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23 09:05: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篇1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用于学前儿童教育之中,有利于学前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锻炼积极思维能力,得到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学前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音乐教育仍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对于目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可从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面来阐释。首先是学校方面。目前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音乐教育具有功利性。一些学校办音乐课就是为了赚取额外费用,增加幼儿园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幼儿的音乐素养的培养[1]。二是音乐课程教材不规范。由于学校选取音乐教材比较随意,导致教师达不到原设计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设施配备不足。由于经济问题,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更别说投入多媒体教学设施了。总之,学校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其次是教师方面。当前,幼儿园教师大都是职业技能学校毕业,掌握了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但是该师资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没有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还是偏重于技能方面的训练[2]。第二,教师的音乐素养还有待提高。目前,河北省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幼教并不多,大部分教师在基本的音乐素质方面都不合格。第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传统。就现在发展形式来看,常规性音乐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仍占有广大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还是遵循之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幼儿有视、听等方面的享受,也就不能很好的接受音乐教育的熏陶。最后是家庭方面。我们知道,幼儿最初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庭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长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其一是对家庭音乐教育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也开始注重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但是仅限于表面层次的弹、唱、跳、演等,而没有从基础的艺术修养来培养。其二是家庭音乐氛围不足。虽然有些家长有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的意愿,但是由于其音乐教育知识的缺乏,致使其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音乐交流,因此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二、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水平,让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音乐,本人针对我省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总结了以下几点对策。

1、明确音乐教育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音乐教育可以诱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智慧的的开发,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因此,必须提高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让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快乐的成长。首先,教育部门要提高认识,制定并颁布相关的规划决定。其次,学校要加强管理,制定相关规定。再次,教师要明确音乐教育目标,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最后,家长要削减功利性思想,让孩子真正地享受音乐。

2、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设施对教育教学的高效进行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资源投入,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前儿童教育条件主要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支持:一是需要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创建有利于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环境;二是需要社会各界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支持;三是需要家长的支持。只有积极争取一切力量,才能够保证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质量。

3、加强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的主体就是教师[3]。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水平。首先,幼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要改善自己的世界观,要热爱幼儿音乐教育事业,关心并爱护每一位孩子,以此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学前儿童音乐教师要掌握好有关音乐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学科知识,以此来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最后,要加强教师组织队伍的管理。幼儿园应建立并完善教研管理制度,丰富教研形式,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以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的业务素养。

4、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学习的启蒙地,也是孩子最早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地方。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家庭音乐教育理念,以丰富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要掌握好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从其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最后,要创建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条件,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来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让孩子在音乐中健康成长。

三、总结

总之,加强音乐教育是提高学前儿童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培养全面创造人才目标的,对孩子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虽然河北省现在的学前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通过各领域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将不成问题,音乐教育的未来是光明的。

作者:阎妍 单位:石家庄学院

参考文献:

[1]韩莉娟.石家庄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篇2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随着三级师范逐步向二级师范的过渡,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逐渐从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向培养直接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幼儿园师资过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全面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要实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建立起完备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协调配合,发挥实践教学的总体功能。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本文主要从“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角度探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确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不同层次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定位的专业培养目标不一样。结合学院实际,我们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学前教育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良好教育理念和崇高师德等要件,才能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学。据此笔者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分为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认知性实践教学目标:学习相关的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模块,具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所需的音乐基础知识,积累一定的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感性经验。

(二)能力性实践教学目标: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具有较强的学前儿童音乐教学能力(包括观察、了解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状况;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能力;设计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积累儿童音乐教育资源的能力;组织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具有初步的音乐教育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性实践教学目标:明确学前儿童音乐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前儿童音乐实践教学;专业定位明确,喜欢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二、结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实现内容体系的建构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支撑。紧紧抓住实践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理论知识体系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实践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模块的划分需要围绕实践教学目标来进行。要充分考虑实践教学认知、能力、情感目标在内容模块中的落实,设立的各个内容模块应具有自己的目标指向,并具体落实于各领域活动内容模块中。认知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在每一个领域模块中应有具体的要求,情感性目标可渗透于各个实践模块中。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课程的特点,实践教学的各领域内容模块实践学时分别为6个学时,共四个领域(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合计24个学时,约占课程总学时的1/2,这一实践教学学时比例的安排,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二)实践教学内容模块设计的系统化

在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时,既要考虑课程内部知识体系,涵盖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又要考虑各实践内容模块的层次性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各内容模块相互联系所能发挥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内容模块的设计上,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思考:横向设计的内容模块涵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四个领域的内容,学生在每一领域都能得到实践,全面系统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知识与技能;纵向考虑每一实践模块的层次与特点,渐进地、层层深入地安排实践次数和要求,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建构起一个实践内容全面、实践内容模块渐进、实践次数灵活、实践要求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的可操作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中各内容的安排应突出可操作性。首先,各实践教学模块内容课时安排要合理,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充分保证实践的时间;其次,实践教学内容完成要求所需的设备设施、实践基地要便于准备,能够充分保证实践的条件;再次,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专业基础和能力,实践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学生可以经过练习完成,能够充分保证实践任务的实现。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总体设计,考虑预留实践教学所需的时间、系院提供实践所需设备和实践基地,为学生完成实践教学内容提供可操作性。

结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目标以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结构,我们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设定为表1所示内容。

三、立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内容特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只有通过多次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内在联系,并尝试运用学习过的教育理论知识来指导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从而实现教育理论向教育行为的有效转化。由此可以看出理论和实践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孰先孰后,需要依据实践项目的目的、实践内容的特点来决定。

1.内容选择、目标撰写模块的实践教学——理论先行

音乐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目标撰写模块的实践教学,需要先通过理论的教学,给学生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对音乐活动内容材料的选择与分析、活动目标的制定,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从而减少实践的盲目性,提高其实践的效果,达到准确地选择音乐活动的内容,撰写出准确的音乐活动目标。

2.教学方法、活动设计模块——理论与实践并行

教学方法、活动设计模块的实践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实践设计各领域音乐活动方案和学习运用儿童音乐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既坚持相关理论的理性指导,同时又使所学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而获得感性的支撑,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3.说课、模拟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先行

说课、模拟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可采用实践先行的做法:学生先对某一活动内容(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等模块)进行设计并试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到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内在规律。实践教学先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还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相关理论学习提供支持。

(二)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联系,完善实践教学方式

1.课内实践教学方式为主导

课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将实践知识、实践原理、实践经验、实践技能等纳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获得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意识。课内实践教学也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主要方式,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常用的几种课内实践方式。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案例(视频、教案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活动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并结合案例思考、研讨、学习,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是教师或学生收集整理出幼儿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的方向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堂所学习的理论支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并付诸实践。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接近真实情景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场所和情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和幼儿),在模拟情景中进行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案设计与模拟教学练习,把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幼儿音乐教学技能,这种实践方式能实现课堂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的无缝对接。

2.课外实践教学加以补充、拓展

课外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补充课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可以完成一些不宜在课内进行的实践教学项目。如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观摩、见习,感受优秀幼儿音乐教师的魅力,学习组织幼儿音乐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亲自设计与组织幼儿音乐活动,把所学的技能技巧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去检验、印证、反思、提高。

课外实践教学还可以采取课程专业技能技巧比赛与集体音乐教育活动展示等方式来进行。学生在比赛与展示中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个人、小组和集体实践教学相联系,丰富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个人、小组、集体等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实践项目的内容要求和特点选择适宜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实施实践教学。

1.活动设计与评价——个人实践教学

幼儿音乐活动的设计和评价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实践项目。教师在实践前提出明确的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完成后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实践的正误,学生进行修正。

2.环境创设、模拟教学——小组实践教学

小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实施个人实践教学较难完成的实践项目。如模拟课堂的实施、教学环境的创设,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由小组实践来完成。可由学习小组组成一个实践教学团队,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制定实践计划书,明确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协作完成实践任务。

3.认知见习、观摩课例——集体实践教学

集体实践教学是个人实践和小组实践的有效补充,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实践教学,用于教师向全体学生展示实践教学项目的共性规律,往往与个人实践教学和小组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对幼儿音乐活动中儿童认知规律的观察以及对幼儿园优秀音乐课例的观摩,可以以集体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师事先提出观摩要求,引导学生就案例呈现出的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其实践能力。

“在重视学前教育理论教学的同时,应突出所培养人才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只有这样,学前教育专业才能紧跟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适应当前幼儿园教学需求的优秀师资。”所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实践性、综合性、实用性,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突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才能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幼儿教育师资。只有充分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才能确保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注: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13—008.)

