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范文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25 15:37: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 兴趣教学 实践教学 审美教学 互动教学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从初中阶段学生就开始正式学习,并且对于我国的古代史和现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实际上没有用心学习历史,而是一直抱着考前背背就能考好的学习心态,这种应试态度只会严重阻碍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而很多教师虽然在新课改中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企图改变学生当前的历史学习现状,实际上也是收效甚微。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研究和总结,谈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兴趣教学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性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之后,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才会具有自己的想法和主体意识,而当前很多学生都是被老师要求去做什么,去背重点,完全丧失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兴趣,学习成为一种负累,是为应付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就背什么,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主要就是由于学生缺少兴趣的支撑。

实际上,教过初中历史的教师会发现学生对于历史是比较感兴趣的,尤其是关于历史人物的知识点,学生上课会表现得很积极,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于这个特点来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历史课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会讲到儒家学派,无法不讲到孔子这位大儒学家,作为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一生也比较曲折,并且有很多典故和成语,教师可以借助于这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挖掘和经典历史人物有关的故事,使历史课堂丰富多彩。

第一,初中历史课本教材比较多,现在很多学校都片面强调学生的升学率,而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采取“我教你学”的被动学习方式,严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被动学习,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讨论空间,而初中阶段学生具有了自我意识,需要时间来表达自己,逐渐丧失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过分看重结果;教师还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其主体性,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和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确认自我,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生和发展。

第三,兴趣教学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来开展历史课堂,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初中学生对于电脑等高科技并不陌生,甚至还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为学生展示视频、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历史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汉武帝时期的时候,教师在讲到司马迁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剧照,让学生看着照片回忆历史人物,通过有趣的、形象生动的图像视觉冲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实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必须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历史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客观、正确的历史观,并且能够运用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来评价和审视我们的现代生活,对今天起到积极作用,这需要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第一,教师要多让学生去说历史故事、战争、人物等等,都可以生发出很多人生的道理,我们该怎么做人,这些都会对学生今后的价值观产生指导性作用。因此,教师平常要多让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发表观点,并在讨论和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中,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及时学以致用。

第二,假期或者平时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就近进行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的参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对于历史事件的全面看法,在实践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审视能力。

第三,很多学生实际上对于历史人物了解的很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走上讲台为同学讲述历史故事和人物或者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意义等,在学生的讲述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自己亲自参与进去的实践他们会更加用心和在意,听的同学也非常认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历史思维能力,因为一个历史事件存在不能全好或者全坏,要在实践中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

再者,审美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必要教学方法,我们学习历史是因为历史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借鉴和审美。历史人物能够流传至今,某些历史事件值得我们去纪念它都有存在的理由,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历史课本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和不足,通过审美来了解中国传统精神和民族精华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

例如,在学到古代的社会生活时,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盛行的文化,唐朝丝绸、瓷器、诗歌,宋代瓷器、词等等,在审美的过程中,令学生收获到知识以外的东西,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完善历史教学的目标。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素养,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有全面的把握,同时借助于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关注。或者开展专门的审美课题,这种独特的教学内容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历史教学的开展。

最后,互动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引起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改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学生走神和转移注意力。例如,很多教师忽视互动的方法,片面以为互动就是讨论,其实远不止于此,教师要在分组的基础上开展有序的互动,无序的互动只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效果

1、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经常引用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0无疑是有理论基础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意志倾向胜,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布鲁纳曾指出人的心理生活中存在两种本质不同的思维模式,即例证思维和叙事性思维,前者是哲学、逻辑学、数学等科学的思维方式,而后者则是关于人类条件、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思维方式,是依赖于情境的经验?。在七八年级学生眼中,数学比历史难学得多,因为他们的思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叙事性思维,而故事恰恰顺应了这种思维,这也是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根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能在学习中感到趣味性,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愉快的情绪会使人产生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七八年级的初中生来说,学习需要和兴趣越强,学习内容就会越吸引他们,同样学习内容越是符合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就越是吸引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因此,将历史故事引入课堂,非常必要和有用,也适合初中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它使得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引起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扩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技能,另外85%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这里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可以用情商来表示,情商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如今有许多高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后,智商虽然较高,情商却很低,他们的工作能力、心理素质较差,尤其是家境较好的独生子女,他们可以说是/温室里的花朵0,在现实社会容易受挫折加重心理负担。初中学生一般处于12一16岁之间的青少年期。这一时期是人生中较特殊的时期,可以说是/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0,是幼稚与成熟并存的时期。初中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萌芽的时期,同时又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行为特征,心理特征不成熟,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和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图表、漫画、地图较多,它们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具体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运用图示教学法的第一手素材。在课堂上,简单的图片、图表经过巧妙地运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如教科书涉及的人物事件和诸侯国非常多,尤其要让学生准确记清楚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位置,以利于后面秦灭六国等内容的学习。对于刚上初中开始接触历史学科的学生来说,如此大的信息量,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

