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9 14:53: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小学智能教育课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多元智能;多元智能教学;中职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25-01
教育部明确指出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是一种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因此现代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更应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多样化的高素质劳动者。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语言和数学智能,只注重了学生一部分智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创新、音乐、人际交往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其它方面的智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其智能优势难以充分展现。而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具备多项智能,而且各种智能都是平等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为中职卫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是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
一、中职卫校语文实施多元智能教学的目的
1、实现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应试教育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只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完全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语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智能,不仅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2、改变卫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由于卫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语文基础知识薄弱,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多种因素,使得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乏热情,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因此在卫校语文教学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首先改变了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树立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和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通过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根据学生不同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改变卫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
未来社会需要的医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卫校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不仅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修养与素质,促进了每个人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了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中职卫校语文实施多元智能教学的原则
1、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德纳认为,人的多项智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智能强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智能并利用这一智能优势进行语文学习,才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注重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展程度是有所不同的。人的智能只有强弱不同,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评价哪些人更聪明,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更突出、更优秀,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在于智力的不同组合。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到每个学生的智能差异,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因材施教,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
3、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加德纳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主体意识,都能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尊重他们的劳动,允许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是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在吸引他们兴趣的同时,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多元智能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只从某一方面采取单一的方法来评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突出特点就是从一元到多元,对学生的评价不是采用单一的方法与手段从一个方面来评价学生,而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价学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准确、更客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同时促进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学改革的意见. 教育部2000.
[2] 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 陈 雯. 新课程改革下中职语文多元智能教学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技能教学 激发兴趣 课堂创新 分阶段教学
电类专业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反复练习来实现。根据教学目标,电类专业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技能课的教学来完成。现在我以08应用电子技术(1)(2)班的电子技能训练为例,在技能课教学中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两班学生仅通过了两个学期的技能训练,参加初、中级无线电装接工技能鉴定,合格率分别为100%、95.2%。
一、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1.实物展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将我校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如声控、光控、压控等控制电路的效果展示,这些作品产生的声音、灯光指示等动态效果,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与这些电路有关,举例说明,为后期的学习埋下伏笔。
2.以各种技能大赛为载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组织师生技能大赛,通过这些大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组织各类型的竞赛。青年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我们组织小组间、班级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腿走路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在技能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1.注重纸上练兵,加强模拟训练。对一些元件较多、线路较复杂的电路我们采用“纸上练兵”法。所谓“纸上练兵”法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专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这可以作为作业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节省了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无线电中级工考核电路中,采用了集成电路,电路复杂、难度大,通过纸上练兵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往需要20课时完成,现在12课时就达到了要求。
