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2 11:23: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信息时代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艺术研究;非物质;虚拟现实
信息技术已经带领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历史性变革。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非物质化的新时代。这种巨大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技术特征,也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艺术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艺术研究也经受了这场剧烈变革的冲击和挑战,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决定21世纪艺术发展的两种主要力量:一是信息技术,二是艺术研究。在社会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程度越来越深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艺术研究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的影响,使得信息化下导致艺术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手段都凸显出非物质的特性。
一、艺术载体的改变及影响
艺术的本体由一定的信息和载体构成,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用岩石、泥土、竹木、铜铁等自然物质作为艺术的载体。文字的产生和丝帛、竹木、纸张等加工媒介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使艺术作品大量的复制变得更为容易,同时也加快了艺术的传播。进入工业革命,以物理、化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将胶、磁等物理技术很快地应用于艺术领域之中,以胶片、磁带为载体的媒介也应运而生,艺术中的视觉传播开始得到极大的物理化,而艺术的形式、内容也开始从平面走向立体。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中,以摄影等三维方式制作的作品迅速增加,艺术作品的传播也由于其载体的变化而开始从静态向动态领域扩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不利于永久保存,多次修改会损耗作品质量的磁带、胶片等载体淘汰,此时,基于光学原理的“激光读取技术”,作为读取与写入的存储技术走到了科技舞台的前沿。光盘技术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大容量储存能力,而且它体积小、使用方便,这些优势使它能够很容易地替代其它载体。它的应用让艺术作品从传统的静态式、单向式、平面式的表现形态跨越为动态的、多向的、立体交互式的全新视觉形态。
信息技术使得艺术在传播方式和存在媒介上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使得艺术的研究界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较为庞大的物体如建筑、古墓、人类文化遗址等文物很难用传统手段复原及展示,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虚拟重建,让它存在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之中。利用SimXML互联网仿真技术,通过在互联网上重建象阿旁宫、圆明园、古代长安城等那些早已被毁灭的古代建筑,能让他们出现在倒转的时空当中,使得艺术研究更为直观、快捷和方便。艺术载体的变化,使得我们的研究界面也随之变化,在信息社会以前,参观者只能通过博物馆所展示各种物品或物品的残片、图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来想象当时的情景。现在情况则完全不同,通过数码复制技术,而在虚拟博物馆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物品的3D模型,而且可以在计算机虚拟世界环境中对其观赏,计算机虚拟世界在每一细节上看上去与实际的历史遗迹并无二致,并可以亲自操作。
二、数字艺术的出现
信息技术已渗入传统艺术所涉及的一切领域,通过对艺术载体的历史性变革,使得艺术的内涵得到深化。信息化也导致艺术的形式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数字艺术,例如电子音乐、数码版画、网络艺术等。传统音乐所涉及的一切领域几乎都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原则上可重现自然界一切已有的声响,并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声响,从而冲破了人们对音乐的传统认识,更新音乐观念,促进音乐研究的深化。信息技术同时也给音乐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给音乐艺术提供了无穷无尽的音源,大大地拓展了声音的表现范围和艺术感染力。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数字音乐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成为音乐在信息时代新的发展形式。
根据国际上的共识,凡是用计算机或有CPU的数字电路所作的有关音乐的工作和活动都属于计算机音乐的范围,计算机音乐包含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一)音乐声的数字合成。音乐声包括乐音、在乐音中应用的“噪声”以及在谐波中存在的对音色起作用的一部分超声。各种音乐声都可以根据声音的原形进行分析后再用计算机技术予以合成复制,这是声音数字合成的一个方面。声音数字合成的另一个方面是可以随意产生自然声中从未有过的各种声音。
(二)音乐的数字录音。数字录音是计算机技术在录音领域的应用。DAT、DCC数字录音机、激光唱片都属此类,现已推出DDDD激光唱盘及可多次录音的激光唱片。数字录音与一般的模拟录音相比,其优点有:频率特性好,保真好;动态范围大;抖晃趋于零;信噪比高,信号失真极小;对失落信号可以补偿恢复;经多次复制后不会降低声音质量;节目搜索时间短;重放精度高;记录密度高;记录时间长;体积小等。
(三)网上音乐。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在网上可以随时听、看音乐会、音乐表演、MTV等,可以购买CD、VCD、DVD和与音乐有关的书籍、资料等,可以进行网上问题讨论、评论、交谈等一切音乐活动。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的互动性MIDI中心在一些国家、城市已经建立,方便浏览者随时点播节目,实现资源共享。
除了音乐,其它一些艺术形式诸如舞蹈、戏剧等也或多或少的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成分,就连电视广播节目也有了虚拟主持人。这些数字化的应用,使艺术的表达、传播甚至存在的途径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虚拟艺术形式的出现,表明人们已逐渐适应信息化带给人们的冲击,甚至人们已经开始习惯这种充斥着信息化、非物质化特性的艺术形式。
艺术的非物质化存在是社会信息化的结果。信息社会是一个“基于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信息社会是物理现实和社会现实充分信息化的社会。“非物质”不是物质,但“非物质”是基于物质的,只不过是脱离了物质的层面。艺术形式的非物质化,使得传统的艺术理论在解释新的艺术形式时面临巨大的挑战。声音、图像、文字等诸多艺术因素的非物质化,导致艺术理论中非物质性成分的增加,例如,数码设计艺术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等。
三、数字艺术的特征
将利用数字技术创造的艺术形式及其过程统称为数字艺术,例如,由计算机来渲染的动画片,数字音乐还有计算机设计的雕塑品等。数字艺术是一种真正的技术类艺术,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并以技术为核心的新艺术。数字艺术包括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虚拟现实设计、新媒体艺术等,只要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都可称为数字艺术。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不同,其创作手法、风格、传播与接受方式是特有的。概括起来数字艺术具有个人性、动态性、瞬时传播性等特点。
(一)个人性。由于数字艺术作品都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因此它们都可以被随意复制而且易于改造。个人主观意愿能够更大程度地得以实现,有人因此发出信息时代艺术家会不会失业的疑问。传统艺术更多体现“公共性”,艺术是为更多的人服务的,艺术创作完成之后要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媒介,而数字艺术由于更为强烈的开放性、随意性,反而更具有“个人性”,个人的随感,一点点灵感,一点点艺术的火花,都可以记录下来、制作出来。
(二)动态性。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不同的另一特点是:从静态到动态。传统艺术一经造就,除非毁坏,永世不变;电影电视制成拷贝、录像带,难以更改。在某种意义上,数字艺术作品是永远创作中的作品,是一种动态艺术,作者和浏览者可以随时加以评述、修改、补充,进而形成新的艺术作品。
交互性。传统艺术是一种“只读艺术”,只可被动观看,空间上有一定距离,数字艺术是一种“可读写艺术”,空间上距离缩短为眼睛到屏幕的距离。数字艺术通过网络可以很好的进行交互,甚至时时更新。只要网络艺术作品传播者愿意,可以随时对这些作品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参与者、制造者。
(三)瞬时传播性。与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相比,那些刻在石头、铜鼎、龟背上的文字显然更坚固更不易毁坏,但后者的可复制程度要低得多,甚至根本不能复制,因而保存于这类媒介上的艺术品不易传播。大规模复制技术使艺术得以更广泛快捷地传播,网络技术更使艺术作品能够在光缆中以光速的瞬间传播。与数字艺术创作的个人性相反的,是数字艺术的“公开传播性”。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大势所趋,网络日益成为重要的传播手段。数字艺术在传播速度、传播效率上要大大优于传统艺术。数字艺术的传播既是快速的,又是公开的,传播效率极高。应当说,任何一种传统艺术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都比不上数字艺术。在速度上,传统艺术要慢得多,在范围上,传统艺术要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易于复制的特征也使得数字艺术作品的影响反而越小。原真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地被复制品取代,人们可以将数字化的艺术作品任意放大或缩小,任意使其静止或运动,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大规模的机械复制使艺术作品中独一无二的韵味丧失了,至少是减少了。
四、艺术研究交流的变化
进入信息社会,人们的交流方式和层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可供选择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信息交流手段则是多元化、多种手段并存:“图像文字三维环境虚拟现实”。以前人们交流局限于文字和图像,但是文字和图像很难说明事物变化的动态过程,于是人们采用了三维环境的方式,制作一个现实的实体,来表现动态的变化过程。进入信息社会,这种三维的交流方式也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其表现力虽然很充分,但受到空间、时间、材料、加工工艺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实现信息传递,其手段应该说还是比较被动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模拟真实的三维环境,使用者有如身临其境,并能操纵系统中的每一个对象,同时又具备了听觉、触觉、嗅觉等多媒体功能,使得虚拟展示的方式更为多元化和主动性。主动性关键在于它的“实时”图形渲染功能,所谓“实时”就是即时随机进行图形渲染的一种技术,当用户在观赏虚拟三维的场景,根据自己的需要变换视角时,它可以即时的生成相应的图形,满足用户的交互需求,这种获取信息的行为完全是主动的。
传统艺术研究交流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一时空内所获得的信息量永远是受客观环境制约的。如我们想同时去若干个学术研讨会,这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非常完美的达到这一目的,因为它的实时性和网络传输的特点——我们只需多开几个视窗,便可通过互联网方便的浏览和获取学术研讨会的相关信息,并且可以有选择的把信息保存在电脑中。
虚拟现实不但是实时性的而且是交互性的。它的交互能力主要体现在全方位的个性化的行为方式上,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的方式去浏览和参与展示活动——在虚拟的环境中,你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受他人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化,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让艺术研究者可以足不出户的进行研究,他可以方便的得到关于研究对象的一切信息,包括以数字方式存在的前人的研究成果。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历史古迹,有望使人们重见罗马古城、雅典古城的辉煌。而今天的虚拟现实技术使人进入无我之境,融入艺术创造的环境之中成为可能。庞贝古城在公元前9年被维苏威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掩埋。现在庞贝某些部分的模型已经建立起来,并且在虚拟现实程序中得以实现。美洲考古研究所以及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学的专家重建了庞贝的剧院建筑群与爱西斯神庙以及这座古城的其他建筑,虚拟现实场景使观众体验到庞贝人的生活和文化。剧院建筑群的重现包括大剧院、赫拉克勒斯神庙及三角论坛。人们可以走进一个露天圆形剧场,并观看一场戏剧演出。在另一个重现中,观众可以探索以惊人细节展出的爱西斯神庙,设有柱廊的走道、庭院、建筑结构、雕塑及彩色壁画。这种真实感又由于诸如一个唱诗者和长笛手等动画人物,以及由于良好的伴音而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开始从远处看,唱诗的歌者说的是拉丁文,但当观众走近时,唱诗者都改用了英文。这为今天的观众创建了一个动态世界,并使他们处在其中去理解和感受,这些都是传统的博物馆无法提供的。
日本东京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开发了一个虚拟雕塑系统。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用虚拟的粘土捏成自己所希望的形状。这一系统有位置测定装置,以测定人的手指对虚拟粘土所作的移动,并将其所在位置不断地表示出来。系统还有运动控制装置,以此来制约手指的运动,并生成碰到虚拟粘土时的触觉信息和感觉到手指在捏土时所施加压力的大小。这样,人们就可以像在真实世界里捏粘土一样,捏虚拟世界中的粘土,达到虚实交融的雕塑境界。这些虚拟博物馆和虚拟系统的兴建,必将加快艺术研究的非物质化进程,对艺术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给艺术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的契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艺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信息技术也为艺术研究提供更多样的可能性,使得我们能够摆脱以往客观物质的束缚,进入艺术研究非物质化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新特点
