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统计学标准化范文

统计学标准化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21 16:49: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统计学标准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中医各疾病证候分型标准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中医药临床与科研的发展,因此如何制定中医证候分型标准成为了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证型标准化的统计学处理方法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确保所制定标准具有极高的临床可靠性,选择何种统计方法成为了关键。利用符合中医辨证规律的数理方法,对常见疾病的中医证候进行多中心合作、大基数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证候要素,是目前建立证候标准化研究方法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

中医证候;证候分型;标准化;统计学方法

中医基于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断及治疗的特色。建国以来关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诊断学领域最为瞩目的焦点,但缘于中医各家学说、经验、理论等等纷繁复杂,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主观、模糊与随意性[1],因此逐渐形成了多种证候分类标准同时并存的现象,所谓的标准并不具有权威性,临床大多以推荐治疗指南存在。然而标准是构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要素,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标准是各国竞争的焦点。随着传统中医药巨大的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日益被挖掘,中医药标准化的国际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东亚地区的日韩甚至欧美等国家纷纷开展了传统中医药各种标准的研究与制订,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争取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导权。中医药标准化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不做标准将失去主导权,因此开展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制定并具有权威性的中医各病种的证候分型标准是抢占中医药国际话语权的有力切入点。以下就适合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化研究的方法以及目前常用于证候分型研究的几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对比选择作一综述。

1适合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化的统计学方法

中医疾病证候分型的标准化、客观化是临床辨证施治规范化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大批研究者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方面做了不少有借鉴意义的尝试,涉及病种广泛,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在思路和方法的实践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1聚类分析[6]、因子分析[7]、主成分分析[8]结合何丽清等[9]对北京市三家医院共586例年龄介于50至74岁之间的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作者采取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整理四诊信息,以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Ward’s法将该病分为三个证型,即肾气亏虚型(386例)、风寒湿痹型(141例)和痰瘀互阻型(59例)。唐伟等[10]收集了张炳秀教授2004—2010年间收治的644例共计755诊次胃脘痛病案,记录下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临床资料,并进行聚类及因子分析。其结果显示胃脘痛的临床证候可分为以下六类: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脾胃气虚、痰湿内蕴、瘀血停胃,每一类证候对应一组贡献率不同的具有高相关性的四诊信息。王春晓等[11]根据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脉体征等设计调查表,采集575例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调查表中98个常见症状进行分析得出8类证候:痰湿阻络,寒湿痹阻,气血两虚,湿热侵袭,肝肾亏虚,脾肾阳虚,血瘀气滞,肝脾两虚。根据分析结果可知,颈椎病病机复杂,虚实并见,其基本的病机是以“邪实”为主,主要表现为气滞、湿热、寒湿、痰湿,并见血瘀之邪;而正虚主要表现为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这提示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用于中医证型的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科学性。

1.2人工神经网络相关研究边沁等[13]用一种基于MFB_P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以742例乙肝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对乙肝的中医证型进行了规则的提取与研究,并根据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网络的性能作出评价。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神经网络运算模型有较强的获取数据规则的能力,决定该网络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是如何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有效地表示知识以及控制输入的信息。该方法用于证的标准化研究具有方法学上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孙贵香[14]在冠心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构建冠心病对应的中医证候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回顾性及前瞻性检验的方法,客观地检测该网络模型的性能。结果可见,对已采集的496例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回顾性检验处理后,该模型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0.5%,且具体证型判别的准确率与样本例数呈正相关性。新采集的132例病例进行前瞻性检验显示,模型的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1.36%[12]。

1.3结构方程的应用申春悌和张华强[16]采用DME(designmeasurementevaluation)流调方法,以盲法处理和分析了40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本病的证候分布及各证所包含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以探讨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李国春等[17]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的方法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中医宏观四诊信息和胃镜病理特征资料,根据病例特征的多维指标和中医先验理论建立合适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拟合模型考核其合理性,从202个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的22个辨证相关指标中,随机抽取了四个潜在因变量,分别与中医的四个常见证型相对应: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和胃阴不足证,并与相应显性症状相关,四个潜在的因变量都受同一个潜在的自变量影响,而潜在的自变量则反映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共性[15]。

1.4关联分析章浩伟将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中医肝病的诊断中,给出了症状程度表达的解决方案,并建立了结合专家系统和灰色理论方法的推理诊断模型,实现了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医肝病诊断方法,通过实际病例检验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根据上述方法构造了中医肝病七个主要证候的中医专家诊断系统,该系统依靠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组成的模糊推理技术来实现。目前通过60例肝病临床病例的检验得出诊断正确率约为78.3%,进一步证明该系统的推理方案是比较成功且可行的[18]。

