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也没有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自己的观点、想法。没有双向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学生没有作为课堂的主体,也就不能发挥出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整个课堂也就无法真正地形成一个互动的局面。[2]
3.学生自身地理相关的背景知识面较为狭窄
即使是文科生,学生每天阅读的与地理相关资料也仅仅局限于课本和练习册,教师也同样认为学好了教材也就抓住了高考的核心。实际上,若是想更好地学习地理,学生的地理知识阅读范围就必须拓宽,其阅读的相关资料应当包括大量的地理图册、相关国家的文化知识,以及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在地理知识的阅读方面,老师应当要教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方法,学生再通过他们喜欢的书籍学习新的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地理学习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因为自身狭窄的地理知识面导致难以学好地理这门课程。[3]
三、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1.巧妙设计导入情景,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高中生一般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在心理上更倾向于追求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因此要想调动高中生地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能获得更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就可以适当地以情景设计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生活情景引入话题。但要注意的两方面:一方面,情景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学生才更愿意积极参与到其中,使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更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创设问题中积极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注重所设置问题情景的新奇度与难易程度,只有给学生设置一些难易程度适中并且让学生觉得新奇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中才愿意自主思考,并且更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4]
2.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与人交流、分享。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地理知识课堂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加入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的环节,从而增强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以高一的地理知识为例,高一的地理知识覆盖面非常广阔,包括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识。在对海洋环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起小组的学习模式,如畅想海洋中的环境应当是怎样,海洋之中究竟存在着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又应当发生怎样的关系,进而通过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到新的地理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们之间可以自主合作,教师作为解决问题中的指导者,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如选用一个巧妙的问题情景进行新课程的导入,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样,在进行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了解高中生的具体心理特点,把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进行授课,从而让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在互动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标。希望每一位高中的地理教师,都能多一份思考,多一份认真,以更严谨的态度教好每一堂地理课,让学生更好地在地理知识的天空中翱翔。[5]
参考文献:
[1]黄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 13):66-67.
[2]王雪梅.改进高中地理教学的相关思考[J].安徽科教文汇,2011,5(7):70-71.
[3]杨梦.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广东教育研究,2010,(12):60-62.
一、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地理的作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怎样才能让学生感触得到呢?首先,教师要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纵观初中的地理课本,你会发现很多知识跟学生身边的事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天气与气候、民族、行政区划、交通运输等,只要联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不会困难。其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如怎样看云识天气,如何预防台风、地震、寒潮,为什么"高处不胜寒"等知识贯穿进去。
二、别出心裁地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导入新课才能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呢?同样是有技巧的。
如讲授《天气与气候》时,可以结合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烧曹营等历史故事来引入,强调故事里的"大雾""东风"等地理知识。学生对故事一般都很感兴趣,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不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用处而且有了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
三、美术化地理教学,有效果地布置作业
初中地理知识点大都是了解的内容,要记忆的还是比较多的,作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学生记住知识点。课本上的重要插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简单地画(或临摹)到作业本上来,标上相关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如八年级的"中国地形图""中国主要山脉图""中国的主要气候图""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等。学生除了平时多看这些地图外,自己动笔画过才会留下深刻印象。
地理检测一向都重视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所以,平时教学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但学到地理知识,对画得较好的图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满足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尤其是绘画方面本身有天赋的学生。另外,画地图的作业,也避免了作业抄袭现象。
四、多用、巧用地理教学挂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最直接的语言。地图包括了无限的地理知识,可以说任何一幅地图都无法用语言来完整描述的。
作为教师,特别是上课时间,教学挂图一般不可少。教师使用教学挂图对教与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很多的地理知识都直观地反映在地图上。如讲授长江、黄河时,利用教学挂图,对于河流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等一目了然。当然,除挂图外,教师尽量使用更多其他的直观教具。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理教师可以不用课本,但不能没有教学挂图。地理教师能够巧用教学挂图的时候是可以脱离课本的时候。
五、多联系地理时事热点来教学
学习任何知识要与时俱进,地理也不例外。时事热点是大家都关心的事情,有炽热的时代气息。如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教师可以次为例向学生讲授有关地震的知识及四川的相关地理知识;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学习北京地理的首选切入点。09年的地理热点应该抓住联合国气候大会,相关的地名如哥本哈根(欧洲丹麦的首都)、马尔代夫(印度洋上的岛国)、新西兰等。2010年如海地大地震、舟曲泥石流、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2011)等。
多年地理中考、会考均联系地理时事热点来考查,2009年的南极地区的昆仑站的位置、H1N1流感首发的国家,2010年的玉树地震、武广高铁、冰岛火山等都进入了考查的范围。
教师提醒学生平时看电视、报刊,听收音时多留意与地理相关的时事,多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想一想。
六、地理兴趣小组树榜样
成立地理兴趣小组不一定要全体学生都参与,关键是小组的成员能够带动大家学习地理的热情。兴趣小组可以分为气候小组、制作地理模型小组等,每组有主要负责人(组长)。教师布置每小组每个时间段完成的任务各是什么,每次任务完成的成果都向体同学展示与学习。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相对较少,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学到东西教师应大力提倡和鼓励,而学生本身也会因此觉得十分自豪。
七、地理知识竞赛充活力
地理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是笔试、背诵、分组抢答等,每一个学年举行1到2次。竞赛试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外,应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如果是背诵的形式,可以选择"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内容来背诵。竞赛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奖品可以是与地理相关的学习用具,如地理拼图、地图、小型地球仪等。
八、进行必要的测试