参考文献:

[1]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2).

[2]余少英.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方略[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3]颜晓燕.试论学前教育新师资的职业培养导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8).

[4]黄亚妮.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和基地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

[5]步社民.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5(5).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音乐舞蹈 教学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可见,音乐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学前儿童教育组成部分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学前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音乐、舞蹈、游戏。

学前儿童音乐蕴涵深远的教育价值,潜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建构着坚实的成长阶梯。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前儿童天生喜欢音乐,他们和成人一样有着对音乐的审美需要,并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学前儿童天生喜欢舞蹈,通过与音乐的配合使孩子获得表现和交流,促进孩子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天生喜欢游戏,可以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促进身体的发育。

学前教育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我国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门学科都有特有的研究领域,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各教育阶段的具体任务、内容和方法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通过儿童参与音乐舞蹈游戏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学前教学是一个重要过程。

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以其内容、手段和形式更贴近孩子的天性,呈现出其独有的生动活泼。在儿童音乐教育所具备的审美性、游戏性、综合性三大特点中涵盖了学前教学中“音乐舞蹈游戏”的主题。

一、音乐舞蹈游戏在学前儿童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学前儿童音乐中,唱歌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唱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孩子的情操,启迪他们的心灵。例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节奏感、旋律感、音色感、速度力度感,通过唱歌、欣赏教学中体现出来。唱《数鸭子》,让孩子先从节奏开始,按照音乐的韵律道白、旋律,用声音模仿小鸭子、老爷爷、大鸭蛋……把歌曲用歌声形象地描绘出来。其实,在唱歌教学中,不仅让孩子歌唱,也要融入孩子的表演、律动等以使歌曲更完美地表现出来。

学前儿童的舞蹈教学以律动活动为主,通过模仿动作、舞蹈、身体节奏动作等来表现孩子的音乐活动,同时还促进了孩子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发展以及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样和音乐也是不可分割的。例如,在完成《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教学活动中,让孩子探索用各种手脚的动作表现音乐的交替:踏踏脚、拍拍手、拍拍腿、抖抖肩;重重踏脚轻轻拍手、重重拍腿轻轻抖肩……让孩子在轻快的音乐中体验交流、合作的美好情感。在教学中还要教会孩子去模仿打鼓、小鸟飞、洗衣服……白云在天上、小溪在地下、田野向远处……简单的步伐、队列……慢慢的,孩子就会用肢体在音乐作品表现出故事的情节。

学前儿童的游戏教学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年人的实践活动,儿童音乐教育的趣味性、游戏性最能直接体现在音乐游戏中。在教学中,通过听听、唱唱、动动、玩玩去增加孩子的节奏感、协调性,让他们自由灵活地享受音乐活动的全部乐趣。因此,游戏也是综合的活动形式,它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如《找朋友》《丢手绢》《一分钱》《摘星星》等都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教学来完成。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音乐舞蹈游戏在学前儿童教学中应该形成完美的一体,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去开展有意义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从中形成坚持、专注,不怕困难等宝贵品质;让孩子拥有快乐的同时,体验到游戏规则及人们之间的协作关系、成败的教训等。

二、音乐舞蹈游戏教学环境的创设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诱导孩子的情趣,让师生共同分享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世界。

语言。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引导孩子走进音乐的情境。当欣赏《百鸟朝凤》时,让孩子竖起耳朵倾听每一个音符,寻找各种小鸟的叫声,把孩子带入大自然,使他们陶醉在鸟的世界里。

美术。美术融入音乐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国旗、红花、蓝天、带着翅膀的孩子……这些正好是歌词的再现让孩子在学唱歌曲中了解情境。

道具。道具的使用是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做的道具、图片、桌椅板凳等,让孩子在音乐舞蹈游戏中玩、乐并感受着、体验着、创造着、成长着……简单的道具情境在教学中能产生生动的效果。

音乐舞蹈游戏教学环境的创设还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表现,如声音、光线、多媒体等。

三、音乐舞蹈教学游戏中提升教师的素质

1.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还要知识更新、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和不断提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2.幼儿教师不但要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还要具备分析当前学前教育的现状的能力。

3.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的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职业风范、思想修养、人格魅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也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所以,在学前音乐教学中,音乐舞蹈游戏应放到学前艺术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华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篇4

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通过各类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积极思维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有助于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

1.音乐教育可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音乐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让幼儿在感受音乐形象的同时,认识生活,认识自然,陶冶情操,培养幼儿多方面的优良品质。从诸多的音乐活动(歌曲、歌表演、音乐游戏)中,使幼儿接受了品德和情感的教育,培养了爱祖国、爱师长、爱集体、爱劳动、互助互爱、关心他人,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等多方面的优良品质和生活习惯。2.音乐教育可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生理学家和医学家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和呼吸的变化。优美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兴奋的感觉,带给幼儿活泼开心的氛围。当幼儿听到节奏感极强的音乐后,会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促进了血液的流动循环。长期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游戏、表演、歌曲、舞蹈、音乐体操等),幼儿手脚的协调性会得到很大地发展,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有必要配有相应的音乐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二)有助于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1.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为了再现老师教学内容,儿童要集中注意力观察老师的示范,记住歌词、曲调、动作或者配器方案;为了能准确开始演唱或演奏,儿童要努力记住歌曲或乐曲的前奏;为了使身体动作符合音乐的情感和结构,儿童要注意倾听和记住与动作有关的音乐的特点等。这一切都将有助于儿童记忆力的发展。2.促进学前儿童想象、联想能力的发展音乐活动离不开想象与联想,而想象又是学前儿童从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对音乐的感受和所导致的想像力的一种延展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在幼儿的脑子里,形成无穷的形象画面。培养学幼儿的音乐思维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激发幼儿对生活、对周围一切事物的敏锐的洞察力。如创造性律动便是一项需要丰富想象力的活动。当儿童随着音乐表演时,他们常常会自觉地将音乐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交融,既而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活动之中。假如让儿童跟随《玩具兵进行曲》进行律动,我们便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能创造出诸如坚强有力的变形金刚、有趣的小木偶、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等玩具形象,而这些生动有趣的玩具形象正是儿童凭借其生活联想和艺术想象而创造出来的。3.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活动主要是通过听觉器官来进行的。因此音乐认识活动首先就建立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为幼儿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觉探究,使幼儿听辨声音的能力和自觉性得到提高。声音无处不在,让儿童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如钟表声、脚步声、风声、雨声、动物的叫声等,感知并结合节奏体验二拍、三拍、四拍音乐的不同,并配合身体动作来表现,让幼儿感知威武、雄壮有力的音乐,舒缓、轻柔的音乐和圆舞曲等不同的风格。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语言发展

一首好的歌曲往往又同样是一首好的诗歌,幼儿在大量接触优秀歌曲和有节奏的诗歌朗诵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音乐词汇,而且扩大了词汇的积累,增加了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果教师在叫幼儿唱歌时,能坚持正确的咬字吐字,对儿童养成口齿清楚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帮助。此外,语言与音乐同样具有高低、强弱、快慢、音乐变化等表情因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许多机会促进幼儿认识这些表情因素,这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有益的。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目前,学前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音乐教育仍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教学设施不足

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村幼儿园主要办园方式是由乡镇、村小学主导开办的,私人个体开办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经费有限,多数幼儿园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开展音乐活动所需的乐器、音像资料及音响设备等,甚至一些私人幼儿园的桌椅都不符合学前儿童音乐活动时正确姿势的要求。

(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1.学历情况在对福建永安县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该地区农村幼儿园的音乐课老师0-2人的占86%,3-5人的占10%,6-10人的占1%,未选择的占3%。师资匮乏,教学水平低下。而且幼儿园的学历情况差异较大,小学、初中学历的老师约占20%;高中及幼师学历老师约占65%;大专学历老师15%。数据表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整体学历明显偏低。2.专业技能幼儿园忽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配备专业音乐类教师的学校很少,兼任音乐教师的居多,音乐教学的能力相对较弱。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会唱几首歌,教一两个简单的幼儿舞蹈。

(三)活动形式过于单一,课时安排岑差不齐

1.歌舞表演活动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大多数幼儿园,音乐活动形式单一,跳舞、唱歌,这似乎是一个共识。简单的几个肢体动作,简单的几个音阶音符,不足以扛起素质教育的大梁。2.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一是音乐课安排没有遵从幼儿心理特征,课程体制僵化;二是音乐课经常被其他活动或语文、数学等“主课”挤占。这样就很难保质保量完成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

