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1 14:37: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水产养殖学概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
高校实验室是师生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是验证科学理论、知识创新和科技开发的重要载体,在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加强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从而为高质量完成教学与科研工作奠定基础[2]。学院建立了公共实验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使用院里购置的各种仪器,从而保证了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基本实验的顺利开展。为了配合水产养殖专业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常规实验室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占地近10000m2的水产养殖基地和一个流水养殖实验室,可满足从苗种培育到成品鱼养殖等整个实验教学的需要。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试验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实验中部分陈旧的实验项目和落后的实验手段严重制约了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及时地将一些新的能反映学科发展新动向和新技术的实验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在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上,将实验项目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3类。对于一些经典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我们将其归入验证性实验当中。同时优化原来的实验课程体系,整合原有的实验内容,形成一些综合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开设了一些创新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做完后才开设的,这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创造探索能力,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在实验课前向学生说明实验的基本思路并给学生一个研究课题,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实验。综合性实验比以往的验证性实验更容易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的主体性[3]。
3开放实验室
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我们将实验室全部开放。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实验室学习和进行科研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到的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更好地利用开放实验室,我们将实验室的具体开放形式分为课题自选型、科技创新型和参与导师科研型3大类,涉及水产养殖专业所有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学生作为主体到开放实验室中来,参与一些科研实验项目,教师在学生的科研活动中给予启发和指导。我们鼓励学生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充分结合自己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实验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同时也鼓励各专业课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吸收比较优秀的本科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在进入开放实验以前,首先由指导教师和参与科研实验的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课题。指导教师要审查论证学生选题的可行性和选题的创新性,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而且每个实验室在正常开放时间都有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讨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讨论找出根源,改进实验方法和策略,最终完成实验。实验项目结束后,参与实验的学生必须向科研指导教师提交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应认真评阅、修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实验规范完整、分析讨论深刻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相关期刊上发表实验论文。
4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4.1利用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数码互动生物显微实验系统是专为生物显微形态教学设计的互动式实验教学系统,教师只需通过自己的电脑就可以查看全班学生的显微镜画面,使教学更直观、更方便。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向多媒体互动系统进行随意交流,教师与学生实现全面互动,使沟通更快捷、更有效。配上投影机,增加一些多媒体中控设备,就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在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显微观察试验中,教师采用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4.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许多学校已得到广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的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色彩、声音、动画、图形等形式将一些技术和方法非常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将鱼类的雌雄鉴别方法、人工受精技术,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等通过摄像记录、经过教师的编辑、在实验课堂上进行展示,给同学们一个直观、形象、生动的感觉。
4.3多种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相结合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而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同时单一的实验报告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将学生的真实实验能力体现出来[4]。内陆水域增养殖学实验考核标准改革已关注过程、重视发展为考核目的,通过教师观察、交流、实验技能测验和实验报告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是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实验及理论知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项:实验课堂综合表现占20%(主要考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验技能占20%(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创新占20%(主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科研探索);实验报告占20%(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和结果的分析能力);考勤占20%。经过改革后的考核方法竟是发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简答题
题目22
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有哪些(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绿色农业、循环农业
b.
特色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
c.
化学农业、未来农业
d.
工厂化农业
e.
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f.
精准农业、信息农业
g.
可持续农业、物理农业
题目23
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农业资源的无序性
b.
农业资源的整体性
c.
农业资源的未来属性
d.
农业资源的有限性
e.
农业资源利用潜力的无限性
f.
农业资源的关联性
g.
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
h.
农业资源的地域性
题目22
无土育苗是现代育苗的方式之一,有何优点(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缩短育苗天数
b.
有利于促进城镇化
c.
利于育苗规范化、规模化、工厂化、立体化
d.
减轻土传病,提高秧苗质量
e.
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f.
可省去大量床土和节省劳力
题目23
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中枢,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促进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b.
维持碳平衡、调节全球气候
c.
净化空气、减少噪音
d.
防风固沙
e.
保护生物多样性
f.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g.
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
h.
减少社会生产成本
题目2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什么(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一体化经营
b.
使农业生产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c.
解决盲目生产、产销脱节,生产大走大落问题
d.
扩大经营领域,延长产业链
e.
实行生产(种养)、加工、销售三结合为一体
题目23
都市农业发展新趋势有哪些(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都市农业生产的智能化
b.
都市农业经济的未来化
c.
都市农业收入的集中化
d.
都市农业空间的地域化
e.
都市农业服务的信息化
f.
都市农业经营的国际化
g.
都市农业功能的多元化
水产养殖的种植型养殖技术模式:
答: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光辉灿烂的文明,其中之一就是农业。在构成大农业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三大细分产业中,种植业是基础,畜牧是延伸,渔业是拓展。渔业历史源远流长。它就像一条滚滚东去的长河,结绳记事,可以划分为原始、传统和现代三个拾级而上的技术模式。渔业文化博大精深。它就像一条起伏连绵的山脉,它由种植型、畜牧型和水产型三大类构成,每一类型还有许多个性化的形式,都是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伫立在水产养殖这一坐标系前面,从业者要充分结合实际,准确把握自己水产养殖事业所处时间节点和空间位置,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刻苦钻研,努力经营,积极进取,最终就能收获一个大丰收。
一、种植型养殖模式
即原始的水产养殖。人们通过农业生产实践发现水土尤其是像江河湖泊、浅海滩涂之类的大水面、大水域和大水体具有强度的基础生产力,即在光热气的负荷和水土植被承载下,同一水体不同养殖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共生互补关系,主要是食性,在一定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种共同生长,这就是原始的水产养殖模式,同时也是种植型养殖模式,即天生地养的原生态养殖模式。该技术模式不但能优化改良养殖场地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生态平衡,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水产养殖的社会经济效益。集中表现表现在低密度放养苗种即平均每亩放养数十以至数百尾苗种,粗放式养殖和优质单位低产即平均亩产数百至一千斤上。放养少量的苗种,而且还是多品种立体混养以及一次放足,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的轮养以及生态种养,通过施肥或者培育基础生物饵料,实施原生态养殖,完全靠基础肥力和天然饵料把苗种养至成品。该养殖技术模式具有三大类表现形式:
一是立体混养 即在同一水体中开展鱼虾、鱼虾蟹,鱼鳖、鱼虾鳖混养,该技术模式能够充分运用残饲,降解、分解粪便,防控疫病。
二是综合种养 例如鱼菜共生,即在水面上种植蔬菜,水体中养鱼,在稻田、藕塘、菱池、茭白田里放养虾、蟹、鳝、鳅、鳖等水产养殖动物,或者一造种植,一造养殖,实施轮作。
1.1教材选择困难GIS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学习GIS课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理想的教材应该是在精简并保留核心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与专业实际项目紧密联系的案例。实际上,非GIS专业的GIS课程教材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贾泽露认为陈健飞教授等译著的《地理信息系统导论》是非GIS专业GIS课程教学的一本比较理想的教材。罗琼等[11]认为由黄杏元等编著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龚健雅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以及汤国安等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等作为非GIS专业GIS课程的教材比较理想。结合本专业来看,目前市面的参考书籍都没有与水产养殖领域相关的实际案例,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难度。
1.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国内水产养殖领域的GIS课程大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教师较少。在现有的教师中,大多数是GIS专业的科班出身,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参与和本专业相关的项目研究也比较少。
2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
2.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PPT进行演示讲解之外,视频文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看与模仿,上机操作。例如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专题地图的编制等可以进一步结合实际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通过网络各种GIS论坛辅助教学,针对各种疑难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答案,展开分组讨论,争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GIS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的理论进行了解外,重点放在了GIS软件的使用以及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首先通过上机操作掌握软件的使用,做到大多数学生了解GIS在其所学专业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学生所学专业有哪些具体问题需要借助于GIS工具进行解决,需要用到GIS中的哪些分析工具等等。然后针对真正对GIS技术有兴趣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GIS相关课题的实际研究中。这样就做到了知识普及和重点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2.3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一些实例进行教授。例如数据的采集,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数据采集,了解数据的采集过程。我们也会模拟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例如渔场的选址、流行性疾病的分布、渔业资源的分布以及水资源污染等案例进行讲解,这些案例都是水产养殖领域实际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3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
