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的原因分析范文

网络的原因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25 10:57: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网络的原因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网络的原因分析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网络是当今世界最便捷的工具,也是涉及范围最为广泛的工具。但是,网络存在危险,只有正确的使用网络,才可以完成预期的目的。当今,大学生是接触网络的最大的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十分庞大,他们的时间自由、思想散漫、目的不一,这就非常容易沉迷于网络,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高速转变的过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只有通过网络,才能满足他们了解世界、汲取课堂以外的知识。但是,在他们了解世界的同时,有一部分会沉迷于网络,这是那部分大学生不能坚持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非常容易选择逃避,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安慰。

(一)不能适应的转变

当今的大学,都是以自学为主,很少有人监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且,大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这些和高中比起来,有着重大差异,这就使得他们在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思想意识很是散漫,很不适应学习方式。然而此时,新生有大笔时间接触全新的网络,毫无抵制的接受者网络上的诱惑力,这就使得部分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

(二)大学生心理需求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有积极探索世界的心理,他们在电脑和网络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外,不断增加的竞争力较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稳定程度。而且,他们的自制自立能力很是缺乏,从而导致网络成瘾。

(三)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偏低

如今,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勇于挑战和冒险,易于接受新的事物,但是他们辨别真伪的能力很弱。再加上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正处于向成熟转变的过程中,校内单一封闭的生活促使他们极易接受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从而沉迷于网络。

二、外部因素

(一)校园文化匮乏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网络时代,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通过网络更加迅速,范围更加广泛,致使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小。如果再不加强校园文化工作,再不正确的使用网络,就只能面对网络所带来的冲击了。所以,对高校而言,建立并丰富校园思想文化,是首要的工作任务。

(二)校园周边网吧林立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消费能力非常可观,这就使得校园附近的商铺成为风水宝地,就大学生而言,网吧作为一种理想的消费场所,见缝插针般出现在其周边。与此同时,部分网吧采取了各种手段加强竞争力,比如:买赠活动、假期优惠、提供优惠午餐等,使得那些拥有很多自由时间的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

另外,部分网吧网络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同时又疏于经营管理,这就使得进入网吧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然而,大学生由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无法抗拒外界的诱惑,这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缺少家庭的沟通与监督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之一,许多大学生都是家乡来到异地求学,没有了原来的那种严管严教的约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逃避学习。而家长往往忙于生计,渐渐地忽略了与子女的交流,这就使得其子女缺乏应有的亲情,以及对他们现状的理解和监管,从此导致他们把精神寄托于网络,并借此释放心中的压力。

(四)缺乏对网络的监管

网络是双面的,既是人们了解社会、联系社会的渠道,也是社会影响人们的工具。如今,网络法律监管尚不健全,一些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问题也越来越恶化,从而,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慢慢地迷恋网络。

三、结语

消除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仅凭学生自身的力量很难有所改变,要从网络中走出来,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田菩提.“大学生上网”负面影响分析及消解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程乐华.网络心理行为公开报告[M].广州经济出版社, 2002.

[3] 刘思浚,徐济达,李洪兵.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归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4).

篇2

关键词:网络交易;虚假宣传;原因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284-02

网络交易作为新兴的交易方式极大地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但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凸显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资格审查、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交易行为的监管等,这些问题日益严重阻碍了网络交易的发展,分析网络交易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原因成为稳定网络交易秩序的重要任务。

1 网络交易的含义及特性

网络交易打破了传统交易“货币-物”的交易模式,以第三方平台作为交易的媒介,通过互联网完成了解商品、选择商品、购买商品以及与商家的沟通、交流。不同于传统交易表现在:1)买家了解商品并非通过感官来了解,而是通过以下方式:(1)商品的图像、商家提供的产品参数;(2)买家评论;(3)店铺的等级水平和月销量。2)与商家的沟通与交流也比传统交易方便快捷:所有的买卖活动都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只要在网络覆盖的环境下,有一部可以进行沟通的机器,比如手机、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买卖琳琅满目的商品。打破了传统交易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真正创建了方便快捷的消费模式。

网络交易特性:(1)虚拟性,网络交易过程中只有货物的收发是通过现实社会来实现,其余的各个环节都是通过网络的虚拟世界来实现的。比如交易场地、产品和服务的介绍、沟通、交流以及交易的达成、售后服务和评价等都是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2)间接接触性,网络交易不需要见面沟通,只需要在交易平台上构建一个临时的交易关系的窗口,买家卖家的沟通、交流。(3)快捷性,网络交易中的产品详情介绍以及买卖双方的沟通交流都表现出了方便快捷的特点,同时支付价金也变得高效便捷,通过网络支付和银行卡的快捷支付。只需在相应的购物软件上查找自己意向中的产品,就可以足不出户高速地进行消费行为。(4)价格低廉,网络交易之所以这么深受喜爱,大部分原因在于它的价格优势,网络经营者开店不需店面租金并且雇佣工人少,大大缩减了网店经营成本,同时,网络交易常常以其低廉的价格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在与实体店的竞争中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5)风险性,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间接接触性和快捷性,反而为网络交易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网络交易严重分离了买家卖家,传统交易是需要买卖双方面对面沟通完成交易的过程,而网络交易由于其虚拟性、间接接触性导致买家卖家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形成卖家处于主动地位的交易模式,不良商家出于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心理虚假信息,隐藏商品信息的方式贩卖假货次品的现象,产生交易风险。

2 网络交易虚假宣传案例

2016年3月15日,曝光了网络交易中存在的虚假宣传的案例:

1)“饿了么”被曝违规行为:首先,网上图片显示实体店面宽敞明亮、灶具干净整洁、餐品丰富多样、商家地址也标注明确。然而网络与现实差距甚远,实际店面仅几平方米的小厨房,摆放着几个又脏又乱的小灶台,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油渍,烹饪的过程中也出现不符合卫生条例规定的行为,比如抹布直接擦拭炒菜的锅底、漏勺放置灶台旁边的脏水桶上不清洗直接盛饭、装饭的饭盒内部灰尘倒出直接打包等等。其次,“饿了么”网络申请开店流程也存在编造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其流程设了三个环节:(1)提交开店申请;(2)通过资质审核;(3)上线营业。其为了吸引店面加盟,为加盟店面编造虚假地址及店铺信息,并且餐饮许可证有无并不会有任何影响。“饿了么”可以做到对一切违规小店照单全收,不合规定的餐饮只需要付出足够的金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第二环节的资质审查开始创立和经营餐饮网络店铺。此举违反了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网络视频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最后,在315曝光后,“饿了么”推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但被曝出涉嫌无照经营、登记地址虚假、盗用后厨照片仍大量存在。“饿了么”是“互联网+外卖服务”的一种便民服务,而因为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间接接触性造成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基本生活。

2)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电商的注意,“车易拍”作为二手车买卖中介平台,为了脱颖而出,打出公开、透明、快速、无差价的旗号同样涉嫌虚假宣传。将车辆拍卖的价格信息通过大屏幕展示给车主,让二手车主相信车辆拍卖的透明度。但是,“车易拍”中介公司充分利用了网络交易的独特性,巧妙地避开了买家卖家的眼睛,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网页来暗箱操作,买家看到的是“快易拍”的网页,而卖家看到的是服务店内屏幕上经过工作人员修改过的“e置换”的网页上显示的价格,在后台进行操作,“车易拍”公司谋取其中的差价。而此过程是为许多4s店所知晓的,并且在“e置换”页面出现的价格是由4s店作出的决定,“快易拍”可通过收取渠道服务费获取利益,渠道服务费由“快易拍”公司通过“e置换”平台按车或按固定金额自行设定。“快易拍”二手车拍卖网完全运用了网络交易的特性截断了买家和卖家的信息对称,在买家的网页看不到任何关于卖家的信息,同样,在卖家的页面上也完全看不到买家的信息,这样的过程顺利地实现了以欺骗为目的的盈利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3)海淘产品质量合格率低。“2015年,质检总局对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口的儿童用品,包括玩具、服装、纸尿裤、餐厨具、湿巾等进行了质量抽查,总计抽样654批,检出不合格217批,不合格率为33%。其中,进口玩具工抽查124批,检出28批产品存在小零件容易导致儿童窒息、或物理安全性能不合格,产品主要来自泰国、韩国、德国、美国等国。进口儿童服装共抽查133批,检出质量不合格29批,主要存在服装绳带配件不符合标准要求等,另外,许多跨境电商精英企业不重视中国有关产品标签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由26%的产品没有加贴中文标识及说明书,或在销售网站上没有提供电子标识说明书。”

以上案例表明网络交易经营者为了谋取利润,利用网络交易特性,采取隐瞒关键信息,提供虚假信息等不法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网络交易的发展与进步。

3 网络交易虚假宣传的原因分析

通过统计调查,得出2015年被投诉的问题分类比例图,图中显示出在网络交易被投诉的几类问题,其中“产品与宣传不符”占比85%,对比其他方法较为严重。而网络交易虚假宣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当前在网络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比如网络交易经营主体资格审查、行为规范等方面不健全,致使相关部门机关对网络交易的违法行为无法可依。其次,目前我国网络交易相关法规有《网络商品交易及相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团购经营活动管理的意见》、《网络交易服务规范》等,虽有充分考虑了网络交易的特性,但法规涉及内容过多,不利于具体实施,尚缺少明确的细化的法律规定。最后,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资格审查等经营行为相关立法滞后,违法行为真实发生,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加以处理,并且网络交易的相关规章属于行政规章,立法层次较低,规范力度不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实质性的规范作用。

2)诚信缺失。尽管互联网在网络交易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网络交易的核心仍是交易活动,交易活动离不开对交易主体的诚信意识的强调。网络交易作为一个新兴的交易市场,交易规则尚未完善,而网络交易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会主动抛弃传统交易中诚信经营的理念。网络交易经营者编造虚假信息、隐藏关键信息,以低成本达到高收益的目的,致使网络交易市场“乱象丛生”。比如,“淘宝刷手”就是诚信缺失下产生的“新职业”,淘宝新手店家为了皇冠的店铺等级,吸引更多的买家,通过聘请专业的刷信誉团队进行刷钻好评活动进行虚假宣传。由此,蒙混过消费者的眼睛。

3)“经济人”的心理。经济人假设理论认为个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动机进行活动,虽然此理论对人的认识有些片面,但在网络交易中却得到了验证。当前网络交易中虚假宣传行为的出现是由于诚信缺失,而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是“经济人”心理作祟,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商业利益。这表现在网络交易经营者利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包括虚假宣传等,不断牟取暴利,同时往往只注重短期效益,而没有长远发展目标,钻法律的空子从事虚假宣传。

4)工商管理部门监管缺失。由于网络交易的特殊性,以及虚假宣传的手段高明,给工商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1)工商部门配套措施不完善,工商部门的软硬件设备相对落后、针对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取证相对困难,同时缺乏统一的网络监管平台,阻碍了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2)工商部门监管方式落后,网络交易的兴起改变了交易的方式,而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方式仍旧沿袭以往的方式,监管的范围也较为狭小,这表明对网络交易存在的违法行为预测不足。(3)缺乏监管专业化人才。交易方式的改变,对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交易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培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工商法律规章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监管方式下培养的执法人员明显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交易违法违规行为应对能力不足。

参考文献:

[1] 张道前.当前网络商品交易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工会论坛,2011,17(6).

