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学习范文

高效课堂学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19 14:53: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课堂学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课堂学习

篇1

1 以开放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比如:在二年级《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我这样设计:剪出下面的图形,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剪出了图形并进行汇报,我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正方形中剪出四个手拉手的小人呢?”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他们都能找回自信,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自然水到渠成了。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游乐园的场景,小朋友们有的在玩小飞机,有的在玩小火车,有的在玩旋转木马,在这个情境中导入乘法的认识。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什么是乘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3 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课堂上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以后都不会忘记。

4 巧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篇2

【关键词】 现代化科技;辅助教学;创新意识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投入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那么如何衡量高效课堂呢?其中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增长以及价值观的变化程度,师生之间是否经历了双向激发的愉悦探讨过程,以及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是否真的实现了高效教学.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电子设备与高效课堂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且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如今,电子设备在教学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老师们学会了运用电子设备来备课,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在课堂上,还能够让学生对电子授课产生兴趣,对知识也就产生了兴趣.

(二)倡导精讲多练教学

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学,还要教学生如何通过一道题来解决同一类型的题. 对于高年级实行先学后教,低年级实行先教后学. 还要运用老师们的教育创新意识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另外,这还要求教师每堂课之前都要做到充分的准备,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驾驭课堂,解决每名学生的问题,真正地达到高效课堂.

(三)精选课堂练习内容

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会因为大量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偏低呆滞. 大量的练习题会让学生减少很多自由活动时间,阻碍他们思维正常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好练习题,让学生可以从练习题中得到锻炼,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课例

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老师领学生将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形成一个活动角,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一根木条旋转,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 接着再问一些关于角的问题,例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边越长,角越大?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同学分组讨论,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争着回答.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关键是要看两条边的张口,张口越大,角就会越大. 由此可以得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并没有关系. 这样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巩固了角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16根小棒,然后平均分成2份、4份、6份、8份,并且记录每次平均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然后让学生观察做比较,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平均分有两种情况:不能分完和正好分完. 不能完全分完时就是有余数,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法,让学生动用眼、脑、口来学习数学.

另外,在学习“年、月、日”时,作为小学生,刚刚接触年、月、日的学习,他们很可能会混淆概念,搞不懂计算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年、月、日习题. 例如:请大家看2004年和2005年2月份的天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好了,老师还可以扩充别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呢?那么2005年和2006年的2月份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一个季度都是三个月,第一个季度是1~3月,依次排下去. 那么请同学们算一下,2013年每个季度分别有多少天呢?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填好的表格中,你又得到了哪些结论?

这道题老师运用了表格的方法让学生对题产生新鲜感,对这道题充满兴趣,让学生有动力做下去,表格的方式使练习题不再单一、乏味.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量将题做得生动,且容易被接受,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所学知识,也为构建和谐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必须强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掘例题的内在因素,在学生已经对知识掌握的同时,老师再进行引导,让学生发展多向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老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比较、判断、分析的能力,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问题,这样做能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真正做到: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康华健.走向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5).

篇3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中学生则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因此,数学的抽象性与中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了一对矛盾体;另外,从教学过程看,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这似乎也形成了一对矛盾体。因此,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最终导致成绩的直线下滑。面对这些矛盾,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保证。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反之,学得好还会促进兴趣的提高。因此,激趣数学课堂,才能提高学习高效是我们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切实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产生了新问题,这样他们便会主动的投入到新课的探究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测量河宽》这节课时,我先给学生们讲授了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通过帽檐智测河宽的故事,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整堂课顺理成章的上了下来,学生们既不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感到晦涩难懂,整堂课在轻松的环境中得以解决。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学习兴趣

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并扎根于现实。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信息,还要把握有利时机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这样我们就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放飞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有魅力的”。而我们的课堂也焕发了它应有的活力,魅力四射!