1.5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任占利等[2]通过翻阅大量的古今文献进行调研,且经大量临床实践,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计算机学、数学、国际量表学等有关规则,研制出较客观、可计量、能重复的《中风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常用于证候分型研究的几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比选择

总结目前运用于证候研究的多种数理方法,虽然不乏有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神经网络、结构方程模型、关联分析等先进方法的运用,但这些方法在证候标准化研究中仍处于尝试阶段。较多应用于中医证型标准化研究中的数理统计方法,仍然是传统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目前常用以下几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证候分型的研究。

2.1聚类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目前中医药领域在对证型的研究中所采用的聚类方法,多数以统计软件将收集到的四诊资料进行基于距离的聚类,统计分析软件根据各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分层逐步聚而成类,最后结合中医理论和名中医临床经验确定为几类,从而形成对病例观察的全部变量分型分析。由于是基于距离的聚类,必然导致使用者定义聚类对象之间的距离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此外,采用聚类分析时如果两个强相关的变量同时进行分析,易造成聚类结果的区分度不强或者意义不大,并且容易舍弃低频高相关的变量,而中医症状、体征包括舌脉表现之间存在大量的多重共线性关系。针对这种共线性问题,需要对变量进行预处理,如删除频数过低的变量,合并意义相近的变量,或者组成变量群集合,再进行下一步聚类分析,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变量的损失,保留更多有意义的变量。

2.2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二者皆为用于将多个相关变量简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集合作为新的变量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这种统计方法可以在尽可能保留变量信息的基础上降低变量维数,减少信息的丢失且能得出有效结果。中医证候的要素纷繁复杂,因此有不少学者尝试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找出辨证的主要症状因子,并进行证型分布研究,即所谓的“抓主症”———满足主要症状条件即可判断为某一证型。但这种统计分析的前提是假设各因子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中医理论认为证候与证候之间、证候与症状、症状与舌脉之间存在广泛联系,相互之间并非能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单纯独立,并且存在及其复杂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所以他们的统计思路不完全符合中医证候理论,也意味着方法学选择上的错误。

2.3回归分析和判别分析不少学者通过此类分析方法建立证候诊断标准,该方法特点首先需要依据专家的经验,确定所研究的证候类型归属,然后通过对新观测病例四诊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一个所谓的最佳判别函数和回归方程。虽然判别函数和回归方程是对数据的数学层面的总结,但是它们的建立是以专家主观判断为前提,因此根据此类方法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其实就是根据专家经验建立标准,有循环论证之嫌,因而其客观性较差。

3证候标准化研究现存问题与展望

迄今为止,关于中医“证候”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已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就其本质而言仍未取得实际意义上的重大突破。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证候名称及其概念的规范并没有完全统一。由于历史原因,对于同一种证候名词的理解因人而异,而证候名及其概念的规范恰恰是制定证候诊断标准的先决条件;②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制定的方法学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目前尚无公认的根植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证候研究的方法学。现采取多学科交叉联合,以证型标准化方法学为基础,结合不同病种之间的差异,来制定中医常见病种证候标准;③目前中医证候分型标准的研究仍停留在证候的静态研究上。“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一疾病个动态发展过程的表述。因此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化研究,应建立在动态临床病例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证候的内涵与特质。

总之,利用符合中医辨证规律的数理方法,对无法与西医相对应的常见疾病的中医证候进行多中心合作、大基数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证候要素,是目前建立证候标准化研究方法的可行之路。除此之外,如何科学、合理的将建立在临床病例信息采集基础上的,使用符合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的结果所建立的证候分析标准转化成操作性、实用性强的证候诊断标准,来满足临床工作中实际的需求,也是目前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需要将撰写好的标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进行多中心的验证,同时结合专家咨询与论证,不断修改直至完善可行。尽管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数理方法应用到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当中,但随着多领域、多学科交叉探索的深入,未来会发现更合适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的统计模型与计算方法,相信合乎中医主流思想的证候研究的方法学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吴秀艳,王天芳.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思路[J].新中医,2007,39(3):1-3.

[2]任占利,等.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4):49-50.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188.

[4]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5]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6]黄宏兴,黄红,陈希.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3):180-187.

[7]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9]何丽清,闫立,杨涛.586例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聚类分析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52-55.

[10]唐伟,张炳秀,张文东.胃脘痛证候的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6):35-37.

[11]王春晓,谢兴文,李宁.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在颈椎病中医证型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3):8083-8088.

[12]李建生,胡金亮,余学庆,等.基于聚类分析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证候诊断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685-687.

[13]边沁,何裕民,施小成.基于MFB-P算法的中医证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5):66-69.