篇3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原因;危害;防治策略

    网络游戏(On line Game)即“在线游戏”或“网游”。网络游戏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目的在于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网络游戏具有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有多个个体参与。网络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也有一些青少年经不住网络的诱惑,对网络游戏过度沉迷以致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青少年上网成瘾,给社会造成很大的隐患和危害,社会各界也早已对此引起高度关注。

    一、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

    (一)网络游戏的特征与青少年的性格特征相契合。网络游戏具有新奇性、互动性、娱乐性、开放性,网络游戏的这些特征符合青少年好奇、猎奇、玩性的特征和需求。网络为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载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网上购物、学习、交流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游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成为许多人消遣娱乐的主要途径,青少年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很快成为网络游戏的主力军。网络游戏中,有许多体现性格特征的角色,比如在魔兽世界中有多个游戏角色,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智慧的、温顺的、愚钝的、暴力的,这些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代青少年性格特征相一致。所以,他们玩游戏的时候,能把自己定格为某一个角色,在游戏中和对手进行挑战,通过在游戏中的胜利而获得满足。这样,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他们会不断地在游戏中升级,对游戏越来越爱不释手,继而就会沉迷于游戏而不能自拔。

    (二)青少年心理具有不成熟性、叛逆性。青少年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渴望友谊和交流。这些特点使他们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各种需求就难以在现实中完全得到满足。这种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极易使青少年的心境处于压抑状态。在现实处境与构想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别的补偿途径,而网络以它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出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和实现自身需求的平台。网络游戏中,他们利用选定的角色取胜的方法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也使他们有了倾诉的空间和对象。但是青少年自制力相对较弱,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里当他们第一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当这种重复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以至于失控时,他们就会最终沉迷于网络。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的不到位。现在,许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亲对孩子非常宠爱而事事顺着他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甚至是无理要求,这就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为了让孩子紧跟时展的要求,条件较好的家庭大都主动给孩子配备了电脑,以满足其需要。有的孩子生活零用钱比较多,就经常去网吧上网,由于家长对网络知识的缺乏,或者无暇顾及等原因,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这种行为。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便迷失于网络当中了。另一方面,在学校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他们容易滋生厌学情绪;教师则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学生在学校找不到缓解压力的地方,就会把目光转移到网络游戏上。而青少年的识别能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差,一旦上网接触到不良的内容,很容易被腐蚀并且沉迷网络游戏。

    二、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一)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2008年出台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公布,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即为网络游戏成瘾。长时间的网络游戏可引起视力下降;在肢体方面,简单重复的按键,手指和手腕极易受伤。据了解,有些学生喜欢游戏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为了玩游戏而逃学,白天在网吧打游戏,晚上夜不归宿,夜以继日地玩游戏。这样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曾经有报道称,一位少年因玩游戏入迷,从高桥上跳下去,在游戏当中,他可以飞檐走壁而不受伤,而当时他还以为自己在游戏中,无所不能。因为上网时间过长而猝死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二)网络游戏成瘾会造成青少年的人格畸形。现在的网络游戏大都以暴力为主,很多青少年为了寻求在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刺激及优越感迷恋上了网络游戏,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他们性格的畸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类似网络暴力的情感和环境时,往往容易丧失理智,会毫不犹豫地把游戏中的行为运用于现实的人际冲突,从而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案例一,青少年胡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游戏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邻座的一名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邻座少年的胸口,导致其当场死亡,而胡某继续玩游戏,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案例二,由于网游成瘾需要钱上网,一个12岁的青少年抢劫正抚养自己的姑姑一家,抢走了2000元钱和手机,杀死了自己的姑姑和表弟表妹。当被警方带走时,这位少年面无悔意,还固执的认为自己没有过错。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

    (三)网络游戏成瘾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网络游戏的繁荣和产业化发展,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因为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网络游戏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青少年人数就越多。很多玩家尤其是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更有甚者,有一些青少年因为网络游戏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案例:郑州某高校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孤独开始到网吧上网,玩游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并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所谓的“朋友”。最终,该学生由于缺钱上网玩游戏而走上了抢劫的道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这样的实例也屡见不鲜。

    三、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防治措施

    (一)网络游戏行业要加强自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随着电脑的普及使用,国内青少年小网民数量日益增多,而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又不足,往往会陷入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也成为父母和教师的巨大隐忧,而且早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所以,网络游戏行业要适时地采取措施,开发一些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系统,以有效监控和管理青少年的上网活动。这里即有一个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实例:开学前一晚,当许多小网民忍不住又一次登录被称为“儿童版开心网”的摩尔庄园聊天、打怪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开学“收心”倡议书,而在登录其他的网络游戏和社区时,系统会自动限制他们上网的时间,并减少游戏中的任务数量。这样,小网民们即使想在开学前一晚再疯狂一次,也会受到电脑本身的限制。

篇4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网络社会失范原因入手,剖析网络何以失范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应对网络社会日益严重的失范现象的几羔措施。

网络社会失范是指在网络社会中因价值规范体系产生紊乱而导致网络社会功能丧失,网络社会成员违背主导的社会规范的行为,无法指导与约束网民的思想与行为,整个网络社会显现出来的无序状态。这种无序的状态的形成与发展是有极其深刻的、复杂的原因。

一、 网络社会失范的原因分析

1、网络世界的特殊性导致传统道德的社会功能不能得以发挥。道德本身是一种必要的恶,他是强加于人的本性之上,束缚人的言行举止,他是以社会舆论、评价等社会监督与处罚为主要保障手段的社会人群的约束机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间接性、处罚的满后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道德得以执行的保障体系失去了功用,加之传统的道德标准根本没办法去规范网络世界的新的社会行为,网络与现实社会的双重身份使得人伦关系有时都发生变化,网上发生过父亲与女儿网恋成婚的事情发生,单纯在网络上他们没有违反道德,在现实中他们也不存在其他的越轨,而当双方的双重身份透明化以后,他们却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再如有成年人和几岁小女孩在网上恋爱,甚至网婚,生子等等,这种行为我们究竟如何去看待,是值得我们社会工作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2、网络制度供给不足。网络制度供给就是为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而提供的法律、伦理或经济的准则、规则。网络制度供给是我国互联网有序发展、长期繁荣的需要。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迅猛发展,网络制度供给相对不足越来越严重。我国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1996年 2月,国务院第 195号令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 5月国务院数字化工作小组办公室 《中国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 12月公安部 《计算机住处网络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 9月20日国务院颁布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1997年修改刑法时曾对网络犯罪进行过研究,增加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些法律、法规在我国互联网运行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网上活动内容的进一步丰满,网民人数的剧增,群体成份变得越来越复杂,现有的法律法规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网络发展的需求。

3、上网者的网络规范、网络道德等教育不够,知识缺乏我们上网者中的许多人在上网之前并不知道在网上有哪些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对这方面一无所知就直接进入网络社会,他们自然不会去遵守什么东西,很容易成为网络社会规则的破坏者,就象是一群从丛林里的出来的原始人进入现代社会,他们违反文明社会制定的这些法律、规范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网络上如此众多的诱惑,也使我们眼花缭乱,如梅有一定的判别能力,恐怕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网民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任其游荡于网络社会,这无异乎置羊与群狼之中,亦有脱身之理。最终成为网络社会的受害者。

4、社会转型时期,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体系也处在动荡调整之中,旧的道德体系已解体,新的道德体系尚处在创建之中。中国从 20世纪 80年代打开国门以后,西方许多优秀的文化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但也不可否认,西方许多东西不适合中国,更有许多已经为西方国家所摈弃的东西也一并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伦理道德的冲击是巨大而深远的,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新道德体系的构建依然需要很长时间,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惑、不解以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很有可能在网络社会里得到实施以至放大其破坏作用。

5、异质文化的冲击。互联网极大的丰满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使各国传统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通过翻译 “源文本在异质文化中的第二次生命使源文本文化在目标语境中延续 ,对异质文化或补足,与异质文化并存;或冲击,对异质文化实行改写;或侵略,对异质文化实现解构。”

二、治理 网络失范的措施

1、加强网络道德、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是传统道德规范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网络世界的实质是现实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因此,网络道德并非是孤立的,它不可能完全脱离开现实的道德框架。日益凸现的网络失范问题,对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日益受到威胁,网络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也就显得更加追切,对于目前网络伦理道德的现状的改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无疑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计算机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网络道德、法制教育是一全民教育工程,是整个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影响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大事。

较之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信息伦理道德、法制教育严重缺位,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教育规划,国家教育部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方面的纲领性的文件更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国相关的教育的也只有少数学校各自为战,无论是讲授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老师,还是道德教育者都没有对信息伦理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计算机专业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伦理教育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方面,美国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计算机伦理十戒》,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制定 《网络伦理声明》等,都起到了教育与束缚专业计算机从业人员的作用。而相比之下,中国相关教育则差很多,我国由2001年11月 22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网络公约》是最集中和专门的一次表述,计算机行业、其他一些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红黑客联盟等组织都是网络上的高手,他们自律对网络社会的和谐与安全、减少网络失范等不和谐因素十分重要。

2、加强涉网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网络道德自律中存在着监督的天然缺位,单纯依靠道德自律并不能有效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法律具有普适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只有在以法律为主导的前提下的他律来带动网络道德自律,才能保证网络健康文明的发展方向,才能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引导人们形成良好自觉的网络道德观,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切实履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现有法律法规在处罚网络问题上可以说是力不从心。网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由此洧生出来的网络失范问题亦需要我们去研究,对于网络犯罪的法律研究,进而出台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应该说是以法治网的当务之急。

3、加强网警力量、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网络社会的犯罪的高科技特征,使得在网上警力严重不足,网络社会的许多犯罪行为都因为网警的缺位,而使得许多网络罪犯得以逍遥法外,在网上无法无天。一般的网络违法及流氓行为更是无力为之。现有的法律的执行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网警的缺位;另一方面网络相关的法律专家相对缺乏,许多罪与非罪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廓清。要在网络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还有很多事要做,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政策引导,法律部门加强网络警察力量,提高网警的业务能力,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三、结语

网络社会失范问题,有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规范体系的不完善,也有网络法律、法规的缺位等原因,加之有关互相网的知识普及和上网规范、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不够,导致了今天严重的网络社会失范。治理网络失范要采取鸡尾酒疗法,对之进行统合治理,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同时,加强网民教育、完善法规、强化执法力度等措施的综合使用,将会使网络社会恢复秩序。

