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小学智能教育课堂范文

中小学智能教育课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19 14:53: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小学智能教育课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小学智能教育课堂

篇1

关键词:多元智能;多元智能教学;中职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25-01

教育部明确指出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是一种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因此现代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更应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多样化的高素质劳动者。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语言和数学智能,只注重了学生一部分智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创新、音乐、人际交往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其它方面的智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其智能优势难以充分展现。而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具备多项智能,而且各种智能都是平等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为中职卫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是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

一、中职卫校语文实施多元智能教学的目的

1、实现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应试教育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只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完全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语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智能,不仅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2、改变卫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由于卫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语文基础知识薄弱,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多种因素,使得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乏热情,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因此在卫校语文教学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首先改变了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树立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和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通过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根据学生不同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改变卫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

未来社会需要的医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卫校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不仅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修养与素质,促进了每个人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了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中职卫校语文实施多元智能教学的原则

1、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德纳认为,人的多项智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智能强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智能并利用这一智能优势进行语文学习,才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注重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展程度是有所不同的。人的智能只有强弱不同,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评价哪些人更聪明,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更突出、更优秀,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在于智力的不同组合。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到每个学生的智能差异,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因材施教,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

3、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加德纳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主体意识,都能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尊重他们的劳动,允许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是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在吸引他们兴趣的同时,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多元智能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只从某一方面采取单一的方法来评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突出特点就是从一元到多元,对学生的评价不是采用单一的方法与手段从一个方面来评价学生,而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价学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准确、更客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同时促进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学改革的意见. 教育部2000.

[2] 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 陈 雯. 新课程改革下中职语文多元智能教学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篇2

关键词:技能教学 激发兴趣 课堂创新 分阶段教学

电类专业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反复练习来实现。根据教学目标,电类专业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技能课的教学来完成。现在我以08应用电子技术(1)(2)班的电子技能训练为例,在技能课教学中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两班学生仅通过了两个学期的技能训练,参加初、中级无线电装接工技能鉴定,合格率分别为100%、95.2%。

一、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1.实物展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将我校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如声控、光控、压控等控制电路的效果展示,这些作品产生的声音、灯光指示等动态效果,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与这些电路有关,举例说明,为后期的学习埋下伏笔。

2.以各种技能大赛为载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组织师生技能大赛,通过这些大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组织各类型的竞赛。青年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我们组织小组间、班级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腿走路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在技能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1.注重纸上练兵,加强模拟训练。对一些元件较多、线路较复杂的电路我们采用“纸上练兵”法。所谓“纸上练兵”法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专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这可以作为作业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节省了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无线电中级工考核电路中,采用了集成电路,电路复杂、难度大,通过纸上练兵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往需要20课时完成,现在12课时就达到了要求。

2.开辟学习成果展示平台,进行榜样示范教育。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的欲望,我们的中职学生表现欲望更加强烈,但是很容易知足。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强烈欲望,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收藏,有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收藏,通过班级展示台,现代网络平台展示,如QQ群、班级网站等。

三、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1.基本操作练习与反复练习相结合。无线电中级考核辅导中,采取分块教学。如电源电路、振荡电路、触发电路、分频电路,这些电路又分为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两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轮以各单元电路为主进行训练,让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第二轮要求学生安装整机,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第三轮设置故障教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第四轮采用模拟考核形式,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

2.专题操作与创造性练习相结合。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技能课分解为若干个小课进行训练,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则是学生熟练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练习。这种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印刷电路板制作,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电路在铜箔上设计电路布局,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原理图,分析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支路、节点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电路原理图,确定电路布局。在创造性练习中,我们结合电子基础知识,在学生模拟安装电路时,只给原理图,不搞统一模式,让学生本着合理、规范的要求自行设计电路的安装图,这一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技能开发的能力。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开展自我学习。随着许多家庭的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能否为我们所用非常重要。很多家长苦于无法管理计算机,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很长时间荒废学业。

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玩游戏的原因是获得成就感,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为了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我们开展了学生上网寻找电路、通过淘宝网购买电子器件、进行实际电路安装、实际电路展示等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设置考评表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进行自评、互评,评比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 著 易东平 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3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音像、色彩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我运用了录像媒体。庐山很美,尤其是美丽奇幻的云雾,更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但它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学生对其知之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录制了云雾笼罩在山头、缠绕在半山腰、弥漫在山谷、遮挡山峰等不同地点的景观。学生观看后,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再通过对具体描写的语句进行有感情地配音朗读欣赏,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常的特点,真正感受到庐山的美,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的。

再如,一位教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想象。开始,先用动画演示出一座云雾弥漫的香炉峰,太阳光透过蒙蒙水汽照射在香炉峰上,峰的四周似乎燃起了五彩斑斓的轻烟,紫的、淡紫的、深紫的……瀑布如同一条巨大的白练高高挂在山前,发出哗哗的响声……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景物有远有近,色彩浓淡相间,声音由轻渐响,一个动静交错、气势磅礴的绝境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意境。红日、青峰、紫烟、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绚丽的一幅图画。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想象,由于多种感官同时被刺激,自然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了“莫非是银河决了堤岸,汹涌澎湃从天而降”的体验。这样,学生在形象化的情境中毫不费劲地掌握了全诗,并且发展了思维。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方面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名诗,写诗人登上鹳雀楼之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让学生看图进行想象,但插图是静止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在指导学生体会诗意,理解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时,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才能使插图活起来,从而解决本诗的重难点。该设计如下:

首先以课件插图为主,按诗句内容将某些静止的画面动态化。

(1)太阳渐渐的下沉直至看不见。

(2)黄河水滚滚向前的奔腾动化与咆哮的涛声音响。

这两处动态设计与声像同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大自然的变化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二行“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沉下去,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的诗意,感悟了诗的意境,他们就会分别以缓慢、激昂的语调读出太阳慢慢西沉与黄河滚滚向前的雄伟气势。

然后将鹳雀楼特写放大,并逐一按楼层做人物的远望对比。这一设计,既使学生整体理解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意,又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而且学生也发展了思维,学得有趣、轻松、实在。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朗读,训练语感

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文、声、像融为一体的优势,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意环境,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时空限制,往往难以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运用多媒体,可使图与文紧密配合,可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咏华山》一文时,播放有关华山的录像,那直观而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简练的解说词把华山之高、华山之险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声像的吸引下,不由得进入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特定情境,发出“哇!华山真高啊”的惊叹声。这样,学生再读课文时,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再如《登鹳雀楼》中第二行诗句“黄河入海流”,这行诗句的句意不难理解,难的是怎样读出黄河流入大海的气势。因为学生对“气势”没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师用多媒体声像同步显示“黄河流向大海”的情境,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感受“黄河流向大海”是怎样的气势。由于创设了情境,又凭借多媒体声像同步的动化优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朗读时以激昂的语调充分读出了黄河奔腾不息滚滚“入海流”的雄伟气势。

全诗教学结束时,教师再次使用多媒体课件,并配以古筝乐曲,创设情境,带大家去山西省黄河边上登鹳雀楼。(音乐起)教师生动地描述:“啊!现在,我们登上了鹳雀楼。朝远处看,多壮丽的景色啊!看,傍晚的太阳……听,黄河的水啊……(太阳与黄河水声像同步显示)小朋友,此情此景,让我们一起来吟诵王之涣千古流传的名诗《登鹳雀楼》。”那奔腾的旋律和壮观的景象,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闻其声,见其景,不约而同地吟诵起来,情何其真,意何其切啊!

