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25 15:37:04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

我们经过对大量的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的调研和访谈后总结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的,主要包括这几点: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在哪里,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在哪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对于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应该如何改革等方面。

(一)语文学科到底应该教什么

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新课程改革这么多年,对于语文学科的改革要求不断变化,课程标准也不断的变化,今天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到底什么才是必须的,什么才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语文教师的问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主要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和推进,对于语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到底要进行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教育教学的困惑,不少的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拿捏不准,只好完全依据高考的考试大纲来选择教学内容。

(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到底是为什么要给学生讲授语文,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在哪里,从传统的学生学习语文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基本的汉字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的书写和沟通交流能力等,到今天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对基本的汉字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训练,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的学习,对于基本的语言文字的而应用能力也不仅仅局限于现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更加看重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但是教师难以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三)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认为高中语文对于学生而言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科,学生的学习到底应该从哪个角度出发,为什么学生在上语文课时的积极性都比较低,学生对于基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到底为什么缺失,这是传统的原因还是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原因。

(四)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一直是考试和日常的作业,但是从现阶段制定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仅仅依靠考试和作业是完全不能够将学生的实际能力测试出来的,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和教育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的考核方式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高中语文教师存在这些困惑的原因

从我们对于高中语文教师存在的困惑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而言高中语文教师存在上述几种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教师自身没有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低。从上述教师的困惑我们不难看出,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对于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依然存在较大的困惑,快速变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的急剧变化,让部分语文教师难以赶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依然存在,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一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第二就是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较差,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一线教师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对于教育决策的话语权依然十分少,这当然是不利于教师依据现实的情况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解决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困惑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对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的分析以及存在这些困惑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解决这些困惑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和教育决策机制的改革,教育话语权的转移,教育改革的持续性和自下而上的改革变化。

(一)从教育决策角度看,增加一线教师的话语权

从教育决策的角度上来看,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决策的主要的方向在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这些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因为决策者对于教学一线的情况的了解始终不如一线教师,而一线教师对于教育决策的话语权非常少,这种不对称性导致教育决策的不适用,教师难以真正贯彻落实。

(二)从教育改革角度看,增强改革的自下而上特点

我们认为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改革的主体应该是在下方,由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政府担负着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帮助推进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从教师自身来看,加强学习是根本

篇2

【关键词】英语 自主学习 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49-03

自主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拟定学习计划、调控学习进度和监测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开放教育推行的是无处不在的学习形式,学生以成人为主,自主学习模式正是其必然选择。基于开放教育学习对象的全面开放性,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有效的自主学习才能使学习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其完成英语在线学习任务,学有所得。

一、开放教育英语在线学习的特点

开放教育在线学习形式多样,有实时在线参与式学习,也有非实时自主性学习,均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板块开设有课程章节教学、在线测试、课程在线答疑、论坛交流、英语学法导航、在线图书、相关学习资源链接等,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方式灵活便捷、学习交流功能强大、学习环境良好等特点,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与之前的在线学习相比,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还多了课程在线形成性考核任务和在线提问与答疑分数奖励,实现英语在线学考相结合,学习者通过英语在线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后,只要参加在线形成性考核,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课程分数。此外,学习者在课程论坛进行提问或答疑,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课程分数,在线学习行为的有效性越高,学习者在线综合测试分数就越高,并将之体现在课程成绩中,以此激励学生开展英语在线自主学习。

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内容采用碎片化方式,实现听说读写有机结合。阅读按照教材内容的设计顺序,精心选择适合的阅读片段,力求精简合理。听力内容设计充满生活气息,听力课件读音清晰,语速缓和亲切,且采用mp4媒体播放,方便学生反复点击听读;写作板块的内容也围绕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内容来设置,注重生活化和实用性,力求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测评以训练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为主,紧扣在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成为检验学习者英语在线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每一次测评题量不大,适合碎片化学习,并兼顾知识阶梯化呈现方式,由浅入深,内容丰富多样。

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导航内容详细,操作便捷,特别注意照顾开放教育在线初学者的学习需求,有英语在线学体设计的介绍,板块内容的简介,有学习方法的指导,页面内容与功能的介绍简洁又明确,并且分文字导航以及影音播放导航介绍。

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交流方式多样。有课程在线老师的学习答疑,有同课程学习者的学习交流,并且开设课程论坛和课程QQ学习群,多种学习交流形式并存,满足学习者实现交互式学习。

二、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

当前开放教育英语在线学习已呈常态化,成为学习者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借助电脑或手机即可进行在线学习,点击课件,下载复习资料,参加学习交流,完成在线作业和在线测评,但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学习者参加在线实时教学的主动性不强

开放教育在线课堂教学面向全国开放,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学习者由当地学习管理员组织参加在线学习,教师只能被动在线等待,成人学习者自愿选择在线学习英语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在在线实时教学时表现得尤其突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实时在线课堂的安排与一些学习者的工作、生活安排有时间上的冲突,这是成人学习不可避免的一个矛盾,这就造成学习者参与在线实时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缺课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学习者英语在线学习时断时续。二是在线学习之初,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彼此陌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在线学习互动性能不强,学习者在线提问的意愿不强烈,有观望学习的现象。此外,在其他形式的在线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随意性强,规划不足,自主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在线学习状态不理想。据统计,开放教育英语在线实时课堂教学参与度不够理想,在线英语自主学习时间不达标,在线英语作业完成率不够高,有缺考现象。

(二)在线学习讨论交流有待加强

开放教育英语在线学习中的课程论坛,是为师生在线课程学习讨论与交流而开设的,主要是促进师生交互式在线交流学习,使各地学习者相聚网络,就W习体会、学习经验以及学习困难展开讨论,以便找寻更佳的学习方式,得到更多的学习经验,消除在线自主学习的孤独感,提高学习互动。从目前的开放教育英语在线课程论坛交流实际情况来看,交流量低,交流氛围不够深厚,没有实现课程论坛的开设目的。另外,从英语课程QQ学习群的交流情况上分析,师生交流较课程论坛多一些,学习者经常就作业遇到的难题提问,教师能够主动答疑。但对于任务型学习之外的学习交流则不理想,出现教师布置英语学习议题时,学习者反应不活跃,在线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者较少,有的学习者表示尚未开始在线学习,对议题不熟悉,有的学习者表示不会交流。

篇3

[论文摘要]介绍了新一代的语言实验室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的技术设计和全新功效,分析了它对外语教学和资源共享等所带来的诸多益处,以及应用者对它的科学应用和科学管理。

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是建立在网络数据交换的基础上,将经过A/D转换后的语音数据或音频的数据文件,通过标准的网络协议,传送给用户终端,网络及终端之间的传递,以符合标准网络协议的命令数据的形式反映,已达到语言学习的良好音质,满足教学多样性的需求,充分合理的组建和利用资源的一种全新的语言。

一、学习系统

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的构建。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是基于网络系统。从功能设计上看,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共享,利用率高,信息传递准确等。数字化系统不仅包含了传统型系统的所有功能,而且又扩展了几十种应用功能。例如自由点播,数字化复读,电子阅览,阅读教材,文本,模拟测试等等。这些功能的加入不仅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而且也改变了语言学习系统的应用模式,从而使语言学习系统从单项的教学功能变成互动的语言学习实验室,在课后可向学生开放,接受来自各年级,各语种,各学科的学生同时在语音教室内自由的学习。

从结构设计方面看,数字化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数据传输协议的网络技术,整个系统几乎没有机械部件,故不存在机械故障。在数字化系统中,所有设备都是由标准的网络设备组成,与我们常见的计算机局域网设备一样,它们的高效稳定已被我们所熟知。数字王终端应用的是数字化技术的经典,由于大规模的应用了嵌入式技术以及DSP技术等尖端技术,不仅仅拓展了系统的功能,也确保了设备的稳定性。

从应用效果方面看,数字化本身为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功能,系统不仅仅消除了噪声干扰,而且音质可达到专业的立体声音质。几十种应用模式增加了教学活动的方便和快捷。具体表现在:对教师来说,教材的准备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完成,整个过程简单方便。从教材的选择上,丰富的资源库相当于几十所学校所有资料的总和,教师不再为资料的收集和保存而烦恼;对学生来说,学习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磁带教学,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由点播,阅读或自测的方式使用校园网上提供的海量资源。多语种,多年级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共用语音教室。甚至可以利用终端边听音乐边看参考书;对学校而言,数字化系统相当于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模拟考场,电子听音室等各种实验室的综合体。

二、充分发挥语音室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数字化教学系统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而且也改变了语言学习系统的应用模式,使语言学习系统从单项的教学程序变成互动的语言学习程序,课后还可向学生开放,并以其强大的存储功能为学生上机学习提供海量的语料支持。这些都是传统的语言实验室所望尘莫及的。