3.1开课时间作为一门新开设不久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课时间的选择必须要兼顾到GIS与水产养殖专业课之间的关联性。既不能开设的时间过早,因为学生还没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体会不到GIS的实际应用价值;也不能开设过晚,由于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在经过较长的生产实习过程后才能完成。如果开设太晚,势必会与生产实习的时间发生冲突,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作者认为较适宜的开课时间应该在三年级的下学期。学生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对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较深的掌握,同时又不会占用每年五月份开始的生产实习。
3.2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上机操作。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除了一些基本操作例如空间数据的编辑、转换、分析等实验通过先演示后验证的方式进行讲授之外,我们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查阅专业论坛、参与小型的研究项目等方式力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3.3考核方式实验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目前主要采用实验报告和综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在成绩比例分配上,实验报告占40%,综合考试占60%。实验报告的书写确保学生掌握GIS软件的使用;综合考试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关键词:潮间带;潮间带生态系统;滩涂养殖;渤海湾;生态浮岛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在地球表面,海洋的覆盖面积达到了70.8%。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众多生命体共同的家园,这些生命体构共同构成了稳定的海洋生态系统。但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各种资源和空间的占有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对海洋的破坏与日俱增。因此,更好的保护海洋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使命。
一、海陆边缘环境
(一)从传统的滩涂到潮间带
滩涂自古便是人类向海洋索取的重要媒介,它是把海洋与人类紧密连接的纽带,同时也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分。滩涂在地貌学上被称为潮间带,潮间带即是指大潮期的最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潮间带以上,海浪的水滴可以达到的海岸,称为潮上带。潮间带以下,向海延伸至约三十公尺深的地带,称其为亚潮带。
(二) 潮间带生态系统
潮间带生态系统,即最低潮线与最大线间的海陆交互地带与其间生存的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潮间带时而被水淹没,时而又暴露出地表,环境变化大,水动力强。受这种特殊环境条件的影响,潮间带生物稀少。潮间带生态系统有着其敏感和脆弱的特点。
2.渤海湾海洋环境破坏的影响
(1) 渤海湾自然环境
渤海湾是中国三大海湾之一,位于渤海西部。北起河北省乐亭县大清河口,南到山东省黄河口,有蓟运河、海河等河流注入。海底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倾斜,沉积物主要为细颗粒的粉砂与淤泥。渤海湾中有丰富的石油储藏。其北部是著名的旅游和度假区,西部塘沽是重要港口。渤海湾滩涂广阔,潮间带宽达3~7.3公里,淤泥滩蓄水条件好,利于盐业开发。长芦盐区是中国最大盐场,盐产量占全国的1/3弱。另外,渤海湾,尤其在河口附近,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多,为鱼虾洄游、索饵、产卵的良好场所,出产多种鱼、虾、蟹、贝。
(2)渤海湾突出环境问题
当下渤海湾潮间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滩涂养殖盛行,大面积的密集养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第二,密集的滩涂养殖在用地上与传统的晒盐行业形成了冲用地突,大量依赖滩涂生存的水鸟没有栖息空间;第三,大量的海产垃圾(以牡蛎壳和各种贝壳为主)对海岸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第四,严重的石油泄漏对渤海湾造成严重的污染,经大量渔民证实,油污扩散范围到达滩涂。
其次,滩涂养殖指利用潮间带和低潮线以内的水域,直接或经整治、改造后从事海水养殖、增殖和护养、管养、栽培。近几年来,随着沿海滩涂圈海围池养殖增多,滩涂圈养池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法。圈养池一般为矩形混凝土结构,其内部用铲车铲除池底淤泥,以便在退潮后能保证池内有足够的水深。这种围堰建设会极大的改变原来的环境,可能对沿岸潮间带生态系统构成巨大的压力。对当地原有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威胁。
另外, 石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较大。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件的发生震惊全国。渤海湾是中海油的主产区,漏油事件发生在蓬莱19-3油田,漏油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潮间带景观规划设计改善海洋环境
(1)海上渔村缓解滩涂用地冲突
在中国南方的某些沿海海湾,分布着一些在近海上漂浮的渔村,被称为海上渔村。海上渔村是由许多漂浮的房屋和构架连接在一起构成的,这样的渔村上面可供渔民日常生活习作,水下部分则可以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的水产养殖。这样的养殖方式解放了滩涂用地限制,不会对滩涂造成破坏,还可以充分利用纵向的海洋空间。
(2) 生态浮岛对于改善海洋环境的原理和效果
人工浮岛是人工岛的一种,可以漂浮于水面或者海洋表面,提供拓展空间。生态浮岛是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设计的。浮岛植物不仅营造了水面的景观,而且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植物在生的长过程中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通过植物的气孔蒸发水分,调节环境温度。因此,生态浮岛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能够调节水面的微气候,这种良好的微气候非常适宜于鸟类等的栖息。生态浮岛将高等水生植物栽植到富营养化水域中,并通过植物的根的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等,从而净化水质。同时,通过收获植物的方法,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搬离水体,改善水质,创造良好的水环境。利用生态浮岛的这种特性,可以缓解密集滩涂养殖带来的赤潮问题。
(3) 牡蛎对改善海洋环境的作用
牡蛎在水体食物链中,既是凤尾鱼、刀鱼等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又是藻类等浮游生物的捕食者,将它们置身于富营养化的海水中,净化水质、防止赤潮,一举两得。澳洲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牡蛎的外壳能够为牡蛎幼体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也是藻类与浮游生物生长繁衍理想的港湾。对于牡蛎的繁衍而言,牡蛎的外壳是最理想的载体。这样就可以将难以处理的贝壳垃圾变废为宝,把牡蛎壳回收利用,制作成天然的牡蛎礁。牡蛎礁沉入海底后,随着牡蛎的繁衍生长,牡蛎礁不断被加固,扩充,逐渐形成海底森林,改善、恢复海洋生态环境。
(4)潮间带景观设想
受到海上渔村和生态浮岛形式的启发,对潮间带的景观规划提出了设想。可以在潮间带亚潮带按科学的海产养殖分布范围,设置一些生态浮岛。这些生态浮岛一来有效地改善海水富营养问题,再者为水鸟提供栖息场所。由于潮间带的风速较大,初步估算海面风俗可达到6-7米/秒,这样就对生态浮岛的固定提出了要求。利用高密度轻量化的材质随即设计成不规则的模块,这种模块质量轻,漂浮力强,在强力作用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把这些模块编组并连接起来,分布在生态浮岛的周围,对生态浮岛间起连接的作用。效仿海上渔村的做法,浮岛连成片,来抵御风浪。
将加工好的牡蛎礁沉到海底,由牡蛎的繁衍生长不断被加固,被扩大,发挥改善海洋环境的功效。渤海湾洋流特征是表层水向内流动,底层水向外流动。这样底层洋流就带着鱼类需要的浮游生物和牡蛎幼体涌向海湾外,从而吸引鱼类游向海湾。同时,大量的藻类与浮游生物也为人工渔业提供了天然养分。海底、海面的景观效果同样重要。在这些浮岛水下部分,可进行立体化多层次水产养殖。
潮间带景观设计在当前人类社会大发展下,更好的衔接海洋和陆地,目的是想改善并逐步恢复海洋生态系统。这样的设计对于突发的自然灾害也有抵御救援的作用,当灾害(台风,海啸)来袭时,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群组被打碎为一个个的各具功能性的单体。这些连接固定生态浮岛的轻量化模块漂浮力强,弹性韧性好,在强大外力作用下不会造成大的冲击伤害。在强大的自然力作用下,灾害洋流方向是有海洋向陆地流动的,海水会载着这些模块冲向陆地,充当究生平台。受灾的居民可以抓住模块,等待救援。
参考文献:
郭忠玲,赵秀海.保护生物学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中国海岸带生物》编写组.中国海岸带生物[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根据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特点,实验室开放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技能训练型:多是因学生在教学时间内没有完成实验教学内容而通过在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的实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型:主要是学生申请的创新研究课题及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内容,吸收部分优秀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的课题研究;三是毕业设计(论文)型:实验室为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实习活动提供场所、设备和基本条件,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进行毕业课题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及撰写毕业论文等。
2水产专业实验室开放模式的实践
广西大学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一直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置于首位。水产养殖学专业尝试在大一阶段以专业教授开设“水产养殖学概论”讲座形式开展新生专业教育,在帮助大一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了解本专业基本课程内容和发展前沿的同时,也激发同学们对科研的参与热情。在近两年的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差、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等问题,在完成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逐步开放教学实验室,并不停探索、改进开放模式,以便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研究工作(如进行技能训练、创新和自主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平台。
2.1技能训练型
此类型的实验室开放时间约占总开放的五分之一,如“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的“几种药物对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就要求学生连续96小时观察鱼苗的存活情况及药液的更换;“甲壳动物增养殖学”的“虾类胚胎及幼体发育过程活体观察”实验,就要求学生对胚胎及幼体的发育状况进行一周以上的连续观察;“水环境化学”的“养殖水体溶解氧的24小时动态变化”实验,就要求学生连续24小时、每隔1小时进行采样分析;“生物饵料培养”的“枝角类的培养”实验,就要求学生连续一周以上、间断性地对水蚤的生长进行观察并适时补充营养液。
2.2科学研究型
此类型的实验室开放时间约占总开放的五分之三,依照实验经费的来源又可分为2种类型:(1)学生申请的创新研究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申请的国家级、省级及学校的大学生创新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讨论及综述的撰写;推敲设计实验路线和方案;实验器材、药品的准备;独立测试;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撰写论文等步骤。由于学生在选择实验时间、选择实验课题、选做实验个数等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据统计,以2010级同学为主的分别申请到了5个广西区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2个校级实验创新项目,6个校级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项目,共获6.5万元资助,参与创新项目的同学达29人,占2010级学生总人数(39人)的74.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广西大学针对2010级本科学生还专门设立“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以课题的形式强化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不但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对专业课程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都得到较大提高。(2)依托教师科研课题,在教师课题下做子课题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紧跟学科的最新动态,教师把科研活动纳入本科实验室开放计划中,学生可以通过帮助教师做科研课题的方式参与实验,使科研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程光平申请的广西大学创新开放综合设计性实验“罗非鱼排泄对养殖水质的影响”吸纳2名在校研究生及3名在校本科生;陈琴教师申请的广西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淡水养殖池塘水质模型建立及其应用”,吸纳2名在校研究生及5名在校本科生;李文红教师申请的2012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温胁迫对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机制”,吸纳3名在校研究生及7名在校本科生。
2.3毕业设计(论文)型
此类型的的实验室开放时间约占总开放的五分之一。由于开放实验室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实验环境,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所学,通过查文献资料,主动进行科学探索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动手能力,而且较好地实现了实验室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率。据统计,广西大学2011届水产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与科研课题结合率达76%,2012届本科生则达85%。
3实验室开放涉及的主要问题
开放实验室主要是实验室的开放给本科教育带来了生机,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科研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要使实验室开放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也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如指导教师、开放经费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
3.1指导教师水平
实验指导教师知识与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室开放效果。按传统的教学计划开设实验时,内容固定、单一,相对来说较容易指导;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丰富了许多,不仅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增加了,这对实验室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丰富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实验指导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实验室开放正常、实验顺利地进行,进而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
