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范文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25 10:57: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篇1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oad traffic safety in Zhengzhou City, analyses the existing road traffic safety problems, objective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the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planning are discussed. At the same time,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planning and road traffic safety plan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emergency plan.

Keywords: road; traffic safety;

中图分类号:U4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居民的机动车保有量及其出行率大幅增加, 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2012 年, 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21950 起, 造成6387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1023 亿元。如何科学地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成为了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城市道路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城市道路的现状

1.1 城市的道路设计随意性

城市的建设,道路规划设计先行。道路的规划设计在建设中的地位很重要,城市建设依附与道路的规划。所有的城市建设例如,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旅游景观等等的建设都应列入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行列中。而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很难看到完整的道路规划设计,通常表现的很随意。可以理解出很多的原因,首先,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计划没有变化快;其次,从中牟取相应的利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体的经验者,他们更愿意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寻求更多的财力,将土地出让,这都将影响到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问题。

1.2 交警队伍力量薄弱,部分机动车驾驶人素质不高

交通管理部门编制少,警力不足,经费、装备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近年来随着驾驶人队伍的日益壮大,部分驾驶人专业素质低下,思想素质不过硬,安全观念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

1.3 群众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制意识不足

由于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群众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交通参与者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

2 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

2.1 对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分析不透彻

目前国内在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时, 分析的主要内容为道路条件和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但城市潜在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交通方式结构等, 交通事故往往是由这些潜在因素造成的。而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缺乏对这些潜在因素的分析, 导致整个规划方案的制定不够全面。

2.2 对城市道路随意设计,盲目改造

首先,盲目的将道路拓宽,我国的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普遍较窄,主干机动车道的道数较少,一般只有几条。近些年,我国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许多机动车的要求,许多城市没有经过具体的规划就将一些旧的街道巷子拓宽,将机动车的道数增加到10条左右甚至更多。机动车的道路是越来越宽,占地面积越来越多,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其次在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口是整个城市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更是交通控制的地点,在交叉口范围内,车速运行速度慢,通行的能力小,事故的高发地。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主干道数不足,通行的能力与路段成反比,在交叉口排水的设施不畅,在下雨阴天雨水堆积;其次,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有一定的区别。城市道路功能的多样性,组织很复杂,建筑密集,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布线很多,建设的周期短。由于城市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成,不得不降低标准。有许多主要的干道根本没有采用科学的原理建设,由于基础建设的不够牢靠,许多主干道路在投入使用的不久,就出现路面断裂,下沉等一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

2.3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系统性不强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评价主要针对交通事故、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安全管理进行, 大多采用与《指标体系》相对比的方法, 每个指标值对应一个等级, 没有进行综合评价, 无法得到综合评价等级。虽然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中采用了模糊评价方法,最终可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但评价时选取的仍然是与交通事故相关的指标, 无法反映其他影响因素, 忽略了整个评价的系统性。

3 城市道路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

3.1 解决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城市的道路红线是普遍较窄,主干道的机动车道是比较少的,但是不可以任意的将一些旧的街道建造成超宽的机动车道,使得土地更加的紧张。在交叉口增强交通的信号,避免行人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互的干扰对交通信号产生影响。对于道路上的排水设施要经常的检查和维护,不能使雨天的积水对道路的交通有一定的影响。对与道路中的路面设计的问题,要根据科学来建造,不能因为政府的影响而违背科学的原理,要做好根基工作,将路基做好,不能使得刚刚投入使用的路面就沉降,路面断开等问题产生。还有一些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工作的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没有一个高的道德标准,不能完全的保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有序的进行,从源头上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

加强驾驶员的思想和技术素质教育。从法制上严格驾驶员培训制度,在提高驾驶员技能的同时,加强其交通道德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考虑到深圳市外来民工多聚居在城中村,应加强对外来民工的交通安全教育。

3.3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包括以下方面:监控并降低机动车辆、自行车和行人受伤、死亡以及发生事故的几率;改进交通设施以便于应急管理,包括自然灾害、有害物质以及其它公共应急事件;提高运输服务、车辆和设施的安全性,以及不利于道路交通的条件的安全性。

3.4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可通过实现人、车、道路的密切配合,极大地提高交通效率,消除交通阻塞现象,从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3.5 重视交通管理队伍建设

适当扩大交通管理者队伍,需要重视复合型交通规划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让一部分交通管理骨干完全参与到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决策中的作用。

3.6 设置道路交通事故应急交通方案

首先,由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应急领导小组,设立指挥中心,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应急机动力量,对事故进行分级并建立相应的响应机制,组织警力和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处理事故。

其次,加强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建议在城区采用智能交通引导,在获得路面交通的信息前提下,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救援;高快速路则严格管理,保障救援车道的畅通。

4 结语

道路交通安全是城市交通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在城市交通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经验表明,编制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制定交通应急预案,加强人民群众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对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岩,杨晓光.主动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体系.系统工程[J].2006(1):30-34.

[2]李康.城市交通安全理论探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1(3):2-4.

[3]尹红亮等.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新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2000(8):60-63.

篇2

1.1人为因素

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中,人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交通是通过人的出行产生的。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比较多,最主要的就是驾驶员不规范驾驶引发的安全事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汽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新驾驶员,他们的驾驶技术不熟练,有些人的素质不高,在行车过程中,经常出现违章行车的情况,导致交通安全事故频发。

1.2车辆因素

在道路交通中,车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角。当前,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加重了城市道路拥堵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此外,车辆的性能、状况等与交通安全事故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城市道路中,有很多车况差、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还有些出租车司机为了挣钱多拉快跑,不及时检修车辆,使车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3外界环境因素

在城市道路中,除了人为和车辆因素,交通安全还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城市的地形、天气等因素,遇到大风、大雾、降雨、降雪等天气时,路面湿滑,车辆行驶时容易出现打滑等情况;大雾天气能见度比较差,容易发生车辆追尾事故。此外,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城市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导致城市交通严重拥堵,使得交通事故频发。

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车辆驾驶员的管理

汽车驾驶员是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驾驶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要做好汽车驾驶员的素质能力,加大对汽车驾驶员培训工作的力度,综合考察报考的驾驶员的心理和文化素质,使新驾驶员能够在驾驶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状,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另外,要严厉惩处违法驾驶的驾驶员,尤其是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同时,指导驾驶员合理安排驾驶时间,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2.2做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力度,使全体驾驶员和行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采取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时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程,定期组织交通安全知识的竞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交通安全。

2.3提高车辆的性能

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车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车辆的安全性能是影响城市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一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都是汽车系统失灵造成的,例如,刹车失灵、制动系统出现问题等,因此,应努力提高汽车的性能,定期检测和维修汽车,使车辆保持良好的性能,禁止改装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减少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隐患。

2.4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对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应强化交通标志、信号灯和监控设备的管理,做好减速带和防护栏等设施的设置工作,让行人和车辆能够自觉按照交通规则行驶,避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积极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例如GPS,设立电子信息数据库,实时监控车辆的驾驶情况,将车辆的违规行驶录入到电力信息数据库中,以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

2.5加大交通部门的管理力度

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率之所以不高,主要是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能比较分散,汽车行驶需要通过多个管理部门的审批,大大降低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机制,加大交通部门的管理力度,提高交通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及时淘汰能力低、素质差的管理人员,聘用管理意识强、专业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另外,要及时检查和评估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将交通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避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带来财产损失,甚至危害大家的生命。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city population, many city of our country traffic i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bear the burde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oad infrastructure can not keep up, traffic volume increasing satu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road traffic safety, specific measures and road facilities designed to strengthen traffic safety.