使用语音室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多实际运用的机会。语音室教学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外语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熟悉语音室的各项功能并能灵活操作。教师可将教学现场进行时况录音以备课后教师学生随时调用,也可以利用视窗操作系统进行课件制作,将音频文件、文本文件转化成数据文件存于语料库中以供上课或学生自学使用。除了数字化资料外教师上课时还可以集中控制使用传统的卡带、DVD、录象机、视频展示台等设备来组织教学,所有过程仅需点击鼠标就可完成。

学生终端也体现了多功能简捷方便的特点。上课时可以进行实名注册、可以随意分组对话或同教师对话,通过视屏可以阅读文本、点播听力内容,做听力试题或进行口语考试。教师主控机可以把学生的答题转成音频文件并存储,方便调阅评判。可以这样说,只有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学。

现行外语教科书和配套朗读磁带是学生外语训练的基本教材。但仅靠这些材料远远不能满足系统训练和提高听力训练的要求,还必须为学生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短片或原版故事片的片断作为听力材料,供他们学习和模仿。学生通过画面、环境、人物形态等非语言因素的启示,就能较快地掌握外语的正常语速、语流、语感。

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的核心技术是采用目前最流行的TCP/Ip协议和快速以太结构,真正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该系统能做到一个主控机可以同时操纵几个语言实验室,或几个语言实验室的资源相互调用。因此,一个教师授课时可以让多个语言室上课的学生收益,在一个语言室授课的教师或自学的学生可以调播另一个语言实验室的资料,实现了资源共享。该系统不仅使几个实验室之间可以联网,还可以直接同互联网或校园网联结,实现网上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做到直接将网上的语音或文件文本调出使用,也可以让教师从校园网上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布置、接收、评判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以及回答学生的提问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网络共享功使课堂内教学扩展到了课堂外的网络教学,课上教学延续到了课下教学,机械的受限制的模式化教学变成了自由的不受限制的个性化教学。

三、数字语音室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一)少数耳机能登录但没有声音:检查耳机线有没有插好,如果插着,交换红线跟白线的位置,还没有声音的话把耳机换到有声音的地方试;如果有声音,是耳机坏了,如果没有声音,是学生终端坏了。

(二)少数学生终端不通电:把此学生终端上的电源线换在有电的学生终端上,确定此线是否通电。如果没电,检查线头是否是好的,此问题一般出在两端线头上。如果有电是学生终端有问题。

(三)多台学生终端不通电:检查电源主机电源是否接好和检查插线板是否有电,如果都没有问题,则需要把主机发回公司维修。

(四)一台学生终端通电但不能登录:检查网线头是否插对,如果插对,把此线头插在其他学生终端上检查此线是否通。如果通则是学生终端有问题;如果没有通,则是线头有问题。

(五)多台机子通电但不能登陆:检查这几台电脑是否同时接在一个交换机上,如果没有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则是信号线有问题;如果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则是交换机有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先检查交换机电源,电源不通的话接通电源即可;如果通电,则需要发回公司返修。

(六)学生端能听到卡座声音但听不到老师说话声:更换教师耳机即可。

(七)学生端不能听到卡座声音和教师说话声音:根据说明书设置声卡录音选项。

(八)学生终端听不到任何声音:检查声卡是否安装了驱动程序,如果安装了驱动程序,则打开语音室软件。在系统设置中输入密码,根据说明书设置声卡选项。

(九)学生耳机有声音但大音箱没有声音:确定功放有电并把红色的音量开关从左到右扭到中间。在控制面版中切换到台式电脑即可。

参考文献

[1]Admin《电教/教育信息化/CIO》中国教育技术2003.06

[2]湖南长科有限公司《数字化语音教学平台》中国电化教育2001.11

篇4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 苏格拉底教学法 任务语言教学法 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10-03

1 引言

英语口语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难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学生读和写的功底相对突出,但“能写出来”却“说不出来”,已经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难题。其原因众多,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所起到的导向作用,导致学生在大学以前在英语口语方面没有接受足够训练,是导致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低的重要原因。不可忽视的是,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口语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口语课堂仍然过多以教师为核心,学生积极性仍然不高,课堂参与程度不够,教学过程难以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应用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英语口语课堂和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教学效果底下的问题,同样是导致大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研究表明当今大学生普遍认为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法难以满足其提高口语能力的需要[1]。

以提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为目标,本文从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系统分析任务语言教学法在促进学生外语应用方面具有的优势和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苏格拉底教学法在调动大课堂教学中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方面具有独特魅力,研究了其当前主要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将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任务语言教学法的结合方式,探索了一种独特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方式,并提出了一个课堂设计的典型应用案例,并通过课堂实践,证明此设计充分发挥了任务语言教学法和苏格拉底教学法的优势,对于改进英语口语教学、提升学习者口语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2 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困境分析

国内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落后于读写能力的现象由来已久,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可以应用多样句式书面描述较为复杂的场景,表达较为复杂的论述,但在口语中只能表达几个基本句型和词汇,甚至满面通红,结结巴巴说不出话,颜红

菊[9]将其表达为英语学习的“高原”现象,并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习惯、课程设置、学习习惯五个方面较为系统的论述了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张迅[10]则从课堂练习实际缺陷出发,归纳了课堂练习模式、练习时间、课堂气氛、语言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口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提到学生个人思维和语言积累有限,往往无法对目标话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表达,但并未就这一问题开展更加深入的分析。

除此之外,英语口语本身的学习特点和学生参与口语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2.1英语教学的学习特点讨论

语言学习不同于理工等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后者的学习过程重在基本逻辑能力的培养和学科体系的建立,语言学习注重表达方式的锻炼和应用习惯的培养。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中,理工类学科更加能够通过短时间的课堂教学,构建学生的学科认知框架,并通过试卷考核检验知识点的掌握;而语言教学,特别是口语的课堂教学必然在学生的口语学习中所占比例很小,需要大量练习以锻炼形成口语表达方式,培养表达习惯。而当前常规的口语教学多以展示口语表达方式为主,而培养表达习惯被认为在大班教学中难以实现[7]。导致教师和学生多按照理工类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传达“知识点”,学生课下记忆,并不能通过表达方式的学习,培养形成表达习惯。

2.2学生参与口语课堂的必备要素

在口语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参与度不足的问题,普遍认为学生参与度与学生学习方式有关,而忽略了学生的基本能力需求。

经过调查研究[15],与普遍认为的文化因素、性格因素等原因不同,学生参与英语口语课堂的主要瓶颈在于自身词汇量的欠缺。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贮备不足,不能给自己翻译,是导致无法进行顺畅交流的主要原因。而语言学习,既需要情境学习,更需要思维锻炼。通常学生的自然习惯是用母语组织好语言,再进行翻译,之后表达。这是符合人的思维定式的,但在语言学习,特别是口语学习过程中,这种方法存在诸多缺陷。首先,效率过低。这种交流方式将严重局限自身思考和反应时间,使得思考和翻译都过于紧迫,既不能自圆其说,又表达不清。其次,学生即时翻译往往从自身词汇库中调动单独词汇,编造成句,这样做往往单个关键词难以立即想起,造成交流障碍,这样给学生一个印象,口语表达的主要障碍在于词汇量不能适应表达需要。此外,不同语种的表达习惯差别很大,采用这种先想中文再翻译的方式,说出来的话往往有悖于英语的表达习惯,造成交流障碍。

在口语课堂上应更加注重教导学生在思维组织过程中就采用英语作为载体,这种情况下,在思维中将充分调动英语口语整句记忆,同时,能够更加迅速地将写作中语言更加体现在口语表达中。考虑到当前学生接触英语的途径日趋多元,影视娱乐节目等形式已经占据学生更加频繁接触方式,同时我国大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优于口语水平,因此调动学生基于场景的整句语言应用具有可实现性。

通过以上分析认为,口语表达方式教学的偏重而不注重学生英语交流习惯的培养是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普遍误区。培养学生英语交流习惯,从学生角度应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基本素质,而这些基本素质应是英语口语课堂的重点。首先,一定量的词汇和语句积累,这也是我国当前口语课堂可用于考核的主要形式;其次,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显而易见,习惯的养成不仅对乐于表达将对于词汇量和语句的积累有极大助益。

3 任务语言教学法课堂应用分析

任务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以下简称TBLT)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是学习者自然习得语言,促进外语学习的进步[3]。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被视为改革外语界传统教学法的一剂良方[4]。诸多研究成果相继涌现:David Nunan[13]认为交际任务是一项课堂活动,它要求学生用目的语言进行理解、操练、使用或交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并将任务分为两种类型:真实性任务和教学型任务。M.Bygate[14]认为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意义的表达。具体到国内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曹燕

黎[5]系统论述了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选择、任务排序和语言聚焦等问题,并采用对照试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验证、分析;姜丽娟[6]探讨了任务型综合英语教学应用的基本条件及、原则、策略及具体实施步骤。