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与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电教多媒体它具备独有的特点,集声、色、光、图为一体,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学生多种感观同时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迅速萌发,促进学生全面的、均衡的、主动的发展。如果我们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教学,既能耳闻,又能目睹,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别具特色的。在讲授《点线面体》这节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如下几幅动画图片:不停滴落的水滴、汽车车玻璃上不停滑动的雨刷、流星雨、开门关门等等,当同学们在观看图片的同时,已然发现了这个数学事实: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我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而这个事实也会深深印入孩子们的脑海中。同样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这节课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其性质:反比例函数图像永不可能与坐标轴相交,但却无限接近坐标轴这一事实,我播放了王渊超的《悲伤地双曲线》这首歌,此时同学们在聆听这首哀伤的歌曲时,也牢牢的记住了其性质。因此让他们的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把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

四、动手操作实践,发展学习兴趣

篇4

高效课堂是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教师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一

通过学习高效课堂学习材料,我深深地明确了高效课堂的真谛,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有个基本的要点,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高效课堂的意义: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课堂教学的组成要素:课堂教学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可以从三个方向和三个层面进行定义分析:

教师层面,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

学生层面教学效率=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

这里强调“所有学生”,旨在倡导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即全体性。

所谓“一切影响”,是指“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学生形成的有用能力+学生养成的良好非智力因素+负面的影响”。

时间方面,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所以,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具体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我决定采取以下模式:20+20

我可支配时间为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20分钟。

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明确目标——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二

20_年8月10号至13号,我参加了巩义市教育局与郑州市新世纪课程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高效课堂培训活动,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本次高效课堂通识性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句话的含义。这次的学习从根本上_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今后的实践工作也将_们的课堂行为。我们将褪去师道尊严的,我们将逝去课堂霸主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田保华局长的“课改有道”点明了课改就是改善生活,课改的关键在于悟道,循道。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势在必行。他揭示了课改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回归本真---培育和谐生长的教育生态。杜金山校长的心灵解码使我心潮澎湃—教育变革我的责任。他谈到学习是一种主体性行为,而教师的第一任务是唤醒主体。认知,理念,观念,信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人生八步不仅指导学习,工作,还指导生活,是我思考颇多。他的报告诙谐,深刻,是我激情万丈,高效课堂—生命的狂欢,知识的超市。这就是我的动力。王红顺校长的报告更为我们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做出了具体的指导,为我们解惑同时提出了很多实用的金点子,这些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小组建设是我在实际工作中一直以来的困惑,王校长和富校长的报告无疑是雪中送炭。它分为学习小组划分,小组文化建设,小组综合性培训和学习小组评价。下面我就学习小组的划分及培训谈一下看法。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座位的安排要合理,阶段性随机调整。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

在合作学习中,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学习成绩要优秀、性格应外向、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自身标准要高。选拔方式要多样。可自荐、可老师指定、也可组员评选;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组长要充分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导学案和课本的预习,课中组织好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管理,课后跟踪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

(1)、课前准备:要起到提醒、督促作用。提醒组员及时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

(2)、管理好本组的学科代表、学习对子、师徒关系。要组织、督促他们各施其职。

(3)、理解、熟悉课堂各个环节的要求,并切实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

(4)、关注组员状态、落实对组员的过关检测和帮扶措施。

作为小组长,应对组员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检查评价,课堂中组内同学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配合程度如何、参与性如何……课堂中学习效果要发动小组长去检查,这样同一时间内,有小组长的帮助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检测,单位时间内效果落实的效率会提高很多。小组长每天都与组内同学交流,共同评议在课堂中谁最积极主动,谁的学习效果好,谁能主动的进行点评、质疑,谁不太投入,谁的积极性差,并且共同约定下一节课的改进计划,不达标的,不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做出保证,作为小组长应该及时的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组内特殊的同学,从而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小组长的培训:

培训方式:班主任定期培训科任老师定期培训科任老师课前简短培训

培训内容: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的检查批改等

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每班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小组长会议