地理本身或许被视为次要科目,如果平时一次正规的测试都没有,学生会不自觉地认为教师本身不重视地理,试想一下,这样又怎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本人认为:除学期中段、期末考试外,科任教师平时有必要选择重要单元进行检测,对于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声、大众表扬。
九、地理知识一线牵
特别是到了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的时候,对整个初中的地理知识有效地归纳、总结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如用"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主要国家的首都"、"世界主要国家的河流"、"世界大洲分界线"、"中国地理分界线"等这些线把地理知识贯穿起来。其中,"中国地理分界线"包括内容有:(1)我国人口分界线;(2)三级阶梯分界线;(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4)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5)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6)温度带分界线;(7)干湿地区分界线;等。
把相关、类似的地理知识点放在一起,一方面方便学生记忆与比较,另一方面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自然地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十、其他
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是很多教师都在考虑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地理教师年终工作总结时间匆匆而过,回顾____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八年级地理,对我来说地理是来到芹池中学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爱好,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舆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天气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优良的师风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思维,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最后,组织好教室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优良的教室气氛,教室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教室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爱好,教室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主动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式,博采众长,进步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题目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综合回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先容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温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把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欢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爱好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进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教室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题目,这些题目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20__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
【关键词】看图做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谈到高中地里的学习,可谓几家欢喜几家忧。有些同学明明下的功夫很大了可是每次成绩就是不理想,眼看高考在即,每次文综的成绩地理拉分很大,这种情况很常见,并且这种情况女生居多。再看看一些男生,他们的地理成绩一直挺好,并且也没见他们怎么下功夫。难道说我们的女同学天生就不适合学地理吗?当然不是。男同学之所以地理学得好是因为大多男同学在平常生活当中注意这些东西,并且跟女孩子相比,男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更多。因此,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学习地理必须要下苦功夫,我们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背,尤其对于那些基础知识,例如:洋流、气候和物产等我们必须要记牢。要利用好零碎时间去看看地图,地理是一门偏理科的学科我们都得多做题。只有多做题我们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做题还是复习功课,检查功课学习情况的好方法。不宜做偏题难题,考试时一般也不会出偏题。
要想学好地理,首先我们应该做到,在心理上不能够讨厌它、排斥它。如果一些同学对地理不感兴趣,那么当然不能很好的专心听课学习地理知识了。要想学好高中地理,首先要把基础地理知识学扎实。因为如果我们初中时,对地理这门学科重视度不够,好多同学在学地理时就没有好好学,再说就算是好好学的同学现在也把知识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建议在学习高中地理时应该拿出初中地理教材在重温一遍地理基础知识。初中地理教材简单明了,我们自己看完后从整体上会对地理有一个相对宏观的理解。地理这门学科有意思并且是一门文科中偏理科的学科,我们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明白有趣的地理现象。地理这门学科包罗万象,经济、文化、政治和宗教等都涉及到。我们在学习地理时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每一堂课我们都要把它当做一次旅行,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千奇百态的物种,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我们还可以不用坐飞机轮船就能了解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度,知道其他国家的人也和我们一样在劳动,我们能知道世界各地有什么资源,他们的经济支柱是什么,他们的文化情况,我们还可以知道他们自己国家内部是否统一。学好地理对于我们将来工作和生活将会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勤能补拙。所以学习地理一定要下苦功夫。我们必须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背一些基础的、需要记住的东西,尤其对于那些基础知识如洋流、气候和物产等我们必须要记牢。要利用好零碎时间去看看地图,地理是一门偏理科的学科我们都做题,只有多做题我们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做题还是复习功课检查功课学习情况的好方法。不宜做偏题难题,考试时一般也不会出偏题。对于文科生来说,地理考试时涉及到的计算题不要担心一般都很简单的,只要静下心来很容易就能算出来。我认为学好地理对我们的空间想象力要求很高,我们老师和同学应该给与重视。学习地理知识重在解决问题,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其实我们只要把我们的学习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各种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我们学生在备考当中更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考试时还是基础知识所占比分比较高,并且就是稍难些的题也是在简单题基础上出的。我们可以画一张图,自己靠记忆去画,保证自己脑子里在考试前对各大洲各大海洋都有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这样考试无论怎么考我们也不怕。地理这门学科涉及范围比较广所以我们的背诵量会很大,在平常的考试和练习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对于那些自己不知道感觉有兴趣的知识还有常考的知识点要记下来。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067
随着现在各种传记小说等讲述了自己徒步旅行、搭车旅行、单车自驾游等内容的书籍的热卖,社会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这样一种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要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是想象中的背一个背包,带上一个单反就出发那么简单。这种旅行方式不仅需要人们出发前对行走路线、天气、地理环境等的充分考虑,还需要在大脑之中存储大量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中阶段的地理大多数就是这种区域地理知识。然而大多数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并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学习态度和采取何种学习方法才能将初中地理学好、学精、学到位。而且初中地理在所有初中的学科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初中地理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让学生在初学地理时便爱上地理这门学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的学习中呢?这成为了一个难题。
初中地理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学生通过对初中地理的学习,能不断增加自身对地理知识的储备;了解到身边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面貌、风土人情;知道各种资源的分布状况和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初中生如果能学好地理,那么不仅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成绩,增长自己的见识和阅历,还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现状