3.2实验经费不足
实验室的开放,必然会涉及到经费问题。由于水产养殖学实验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实验,不但实验准备复杂,实验动物、药品试剂等耗材较多,而且需要的仪器设备多与养殖水体直接接触,仪器设备的损坏也相对其他学科严重。另外,实验室开放后,实验人数、项目、内容、实验设备损耗与耗材的需求及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因工作时间延长而涉及156的劳动酬金也随着增加,特别是对现代大型先进仪器的使用率明显提高。但由于这些仪器的维修保养需请专业工程师,耗材成本也很高。开放实验室所需的经费如果光靠教师的科研经费或学生所申请的创新课题的经费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必须增加经费投入。因此,经费的保障成了实验室开放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
3.3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与传统实验室相比,开放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实验项目更多、实验内容日趋复杂、实验对象的多层次等许多问题,这给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主要是实验室的安全和仪器设备的管理。由于水产养殖学专业涉及的内容较广,实验过程中常会使用到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药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特别是带病菌的)以及各种压力容器,高电压和高转速电器设备等,如存在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故开放实验室相对其他理工科及传统的实验教学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隐患,如火灾事故、水淹事故、化学试剂腐蚀、灼伤事故、生物安全事故等;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实验内容及方式多以户外采样及室内分析为主,故仪器设备的合理化管理也成了实验室顺利开放的关键一环。
4实验室开放的科学化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有效途径。为此要不断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使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验室开放是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组织与各因素联动,才能有效实施并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中的作用。
4.1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实验室开放对实验人员和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实验室开放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要注重实验人员的培训学习,给实验指导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同时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生产实践及科研活动,以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实验室高水平的开放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验室的开放往往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教师的休息时间,而教师还有生活方面等其它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来做这项工作,占用实验指导教师的不少业余时间,故对在实验室开放工作中付出较多的教师应计算一定工作量,并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提高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指导工作积极性。广西大学在2005年开始把开放实验室工作作为实验人员的工作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2实验室开放经费的来源
为保证实验室开放的顺利进行,其经费来源可从二方面着手:一是学校建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主要用于低值易耗品和部分实验试剂的购买、仪器设备的维护及实验教师的适当补贴等;二是用科研力量来推动实验室的开放。由实验室提供基本的实验条件,如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而如药品、实验动物以及其他经费由教师的科研经费中支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困扰实验室开放的资金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指导教师缺乏问题,因为科研负责人就是很好的指导教师。
4.3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开放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加以保证。从安全角度看,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开放题目及内容由各室负责指导的教师进行严格的安全性审查和把关,禁止安排没有安全保证的实验;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和规范危险品的使用、管理工作;强化实验室环保意识,加强“三废”和生物废弃物管理。如有机废液和无机废液分别收集,严禁实验室废液直接排入下水道;对带有病菌动物的尸体的必须在远离人群、不影响环境卫生、不构成环境污染的指定地点进行深埋,坑深在1米以上,同时撒上消毒药液如烧碱、漂白粉等;对于健康的不可食的实验动物,处死后按指定地点进行深埋,坑深在0.5米以上。从设备的管理角度看,小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外借一定要有完备的手续,加强仪器操作的岗前培训,减少仪器设备的人为损坏。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不能随意搬至它处使用,采取专业人员负责的原则,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从软件的管理角度看,要做好开放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实验室开放要有明确的记录,如实验室开放项目申请、学生开放实验申请、实验开出记录、开放登记本、实验报告、结题报告、奖励等原始材料收集和归档,学期结束后及时将开放情况纪录统计汇总报设备处,作为核定实验室相关实验费用和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依据。另外,针对农科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可采取多种手段,如,设置创新学分,把开放性实验内容纳入培养计划,让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学分,对表现突出的或完成具有独创性成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参加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可采用勤工俭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一些日常的实验室管理与技术工作,如在实验室做一些日常清洁卫生,配制试剂等,这样既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经济上补偿有困难的学生,又可减轻实验指导教师的额外工作量。
5结束语
[关键词]蚂蟥; 精氨酸; 诱食
水蛭作为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了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柳叶蚂蟥Wh. acranulata Whitman和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 [1]3种作为药材水蛭的动物基原,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蚂蟥,又称宽体金线蛭,隶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蛭纲Hirudinea无吻蛭目Arhynchobdellida黄蛭科Haemopidae[2]。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水蛭的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因此水蛭的人工养殖成了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但有关蚂蟥人工养殖的基础性研究少有报道,主要集中在呼吸生理、繁殖条件、摄食规律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3-7]。虽然蚂蟥人工养殖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推广,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仅靠给蚂蟥饲喂天然饵料已极大程度限制其规模化生产,因此对蚂蟥人工饲料的研究迫在眉睫,而能否引起动物摄食是饲料研究的首要任务。
研究表明含氮物质会刺激水产动物的嗅味觉,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活动,其中氨基酸类是水产动物摄食活动的强刺激剂。荻野珍吉曾指出鱼类的摄食刺激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氨基酸 [8]。刘焕亮等也认为氨基酸对鱼类都有明显的诱食作用,如甘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等[9]。氨基酸的酸碱性影响其对鱼类的诱食活性,一般认为,肉食性鱼类对碱性和中性氨基酸敏感[10],蚂蟥的天然饲料为螺蛳,前期试验发现螺蛳体液和体肉中均含有丰富的精氨酸[11],且杨潼研究发现1 mmol・L-1的L-精氨酸对日本医蛭H. nipponia和湖北牛蛭Poecilobdella hubeiensis有诱食作用[12],故本试验选用碱性氨基酸精氨酸作为试验诱食剂,探讨不同浓度精氨酸对蚂蟥的诱食作用,为今后蚂蟥饲料研究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
蚂蟥由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提供, 经郭巧生教授鉴定为蚂蟥Wh. pigra;精氨酸、黄原胶、螺蛳。
匀浆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6CRT 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A1104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厂),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日立835-50型)。
2 方法
2.1 试验设计
以培养皿底部正中心为原点裁剪出直径5 cm的空白区域,用1层医用消毒纱布包裹培养皿底部覆盖住底部的空白区域,并用橡皮筋固定。诱食试验时,先将试验材料放入培养皿,再将培养皿放入装有10 cm高充分曝气24 h水的玻璃缸中,规定底部空白区域即为诱食有效区,每组取10 条健康蚂蟥放入玻璃缸中,共6个重复,试验为60 min,每5 min统计进入诱食有效区蚂蟥的条数(图1)。对照组(CK)培养皿中不放东西[13]。
2.2 诱食效应
2.2.1 排除活体螺蛳振动刺激对试验产生的影响 取3 只鲜活螺蛳和3 只鲜杀的螺蛳(将鲜活螺蛳放入-20 ℃冰箱中冷冻3 h)分别放入2 个培养皿中,进行试验。
2.2.2 底物(黄原胶)浓度的选择及其对试验产生的影响 精确称取黄原胶,配成0.5%,1.0%,1.5%,2.0%的溶液,加热使其全部溶解,自然冷却(发现0.5%的溶液太稀不凝固,2.0%的则凝固硬度太大,故舍去0.5%,2.0%组)。分别将10 mL 1.0%,1.5%的黄原胶放入培养皿中,同时设置一个空白培养皿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蚂蟥诱食效果。
按上法配制1.0%,1.5%黄原胶溶液,冷却后加入相同量螺蛳提取液,分别取加了螺蛳提取液的黄原胶10 mL放入2 个培养皿中,同时设置一个空白培养皿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蚂蟥诱食效果,筛选最适合的黄原胶浓度。
2.2.3 精氨酸浓度的选择 根据以往实验结果,精氨酸在螺蛳体液质量分数为2.97 mg・g-1,全肉则为7.09 mg・g-1[11],结合2.2.2试验结果,筛选并配制适宜浓度的黄原胶,分成6组,每组加入不同浓度(0.0%,0.1%,0.3%,0.5%,0.7%,0.9%)精氨酸,每组取10 mL分别放入6 个培养皿中,同时设置一个空白培养皿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蚂蟥的诱食作用。
2.3 数据分析
统计60 min内蚂蟥进入有效区的总条数,每组重复6 次,实验数据以±s表示。试验数据先用 Microsoft Excel 作初步处理, 然后采用 SPSS 18.0 软件包( One-Way ANOVA,LSD) 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活体螺蛳振动刺激对蚂蟥摄食的影响
活体螺蛳和死螺蛳对蚂蟥摄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以排除活体螺蛳振动因素对蚂蟥摄食产生的影响(图2)。
3.2 不同浓度黄原胶对蚂蟥诱食的影响
1.0%,1.5%黄原胶和空白对照组对蚂蟥摄食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1.0%,1.5%的黄原胶不吸
4 讨论
4.1 螺蛳体液对蚂蟥有一定的诱食作用
在水生生物摄食机制的研究上,已有的研究表明光照、水温、颜色、振动幅度、形态规格、气味、外源物质等会影响水生动物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从而影响其摄食行为。
本实验结果表明,活体螺蛳和鲜杀螺蛳对蚂蟥的诱食作用差异不显著,排除了活体螺蛳振动对蚂蟥感受器刺激产生的摄食行为,同时也排除了底物黄原胶对蚂蟥具有诱食作用。在光照、水温等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螺蛳体液对蚂蟥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实验结果符合蚂蟥喜食螺蛳的天然习性,同时也说明螺蛳体液中存在某种对蚂蟥具有诱食作用的物质。
4.2 精氨酸对蚂蟥有一定的诱食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精氨酸对水生动物摄食的影响不一样,随着浓度的变化有表现抑制摄食的,也有表现出促进摄食和诱食作用的。
梁萌青等对3种鱼类诱食活性研究表明,0.5 mmol・L-1精氨酸对真鲷有明显诱食作用[14];Tolomei等发现,在鲤鱼饲料中添加精氨酸诱食效果最好[15]。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精氨酸对蚂蟥均有一定诱食作用,0.3%时诱食作用最明显,之后呈下降趋势,这结果与宋天复等对金鱼的诱食研究结果相一致[16]。而伍一军等却发现低浓度精氨酸(0.01 mol・L-1)对泥鳅有极其显著的抑制反应,但较高浓度(0.015 mol・L-1)却呈现出诱食趋势[17];杨代勤等也发现,随着精氨酸浓度从0.5%增加到10.0%,对黄鳝摄食的影响从微弱抑制转为促进摄食,且促进摄食的强度与浓度成正比[18]。这可能与不同动物的味、嗅觉感受器对氨基酸的识别和敏感性不一样有关。
4.3 小结
本实验结果显示0.3%精氨酸对蚂蟥有显著诱食作用,这一浓度与螺蛳体液中精氨酸含量非常接近,因此今后可在此实验模型基础上继续研究螺蛳中其他氨基酸是否对蚂蟥有诱食和促生长作用,为蚂蟥配合饲料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 77.
[2]杨潼. 中国动物志・环节动物门蛭纲[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136.
[3]史红专, 刘飞, 郭巧生. 宽体金线蛭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23): 1817.
[4]史红专, 刘飞, 郭巧生. 温度对蚂蟥生长及摄食规律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23): 1944.
[5]郭巧生, 刘飞, 史红专. 水蛭及其养殖基地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 (21): 1763.
[6]Liu F, Guo Q S, Shi H Z, et al.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and within populations of Whitmania pigra and Hirudo nipponica based on ISSR and SRAP markers[J]. Biochem Syst Ecol, 2013, 51: 215.
[7]Liu F, Shi H Z, Guo Q S,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 loci for the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Whitmania pigra[J]. Biochem Syst Ecol, 2013, 51: 207.
[8]荻野珍吉. 鱼类的营养与饲料[M].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7:17,310.
[9]刘焕亮. 水产养殖学概论[M].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0:123.