篇4

1. 创设生动情境,提高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思考,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生动情境。引生入胜的情境会给学生营造一个思考和探究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可以进行发散思维。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关注课堂。在情境中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敏感的神经,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带来一种美的享受,进而使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习“What would you like?”时,教师就可以带一些水果,如苹果、香蕉、桔子、水、可乐和蔬菜等,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情境表演。学生看到这些食物和饮料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积极思考,主动分析,在表演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地学会对英语知识的灵活应用,达到活学活用。

2. 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沟通交际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交流的方式表达给其他学生,使其他学生能够在倾听中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观点和见解。当学生出现不同观点时,学生的思维会快速运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和完善学生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表达中提高能力,完善自己。例如在学习“Look at the monkeys”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教材上的重点句型:“询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通过学生的合作学生会了解进行时的基本用法,掌握进行时的构成为be+doing。学生通过合作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形成了意见的交流,有些是一致的观点,有些是不同的观点,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合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沟通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3. 巧妙提供问题,推动学生推理判嗄芰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堂问题,问题会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有了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学生会感觉到有事可做,从而投入到课堂探究中,使自己的推理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What does she do?”时,教师给学生呈现图片,让学生思考图片上的人物的工作和职业。学生根据图片所呈现出来的人物衣着和身体行为会进行推断和思考,进而判断出图片上人物的职业,接着用英语回答出来,实现对英语的练习和学习。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在探究中锻炼思维和推理能力。

4. 课堂丰富游戏,激发学生活动行为能力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课堂授课形式。在游戏中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在游戏的愉快氛围中学生会得到全面的锻炼,不仅仅是思维还有行为。学生为了完成游戏,就要成为其中的一员,从而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参与游戏中,感受到寓教于乐的快乐。游戏的形式使学生的行为得到了锻炼,促进了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促进了学生行为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Last weekend”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快来摘果子”的游戏:教师在黑板左半部分画一个大大的苹果树,树上写上一些动词短语,如play basketball, watch TV, draw picture, take photos等等。在黑板的右半部分写上I ______ last weekend.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到黑板前“摘果子”。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书写,并且注意动词过去时的使用。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会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学生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游戏活动中,在练习中掌握英语规律 。

总之,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提高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 冯宝珠. 浅谈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原则[J]. 小作家选刊, 2015(04).

篇5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八小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们质疑提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思考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质疑提问的能力

在当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非常弱,没有问题意识,不知如何提,或者是不敢提、不想提,科学探究的问题大多是由老师提出,学生再进行猜想和探究。这样的教学结果只能是:培养出的学生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就成为了我们当今小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偏重于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为主,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如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第一册Module3 Unit1 教授完句型“It’s a tiger/lion/an elephant…”,教师通过闪图片不断地随机问“What’s this/that?”来不断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后,教师再问:“谁能像老师这样也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因为可模仿,学生纷纷举手,来到教室前面,指着一张张图片问道:“What’sthis/that?”,其中有个孩子直接走到卫生区,指着扫帚问道:“What’s this?”这样,通过模仿提问题,使学生尝到提问的乐趣,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质疑兴趣,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

其次,我们知道“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例如教学外研版三期第二册Module6 Unit1 时,在教授完单词句型后,教师呈现课文中的一幅图片说:“Look! Here comes our friend Sam. This is Daming’scousin,Daling.Please think about what they talk about? ”讨论后,有一位同学举手说道:如果我Daling,我可能会问“What do youdo on Sundays?”教师在给予这位同学掌声的同时,说出这个问题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必须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着重教学,使学生会活学活用。又如教学三期第八册Module8Unit1 Helen Keller这一课时,当揭示课题后,教师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说:“ Who is Helen Keller?”、“When and where was Helen Keller born ?”、“Why is Helen Keller amodel for everyone?”随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了解了希望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了质疑水平。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乐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比如,上完“购物”这个内容以后,笔者让同学们做好充分准备开设购物店,全班分为五个小组:男、女时装店,男、女名鞋店,帽子店,每个同学都担任一个角色,让同学们大量运用购物的日常用语:What can I do foryou? Can I help you? I’m looking for… What size…? Can I tryit/them on? How much is it? I’ll buy it. I’ll think about it.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兴趣很高,获得很大的收获。

在课堂上,老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置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也可让学生在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如教学三期第六册Decisions 时,为了加深学生对Decisions 的灵活运用,教师创设几个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一:Mothers’Day is coming. I want tobuy presents for my mother。What do you suggest?问题情境二:Summmer Holiday is coming.Our friend Sam and his family will havea travel.What do you suggest? 问题情境三:Now we are in BergerKing,we want to have lunch. What do you suggest?让学生自由选择话题,进行讨论和情境表演。

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有一组的学生选的问题是情境三。他们把情境设置为一家三口吃饭点餐,一名waiter。当他们点完餐,“爸爸”准备买单时,举手问道:“这时是用How much is it?还是用How much are they?”笔者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如果你把你们点的食物看做一个整体,就用How much is it?如果是整体下的每一样食物就用How much are they?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6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托马斯.阿姆斯特朗的《度量激发青少年的8个潜能》的内容已被许多人所知,正如加德纳曾经指出: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通过这句话,我觉得当今的教育实践尤为重要,那样才能真正体现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对教育的课程改革展示实质性的价值,更为重视教育当中的素质培养。而怎样将这一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法是什么?这正是我学习这一理论知识后不断思考的。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提高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课程设计和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通过观察、体验、研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潜能。然而我们的学生只会解题,课堂显得沉闷无趣,更谈不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与语言学习是相违背的。在不断遇到教学瓶颈的情况下,我反思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的启发,我为什么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我的学生并禁锢他们呢?也许他们有着不为我所知的一面。新学期伊始,在规划本学期教学计划的同时,我纳入了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常规英语课活动小组中加入多元智能理论,增加生生互动,加强学生自学的主动性。以下是具体实施过程的几点总结:

一、通过多元智能理论了解学生,收集学生资料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有一套完整的检测题,针对科目特点我做了简要修改,通过这套检测题了解我的学生在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这样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测试结果显示,全班53人,男生26人、女生27人,其中侧重语言智能的占67%;侧重逻辑智能的占46%;侧重视觉空间智能的占51%;侧重身体运动智能的占43%;侧重音乐智能的占47%;侧重人际交往智能的占48%,统计学生测试情况后,建立学生个人多元智能档案(如下表)。

口语/语言智能观察表

A.喜欢讲故事,参与谈话与讨论。B.拼写又快又好。C.话很多,能用口语清晰地说明事情。D.记名字、地方、日期以及其他一些事情非常容易且不容易忘记。E.喜欢字词游戏,比如纵横字谜,拼字游戏或离合诗。F.与同龄伙伴相比,词汇掌握情况比较好。G.擅长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H.喜欢阅读并通过研究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学生姓名ABCDEFGH

通过学生摸底、及学生多元智能档案的建立,为下一步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实现人人参与

加德纳开始就说明了尊重学生的关键性。以“学习者为核心”是多元智能教学的基本理念,这样的“核心”着重于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可。多元智能要我们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孩子,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各自的潜力,并且都大不相同。

全班53人被分为9个大组,每组6个人每个组中成员的搭配必须依赖于多元智能学生个人档案。基本分配原则:为了突出学生的优势智能。例如:某组学生分配如下,A学生语言能、逻辑能力强;B学生身体运动智能;C学生侧重视觉空间;D学生侧重人际交往、组织能力;E学生侧重收集知识;F学生相对比较独立自我。然后在小组分工时候,按照其各自不同特点来组织小组工作。D学生成为该小组组长,A学生副组长。在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时候,组长需要协调好组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三、观念改变所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是否优异或是他是否是个优等生都取决于开发他们潜力的“工具”。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不管是在能力、学习或是情感上面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设计教学目标就必须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来设计规划,并不是设计相同的目标让所有人都达到。这就颠覆了过去教师写教案时候出现的“教学“目标,那只是针对书本知识,而不是学生。在完成高中英语必修四第一单元women achievement reading这一部分时候,我的教学目标不再是过去简单的模式;1、掌握词汇、短语;2、掌握泛读和精读。取而代之的是:1、小组中的所有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词汇、短语;部分学生能自由造句,部分学生掌握其词意;2、语言能力强的学生能带动小组内其他同学,能够简单表述课文内容。也许这样的改变还不完全合适,但是我不再是过去只考虑书本,而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高中英语必修四第一单元women achievement reading在实施具体教学时候,我首先给每组发了任务卡,以课文为主线引导学生去完成课前阅读任务,例如,生词查询、课文知识背景资料查询、课文段落大意归纳、分段分组讲解课文,由组长、副组长组织完成课前任务,课堂上每个小组需要比赛竞争,看那一小组的任务完成地精彩、出色。几乎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讲台成为了学生的领地。某组学生在完成课文第二段任务时候,文中提到作者跟随Jane在热带雨林观察黑猩猩,这组同学用表演加旁白的形式,十分生动的带领全班同学理解这段课文,而那些生词、短语,在同学生表演中已经牢牢的被记住了。

