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生德育表现范文

高中生德育表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生德育表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生德育表现

篇1

一、以生物课堂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了解自我,尊重生命,树立生命价值观

生物科学又是生命科学。高中生物教材中必修版块中涉及了生物学最本质的理论。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科在生命教育这一块占绝对优势,生物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引导学生为细胞的奇妙而喝彩,为生命的伟大而叹,形成健康的生命价值观。

(二)学会生活,自立自爱,树立健康人生观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中,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方式进行了阐述,包括人体内血糖如何平衡、体温怎样维持,激素怎么产生和作用,感染病原体后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拓展内容更涉及的危害、艾滋病的成因和防治等。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其一,我们的教育对象,虽然已经十五六岁,但大多数都是在父母羽翼下长大的孩子,生活上难以独立。通过体温、水盐调节以及激素作用等的讲解,结合常见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疾病成因的分析,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了解自身,学会选择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如今网络的发达和社交的多样化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孩子们的成长埋下了隐形炸弹。现行教材在“科学、技术、社会”版块中编排有“拒绝,慎用生理药物”“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等资料,这些内容不仅作为知识的拓展,更应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保护自己,自重自爱。

(三)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形成科学价值观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在科学探索和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关于酶本质的探索”中介绍了巴斯德和李比希两种不同的观点,在他们争执的基础上毕希纳进行了提取实验,而萨姆纳最终提纯了酶,并证明酶是蛋白质。60年后切赫等人才发现有些RNA也是酶,可见科学探索的道路是无止境的。

二、将德育教育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课题,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高中生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生活中度过,如果我们的生物课堂能够成功渗透以上德育理念,也是为培育出有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一代人而做出的努力。而在高考压力山大的课堂上实现这一点,对我们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转变角色,更新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在观念上要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而不是认为德育就是班主任的事情,甚至可以协助班主任完成德育工作。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储备,多关注学科前沿,关心社会实事,并积极收集有用的德育素材,才能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信手拈来,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最后,教师要了解关注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调整内容和方式,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禁毒教育就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2

关键词:英语学习 心里阴暗 表现 排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14-02

心理阴暗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很多人的心病,许多心理疾病都可能由此产生,阴暗的视角荼毒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甚至酿成精神分裂的悲剧。心理阴暗者的内心是灰色的,这不仅仅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会对周围的所有与自己相关的人造成恶劣的影响,没有了朋友,没有了信任,直至酿成社会问题。

针对当前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行为特征、心理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刨析,阴暗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阴暗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抗挫折的能力非常差,因为心理阴暗通常是由于个人迟迟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而造成的,他们悲观失落,因此产生抱怨,越是抱怨,就越被人反感,越是被人反感,抱怨的心理就越容易滋长。因此心理阴暗者是孤独的,社交能力非常弱,很多带有此倾向的人因此走上了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自视过高,目中无人的道路,这使得他们更加为人所耻笑,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排解,就会出现精神问题,根本无法集中思想到英语学习中。

(2)心理阴暗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通常是怀疑论者。他们对于这个世界上一切阴暗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甚至崇拜心理,这使得他们充满着超出常人的好奇心和精神敏感。怀疑论者和阴谋论者的主要特征就是将一切事物都强加在自己的阴暗论调下,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倾向,因为时间越长,人就会脱离实际,脱离他人,脱离最基本的道德和规则,最终成为被遗弃的怪物。许多英语学习者“学业有成”后难觅高就,其实就是这种类型人的典型。

(3)心理阴暗者在英语学习中畏惧失败,没有勇气没有斗志,自暴自弃,好找客观理由,同时也是宿命论的忠实支持者。别人的成功都是偶然的,都是天成的,却看不到自己的失败是必然的,是后天的。自卑和自暴自弃会让阴暗者陷入无穷无尽的堕落和放纵中,他们因此拒绝正常的生活,拒绝奋斗,拒绝努力,拒绝改变,每当自己完不成一件事件,首先想到的就是抱怨与找理由。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已经无须改变。所以这样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4)心理阴暗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拥有强烈的嫉妒心和憎恶心理,潜意识地反对他人,不愿赞赏他人,认可他人,而对自己喜好的事物却有着异常的追捧心理。然而,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同时也是极度自卑者:见不得他人的成功,内心盼望不劳而获,甚至寄希望于那些努力的人失败。倘若自己偶有所得,却极端自私,不愿与人分享,生怕别人的英语成绩超过自己。而一旦发觉有人成功,便拼命诋毁,暗中污蔑,或踏上了怀疑论与阴谋论的道路一去不复返。这是一种否定一切的消极精神,纵使这类的社会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普遍,但如果长期放任这种情绪,只会愈发自暴自弃。

(5)心理阴暗者在英语学习中的最终形态就是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恒心。

(6)心理阴暗者在英语学习中对于不必要事物的关注远远超过自身。由于自身已经无可救药,这类人精神显得很空虚,他们碌碌无为,只好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寻找架空的精神寄托。这使得他们在毫无必要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甚至沉迷在参加幼稚可笑的活动中无法自拔。

(7)心理阴暗者在英语学习中的本质是自私。自私作为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有很强的渗透性。一些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中,处处都以自己为核心,当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事中,只有别人关心她(他)、她(他)却从不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想方设法损害别人或集体利益。

(8)心理阴暗者在英语学习中对别人要求苛刻,对自己却无约束,自己做事求方便,全然不考虑别人感受。甚至连必要的英语学习制度都不愿或不屑去遵守,在潜意识或行动上与制度唱对台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怎样让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进出阴暗心理的羁绊,我谈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第一,教育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认识自己,要“想开些”。

第二,加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换位思考的精神品质。

当代的孩子,大多生长在一个宽容到极致的环境里,能不自私吗?因此,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团结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增强抗自私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一方面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豁达开朗的而不是心胸狭隘的生活态度,一方面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导他们正视自己、换位思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让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知道:嫉妒不但会危害他人,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还会摧毁自身。在平时英语学习生活中要积极进取,是生活充实起来。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所谓“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应该较平静、客观地面对现实。一旦出现嫉妒的矛头,立即自我约束,摆正位置。努力纠正妒忌心态,这样就可能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第三,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缺陷可以弥补,也可以跨越,人内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找到可以激活这种力量的法宝。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美丽而又最关键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也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第四,在英语学习中增强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中学生要克服依赖心理,首先,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着做。要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其次,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动手的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不要什么都指望别人,比如说,在学校主动承担一些班级工作,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使自己有机会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的独立信心。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

