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学生评教;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1日
一、学生评教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制度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既是学校的办学行为,是学校内部教学工作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赖以依靠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在很多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多种相关制度。比如,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与教学督导和领导听课等制度相比,学生评教是一种覆盖面更广,且由教学主体――学生进行的教学评估。随着学生评教越来越常规化,它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二、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学生评教理应在高校教师教学改进和学校有关工作改善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但实际上,学生评教肯定其鉴定功能,注重学生评教结果的排名,忽略学生评教过程中的诊断、反馈、导向功能,不能及时在学生评教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不足并给予改进。
(一)学生评教重结果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学生评教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近30多年,其实施办法及其效果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教育评价具有鉴定、诊断、导向、调节、反馈、激励等功能,但多数高校运用学生评教结果的过程中,高校大多过于重视评教结果的鉴定功能,对于鉴别的结果往往以奖惩这种外部动机的方式来激励教师,进而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鞭策手段,其不符合人情味的鞭策手段势必会造成教师的不满情绪。高校管理者只是把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考核奖惩、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未曾在评教过程中发现教师教学的不足,未曾给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二)教师扭曲学生评教的目的性。实践中,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直接评价教师的努力和能力进行的,然而直接依靠这些评价来反映教师教学质量会导致激励扭曲现象。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其成绩呈正相关,这使得教师有动机改变学生得高分的难易程度,造成分数虚高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最终会导致教师给学生高分――学生给教师高评价――教师“考试放水”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必然会使我们对学生评价大学教学质量产生质疑。同时,在具体评教活动中,学生会因教师对自己要求过严、师生关系相处不融洽产生的报复心理导致学生评分偏低,致使部分教师对学生不敢严格要求,甚至对个别学生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有近38%的教师认为“学生评教不够理性”,学生在评教中的不够理性,使评教结果偏离了客观实际,其难以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研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现阶段学生评教主要停留在“总结性评价”的阶段,虽有不少高校开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性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但实际操作依然较注重评价的形式和结果,而忽略了评价信息的反馈。针对国内目前的重结果评价轻形成性评教的现状,高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利害关系,必须尽快调整评教的指导思想、明确评教目的,改评教的“鉴定性”为“发展性”,从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我国高校确立教学质量保障意识并建立相关制度的时间不长,存在问题突出,强化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管理者要重视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教学管理者应当及时对评教结果进行反馈,并提供分析和建议。评教结果要及时向教师、学生、管理者反馈,通过文献阅读,教师不是第一时间得到学生评价的结果,评教结果第一时间被教学管理者所得到,并被作为职称晋升、录用教师的参考依据,这样会降低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的重视程度,认为学生评教的数据结果只是学校管理者维持自己工作繁忙的假象而已,这样很难让教师重视学生评教的结果,更难使自己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者要将学生评教的结果第一时间通知教师,这个通知并不是简单地告诉评价分值及排名,教学管理者在对教师公布评教结果时,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设计的指标维度具体方面给教师予以反馈,除了定量评教的结果外,教学管理者还应当尽可能将定性评教的结果如实地反馈给教师,定性评教的结果往往更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诉求。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代会上的管理作用,增进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沟通。“以教师为本”强调教师的参与管理。构建管理者、教师互动平台,酿造和谐发展的氛围。为了更广泛、有效的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构建名师委员会――教研组长――工会委员的三级干流网络,同时可以定期召开教代会,一方面可以充分地把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学生评教的必要性传递给教师;另一方面通过教代会这一平台,可以让广大教师参与到学生评教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同时,学校要重视同行评教,多次召开座谈会、茶话会,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之,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沟通渠道作用,不仅是对教师权利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学生评教的诊断功能――教师档案袋评定方法。传统的学生评教的评教结果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筛选功能,其评价结果被扭曲为打分、排队、甄别与选拔。这种评教结果的利用必然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情绪,当讲师级别的教师因为“一分之差”、“一名之差”被拒之副教授级别的大门之外时,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因此意志消沉,对教学失去兴趣,对未来丧失信心,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结果,使得评价的教育效应大打折扣,这种只重视结果的评价通常把教育过程的评价当成“黑箱”来处理。同时,评教结果只能反映评价目标的主要观测点,仅靠这些观测“点”来反映“面”和“体”的特征,难以全面,必须综合起来,加以理解。因此,在运用学生评教结果中应注意弱化其鉴定功能,强化诊断功能,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教师档案袋评定方法,从而可以全方位地反映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水平,在心理上排除了教师的不公平感,可以更有效地诊断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注重真实性评价――基于课堂观察的评价。真实性评价不再把学生评教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评教结果上,而是更加关注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及其过程,更加关注教师各方面潜能的发挥和发展。作为真实性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基于观察的评价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和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观察情境中记录和收集资料,并在整理、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被观察者做出综合评价。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可以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观察的评价,从而可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观察到教师教学的不足与缺陷,以便教师可以及时改进,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学生评教[EB/OL].Hhttp:///2007/sfx/kyyd/
ShowArticle.asp White,L.J.Efforts by departments of economics to asse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Results of an informal survey[J].Journal of Education,1995.1.