[14]孙贵香,姚欣艳,袁肇凯.基于MATLAB的冠心病中医证候BP神经网络实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8):1774-1776.

[15]陈启光,申春梯,张华强.结构方程模型在中医证候规范标准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2-4.

[16]申春悌,张华强,朱雄华.400例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证候辨证标准现场调查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6):517-520.

[17]李国春,李春婷,黄蓝洋.结构方程模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型中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4):357-360.

篇2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及其教学系统,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到现代教育模式的转换。实现系统互操作,是实现对学生个别化终身教育和最终实现我国全民教育终身化的有效途径。

利用internet 进行远距离教育,可以克服传统远距离教育的局限性,使学习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由于现阶段网络教育标准没有广普及,造成标准各异的低水平学习管理系统重复建设,不同的系统之间不能够进行互操作,严重制约了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研究了相关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管理系统方案。

首先本文分析了现有系统之间不能够进行互操作的根本原因,并带着这些问题对我国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的信息模型进行研究,用标准将其规范化,从而实现系统间的互操作。并在研究了国内外学习管理系统建设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远程教育平台的软件解决方案,详细讨论了整体架构、标准化实现。

该系统的实现将有利于实现教育系统间的互操作,适应现代网络教育发展的需求,对于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远程教育平台,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学习管理系统、学习者模型、xml,jav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computer,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modern e-learning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learning.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and refinement of modern e-learning network and teaching system,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 pattern to modern education pattern can come true and it can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furthermore, it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realize the student's life-long education individually and the whole country’s life-long education.

carrying through long-distance education by internet can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long-distance education. study will un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 however, the unpopular current network standard gives rise to repeated the low-level education system which will restri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arning terribly。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information model of modern e-learning technology and its realization, and realizes the shar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s. a brand-new software resolving schema is proposed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ccomplishments and experience of the e-lear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home and abroad, in addition,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tandard are being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system is in favor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besides, it can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e-learning and provide a good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e-learning

keywords:

e-learning platform,e-learning standard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earner model,xml,java,

一、学习管理系统概述

1.系统功能概述

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是培训自动化管理系统,也是e-learning的基础架构。所有的学习管理系统都有如下的功能:用户注册管理、课件目录管理、学习者的信息数据记录以及向管理员汇报等。对于学习者来说,有助于安排计划学习进度,并且有助于与其他学习者间交流和协作学习。]对于管理员来说,有助于了解、追踪、分析和报导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绝大部分lms都不具备教学内容制作的功能,以至于lms使用者都需另外提供内容制作工具。目前,学习管理系统应用范围很广,在cltes的lms规范(celts-20)中有比较完善的lms实现方案,并且详细定义了其交换用课程集合模型和课评价信息模型。

2.系统架构

学习管理系统能够支持大规模教学活动。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其结构体系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  

2.1学习系统

该模块主要的功能有:网络课程的显示、学习信息的提取、辅导和基本信息的查询。

网络课程显示主要是提供给学习者学习内容。它包括了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和重点、难点问题。学生主要是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来完成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划分,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来选择自己的学习路径。

提供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2.2教学教务管理

教学教务子系统负责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主要负责管理所有的专业、课程,学生的学籍、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学生注册之后的选课环节以及教师选择上课课件等功能。

专业课程的管理可以对专业和课程新增、修改、取消,可对专业课程信息检索查询,专业课程对应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开设专业学科。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提供登记、修改、删除等功能,还可以对学籍信息进行检索、统计查询,并具有标准化学号编制。教师管理是对教师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员针对入学的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选择课程、分配课程教师,实现了课程——教师——学生的关系。

2.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功能系统模块管理、用户组及用户的管理、权限管理。功能系统模块管理是指对模块能够进行灵活的扩展、修改、删减和合并,模块管理能够将平台中的所有子系统及其所属模块进行很好的管理;用户管理是实现用户角色分配,用户信息检索查询,能够将平台中的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权限管理是对所有的用户根据角色的不同将对平台的使用权限进行划分和分配,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并方便管理员维护。

3.理论信息模型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各类教学系统的开发实现。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质量差的教学系统间互操作没有保证,学习的进行依赖于特定的教学系统,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网络教育技术的标准化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有力的保障。通过对某些基本教学技术进行规范化,为系统互操作提供了基础。

因此在系统的设计阶段怎样对平台进行标准化是解决教学系统的互操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所应该符合的celtsc中的相关标准,包括: lms(celts-20)和papi(celts-11)等等。

二、关键技术研究

1.j2ee技术研究

j2ee是英语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的缩写。j2ee是一种利用java 2平台来简化诸多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有多种基于java的技术所组成:enterprise javabeans(ejb)[19],java server pages(jsp),servlets,java naming and directory interface(jndi),the java transaction  api(jta),corba,the jdbc data access api等。

j2ee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如图2所示。

 