信息时代,社会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社会走向了信息化,教育也走向了信息化,具有了新的特点和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教育信息来源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呈现出开放性、多元性、动态性的特点,教师和教材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互联网的开放性与资源共享特性,使信息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信息不仅丰富多彩,形态多样,而且时效性强,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紧随信息发展的脚步,不能死读书更不能教死书,要从多种渠道和途径搜集和处理教育信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呈现信息化,实现教育信息化。
(二)教育信息形态的变化
教育、教学活动中传播的教育信息,原来只是静止的文字,呈现在印刷材料上面或出自教师讲授的语言,而现在的教育信息走向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
⑴数字化:数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它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保证了教育信息传递的标准性。
⑵多媒体化:多媒体化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它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使教学信息更加生动、形象。
⑶网络化:网络化是指当今的网络达到了“天网”“地网”合一,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实现了实时沟通。
⑷智能化:信息化教学系统达到了智能化,它使得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化,做到了化繁为简。
(三)教育模式的变化
通俗的讲,教学模式是指两种以上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稳定结合。信息化的教学结构要求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来体现。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技术媒体, 要求学生作出频繁的外显反应,因此,现在人们提出了学、教并重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信息时代赋予教师以全新的内涵,传统教师角色正遭遇挑战。当今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浩翰的教育信息,但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利用,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去获取知识,所以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信息技术意识和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通过学习,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旧的教育方式,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具体地讲,就是教师要由“权威者”转变为“合作者”和“指导者”,将学生从“吸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这样才能自如地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讨论,扮演好辅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地体现在如何把“信息”转化为“知识”,把“智能”转化为“智慧”。
(二)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
教育的美好前景在信息时代得到了很好地勾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改变教学模式,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但是,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由学科专业知识、信息传播知识、信息技术使用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三、信息时代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
信息时代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而目前教师队伍的素质总体上还不能适应这一新要求,迫切需要对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题的继续教育3。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动机有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渴望,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自身的内在学习动机,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并促进自身的发展,注意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本地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和自身的学习活动,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和自身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效益和实际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能力。总之,教师应该积极的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和专业能力,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二)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开始着手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的培训,目的是使教师具有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能力,各种层次的专业培训班长年举办,分批培训师资,以适应信息时代对识字的要求,培训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⑴分层培训 一是适应性层次,适应性培训主要针对信息素质比较低,或者说对那些没有什么基础的教师进行的培训,目的在于普及,对新教师和学习较为困难的教师按前期培训方法进行适应性培训;二是发展性层次,这一层次的 培训主要针对已经具备一定信息素质,或者说对那些有一定的基础的教师所进行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对信息技能较好的教师进行分组发展性培训;骨干教师选送外出培训。
⑵小组协作学习 按基础知识与技能、文字图形编辑和电子表格处理、图像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网络维护等内容,教师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原理是:计算机软件众多,每个人不可能学会全部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师信息技能层次不一,教师信息技能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协同学习的方式已经建立,教师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所以,小组协作学习不仅是切合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⑶开展教学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课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实验来提高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科研水平。
⑷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及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渠道。举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请有关专家、领导来校听课指导,大家一起进行研究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帮助教师构建以人的发展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说课、评课活动,通过说、评,对自己对别人的教学技能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找出差距,在研讨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三)通过参加学术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性,积极参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广泛的吸收和借鉴行业内外人士的先进经验和宝贵意见,在比较中开阔眼界、点亮思想、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通过学术访问、学术交流、学术考察、参观都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四、小结
信息时代,知识与信息的更新速度飞快,今天刚学到的东西明天就可能不再适用,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的发展步伐,继续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是未来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
【关键词】信息化;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特点;技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39-02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对秘书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能快速通过传统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亦要求其能通过博客、微博等新型渠道获得所需信息。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要紧抓文秘工作特点,以培养自身迅速处理信息和应急能力,并着重自身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以架设好上级领导部门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信息化背景下国企文秘工作特点分析
秘书是国有企业领导进行决策管理和领导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其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领导工作的开展以及决策、管理等,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秘书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不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亦具有自身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国企文秘工作的服务性
国企文秘工作的服务性特点不仅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企文秘工作最显著的特点,亦是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的基本属性,具体是指,国有企业秘书工作的本质是为领导提供服务,主要取决于领导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也即指,在国有企业秘书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处理日常事务,如整理会议笔记、文档归类等,还是上级领导要求的临时授意事项,如组织和安排临时会议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上级领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所做的前期服务性工作。
(二)国企文秘工作的综合性
综合性亦是国企文秘工作的显著性特征,归根结底是因为,文秘工作本就是一项较为烦琐的工作,其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扮演着办事员、计划员以及接待员等方面的角色,亦扮演着参谋员等多种角色,以为企业领导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如小到接打电话、草拟稿件等,大道组织活动等,在领导的日常工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系着领导与下级、其它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性。
(三)国企文明工作的高效性
高效性是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国企文秘工作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信息迅猛发展的21世纪,谁率先掌握了信息,谁就首先获得了商机;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逐步完善,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其决策质量和效率则直接关系着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文秘工作必须要保持高效率性,以协助领导者做好决策和领导工作,掌握商业先机,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四)国企文秘工作的辅
辅是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的基础特点,究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的主要工作作用之一就是为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相应的辅助和参谋,以协助领导做出更加理性、全面的决策,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秘书在参谋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切勿擅离职守,逾越职权,要在自身的权限内为领导者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者是意见。