在开学之初、在新组建班级之初,班主任每天都要对小组长的管理工作进行关注,抽时间与小组长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管理小组中的困惑,给他们指导管理小组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增强小组的荣辱感,交给他们如何对组内特殊同学进行帮扶,为他们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扫清道路。给小组长创设交流经验的平台,及时将自己遇到的困惑说出来,发挥集体的优势共同想办法去解决,增加小组长的管理经验。比如说,在交流时,有的同学就曾提出作为小组长应多对小组成员进行鼓励、赏识,少进行批评指责,并且当组内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组长应该有耐心的进行讲解,决不能因问题简单而露出不屑的神情,否则会影响组员学习的热情。通过召开小组长座谈会,小组长的能力提升很快,过一段时间,老师可以组织得不用这么频繁了,而让小组长根据情况不定时来自发主动地的进行交流。每周班主任应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结合同学们的评价,结合平时的各项工作选出优秀的小组长进行表彰,可以从物质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让小组长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收获、得到认可,从而都能对自己分担的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作为班主任,要想培养好小组长,不但要有方式方法上的指导,也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进行激励,让同学们都能很快的得到提升。小组长对组员管理选出榜样,及时在小组评价栏内进行表扬。发现不足,及时将建议写在小组的评价栏内。进行评价,可以围绕组员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可以结合学生课堂点评的价值性,可以是业余时间的投入度,也可以是课堂学习效果的抽查排名。协助任课老师做好学习效果的抽查。学生管理组员时一定要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小组团结、友谊和学习为重要原则,千万避免产生不愉快,构成矛盾。搞好学习小组中的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帮扶对子以学科互补、自愿的原则。在组中,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在某一学科的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的同学结成帮扶对子。利用好帮扶对子。在课堂中,对建立的帮扶对子在每天的每节课中进行督促、赏识。发现帮扶对子互帮效果好的及时进行表扬,指导学生帮扶的方法。帮扶并不是“包办”,要求帮扶的同学要把好脉。在哪个地方实施帮扶,怎么帮。也就是说,被帮扶的同学必须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了才要进行。

四天的学习让我细细品味了专家们的理论,我不再认为这是空话大话,而是能指导我们前进的准则和碰触心灵的箴言。我在这个环境中被冲击被点燃,培训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我已做好准备在高效课堂的浪潮中拼搏奋进。

教师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三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5、体现现代课堂结构,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

要把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而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其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高效课堂学习心得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五

王敏勤教授说过:“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所以,高效课堂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布局尤其重要。

一、高效课堂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第一次备课可以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对准自己背的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教师独立思考,使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备课要立足两角度,紧扣两条线。

①两角度备课。对同一教材的内容,师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都有巨大的差异,必然对教材内容的实际解读相差巨大。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同时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读教材,并提出疑问。首先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②两条线教学。教材的编排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条是明线,即知识的联系;另一条是暗线,即掩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明线是: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暗线是:在本节课教学中蕴藏着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时在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先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根据题中的信息,第①题和第②题该怎样列式呢?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16+7/16=,7/16-1/16=。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2)利用分数的意义,理解同分母分数的算理,并总结其算法。学生尝试动笔算一算1/16+7/16,通过交流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这样学生就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迁移运用于分数加减法的问题解决中了。教学中有意不呈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紧扣两条线索,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尝试计算分数加减法。学生经历了计算的全过程,就会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在巩固练习中设计工程问题、工效问题、还有相背而行,因为它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遇问题完全一样。最后在变式联系中设计一道追击问题,拿它和本节知识做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安排学生能对本节课的知识牢固掌握、灵活掌握,也就是能够举一反三。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学认识四边形一课,老师让学生观察所有的四边形,问对于这些图形还有什么疑问,一个学生就问到:为什么都是四边形而形状不一样,学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积极思维并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规范作业书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一、要“清”。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清清楚楚一条线体现数学味”。二、要“新”。内容新颖,方法创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讨的价值。三、要“活”。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四、要“实”。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五、要“奇”。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设计奇特环节,探讨有价值的教法。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

篇5

一、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疲倦”。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小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同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这三种境界:

(一)源于生活,勾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要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要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动起来,给枯燥无味的数学课添加乐趣,形成“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氛围,此第一境界也。

(二)难点、关键处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疑是在知识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置疑难,引起学生思维。合理、适度、巧妙、创新设疑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强化智能的核心,是促使学生好学多思,获得真知真谛的前提。设疑要具有目的性、明确性、必要性、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新颖性和逻辑性,使学生思有据,答有依。”设置疑难点,要找准切入口,既能将以前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又能将学生引入新的知识天地,既要让学生感觉有难度,又要让学生的“思维的火花”闪现,从而达到第二境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解疑释疑,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疑释疑后,要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用同类问题或变式,巩固所学知识点,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的意境,此第三境界。

二、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评价

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一节高效的课堂关键是看什么呢?第一看这节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的能力,是否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成为了课堂的“主演”;第二要看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是否在导演课堂的同时,把这节课的知识点都贯穿到了;第三要看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和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另外教师还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小组学习