图2  j2ee体系结构图

它通过提供企业计算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服务,使得部署在j2ee平台上的多层应用可以实现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它的优越性在于:计算平台支持java语言,使得基于j2ee标准开发的应用可以跨平台地移植;java语言非常安全、严格,这使开发者可以编写出非常可靠的代码; j2ee提供了企业计算中需要的所有服务,且更加易用;定义了标准接口,可以和许多厂商的产品配合,容易得到广泛的支持;j2ee树立了一个广泛而通用的标准,大大简化了应用开发和移植过程。

2.xml技术研究

xml是现今网络科技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之一。xml即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它是由万维网协会(w3c)颁布的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将sgml的灵活性与广为流传的html完美结合,更为简洁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从而使得现有的internet协议和软件更为协调,方便了相应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xml一向致力于简便而快速地,根据企业、科学规范或者其他方面的需要来构造定制的标记集。同时,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定义自己的xml标记集。xml的一个好处就在于能够共享这类“词汇表”,它们都使用同样的基本语法、分析程序以及其他工具。可共享的xml词汇表不仅提供了更易于查询的文档和数据库,而且为在不同的组织和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交换信息提供了一条途径。

xml的出现,大大改善当今的电脑以及网络世界。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异构系统间的信息交流、不同来源数据的集成、更精确的搜索、多种应用得到的数据、本地计算和处理、数据的多样显示、粒状的更新、升级性、保值。

xml是面向数据的文本标记语言,它实现了数据、结构和显示的分离,因此光有xml标准还不够,必须有一些其它的标准来辅助xml完成显示、数据处理或者xml文档内部寻址等操作,这些xml相关标准共同组成了庞大的xml标准族。w3c 为了不同的标准成立了不同的工作组,这些工作组分工合作,着重针对xml技术中的不同问题焦点,先后推出了与xml相关的其它重要标准:

1.1文档类型定义(document type definition,dtd、xml schema)

通过dtd 和xml schema,用户可以定义xml文件的逻辑结构,即定义xml文件中的元素、元素的属性以及元素和元素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在早期,dtd已经用来表示sgml的文档结构,而schema是xml标准推出之后才研究的一种使用xml本身的语法来定义xml文档结构的标准。

1.2可扩展样式语言(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xsl)

xsl是处理xml显示的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中,xslt(xsltransformations)是xsl比较常用的部分。xslt是一种转换语言,它可以将xml文档转化成其他文档格式。其典型的应用就是运用xslt 将xml文档转化成html文档,并在浏览器中显示。因此xsl是针对xml 文档的表现外观的。

1.3可扩展链接语言(extensible link language,xll)

xll提供类似于html的链接,但功能更强大。xll 协议包括两个规范,xlink和xpointer。xlink处理xml 文档间的链接,它支持一些非常复杂的链接,包括双向链接、扩展链接以及间接链接。xpointer定义了在xml文档内部寻址的机制,它提供了对元素、符号串和xml 文档其它部分的引用。

1.4xml路径语言(xml path language,xpath)

xpath是寻址一个xml文档内的组成部分的一种语言,被设计成可为xsl和xpointer共同使用。它使用路径方法来表达xml 文档中的层次结构。

1.5xml简单应用编程接口(simple api for xml,sax)

sax 实际上是xml-dev 邮件列表协作产生的,并不是w3c 的标准,但事实上已和w3c 推荐标准有着同等地位,现由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oasis)负责维护与更新。这一个应用程序接口是基于事件驱动的。

1.6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dom)

dom将一个xml文档转换成程序中的一个树型的对象模型,这个树模型的结构与xml文档的结构相同。程序可以任意处理这个对象模型,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子节点。

三、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其标准化实现

1.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先前定义的三个模块来实现各部分功能为: 

1.1学习系统

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支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课程以及多样的辅导形式,并对学生平时的一些基本数据信息进行管理。

1.2教学教务管理

实现学习管理系统中的教学活动,教学教育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两方面,教务管理是指对教学元素实体的管理,而教学管理则是管理它们之间的管理,这两方面相互配合,使教学活动不间断的进行。其功能主要有学生学籍管理、教师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安排,以及辅导、考试的安排工作。

1.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保证了学习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系统变量管理、模块管理、用户管理以及权限管理。

2.学习系统

学习系统在学习管理系统中相当于学生的教室,是一个能启动课程、跟踪学生进度的应用子系统。网上授课就是将学生要学习的课程从数据库中动态的显示在页面上,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后的辅导又分别由实时和非实时两种形式构成,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和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bbs系统和faq管理来讨论问题;学生还可以看到自己的作业情况,能够方便的从平台中获取和提交。