Key words: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是城市交通最基本、最必要的安全防护系统,它不仅关系到道路运营期间的交通畅通与行车安全,而且对充分发挥是发挥道路经济效益,保障行驶安全的功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越发严峻。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居非自然因素死亡人数之首,特别是重大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安居乐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形象。

一、道路交通安全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变化,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还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交通法规观念淡薄,违章严重

交通安全事故的频发,与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关系密切。交通参与者主要包括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客等。

1.1对于机动车驾驶员来说,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基数庞大、增长迅猛,造成驾驶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同时,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的违法行为的大量存在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1.2非机动车驾驶人主要是骑自行车、人力三轮、电动车等的人。这类骑车人中也有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经常乱闯红灯、抢行猛拐、骑车带人,不仅扰通秩序,危及自身安全,也酿成很多交通事故。

1.3行人和乘客也是参与交通的重要人群,而这类人群中存在大量的乱闯红灯、不遵守交通秩序的现象,有些人为了少走一段路,甚至去翻越栏杆或是抄近路等,这同样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2.机动车辆的安全性能较差

我国机动车种类庞杂、数量大。但是,机动车安全配置水平比较低。尤其是经济型汽车安全配置更低,安全气囊、车轮驱动力控制、电子稳定装置、防撞、倒车雷达等安全装置,在经济型汽车上很少应用。造成我国汽车安全性能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车辆安全标准低和对车辆的管理不严格。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车辆安全标准较低。造成机动车辆安全性能差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许多机动车厂商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一些机动车在设计时缺少安全上的考虑。同时,由于对车辆的管理不严格,一些人购买一些淘汰的、已近报废的车辆,有的人擅自改变车辆的构造和用途,有的对车辆长期使用,缺少维修。大量报废车、非法拼组装车、无牌无证车违法上路行驶,这些都导致了交通事故的频发。

3.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作为基础设施,道路对交通安全的作用非常重要。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不能紧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道路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现象普遍存在。同时,道路的质量较差,很多城市刚修建的新路,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现了坑坑洼洼,需要重新修建,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此外,道路的技术等级整体水平比较低,很多道路都是低级别的,根本不符合道路标准。许多道路设置不合理,没有经过专业性的设计就开工建设,在道路线形、视距、路面状态、行车道宽度、道路景观等方面缺乏人性化考虑,交通标志、标牌、标线和交通控制设施不完善。还有很多道路没有经过安全评估就投入使用。

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运行机制存在缺陷

首先,我国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一方面职能划分太细,缺乏一个统一、权威的综合管理机构;另一方面管理机构职能重叠、协调难度大,各地区、各部门缺乏一致的认识和行动。其次,道路交通安全的整体管理水平还较低。很多交通管理部门没有将道路安全管理纳入道路交通管理的全过程。一些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重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规律把握不够,管理措施缺乏科学性。管理手段单一,过多依赖人工管理,科技水平高、成本低、效果显著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5.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制建设

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很多相关的法律都还没有制定出来。同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在法制建设上存在立法层次不高、操作性不强、多头执法的问题,《道路安全交通法》在保护道路交通安全上,一些规定的可操作性还不强。

6.道路安全宣传教育不完善

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还存在盲点和薄弱地区。道路安全教育对象的范围有限,主要是针对机动车驾驶员,对于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以及其他人的宣传教育严重不足。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不够系统和完善,经常性教育少,教育的持续性和经常化不够。

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具体措施

1.汽车上安装安全玻璃、配备安全带、避险安全气囊、驾驶员的座位应有靠枕,备有道路防滑设备。

2.道路的设计要求更合理和更科学,道路沿线应该有完备的交通设施和服务机构,道路数量应该和道路交通运输相配套。

3.人车分流,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学的控制道路的进、出口。

4.有条件的道路应该实施立体交叉,对平面交叉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应用高科技管理设备和措施。

5.实现国家和地方两级的交通立法,全面实行交通法治的科学手段。

6.大力发展交通通信事业,加强车与车、车与交通指挥中心及社会的通信联系。交通信息的有效传递,能够增加驾驶员安全驾驶的能力。

7.道路的沿线应该设置道路交通信息动态信息板,及时地向驾驶员传递道路上具体情况、天气情况等使驾驶员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驾驶,增加驾驶的安全性。

8.应用高科技技术,提高车辆的防撞能力和智能化程度,有效的减少车辆的碰撞、追尾事故发生。

9.按期培训机动车驾驶员的技术能力,及时介绍关于车辆、道路等方面的新科技、新技术、新产品。

10.通过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来保证交通安全,在任何道路段通过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计算,并利用该路段交通流特性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的交通量,当交通量达到此值时,将对道路的入口进行流量的控制,以调整路段的交通量到最佳值,同时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调整阶段,向车辆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绕行路线。

11.维持路段交通流的整体流速,以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对那些达不到交通流整体流速宽度的车辆,进行及时分流,以减轻交通流的波动度。

12.改善交通的控制设施,合理设置交通控制信号,力争做到交通流的线控制和面控制。

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交通工程安全设施设计一般采用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这样,交通工程及沿线就有大量的预留件、预埋件与道路桥梁主体工程同步实施,这就不可避免地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协调设计的要求,因此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设计关系密切,影响较大。交通安全设施中的护栏、交通标志、防眩设施、等设施与主体工程设计均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1.护栏

护栏的设置:①为了防止失控车辆越过中央分隔带或在路侧比较危险的路段冲出路基,不致发生二次事故;②通过自体变形或车辆怕搞来吸收碰撞能量,从而改变车辆行驶方向、阻止车辆越出路外或进入对向车道、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乘员的伤害以及诱导视线,美化道路。

护栏按其在道路中的纵向设置位置,可分为路基护栏和桥梁护栏;按其在道路中的横向设置位置,可分为路侧护栏和中央分隔带护栏;根据碰撞后的变形程度,可分为刚性护栏、半刚性护栏和柔性护栏。

在综合分析道路线行、设计速度、运行速度、交通量和车辆构成等因素的基础上,路基护栏需要采取的护栏碰撞能量介于70KJ—520KJ之间,低于或者高于次碰撞能量的应进行特殊设计。

2.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又称道路标志、道路交通标志。设置醒目、清晰、明亮的交通标志是实施交通管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顺畅的重要措施。交通标志又是主体工程的辅助设施,其视觉效果、板大小基本上由主体工程决定。交通标志对整体的影响,体现在其混凝土基础(或桩基础)对主体工程路基及构造物的影响上。

(1)路侧标志

在路侧设置标志时,标志基础落在土方区时,应注意标志基础位置与路侧照明灯杆、路侧水沟、各种水、雨污、电力、通信等管线的协调;标志基础落在石方路基时,在路基施工成型前,应预留标志基础位置,避免二次开挖石方;当标志基础落在构造物上时,尤其是长、大、高的桥梁,交通标志的设施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受力,标志基础采用钻孔桩则例外。因此,在结构计算过程中应考虑交通标志的影响,为交通标志预留基础位置,避免出现再次破坏路面二次施工的情况,因为这种处理既浪费,又不美观。

(2)附着式标志

附着式标志指附着于上跨桥梁等构造物上的静态交通标志,为使标志不使用膨胀螺栓,必须在中跨桥结构中预留必要的连接结构。门架式标志可分成跨全路和跨半幅路两种。对前者可按一般路侧标志处理;对后者则有一侧基础落在中央分隔带,此时必须针对该基础对原有中分带排水系统和各种重要管道、线路设施的影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标志版面

交通标志的汉字、数字、字母高度应该符合该等级道路最大可能的行车速度、最危险路况下驾驶员清晰视认的要求;警告、禁令、指示标志尺寸大小的选择和安装位置应重点考虑在该路段最危险、最易发生事故处车辆所对应的速度和视点。在干路与支路相交的交叉路口,应配合交通标线设置干路先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组合标志的版面内容和组合数量应满足迅速全部辨识的要求;指路标志的设置在城市以方向和道路为主。城市内部以地名、街道、功能为主。标志的各支撑方式如单柱、悬臂、门架的选择应该满足驾驶员视认和道路净空的要求。

3.防眩设施

防眩设施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夜间行车不受对向车辆前照灯眩目的影响,改善道路夜间的行车安全条件,增大驾驶员的视距,消除驾驶员夜间行车的紧张感觉,降低交通事故率,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及社会效益。目前常用的防眩办法有植树防眩和设置防眩板防眩两种。

(1)防眩板防眩

在防眩板的设计中,应注意防眩板的遮光角、板宽、设置间距和高度的设计,特别是遮光角和高度。同时,在防眩板设计中应使防眩板的颜色和形式富于变化,克服单调感,当然还要注意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从而给驾驶员提供多样化的动态景观,达到提高行车质量的目的。

防眩板防眩通过防眩板的高度和宽度部分阻挡对向车灯的光速,起到夜间阻隔防眩的作用。防眩板用简单结构支撑并安装于中间分隔带护栏上,因此对主体设计影响不大,但是对预防安全隐患却有重要作用。

(2)植树防眩

植树防眩就是在中央分隔带上种植防眩树来达到防眩的目的,但是在中央分隔带上栽植常青防眩树,对主体设计的中分带排水,防水系统的影响较大。防眩树主要以常绿灌木类为主,防眩树的高度一般宜在1.2m~1.5m之间,且将不同树种穿插种植,使之富于变化、错落有致,或用些花卉加以点缀,可克服驾驶人员因单调乏味而产生的疲倦,保障交通安全。

4.标线

道路交通标线是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其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它将道路的种种固定基础情报传达给车辆和行人,从而消除司机的盲目性,使车辆各行其道,完善交通流的组织,对行车安全极为有利。

四、结束语

道路交通安全是城市交通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在城市交通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对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度,排除各种纵、横向干扰,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提供视线诱导,增强道路景观起着重要作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设计及应用

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牵扯到了道路条件、交通状况、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问题,而GIS一般是指对数据的输入以及检验,数据存储及更新,还有变换和输出,是一个有图形、有图像并且数字化的软件,它适用于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本文通过对GIS的研究,分析了GIS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中的设计以及应用。

