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5 10:57: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网络的原因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网络是当今世界最便捷的工具,也是涉及范围最为广泛的工具。但是,网络存在危险,只有正确的使用网络,才可以完成预期的目的。当今,大学生是接触网络的最大的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十分庞大,他们的时间自由、思想散漫、目的不一,这就非常容易沉迷于网络,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高速转变的过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只有通过网络,才能满足他们了解世界、汲取课堂以外的知识。但是,在他们了解世界的同时,有一部分会沉迷于网络,这是那部分大学生不能坚持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非常容易选择逃避,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安慰。
(一)不能适应的转变
当今的大学,都是以自学为主,很少有人监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且,大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这些和高中比起来,有着重大差异,这就使得他们在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思想意识很是散漫,很不适应学习方式。然而此时,新生有大笔时间接触全新的网络,毫无抵制的接受者网络上的诱惑力,这就使得部分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
(二)大学生心理需求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有积极探索世界的心理,他们在电脑和网络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外,不断增加的竞争力较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稳定程度。而且,他们的自制自立能力很是缺乏,从而导致网络成瘾。
(三)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偏低
如今,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勇于挑战和冒险,易于接受新的事物,但是他们辨别真伪的能力很弱。再加上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正处于向成熟转变的过程中,校内单一封闭的生活促使他们极易接受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从而沉迷于网络。
二、外部因素
(一)校园文化匮乏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网络时代,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通过网络更加迅速,范围更加广泛,致使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小。如果再不加强校园文化工作,再不正确的使用网络,就只能面对网络所带来的冲击了。所以,对高校而言,建立并丰富校园思想文化,是首要的工作任务。
(二)校园周边网吧林立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消费能力非常可观,这就使得校园附近的商铺成为风水宝地,就大学生而言,网吧作为一种理想的消费场所,见缝插针般出现在其周边。与此同时,部分网吧采取了各种手段加强竞争力,比如:买赠活动、假期优惠、提供优惠午餐等,使得那些拥有很多自由时间的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
另外,部分网吧网络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同时又疏于经营管理,这就使得进入网吧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然而,大学生由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无法抗拒外界的诱惑,这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缺少家庭的沟通与监督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之一,许多大学生都是家乡来到异地求学,没有了原来的那种严管严教的约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逃避学习。而家长往往忙于生计,渐渐地忽略了与子女的交流,这就使得其子女缺乏应有的亲情,以及对他们现状的理解和监管,从此导致他们把精神寄托于网络,并借此释放心中的压力。
(四)缺乏对网络的监管
网络是双面的,既是人们了解社会、联系社会的渠道,也是社会影响人们的工具。如今,网络法律监管尚不健全,一些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问题也越来越恶化,从而,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慢慢地迷恋网络。
三、结语
消除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仅凭学生自身的力量很难有所改变,要从网络中走出来,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田菩提.“大学生上网”负面影响分析及消解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程乐华.网络心理行为公开报告[M].广州经济出版社, 2002.
[3] 刘思浚,徐济达,李洪兵.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归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4).