2.开辟学习成果展示平台,进行榜样示范教育。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的欲望,我们的中职学生表现欲望更加强烈,但是很容易知足。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强烈欲望,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收藏,有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收藏,通过班级展示台,现代网络平台展示,如QQ群、班级网站等。
三、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1.基本操作练习与反复练习相结合。无线电中级考核辅导中,采取分块教学。如电源电路、振荡电路、触发电路、分频电路,这些电路又分为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两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轮以各单元电路为主进行训练,让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第二轮要求学生安装整机,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第三轮设置故障教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第四轮采用模拟考核形式,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
2.专题操作与创造性练习相结合。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技能课分解为若干个小课进行训练,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则是学生熟练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练习。这种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印刷电路板制作,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电路在铜箔上设计电路布局,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原理图,分析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支路、节点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电路原理图,确定电路布局。在创造性练习中,我们结合电子基础知识,在学生模拟安装电路时,只给原理图,不搞统一模式,让学生本着合理、规范的要求自行设计电路的安装图,这一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技能开发的能力。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开展自我学习。随着许多家庭的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能否为我们所用非常重要。很多家长苦于无法管理计算机,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很长时间荒废学业。
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玩游戏的原因是获得成就感,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为了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我们开展了学生上网寻找电路、通过淘宝网购买电子器件、进行实际电路安装、实际电路展示等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设置考评表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进行自评、互评,评比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 著 易东平 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音像、色彩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我运用了录像媒体。庐山很美,尤其是美丽奇幻的云雾,更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但它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学生对其知之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录制了云雾笼罩在山头、缠绕在半山腰、弥漫在山谷、遮挡山峰等不同地点的景观。学生观看后,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再通过对具体描写的语句进行有感情地配音朗读欣赏,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常的特点,真正感受到庐山的美,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的。
再如,一位教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想象。开始,先用动画演示出一座云雾弥漫的香炉峰,太阳光透过蒙蒙水汽照射在香炉峰上,峰的四周似乎燃起了五彩斑斓的轻烟,紫的、淡紫的、深紫的……瀑布如同一条巨大的白练高高挂在山前,发出哗哗的响声……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景物有远有近,色彩浓淡相间,声音由轻渐响,一个动静交错、气势磅礴的绝境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意境。红日、青峰、紫烟、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绚丽的一幅图画。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想象,由于多种感官同时被刺激,自然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了“莫非是银河决了堤岸,汹涌澎湃从天而降”的体验。这样,学生在形象化的情境中毫不费劲地掌握了全诗,并且发展了思维。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方面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名诗,写诗人登上鹳雀楼之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让学生看图进行想象,但插图是静止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在指导学生体会诗意,理解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时,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才能使插图活起来,从而解决本诗的重难点。该设计如下:
首先以课件插图为主,按诗句内容将某些静止的画面动态化。
(1)太阳渐渐的下沉直至看不见。
(2)黄河水滚滚向前的奔腾动化与咆哮的涛声音响。
这两处动态设计与声像同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大自然的变化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二行“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沉下去,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的诗意,感悟了诗的意境,他们就会分别以缓慢、激昂的语调读出太阳慢慢西沉与黄河滚滚向前的雄伟气势。
然后将鹳雀楼特写放大,并逐一按楼层做人物的远望对比。这一设计,既使学生整体理解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意,又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而且学生也发展了思维,学得有趣、轻松、实在。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朗读,训练语感
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文、声、像融为一体的优势,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意环境,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时空限制,往往难以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运用多媒体,可使图与文紧密配合,可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咏华山》一文时,播放有关华山的录像,那直观而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简练的解说词把华山之高、华山之险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声像的吸引下,不由得进入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特定情境,发出“哇!华山真高啊”的惊叹声。这样,学生再读课文时,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再如《登鹳雀楼》中第二行诗句“黄河入海流”,这行诗句的句意不难理解,难的是怎样读出黄河流入大海的气势。因为学生对“气势”没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师用多媒体声像同步显示“黄河流向大海”的情境,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感受“黄河流向大海”是怎样的气势。由于创设了情境,又凭借多媒体声像同步的动化优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朗读时以激昂的语调充分读出了黄河奔腾不息滚滚“入海流”的雄伟气势。
全诗教学结束时,教师再次使用多媒体课件,并配以古筝乐曲,创设情境,带大家去山西省黄河边上登鹳雀楼。(音乐起)教师生动地描述:“啊!现在,我们登上了鹳雀楼。朝远处看,多壮丽的景色啊!看,傍晚的太阳……听,黄河的水啊……(太阳与黄河水声像同步显示)小朋友,此情此景,让我们一起来吟诵王之涣千古流传的名诗《登鹳雀楼》。”那奔腾的旋律和壮观的景象,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闻其声,见其景,不约而同地吟诵起来,情何其真,意何其切啊!