篇5

一 课堂现象描述

有的学生进入电脑室后的第一动作是打开QQ,看看网友上线没有,如网友在线,即开始打招呼进行聊天。每个人一般都有10个以上的网友。

有的学生则抓紧时间,进入相关网站,继续上次未结束的游戏。老师上课了,很多人根本不听,老师走过来,立即将窗口最小化或关闭。老师眼快不如其手快。

学生在网上极易找到林林总总的网络游戏目录,联想到武打小说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深感到这些用现代高科技包装的玩意儿,比具有相同内容的小人书对学生更具诱惑力。

二 中学生课堂沉迷网络的原因分析

1.互联网本身的“魔力”

目前,互联网上能进行网上聊天的聊天室很多,比较有名的是腾讯QQ,平时腾讯QQ通常都有成百万人在线,学生可以按在线人员的资料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网友进行交流,以此来满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需求――同类沟通需求。由于学生长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极少有机会与外界交往,很想找到能与之沟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坦率的交流来缓解由于学习的重负和严格的校规造成的心理压力。另外,处于青春萌发期的中学生一般有求偶的潜意识,在这神奇的网络世界中,由于相互不见面而只靠文字言情,可以避免现实生活中因谈情而受到拒绝和奚落造成的难堪,再加上前期的QQ号是可以免费申请的,所以QQ很受中学生青睐。由于中学生具有对未知异性世界探索的心理,中学生一般在网上寻找的多是异性网友,年级越高这种情况越多。现在QQ聊天已成为中学生的时尚,由于平时上机机会不多,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自然成了QQ聊天的大好时机。

2.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欲求

现在很多大型的网络游戏多是根植于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或取材于一些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武打小说,迎合人们争奇好胜的心理,并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互动功能,使网络游戏者进入故事的仿真环境,在虚拟的环境中对自己所扮的角色进行自身价值的创造,努力攀升。游戏者在那里是行为的主体,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创造的业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指挥水平,所以吸引着中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在心理知觉与认知形态上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状态。当他取得进步时会表现出一种比人优越的机能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的亢奋,激励他向更高阶次努力,这种亢奋的精神使他不顾一切地(时间、精力、金钱、学校规章制度、教师和家长的规劝)继续下去,这种争取超越自我、创造个人更佳业绩的心理使他完全专注的投入于非常窄化的注意焦点中,这种心理效应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对于他们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负面影响使得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

3.某些学生的自我封闭人格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容易出现无奈、自卑、封闭、冒险、失望等心理问题,特别是有些学生抗挫折(生活、学习中)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他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以降低挫折感,于是他们依赖网络,封闭自我。这种封闭性使他们的人格也向封闭方向发展,他们有可能沉迷于虚拟世界里,从而更加自我封闭,导致非健康人格的产生,更有可能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暴力,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遇到新的挑战。

三 对课堂易沉迷于网络的预防与干预

1.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

不难看到,热衷于上网的学生,特别是聊QQ的学生,他们的键盘指法极为熟练,有的几乎到了运指如飞的地步,可以同时与几个网友聊天。中小学生大都使用汉语拼音汉字输入法,这部分学生的汉语拼音相当准确。这就为将来学生从事文科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进行网络游戏时的这种争取超越自我,创造个人更佳业绩的心理,为青少年学生逐步养成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的良好心理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的作用,其效果不是教师单纯的口头说教所能替代的。

还有一个不为人们所注意到的事实,现在中学生玩的大型网络游戏是大多数教师和家长不懂的,那么是谁教他们的呢?一般是他们自己看书摸索或同学互相教会的,其实这就是当前新课程改革里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而且还是一种更为难得的“自发性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改中指出:“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所以,学习方式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学生的自发的网络行为中我们可具体地看到,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关键是我们如何认识、如何去引导。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将学生这种发自内在的学习精神引导、移植到课程的学习中去,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加强对个别学生异常行为的心理辅导

要让学生们认识到,沉迷网络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得了这种心理疾病的人会时刻想着要上网。目前在上网人群中,发病率愈来愈高,年龄介于15~45岁之间。有关专家对沉迷网络的人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难以自拔。这些人多沉溺于网上自由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不再满足。初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而后可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网络在给中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与之相对应的网络恐惧症、网恋综合征、网络依赖综合征、人际关系冷漠、自我迷失等网络心理障碍,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不仅影响中学生的学业,还会使未成年人的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进而影响右脑发育,导致亚健康状态或心理障碍,更为严重的是,暴力互动游戏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的冲动行为。让学生自查有没有这种心理疾病,如有,则耐心地加以说服,指导他进行纠偏。

3.反向实践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要素来源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种,校外课程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过去由于认识和观念的问题,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单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偏重于纸质印刷制品,而对于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则重视不够,对于开发游戏型课程资源更是连想都不敢想。近年来,我们的软件,不说教学游戏,就连普通的游戏市场大多数都被韩国、日本的软件占领了。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尽早开发能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益智游戏,这些游戏要符合青少年年龄特征、学生进行网络游戏的心理,具有他们所喜爱的互动性、对抗性、竞技性,使进入游戏的学生具备玩家角色、扮演人物的仿真环境,寓学习内容于游戏之中,使他们在虚拟的环境中对所扮的角色进行自身价值的创造,进行永不休止的攀升。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尽可能做好相应的课件、积件,以便与学生互动,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4.制定网络课堂规则,必要时适当采取强制措施

篇6

关键词:网络精品课程;人才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72-01

一、前言

(一)研究资料。本研究的精品课程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上各学校提供的国家精品课程。包含了2003年至2007年的1600多门,其中有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而观看不了。涉及了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医学、农学、信息科学、两课、文学等各个领域的学科。研究的文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关键字为“精品课程”的所以论文。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document study)。文献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这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二、精品课程问题所在

本人从精品课程内容资源的原创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本人在研究分析现有精品课程中发现网络精品课程所出现的问题,并收集整理这几年国家评选出的网络精品课程的共性问题,做了个总括上的归类描述。

(一)精品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精品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整体规范化。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组织呈现形式和教学内容信息方面的不规范。

1.网络精品课程内容组织呈现形式上。网络精品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录像,而精品课程的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录像有在线版或下载版两种。这就造成了组织形式上的不统一。比如说用网页做的课程中嵌入的却是word的讲义或视频教程或其它文件信息,均需要下载后另外用不同的播放器播放。而下载版占了比较大的比重,下载版课件或教学视频录像都需要不同播放器来打开(学习者需安装不同播放器才能进行学习),并且需要等待下载时间,通常有些课程内容下载时间比较长特别是比较大的视频课程。

2.教学内容信息方面。不同网络精品课程的信息含概面非常广,数量也非常多,涉及到各种学科性知识,对网络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信息的好坏难于考证。但我们以看的出大部分网络精品没有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多为书本的网络搬家,或是采用PPT这种大纲式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这些对于网络上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来讲,与传统课程相比没有优势,甚至不如传统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且有一程量的网络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是某几个章节的样版。整体教学内容信息不全。

(二)网络精品课程在技术方面的问题。成熟的网络精品课程开发技术是网络课程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综观历年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虽然是网络课程的优秀代表,但还是存在技术不成熟的问题。

1.课程打开速度慢,特别是视频教学录像。2.视频录像播放不流畅,部分需要下载的教学录像下载等待时间过长。多数视频录像打不开,链接无效。3.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各学校精品课程都有自成体系的课程平台。整体课程平台比较杂,不利于学习者快速掌握学习环境。4.部分网程课程模板实现不理想。如交互平台,教师和学习者不能实现及时的交流。师生同步异步交互平台不完善。在评价模块方面,多数精品课程的评价分有三块,学校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都主要是以证明表图片形式呈现。没有过程性评价。

(三)网络精品课程在管理方面问题:网络精品课程在管理方面存在比要严重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缺乏严厉系统的管理。在考评管理上也不是很完善,比如说有些精品课程根本就没有考评管理。在资源管理方面,没有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的管理。这点是我国所以网络资源的共性问题。在交互管理方面,如今在技术上可以实现实时和异步进行管理,但没有真正意义上在精品课程使用起来。

(四)网络精品课程在运营方面的问题:在运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访问量少,宣传力度不够大,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资源的建设,交流与共享。

三、分析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做体系的一级指标,总共有五块: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一般教学队伍由学院领导来组织,教学条件由学院领导来创建与提供。而教学师资队伍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由此看来,师资队伍直接决定了精品课程的成功与否。因此网络课程的建设很重要的部分是师资的建设。

虽然我国一直为现代化思想而努力,但在有历史悠久的自已自足思想的中国人民,在实际的行为上不一定都能体现适合现代化生产的现代化思想。综观2003年至今的网络精品课程,是各个高等院校专门为网络精品课程开发设立项目开发组。队伍成员基本上是学科教师与计算机教师(教育技术人员)构成1+1开发模式,或以学科教师独立开发的模式。我们知道,这种开发模式缺少严格遵循一般项目开发的过程与规律,缺少理论上、技术上、质量上的规范。在以教师为主的网络课程开发师范队伍中,我们知道,高校教师多来自非师范类院校,其具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在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并且广大教师对规范的网络课程的没一个定式。

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教师人员,由于水平能力的有限基础上,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进行开发,都自成体系。课程形式多种多样,课程差重点也不一样,造成无法有效的交流和共享优质资源的思想。

在一门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知道其工程量耗大。师资队伍中的教师既要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又要开发优秀的课程平台。教师既要保证技术上的没问题,又要保证课程的质量,并且每年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没有得到很好的后续维护及使用宣传。我想,现今网络精品课程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精品课程的评选一定要有网络课程,这样容易造成一味追求技术上的盲目,从而也无暇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提供完整且富于现代教育思想的课程内容。最终促使网络精品课程流于形式。

针对于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分工不够明确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如在内容组织呈现形式和教学内容信息方面可以有个专门的队伍负责任,这个队伍可以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提供完成。在技术方面的问题,应该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辅助教师完成网络精品课程的制作。传统的教育都必需有个管理机构,比如说大大小小的教育局等。网络课程当然也需要有个专门对网络课程进行管理的组织。至于运营方面的问题,可以有专门的运营策划小组,来让我们花这么多的心血做出来的精品课程能使用起来。

参考文献:

篇7

网络语言及其特点

网络语言的界定

网络语言,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虫”、“网民”在网上使用的语言。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与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形式,并已逐渐形成了网络的行话。

网络语言的特点

目前流行的网络语言,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符号化。如:“:一)”表示最普通的基本笑脸。通常加在句尾或文章结束的地方,表达一种愉悦的心情,可以说明现在很开心。“:一(”表示抿着嘴,一副如泣如诉的神情,就好像是受了委屈的样子。它常常被置于网虫交流当中,以传达某种意义或情绪。