学生拥有特别的认知方式,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智能,并且和他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学生智能开发的方式就好比多元智能理论应该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具备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学校当中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不存在所谓的“差生”。由此教师并能一味的看重某个学生是否聪明,而是要发现某个学生他聪明的一面体现在哪个层面。所以,教育教学需要更全面的针对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对其自身具有的潜力加以提升,进而为每个学生以走向成功打下更为坚实的根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多元智能理论贯彻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想就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在以后对学生的教育当中,不但教师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找到每个学生的价值所在,并且家长也要对自己的孩子加以鼓励和表扬,发掘他们身上具有的智能,以令其个性以及智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ASK123学习培训网

篇7

【关键词】中小学机器人,机器人教育,发展趋势

1引言

当今全球基础教育正发生巨大变革,知识成为学习的载体而不是目标,机器人教育正是体现这一教育思想的最佳方式之一。《2007年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的与会人员经过交流研讨会达成共识,提出机器人教育的目标应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近几年各种形式的青少年机器人活动也逐渐的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基于中小学机器人的各种竞赛和培训蓬勃发展,因而基于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一系列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基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科研项目“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教师培训与实践教学研究”,通过检索近年关于机器人教育研究的文章,对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机器人教育研究展开综述,并对其未来的趋势进行展望。

2机器人教育简介

2002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彭绍东教授对机器人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其定义如下:“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并进一步提出了在对该定义的理解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机器人教育有理论和实践两大领域。理论方面,机器人教育有自身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能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实践方面,机器人教育是指以机器人为主要教学内容或教学工具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开展机器人教育有两大目的:一是优化教与学的效果;二是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劳动方式。机器人教学有五种基本形式:机器人学科教育、机器人辅助教学、机器人管理教学、机器人(师生)事物、机器人支持教学。机器人教育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新发展;机器人教育的普及将引起人类教育的重大变革”。

2006年王海芳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机器人教育不仅是把机器人当作学习对象,而是要将其作为提高学习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工具,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机器人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信息时代的要求,培养智能时代国家、名族发展所需的竞争人才,是一种应时展而兴起的教育。机器人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教学资源,为信息教育带来了新的前景,机器人教育是应技术的进步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机器人教育一直是个热点:早在 1994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就设立了“设计和建造 LEGO 机器人”课堂(Martin)。这是在大学开设的机器人课程。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机器人课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指整个学期中开设;另一类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独立活动期间开设的。独立活动期开设在课堂没有设定的课堂安排,主要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项目就可以了,并且部分课堂的参与也是自愿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的参与课堂学习来补充知识。在课堂上教学主要是以项目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开展的。因此其教学设计的流程主要是以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学习形式展开的。它的教学设计是灵活的。美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器人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机器人技术课程;二是课外活动,类似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三是机器人主题夏令营等定期活动等。

在美国,机器人厂商是机器人教育的一个隐形推动者。美国教育者在进行机器人教学设计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对项目和时间进行管理、信息如何获取、资源如何分配、团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等信息科学素养。这是值得我国教育研究者学习和借鉴的。

日本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己经走在了欧美国家的前面。虽然起步晚,但是日本高度重视机器人教育和机器人文化的普及。在日本,几乎每所大学都进行高水平的机器人研究以及机器人教学。每年定期举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各种不同层次的机器人设计和制作大赛。一般在大学开设的课堂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电子控制、应用变量的高级编程设计、机械结构、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团队合作,工作能力等。在中小学一般开设:机器人概述、编程设计基础、科学探究、问题解决等内容。但是,在中小学中并系统的规划机器人教育课程。

我国自2000年北京景山学校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小学机器人课程教学以来,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活得了迅速发展。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首次在“通用技术”科目中设立“简易机器人制作”木模块。2004年12月11日-13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云南昆明市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学组”成立大会和“首届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研讨会”。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湖北宜昌市召开了《2007年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研讨会》。

张秀杰在《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机器人教育课程及课堂进行了分析,从课堂的目的及内容两方面入手,将机器人教育课堂分成两种类型,将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堂分为知识型课堂和竞赛型课堂,分别研究两种课堂的特点和教学设计过程。另外,通过分析,发现了机器人教育课堂及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适合机器人教育开展的 FLL 的特点以及其教学的独特性,梳理了其课堂教学设计原则与流程。在此基础之上,分别整理出了机器人教育知识型课堂及竞赛型课堂的教学设计流程方案。

刘琼在《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一文中,围绕中小学机器人课程的知识点-红外避障传感器,运用“四位一体”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模式,对该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手段以及课程评价体系进行设计,并且针对课程实践结果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数据搜集,对数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王同聚在《“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一文中,针对中小学机器人课程实操性较强的特点,结合目前“微课”研究热点,在分析“翻转课堂”和“研学后教”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吸取其精华部分,重新构建了以“微课”和“研学案”为载体的“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和微时代背景下为实操型课程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_微课_的制作与应用研究》中,王同聚把“微课”和“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两个当前研究热点结合在一起,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开展“微课”资源的制作和应用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供参考和借鉴。在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潜心研究微课的制作和应用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特色与创新共进,机器人微课应用模式的创新也是未来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和微课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解决了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微课设计开发的技术门槛,提升了中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的质量,并把“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机器人教育中加以创造性地应用和升华,在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教育的春天就可以早一天到来,微课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美好。

王娜在硕士论文《如何在中小学进行机器人教育教学》中,通过对国内中学机器人竞赛开展情况的研究,结合其所在学校机器人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得出以下结论:智能机器人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它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当前我们的课程设置中没有智能机器人课程计划,怎么办?可以把智能机器人课程包含在信息技术课程计划中,通过压缩信息技术课程课时,适当删减和调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来完成一定量的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从近两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反馈来分析,在开设智能机器人课程前后,学生对常规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没有下降,应用能力反而大大加强了,表现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理解更准确、深入。

4面临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卢燕,赵晓声在《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提出当前形势下,阻碍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1.教育行政部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2.课程标准和评价机制缺失,机器人教学难以走进课堂;3.没有统一的机器人教材,机器人产品各自为政;4.机器人竞赛的价值导向存在误区。

张琪,李杭州在《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及竞赛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缺乏统一的技术层次结构;

2. 评价体系不完善;

3. 教具昂贵,不利普及;

4. 过度产业化,呈现出垄断性和封闭性;

5. 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

6.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综合知识,而且受到了职称评定等问题的困扰;

7. 机器人竞赛项目设定和规则制定缺乏科学的技术层次规划。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对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研究仍然比较火热,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虚拟教育机器人的研究;校本课程与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机器人教学评价系统研究;智能机器人教学研究;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机器人兴趣小组教学课程设计等。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和成长都需要漫长的过程,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也是如此。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发展不仅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更与全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紧密相关。

参考文献:

[1]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6):3-7.

[2]张国民.虚拟机器人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9.

[3]王海芳.中小学机器人指导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张秀杰.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5]刘琼.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2-116.

[7]王同聚.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_微课_的制作与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7-110.

[8]王娜.如何在中小学进行机器人教育教学[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9]卢燕,赵晓声.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1):35-37.

篇8

>> 表现性评价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Google Earth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课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Flash课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量规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组合教学法在中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国产龙芯CPU和开源软件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动作技能教学策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在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中小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应用研究 在中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开展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艺术字体在中小学教育读本中的设计创新与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Photoshop在中小学动漫教学中的应用 评价量规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分析研究与应用 “真实性评价”在中小学体育评价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5] 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7][8][9] 李桂芹.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南

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22-25.

[10] 徐春华.量规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05:24-25.