二、国企文秘工作特点要求下所需的工作技能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企文秘工作特点的分析,为满足现代化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国有企业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以下文秘工作技能:
(一)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以起到良好的桥梁沟通作用
国企文秘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推动企业上下级以及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秘书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于其在实际的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应用自身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要点总结和提炼,以保障文稿内容的流畅性和重点的突出性,确保企业内部上下级以及企业之间在正常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实现纤细的对称性,双方各自的意图都能得到明确的表达,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友好交流,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起到良好的纽带作用
国有企业秘书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过程中,作为企业领导的辅助者,其不可避免的要组织一些会议或者是传达一些指示。因此,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便于起到较好的纽带性作用,既要保障企业管理层的相关决策能够及时、准确、全面的传入各职能能部门中,亦要确保各职能部门对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以及工作效果、执行力等相关信息能及时反馈到管理和领导层,并协助领导者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便于保障企业正常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进行的高效性。
(三)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以做好日常事务工作
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较多的会议文稿整理、发言稿拟写以及统计等相关文字性工作,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技术。因此,国有企业秘书必须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如熟练掌握Word、Excel等办公软件以及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以保障其各项日常业务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辅助和服务企业领导者。
(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维持企业良好的秩序
国有企业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有必要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外,有时还必须及时处理一些突发性事件,如组织临时会议、接待临时重要人物等。因此,国有企业秘书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以便于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在现场第一时间内准备相关材料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领导提供及时的参考建议;此外,国有企业秘书还必须具备较为到位的事务处理能力,以便于在处理各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谨慎高效以及精益求精,更好的为企业领导者服务,真正彰显参谋职能。
(五)较高的信息管理能力,以实现对高度密集信息的有效识别
信息的高速发展和高度密集是21世纪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秘书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管理能力,以便于其在日常事务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加工和利用,并整理得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为上级领导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为实现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对相关信息的满足和需求,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要不断强化自身敏锐的现代信息意识,提高自身信息管理能力,以便于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从广泛的企业现象中捕捉到本企业所需的专业信息,为领导提供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二是加强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选择、预测、处理以及应用五方面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提高文秘工作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国企文秘工作具有服务性、综合性、高效性以及辅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在国企文秘工作的特点要求下,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自身的各项工作技能,以保障各项事务处理和问题解决的高效性,积极履行其各项工作职能,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和辅助,促进企业各项决策的理性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陈红.信息化发展时代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特点及技能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2]梁爽.浅论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特点[J].企业研究, 2013(06).
网络时代新闻信息流的特点,大致可归纳出以下10个方面:
1.新闻信息跨空间流动加速
新闻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如果说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的话,那么新闻信息的快速流动,已使得我们这个村落中各个国家的居民不再有空间距离上的意义。
2.新闻信息的价值共享
新闻信息在空间上的高速流动,使得我们能非常方便地在同一瞬间捕捉或掌握到同一新闻信息,因而,新闻信息的价值共享成为现实,各个媒体中自行手工操作的剪报时代宣告结束,除非这种剪报本身具有收藏的价值。
3.新闻信息非产权转移
信息交换可以商品交换的形式出现,但与一般的商品交换不同之处在于,信息可以无限复制,因而在信息交换出去以后,信息拥有者仍然拥有原来的信息,即依然拥有自己信息的产权。这使得信息交换非常容易地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境界。
4.新闻信息积累与积聚
新闻信息必须积累,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建立具有自身特色且具有价值的数据库;然而在网络时代中,以最快的速度从众多的数据库、信息源中采集信息,即通过信息积聚的方式扩大信息量,是一种更有效率的信息扩张。
5.新闻信息的组合与联合
信息共享、信息交换、信息积聚都是新闻信息流的组合方式,而这种组合必定对新闻信息流及新闻信息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联合提出相应的要求。
6.新闻信息普遍性与秘密性
具有共享性的新闻信息,它的作用是普遍的,即是一种“普照的光”;但是任何一家媒体,不仅需要普遍性的新闻信息,同时需要特殊的、专供的、独占的新闻信息,以体现媒体的独特性。这就要在普遍的新闻信息以外,注意捕捉和提供专有的、秘密的新闻信息。
7.新闻信息市场细分
新闻信息的需求是多类型、多层次的,因而新闻信息市场也是细分的。企图提供大而全的信息服务,满足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只能是一种奢望。
8.新闻信息整合产生新的价值
信息流中有表象信息、孤立信息、相关信息。信息整合就是要通过信息表象,对信息本质进行开掘,这是新闻信息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
9.新闻信息服务日益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品
数据库、信息服务网,专建资料等等,都是为新闻工作服务的,是为记者、编辑提供“嫁衣裳”。但随着信息整合、信息深度加工等大量智力劳动的投入,更多的“嫁衣裳”将愈益成为相对独立的信息产品。
10.新闻信息滞后服务逐步向信息超前导引转变
新闻信息是对新闻事件的反映,因此相对新闻事件来说,新闻信息总是滞后的;而传统的新闻资料工作是对新闻信息的储存、搜集、整理,因此相对于新闻信息来说,又是滞后的。在网络时代中,通过对新闻信息的整合和开掘,有可能探寻出新闻信息的发展和演变趋势,从而实现信息服务向超前导引转变。
以上这10个特点之间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有内部逻辑联系。首先,“新闻信息跨空间流动加速”,直接导致单纯封闭的信息工作模式一去不复返,从而形成“新闻信息的价值共享”。新闻信息的价值共享,要求实现信息交换,而信息交换与普通商品交换的区别在于交换过程中具有“非产权转移”,并且可以被无限量地复制。这就使得新闻信息在完成自身一点一滴“积累”的同时,通过与他人交换信息产品,有可能使新闻信息成几何数量级“积聚”起来。要实现信息积聚,就需要新闻信息的对外“组合”和“联合”。组合和联合反映了新闻信息具有“普遍性”,特供、专供信息,又对部分新闻信息的“秘密性”提出要求,并且直接导致新闻信息市场广泛流通背景下的局部“细分”。细分的市场对信息的专门化和深入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提升信息价值,必须进行“信息整合”。对新闻信息进行从表象到本质的科学考察就会发现,新闻信息工作虽然是服务业,但是由于要注入大量智力劳动,因此愈益具有相对独立的产品价值。新闻信息工作既然要探寻信息的本质和趋势,这就使分析信息的发展及演变趋势成为可能,新闻信息服务正逐步向“超前导引”转变。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是进行对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了提出有效的新闻信息服务对策,需要将网络时代新闻信息的普遍性特点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分析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实际,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基本情况:
第一,文新集团地处上海,辐射全国。这反映了我们区别于中央媒体单位和其他省市媒体单位的地域特征。
第二,文新集团是以报业为主的媒体集团。这又反映了我们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信息机构或网站的专业特征。
基于以上两个基本情况,结合网络时代新闻信息流的若干特点,文新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采取的对策包括:
1.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建立独具特色的“上海之门”数据库,其内容包括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各方面。
2.有鲜明的报业特色。建立独具特色的“传媒之窗”数据库,其内容包括上海传媒、各地传媒、世界传媒、传媒研究、传媒人物等方面。
3.改进集团新闻信息服务网。这个服务网的定位目标不是提供一般的新闻信息,它所面对的是新闻从业人员,主要目标是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各媒体有关的信息及各媒体是怎样处理信息的,帮助他们进行比较与对照;并使他们非常方便地浏览到上海和各媒体的数据,对各类报刊信息及历史资料进行检索。
4.以对本集团内各媒体的服务为己任,努力做到服务到家、服务到位。为此开辟了新闻信息服务热线,专人接听;全年每天包括节假日均设专人值班,保证相关电子版天天准时更新,并及时为一线采编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中班时间延长至晚上22点,由中心主任及各部门负责人轮流值班;溶入采编,通过由专人联络和参与集团内各媒体业务例会等方式,主动发现他们的信息需求,及时提供度身定制的信息产品。
关键词:信息时代 电子档案 管理问题
前言
今天是一个信息主导的社会,信息就代表着财富,计算机成为现代化办公的重要工具之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电子档案迅速普及。所谓电子档案就是指在社会的活动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与承载的记录,其与传统的纸质档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掀起了档案管理行业的革命,档案的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对电子档案的了解,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
1.电子档案的特征及优势
电子档案是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与独特的优势:
1.1 电子档案的特征
1.1.1 记录方式多样,具有一定的变动性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由档案人员手工完成,相对效率较低,受到传统归档方式的限制,查阅与检索的难度非常大,档案的功能无法发挥,电子档案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存储与查阅更加便捷。
1.1.2 具备一定的非直读功能
传统的纸质档案内容与事实相符,查阅的人可以直接阅读,但是电子档案不同,其需要一定的载体,光盘,磁带等,其无法直接阅读,而且电子档案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密处理,只有利用专业的设备方能阅读其内容,这对于保密档案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1.3 对元数据及背景信息的依赖性强
电子档案的元数据需要依附文件信息存在,否则无法恢复电子文件的原型;同时,电子档案的前身是电子文件,主要利用网络传送,操作人员之间很可能互不相识,背景信息无法直接反应出来,事先必须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严重不利于档案的使用。
1.2 电子档案的独特优势