数字化。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方便、快捷,而汉字在输入方式上需要通过拼音的组合或者汉字笔画的分析搜索所需要的汉字,这样的过程无疑给网络的快捷、高效带来很大的影响。而数字则无须经过这样的程序,它简单、明了。“5555……5555”表示呜呜呜的哭声。

拼音化。“LP”――老婆等的汉语拼音缩写和英文缩写,这样的缩略语成为网络语言的时尚。由于网络和纯文字均不能把人们日常交往中所使用的表情、肢体、动作等语言辅助形式传达给对方,从而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方式,这是网络以视觉文字和标点符号为传递信息的唯一载体的必然结果。

个性化。任何人一旦掌握了网络语言交际手段,几乎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网上发表个人观点,这从网虫们独具个性的网名中可以得到印证。例如:有的人用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网名;有的网虫起个英文名字;要么就用数字“112233”;更有甚者就胡乱地在键盘上打点什么。这类网络语言以手代口聊天,以符号的象形、数字的拟声、缩写的会意,可以使相隔万里的人们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还有一些人为了掩饰某些口语的粗俗,经过巧妙的简化处理就可以显得含蓄文雅而且不同寻常。

地域化。网络是一个多语社会,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联上同一个站点,因此网络语言有明显的语言地域性。当大家在同一个页面上聊天的时候就要用彼此可以相互交流的语言。南方人经常问:“什么?”而北方人则会说:“啥?”,南北的地域特色尽显无疑。

随意化。网络交际以文字为主要方式,在网络聊天语中,文字运用得很随意,不规范。如“你是那里人?”(哪里)、“个个”(哥哥)等,如果一个人不是经常上网聊天恐怕就不会明白“大点化”的含义就是“打电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语法上也有随意化、简化的倾向。还有一些网虫在聊天的过程中可说可不说的话运用得比较多,如:“你是谁?”“你的网友!”“你在干什么?”“上网”等,这些话实际上传达的信息几乎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对陌生人存有一道无意识的屏障。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从信息量的角度分析

1 信息量问题。从狭义的信息量公示来看,信息量就是信息在各种状态下所具有的平均的不确定数。一般来说,概率越小,信息量越大;概率越大,信息量越小。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对一种回答作出越少的解释,那么,这种回答所承载的信息就越确定,信息量也就越大。这样,网络语言的简洁性本身就形成了其信息量大的特点。如网络中的缩略语NB是北京球迷用以表示赞赏的惊叹词的缩写,奉承别人在网上很酷。我们可以用很多感叹词或者组合来表达惊叹的意味,然而网络传播中缺少语音语调的传送,因此我们很难从单个的感叹词中体味到褒贬的感彩,也就会引起许多解释,不确定性大。而NB这一感叹词已固定用于褒扬,因此,这个信息不存在不确定性,概率最小,所以信息量也就最大。

2 信息量与新奇问题。信息的不确定性就是熵,而熵的一种功用就是造成新奇感。网络中许多具有高熵值的语言就具备这种功用。这种表示高熵值的词语、符号等并不改变语言的信息量,却造成了网络中语言的独特性。其实所谓的高熵值也就是对于外界(不属于网络群体)而言,对于网络群体中经常使用的人,这种高熵值的,特点就不明显。当你第一次看到“发到我的馨香里来吧”这样的字眼时,你会对“馨香”有一些猜想,然而它们又很容易让人想到是“信箱”的意思。这时的“馨香”就具有了高熵值,让人感到了与正常生活中的交流不同。这种“违反”与受者对这种语言表达的预见和估计发生很大的偏差,从而形成新鲜感。

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

造成网络语言特点的主观原因要从受众心理人手分析。根据观察和调查,经常上网聊天的人年龄处于20-2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刚刚脱离繁重的学习压力,尚未进入谋生、婚姻、育子的生活压力,他们的空间时间相对较多。而在BBS上发表文章的人大学生居多。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他们特有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毫无保留地体现于网络语言中。

1 个性化。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人人平等,个人具有从前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尊严。这个时代崇尚个人至上和技术至上,电脑和网络的本质都是面向个人的。一个人只要有一台电脑并联上因特网,他就可以进入不同的网络社区。网络是一种较为民众化的传媒,这里不是单指面对的对象民众化,尤其指组织者的民众化。网页的建立,文章的发表都是个体的行为,只要个体单方面有意向,就可以参与进去。其他传媒都是部分人的组织,都有这一组织的规定,因此组织者也要遵守这样的规定而不能随意发挥。网络并非如此,沉浸在数字化平等和崇尚个性时代中的网络群体,更加注重的是自我的张扬。他们追求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品位,而在网络上最能体现自我品位和风格的便是语言。因此网络群体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网络语言呈现出随意性。为了体现网络群体的个性,他们不屑于使用原有的一些说法来表达某种意义,他们自造词语或改变原有词语的意思来表达网络的新事物,像“楼上”“楼下”(在每一个论坛里,

上下两个帖子之间的关系被称作楼上和楼下)这样的词语频频亮相。然而文字表达的约定俗成性毕竟存在,留给人们发挥的空间也不大,所以网络群体只能从数字和字母中发挥自己的个性。

2 排遣无聊。网络群体处于一种矛盾中,他们一方面想要与不为熟悉的人交谈,互诉心声;另一方面他们又要追求面对面的亲切直观效果。因为互相不熟悉反而使他们消除了心理障碍,更容易袒露一些心事,而一直面对屏幕,总会让人产生隔阂感、孤寂感,年轻的网络人群又正是为了逃避孤寂感而来的,因此他们追求面对面的其乐融融的感觉。网络群体来到这里为的就是寻求心理的慰藉。这样各种富有感情的符号应运而生。他们的产生不仅仅避免了输入汉字的繁琐,更多的是适应了网络人群的心理,即人们要以这些符号传递自己的心情,让对方感到他所面对的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台机器,让彼此之间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即使不曾相识,但只言片语便可以了解到对方。有时几个字几个符号就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传递彼此之间的默契。

篇8

【关键词】LTE-R系统 网络覆盖 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为满足2万吨列车应用业务的需求,新型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于2014年9月份在朔黄铁路公司顺利开通。如何保障LTE-R系统网络覆盖安全,给专业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不间断的对网络进行优化,统计整理原平分公司管内LTE-R系统开通运行以来网络优化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后期故障处理,提高网络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原平分公司管段内LTE-R网络覆盖情况分析

原平分公司管段内LTE-R网络覆盖情况复杂,无线网络运维难度大,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无线场景复杂,既有平原场景覆盖(四角落地塔搭配板状天线覆盖)也有隧道场景覆盖(隧道内漏缆覆盖、隧道口尾巴天线覆盖等)。

(2)地形多山区、丘陵,对无线信号阻挡严重,在实际网络覆盖优化时既需要保证良好的信号覆盖,又需要考虑强信号越区导致的网内干扰,影响网络质量。

(3)隧道众多,绝大部分采用漏缆方式覆盖,漏缆维护工作量大。尤其需重点防范高驻波比问题、浸水漏水问题造成的信号衰减。

(4)神池等地属多风地区且风力大,四角落地塔天线、隧道口尾巴天线易受外力影响导致方位角、下倾角的变化,影响网络信号覆盖,易多发越区覆盖、弱覆盖等问题。

2 网络优化的意义及目的

(1)网络优化的意义:LTE-R系统承载了列控、机车调度及语音通话等重要业务,尤其是无线侧作为业务应用的基础通道,其优质运行是LTE-R系统业务高效承载的重要保证。网络优化作为LTE-R系统重要的运维保障措施,意义重大。

(2)网络优化的目的:保证无线网络覆盖良好,通过测试获取第一手网络运行数据;

(3)排查处理网络覆盖问题(覆盖空洞、过覆盖等),及时发现网络覆盖波动,处理潜在风险点。

(4)保证重点业务运行正常。

3 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模式

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轨道车(添乘)测试系统,充分模拟机车运行业务应用,按周期进行无线网络测试;

(2)测试数据分析,发现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点或潜在风险点;

(3)针对问题点或潜在风险点进行整改调整。

4 网络优化主要运行指标

4.1 LTE无线覆盖质量

LTE无线场强覆盖指标用车载终端全向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最小下行参考信号的功率RSRP(dBm)来描述,具体指标参照表1,并满足设计要求。

4.2 LTE无线重联业务网络服务质量

如表2所示。

4.3 LTE 网络切换质量

如表3所示。

5 原平分公司管段内LTE-R网络覆盖的场景优化分析及探讨

原平分公司管段内无线网络覆盖场景复杂,主要包括平原场景覆盖和隧道内场景覆盖。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网络覆盖的原因分析及探讨。

5.1 平原场景优化

5.1.1 场景说明及优化目标

平原场景地势平坦,无遮挡,无线传播类似于自由空间传播,站点间距相对较远,但基站天线方位角、下倾角如果设置不当,会造成过远覆盖、越区等问题,导致网内干扰,引起切换失败、接入失败等网络问题,网络优化可主要通过调整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等问题来对基站的覆盖效果进行控制,辅助调整切换参数,达到最优覆盖的效果。

基本概念:

方位角和下倾角是描述移动通信网络中天线方位的两个参数。在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优化过程中,方位角和下倾角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两种方法。

方位角可以理解为正北方向的平面顺时针旋转到和天线所在平面重合所经历的角度。在实际的天线放置中,方位角通常有0度,120度和240度。分别对应于A小区、B小区、C小区。

为使波束指向朝向地面, 需要天线下倾。一般天线有两种下倾:机械下倾和电下倾。机械下倾是利用天线系统的硬件结构调整安装螺母使天线不再垂直安装,而是下倾指向地面。这种天线在调试下倾角时必须注意,因为这会干扰小区覆盖形状并且可能发生无法预计的反射;另一种电下倾是利用相控阵天线原理,采用赋形波束技术,调整天线各单元的相位,使综合后的天线波形近似于余割平方函数而产生下倾的效果。这种天线的安装是垂直的、但天线的波束是指向地面的。在现场使用中,这两种天线都有,有些还是机械加电子下倾,所以一定要辨明天线型号,区别对待。

5.2 越区覆盖问题分析及优化手段

由于基站天线俯仰角设置过小引起的小区覆盖距离过远,从而越区覆盖到其他站点覆盖的区域,造成在该区域手机接收到非主覆盖小区信号,导致网络内干扰。

调整措施:一般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来解决越区覆盖问题。

案例:

优化前:如下图所示红圈区域,主要为PCI=104、PCI=105小区主覆盖范围,由于PCI=106小区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导致在该区域其信号较强,UE可占用PCI=106小区信号。如图1所示。