(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问题

教师拿到一首歌曲总想着快点把它教给孩子们,总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传授,很少考虑培养学前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音乐课堂变成了童声大合唱。无论是说话、唱歌、打节奏、舞蹈等,都是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机械地进行着训练,一味的让孩子们来模仿。虽然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能使学前儿童牢固地掌握知识,但这些牢固的思维模式很难被学前儿童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五)音乐教育中缺少创造性的能力培养

音乐教学过程需要创新,但教师们限于自身素质的制约,不能通过创造性地去引导学前儿童创造性地学,不能设计一套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案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培养。这些固定的音乐教育模式禁锢了老师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忽略了学前儿童自身所具有的音乐天性,阻碍了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挥。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各幼儿园对教学设施的投入

1.加大政府监督力度一是加强对农村幼儿园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制定具体的政策文件,规范办园的相关手续、证件及办园条件,保证办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督促其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和引导,设立音乐教育专项经费。并且添置儿童学习音乐时必要的音乐器材,努力改善音乐教育条件,保障音乐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严格把关各幼儿园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上来。2.加强设施建设,提高教师待遇一是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落后观念,不能只为获得最大利润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投入。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塑造儿童人格的重要性,其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水平。二是为学前儿童开辟一个足够开展音乐游戏的活动场所,在空间上使儿童更加的自由,让他们能过在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进行音乐活动的学习和创造。合理分配每个班级的人数,配置钢琴或者电子琴,环境设计要富有艺术性,室内墙壁上可以挂置关于音乐的图片或者音乐家画像,拓宽渠道聘用专职音乐教师。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提高工资待遇。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尽量缩小与本地公办教师工资的差距,这样才能招聘到高素质的儿童教师,增强教师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使她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当中。

(二)抓好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教师业务素质、思想觉悟、事业心、责任感如何,将直接影响未来学前儿童教育事业的质量,因此必须抓好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有的幼儿园尚没有自行组织培训的条件,可以采取园外培训方式和学历提升等途径。我校已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全方位提高幼儿教师教学水平,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人才队伍,幼儿园可以组织或个人自行参加学习培训。根据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教师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利用当地文化馆或音乐中心,定期举办音乐欣赏会,广泛地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增加知识面,提高音乐专业水平。

(三)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安排课时教学

合理安排音乐课时及其教学内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就应当充分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在音乐课时间的安排上要遵循规律,不应拘泥于教学思维的模式化,不应把进行音乐课的时间点安排的过于集中和固定。一星期五个课时日,可根据学前儿童灵活好动、不受约束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儿童情绪的兴奋与低落,适时调整教学科目,随机插入音乐学习活动,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不能随便占用或取消儿童们的音乐课活动,要充分尊重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权利。其次还要合理安排每节课时所要进行的内容。儿童由于年龄小,自我认知能力较差,师生对话,交流感情是他们学习音乐的前提。儿童熟悉音乐活动材料,老师要引导儿童分析音乐活动材料的风格,发挥儿童的创作力,表现的内容等,并调动儿童的表现力,用身体动作表达他们所体会到得音乐材料。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实现教学方法的改变

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渗透日常生活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过单纯的重复去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解决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从语言和音乐的律动因素中,将知识性、趣味性、情境性和活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音乐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总的来说“音乐有法亦无法,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创造,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妙用”,让儿童以更大的热情与兴趣和音乐教学活动互动起来,以丰富他们的个性空间。

(五)成为幼儿创作能力的培养者

每一位教师都应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力争把每一节音乐课上好,寓教于乐,寓教于玩,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并轻松愉快地健康成长。一是营造音乐活动所需的最佳环境。为了充分发挥创作能力,学前儿童在从事音乐活动时要有合适的环境,有条理、有动感的布置一些五线谱、音符等,除了音乐学习时间,还可以在休息、吃法、课外活动等合适的时间播放适合学前儿童欣赏的歌曲或音乐电影等,同时音乐教师还要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个人特色和思维独立,欣赏儿童的创造性。二是课堂学习活动要有创造性。要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能力,那么就得开展各种创造性课堂活动。音乐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一定要让儿童“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唱、跳、奏、想,自己自由表达情感、旋律和歌词,并为常见的儿童歌曲创作新的歌词和新的身体动作等。在活动中儿童接触的音乐材料要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能够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这样的创造性活动才能更有利于激发学前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篇5

【关键词】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基础,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好教学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在目前的教学背景下,学校需要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针对学生的音乐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且收集一些针对儿童的音乐教学内容,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一、做好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目标设置是基本内容

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专业化的人才,所以在理论方面应当以专业教学为基础,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完成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后,对学前教育专业儿童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儿童的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对儿童学习现状的研究做出一些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观察儿童活动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后一步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设置之时,教师还需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度进行教学,以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符合其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进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每一课程进行具体化的目标设计。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歌唱、音乐鉴赏、打击乐以及韵律四个领域的学习,需要在大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进行具体化的教学细节目标设计,促进目标设计的系统化建设。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校需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创新实践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学生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师需要在明确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加深对于学前儿童教育音乐教育的认识。为了提高其认知的水平,首先需要引领学生了解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且明确学前儿童音乐课程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板块。作为教育和启蒙儿童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具备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提升自身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在儿童音乐的实践教学中充分丰富自身的感性经验,加强教学的水平。在教学能力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观察儿童音乐学习状态的能力、发展状况的能力、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能力、设置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音乐教学资源和组织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并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另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还需要能够明确学生对于儿童音乐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激发学生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教学的水平,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

二、保证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

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建设针对每一知识点或是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使得教育理论有实践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之时,首先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后结合相应的实例,给予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力,首先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之时教师也需要总结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并且对学生的实践方向以及实践内容进行及时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首先教师需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分为案例教学、问题讨论、理论巩固这三个方面,加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传输效率,而后根据理论知识让学生模拟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地参与。例如,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音乐鉴赏的专题。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某一乐曲,而后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音乐。而后针对这一乐曲进行专业鉴赏知识方面的讲解。以上所述是较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打破课堂教学情境的时空限制,在课外活动中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补充,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园合作,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中进行专业实训,能够使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氛围,从而不断促进自身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氛围以及教学形式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评价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状况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的学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进行学前儿童音乐的模拟教学时,可以针对小班唱歌活动《点豆豆》这一课合理地设计评价模块,引领学生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使其能够与学前儿童形成有效的沟通。在与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训合作之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教学反馈以及评价模块设计状况,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并通过这样的实训方式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实践情境

在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社会实训的机会还是较少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模拟社会实践情境,促进集体实践教学。这样能够给予学生知识输出的机会,使得学生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教师可运用小组式的实践教学方式,结合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例课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观看例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实践的质量和水平。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其他同学充当讲课同学的学生。除了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频或是图片加强情景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课,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留以某一音乐课程为主题的小组作业,给予学生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可以以中班音乐教学《快乐机器人》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这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学生的韵律活动教学。实践情境创设从学生认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撰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设计、说课模块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让学生开展小组实践,要求学生通过PPT的方式将实践作业呈现出来。在一周或者是两周后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每一小组派代表报告PPT上的相关内容。在实践教学的进程中,教师能准确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并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韵律活动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教学评价设置的合理性以及课程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进行PPT的宣讲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组的宣讲状况进行打分,小组得分最高的即为优胜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奖励,运用鼓励教学的方式,提高小组教学的效率,提高情境创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学生能够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知识学习的同时,教师还给予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小组间的宣讲也可以使得学生互相学习,在同学中形成合作竞争的教学局面,使得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重要保障

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还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这样能够使其服务于我国学前儿童教育,提高我国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每一次上课前,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经典名曲,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加强学生的鉴赏力。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经典的音乐名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名曲中的趣味,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美学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较为缺乏的教育内容,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这样才能够使其有效地对学前儿童的审美进行引导。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加强其美学基础以及增设美学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分享《天空之城》等等曲子,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我国的民族乐器,分享我国经典的民族乐曲,如《高山流水》《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等。在进行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只有拥有正确道德观的学生才具备欣赏美的能力。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落实在每一次的音乐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调转主体,引导学生分享其喜爱乐曲。这样能够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加强教学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生在分享其喜爱乐曲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语言,以较为理性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感性审美经验。这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把学生喜爱的乐曲分享这一时间环节纳入到期末课考核中,以较为强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拥有创新意识,不应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打压。这样的分享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也是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审美取向的一种手段,并且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检测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完成课程的自我评价,使得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五、总结

本文从四个方面为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教师还需要根据其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建议,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于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新教学新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璐.学前教育中音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黄河之声,2017:64.