*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规划基

篇9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实践教学; 场域—惯习; Agent技术; 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曾茂林(1965—),男,四川宜宾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师教育研究。E-mail:。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要求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调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1]为此,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与湛江市赤坎区建立了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积极推进“‘教学研做’互动合一,培养‘五力型’优质教师”的模式改革。一年多的实践表明,由于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场域—惯习”差异,高师指导教师、中小学指导教师、高师实习生等三方的配合机制依然没有实质性突破。因此,我们开始以校园网和建设中的“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依托,探索Agent虚拟实训教学技术的应用问题。

一、Agent实训教学系统含义及

其破解“场域—惯习”的优势

Agent技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研制开发,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其广为接受的定义是Wooldridge等人提出的。(1)弱定义: Agent一般用以说明一个具有自主能力、社交能力、反应能力和预动能力的软硬件系统。(2)强定义: Agent在弱定义的基础上,还应具有知识、信念、目的、义务等人类所具有的特性。[2]根据Agent的定义,笔者认为Agent实训教学系统是由实习教师、中小学生、大中小学指导教师、中小学教学场景等多个Agent构成,借助网络与其他Agent通信、交互和协作完成训练高师学生实践教学技艺的分布式智能系统。它不仅能构造出逼真的实习教学情境,而且由Agent所的人形化的师生,能随环境改变而改进自己的言行,达到高仿真的实习教学要求。如果说Agent技术上的成熟,为该系统的实验奠定了现实条件,那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强调“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则为探索Agent技术在高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的实践社会学中,客观性的场域和主观性的惯习之间是融为一体的,相互之间是一种形塑关系。按照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场域是一个相互争夺的空间,其争夺旨在继续或变更场域中力量的构型。[3] 事实上,在中小学场域中,教育行政和学校关于教师教学的奖惩制度等利益机制,从态度、惯习上全方位地影响着中小学教师,赋予其对实习教师指导的不同含义和角色。许多中小学教师让实习教师批阅大量的作业和试卷,而给予上课及组织班级活动的机会很少,生怕实习生影响其教学绩效就是明证。高师教师以科研为利益导向的场域对其惯习的形塑,强化的是理论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日益远离中小学教学,难以实现富有实效的指导。而Agent教学技术只是模拟真人的行为,其关注的重点在教学技艺的训练,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利益冲突将被简化,受中小学“场域—惯习”的利益影响相对较小。因为由教师教育研究者协同软件工程师编制的数据库,在对教学经验、知识素材进行筛选时,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技能的形成,而不会因顾及情面隐去一些纠错行为。其设计的Agent角色化目标和意图,比较单纯地突出教学方面的技艺展示。即使其情境性设置,也主要是基于师生教学互动所表现出的围绕教学目标实现的氛围,而不是教师之间、实习生之间争名夺利的场景。与到中小学开展教育实习相比,Agent教学技术不仅节约成本,减少了实习中的安全风险,最重要的是可以做到超越各种利益和人际关系的束缚,聚焦实践教学技能的关键点,反复进行细节训练,从而提高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和效率。

二、Agent实训教学系统

功能模块的设计开发

Agent技术真人完成其角色化的任务,要求其角色数据库的建设必须来自中小学师生、高师实习生和高师指导教师及其相应的实践环境。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课程与教学论建设实践也表明,这类实验性课程需要建立专门的课程与教学实验室,开辟共享的网络空间,寻找定点的实验学校。[4]事实上,也只有教学实习基地与Agent实训教学系统之间搭建起互动建设的平台,Agent真人的功能模块才能不断获得丰富的资源。

(一)Agent实训教学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1. 模拟实习教学系统人物角色的Agent设计

教师岗位教育实践技能是依靠真实的教学情境,结合其特定教育功能的需要予以展现的。根据真实的实习教学环境,Agent实训教学系统需要形成Agent实习教师,Agent大、中小学指导教师,Agent中小学学生和Agent教学场景。根据高师学生实践教学技艺提高的阶段性,又需要形成针对新手上路、合格实习教师、优秀教师等不同能力水平的Agent实习教师角色,由其分阶段引导高师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

2. Agent实习教师相关功能模块的设计

(1)Agent实习教师教学功能模块设计依据

始于2005年的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课程与教学论建设,为训练实习教师相关子模块设计提供了参考的框架。可以按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等课型,[5]建构对实习教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能力的分项训练内容,形成对应实习教学能力的子模块。本研究主要是从新手教师到教学能手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出发,针对实习教师完整能力结构的形成,对Agent实习教师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它是对教师专业化技能模块的综合应用与提升,是将实验课程与教学中的核心技能要素相结合,熔炼为操作性教学技术的功能设计。

(2)Agent实习教师基本功训练模块

高师学生在教育实习前需要作相应的基本技能训练,因此需要设计出三笔字、普通话矫正等基本功训练模块。为了高师学生能顺利适应中小学教学的节奏,还需要建立微格训练功能模块,按照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训练。在虚拟教学环境中,高师生同样需要钻研教材、了解Agent学生,根据教学进程和Agent学生的反应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有效完成这一系列教学活动,需要建设好备课功能模块,可通过直接购买课程管理软件加工形成,其中课程简介、大纲、教学重点、难点直接由课程管理功能模块生成。至于学生情况,可依靠Agent学生与Agent实习教师的信息交流获取。高师学生根据虚拟班级Agent学生情况,结合课程特征制订教学计划,预设好教学环节,生成相应的教案。在基本功训练模块中,备课功能训练模块是其核心。

(3)Agent实习教师课堂教学功能模块

首先,分类完善模式化的教学行为功能模块设计。根据学科和年级段特征,结合实习基地教师和实习生积累的课型经验,尤其是各个学科的示范课、公开课录像等,形成针对特定学科、学段教学的相应教学行为模式资源库。各类教学模式资源库的形成,有助于Agent实习教师根据对虚拟学生认知状态的反馈,结合任教学科特征,从教学行为模式资源库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程序实施虚拟教学。当Agent实习教师资源库中缺乏某种教育资源时,高师学生通过手动搜集、调整、补充相应的教学资源,让Agent实习教师借助其操作不断丰富实训教学功能模块的内容。其次,测试功能模块。当课堂教学或单元教学结束后,需要出题测查Agent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需要搜集实习基地学校的随堂测试题、单元形成性检测题,按照班级水平建成分层测试功能模块,从教学效果诊断、评价、反馈等方面,全面呈现测查功能。第三,答疑功能模块。一是对应测试的解答功能模块,可以直接从题库获得或者购买答题软件。二是根据Agent学生提出的常见问题,形成对应的答案集功能模块。这类功能模块主要借助基地指导教师进行经验总结归纳获得,也可以由实习教师通过文献综述,将问题答案分类筛选获得。这类功能模块的形成,便于Agent实习教师选择合适的答案,解答Agent学生提出的各类常规问题。最后,健全教学过程管理功能模块。Agent实习教师需要对Agent学生学习记录进行查看,分析其学习状态,对真实的在线学生实施监控。因此,一方面需要建设根据Agent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活动、实施现场教学监控的管理功能模块;另一方面,需要总结实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管理问题,由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过程管理经验和策略模型,形成针对实习课堂教学管理的功能模块,供虚拟实习教学中的高师学生选用。

如果Agent实习教师无法完成某些教学功能,就只能由高师学生手动完成,这样也能让其有机会接受临场性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由于实习教学结束后的教学反思,应该由高师学生结合指导教师的课后点评,对整个虚拟教学过程开展反思,并对其他Agent的功能作出直接修改或提出修改建议,所以本系统不设课后教学反思功能模块。Agent实习教师的各种功能模块,其实就是其分解出的局部功能,它具有相对独立活动和学习的能力,可以借助教学活动、高师学生的反思和操控不断地更新其功能。