[2]学生评教[EB/OL].http:///2007/sfx/kyyd/
(一)课程内容多且杂
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在教育界,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受此影响,体育必修课所设置的内容既多又杂,之所以会设置这么多的教学内容,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广泛的运动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课时、教学条件等限制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学内容的实施变成了形式上的实施,未起到真正的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甚至会打消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二)高校体育教学软件硬件不足
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投入不足问题,投入包含硬件投入及软件投入。软件投入是指师资力量,在高校中,体育教师的数量比较少,因此每名体育教师就会承担很多工作量,这使得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而且,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比较重,因此,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方面积极性比较低;硬件投入是指体育设施,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实行了扩招的政策,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体育设施总量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导致二者之间出现不平衡,最终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阳光体育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拓展训练
在阳光体育文化中,倡导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不提倡竞争,而在拓展训练中,为了完成项目,所有的项目参与人员要集中到一起,集思广益,想出完成项目的最佳办法。从广泛参与的角度来看,阳光体育运动与拓展训练是存在相同之处的,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拓展训练教学。在开展拓展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拓展项目,有意识的达到教学效果。对于体育教学来说,选择教学内容实际就是选择项目,在选择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的在保证合理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以便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啦啦操、轮滑、网球等都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素质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实际上,现在的学生都非常注重自身的身体素质,都希望通过体育教学增强自身的体质,因此,教师所面临的任务就变得更加艰巨。在阳光体育文化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能够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的能力,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就要切实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素质水平,以提高实际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还要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事实证明,人格魅力比较高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而且更能调动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高校的体育运动氛围
一、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仍然沿袭着过去的老套路,即以教材为指导,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不仅剥夺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而且也违背了高校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英语教学理念。同时,以语法、词汇教学为主的思想也常常造成教师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的灌输语法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2.教学方法单一。高校英语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即教师主讲,学生主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种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往往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其实,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学,课堂本应是生动的、活泼的、充满乐趣的,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更加积极,使课堂更具活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3.教学内容陈旧。通常情况下,高校英语教学中所用的教材都至少要用上几年甚至更多,这导致英语教学缺乏新意,缺少变化。陈旧的教学内容既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又容易使教师产生懈怠的心理,导致其不精心备课,同时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其学习主动性欠缺,影响教学质量。
二、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模式。高校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和思路,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让位给学生,促进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主动参与,大胆实践。同时,教师也要明确意识到词汇、语法知识教学只是高校英语教学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在专业情况和就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就业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为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2.多措并举,优化教学手段。在传统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主导一切,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厌恶感。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教师要针对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其积极投身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的学到课本知识,还能在语言实践中磨练能力,提升素质。3.促进参与,强化语言实践。教师在改进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要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高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设置一些活动环节,如情境对话、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只有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才能让他们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高效地完成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锻炼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真正改善自身英语水平。所以说,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英语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和活力的,才是高效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的保证。
三、结语
针对新疆大学的多媒体教室现状,研究制定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升级改造方案与建设标准,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网络集中控制管理和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完善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化培训教案,从技术和管理层面辅助多媒体课堂教学,实现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室;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研究实现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的网络集中控制管理和对多媒体教室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实现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一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室的现状分析
新疆大学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建设标准
由于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律认识不足,在我校多媒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先进行多媒体教室建设,后制定规章制度的工作思路。[1]
(二)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缺现代化管理的现象
国内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常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多媒体教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倾向于购买“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2]往往忽略了建设后期对多媒体教室的有效管理与维护。导致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后,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管理软件可供使用,从而降低了多媒体教室的利用效率。
(三)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严重制约多媒体
教学质量的提升由于教师岗前培训中未进行系统的信息化教学培训,造成部分任课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不规范或误操作,影响多媒体教室的正常使用及教学进程。
二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一)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研究思路
根据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结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实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及内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经验,对新疆大学所有多媒体教室进行全面摸底,最终提出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及现有教学设备的全面升级改造方案。
(二)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主要内容
构建一个集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应用技术等于一体的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问题。
1.确定多媒体教室中硬件设备的建设标准和升级改造方案
首先研究制定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依据标准对我校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多媒体教室信息化改造项目基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资源有效共享、多系统间设备最大限度复用的思路,[3]遵循安全稳定可靠、可扩展、技术先进性、操作维护简便性和经济实用性原则。
2.探索、引入可视化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并开展应用研究
新疆大学拥有三个校区,三个校区共计165间多媒体教室,通过对我校多媒体教室进行调研,对各种规划方案比对、论证,确定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状况的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并在市场中筛选最符合我校多媒体教室现状的产品,对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3.探索研究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教室管理与使用制度
制定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使我校的多媒体教学的硬件配备、软件应用、岗位队伍建设、资源库建设、现代教育教学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上都有章可循。努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指导今后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
4.建立培训机制,制定培训教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制定多媒体教室使用培训教案,以此规范任课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积极开展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并逐步建立工作规范;完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核标准,将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任课教师考核。本研究将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任课教师快速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新疆大学现已成功地全面升级改造了多媒体硬件设备,从技术层面基本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要求。具体总结如下:
1.明确符合我校实际多媒体教室建设内容和设备技术标准
通过走访任课教师、教务处及大楼部工作人员,分析总结各部门提出的宝贵意见,并结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最终制定符合新疆大学实际教学状况的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教学设备技术参数。
2.建立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标准
(1)多媒体网络中央控制器
网络中央控制器具有一键开关机,讲动控制功能;投影机、计算机断电延迟保护;支持投影机的状态检测及用时检测;具有防盗报警功能,可远程锁定,防止非授权用户使用;支持本地电子课表管理。
(2)多媒体中控讲台
中控讲台预留读卡器安装位置,内含电子锁,可通过钥匙、校园卡开启,也可根据需求满足多个逻辑条件下开启。
(3)引入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可视化多媒体教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在经过升级改造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基础之上,引入了可视化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系统。该平台系统有两部分组成:前端多媒体教室和后台主控中心,如图1所示,利用新疆大学校园网络,实现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远程控制管理。该可视化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发挥管理资源再配置功能,加强设备使用过程监督,有效降低多媒体设备故障率,对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4)制订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及使用手册
本研究以新疆大学教育信息化标准为依据,以教务处、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为重要内容,特制定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以上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室的利用率,为保障教学安全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5)建设可靠的多媒体教室运维保障队伍,完善多培训方案
初步建设了一支可靠的多媒体教室维护队伍,基本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故障,为提高我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和维护做出努力,为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奠定基础。研究制定了新疆大学多媒体设备操作标准和规范,并制成培训教材,配合教务处在教师培训中加入此项内容,不断提高广大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为不断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展望
今后,要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和保障教学安全;另要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宗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本培养质量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金玉.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23):41-44.
[2]符南华,杨进东,陈亮.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分类及教学模式浅析[J].教育信息化,2003,16(1):52-53.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不仅体现在大学生数量的增长,更应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课程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环节,科学制定课程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设置、突出课程教学特色、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念,推进高等教育全面、稳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字:
高校;教学质量;路径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马丁•特罗认为,以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衡量指标,高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低于15%为精英教育阶段、介于15%—50%之间为大众教育阶段、达到50%以上为普及教育阶段。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校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在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被教育专家、学者所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总的来看,高等教育质量包括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教学质量、教师科研能力、师资水平、学风建设等多方面。
一、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如下。第一,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现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系统、多元化的课程建设体系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是高等教育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推动。第二,有助于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实施者,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对课程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工作态度是息息相关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必然会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第三,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截止到2015年9月,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52所,高等教育在校总规模达3647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0%。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入学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加强课程教学质量建设,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完成大学课程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大学生招生数量增加与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之矛盾的有效途径。第四,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对培养优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以提升课程质量为切入点,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结构,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不断发展,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动力支持。
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
大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要顺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展、体现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其关键点是能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顺应时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树立全面、科学、多元化、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个性化、多类型的需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强化教育质量保障意识,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授课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评价体系等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如英国、荷兰、美国、日本等国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早,对如何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我们应积极借鉴他们的先进成果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合理、科学、系统的质量保障平台。
(二)把握好人才培养定位
高校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特色和实力,结合学校的师资状况、办学水平、专业和学科特色,做好人才培养的定位。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知识、能力、素质与学生的个性协调发展相结合,以应用型、创新型、特色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复合型人才。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要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科定位,根据学科特点、师资情况、现有办学条件、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的最终成果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
(三)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制定实施的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专业教学模式、学分和课时量等教育教学总体方案,对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专业素养等提出明确的标准,是教师组织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做出相应调整,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优化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设置,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优化课程设置,推进课程改革
树立课程人才观,把传授理论知识、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基础理论教育、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突出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实现从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推进课程体制改革,对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加以调整和创新;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开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主修与辅修课程相结合;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分、学时比例,建立多学科、专业交叉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建立课程质量保障平台,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作为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教学主管部门要制定课程质量保障的相关政策规定,建立不同专业、不同类别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标准,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管理和相关协调工作。加强内部质量监控,建立一个系统的、公平的、合理的课程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课程设置、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自评,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形成书面的质量评估报告[3]。尤其要合理接受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将其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健全学校、教师、学生相互监督、相互评价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价,有利于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教师队伍的师资结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工作态度与课堂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积极引进教授、博士等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补充师资队伍,加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本校教师通过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担任访问学者、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参加继续教育等形式,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加强与其他院校、专业的文化交流与经验借鉴,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专题会议、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七)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开放课程体系,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广泛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化教学信息资源,提供精品课程让学生在线观看和学习,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学生通过观看和学习不同院校开放的精品课程,有利于了解其他高校的课程学习状况,开拓了学术视野,加深了对专业课程的理解等。
三、结论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下,以课程教学管理改革为关键点,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把握好人才培养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健全课程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形成全面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有利于专业课程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的理解与实践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2010,(11).