2.1系统结构

学习系统可分为四个部分:网上授课、辅导管理、课程作业和信息查询。每一项下面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模块,详细结构如图5-6所示:

 

Ÿ           网上授课

网上授课模块要实现两个功能:课程显示和学习进度的纪录,课程显示时在叶面端对服务器短的课程数据进行动态显示。学习进度的纪录是按照标准化的格式将学生的学习进度信息传送给系统。

Ÿ           辅导管理

辅导管理包括语音聊天室、bbs、faq,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全面的交互方式,避免了因为远程教育这种形式而造成的交流缺乏。

Ÿ           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模块主要是作业的下载和作业的提交功能,通过这个功能学生能过看到最新的作业信息。

Ÿ           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包括个人信息查询、成绩信息查询、作业情况查询以及学习进度查询四个方面,个人信息主要是指学生的一些简单的个人信息,成绩信息是指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以及作业成绩。作业情况是学生对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师对其作业的评价。学习进度是学生的每门课程的学习进度,方便学生对自己进行监督,促进学习的进行。

2.2课程交换用信息标准化实现

课程交换用信息的标准化实现主要是对交换用课程相关数据模型的支持和实现。我们采用的是lms规范中定义的交换用课程集合数据模型。

课程交换用信息的标准化要求能够简化课程在不同系统间的移动,即不同的系统都能够提取课程的组成成分、内容划分以及学习顺序,这是建立在统一的约定和标准之上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采用生成标准交互文件的方式来对课程的交换信息进行描述和存储,这个文件将跟随课程包一起作为课程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件的结构示例如下所示:

采用这种文件方式,使课程在系统间移动的复杂度大大将低,使得粒度为课程的资源在系统间的互操作成为可能。

2.3系统互操作标准化实现

系统互操作标准化就是对学习管理系统相关规范标准的支持和实现。系统平台所采用的信息模型为celts-20。

系统的互操作体现在:

Ÿ           启动课程

Ÿ           lms系统与课之间的通信 

Ÿ           在lms系统间传递课程结构、学习行为、课程内容

Ÿ           存储学生表现数据

系统间的互操作是基于http绑定的,其中有许多的参数名值对,包括万维网启动参数、ieee需要参数和学生的课程信息参数,因此我们采用了将这些参数在互操作时进行表准化格式的传输,代码片断如下[20]:

3.教学教务管理

教学管理在远程教育中居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起着调配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总结教学数据等重要作用。教学管理系统使得教学能够顺利实施,也可实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现代化和管理的规范化,另外还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效果。教学管理可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和系统管理,它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服务。学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保存自己的个人档案,及时获取教学机构的最新信息,得到教师的帮助与辅导等;教师可通过管理系统设置课程与教学计划,查看学生的学习档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管理者可管理教师档案、学生档案、最新信息、对远程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等。

3.1子系统架构

教学子系统包括学生选课、教师选课件、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安排管理、辅导管理和考试安排;教务管理子系统包括学生学籍管理、作业管理、专业及课程关联、教师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如图5-7和5-8所示:

3.2管理机制

教学与教务系统是紧密联系的,教务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实现对实体的管理功能,为教学管理子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基础,而教学管理子系统则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实体之间的关系管理功能,将这些教学过程中的必须元素组合起来,保证了教学流程的正常运行[40]。典型的教学过程的整个流程如图5-9所示:

管理员对平台上的专业和课程进行管理,保证了整个平台教学水平,对平台中的教师信息和学生学籍信息的管理,为制定教学计划做好了准备,这些都是教育平台的教学元素。

根据不同的年级、专业、层次教学教务管理员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然后对当前学期的教学计划再制定对应的教学安排,教学计划中的数据包括年级、专业、层次、学期、课程,这样就确定了某个年级、某个层次、某个专业的学生各个学期的课程;再为每条教学计划确定一名教师,教师的信息为选择教师提供了依据,选择好教师之后教学安排就确定了。

教学安排确定之后,当被安排了教学计划的教师登陆平台之后,他就可以看到他这个学期将要教授的课程,这时他可以选择一门课件作为这门课程的教材,通常一门课程会对应多门课件,教师可以先查看课件再选择一门最为适合的课件。

当一个学生的教学计划和当前学期的教学安排都制定好之后,学生就可以登录平台进行选课了,登录后平台会给出这个学生的必选课和选修课列表,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之后提交,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教学计划,

之后是网上授课阶段,其中包括作业的管理,教学管理子系统会安排辅导、考试,最后的考试成绩在教务管理子系统中进行管理。

 