调整手段:PCI=106小区神池方向下倾角下压2度。

优化后:复测问题区域未出现覆盖异常。如图2所示。

5.3 重叠覆盖问题分析及优化手段

在某一连续覆盖区域内,存在多个小区,最少2个的共同覆盖,并且多个小区的覆盖电平相当,电平差小于6dB,这样的区域即为重叠覆盖区域,重叠覆盖区域内通常SINR较差。

调整措施:一般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提升主覆盖小区信号,控制非主覆盖小区信号,解决重叠覆盖的问题。

案例:

优化前:在PCI=56与PCI=57的切换带区域,两个小区信号都比较强且信号隔离小于6dbm。如图3所示。

调整手段:PCI=56小区黄骅港方向下倾角下压2度

优化后:复测问题区域PCI=57小区主覆盖且与PCI=56小区RSRP隔离8dbm。如图4所示。

5.4 频繁切换问题分析及优化手段

频繁切换多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当终端进行移动时发生主用小区的频繁更换,即在某两个小区反复多次切换。造成区域内SINR下降,影响网络性能。通过调整网络覆盖或者切换参数来达到对切换的控制。其中通过网络覆盖的方式对其控制,方式手段可参考越区覆盖、重叠覆盖问题的处理。此处我们重点分析通过切换参数调整的方式进行控制。

同频切换A3事件的触发机制说明:

同频切换通过事件A3触发,且事件上报方式采用事件转周期的上报方式。

事件A3的触发,即邻区质量高于服招∏一定偏置值。参照3GPP协议36.331(2011年3月的R10版本第5.5.4.4章节)规定事件A3的判决公式。

触发条件:

Mn+Ofn+Ocn-Hys>Ms+Ofs+Ocs+Off;

取消条件:

Mn+Ofn+Ocn+Hys

公式中的变量有如下定义:

Mn是邻区测量结果。

Ofn是邻区频率的特定频率偏置,由参数QoffsetFreq决定,此参数在测量控制消息的测量对象中下发。

Ocn是邻区的特定小区偏置,由参数CellIndividualOffset决定。当该值不为零,此参数在测量控制消息中下发;否则当该值为零时不下发,公式计算时默认取值为0。eNodeB将根据小区负载情况临时修改邻区与服务小区的CIO,触发基于负载的同频切换。

Ms是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

Ofs是服务小区的特定频率偏置,由参数QoffsetFreq决定,此参数在测量控制消息的测量对象中下发。

Ocs是服务小区的特定小区偏置,由参数CellSpecificOffset决定。此参数在测量控制消息中下发。

Hys是事件A3迟滞参数,由参数IntraFreqHoA3Hyst决定,在测量控制消息中下发。

Off是事件A3偏置参数,由参数IntraFreqHoA3Offset决定。该参数针对事件A3设置,用于调节切换的难易程度,该值与测量值相加用于事件触发和取消的评估。此参数在测量控制消息的测量对象中下发,可取正值或负值,当取正值时,此时增加事件触发的难度,延缓切换;当取负值时,此时降低事件触发的难度,提前进行切换。

用于事件A3评估判决的Mn和Ms测量量类型,由参数IntraFreqHoA3TrigQuan决定,该值由3GPP协议36.331规定在测量控制中的报告配置中给出,可选类型为RSRP或RSRQ。如图5所示。

主要参数调整说明:

IntraFreqHoA3Hyst:同频切换幅度迟滞,该参数表示同频切换测量事件的迟滞,可减少由于无线信号波动导致的同频切换事件的触发次数,降低乒乓切换以及误判,该值越大越容易防止乒乓和误判。增大迟滞Hys,将增加A3事件触发的难度,延缓切换,影响用户感受;减小该值,将使得A3事件更容易被触发,容易导致误判和乒乓切换。

IntraFreqHoA3Offset:同频切换偏置,该参数表示同频切换中邻区质量高于服务小区的偏置值。该值越大,表示需要目标小区有更好的服务质量才会发起切换。若为正,将增加A3事件触发的难度,延缓切换;若为负,则降低A3事件触发的难度,提前进行切换。

IntraFreqHoA3TimeToTrig:同频切换时间迟滞,该参数表示同频切换测量事件的时间迟滞。

当同频切换事件满足触发条件时并不能立即上报,而是当该事件在时间迟滞内,一直满足上报条件,才触发上报该事件测量报告。该参数可以减少偶然性触发的事件上报,并降低平均切换次数和误切换次数,防止不必要切换的发生。延迟触发时间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平均切换次数和误切换次数,防止不必要切换的发生。延迟触发时间越大,平均切换次数越小,但延迟触发时间的增大会增加掉话的风险。

案例:

优化前:PCI=40和PCI=41,PCI=240和PCI=241之间频繁切换。如图6所示。

调整手段:将PCI=40/240的切换磁滞offset调整到4,TTT调整到640ms, PCI=41/241的切换磁滞offset调整到4,TTT调整到640ms。

优化后:复测未出现频繁切换的情况,如图7所示。

5.5 隧道场景优化

5.5.1 场景说明及优化目标

隧道覆盖一般采用隧道内架设泄漏电缆,在隧道口加装尾巴天线的方式覆盖,达到隧道内外连续覆盖,因此泄漏电缆的施工质量、运行维护质量决定了隧道内覆盖质量,尾巴天线的合理安装,如高度、方位角、下倾角等,决定了隧道外覆盖效果及覆盖接续效果。

泄漏电缆是一种专门用于泄漏通信的高频电缆,电缆外导体不是全屏蔽的,开有泄漏槽或疏编织,因此在泄漏电缆内部传输的一部分信 号就通过泄漏槽或稀疏编织的孔泄漏到电缆附近外部空间,提供给移动的接收机,达到将无线电信号送入封闭空间的目的;同样,外部移动信号也可以通过泄漏槽或 稀松编织的孔穿过电缆外层导体进入泄漏电缆内部,加上必要的设备,可以与基台组成泄漏通信系统,以满足沿泄漏电缆在一定范围内的移动通信。

由此看来,“泄漏同轴电缆通信”就是以同轴电缆作无线电台的天线,用它进行通信,可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均匀的信号场强,而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通信可靠性高,也不存在通信盲区,接收电平稳定,不容易受到外来信号干扰。

5.5.2 隧道内信号衰落问题分析及优化手段

在施工过程或外界因素导致漏缆连接处异常,造成信号传播中断、驻波比高等,导致隧道内信号不稳定。一般情况下需对特定诱因(驻波比增高、漏缆损坏进水、直流阻断器故障等)进行现场处理。

案例:

优化前:PCI=85/285与PCI=86/286切换前,电平陡降,速率下降;切换后,电平恢复陡升,速率提升。如图8所示。

调整手段:通过现场检测,隧道内漏缆连接处的确存在强驻波,及时进行了现场整改。

优化后:复测电平陡降问题得到解决,速率也恢复正常。如图9所示。

5.5.3 隧道口信接续异常问题分析及优化手段

隧道口尾巴天线安装位置不合理、方位角不合理或倾角不合理造成信号接续不正常。调整措施一般需通过调整尾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来解决弱覆盖问题。

案例:

优化前:PCI=40、240神池方向覆盖弱,如图10所示。

调整手段:经现场勘查,PCI=40、240黄骅港方向天线安装在隧道洞口前方100米处,此处恰为铁路桥的桥头,如图11所示。

黄色图标是原来天线安装的位置,可以看到黄色箭头所指方向有一座铁路桥。RRU机房位于隧道内,由机房到天线采用馈线连接,馈线在图中用蓝色线表示。为此,洞口到桥头100米内的距离全部是由馈线信号覆盖,所以机车行驶出隧道后,信号强度突降。现场整改措施将天线安装位置移至隧道洞口附近,如上图天线位置所示。

优化后:通过复测结果来看,当机车行驶出洞口后,信号电平强度在-85dBm左右,较之前有明显提升。如图12所示。

5.6 目前原平分公司LTE-R系统网络覆盖情况

通过长时间的网络优化工作,目前原平分公司LTE-R系统网络覆盖情况良好,网络各项应用业务正常,重点监控指标良好。

网络覆盖率、网络质量及切换接续指标良好,如表4所示。

网络速率应用指标良好,如表5所示。

6 后续的工作措施

在后续的日常网络优化工作中,我们制定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6.1 设备日常告警监控

BBU、RRU软硬件告警,小区退服(不可用告警)、收发光功率、驻波比等

6.2 例行网络测试

定期以模拟重载列车无线重联、CIR台的使用场景的方式进行主要业务测试(UDP灌包、ATTACH接入、PING测试),对覆盖率、数据业务建立成功率、切换成功率、切换时延、上下行吞吐率等指标进行监控。

6.3 漏缆性能监测

结合网管侧驻波比监控指标及例行网络测试数据,定期进行漏缆性能监测,重点关注驻波比、漏缆布放位置及漏缆物理损伤情况等。

6.4 业务运行问题收集与分析

重点收集重载列车无线重联、CIR台业务运行情况及手持终端的使用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甄别和解决无线网络问题;同时建立无线网络问题数据库,做到问题可追踪、可回溯。

6.5 网络工程参数数据库维护

建立基站工程参数数据库,定期更新和维护。硬件数据库主要包括站址、天线挂高、方位角、下倾角;软件数据库主要包括小区发射功率、邻区配置、切换参数等。

参考文献

[1]朔黄铁路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维护管理办法(试行).

[2]华为技术有限公司.eRAN TDD 连接态移动性管理特性参数描述.

[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eRAN TDD连接管理特性参数描述.

[4]郭宝,张阳,李冶文.TD-LTE无线网络优化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肖清华、汪丁鼎.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6]3GPP TS 36.331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0).