根据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把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5-7人,各个小组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匀分布,既能相互帮助,又能相互促进,使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学模式

采用“315教学模式”,3是指三个时间阶段:(1)预习10-15分钟,要有时间保证,有方法指导,有组织,有交流、有反馈。(2)讨论15-20分钟 ,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让这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一个学生不要交流多个问题,要给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3)点拨5-10分钟,教师点拨时要把握五个时机:学生出现观点对立、无法说服对方时;学生生成了新问题、与预设不符时;学生思维不严谨、方法不系统需要矫正时;学生感到不理解,需要老师解惑时;学生展示非常精彩,教师要给与肯定时。1是指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5是指5个步骤:预习―分组讨论-点拨―当堂测试―课堂小结。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有力的保障,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的同时,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经过学习,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一、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一些教师却说,这是新理念的课堂。可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序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能谈得上高效吗?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 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 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篇7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导学案 合作学习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新形势下,要求数学课堂要大力实施人本主义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倡导学生自主动手,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扭转当下教育教学的不利局面,摆脱当下教育教学的困境,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1现状分析

当下,由于教学中的功利思想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都只是重视考试成绩,为此采用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和探究。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只会学习而缺乏创造、创新能力的读书机器,这与我们的教育背道而驰。为此,我们的教育改革、教学改革等等都开始了一些积极的行动,提出了诸如因材施教的具体模式,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探究式教学。其中导学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教学模式之一,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于合作学习,可以作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下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提供给学生指导性的材料,作为他们合作学习的依据和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和指导的作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导学案为依据和导向,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小组总结,教师指导和辅助,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1老师要督促和引导学生自己课前预习

通过导学案中准备的问题为启发,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内容、预习课后习题。在课文预习中,学生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同时,在预习中能够针对教材中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作上相应的标记符号,使自己带着问题上课,课堂学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习题预习中,要重点根据课文中例题进行分析,总结做题思路以及格式,并可以尝试着做一做课后习题,对这节课的知识应用的特点有所体会,以便更好地学习新课。

2.2要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模式逐渐被推广开来。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作为客体化的对象加以控制和支配,二者同为主体。自主、合作和探究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学习方式,它们通常是对一种综合性探究活动的不同侧面的描述。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普遍受广大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了个人和集体的力量,避免了因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而导致问题的无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彼此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五点法”画出正余弦的函数图象,并让学生根据图象的特点,总结出三角函数的性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也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是一个导师的作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在开始的时候提出目标和要求,具体的学习过程由学生来完成。可能在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如果不是超出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外的问题要尽可能的交给小组独立完成,如果学生们遇到了无法完成的探究,教师就要介入,帮助他们给以提示、启发、一些有益的建议,辅助他们攻克难关,推动小组学习的进程。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以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一是可以对教学的结果优劣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为教学的改进和调整提供依据;二是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了准确的认识,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三是通过小组学习的对比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的热情。

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主体,学生们要在教师的统一要求和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利用课本、导学案和教辅资料,利用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去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产生。

为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要对小组学习做出统一的要求:

(1)小组学习要有小组负责人,负责管理和监督小组学习的行为,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学习的总结工作;

(2)小组学习和讨论时要选取问题发起人,要有发言的秩序和规则,不能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打断他的话,即使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也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言;

(3)在听取别人发言的时候要做好要点记录;

(4)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离不开一个和谐的氛围。“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互动的前提条件”,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愉,而愉悦感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学生学习的合作和互动也会更加顺畅。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密切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讨论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互尊重,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2.3要安排好课后的学习任务

课后是学习的环节之一,课后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课后学习承担着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的重要作用,也起到为下一节课学习的准备和预备作用,为此,要对课后的学习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在每一节课结束时,要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的作业,作业要以这节课的所学的内容为依据,本着科学、适度、有效的原则,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目标。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留给学生一些要思考的问题,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来说,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当天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对新学内容起到巩固和加深认识的目的;第二类是与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相关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辅助和帮助学生预习新课,了解新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激发对新课学习的渴望。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就要对作业做好设计,要想好每一个问题,问题的每一个细节,让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和帮助作用,是对合作学习的一个必要的补充。

在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实现了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活力,成功实现了教学的转变和升级。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的推动学生向着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做出我们的贡献。

3函数的单调性的导学案

3.1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A,区间_________

如果对于M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如果对于M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如果函数f(x)在区间M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M上具有_________,M称为函数f(x)的_________。

3.2要点诠释:

(1)“任意”和“都”;

(2)单调区间与定义域的关系――局部性质;

(3)单调性是通过函数值变化与自变量的变化方向是否一致来描述函数性质的;

(4)不能随意合并两个单调区间。

参考文献

[1] 李冲锋.教育的细节与大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版社,2011:48.