(二) 有助于化难为易,解决难点,突出重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为图示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使用历史图示,能化难为易,解决难点,突出重点,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讲述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中的秦灭六国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引导学生回忆战国七雄的位置,再出示图示,让学生观察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然后设置问题“通过秦灭六国的顺序,能够说明秦使用了怎样的战略方针?”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秦灭六国的战略方针是“远交近攻”。图示把秦灭亡六国的先后顺序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化静为动,既帮学生记忆了“七雄”的位置,又掌握了六国灭亡的顺序,化难为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

课程的现代化越来越要求教学要重视学科结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保存在记忆里的……除非把一件事物放在构造得很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在这里,“构造得很好的模型”就是指我们通常说的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还提出,任何一个学科有基本结构,不管教什么学科,都要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里的“基本结构”就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则。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这就是知识网络或知识体系。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知识体系,才能最终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 有助于教师理清上课思路,提高教学能力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新课改后,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难度降低,对教学要求却更高了,这对广大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要做到“授之以鱼”,乃至“授之以渔”,首先自身必须具备很强的理解掌控和驾驭教科书的能力。

结语:

文史结合法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经之路,历史教学不能只依靠自身的知识进行全部教学,必须进行学科整合,最好的整合学科就是文学,虽然在笔者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在笔者的尝试中,发现学生真的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01-01

一、引言

将历史设置成一门学科,显然不足以容纳它所有的内容,所以,初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便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学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知识体系,是人类社会的前进轨迹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反映。学习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使他们养成横、纵向分析问题的习惯,这对于推进初中生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二、教师应为课堂注入活力,使学生爱上学习

学生爱上学习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兴趣。兴趣即兴致,是人们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搞清楚这一点,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有的放矢了。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培养大家的学习兴趣呢?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点,能否使他们对课堂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为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一要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二要联系实际,使学生乐于接受;三要研究课程内容,吃透教材,不能照本宣科。为人师表,教师既要德行出众,专业知识也应扎实过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吸收新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架构,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水平,赢得更多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初中历史教学虽然以基础为主,但是教师们却不能以基础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教师可以通过穿插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印象。举例来说,在学习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时,单纯的讲解必然乏味,一味地揪着这些虚幻的东西“东讲西讲”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使学生失去了继续听下去的动力和兴趣。如果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汉朝达到了鼎盛的阶段?”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最后教师们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联系“文景之治”深度剖析汉朝强盛的原因,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几个关于汉武帝的小故事满足学生好奇心,促使他们继续参与进去。

三、深入实际,以史为镜

提问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更应发挥好这个环节的作用,并加以创新。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培养思维能力。联系当下实事进行历史教学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进行文科类学科教学时,老师如果只顾照本宣科,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听讲的耐心。联系实际不仅能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寓教于乐,营造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比如我们在讲述汉朝贵族文化时就可以联系前段时间南京挖掘出一座汉代古墓的新闻:南京六合一处施工工地发现一座汉代古墓,古墓中出土了一把锋利无比且保存完好的宝剑,表明墓主人可能是一名尚武的贵族。那么,为什么出土的宝剑能表明墓主人可能是一名贵族呢?于是,我们很自然地引申出这样一个文化现象:秦汉时期的贵族在穿着上都有一个显著的标志,他们通常会在腰间别一把宝剑,以此来表明他们的贵族身份或者是一名落魄的贵族。如果教师这样教授历史,我们相信一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学生参与教学似乎鲜有耳闻,但我们必须尊重这个客观事实,新课程改革中对此也有涉及。使学生参与教学是新形势下师生之间新的关系的诠释,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更加明白老师的不易,才能更加了解自身需要获得哪些知识,才能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信息。学生被安排学习的状况必须加以改善,这也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题中之义。教学方法的研究也该着重考虑,其中,研究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应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只有使学生掌握了认识历史、辨析历史的方法,教师们才能真正带领学生探索历史星空中里更加耀眼的明星。

五、手脑并用,勤加练习

实践出真知,初中历史的学习也应该注重练习,实现手脑并用。理论学习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让我们明白“是什么”。要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应该适量设计相应的练习题,主要题型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以及分析题之类的。经过前期的一段时间练习后,教师设计题型时可以有所侧重,可以加大分析题的题量。填空、选择和判断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分析题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起到训练思维、拓展思维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教师应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负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初中历史的学习应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亲密互动的平台,这个平台应始终活跃和充满新奇。

参考文献:

[1]杨彩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J].学周刊B版,2013,(8):107-107.