[10]Reig L, Ginovart M, Flos R. Modification of the feeding behavior of sole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a commercial flavor as an alternative to betaine[J]. Aquat Living Resour, 2003, 16: 370.
[11]孟凡国, 史红专, 王嘉, 等. 蚂蟥与梨形环棱螺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12): 1915.
[12]杨潼.吸血水蛭化学感受器的特异性[J].生物学通报,2001,36(12):8.
[13]Kirsten K, Beate B, Christine A, et al. Prey location and prey choice by the freshwater leech Erpobdella octoculata using foraging kairomones[J]. Freshwater Biol, 2008, 53: 1524.
[14]梁萌青.不同诱食剂对3种鱼类诱食活性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0,7(1):60.
[15]Tolomei A, Crear B, Johnston D. Effects on grows,survival and feeding behavior of juvenile southern rock lobster,Jasusedwardsii[J]. Aquaculture, 2003, 219(1/4): 303.
[16]伍一军. 氨基酸对鲫鱼、泥鳅的诱食活性[J]. 水产学报, 1993, 17(4): 337.
[17]宋天复. 鱼类的化学通迅[J]. 水产学报, 1987, 11(4): 359.
[18]杨代勤, 严安生, 陈芳. 几种氨基酸及香味物质对黄鳝诱食活性的初步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26(2): 205.
Primary study of arginine as feed attractants on Whitmania pigra
WANG Jia, GUO Qiao-sheng, SHI Hong-zhuan*, LIU Hong, QIAN Wei-lun, DUAN Shu-yu, GENG Tian-hua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the feed attractants on Whitmania pigra were studied. The average weight of Wh. pigra were 5.0 g. Arginine was selected as feed attractants, xanthan gum was selected as feed substrate. The times of Wh. pigra going into the inducing room were recorded. The water temperature was 22-25 ℃ during the whole experiment. Arginine that had better inducing effect was chosen to carry on in the gradien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inducing effect was found when the added amount of arginine was 0.3%, which was close to the arginine content of the natural body fluid of Wh. Pigra and Bellamya purificata, 2.97 mg・g-1.
关键词:集雨节灌;园艺工程;社会管理工程;生态;法律法规保障。
一、概述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是指那些降雨量小、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及大气水分极不平衡的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西北地区就属于这种情况。该地区处于中纬度西风带,属常温气候,年降雨量不足200mm,干燥度大于3.50;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国境线,连绵400多公理,横跨50个经度,总面积相当于英国国土的12倍。这些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直接与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相关,解决了该区的农牧业发展问题,也就等于局部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发展问题。
干旱半干旱地区虽属"非灌不植"地区,但它也是一块富饶的土地,遍布其间的山脉和大多数季节性河流使得该区域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及生物气候特征,物产也独具特色。由于该区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而且充足,所以其植物光合产物量大,夜间物质消耗少,农产品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口感好,瓜甜果香。只要有灌溉,该区就是一个物产丰美的地方,比如内蒙古河套地区因有灌溉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瓜果生产盛地。
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少雨,空气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除少数灌区外,几乎年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水资源成为该区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再加上灌溉技术落后和管理水平滞后,使得该区农牧业得不到大规模的发展。要想发展该区的农牧业,必须实施干旱半干旱集水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二、集水农业技术的概念
集水农业技术是中国古老旱地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水文化发展的新时期,它既是对古老传统的继承,又是一种新概念新构思。因此,它不是一项单一技术就能实现的,而是复杂的技术体系,它包括天然降水富集工程技术、集水背景下的农艺工程技术、现代农村社会和农业的管理工程技术。
集水农业技术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间协同发展的综合技术体系,应当说相对复杂。它们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一环脱扣,全盘皆输。因此,要发展集水型生态农业,必须从自然、社会、经济各方面组织安排好人力、物力、财力,让这个系统各要素都发挥其最大效益。用通俗简单的话将集水农业技术概括如下三步:第一步拿到水;第二步把水高效地变成农产品;第三步,把农产品变成财富,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前图)
图示体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工程综合技术体系,我们除了应按此图示安排各系统外,更应重视这些技术及社会系统各要素间的组合。不同的组合应适应农村牧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如可以组合成温饱型体系,再而进入小康型,最后进入致富型的技术体系。无论现在处于那个阶段,切记要注意立足长远,研究使用或引入最先进技术,尽可能地避免重复投资。
三、集水工程建设技术
(一)集水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集水主要是指收集、蓄集雨水。雨水利用是一门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实用技术,它不但在许多干旱地区和国家如以色列、土尔其以及亚、非、澳、美等地广泛使用,经久不衰,而且在一些多雨的国家如新加坡、印尼、泰国、菲律滨和欧洲一些地区迅速发发展。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推动下,在水资源日益缺乏、水污染日益加重的情况下,集水技术及集水设施应当迅速产业化、工业化。
集水农业的第一步是集水,集水的第一步是集水面的构筑。
我们知道,农牧业尤其是农业是一个耗水极大的产业,据一些资料统计,农业用水占全年用水的90%。用水量大,集水量也应相应增大,也就是说要将那些非用水面积上的雨水全部收蓄集起来。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需要人工修筑集水面,包括收蓄集径流、洪水、季节性河流的流水等。这是集水工程技术体系中最难处理、投资最大的工程,它涉及的硬化材料及工艺、集水面的低投高效还是一个没有优选技术方案的难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科研机构和个人要面对这一现实,注意这方面的研发。
(二)发展集水技术的原则
农业集雨节灌工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发展的方向,要想使这一措施发挥其强大的作用力,让其产生巨大的生产效益,我们还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1、坚持将集水节灌工程同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小康社会建设相结合,应统筹考虑,优先帮扶那些尚未解决温饱及已经解决温饱但仍不稳定的农户,实施集雨节灌工程。
2、要坚持将集水节灌工程建设同控制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两高一优"农业开发相结合。
3、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设点,先搞好试验示范,以示范点为依托,依靠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农技推广部门和科研部门的协作力量,总结出适合于不同类型地区的一整套集水农业工程技术体系及其实施规范,然后逐步向周围地区辐射推广。要严防一哄而上,一上而散的急躁做法。
4、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建设并重的原则,强调质量第一,严格质量标准,切实搞好技术的社会化服务,力求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把广大农民群众办水力的热情引导好、保护好。
5、在推进策略上,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即先从降雨量较多、集水条件较好的半湿润易旱地区开始,逐步向降雨量较少、集雨条件较差的半干旱地区以及干旱地区推进。
6、要坚持先利用公路路面发展集雨节灌,后安排其他集流方式;先安排群众积极性较高、梯田建设搞得好的地方,后安排梯田不配套的地方。
(三)集水设施建设
经济富集、稳定蓄存、高效利用是集水农业的技术核心。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集中,来势猛又流量大,所以储水设施要有大的容量,而且一定要作好防漏工作。干旱半干旱地区普遍处于北温带,夏季日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因此各种露天储水设施一定要作好顶盖。防止蒸发也是个亟待研发的项目。目前在生产上多用的储水设施主要有:
1、水窖,它适用于黄土地区,可储水30-50m3;
2、水窑,适合于石质山地和古黄土复蓄地区,可储水100-500m3;
3、涝池,洪水在低地富集,可建成较小的型水库;
4、微型水库,利用季节性河流或洪水来量大、来势猛的特点修筑的较大储水池,一般几千到上万立米的储水量;
5、土壤水库,它是在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上发展起来的,其技术原理是利用黄土丘陵缓坡,修造邻体集水面和受水面,集水面的径流叠加在受水面上,存蓄于土壤水库中,造成局部土壤水分优势,保证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四)特殊环境下的集水方式
由于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多属退化草原土壤或荒漠土壤地区,所以来水一般都含沙量大,该区的若想利用集水,需经过分流、沉沙、再蓄存的过程。这些过程一般使用如下三种方法:一是利用自然落差;二是利用虹吸原理;三是用潜水泵将蓄水提高水位,再利用第一、第二种方法。
大田集水主要是蓄水和节水灌溉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土壤水库和微生环境逐步提高大田的灌溉率,但这一方法也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由于这种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集水农业的背景下,用水的基本原则就是让这种蓄水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效益。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大多集中在三个月左右,集中降水前后的气温和土温都有相当一段时间很适合植物生长,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的光热资源,我们就应充分利用集水来灌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大力提倡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四、集水农业中的园艺工程技术
园艺工程技术体系所要完成的是把集水工程得到的水资源迅速增值,高效地变成农产品。具体措施如下:
(一)节水型种植业
对于我国长期缺粮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来说,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其他一切生产活动必须在解决口粮问题之后才可能实现。因此,在集水条件下的大田栽培也应提倡,而且目前也有较成熟的技术,如燕山灌溉,这种节水灌溉方式既有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又有较高的农业产值。
(二)构造园艺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生产的主要制约因子是水分因子,大量的光热资源得不到利用。当有一定的集水后,就可以发展园艺农业,而通过一定的园艺设施和措施,就可以开展园艺型产业,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加之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配合,其产量和品质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进而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高产值和高附加值。
(三)畜牧养殖业
由于畜牧养殖业的用水量不大,可以普遍发展,其中的养鸡业技术成熟,收效快,效益高。但是,大中型家畜的养殖业则要慎重,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极十分摧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草场退化,加重沙化和荒谟化,这样反而有害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四)水产养殖业
一般认为在滴水贵如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耗水量较大的水产养殖业是天方夜谭,但地处太行山区的河南省卫辉市太公泉镇道唪士坟村实现了这一"夜谭"。这个村位于太行山西北的浅山区,石质山地,他们在开展集水农业后,用燕山滴灌法灌概农田,用剩余的蓄水发展水产养殖业,养鱼、养虾、养甲鱼。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增收产业。
五、集雨节灌的法律法规保障问题
在联合国"国际饮水与卫生十年"计划中,提出关于雨水富集及其设施将迅速产业化、工业化。在我国,《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清洁生产法》、《农业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有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城市、节水型农村、节水型企业的规定,建议在修改《环境保护法》时增加"国家促进建设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社会、循环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原则性规定。同时,参考《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修改《水法》,增加"保护、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同时在修改《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清洁生产法》、《农业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时,增加有关发展节水技术、建设节水型农村、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内容。国务院应该依据国家宪法、法律和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节水型农村条例》、《供水工程管理条例》、《灌区管理条例》、《节水技术促进条例》等行政法规,促进和保障集雨节灌的实施。