说到底,心理阴暗,人人都有,然而能否拿捏得当,并最终使自己处理好自身与他人的关系才是关键。心理阴暗说到底是一种无知与愚昧,是一种固执与偏执,是一种人性最本质的劣根性。正如卡耐基在论述他的名著《人性的弱点》所说的那样,改变自己才能够真正的改变他人,并使这个世界自动为你所服务。这是一种相当高尚的行为,而不是人们所一直误读的那样功利。也许你可以从明天就开始尝试改变,也许从明天开始你就会开始改变自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也许并不像你想的那样糟,你也可以快乐,你也可以如鱼得水,你也可以拥有许许多多别人没有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Richard J.Gerrig,Philip G.Zimbardo.心理学和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

篇3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教学;实施现状;可行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3.07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的四大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如何实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是每一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为了了解中学生物教学中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的理解和实施现状以及高中生对这一理念理解接受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对高中二年级文理2个班级90名同学的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国内国外的成功经验,对高中生物“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的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供中学教师和在校师范生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依托本科生教育实习,选取了河南省沁阳市沁阳一中高二年级的文科、理科各一个班,发出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

2.调查方式及内容

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法,并辅之以座谈收集学生提供的信息。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对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2)教师组织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现状。(3)学生参加栽培、观察、采集、制作、实验、调查、收集与整理信息等实践活动的现状。(4)阻碍学校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对新课标课程理念的认识以及对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

(1)学生对生物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研究

本次调查通过以下6个指标,测查学生参加生物实践活动的喜好程度以及对实践活动的价值判定。

①是否了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理念。

A.了解 (30人) B了解一些 (42人) C.不了解(15人)

②户外观察活动

A.很喜欢(70人) B.一般(16人) C.不喜欢(1人)

③社会调研活动

A.很喜欢(65人) B.一般(18人) C.不喜欢(4人)

④户外观察活动对学习的帮助

A.大有帮助(54人) B.有帮助(31人) C.帮助不大(1人) D.没有帮助(1人)

⑤课外调研活动对学习的帮助

A.大有帮助(52人) B.有帮助(31人) C.帮助不大(4人) D.没有帮助(0人)

⑥希望教师在生物教学中

A. 多讲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科普知识(32人)

B. 多做实验,讲课时多联系生活实际(55人)

C. .多做练习,少做实验(0人)

D. 只讲课本上和考试范围以内的知识(0人)

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对生物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研究

图1表明,当前学生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有了较好的了解。但尚有17.2%的学生不了解这一理念。学生对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喜欢参加户外观察活动的人数占80.4%,很喜欢参加社会调研活动的人数占74.7%。学生们也意识到了实践活动对生物学习的意义:97.7%的学生认为参加户外观察活动对学习有帮助;95.4%的学生认为课外调研活动对学习有帮助;36.8%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讲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科普知识,63.2%的学生希望多做实验,讲课时多联系生活实际。

(2)学生对参加实践活动的动机研究

⑦是否愿意参加户外观察活动

A. 愿意挤时间参加(85人 97.7%)

B. .没有时间,不参加(1人 1.1%)

C. 担心影响学习(0人 0%)

D. 没有兴趣(1人 1.1%)

⑧是否愿意参加课外社会调研活动

E. 愿意挤时间参加(81人 93.1%)

F. .没有时间,不参加(6人 6.9%)

G. 担心影响学习(0人 0%)

H. 没有兴趣(0人 0%)

调查表明:93%以上的学生愿意参加这两项生物实践活动,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不参加或对生物实践活动没有兴趣,没有学生担心这两项活动会影响学习。

2.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现状调查

⑨①栽培花草或饲养过小动物

A.有过 (70人) B.偶尔(9人) C没有(8人)

⑩对有关生物学的新闻和故事关注

A.长期关注(21人)B有时关注(33人)C偶尔关注(20人)D从未关注(13人)

⑾是否想过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A.经常想到(18人)B.有时想到(40人)C.偶尔想过(16人) D.从未想过(13人)

9-11题的调查表明:经常注意生物实践学生不多,还有13位同学,即14.9%的学生从未注意过收集有关生物学的新闻和故事,从未想过运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学生实践现状不容乐观。

3. 教师组织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现状调查

⑿户外观察活动实践活动

A.0次(72人) B.1次(4人) C.2次(4人) D.3次(2人) E.4次(1人) F.更多(4人)

⒀社会调研活动开展状况

A.0次(71人) B.1次(9人) C.2次(2人) D.3次(1人) E.4次(1人) F.更多(3人)

统计分析如图2:

图2. 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现状

由图2可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很少能开展户外观察活动和社会调研活动。教师不能很好的利用当地资源,生物学教学还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具体原因请看以下调查。

4.学校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⒁进行户外观察活动的制约因素

A.安全(16人) B.时间(18人) C.学校(60人) D.老师(44人)

E.地理环境(20人) F.没有兴趣(0人) G.其他(1人)

⒂进行社会调研活动的制约因素

A.安全(19人) B.时间(26人) C.学校(60人) D.老师(0人)

E.地理环境(0人) F.没有兴趣(5人) G.其他(7人)

统计分析见图3:

图3. 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上图可以看出,现阶段阻碍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不允许(选项C)这一因素。其次是教师没有安排(选项D)。另外安全和时间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三、结论

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归纳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参与生物实践活动普遍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渴望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充满生机与奇异的大自然和鲜活的社会生活,去开阔自己的视野,去丰富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去体验学习与探究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学生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已经有较好的认识,但能从自身出发,知识联系实践,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机会较少。“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3. 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例如,时间、经费、学生安全等问题的制约,学校和教师不愿意或不敢组织像参观动、植物园,采集动、植物标本,去自然保护和参观实习等外出活动。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上,只重视知识的讲授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还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四、推进中学生物教学新课标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实施的建议

《标准》在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时,指出:①使学生在现实背景中学习生物学,②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③学生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④注意帮助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1]。根据本次调查,结合国内国外的经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和素质的高低。首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重中之重。只有教师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意识到“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重要性,才会按照《标准》提出的要求,参考《标准》提出的建议,联系现实生活、科技和社会以及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教师应创设各种实验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通过实验和其他实现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他们发展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等方面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2]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内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3]。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学生们对生物学的学习状态从愿学到乐学、爱学、会学[4]。