1.2.1 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普及大大增加了管理的效率与速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压力,传统的立卷归档工作变得轻松,查找检索更加便利,增加了归档的质量与速度,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1.2.2 电子档案更加便于文件的补漏增缺
传统的档案管理中一旦遇到档案残缺或者是漏掉的情况下,想要补漏增缺十分麻烦,一般都需要拆卷重新做,但是电子档案利用网络的优势,归档整理省事省力,可以随时补漏增缺,不易形成存积。
1.2.3 便于文档的保密功能
传统的纸质档案在查阅的时候需要整卷提供,极为不利于保密,但是电子档案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查阅中可以发送单份文件,查阅人员仅能看到其所需的文件,大大提升了文件的保密性。
1.2.4 增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档案最根本的功能在于查阅与使用,这就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文档卷宗,传统的文书立卷是由人工完成的,很多都加入了立卷人自己的理解,受到立卷人自身的主观意识影响,无法保证标准的统一,对卷宗的质量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影响档案的利用。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后,档案整理不再繁琐,降低工作人员的压力,可以有更多的实践与精力放在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中,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保证文书档案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2.提升电子档案管理质量的有效对策
2.1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执行统一管理标准
首先要实行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领导与规划的统一,同步发展;其次将前期的文件管理纳入到档案的工作范围之内,保证从文件的形成到最终的利用在统一的监督标准下完成;再次必须要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制定合理、科学统一的归档管理标准;最后,档案部门在接收电子文件时,对其信息内容的原始性与真实性进行鉴定。
2.2 控制电子档案的转换型,提升其安全性
电子档案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中同时出现,同时可以相互转换,其中也包括文件中的印章与签名,利用计算机可以实现复制、粘贴的目的,这在保证其真实的同时却缺少原始性的保证,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来实现电子档案的保护,可以更改模式为只读,可以加密等措施达到保护的目的。同时受到计算机自身特征的影响,对系统信息修改十分简单,修改后会形成新的文件,原始文件没有任何痕迹,此时没有备份文件,一旦被修改,将会影响信息的真实性,降低利用的价值。
2.3 在使用中做好控制与管理工作
在使用中最重要的是审核使用人的权限,设置使用的级别,在使用前进行权限的认定,登陆后方可使用;同时做好拷贝与回收工作,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确认其利用权限,然后进行拷贝处理,保证原始文件的有效性;增强在使用中的安全保护措施,根据不同档案的秘密级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在使用中最好可以进行全程跟踪监控,自动生成记录,便于后期的查证。
2.4 加强新时代的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随着信息楷书的逐渐完善,电子文件迅速发展,培养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档案管理人员十分必要,档案管理部门要重视与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可以采用多渠道引进高技术,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增强其责任意识;同时也要加强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建设,尤其是现代知识的更新与培训,使其可以适应当前的管理模式。随着电子档案的不断发展,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档案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优化人员配置,完善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电子档案管理队伍。
结束语:
电子档案的出现与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电子档案的出现也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档案数字化是必然的过程。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结合电子档案自身的特征,注重硬件设备与软件设施的同时完善,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沟通,顺应时展的潮流,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于林红. 浅谈中等专业学校电子档案管理[J]. 才智. 2011(14)
[2] 牛函娟. 基于特性差异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需求分析[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关键词]现代机械设计;传统机械设计;特点;创新
中图分类号:TN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336-01
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与计算机的使用密切相关,计算机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及,在各个领域中,都开始将计算机融入到管理和设计中,现代机械设计也不例外。计算机的使用,为我国现代化机械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要想使得技术的要求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就需要对现代化机械设计的特点和创新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使得现代化机械设计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传统的机械设计中有着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使得我国的机械设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而要想使得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得到大发展,就需要加强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对现代化机械设计的创新力度。
1 特点比较
1.1 传统机械设计特点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机械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在社会发展的几百年时间里,机械设计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发展至今,我国的机械设计已经较为成熟,而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较为完善的设计体系,在目前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机械设计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我国传统的机械设计受社会发展速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对机械设计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指能够依据长期的经验来推动机械设计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传统机械设计的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而在机械设计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想要保障机械设计的质量,却只是依据相关工作人员的设计经验来对机械设计进行改进,而这一种状况的存在,也使得机械设计没有任何的创新性,这样就严重阻碍了机械设计的发展。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机械设计在正式的投产过程中,所能够收到的汇报却很少,甚至达到了入不敷出的水平。而且在传统机械设计中,工程的施工效率被严重降低,在机械的操作上也相对较为复杂,机械操作的过程也相对繁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困难度增加,在施工上会给施工人员带来难度。
1.2 分析现代机械以及现代化机械设计的特点
1.2.1 现代机械的特点介绍
首先,现代机械具有较高的性能,在设计结构上也相对简单。一般而言,传统机械多采用装置与设备进行改变的方法来对机械的功能进行改变,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且其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并不适宜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现代机械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创新,很多的机械设备在功能的改变上相对比较灵活,通过综合技术的使用,使得机械设备的功能得到增加,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其他方面的创新来对机械功能进行改进。就现代机械来说,其在结构上能够有效满足科学化的特点,使得现代机械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其次,现代机械的工作效率高,而设计成本相对较低。传统机械在操作上具有复杂性,因此所需的工作时间也相对较长,而与传统机械相比,现代机械在操作上相对比较简单,这样就使得机械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现代机械的工作成果能够直接看到,不需要通过任何途径就可以对工作的成果进行了解,同时现代机械所产出的产品在质量上也有保障,所产出的产品质量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最后,相比较传统机械来说,现代机械功能多,柔性高。现代机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涉及对象也较为广泛,且机械方式也较为多元,例如在进行机械操作的过程中,合理应用电子通讯技术就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
1.2.2 现代机械设计的特点介绍
对比以往的机械设计而言,现代机械设计的思路与理念都较为新颖独特,由于现代机械设计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本身所涉及到的学科也非常多,并且关系到许多的行业,涵盖了很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如思维科学、智能科学、哲学以及心理学等,不只局限于机械专业的技术和理论知识。现代物理学与应用数学等基础科学的重要理论都包含于现代机械设计之中,另外机械电子学与检测技术等相关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现代机械设计提供了有利依据。而对于现代机械设计创新而言,更加富有特色,这是传统机械设计所无法相比的。
2 机械设计创新思维的特点介绍
“新”是创新思维最能体现出主体的一个字,其含义是要求人'fr]富有创造力并保持活跃的思想。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它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创新思维亦是思维的创新,其特点在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推理性以及创造性等特性,将传统的陈旧模式改变,使其自身具有创造性的价值。可是在创新过程中有一点必须注意,创新不是光靠想象力就可以完成的,它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掌握许多的知识以及工作经验,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机械设计人员必须利用已有的工作经验以及设计理论,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地调整,最后应用到创新中去,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应该多角度全方位的来进行思考,最终构造出合理的机械设计理念,设计出全面的设计方案。
3 以创新思维完成机械设计的意义
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有多种工作的手段。如果将这些手段与方法合理应用在现实的生产当中,则会收到巨大的回报。对于机械的创新设计而言,能够有效地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最终能够快速确定自己的设计目标,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此外,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探索,能够有效拓展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其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技术创新理念,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4 完成现代化机械设计的措施
4.1 对数据库进行认真管理
当前,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种类非常多,并且做好数据库管理的工作对机械设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眼前的设计形式,需要一个能够储存大量数据并且管理方便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对数据库的管理进行不断创新显得极其重要,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机械设计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最终创建出理想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4.2 合理运用CAD软件
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其中多数步骤都需要由计算机的制图软件来完成。CAD软件具有很多种功能,它能够较为快捷的完成计算、设计以及画图等方面的内容。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CDA软件会有效提高机械设计的精准度与设计的效率,最终设计出理想的作品。