[2]彭鹏.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

篇6

    (一)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

    陈鹤琴先生认为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并且儿童具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音乐教育是儿童所自觉要求和接受的。他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出生后不久,音乐就易于让他入睡,并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幼儿园的孩子,对于音乐的需求和能力更进一步,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用各种方式进行表现。同时,他反对把音乐作为一种特权,他认为儿童喜欢音乐的天性,是不分国家、种族和性别的,音乐应该成为全人类享有的一种权利,幼儿也应该享有,并有能力享有这一权利。而且,音乐教育的关键期就在于学前阶段。因此,音乐教育应从儿童开始,幼儿园应特别重视音乐课程。在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陈先生非常注意环境对儿童喜欢音乐天性的熏陶、培养和激发。他认为儿童虽然具有音乐的天性,如果没有适合他们音乐教育的环境,他们的音乐能力也不会得到发展。他进一步指出,儿童音乐教育的环境是整合的,成体系的,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的参与,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单独承担的。只要为儿童创设适合的、全方位的音乐环境,特别是家庭日常生活中音乐环境的创设,就会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儿童音乐的兴趣、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反对单纯音乐技能培养,主张“从内心而歌”用音乐陶冶儿童的性情

    陈鹤琴先生反对把音乐教育技能化的倾向,指出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更应该注重的是它的审美价值。他说“: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能,现在的艺术教育是要注意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天真、儿童的创作。“”我们中国应采取这种创造性的新精神来改进陈腐、呆板的‘艺术’教育。”[1][p.86-90]所以,儿童唱歌应以反映精神面貌为主,不能偏重于演唱技术的教学。满足儿童唱歌的欲望、陶冶良好的情操是第一要务,培养技能是其次的。陈鹤琴先生对于音乐的情感陶冶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人和音乐交融,由音乐的节奏、旋律之美,引起身体和精神的共鸣,净化人的心灵,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要用音乐来陶冶儿童性情,“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而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创造自己的生活。”[2][p.401]陈鹤琴先生提倡用音乐激发人们团结一致、爱国向上的精神,非常注意发挥音乐对儿童良好品德与人格的培育作用。而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国人甚至连国歌也不能普遍地会唱,更谈不上个人的情感、团体的精神的激发和表现。所以,他主张为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唤起民众爱国的精神,就必须特别注重音乐教育。为此,陈先生亲自为儿童和幼师的学生创作歌曲,用歌曲的形式对学生们进行良好品德的熏陶,鼓励学生为建设新国家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三)使儿童生活音乐化,儿童音乐教育生活化、综合化

    陈鹤琴先生批判当时幼儿园音乐教学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反对把音乐教育仅仅作为课堂内的唱歌或舞台上的表演。他主张要寓音乐教育于儿童生活之中,让儿童生活音乐化。他说“: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游戏、走路或是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认为儿童的生活离不开音乐”,[3][p.345]同时“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的生活里面,使儿童无论在工作、游戏或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4][p.401]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他设计了“整个教学法”,把各科围绕儿童生活整合在一起;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各科不能分,就连科目和儿童也是不分的。他主张把儿童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给儿童;提出儿童教育内容要有机结合的主张;提倡实施综合化、整合化的教育;反对“四分五裂”、“杂乱无章”的分科教学;提出音乐教育要与其他各门学科相结合,把音乐教育融入各领域、科目的教学之中,形成音乐教育的系统。同时,不能只是学校的音乐课上有音乐,还应将音乐教育与家庭、社会、学校的生活相融合,使儿童生活在音乐之中。

    (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儿童音乐教育“中国化”

    陶行知先生批判当时幼稚教育有三种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陈鹤琴先生对陶先生的批判非常赞同,主张儿童音乐教育要适应中国国情,要走民族化之路,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价值,不可盲目崇洋。他说“:现在中国所有的幼稚园差不多都是美国式的。幼稚生听的故事,唱的歌曲,玩的玩具,用的教材,也有许多是从美国来的。就连教法都不能逃出美国的范围。中国和美国文化背景、环境均不相等,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对中国未必合适。”[5][p.75]陈先生提出办园要适合国情,鼓励儿童音乐教育要有中国特色,主张运用民族乐器,如琵琶、笙、箫、古琴、鼓、磬、钵等,这些既易于获得,又便宜,对儿童的教育具有与西洋乐器一样的价值。陈先生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创作和改编儿童歌曲,运用民族乐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努力对当时儿童音乐教育进行“中国化”“本土化”的改造。

    二、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的启示

    (一)儿童音乐教育应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

    从幼儿教育机构正式成立之日,“儿童中心”就成为儿童教育工作者遵循的准则,欧洲的新教育和美国的进步教育都提倡人性的自由平等,特别是杜威更是明确提出“儿童中心”的理念,被称为“教育上哥白尼式的变革”,陈鹤琴先生秉承杜威的先进理念,提出培养“人”的教育目标。时至今日,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不从儿童出发,重“技”轻“人”的现象。按照陈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我们应该做到:

    1.让儿童都能享受音乐的快乐

    音乐是每个儿童所喜欢的,但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喜欢上音乐课,也不是每个儿童都能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原因是传统音乐教育过于“功利”,只关注几个优秀的“小音乐家”,不能顾及全体儿童特别是音乐技能发展较慢的儿童,音乐教育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和优势,成了许多儿童的痛苦和失落。因此,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时,我们不应过于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也不能只关注少数音乐特长儿童,而应让每个儿童生活在音乐之中,享受带来的快乐,享受生活的乐趣。应做到不论儿童音乐能力的高低,不论儿童声音是否优美,让每个儿童都能体验音乐的美和生命的价值。

    2.让儿童音乐教育动起来

    陈鹤琴先生把儿童心理突出的特征描述为“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和游戏心”,把“做”作为教和学的中心,认为教学要围绕“做”展开,认为“做这个教学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6][p.68]因此,在儿童音乐教学中,应该把音乐转变为儿童表演、游戏的形式,而且应该让儿童自由表现,因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表现情感的方式。比如,在音乐响起时,我们可以让儿童站起来自由的按照旋律、节奏跳舞、表演,可以让幼儿根据音乐的体验去模仿动物、做游戏、讲故事、绘画等等。既能促进儿童对音乐的体验、欣赏和理解,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又能促进儿童身体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儿童音乐教育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游戏是儿童所喜欢的,儿童生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游戏,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易于受到良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他就会很快的去认知、体验和探索,就会积极学习。儿童感知动作思维占优势,但凡能成为其动作操作对象的物体,他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儿童音乐教学要溶入游戏,让儿童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快乐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内容上把儿歌故事化,让儿童去表演;也可把儿歌学习形式游戏化,让儿童在玩中学,不知不觉中获得发展。

    4.儿童音乐教育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特点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幼稚园要有幼稚园的歌曲,要有幼稚园的节奏”[7][p.290]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需要,儿童音乐教学中,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环境都应适合儿童。从内容讲,儿童音乐教育应选择适合儿童的音乐,选择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内容简单便于儿童掌握的儿歌;从形式讲,可以用团体教学的形式面向全体,但也要顾及每个儿童的特点采用小组教学或个别辅导,同时应提供各种玩具、道具帮助儿童体验和表现音乐。从方法上讲,儿童音乐教学应从音乐的整体入手,应儿童完整的欣赏和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切不可为了记忆歌词把一首优美的音乐分割的“四分五裂、支离破碎”,违背儿童整体认知的特点和音乐自身的规律;从环境来讲,要选择优质的光盘磁带,创设渲染音乐情感的物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应为儿童创设轻松的心理氛围,尊重每个儿童的想法和创造,让儿童沉浸在音乐之中。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也可以让儿童教儿童,相互促进。

    5.儿童音乐教育加强“情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情商在现代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种“情育”,它对人类的情感起着陶冶、净化、启迪、培育的作用[8]。因而,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的“情育”功能,培养儿童的情商,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着名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9]学前儿童遵从“唯乐原则”,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儿童感兴趣的东西,他才愿意探索,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因而应充分运用音乐对儿童情感的陶冶作用,让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学会体验美、欣赏美和表现美,激发儿童的良好情感和积极态度。同时,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儿童期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迅速的时期,可以利用音乐教学激发儿童的想象,创造性的去演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学会和其他儿童合作、分享。