4.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子系统是整个学习管理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子系统,它主要负责功能系统模块管理、用户组及用户的管理、权限管理[33]。功能系统模块管理是指对模块能够进行灵活的扩展、修改、删减和合并,模块管理能够将平台中的所有子系统及其所属模块进行很好的管理;用户管理是实现用户角色分配,用户信息检索查询,能够将平台中的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权限管理是对所有的用户根据角色的不同将对平台的使用权限进行划分和分配,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并方便管理员维护。

4.1系统架构

系统管理子系统分为三个子模块分别为:模块管理、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用户管理又分为:用户组管理和用户管理。详细功能如图5-10所示:

4.2管理机制

资源管理子系统包含下面几部分的管理:用户管理、模块管理和权限管理。这三种管理功能联系紧密,相互影响,一般的流程如图5-11所示:

1.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分为用户组管理和用户管理两部分。

系统目前拥有四种用户组:学生组、教师组、系统管理员组和教学教务管理员组,每个用户都是属于上述的其中一组。管理员可以添用户组,用户在注册的时候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用户组,从平台的安全性和易维护性考虑在用户注册的时候,应该对其可选的用户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

2.        模块管理

模块管理是可视化的功能模块管理,这样大大减少了管理员的技术负担,管理员不必人工操作平台中的各种文件,只需在页面上填入数值即可轻松的进行功能模块的管理,也使得平台的可扩展性大大增强。

3.        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和用户管理紧密相关,六种不同的用户组有六种不同的基本权限,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所属用户组的基本权限,另外还拥有管理员设置的附加权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篇3

该文提出设计含有评价指标权重设置、评价项目内容、权重指标设置、评价实施、评价结果优化与统计等功能,基于PHP+MySql的在线教学评价系统,可满足各类职业院校广泛的教学评价体系需求,使评价结果更趋向于公平与客观。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评价;标准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107-03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师教学评价是职业院校的教师考核工作的重要参考。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已成为所有职业院校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各职业院校均部署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已成为广泛需求。

但在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因素影响这评价的合理性,具体如下:

1)评价者的不同的心理因素或主观尺度造成的评价差异

在职业院校中,部分班级或者学生会对管理严格的老师故意恶意评价,即使采用排除最高分、最低分的方法来剔除可能造成差异的数据,也不能有效的减少因此个别评价者主观评价而造成的误差。

2)不同专业知识领域造成的评价差异

公共基础类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较容易接受。所以,往往公共基础类课程教师的评价得分比专业核心课程老师分数要低,但其实不能说明公共基础课教师水平较低,只是专业知识领域差异造成而已。

3)不同评价项目,不同评价群体的结果是没有可加性的

职业院校通常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教师考核和教学评价制度,确定了评价内容、项目指标和权重。为保证评价结果更全面,教学评价参与人员涉及学生、专家、I导、教师本人等,最终将评价得分按权重比例进行相加处理。但从统计学角度,只有在各评价项目数据平均值与标准差均相同的条件下才能相加。简单加权相加的评价结果是不科学的。

2 标准分计算原理

1)标准分计算公式

标准分是指原始分与其平均值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

2)T分数

便于理解与记录,标准分是需要线性变换成T 分数。T 分数通过T=KZ+C求得,其中K、C 可自定义的常数,可以根据记录需要调整,如按总分是100,则可取K=13,C=59,使得T取值保持在21~99 分之间。

3)加权求和

3 基于标准分教学评价结果的优化

以某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为例。

3.1 评价指标和权重

该学校拥有多个专业系,而每个系又划分若干个教研组,每位任课老师或兼课老师都分配到教研组,以便展开教研活动。而学校采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让各专业自主设定教学实施计划。该学校制定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规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价、教师教研组互评、教研组长评、系主任评等四个部分组成,该四部分评价所占权重分别是A%、B%、C%、D%。

3.2 评价等次的确定

教学评价评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级别。每学期统计的教师评价综合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名,优秀比例为10%,良好比例为40%,60分以下评定为不合格。

3.3 基于标准分优化的计算过程

1) 学生评价的标准分计算

计算每班对各任课老师评价分的平均分和方差,再按标准分计算方法(公式1)计算每位老师在该班级的标准分Zc。如果教师多个班级任课,则该教师的标准分计算是由任教所有班级评价所得标准分的平均计算所得。

2) 教师组内互评的标准分计算

教师组内互评时,教师评价得分Zg由所有组内教师对其评价的标准分(公式1)求平均计算所得。

3) 系主任、组长等(或第三方评价)评价标准分计算

计算各位教师的系主任、教研组长评分时,应以评分者为个体,先计算每位系主任、教研组长对其所评价教师评分的平均分和方差,再计算评分者所评的标准分Zm、Zl(公式1)。