任务语言教学法虽然在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困难同样值得深入研究。

在广泛实践中,任务语言教学法仍然存在学习者开口机会少,课堂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7],常常出现冷场的现象,导致预期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常规任务语言教学法以常规情景、障碍为主线,仍以教学者为核心,手把手拉动任务进展,甚至直接要求学生复述自己的语言,参与者难以从中获取知识,任务旁观者参与对话兴趣较低。曾纪伟[11]归纳当前任务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时,将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性格特点包含其中,分析了课堂中“冷场”现象和对策。任娅芬[12]同样注意到任务语言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兼顾学生有限、任务耗时长、任务选择困难三个难题,并在对策中提到了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4 苏格拉底教学法特征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苏格拉底在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一套由反诘、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教学方法[2],被后世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并广泛应用于哲学、理工等教学领域[2]。它采用问答方式来引导学习者逻辑地思考,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者思辨能力,在教育史上被誉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苏格拉底教学法以反诘、助产为核心特征,以归纳为逻辑手段,教学者提出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学习者回答的系列反诘,引导其深入探寻、研究。苏格拉底教学法的教学特点之一是开放性,教师不设定标准答案,而是更关注学生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怎样查找资料,怎样论证,怎样形成自己的观点[8]。

苏格拉底教学法通过诘问带动学习者参与深度思考,因此苏格拉底教学法通常应用于以逻辑训练为核心的学科教学。通过在议题及问题设计过程中,考虑更加贴近学习者,结合趣味性、实用性更加浓郁的反诘,简单问题得到有趣延续,学习者表达欲望将进一步调动。

苏格拉底教学法在培养学习者思维独立性、批判性和探究性方面以及教师全面深刻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检验其教学有效性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和显著价值,至今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也深深的影响了中西方的教育[2]。

当前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应用只局限在于锻炼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因此该方法长期仅仅作为理工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但应该注意到,苏格拉底教学法在引导学生参与思辨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调动能力,而这一优势则可以应用于语言教学中。但目前尚未发现将该教学法引入语言课堂相关研究成果,苗宁[1]将苏格拉底教学法引入语言学课程,提出了通过在语言教学中加入思辨问答的方式提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思路,并举出课堂设计实例,但其核心目标则是在于提升语言专业学生的逻辑、演绎等思维能力,并未对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深入剖析,并加以改造,用于提升语言课堂教学效果。洪燕君[2]对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实施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因需设问、因才设问的理念,提倡应用。

5 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任务语言教学法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索

通过以上分析,认为在口语教学中,任务语言教学法在促进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获得广泛认同,苏格拉底教学法在提高学习者参与欲望,提升课堂参与程度。将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任务语言教学法中情景交际为主要背景,教学者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中诘问的方式,延伸常规交际场景,调动学习者提出趣味障碍和回答,教学者结合树形思路图,可归纳主线情景,还可发散任务选项,从而实现高参与度的任务教学课堂。

5.1任务提出

由教学者提出任务背景。主要以日常问题为任务,可直接借用口语教材中设计的场景作为背景,由教学者提出初始障碍,丰富任务初始状态。遵循任务教学法基本原则,带动应用英语解决日常问题。任务设置可考虑由衣、食、住、行、医等日常事物办理延伸至交际争执及突发事件、现象讨论等场景;初始障碍设置可考虑提出1个常规障碍和1个非常规、趣味型障碍,调动课堂气氛。

5.2随机问答

将学习者分为障碍方和处理方,处理方核心任务是说服对方、结束对话,障碍方则以延续对话为核心任务,教学者主要承担在树形图中记录对话关键词的任务。依次请处理方和障碍方学习者发言,发言者尽量随机挑选。如一方无法继续对话,则由另一方继续发言,在树形图中开展分支谈话记录。发言者可针对树形图中对方的任意节点开展对话,为学习者充分考虑的时间。

5.3树形图

树形图用于记录谈话历程,教学者用发言关键词作为树形图节点,并标记区分出障碍方和处理方节点。图1所示为参考树形图模板。

图1 参考树形图模板

5.4诘问

由教学者提出诘问,目的在于引导谈话回归主线,延伸主线任务谈话方向。

(1)当发言者偏离主线节点,且存在明显逻辑或常理漏洞时,由教学者提出诘问,发言者作答,如无法回答,结束分支谈话,回归主线任务。如有可能,教学者诘问应能够连接分支节点与主线节点,直接回归主线。

(2)当主线谈话难以进行,陷入僵局时,教学者诘问主线树形图上任意节点,拓展可能的解决方法或者障碍,延伸谈话。

5.5注意事项

(1)教学者不必对所有不合常理的问答均采取诘问的策略,适当放开谈话方向,可活跃气氛。

(2)如存在学习者变相拒绝或完全无法谈话时,将主线谈话作为其课后作业,于下次课堂进行对话,以起到督促学习、复习要点的作用。

(3)建议教学者控制全程时间不超过25分钟。

6 结论

经过调研、分析苏格拉底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两者优势,提出了一种课堂设计方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提出苏格拉底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应用的契合点在于通过诘问延伸任务链条,发散任务选项,可更大程度调动学习者参与度。

(2)提出一种英语口语教学课堂设计方法,实现高参与度、高教学效果的课堂设计。

参考文献:

[1]苗宁,马建华.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下的语言学课程改革[J]. 教学研究,2013(36):78-80.

[2]洪燕君.苏格拉底教学法的现代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161-162.

[3]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J].外语,2002(34):364-367.

[4]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

[5]曹燕黎.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英语口语教学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学位论文,2008:3-6.

[6]姜丽娟.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5.

[7]宋明杰,吴楠等.参与法与新型大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71-72.

[8]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生教学,2007(12):39-42.

[9]颜红菊,张新梅.试论英语教学中的口语困境及其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09(29):55-56.

[10]张迅.论英语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38-41.

[11]曾纪伟.任务型教学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J].教学研究,2005(14):50-51.

[12]任娅芬.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3(35):160-161.

[13]David Nunan.任务型语言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10.

[14]M.Bygate, P.Skehan, M.Swain (Eds.). 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sting [C]. London: Longman,2001:167-185.

篇5

关键词: 重庆市开县 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调查结果

开县地处重庆市主城区远郊,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它在重庆远郊区县中具有代表性的作用。故对开县的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即可获知重庆其他远郊区县的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同时,对开县中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对其他远郊区县,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2010年11月2日至11月4日,田家炳基金会扶助重庆贫困地区中学英语教师一线教师培训项目组根据科学制定的调研方案对重庆市开县中学英语教学现状作了一次抽样调查。项目组在研究员的协助下对管理教学的领导进行了访谈;与一线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作了问卷调查。项目组对其中14名英语教师的课堂进行了听课和简短评课;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通过这些环节,项目组对开县中学英语教学现状作了一次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开县中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英语教学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一、开县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学活动仍以考试为中心

尽管素质教育(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在上个世纪就被提出和倡导,但是,在开县实际英语教学中,考试仍旧是教学活动的最高目的,推行的仍是应试教育(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学知识上走捷径所结出的果实,干瘪而酸涩。

在一线教师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英语教学环境)的第37题,“我校英语教学内容围绕中考英语进行”这一项,选择完全不同意的教师为0人,选择不同意的为2人,选择中立的为3人,选择同意的为20人,选择完全同意的人为14人。由以上数据可得知,同意或完全同意“我校英语教学内容围绕中考英语进行”这一项的人数为34人,占接接受调查总人数的87.28%。

在第41题,“中考升学率是评价我校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这一项中,选择完全不同意和不同意的为0人,选择中立的为2人,选择同意的为17人,选择完全同意的为20人。由以上数据可得知同意或完全同意“中考升学率是评价我校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的一线教师共有37人,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94.87%。

综合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赞成中学英语教学在该校推行的仍是应试教育的一线教师占绝大多数。这足以说明,一线教师们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而是以学生考高分为教学目标的。

2.教师自身语言素养需要提高

一线教师自身的语言功底不扎实是另一个教学中所凸显的问题。在边远地区,教师就是教学材料以外的唯一的活生生的学习对象。而自身语言功底不够的教师,就直接将学生这一唯一的宝贵资源直接掐掉了。他们所接触的已经不是语言了,而是书本上的一串串离实际生活遥远的符号和磁带里放出来的陌生声音。而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与思维、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

项目组设计专家将教师的语言水平分为1―5级5个等级。1为最低,5为最高。在接受调查的39位一线教师中,等级为3及其以下的,为22人,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56.4%。换句话说,语言等级为不合格的人数超过了一半多。在发音方面,多数教师有1-2个音发不准。出现问题最多的是/θ/和/e/这两个音,分别占了总人数的26.3%和18.4%。接下来就是/z/和/ai/这两个音,各占了总人数的15.8%。/t/、/s/、/r/这三个音各有5个人发不准确,占了总人数的13.2%。一线教师拼读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语调和节奏,各有27人在这两个方面出问题,各占接受调查的总人数的71.1%。连读和句子重音也是常见的问题,分别有22人、18人掌握不好,各占了总人数的57.9%和47.4%。停顿、单词重音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线教师除了在pronunciation和speaking方面存在问题外,还明显表现在词汇量过小、听一些很简单的表达方式需要长时间反应等问题,在此不赘述。