篇9

【关键词】有线电视 网络故障 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线电视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电视形式,赶超因特网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新兴产业,有线电视在实际应用中难免还是会出现一些故障,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影响。因此,有线电视的网络维护就成为了目前广电稳中求进事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1 有线电视网络概述

有线电视网络是指通过对同轴电缆或光缆的借助,真正达到传输广播电视信号同时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显示屏显示,以供用户观看的一种电视信号网络。可以说,有线电视网络是一种具有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覆盖范围广、兼容性强、等性价比高的多元化网络。相比于传统的天线收视手段,有线电视网络不仅收视质量更加稳定和优化,同时节目数量的增加更保证了用户对于各种信息的需求。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线电视网络也不例外。有线电视网络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有线设备的安装时,必须要做到:根据安装的环境进行各种维护措施的制定。

2 有线网络电视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2.1 前端机房系统的故障和维护

前端机房系统故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信号故障和设备故障。

2.1.1 信号故障

(1)卫星信号源。卫星信号源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情况一:电视画面有噪点并呈现衰减现象;情况二:画面出现网纹;情况三:画面图像定格无声音或者画面定格声音自行播放;情况四:画面出现马赛克或蝌蚪状。这些情况都是在卫星信号源作用下出现的基本有限网络电视故障。对于这些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有:情况一一般都会在风力较强的时候出现。因此大风过后仍然没能恢复信号,可通过调整电线的接收方位来进行调整,保证信号的接收。情况二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可能来自内部系统的干扰。因此,可以检查输出电平、放大器的性能、线路连接接头、插件频率等是否都符合标准;二是可能受外界的干扰。例如通信电台等;出现情况三,可选择重启卫星接收机;情况四主要是卫星信号接收不好引起的,例如雷雨天气、天线方向偏离等等。因此,可检查天线与前端机房之间的连线是否进水或存在异物。

(2)光缆传输信号。一般光缆信号传输出现中断的情况是:光收机的显示面板上出现“无光功率”。应对方法:第一步,通过光时域反射仪测来检测和明确故障线路,并及时将情况上报;第二步,调查故障原因;第三步,积极采取维护措施。例如,采用备用的信号源进行替换等。第四步,做好详细的工作记录,并保存好相关的维修资料,保证日后使用的方便性。

2.1.2 设备故障

检测设备是否出现故障时,可采取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通过运用音视频线从节目的解调设备(例如解调器)将信号直接连接到监视器上检查其信号质量。如果发现问题,立即使用备用设备进行更换;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进行下一步检查。第二步,用射频线从节目调制器出口将信号连接到监视器上,检查其信号质量。一般混合器或者连线出现故障,使用这个方法就能检测出来。第三步,对故障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并采取排除法进行逐个排除。这是在前两步都不能检测出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其中一台调制器由于自身故障对电路造成影响,并对邻频产生干扰属于最常见的设备故障。对于这个故障,可以采用对受干扰频道附近的调制器进行逐个断电排查的方法。

2.2 网络匹配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电视屏幕出现后重影

故障原因:电缆与接口之间的阻抗不匹配,导致传输过程中信号反射情况的出现。例如实际工作中,要想达到最佳的网络传输效果,就需要保证有线电视网络设备输入值、输出值以及同轴电缆的阻抗均为固定的75Ω。

解决方法:首先,检查用户终端设备以及分配网中各个零器件的接口,并采用全新的零器件替换原先的旧器件,这时候如果故障还是没能解决,就能确定故障的来源――阻抗不匹配造成的。因此可以考虑分支器是否空载、分支器分支接口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现象等问题。如果是分支器空载,可以通过检查,拆除不使用的信号线路;如果是分支接口接触不良,可以通过置换接口的方法对接口进行置换与调试,保证接口的合适性。

3 总结

总之,有线网络电视作为新兴发展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发展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故障的出现,加大了维护和管理的力度。但是我们也要相信,虽然这些故障具有数量大、突发性强等特点,然而其发生也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有线网络电视系统故障可以从系统组成结构方面分为以下几类。前端机房的故障和传统故障,以及网络匹配故障。这三类故障统称为系统三大类组成故障。其在故障的影响面范围上依次是从大到小。由此得出,有线网络电视故障的原因,故障的分析,以及故障的现象也各有各的特点。因此,维护技术人员必须要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做好维护管理工作,真正减少故障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刘养荣.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维保[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78.

[2]马兰.对网络电视电缆屏蔽接地的几点看法[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196.

[3]王育龙.大丰市EPON+EOC双向网络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J].中国广电技术文萃,2014(02):20-23.

[4]张羽. HFC网络电视故障分析预警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9):281-282.

[5]赵梅芳,胡雅琴,陈荣华.网络电视中内容管理相关技术的专利状况分析[J].电视技术,2012,36(z2):35-38.

篇10

语言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核心问题。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伴随维吾尔语互联网的出现,就像其他语言一样,维吾尔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种种陌生的语言现象,如大量的新词、语素出现,表达方式随意自如,语义的变异,语序的变化,语法的变异等等。网络上使用的维吾尔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出现了变异现象,这些现象是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而引起的。

关键词:维吾尔语;网络语言;变异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既然是社会现象,便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社会语言学家称之为变异。如果我们把“变异”这个词作比较宽泛的理解的话,几乎可以相当于“差别”的意思。也就是说,变异指的是语言因各种社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差异。它既包括某个特定语言项目在共时分布上的差异,也可以包括该语言项目在历时流程中的变化。从这样看来,可知语言就是以变异网络的不同形式而存在的,语言变异无处不在。语言变异的最主要的表现体现在新词新语的产生上,这也包括网络语言。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网络普及而催生的网络语言不但成为网络世界的通用话,而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用语中,受到了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关注。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所有语言,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值得是网民在网络社区进行交际所使用的专门用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最能体现出网络语言变异的特点,也是本文所探讨的对象。

就像其他语言一样,伴随维吾尔语互联网的出现,维吾尔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种种陌生的语言现象,如大量的新词,语素出现,表达方式随意自如,语义的变异,语序的变化,语法的变异等等,在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使用维吾尔语的网民在使用维吾尔语时往往偏离常规,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不落俗套,形成突出,出现了各种变异现象。

一、网络传播中维吾尔语变异的特点

网络传播中的维吾尔语变异可谓千奇百态,五花八门。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幻性,网名们在网络中畅所欲言,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

(一)数字符号类变异

由于网络语言交际需要通过敲打键盘进行字符输入和从屏幕上阅读字符来实现,所以很难做到思维和交流的同步,网民为了经济和幽默,经常以符号或数字来代替他们的情感。比如:46 (sizu),99999(要求对方聊天),0991(一般以区号来说明自己是哪里人),88(该数字是用英语的音来表达维语的再见意义的)维语中标点符号是不能连续使用的,但是在网络语言中,经常不用或滥用标点符号,有的整段文字都不用标点符号,有的则连用无数个来强化情感,使用最多的是感叹号和问号。比如:“!!!!!!”是强化感叹效果的,而“????”是表示满腹疑问的。网络中用维吾尔语表达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连用有任意性,有时甚至连用几行,显得特别杂乱无章,违背了维吾尔语的规范性。

(二)字母符号类

这主要包括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表达的两种方式。如:O―原来是汉语“哦”词,为了简洁,就以该词读音和英文字母的结合方式来表达维吾尔语中的“h”这个词。A原来是英文字母,但以这种字母来代替了维吾尔语中的“ah”这个词。Hoxxx 该词不属于英语词汇,只是用阿拉伯字母来代替维吾尔语的读音,是表示“再见”的时候使用,并且利用重复字母的方式来表达强调。Heyyyy_用该词原来想表达汉语的“嗨”,网民利用汉语读音和阿拉伯字母的结合来创造这种表达方式。该表达形式有时也可以理解为维吾尔语中的“hy”用阿拉伯字母写法。-这是维吾尔语字母,是代表英语的QQ来表达的,它的读音仍然是本民族语言的读法。

(三)语码转换类

网络中大量的借词是信息技术专业术语,具有明显的专业色彩。除了术语以外可以见到一下的几种方式:Alo yahimusiz... Sizni saqlayman ok! Siz amas?NO,NO !这种句子就典型的网络维吾尔语中的维英语码转换的句子。除了还有像“slar三 mu”一样的表达也出现,该词是维吾尔语“slrsanmu“的读音,是维吾尔语读法和阿拉伯字母及汉字结合的一种表达。这种很新奇的表达方式大多数出现在网名或歌曲名称里面。

除此之外,在网络中使用维吾尔语的网民有时会直接用汉语来聊天,这是因为有些人未安装维吾尔语输入法或不会使用维吾尔语输入的原因。

(四)语义变异类

这种变异现象属于语法范畴,网络中语法变异现象十分普遍,是网民宣泄个性寻求放松的一种方式。这类语法变异使网络语言新奇,自由,实际上是维吾尔语传统语法的背叛,有违维语的规范,纯洁,影响了维语的健康。如:“moda”―该词的意思为“时尚,时髦”,是形容词。这词在维吾尔语中用修饰名词时使用,但搭配必须是有关人的表达。在网络语言中它修饰“qoiraq”,“MP3”之类,不符合维吾尔语的表达。

a―这个词一般在维吾尔语口语中使用,是“活泼”的意思,是描述年轻小伙子时使用的形容词,但在网络中它与“naxa”或“muzika”搭配意思为“好听的,动听的”。

qatil和qatil mma―前面的词在维吾尔语中意思为“罪犯”是名词,后面的词组是有“但是”和“罪犯”的结合。这种表达在网络中用修饰名词来使用,除了词性有变之外,像“naxa”,“DJ”,“muzika”结合表示“很棒的,很好听的”等等意思。

rkk sana―这词组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为“认为自己是男人”,词组中的“rkk”单独用表示“雄性”,是形容词,“sana”单独使用表示“数”是动词。但从两个词的结合看,“sana”代替了维语中的“hesabla”(算作),词义有了变化,违背了维语的词汇搭配。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到,网络维吾尔语的变异表现的最为明显,因为词汇是维吾尔语言中最敏感的成分,是变得最快,最多的组成部分。网络中创造新词,外来语的引进,旧词新义都是在维吾尔语普通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并发展的。

二、网络中的维吾尔语变异的原因

语言的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各组成成分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在语音,语义,词汇或语法的层面上,都可以用这种连锁式的变化去解释语言变异的成因。此外,语言又是和社会紧密联系的,它既是一个科学系统又是一项社会活动。因此,能够造成语言变异的外部因素很多,这些包括年龄,社会阶级,职业,文化程度,种族,性别,交际场合和对象,话题等等。网络中的维吾尔语变异也受以上因素的影响,下面具体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维吾尔语在网络中变异的原因:

(一)语言环境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因而人们恶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不同的版块,讨论区或论坛,这一特定的环境为年轻人展示个性,释放压力,发泄不满,及至轻松搞笑提供了自由的空间环境。在网络上不受性别,年龄,身份,社会地位,道德,宗教的限制,因此有很大的随意性,网上的交流与现实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年龄

年龄是决定有些变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乍一看来,年龄的不同,好像是一种属于生理方面的区别。其实,语言中因为年龄的不同而产生变异,尤其是,15岁以上的年轻人,已经具备了按照不同的社会环境,选择不同预提的能力。年轻人队新的语言变异总是比较敏感的,所以青年一代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往往属于创新的变异。他们有很强的创新欲望和创造能力,这也解释了网络中维吾尔语为何种类繁多,变化多端,如维英,,符号,字母等相互混杂。与网络接触的大多数是这些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是网络中的维吾尔语变异的主要创造者和参与者。

(三)话语方式

网络上使用的维吾尔语虽然口语化,但它属于书面语也区别于口语。网络上不是使用口头语言来交际的,网民利用文字和符号的形式实现信息传送和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只能通过输入键盘才能实现。打字速度,情感表达因人而异。这种依靠键盘的交流区别与现实当中面对面的交流。从另一方面看,网络与其他媒体不同,文字规范方面它没有太多的标准。因此,网民在使用维吾尔语时,话语中出现错误或出现违背维吾尔语语法的表述时人们不会太在意这些错误的。

(四)心里因素

人们追新求异,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新字奇字的运用,特别喜欢使用那些伴随物质生活的丰富而产生的新词语。人们的这种心里加速网络上新词的出现。网络中出现的维吾尔语变异大多数可以认为是人们的模仿心里而产生的。模仿指的是个人非控制的社会刺激所引起的一种行为,它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模拟他人行为为特征。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时装款式,一曲潇洒浪漫的歌曲,都会引起有些人的模仿。这种模仿心里也会引起语言变异。除此之外,网民的求新求雅,讲究品味的心理也可能导致维吾尔语在网络上的变异。

语言的变异是客观的也是普遍的,它存在于一切社会语言现象之中,可以说没有变异就没有语言的发展。在网络上,开放,自由,包容和创新的网民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语,它是语言作为符号在网络中的变异。这种变异的现象是社会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健康,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于维吾尔语正常发展的一面。我们要做的是对它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发展的规律,然后再对网络中的维吾尔语的发展进行客观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谷晓娟,张迈曾.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

[4]黄忠廉.汉译语言变异探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7).