1. 创设生动情境,提高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思考,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生动情境。引生入胜的情境会给学生营造一个思考和探究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可以进行发散思维。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关注课堂。在情境中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敏感的神经,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带来一种美的享受,进而使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习“What would you like?”时,教师就可以带一些水果,如苹果、香蕉、桔子、水、可乐和蔬菜等,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情境表演。学生看到这些食物和饮料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积极思考,主动分析,在表演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地学会对英语知识的灵活应用,达到活学活用。
2. 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沟通交际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交流的方式表达给其他学生,使其他学生能够在倾听中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观点和见解。当学生出现不同观点时,学生的思维会快速运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和完善学生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表达中提高能力,完善自己。例如在学习“Look at the monkeys”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教材上的重点句型:“询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通过学生的合作学生会了解进行时的基本用法,掌握进行时的构成为be+doing。学生通过合作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形成了意见的交流,有些是一致的观点,有些是不同的观点,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合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沟通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3. 巧妙提供问题,推动学生推理判嗄芰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堂问题,问题会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有了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学生会感觉到有事可做,从而投入到课堂探究中,使自己的推理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What does she do?”时,教师给学生呈现图片,让学生思考图片上的人物的工作和职业。学生根据图片所呈现出来的人物衣着和身体行为会进行推断和思考,进而判断出图片上人物的职业,接着用英语回答出来,实现对英语的练习和学习。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在探究中锻炼思维和推理能力。
4. 课堂丰富游戏,激发学生活动行为能力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课堂授课形式。在游戏中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在游戏的愉快氛围中学生会得到全面的锻炼,不仅仅是思维还有行为。学生为了完成游戏,就要成为其中的一员,从而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参与游戏中,感受到寓教于乐的快乐。游戏的形式使学生的行为得到了锻炼,促进了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促进了学生行为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Last weekend”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快来摘果子”的游戏:教师在黑板左半部分画一个大大的苹果树,树上写上一些动词短语,如play basketball, watch TV, draw picture, take photos等等。在黑板的右半部分写上I ______ last weekend.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到黑板前“摘果子”。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书写,并且注意动词过去时的使用。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会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学生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游戏活动中,在练习中掌握英语规律 。
总之,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提高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 冯宝珠. 浅谈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原则[J]. 小作家选刊, 2015(04).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八小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们质疑提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思考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质疑提问的能力
在当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非常弱,没有问题意识,不知如何提,或者是不敢提、不想提,科学探究的问题大多是由老师提出,学生再进行猜想和探究。这样的教学结果只能是:培养出的学生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就成为了我们当今小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偏重于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为主,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如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第一册Module3 Unit1 教授完句型“It’s a tiger/lion/an elephant…”,教师通过闪图片不断地随机问“What’s this/that?”来不断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后,教师再问:“谁能像老师这样也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因为可模仿,学生纷纷举手,来到教室前面,指着一张张图片问道:“What’sthis/that?”,其中有个孩子直接走到卫生区,指着扫帚问道:“What’s this?”这样,通过模仿提问题,使学生尝到提问的乐趣,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质疑兴趣,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
其次,我们知道“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例如教学外研版三期第二册Module6 Unit1 时,在教授完单词句型后,教师呈现课文中的一幅图片说:“Look! Here comes our friend Sam. This is Daming’scousin,Daling.Please think about what they talk about? ”讨论后,有一位同学举手说道:如果我Daling,我可能会问“What do youdo on Sundays?”教师在给予这位同学掌声的同时,说出这个问题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必须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着重教学,使学生会活学活用。又如教学三期第八册Module8Unit1 Helen Keller这一课时,当揭示课题后,教师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说:“ Who is Helen Keller?”、“When and where was Helen Keller born ?”、“Why is Helen Keller amodel for everyone?”随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了解了希望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了质疑水平。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乐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比如,上完“购物”这个内容以后,笔者让同学们做好充分准备开设购物店,全班分为五个小组:男、女时装店,男、女名鞋店,帽子店,每个同学都担任一个角色,让同学们大量运用购物的日常用语:What can I do foryou? Can I help you? I’m looking for… What size…? Can I tryit/them on? How much is it? I’ll buy it. I’ll think about it.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兴趣很高,获得很大的收获。
在课堂上,老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置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也可让学生在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如教学三期第六册Decisions 时,为了加深学生对Decisions 的灵活运用,教师创设几个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一:Mothers’Day is coming. I want tobuy presents for my mother。What do you suggest?问题情境二:Summmer Holiday is coming.Our friend Sam and his family will havea travel.What do you suggest? 问题情境三:Now we are in BergerKing,we want to have lunch. What do you suggest?让学生自由选择话题,进行讨论和情境表演。
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有一组的学生选的问题是情境三。他们把情境设置为一家三口吃饭点餐,一名waiter。当他们点完餐,“爸爸”准备买单时,举手问道:“这时是用How much is it?还是用How much are they?”笔者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如果你把你们点的食物看做一个整体,就用How much is it?如果是整体下的每一样食物就用How much are they?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