六、结语
发展集雨节灌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效益,这既依赖于现代灌溉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等环节,也涉及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用水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集雨节灌也是解决农业灌溉缺水的重要途径。集雨节灌事业发达的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技术因素,采取适合本国特点的农业高效灌溉措施。我国发展集雨节灌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利用适当的法律、经济政策将集雨节灌带给国家、地方和农民的利益及相应的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现代技术将流域、灌区和田间的管理、工程和农艺节水措施很好的结合起来,使我国的集雨节灌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取得更好的节水效果、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夏军:区域水环境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多级关联评估理论与应用[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9。
[2]彭世彰、丁加丽: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比较与认识[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4):49-51。
科学源于生活中的实践、观察与思考,如果你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你会有很多“科学”发现。关于科学的定义有很多说法:比如,法国《百科全书》“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而“科学”在我生活中是怎样体现的呢?下面略谈我生活中的“科学”体现。
在我童年早期,农村没有电灯只有煤油灯,而煤油灯很容易被风吹灭,胆小的我很害怕黑暗。忽然有一天,我舅舅家有沼气灯和沼气灶,在70年代初,那是多神啊,这种灯不会被风吹灭,而且没有煤油的臭味,不用我们小孩给它添油,满屋每个角落都看得见,沼气灶可煮饭,不用我们小孩烧火,而且很干净,随时可以煮饭――舅舅说这就是“科学”。儿时的“科学”概念就此产生,从此,我脑海里就有了科学这个概念并不断探索和寻求“科学”。童年的我留意身边的很多事,终于发现了“我的童年科学”:
一次,我的脚受伤并化脓,在70年代,农村的很多孩子都是自生自灭,因为医疗和家庭条件都很差,小伤小病没人管,这点小伤更不用提了,每天出去割草,一些花花草草刺到伤口很疼,我就用树叶敷在上面,晚上回家取下叶时,叶上居然有脓头,脚上留下一小洞,我高兴急了,因为只要脓头出来,伤口很快就会愈合,第二天我又敷上树叶,没过几天伤口愈合了。我把这种方法告诉我的小伙伴们,不久有一位小伙伴腿被狗咬伤并化脓,我告知这种方法,果然奏效,从此,树叶可治化脓伤口在我的伙伴们中传开了。
童年的一个夏天,我腹泻厉害:肚子咕噜咕噜叫、里面在翻腾、吃不下饭。出去割草时饿了,山上没吃的,怎么办呢?心想在坡上能找到吃的吗?可很多花草树木有毒不能吃,忽然看到田坎边的野蔷薇,想到野蔷薇的果都能吃,料想它的根也能吃。嘿,不但填饱了肚子,肚子也不咕噜咕噜叫了,晚上肚子也不翻腾了,腹泻止住了。经过多次实践都奏效,从此,野蔷薇可治腹泻在我的伙伴们中传开了。
放过牛的人都知道:牛会吃很多种类的花草树木,但牛不吃桉树。70年代的农村床上有很多跳蚤、虱子等虫子,有时被咬得整夜难眠。有的家长就在席子下面撒“六六粉”,六六粉的气味难闻且有剧毒,很容易中毒。而我不让爸妈弄,但被虫子咬得疼痛难忍,怎么办呢?我就想到牛都不吃桉树,这虫子也该不会吃吧,它们可能会被臭死。于是我就把桉树老枝叶放到席子下面一天,哦,很见效,连续放几天,跳蚤不见了,这就可以安然入眠。桉树可杀跳蚤等小虫子在伙伴们中传开了。
儿时缺糖吃,想吃甜的就上陂扯茅草根嚼,这茅草根不仅甜还清热。儿时经常跟刀打交道,难免会伤这伤那,我就用茅草花止血,止血前在伤口处吐点唾液或在嘴里吸吮几下,因我看见狗受伤时都自己舔伤口,所以觉得唾液对伤口一定有作用。茅草叶可编制器物或盖茅屋。茅草根和茅草花分别能清热和止血作用在伙伴们中传开了。
关键词:渔业工程;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39-02
随着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强调科技创新与工程背景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的重点。华中农业大学针对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实践与对策;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从招生政策、培养方案、指导教师和学位论文等四方面构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北京林业大学提出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推动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实施、校企创办联合实验室等的联动机制;广东海洋大学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双师型导师制及培养课题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大连海洋大学2011年获批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自2012年开始招生,截至目前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授权点招生数量基本稳定。大连海洋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立足渔业工程特色、面向工程应用需求,对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一、构建渔业工程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强化渔业工程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意识。立足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进一步探索和建立较完备的具有渔业工程背景的创新与实践培养体系和实践成效考核方式,强调考核过程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以及校院两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导师、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和实践基地的管理为主体。同时,还强化对学生实践意识的教育,有效调动和激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工程实践环节的热情。
2.构建完善的多形式创新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渔业工程背景,明确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环节主要采用集中实践或分段实践的多种方式。根据其培养方案要求确定实践计划,明确要求研究生在实践基地通过在岗或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承担或参与如实际问题调研、应用课题研究、案例编制与分析、实践观摩等实务性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对实践考核实行分级管理:由学校的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具体要求;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负责向实践基地派出研究生及负责组织实践成效考核;学院与研究生实践基地所在单位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专业实践状况。
3.加大投入,改善校内创新与工程实践教学条件。农业机械化学位授权点通过加大创新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增加校内已有的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放利用率。同时,借助大连海洋大学的渔业装备机械学科优势,加强渔业工程背景下企业实践与教师科研的相互融合,并依托相关的,如辽宁省渔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现代设施渔业生产过程与装备工程综合实验实训平台、机械工程实验室、动力工程实验室等多种专业及大型综合实验室等,加大校内渔业工程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训范围,并发挥相关教师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的引领作用,吸引学生参与相关项目及任务,明确创新与实践具体内容,加强其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4.加强工程背景师资建设。注重“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加强。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结合大连海洋大学规定40岁以下教师晋升技术职务岗位时,需完成在相关企业实践锻炼半年以上的特定要求,鼓励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质,并优先担任研究生实践教学。同时,学位授权点还鼓励教师通过工程技能培训或与相关农业工程、渔业装备工程等企业开展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工程锻炼机会。对于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的遴选与管理,则强调应具有丰富工程项目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力争与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二、渔业工程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1.确定具有渔业工程行业特色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求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应渔业企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渔业机械装备领域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够掌握解决渔业动力和机械工程、渔业设备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渔业工程管理等解决农业机械化(渔业工程方向)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2.完善课程设置,突出工程特色。课程设置分别涵盖农业机械化(渔业工程方向)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中课程涵盖学位公共课8学分,学位专业课6.5学分,专业实践和学术规范的必修环节分。选修课中涵盖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选修课7.5学分。另外,培养方案还对必修环节中实践要求的4种形式进行了明确规定。基础知识分别包括工学学科基础课(包括应用数理统计、数值分析、机械强度分析技术、渔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渔业信息技术等)和人文管理学科基础课(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生产管理学、渔业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知识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渔业设施与环境工程、高等农业工程学、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及装备(侧重海产品加工设备及技术)、冷冻冷藏节能技术(侧重海产品冷藏及保鲜技术以及船舶制冷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等专业特色课;工程实践课及实践环节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
3.明确研究内容,突出培养方向。在渔业装备现代化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渔业装备、渔业机械化生产与过程控制、船舶动力装置性能优化、智能化检测与控制、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渔业设备电气化与自动化方向的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近海和陆地集约化水产养殖机械、设施、装备及自动化技术;渔获物加工、贮藏及运输装备;水产饵料加工工艺及成形设备及精准捕捞采收机械装备等方向的研究。在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能源环境系统优化与控制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侧重海产品冷藏保鲜及节能技术)等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环境调控、生态修复、环境工程优化设计、渔业生产领域的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热泵调温技术、相变储能技术、燃料电池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向的研究。在渔业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渔业生物环境及其环境因子的信息智能化测量技术、评价以及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信息综合处理技术等计算机测控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开展渔业企业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生物生产机器人等方向的研究。
4.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渔业工程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要求具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实践经验丰富。校外导师的任职挝痪要求来自涉水涉海、具有海洋渔业工程特色的企业实践一线。在工程实践中,农业机械化学位授权点的实践基地为每名研究生安排了行业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实践指导教师,全程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在研究生实践期间,校外导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明确考核出勤及完成情况,实践结束后在实践考核表中填写评语并对其实践工作评分。实践地点亦可在校外导师工作地或校外导师合作企业进行。截止目前从实践成效结果来看,学生能够完成实践任务,且执行情况良好。
三、小结
修订后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培养体系立足学校涉海涉水的渔业工程特色背景,面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经过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具有渔业工程背景特色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侯红玲.工科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7(26).