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一)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片面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师只注重给学生讲解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用来给学生反复讲解书上的内容。然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观察性等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只是单一的给学生讲解教科书上的内容,不通过课外知识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眼光,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获得锻炼,那么学生是不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的情况下,多向学生传授课外地理知识,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地理风光,感受不同的地理风貌,最终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地理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学习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时,教师如果不通过一些形象、生动、具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单凭学生自己死记硬背,不仅知识点容易记混乱,而且这样学习效率低下,很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地理丧失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要想学好地理就变得更困难了。因此,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在授课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
(二)教师一味的强调知识点,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1.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科书上的地理知识点多、教学时间紧迫等原因,在授课时只注重向学生讲授地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教师如果完成了此节课所计划的教学任务,教师还会不停地向学生讲授下节课的知识内容。学生整节地理课都处于不停地翻书、抄笔记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疑惑之处等。这种情况不仅造成学生失去对地理的兴趣,不爱听地理教师的讲解,还使得学生的听课习惯和学习习惯不断变差,从而影响到其他课程学习的开展。
2.初中地理教师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如果不及时的与学生展开交流和沟通,那么教师根本就不能知道学生到底学懂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教师不知道什么知识点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什么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等。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只一味的给学生讲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和内容,不擅长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就会使学生失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因此,教师要学会不断加强和学生间的互动和沟通,在强调教科书上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便不断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现状
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的过程中也和教师一样有需要改进之处,学生应不断的跟着教师的脚步走,不断的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
(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地理时,仍采用以往家长、教师所教导的“背多分”的形式,认为只要背得多,地理成绩就会好。不可否认,地理确实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用心去记忆、去背诵。然而,单凭学生死记硬背,不将所学地理知识充分的融入自己的大脑,不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地理还是不能学好、学精。学生要学会理解性的学习与记忆地理知识点,不能一味的花时间死记硬背。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习模式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能自己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的很少,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义务教育的模式下不得不学习,主观能动性很差。学生不热爱学习,上课时便喜欢开小差;不听教师讲课,喜欢自己一个人干自己的事情。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导致自身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上课的心情,从而使得教师的讲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学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针对上述情况提出的相关改进措施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加以改进。
1.教师应当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展学习初中地理。同时,还应当注重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的、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现状,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地理教学的活动。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
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变得容易学习,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我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四、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课程的乐趣
对于多数的文科生来说,地理是很难的,甚至在教师的口中还逐渐形成一种认知:“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可见高中地理课程的复杂与困难。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教师达不到地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学生也学不到地理的知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地理课堂注意力的有效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从头到尾对高中地理课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太难学,因为又要背又要记,十分枯燥,对地理不感兴趣。这时我们就要对学生说:“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我们对地球有所了解,可以增长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大好河山的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它还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扩展我们的胸怀,能在我们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带我们游遍世界,能上高山下海底。”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学习地理的好处。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在黑板上挂图,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曾有学者对学生讲了个案例: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规定成员是50亿人,我们给这辆车准备了相应的燃料,给乘客准备了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无限制、无规划地乱搭乘客,汽车就会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就会被耗尽了,汽车会中途停下,或者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也可能会爆破,在缺食缺水的情况下,会导致客人死亡。这样一则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思考,就会令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课堂达到积极活跃的气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弥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传统概念的教学方式下,多数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黑板、粉笔、地图等方式为学生讲解高中地理知识,教师取代了学生的位置,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知识的特点是内容多,比较繁琐,知识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加直观、更加动态地展现地理现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中解脱出来。多媒体运用到高中地理课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用直观动态的方式将地理知识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地壳运动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比如“汶川地震”,在大屏幕上展示有关的图片与影像,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引申到地壳运动的知识当中。这样,难以理解的地壳运动现象也变得更加容易掌握。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我们可以把图像与文字、声音与动画、视频等方式融为一体,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可以给学生带来极为生动形象和丰富的感性认知。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手段的丰富。