1.教学情景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指出,好的教学必须把学生置于现实的情境中,让他们对事实进行尝试,以观察它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事物及符号进行亲自操作、提出问题从而寻找答案,且学会核查某一次实验与另一次完全相同的实验所发现的结果之间的关系,能比较他自己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之间的异同[6]。现实的情境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吕宪军等在“美国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中指出:真实情境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包括以下几点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2.提供观察、实验、考察、调查等实践机会。3.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历史背景[7]。可见,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考察、调查等社会实践是教学情境生活化地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注意收集与生活有关的新闻和故事等教学资料,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化地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加感兴趣,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生活化,突破重、难点

生物学教学的内容应当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英国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每节教学内容几乎都涉及与人类的关系,不但篇幅长,而且语言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生活。使得学生对教材很感兴趣,能够让他们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8]。此外,在美国,《Science Explorer》是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教材中选择很多与社会性问题相关的知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研究的紧密性和无限性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教材社会话、生活化、活动化[9]。

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应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我国现行教材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旁栏思考,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增加与学生生活紧密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内容应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3.内容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肖恩(Shawn)等曾进行过一项对中学生学科学习动机的研究,结果表明五种动机均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其中一种就是职业动机[10]。国内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人教版《生物》教材开辟了“与生物相关的职业”栏目,提供了不少的职业信息概述[11]。增加“与生物科学相关的职业”这一栏目,适应了《标准》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的目标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类别以及特定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要求等,启发学生及早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及早做好充分准备。以不至于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做出盲目或者错误的决定。这也为落实“学生能运用生物学做出相关个人决策”提供帮助。

4.作业布置生活化,真正做到学与致用

作业被人们称作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颁布后的一本高中生物课本《Biology―the web of life》中的复习题设置有思考题。思考题会给出一些与学生和社会生活连接紧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思考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将所学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14]。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而应该切实地联系现实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全面开展第二课堂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和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的,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进行的各种活动[15]。

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的体验和发展,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16]。如何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生物学校本课程以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更好的贯彻落实“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是每个教师应该深思和重视的问题。

生物学第二课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去观察一些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生长环境,去做一些和生物学有关的社会调查,去做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实验,去制作一些标木,去参观一些标本、化石等等[17]。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可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文化素养[18]。

生物科学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如何在中学阶段的生物教学中落实“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生物学基本常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每一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

[2]张秀云.高中生物教材改革与生物教育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1).

[3]戴春锋.生活化地生物课堂教学之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0(11).

[4]潘秀春.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教学的尝试[J].中学生物学,2010,26(1).

[5]张长全.浅谈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中学生物学,2006,22(7).

[6]高向斌.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PBI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 (2).

[7]吕宪军,王延玲.美国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2).

[8]韦慧彦,夏红.英国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趣味生活化[J].生物学教学,2000,25(8),8.

[9]邵绍元.美国生物学教材中的课题研究[J].生物学教学,2005,30(3).

[10]Shawn M,G ita P B.2009 Science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construct validation with nonscience majo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6(2).

[11]刘华芳.浅析美国生物学教材《生命・生命的动力》[J].生物学教学,2009,34(8).

[12]杨桂华,汪忠.美国生物教材(Biology―the web of life)中习题的特色分析[J].生物学通报,2007,42(1).

[13]潘秀春.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教学的尝试[J].中学生物学,2010,26(1).

[14]戴春锋.生活化地生物课堂教学之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0(11).

[15]刘三宝.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08,(24).

[16]翁红阳.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3,20(2).

篇4

2000年引进早生高墨葡萄,经6年观察,表现丰产性强,抗逆性强,果实个大、色艳、品质优良。2001年少量结果,2002年平均株产即达到5kg左右。不脱粒,不裂果,外观亮丽,口感佳,极受市场欢迎。上市时巨峰尚未完全成熟,红双味和黑香蕉等早熟品种已完全下市,正处于市场空档,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引种园设在焦作市解放区上白作乡上白作村。该村地处于太行山南麓,年平均气温14.9 ℃,≥10℃有效积温4874.8℃,最冷月平均气温0.4℃,极端最低气温-16.9℃。无霜期231天。年降水量603.5mm。试验地面积0.1hm2,粘土,有灌溉条件。篱架栽培。

该品种果穗中等大,圆锥形,单歧肩,平均重634g左右,果穗整齐,浆果着生紧密。果粒近圆形,平均粒重为11g,最大14g。果皮紫黑色,中厚,果粉多。果肉细软,味甜,有草莓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含酸量为0.4%,品质优良。植株生长势健壮。萌芽率80.6%,枝条生长势较强,成熟度好,结果枝率76.3%,每果枝平均果穗数1.74个,副梢结实力中等。在河南焦作地区,3月27日前后萌芽,5月4日左右开花,7月22日成熟采收,从萌芽到果实成熟需117天,比巨峰早熟7~10天左右。早生高墨抗旱,耐瘠薄,耐贮运 。在同等条件下较红双味抗霜霉病、白腐病,对穗轴褐枯病、炭疽病抗性中等。

选无病虫害,根系完整,有3~4个饱满芽的健壮苗木栽植。3月中下旬栽植。定植前挖宽60cm 、深80cm 的定植沟,施入10~20cm厚的腐熟有机肥、100kg复合肥,回填表土。苗木栽植深度与苗根颈处相平。栽后应浇1遍透水。苗木成活后,每10~15天浇1次水,结合浇水撒施速效性氮肥,促其生长。7月份以后施肥以磷、钾复合肥为主。每年9~10月份深翻施基肥,666.7m2施腐熟有机肥5000kg,混施复合肥100kg。追肥每年3~4次,萌芽前、谢花后株施尿素50~100g左右,幼果期株施磷、钾复合肥100g,施后浇水。 生长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或植健宝叶面肥。引种园采用篱架单干单臂形整枝。主干高80cm左右,臂长约100cm,臂枝上均匀分布8~10个结果母枝。整株呈倒“L”形。苗木萌芽后,选留1个壮梢引缚向上生长,其余抹去。主干上的副梢可留1片叶反复摘心,壮梢长130cm时,在80cm处向一边水平绑缚。臂枝长100cm时摘心,其上副梢留3~4片叶摘心,二次副梢除顶部留3~4片叶摘心外,其余均留1片叶反复摘心。冬剪时,副梢粗度达到0.8cm的,可在第2、3个饱满芽处短截,小于0.8cm的疏去。当年即可完成整形。花序展露后,及时疏除过多或过小的花序;花前1周剪去副穗和花序前端1/4的穗尖。浆果长到黄豆粒大小时疏粒,一般每穗留60~70粒,穗重均可达500g以上,果穗疏松整齐,大小均匀。疏果后进行套袋,套袋前全园喷1次8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蘸果穗,药液晾干后套袋。可选用报纸袋或专用纸袋。该品种在袋内可以完全着色,成熟时不必取袋,可带袋采收,提高商品价值。冬季清园,减少越冬病原基数。冬芽露出绒球时,喷300倍五氯酚钠混合3°Be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花序分离期和花后1周各喷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穗轴褐枯病。雨季来临之前,每10~15天喷1次20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入雨季后,要重点防治霜霉病、白腐病、 酸腐病,可选择必备、甲基托布津、疫霜灵、大生M-45和多霉清等杀菌剂。