3. Agent实习指导教师功能模块

如果说Agent实习教师功能模块开发重在教学技能的形成,那么Agent指导教师功能模块开发,则重在分科教育理论框架与教学策略指导功能模块的建设。为此,首先需要提炼出中小学分科指导教师对该学科教育、教学现状的认识,提炼其常用的教学经验、教研经验、课堂教学技巧等,创建起适用的教育实习分科指导策略功能模块;其次根据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理论,建构具有先进理念的高师学科指导教师理论指导功能模块;最后,针对理论与实践指导两类模块在解决实习问题中的应用情况,构建能综合应用的实习教学解题功能模块。由于这类功能模块主要是针对实习教师的讲课进行点评,评语指导和语音指导是其主体,因此可以直接购买学科教学专家知识资源库加工形成。必须注意的是,在教学策略和问题指导功能模块建设中,需要将教师的指导与范例演示模块联系起来,向高师学生明确指出可以调出哪个示范教学模块进行直观地学习。

4. Agent中小学生及教学环境功能模块

Agent中小学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功能模块的开发。同时,还要根据功能模块的组合成分变化,形成好、中、差Agent学生。实习教学环境功能模块开发,主要通过引进先进的仿真虚拟软件来实现。其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场景和实验室功能两大模块。虚拟课堂教学场景,因学生反应、课型、教具及表演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鲜明的生成性;虚拟实验室则因操作的程序化和设备的标准化,呈现出较强的预设性和程式化推进特性。整个虚拟实践教学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系统功能模块的整体设计

(二)Agent实训教学功能模块开发路径

1. 内生性本土实训功能模块开发

为了训练出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教育的高师毕业生,就要全面、真实地模拟当地实习基地师生的惯习。将软件内容的编程,置身于中小学场域之中,从当地优秀中小学教师身上,提炼出相应的学科教师教学功能数据库,形成中小学指导教师Agent资源库;根据当地中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建成接近真实水平的Agent学生资源库。尤其需要根据高师学生在基地实习中的现实表现,提炼其典型心理定势、思想、言行,建成对应不同实习阶段的功能模块,形成教学技艺水平不同的Agent实习教师资源库。根据本校高师指导教师的习惯指导方式和常规性指导内容,建成高师指导教师资源库。

2. 外来实训教学功能模块的加工

为了让实习教师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分析、诊断、决策课堂教学的能力,快捷省力地建立起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虚拟实训教学模块,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购买中小学学科教师教学软件。然后组织高师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教师教育研究者和软件工程师,结合本校实践教学训练需要进行系统加工。按照实习教师(高师学生)、中小学指导教师、高师指导教师角色分类,将新购买的学科教学资源库与其对应的Agent角色资源库进行融合、创新,建构起超越当地真实教育水平的Agent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教学资源库。

三、Agent实训教学系统

主要开发工具的选择

(一)实训教学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浙江大学CAD & CG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虚拟现实技术与Agent技术结合,运用多Agent系统MAS成功搭建起具有建构主义情境教学与个别化教学模式特点的远程智能教育系统。该系统引入了网络游戏中计算机控制游戏角色NPC(Non Player Characters)的思想,以三维虚拟人的形式建立起NPC教师,承担以往需要教师来完成的部分教学工作,其后台控制程序是具有智能教学功能的Agent模块。[6]NPC教师最适合实习教师的任务,代替高师学生开展系列的虚拟实习教学活动。但为了统一Agent的名称,本文仍以Agent实习教师表示。

(二)Agent实习教师功能开发工具

Agent实习教师的教学策略来自现实中的中小学教师,其软件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于模拟出中小学教师施教的岗位功能。基于Web的智能化通用多媒体三维教学系统是一个集课件编辑、整合、于一体的个性化课件开发平台,它由后台数据库、网络多媒体采编工具、E媒体电子画笔、课件演示播放工具等构成,具有满足实习教师实现资源管理、备课、课件编辑、课堂教学演示和E媒体板书等功能。[7]在该系统软件支持下,可以完成学科教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教学设计功能模块和教学策略功能模块等的开发,也可以完成教学事务性活动必需的章节表、课堂日志等管理功能模块的系统开发,是实现Agent实习教师功能模块开发的有效工具。

(三)以VR & MAS-DES设计为参照的Agent实训教学系统设计

Agent虚拟实训教学系统一般采用(Browser/Agent/Server) B/A/S三层结构模式。第一层是基于浏览器的表示层,主要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实现信息的输入、输出等。中间层为多Agent层,主要包括Agent实习教师(同时完成管理员功能)、Agent中小学生、Agent指导教师。第三层属于数据层,用于保存各类数据资源,包括知识库、信息库和资源库等,是支持Agent运行的后台支持软件资源库。这三层结构及其的角色,为整个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其整体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智能化实践教学系统设计

四、Agent实训教学系统功能的实现

建设中的湛江师范学院“未来教育空间站”,是以培养优秀师范生和培训中小学教师为目的建成的高校中心站,通过网真课堂(Teleprensence)、物联网互动反馈学习共同体等新型教学平台,实现高校课堂与中小学课堂的融合。[8]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借助B/A/S三层结构虚拟实训教学系统,可以满足高师学生虚拟实习课堂的教学、实习基地学校中小学生的学习、中小学指导教师的远程点评和Agent指导教师的自动指导等功能。

(一)虚拟课堂实习教学及指导功能的实现

在B/A/S系统结构下,虚拟实习教学智能化系统工作流程如下。

1. 注册进入系统

高师学生通过注册进入虚拟教学系统后,呈现出教学基本功单向训练系统和实习教学系统。进入基本功单向训练系统,呈现出板书、普通话、教育见习、备课训练、虚拟微格教学等项目,高师生根据需要进入适合自己的训练项目。进入虚拟实习教学系统的高师生,通过选择Agent实习教师系统,主页面上显示五个选择程序,即新手上路、试讲教师、合格教师、入职教师、优秀教师,高师生根据自身教学水平自主选择。进入对应阶段的实习教师角色后,系统显示“进行新课教学”、“接受指导教师点评和改进指导”、“重新进行上次教学”等,高师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予以选择。

2. 选择课程并组建教学班级,生成实习教案

高师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进入分科实习目录,选定自己实习的中小学课程。再借助Agent实习教师进入虚拟教学班级,随机选择施教的Agent学生,生成10人左右的教学小班。Agent实习教师根据生成的学生状况,判断整个班级的水平,在显示界面告诉高师学生,并从Agent实习教师教学策略库、对应课程的备课资源库中生成适合当前学生的备用教案,供高师学生选择和加工。经高师学生选择或手动修改教案后,生成施教教案。

3. 生成施教程序及其教学行为指令

Agent实习教师通过界面,根据施教教案向高师学生建议联系哪类Agent指导教师, 高师学生根据Agent指导教师建议提出本节课施教的操作程序。其内容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提问Agent学生、测试、答疑、布置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行为方式、表情、细节的突出等。高师生根据习得的理论和积累的教学经验,结合虚拟班级特征,补充、调整生成具体可行的教学程序及其行为指令。

4. Agent实习教师开展虚拟教学活动

根据高师学生确定的教学程序及其行为指令,Agent实习教师激活相关教学知识模块和教学行为模式功能模块,在虚拟环境中代高师学生施教。

5. 教学过程中,高师生的手动补充施教

根据Agent学生和在线中小学生的反映,对Agent实习教师完成不好的任务,高师学生通过暂停其虚拟教学活动,操作相关程序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手动方式改进Agent实习教师的施教活动,从中习得教师专业化的技能。

6. 虚拟教学的指导点评

虚拟教学完毕后,Agent实习教师将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同时传给Agent指导教师。Agent指导教师以此为基础,结合Agent中小学生反馈的信息,对高师学生操作的Agent教学技能进行智能化评价,指导其调整教学策略。如果高师学生对Agent指导教师提供的点评不满,可以向大、中小学指导教师(真人)留言,并提出相关问题,等待指导教师的点评和解答。

7. 开始新一轮的教学实习

高师生根据指导教师(Agent和真人)的指导,结合自我教学反思,进入“重新进行上次教学”程序,指令Agent实习教师重组教学内容,提供新的教学策略,开始新一轮虚拟实习教学活动。在这样的对比实习中,高师学生可以从Agent和在线中小学生的反应中,看出哪些教学策略是应该掌握的,哪些教学方法必须予以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