    (二)儿童音乐教育应树立“回归生活”的课程观

篇7

(一)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

陈鹤琴先生认为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并且儿童具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音乐教育是儿童所自觉要求和接受的。他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出生后不久,音乐就易于让他入睡,并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幼儿园的孩子,对于音乐的需求和能力更进一步,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用各种方式进行表现。同时,他反对把音乐作为一种特权,他认为儿童喜欢音乐的天性,是不分国家、种族和性别的,音乐应该成为全人类享有的一种权利,幼儿也应该享有,并有能力享有这一权利。而且,音乐教育的关键期就在于学前阶段。因此,音乐教育应从儿童开始,幼儿园应特别重视音乐课程。在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陈先生非常注意环境对儿童喜欢音乐天性的熏陶、培养和激发。他认为儿童虽然具有音乐的天性,如果没有适合他们音乐教育的环境,他们的音乐能力也不会得到发展。他进一步指出,儿童音乐教育的环境是整合的,成体系的,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的参与,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单独承担的。只要为儿童创设适合的、全方位的音乐环境,特别是家庭日常生活中音乐环境的创设,就会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儿童音乐的兴趣、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反对单纯音乐技能培养,主张“从内心而歌”用音乐陶冶儿童的性情

陈鹤琴先生反对把音乐教育技能化的倾向,指出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更应该注重的是它的审美价值。他说“: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能,现在的艺术教育是要注意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天真、儿童的创作。“”我们中国应采取这种创造性的新精神来改进陈腐、呆板的‘艺术’教育。”[1][p.86-90]所以,儿童唱歌应以反映精神面貌为主,不能偏重于演唱技术的教学。满足儿童唱歌的欲望、陶冶良好的情操是第一要务,培养技能是其次的。陈鹤琴先生对于音乐的情感陶冶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人和音乐交融,由音乐的节奏、旋律之美,引起身体和精神的共鸣,净化人的心灵,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要用音乐来陶冶儿童性情,“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而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创造自己的生活。”[2][p.401]陈鹤琴先生提倡用音乐激发人们团结一致、爱国向上的精神,非常注意发挥音乐对儿童良好品德与人格的培育作用。而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国人甚至连国歌也不能普遍地会唱,更谈不上个人的情感、团体的精神的激发和表现。所以,他主张为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唤起民众爱国的精神,就必须特别注重音乐教育。为此,陈先生亲自为儿童和幼师的学生创作歌曲,用歌曲的形式对学生们进行良好品德的熏陶,鼓励学生为建设新国家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三)使儿童生活音乐化,儿童音乐教育生活化、综合化

陈鹤琴先生批判当时幼儿园音乐教学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反对把音乐教育仅仅作为课堂内的唱歌或舞台上的表演。他主张要寓音乐教育于儿童生活之中,让儿童生活音乐化。他说“: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游戏、走路或是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认为儿童的生活离不开音乐”,[3][p.345]同时“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的生活里面,使儿童无论在工作、游戏或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4][p.401]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他设计了“整个教学法”,把各科围绕儿童生活整合在一起;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各科不能分,就连科目和儿童也是不分的。他主张把儿童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给儿童;提出儿童教育内容要有机结合的主张;提倡实施综合化、整合化的教育;反对“四分五裂”、“杂乱无章”的分科教学;提出音乐教育要与其他各门学科相结合,把音乐教育融入各领域、科目的教学之中,形成音乐教育的系统。同时,不能只是学校的音乐课上有音乐,还应将音乐教育与家庭、社会、学校的生活相融合,使儿童生活在音乐之中。

(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儿童音乐教育“中国化”

陶行知先生批判当时幼稚教育有三种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陈鹤琴先生对陶先生的批判非常赞同,主张儿童音乐教育要适应中国国情,要走民族化之路,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价值,不可盲目崇洋。他说“:现在中国所有的幼稚园差不多都是美国式的。幼稚生听的故事,唱的歌曲,玩的玩具,用的教材,也有许多是从美国来的。就连教法都不能逃出美国的范围。中国和美国文化背景、环境均不相等,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对中国未必合适。”[5][p.75]陈先生提出办园要适合国情,鼓励儿童音乐教育要有中国特色,主张运用民族乐器,如琵琶、笙、箫、古琴、鼓、磬、钵等,这些既易于获得,又便宜,对儿童的教育具有与西洋乐器一样的价值。陈先生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创作和改编儿童歌曲,运用民族乐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努力对当时儿童音乐教育进行“中国化”“本土化”的改造。

二、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的启示

(一)儿童音乐教育应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

从幼儿教育机构正式成立之日,“儿童中心”就成为儿童教育工作者遵循的准则,欧洲的新教育和美国的进步教育都提倡人性的自由平等,特别是杜威更是明确提出“儿童中心”的理念,被称为“教育上哥白尼式的变革”,陈鹤琴先生秉承杜威的先进理念,提出培养“人”的教育目标。时至今日,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不从儿童出发,重“技”轻“人”的现象。按照陈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我们应该做到:

1.让儿童都能享受音乐的快乐

音乐是每个儿童所喜欢的,但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喜欢上音乐课,也不是每个儿童都能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原因是传统音乐教育过于“功利”,只关注几个优秀的“小音乐家”,不能顾及全体儿童特别是音乐技能发展较慢的儿童,音乐教育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和优势,成了许多儿童的痛苦和失落。因此,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时,我们不应过于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也不能只关注少数音乐特长儿童,而应让每个儿童生活在音乐之中,享受带来的快乐,享受生活的乐趣。应做到不论儿童音乐能力的高低,不论儿童声音是否优美,让每个儿童都能体验音乐的美和生命的价值。

2.让儿童音乐教育动起来

陈鹤琴先生把儿童心理突出的特征描述为“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和游戏心”,把“做”作为教和学的中心,认为教学要围绕“做”展开,认为“做这个教学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6][p.68]因此,在儿童音乐教学中,应该把音乐转变为儿童表演、游戏的形式,而且应该让儿童自由表现,因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表现情感的方式。比如,在音乐响起时,我们可以让儿童站起来自由的按照旋律、节奏跳舞、表演,可以让幼儿根据音乐的体验去模仿动物、做游戏、讲故事、绘画等等。既能促进儿童对音乐的体验、欣赏和理解,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又能促进儿童身体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儿童音乐教育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游戏是儿童所喜欢的,儿童生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游戏,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易于受到良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他就会很快的去认知、体验和探索,就会积极学习。儿童感知动作思维占优势,但凡能成为其动作操作对象的物体,他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儿童音乐教学要溶入游戏,让儿童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快乐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内容上把儿歌故事化,让儿童去表演;也可把儿歌学习形式游戏化,让儿童在玩中学,不知不觉中获得发展。

4.儿童音乐教育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特点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幼稚园要有幼稚园的歌曲,要有幼稚园的节奏”[7][p.290]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需要,儿童音乐教学中,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环境都应适合儿童。从内容讲,儿童音乐教育应选择适合儿童的音乐,选择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内容简单便于儿童掌握的儿歌;从形式讲,可以用团体教学的形式面向全体,但也要顾及每个儿童的特点采用小组教学或个别辅导,同时应提供各种玩具、道具帮助儿童体验和表现音乐。从方法上讲,儿童音乐教学应从音乐的整体入手,应儿童完整的欣赏和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切不可为了记忆歌词把一首优美的音乐分割的“四分五裂、支离破碎”,违背儿童整体认知的特点和音乐自身的规律;从环境来讲,要选择优质的光盘磁带,创设渲染音乐情感的物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应为儿童创设轻松的心理氛围,尊重每个儿童的想法和创造,让儿童沉浸在音乐之中。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也可以让儿童教儿童,相互促进。

5.儿童音乐教育加强“情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情商在现代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种“情育”,它对人类的情感起着陶冶、净化、启迪、培育的作用[8]。因而,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的“情育”功能,培养儿童的情商,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9]学前儿童遵从“唯乐原则”,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儿童感兴趣的东西,他才愿意探索,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因而应充分运用音乐对儿童情感的陶冶作用,让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学会体验美、欣赏美和表现美,激发儿童的良好情感和积极态度。同时,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儿童期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迅速的时期,可以利用音乐教学激发儿童的想象,创造性的去演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学会和其他儿童合作、分享。

(二)儿童音乐教育应树立“回归生活”的课程观

1.儿童音乐浸润于一日生活

音乐本来就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创造而生,让枯竭冷漠的儿童艺术教育回归到儿童真实、鲜活、丰富的生活中去,这既是儿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儿童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享受的权利。[10]我们要把音乐融入儿童的一日生活:早上让孩子听着熟悉、激昂的音乐入园,幼儿很快就能进入幼儿园的活动氛围,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和探索的愿望,高高兴兴的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餐点听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营造一个温馨的进餐环境,优美的旋律能使幼儿安静下来,增加食欲,有助于细化吸收;伴着抒情、缓慢的摇篮曲午睡,让幼儿回味到母亲的爱和温暖,幸福自然入梦;利用音乐引导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可使幼儿不知不觉的形成习惯。