高中的地理教学课程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教师的观念也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更新,使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具体,更具有时代的特色,利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三、设计课外实践,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以及理论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地理知识走进大自然,让地理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例如,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程知识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当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运动的方向、昼夜的长短情况以及变化,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内容也得到了巩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能力和各种地理思维方式的训练,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从侧面分析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得到更快的提高,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户外去,从大自然当中寻找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观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增强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增强了高中地理的实际操作性,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可以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总结与创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充分展现创新能力。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才能爱上地理学习,把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到位,把地理基础知识学好之后,学生才能对地理知识进行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兴趣。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创新,更缺乏引导学生创新的意识,只是给学生机械地讲解地理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讲解起来没有什么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地理学习,不愿意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造成了思维上的惰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的兴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让学生尝到创新的甜头,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学生不知道的知识,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好奇心,进而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发现别的同学不能发现的东西,学生也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创新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进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比如,《地图》这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并学会从地图上判断方向,掌握地图上的常用图例和注记,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地图设计一次自己的旅行路线,学生对旅游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通过自己设计旅游路线学生可以理解并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也对旅游产生憧憬,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课堂创新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如果学生的意识中缺乏创新,那学生就无法进行创新,所以让学生拥有创新的意识很重要,拥有了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自主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与总结,发现其中的奥妙,而且这些奥妙是其他学生不能发现的。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创新的意识,教师认为只要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课堂任务就算完成了,其实不然,教材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创新是无限的,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现课堂目标后,能主动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不仅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串联起来,深刻保持创新的意识,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W的地理知识,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每个学生的见解都是不尽相同的,只要每个学生都培养了创新意识,那自然就提高了课堂的创新性。
比如,《发展与合作》主要讲的是各国的共同发展与合作,学生可以通过本节内容对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我国与哪些国家合作才能发展得更快,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我国又如何汲取发达国家的长处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创新性。
三、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教师在课堂中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接下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能力很重要,缺乏创新能力,那学生创新的过程中也会有心无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学生在一次次的创新经历中慢慢形成
的。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是培养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所记忆的知识忘记;有的学生在自己的钻研中理解了地理知识,但是不会灵活运用;还有的学生记忆、理解了地理知识,也可以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其中缺少了一些创新,其实创新能力比记忆和理解能力都重要,在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每一次创新体验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越来越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课堂的创新性无形中就得到了提高。比如,《多民族的家庭》这节内容主要讲的是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文化等,学生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除了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是如何生活的、有哪些习俗,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少数民族的一员,让学生讲述自己和各个民族如何相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创新能力,提高了课堂创新性。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创新不是毫无根据的,没有依据的创新也是毫无意义的,创新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才能在创新过程中有理有据地进行创新。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的本能,更不会引导学生如何创新,没有创新的课堂是死板的,学生在死板的课堂中不会学好地理知识,也不会发挥自己思维上的优势,对地理知识不进行深入思考,课堂效率低下,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无从说起。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刚开始进行创新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路,因为学生对创新没有概念,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思考,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路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新的思维,
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也许是教师想象不到的,教师也会惊叹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创新性。比如,《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这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比较运输方式的特点,并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每个人所认为的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都不是一样的,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输方式,提高课堂的创新性。
以上内容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分别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要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而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更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创新,找到更多可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不仅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还能在地理方面有所创新、有所造诣。
参考文献:
[1]张乐安.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金田,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