8. 教学过程管理功能的实现

整个虚拟实训教学系统的管理,主要由高师学生根据中小学生学习需要和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实施动态的情景化管理。不仅对每次实习教学结果、学生测评、纪律监控等实施现场化应变管理,还需对试教后的各类Agent角色行为提出改进建议,对其资料库实施更新管理,为下一次实习中师生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逐段提升高师学生实战教学技术功能的实现

从新手到教学能手的高师学生成长阶段看,可依据四年制高师特点分七个阶段逐步实现。每一阶段用一学期完成,可以以选修课形式配合学生自主练习实现高师学生能力的发展。实习基地中小学指导教师,主要是帮助高师院校建设Agent实习教师和指导教师资源库,定期参与在线指导、答疑活动。高师实习指导教师则需要责任到人——对其指导的高师学生实行四年一贯制,直到学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为止。至于最后阶段的优秀教师技能训练,主要依靠学生自主练习、教学专家资源库建设、中小学指导教师在线辅导来实现。

每个学期的训练重点如下:第一学期为教师三笔字、普通话等单项基本功虚拟达标训练,以此引导高师学生打牢基本功;第二学期开展名师讲课视频教育见习,针对课堂教学基本环节进行评课训练,让高师学生掌握“上好课”的标准;第三学期开展虚拟微格训练,以微型课程方式,训练学生掌握课堂教学中各主要环节的教学技能;第四学期进入虚拟的连贯训练阶段,以备课技能训练为核心,在备课中将各环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利用虚拟训练强化高师学生连贯、系统地操控课堂教学的技能;第五学期进入课堂教学综合技能虚拟训练阶段,从教材分析,到课堂氛围调节、教学艺术的初步展示等进行综合训练,经系统检测,合格者发给准许进入真实习的合格证书;第六学期借助虚拟训练,让高师学生进入虚拟的差班开始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训练,训练高师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为走向第七学期的教育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形成具有“入职教师资格的教学技能”,并作为确认教师资格证书技能检测的标准;第七、八学期,主要是开展应对就业竞争的高水平教育技能训练,注重将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的形成与求职面试融为一体,从实习教师特长展示、教学风格初步形成上,着力打造出优秀教师整体形象。

四、结 语

由于Agent资源库建设工程量很大,涉及教师专业化的教学知识和技能、编程技术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以真实的指导教师、实习教师和中小学生为原型,进行抽样分析、归类整理,加工成对应Agent角色的典型行为功能模块也都极其复杂。所以,在实验初期应结合现实条件,集中力量形成实习教师新手和合格实习教师两个层次的Agent功能模块;中小学生Agent也主要按好、中、差水平予以设计。为了减少虚拟班级课堂教学和管理的复杂多变性,在虚拟课堂组建中,随机生成的虚拟学生控制在10人左右为宜。因为以小班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不仅更具针对性,而且减少了设计的复杂性。为了增强虚拟教学的真实性,更多的是依靠实习基地班级学生约定上网时间进行远程实习教学。在实习教师指导上,则主要依靠中小学指导教师观看Agent实习教学录像和高师生留言开展在线指导。因为Agent指导教师生成的虚拟课堂教学点评和改进建议,在实验初期往往还停留在机械生成评语的阶段,智能化程度远远不够。Agent实习教师的教学也更多的是依赖高师学生本人的在线操作,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法和教学内容,以此逐步丰富Agent实习教师的教学资源库。

尽管这类虚拟实验还处于探索初期,很多技术还很不成熟,还存在系统运行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但智能化虚拟实践教学研发思路及其教学技术所展示出来的魅力,已经引起了高师学生的热切关注,具有广泛的开拓潜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http:///zong_he_816/20111020/t20111020_696507.shtml.

[2] 钱琪斌.基于多Agent的智能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0,(4):94~97.

[3] 毕天云.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J].学术探索,2004,(1):32~35.

[4] 曾文婕,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构想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9,(2):8~12.

[5] 黄甫全.论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0,(2):6~13.

[6] 杨韬,刁永锋.基于虚拟现实与多Agent系统的远程教育系统设计[J].科技信息,2010,(9):424~425.

篇10

舞蹈素质教育现状。我国当前的舞蹈素质教育面临着严重的脱节问题,尤其是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园教育中,没有文化学习的压力,舞蹈素质教育开展应有很大的空间,孩子们在幼儿园又唱又跳;中小学对于文化和知识的学习同样并不是十分的繁重,舞蹈素质教育课程可以作为一个缓解学习压力,陶冶身心,培养自身素质的重要课程;目前不少中小学校忽视舞蹈素质教育,片面地认为舞蹈教学是为了排几个精彩的节目获奖出名,或完成某种宣传或应酬任务,或为了供成人欣赏,有的则是为了培养少数舞蹈尖子,用于考试升学加分,而放弃全面地发展教育。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小学舞蹈教育是素质基础教育,青少年的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是舞蹈金字塔的底座。大学生的舞蹈素质教育也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而飞速发展。多数高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等,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组建了学生舞蹈团,配有专门的舞蹈排练室等。近年来,高校开展的舞蹈节、舞蹈活动有声有色。但是,中小学生由于处于应试教育中,一直受到升学的压力的影响,舞蹈素质教育处于相对贫乏的状况,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

中小学开设舞蹈素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我国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舞蹈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和学校美育,应该走进每一所中小学校园及课堂。舞蹈艺术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一种融音乐韵律、人体美感、肢体技能于一体的有机整体。教育的基础,应从小抓起。在中小学开展舞蹈教育课程,一方面可以全面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接轨,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中小学生课余生活,培养了青少年对于美的追求和审视。通过对舞蹈的学习,不仅使人在外形上得到良好的训练,而且对心灵更是一种美的陶冶。多年来的实践验证明,学习舞蹈的学生经过长期地、专业地、系统地训练后,她们的身体外形会向理想的方向发展。与其他人相比,身材更挺拔,反映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想象力都有着明显提升,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优雅的感觉,无疑学习舞蹈可以给人带来很多的益处。

1中小学生与舞蹈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有良好的可塑性,是以审美现象为媒介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双方共同参与和运作的教育活动。美育及艺术教育的落实,在于自身素质的陶冶和塑造,从而体现了素质走向全面和谐而自由地发展;落实在群体素质的陶冶和塑造方面,使社会和谐有序而自由地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和提高。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基本形式。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中之重,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必修课程,是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艺术是塑造完美人生的基石,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成长、品行素质、自身修养及智力开发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舞蹈作为一种运动方式,有利于青少年强身健体。2)舞蹈源于生活形态,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有利于美化青少年心灵。3)舞蹈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修养、陶冶情操提高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4)舞蹈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反应能力。5)舞蹈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自信心,使青少年具备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6)舞蹈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

2中小学推广舞蹈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1)思想观念。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不依附于其他艺术的思想。在教育系统内,一些学校在传统美育教育观念影响下,习惯于把舞蹈教育依附于音乐教育,淹没了舞蹈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自身特点,还有一些学校视舞蹈为广播体操等一类的简单肢体动作组合,抽去了舞蹈内在美的艺术本质。所以在思想上转变对舞蹈素质教育的认知,才能从根本上推进舞蹈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实施。

(2)教材同步。教材即课本,所谓课本乃一课之本。中小学舞蹈教务的开设,课本必须在体现培养合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育思想,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为目的同时,必须做到舞蹈的美育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舞蹈的意识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舞蹈的情趣教育与思维方式教育相结合,舞蹈的动律教育与身体体能教育相结合,必须要有适应中小学各年龄段的学生的舞蹈教育使用的教材,同时配置较完善的舞蹈设施,这样才能推动舞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师资跟进。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让舞蹈教育真正进入中小学课堂,普及舞蹈教育,师资问题是根本问题。在解决师资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我们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选择了一条新的出路。