梁玉英 (河南省焦作市林科所,454001)

篇5

【关键词】健美操;中学生;自信心;表现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学生中约有20%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这些同学中大部分属于缺乏自信心,所以,在这里主要研究一下健美操教学对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表现力的作用。健美操作为近年来学校体育的一个新生事物,颇受学生欢迎,所以选择利用健美操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何利用好这一渠道实现健美操教学的良好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普兰店市第38中学高二学生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中学生心理上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

2.1.1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往往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就自暴自弃,没有信心继续努力下去,所以就导致越落越远,他们就更无心学习、无心上课。这就表现出学生们缺乏自信心,他们不愿意去面对,他们害怕失败。

2.1.2个性品质分析

调查结果说明部分学生个性强、自私不合群、缺乏自信。部分学生情绪很不稳定,如遇到困难与挫折,情绪失控,这时大脑形成一种强烈的刺激,不能正确的面对,并独立去解决,会出现不安、恍惚等某些心理上的偏差和不平衡,从而出现某些心理疾病。

2.1.3学习上的竞争

优胜劣汰是社会进步的象征,竞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当前,高中生面临高考这个严酷的现实,而大学对学生实行择优培养的制度,这样就加剧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正当的竞争对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有益处的,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但是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复杂心理。

2.2健美操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2.2.1 转变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动机

教师充分利用有声和无声语言的特点,使学生在大脑皮层迅速建立适宜的兴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努力随时进行口头评价,进步大的同学应给予肯定。教师还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与学生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意识上明白体育课的重要性,对健美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2.2 培养自信心,消除心理障碍

在健美操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把讲解的节奏调节好,高低相间、抑扬顿挫,做到以声传情,以音动人。对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差及身体条件不好的学生,教师更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自卑感,教育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去战胜学习动作的困难挫折和自卑情绪。(2)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对体育的逆反心理。由其是内容多变,动作复杂的健美操课。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重要性,不断的挑战自己。

2.2.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积极向上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师的语言必须针对大多数学生,语言的运用应使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接受,从而在健美操教学中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并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自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利用健美操教学独有的多样性,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同时锻炼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 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2.3.1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健美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不同位置、不同幅度、不同速度的示范动作和指示。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肢体语言和合适的身置来演示动作或传达教师的思想,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动作技术。

2.3.2形成表现意识培养学生表现力

教师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健美操不仅能增进健康水平,提高身体素质、身体器官机能,还能塑造美的体形,培养高雅的气质。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抓好基本功训练。在成套动作的教学中,强调记忆并能熟练的完成动作,在熟记忆后要求学生积极表现自己,来提高表现力。动作节奏和音乐旋律的结合,可以增加动作的感染力、增强动作的表现力。

2.3.3语言暗示和形体语言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暗示是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为了鼓励学生,教师常让学生自我暗示和接受暗示,自己做的动作是最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内心里形成一种自我欣赏,起到调节情绪、活跃思维、锻炼意志的作用。形体语言是用身体有关部分的动作来表达有关信息的总和,所以教师要运用大量的形体语言,有意识的通过表情、动作等形体语言将有关的信息表达出来,来影响学生的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4 健美操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效果的分析

2.4.1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自我表现能力

从访谈结果看98%的学生通过体育课健美操教学后都增强了自信心,从平时学生上课的状态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具备了面对一些困难的能力,在健美操教学比赛中、在平时的锻炼中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多数学生认为通过体育课健美操内容的教学,不仅学会了美的动作,还懂得了如何表现美、体现美、自信心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4.2提高了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在健美操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美的表现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健美操。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健美操教学后,健美操课的出勤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健美操训练;有的学生还自发的组成了队伍,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向上,还能充分的开动脑筋,自己编排动作。

3、结论

3.1现在的中学生的心理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着运用语言教学的方法及多样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2健美操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学生心理的稳定性。

3.3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健美操教学中语言教学法能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表现力。

4、建议

4.1 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保护自信心

积极性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保护自信心的手段。学生们只有在自己的生活、训练中,时刻注意用积极性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确信,自信心才能持久保持。所以说积极性思维可以建立和加强自信心,也可以巩固和保护自信心。

4.2 合理有效归因,保护自信心

归因理论认为,人对自己活动的成功或失败原因的认知影响着以后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也影响着自己对参加的活动做出适当的归因来提高和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杨吉萍,冉孟华.健操教学模式初探[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报,2003(12).

[2]王春霞,宋文利.黑龙江省第14届大学生健美操比赛情况的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2):133-135.

篇6

关键词:高校;民族主义;引导途径

民族主义作为重要社会思潮,是学术上的流派,同时更是实践上的现实存在和运动,因此在社会尤其是青年较多的高校有着较大的影响面和较强的号召力。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民族主义情绪也渐渐的侵蚀到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民族主义的一般含义是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

一、民族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表现

民族主义强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强调民族利益至上,保护和传承其民族的固有文化传统和疆界的完整,非常符合年轻人朝气蓬勃、感情丰沛的特点。当代大学生在丰富和提高知识,探寻发展,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接触到并接受民族主义思想。

(一)当代大学生接触民族主义思想的原因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并不明确知道什么是民族主义,或者认为自己没有民族主义思想,但是就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其语言就会表现出民族主义色彩。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民族主义的接触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感情,很容易在一个具体案例中被大学生所接受,而大学生的理论分析水平导致他们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缺乏全局性,容易被一些简单情绪所控制。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接触民族主义思想还是具有较强的被动性。

(二)当代大学生受民族主义思想影响状况

当代大学生在接触到民族主义思想后有三种表现。第一种是比较冷静的,在接受了零碎的民族主义思想之后能够进行分析,把握在接受的范围内,认识到其中的利弊之处,纳入到自己完整的思想范围。但这样的认识仅限于一些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学生。还有相当一大批学生是传播者,在自己接收了民族主义思想之后,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情绪,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对这种思想进行更广泛的传播。有一小部分学生成为行动者,通过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思想的表达,自我情绪的宣泄,在民族主义上还带有个人主义色彩,容易被某些别有意图的人所利用,形成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