关键词:网络交易;虚假宣传;原因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284-02
网络交易作为新兴的交易方式极大地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但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凸显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资格审查、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交易行为的监管等,这些问题日益严重阻碍了网络交易的发展,分析网络交易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原因成为稳定网络交易秩序的重要任务。
1 网络交易的含义及特性
网络交易打破了传统交易“货币-物”的交易模式,以第三方平台作为交易的媒介,通过互联网完成了解商品、选择商品、购买商品以及与商家的沟通、交流。不同于传统交易表现在:1)买家了解商品并非通过感官来了解,而是通过以下方式:(1)商品的图像、商家提供的产品参数;(2)买家评论;(3)店铺的等级水平和月销量。2)与商家的沟通与交流也比传统交易方便快捷:所有的买卖活动都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只要在网络覆盖的环境下,有一部可以进行沟通的机器,比如手机、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买卖琳琅满目的商品。打破了传统交易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真正创建了方便快捷的消费模式。
网络交易特性:(1)虚拟性,网络交易过程中只有货物的收发是通过现实社会来实现,其余的各个环节都是通过网络的虚拟世界来实现的。比如交易场地、产品和服务的介绍、沟通、交流以及交易的达成、售后服务和评价等都是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2)间接接触性,网络交易不需要见面沟通,只需要在交易平台上构建一个临时的交易关系的窗口,买家卖家的沟通、交流。(3)快捷性,网络交易中的产品详情介绍以及买卖双方的沟通交流都表现出了方便快捷的特点,同时支付价金也变得高效便捷,通过网络支付和银行卡的快捷支付。只需在相应的购物软件上查找自己意向中的产品,就可以足不出户高速地进行消费行为。(4)价格低廉,网络交易之所以这么深受喜爱,大部分原因在于它的价格优势,网络经营者开店不需店面租金并且雇佣工人少,大大缩减了网店经营成本,同时,网络交易常常以其低廉的价格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在与实体店的竞争中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5)风险性,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间接接触性和快捷性,反而为网络交易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网络交易严重分离了买家卖家,传统交易是需要买卖双方面对面沟通完成交易的过程,而网络交易由于其虚拟性、间接接触性导致买家卖家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形成卖家处于主动地位的交易模式,不良商家出于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心理虚假信息,隐藏商品信息的方式贩卖假货次品的现象,产生交易风险。
2 网络交易虚假宣传案例
2016年3月15日,曝光了网络交易中存在的虚假宣传的案例:
1)“饿了么”被曝违规行为:首先,网上图片显示实体店面宽敞明亮、灶具干净整洁、餐品丰富多样、商家地址也标注明确。然而网络与现实差距甚远,实际店面仅几平方米的小厨房,摆放着几个又脏又乱的小灶台,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油渍,烹饪的过程中也出现不符合卫生条例规定的行为,比如抹布直接擦拭炒菜的锅底、漏勺放置灶台旁边的脏水桶上不清洗直接盛饭、装饭的饭盒内部灰尘倒出直接打包等等。其次,“饿了么”网络申请开店流程也存在编造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其流程设了三个环节:(1)提交开店申请;(2)通过资质审核;(3)上线营业。其为了吸引店面加盟,为加盟店面编造虚假地址及店铺信息,并且餐饮许可证有无并不会有任何影响。“饿了么”可以做到对一切违规小店照单全收,不合规定的餐饮只需要付出足够的金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第二环节的资质审查开始创立和经营餐饮网络店铺。此举违反了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网络视频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最后,在315曝光后,“饿了么”推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但被曝出涉嫌无照经营、登记地址虚假、盗用后厨照片仍大量存在。“饿了么”是“互联网+外卖服务”的一种便民服务,而因为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间接接触性造成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基本生活。
2)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电商的注意,“车易拍”作为二手车买卖中介平台,为了脱颖而出,打出公开、透明、快速、无差价的旗号同样涉嫌虚假宣传。将车辆拍卖的价格信息通过大屏幕展示给车主,让二手车主相信车辆拍卖的透明度。但是,“车易拍”中介公司充分利用了网络交易的独特性,巧妙地避开了买家卖家的眼睛,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网页来暗箱操作,买家看到的是“快易拍”的网页,而卖家看到的是服务店内屏幕上经过工作人员修改过的“e置换”的网页上显示的价格,在后台进行操作,“车易拍”公司谋取其中的差价。而此过程是为许多4s店所知晓的,并且在“e置换”页面出现的价格是由4s店作出的决定,“快易拍”可通过收取渠道服务费获取利益,渠道服务费由“快易拍”公司通过“e置换”平台按车或按固定金额自行设定。“快易拍”二手车拍卖网完全运用了网络交易的特性截断了买家和卖家的信息对称,在买家的网页看不到任何关于卖家的信息,同样,在卖家的页面上也完全看不到买家的信息,这样的过程顺利地实现了以欺骗为目的的盈利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3)海淘产品质量合格率低。“2015年,质检总局对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口的儿童用品,包括玩具、服装、纸尿裤、餐厨具、湿巾等进行了质量抽查,总计抽样654批,检出不合格217批,不合格率为33%。其中,进口玩具工抽查124批,检出28批产品存在小零件容易导致儿童窒息、或物理安全性能不合格,产品主要来自泰国、韩国、德国、美国等国。进口儿童服装共抽查133批,检出质量不合格29批,主要存在服装绳带配件不符合标准要求等,另外,许多跨境电商精英企业不重视中国有关产品标签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由26%的产品没有加贴中文标识及说明书,或在销售网站上没有提供电子标识说明书。”