2.儿童音乐教育与各领域教学相融合

《纲要》指出“各个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音乐教育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与美术、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还要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相融合,形成合力促进儿童发展。一方面,各领域可以利用音乐这种儿童喜爱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利用音乐促进儿童运动的兴趣、缓解儿童的紧张,也可以利用配乐进行声情并茂的语言教学,还可以把音乐作为背景,协助各领域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音乐教育要自然的融入语言、科学等知识,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社会情感,与其他领域共同促进儿童发展。

3.儿童音乐教育做到家、园、社会相统一

儿童音乐教育不单是儿童教育机构所能单独承担的,音乐教育要融入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使家庭音乐、学校音乐、社会音乐融为一炉,而使儿童整个生活达于音乐的境界。”[11][p.402]这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就融为一体,使儿童就能时时、处处都沉浸在音乐的熏陶之中,欣赏到音乐的美,体验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在各种场合自由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

(三)儿童音乐教育应树立“民族化、本土化”的价值观

1.儿童音乐教育的民族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教育,如果不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就谈不上继承、弘扬和发展,更谈不上走向世界立于世界之巅。因此,儿童音乐教育“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12]现在,我国引进了许多国外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模式,如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匈牙利科达伊音乐教学法、美国综合音感教学法和日本的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等,也有许多儿童音乐教学演唱国外的歌曲、使用国外的乐器,当然在世界多元化、一体化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对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歌曲都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在国外好的东西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再有,作为儿童阶段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教育、情感陶冶为主,应该使儿童音乐教育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因此,这些国外乐器、歌曲甚至教学形式的引进,必须立足于我们本国文化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2.儿童音乐教育的本土化

篇8

关键词:学前专业音乐教育 师资队伍 现状 建设途径

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初始阶段,为人的身心素质及终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学前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开发幼儿潜能和提高幼儿审美情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前音乐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和专业能力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入手,在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一)教师综合素养能力

学前音乐教育教师要具备全方面的的综合素养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吹、拉、弹、唱、舞等方面的综合技能。目前,很多学前音乐教师毕业于大专及本科,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际运用和表演艺术感染力不强,乐感和审美等发面的综合音乐素养较差。同时,对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方面了解甚少,不懂得如何与幼儿接触及交流。他们在课堂上传统的理论学习方法不合适现代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师资力量参次不齐、政府重视不够

由于各地区经济差异及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不同,学前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匀。优秀师资过于集中在省市级幼儿园及一些公办学前机构,经济条件差的幼儿园或乡镇级幼儿园的优秀师资少之又少。导致学前专业音乐教师稳定性差,流动频繁。同时,在培训方面,由于受经费或个人主观态度方面影响,很多幼儿园在对学前音乐教师的培训方面做的不足,即使有培训,但培训方式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方面影响不大。一些公办学前机构的教师,由于工作相对稳定,对再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三)职业认同感和教学能力差

学前教师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公办和国有企业的学前教师,待遇好,有编制;另一种是社会办学的学前教师,待遇低,不稳定。由于经济条件及社会认同感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对学前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热情的发挥有着一定的影响。有些教师自身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掌握不足,或者自身受传统音乐课堂重复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活动仅仅是唱歌、跳舞、做游戏。没有考虑到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内心感受,忽视了幼儿的审美教育和情感体验。有的学前教师还存在一些功利性的思想,怕出错,所以完全采取保守式的“教什么学什么”的方式,完全忽略幼儿的兴趣和性格,这对幼儿学前阶段审美情感的培养和音乐能力的提高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前教师是幼儿基础教育的启蒙老师,是儿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幼儿心理和情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学前音乐教师更是幼儿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开发者。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用爱心、耐心、细心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体验和感受音乐,激发儿童的潜能和丰富情感体验。同时,学前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具有感染力和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会激发幼儿学习和效仿的兴趣,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因此,音乐教师在平时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喜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加强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的再教育培训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短期培训、深造、进修、考察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的培训,能够有效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对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对外交流学习,让学前教师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自信心和满意度。其次,学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内部培训及学习,教师互帮互助及鼓励优秀教师做报告传递优秀教学经验等,对改进和完善学前专业音乐教师的培养体系和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升职业认同感

由于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或教育经费匮乏,导致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分布不均衡或学前教师待遇低等问题,进而引发学前师资的不稳定和人才的流失。为了改善这些局面,政府应加大资金力度投入学前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公办学前机构,积极扶持民办学前机构。不断提高学前教师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学前教师的合法权益,提升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这样才能增强学前教师的自信感和满意度,提高学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水平。优秀、稳定的学前专业音乐教师队伍是幼儿提高音乐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与环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前教师是幼儿基础教育的启蒙者,学前音乐教育对孩子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培养和造就有能力、高素养、有特色的学前音乐教师师资力量对提高幼儿音乐教育质量、完善学前教育的培养体系、推动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当前,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地方政府要不断重视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前师资分布不均衡、建立健全学前教师培训培养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拥有一支优秀健康的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学前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建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途径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12,(01).

篇9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民族地区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1-02

一、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社会三大著名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传播、实践,对世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奥尔夫音乐注重的是音乐的原本性及艺术的本源。原本性的音乐能够表现心灵情感,能够让人跟随并释放情感。人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并体验的,是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没有大型的形式、繁复的结构,只是提取有关的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些素材,简单不单调,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学习高深的专业音乐知识、培养专业音乐素养,而是注重开发人的音乐潜能,是人类音乐的启蒙,是儿童学习其他所有音乐的基础。

(一)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可以激发幼儿自信主动的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其教育理念包括主动性参与性,即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与以往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区别。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奥尔夫音乐是开放式的。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无限可能无限的答案,它允许任意答案的存在,只要孩子们做了就好,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就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儿童天生具有探索精神,只是在后天的教育中逐渐的埋没了,因此奥尔夫提倡儿童的自主探索,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尊重儿童的探索精神,并努力挖掘儿童的各种潜能。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创新意识与交往合作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自由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让儿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活动,这也符合《纲要》精神。对儿童来说培养兴趣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与他人相比不一样的创新更重要,而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创作更多的活动才能引导儿童去创造与创新。奥尔夫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即兴性,即要求儿童根据乐曲能够即兴创作出新的动作、造型等,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个体,因此需要有大量的合作活动存在,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奥尔夫音乐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作用

1.丰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育内容

艺术领域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两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专业课核心课,是根据3―6岁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着重讲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涉猎较少。虽然目前音乐教育中也培养幼儿的能力、兴趣,倡导幼儿大胆表现,但从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上看仍显单调传统。奥尔夫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发现、探索与创造,重视节奏学习、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强调幼儿主动感受、大胆表现、自由探索,填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空白,丰富了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2.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享誉全球的优秀儿童音乐教育法,倡导主动参与、积极实践。高校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系统的讲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遵循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3.有利于幼儿园实际教学的开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岗位后势必要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教育领域,也能够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以下好处: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进行综合学科的教育;采用儿童熟悉亲切、易学易懂的教学手段;掌握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而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乐学易学。

4.开设奥尔夫音乐幼儿特色班

有研究表明:5岁前能开发出90%的音乐潜能;7岁前能开发出50%的音乐潜能;17岁前最多只能开发10%的音乐潜能。因此奥尔夫音乐应及早进行,奥尔夫音乐能够对乳儿期4个月的儿童进行教育,在熟练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班、早教班等,也为收入偏低的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

5.奥尔夫音乐教师前景喜人

据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的专家指出,由于幼师行业倍受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尤其在北京等各大城市需求量更是供不应求,而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师又是幼师中的稀缺职位,所以奥尔夫教师有着相当绝对的就业优势。

三、呼伦贝尔学院《奥尔夫音乐》课程开设现状

呼伦贝尔学院自2012年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以来,已经开设三年,设定为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处于探索阶段,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技能,又为学生培养一技之长。

1.具备较为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师

自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之前的一年,学院派遣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学习与实操技能方面都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能够独立承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工作。

2.课时有限,教学内容较多

《奥尔夫音乐》作为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占1学分,共计18课时(以前为16课时),其中包含根据考试改革要求的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以及结课考核的课时量。奥尔夫音乐是一个内容体系完整的音乐教学法,内容较多,方法丰富多样,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但由于课时量有限,只能选择最重要的部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3.奥尔夫音乐教育场地不足