(三)当代大学生接触民族主义思潮的渠道

虽然高校中讲座、交流、影视书刊等是很重要的渠道,但由于社会网络环境的形成,相当一大批学生都是通过互联网络途径接触到的民族主义思潮。从而也形成了具有网络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想,这被称为“网络民族主义”,较之一般的民族主义有一些新的特点。

网络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很强传播能力的思想意识,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消极性和积极性共存。由于网络发表言论的自由性,出现了更多狭隘或者极端的民族主义,以发表过激言论,敢说话为荣,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同时这些言论很多被冠以爱国主义,能够引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是具有较强的行动性。由于网络召集具有迅速快捷、范围广的特征,大量的“转载”、“跟帖”形成了强大的号召力,使得网络民族主义更容易把思想变成行动。

二、民族主义对大学生影响

作为青年精英群体的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但是在政治上又不完全成熟,非常容易成为民族主义最积极的追随者、参与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其民族主义情绪明显要比中国社会其他群体更高。

民族主义是一把利弊兼蓄的双刃剑。

(一)民族主义使大学生民族意识觉醒,政治参与性提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

民族主义在大学生之中的传播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使命感、责任危机感,关注民族利益,关注社会、国家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诉求意愿,对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表达对国家社会发展、国际地位等问题关注,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其中不乏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宝贵言论。这一点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实现民族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二)民族主义容易使大学生追捧极端,参与政治无序

由于大学生性格、思维上的不成熟、不稳定性,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很容易被一些偏激的言辞和举措所感染,不仅仅从思想上接受,有些甚至于身体力行,从言语和行动上表现出诸多的政治冲动和政治参与的非理。即使有些蕴含着爱国主义热情,但也伴随着狭隘、极端、盲目等非理性特征,对于大学生健康心理以及稳定有序的政治观形成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三、如何正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思想

民族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情性的思想,容易形成集体力量,正确引导大学生群体的民族情感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对在校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想不能避而不谈,不能避重就轻,不能硬性消除,应该正确进行思想的引导,要强化大学生的主流意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在校大学生形成理性成熟的思想。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要坚持指导思想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教育中,要用真实的事例说服人,优秀的案例引导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奉献精神和诚信意识等,从而使民族主义的积极方面彰显出来,克服民族主义偏激、狭隘、冲动的消极作用,形成正向引导。

(二)以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培养大学生自觉和谐的人格

每一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而这种力量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来正确地引导的。因此高校要大力营造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要融入思想性,组织思想、文化、娱乐、学术为一体的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祖国,了解历史与现实,了解社会发展,加强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既要有热情、激情又要形成沉静、冷静的处世态度,不容易被一些简单的宣传所误导,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矛盾,在思想的碰撞中能从更多角度来分析问题,加快政治成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鼓励大学生通过更多的学习和环境交融,形成成熟稳定的个人风格,塑造出良好的人格魅力,做到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热爱祖国,奉献社会。

(三)加强管理,掌控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情绪

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当代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想的接受和传播渠道与网络密不可分,产生了网络民族主义。这就需要在高校大学生管理中重视这一问题。一是培养大学生做一个合格的网民。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要培养大学生在当前网络信息庞杂、虚假信息繁多的舆论环境中能够看到正确的理论观点,不能仅仅依据个人喜好,妄自判断,要正确的具有全局性的看待事物,要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做一个理性的网民,对于自己的言论负起应有的责任,不去传播不良信息,拒绝过激民族主义言论的疯狂传播。二是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网络民族主义的极端言论很多,虽然这些言论大部分难以转化为行动,带有发泄性质,但是过多的偏激言论会对大学生心理形成错误引导,会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言论进行回应,进行正确的分析引导,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加强管理才能向良性方向发展。

对于高校大学生中的民族主义思想,不能简单的进行堵,而是要加强重视,扩充管理渠道,正向引导,才能使大学生的爱国热忱、民族感情不被挫伤,将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想引向正确轨道,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有益助力。

四、应用民族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有相当多的不同之处。首先,爱国主义的对象是祖国,民族主义的对象是民族,大学生由于政治上的不成熟,对于我国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认识不够,从而民族主义会导致大学生离爱国主义越走越远。其次,二者的“容他性”存在较大差别。爱国主义在认同与关心自己的祖国和同胞时,并不排斥“他者”。爱国主义可以号召人们为了祖国的利益而抵抗外敌的入侵,但这并不以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侵略与迫害为代价。爱国主义是理性的,本国人民可以热爱自己的祖国,别国人民同样也可以热爱他们的祖国,两者并不冲突。而民族主义对他者的态度远远没有爱国主义这么友好。民族主义往往需要将 “他者”作为参照物,才能对自身进行界定与认同。要通过不断地对立、强化矛盾来表现自身,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狭隘性。最后,爱国主义的实践性是要把爱国的满腔热情化为理性的行动,以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建设。而民族主义往往带有某种非理性、狂热和盲目的主观情绪和倾向,更注重夸张的宣传和激烈的行动,其非理难以带来积极的后果。

看到以上不同之处,我们在高校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想的引导中就可以通过加强这几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将非理性的狭隘民族主义中包含的爱国情绪沉淀为爱国主义,将狭隘的民族情感上升到高尚的爱国情感上来,规范自我思想和言论,将民族主义的民族意识升华为爱国主义的国家意识。

民族主义是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思潮,民族主义中的非理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民族的振兴带来了很大挑战。用正确的观念引领民族主义,加强大学生自我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理性的民族主义观,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要求,更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迅.民族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龚超,陈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少年政治观念发展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2010,(1).

[3]李绍元,黄祖辉.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耦合与对立[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

[4]史正宪,王秋凤.论民族主义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形态与正向引导途径[J],高等理科教育,2010,(1).

[5]岳鹏,韦成功,戴钢书.民族主义思潮对当代高校教师思想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6]李乐.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关系研究述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1).

[7] 董海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民族主义[J].党史文苑,2008,(18).