[2] 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03.

篇8

一、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里面着重谈到了一点:那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这样做很难么,不难!很容易么?也并不容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滔滔不绝和侃侃而谈,大多数时候,在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看来,这样的不间断讲诉是对于自我能力与魅力的展现,这样上课很舒服;至于学生能不能理解,能理解多少则不去关心,课堂变成了教师“独奏”的舞台,学生变成了没有选择的“观众”。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让我们必须颠覆这一切,教师从讲台上站下来,停止滔滔不绝的讲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讲去讨论,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可以大概分为三个板块:也就是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协作讨论、课后练习拓展。课前自主预习是对于课堂教学的前置准备,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为真正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进行课前自主预习,是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协作讨论的,自主学习的效率就会十分地下,重视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让学生们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带着对于本课时文本的深度问题进入教室,进行课堂协作讨论,这样有助于课堂教学节奏的有序展开;课堂协作讨论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组成部分,我们时常强调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就是体现在用大部分课堂时间花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讨论上,这个时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角色的转换实际,只在一旁给与必要的学习方向性引导,不得过多干涉学生们的讨论过程,充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包容性和发散性,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氛围的轻松与愉悦,也使得学生们能够看到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以往压迫式学习中解脱出来,能够以一种自信自觉的学习态度进入学习者角色,进行由内而外驱动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堂协同讨论学习的时候,要通过导学案,结合教师预设的课时文本问题及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带入讨论学习中区,集思广益,讨论得出问题答案;对于广泛不能通过讨论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在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后半段及时地收集汇总,进而进行有效的讲解反馈,这个时候的讲解答案应该是灵活包容的,不应该把问题的答案绝对化,用一个“哈姆雷特”扼杀在学生们心中的那九百九十九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需要技巧,当然我们也相信,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是能够处理好这个问题的。

二、适度练习和测试是对自主学习成效的保证

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是有计划有节奏的“精放”,把课堂时间放给学生,同时也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既然有“放”,也要有“收”,做到“收放自如”,这个“收”就体现在课堂时间后半段要适度地根据导学案的安排进行一定量适度的练习和测试,这个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的检验及保证。一节课的小组协作学习讨论的结果需要教师基于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做出评价,通过随堂适度练习和测试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汇总这些问题,课后仔细分析这些问题,为下个课时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提供学情参考。语文新课程改革里面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实现途径,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而言,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如何达成这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目标,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并着力解决的事情。

作者:王琴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第五中学

篇9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教学;前置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24-01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作为一名校长,在调研时就确定了"前置学习方法和能力"作为"生本"实验的切入点及关键点。我与学校"生本"实验老师齐心协力,潜心研究、深入挖掘教材、集思广益、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前置学习的作业设计、学生的前置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生成预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和困惑。

1.在小学教学中,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生本实验一开始,我在深入"生本"课堂时,发现老师们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的围绕确定的前置性作业尝试自主学习,初步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营造浓厚的自己学习的氛围,给孩子们搭建坚实的自主学习的平台。

2.把和谐师生关系带进课堂

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我教的一个四年级学生,因为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按时上学,成绩下降。我找不到原因,恰好那天这个学生又迟到了。我正在上课,看见这孩子垂头丧气的走进教室。气不打一处来,声色俱厉的狠批了这孩子一顿。看到他的眼泪流了出来,我满以为自己的狠批起了作用,便让他坐下学习。没有想到整整一天,这孩子都抬不起头来,一直趴在课桌上,连课本都没有打开。课后,我反省自己,作为教师,应该心平气和的,用微笑的面容、的眼神、柔和的声音对待他们,增强亲和力,使自己的言行似涓涓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把我当作知心的朋友,才会将心里的话讲给我听。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改变了态度,耐心地与学生沟通,找到了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并给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开心了,学习的劲头足了。我懂得了教师对同学们抱有期望,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传给同学们,同学们受到鼓舞,更加信赖我们,给我们积极反馈。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3.潜心研究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是指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备好课,设计出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案,指导学生探索、研究、学习知识的教学过程。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学习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此外教师还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特点,才能够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新知识,讨论重点、难点,思考解答问题,总结规律。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做足课堂预设,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应对自如,给学生必要的、及时的帮助,才会减少时间的浪费!