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开发和运行平台。所谓开发和运行平台就是GIS的地图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进行分析、决策和预测,并且提供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城市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是产生交通事故的关键,道路的主要交通设施包括路面的宽度、质量、车道数量、人行道的宽度、自行车道的宽度以及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而交通交叉口的信息主要有交叉口的类型、交叉道路的数量、交通控制信息等。这些有关的信息都被保存在与之相关联的表中,方便对其查询以及更新。第二,交通安全本身所涉及的内容。GIS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其本身把开发和运行、交通安全这两部分整合在一起,得到能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以及综合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决策、预测的系统。

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结构

2.1软件结构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第一,对于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二,对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查询;第三,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的统计分析与预测;第四,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模块的管理;第五,对城市道路交通基础数据模块的管理。

2.2数据存储结构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用文字描述;第二,通过照片或影音记录事故信息。在系统运行一定时间以后,存储的交通事故数据非常大,会影响文件存储和检索的性能。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单独的系统对文件进行存储和处理,来提高文件检索和存储的性能。

3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功能

3.1交通事故信息管理

GIS系统地图可以用来查询交通事故的数据和与之相关的指标数据,并且可以通过饼图、直方图、曲线图等呈现出来,而且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放大放小。除此之外,还可以存储、检索、播放记录事故的影像和照片,使事故的发生过程和结果更加全面的被记录下来。根据用户的要求,不同的事故类型可以分别显示,也可以整体显示,使工程施工人员的分析水平和决策能力得到提高。

3.2基础数据管理

GIS系统具有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基础数据录入与管理的功能,在地图上进行操作的话比文字看起开更加直观、更加方便。其中城市道路交通的基础数据包括:第一,路网信息。其主要包括道路的名称、长度,路段的车速限制、车辆种类限制等信息,还有是否为单行道等;第二,道路信息。主要包括道路的方向,车道的数量、种类、限速以及宽度等;第三,交通设施信息。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信号灯、指挥岗亭等信息。还有对测速雷达、监控数据的采集,公共汽车、地铁车站的位置采集等。

3.3事故统计分析

事故统计分析是按照公安部的统计规范来进行的,并且具有事故预测的能力。其中包括报表功能,报表功能又分为定期报表和特殊报表,而定期报表功能还可以采用地图的形式或者是表格的形式。相关的部门会通过这些表格来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或者是频率。事故统计分析主要是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统计信息。主要是路段的车流量、车通行的平均速度等信息。第二,事故的相关信息。主要分析什么地方经常发生事故,能见度、视野条件以及有没有交通标志,事故的类型、严重程度等信息。第三,事故多发地点段分析。通过GIS系统对事故的数量、受伤及死亡的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因素进行排查和分析,在数据上为交通事故管理部门提供支持。第四,道路交通事故对比。通过GIS系统对一定时间段内的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进行对比,观察其事故的多发点以及变化趋势。第五,趋势分析功能。运用时间序列的算法,对某个地方将要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出来,帮助领导做出决策。第六,预警功能。通过对系统中事故数据以及事故的变化趋势分析,对事故多发地段的分布情况进行预测,在地图上表示出预警点的分布状态。

3.4事故预防

要想对交通事故进行预防,一定要对将要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发展的趋势和严重程度,找到事故黑点,也就是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的地段,并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微观角度来看,通过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以及发生的机理,是研究为什么这一段路会成为事故多发地段的关键,以此可以制定出解决对策。微观角度分析需要较多的信息支持,包括地理因素信息和环境因素信息,因此,比较简单的数据文件形式根本满足不了它的需求。这就必须要运用GIS系统来进行安全分析。从宏观角度来说,可以把相似的事故多发地段进行分类,分析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抓住主要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使交通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4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应用

GIS系统不仅可以满足数据管理的需求,还可以应用到路径选择上,为驾驶者提供事故发生的信息,并且对此进行分析。GIS系统包括五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系统、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的转化系统、数据查询系统以及数据输出系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数据是GIS系统工作的关键。GIS系统可以通过GPS、摄像头等及时获取道路的动态信息。例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GIS系统可以对事故发生的地点进行描述,将其定位在电子地图上,并且将交通事故影响的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的时间、类型、危险程度以及占用车道的情况等进行存储。

5结语

通过GIS系统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不仅可以对道路交通的数据信息进行获取,还可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预测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并且进行预防。总之,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配合,将GIS系统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使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对道路的安全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宇,李俊,韦桃贤.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J].大众科技,2015,01:51-53.

[2]景国勋,杨静.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应用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10:13-15.

篇5

1道路交通拥挤的缓解在于整个道路交通开放系统的不断改进

目前,许多城市里的交通问题是通过局部路段、局部道路交叉口的拥挤堵塞反映出来的。显然,按照西医“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观念,拓宽这些道路,在交叉口修建立交似乎是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但问题却很少这样简单。以美国的城市道路建设为例,城市里更宽更多的道路、立交在建成之初的确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草率地选择多修路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终导致了美国城市里更为严重的交通构成失衡、交通拥挤及城市中心衰退等问题〔2〕。究其原因就是不少研究者、决策者曾经错误地估计了道路建设对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交通需求、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等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作用的全面研究。结果,路修得越多,促进了私人轿车的消费,而道路拥挤情况依旧,公共交通也日益变得更加的萎缩(如图一):

典型的如洛杉矶和底特律两个城市。到60年代,虽然两市分别修建了多达数千公里的汽车专用道路,但交通拥挤问题依旧。同时,因服务水平下降,其公共交通严重萎缩,客运量分别下降到总客运量的1.5%、4.5%〔2〕。两城市仍有大量承担不起私车交通的市区贫穷人口,于是又引出了如何为这部分人提供必须的交通条件及市中心衰退等社会问题。美国政府认识到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局限性和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并于60年代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法》。

而北京在这方面似乎也走过一段弯路,前些年已修通投资巨大、立交众多的二环、三环主干道路81km。但由于辐射道路干线和支线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与环线相配套的完整道路及相应的管理系统,加上这些年机动车辆的迅猛激增和相应交通需求管理不力〔3〕,环线进出口上往往堵塞,形成了新的交通问题。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应不再局限于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而应扩大到建立一个以社会化公共交通网络为主体,以快速交通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元化交通方式协调运行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道路建设、客运系统、货运系统及相应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都将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

2城市交通问题的缓解有待于提高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研究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近20年来,国内城市修建道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热情异常高涨。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化的研究、决策机制,部分行政领导的个人意志代替了科学、民主的研究、决策过程,以至不少城市把主要精力、资金投入了主要道路建设和相应的地产开发,道路建设项目草率上马。还有高架道路热,高架道路本来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是好多城市还在追求,甚至把它作为市长的政绩,列为“为民工程”,结果非但没有解决原有交通问题,还造成了不少新的交通问题和隐患:

篇6

关键词:交通安全安全管理设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 道路交通中标线设置及施工技术

1 标线设置

1.1 标线的颜色

路面标线一般为白色及黄色,以白色为主;但白色的单一色调容易使长途行驶的驾驶员感觉疲劳。如果增加黄色标线,则可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行车安全,但黄色标线的可见性比白色标线低。我国目前较少使用黄色交通标线,一般在同方向有二条以上机动车道且道路照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使用。另外,为提高夜间的视认性,标线可根据需要采用反光标线,立面标记可加设照明、闪光灯等设备。

1.2 标线的宽度

一般纵向标线的宽度为10~15cm,高速公路边缘线宽度规定为15~20cm,一般采用下限值,在需要强调的地方可采用上限值。横向标线宽度应比纵向标线宽,因为驾驶员在行车中发现横向标线往往是由远到近,尤其在距横向标线较远的时候其视角范围很小,加上远小近大的原理,加宽横向标线是根有必要的,一般宽度为20~40cm,斑马线为45cm。

1.3 标线实线与间隔长度的比例

若实线段与间隔距离太近,会造成闪现率过高而对驾驶员产生过分刺激;若实线段与间隔距离太远则闪现率太低的情况下又令驾驶员在行驶中获得的信息量太少。因此,选择标线比例的时候,既要考虑司机的心理、生理指标,也要考虑尽量采用每公里标线面积较小的因素。根据透视原理,一般纵向标线的最小宽度为10cm,纵向标线虚线的实线段最小长度为3m。

1.4 导向箭头的形式

对各种直行、转弯、直行和转弯组合箭头进行比较后归纳得出:最好的直行箭头的宽约为箭杆宽的4倍,箭头杆长度要比箭杆短,后掠式箭头和锥形式箭头都是不好的;最好的转弯箭头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对称的形式来显示方向的,其特征是保持箭头的转弯部分清晰。