4) 教师综合得分

5) 校准分转化成百分制分数

由于标准分是浮点小数,不便于识别和记录。考虑通过线性变换分段处理,转换成0~100的百分制数。转换前,必须先确定优、良与及格比例。

假设评价标准分排名前20%的教师是优秀,末位2位老师是不及格。考虑便于记录, 80分以上记为优秀,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即C=59)。若参与被评价教师有200人,有40名老师可以评为优秀。首先,找到第40位教师综合所得标准分,记为Zex;第197名教师标准分为Zpa;然后,计算及格到优秀之间,没递增一个教师排名,相当于增加的百分制分数K’=(80-C)/( Zex-(Zpa))。最后,将每位教师综合标准分Zi代入T分数线形变换公式得T= (Z-( Zpa))*K’+C,求得每位教师评价的百分制分数,而且,还可保持教学评价综合得分的合理排序。

4 在线教学评价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模块设计

教学评价系统模块设计分为用户管理、评价设置、评价实施、结果查询四个部分,方便评价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登录平成在线评价。具体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

4.2 评价实施流程

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在评价实施前,输入学生、教师、课程和课表等基础信息,确定教学评价项目级别、内容、指标和权重。待教学评价全部完成,由系统管理员优化处理程序,计算价综合得分。待统计完成,参与评价者可以登录进入系统查询评价结果。

4.3 系统的网络运行环境

系统课运行于院校的OA办公服务器上,评价者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完成评估评分和查询工作,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官方首页通过外互联网络进行单点门户登录。

5 系统功能实现与程序设计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是基于ThinkPhp开发,系统MVC框架如图2。

1) 用户管理模块:用户划分四种角色权限: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领导(专家)。

2) 评价设置模块:实施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前,系统管理员可通过页面录入或者Excel文件格导入的方法完成数据的初始化的配置,包括录入教师、学生、课程等基本信息。

3) 评价指标模块:系统管理员可在系统内设置两级项目评价内容,并根据院校的考核要求合理分配项目权重,设置后由系统生成本学期的在线教学评价问卷。

4) 评价实施模块:待评价指设置完成标参加评价人员可登录系统录入评价得分,

5) 评价统计模块:

5 总结与展望

采用标准分优化的教学评价得分,有利于获取更客观教师教学评价结果。根据优良率和及格率的现实比例需求,将标准分进行分段定位、线性变换处理,使评价得分更便于记录与理解。本系统设适用于通用网络环境和操作系统平台,易安装,易维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教师教学评价本是一门系统工程,如何设置合理的评价考核内容,如何合理分配权重指标,更有效地帮助职业院校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仍是需要长期的研究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评价数据,努力通过的数据挖掘或者变异系数法等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寻求更客观的指标设置与合理的赋权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钟卫,袁卫.对360度反馈评价系统偏差的矫正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4):76-79.

[2] 傅登继.基于标准分的技工院校网上教W测评的新尝试[J].职业, 2012(27):65-65.

[3] 刘子龙,张卓.基于标准分的学生评教结果的优化处理[J].现代教育管理,2010(8):52-54.

[4] 王彭德,李国虹.标准分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1):27-29.

[5] 严灿勋,刘慧敏.标准分在评定考试成绩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 2010(5):91-92.

篇4

关键词:踝泵运动;标准化健康教育;剖宫产;效果评价

随着高龄孕产妇的逐渐增多,胎儿窘迫、产程迟滞、胎位不正及骨盆狭窄的几率也会增多。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由于孕期腹腔压力升高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及术后卧床致血流缓慢等多种因素共存,容易诱发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继而影响产妇康复甚至危及生命。踝泵运动能够经济有效地预防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血栓的形成,值得推广[3]。但因文化及理解接受能力差异致其对踝泵运动的掌握及操作仍存在不足,因此,需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方式指导产妇进行踝泵运动。本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应用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6月在本科行剖宫产的单活胎300例初产妇,经术前检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27.33±3.24)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2人,大学专科及以上108人;孕周37+1~40+5周,平均(37.62±2.54)周;体质量指数(BMI)26.1~28.8kg/m2,平均(27.36±0.46)kg/m2。观察组年龄20~41岁,平均(28.14±3.51)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9人,大学专科及以上111人;孕周37~41+1周,平均(37.53±2.72)周;BMI26.2~28.8kg/m2,平均(27.52±0.37)kg/m2。两组对象年龄、文化程度、孕周、平均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由责任护士讲解并发放宣传册进行指导踝泵运动。观察组实施标准化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2.1建立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及护理组长组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小组讨论设计踝泵运动标准化健康教育单并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1.2.2制作踝泵运动标准化视频、宣传册将踝泵运动的作用、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讲解和示范,结合图片、文字制作成视频、宣传册。1.2.3健康教育方式孕妇学校将踝泵运动作为产前保健知识必修课;将宣传册与母乳喂养手册一同发放;制作宣传栏内宣教资料;入院后由主管护士结合视频讲解具体运动方法,对操作不足之处立即指出并持续督导,直至其正确掌握。1.2.4实施踝泵运动具体方法:剖宫产术后,躺或坐在床上,大腿放松,在无痛感或微微疼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向上勾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10s,再最大限度向下绷脚尖,保持10s,每次练习5min,每天5~6次,反复伸屈踝关节,让肌肉持续收缩,并逐渐增加训练频次。在体力允许、无痛感的前提下,可将踝关节的跖屈、内翻、背伸、外翻组合在一起进行环绕运动练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症状和体征;如肿胀小腿周径大于正常侧3cm、存在沿深静脉走行的局限性压痛等,及时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是否发生LEDVT;以及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LEDVT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LEDVT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9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明显降低了LEDVT的发生