篇7

文/郑拥军

1、吞咽困难 有的人开始感觉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后又觉吞咽困难,间断发作,时轻时重。患者有时被怀疑为食道癌,但胃镜检查正常。后经CT扫描可显示为颈椎病。

2、高血压 高血压颈椎病可致血压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见,称颈性高血压,这与骨质刺激交感神经有关。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典型表现。

3、疼痛 系增生骨压迫第6、7颈椎的神经根所致。开始感觉一侧或胸大肌疼痛,间断隐疼或阵发性刺痛,向一侧转动头部时最为明显,有时疼痛难以忍受。这种疼痛有时会被误诊为心绞痛或胸膜炎。

4、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 系脊髓的椎体侧束受到刺激所致。患者上肢麻木、疼痛无力、跛行,颈部症状多数轻微而容易被掩盖。有的患者会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净或大小便失禁等。

5、视力障碍 颈椎病还可表现为视力下降、间歇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怕光、流泪、视野缩小等。这种视力障碍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6、突然摔倒 系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引起,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常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而猝倒,倒后因颈部位置改变而清醒并站起。

老年性耳聋的形成与预防

文/沈权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发生渐进性听力减退,医学上称为老年性耳聋。

人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中有个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叫柯替氏器。声波被柯替氏器感受,并经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于是人就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柯替氏器和听觉神经出现了萎缩,感受声波的能力大大下降。同时,耳蜗内的组织和神经上出现许多色素和钙质沉着及脂肪堆积,于是听觉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导致耳聋,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老年人体质逐渐下降,动脉发生硬化,加之营养摄入不足,体内代谢发生紊乱,以及受外界环境噪音的干扰影响,也促使了耳聋的发生。

专家指出,对老年性耳聋主要是做好预防。

首先,老年人应适当多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抵御疾病能力,延缓衰老。

其次,生活作息要有规律,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尽量戒除烟酒,并注意饮食营养平衡,少进食高脂肪的食物。研究表明,老年性耳聋者比听力障碍的老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要高得多。

再次,注意尽量避免受噪声干扰,也不要随意乱挖耳朵,防止外耳道和鼓膜发生炎症,使听力受损。

此外,若出现听力下降和耳聋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就诊,不可拖延。也可在医生检查指导下,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以增强听力。

血糖突然升高要警惕胰腺癌

文/程怀孟

篇8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特点;创新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思想、价值观、互联网等新事物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伴随着这些新事物长大的高中生也和以前的高中生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对高中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德育教育必须朝着符合新时代高中生特点的方向进行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的调整。

1.当代高中生的特点

当今的高中生多为90后,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这批高中生多为家里的独生子或者独生女,生理和心理发展接近成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同时当今中国社会展示自我能力,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自己想要的。故当今的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接近成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第一,他们追求个性、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第二,由于生长环境和个性原因存在着偏激固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更加注重个人权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三,有较强的自主性,对社会及生活有自己的见解,但由于经历和知识原因看法仍然很幼稚片面;第四,缺乏理智冷静、易冲动,往往仅凭一时之快意气用事;第五,在情感上,他们向往亲情、爱情、友情但是他们的感情承受力较弱。故对于当代的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推陈出新,采用新的符合他们特点的德育教育。

2高中德育教育新要求

结合当今高中生的特点,高中德育教育必须更新观念、顺应时展、贴合高中生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重新调整。

2.1 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进行高中德育教育

当代高中生自我意识较强,要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权利的保障。所以高中德育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本着尊重、平等、关怀的态度去研究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在德育方面的困扰和意见,力求做到德育教育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教师积极引导为辅的模式。同时,在发现学生德育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尊重以及解决问题的态度,积极地了解情况对学生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德育存在的困难。

2.2 依托课堂开展与知识能力目标结合的新德育教育形式

思想品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各学科的教学目标都应该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构成,缺一不可。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高分低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的高中生面对纷杂的信息,鉴别能力较弱,这就使得许多学生的一些认知是不正确的。而各学科老师在进行课堂教育的时候,是可以通过联系课堂知识内容对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

2.3 以大众传媒为媒介,创新德育形式

当今时代是电子时代,互联网、电视、电影、广播、手机等都是有着传播面积广、信息量大的特点。同时,高中生对于这些电子产品也是十分的感兴趣,生活中也充满这些产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口头教育、书本教育,更应该依托新媒体进行网上教育、广播教育等。可以给高中生播放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歌曲等,使学生在看电影、听歌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收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增强作为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这样的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同时具有趣味性的,更加符合高中生追求潮流、追求新鲜事物的特点。此外,依托大众传媒不仅可以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还可以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扩大德育教育的影响范围。在寒暑假期间学生一般都是在家里的,教师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面对面集中地德育教育,便可以通过人人网、微信、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教育。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时间性,使德育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

2.4 建立新的德育评价体系,学生参与自我德育评价

高中生往往渴望独立、渴望自己管理自己、渴望自由,对于教师的管理在心理上是排斥的。同样地,在德育教育方面,高中生普遍认为自己和教师一样是成年人,品德素质水平相差也不大,教师对自己进行德育教育德育评价是不合理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改革德育评价体系,要把学生的自评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互评作为德育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德育自己可以做主,自己的改变自己可以感受,自己的表现自己可以给自己打分。

同时,德育教育的评价和目标一直以来都是过于理想化、一致化的,十分难以做出真正的量评。故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设立不同的德育评价指标。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教育也是一样的。

2.5 创新德育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以往德育教育活动大都是教师开所谓的主题班会,整个班会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学生要么在底下昏昏欲睡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要么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整堂班会下来,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枯燥乏味,德育教育效果微乎其微。现如今的高中生最是反感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他们喜欢新鲜的、刺激的、有意思的事物。所以德育教育的形式除了上述讲的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教育形式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符合学生要求的富有趣味、创新、参与度高的活动。同时除了在学校开展诸如此类的活动以外还可以带学生去养老院、残疾人院、孤儿院等地方,实地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去养老院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家属看望情况,进行尊老教育。这种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感受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真真切切认识到德育教育不是空话,而是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总之,德育教育不是亘古不变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德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有很多新的方式、内容、内涵出现。只有与时俱进,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时时调整德育教育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做好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四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曾科成,合继承优秀传统,创新德育体系[J],管理研究,2011(12).