3推广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充分的显示出舞蹈教育的优越性和独特性,在中小学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了一系列适合非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要求、目的、目标,希望能从多方面充分展示其审美功用的一面。目前世界各国普通学校都开设了舞蹈教育课程,其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将舞蹈课列在正式课表内,成为必修课;一类是作为课外活动,对全体或部分学生施行舞蹈教育,具有选修课性质。当然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前者的优势性更强,像美国就舞蹈作为了一种对学生身心、思想都有益的运动,把其列在必修课中。但在我国至今还普遍的采用后者。其实从美育的角度来看,在中小学中开设舞蹈课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加大投入力度,适当改革教育体制。中小学的舞蹈素质教育的薄弱是普遍现象。社会和部分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都认识到舞蹈对全面素质培养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中小学出现的这种舞蹈素质教育的薄弱现象,其问题根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升学的压力。因此,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是舞蹈界要重视它、在师资、教材、教学上给予支持;而更重要的是需要教育界改变现行的应试制度,在教育制度改革上做文章。

(2)科学引导,为中小学开展舞蹈素质教育做好基础。舞蹈培训学校的存在说明在中小学阶段开展舞蹈素质教育实际上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舞蹈培训学校的快速发展表明舞蹈素质教育是“民心所向”,有着极大的需求空间。尽管不排除有的学生和家长为将来学生择校、升学、择业进行考虑,但无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已逐渐认同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由此可见,在中小学开展和推广舞蹈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篇1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延续的历史传承,五千年文明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汉字正是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智能电子产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当手机、电脑、打印机等电子产品逐渐替代了原先的毛笔、钢笔,当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失去了提笔写字的兴趣和动力时,当我们的书写能力慢慢衰退时,书法,这一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在不经意间已经流失了。作为一名在小学教育基层工作了快30年的教育者,面对着汉字文化陷入危机,深深的感受到从小学加强汉字文化教育,提高小学写字教学迫在眉睫。

一、小学生写字现状

小学生正是处于人生学习的最为关键的启蒙期,这一时期的学习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至关重要的基础。而目前在教育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严重忽略了对小学生的写字教育。很多小学生都不热爱写字,更谈不上对书法会感兴趣,真正对书法有认识的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不尽如人意,书写的汉字不美观,不利于识别。小学生写字身体姿势多为不合格,通过调查分析有50%的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小学生喜欢将直尺作为写字时的工具,导致写字的姿势均为趴在桌子上,书本摆放不整齐,并长期得不到改正。小学生的执笔姿势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人四指执笔,有人食指环抱拇指,有人笔杆不顺着虎口而是直立,几乎与桌面垂直,更有甚者是笔杆倒向前方。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因为字写的不够优美,而越来越排斥写字,导致恶性循环。

二、小学生写字现状原因分析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学校,学生,家长。首先学校对小学生的写字教育重视度不够,在过度教育学生文化课的同时没有重视写字教育,提供培养学生展开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的环境;其次是学生本身,小学生三分钟热度,缺乏认真的精神。学生对写字或书法学习的认识不足,使得写字教学的效果欠佳,学生的写字水平提高缓慢。学生进课堂学写字是为了完成学业计划,而不是自觉行为,因此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写字时不是特别积极。最后在家长方面,家长过多的关注小学生的课业成绩,对于写字等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余时间不能多关注小学生的写字情况。

三、加强小学生写字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诸多原因导致了目前小学生写字现状。因此围绕目前小学生写字教育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小学写字教育。通过对小学生写字教育的培养,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汉字浓缩了中华民族古代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发明和业绩,通过写字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和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写字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感知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另外,写字教育是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写字过程中,一点一画都需尽一身之力。坐姿要求头正、臂开、腰直、腹收、足安,立姿要求“上虚下实”,身躯稳定,写字时身体各部位无不处于协调配合的运动之中,所以写字不仅是一个创作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极好的健康运动。写字教学可以从育德、益智、健体、审美多方面发挥其特有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字教学的育人作用更加凸显,它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载体,又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提高小学写字教育建议

(一)加强国家层面的写字教育课程标准

中国是书法的母国,理应担当起弘扬这门“国粹”的义务。2011年8月2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规定:“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因地制宜被削减了很多力度,因此有必要增加教育课程标准来规范小学写字教育问题。

(二)增强书法教育师资,提高教师责任感

提高小学生的写字教育,其质量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意识到写字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言传身教,示范引领,做好学生的表率,规范教学,诲人不倦,起到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提高写字教育课堂效率,吸引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写字教育主要目的是可以正确、工整的进行汉字书写。而小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毅力和耐性等问题,因此针对小学生写字教育,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耐心,明确写字目标。通过激励教育,指导示范等方法促进小学生对写字教育的热爱。特异性引导小学生欣赏优秀书法作品,或让学生了解王羲之等书法大家的儿时故事等手段激发小学生学习写字的热情和兴趣。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或鼓励机制

写字教学活动存在着评价的问题。可以增强写字比赛等活动,使优秀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得到评价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游戏化,活动化的方式,使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投入到写字教育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写字是做人的一项基本素质。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抓好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品质、写字技能。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共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纪海燕.小学写字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45-246

篇12

一、工作目标

1、大力宣传我区继教工作整体目标和管理思路,不断引导各校管理工作,充分关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发挥管理组、编委会的核心作用和管理网站、继教刊物的平台作用,使“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的动态管理模式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立体化”。

2、以区教委加大对校(园)本培训资金支持力度为契机,加强校(园)本培训管理工作,完善申报审批、组织实施、验收评价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制度,本着“参与性、发展性、开放性、服务性”原则,发挥“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实践性”特点,以满足学校提升和教师发展的需要。

3、贯彻落实区教委“创新和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质量工程的要求,制定完成不同任教阶段教师教学能力标准,针对区教师队伍的现状和特点,实施“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全面促进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校教学管理能力的提升。

4、加强全区在职特级教师和市区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继续组织、开展“特级教师工作室”、“特级教师讲坛”、“名师讲堂”等各项工作和活动,不断扩大朝阳名师影响,加大优质培训的辐射面,全面引领全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服务于教师队伍建设。

5、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培训者培训与管理,建立并完善我区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做好“朝阳教师研修网(教师专业发展智能支持系统)”的维护、更新、使用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继续参与、推行、开发各项培训项目;继续关注并完善幼儿园教师、职高教师的培训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20xx1-2月

1、结合区教委《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本培训管理办法》文件,组织各学校、幼儿园做好20xx度校(园)本培训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

2、结合区教委“教学质量工程”相关文件,制定完成《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标准》,并启动与之配套的培训工作;

3、结合区教委“十一五”继教文件,研讨制定强化职业高中教师新课改理念与课堂实际应用方面的培训方案,启动职高教师全员培训以及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工作;

4、组织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20xx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回顾工作过程,提炼工作经验;

5、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公共必修课以及各项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培训的招生、报名、组班工作;

6、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封闭培训”阶段总结和年度培训计划。

(二)20xx3-4月

1、组织各学校、幼儿园制定并报送20xx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并实施、开展具体工作;

2、组织、启动“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者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工作;

3、结合区教委“十一五”继教文件,研讨制定幼儿园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方案,并启动与之配套的培训工作;

4、继续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基本功)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封闭培训”、“区教师心理健康导航项目”、“名家课堂”等培训项目;继续参与、推行“春风化雨”等培训行动;

5、继续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全员通识培训和各学科岗位培训;

6、组织“十一五”继教管理中心组、刊物编委会成员考察学习活动。

(三)20xx5-6月

1、结合各学校、幼儿园校(园)本培训项目申报方案,对部分校、园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工作;

2、组织各培训单位和部门进行培训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培训课程的论证等工作;

3、组织“十一五”继教管理中心组与兄弟区县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刊物编委会培训活动;

4、编印、下发特级教师论文集。

(四)20xx7-8月

1、做好“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者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培训阶段总结工作;

2、做好各项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培训的招生、报名、组班工作。

(五)20xx9-12月

1、组织新教师任职仪式和培训工作;

2、组织“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年度工作检查,并组织核心成员做区级观摩课;

3、按照“校本培训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建设标准和要求,做好以市、区中学示范校和小学学区为单位建设“教师发展基地”和“学科指导基地”的各项验收、达标工作;