[2]刘英慧.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8):210-210.

篇4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现阶段,在新课改实施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发展趋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但是历史学习过程是枯燥的,教师只有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乐趣,才能不断推进历史教学。

1.新课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1.1在开放性的体系下进行历史教学。

在开放性的体系下进行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播知识,学生能够自由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历史课堂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发表看法和意见,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够真正了解历史、认知历史。因此,教师可以在对历史教材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表对这一段历史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更高效地理解历史、获取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使历史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样。

传统教学模式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在讲台上以固定思维向学生讲述课本上的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历史内容。因此,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

一方面,师生可以采用对话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是教师对所讲的历史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自由思考,然后表达看法和意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对这部分历史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师生讨论。课堂教学以讨论方式进行,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间能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畅所欲言,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授课,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1.3新课改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课改提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友好相处,展现团队合作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讲述一部分历史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认真搜集与其相关的历史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必须相互合作,在获得资料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由此可见,新课改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初中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发挥重要作用。

2.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2.1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潜力的一项巨大动力,是学习的源泉。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提问,选择一些与现阶段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感受不到现实和历史的差距,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灵活记忆历史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创设历史情境,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改下,利用情景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尤其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单纯的文字信息只会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和无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历史题材的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间互相讨论,积极踊跃发言,发表对这段历史的想法和意见,真正融入到学习氛围当中,增强学习实效性。

2.3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

初中历史教学的自主学习并非没有教师的参与,与之相反,教师的科学指导尤为关键。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2.3.1阅读指导。初中历史课程具有较大的知识涵盖量,涉及古今中外多方面知识,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为了规范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历史史料,并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2.3.2思维指导。初中历史的各部分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其学科体系的构成是复杂的。如何将零散破碎的知识纳入到整体知识框架之中并融入学生个人的历史知识储备之中是记忆的问题,更是思维的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在各个大专题下应有小专题,如“文化”下有文学、绘画、建筑等。其次,要指导学生历史纵向和横向之间的关系。

2.3.3探究指导。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多层面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它不仅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逐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可能。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一方面学生可以对历史教材文本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质疑。

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主体;教学环境;教学情境;信息技术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得铿锵有力。初中历史,是基础教育内容中的重要分支,是向学生传递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的一门特定学科。初中历史教师要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地创新;要充分挖掘现代科技与教育形式下适宜历史知识与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此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益的根本性提升,以此推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为根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形式的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状态,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只是盲目地跟随教师的指导与规划,并且受制于教师和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切实根本。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根本;要树立以学生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思想;要注重学生历史思想、人文素质及主体能动性的优化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问题的建构与解决;可以用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可以用新颖奇特的问题激发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例如,在初中历史《汉朝统一》的教学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进行思想统治所采取的措施。针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创设此类探究性的问题:“同学们,请问你们有谁能说一说汉武帝为什么要废掉百家,弘扬儒家学术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措施在汉武帝的统一大业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以此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解惑,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彰显,让学生的主体能动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以环境为前提,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

对于历史文化,学生很难在教师的讲解与文字的阐述中得到正确的理解和欣赏,很难体会到当时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氛围与环境的创设,要以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氛围向学生再现历史文明中的真实与精华,让学生主体在优美环境的引导下自主挖掘和探究,让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历史教材知识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能够展现古代文明的图片,让学生在精美的玉器、瓷器和银器的图片中探索和发现古代人的智慧。以历史美的再现拓展学生主体的视野,让学生的主动探究思维得到强化。

三、以情境为基础,引导学生的求知热情

情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与具体性,以情境为基础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将历史事件、人物等寓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中,不但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体验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还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历史教材、深化历史知识。以情境达成历史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以情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情境凸显历史主题;以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情境中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四、以技术为辅助,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是新课程改革开放化的具体体现,是优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形式。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与生动性缩短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空间转换中达成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视频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播放《南京!南京》等相关影片,让学生在真切的视频情境中感受日本人的残忍、中国人的无辜,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总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就要在传统教学技术的方法上进行反思与探索,就要充分响应新课程理念的强烈号召,就要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以此推进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向明.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优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