5 结语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与特点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自身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对于创新而言,它是现代化机械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械性能。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找到当前机械设计的不足,加以创新与完善,拓展工作人员的思维,最终提高了机械设计的发展速度,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玉新.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研究[J].装备制造,2009,5(01).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安全;新特点;新要求
大数据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以及产业化发展的融合体,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剧,数据信息的数量、发展规模和流通速度都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与国际信息的联接与交互,对我国的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都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给我国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于探讨其特点和要求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时展趋势探讨
大数据属于数据集合,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类型多、容量大、应用便利、存取便捷,其发展速度快且管理方法科学已经成为新一代最重要的信息技术。大数据背景下逐渐形成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这种模式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也使新的国际经济模式发展趋于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共享化、便捷化、互联化,信息安全也随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近年来,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与大数据相关的国家发展战略,大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新动力,并为国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外国的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国发展大数据战略提供了借鉴经验,在2014年我国正式提出大数据行动纲领,2016年“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发展大数据作为未来发展战略,更加明确其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据实现了线上线下、软件硬件、人与万物、政府与行业间的融合、分享、跨越以及渗透,实现了数据间的有效联接。但是伴随机遇而来的是挑战,大数据给信息安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使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为综合性、动态性、交织性、复杂性,使人们不得不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树立新的认知。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安全新特点分析
大数据的特点与风险特点极为相像,大数据在发展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便利、驱动、转型、发现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管理带来了风险和威胁,并且使信息安全在新形势下呈现出新的特点。与信息安全传统模式相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其性质、内容、形态、空间、时间都发生一定变化,并且处于重构阶段,使信息安全管理呈现出综合安全、规模安全、跨域安全、泛在安全、隐形安全等特点。1.综合安全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安全使协同、整合、互联、交叉、共生、跨界、双赢、互动等发展成为大热词汇,大量数据信息正在向民生管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以及行政事务的方向发展,我国的信息安全也呈现出综合安全的新特点,如何坚持国家的综合安全观念,保证我国的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并依托国际安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信息安全道路,成为我国目前探索综合安全发展的重点。2.规模安全万物互联是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征,促使其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形态,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联接、物与人之间的联接、人与物之间的联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急剧增加,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接近7亿,其网络活动的轨迹均被抓取并记录,数据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数据参考。同时巨量的数据信息在数据中心的汇聚,使数据规模化风险加剧,并时刻威胁着个人的信息安全,例如:黑客盗取个人信息资料等。3.跨域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人才、知识等都实现了跨区域传递和流通,这些新兴模式使我国的数据资料实现了国家间的互连互通,在增加信息交互便捷的同时信息安全的威胁也相应增加。针对跨境信息风险问题,需要国家及时建立跨境数据检测体系,控制和管理好国家的跨境数据传导,以实现国家信息安全。4.泛在安全在大数据发展中,由于网络的便利性使得信息资料可以快速的渗透到各个领域内,且实现了跨国家、跨行业、跨部门,并体现出即时性特点,信息流快速且隐蔽流动,渗透面积强且影响广泛。笔者认为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从静态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管理模式,并且管理时间要求也更为严格。5.隐性安全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安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其一,数据信息呈现出泛滥和冗余的特点,造成“脏数据”过量,导致有价值的信息被淹没,需要加强数据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证有价值信息能够被及时挖掘,保证其价值发挥。其二,跨境互联使信息质量产生变化,在进行信息管理中需要进行深度挖掘,以便实现深度分析。其三,移动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实现了点对点以及圈对圈的新型传播,其隐蔽性良好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挑战。其四,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新型线上业务中,存在不法分子线上犯罪现象,由于线上犯罪隐蔽性强,危害性也就更大。
三、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安全新要求分析
(一)管理模式新要求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国家在创新要求的驱动下明确总体安全的理念。在体制上,改变单打独斗的方式形成新的协同作战方式;在技术上,改变以往核心技术依赖于进口的局面,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实现核心技术自我开发能力;在机制上,将静态管理手段转变为动态管理方式;在方法上,改变经验为主的管理方法形成预防、应对、弥补的管理线路;在传递方式上,改变传统的垂直传递方法,形成扁平式传递路径;在人才选拔上,改变了传统的选拔机制,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
(二)管理路径新要求
大数据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还带来了众多的虚假信息以及信息垃圾。为了有效的利用大数据,需要加大数据管控能力,特别是需要进行分布式进行数据观察,以达到数据信息的合理利用。大数据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完善之处,经常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谣言传播以及煽动是非,造成网民认知混乱,对数据分析缺乏理性。因此,在信息管理工作中要注意科学进行信息管理,做好信息去伪存真工作,还原良好的大数据环境。
(三)管理政策新要求
根据大数据发展特点以及信息安全发展规律,国家机关要及时的进行数据法制化管理,保证我国的数据信息发展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采取统一管理方法,在信息开放的环境下实现有效管理,改变以往信息网络各自为政的现象,通过整合优化实现数据信息价值的扩大,以确保将信息风险降到最低,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有效的法律保障,将个人信息风险最大限度降低,既保证信息流动自由,又保证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四、结语
论文关键词:护生;心理特点;带教;对策
护生到医院实习是进入社会的前奏,也是接触患者的开始更是为将来工作打基础。护生从学校到医院,不仅学习方式和生活节奏发生了改变,心理上也产生了相应变化。因此,带教老师耍在重视常规实习带教的同时,及时跟踪分析每位护生的心理变化,根据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施教,以提高带教的质量。本文就护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带教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2年7月至2005年4月,毕业实习护生121人,女,年龄19~23岁,分别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河南省漯河医学院、江西省宜春医学院和杭州师范院医学院、温州医学院、浙医高专以及金华、丽水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或卫校,其中本科21人、专科55人、中专45人。
1.2方法在带教过程中,采用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相结合方式开展调查。调查表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实习初期的陌生感、具体操作中的恐惧感、实习过程的急于求成心理、实习后期的自满心理和实习末期的不安定心理,每项为4个等次,从弱到强,分别为没有感觉、偶而会有、比较强烈、十分强烈。发放问卷调查表121份,回收119份,有效回收率98.3%。
2结果
119名护生的心理感受,见表1。
3心理特点分析
3.1实习初期的陌生感护生初到医院对周围一切都不了解,表现在行动上拘束,反应不灵活,工作不主动,部分护生感到无所适从,头脑中一片空白。但在这一时期,对工作态度诚恳,事无巨细都很关心,总是不厌其烦。从实践中观察发现,这一时期将持续实习最初的半个月。相对而言,专科、中专护生这种感觉较为强烈。
3.2具体操作中的恐惧感护生对护理知识常常只停留在书本上,而对具体的技术操作往往不熟练,多数护生会产生胆怯、惧怕实习的心理。调查显示,50%的护生怕出差错事故,26.5%怕自己业务和技术水平低,担心不能胜任工作,14%怕遭到医护人员的冷落和白眼,10.5%怕患者对自己不信任或瞧不起…。在具体操作中,这种心理体验,三类护生皆产生过。护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行为、动作以及目标都会产生一定的改变。这一时期将持续实习最初的1个月左右。
3.3实习过程的急于求成心理护生对病房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但技术操作尚不熟练的时候,看到病房护士敏捷、娴熟地为患者解除病痛,有一种迫切掌握和熟练技术操作的内在要求和冲动,表现希望单独完成操作任务,急于求成,忽视扎实、系统的学习。这一时期将持续约1~2月。比较而言,本科护生求胜心切,更渴望成功。
3.4实习后期的自满心理当护生实习进入后期,对工作有了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便容易滋长骄傲自满的心理,觉得“护理工作不就是那么一套吗”,不虚心学习,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此期最易出差错。一般而言,本科护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综合素质比较全面,自我感觉比较好,更容易产生这种心理。
3.5实习末期的不安定心理实习末期,特别是实习最后阶段,护生面临毕业就业的形势和压力,一些护生在此期间往往心神不定,造成注意力分散,工作时心不在焉,思想麻痹大意。调查发现中专护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相对严峻,这种心理表现更为突出。
4对策
4.1情绪诱发护生刚进入病房,看到各种操作和仪器、设备会产生新鲜感;护士服务对象又是有意识、有情感的人,自然会感到好奇。为了保持护生对实习兴趣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维持良好的工作心理状态,带教老师在其良好的情绪诱导下引导思维、激发自尊、增长才干2。如用“为什么用75%的乙醇消毒效果强于95%的乙醇?”来激发护生学习兴趣,用“为什么注射青霉素前要先进行皮试?不作皮试会带来什么后果?”来激励护生的求知热情。
4.2示范护生刚来到病房,看到患者的痛苦表情,胆怯是正常的,但此时急于逼其上阵不仅于事无补,还会伤害其自信。一边鼓励护生沉着冷静,胆大心细,树立信心,勇于实践;一边悉心引导护生从基础护理人手,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病情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在指导实习过程中,做好示范引路,加强护生练习,注意操作规范。为了加深理解、提高技能,带教老师把每次操作的步骤加以概括,如导尿术概括为一备物,二核对,三遮挡,四,五消毒,六开包,七铺洞巾,八插管,九拔管,十整理。
4.3方法指导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大量的工作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因此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在实习时间,尽量让护生自己动手,坚持“放手不放眼”的指导方法;有计划、有安排逐项进行护理技能的指导训练,不急于求成,匆匆走过场;注重培养护生的病情观察能力,引导护生细心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病情表现,了解症状体征与疾病相关因素,写好病情报告,并制订护理计划。此外,还采取小讲课的形式以及“床前、床后”提问方式进行具体指导。对于一些简单问题随问随答,如测腋温时为什么要把汗擦干?对于一些概念性问题让护生看书思考后再回答,如慢性支气管炎并呼衰的患者,吸氧浓度应为多少?对于一些理论性问题由浅入深地共同探讨,如静脉回流不畅说明什么问题?