[5]邹小阳.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及原因分析[J].语言应用研究,2007,(7).

[6]宠铮.从语言的变异看当代社会心理的特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7]吴燕琼.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5).

篇11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近几年大量出现在网络中的粉丝掐架事件中,粉丝群体的唇枪舌战充斥着极端的言语暴力、网络谣言及网络审判。本文以“粉丝掐架”事件为视角,分析网络群体间极化产生的阶段及表现;探讨网络传播中群体间极化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网络传播;“粉丝”群体极化博弈;浅析

0 概述

随着《爸爸去哪儿2》的热播,节目中几位孩子的粉丝大战同样受到关注,粉丝掐架在网络中已不是新鲜事,但是在掐架中表现的极端言论暴力、谣言传播、网络审判等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注意。传媒学者詹姆斯·斯托纳在1961年提出的“群体极化”后,芝加哥大学教授凯斯·R.桑斯坦认为在网络中也存在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①

1 粉丝互掐中群体极化的阶段

1.1 初始:话题的产生与对立的形成

在群体极化现象的初始,是有能够引起群体兴趣的话题的产生,话题的吸引力使得聚合起来的群体由围观到参与。比较著名的方舟子与韩寒骂战之初是方舟子提出“韩寒抄袭”这样的话题,随即引来大批网友的围观,言论的争辩由此开始。伴随着围观人群的增多,开始形成双方阵营,对立的双方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又会引发新的话题,有了阵营和组织,群体极化开始发挥效应,理性的讨论或者是对疑问的求证慢慢消失,抱团式的宣扬己见、攻击异见逐渐蔓延。如最近的《爸爸去哪儿2》多多的粉丝与贝儿的粉丝由一个预告片而产生骂战,在这个预告片中多多说贝儿偷钱,贝儿的粉丝开始击多多心机重,爱表现,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多多向贝儿道歉”、“黄磊滚出《爸爸去哪儿2》”等多个话题。

1.2 发展:群体间的极化博弈

伴随着各种话题的产生与发酵,在初始阶段围观的群体也开始加入讨论中,同时,各种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大量出现,而这些信息大多是为印证己方观点而传播的,模糊信息与虚假信息不在少数。伴随信息传播的是愈加尖锐的言辞,和愈加激烈的情绪,原本犹疑的信息只要能印证己方观点就变成群体确信的事情,原本只是厌恶的情绪可能转变成仇恨。在方韩大战中网友不满足于简单的口水战,甚至建起了“倒韩网”②,网站图标上是醒目的“文盲当作家,流氓成导师,骗子变公知”,可见对韩寒的厌恶已不止一般;而在“贝多粉”大战中,类似“那些黑多多的,我恨不得杀死他全家”的极端暴力话语更是比比皆是,新浪微博加V用户“百拍”发起的话题“黄多多滚出爸爸去哪儿”截至“爸爸去哪儿2”结束,粉丝数4091,讨论量2.5万,在这上万的讨论量中明显表现出群体极化的现象——“攻击方”与“维护方”的唇枪舌剑;群体间的极化博弈逐渐形成。

不可避免的,在群体间极化博弈的过程中大量产生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与网络审判。匿名性给予这种情绪化的宣泄一个相对安全的保障,“群体豁免”则是有恃无恐的后盾。“不骂不痛快”与“不赢不罢休”成为典型心理。事实上在对战中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如“居然看见黄多多滚出爸爸去哪儿这个话题,一群大人,骂一个8岁的孩子,点开全是骂黄多多心机婊贝儿手脚不干净的。想起来曼德拉的话,看清一个社会的灵魂,要看这个社会怎么对待他们的孩子,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在混乱的口水战中,这种理性的声音很快会被淹没,粉丝之间似乎只有在口头上拼个你死我活才是最后的解决之道,理性并不是他们可以接受的结局。

1.3 消退:成员的退出与极化的消弱

在粉丝掐架事件的后期,群体极化中的成员可能会逐渐减少——温和派有可能会退出这一群体,因为他们不喜欢事情发展的极端方向。当事件中的声音只剩下双方毫无营养的谩骂和指责,部分成员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在做的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事件的相关方的介入发声也使得群体极化都已有所消退,比如政府或者媒体的引导,事件当事人的声明等。权威声音的解释与权威信息的流动使得“信息流瀑”效应减弱,从而缓解极端言论的感染传播。例如,在“黄多多滚出爸爸去哪儿2”“贝儿向feynman道歉”等等粉丝掐架事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爸爸去哪儿2》中的几位爸爸联合发起一个“微博静默”活动,一方面对粉丝无端谩骂表示谴责,另一方面也替极端的思维的发展降温。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这种群体中部分成员的退出也有可能会使群体走向更加极端化,因为退出的都是温和派,而留下来的是坚定派。

2 群体间极化博弈的原因

2.1 群内的感染式传播

粉丝群体聚合的基础是基于对某位偶像的爱,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得成员间的话题交流毫无障碍,信息的流动也十分通畅。当偶像有新动态的时候,信息的交流会更加的频繁,在频繁的信息流动中,群体会由于相互感染而得出共同喜欢或厌恶的意见并加深这一意见。例如在黄多多与贝儿的粉丝骂战中,针对黄多多的攻击意见一致集中在“心机重”;同时在骂战中另一种声音认为“芒果台乱剪辑黑贝儿”一出现,立马也“感染”了大批粉丝共同表达对湖南卫视的不满。“同仇敌忾”的心理使得群体凝聚力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群内“感染”式的传播效果明显。

2.2 选择性注意导致的群之间沟通不良

网络提供的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信息畅通的沟通渠道,但是,同样由于网络的特性,使得群体间的沟通遭遇障碍——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助于证实,从而放大原有意见。这种选择性注意使得对立的粉丝群体间的沟通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双方均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能够印证自己原有态度的信息来接受和解读,进一步强化原有的意见,而对对方提出的观点选择性忽略。如在“贝多粉”掐架过程中,攻击黄多多的粉丝们通过各种“证据”来说明多多确实“心机重”,类似天涯论坛娱乐八卦论坛中“黄多多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心机女,多处细节可证”这样的帖子比比皆是。在粉丝掐架过程中,双方群体成员在看待争论的事件时常常走向两个极端,对同一信息的解读也由此走向两个方向。综观网络粉丝的骂战,大多由小事件小话题为由头,逐渐朝着各自持有的意见极化,在骂战中的双方自说自话,群体间完全忽略沟通。

2.3 “沉默的螺旋”作用

“沉默的螺旋”使得“同仇敌忾”的意见迅速被放大,同时,为了表达自己与群体意见的一致,言语也会愈加坚定而激烈,感染式的传播与表达使得群体意见愈发极端;而群体的封闭性,会增加“沉默的螺旋”的作用效果,激化极端现象的形成。粉丝团体日渐壮大后,就会出现成员联手狙击那些被设定为“有罪”的人,综观网络粉丝掐架大多都是由一方粉丝认为另一方的偶像或者粉丝行为“有罪”开始的,邓家佳在《快乐大本营》节目中说何炅爱修图,“修得变形”,随后被何炅的粉丝设定为“罪人”,双方粉丝群体开始互掐。当两个粉丝群体形成对立之后,假如团体中的某个人公开自己保持中立态度,或者客观去评价对方时,往往会遭遇到其他成员的劝说或攻击,结果可能是其他更多原本持中立态度的成员选择保持沉默,或者为了减少群体压力而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的观点。

2.4 辩论中的“舌战优势”

“舍战优势”表现在对战中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一方,代表的是公义,或者是为受委屈的人代言。这样的想法使得双方都“据理力争”希望将对方从道德的高台上击落。以方舟子与韩寒的粉丝骂战为例,在这场著名的骂战中,方舟子的支持者认为韩寒“抄袭”,不能被轻易原谅,因为这是信用和道德问题;韩寒一方则认为方舟子是“自由的敌人”,以打击“自由派知识分子”为乐,居心叵测。有了“舌战优势”,谁都不会先低头,并且会更加理直气壮的以“公义”作为攻击对手的理由。

2.5 信息流瀑效应的影响

流瀑效应重在说明人们在缺乏相关的可靠信息时,很容易倾向于相信别人的传言,而这种传言很可能是错误的,当周围大多数人都相信这些传言时,这种倾向更加明显。

群体极化的形成之初大多是由于一个议题的出现,随着跟该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的增加,形成群体围观。受网络传播特点及网民接受心理的影响,相继增加的信息很多时候是模糊的甚至是不可信的,但是人们在缺乏相关的可靠信息时,容易倾向于相信这样的传言,尽管传言很可能是错误的,但若周围大多数人都相信这些传言时,也趋向于相信它。即当人们痴迷于先行者或“领头羊”的言行时,“流瀑效应”就很可能发生。比如在《爸爸去哪儿2》后期,feynman眼角受伤,官方微博只是这一事件,并未说明是如何受伤的,但是粉丝开始了各种推测,先后有个别网友将矛头指向了贝儿,该观点经过几轮传播后越来越多的粉丝相信就是贝儿弄伤的,并且在事件的发酵中观点逐渐演变成贝儿是“处心积虑天生狠毒”,要求“严惩凶手”,尽管在过程中陆毅及吴镇宇先后发表微博声明贝儿与这件事情无关,但是仍未能堵住悠悠众口。

参考文献

[1]凯斯·R.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凯斯·R.桑斯坦.极端的人群[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3]胡美玲.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生成与应对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张启山.从方韩之争浅析网络解析网络论战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人民网传媒频道[OL].media.people.com.cn/n/2012/1112/c238969-19553771-2.html.2012-11-12.