以上案例表明网络交易经营者为了谋取利润,利用网络交易特性,采取隐瞒关键信息,提供虚假信息等不法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网络交易的发展与进步。
3 网络交易虚假宣传的原因分析
通过统计调查,得出2015年被投诉的问题分类比例图,图中显示出在网络交易被投诉的几类问题,其中“产品与宣传不符”占比85%,对比其他方法较为严重。而网络交易虚假宣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当前在网络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比如网络交易经营主体资格审查、行为规范等方面不健全,致使相关部门机关对网络交易的违法行为无法可依。其次,目前我国网络交易相关法规有《网络商品交易及相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团购经营活动管理的意见》、《网络交易服务规范》等,虽有充分考虑了网络交易的特性,但法规涉及内容过多,不利于具体实施,尚缺少明确的细化的法律规定。最后,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资格审查等经营行为相关立法滞后,违法行为真实发生,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加以处理,并且网络交易的相关规章属于行政规章,立法层次较低,规范力度不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实质性的规范作用。
2)诚信缺失。尽管互联网在网络交易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网络交易的核心仍是交易活动,交易活动离不开对交易主体的诚信意识的强调。网络交易作为一个新兴的交易市场,交易规则尚未完善,而网络交易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会主动抛弃传统交易中诚信经营的理念。网络交易经营者编造虚假信息、隐藏关键信息,以低成本达到高收益的目的,致使网络交易市场“乱象丛生”。比如,“淘宝刷手”就是诚信缺失下产生的“新职业”,淘宝新手店家为了皇冠的店铺等级,吸引更多的买家,通过聘请专业的刷信誉团队进行刷钻好评活动进行虚假宣传。由此,蒙混过消费者的眼睛。
3)“经济人”的心理。经济人假设理论认为个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动机进行活动,虽然此理论对人的认识有些片面,但在网络交易中却得到了验证。当前网络交易中虚假宣传行为的出现是由于诚信缺失,而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是“经济人”心理作祟,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商业利益。这表现在网络交易经营者利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包括虚假宣传等,不断牟取暴利,同时往往只注重短期效益,而没有长远发展目标,钻法律的空子从事虚假宣传。
4)工商管理部门监管缺失。由于网络交易的特殊性,以及虚假宣传的手段高明,给工商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1)工商部门配套措施不完善,工商部门的软硬件设备相对落后、针对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取证相对困难,同时缺乏统一的网络监管平台,阻碍了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2)工商部门监管方式落后,网络交易的兴起改变了交易的方式,而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方式仍旧沿袭以往的方式,监管的范围也较为狭小,这表明对网络交易存在的违法行为预测不足。(3)缺乏监管专业化人才。交易方式的改变,对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交易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培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工商法律规章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监管方式下培养的执法人员明显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交易违法违规行为应对能力不足。
参考文献:
[1] 张道前.当前网络商品交易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工会论坛,2011,17(6).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原因;危害;防治策略
网络游戏(On line Game)即“在线游戏”或“网游”。网络游戏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目的在于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网络游戏具有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有多个个体参与。网络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也有一些青少年经不住网络的诱惑,对网络游戏过度沉迷以致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青少年上网成瘾,给社会造成很大的隐患和危害,社会各界也早已对此引起高度关注。
一、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
(一)网络游戏的特征与青少年的性格特征相契合。网络游戏具有新奇性、互动性、娱乐性、开放性,网络游戏的这些特征符合青少年好奇、猎奇、玩性的特征和需求。网络为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载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网上购物、学习、交流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游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成为许多人消遣娱乐的主要途径,青少年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很快成为网络游戏的主力军。网络游戏中,有许多体现性格特征的角色,比如在魔兽世界中有多个游戏角色,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智慧的、温顺的、愚钝的、暴力的,这些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代青少年性格特征相一致。所以,他们玩游戏的时候,能把自己定格为某一个角色,在游戏中和对手进行挑战,通过在游戏中的胜利而获得满足。这样,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他们会不断地在游戏中升级,对游戏越来越爱不释手,继而就会沉迷于游戏而不能自拔。