3.教师的实际教学与教学理念自相矛盾

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理念上,一线教师多数都有比较科学的认识,然而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跟不上先进的教学理念。

田家炳项目组负责人在访谈项目学校西街中学李校长时说道:“通过上午在贵校听课,我感觉到,英语教师们在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情感关注等方面,较之于之前一次听课,有很大改善,甚至可以说做得非常好。”在对一线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时新的,尤其是中青年教师。

在第19题“由教师讲授教学的效果大于学生自己摸索学习的效果”的调查结果中,36人选了同意或默认,只有3个人选择了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也就是说,只有7.74%的受调查的一线教师认为教师讲授比学生主动发现更有教学效果,剩余的92.26%都认为学生主动去发现是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

可见,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的。这一观点是符合近年国内外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的。

但是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没有跟上当今人本观念的大潮,没有跟上教师们所推崇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一情况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初中情况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教师们过度使用讲授教学法,同时教学材料单一,教学材料呈现方式受限。

在听课过程中,调研人员发现,几乎全部英语课堂都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主要的任务是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探索。教师讲得过多,而学生用英语讲一句话都会感到吃力。

在《20101010田家炳基金一线教师调研合表调研问卷》附件《田家炳专项基金扶助重庆贫困地区中学英语一线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中,第11题“教师应全面讲解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同意或默认此观点的人有26人,占了总人数的67.77%。对此观点持否定态度的教师仅有13人,占总人数的1/3。显然,这种授课模式与教师们理想的“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授课模式相去甚远。

教学材料单一枯燥是英语教学中的另一问题。教师们的教学材料几乎就是英语课本。在多数农村中学,学生们所接触的英语就是书上的一个段落、黑板上的一串外国字母,或者磁带里放出来的一时半会儿反应不过来的声音。这样,学生根本不能建立起对英语的语言认知,思维跟这种语言也就搭不上调子。

在问卷的第21题“我上课主要使用课本,很少使用其它补充教学材料”的调查结果中,共29人选择同意或默认,否认这一说法的仅有10人。也就是说有约75%的一线教师上课主要使用课本,很少使用其它补充教学材料。

二、开县中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的原因

1.应试教育继续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应试教育在开县英语教学中继续存在的原因主要有:①教学评价机制仍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指标。在一线教师调查问卷第40题“我们学校主要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的调查结果中,默认的有2人,选择同意项的有37人,也就是说,100%的受调查的一线教师赞成这一说法。第41题“中考升学率是评价我校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的调查结果显示,仅选择“完全同意”的就有20人,选择“同意”的就有17人,剩余的两名一线教师选择默认。②教师无法找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在开县郭家中学的一次英语教学研讨会上,多名教师曾向调研人员提出,找不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结合点,不知道怎样将两者结合起来。③当前高级中学校仍是以考试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由于上述原因,教师与学生,甚至家长,在应试教育面前都无能为力。

2.教师语言素养不够高的原因

①非语言科班出身,自身语言功底不够扎实。当前开县的英语一线教师中,大多数人前学历在本科以下。接受调查的39名一线英语教师中,只有9名一线教师的前学历为本科,前学历为大专的有21名,前学历为中专的有8名,前学历为中专以下的有1名。有些英语教师自身是非英语专业出身,据悉,一些本身学生物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学校缺英语教师,不得不从事英语教学。②不注重职后自我提升。在调研组对开县一线教师的访谈中,当调研组负责人问她们是否有意识在课后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这一问题时,几乎所有人都作否定回答。

3.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冲突的原因

①一线教师因为害怕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对考试的能力则相对没有受到强调。开县郭家中学一名骨干教师在教研会上曾表示,他有过尝试将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课堂中,但由于学生月考成绩太差,他不得不立马转向,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②部分学校,尤其是乡镇中学教学设施落后,学校没有图书馆,找不到紧扣时代脉搏的教学材料,更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条件,极大地限制了新的教学手段的实施。在接受调研的39位一线教师中,有25位来自乡镇中学。这些学校没有图书馆,教师们无法收集课外时新的教学材料。没有现代的教学设施,教师们只能用粉笔、黑板及教材等沿用了几千年的教具给学生上课。教室里没有计算机。如果将网络比作现代人的窗户,那么这扇窗从来就没有为山区的学生们打开过。因此,教师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上课方面,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篇6

关键词:MOOC 双语教学;应用型本科

一、双语教学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双语师资的缺乏是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在这方面资源不及全国综合性大学,因而应有更多的监督和鼓励,并大力引进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精英人才。同时,努力培育地方性精英人才,鼓励专任教师出国深造,既学习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有培养外语文化素养和提高用外语交流的水平[1]。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英语功底不够扎实,从而影响他们和教师及同学之间交流。如果贸然开展双语教学,很可能不仅没有良好的收效,而且出现学生不适应,听不懂的现象。由此,双语教学的推行应步步为营。在大力提高学生普通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之后,应开展专业英语课程,并与此同时,开展双语教学。

(三)应用型本科双语教学存在着“羊群效应”。应用型本科双语教学存在“羊群效应”,即照搬国外或盲目导入国内其他学术型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部分院校跟风引进大量外文原版教材,某些外文原版教材并不适合中国学生的接受习惯,选择此类教材很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造成其对专业的排斥。

二、双语教学可否借力MOOC

(一)什么是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为MOOC,中文音译为“慕课”,因此,国内的学术研究人员及学习者就把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为“慕课”。Massive就是大规模,一门MOOC课程可以是很多人,最多有达到16万人; Open 就是开放性,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只要能够连入网络就能够学习;Online 就是在线,课程的学习通过网络进行。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一词于2008年被正式提出。2012 年,MOOC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形成了三大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随后,美国多所知名大学纷纷宣布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课程。FutureLearn于2013年9月成立,属英国开放大学所有,它延续了英国开放大学44年来远程和在线教育的优秀教学传统,并迅速跻身世界知名MOOC平台之列,目前该平台已覆盖了全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自2013年5月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宣布加入EdX。国内其他大学也纷纷与国际知名慕课平台建立合作,加入其平台,共享资源,并推广我们的教学资源。同时,建立了许多大型的慕课平台,比如http:///等。

(二)慕课内化双语教学课堂。MOOC,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新兴的教学模式。它综合运用了人本化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及有意义学习等理论原则。较之传统课堂, MOOC 在授课人数、课堂时空、学习动机、学习主体、交互方式、课程设计及评价等环节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它本质上“把人的重要性置于教学内容之上”,实现了平台、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四大元素的联动。因此,相对而言,MOOC 比已有的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在教学功能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慕课在技术上是由系列的微课组成。而微课是对课程知识点的划分,每一个知识点组成一段微课,这种分块、分组、分群的微课设计, 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者不熟悉的领域进行在线学习,从而大大节约了自己的时间,避免浪费过多精力在已熟悉的领域。这就解决了本科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羊群效应”。

(三)慕课方式激化学生自主双语学习。慕课全称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开放性是其基本特征。这意味着学生可以自由合理安排学习进程, 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慕课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慕课采取开放在线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机会,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顺利开展。慕课采取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达到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

慕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慕课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更便于沟通的平台。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相互促进,共同学习、交流和讨论。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更加频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以便于及时修正教学规划,学生可以及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基于MOOC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一)基于云平台的双语教学MOOC平台设计。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由许多存储设备组成的一个硬件平台,它更是一个由存储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应用软件、客户端访问程序,和公用访问接口等组成的系统,通过应用软件来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能力。在云计算的环境当中,云存储是基础部分,也是关键的设计部分。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云存储慕课平台系统总体框架

主要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在每一个模块中,学生起主体作用,学习占主导地位。有互动,有反馈,有评价。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中的某一片段,有效避免有些同学英语听力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信息获取不到位,而且还能提升其听力能力。在线互动可以实现语音对话,可以师生互动,也可以学生之间互动,为双语教学提供了虚拟情景教学场所。设计完成之后,作者通过所带班级进行测试,学生通过该慕课平成了任务,得到满意的学习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慕课平台是学生自由完成,助长了个别学生自由懒散的习惯,甚至有些学生请人代课的情况。

总结:幕课的出现,正好切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终生学习目标。基于云计算环境的慕课平台的设计为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能够帮助教师以信息化技术,完善并改进教学模式,拓展和延伸传统教学理念,使信息化技术切实有效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可以更好地契合时展的诉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因此,深入探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挖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结合两种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式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1]。其建构的目的并非对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的简单应用,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从线上线下的角度提高学习深度,拓宽学习范畴,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原则上,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首先,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并非“形式”或“辅助”,而是专业教学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培养、发展学生的必备手段和条件。其次,线下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活动,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设计更深层次的课堂活动。再次,混合教学模式虽没有统一的教学范式,但却拥有较为统一的目标,即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最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校内校外资源,以资源构建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资源构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2]。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工具功能强大