学校没有专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每年根据教师需求不同不停地更换奥尔夫音乐授课教室,使奥尔夫音乐成为一门“游击”课程,不便于课程的开展。奥尔夫音乐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可看可听,但是目前教室内不具备相应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室内设备的不足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4.奥尔夫乐器配备不尽完善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对音乐教育的一大贡献,因此乐器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多种原因,现在所使用的乐器不尽完善合理,有大量损坏的情况,也存在部分乐器“过剩”,缺少部分重要乐器的情况。常用的乐器用的比较频繁,部分乐器从未使用过。

四、提升《奥尔夫音乐》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提高对《奥尔夫音乐》的重视程度

1.建设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

完备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是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学校应提供资金建设一个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师,为培养专业人才投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以便教师更好的开展活动。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学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2.精选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大特色,乐器贵在精与实用。精心选择的乐器,不仅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最大作用,还能节省资金。要做到精心选择奥尔夫乐器,就要参考任课教师意见,将教学过程中常用语必须的乐器备齐,不必要的花哨乐器则可以大量删减,即可节省资金,又可以提高乐器的使用率。

3.组织教师定期培训

学习与成长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任课教师在开课前进行了培训,具备了开设课程的能力,不代表一辈子就不再需要学习,虽然奥尔夫教育理念是七十年前的理念,但是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运用却日新月起、天天发展。因此学校投入小部分资金,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外出学习与培训是势在必行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奥尔夫音乐教育专业素养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能力

(1)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和网上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的把奥尔夫音乐展现出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要不断的外出学习和培训,获得系统的奥尔夫音乐知识与理念,及时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提高奥尔夫音乐教育效果,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精品课,参与其他教师的经验交流,从而获得活动设计的经验。也可到基层幼儿园实地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学习与观摩中加强对奥尔夫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本土特色

教师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来组织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参与废物利用的自制玩、教具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技能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并指导实践,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因此《奥尔夫音乐》课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与开展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师要注重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学生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引进奥尔夫音乐课程[J].科技风.2011(8)

[2]刘晓娜.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J].学周刊. 2013(10)

[3]张冬梅.论幼师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5)

篇10

一、重视乡镇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是保障教学活动实施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指导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也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其他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因此加强乡镇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成为有关部门和幼儿园管理者应当重视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乡镇幼儿园教师的继续学习,创造、提供保质保量的培训机会,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乡镇幼儿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这对于乡镇幼儿园的教师提升专业技能、更新教育观念有着重大意义。

二、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与开发音乐教育资源

音乐教育的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应当积极利用,设计出多种适用于乡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模式,帮助乡镇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音乐、感受音乐,形成良好的乡镇幼儿园音乐教育氛围。具体做法有如下两个方面:

1 建立多元化音乐素材的模块

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声响都可为我们所用。乡镇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身边的这些材料,让它们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比如,引导幼儿倾听鸟叫、蛙鸣、雨水滴答、狂风呼啸等声音,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分辨力、想象力、联想力,从而为他们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搜集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儿歌素材和本土的音乐素材,直接选用或改编、创新,设计出独具特色的音乐活动模块。

2 建立自制音乐教具的模块

篇11

在参与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超过80%的单位都配有DVD播放机、音箱等基本音乐播放设备;有超过一半的幼儿园配有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同时配有钢琴或电钢琴等大件乐器以及电脑、投影仪等电子设施。而调查显示,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83.3%的幼儿园连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都不能提供,更谈不上乐器和设备了。音乐教材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超过一半的幼儿园没有音乐教材,大部分是通过教师弹唱的方式教授儿童歌曲。虽然有75.3%的幼儿园开设了音乐欣赏课、音乐游戏课、音乐美术课、音乐舞蹈课等交叉课程,但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师在课上大多会选择让幼儿欣赏乐曲、做与音乐内容无关或关联不大的游戏活动,极少会选取教授京剧、黄梅戏等古典艺术进行教授。

二、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在农村,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学前儿童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所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有95.3%的幼儿园能够保证至少一年举办一次文艺汇演,其中有84.7%的幼儿园会组织孩子做韵律操。在文艺活动中,62.4%的幼儿园能保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单独表演的机会,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需求与喜爱。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程的幼儿园中,也有66.7%会组织文艺汇演,并教授幼儿简单的集体韵律操。可见,即使是在农村,在受到很多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教育机构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还是有一个基本认识的。

三、师资力量配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建园规模多在百人左右),有近70%的幼儿园只有一名音乐教师,且多为兼职;个别有两名音乐教师或配备专职音乐教师的幼儿园,规模基本上都超过100人。通过访谈得知,在农村,绝大部分的学前音乐教师都是幼教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她们基本上没有成熟的实践教学经验,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92.9%的教师认为音乐对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性格养成有帮助,但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师资能力教授儿童简谱或五线谱等读谱知识以及时值、节奏、节拍等简单的乐理知识。只有38.8%的教师系统地学习过音乐教法。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大部分都认为有必要增开音乐课来满足幼儿对于音乐的热爱与需求。

这些幼儿园中,只有40%左右的教师听说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学前教育中相对突出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教育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艺术能力作为一种特殊才能,虽然在每个孩子身上体现出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但他们在学前时期可塑性很强。对孩子早期艺术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启蒙。农村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主要以培养孩子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和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节奏感、律动感和感知记忆等特殊能力为主。面对相关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相关研究者应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寻求适合吉林省农村学前教学现状的教学模式,尝试农村学前音乐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与实践,这样也可以使高校学前教育资源拓宽实践平台,为实现高校人才和农村缺口的有效结合提供帮助。

四、总结

篇12

关键词:歌唱教学;大班幼儿;教学现状;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70-01

对儿童来说,教师教给他们一些有关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不仅仅是让儿童掌握一些唱歌的初步表现手法,学会有感情地唱歌,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幼儿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情感。那么大班幼儿在歌唱领域又达到了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呢?思考之后会发现,5岁~6岁儿童在歌唱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首先,他们不但能准确表现2/4拍和4/4拍的歌曲节奏,同时对三拍子的歌唱的节奏也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其次,他们在旋律感、音准方面进步也很明显。最后,他们在歌唱的技能和水平上有显著的提高,能记住更长更复杂的歌词,对歌曲内容也有更深、更多的理解。

一、大班幼儿歌唱教学的现状

一是教师教学方法守旧,一味地运用灌输式教学,注重教学目标,忽视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歌曲的感受。二是幼儿学习方式单一,一句句地按教师的要求跟唱,没有感彩,对歌曲的创造性表现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三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男孩子比起女孩子在歌唱活动中的喜爱程度和活跃程度要差一些。

二、指导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针对这些现状,幼儿园音乐学科小组成员对歌唱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力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改革和突破,争取让幼儿能够从愿意唱到喜欢唱最后到有创造性地表演唱,让他们觉得歌唱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现以大班歌唱活动《小鱼的梦》为例进行研究。

(1)选材注重情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看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看歌曲本身是不是能激起幼儿唱歌的兴趣和欲望。那么在实践过程中教材中哪些歌曲是不适合幼儿学唱的呢?第一类是歌词太陈旧复杂又冗长的。第二类是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距甚远的,所以歌曲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又适合幼儿演唱呢?要紧扣三句话:第一,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第二,一定是有情境性的、故事性的,有吸引力的。第三,一定是演唱的时候非常轻松愉悦的。幼儿是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的,在他们的眼里,小花、小草会唱歌,小兔、小猫会说话,蝴蝶、蜜蜂会跳舞……如歌曲《小鱼的梦》是一首有着丰富情境的童谣,小鱼的形象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歌曲中小鱼玩了一天在池塘妈妈怀里睡了,天上的星星撒下来好像为小鱼儿盖上了一条珍珠被……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美的情境中听了美妙的音乐,就会不自觉地哼唱起来,有的孩子甚至听着音乐还能做着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喜爱。

(2)合理布局空间,集中幼儿注意力。空间合理的布局对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中的师幼互动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马蹄形座位是围绕着钢琴和教师坐成一个半圆形,它能让幼儿与教师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在《小鱼的梦》活动开展前,以马蹄形的座位排列,教师可以让幼儿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在座位周围教师可以来回走动,以拉近和幼儿的距离。幼儿与教师的距离近了,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这种形式可让幼儿感到轻松、自然、自由,克服了拘束感。座位排列还有半圆形、纵队形等,总之,在唱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开动脑筋,选择合理的空间布局。