(二)青少年心理具有不成熟性、叛逆性。青少年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渴望友谊和交流。这些特点使他们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各种需求就难以在现实中完全得到满足。这种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极易使青少年的心境处于压抑状态。在现实处境与构想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别的补偿途径,而网络以它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出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和实现自身需求的平台。网络游戏中,他们利用选定的角色取胜的方法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也使他们有了倾诉的空间和对象。但是青少年自制力相对较弱,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里当他们第一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当这种重复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以至于失控时,他们就会最终沉迷于网络。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的不到位。现在,许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亲对孩子非常宠爱而事事顺着他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甚至是无理要求,这就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为了让孩子紧跟时展的要求,条件较好的家庭大都主动给孩子配备了电脑,以满足其需要。有的孩子生活零用钱比较多,就经常去网吧上网,由于家长对网络知识的缺乏,或者无暇顾及等原因,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这种行为。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便迷失于网络当中了。另一方面,在学校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他们容易滋生厌学情绪;教师则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学生在学校找不到缓解压力的地方,就会把目光转移到网络游戏上。而青少年的识别能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差,一旦上网接触到不良的内容,很容易被腐蚀并且沉迷网络游戏。
二、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一)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2008年出台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公布,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即为网络游戏成瘾。长时间的网络游戏可引起视力下降;在肢体方面,简单重复的按键,手指和手腕极易受伤。据了解,有些学生喜欢游戏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为了玩游戏而逃学,白天在网吧打游戏,晚上夜不归宿,夜以继日地玩游戏。这样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曾经有报道称,一位少年因玩游戏入迷,从高桥上跳下去,在游戏当中,他可以飞檐走壁而不受伤,而当时他还以为自己在游戏中,无所不能。因为上网时间过长而猝死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二)网络游戏成瘾会造成青少年的人格畸形。现在的网络游戏大都以暴力为主,很多青少年为了寻求在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刺激及优越感迷恋上了网络游戏,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他们性格的畸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类似网络暴力的情感和环境时,往往容易丧失理智,会毫不犹豫地把游戏中的行为运用于现实的人际冲突,从而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案例一,青少年胡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游戏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邻座的一名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邻座少年的胸口,导致其当场死亡,而胡某继续玩游戏,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案例二,由于网游成瘾需要钱上网,一个12岁的青少年抢劫正抚养自己的姑姑一家,抢走了2000元钱和手机,杀死了自己的姑姑和表弟表妹。当被警方带走时,这位少年面无悔意,还固执的认为自己没有过错。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
(三)网络游戏成瘾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网络游戏的繁荣和产业化发展,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因为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网络游戏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青少年人数就越多。很多玩家尤其是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更有甚者,有一些青少年因为网络游戏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案例:郑州某高校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孤独开始到网吧上网,玩游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并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所谓的“朋友”。最终,该学生由于缺钱上网玩游戏而走上了抢劫的道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这样的实例也屡见不鲜。
三、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防治措施