在多年的更新与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国各类教学平台的系统更加稳定、功能更加强大,教学效用更加贴近日常教学,使课程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力度得到有效地提升。譬如“基地校”“名师微课”“导学监测”“移动讲台”“学生点评”等应用工具,能够将学生的移动智能设备变成专业教学的工具,可以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并且大部分应用工具拥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能够用手机开展随堂拍摄工作,使课堂内容直接共享到网络平台中,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温习,而小组评分功能,则可以提升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公平性及民主性,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

根据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能够发现混合式教学没有相对统一的范式,可将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帮助教师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譬如将翻转课堂、项目驱动、远程教育、微课教学、MOOC慕课平台等教学模式,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更可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支持下,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三)资源丰富,利于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是语言类学科,注重学生语言听写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升英语表达的能力。而混合式教学平台拥有较为成熟的知识架构和完善的数据资源,能够帮助英语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阐述不同知识点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英语知识,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譬如“基地校”教学平台拥有海量的英语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观看原声电影、访谈节目,训练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学生可根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索出相应的学习资源,提高专项训练的质量与效率。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低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发现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普遍较低,作业完成度不高,且难以结合教师要求开展科学的课外学习活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探索意识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教师由于平台限制,难以即时地、实时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度。而在资源整合构建中,学生无法被现有的教学资源所吸引,难以真正地投入到线上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导致线上教学效果较差,线下教学进度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发展。而要想切实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质量,除了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缺乏创新意识

混合教学模式注重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注重线上教学功能和线下教学功能的相互映衬。因此,教师应根据混合教学的特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使线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平台,使线下教学成为学生巩固和汲取知识的教学阵地,进而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支持下,帮助教师构建全维度、立体化的教学网络[3]。然而在实际应用阶段,教师却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意识,难以将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及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进而导致混合式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和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只是将混合教学模式作为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综合应用,却没有认识到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是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长此以往,导致各类教学模式难以融入到混合教学模式的体系架构中。

(三)缺乏角色转换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4]。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导致线上教学资源的构建质量和线下教学氛围的营造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和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片面追求应试教学效果,导致教师所构建的教学资源过于理论化、复杂化、学术化,难以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线上学习的过程中。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英语教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学生需求在线上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主地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英语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跨文化交际培养、国际化视野培养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教师要形成融合学生发展与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就业趋势、发展需求,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譬如学生的就业趋势是对外贸易,则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与对外贸易有关的学习资源。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将英语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即课前模块、课中模块及课后模块。其中课前模块包括问卷调查、名师微课、教师空间、课前导学、班级通知等环节,通过网络平台的推送功能,将教学目标、网络信息及教学资源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课中模块则包括学生点评、导学监测、课堂记录、互动课堂、移动讲台等环节,教师需要以信息化教学、数据分析、资源共享、网络交流等方式,巩固线上教学内容,推进线上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后模块中,应将专题社区、班级通知、教师评价等环节纳入到线上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练习、社区讨论、资源展示及反馈诊断等方式,复习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开阔眼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以精准化思想,明确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目标及方法,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到教师空间中,随后根据具体问题、目标完成程度,优化现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创新混合式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地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在线教学的活动中。然而要想切实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还需要英语教师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首先,将信息化教学平台、工具及方法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实效性。譬如教师将微课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巩固线上教学知识的同时,深化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探寻英语知识的应用维度。而将直播教学方式融入到线上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其次,创新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可将小组合作模式从课中引入到课后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线上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师所分发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翻转课堂引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在创新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多种教学工具为抓手,提升线上教学的新颖性。譬如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线上教学平台中,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线上教学的效率,帮助教师发现混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

(四)构建线上教学内容

首先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整合校内外英语教学资源,将西方国家的英语资源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随后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支架理论为抓手,帮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解决英语问题,到后期,则逐渐撤出“支架”和“指导”,要求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其次,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应将成果展示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明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随后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互动课堂、信息化教学中,获得成长和发展。而在英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则应加入网络教学内容,使网络教学内容与英语教材内容相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及掌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结束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规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唯有如此,才能补齐混合式教学的短板,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爱苗.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5):165—166+169.

[2]李璐璐.基于新指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56—58.

[3]杨姗姗,龙秋菊.基于在线直播课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6):135—140.

[4]左依娇.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172—173.

篇8

>> 面向中文全文索引的中文分词策略 在线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全文搜索的中文自动答疑系统设计实现 网络课程建设中在线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上在线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net在线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DLAS技术在CO在线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Flex技术在网上答疑系统中的应用 浅析网络教学中在线答疑系统的实现 基于Lucene的搜索引擎技术在综合查询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技术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 倒排索引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光纤光栅温度在线监测系统在煤矿提升系统中的设计及应用 全文信息检索引擎框架系统设计与实现 自动答疑系统知识库文本的索引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在线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探究 程序设计语言在线评测系统中黑盒测试技术的应用 基于HTML5的在线答疑系统的白板设计与实现 在线评测系统在程序设计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MSN开放式Api的自动在线答疑系统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xml文件建立独立于应用平台的索引文件;索引器通过接受Token流完成索引文件的创立,并能实现动态更新索引文件功能,当有新数据要求被索引时,调用索引器就可以将新建成的索引文件合并到原索引文件中,不必进行索引文件的重建。

(2)动态网页技术

JSP(Java Server Pages)为整个服务器端的Java类库提供了一个接口来服务于HTTP的应用程序。所有程序都在服务器端执行,网络上传送给客户端的仅是程序运行的结果,对客户浏览器的要求低,可以实现无Plugin,无ActiveX,无Java Applet,甚至无Frame。

(3)面向网络的OOP语言

由于Java最初设计出发点就是面向网络,提供面向对象而又不依赖于机器的开放结构,具有跨平台性、可移植性、安全性、响应灵敏和交互好等特点。

3.Xml技术

XML是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的置标语言)可以让网页设计人员自行定义TAG的延伸格式,用在自由性的数据库或是各种文件格式上。XML也是一种置标语言,也可以作为派生其它置标语言的元语言。

XML具有可扩展性、灵活性、自描述性、简明性。它是SGML的一个子集,只有SGML约20%的复杂性,却能实现约80%的SGML功能。

基于上述技术,本系统实现了与、或和模糊查询,系统在拥有多种查询功能的同时拥有较高的数据查全率和查询速度。

三、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框架

答疑系统的用户有三种身份,普通学生、指导教师、系统管理员。数据库中保存用户的注册信息,当用户以不同身份登录时通过登录模块进行身份的验证,根据用户不同的身份给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1)学生模块

学生登录后,输入所查询问题的关键词,系统响应查询需求,进行搜索,返回答案源文件信息;若未查到相关信息则将问题存入新问题数据库,待教师回答完毕并生成答案源文件和索引文件后,该生再登录时会给出问题已解答的提示,并显示答案。

(2)教师模块

教师登录后可以查看学生遗留的问题,并给予解答;教师利用系统提供的答案文件管理功能定期对现有的问题库进行更新与修改,可以对问题库进行生成xml格式的答案源文件与创建索引。

(3)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登录后,进行系统日常维护和管理学生教师信息,对系统进行总体的维护。

2.技术实现

(1)创建源文件与索引文件

创建答案源文件,答案文件是用xml文件组织的,其内部可以设置灵活的超级链接,如相应练习及其他相关网页。答案文件上传以后以数据库的记录暂时存放,这时要把它们导出为xml文件,并作为答案源文件(代码略)。系统返回的检索结果就是这些xml文件。

创建其索引文件,为答案源文件(XML文件)创建索引文件,首先得构造一个xml索引类,该类创建的对象可以将html、xml、txt文件进行分词处理并创建索引文件(代码略)。答案源文件与索引文件创建流程如图1。

(2)答疑系统全文检索流程

响应查询用户输入所查询问题的关键词后,系统进行关键词分字、分词、查询,搜索引擎支持关键词的多种逻辑关系组合查询,如:与、或逻辑关系,这些都是由关键词分词类来完成的(代码略)。

全文检索,将关键词分词后的结果作为参数构建搜索器,利用索引查询逻辑对索引文件进行查询,查询结果为一个内存中的存储抽象。通过对存储抽象的进一步处理可返回查询结果集。

返回查询结果集,经过分析得到重组的查询需求信息,作为搜索器的参数,据此搜索查询满足条件的文章地址,查询结果以结果集(hits)的形式返回。结果集(hits)包含文章题目、地址、内容摘录等,可用.gets()方法获得这些变量(代码略)。

“答案概述”栏显示问题内容的前100个字符,点击相应行“问题题目”栏的内容可以链接到答案的xml文件。但xml文件并不能在IE中直接呈现,本系统采用XSL(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技术,实现将xml文件转换为html格式并在IE中呈现。