4.4角色扮演在传统的带教工作中,实习护生往往被动地跟着老师“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都有较强的压抑。采用角色扮演的带教方法,让实习护生早日进入“护士”和“患者”的角色。护生扮演患者角色时,会迫使自己按患者的观点去考虑问题,并真切理解为什么患者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行为,从而有利于护生对患者复杂心理的细心观察,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4.5动态考核针对少数实习护生产生的自满心理,带教老师及时提醒和引导,并在考核上求“严”来督促其逐渐消除和克服。同时,把“独立完成个案护理”内容列入技术操作必要内容,并将“执行查对制度”、“程序化技术操作”、“规范化物品处置”等作为考核内容严格确定下来。在护理交班会上,经常进行口试,这样的动态考核促进了护生虚心学习,不断进步。重视实习小结工作,改变由带教老师一人评的传统做法,采用座谈会方式进行总结评议,这样使教、学和临床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5小结
关键词: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特点,依据
信息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需要的建设工程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存储、传递、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建设工程信息是进行目标控制的基础,是进行合同管理的依据,也是协调各参建主体之间关系的纽带。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旨在通过有效的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为预测未来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
1施工项目中的信息
信息是指用口头方式、书面方式或电子方式传输(传达、传递)的知识、新闻、情报,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产生、转换、变化和被使用,并被传送到必须的单位。形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流。尽管施工项目中的信息很多。但它可被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反映项目基本情况的信息。这主要在各种合同、计划文件、设计文件之中。(2)项目进展中的信息。如实际成本、质量、进度信息等,它主要在项目月报、重大事件报告、质量报告等各种报告之中。(3)各种指令、决策方面的信息。(4)其他信息。如市场情况、气候变化情况、外汇波动、社会动态等。施工项目中的信息要符合项目管理的需要,不能造成信息泛滥和信息污染。
它一般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专业对口。不同的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参与者,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信息要求。(2)反映实际情况。施工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实施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在其中产生和使用的信息,一定要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这是进行正确、有效管理的前提。(3)及时提供。信息如果过时,则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会使决策失去时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只有及时地提供信息,管理者才能及时地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4)简单、便于理解。信息要方便使用者了解情况、分析问题。
2施工项目信息管理
施工项目信息管理(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指对项目信息进行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置、储存和使用等活动。
2.1项目信息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过程总是伴随着信息处理过程。信息是各级管理人员决策、计划和进行过程控制的依据。一个项目的相关信息量非常巨大,项目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成本直接影响其他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项目全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2.2项目信息管理的特点
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信息管理与企业信息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1)项目信息源的多样性。(2)项目信息获取的艰难性。(3)信息的及时性要求高。(4)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因此蹲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项目信息管理的困难性和复杂性更大。
3信息化时代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的对策
3.1明确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反映了施工项目上各有关单位及人员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使信息在施工管理的上下级之间、有关单位之间和外部环境之间流动。在施工项目管理中,通常接触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流。
(1)管理系统的纵向信息流。包括由上层下达到基层,或由基层反映到上层的各种信息。既可以是命令、指示和通知,也可以是报表、原始记录数据、统计资料和情况报告等。
(2)管理系统的横向信息流。包括同一层次、各工作部门之间的信息关系。有了横向信息,各部门之间就能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3)外部系统的信息流。包括同施工项目上其他有关单位及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关系。
上述3种信息应有明晰的流线,并且要保持通畅。否则,施工管理人员将无法及时和准确地得到信息,就会失去控制的基础、决策的依据和协调的媒介。
3.2制定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收集制度
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收集,是指收集施工项目上与管理有关的各种原始信息,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施工项目信息管理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资料的全面性和可靠性。一般而言,信息收集制度中应包括信息来源、要收集的信息的内容、标准、时间要求、传递途径、反馈的范围、责任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等有关内容。需要收集的信息的内容由施工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确定,通常包括工程实际状况、文档资料和环境变化等有关信息和资料。
3.3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并经过收集和整理的信息、资料的内容和数量相当多。而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随时需要使用其中的某些资料,为了便于管理,必须对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处理。
(1)信息处理的要求。要使信息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在处理过程中就必须做到及时、准确、适用和经济。
(2)信息处理的内容。信息的处理一般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存储、检索和输出。
(3)信息处理的方式。信息处理的方式一般有3种,即手工处理方式、机械处理方式和计算机处理方式。
机械处理方式是利用机械或简单的电动机械、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和信息处理的方式。例如,用条码识别仪器对进场的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有关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利用可编程的计算器进行数据加工,用中英文打字机进行报表和文件的打印等。机械处理方式比手工处理方式速度快,但是并没有真正改变信息处理的过程。计算机处理方式是利用计算机存储量大、运算速度快的特点来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方式。人们可以利用事先编制好的程序和软件来自动、快速和准确的处理信息,进行信息的深度处理和综合加工,并可以输出满足不同管理层系需要的处理结果,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快速的检索和传输。
参考文献
[1]刘心萍主编. 建筑企业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2]唐孝政,卞正军主编.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6.