(一)网络游戏行业要加强自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随着电脑的普及使用,国内青少年小网民数量日益增多,而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又不足,往往会陷入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也成为父母和教师的巨大隐忧,而且早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所以,网络游戏行业要适时地采取措施,开发一些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系统,以有效监控和管理青少年的上网活动。这里即有一个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实例:开学前一晚,当许多小网民忍不住又一次登录被称为“儿童版开心网”的摩尔庄园聊天、打怪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开学“收心”倡议书,而在登录其他的网络游戏和社区时,系统会自动限制他们上网的时间,并减少游戏中的任务数量。这样,小网民们即使想在开学前一晚再疯狂一次,也会受到电脑本身的限制。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网络社会失范原因入手,剖析网络何以失范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应对网络社会日益严重的失范现象的几羔措施。
网络社会失范是指在网络社会中因价值规范体系产生紊乱而导致网络社会功能丧失,网络社会成员违背主导的社会规范的行为,无法指导与约束网民的思想与行为,整个网络社会显现出来的无序状态。这种无序的状态的形成与发展是有极其深刻的、复杂的原因。
一、 网络社会失范的原因分析
1、网络世界的特殊性导致传统道德的社会功能不能得以发挥。道德本身是一种必要的恶,他是强加于人的本性之上,束缚人的言行举止,他是以社会舆论、评价等社会监督与处罚为主要保障手段的社会人群的约束机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间接性、处罚的满后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道德得以执行的保障体系失去了功用,加之传统的道德标准根本没办法去规范网络世界的新的社会行为,网络与现实社会的双重身份使得人伦关系有时都发生变化,网上发生过父亲与女儿网恋成婚的事情发生,单纯在网络上他们没有违反道德,在现实中他们也不存在其他的越轨,而当双方的双重身份透明化以后,他们却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再如有成年人和几岁小女孩在网上恋爱,甚至网婚,生子等等,这种行为我们究竟如何去看待,是值得我们社会工作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2、网络制度供给不足。网络制度供给就是为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而提供的法律、伦理或经济的准则、规则。网络制度供给是我国互联网有序发展、长期繁荣的需要。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迅猛发展,网络制度供给相对不足越来越严重。我国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1996年 2月,国务院第 195号令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 5月国务院数字化工作小组办公室 《中国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 12月公安部 《计算机住处网络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 9月20日国务院颁布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1997年修改刑法时曾对网络犯罪进行过研究,增加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些法律、法规在我国互联网运行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网上活动内容的进一步丰满,网民人数的剧增,群体成份变得越来越复杂,现有的法律法规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网络发展的需求。
3、上网者的网络规范、网络道德等教育不够,知识缺乏我们上网者中的许多人在上网之前并不知道在网上有哪些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对这方面一无所知就直接进入网络社会,他们自然不会去遵守什么东西,很容易成为网络社会规则的破坏者,就象是一群从丛林里的出来的原始人进入现代社会,他们违反文明社会制定的这些法律、规范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网络上如此众多的诱惑,也使我们眼花缭乱,如梅有一定的判别能力,恐怕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网民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任其游荡于网络社会,这无异乎置羊与群狼之中,亦有脱身之理。最终成为网络社会的受害者。
4、社会转型时期,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体系也处在动荡调整之中,旧的道德体系已解体,新的道德体系尚处在创建之中。中国从 20世纪 80年代打开国门以后,西方许多优秀的文化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但也不可否认,西方许多东西不适合中国,更有许多已经为西方国家所摈弃的东西也一并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伦理道德的冲击是巨大而深远的,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新道德体系的构建依然需要很长时间,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惑、不解以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很有可能在网络社会里得到实施以至放大其破坏作用。
5、异质文化的冲击。互联网极大的丰满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使各国传统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通过翻译 “源文本在异质文化中的第二次生命使源文本文化在目标语境中延续 ,对异质文化或补足,与异质文化并存;或冲击,对异质文化实行改写;或侵略,对异质文化实现解构。”
二、治理 网络失范的措施
1、加强网络道德、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是传统道德规范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网络世界的实质是现实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因此,网络道德并非是孤立的,它不可能完全脱离开现实的道德框架。日益凸现的网络失范问题,对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日益受到威胁,网络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也就显得更加追切,对于目前网络伦理道德的现状的改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无疑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计算机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网络道德、法制教育是一全民教育工程,是整个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影响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大事。