关键词:水利工程 农业 农田水利建设
Abstract: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is the lifeline of agriculture. The main function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to control and deployment on the nature of the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achieve the purpose and remove all evil.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00000000, agriculture is the first industry in China, related to people's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stability of agriculture,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agriculture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农田水利的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水利事业。基主要任务是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利用先进的技术,改变一些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自然条件,促进农业的高效高产。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手段是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控制农田的灌溉、排水等必要的过程,实现农田的旱涝保收、稳定高产。
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灌溉和排水、小型河道整治、低产田水利土壤改良、土地整治和植树造林等。由于各农业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差别,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应该因时因地而异,进而完成农田稳定高产的目标。
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水资源,水利建设则是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利用的一项重大工程。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2.1 水利工程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水利工程的兴建,最直接改善的农田的灌溉条件,达到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自然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些水资源相对缺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地区,大量的农作物因为缺水导致种植困难或者产量极低。例如,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经过的南阳地区,通过规划灌区、水资源暂存等措施,可以极大的改善这些地区的灌溉条件,农业缺水的症状有了基本的缓解,提高了粮食的复种指数,也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更重要的是对部分区域的人畜用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水环境恶化、水质被严重破坏,给水产养殖产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出现,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而且可以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改善产业的结构。每一个水利工程的兴建,国家都会采取严厉的环保措施,加大对水源地的水质保护。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部分区域加大对污染的治理,给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出绿色农业、高效生态农业。
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可以将风调雨顺之年的多余水分进行储存,以便用于庄稼需要水时进行随时灌溉,这样做可以加大了农业生产的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农业对水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利工程的兴建,可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抵抗洪涝灾害,充分发挥先进的水利配套设施。
2.2 水利工程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是河流湖泊,水利工程最直接影响的就是江河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大多数的水利工程的兴建,都依靠天然的河道,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破坏了河流天然的连续性。每当出现干旱季节,为了保证农业的正常生产,这就会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吸取,影响河流的水位,甚至会出现断流的现象。相反,当出现雨季时,水利工程难以承受大量蓄水的压力,势必会泄洪排水,这样会对下游河道造成严重的冲击,久而久之,这就会对造成气候的变化,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农业水利工程也会影响农田周边的生物平衡,鱼虾等动物的洄游,会导致流域内的物种失衡。水文条件的非自然改变,可能导致大量的农害虫聚集,啃食农作物,甚至传播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和措施
3.1 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觉醒,也是人类考虑人类自身生存问题的一种重大进步。过去几十年,农业发展主要看重粮食产量,忽略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可持续农业发展更关注的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更关心的是农田在开发灌溉的过程中,以增强农业后劲为目标,让农业生产与农业环境协同发展。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对粮食的需求甚多。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否则粮食将成为影响中国的一种“政治武器”。“科教兴农”是我国解决粮食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国家增加农业投入,严禁占用耕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种子化肥供应,调动农民积极性。然而,水利不兴,则农业不稳,这是问题的关键。
3.2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和措施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适应农业的发展,尽可能的增加益处,限制弊端。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论述我国水利工程改革的措施:
水利工程节水
节水措施的基本作用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证灌溉率。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地域辽阔,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来考虑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为主要灌溉服务,必须将节水技术运用于整个工程。同时,节水的任务还需要由农业完成一部分:土地的平整、耕地的平衡、施肥的合理等都是节水的重要过程。先进的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植被的覆盖程度,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而且也是调节环境与气候的重要手段。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水利工程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保证了作物生产所需要的水分,同时也是对自然界水资源的节约。然而,合理的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常用手段。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主要考虑的因素为:地理形态,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因素。例如,东北的香菇栽培技术。第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第二,参考成功的经验进行合理的配方;第三,根据作物的生长原理进行场地选择;第四,择时进行蒸馏播种;第五,加强对作物的生长管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改革,配合先进的农田水利管理技术,可以将作物的产量最大化,满足农民的需要。
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暴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重建轻管。这种不利的做法对生产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有关学者指出,节水灌溉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左右。水利工程建设的再好,技术应用的再先进,如果管理不适,同样会对农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我国辽宁某县采用的小型农田水利承包的形式,将灌溉的任务委托于几名“上水员”,农民的庄稼是否缺水将与“上水员”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样不仅避免了自动上水无人看管的浪费,而且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概论》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2]于陶《水利建设项目持续性后评价研究》河海大学 2007
[3]陈若缇《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资源价值损失核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4]段世霞《哲学视角下水利工程管理》企业经济 2012
一、文铸魂,以文化特色发展率先崛起
纵观高邮历史,一部文化发展史展现在眼前,高邮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集邮之乡、中国民歌之乡。文化造就了高邮历史的辉煌,高邮拥有完整的历史文化序列,因秦王嬴政筑高台、置邮亭得名,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物化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比比皆是,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8处、市级84处,文物保护单位极具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号子、木偶戏、传奇故事、方言、诗词歌赋是文化名城的人文“建筑构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文脉。高邮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许多历史名人都曾在中国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文化也正在推进今日高邮的科学发展新征程。
(一)突出历史文化重点
为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高邮对外城市形象和知名度,高邮市委、市政府已启动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建议健全和完善高邮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机制,建立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通过各方联动,形成上下一致。同时,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投入力度,保证配套资金投入;《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确定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一带、一区、两片、多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空间框架中“一带、两片、多点”都涉及高邮,高邮可以进行城市总规修编,编制专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规划,使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协调起来,保护好名城古运河历史街区、龙虬庄文化大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
(二)引进文化发展创新观念
建议引入“原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规划选择建设独具特色的里下河地区汉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如在马棚、横泾或者江淮地区回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保持人文环境风貌,确保文化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结合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推进规划开发高邮运河西岸旅游风景区建设,注入江淮流域历史文化思想。同时扩展思维,如可将高邮运河湖滨渡口至镇国寺段运河沿岸城市区域与现有南门大街盂城驿整体规划,特别是原高邮镇行政范围内南郊三角区范围地域与城南经济新区整体规划,结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
(三)强化城市规划导向作用
依据扬州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发挥高邮的驿站、邮文化、运河文化等品牌、作用,开发出特色文化产品,突出城市人文个性,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深入挖掘、展示江淮地区民间传统文化,提升扩展双黄鸭蛋文化节、七夕节以及高邮、界首、三垛、临泽、菱塘等地方特色内涵,并可以通过提炼培育人文精神,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开展城市文化保护管理办法的制订工作,把城市文化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上来,依法保护和管理,包括保护城市视觉环境和控制城市空间尺度,通过对建筑高度、色彩与风格控制、街道景观与界面的处理、高层建筑布点与城市天际轮廓线的组织、城市地形地貌的保护等手段,突出城市特色。
毋庸质疑,高邮深厚的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对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城市整体价值、率先崛起苏中地区重要特色发展。
二、绿为脉,以生态特色发展率先崛起
绿色是生命的原色。高邮地处高邮湖滨、古运河畔,又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平原绿化先进市,并且高邮市已连续多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近年来,高邮按照滨湖生态城市的定位,积极实施城市东扩战略,打造城市新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不断丰富城市内涵,努力提升城市品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扎实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建议以“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型文化城市”为发展目标,这是对高邮历史、自然、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在绿色规划的引领下,统筹当前与长远、新区与旧城、建设与管理,开放思维、创新理念、强化措施,凸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特色。
(一)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清水活水”工程,完善城河水网工程体系建设,着力疏浚整治城乡河道,确保到2015年全面消除城市主要河道劣V类水体。抓好“不淹不涝”工程,加快实施淮河入江水道、北澄子河闸站、老横泾河上段及元沟子河疏浚整治等工程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将中心市区建成“不淹不涝”城市。抓好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确保到2015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抓好区域供水工程,确保到2015年区域供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同时,加大对高邮湖以及里下河地区水网的生态保护开发。
(二)推进造林绿化行动
突出重点地区,抓好城区绿化及沿湖、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建设,打造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和运河风光带,加快S237、S333两侧绿色景观建设,切实巩固国家生态市创建成果。打造生态中心,完成10平方公里以上生态中心规划编制工作。抓好省级重点公益林建设,确保到2015年高邮全市新增森林9万亩。
(三)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实施园区发展战略,推进千亿元特色园区建设,推进培育核心企业,充分发挥现有省级高邮开发区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强化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促进园区资源优化整合,推进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增强集聚效应,重点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要严格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准入门槛。要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整治行动。要严守“生态红线”,确保生态功能区面积不低于国土面积的20%,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三、人为本,以民生特色发展率先崛起