4.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是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履行好这些职责,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是每个教师必不可少的功课。但是备课备的什么、备到什么程度却是关系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第一,在教参及课标中都明确规定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等。如果我们采用"拿来主义",便会导致这节课的失败。我们每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接受能力不尽相同,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所以要备学生!学生的认知、接受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都是应该关注的。第二,教师备课应灵活,而不能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真正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动态生成的,而不是教师备出来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地预计到学生可能的反应,并且准备好应急的方案,根据课堂的生成来调整自己的课堂。

篇10

关键词:合作学习;农村;现实意义;策略;感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小组合作学习是突破农村大班额英语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学习"为途径,通过生生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具有时效性的学习策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是(2011年版)英语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方法,更是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诠释。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农村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班大人多,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顾及到每位学生。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难度,更是对每位英语教师的巨大挑战。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才是突破农村大班额英语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唯有这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

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与汉语存在着巨大差异且学习局限性大。尤其在农村面对七八十人的大班额,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练的机会是不现实的。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才会学有所获,合作越多收获越多,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现行的《新目标GOforit!》教材非常生活化,每一单元的话题都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并且要学生完成不同任务的小组活动才能掌握教学内容。这就需要转变学生由个人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每个成员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一起努力互相帮助,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我欣喜地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言运用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更可喜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为迈入高一级学校持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经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时实现了不同的目标,学生们都发挥了优势,张扬了个性,展示了才华。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搭建了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潜移默化地促进了个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学生按其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等因素以4---6人分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且具有相同的竞争力。另外,还要依据个人的特长明确分工,如:小组长、讲解员、领读员、记录员等。并为学生树立小组集体意识,为共同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奋斗!

2、互助互学,共同进步

小组成员要互助互学,成绩好的要带动基础差的并肩学习。一个小组一个梦想,要打破个人英雄主义,凸显资料共享、共同探讨、荣辱与共的理念,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

3、合理评价,加强竞争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小组总体表现和小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依据,使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竞争。逐渐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感触

篇11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准确把握教材主旨和精神实质,领会编排意图,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和逻辑联系。教师要找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引发生成环节,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一组口算题:2.8÷14,0.45÷9,32÷80,5.4÷1.8。当学生看到5.4÷1.8时,全都愣住了,思维陷入了停顿。此时,教师提问:“这道题会口算吗?为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很显然,以前学过的除数都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所以学生有点束手无策。这便找到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于是,教师因势利导,抛出一组除法计算题,引导学生观察、判断、思考,以做铺垫:

①3.5÷7;②35÷70;③350÷700;④0.35÷0.7。

1.观察:这几道题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判断:不计算,判断上面哪几道题的商是一样的,并说明理由。

3.思考:应该怎样计算5.4÷1.8?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对学生来说却是个难点。有了上边的铺垫,学生经过探究,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很快将5.4÷1.8转化为54÷18,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样,引导学生抓住商不变的性质这个旧知识,再由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充实、扩大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商不变的性质正是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长点。

二、动手操作体验,促有效建构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适时加入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例如,教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十几加几、十几减几)时,对于11+2,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算理,自然就不会顺利地抽象出算法。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进行尝试探究。当然,学生的操作不是盲目的、随意的,教师要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一个支架:

1.先拨出11,想一想十位拨几颗珠子?个位拨几颗珠子?

2.再拨出2,应该拨在哪一位?现在一共有几颗珠子?