较之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信息伦理道德、法制教育严重缺位,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教育规划,国家教育部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方面的纲领性的文件更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国相关的教育的也只有少数学校各自为战,无论是讲授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老师,还是道德教育者都没有对信息伦理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计算机专业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伦理教育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方面,美国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计算机伦理十戒》,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制定 《网络伦理声明》等,都起到了教育与束缚专业计算机从业人员的作用。而相比之下,中国相关教育则差很多,我国由2001年11月 22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网络公约》是最集中和专门的一次表述,计算机行业、其他一些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红黑客联盟等组织都是网络上的高手,他们自律对网络社会的和谐与安全、减少网络失范等不和谐因素十分重要。
2、加强涉网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网络道德自律中存在着监督的天然缺位,单纯依靠道德自律并不能有效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法律具有普适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只有在以法律为主导的前提下的他律来带动网络道德自律,才能保证网络健康文明的发展方向,才能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引导人们形成良好自觉的网络道德观,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切实履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现有法律法规在处罚网络问题上可以说是力不从心。网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由此洧生出来的网络失范问题亦需要我们去研究,对于网络犯罪的法律研究,进而出台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应该说是以法治网的当务之急。
3、加强网警力量、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网络社会的犯罪的高科技特征,使得在网上警力严重不足,网络社会的许多犯罪行为都因为网警的缺位,而使得许多网络罪犯得以逍遥法外,在网上无法无天。一般的网络违法及流氓行为更是无力为之。现有的法律的执行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网警的缺位;另一方面网络相关的法律专家相对缺乏,许多罪与非罪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廓清。要在网络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还有很多事要做,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政策引导,法律部门加强网络警察力量,提高网警的业务能力,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三、结语
网络社会失范问题,有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规范体系的不完善,也有网络法律、法规的缺位等原因,加之有关互相网的知识普及和上网规范、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不够,导致了今天严重的网络社会失范。治理网络失范要采取鸡尾酒疗法,对之进行统合治理,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同时,加强网民教育、完善法规、强化执法力度等措施的综合使用,将会使网络社会恢复秩序。
一 课堂现象描述
有的学生进入电脑室后的第一动作是打开QQ,看看网友上线没有,如网友在线,即开始打招呼进行聊天。每个人一般都有10个以上的网友。
有的学生则抓紧时间,进入相关网站,继续上次未结束的游戏。老师上课了,很多人根本不听,老师走过来,立即将窗口最小化或关闭。老师眼快不如其手快。
学生在网上极易找到林林总总的网络游戏目录,联想到武打小说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深感到这些用现代高科技包装的玩意儿,比具有相同内容的小人书对学生更具诱惑力。
二 中学生课堂沉迷网络的原因分析
1.互联网本身的“魔力”
目前,互联网上能进行网上聊天的聊天室很多,比较有名的是腾讯QQ,平时腾讯QQ通常都有成百万人在线,学生可以按在线人员的资料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网友进行交流,以此来满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需求――同类沟通需求。由于学生长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极少有机会与外界交往,很想找到能与之沟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坦率的交流来缓解由于学习的重负和严格的校规造成的心理压力。另外,处于青春萌发期的中学生一般有求偶的潜意识,在这神奇的网络世界中,由于相互不见面而只靠文字言情,可以避免现实生活中因谈情而受到拒绝和奚落造成的难堪,再加上前期的QQ号是可以免费申请的,所以QQ很受中学生青睐。由于中学生具有对未知异性世界探索的心理,中学生一般在网上寻找的多是异性网友,年级越高这种情况越多。现在QQ聊天已成为中学生的时尚,由于平时上机机会不多,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自然成了QQ聊天的大好时机。
2.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欲求