2标线施工

2.1材料质量控制

标线厚度一般为1.8mm,振动标线的厚度一般则为3~4mm。为增强标线的反光效果,宜采用热熔型涂料,并对玻璃珠实行内掺和外撒。

2.2施工工艺流程

标线的施工工序为:放样―清扫路面―划底漆―划标线。

二 道路交通中标志设置及施工技术

1标志设置

1.1 指示标志

指示标志是表示遵行的行驶方向、通行权分配和应遵行的特殊规定。指示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其各部分尺寸的最小值,可根据道路计算行车速度,指示标志主要用来指示准许行驶的方向,如直行标志、环岛行驶标志、向左(或向右)转弯、靠右侧(或靠左侧)道路行驶等,也可用来表示专用车道、步行标志等。

1.2 指路标志

指路标志的颜色对一般道路为蓝底白图案,对高速公路为绿底白图案,其形状除地点识别标志、里程碑、分合流标志外,多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指路标志用来指示道路通往目的地的方向、地名、距离或与之相交道路的编号,名胜古迹,游乐休息或服务区等。指路标志板的尺寸先根据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确定汉字的大小,再根据汉字的字数及板面要求确定板面尺寸。指路标志按用于一般道路和高速公路分类,但有的指路标志既可用于一般道路,也可用于高速公路,可根据道路等级选择其颜色和尺寸。

1.3 禁令标志

禁令标志表示的遵行、禁止和限制等规定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其设置因目的不同而异。禁令标志的颜色一般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个别标志如禁止驶入标志是红底,中间一道白杠,解除禁止超车和解除限制速度标志是白底、黑圈、黑图案并有五道黑斜杠,禁止车辆停放标志为蓝底、红圈、红杠,停车让行标志为红底、白字、白边。禁令标志的形状为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其各部尺寸的最小值根据计算行车速度。

1.4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用来向道路使用者提供道路沿线存在的危险或应该注意的路段,提高警觉,并准备防范措施。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顶角向上的等边三角形,尺寸代号,其边长、边宽的最小值根据道路计算行车速度。警告标志到危险地点的距离,可根据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如受实际地形限制,可以作相应的变更,但其设置位置必须明显,并不得小于安全停车视距。

1.5 施工安全标志

维修、养护等施工地段必须设置施工安全标志,以临时分割车流、引导交通、确保安全,在夜间施工路段还应设置施工警告灯。施工安全标志主要包括路栏、锥形交通路标、施工警告灯号、道口标柱、施工区标志和移动性施工标志等,其形状和颜色各异。

2 标志施工

2.1材料质量控制

除较大的标志板外,普通标志板一般应由单块铝合金板加工制作,不允许拼接,所采用的铝板厚度一般为3mm。反光膜宜采用钻石级,钻石级反光膜仅反光强度初始值大,而且经过10年使用后,仍能维持80%的原有亮度,使用年限较长,耐久性好。

2.2施工工艺流程

标志的基本施工流程为:按设计图纸放样基坑开挖钢筋绑扎、支模浇注混凝土标志安装。

三 道路交通中护栏设置及施工技术

1.护栏设置

1.1 护栏的高度

微型汽车的前车盖趋于流线型比较低时,在与护栏相碰就很容易钻入波形梁护栏的横梁下面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而重型汽车在与护栏碰撞时,可能产生跳跃问题,速度高时危险性更大。为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求确定护栏的合理安装高度。防止车辆钻撞和越出护栏的高度是:缆索护栏――从地面到最上一根缆索顶的高度950mm;箱梁护栏――从地面到箱梁顶的高度700mm;波形梁护栏――从地面到横梁顶的高度755mm。上述护栏高度,几乎可以适应所有乘用车,以及大部分轻型货车、箱式货车、多用途车。

1.2 护栏的最小设置长度

护栏的最短长度主要取决于碰撞能量,不同设计行车速度对护栏最小结构长度的要求如下:当设计行车速度v

2护栏的施工

2.1 材料质量控制

为保证防护栏的耐久性,路侧和中央分隔带的钢立柱以及波形护栏板均应进行防腐渗铝处理,渗铝厚度一般为70μm。拼接螺栓则宜采用高强级螺栓,并应进行防腐镀锌处理,镀锌厚度一般为50μm。每批材料进场都经过监理工程师、质检员的严格验收,彻底杜绝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

2.2 施工流程。

防撞护栏施工的流程为:放样安装立柱安装防阻块、端头和顶帽安装波形梁调整线形。

四 结语

交通标志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明确、直观、易懂的交通信息,从而保障众多出行者行车、走路的安全和顺畅,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和功能。并且在容易肇事或者应该特别注意的路段警告驾驶员提高注意力,减轻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合理设置的交通标志,可以提高道路和能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防止交通阻塞、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道路沿线和周边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明. 全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 北京:中国公路学会, 2005.

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流;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38-02

道路交通事故在世界范围内已构成对人类生命安全和物质财产的巨大威胁。随着机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公众的目光越来越关注于道路交通的安全性。然而,交通事故是道路交通不可避免的伴随物,绝对意义上的交通安全(即不发生任何交通事故)是不可能存在的。人们通过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驾驶员的驾驶技能、改进车辆的性能、改善道路交通条件等来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城市道路交通是由人、车、路、环境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相互融合的动态复杂系统。在人、车、路、环境四个因素之中,一般来讲,单纯由其中单个因素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非常少,通常都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人、车、路、环境这些变量中,“人”是自主型变量,与其他变量相比,只有人是主动的、有意识的,他接受来自道路、车辆、环境以及交通流当前状况信息,经过判断和加工后作出决策,对车辆实施控制和操作;“车”是可控制变量,是可以通过人的控制来改变其状态的;而“路、环境”则是不可控制的客观参量。当然,这里所说的不可控制并非绝对的不可控制,只是相对于车辆而言,在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过程中其状态不依人的意志而改变。本文具体从城市道路交通流的交通组成和交通量两个方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期给城市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提供明确的方向。

一、交通组成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组成是指构成城市道路交通流的类型,包括小客车(包括小轿车)、中客车、大客车(包括公交车)、小货车、中货车、大货车(包括大型集装箱、渣土车)、特殊车辆(救护车、警车、救火车)、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电瓶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行人等。除一些城市主干道实行了人车分离、机非分离外,其余绝大部分城市道路上人车混行、机非混行相当普遍,使得中国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比较复杂。混合交通是指车辆与行人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同一车行道上混合通行的交通状态。混合交通是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特点之一。混合交通的突出表现是:混合车辆速度差别大,相互干扰严重,城市道路总体表现行驶速度低,交通秩序混乱,交通安全状况差,交通事故多发。

城市道路交通实际表明,道路交通流的类型构成越复杂,对交通安全越不利。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大型车辆、货车、摩托车和电瓶自行车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随着这些车辆比例增大,事故率也随之增加。通过道路实际调查数据,分析得知在城市路段交通组成中,大型车、货车、摩托车、电瓶自行车的比例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呈二次函数关系。正常情况下城市道路交通流中一般是小型车居多。当市内交通流中大型车辆、货车、摩托车和电瓶自行车比例明显增大将导致事故率增加。

1.大型车辆比例增大导致事故率增加。大型车辆对紧随其后行驶的小型车的视距产生影响,在通过信号交叉口时表现尤为明显,比如几辆小型车紧随一辆大型车后运行,在通过信号交叉口时,紧随大型车后运行的那一辆或两辆小型车很难判断信号灯情况,就会降低车速,如果是绿灯,而后续车辆就可能正常运行,这样既严重影响了车速,又对行车安全埋下隐患,对原本有序的交通流产生明显干扰。

2.货车比例增大导致事故率增加。由于客车的动力性能明显优于货车,使得客车行驶过程中的车速整体上要高于货车,从而导致车速分布的离散性增大。

3.摩托车比例增大导致事故率增加。摩托车行驶过程中见缝就钻的灵活性特点,导致其他运行车辆的司机常常措手不及;摩托车行车速度较客车、货车的差异性导致车速分布更离散。

4.电瓶自行车比例增大导致事故率增加。电瓶自行车是近几年刚刚流行的一种交通工具,车辆自身的稳定性差。与其他机动车辆相比,使用电瓶自行车可以“无证驾驶”,此类交通工具使用者相对而言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所以在城市道路上与电瓶自行车相关的交通事故很多。与自行车相比,其车速高;与机动车辆相比,行驶中不够引人注意。

二、交通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交通量(也称交通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若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城市道路中由于交通组成复杂,所以将各种车辆以小汽车为标准进行当量,在当量小汽车单位(puc)交通量时参与折算系数的类型多。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在通行方面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实际中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和阻塞现象。交通流饱和度是指服务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的比值。显然,道路上的交通量越大,交通流饱和度越高。

城市道路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交通流饱和度大小,而交通流饱和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这一关系表明城市道路上交通量的大小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认为,交通量小,事故率低;交通量大,事故率高;但实际状态并不完全如此。据调查数据分析表明:

1.交通量饱和度小于0.2,事故率随交通量增加缓慢下降。当交通量饱和度很低即行驶车辆过少,车流在此处于自由状态,不利于安全。在此条件下,交通量很小,车间距大,驾驶员基本不受同向车的干扰,可按个人习惯自由选择行驶速度,容易忽视行驶安全而冒险超速或高速行车,造成交通事故。

2.交通量饱和度在0.2~0.4之间,事故率随交通量增加缓慢上升。车流在此处于稳定状态,交通量增加,车辆间有一定制约,但存在超车可能时,也不利于安全,各种车型混合行驶(客车的动力性能明显优于货车,小轿车的动力性能明显优于大客车),超车行为增多,使得交通事故率随交通量增加而上升。

3.交通量饱和度在0.4~0.5之间,事故率随交通量增加快速上升。交通量继续增大,车流在此处于不稳定状态,超车困难,随着交通量增加,超车危险性增大。

4.交通量饱和度在0.5~0.6之间,事故率随交通量增加快速下降。交通量进一步加大,形成饱和流,当交通量增加使超车不可能时,车间距相当小,形成饱和交通流。

5.交通量饱和度大于0.6,事故率随交通量增加较慢下降。当车流进入阻塞流状态时,道路交通状况将明显恶化。恶化的交通状况会对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产生直接影响。一般而言,畅通的交通状况有利于驾驶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和稳定的情绪,拥挤和堵塞的交通状况则易使驾驶员心理状态变坏,且随着拥挤和堵塞时间的增加其情绪变得急躁而不稳定,而驾驶员驾车过程中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急躁的情绪对交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城市道路上保持合适的交通流量,有利于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有利于交通安全。

三、结论

城市道路交通组成尽量减少大型车辆、货车、摩托车和电瓶自行车的比例,以减少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同时,城市道路交通量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在最大利用道路的情况下,降低交通事故率。交通组成和交通量这两方面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非常复杂,还可对交通组成和交通量进行更详细的划分。

参考文献:

[1]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徐家钰,程家驹.道路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姜晴.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的交通条件分析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5).

[4]郑安文.道路交通安全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张殿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6]金会庆.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7]任福田,刘小明.论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Analysis of Transportation Flow to Traffic Safety of Urban Road

JIANG Qing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223001,China)

篇8

城市道路上的绿化有极大功能,如增加庇荫、净化空气、滞尘降尘、吸收有害物质、杀菌消毒、隔离噪音、观赏性、组织交通等。1)增加庇荫:城市人流量大,在夏季可以遮挡阳光,提供良好的遮阳效果,创造舒适的城市环境。2)净化空气:道路绿化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净化城市的空气,尤其是在当前温室气体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有现实的意义。3)滞尘降尘:雾霾尘土天气越来越多见,道路绿化具有过滤和吸附尘土的作用,降低粉尘危害。4)吸收有害物质:城市工业发展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等有害物质,污染城市的环境,而道路绿化植物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将之转换为无害的物质。如垂柳、银杏可以吸收二氧化硫,降低危害。5)杀菌消毒:许多植物具有杀死细菌、真菌的能力,净化城市的环境。6)隔离噪声:城市工业、交通发达,日常生活中的噪音对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每年的噪声污染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而道路绿化植物可以隔离、减弱噪声,植物能反射、折射不同频率的噪声,减少噪音污染。7)观赏性:城市道路绿化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体现着城市的人文情怀和品味,作为城市美化的关键手段,不可或缺。8)组织城市交通:城市道路绿化的一个关键作用就是可以组织城市的交通,对行人、驾驶人员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且可以保护视力。通过有组织的规划道路绿化,帮助行人和驾驶人员弄清地形和线形,提高行车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此外,道路绿化还可以遮挡强烈的太阳光,使驾驶人员能够看清道路形式,减少交通事故。

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每年因道路交通安全出现的伤亡数量触目惊心,带来的损失也非常庞大。据统计,自汽车诞生以来,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了3000万,总体上相当于二战中死亡的人数,交通安全事故已经成为了世界公害。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的交通事故的数量和伤亡人数虽然在逐年递减,但数量仍然很大。以2010年统计的数据为例,当年发生交通事故21.9万余起,伤亡人数超过了21万,其中死亡人数为65225人。交通事故的主因是驾驶人员的操作不当,导致驾驶人员操作不当的诱因有:疏忽大意、酒驾、疲劳驾驶、违章占道、判断失误等;而判断错误与疏忽大意占比27%左右。据调查发现,道路上绿化植物种植不当是造成驾驶人员判断错误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道的路绿化建设如何确保交通安全,成为的焦点内容。

3城市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3.1城市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的积极关系。1)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的作用。城市道路上的绿化植物的关键作用就是分隔:如道路侧分绿化带将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分开,如道路中央绿化带将对向行驶的车道分隔开。道路绿化分隔带可以根据交通的需求,将各种交通要素分隔,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确保交通的安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以混合交通事故为主,采用道路绿化带来分隔交通,能有效的起到保护作用,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必要手段。2)交通方向指引。道路绿化建设除了分隔交通空间之外,还能设置交通的方向,形成围合的空间,具有指引功能。将各种交通围合在自己的空间内运行,有很强的指引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恶劣天气下,道路绿化带形成了鲜明的指引,其轮廓可以帮助驾驶人员区分交通环境,找到正确的行驶路线,避免交通事故。3)缓解疲劳。疲劳驾驶是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每年由于疲劳驾驶导致的事故非常多,驾驶人员在单调的环境中很容易感到疲惫,反应能力迟缓,发生事故。而道路绿化带能形成各种搭配,如乔木、地被植物、灌木等各种形式,提高驾驶人员的注意力,缓解疲劳,利于提升交通的安全性。

篇9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安全;研究

Abstract: traffic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oad construction. And the road design in system enginee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road design is to use perfect road, enhanced securit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ixture with the landform on the road, unified planning route layou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eometric shape and size, specific range and safety features clear bridge and culvert, making the road design embodies the safety, scientific.

Keywords: road; design; traffic safety; study;

中图分类号:F5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交通安全和道路路线设计

合理的道路设计在提高交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路线设计是否科学,关系到驾驶员行车的舒适程度、车速大小与安全情况,合理的路线设计能够确保驾驶员较好的看到车前路面情况的距离和明显的驾车方向,为驾驶员的安全行驶[1],”提供切实的保证。

道路路线的设计,“应结合地理环境、营运安全、道路功能等诸多要素,因此,应该使用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以排除在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地点的风险问题,确保驾驶安全。特别是长而陡峭的上下坡的设计,需要采用改善手段。在道路的设计方面,安全应该摆在第一位,采用道路多层次线形的设计,能够为司机提供舒服安适、和谐的行车环境,提供较科学的安全性与以人为本的服务。在道路设计上,由于地面上的固定物是现实的,没有办法去变化,因此,在设计上,应该与道路几何形状和尺寸要联系起来,方向的选取影响着完整的系统工程的设置[2],”与道路运营安全有着着紧密的关联。“道路组合设计包含线形组合设计、线形与沿线设施的配合设计、线形与桥隧的配合设计和横剖面的设计、公路中心在纵剖面上的投影形状的设计、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设计等[3]。”

二、道路要素的重要性与功能

道路交通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系统,“所有层次与要素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道路交通体系包含自然环境、各种车辆、出行的人和道路构成。因此,在设计方面,要以舒服性、经济性、安全性、效能性的为总体要求。对信息的收集、解决和回馈构成了完整的非静态过程。道路是交通体系的主要设施,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很多信息是由司机反映的,或是司机在行车环节中,对制约行车的非内在的道路环境与交通情况,比如,公路的横向距离的大小的情况、拥挤堵塞和好坏等情况,发生一些本能反应,对非内在的道路情况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本领、手段皆关系着交通安全的情况[4]。”道路交通工程应该具备安全保障的功能,确保交通运行的通行无阻。依据世界各国的相关材料数据分析,“所有交通安全问题皆不纯粹是人的因素导致的。把很多的交通安全问题归咎为人的因素,很大方面是由于交通行政部门对责任认定的需要,如此做法,亦是不合理的,其把交通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与条件单一认定为是某个方面的原因[5],”这样势必致使对公路布局设计与分析的不全面,导致产生不好的后果。

三、道路要素的主要方面

(1)公路几何形状和尺寸

科学的道路几何形状和尺寸设计是关系着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单一较长的非曲线路线设计,司机较易出现视觉疲乏,进而影响司机对路面安全性的判断;科学化的线性设计是确保交通安全有效保证;道路转弯处弯道平曲线的半径过小,将使司机能够看到车前路面情况的距离减小,安全性就差;坡面与地平面所夹的角度高于4%的时候,由于不能够及时刹车或者刹车不灵[6],”亦会使安全性降低;道路曲线半径较大,行车较易产生侧滑现象。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道路设计中,道路边上设置的指示牌和路面标线、箭头、文字、路面标记等是一个关键环节。当前,中国对于1级、2级与2级以下的道路,“依旧用的不是新标准,因此,在上述道路的现实的营运环节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亦愈来愈突出,由于交通标志的缺少与不规范,致使安全问题多次发生。暴露出的弊端,重点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缺少规范使用有关道路通行权、先行权、占有权等分配标志;其次,使用不规范的设计,导致行车的不平滑行进,影响道路交通流;再次,2级以下的道路路幅的中心线与道路标线业已不清晰[7],”不利于司机的注意。