3.请你完整地说出拨珠的过程。

学生很容易知道操作的意义:先拨出11,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1颗珠子。接着拨2,就是再在个位拨2颗珠子。现在个位上有3颗珠子,10和3合起来是13。

在拨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引出加法算式,同时体会到个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2相加得3,随即运用数的组成算出得数,渗透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后面学习笔算加减法做好铺垫。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教师及时抓住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抽象出算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而且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在操作体验中促进知识有效建构。

三、合作交流,促有效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认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多思索、多实践、多表达,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见解,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积极为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搭建平台,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尝试交流,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活泼生动的喜人场面,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12

《一元二次方程》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87-01

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巧妙地借用团队合作的力量进行思维攻克,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实践,浅谈在此过程中合作学习的应用,以实现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问题式激发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

有目的、有意识地合作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巧设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给予学生具体的问题和任务,使学生在独立攀登中遇到一定难度的障碍,从而主动寻求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比如学生在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学生会很快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教师顺势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要强调a≠0呢?为什么不对b和c做要求呢?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对这个问题的认可,都想知道b、c的取值范围对方程的影响,转而思考其中的“为什么”,利用自身的认知来解决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思维上遇到的障碍,就想要通过相互合作来探究其中的原因,开始相互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结论,在讨论中进行了思维上的合作,建立了“假设法”的思路进行讨论:分别从“假如b、c等于零怎么样”和“假如b、c不等于零怎么样”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概念从“一元”和“二次”这两个角度分析得出结论:一元对a和b有了一定的要求,二次限定了a不等于零。在不断的思维辨析和融合中,学生深层地了解到只要“a≠0”就可以保留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特征,所以不需要对b和c的范围做出要求。

二、开放性选择有效内容,灵活学生的分组合作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和能力等因素,确立开放性的主题,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灵活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让学生体会共同学习带来的快乐,体会其中的思维跳跃,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

比如学生在对《一元二次方程》中a、b、c进行讨论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灵活分组,采用优势互补的方式来调整小组成员,以成绩较好的学生为讨论的主导者,确定讨论方向,其他学生负责记录,分析其中的思路。针对具体的合作主题进行学习:b、c是否为零,据此方程有哪些分类?并举出具体实例。开放性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对b、c的所有情况进行分类,程度较好的学生就能迅速地进入状态,说出“b≠0且c≠0”这种情况,从而建立了整个小组的主题思路,带动了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思维,全面地总结出了另外三种情况:b=0且c≠0、b≠0且c=0、b=0且c=0。这时小组内的合作氛围逐渐地浓烈起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地举出相关的实例,达到了良好的合作效果。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让他们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层层简化、整理,简洁地完成了其他4种形式的分类,为后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奠定了基础。

三、参与式引导鼓励生成,助推学生的合作突破

学生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面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讨论,教师要能够适时地切入,参与学生的合作,结合学生的生成灵活地进行引导,以使合作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比如学生在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思路时,教师就可以从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形式展开教学,激励学生逐一讨论,利用合作的力量分析其中的解题方法。在学生的合作下,小组采用了从简单处着手的方式,对ax2=0这个类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方程的解为零,学生拥有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得出了ax2-c=0的类型的方程,解为的平方根;然而在对ax2+c=0这个方程进行探索时,学生却对-这个解不敢确定。面对小组合作出现的困难,教师就要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对-进行正负值的讨论,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在鼓励学生进步的同时,引导学生小组思考如何更为完美地描述。学生的热情再一次高涨,有个学生高呼:“我知道了,应该说如果-≥0,则一元二次方程ax2+c=0的解是-的平方根。”学生领悟到了其中的解题思路,顺利地完成了对新知的学习和探索。

篇13

一、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抓好预习这一环节。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在预习中学生可以把老师即将要教授的内容提前思考,把许多生词提前认识,还可以巩固对知识的记忆,不仅能储备知识还能形成基本技能。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也比单纯依靠听课仅靠课堂获取知识效果更好。预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还能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大多数学校都为英语科目设置了晨读、天天读和晚自习时间,我们可以把这些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线索进行预习。包括对新生词的预习,对对话或课文内容进行预习,对本知识板块进行拓展性预习等等,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还要要求他们做好预习笔记,并把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或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大概的了解,上课的时候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老师讲解时也听得特别认真,当然学习的效果也比老师单纯地讲,学生只是记和听好得多。

二、课堂展示,展出自信与魅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最高。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只要我们掌握方法用我们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热情,课堂上学生们会找到自信,体会成功的。因为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应学知识,他们已经胸有成竹,特别期待能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过一把成功自信的瘾,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心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通过努力探寻到的东西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