四、系统特点

1.检索速度快

虽然初始化阶段,需要对原数据进行分词,建立位置和频率等索引文件,要花费较多时间,但一旦索引文件建立,查询速度就会大幅度的提高,经过实验10亿汉字平均检索速度0.26秒,而利用数据库查询同等量的数据大约需要5秒左右。

2.易于更新

本系统可以自动完成读取原文件、分词和建立索引,不需要对原数据做任何手工处理。索引文件建立后,可以搜索任何位置的数据。答案库记录的更新只需要给出文件名参数,运行创建索引程序即可,因此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3.结构性好

传统的答疑系统因受到数据库技术的限制,对于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结关系支持不是很好。全文索引答疑系统采用的原数据不是数据库中的记录,而是xml文件,其作为可扩展的元标记语言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结构,可以方便的在答案之间建立超链接。

4.跨平台性好

全文索引答疑系统的核心技术因采用Java和JSP技术,可在任何一台安装Java虚拟机的机器上运行。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答疑系统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答疑系统解决方案,并设计、实现了基于全文索引的在线答疑系统。

全文索引技术还存在一些弱点,如内容覆盖率、隐式语义提取等问题。为此,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应该着眼于运用知识工程、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使系统具有自组织、自学习和自动推理能力,将有望克服上述缺陷,提高答疑系统性能。

参考文献

1 邱 哲、符滔滔.开发自己的搜索引擎―Lucene 2.0+Heritrix.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6:146~168

2 苏武华.汉语自动分词和自动标引方法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7):104~106

3 印 鉴、陈忆群、张 钢.搜索引擎技术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工程,2005(14)

4 王慧芳.基于全文索引的在线答疑系统设计与开发.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GCCCE2006)论文集,2006

5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9

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生活的“空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现实空间”,而且,又将进入并“漫游”在一个神秘浩瀚而又虚无缥缈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被叫做“赛伯空间”(cyberspace),在我国又称之为“在线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由数字化数据构成的思维和信息的虚拟世界,它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基本的平台,通过计算机实现了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文化交互”,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逐步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这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线空间”,促使语文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被拓展得无限的宽泛。语文课堂将成为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一)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局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而“在线空间”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区域网或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沟通。可以说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一只“猫”和一条电话线,哪里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二)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

传统语文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而在“在线空间”里,学生通过网络,通过“远程登录”,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语文老师甚至其他非语文老师的远程语文教育。同时,通过网络,通过“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和“电子公告板”,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递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

我们还可以开辟几个类似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由多名教师(可以不同校或不同地区)组成教师群作为“版主”,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每次“在线上课”拟出一个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使学生与教师、同学能够便捷而又自由地进行实时交互性“直接对话”,实现多元多向互动以及即时评价与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随时进入某一“在线课堂”,也可以随时退出。当学生认为已经学会了某一课(或某一单元、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自己直接切入下一课(或下一单元、下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觉得尚未理解,难以掌握,就可以通过提问求助于教师或其他同学;教师或其他同学对某一同学的学习实时地进行解答、评价、指正、鼓励、表扬、启示、帮助、辅导和肯定,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而且,学生本身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教师,他也可以去教他人,辅导他人。在这种打破班级、年级的“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与学不断转换和整合,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互相配合,带来的必将是持续的教学相长和课堂中每个主体的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在线信息”:语文学习新教材

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全球信息集散地。它采用“超文本链接”(即信息组织形式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排列,而是用复杂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链接,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也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将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构成一本没有页码的按照多线索多层次交叉编辑的巨大“天书”,供读者按照个人最感兴趣的路径或线索来组织浏览阅读。这本“超文本天书”是信息时代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引发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相沟通的内容与形式,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超文本”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一)离心发散拓展式。即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容量很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得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向心聚敛呼应式。即引导学生以网上“超文本”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网上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语文资源向学生的语文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

三“在线学习”:语文学习新方式

网络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产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也包括下载后的“离线学习”,它是“在线学习”的延伸)。这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时代特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只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语文学习情境。

(一)“在线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1.在线浏览。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浏览,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在线浏览是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是最直接最可行的。除了可以浏览“在线空间”中的各种“超文本信息”(如人教网\小学语文\学生频道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外,教师还可以创建自己的主页,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传送,让学生在“在线浏览”中进行语文学习。

2.在线检索。即采用“任务驱动式搜寻法”,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查标志(所需文献的类目、关键词、作者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搜狐”等搜索器)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浏览、筛选、摘录、整理)”

的程序进行搜寻查阅信息,让学生在“在线检索”中进行语文学习。

3.在线下载。即指导学生利用“文件服务器”,采用“复制粘贴法”“目标另存法”或利用“网络蚂蚁”“网际快车”等下载软件,对信息进行下载,并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下载的信息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教师也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以软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互联网上,供学习者自由下载。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所需学习的材料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运行或打开该文件进行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再将作业传到教师的主机上,教师批改以后将信息发送给学生。

4.在线讨论。即用互联网电子布告牌系统(bbc)的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即时交流、文章讨论、电子信件、用户留言等诸多功能,引导学生登录到某一主机,然后进入bbc系统进行讨论式学习,教师可以开辟出几个近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主题区参与讨论发言,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或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导向,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求达到教学目标。

5.在线传递。即通过文件服务器的上传功能或电子邮件,发送传递自己的意见或邮件等,参与讨论,完成作业,交流信息,进行网上讨论、网上交际、网上投稿等在线语文学习活动。

6.在线登录。即指导学生通过局域网的“网上邻居”或互联网的“远程登录”,将自己的计算机登录到教师或其他远程主机上,并运用该主机上的各种功能进行在线语文学习。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个可以供学生进行登录的区域,安排好各种学习课件,由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由于同在一台主机上,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况、学习进度等基本信息都是即时传送,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进行“虚拟现场指导”,提出学习建议,监控学习过程。

(二)“在线语文学习”主要形式

1.以计算机为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方式。“在线语文”通过先进的技术,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与教师与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它可以针对每一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这将扬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方式,代之以个人学习、小组协作的研习方式。它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自主参与讨论、操作与实践,自主作出思考、判断与选择,甚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课堂。在这个“在线语文课堂”中,学习首先是个人的事情、自主的活动,计算机只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方式将是“在线语文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2.以计算机为信息搜集处理工具,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面对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和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问题,这种“探究性学习”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搜集、处理、存贮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可以采用“专题任务驱动式”,即“提出探究任务网上搜寻查阅信息下载整理信息处理利用信息(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剪切、移动、复制、引用等处理)撰写并交流探究报告”。

3.以计算机为衔接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动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把语文与音乐、美术、动画、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交互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软化学科界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4.以计算机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的出现(并与现实世界不断交互)使语文学习环境不断地开放化、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如何增强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语文实践的开放性,突破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引导学生学会交际与沟通,由单向的“接受性学习”向多向多元互动的“交互性学习”转变,从而能够自如地在这种网络环境中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思想交互、文化交互,并在交互中学会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地调整自我的身心以适应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1)以信息为载体,进行教师、学生、网民的多向多元交流;(2)以学习、生活为中介,进行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多元交互;(3)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工具,进行跨地区、跨人群、跨领域的多向多元交互。

5.以需要和期待为标准,构建“选择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中信息剧增、知识膨胀的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一方面,信息数量多、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性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力、判断力和处理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显得尤其重要。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消费需要”作出选择。用“消费的观念”按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从信息的重重包围中突围出来。具体可以采用:①教材拓展式,即围绕语文教材中某一点(如作者、体裁、时代背景等)按需要进行拓展性信息选择;②专题搜索式,即围绕某一研究课题,按课题的目的与要求进行信息搜索与选择;③问题解答式,即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信息选择;④生活需要式,即按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养花)而进行信息选择;⑤兴趣爱好式,即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打球,喜欢科幻)进行信息选择。

(2)利用“阅读期待”作出选择。“阅读期待”是读者在阅读信息之前已经存在的一种内在的经验(包括知识方法等)系统、情感系统、思维系统、价值系统(包括审美系统)的综合潜质,是生活经验(包括阅读经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经过长期的内化积累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基本素养,它可以在认同或抗逆中作出取舍选择。具体方式可以采用:①利用“经验系统”进行“直觉选择”,即以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标准,在“图形”(心理学上指生活中事物等在脑海中的意象)重叠与否中作出取舍选择;②利用“情感系统”进行“情感选择”,即以自己对某事物的爱与憎为标准,在共鸣或排斥中作出取舍选择;③利用“思维系统”进行“逻辑选择”,即在阅读反思、阅读批判中进行推理与判断,作出取舍与选择;④利用“价值系统”进行“意义选择”,即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为标准,在认同或抗逆中作出取舍选择。