幸福导向型创意是指以满足人由生存到发展的多元幸福诉求为导向,以健康、绿色、时尚、智慧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包括休闲旅游、健康服务、低碳环保、数字娱乐、智慧化社会管理服务、心灵疗伤服务等,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兼具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意义,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更高品质。高邮的产业围绕幸福导向型产业,高邮可依托自身条件更多关注三点:
(一)推动绿色经济崛起
大力发展新型商贸、物流、旅游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实施发展以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照明器具新光源等特色经济,实现资源深度综合开发利用和多层次转化增值。例如在《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中,扬州被定位为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而扬泰机场、淮扬镇铁路等大交通的形成,高邮完全可以发挥其作用。
(二)扶持发展精致农业
我们可以像抓大项目招商一样抓精致高效农业,鼓励农民从事适度规模种植和养殖,建设农民创业园和观光农业基地,促进精致高效农业与休闲度假、养生保健结合,发展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美食品尝等农业旅游产品,形成一批种植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规模家禽养殖基地、生态农庄等农业产业链群,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精深加工、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力度,提高附加值。
(三)文化旅游业率先突破
文化与绿色生态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产业资源。根据2013年扬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把旅游业作为扬州的永久性基本产业,明确旅游业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重点和路径,同时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要把旅游业大项目纳入重大项目工作视野、范围和重点。其中提到的“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扬州城市特色,这些,也符合高邮特色。不过,高邮的城市地域特色在 “大气”较“精致”更突出和明显。高邮可加强旅游与文化、商务、科技的融合,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商务活动承接能力、境外游客比例和国际化服务水平,建设“宜游城市”,打造旅游强市,通过深入挖掘驿站文化、运河文化等特色资源,目前重点推进清水潭生态中心建设,加快开发建设文化、生态、科技融合的深度体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与扬州及周边地区进行资源整合,使高邮城市发展更紧密融入到扬州发展框架内,成为区别于苏南、浙江等其他先发城市发展模式的一颗江淮之间、运河之滨的璀璨明珠,最终实现高邮在苏中地区率先崛起。
参考文献:
[1]刘洋、唐任伍. 幸福导向型产业破解民生陷阱战略——以梅州市为例[J]. 中国名城,2013(4)
[2]倪文才. 高邮传统文化概论[M].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1)
[3]单霁翔.论生态博物馆的原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名城,2011(3)
关键词:农业民俗;民俗学;旅游开发;民俗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一、熊尔寨地区发展农业民俗旅游的区位优势及现状
1、自然环境优越。熊尔寨乡四面环山,地形奇特,森林覆盖率高,达到90%,在一处当地名为“世外桃源”的地方,8.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8%;空气质量好,熊尔寨乡的负离子含量是平谷地区最高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也是吸引旅游十分重要的条件;熊尔寨土质优良,适合种植大部分北方的果树,因此大部分果树品种都在熊尔寨安家落户,果树品种多;存在着具有潜在旅游开发价值的地方,如三羊谷火山,此处据中国神州研究所的勘测和研究,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火山之一,生成于十五亿年以前。这里总共有4个火山口,由于火山岩和火山灰的特殊功效,整个景区气候怡爽,果品佳美。其中的红果更是一绝,除了味美色艳之外,更有着很长的储存期,可从头年9月份直至次年的5月份。因此,此地山乡游的开发具有自然条件的优势。
2、区位条件优越。熊尔寨乡位于北京市平谷区,以北京为依托,民俗旅游市场广阔。随着京平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大大缩短从北京市区到平谷的时间,熊尔寨乡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较大的提高,以北京市区为主要旅游人群的优势凸显。
3、拥有相对良好的交通。虽然熊尔寨乡地处深山,但是有公路直接通往平谷县城,而且路况良好。熊尔寨各级政府也大力投入资金,造路修路,大大改善当地的交通情况,为熊尔寨发展旅游业提供必备的交通条件。
4、形成了具有相对特色的旅游之路。熊尔寨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民俗旅游与果品采摘相结合的方式,游客一方面能够享受农家生活的乐趣,同时也能享受自己动手劳作的乐趣。而且,由于当地果品品种丰富多样,生长期各不相同,当地的果品采摘能够持续6个月之久,从每年的5、6月份开始一直到当年的11月份,都有不同品种的果品可供采摘。这为旅游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
5、当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熊尔寨政府在对全乡进行每户走访统计后,制定了一些长远发展战略。积极利用政府力量,采取了一系列于民有利的措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科学的引导,必然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熊尔寨乡经济发展上的很大优势。
二、熊尔寨乡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首先,建设水库,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由于自然原因,熊尔寨乡地表水严重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长足发展。熊尔寨乡的水库建设项目将形成一个17.5平方公里的地表水流域。水库的修建,将彻底解决当地的生活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还能进行旅游开发、水产养殖,收取多项综合效益。另外,还计划在水库的基础上建设一个覆盖全乡的水集中厂,全面解决人们的饮水用水问题,让人们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这将从很大程度上为熊尔寨的旅游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其次,进行景点规划与建设。在民俗旅游发展上,政府明确思路,将旅游开发分作开辟、建设景点和发展山乡游两个部分,并积极进行景点的设计规划与建设。熊尔寨政府经过各项勘测和调查之后,设计了10个景点,并最终确定重点建设和发展其中的6个,包括世外桃源景区、九里山、九道泉等。科学的考证规划,有利于当地经济的长足、健康、有序地发展。
再次,发展具有特色的服务业。利用当地优势,大力发展桃木加工和各项服务业,这样在发展旅游上则有着更具特色的服务产品。
三、熊尔寨乡民俗旅游开发所面临的误区
虽然熊尔寨地区的民俗旅游(山乡游)有了相对规模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熊尔寨地区的民俗旅游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1、特色不鲜明,竞争压力大。在北京郊区,民俗旅游蓬勃兴起,民俗接待点日益增多,而以农家院和果品采摘为主要旅游项目的熊尔寨乡,其较之于其他地区的特色不能算是最为鲜明的。农家院加果品采摘业也成为民俗旅游开发的一种模式,在北京的其他民俗旅游接待村同样得到了广泛运用。在相同份额的游客面前其没有特别强的竞争力,相关的其他旅游项目的开发明显不够。
2、当地民俗整理工作不够。乡村民俗旅游应该采取相对封闭措施,防止被同化。保持以地方习俗为主要旅游对象、当地群众参加经营的相对封闭性,体现民俗旅游真正的民族味、朴实感、亲切感,造成文化、经济以及社会诸方面的相对神秘性,来刺激区域旅游动机的产生,带来更多的客源。而当地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如老泉等,还没有专门部门对此进行相关的故事整理编撰,没有进行深入地民俗整理工作。
3、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旅游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目前,熊尔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路设施不够完善,公路照明设施缺乏,晚上不利于游客出入,黑暗的氛围一方面能提供黑色的神秘感,提供宁静的农村氛围,有利于吸引游客,但这在另一方面却丧失了游客夜间消费的巨大市场空间,要在两者之间取得相对的平衡则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取得经济利益。第二,娱乐设施不够完备,可供娱乐休闲的场所不多,很难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需求。第三,整体的卫生环境较差,许多地区的垃圾处理开始成为一个问题。第四,农家院的小环境绿化建设不够,整体绿色农家环境营造不够,局部环境有待提高。
4、游客消费链条短。游客在熊尔寨乡的大部分消费集中在农家小院等的食宿消费,很少开辟以农家小院为中心的多层次立体消费。一方面游客的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对于经济的拉动幅度、农民收入的增加幅度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5、旅游客户管理松散。熊尔寨乡的民俗旅游现以个体为主,缺乏强有力的客户管理组织。尤其在每年的五一、十一以及四月前后的平谷桃花节当地旅游接待的高峰时期,妥善安排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则显得更加重要。没有统一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则无法开展必须由统一组织才能完成的工作。民俗旅游则缺乏一定的规模效应,难以规模化、优质化发展,为游客提供的服务也受到相应的限制。
6、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据了解,老泉口村的民俗旅游接待只在平谷境内进行宣传,宣传的力度明显不够,这便严重限制了当地民俗旅游市场的拓展。而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在没有借助现代技术为依托的强有力的宣传,发展便存在着很大的制约性。
四、针对熊尔寨乡状况提出的相关建议
1、加强规划,注重特色。民俗旅游的发展重在特色,因此加强全乡的旅游规划势在必行。各村应该有重点地开发1~2个有特色、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各村的旅游项目不应雷同的太多,发展模式也应有所区别。同时,尽量发展与北京其他郊区不同的项目,创立自己品牌。
2、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针对熊尔寨的实际情况,应加强水利建设与景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增加景点的吸引力;完善道路的照明设施,提供相对具有农村特色的夜间消费方式;建设农家小院的室内环境,适当增加里面的绿色;加大道路与停车场等的建设;注意处理生活与旅游产生的垃圾,不要让垃圾成堆,或者随河道漂流;适当增加娱乐设施和休息场所等。
3、整理特色民俗,加强景区建设,开发旅游项目。在保持农家院与果品采摘特色的基础上,突破单一模式的限制,积极开发新的景区,整理有特色的当地民俗风情并将之转化成旅游项目,从而提高其知名度,创造效益。
4、成立基层民俗旅游组织,搞好旅游的客户管理。在充分发挥个体民俗接待户积极性的基础上,成立客户管理组织。一方面协调内部关系,争取在内部形成和谐又竞争的氛围,形成不同特色的农家小院,并向游客公开,供其按需挑选。在保持个人特色的基础上总结并推广经验,以便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游客要求,解决游客困难,及时听取游客意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向外学取经验,转变人们的思想,从而具备一定的思想基础。
5、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转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路,走出平谷,加大对当地有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依托网络,建立自己的旅游网站;在合适的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宣传自己的旅游特色;举办文化节,邀请各界名流做客熊尔寨,利用明星效应造势宣传;与各种企事业单位,如学校、政府等共建,并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宣传。把熊尔寨推出平谷,同时打出自己的品牌,建立品牌效应。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文化市场稽查队)
主要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陶立瑶.民俗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3]巴兆祥.试论民俗旅游.旅游科学,1999.2.
[4]吴忠军.民俗旅游学的几个问题.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
[5]杨萍.再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层次、措施及模式.经济问题探索,2004.5.
[6]孙艳红.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保护;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水电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对水质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会产生较多的工业、生活废水,随意排放不仅影响地表水还会污染地下水,威胁着人们的用水安全:
1.1 工业废水在施工初期排放最多,工程地基挖掘及混凝土养护会使大量泥沙流入河中,增加泥沙含量和水体表面的漂浮物。
1.2 化学药剂的排放。主要以水泥 灌浆 为主 ,特殊 情况需采 用 甲凝 、丙凝和 环氧 树脂 ,并附有部分稀释剂和固化剂。
1.3 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污水以及粪便等。
1.4 油污的排放。汽车、挖掘机 等大型流动机械 ,多以油料为动力,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油料泄露等情况的发生。
2.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许多大型器械,如:汽车、推土机、搅拌机等,这些机器工作时会排放许多尾气,材料运输、装卸时也会造成灰尘四扬,不仅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噪音污染,还由于漂浮物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安全生活和植被的正常生长,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3.对噪声的影响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砂石或混凝土搅拌时产生的有规律的、不间断的噪音,另一种是山体爆破时产生的巨大噪音,最后一方面是大型器械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4.固体废物污染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产生许多固体废物,如沙土块、石块、碎石料等,各种主观客观原因使这些固体废物散落在施工场所及其附近,严重污染了土质。还有参与建设的施工人员每天要产生许多固体废物,这也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施工范围的土质状况。
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利施工场所人员众多,密集性较高,且居住条件极不卫生,使各种细菌极易滋生蔓延,造成流行性传染病盛行。
二、工程建设期间应遵循的原则
1.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在水电水利施工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要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两方面协调起来,共同发展,做到保护与开发双管齐下。在传统的水利施工中,仅仅考虑了施工管理和经济效益,而现今的水利施工中综合考虑了施工、环境、安全生产等综合因素,争取实现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使得生态系统能持续、良性的循环。
2.共生互补的原则
水利施工时要密切考虑施工与环境的协调一致性,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将一般的地面施工作为例子,挖掘工程地基时需要占地堆放材料,施工过程中也需要相当大的场地,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必须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
3.循环再利用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已使用过的材料进行变废为宝,从而保护生态环境。辟如利用弃碴填沟平地。
三、保护生态环境措施
施工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环境的保护,必须依照施工合同中对环境保护的条款规定,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及其附近的环境状况,使施工地内外的树木、植被等尽可能的不产生变化。还要重视尘、毒、噪音的减排工作,有规划性的排放废料、生活和施工废水。施工方还应制定科学完善的环境保护方案,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并将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实际施工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必要时要对其进行培训。
1.防止空气污染
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标准控制污染,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地基挖掘中产生的灰尘污染,采用高科技的施工技术来尽量减少灰尘的产生。材料运输过程中也应尽量减少扬尘及材料掉落产生的灰尘污染。尤其是在粉煤灰的运输、装卸中,一定要保证其密闭良好;在其出口时还要使用袋式过滤器,尽量不使用袋装水泥,搅拌机等器械也应安装除尘器。此外,还要对机械车辆定期维修和养护,贮油库的管理一定要合乎规范,避免汽油、柴油挥发,最大程度的减少大气污染。
2.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