[2][美]布伦南;陆爱华等译.高等教育质量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提升 英语口语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96-0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外的经济合作往来越来越频繁,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英语教学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口语能力。应该在保证学生听、说、读、写思想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会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英语专业人才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自身竞争力很好的体现。
一、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学习比较吃力
在高中阶段,长期接受应试教学模式,所以导致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不强。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对于英语交际时候使用的句子、语态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学生之前接触的口语交际练习比较少,所以在大学英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薄弱基础就会体现出来。并且在口语能力落后的情况下,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会存在着一定的吃力,最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导致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提升,影响最后的实践应用效果。
2.学生缺少自信,难以说出口
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许多时候是因为没有自信,在说英语的时候缺少自信心,所以难以真正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学生缺少自信,一方面是因为学习英语知识主要是从教师这里获取的,自己自主学习能力有限,没能够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所以在交际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教师没有教的知识,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影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英语大多数以“哑巴英语”为主,在应试考试的时候,学生能够展现出高超的英语水平,但是在口语交际的时候,学生就会显得不自信,难以说出口。
3.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对于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来说,更多的就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英语素养,能够以更加专业的方式传授英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口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在英语口语发音上就不够标准,导致难以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尽管一些学校聘请了外教,但是许多外教也存在着方言的情况,导致高校口语教学还是难以保证质量,保证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升。所以当前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是影响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效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凭借教师讲解英语知识,那么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升会非常慢。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有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例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听录音和阅读一些英语文章,以及与同学一同练习英语口语的方式来锻炼自身的口语能力。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提升。
2.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保证学习的效率的基础。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挥。教师在课上的时候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使用英语思维进行交流和思考,创设实际情境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外国人问路或者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景中更好地感受英语的氛围,有效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
3.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快速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口语教学,通过配音练习、观看无字幕电影进行情景模拟等,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更加真实的英语环境中来锻炼学生的口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够感受到口语知识广泛的用途,同时还能够积极主动去锻炼口语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多媒体技术还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锻炼英语口语能力,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素材,实现有效的拓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英语教学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对于当前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围绕学生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实现良好的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尤广杰. 浅谈提高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途径[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01:37-38.
[2]何瑛.高校英语教学课堂提高口语训练比重的探讨[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79-82.
[3]胡广耀,张丽.从英文电影配音来提高高校英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 品牌,2015,02:217.
[4]赵超.高校英语教学中口语能力提高策略[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5:83-84.
1.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有着其他艺术门类无法代替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标准的身形,提升他们的外在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和个人修养,提升他们的内在美。在高校开设舞蹈课程,不仅能够使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可以让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该课程,使他们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和思想得到升华和净化,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所以说,在高校开设舞蹈课程,不仅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有着推动作用,还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2.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首先,通过舞蹈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其次,学生通过舞蹈训练可以减轻压力,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再次,通过舞蹈学习,能够使学生树立自信、提升勇气,同时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来说,在高校开设舞蹈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大学生间的交流,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更高的视野,更高的胸怀去认识生活、观察世界、创造未来,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学会以笑容去抹除眼前的忧伤,以健康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二、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效果的策略
1.构建校本教材
当前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虽然使教学表现出了系统性,但是有些内容已经不实用了。这就要求我们舞蹈教师在以国家规定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创新,即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舞蹈教师要善于编写教材,即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收集多种教学资料,编写适合各个学科和专业的舞蹈教材。比如,针对舞蹈专业的学生、非舞蹈专业的学生,以及学校舞蹈队的学生等,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校本教材,以便适合不同专业的舞蹈教学。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舞蹈是一门艺术,学生舞蹈艺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们对此项艺术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张扬学生的艺术个性。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舞蹈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依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和水平因材施教。比如,学生的身体的条件、舞蹈基础、舞蹈理论知识,以及对舞蹈的认知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进行教学,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最终获得成功。如可以将学生分为有一定基础和基础较为薄弱两种类型。针对基础薄弱学生重点抓基本功和基础舞蹈知识;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的美,激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力。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舞蹈教师与舞蹈类型,进行分支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校软实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07-03
自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迅速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借扩招的推力,大多数学校实现了硬件的扩充。校园扩大,房子增多,设备更新,专业增加,群贤毕至。在显性的高校硬实力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隐性的软实力却表现为提升乏力,甚至呈下降趋势。硬实力关乎学校能否办起来,软实力关乎学校能否办下去。在世界经济形势严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研究如何提高高校软实力及作为其重要载体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能否充分利用、发挥硬实力的功能,实现硬实力向软实力的转化,完成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关系到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一、提高教学质量是增强高校软实力的关键
近年来,关于高校软实力的研究成果频见于杂志、网络,人们基本上把高校软实力认定成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包括教育理念、办学方针、治学风气、专业特色、规章制度、精神氛围等,而教学质量则是高校软实力的综合体现、集中表现。从宏观层面上,研究高校软实力的界定、内涵及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等,可以提高人们对高校软实力的认识,增强建设软实力的自觉性。而从诸如教学质量等微观、具体的方面来研究软实力,则可使软实力建设更有抓手,成果更加显现。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高校承担着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类进步培养生力军的重任。高校能否完成自己的任务,主要取决于软实力,特别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不仅包含高等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等硬实力条件,还包括有效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软实力教学。对高校软实力的内涵界定,各位专家不尽相同,但对其中的“吸引力”、“影响力”、“创新力”却是普遍认同的。而这些力量的强弱、高低主要取决于高校的教学质量。