篇10

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生活的“空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现实空间”,而且,又将进入并“漫游”在一个神秘浩瀚而又虚无缥缈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被叫做“赛伯空间”(cyberspace),在我国又称之为“在线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由数字化数据构成的思维和信息的虚拟世界,它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基本的平台,通过计算机实现了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文化交互”,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逐步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这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线空间”,促使语文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被拓展得无限的宽泛。语文课堂将成为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一)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局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而“在线空间”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区域网或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沟通。可以说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一只“猫”和一条电话线,哪里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二)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

传统语文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而在“在线空间”里,学生通过网络,通过“远程登录”,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语文老师甚至其他非语文老师的远程语文教育。同时,通过网络,通过“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和“电子公告板”,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递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

我们还可以开辟几个类似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由多名教师(可以不同校或不同地区)组成教师群作为“版主”,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每次“在线上课”拟出一个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使学生与教师、同学能够便捷而又自由地进行实时交互性“直接对话”,实现多元多向互动以及即时评价与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随时进入某一“在线课堂”,也可以随时退出。当学生认为已经学会了某一课(或某一单元、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自己直接切入下一课(或下一单元、下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觉得尚未理解,难以掌握,就可以通过提问求助于教师或其他同学;教师或其他同学对某一同学的学习实时地进行解答、评价、指正、鼓励、表扬、启示、帮助、辅导和肯定,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而且,学生本身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教师,他也可以去教他人,辅导他人。在这种打破班级、年级的“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与学不断转换和整合,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互相配合,带来的必将是持续的教学相长和课堂中每个主体的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在线信息”:语文学习新教材

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全球信息集散地。它采用“超文本链接”(即信息组织形式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排列,而是用复杂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链接,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也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将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构成一本没有页码的按照多线索多层次交叉编辑的巨大“天书”,供读者按照个人最感兴趣的路径或线索来组织浏览阅读。这本“超文本天书”是信息时代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引发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相沟通的内容与形式,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超文本”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一)离心发散拓展式。即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容量很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得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向心聚敛呼应式。即引导学生以网上“超文本”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网上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语文资源向学生的语文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

三“在线学习”:语文学习新方式

网络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产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也包括下载后的“离线学习”,它是“在线学习”的延伸)。这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时代特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只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语文学习情境。

(一)“在线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1.在线浏览。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浏览,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在线浏览是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是最直接最可行的。除了可以浏览“在线空间”中的各种“超文本信息”(如人教网\小学语文\学生频道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外,教师还可以创建自己的主页,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传送,让学生在“在线浏览”中进行语文学习。

2.在线检索。即采用“任务驱动式搜寻法”,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查标志(所需文献的类目、关键词、作者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搜狐”等搜索器)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浏览、筛选、摘录、整理)”的程序进行搜寻查阅信息,让学生在“在线检索”中进行语文学习。

3.在线下载。即指导学生利用“文件服务器”,采用“复制粘贴法”“目标另存法”或利用“网络蚂蚁”“网际快车”等下载软件,对信息进行下载,并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下载的信息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教师也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以软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互联网上,供学习者自由下载。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所需学习的材料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运行或打开该文件进行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再将作业传到教师的主机上,教师批改以后将信息发送给学生。

4.在线讨论。即用互联网电子布告牌系统(BBC)的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即时交流、文章讨论、电子信件、用户留言等诸多功能,引导学生登录到某一主机,然后进入BBC系统进行讨论式学习,教师可以开辟出几个近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主题区参与讨论发言,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或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导向,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求达到教学目标。

5.在线传递。即通过文件服务器的上传功能或电子邮件,发送传递自己的意见或邮件等,参与讨论,完成作业,交流信息,进行网上讨论、网上交际、网上投稿等在线语文学习活动。

6.在线登录。即指导学生通过局域网的“网上邻居”或互联网的“远程登录”,将自己的计算机登录到教师或其他远程主机上,并运用该主机上的各种功能进行在线语文学习。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个可以供学生进行登录的区域,安排好各种学习课件,由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由于同在一台主机上,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况、学习进度等基本信息都是即时传送,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进行“虚拟现场指导”,提出学习建议,监控学习过程。

(二)“在线语文学习”主要形式

1.以计算机为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方式。“在线语文”通过先进的技术,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与教师与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它可以针对每一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这将扬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方式,代之以个人学习、小组协作的研习方式。它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自主参与讨论、操作与实践,自主作出思考、判断与选择,甚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课堂。在这个“在线语文课堂”中,学习首先是个人的事情、自主的活动,计算机只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方式将是“在线语文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2.以计算机为信息搜集处理工具,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面对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和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问题,这种“探究性学习”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搜集、处理、存贮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可以采用“专题任务驱动式”,即“提出探究任务网上搜寻查阅信息下载整理信息处理利用信息(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剪切、移动、复制、引用等处理)撰写并交流探究报告”。

3.以计算机为衔接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动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把语文与音乐、美术、动画、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交互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软化学科界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4.以计算机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的出现(并与现实世界不断交互)使语文学习环境不断地开放化、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如何增强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语文实践的开放性,突破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引导学生学会交际与沟通,由单向的“接受性学习”向多向多元互动的“交互性学习”转变,从而能够自如地在这种网络环境中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思想交互、文化交互,并在交互中学会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地调整自我的身心以适应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1)以信息为载体,进行教师、学生、网民的多向多元交流;(2)以学习、生活为中介,进行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多元交互;(3)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工具,进行跨地区、跨人群、跨领域的多向多元交互。

5.以需要和期待为标准,构建“选择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中信息剧增、知识膨胀的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一方面,信息数量多、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性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力、判断力和处理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显得尤其重要。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消费需要”作出选择。用“消费的观念”按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从信息的重重包围中突围出来。具体可以采用:①教材拓展式,即围绕语文教材中某一点(如作者、体裁、时代背景等)按需要进行拓展性信息选择;②专题搜索式,即围绕某一研究课题,按课题的目的与要求进行信息搜索与选择;③问题解答式,即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信息选择;④生活需要式,即按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养花)而进行信息选择;⑤兴趣爱好式,即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打球,喜欢科幻)进行信息选择。

(2)利用“阅读期待”作出选择。“阅读期待”是读者在阅读信息之前已经存在的一种内在的经验(包括知识方法等)系统、情感系统、思维系统、价值系统(包括审美系统)的综合潜质,是生活经验(包括阅读经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经过长期的内化积累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基本素养,它可以在认同或抗逆中作出取舍选择。具体方式可以采用:①利用“经验系统”进行“直觉选择”,即以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标准,在“图形”(心理学上指生活中事物等在脑海中的意象)重叠与否中作出取舍选择;②利用“情感系统”进行“情感选择”,即以自己对某事物的爱与憎为标准,在共鸣或排斥中作出取舍选择;③利用“思维系统”进行“逻辑选择”,即在阅读反思、阅读批判中进行推理与判断,作出取舍与选择;④利用“价值系统”进行“意义选择”,即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为标准,在认同或抗逆中作出取舍选择。

篇11

一、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

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化,也更为复杂,并且增加了很多拓展性内容。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拓展学生眼界,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语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思维引导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有目的性的提问,让学生从浅到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是一种过程化的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教师由问题切入,逐渐引导学生剖析问题,一步一步寻找答案,从一推及二,从二推及三,完成知识的创新。初中语文知识系统更加完整,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教学意义,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而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活跃课堂氛围。在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更强,通过合理引导,能够让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了解知识和文化,适应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律。另外,启发式教学也更适合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满足了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此外,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自我反省和反思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运用网络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的教学技能。

二、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初中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时存在明显的问题。教师在开展启发式教学时,不能真正理解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因此存在运用不当,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兴趣渗透,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兴趣点的把控不足,导致教学缺乏生机,课堂缺乏趣味性,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成效。另外,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授课时,设计的问题形式化严重,层次性不高,学生不能通过问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顺藤摸瓜,追寻答案,而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这不利于学生思考,因此启发式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缺乏个性,问题设计过于单一。由于班级学生在个性和学习情况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问题设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发展,着重分析和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多样的问题,从而提升启发式教学课堂的成效。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释放学生的个性的启发式教学策略

篇12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文精神 言语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7-0028-02

作者简介:丁海燕(1977―),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如皋市滨江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综观这轮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期、攻坚期。波澜不惊的现象背后需要一线教学者对课程改革的一些关键词进行重新咀嚼与回味,以让课程改革能够顺利渡过艰难期,以让语文教学能够迎来一个真正的春天。在课程改革的话语背景下,需要回味的关键词很多,笔者在这里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文精神”与“言语实践”,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一些浅显的解读,希望能够给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再添一把火。

一、人文精神,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

在曾经的语文教学视野中,人文精神更多是集体观点下的道德要求与写照,这对于集体荣辱观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但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人文更应当关注个体的精神成长,因为只有当作为个体的社会人的精神得到发育与成长之后,才能生成更为持久的社会整体人文精神。因此,课程改革更重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对于人文精神的充实作用。