现在很多大型的网络游戏多是根植于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或取材于一些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武打小说,迎合人们争奇好胜的心理,并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互动功能,使网络游戏者进入故事的仿真环境,在虚拟的环境中对自己所扮的角色进行自身价值的创造,努力攀升。游戏者在那里是行为的主体,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创造的业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指挥水平,所以吸引着中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在心理知觉与认知形态上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状态。当他取得进步时会表现出一种比人优越的机能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的亢奋,激励他向更高阶次努力,这种亢奋的精神使他不顾一切地(时间、精力、金钱、学校规章制度、教师和家长的规劝)继续下去,这种争取超越自我、创造个人更佳业绩的心理使他完全专注的投入于非常窄化的注意焦点中,这种心理效应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对于他们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负面影响使得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
3.某些学生的自我封闭人格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容易出现无奈、自卑、封闭、冒险、失望等心理问题,特别是有些学生抗挫折(生活、学习中)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他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以降低挫折感,于是他们依赖网络,封闭自我。这种封闭性使他们的人格也向封闭方向发展,他们有可能沉迷于虚拟世界里,从而更加自我封闭,导致非健康人格的产生,更有可能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暴力,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遇到新的挑战。
三 对课堂易沉迷于网络的预防与干预
1.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
不难看到,热衷于上网的学生,特别是聊QQ的学生,他们的键盘指法极为熟练,有的几乎到了运指如飞的地步,可以同时与几个网友聊天。中小学生大都使用汉语拼音汉字输入法,这部分学生的汉语拼音相当准确。这就为将来学生从事文科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进行网络游戏时的这种争取超越自我,创造个人更佳业绩的心理,为青少年学生逐步养成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的良好心理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的作用,其效果不是教师单纯的口头说教所能替代的。
还有一个不为人们所注意到的事实,现在中学生玩的大型网络游戏是大多数教师和家长不懂的,那么是谁教他们的呢?一般是他们自己看书摸索或同学互相教会的,其实这就是当前新课程改革里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而且还是一种更为难得的“自发性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改中指出:“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所以,学习方式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学生的自发的网络行为中我们可具体地看到,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关键是我们如何认识、如何去引导。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将学生这种发自内在的学习精神引导、移植到课程的学习中去,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加强对个别学生异常行为的心理辅导
要让学生们认识到,沉迷网络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得了这种心理疾病的人会时刻想着要上网。目前在上网人群中,发病率愈来愈高,年龄介于15~45岁之间。有关专家对沉迷网络的人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难以自拔。这些人多沉溺于网上自由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不再满足。初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而后可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网络在给中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与之相对应的网络恐惧症、网恋综合征、网络依赖综合征、人际关系冷漠、自我迷失等网络心理障碍,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不仅影响中学生的学业,还会使未成年人的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进而影响右脑发育,导致亚健康状态或心理障碍,更为严重的是,暴力互动游戏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的冲动行为。让学生自查有没有这种心理疾病,如有,则耐心地加以说服,指导他进行纠偏。
3.反向实践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要素来源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种,校外课程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过去由于认识和观念的问题,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单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偏重于纸质印刷制品,而对于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则重视不够,对于开发游戏型课程资源更是连想都不敢想。近年来,我们的软件,不说教学游戏,就连普通的游戏市场大多数都被韩国、日本的软件占领了。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尽早开发能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益智游戏,这些游戏要符合青少年年龄特征、学生进行网络游戏的心理,具有他们所喜爱的互动性、对抗性、竞技性,使进入游戏的学生具备玩家角色、扮演人物的仿真环境,寓学习内容于游戏之中,使他们在虚拟的环境中对所扮的角色进行自身价值的创造,进行永不休止的攀升。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尽可能做好相应的课件、积件,以便与学生互动,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4.制定网络课堂规则,必要时适当采取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