4、组织召开20xx区教委继续教育工作会。

三、保障措施

1、区教委在年度预算中设立教师继续教育以及校(园)本培训专项经费,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2、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协助区教委人事科落实全区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协调培训、管理和考核等工作,并对所有培训项目进行统筹管理;

篇13

关键词: 小学心理活动课 存在问题 对策

近几年,我校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资金建设了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教师岗位,多次派员外出学习培训,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积极开展心育工作。随着心理活动课的开设,学校师生及家长越来越深入了解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活动课也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我结合自己在心理活动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一)问题一:资源不足

心理活动课以活动为载体,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如课程资源、场地资源、教学设备资源,等等,实现辅导效果的最优化。而目前学校团体辅导室的建设还无法一步到位,现有课程资源也非常有限,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

(二)思考与对策

有效整合资源。我校于去年引进一个教育慈善项目――梦想课程。它是一系列面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课程的设计以活动、游戏、心理训练为主,提倡学生在玩中学、在互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新的体会;梦想课程关注的是自我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人实现内心的成长,塑造儿童有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明天。这和心理健康课程促使学生自我成长并最终学会自助的目标是一致的,连课程的活动形式也是相通的,两门课程之间有很多契合点。实践表明,梦想课程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通过尝试在一定范围内将二者整合,已取得一定成效。如梦想中心教育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学生解决问题、探寻方法带来便捷和高效,优美温馨的室内环境,可以成为心理活动课堂绝好的场地资源;如游戏活动资源、各种图书、主题模块设计等都为心理活动课程的设计提供资源补给。用学生的话来说:“我们喜欢梦想中心,喜欢到这儿上课、读书、上网……”心理活动课与梦想课程整合的尝试,有效解决了心理活动课程资源短缺的不足,极大地强化了心理辅导效果,使心理辅导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之一。

(一)问题二:课堂易乱

由于是活动课程,课堂上学生随意说话、插嘴、窃窃私语、不认真听同学发言,甚至故意哗众取宠等,存在“课上闹哄哄,课后早忘光”的现象,导致课堂失控,学生活动体验不深,影响深层次分享,消耗辅导老师的心理能量,无法顺利实现辅导目标,严重影响辅导效果。

(二)思考与对策

形成课堂失控的原因除了心理活动课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外,一方面是有部分学生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心理课上活动多、游戏多,很轻松可以玩,是副科而不重视,小学生普遍自控能力较弱,缺乏规则意识,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是心理老师经验不足,重气氛轻管理,对课堂缺乏有效管理的能力,或为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对学生比较宽容造成的。

在尝到了几次课堂失控的苦头后,我找到了几种有效管理课堂的方法:

1.有效语言。我深感心理教师要先把教师做好了,才能当好一个会上心理辅导课的心理老师。因此,教师语言要生动精彩,深入浅出,清晰准确。同时运用一些非言语的眼神、动作,更能吸引学生。

2.约定。订立约定是指上课开始之前教师与学生约定达到的行为准则。下面是我课前常用的约定:

我们的约定

我愿用心投入本次活动,用心感受!

我愿说真话,克服害羞,不用担心会被笑话,就算说错,都会被理解!

我愿尊重同学,严守秘密,保证不在课后说事。

我愿认真倾听,及时补充,用掌声表示理解与支持!

我愿意遵守以上约定,若有违背,愿无条件接受自我检讨!

学生是讲信用的,有了课前约定在先,违约的学生来个“自我认错”,或者给予唱首歌、跳段舞的小惩罚,对课堂的有效调控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3.竞争。课堂上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引导小组、个体进行合理竞争,采用财富积分的办法。学生座位是基本固定的,在课程开始就已完成了各小组的团队建设,每组设有纪律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管理,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有扣分的权利,当然有很多加分的机会,形成组与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良性竞争,到期末时再统一评比,小学生好胜心较强,这一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4.音乐调控。学生在好玩有趣的活动中,经常处在手舞足蹈、大声讨论、兴奋不已的状态之中,如果此时需要终止活动,就算老师大声喊停也不能让学生很快静下来,最好的办法是放一小段幽默诙谐的音乐,先大后小地控制音量,学生听到音乐觉得好玩、新鲜,很快能安静下来,达到调控课堂的目的。

5.个别辅导。在一个班级团体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破坏力最大的是极少数学生说怪话、做怪动作,故意展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与行为。他们必然有一定的心理需求,那就是需要得到关注,引起别人注意,渴望展示自己。这些学生不应是我们批评的对象,而应当是我们辅导的对象,可以通过课外同质小组或个别辅导,引导他们认识自己,进而改变自己。总之,课堂上需要教师具备敏锐感觉和准确判断教学过程中可能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以便有效处理课中的各种问题。

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深感只要你能站在学生角度,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不断反思课堂,不断改进课堂,相信你的课堂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辅导福建教育出版社.

篇14

一、《标准》实施转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的理解、经验和行为的理性概括,如教育目的观、教育实践观、教育对象观和教育课程观等,它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

为转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全面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一标准的实施,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把教师推到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地选择学习,否则就无法生存。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终生学习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这个技术平台,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教育的新形式,改变以落实“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由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走进江苏农村中小学到处都可以看到教师“充电”的场景,走进课堂可以感受到教学模式的变化,深入学生中间感受到他们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氛围。具体表现如下:江苏省苏北是全省欠发达地区,最近几年江苏省加大了对苏北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的倾斜,并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和办学标准化验收,为每所农村中小学配置了多媒体综合教室,引入光纤上网。现在走进每一所农村中小学,都可以看到教师人手一机认真地在浏览、在交流、在更新自己的教学文件夹,这些教师中不乏风华正茂的年青教师,更有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他们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进行互动研讨,丰富了他们的教学资源,使他们一天天“富裕”起来。正如一位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所说“一个星期,我们每天穿梭在办公室―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三点一线上,虽然紧张一点、累了一点,但我们过得充实,教学资料丰富了才能使我们找到课堂改革的发力点”。

二、《标准》的实施改进了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引起学习资源的变化,学习资源包括载体多样化;教学信息显示方式多媒化;学习信息传输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化;教学过程智能力。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通过这种方式的应用,更好地表达了教学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素材有意义地呈现教育信息。

如图1所示:一位中学地理教师在湘教版教材“农业”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把赵本山的小品《红高粱模特儿队》搬进了课堂。上课伊始,播发了《红高粱模特儿队》部分视频,最后以一幅漫画导入新课,让学生先思考漫画体现了哪些地理知识,即农业的重要性。充分证实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通过设置情境, 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亲切的、自己喜爱的学习氛围中,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变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和有滋有味的精神享受,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从学生角度看,注重学生对问题最原始、最朴素的认识,在学生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所掌握的知识之中寻找素材,积极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从而找准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设计现实有趣的作业,帮助学生解决教学的疑问,形成较强的素养。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了表1,让学生完成各题:

(1)预测哪个国家可能获得冠军?分析原因?

(2)F组4个国家分别属于_洲_洲和_洲。

(3)32支参赛队伍来自五大洲,未曾派队参赛的大洲是_洲。

(4)南非世界杯决赛,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当地时间11日20时30分将拉开战幕,球迷毛毛同学应该什么时间打开电视观看现场直播?为什么?

(5)南非世界杯决赛时,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向哪移动?昼夜长短情况?当地什么季节?

这样的设计中融入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材料,使学科知识内容与生活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的境界,使所学的知识真正得到拓展和延伸。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构成因素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水平,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教学实践、持续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与数字化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教学科学研究,只有科研才能使一个教师得到持续发展,也只有科研才能使一个成功的教师变得更为成功。科研型教师的特点是: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审视身边的一切;善于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怀疑、不盲信权威;勇于改变自己、开放自己,不固步自封;能专注解决问题的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在专业发展中由“教书匠”成长为“研究者”,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是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关系到千百万孩子成长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EB/OL].省略/teta/cache/article/2008-11-07/6cf75d59-18cf-f4ad-dbdb-a3d71514f0e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