“吸引力”主要是指对学生(包括教师)的吸引能力。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工厂,而学生是工厂的产品。没有生源或没有好的生源,学校就无法完成生产合格产品的任务。高校能够吸引学生的地方,主要不是硬实力即硬件方面,而是软实力,尤其是教学质量方面。在教学质量过硬的高校,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可以培养起自己的创新意识、社会良知、审美取向。从短期来看,可以顺利就业,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从长期看,良好的素质、巨大的潜能也会为未来人生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高的教学质量是“梧桐树”,学生是纷飞而至的“凤凰”。
“影响力”主要是指对社会的影响能力,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渗透和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的社会功能不断被强化。从社会分工体系看,高校是一个培养人才、提供人才的机构,必然对其所在的区域、所属的领域、所涉及的行业产生影响。高校的软实力的强弱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其对社会的影响力的大小。这种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有时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一个区域的文化走向和一个领域的科技突变。
“创新力”在这里特指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中来。社会竞争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创新力是社会进步、企业发展、个人成功的动力。创新力体现在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身上,有创新意识的人是人才,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庸才。2002年,日本经济新闻社推出一本名为《大学――知识的工厂》的报告体书籍,主要介绍日本的大学纷纷冲破封闭的“象牙塔”走知识创新的做法,引起很大反响。我国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到重要位置,培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并借此提升自身的软实力。
二、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分析
1.“重科研、轻教学”的办学理念。教学是高校的基本工作,这一本来无任何争议的命题,现在却成了急需辨明的问题。绝大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是,在教学与科研的天平上,科研大大地高出教学。这不能不说已经偏离了办学的基本理念,违背了高校的基本任务。教学与科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本无可厚非,科研水平的提高理应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这是增强高校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问题是目前的一些高校过度地、不切实际地强调科研的现象非常普遍,具体表现为: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科研占有绝对权重,教学效果已不起实质作用;奖金几乎会用在科研上,而鲜有教学方面的经济奖励。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学被排斥到次要地位。于是,人们开始挖空心思找门路、跑项目、拼课题、造论文,想以此实现名利双收,导致教师的主要精力根本就不在教学上。可以断定,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办学理念的最终受害者当然是充满强烈求知欲望和怀揣无数梦想的大学生。因为在人生的最重要阶段,在最应该架好终身学习桥梁的阶段,这些学生在无形中轻易地被忽视了,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必然会造成高校软实力的严重缺失,这必将是高等教育的悲哀和失败。
2.“重约束、轻激励”的管理思想。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大多偏重监管而忽视激励,各环节的监管规定细如蛛丝,而鲜有鼓励、奖励、表彰等激励措施。形式主义的监管占用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分散他们的精力,更重要的是涣散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很多教师已经不再把心思全用在课堂教学上,而是形式主义上的监管。因此,教师应该须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并非单纯的类似执法机关的监控,应该恩威并重,或者说“恩”应重于“威”。只有监管与激励并重的管理,才能唤起教师的良知,激发教师的斗志与创新精神,使教学质量得到根本保证,让高校软实力得到增强。
3.“重课堂、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如果说课堂教学、理论性教学解决的是“学”,那么实践性教学、社会实践解决的是“用”。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师往往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环节的教学,考核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对实践环节缺少硬性的规定和严格的监控措施。由于实践性教学的实施难度较大,学校和院系往往只求形式,放任不管,甚至敷衍了事,弄虚作假。除此之外,由于受利益的驱动或单纯地追求升格、上档次,一些高校忽视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忽视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在不断对已有专业进行不负责任的扩招的同时,扩充非己所长的新专业,结果造成恶性循环。由于实践性教学的环节跟不上,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导致扩招的学生越多,就业压力就越大,就业率却越来越低,同样影响软实力的提升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4.“重形式、轻效果”的监控机制。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规章、制度的实施;实施中问题的发现;对发现问题的处理等。这些环节中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管理的质量、效果。比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开展学生的评教工作,一般的做法是由教务管理部门汇总学生的评教结果,通过秘密、不公开的方式将网上评教的名次送达给教师本人。教师只知道自己的名次,而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并且这个名次并不与评聘职称、评选先进挂钩,不与学校的奖金或津贴挂钩。这种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中重要环节的缺失,不仅使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倒使教师的心理受到损伤,先进者没能从评教中受益,失去积极性;后进者也没有在评教中受损,未能激发出迎头赶上的动力。于是,上课好坏都一样,排名前后都一样,从前以后都一样渐成风气,评教结果适得其反。
5.“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标准。很多高校对教学质量评价只有量的标准,并没有严格可行的质的规定,使得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等软指标无从体现,常常在发生问题时根据一两节课、一两个细节来评价教师的好坏、称职与否,而不能根据日常的一贯表现综合评价教师,主观性、随意性很强。在制定有关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即以领导、管理者制定为主,缺少征求一线教师意见或建议的环节。这样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主观色彩浓厚,有些条款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缺乏操作性,甚至造成教师与管理者的对立情绪。此外,由于缺少人文关怀,监管成分有余,但激励因素不足,使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自然很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效果。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的探讨
1.端正办学理念,还教学以主导地位。教学与科研是学校发展的两翼,缺一便难以奋飞。无论是应用型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教学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科研理应为教学服务。当下,应大声疾呼:还教学以主导地位。
端正办学理念,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实际措施中。高校要强化政策导向,改变长期以来“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真正重视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出台一些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激励措施,把教学效果与评优评先评职联系起来。对评教的结果,可采取“前升后降”、末位淘汰等制度,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改变“先进不香、后进不臭”的现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必须做到教学奖励与科研奖励同步。只有从政策上重视教学、制度上激励教学,才能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和心思拉回来,使教师能用心地研究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激发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真正形成和谐校园的氛围,让高校软实力因此而逐渐提升、强大。
2.管理恩威并重,树以人为本思想。制度是软实力,是实现目标的保证。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应当恩威并重,以人为本。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提高教学质量,实质上是教师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或者说是以教师“教”的质量的提高来影响、促进学生“学”的质量的提高。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绝不是靠管、靠压便可挖掘出来的。监控措施规范的是教师、学生的行动、行为,激励机制作用的是教师、学生的思想、感情,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认真反思过去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改变“重监管、轻激励”的做法,坚持监管与激励并举,加大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激励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调动教者与学者的积极性,从思想上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由于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组织、运用、创新知识的能力,因此,高校管理者、教师应该认识到,作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并非可有可无,而是非有不可的,缺少这一环节,教学过程便不完整,也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较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同等重要,或者说更为重要。从认识论来看,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验证,没有经过检验的理论便不能说其是有用的理论。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应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但课堂教学并非高校教学的唯一形式,因此不能只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考核、监控,还必须对诸如备课、实验、实践环节等做出相应的工作规范与考核标准,以便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
4.重视实际效果,完善教学监控机制。教学监控机制的建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因而对监控的实际效果的重视程度及其处理方法是保障制度实施的关键所在。在重视发挥二级院系、教研室内部的教学督导作用的同时,要避免“只督不导”的形式主义。对监控的结果应该采取奖惩分明的措施,并且与评职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使敬业教师能够脱颖而出,使误人子弟者能够悔悟,进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这种注重监控实际效果的做法一旦形成风气,制度得以贯彻,必将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会使学校的正气盛行,教风端正,学风严谨,和谐的校园质量文化氛围自然能够长久。
5.坚持质量为纲,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学校要想持续获得良好的办学形象和社会效果,必须树立起“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的核心价值思想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永恒主题,常抓不懈。按照2011年12月《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的精神,因校制宜、与时俱进地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教学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鉴定、激励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质量氛围能够得以延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迸发出来,教学理念、方法得到改进,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方法、创造求知的乐趣,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改变以往教学中的“三中心”(课堂、教师、知识)的状况,让“学而不思”的状况成为历史。
高校硬实力建设可以在短时期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软实力的建设却是慢功夫,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中国高校的硬实力已颇具分量,只要我们更新观念,认准目标,扎实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软实力的效果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伟.如何提升高等院校软实力[N].中国教育报,2007-12-24(6).