(3)注重有效组织,丰富幼儿想象力。第一,图谱教学法。首先图谱教学这个方法在平时的唱歌活动中是运用比较多的,它能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同时也能将歌曲内容以更具体、更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次图谱在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记忆歌词方面也更方便。例如,在教师清唱《小鱼的梦》时,一边唱一边呈现图谱,幼儿结合图谱能够直接感知画面内容,耳朵听着动听的旋律,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意境,在掌握歌词的同时还能主动跟上旋律哼唱。当教师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小鱼的梦是怎样的一个梦?”Y第一个举起小手:“小鱼的梦是美美的,它在梦中看见妈妈在亲它的嘴。”L说:“小鱼在睡觉的时候小星星一闪一闪,风儿为它唱着摇篮曲。”第二,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最喜欢也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同样在歌唱教学中游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小鱼的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小游戏,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在《小鱼的梦》音乐背景下,有部分孩子扮演小鱼,部分孩子扮演星星、风儿,教师扮演鱼妈妈与孩子们一起运用动作来表演歌曲。幼儿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不仅能够熟悉歌词、旋律、形象,还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结束语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儿童生活音乐化”的思想。天真的孩子对音乐有着天然的亲近和向往,歌唱既能给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的情操、启迪儿童的心智、增进师幼间的情感。因此,歌唱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歌唱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孩子们内心的世界,要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喜爱歌唱,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学前教育 钢琴教学 改革

一、根据专业要求设定教学目标

通过学钢琴来学习音乐是一种好的手段。钢琴既是教学工具,又是学习的内容。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技巧,进而通过钢琴这个工具,更好地为幼儿教学服务。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决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弹钢琴是为了教小朋友们学习儿童音乐。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进行儿歌的钢琴编配能力、自弹自唱能力。

当然,今天的幼儿园教师还会碰到一个社会要求,那就是学院每一个幼教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群众歌曲伴奏的能力。因为社会上群众文艺活动的经常需要懂音乐的教师的帮助。这时,能够进行群众歌曲的伴奏就派上了用场。很显然,一个幼儿园教师,不能对群众歌曲进行伴奏,将会是多么尴尬的事情。所以,根据幼教学生未来的工作方向,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应该侧重简单歌曲伴奏编创能力的弹奏。也可以说要会对儿歌、群众歌曲进行伴奏设计。

二、教材内容合理改革

虽然目前也出现了不少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材,但是,儿歌内容涉及的却很少;即使有的教材内容涉及到儿歌了,但是也有两点很明显的硬伤:

1.所选儿歌太老。很显然,曲目与时代有些脱节。

2.教材中儿歌的编曲范例单调老套、缺乏新意,伴奏设计的讲解也不够体系。

所以,我们的教材内容应该加入当代的儿童音乐;我们的伴奏编曲内容应该更体系化些,伴奏范例歌曲的编配应该在简洁的同时,再生动、巧妙、时尚。

三、钢琴教学法的改革创新

现代教育理论和钢琴教学新思维强化了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强调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钢琴课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使之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就业要求。

1.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

从教材入手引发学生钢琴学习兴趣,注重钢琴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时俱进。除常规使用的教材内容外,还可选用辛迪编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儿童歌曲68首》等教材。这些教材学生比较熟悉,简单易行的伴奏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2.钢琴集体课中采用“小先生制”

采取钢琴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方法,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钢琴有特长的担任组长,承担小先生的责任。集体课主要完成读谱和范奏任务,解决难点,布置练琴任务和要求。在个别课辅导中,小先生首先完成自己的回课任务,得到老师指点和认可后,将配合老师深入各小组,协助老师完成个别辅导任务。

3.教学法的渗透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目的的,学生将担任幼儿园的钢琴启蒙老师这一重任,开设学龄前儿童常用的钢琴启蒙教材的教法课,通过曲目的讲解和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逐步意识到教授学龄前儿童将会遇到哪些教学法上的问题。

四、考试评定形式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钢琴的弹奏能力,但不仅仅是演奏技能,考试内容也应扩大范围。学前专业钢琴课的考试内容应是各种能力的综合测定,使考试与考查结合、平时测试与阶段评价结合,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可尝试以下两个部分的结合。

1.钢琴演奏和视奏考试

在传统的考试内容为演奏练习曲、乐曲各一首的“演奏式”考试基础上加入视奏考试内容,由教师当场评分。这种考试既检查了学生的演奏技术学习情况,又能检查学生在短时间内识谱及钢琴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2.角色互换的授课考试

角色互换的授课考试(分析乐曲的风格,乐曲包含的技术难点从中体现了钢琴教学法的运用),学生不仅能演奏此作品,还能讲解作品的内容。为学生以后独自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当教师所要具备的技能。通过每学期的考核与考查,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已学知识,并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各种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幼教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雷琼 《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J].《黄河之声》,2011年,第23 期。

篇14

在133篇参会论文中,中国大陆论文数量居首,其次是日本、台湾地区和香港。中国大陆学者踊跃提交论文,彰显了对于音乐教育的学术热情。

一、研究焦点

在论坛上讨论较多的议题姑且称之为“研究焦点”,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音乐遗产的教育传承和社区音乐教育三个方面。

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历届APSMER大会不乏对儿童的关注,此次大会更集中于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Mina Sano(日本)探讨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对幼儿音乐元素认知的影响。他对比分析了幼儿游戏组(103名)与蒙台梭利组(89名)对六大类音乐元素(音强、音长、节奏、音高、和声、表达和感受)的认知,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对阐释音乐元素的诸特点进行量化分析,其次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对4所幼儿园的幼儿进行音乐测试,结果发现:蒙台梭利组对于音乐元素的规律性和相对性更为敏感;在早期儿童阶段,儿童的保育形式会对其音乐认知产生影响。

关于奥尔夫教学改革在香港幼儿园的推行现状,Wong Shu Sing(中国香港)对幼儿园音乐教师、管理者和儿童进行课堂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并对课堂录像进行质性分析,发现教学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设备、专业支持和教师教育发展。

另一方面,有关音乐对于教育的“反哺”作用,也有学者作了深入研究。如Christine Augustine(马来西亚)通过对40名5岁幼儿进行包括童谣演唱和身体舞动的干预活动,测量音乐和舞动对幼儿阅读技能学习的影响。这项准实验的结果显示,音乐和舞动活动在阅读技能(p = .02)、印刷知识(Print Knowledge)(p = .005)和定义式词汇(Definitional Vocabulary)(p = .03)上有显著差异,但是对语音意识的影响并不显著(p = .18)。研究建议幼儿园教师应设计更多高质量的音乐活动,注重全体幼儿的参与,以期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技能。

2.音乐遗产的教育传承

在音乐遗产的教育传承问题上,本次论坛不仅体现出对于传承方式多样性的重视,如圆桌会议中“客家山歌的保存与普及化”这一议题,有惠州客家山歌传承人黄红英,亦有香港演艺学院张国雄博士的参与;更集中表现在将其深入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践行音乐文化遗产的“守承”与“改良”的哲学理路。

从提交给大会的论文摘要来看,围绕台湾赛夏族原住民音乐和泰国民间音乐的研究具有代表性。Jessie Chen(中国台湾)利用工作坊在小学开展台湾赛夏族原住民音乐演唱与演奏教学,音乐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唱原住民民歌,如舞动、固定音型、游戏或呼叫―回应(Call-Response)式即兴演唱等。研究者现场展示了Omalep和Semepe两首歌曲,前者是一首狩猎歌曲,用于缓解首次加入狩猎时的紧张不安,演唱时会即兴创编拍手游戏;后者是一首学习用母语数数的儿歌,演唱同时要感受舞动节拍和音符时值,参加者跟随领导者即兴创编。

如何在中小学钢琴教学中进行泰国民间音乐的选择和改编,是泰国学者Mintra Thuntawech的关注重心。他首先从国际钢琴考级曲目中选曲,对所选曲目进行音乐内容分析;其次,在民间音乐专家的建议下,对泰国4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加以甄选和分析,以巴托克的《小宇宙》为摹例,将改编过的泰国民间音乐融入钢琴教学。研究结果体现在泰国民间音乐选择和改编的原则上:应从旋律、节奏型、和声三个方面予以考量。此外,每个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语境亦应纳入考虑范围。

3.社区音乐教育

社区音乐发展堪称此次大会的亮点。大会邀请到专注发展原创剧目的无伴奏合唱剧团“一铺清唱”艺术总监赵伯承、香港粤剧艺人行会“八和会馆”总干事岑金倩、香港儿童合唱团音乐总监霍佳敏、香港小交响乐团行政总裁杨惠,可谓将音乐教育的触角伸及人们生活的多个角落,共同在圆桌会议上探讨“香港社区音乐发展”这一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