(3)路边防护栏

中国2级和2级以下汽车行驶的道路路侧防护,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尤其是部分路况不好的多山的地区,无防护设置,出现了黑点,致使安全问题多次发生。部分公路使用的是非规范的防护设施,仅仅可以发挥安全警示功能,没有办法防止和保护行车冲出。

(4)公路渠化

公路渠化的功能是把各种类型、相异速度和相异方向的行车分流,此为一种使用物体分离的手段与办法,它的好处是成效好、代价不高、施工活动的延续时间不长。中国对2级与2级之下的道路渠化不多,或是由于渠化手段不科学,导致有关空间通行权、先行权、占有权不清晰,而司机为了尽早寻到车辆出口,出现了违反规章驾驶,导致道路的交会处,行车的安全问题的发生,且安全问题的责任难以界定。

四、公路设计要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依据司机的个人心理,“公路的设计应当合乎情理和适用,如此设计,能够减少对道路情况和行使走向的判断与操作方面的错误。若公路条件很差,将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司机的情绪,导致心理抑制与冲突心情,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发对别的车辆的故意挑起事端的行为,将会明显增加行车互相之间的相碰概率,近而发生安全问题。因此,须从公路设计要素的视角着手,密切联系公路设计要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8],”以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为此,特提出以下可资参考的建议:

第一,在公路路线设计中,不但应该结合相关技术标准,还应该思考到交通不安全因素,在道路设计环节中,皆要注意以上问题。

第二,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的构成应该科学组合,倘若协调得不妥当,将会增大交通安全问题的频发。

第三,在公路设计时,“要思考到司机对道路情况的判断等情况,在道路的设计上,不但要合理、科学设计,还要思考到主客观因素。其一,是在线形设计时,应该思考到司机的感官要素,可以布局一些易辨别的、容易观察的标志物;比如,可以设计相异特征的配套设施的建筑产品,进而引起司机视觉的良性改变;其二,是在直线或曲线间增添防护设施;其三,是设置相应的限定速度的标志与设备;其四,是在非直线的凹凸分界点处,不要设置半径不大的平曲线,倘若有特殊需要,一定要设置的,则应当有明显清楚的用以指示的标志;其五,在凹形竖曲线的凹凸分界点地方,必须要保障公路的通行无阻[9],”增大司机看到车前路面情况的距离的范围,还要设置警示标志,用以代表危险。

第四,公路设计的合乎情理性关系到公路建设的完善情况,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提供公路行驶的条件,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保障性,对道路交通安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五、结语

在公路的设计方面,不但要坚持科学性、合乎情理性的总体的要求,还应体现人性化的要求,提升公路舒服度,防止道路安全问题的发生。当前,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业已变成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多次发生的严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业已引起社会群众的忧虑与太多的担心,虽然通过世界各国专业人士的积极努力,对于公路设计的完善方面,业已初步取得了一些积极性的进展,可是,发展前景依旧令人不是太满意。应当积极动员,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加快公路交通硬件方面的建设,转变公路设计上一些以往的观念,创新与完善公路长远性计划与设计标准,利用人性化的组织方式与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创新与完善设计方案,完善公路交通条件,进一步遏制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任福田.论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78

[2] 母国勇,陈明伟.基于事故统计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 2005,(5):118

[3] 陈雪辉,邓伟彬.道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8,(1):172

[4] 石京.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运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82.

[5] 翟忠民.道路交通组织优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67

[6] 张新兰,陈晓. 落实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11,(4):88

[7]黄焕,戴时,王飞,武汉市武胜路交通综合体规划咨询[R]. 武汉: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

篇10

关键词:车辆 交通安全 道路线形 断面规划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在城市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宽敞畅通的区间公路、四通八达的城市立交等,形成密集的交通运输网,交通环境与过去相比更加便捷和高效。然而,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将从道路规划设计入手,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缺乏全局性

城市道路规划在整个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的道路规划,往往脱离区域规划,仅局限于路网规划,导致与周围地块脱节,一方面不能更好地为周边地块服务,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缺乏权威性

一些城市虽有道路规划设计,但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设计缺乏权威性。例如为了避免一些现状建筑物的拆迁,降低道路的技术指标,从而影响到道路规划的合理性。

(三)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缺少人文精神

在城市道路规划阶段,缺少市民的参与,尤其广大普通市民的参与,不能充分理解群众心声,过多的遵从领导的意志,从而使得设计出来的道路缺少人性化。例如过分压缩慢行路权,大大减少慢行交通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二、道路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首先,传统的道路规划理念是“以车为本”,过分得考虑了道路指标如何适应机动车的快速行驶,导致城市道路规划时对现状地形、周边地块等方面考虑不周。千路一面的道路规划,形成了单调的道路断面和交通环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对地块的服务功能。

其次,城市道路规划中道路与城市居民居住区和广场、公园等交叉组合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到交通的顺利通行和行人的安全出行。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不合理也影响行人出行,进而影响交通安全。

最后,在过去几年的城市建设阶段,不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以及施工工期使得工程质量严重降低。道路在使用不久后即出现不应有的病害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同时,也影响到交通安全。

三、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确保交通安全

道路规划在每一个项目的前期阶段,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在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评价都通过之后形成规划。在实施阶段也需对项目的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后续跟踪监督,保证前期规划的延续性和权威性。那么在技术上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来确保交通安全呢?下面将从道路线形和断面规划这两个最基本的方面进行讨论:

(一)道路线形

线形是道路的骨髓,它支撑着整个道路网络,对行车的安全、舒适及道路的通行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沿线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居民生活以及自然景观、环境协调也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城市道路线形是由直线与曲线综合连接成形的空间形状,是道路的主要轨迹。不合理的线形设计,不仅会引起乘客的不适感,还会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甚至造成交通事故。一条线形好的道路,能够保证车辆安全、迅速、舒适行驶。

道路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纵坡坡度、坡长等因素,同时还必须满足驾驶动力学要求的最小值,以及驾驶员视觉、心理方面的要求。反映公路线形好坏的关键是速度的连续性,它直接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道路平面设计应在路网的布局下,根据当地地形、水文条件等处理好线形指标,合理设计道路交叉口,保证道路平面设计的科学合理,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高速性。道路曲线不是一条简单生硬的直线曲线组合,而应该是一条自由舒展的空间曲线,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会使驾乘人员感到舒适,安全,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周边地块,与整个城市建设和谐融洽。

(二)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除了承担交通功能以外,也是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同时更能体现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城市道路规划断面设计包括横断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曲线。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研究起伏空间线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设计依照规规范数值,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

横断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实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规划,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经济成本。设计选择合适的道路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并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工程。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城市道路是政府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道路规划设计标准,制定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给人们带来便捷出行的同时保证出行的安全,同时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和城市综合实力。

结束语:道路的规划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科学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前提,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道路的规划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设计的人文关怀 ,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更要有一个实际考察、科学论证、理性分析、认真实施、重视监督、用后反馈的可持续路线,从而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水平和城市的总体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新城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以宁波市东钱湖新城为例城市交通201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 刘晓青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的必要性山西建筑2008(3)

[4] 张久涛,张国栋 浅谈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问题防治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6)

篇11

一、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一)各街办、管理处要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需要,经常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区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要切实承担起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责任,并积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公安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全面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各项任务。

(二)区宣传部门要充分借助各种媒体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正确履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义务,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开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专栏,不定期刊播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专题片、标语口号等,随时预报、交通出行注意事项。

二、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负责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一)各街办、管理处负责本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的领导、组织和检查等工作。

(二)各街办、管理处和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负责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项措施,并将其纳入日程,抓好落实,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道路交通安全实行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辖区内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和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成绩显著的关单位以及个人予以奖励。(区监察室、财政局负责)

(三)建设部门进行道路、桥梁改建和维修时要设置规范警示标志。新建和改建道路未达到安全通行标准和未经有关部门验收的,不得提前通车。城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国道、省道、县道的除雪防滑工作,重点路段优先安排,同时要加强道路两侧山体安全管护,发生山体滑坡、落石要及时清理,确保安全通车。对排查出的道路事故隐患,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整改。对所属客运企业、公路营运车辆驾驶人要认真履行安全运输监管和宣传教育责任。(区城建局、区城管局负责)