注释:

①凯斯·R.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篇12

关键字: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7月19日,在中国共有的4.85亿网民中,大学生是上网人数较为集中的群体[1]。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不仅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而且带来了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互联网络同时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比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更加明显和突出。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大学生自身主观原因,也有网络环境的独特性造成的客观环境原因。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主观原因

(一)大学生处于特殊心理转型期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自我发现期”,崇尚自由、自我独立和求新求变是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智力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网络上快速、丰富的各种信息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而由于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型时期,价值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没有专门的技术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并且在无意识中产生了各种网络不道德行为。

(二)道德认识发生错位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其道德认识发生错位即网络道德观念偏位有关。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发生错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将网络道德视为一种私人道德。这是对网络道德的性质缺乏正确认识的表现。第二,将网络道德视为一种缺乏权威的道德虚无。

(三)道德自控能力不强

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其道德自控能力的强弱,从而影响其道德行为的产生。在网络社会中,我们发现某些大学生的道德自控能力不强。往往凭借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等特征,在网络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各种活动,没有把握自由的边界,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的道德自控能力不强,在缺乏规范性的网络社会中很容易产生一些道德问题行为。

(四)对现实的不适应

网络与现实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道德环境”。现实生活中每个大学生都必须与身边的老师、同学接触,其现实的道德行为受外界的接触人员的监督和自身道德意识的约束,他必须按照一个社会人的道德标准行动。而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由于对现实交际的恐惧而更热衷于网上交友。这不仅削弱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带来了网络上的道德冷漠现象,使他们对各种网络不道德现象置若罔闻, 甚至会做出一些在物理空间难以做出的粗暴、无礼的举动。

二、客观原因

(一)网络生活的开放性加大 , 缺乏规范性

网络生活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开放性。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一特征越来越表现为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入网络生活中去,也就是说网络生活中有着很大的自由空间。由于目前网络中的规范性缺乏,因此,网络成为了大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这种极具开放性但缺乏规范性的网络环境,给大学生的道德问题行为的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加强,缺乏主导性

网络文化是指基于网络技术而产生的以网上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文化生活现象。它主要由网络技术文化、网络规则文化和网络观念文化组成,其核心是网络观念文化。由于这种多元性的网络文化缺乏一种主导性意识形态的引导,这就使得人们在各种网络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下,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就意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的无主导型。不同的价值观念有时会出现冲突现象,再加上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而稳定的价值观,这就很容易使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形形的网络文化时,很难把握哪种文化是积极的、先进的。也就是说,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在多种文化观念的冲击下,变得十分脆弱,很容易受不良思想文化信息的侵蚀,从而导致他们在网络生活中产生道德问题行为。

(三)网络信息的诱惑性增强,缺乏防范性

网络中的“黄色信息” 、“ 黑色信息”与“灰色信息”对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极具诱惑性,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构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由于网络信息具有较大的诱惑 ,而网络本身对不良信息的防范性缺乏,这就使得大学生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导致其道德防御力减弱,从使他们产生网络道德问题行为。

(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加大,与现实性契合不够

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空间的存在 , 发生在其中的各种活动都是现实活动在虚拟空间的延伸。因此,网络交往作为网民的一种主要网络活动,具有虚拟性的特征。因此,很多大学生的网络交往都是在虚拟化的网络环境中完成的,与现实性契合不够,即他们的网络交往相对于现实交往而言发生了某种偏差。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使交往双方不道出真实身份就可以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一特殊情况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放弃现实道德的约束 ,导致他们进行网络交往的道德他律性减弱。道德他律性的减弱,必然会导致主体在进行活动时,因缺乏外部的监督而趋向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这样就使得主体在选择某种行为时往往随心所欲,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作为行为选择的唯一标准,不顾他人的反应或感受,从而导致网络道德问题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网络信息中心.第28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

[2]张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道德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报,2002(2).

篇13

【关键词】网络游戏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网络游戏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很多同学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学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网络游戏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一、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网络游戏之所以对在校大学生有如此大的影响,可以从网络游戏自身的吸引力,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社会监管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游戏自身吸引力。

网络游戏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游戏的一种展现,比现实中的游戏更加生动、逼真,且有现实中游戏所不能及的优点,比如:不受人数的限制,可以随意更换对手,场景等,让玩家在游戏里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设置,网络游戏以越来越逼真、华丽、美好的画面与声乐,曲折动人的情节,个性随意、丰满的角色,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完美的虚拟游戏世界,3D及时的应用不仅使得游戏画面精美、逼真,而且可以任意视角的切换;加上色彩亮丽、炫目,人物形象细致准确,打斗场面和魔法效果绚丽,可以实现动态的影像、日夜变换、气候变化等无缝衔接、换场,所以,这个虚拟世界既是出自现实,又高于现实;既给玩家带来如同平常的真实感觉,又带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新鲜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玄妙经历。

(二)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

自控能力差是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自控能力,是指能够理性地调整与控制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具有较好自控能力的大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地约束自己行为与思想,而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表现出意志薄弱、自知偏颇、性格急躁。自控能力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它是做好一件事的必要条件,更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要条件。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大学生应该是一个自我认知成熟和理性的群体,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面对表面富有吸引力,但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事物,应该懂得如何摆脱,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学生在明知网络游戏利弊的情况下仍然沉迷其中,可见他们的自控能力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三)网络游戏社会监管还不够健全。

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公认的问题,特别是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日益突出之后,然而,我们国家对网络游戏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却比较滞后,对网络游戏的管理和监管上的薄弱与不足,是造成网络游戏失范的重要原因,也给了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沉迷其中的机会。

负责对网络游戏进行监管的专职职能机构,没有制定出监管必要的政策制度及其运作机制,因此在行使监管时显得力不从心。很多不良内容的网络游戏在网络可以随意下载,相对的广告宣也遍及各个网站;而一些网络运营商和网站机构为了经济利益,会默许和同意让那些内容污秽、不堪的游戏存留,忽视对其产品和服务的监管。2007年我国推出了首个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并且规定之后所有运营的网络游戏必须添设防沉迷系统。该系统将健康网络游戏时间限定为3 小时,3 小时以上,玩家的经验值或其他收益将降为零。系统推出之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的上网时间,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防沉迷系统只是针对单个游戏 ID 进行限时,玩家通过更换其他 ID 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躲避限时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大了玩家对多种网络游戏上瘾的机率,因此,制度、行政、技术在这三个方面对网络游戏的控制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漏洞和缺失,影响了对网络游戏监管的效果。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的策略探讨

如何引导同学们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性问题,经过对大学生使用网络游戏的调查与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几种策略: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老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辅导员老师作为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同学们使用网络游戏的情况,对有沉迷倾向的同学,及时建立档案,通过与学生谈心,纪律约束和告知家长等形式干预同学玩网游的时间和频率,通过周围同学的带动,家长的督促和辅导员老师的不断关注,帮助同学养成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杜绝通宵游戏、夜不归宿现象的发生。同时,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往届沉迷网络游戏最终荒废学业的事例来警示同学们网络游戏的危害,要求大家远离网络游戏,对一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同学们从打网络游戏到开发网络游戏的方向进行转变。

(二)加强心理疏导, 创造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条件。

辅导员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要多和学生接触、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助于防止网络游戏上瘾,避免迷上网络游戏,加强 “ 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中心”工作, 心理咨询工作创新模式, 采取网上咨询、 电话咨询、 案例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对有网络游戏成瘾症的学生,可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手段来矫正。

(三)注重人际传播渠道,引导大学生合理游戏

调查发现,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人际传播,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将宣传工作落实到基层,真正深入到同学中间去,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开展合理游戏、健康成才的宣传工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调查发现,部分同学是因为对人际交往、 学校生活、 社会活动中出现困难,感觉自卑,选择逃避到网络游戏中去,学校要创造多种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自我价值和自豪感,从而分散他们放在网络游戏上的精力,慢慢地引导他们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参考文献:

[1]王铮.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研究[D].辽宁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2]刘梅,卢捷.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J].沈阳大学学报,2003.

篇14

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反映最强烈的就是青少年群体。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10-1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27.3%,学生群体在网民中占比进一步增大,占整体网民的30.6%。可见,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大部分青少年网民的上网目的是进行网络游戏、交友聊天等休闲娱乐活动。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既给青少年带来学习的便利,开拓他们的视野,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害,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影响身心健康。

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看到目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够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对策。

1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 对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网络环境迫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网络时代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本技能以及网络查询、网络通讯等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提高这方面的综合素养。然而,目前各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具备相关能力的人不多,从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还有待加强。而且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计算机中心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分开工作的,并没有将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学校应注重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整体素质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缺乏系统的建设 利用网络平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使传统的以教育主体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改变,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不再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平等、自主选择的权力,他们的主体意识更强,更喜欢主动出击,关注什么内容、不关注什么内容完全由他们自已决定。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红色网站”,但是数量不多,而且存在着内容不丰富、信息更新不及时、形式枯燥呆板、不够活泼等问题,缺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如果网络平台的点击率不高,青少年缺少浏览相关网站的积极性,则会大大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无论是校园网,还是其他相关网站,都应该注重加强网站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效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时存在内容和方法单一的问题。例如,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仅是单纯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博客上,长篇大论,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较之网络上的其他娱乐性强的内容,本来就很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加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很多学校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尽管注重了对网络工具的使用,但只是一味说教,而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法缺乏新意,这种单纯的灌输往往不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2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研究 首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认识模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还属于新事物,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势必会影响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造成工作内容和方法单一等问题。不应单纯的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仅仅理解为利用网络手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应该从广义上理解其内涵。不只是网络上,在网络下也应该创新教育方法,针对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开展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够重视。其实,对于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的创新缺乏深入的探索。尽管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在实际工作中总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状况,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不断深入研究。

2.2 学校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的奖惩机制 要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开展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大部分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来说,还要承担教学或班主任等多项工作任务。这样教师不仅要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出考题、辅导学生等等。每天面对众多的学生,耗费大量精力,使一些教师工作量超负荷、疲于应付。有效的奖惩机制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性的重要保证,校方对于那些积极探索工作新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否则,在缺乏相应的有效奖惩机制的情况下,再加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便会产生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同时,对于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调动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2.3 政府对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政府的投入力度不够。目前,许多学校存在缺少资金投入、网络硬件设施不足、设备陈旧落后、校园网络技术不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短缺、缺少培训经费等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政府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投入力度不够所致。此外,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同样需要资金的保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加大投入,使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开展。其次,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目前网络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众多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许多不良信息大量涌入,充斥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使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受到严重影响。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但监管的范围和力度还不够,还是会有一些不良网站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政府部门还要再接再厉,加强监管,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

青少年不仅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涉世不深、自控能力还不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当前的网络环境相结合,找出更加适应时代特征和实用的教育方法与途径,以应对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应看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动力之一,要使青少年健康发展,就应该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任务,社会与家庭同样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各方通力配合,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玉进,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新走向[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2]张俊琴,龚俊松,唐天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江苏高教,2008(1).

[3]唐玮.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前沿,2009(21).

[4]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3.

[5]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