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依据,根据国家水资源保护有关标准,严格控制进入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废水浓度,对混粘土等产生的废水进行沉淀和稀释,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体,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准直接排入水体,并对每月的污水进行检测,防止污水超标的情况,从而保障用水健康。
3.防止噪声污染
要将噪声降低到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必须采取科学的减噪降振方法,一切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和机械设备的噪声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还要尽量将施工安排在白天,将可能对居民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尽量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4.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固体废弃物一定不能随意的倒入河、沟、耕地等,避免阻塞河道和占用耕地,还要防止运输车将材料撒落在运输途中及施工场地上,施工附近要定期清理,保护周围居民的生活安全。
5.加强生态调度,补偿河流生态, 缓解环境影响
选择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运行模式,一定要将生态调度渗透到工程运行中去,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调度要将水量、水质、水温问题考虑到水利工程运行中去,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减少下游流量的变化、减少水量下渗、气体过饱和等负面因素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危害。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在我国已被逐渐提上了日程。在水利工程的设计初期就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具体保护方案有分层取水以改善下泄水温、通过泄流调度保证水量的稳定等。
6.改进规程规范,建立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多途径恢复和保护生态与环境
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诸多措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综合方案,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用人工增殖方法、使用胶凝砂砾石坝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材料的需求,使用气垫式调压井避免对植物的破坏,还要建立多自然河流实验研究室,还可以种植灌木丛来减少混凝土渠系的使用,还能采取建设人工湿地的方法来更好的保护生态系统。
7 加强江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研究,建立水生态监测体系
从国际先进的水利建设经验我们知道,一定要对水流、生态及其相关程序运行进行长期的检测,同时要保证检测技术的规范性,还要实现检测结果的实时共享。但现在我国的生态环境环境检测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而检测体系的完善又需要大额资金的投入,所以我国现今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已建的水文和水质监测站网进行,并且在中小型流域、典型河段进行试点检测工作,在长期检测过程中逐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检测水平。对于刚建的、设施完善的大型水利工程,还要依靠业主单位进行适当的信息补充。早已完成的水利工程,则需要经过细致的调查,结合工期制定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系统,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
四、结语
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环境保护需要在查清工程影响区域的基础上进行,对症下药,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实现工程与环境的完美协调与统一,发挥水利工程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实现资源的持续、循环利用,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建设项目环境评价与保护[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大学生 分析化学课程 认知 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14-02
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它的观点包括认知的建构主义、社会的建构主义和激进建构主义,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强调科学知识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因此,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以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形成的丰富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并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要对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必须先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知及其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建构,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方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分析化学课程包括分析化学理论与分析化学实验两部分,是高等院校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创新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分析化学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而现代教学方法则主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新课程改革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已成为化学新课程的共同理念,这是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的突破和超越。然而,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的学习设置了太多的障碍,使学生对学习化学望而生畏,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陌生感、距离感和恐惧感,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学科背景、生活经验中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分析化学课程重要性、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认知与建构现状,才能找准教学改革的起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调查地点,以讲授分析化学课程的不同专业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做了相应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改方案。
1 研究方法与样本分布情况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筛选、整理、编码和录入,最后采用统计描述法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单项选择题采用分布、集中离散趋势等统计分析法加以分析;对多项选择题,采用多重二分法,统计量为应答次数和应答百分比,应答次数表示某个选项一共被选了多少次,应答百分比则表示某个选项被选的次数占所有选项被选择的总次数的百分比。
于2012年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1.4%。320份有效问卷中,学院分配分别为资环学院1.3%、理学院0.4%、动医学院6.6%、园艺学院15.9%、葡萄酒学院11.9%、食品学院14.7%、创新学院11.3%、生命学院11.3%、动科学院9.4%、林学院9.4%、植保学院7.8%。专业分配为:水土保持1.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3%、应用化学0.6%、动物医学6.3%、园艺15.9%、葡萄与葡萄酒工程11.9%、食品质量与安全7.8%、食品科学与工程6.9%、生工基地1.9%、生技基地9.4%、生物技术8.1%、生物工程3.1%、草业科学2.5%、动物科学0.6%、水产养殖学6.3%、林产化工8.4%、林学0.9%、制药工程7.8%。年级分布为大一93.4%、大二6.6%。农村43.8%、城镇与县城29.1%、一般城市18.8%、省会或直辖市8.4%。被访者年龄介于9-23之间,其中18~21岁者居多,人数都超过10%,正态P-P图检验结果表明,年龄均值为19.59岁,标准差为1.21岁,年龄服从正态分布。
2 结果与讨论
2.1 大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整体性认知与建构
大学生认为分析化学课程中最最重要的环节是化学分析23.4%、仪器分析11.6%以及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65.0%,可见,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同样重要。被访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化学分析35.0%、仪器分析42.2%和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22.8%。这体现了分析化学课程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知识板块的异质性较高,他们分别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同时对这两个板块感兴趣的人很少。认为教学方法最需要创新的是化学分析37.2%、仪器分析36.9%以及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25.9%,认为教学内容最需要创新的内容是化学分析37.8%、仪器分析31.6%和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30.6%。
大学生认为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完全不适合未来发展、小部分适合未来发展、半数适合未来发展、大多数适合未来发展”和“完全适合未来发展”的分别占1.6%、23.8%、28.8%、44.7%和1.3%。说明六成以上学生认为目前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未来发展,但是仍有20%以上的学生认为需要对教学课程内容加以修改以符合未来发展。分别有21.9%、27.2%和50.9%的被访回答“不需要、无所谓”和“需要”重新组织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可见,现有教学内容亟待改进和调整。
对于分析化学课程现有安排的合理性的评价,采用五个指标进行评价,这五个指标均采用5分制,学生对这五个指标的评价对的评价,均采用5分制,被访学生评价平均分(标准差)分别为:“分析化学课程新颖度”3.20(1.00)、“实验数量充足度”3.98(0.98)、“实验顺序合理度”3.55(0.97)以及“训练操作目的的实现度”3.81(1.00)、“实验与理论的契合度”3.85(0.92)。说明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新颖度的评价不高,教学内容、教材编排需要更加灵活。
2.2 大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认知与建构
对实验课内容的评价,分为两个指标,均采用5分制,第一,操作性强弱,取值1~5的含义分别为非常不强、不强、一般、强、非常强;第二,实用性强弱,取值1~5的含义分别为非常不实用、不实用、一般、实用、非常实用。分析化学实验包括返滴定法测定NH4HCO3的含氮量、EDTA的配制、标定及自来水硬度的测定、酸碱溶液的配制、酸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混合碱的测定、胶体、电解质溶液及配位化合物的性质、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及FeSO4片含Fe量的测定、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及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乙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及镁摩尔质量的测定、KMnO4标准溶液的标定及H2O2含量的测定、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食用白醋酸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测Fe、分光光度法测P等12个,被访大学生对各实验操作性强弱评分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43(0.82)、3.62(1.01)、 3.43(0.88)、3.50(1.02)、3.30(0.89)、3.57(0.92)、3.39(0.94)、3.33(0.97)、3.55(0.87)、3.41(0.97)、3.32(0.92)和3.23(0.92);被访大学生对各实验实用性强弱评分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2.55(0.94)、2.42(1.00)、2.59(1.03)、2.50(0.10)、2.71(0.87)、2.56(0.92)、2.64(0.90)、2.81(1.01)、2.63(0.86)、2.50(1.03)、2.73(0.95)和2.84(1.00)。大学生对实验操作性强度的评分都较高,大于3.3分,而对实验实用性强度的打分则比较第,均低于2.9分。可见,大学分析化学的实验编排,在保障操作性的基础上,尚需增加实用性。
大学生认为目前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总应答次数640):生搬硬套19.7%、缺乏主动思考14.7%、实验问题认识不深14.1%、只重视实验结果13.1%、敷衍了事12.5%、操作不规范不熟练10.8%、课时太短4.1%、教师讲解过于详细3.9%、重要性认识不足2.8%、教材内容枯燥2.5%、实验设备不足1.9%。大学生认为实验课最需要的能力包括(总应答次数1160):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0.7%、实验操作能力17.5%、综合创造能力15.1%、数据处理能力11.0%、思维能力10.9%、仪器设备应用能力9.6%、研究能力8.5%和观察能力6.6%。
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方面,25.0%的被访倾向于“先讲后做”,而75.0%的被访则倾向于“讲做结合”。说明实验教学还是以边讲边做的方式比较理想。因为有学生反映,先讲后做,容易忘记某些实验操作细节。在实验课教师指导方式方面,选择“每班一个老师”和“每班两个老师”的分别占38.4%和15.6%,还有45.9%的人选择“每个实验内容一个老师”。这些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进行比较研究。当然,也要考虑到是师资资源分配等方面的条件。
2.3 大学生对分析化学理论课程的认知与构建
对理论课内容的评价,分为三个指标,均采用5分制,第一,内容繁琐或不足,取值1~5的含义分别为非常不足,不足,合适,繁琐,非常繁琐;第二,内容重要性,取值1~5的含义分别为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第三,内容实用性,取值1~5的含义分别为非常不实用,不实用,一般,实用,非常实用。分析化学课程理论课的章节包括:溶液和胶体、化学反应方向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基础、分析化学概论、酸碱溶液与酸碱滴定、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氧化还原与氧化还原滴定、电位分析法与电位滴定、吸光分析基础等11章,学生对各章内容繁琐或不足程度评分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08(0.76)、3.08(0.95)、3.08(0.91)、3.13(1.13)、3.09(1.10)、3.12 (0.88)、3.14(0.90)、3.15(0.93)、3.09(0.95)、3.04(0.95)和2.96(0.98);对各章内容重要性评分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34(0.79)、3.50(0.91)、3.72(0.93)、3.45(1.06)、3.34 (1.11)、3.79(0.95)、3.64(0.97)、3.61(0.92)、3.77(1.01)、3.49(1.00)和3.29(0.98);对各章内容实用性评分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39(0.89)、3.30(1.02)、3.55(1.10)、3.28(1.25)、3.30(1.24)、3.76(1.04)、3.69(1.04)、3.52(1.01)、3.69(1.06)、3.41(1.13)和3.19(1.02)。大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评价呈中等偏上水平,对各章内容三个指标的评分均为超过4分,理论课内容需大力改进。大学生认为分析化学理论课需要改进的方面(总应答次数为945)分别为:实际课题及技术22.0%、教材把握学术前沿21.0%、新技术新仪器介绍20.3%、教材重点突出有趣16.9%、计算机软件学习11.0%、实验顺序编排8.8%。
3 结论与教改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大学分析化学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度较高,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六成以上学生认为目前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未来发展。但是对目前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教学具体环节上,大学生有自己的建构:大学分析化学的实验编排,在保障操作性的基础上,尚需增加实用性。理论课需要在课程内容上增加实际课题及技术、学术前沿、新技术新仪器介绍,在编排上增加趣味性。实验课的编排,应该在保障操作性的基础上增加实验的实用性,同时,在实验教学方式设计上,以边讲边做的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验课上的主动思考,在注重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更注重实验过程的设计,如果条件许可,实验课多增加几个教师。通过大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认知和建构,构成了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此出发,必将会提高大学分析化学课程的效果,培养综合创新型分析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