(四)规划和建设部门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公安交警部门推进平安畅通县区建设和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在城市道路和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时,要听取公安交警部门的意见。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以及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应当与道路建设同时设计、同时设置、同时验收。(区规划分局、区城建局、区交警大队负责)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会同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对城区公共汽车和各种出租客车驾驶人实施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加强对户外经商和市场外溢的管理。(区城管局、区行政执法分局负责)

(五)教育部门要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到学校日常法制教学中,形成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学校、幼儿园应当对学生、幼儿在校(园)期间进行交通安全监管以及加强对学校(幼儿园)自用、雇用校车的管理。(区社发局负责)

(六)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汽车交易、旧车拆解监管工作,对没有办理行驶许可的车辆,不得给予经营许可。要加强对旧车拆解工厂的监管工作,防止旧车各类配件流入社会。(区工商分局负责)

(七)安监部门要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责,组织、协调、督促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和各项保障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对造成重大影响的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区安监局负责

(八)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用拖拉机的监管力度,严禁农用拖拉机违法载人以及上公路行驶。(区社发局负责)

三、严格依法开展路面执勤执法工作

(一)公安交警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正确履行公安交通管理职责,严厉查处超员、超速、超载、酒后驾车、无证驾车、疲劳驾车等违法行为,严禁发生公路“三乱”问题。要加强对营运客车、旅游客车的管理,加大公路巡逻执法力度。(交警大队负责)

(二)公安交警部门在道路上执勤时要使用测速仪、测酒仪等科技设备,提高管控水平。应当安装道路交通电子监控设施,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和治安防控网络。(交警大队负责)

(三)公安交警部门要积极架设交通安全绿色通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处罚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区交警大队负责)

四、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

(一)规划部门对城市道路及路网改造、大型建筑物、停车场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长远发展空间,对早期规划开发或待开发的城市道路、路网改造以及大型建筑物的规划设计要进行适当调整,预留出适应发展需要的停车场地,以适应交通管理的要求。(区规划分局负责)

(二)公安交警部门必须树立城市道路交通“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道路的实际,最大化的释放道路资源,减少道路瓶颈,科学做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规划,充分保障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区交警大队负责)

(三)用于完善城市道路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资金应当纳入到城市道路建设配套资金中,确保城区道路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相适应。(区城建局、区城管局负责)

(四)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必须与城市道路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管理设施的安装、施划同步施工,并由公安交警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区城建局、区城管局、区交警大队负责)

篇12

【摘要】GIS系统是有效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使事故对道路通行的影响最小化,并有效合理分配交通流的重要手段。笔者在研究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的基础上,讨论了数据的来源、专题信息图层的构建;提出了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介绍了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的采集、查询和更新,交通事故信息的分析与预测,交通事故管理等功能;并提出了基于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事故管理的一些新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专题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事故管理

1引言

道路交通不仅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一名交通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所以保证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是交通参与者对交通运输部门提出的根本要求。如何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切实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使事故对道路通行量的影响最小化,并最有效地合理分配交通流,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管理落后,缺乏先进的现代化交通控制手段和安全管理、事故检测、处理系统。目前大多数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仍主要处于由人工管理的阶段,大量的统计数据无法发挥其在分析预测、动态调度、实时控制方面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结合起来的特性,利用它可将地形数据、道路数据、交通设施数据、交通事故数据等结合起来,提供直观的查询统计界面,并进行事故分析预测、提供交通控制指令等强大功能。应用GIS综合开发和实现一套道路交通安全系统,为交通指挥部门提供卓有成效的指挥平台是完全可能的。

目前,我国已经在该领域做了一些研究开发工作。但应用的范围有限,主要功能着重于道路信息的查询、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管理以及专题地图和报表的输出。总体来说分析和预测功能不强,还不能切实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道路交通安全涉及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车辆的性能、道路状况和设施配置。其中部分属于静态因素,部分属于动态因素,这两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特点和难点。而现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对动态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很差,无法对动态因素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同时,与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的各功能模块的集成尚不够成熟,没有建立起统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

笔者将着重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并介绍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

2GIS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应用

近年来,通过科技手段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之一就是将GIS系统应用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GIS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信息数据组成,并能够有效地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所需格式地理信息的综合信息系统。GIS系统除了可以满足数据管理的需要,还可以用于路径的选择、对驾驶者提供信息和事故信息的统计分析等。GIS系统一般由5个子系统构成:

(1)数据获取和处理系统;

(2)数据存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3)数据转换系统;

(4)数据查询系统;

(5)数据输出系统。

可以看出,数据是直接影响到GIS应用潜力、成本和效率的关键。除静态的图形数据、图形拓扑数据、特性数据和属性数据外,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GPS、摄像头和道路监视器获取道路的实时动态信息。例如,在发生交通事故时,GIS可以可视化地描述事故发生的地点,准确地在电子地图上定位,并根据拓扑计算得出事故造成的交通影响范围,并自动将碰撞发生的时间、类型(正面或侧面剐蹭等)、严重程度、占用车道的情况自动分类和存储。

3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

采用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可以充分利用GIS数据输入和预处理、数据管理以及可视化表达输出的功能满足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更新的要求,并得到实时、动态反应城市道路变化的现状资料,实现对各类设施系统、全面和高效的管理;利用GIS空间查询和分析(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的功能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从而帮助管理部门实现交通事故防治、伤亡控制和事故发生地段的交通疏导;GIS系统结合车载通信设备和道路信息显示屏以及交通信号灯的使用,可以预先提醒进入存在事故隐患地带的车辆驾驶者和行人,通过这些交通参与者的主动行为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1系统的结构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的主要功能分为三大部分:

(1)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的采集、查询和更新;

(2)交通事故信息的分析与预测;

(3)交通事故的管理。

其具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

3·2数据的组织

GIS系统中的信息由能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的地理信息组成,数据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基础地理信息的来源包括现有地图(地形图/专题地图)、全野外数字测图(GPS/全站仪/电子手簿)、卫星影像、航空照片、调查统计数据、现有的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等。

除基础地图的地理信息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包括专题地图信息。不同类型的数据用于表现交通安全的不同方面,数据的选取满足实用性、有效性、可扩展性的原则。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路网信息,包括道路名称、是否为单行道、路段的速度限制、道路的长度、在道路上以限速行驶所需的时间等。

(2)道路信息,包括道路的方向、车道数和宽度、道路占用情况、公交系统的运行时间表等。

(3)交通设施信息,包括交叉口、信号灯和交通标志的位置,公共汽车、电车、地铁车站的位置,显示屏、摄像头等数据采集设施的位置等。

(4)与交通事故相关的信息,包括事故频发地段的位置、地形条件(如可视条件差、无交通标志或道路条件差的路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位置、交通事故的属性信息(如严重程度、类型等)。

(5)统计信息,包括路段的年通行能力、平均通行速度等。

GIS系统中的信息可以组织到专题图层中。每个图层有一个主题,同时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图层中每个特征点都可以通过坐标和属性来确定和描述。根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特点,GIS系统专题地图可分为如下表所示的几层。

3.3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数据的空间分析包括静态和动态的数据分析。静态数据分析指根据在一定时间段内不变的固有数据信息进行的分析,例如交通事故的区域分布分析,对某一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特征和发生频率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交通事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分析的结果可以通过图形或报表的形式输出,提供给交通管理者和交通参与者;动态数据分析也可称为在线分析,它可以提供更方便、更实际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从而对决策者迅速采取适当的紧急援助方案和交通控制措施提供帮助,并且通过车载通信设备和道路上的信息显示屏,对进入危险地段的交通参与者提供警示信息。

3.3.1统计分析

根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交通事故相关信息(包括事故地点、性质和原因等),对事故多发地点进行分析,统计研究区域内满足分析条件的事故多发路段、点,或按照指定事故类型统计事故多发路段。可采用范围值专题图、点密度专题图或直方图专题图的形式输出统计结果。例如,按照事故发生的类型可分为人行道与车行道交叉口碰撞、非人行道交叉口碰撞、人与车辆碰撞、车辆正向碰撞、右转碰撞、左转碰撞、同向车辆剐蹭、车辆自身事故(如碰撞护栏等)和车辆追尾等分别统计。

3.3.2分布分析与类型分析

GIS系统可以对引起交通事故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分析交通事故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关系,从而对道路的规划、道路设施的管理等提出建议。

影响因素按照驾驶员年龄、驾龄、生理和心理表现;车辆类型和行驶状况;道路分类、路面、道路线形、地形、道路横断面;天气;交通流等五方面进行分析。可以采用叠置分析的方法,重建拓扑关系,产生新的空间图形。例如,将事故层与交叉口层叠加,经叠加分析后,将交通事故层的属性信息加到交叉口层,然后通过属性查询,可以了解到交叉口附近交通事故的基本类型、何种类型的交叉口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如果再与交通设施层叠加,还可以了解交通设施与交叉口事故的统计关系。如图2所示。