[2]白雪枫,戴业强.试论高校发展中的软实力问题[J].教书育人,2007,(8):8.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提高办学质量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不变主题。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此后每年都把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可见中国高校界对教学质量的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高校教师的努力和创新,因为我们正是这一主题的执行者和实现者。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型,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每一年都有大批硕士、博士毕业生加入高校教师队伍,为高等教育事业输送新鲜血液。从2009教育部官方网站的数据来看,全国普通高校教师群体中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群体总数的27.28%,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群体总数的63.47%。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和骨干力量,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希望。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且具有重大意义。
1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接受过系统全面的知识训练,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各自专业的博士、硕士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训练,且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在文献[1,2,3]亦有相关研究)。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当前青年教师在教学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教学经验不足,过程难于掌控
青年教师在教学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和对教材熟悉程度不够,往往希望在课堂上带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而采用满堂灌输的方法,面面俱到却忽视了重点内容的突出,使学生只能被动得接受;同时,驾驭课堂能力差,组织能力较薄弱,节奏快慢把握不好;缺乏教学技巧,致使教学内容空洞无趣甚至出现漏洞,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只能应付考试,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2 重视科研项目,轻视教学质量
当前高等教育界不能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变化对教师的深刻影响。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分工明确,高校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谋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到了市场经济时代,社会观念发生变化,学校也更加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的聘任及职称晋升更多的取决于他们的、研究课题、出版著作等科研指标。于是部分青年教师开始奉行“科研至上”主义,认为“上课是干苦力,搞科研是名利双收 ”,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教学质量不高。
1.3 具备专业知识,欠缺教学素养
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学科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结构和职业道德修养。教学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在对课程重点的把握程度、对课堂教学的掌控程度、在教学中的表现能力等方面。职业道德修养则表现在教学责任意识上。现在的青年教师在从教之前,已经具备了对所学专业的一定掌握能力,并且这一点是最受重视、不断强化的。但是精通专业的知识,并不代表能胜任教师的职位。青年教师往往只关注本领域的发展情况,忽视了对自己知识结构的不断充实,而不知如何较好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2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校中面临的问题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如[4-5])。笔者深入分析了以上问题的成因,在此提出自己的部分解决方案。
2.1 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敬业精神
古代思想家荀子曾经讲过“尊严而惮蚵以为师;耆艾而言,可以为师;涌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由此可知早在几千年前,前人已很明确地概括了师者“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形象。我们作为后人的为师者,应该履行前人足迹,积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从教育产生的那天起,教师就与责任紧紧连在了一起。我们竞夺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应该强化自己的责任心,提升敬业精神,坚定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把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精神上重视教学、热爱学生。
精神的重视是决定因素,但也离不开实践的支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从多方面提升只是储备和教学技能。首先是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俗话说:要倒出一碗水,必须备有一桶水,对教材有了熟练的掌握是讲好课的基础;其次,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适合自己的、最流畅的方式将知识传播出去;再次,不断吸收其他知识,通过多渠道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思想上、行动上,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学生同样也会热爱自己的学业,走入社会后热爱本职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一言以蔽之,“德乃师之魂”,只有精神上的重视,才能带来对工作上的实效。
2.2 教学与科研相长,理论与实际相连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是高校发展的两翼。队伍教师而言,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其他资源与之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当前是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新的资讯、新的理论层出不穷,书本上的内容相对而言都是发展较成熟的理论,很少涉及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在教授书本内容的同时,时刻关注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最为年轻老师,更是要利用自身充沛的精力和活跃的想法去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切实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通过与学生交流,利用科研解决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就能用自身的行动向学生展示科研的价值和追求真理的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而教学水平的提高,必将锻炼教师缜密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其在科研中善于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化繁为简,对其书面表达能力和论文撰写水平都大有裨益。
简言之,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2.3 博采而众长,登高而望远
各高校已把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不少高校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学科建设需要,综合教师培训的意向做出需求分析,渐渐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其内容主要涵盖:(1)岗前培训;(2)教学技能培训,包括普通话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语培训;(3)教师能力培训,在学校内部开展听名师讲座观名师授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实行助教制、导师制,开办短期培训班。在学校间进行校际的交流互访,取长补短。青年教师应该多旁听,多思考,博采众长,登高望远,吸取不同的知识,使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在教学中采取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能力。一个有心的教师会在每堂课后总结、反思,对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青年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学校给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青年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成为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荣杰,陈丽勤.试论青年教师如何成功走向高校教学课堂[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16-18.
[2] 杨燕,沙润.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7(2): 132-135.
[3] 张晓雷,赵继伟.浅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220-220.
关键词: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56-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变化显著,教育部人事司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高校1998年有专任教师40.73万人,而到2005年,专任教师人数已上升至96.58万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占29.32%,40岁以下占65.23%[1],可见,青年教师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是青年中的优秀知识分子,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掌握前沿的科学技能,然而,由于很多青年教师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并非师范类院校毕业,虽在上岗前进行过短期的“岗前培训”,但仍然缺乏教学素养、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加之连年的扩招使得他们一进入助教岗位就直接走上讲台,致使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总体不高。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如何全面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书育人意识淡薄
1.在教书方面存在着教学认识不足、精力投入不够的问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就在于教学,教学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本质工作,但很多青年教师受学历追求、职称评定和科学研究等压力的影响,往往难以在教学方面投入全部精力,特别对于那些科研任务繁重的学科与专业,青年教师将大量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中,忽视了教学投入。此外,由于我国高校长期以来缺乏对在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使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无法迅速转换角色,难以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和教学要求。
2.在育人方面存在着教师意识不强,育人观念不清的问题。教书和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然而,很多青年教师认为只要把教书工作完成好了即可,育人意识淡薄,没有把教师职业当成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而仅仅当做一种谋生手段。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思想消极,治学松散;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了事,创新不够,照本宣科,忽略学生的兴趣;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课外极少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生活漠不关心;疏于律己,不注重自身形象,言谈举止有失师道风范,对高校教师的职能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
大学生对教师教书育人状况也感到不太满意,北方某高校对该校某班31名学生的问卷调查[2]发现,仅有2人(占6.5%)对教师教书育人状况表示“满意”,却有14人(占45.2%)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另外,对西南某高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生都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存在较高期望,认为应该达到优秀或良好以上[2]。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的教书育人意识,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教学方法技巧匮乏
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但由于他们一毕业就走上讲台,来不及调整角色就承担了大量教学任务。学校的岗前培训不够系统,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有的流于形式,使得一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技巧。
1.教学方法方面。由于缺乏教学实践,许多青年教师未能在短期内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教学技巧,难以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够,内容过多或过少,重点不突出,缺乏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缺乏表述能力,讲述思路不清晰,层次不清楚,语言不幽默,举例不恰当,难以培养学生的听课兴趣;此外,在教学手段的选择方面有时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往往忽视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即便有板书也是书写十分随意,杂乱无章,毫无逻辑性,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技巧方面。很多青年教师由于刚走上教学岗位,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在教学语言上有欠简练,语气上缺乏必要的抑扬顿挫,讲课平铺直叙,不能突出重点和难点;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及时补充新的学科知识,缺乏创新意识,不注意进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学互动差,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无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疏于教学管理,只管自己教,不顾学生的反馈情况,有时甚至无视学生迟到、早退和旷课等违反课堂纪律现象。