篇9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教育;德育功能

音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能够反映人的道德品质。高中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优良品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音乐教育和德育密不可分,本文对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进行了分析,以促进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发挥。

一、通过高中音乐教育完成德育理念的树立

德育与智育有着很大的区别,德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不能仅凭教师的讲授来完成。德育要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感悟到真善美,从而树立德育理念。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其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色彩变化,通过高中音乐教育能够将音乐语言转化为德育语言,帮助高中生完成德育理念的树立。

二、通过高中音乐教育促进道德情感的激发

道德情感是德育的基础,在对高中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不仅要做到晓之以理,更重要的是要动之以情。高中音乐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作为艺术教育的高中音乐教育同时也是情感教育。例如,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对《少女的祈祷》这一乐曲的欣赏,通过欣赏,高中生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作者充沛的情感,获得真善美的体验,使高中生身心愉悦、引起心灵的共振,从而培养高中生的道德情感。

三、通过高中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

道德教育要让高中生建立一定的道德思维,培养高中生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判断能力,使学生具备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反思能力。音乐教育是一种抽象的教育,通过音乐能够再现社会中的种种人和事,展示出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在音乐教育中,本身就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道德态度。例如,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对经典的京剧剧目的了解与欣赏,去感受剧中对社会生活的表现,从而树立起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思维进行培养,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道德现象进行思考,并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客观世界进行形象的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获得道德想象和道德感受,实现道德思维的提升。

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道德思维进行培养。例如,在欣赏京剧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领会京剧剧目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善恶美丑,让学生来进行判别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四、通过高中音乐教育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培养

高中生在道德教育中养成道德思维、培养道德情感之后,要能够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道德教育要使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往往要通过行为来对音乐进行感受和理解。学生通过在音乐教育中感受和理解音乐,能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音乐中蕴含的道德伦理内涵和政治思想内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具体的社会行为中表现出来。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音乐中的道德内涵进行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音乐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这一点来说,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通的。在高中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优势,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理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一 新形势带来新问题

1.当前高中生思想品德的现状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迅速形成的重要阶段。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当前高中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独立性,自理能力比较差。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过分依赖父母,这种娇生惯养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带有明显的依赖性。(2)处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对学生更多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缺少关爱,这使得很多学生不懂关心、帮助他人,为人处事很少顾及他人。(3)学生行为偏差,个别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现在的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个性张扬,再加上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各种行为的偏差。

2.当前影响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目标追求都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些变化势必会反映在教育体制上,因此经过研究发现,当前影响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不到位。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使得高中生品德养成缺失,也使得一些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了偏差。(2)社会不良因素侵蚀着高中生尚未成熟的思想。各种权钱交易、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及学校周边的环境对高中生健康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3)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不少家长从小对学生的成长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对子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的家长忙于事业,缺乏对子女的教育;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单一粗暴,不能正确说服引导,这些都影响了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二 新问题带来新举措

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校作为省级青少年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敦品力学”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面向世界发展,着眼学生未来,办第一流中学”为办学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德育形式和丰富德育内容,对高中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重引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直以来,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知、情、意、行的系统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合理安排德育内容和目标体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德育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势,使高中生的思想感情得以熏陶、精神生活得以充实、道德境界得以升华。

2.抓养成,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高中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校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科技节,开展各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阵地,加强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强的意志品质,进一步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我校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通过实行量化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的评价、班主任的评价挂钩,重点开展遵守校规校纪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3.营氛围,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

我校十分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和良好的教育氛围。在实践中发挥较大的功效。一方面,我校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中注重抓好德育课程,坚持全员育人,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学校也加强与社区、家庭的联系,指导好家委会、家长的工作,加强与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及执法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情况,推动有关部门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同时加强与共建单位德育基地的联系,充分利用德育基地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 新实践带来新启示

我校加强和改进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今后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思想品德教育应注重高中生自身的需要

我们的教育必须要注重高中生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每一个高中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篇11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高中的领导和教师都倾向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导致了职业高中生在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短缺,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针对上述情况,从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必须要重视对职业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行动上在教学工作严格落实德育工作。学校在大政策上要加大德育教育工作的投资,建设德育教学的工作队伍,创设德育教育的氛围;教师在任课过程中注意渗透德育,对学生实施尊重师长、爱护机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2.建设德育教学的工作队伍

建设德育教学的工作队伍,是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人才保障。由于职业高中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在职业高中及其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人才。因此要保证职业高中生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引进专业的德育教育人才。在引进人才时,职业高中院校一定要严把“准入关”,切实招聘到专业知识过硬且爱岗敬业的德育教育人才。其次,要定期对于德育教育的任课教师定期培训,使任课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上与时俱进。再次,要加大对德育教育工作的监督力度,综合学生学习成绩、平时校内表现、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督促教师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督促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后,要实行奖惩制度,对于德育教学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教师酌情处理,情节严重者可辞退。

3.创设德育教育的氛围

提高职业高中生的思想品德,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工作,还需要在整个校园内创设德育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创设德育教学的氛围,我们可以在学校内悬挂德育教育的横幅;以鼓励为主,以惩罚为辅,实施德育教育,如在布告栏里对品德高尚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良的学生进行公开批评;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组织主题活动,以竞赛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和掌握提高思想道德的方法;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德育方面的影片、纪录片。通过以上方式将德育工作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渗透进学生的思想里,切实引起全校师生对德育工作的重视,进而提高职业高中的德育教学质量。

4.在实习过程中渗透德育

职业高中的职能就是为社会、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在职业高中生参与工作之前都需要进行一段实习工作。这一段实习是学生即将跨出校园的第一步,也是最贴近社会生活的一段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非但不能对德育工作有丝毫的放松,反而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符合社会发展、企业生产的需要。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渗透德育,我们可以为学生指定导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通过手机、短信、微博、QQ等互动手段,实时地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学生遇到工作或人际交往的困惑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或者,与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地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让学生做出合理的调整。

5.结语

篇1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态德育

生物是高中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之一,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植物的起源以及发展。在生物课程中渗透德育,实现学生德育工作和生物知识的同步进行,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生态德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类发展过程中只有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调整,使其能够稳定发展。因此,21世纪对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给出了新的定义,即加强对学生生态道德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传统生物课程在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知识和技能较差,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生态德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另外,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即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技能以及身体素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目前,生物课程中增加了跟生殖健康、环境健康以及遗传等方面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加强生物教学中生态德育的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德育的内容和分析

通过对高中生物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其教学内容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德育内容,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为例,其包括了3个必修和3个选修。下面我们就其每个章节中跟生态相关的知识以及其德育培养目标进行论述。

必修一中“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章节,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细胞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还要给学生渗透跟生态环境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对植物以及动物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

在进行“细胞中无机物”一章内容讲解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维持的基本要素,即水。然后在讲解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以及缺水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和行为,从而使其在生活中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通过对上面两个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德育内容渗透中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生物学相关知识,还要掌握德育的相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物教学和德育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德育的教学策略

1.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

生态德育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生态道德,因此,在教学中,要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自我教育,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信心,在活动中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的学习与发展。

比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学生对探讨的结果进行总结,进行分析与解释,这样在无形之中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2.生态化的教学策略

生态化教学要求在教材、学生、教师、课程设置等内容上进行学校教育的合理设置,保证教学的和谐性、开放性。和谐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通过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补,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根据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比如说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等,教师可以在这些方面加强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摒弃原来的教学方法,脱离课堂对教育的限制,让学生走入社会,根据在实际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从而保证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达到理解理性知识的目的。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观念。高中正处于其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教学中要加强对高中生生态德育内容的教学,从而实现对其道德观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风英.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寻找德育切入点[J].科技风,2013(1):222.