以一堂阅读课为例。学生在预习时老师已经向他们布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上课时老师把课堂分为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Article Show,只要能流利地朗读这篇文章,就可以举手展示,让大家目睹你的风采。一些平时稍差一点的学生因为课前经过认真的准备,已经读过好多遍,他们也敢于举手展示;一些英语基础较好,语感较强的学生甚至能脱口而出,背诵这篇文章,引来同学们不由自主爆发出的热烈掌声。接下来的环节老师取名为Question Time,也就是说对于本篇课文在预习时你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设置几个问题记在预习本上,到了这一环节你可以向全班同学提问,任何一个同学都可以回答。每个人都可以提问,问题不能重复。然后是Language Point,也就是说在预习时学生可以参考教辅资料,对于文章中的知识点或语法现象,把你认为同学们应该掌握的东西记录在预习本上,自己先搞清楚然后针对该知识点举例说明。后来的环节如Retell The Article和Write your Own Article,学生也很感兴趣。整堂课学生就像是在表演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热情满怀,跃跃欲试,这才是他们自己的课堂,这才是他们想要的课堂啊,因为他们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找到了自信,体会了成功,而不是收音机、记录员。

三、相信学生能做好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话语权还给他们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应该这样不能那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消极地学习地位,没有轻松愉快可言,因此对课堂也没有兴趣。所以课堂环境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很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快乐中收获。教师也应对学生满怀期待之心,相信他们能当好学习的主人。期待就意味着信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待会给人的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它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信任,一旦这种心理得到了满足,他们就会感到振奋和鼓舞,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期待也是一种激励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让他们能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信任,相信他们能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大胆地把课堂的自、话语权还给他们。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展示自己的机会和活动多了,他们就会对课堂越来越有兴趣,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勇气和成功的体验,分享的快乐。但教师必须在学生活动时适时调控,引导,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如学生在Language Points这一环节的讨论中,由于学生在预习时参考的教辅资料不同,而不同的教辅资料对同一知识点的讲解难度不一,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其中的度,这时教师发挥调控引导作用把那些太难太深的东西过滤掉,强调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并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记好笔记。最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交换各自的看法,给予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力量,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胆怯和以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品质,通过引导——解答——归纳——总结使学生体验了获取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篇14

怎样才能体现出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小组学习的前提是明确学习目标

恰当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课堂找到有效的突破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时我们应该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课堂上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帮助作用,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变的十分盲目,并且呈现出混乱、散漫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系统的认识结构的建立与学习能力 的形成。二是语文基础知识与人文素养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是对过去只重基础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的矫正,没有打下坚实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也不会有更高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在制定小组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科基础知识 、 读书方法的训练目标与合作学习的情感目标和态度的培养目标等。

小组学习的目标与学习要求不能定的过多和过高。过多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不成任务;过高了,学生达不到学习的要求。这样的话,二者都会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

二、小组学习的基础就是要把握好讨论的最佳时机

要使高效课堂卓见成效,教师要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讨论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就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让小组讨论学习才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的。如果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就激发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讨论的问题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就参与不了。好的讨论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讨论的问题看起来很平常,但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学生只要联系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做了深入的思考,再经过讨论,就能体会到文中的思想情感。

2.独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讨论的问题要能够引出不同的观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答案的多样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透过问题的表面,真正触及问题的本质,再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才能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

三、教师适时的引导是小组学习的关键

小组学习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高效课堂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来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导学案,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分配,学生自身的能力,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最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激励评价等全过程的把握。但是,要使小组学习能够始终卓有成效,仅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小组学习的这个动态过程中,随时都会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小组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指导,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比如说: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进行指导;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

四、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小组学习的保证

小组学习的成功保证是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性格,自身的能力等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组,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首先,教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然后请每组同学为自己的小组设计名字,如智慧组、超越组、 冲锋组 、飞翔组 、快乐组、 团结组……一个个闪烁着智慧光芒,充满个性的名字激励着学生在自己的组内积极思考,团结协作。

另外,我还发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小组内因为成员角色的选择而争论不休,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成立小组后要给每一位学生一个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汇报员,等等,这样的分工会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位学生为了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同学和老师都会很尽力的。这样不但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