表1给出了彭斌等[3]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技巧方面的调查结果,可见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尚待提高。
表1 教学方法技巧调查结果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前文从青年教师主观自身角度分析了其在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客观方面上说,高校教学管理机制对青年教师缺乏针对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问卷调查结果[3]显示,有49%的人认为,学校与青年教师有关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1.在许多高校的各项考评机制中,对教书育人方面没有提出具体要求。高校在教学质量评估、先进教师评选、教师职务评聘时,主要是针对一些硬性指标和业务指标进行考评,缺少对教书育人工作的评估,各种评估体系中也普遍缺乏教书育人和教学效果方面的具体指标或评价标准;在各种奖励政策中,也缺乏对教师教书育人方面的激励机制,这种不健全的政策导向直接影响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2.大多高校都缺乏一套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长期以来,青年教师作为新补充到教育一线上的群体,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少、资历浅,高水平成果不多,往往很难引起学校各级组织的重视,在考评体系中处于弱势状态。
3.对青年教师初期生活保障不够。由于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职称低,工资收入也较少,却又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很多生活问题,经济压力很大,使得他们不得不疲于从事教学以外的一些工作,增加个人收入以养家糊口,无法专心教学,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强化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意识的对策
1.重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作用应不仅仅体现在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杨叔子院士指出,学校的根本任务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三是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2],可见教书育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首位,高校青年教师应该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教书育人责任,树立人才培养意识,真正做到“传道”“授业”与“解惑”。
2.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高校应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强化教书育人的认知程度,形成教书育人意识,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既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
3.完善“激励教师教书育人制度”。要使教书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首先,学校在教学质量的评估中,应把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作为考核重点;其次,学校要强调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根本,提出具体的教书育人指标,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保证教书育人工作的落实;最后,学校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应明确教师教书育人成果与教师切身利益的紧密联系,比如,在教师职称评定、先进评选、奖项申报等方面对不重视教书育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教书育人制度的导向作用。
(二)改善教学方法技巧匮乏的对策
1.完善岗前培训制度。岗前培训有助于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知识业务水平、教育理论、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提高,可使其提前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了解教师职业规范,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岗前培训内容要系统化、有针对性、实用性,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
2.实行岗前助教和试讲制度。为确保教学质量,应安排新进青年教师从事1~2年的教学辅助工作,助教结束后正式上岗前,应对青年教师实行试讲制度,并让试讲合格的教师上岗,严格把好走上讲台的第一关。
3.发挥老教师的引导作用。建立青年教师导师负责制,学校应选择师德高尚、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通过老教师“传帮带”的引导作用,让青年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
4.增加学习交流机会。青年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4],增加学习交流机会可使青年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累更多的教学实践经验。学校可选择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将他们的课堂作为示范课堂,增加青年教师的教学观摩机会。同时,也可通过组织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活动等形式,增加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5.青年教师应注意自我完善。一方面青年教师要注重培养自身表达能力,力求语言清楚流畅、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与亲和力。青年教师在授课前应充分准备,授课时应尽量做到逻辑严密、语速适度、抑扬顿挫,逐渐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应尽可能去培养自己的启发式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完善高校青年教师的管理体系
1.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其自身的努力,学校的激励、约束和监督也很重要。学校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综合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包括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奖励制度等等,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将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督促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建立教学监督制度。通过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监督,了解教学情况,掌握教学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监督应深入课堂,通过亲自听课、教案检查、及时交流等形式,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给予客观评价,指出问题症结,以利于青年教师及时改正和不断提高。
3.实行培训制度。学校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协调,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外部条件与动力,如可建立各种培训制度,通过有计划的脱产进修和请专家或高水平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使教师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素质不断提高。
4.加强后勤保障制度。学校应关心青年教师的生存状况和迫切需求,在待遇、住房、生活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让青年教师没有后顾之忧,能在舒心的工作环境里专心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景莉,陈帆波.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怎样站稳讲台N].中国教育报,2007-9-6.
[2]蹇兴东,张斌.高校扩招与强化教书育人意识[J].中国农业教育,2004,(2):22-23.
[3]彭斌,黄成林,王亚玲.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6-9.
[4]姜岩,庄严,杨昊.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5,(9):9-10.
【关键词】教学相长;科研导向;教学策略
1.引言
高校青年计算机教师应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过好专业课教学关,授课内容应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化教学改革,高标准严格要求,不断锐意进取,运用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良性促进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提高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水平的同时,应多做前沿学科研究,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更好地将IT最新的知识技术运用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视野。计算机教师不应满足于传授传统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价值,促进社会竞争力。理清青年教师发展的含义和意义,教师发展与高校发展三方面的关系,不断夯实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认识和体会,规划好自身教师职业生涯,可更好地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2.高校青年计算机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1)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中的活跃力量,决定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博士毕业的计算机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就站上讲台,往往缺乏必要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应通过积极与其它高校计算机领域专家探讨,分享教学经验,着眼以下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伴随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应用,IT学科教育需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及时丰富更新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技巧,课后专业技能练习,在课堂与学生良性互动,启发式教学强化学习感染力;通过板书,PPT多媒体课件和体态语言上全方位传授知识,不断储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探索计算机领域中前沿的技术,学以致用并惠及教学工作,启迪学生新思维,如浩瀚海洋中的灯塔,引领学生对新知识不断地孜孜以求。
青年教师应认真按照教务处和学院要求,严格制定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前授课准备,弄清所有知识细节,制定出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授课计划,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用心完成教案,授课内容尽量多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学科特点,不断更新,尽量传授计算机学科前沿的技术知识。广泛阅读教学资料,消除对课堂教学的胆怯,建立自信,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除了熟悉教材内容精心备课,还需要潜心研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对所讲内容不断加工、改造、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控制教学节奏和管理课堂,提高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和计算机案例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及科研创新的能力。综合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化IT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讲解,通过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重视与学生的沟通技巧,良性的师生互动可以教学相长,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动态掌握学习状况,教学定期总结,可不断促进教学工作。在计算机实验课教学环节:实验课程是汲取新知识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以及预判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在学生上机实验时,耐心指导,认真组织教学,难度梯度差异,兼顾所有学生。细致批改学生的上机编程成果报告,记载批改结果,同时要积极改革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学术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教学质量是高校之生命线,科研活动是高校活力之源泉,活力的丧失可威胁生存的基础。高校青年教师不应单纯满足于教学,更应花精力从事科研工作,因为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科研除了需要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直观,灵感,创造性思考的能力。高校不仅有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责,更有着将科研成果孵化成实际生产力的使命。青年教师作为年富力强的科研主力,应秉承严谨务实的学术风范,脚踏实地的从事科研,避免浮躁风气的侵蚀。高校青年计算机教师在提升科研水平的同时也会良性促进教学质量水平,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完善自我。在提高科研能力上应有阶段性的规划:制定中长期学术目标,明确短期阶段性目标,注重平时积累,尤其计算机学科按照摩尔定律的发展速度快,应充分利用好网络开源资料进行借鉴学习,与国内外顶尖计算机学院的教学内容同步,将新观点新思路转化为科研方向,紧跟行业发展热点,勇于申报科研课题,在撰写修改申报书的过程中吸取营养,并定期和同行探讨和分享学术资源。
(3)重视师德师风,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德先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是高校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是社会的典范,人格的楷模,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所以教师应以其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以身示范。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用自己高尚的品质感染学生。通过汲取各位教育专家学者的教学经验,从其楷模带头作用可深刻领悟高尚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传道授业解惑为人师表的充要条件,更是本学校发展成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内容。
3.总结