篇13

【关 键 词】 高中教育;德育;主体意识;解决对策

在高中教育中,教师不能侧重知识教育,也需关注德育,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但在当前高中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不强,这既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我们既要找出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的成因,也需要探索有效解决的对策,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一、高中生在德育中主体意识缺失的成因

由当前高中生德育状况看,德育缺失问题严重,主要表现有:思想表现错位、读书风气淡化、社会责任或公德意识缺失等,如有些中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取向出现倾斜,形成拜金主义;不尊重他人,孝敬心、礼让心、同情心缺失;“盲崇”心态,过于追求个性,崇尚“洋气”“阔气”“霸气”等。再如有的中学生沉迷网络,无心学习,常常无故旷课;或者谈情说爱,打架斗殴;不爱护公物;又或者缺乏自信、缺乏承受力与意志力,遭遇挫折则自暴自弃、精神颓废等。而造成高中生德育主体意识缺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对此,笔者主要由学校层面入手加以研究。

第一,滞后的教育观念与单一的教育方法。在当前德育工作中,不少教师教育观念滞后,将德育教育视为知识教育,即以知识讲授形式向学生灌输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因而德育教育显得理论化,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这就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其次,当前德育中,学校侧重灌输,单纯说教,缺乏相关行为训练与德育实践体验,导致学生自觉性不高。如仅仅要求同学们识记规范要求,以笔试形式进行过关测试,即便学生通过测试,但在实际行为中还是会犯各种错误。

第二,德育内容偏离实际,评价方式太过单一。由当前德育实践看,德育内容太过政治化,缺乏生活气息与时代感,侧重社会发展大问题。如分析人生问题时,常常强调高层面的人生意义与目的。事实上,消费、友谊、爱好等具体问题都是人生问题,是思想道德的日常生活基础。另外,在教育评价中,过于公式化、单一化,侧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以教师为主,学生未参与评定,都会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二、高中生在德育中主体意识的培养对策

(一)转变观念,创新方法

在德育工作中,若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德育观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内容与方法创新的前提与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现代德育观,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强化自我意识。其次,关注个性化发展。在传统德育中,侧重服从,学生被动接受所教理论,倘若学生质疑,则会遭到批评。但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在身心上都趋向成熟,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追求个性,如果教师一味灌输,严密管理,难以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因此,若要培养学生的德育主体意识,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与实践的空间与时间,诱导他们自主探究。另外,注意生活化与实践化教育。即结合生活实际,以社会生活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发掘其蕴含的德育意义,满足自身德育发展需求。知行合一是德育目标。所学德育内容,只有融入到具体生活情境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自觉规范生活行为。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还须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调查访问、资料查阅等,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寻求知识真理,提高自我认识。如要让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品质,教师不能单纯分析什么是诚实守信,如何做到诚实守信,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上网、实践调查等途径收集相关案例与资料,甚至通过辩论形式,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强化学生德育主体意识。

(二)优化内容,多元评价

在德育工作者中,若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师需要由课程内容建设入手,探索适合高中生的德育内容:①课程内容需具备实践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觉规范行为,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②以生活实际为依据,精选德育内容,设计德育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如开设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等类型的课程,让德育学习更具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③课程内容应具备创造性与选择自主性。即学生可自选内容、活动方式与合作者。

其次,注重多元评价。在德育工作中,评价有着导向与教育功能。在现代化教育下,教师应打破单一、单向式评价,而需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德育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析。如整合测试与行为评定;整合个体德育效果与整体德育效果等。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促进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的有机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总之,在高中德育工作中,若要强化学生德育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教师需要创新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从而增强高中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14

一、个别高中生缺失道德的表现

每当看新闻时报时,常会看到一些有关高中生令人震惊的事件。本应处于奋发图强的励志青春年华,如今却被充斥着暴力、等负面影响。

1.暴力2011年2月20日,手机拍摄曝光了某校惊现的300学生群殴事件,在这段长达3分钟的手机拍摄视频里可以看到,在足球场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群体,每边都不止100人。很快,双方队伍混战在一起。2011年9月16日晚11点50分,云南省某市西市区海屯路某学院2号校门外发生暴力事件,一名20岁的高中生被群殴,120赶到后对该学生进行施救,但是因其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震惊一时的“天台门”事件。90后的一对高中学生在学校顶楼的天台上,使用手机拍摄了一段大胆的视频艳照。二人在课间时,爬上教学楼天台进行粗暴。

3.心理畸形2006年5月14日清晨5时50分许,内江某中学高中生晓娟(化名),从小与哥哥一起长大,兄妹感情非常好。由于哥哥今年“五一”后结婚了,晓娟害怕失去哥哥的关照,心情郁闷,便从学校六楼寝室跳下,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二、个别高中生道德败坏的严重性

看过上述实例后,一个问题不禁油然而生,究竟是什么导致个别高中生道德沦丧得如此不堪?个中因素难以道清,但笔者认为,从以下三方面规划会比较清晰。

1.家庭方面学生的道德品质优劣与其家庭素质直接相关,学生的成长背景塑造出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或许不少家长认为既然交钱给校方,全然都是校方的责任,如果这样想那便大错特错了。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并非浪费教学时间,花心思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地方。若家长不正视这个问题,那首先难辞其咎的便是家长。

2.学校方面现今大部分学校为学生灌输的思想是:“好好学习,毕业后找到薪酬高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要努力考研、深造,进入机关部门工作,对未来生活更有保障……”这些看似合理的教育严重扭曲了高中生的世界观,覆没了正待萌芽的理想,致使某些自我意志薄弱的学生着重于追求物质,变得自私自利,损人害己。

3.社会方面社会是体现出国民素质、文化水平的另一种形式。诚然,大多数人认为学生步入社会便要适应社会,但还有古话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看现代社会崇尚些什么:崇拜大款、富豪;追捧明星、另类时尚,以丑为美;不道德事件被美化为“小三”广为传扬;政府机关人员涉案频频,知法犯法等。

三、全面加强高中生德育管理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