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事故的控制和预防策略,包括相关因素的控制(道路规划、设备完善)、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规范、事故的警示和防治、紧急救援和伤亡控制。

3.3.3交通事故的预测

在交通事故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因素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的方法,找到交通事故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适当的预测模型,针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对事故的发生进行预测。如雨雪天气事故可能发生地段,根据这些预测结果,在这些地段设立危险地段警示或增加交通警力控制,减少事故的发生。

3.4基于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的事故管理

事故管理是一个行为链,是从事故发生的发现到管理人员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它包含事故的发现、验证、响应和紧急救援的组织,事故发生地点的处理和相关的交通控制措施。交通事故不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等级,同时还影响道路通行量。

3.4.1最短路径的计算

从事故的紧急救援来说,及时到位的救援可以大大减少伤亡率,医疗机构到达事故现场的路线可以通过GIS系统根据最短路径的计算自动生成的救援路线获得。

首先通过GPS的定位确定事故发生点,采用逐步增加的步长的方法建立事故点缓冲区,并采用图形叠加的方法找到能够提供紧急救援的最近医疗机构。

采用狄克斯特累算法(Dijkstra’salgorithm)求解最短路径,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节点的选择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对路网所有节点的搜索,减少计算时间,其次将当时道路的通行速度作为路段的权值,该权值随权值关系式变化,还有可能临时出现一些障碍点,所以需要动态的计算最优路线。路径确定后,可以及时通知救援部门,使其尽快到达事故现场。

3.4.2交通诱导和控制

从对道路通行量来说,通过预先通知驾驶者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道路交通容量的限制,可以减少潜在的次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还可以缩短驾驶者在道路上花费的时间,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限制接近交通事故现场车辆的速度,整体上提高道路交通流量,使事故对交通的影响减到最小。

系统可以根据事故类型、程度生成的点缓冲区、线缓冲区判断事故对道路流量的影响,自动生成交通控制方案,利用道路信息屏、车载通信设备等,及时给驾驶者和行人交通信息,实现提示和预警功能;通过各种信号灯等控制设备和交通警务人员的协助,调整交通流的速度、密度,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利用GIS技术,通过对道路交通信息的获取、专题信息图层的建立,实现了数据采集和处理、屏幕直观交互操作、动态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交通事故信息的分布与类型分析、辅助控制决策、交通诱导等各种功能,为道路交通管理人员进行调度指挥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和技术辅助工具,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实时调度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推广使用这一系统时还应注意由于道路信息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所以数据的更新非常重要。数据的更新可以通过GIS系统与通信技术的集成实现。GIS系统处理和存储数据的能力取决于硬件条件,而且要实现交通控制功能,与驾驶者之间信息交互还需要相关设备的支持。

篇1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的通知》要求,市政府确定,在全市双向4车道以上(含4车道)的公路和双向6车道以上(含6车道)的城市道路建设中间隔离设施和行人二次过街安全设施。为确保按时完成设施建设任务,经市政府同意,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快公路和城市道路中间隔离设施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设立公路和城市道路中间隔离设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双向4车道以上的公路和双向6车道以上的城市道路中间隔离设施立即进行调查摸底并部署开工建设。对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不全的路段,特别是平交路口、村庄、学校等警示标志不全的路段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务于3月31日前全部设置、整改完毕。各县(市、区)负责辖区内已建成双向6车道以上城市道路中间隔离设施和行人二次过街安全设施的排查、设立及维护工作;交通部门负责全市县乡道路双向4车道以上公路的排查和中间隔离设施的设立及维护工作;公路部门依照省、市财政计划,对已建成的国、省道双向4车道以上公路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中间隔离设施的设立及维护工作;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提供技术支持;市建委负责市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双向6车道以上城市道路中间隔离设施和行人二次过街安全设施的设立,市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维护工作。

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道路的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监控、防撞护拦及其他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各级规划、交通、公路和建设部门应在征求公安交警部门的意见后,按照国家标准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参与交通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三、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城市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设施和监控设备等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经费予以保障,并及时拨付建设和管理维护单位。

篇14

【关键词】交通安全;城市道路;综合治理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持续高强度投资,城市道路面积快速增加,机动车拥有量高速增长,其中汽车数量增长速度惊人。截止2013年底,我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百万辆,其中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二百万辆,北京市超过五百万辆,已经进入汽车社会。但交通参与者整体交通安全观念和交通文明意识仍比较滞后,交通违法行为常见多发,城市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1 城市交通安全问题现状

1.1 出行总量快速增加,拥堵问题突出

不管是特大型、大型城市,还是中小市,普遍存在城区面积快速扩大,人口迅速增加,机动车特别是汽车数量增长速度惊人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城市人口分布和功能定位,不能满通畅通的需要。一般地,新城区交通状况好于老城区,但都不同程度呈现拥堵状况。

1.2 交通出行方式多样,事故点多

在交通流中,地铁、轻轨、快速公交、普通公交、小客车等公共交通方式约占总出行量的一半,其余私家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步行等也占一半。除了轨道交通委封闭式专用道路、城市快速道路为部分封闭式机动车专用道路外,其余道路大部分为混合型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事故点众多,常引发交通事故。

1.3 道路设施和安全设施不完善、不平衡

道路交通设施和安全设施的硬件条件、交通标线、交通组织和应急救援等方面,部分城市的部分地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大部分道路设施和安全设施不完善。总体而言,大城市的道路设施和安全设施优于小城市,新城区的道路设施和安全设施优于老城区。

2 影响城市交通安全的因素分析

2.1 人的交通安全特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为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居多。人不仅包括行人,而且包括驾驶人和乘客等所有的道路使用者。

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最突出的是机动车驾驶员的不正常驾驶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机动车驾驶员数量急剧增多,出现大量新驾驶员,驾驶技术不能完全符合要求,而且由于部分驾驶员违章驾驶、驾驶适应性差,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行人的一些违章现象也导致了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交通安全法规倾向于保护行人,无形中使行人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与机动车争道抢行,普遍存在着行人无视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示牌、不走人行横道和天桥而翻越护栏等不安全行为,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违规现象突出。电动车具有美观、快捷、价廉、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在近几年得到广泛普及。由于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缺乏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95%以上的电动自行车不同程度超速,时速最高超过50公里。在道路上不按规定的路线行驶、随意变更车道、调头、逆行、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违法进入机动车道行驶,与机动车和行人争抢道路,常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2.2 车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我国机动车的种类多,工作性能和安全性差别大,许多车辆带着安全隐患行驶。特别是一些车辆,明显改装,车辆技术状况差,却依然行驶在道路上。部分经营性车主为了谋取利润,采用多拉快跑、只用不修等驾驶方式,导致车辆的技术状况严重不满足行车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2.3 环境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城市道路环境对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一个城市的地形和自然天气等因素,在雨雪天气中,路面湿滑,驾驶员驾驶车辆特别是在坡道和上下立交桥处,容易发生车辆打滑和追尾等事故;在大雾天气中,能见度低,容易导致追尾等事故的发生。社会环境是指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是否完善,道路设计是否合理。在没有完善的交通设施的城市道路上行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除此之外,交通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各部门协调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

3 提高城市交通安全的对策

3.1 适度超前设计,优化路网规划设计,提高工程质量

改善城市交通安全状况,首先要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度超前道路设计,能够满足以后一定时期城市道路发展要求。以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生产力布局为前提,优化城市路网规划,从各个方面综合衡量、论证,实现路网密度和网络结构的合理配置。通过调研,制定适应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要求和天气状况的路网工程方案,并考虑实际提出应急解决措施。在路网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国家相关标准,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3.2 实施交通综合治理

强化行人与非机动车辆驾驶员交通安全的意识,提高现有道路的最大利用率和通行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文件的要求,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交通意识和交通安全的教育和宣传工作,采取播放宣传片、悬挂宣传标语、图片展览、开展专题活动等形式,营造强化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严格执法,对占道行驶、超速行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驾驶带有安全隐患机动车等影响交通运行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加大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驾驶员在交通安全事故中的责任追究力度。

3.3 加强交通安全科研投入,推广交通安全新技术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研究、城市道路的适应性研究、对车辆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和环境适应性、交通事故有效干预等方面的研究,但投入力度还偏小,不能满足科研需要,应进一步加大力度,结合我国城市实际展开研究。

ITS 系统,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我国部分城市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城市重要路口均布置有监控系统,但这些系统注重驾驶违章,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监控系统的效能,为交通安全服务。有利于交通安全的驾驶员状态监测仪、车辆导航系统、路面凹凸曲度测试仪、称重仪等技术装备,应从提高交通安全的角度,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心一.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隐患特征及管理对策: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4(5):52-57.

[2]贺椿秦.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2):158-159.

[3]王文涛,张启.加大行人和非机对城市交通安全畅通问题的几点思考[J].交通标准化,2006(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