高校教学是项伟大而艰巨任务,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融会贯通的,需日积月累,不断钻研才行。对教学策略进入深入剖析,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引领学生触类旁通地获取计算机知识与技能,高效的学习效率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作为高校主体,应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教学相长对青年教师更有深刻含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断自省以促进教学水平,分享名师所累积的教育教学经验,可更深刻领悟到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所赋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青年计算机教师需时刻牢记教学是教师的天职,在有效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同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为人师表时刻鞭策自身的行为规范,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心得,聆听和分享计算机专家学者的教学经验,大有裨益,获益匪浅。努力追寻前辈教学名师的步伐,踏实工作,将高校教师的个人奉献与自身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努力使青年计算机教师尽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做出成绩,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光明.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校教学;学生满意度;教学质量
0 引言
近年来,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引起了社会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担忧,高校原有的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务管理等是否能适应发生巨大变化的高校现状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质疑。经济新常态下的人才市场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也更加明显,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所需各类人才,是高等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围绕学生满意度展开。通过研究学生对高校教学的满意度,可以科学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现状,促进高校清晰地认识自身教学水平,发现其中不足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学生满意度为视角,分析我国高校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策略,以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1 学生满意度在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中的应用意义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应当以学生对高校教育的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学生满意度展开设计和实施,其具体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
其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师队伍的素质。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在设计和实施环节上,会重点考虑学生方面的情况,维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回针对教育对象不断优化,有利于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成效。同时,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会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的改进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其二,有助于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在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中引入学生满意度,高校可以明确教学创新和改革的建设方向,通过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获得符合甚至超越初始期望的教育体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会进一步帮助高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专业品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2 基于学生满意度视角的高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师生比例不合理,师资队伍稳定性不足,师资学历需进一步提高
2.1.1 扩招导致师生数量比例不合理,教师疲于完成工作量而难以精益求精
高校扩招以来,师生比上升幅度较大,教师数量的增加滞后于学生数量的增加,有些专业课程不得不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另一方面教师疲于完成过重的工作量,没有多余的精力来从事教学研究和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2.1.2 人才竞争导致高校优秀教师的流动,降低了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优秀教师在外校高待遇引进人才的激励机制下,存在向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再加上部分教师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下海经商,或从事其他行业,使得高校教师队伍稳定性减弱,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2.2 部分教师的教学状态和责任心欠佳,教学技能亟待进一步增强
2.2.1 教学内容未能紧跟专业前沿,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
教学内容能否根据专业领域的最新现实及时更新,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死板陈旧,未能做到将本学科的最新方法理论贯通于教学中,学生认为课堂所学内容与现实社会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2.2.2 缺乏责任心,教学状态欠佳
如果教师教学内容充盈,授课重点突出,则可以保障较高的教学质量,学生也会对授课效果比较满意。由于高校老师更多的将精力放在科研上,再加上部分高校老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心欠缺,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导致课堂教学状态欠佳,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学生产生不满情绪也就在所难免。
2.3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化,忽视对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3.1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化,学习成绩评定标准单一
由于高校常以成绩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好坏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准绳,此种机制下学生为了考试过关,养成了上课机械记笔记、考前强行记忆考点的学习模式,对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却未达到深刻理解,更不知如何应用。这种单一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无法使学生真正满意。
2.3.2 忽视对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应用
传统教育模式下,不少高校对理论教学十分重视,却忽视了对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其一,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偏离和脱节;其二,实践教学占总学时和学分的比重较低,在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其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评测量权重较低或流于形式。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束缚;另一方面,学生逐渐发现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未来就业不能很好的接轨,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4 教学范式以教师单向驱动为主,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
目前的课程教学范式主要为以教师为导向,以传授为中心,高校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互动交流不足。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致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无法提高。而且在教师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压制,不愿意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创新的能力。
2.5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及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
高校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不满看法,学生的合理意见需要得到及时反馈并加以修正,这就需要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保障。事实上,不少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对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及时的评估和反馈。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高校都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作为影响教师职称晋升和评优的主要依据和参考指标。相较之下,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与教师自身利益紧密关联在一起,致使高校老师出现“重视科研却忽视教学”的倾向,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监控、反馈和提高,也降低了学生满意度。
3 基于学生满意度视角的高校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3.1 扩充师资数量,稳定师资队伍,提高师资质量
3.1.1 扩充师资数量,使师生比例结构合理
有计划地扩充师资数量,加快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学校为了适应市场形势而开设的新专业,使师生比降低到合理水平,从而解决以前存在的大班教学过多和教师授课任务过重的问题,提高学生课堂满意度。
3.1.2 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就应该满足高校教师的各类需求,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可以满足其对安全的需求和对社会尊重的需求。高校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待遇、感情和发展机遇三个方面满足老师的需求。
3.2 增强教师责任心,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
3.2.1 紧跟专业前沿,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
鼓励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在科研过程中将本专业最新的理论方法烂熟于心,教学过程中才能向学生传授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使上课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从而提高学生满意度。
3.2.2 增强教师责任心,改善教学状态
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学状态不佳等问题,可以从学校的激励制度方面入手予以改进。以往不少高校过于注重科研而忽视了教学,在各方面考核中教学的占比较低,也打击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在各方面的考核中应增加教学因素的权重,教师责任心才会得到进一步增强,教学状态也会得到改善。
3.3 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3.3.1 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法。除考试之外,可以让学生写作专业论文,以考核其专业素养;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多次专业讨论,根据学生参与程度及水平进行考核;对可以进行实践的课程,要考察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总之,要依据课程特点,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目标,实行多元化考核。
3.3.2 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及以往学习的不足,提高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操作: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建设。
3.4 丰富教学过程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师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是,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可组织各种学术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积极参与,使学生明白专业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需求并针对性地改进上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5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健全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
应形成教学督导、同行听课及学生提建议等多层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了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还可以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对学生评价较好的老师给予倾斜。
【参考文献】
[1]杨旭超,等.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教学质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4):39-42.
[2]房保俊.工科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6):78-83.
Abstract: China has entered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and "Internet+" has become a new form and new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since 2012, modern teaching technology based on "Internet+" has been gradually accepted by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ourse,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modernization teaching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Internet+" in the teaching of management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anagement courses.