由于妊娠期间雌激素分泌增加,血管壁损伤,血流减慢,LEDVT已成为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4]。踝泵运动是主动屈伸踝关节,属于主动运动,在进行踝关节运动时,小腿的肌肉会收缩和放松。通过跖屈和背伸,小腿三头肌和胫骨前肌收缩时能够挤压血液回流,舒张时新鲜血液重新流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LEDVT形成。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能够让产妇认识到踝泵运动的重要性,认真理解,接受正确的指导,主动练习,有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LEDVT的发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LEDVT发生率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4例LEDVT,2例患者有下肢疼痛症状,2例患者有下肢肿胀症状,住院费用及时间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增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针对产妇血栓形成的机制,采取不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有效预防LEDVT的发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3.2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的实施,通过口头、床旁宣教,资料及视频等多种宣教形式,避免了因护士工作量大及表达的差异,统一了标准;通过训练的实地具体指导,减少因产妇知识接受及理解能力不同而产生的实践差异,调动了产妇接受健康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产妇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地配合练习;频繁的护患交流互动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9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5

【关键词】标准化宣教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6月在我院接受IVF治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年龄26岁~36岁,平均年龄(30.09±2.11)岁;不孕年限2年~8年,平均(4.99±1.09)年。随机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2月接受IVF治疗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年龄26岁~37岁,平均年龄(30.23±2.56)岁;不孕年限2年~9年,平均(4.78±1.34)年。2组均为首次接受IVF患者,2组年龄、不孕年限、治疗方案、个体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进入IVF治疗周期前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IVF的相关知识、治疗流程及注射促排卵药物期间需要配合事项;②取卵手术以及移植手术日需要注意事项,并发症的自我观察要点;③胚胎移植术后抽血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时间,对于成功妊娠的随访内容以及未怀孕患者下次就诊时机等内容[2]。

1.2.2试验组使用标准化健康教育模式,宣教方法如下:①启针日:门诊护士介绍药物储存方法,注射促排卵药物期间饮食活动的注意事项,并且实地演示药物自我注射方法。②夜针日:注射室护士告知夜针注射地点、方法,以及手术前饮食活动注意事项。③取卵日:手术室取卵护士讲解手术配合关键,术后用药方法以及对取卵后异常情况的自我监护和胚胎移植手术前准备等内容。④移植日:手术室巡回护士讲解胚胎移植术后用药,抽血检测HCG的时间,将随访的时间和内容进行介绍。⑤注意事项:整个宣教过程中使用标准模式,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统一宣教内容,重点一致。

1.3评价指标

根据宣教内容重点问题发放自制考卷调查,评估宣教内容掌握情况。由护士向患者提问5个问题,包括药物如何储存、药物如何注射,饮食活动有哪些注意事项,手术需要配合哪些内容,检测HCG时间。评价标准:完全答对为完全知晓;答对2~4个为基本知晓;答对0~1个为不知晓[3]。在移植手术后向2组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2组患者对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情况。评价标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标准化宣教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由于实施宣教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对知识重点认识等差异会导致每个护士的宣教效果大不相同。而标准化的宣教模式,让每个宣教护士在每个治疗节点上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重点保持一致,并且改进了宣教的时机,让患者在每个治疗节点都能得到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打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依从性更高,从而使治疗过程更加顺利[4]。

3.2标准化宣教对护士的要求

标准化的宣教模式不仅是对护士的宣教内容和重点进行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宣教护士的授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如授课技巧,语言表达,姿势与体态等方面的定期培训保证授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