[3]苟伯让,李寓编著. 工程项目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7.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新闻编辑工作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并且也在积极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新闻编辑工作者来讲,数字时代给其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实现了其工作领域的拓展,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以全新的角色去融入,以保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因此,积极分析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数字时代给予新闻编辑工作造成的影响
数字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的所有机器语言都是用数字代表的,都是以数字媒介的形式来进行传播的,并且严重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互联技术,其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信息传输的速度快,信息传输的方式便捷,信息媒介的影响范围不断蔓延。简单来讲,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得以改变,传播内容得以丰富,传播途径得以拓展,传播速度得以提升。数字化媒介时代的信息特点为:其一,新闻素材的不可预知性,也就是说在数字环境下,新闻报道素材可能来自于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来展现,并且也难以预料事态的发展情况;其二,新闻传播速度快,没有地域限制。无论是怎样的信息资讯,都可以在短短几秒的时间内实现迅速的传播,并且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迅速的接收到信息;其三,强调互动,由此形成强大的言论自由环境,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事件开展探讨,随着即时信息之间的互动,很可能使其传播范围得以延展。而作为信息媒介体系中的一部分,新闻编辑工作者就需要:设立更多的综合评论专题;强调报道的细节性内容,以满足信息真实性需求;强调个性化语言和诙谐语言的运用;保证更多的信息互动;主导基本思想,坚守新闻编辑的职业操守。
2 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
对于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特点的探析,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数字时代给新闻编辑工作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去进行改善和调整,就显得尤为必要。具体来讲,当前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从新闻传播设计和组织效能来看
从新闻传播设计和组织效能实现的角度来看,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新闻编辑需要制定编辑方针,并且由此去实现新闻媒体形象的设计。一般情况下,编辑方针主要涉及到受众对象,新闻报道内容,新闻编辑语言特色等内容,这是新闻工作的宗旨,在此基础上积极对新闻整体形象进行设计,从排版结构,外在形象,设计包装等角度去探析,以保证新闻传播设计组织效能的实现。其二,作为新闻活动各个步骤的策划者和指导者,应该树立新闻立体化发展意识,积极以多种元素和风格并用的方式,实现新闻编辑,以促进新闻活动整体效应的发挥。其三,在引导记者采访方面发挥着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作用。在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可以与新闻编辑去确定新闻切入点,新闻采访注意事项,确定实际的采访任务,保证对于记者采访行为的正向引导。
2.2 从新闻传播引导和决策角度来看
从新闻传播引导和决策的角度来看,新闻编辑工作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积极将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以统一的方式去进行传播,在此过程中新闻编辑工作者决定了要以什么样的内容来展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其次,为了使信息能够更加吸引人,并以传达某种正能量精神的方式去实现效能,这还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结合新闻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筛选,编辑和排版。也就是说,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份信息,更是基于信息的文化产品,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这样的理念。最后,新闻编辑工作中,假如存在编辑传播负能量新闻的情形,其不仅会给新闻报道平台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因此承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作为新闻传播的引导者和决策者,应该始终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避免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任何差错。
2.3 从新闻传播拓展和提升角度来看
新闻编辑工作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复制粘贴,而是在真实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新闻传播的拓展和提升。首先,新闻编辑工作者凭借自身编辑能力去对新闻材料进行加工,以形成特色化文化产品为目标,除了能够对新闻事实形成客观认识之外,还应该能够站在全局角度去审视,从而挖掘更加深刻的内容,以达到新闻传播的深度;其次,规避简单信息加工修改的做法,在保证新闻材料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同时,以新闻创作的心态去进行编辑,保证其符合新闻撰写的规律,这也是保证新闻传播质量的关键所在;再者,作为新闻传播的拓展者和提升者,新闻编辑应该积极融入读者群体,了解其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式,积极的由此入手去改变传统的新闻材料编写方式,以创造出更大的信息文化产品;最后,针对于当前阅读需求的个性化发展,积极实现信息定制,使得阅读者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对具体信息的接受,由此实现信息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也是当前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3 结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特点;新技术;项目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节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绿色节能环保建筑工程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创新成为所有施工单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型施工单位都在积极研究节能工程建设的新技术和新管理方式,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具体操作环节仍有让人不甚满意之处。
土建工程新技术和特点
绿色节能环保理念是工程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利用科技水平将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效益,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改良关系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发展。城市高度发展将城市空间进一步缩小,如果工程建设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就必然会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感到不安和焦躁,对人类健康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在倡导生态节能绿色环保的今天,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必须要进行合理改进,工程项目从设计到竣工都应该遵守生态环保绿色节能理念,尽可能的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情况避免,这不单对建筑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同时也是保证城市整体规划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环保材料使用与新型节能技术相结合必定会使现代化建设工程的管理现状有所改变。在现代化工程设计中,合理运用建筑本身和太阳能等节能特点已经成为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该方式不但可以将室内昼夜的温差变化幅度控制好,使建筑物内部温度始终保持在恒定范围,同时也可以通过蓄能耗材将太阳能资源存储起来。回顾我国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从原始的单一型维护结构到现在的太阳能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结合技术,从本质上实现了技能建筑的飞跃式发展。一体化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储能材料的充分利用实现了降低建筑物自身运营成本的目标,从而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统一整体。这里说的蓄能耗材通常指的是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特殊蓄能耗材,这种耗材蓄能效果是由建筑物本身的材料比热决定的,很多经常使用的建筑耗材也具备很好的蓄能功效,较强的比热性是这种耗材的统一特性。比如像建筑耗材中的砖块、混凝土以及石材等,这些耗材的造价较低,使用也十分简便,如果将其蓄能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使其进行能量间的转换和存储,不但能大幅减少能耗量,同时还能够拓展建筑物其他的使用能效,能够促进建筑和太阳能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热惰性是建筑蓄能耗材的共同特点,利用该特点能够调节建筑物的昼夜温差变化情况,从而室内温度降低,使生活在建筑物内的人们处于恒定温度中,通过该方式还能够减少空调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使空调能耗充分降低,为节能能源作出贡献。常见的蓄能方式有混凝土或岩石空腔蓄能以及水箱蓄能。这两种蓄能方式的可操作性较好,使用十分简便,同时其器具也较为简洁。
现代工程施工技术中,虽然新施工技术很多,其建设功能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选用何种方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始终都是最为重要工作。
现代化工程项目的管理手段
首先要强化土建工程的项目变更管理工作,及时记录和了解工作中的问题。在工程建设时期,因为各种因素制约,致使工程变更不可避免,其变更主要包括工程的设计变更、施工变更、计划和进度变更以及工程的项目变更等。以上变更通常会使工程建设成本增加,同时使工程建设周期延长,在增加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也不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所以应对变更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和管理,将因此引发的成本上涨值降低到合理范围内。根据工程变更特性对工程施工量以及成本增减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准确掌握工程变更价款,及时作出调整和修改。
其次应强化现场签证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将工程造价质量控制力度提升上来,现场签证作用主要是处理施工合同条款中没有囊括但是在建设期间又出现的特殊的书面凭证。现场签证费用同样也是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签证会以价款形式体现在项目最终的竣工核算过程中,因此对于签证的管理和控制也会给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带来正面影响。假若不控制现场签证,就会使得工程结算工作无法按照制定的规定开展,强化管理力度,并且在控制工程造价过程中认真贯彻签证审核规定,严格按照审核程序对签证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将工程经济效益保证好。
最后应强化工程建设周期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力度。合同纠纷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工程质量不满足合同要求,合同在签订时,明确指出工程质量必须达到怎样的质量标准,而且还规定出工程质量不达标时相关的处理措施以及赔偿方式。而建设周期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建设费用,很容易使纠纷问题发生,同时其也会间接性的影响工程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运作,会给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工程变更导致的工程建设周期增加等问题,必须要严格按照项目变更审核的标准和步骤进行,如果是由于承包商本身因素致使工程建设周期增加,则应由承包商承担所有经济损失,此外还应强化工程款项支付和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工程款项的支付在控制范围内,避免资金失控现象的发生。
总结
根据上文叙述内容可知,现代化建筑土建工程的绿色节能特点要求对其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新的改革,从而使工程建设符合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的基本目标,在该过程中应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力度,提升土建工程效益,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使用性能等。为此,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应认真总结工程建设问题,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人类建设出更多的精品工程和优质工程,使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变得更加简洁轻松。
参考文献:
[1] 白学敏:《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建筑工程管理》,2007(5).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咨询;用户需求;人才培养
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并且逐渐运用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信息咨询也需要适应网络环境,不断更新信息咨询用户的需求,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完善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让图书馆信息与网络接轨,更好地为传播知识而服务。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的用户需求特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渠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信息咨询手段多元化。以往的图书馆,仅仅是陈列大量书籍,等待读者自行根据需求去寻找,读者需要亲自去图书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少有人会有大量闲暇时间亲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因此,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应该结合网络特点,开通多渠道信息咨询手段,方便不同需求的读者。例如,可以为读者提供多种检索方式,可以是文字检索,也可以是内容检索,信息可以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反馈给读者,让咨询方式由面对面的交谈变成一种网络交互的方式,完善信息咨询手段和渠道。
2.图书馆信息咨询对象扩大。目前,图书馆已经越来越普及。现在的图书馆,已经不再是高层科研人员的专属场所,不同层次的人都可以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如此一来,图书馆信息咨询的对象需要扩大,信息咨询服务要考虑到社会各个阶层和不同领域的用户。
3.图书馆信息咨询内容要系统化。网络信息检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范围已经大大超出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的内容信息分布广,不仅包含国内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包括国外的信息资源。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信息的时间和内容随机性很大,对用户使用上造成一定的阻碍和不便。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咨询,需要将咨询内容系统化,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管理。对于一些更新较快的信息,要随时同步更新,提升检索信息的质量,降低信息的随机性和多变性,为用户提供一个稳定的信息咨询系统,完善信息咨询服务。
4.图书馆信息咨询方式要灵活多变。由于图书馆信息咨询的对象范围广,层次多,信息内容繁多,在进行信息咨询服务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最省心的服务。传统的信息咨询服务往往是一种被动等待的方式,即信息咨询服务人员坐在图书馆等待用户前来询问。如今,网络环境下,用户直接去图书馆进行信息咨询的现象越来越少。因此,应该改变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信息咨询服务,通过互联网、邮件等方式主动与用户联系,提供给用户贴心方便的服务,随时了解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的人才培养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出现了很多新的需求。要应对新的需求,就需要有一批新的人才。以往的图书馆信息咨询,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高,甚至有一些图书馆的信息咨询人员为退休或残障人士,这些人的专业技能不是特别深厚,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咨询,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培养出一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咨询人才,来服务于图书馆信息咨询。
1.培养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目前,各个学科的科学研究日新月异,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再罕见。因此,就需要咨询人员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要培养咨询服务人员组织信息、加工信息和检索信息的能力,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扩大咨询服务人员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在信息咨询服务的时候,提供准确充分的信息。培养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障信息咨询服务的基本前提,因此要加强对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
2.培养信息咨询人员的英语水平。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的英语水平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因为网络环境下,很多信息资源共享,国内外文化交融,国外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信息。所以,作为信息咨询人员,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看懂这些信息,并对这些国外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计算机非常普及,在图书馆信息咨询中,计算机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英语,这也需要服务人员提高英语水平。因此,在对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培养时,要将英语水平的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
图书馆是知识与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也面对着不同的用户需求,用户的范围扩大了,层次多样了,用户对信息咨询的内容要求更广了,因此图书馆应该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注重培养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信息咨询人员的信息整理、加工和整合能力,提升英语水平,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信息咨询队伍,为用户提供高效科学的信息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殷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有偿服务[J].