关键词: 互联网+;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管理类
Key words: Internet+;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258-02
0 引言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已经大步迈进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应该首当其冲走到时代前沿,那么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呢?这其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1]。
近年来笔者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如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通过互联网查找索引有效的教学资料等等。可以说,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 “互联网+”时代对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主要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它比传统教学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它能获取和储存大量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递信息、利用虚拟存储使信息保存实效性延长,等等。
1.1 提供大量教学资源
“互联网+”时代,学校对教学方面的投资已经由原来的物资资助转为信息资源的网络技术资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全球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相关资料,给学生获取最新的知识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和很大的帮助,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专业领域最新的进展[2]。这个对传统课堂教学是冲击最大的。
1.2 实现教与学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都是经过加工和筛选的,由于教师精力有限,这些信息有很大的滞后性,这些滞后的信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当代大学生已经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和老师及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如QQ、微信等平台,发挥并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1.3 课堂教学方式增多
“互联网+”时代为高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Sakai网络教学平台等,将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三尺讲台贯穿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很大程度地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实时对话,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选择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4 受教群体的大众化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每一位公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在职教育、网络教育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最优途径。高校专业知识的互联网教育如能很好的将普通教育、特殊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结合起来,将满足全民受教的社会大众化需求。
2 “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引用,使广大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它的便捷和高效率,但是与此同时还产生了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3]。
2.1 粉笔黑板成了摆设
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出现,让老师更多的倾向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倾向于电子版作业。昔日课堂上工整的粉笔字、昔日讲台上整齐的作业本渐渐消失;学生记笔记的少了,拷课件的多了,考试作弊的多了;如此等等,以后的学生极有可能失去书写能力,孰不知,书写的同时也是对知识、对大脑和对身体的一种锻炼。
2.2 学生过度依靠网络
网络提供的大量的电子书和信息使学生产生的一种记忆惰性,他们认为什么都可以从网上查到,遇到不懂的直接问网络就行了,长此以往,以后的学生极有可能失去记忆能力。大学教育本来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大家什么问题都问网络,这样就失去了自我思考能力,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
2.3 过分娱乐侵蚀灵魂
现代教学技术很多的利用到了动画、音频、视频,在吸引学生直接的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娱乐了课堂气氛。但是,如果教师不负责任的利用视频迁就学生,课堂教学就成了电影时间。同时,网络在大学校园的全面覆盖,给学生手机上网提供了方便,使得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网络娱乐,给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严重影响。
3 “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互联网+”时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互联网技术,其实质就是把多项现代化教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在线学习、微课堂、慕课、翻转课堂等。尤其是对授课本就枯燥无味的管理类课程,它不仅能生动形象的还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情境,还可以通过虚拟的场景和情节将学生的思维带动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1 转变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老师在备课环节,结合传统教学的优点和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网上资料整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比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在线聊天群,定期给学生提供一个讨论主题,让学生积极参加争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给出成绩,记入课程最终成绩。
3.2 完善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图书电子阅览等硬件的配备是保证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微课、慕课等翻转课堂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比如一些Flas、一些图文工具,也逼着教师不断通过学习来提高电脑软件水平。
3.3 建设教学团队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质量要想真正提高,单凭某个教师的力量势必无法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在课堂中的完美融合更是需要通过教学团队来完成的,青年教师、老教师和优秀教师相互合作、教研互帮、资源共享,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提升自己,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菊洁,孙国忠.浅谈“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J].才智,2015(27):49-50.
[2]赵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1):111.
1 “Flash动画制作”的课程现状
1.1高校“Flash动画制作”授课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讲述,忽略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过于注重理论讲述,忽略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总是着急的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们,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完全的熟悉并且会灵活运用的问题,只是把侧重点落在了最基本的工具、AS的基本语法上,或者是菜单上,把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全的忽略了;教学内容过于传统。
1.2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太过于陈旧以及呆板
高校“Flash动画制作”课程的教材种类十分繁多,可是有许多教材完全采用的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模板和教学方式进行编写,只是注重对于基本的概念,基本的菜单和工具的讲析,让学生学的时候感觉异常乏味,提不起半点兴趣。而在我们的高校“Flash动画制作”课堂上,很多新的技术以及新的应用都不能够及时而快速的出现在教学课堂上,甚至是教学内容上也是呆板陈旧的,没有鲜亮点来吸引学生们。
1.3不合理的实验环节,学生们不能够牢记
“Flash动画制作”的技巧和应用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会边说理论边操作教材中的实例,由教师亲自进行辅导,这样做熟不知它的后果,便是导致了学生们只会教材中所讲到的例子,不会由此举一反三,也不能培养高校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的养成。还有,很多教师其实自身便是缺乏“Flash动画制作”的经验,教师也根本没有能力为学生们举一反三的讲解其它相关例子。
1.4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以往的教学方式都是系统化的由教师传授和学习书本中的知识,以学透书本为最终的教育目标,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对知识接收,再到对知识的了解,而这一切也都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的,这种方式下的教学,扼杀了学生们自主创新的能动性,教师没有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们又怎么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问的机会,这样会使学生们走入了“满堂灌,灌什么吃什么”的误区。这样会导致学生们记忆和练习能力的削弱,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导致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严重不足,很难做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2 提升高校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2.1 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选择
教材是一门课教学的首要解决的问题。选定教材不指定一本,可以多本结合使用,可以将多本教材择优选取,打印分发给学生。从网上等各种渠道多搜集资料,搜集典型的Flash例子,寻找有趣的Flash作品,弥补教材不足。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选择。根据Flash多年自身教学经验,Flash课程多媒体课件只能作为辅助教学,不能整节课程全部播放多媒体软件,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奴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学生从枯燥的理论中解放出来,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一方面是实例演示的形式,让学生观看动画的制作过程,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自制的Flash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自学。只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用到多媒体效果播放时可采用,切记整节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是目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
2.2 教学目标要与目前市场接轨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结合目前市场需要,与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应该多了解目前Flash设计师所使用的功能,了解目前就业行情,刻意引导学生多掌握市场上常用的功能,了解其他不常使用的功能。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市场需要。
2.3 随时调动学生学习Flash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Flash课堂兴趣的调用可以说不是难事。因为Flash本身所见即所得的特点。如“引导线”这个功能,在教学时,可以先演示一些案例,如鱼儿水中游的动画,学生看后发出惊叹的声音,激发了学生学习Flash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对Flash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个个跃跃欲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极大的求知欲,这样既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多播放一些Flash经典案例,吸引学生眼球,带学生进入无限神秘无限动感的Flash动画中。
2.4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Flash的热情和欲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将各个知识点以任务的方式巧妙地融入,在解决某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学到很多知识点。这样需要将知识点分离,任务的设置可以选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激发同学解决任务的强烈兴趣。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目标,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气氛,使得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2.5 鼓励学生多做交流
可以一周用一节课时间专门进行创意实现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小组思考一个创意并逐步进行实现。创意要以生活为导向,分享创作思路,开展热门问题讨论,各抒己见,对某一功能的处理的方式尽情发言,如可以假定制作某大型公司的企业宣传等等。最后对各组作品进行学生评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发言中起到了引导和解答的作用,教师要时常对学生分散的讨论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在零散的讨论中得到总结性的认知,同时由于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具体操作,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了,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发展。相信这样的教学是非常有趣和有实际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