以杨朔文章《画山绣水》(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学生对本文的学习要向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是教学目标的设置问题,而教学目标的设置离不开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一般情况下,类似于“让学生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等教学目标,往往都是面向学生群体提出的,但在对这些教学目标进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学生个体个性发展的意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笔者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形――一学生就文中青梅名酒、劳动人民、阴惨惨的故事等细节提出过这样一些问题:青梅名酒是什么酒?其与绿和醇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山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为什么水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什么作者又觉得不需要给阴惨惨的故事改名呢?有时候教师会觉得这些问题与课文的主旨无关,因而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内心里或许又有一种生怕学生“无限发挥”的顾忌。可从学生的角度讲,他既然生成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给予回答呢?如果这是一个绝对个体的问题,那教师可以与学生在课后沟通,如果一个个体问题能够代表一类学生的想法,则需要在课堂上予以回答。总而言之,这些与课文主旨有距离的问题或许与教学目标没有直接关系,但却与学生的心智成长有关系,与学生个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有关系,不能回避,应当面对。

人文精神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还体现在,真正的人文精神往往就是由个体的精神所引领的。古今中外,芸芸众生,出乎其类且拔乎其萃者可谓凤毛麟角,但往往正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引领着其他人的精神成长。

二、言语实践,是对学生语文活动的观照

言语实践更多带有工具性的意味,但显然言语实践不只是简单的听说读写,更不是在日常语文学习中看到的被动地听、机械地说、生硬地读、傻瓜般的默写。听说读写应当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然动作,遇醇美之文,听老师有感情地读,那是一种倾听与聆听;读有所感,自有说的愿望,因此会自由地说;自己充满感情地去读,那是真正的读;听多了、说够了、读久了,往往又有写的冲动,这种冲动还会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于是作文的要求应运而生。

另外,再从语文学习的机制上去看,言语实践也是一种语文味道十足的学习过程。首先,言语实践离不开具体的言语情境,也就是说言语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这才是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学习情境的最重要的原因!对于这一点,笔者最大的感触就是教一些具有时代背景的文本时,语境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你让没有生活困苦背景的学生去读鲁迅先生的《故乡》,他就读不出闰土的困苦(但却可以读出少年闰土的情境,因为学生有这样的体验,从而就有了一种语境);你让学生去读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他们会读出农民种地实在太傻的结论。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认识背后,在于学生没有一个准确的情境来供他们理解作者的笔调。所以,类似于此的文本教学,首先要有一个情境能够引生入境。

其次,言语实践还应当是一个过程性的活动。实践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如在这个过程中以言语为主要表达形式,就是言语实践。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在于这些文本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总能够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主线展开,沿着这条主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逐步理解文本的思想,于是就完成了一次言语实践活动。从这个角度看,言语实践活动是一个技术活儿,其非常类似于人们给知识分类时所用的程序性知识(另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即通过一些程序式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之下去获得对语文的感知。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的教学,一般总会让学生先初步认识“骆驼祥子”这样一个人物形象(“骆驼”一词具有帮学生建立人物图像的启发作用),然后通过文本中的天气描写,通过文本中祥子与坐车者对话的描写,去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祥子形象的认识,同时,又通过对文中人与事的感悟,体会那个具体时代与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从而唤起学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此时实际上就步入了人文精神的境界)。

最后,言语实践是一个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活动。语文学习的方式之一就是对话,这里对话的含义是广泛的,是包括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言语与语言互为“孪生兄弟”,语言只存在于对话的系统当中,学生在对文本的感悟中会生成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文字符号,这些都是言语实践的重要果实,也会最终提升学生言语实践的能力。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与言语实践共生

人文精神与言语实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两者从来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意义共生的,而这种共生关系与语文教学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似乎又不谋而合。事实上,在近些年来人们对初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讨论中,我们看到的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将两者分开来讨论,而事实上两者在实际教学中固然各有侧重,但就学生的成长来看,它们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的,无法分开来单独存在于学生的思维当中。

篇13

【关键词】阅读;识字;语文教学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高年级。其实,低年级存在的问题更多、更严重。为了切实在低年级就打好基础,从克服教学中的主要弊端入手,彻底改变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已是刻不容缓了。纵观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来对照,有哪些主要问题呢?

1、重识字,轻阅读。好多教师误认为:低年级把好识字关就可以了。阅读是三年级以上的事,所以总拿出好多的时间反反复复地教生字写生字,阅读似乎可有可无了。

2、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挂上小黑板,出示生字卡片,先拼音,再说字型,最后讲字义,给字找朋友(组词),课文几乎没有用了。这么一折腾就是一节课,生字多时一节课还教不完,最后学生还得带上拼音写上若干遍,真是枯燥之极!明摆着可以加强识字教学的课文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弃之而不用。看了这种现象,怎么不让人心焦又心疼!

3、识字阅读两张皮,互不联系,不是通过课文在语言的具体环境中去理解字义。

4、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说话训练。如:看课文插图;指名回答问题;复述故事;对话等。

当然问题远不止这些,但仅就这四个问题也可看出改革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势在必行了。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巩固提高识字质量,为作文打下基础。并着重指出“阅读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作文教学特别指出“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的同时,更着重指出“这两种能力要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大纲提出的标准与要求看,还是从目前低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看,结论只有一个:彻底改变目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思路,从指导思想到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方法,重新思考和设计,走出一条新的科学的路子。

从上面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结合总结我们自己的教改实践来考虑,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

(1) 以读为主线,将识字、说话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同步进行。改变常见的先识字后阅读,识字阅读两层皮的现象。我们要大力提倡“在阅读中识字”,坚持走“阅读-识字-阅读”的路子。

(2) 以课文中的插图为凭借,以课后问题为线索,以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为重点,以朗读训练为主要形式。

(3) 将识字教学的“读准字音、分析字型、理解字义”结合学习课文分开进行,不搞一锅煮。拼音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直呼音节,分析字形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搞死套套。理解字义一定在句子中去体会揣摩,从小就注意培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

篇14

关键词:作业批改;针对性评语;个性化批改

英语作业是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反映学生课堂听课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英语作业的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教师在批改英语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优化初中英语教学。

一、英语作业批改中的问题

许多初中英语教师不重视英语作业的批改,导致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尊重,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教师批改英语作业存在的问题一般表现为:(1)批改无评语,只重视结果。未能对学生的学业问题进行必要的点评,未指出作业的优缺点,导致学生无法发现潜在的学习问题。作业的批改只有对与错,结果用优、良、及格、差,或A、B、C之类的符号作为作业的最终评分,完全忽视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下滑。(2)批改符号死板,不能形象地表现出英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习惯用勾、叉或问号来区分对错及存在疑点,导致学生只知何处出错,却不知道具体的错误点,从而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3)从作业中无法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无法帮助学生进步。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应付作业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教师作业量的安排不合理所致。

二、英语作业批改问题的解决对策

1.针对性评语

学生的英语作业或多或少地反映其平时的听课效果以及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在批改其作业时进行适当的点评,以增强信心、鼓励学习、促进团结为点评目的,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例如,对于学习积极性高、英语作业完成规范、日常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用“wonderful,great,perfect”等英语词语进行点评;对于英语基础一般,但学习认真,英语作业完成存在错误的学生,可以对其适当地鼓励,例如“That was pretty good,but you can do better.”或者就作业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解析,告诉学生应该如何修改,例如,“You will wish you can see him again.”存在语法问题,教师不仅需要将错误点“can see”用红笔圈出,还应标注正确写法,即红笔写上“could see”,并将wish表示对将来的愿望时的结构形式在评语中写上,即w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使学生通过作业的评语,改进学习上的错误,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

2.个性化批改

批改作业的符号单一,是影响英语成绩进步的一大弊端,因此,应采用个性化的批改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作业上画波浪线,用以体现学生英语句子写得好或词汇应用恰当等,鼓励学生进步,还可以用圈圈指出作业的错误,用星号标注学生应当注意的重点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批改作业的辛劳与认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短语“be good at,have one’s class,take pictures”等,教师应在这些短语下画上波浪线,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3.课堂批改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或专门安排课堂批改时间,进行作业面批。这可以在发现作业问题的第一时间给学生进行答疑,同时还能通过学生的提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对英语作文的批改最适合采用课堂面批的方式,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以及交流方式的不同,在英语作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与中文差距甚远。课堂批改作文,不仅可以及时指出语法错误,校正学生的语言表达,还能启发学生按英语习惯构造句型,逐步掌握英语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常犯缺少动词、代词误用、句子不完整、时态不一致等错误。如作文中有这样一段“Many students have a hard time passing all the tests to get into college.For example,my friend in high school.”这是典型的句子不完整错误,本段的第二句缺少动词,因此不能独立构成一个句子,正确的写法应为“Many students have a hard time passing all the tests to get into college,for example,my friend in high school.”即将两个句子连接起来。

总之,初中阶段的英语作业批改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工作态度密不可分。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发挥作业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善作业批改方式,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小平.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课程资源,2015(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