图书馆,2001,(04).
[2]梁焕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工作[J].河北科技图
苑,2001,(06).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网络,网络教学,课堂教学
有人说,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
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开展网络教学有何意义?它对学校教学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当前开展网络教学应注意些什么?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1、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教育是一个产业,其产品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同样,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讨论也必须从信息时代的特点谈起。
信息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知识膨胀",信息量大;
2、知识更新速度快;
3、人才竞争激烈。
这对信息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其实,创新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信息时代,由于竞争的激烈,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要求显的犹为迫切。
2、培养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信息社会知识多、更新快,学习者必须"有选择地学、不断地学",想从老师那里学点知识以"一劳永逸"已经不可能了。"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明智的选择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觅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利用各种认知手段以不断获得新知,使自己与时代同步。
3、具备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学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构建完善、方便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接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
4、教育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同样由于信息之多、更新之快、人才竞争之激烈,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一方面对教育的产品即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我们步入信息社会,同时,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宽带网络与服务器及多媒体计算机相连,具有以下特点:
· 资源共享
· 享受服务不受时空限制(服务器具备记忆功能且24小时服务、网络四通八达)
· 可快速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宽带网与多媒体计算机合作可以传输各种媒体信息)
· 多向交流(信息的多向传输)
这些特性用于教育以后,可以为教育带来以下好处:
1、教育信息的共享(资源增值)2、不3、受时空限制(受教育的机会增多,4、学习更加方便,5、便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6、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好7、超级连接,8、沟通便捷,9、便于合作、协商、求助
所有这些无疑是对信息时代教育的极大支持
首先,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第三,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
一、信息时代的学习要以信息为中心
知识信息时代,随着人类知识量的迅速增长,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知识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令人难以弄清楚各种知识的来龙去脉。人处其中,摸不到整个知识体系的边际,不知自己所处的知识层次,不知下一步该学什么,常给人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自学者更是缺乏引导,导致学习过程中走许多弯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大量的多种形式的信息,一方面信息随机的冲击原来的知识,使原来的知识及其使用受到限制和颠覆;另一方面使得人的现有的认识能力受到信息的冲击。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任何信息都由对象信息、路径信息和接收信息等三部分共同构成。信息成为动态的过程,具有相容性、导向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在信息时代,知识不仅要用来解析信息,首先要根据信息的构成组织信息和选择信息。在传统认识条件下,认识是依据前人创造的既定的知识对有限变化的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不存在信息构成的主观问题,从而学习仅仅是掌握既定的知识。
信息时代知识的运用要适应信息的变化和适合信息的导向要求。因此信息时代的学习是以信息为中心的,要围绕信息的构成和发展去学习,要按照信息的发展变化规律组织学习。同样信息时代对一个人的能力的衡量,要以组织信息、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放在首位。
二、信息时代学习的目的
信息时代学习要以组织信息为中心,就决定了学习的目的:(1)扩大信息领域,(2)提高和改变思想方法,(3)调整和改善知识结构等。信息时代的学习,是追求开拓和组织信息的能力提升。善于开拓信息源,善于收集信息,善于组织信息,成为首要的任务。
信息时代学习目的的核心是为了学习组织信息的方法论和构建自己的方法论。信息技术使得知识和信息的融合互动,要求有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组织和选择和处理信息,要求有科学的方法论组织和运用各种知识,要求有科学的方法论将知识和信息统一起来。没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认识和研究就会由于每个人的主观的基础和偏好出现偏差。
信息时代的学习不再是追求知识量的增加,不再是“读书破万卷”,而是要改变知识结构,改善知识结构。
三、信息时代学习的知识体系。
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按照新的知识构成体系组织。在传统时代,只是构成体系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等三部分的知识体系。是以技术方法划分的知识构成体系。知识体系内部缺少可观的必然的联系。
信息时代的知识体系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知识、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关系知识、人的意识和认识的关系知识等三部分构成的体系。是以人为中心构成的知识体系,有着内在的客观的关系。目前还流行着一种观点,纯自然的科学知识,比如数学,是与人没有关系的知识。所以自然科学知识是与社会科学知识相对立的。这种意见反映出不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
任何信息的组织和利用都要依赖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不仅在于掌握的知识多少,还受到人的心理和取向的影响。同时每个人运用知识处理信息的特点也会作为特定信息加入到被处理的信息中去。这就是为什么“数学家在年青时容易出成就”,为什么“围棋冠军多是年轻人”,为什么“青年人使用电脑更有优势”等等现象的原因。数学、围棋、电脑等都是似乎更为“纯自然”,但是都与处理信息时加入的接受信息的主观特点有关系。
四、信息时代的学习重点。
信息时代的学习要加强知识结构的合理化,以提升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的合理构成有利于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尤其表现在提升联想力对于接受信息的作用方面。但是在信息时代学习,更要注重数学和信息科学和美的知识学习。
数学是惟一直接反映物质的无限性的方法知识。物质的无限性使得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成为相对的、有限的。在人类的知识中只有数学将各种知识的有限性与物质的无限性联系起来。
学习信息知识是时代的要求。掌握信息知识才可以有效利用其他的知识。美的知识是人作为认识主体所必需的。在运用知识时,个人主观的意识信息会加入到认识过程中去,对于信息的处理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健全和完美的人,能够更好的利用知识处理信息。历史上的一些伟人由于知识构成不尽合理,在成功的历程上出现坎坷。
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是学习和研究和训练的统一过程。这时候的学习不单单是学,更要注重研究和训练。这就是统筹学习。
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要与研究相结合。这是由于信息化条件下,认识对象会表现出无限的变化发展的可能性。现有的知识及应用不能够适应认识对象的无限非线性发展特点。因此必须要在学习的同时开展研究,学习和研究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以批判形式作为必要条件。而不是全盘接受的学习。
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要注重思想方法的训练,要注意用统筹科学训练自己的思想方法。人类的思想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针对事物实体的,一种是针对事物的过程的。目前社会的主要的思想方法是针对事物的实体的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认识对象转向了认识事物的过程。要适应针对事物过程的认识,就要在学习中加强思想方法的训练,以改变传统的针对事物的实体的思想方法。这就要加强统筹科学的学习。
六、信息时代学习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