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9 14:44: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区护理的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区护理的概念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综合而形成的,旨在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全科性的服务。社区护理代表一个国家、城市的经济、文化、卫生服务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是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探索研究而选定的一种最佳卫生保健服务模式,并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随着人口老年化、家庭结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2],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护理教育,培养复合型、实用型护理人才,以优质服务体现社区护理价值和满足人们的卫生保健需要,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21世纪社区服务的重点[3]。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改变,医院功能和结构的调整,则使护理范围从医院扩大到家庭、社区及社会健康问题的管理,这充分体现了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社区护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社区护理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社区护理管理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根据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借鉴国外经验,可采取的措施有:政府增加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设立专项补助经费;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将职工医疗保险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制定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及社区服务费用负担等配套政策;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价格等,将盈利、福利和公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经济、便利和及时的全方位社区护理服务,以保障社区护理工作尽快纳入正规的运行体制[3.4]。
本文通过结合国外社区护理发展的情况结合我国实际探讨社区护理的发展前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 社区护理机构及管理职能
我国社区护理的初期阶段,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的地段卫生机构承担,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计划,仅有少数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措施[5]。而在社区护理比较成熟的澳大利亚是采取政府统一领导,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方式[6]。
目前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使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执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国家颁布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经国家医学权威机构认可的医疗专业技术标准。同时各个省市在其各自原有的医疗管理和技术操作规章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修订,编辑出版了相应的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手册,并应用于全科护士培训及临床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推进社区护理的发展[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相关的政策及规范的保证下,针对本地的社区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现在一直在探索地方特色的社区护理,如“双向转诊”等,使社会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社区护理机构管理,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的职能,对社区护理进行统一的规划。使社区护理形成独立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摆脱社区护理的从属地位。
建立独立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调整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逐步建立社区护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社区护理规范化服务的管理制度,如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家庭病床巡诊等制度、残疾康复、精神康复等等的管理制度及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以规范社区护理管理。充分体现经济、便利和及时的全方位护理服务。
2 社区护理法律法规的制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开展社区护理的法规或规章,但并不意味开展社区护理无章可循[7]。
日本制定有《保健护士、助产士、护士法》,根据此法律规定,社区护理人员称为保健护士,保健护士取得注册护士资格后,需要完成半年~1年的社区护理课程的专修,并通过国家的专科统一考试,才能取得保健护士资格证书[2]。
随着社区护理管理的逐步成熟及完善,我国制定和建立专门的护理法律法规是必然趋势,用于进一步规范社区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并保障护理工作的合法性。例如:2002年卫生部《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建议》规定社区护理的入准条件是:社区护士必须具有国家沪市执业资格并经注册,还要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独立从事家庭访视护理的护士,硬件也有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8]。
3 社区护理的管理制度及政府调控
我国新的医改政策的颁布及实施,加大了政府对社区卫生工作的宏观调控,制定了有效的政策,并加大了财政支持。同时,政府通过广告、传媒、报纸等工具加大对对社区护理宣传、提倡的力度。但是由于政府的调控机制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有关政策及财力方面的支持不够,社区护理所需的交通、通讯、护理仪器和设备欠缺。缺乏宏观调控及有效的管理机制严重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
国外的管理制度有明确、规范的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和相关的法律条文作保障,并逐步形成“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的一条龙服务,建立了“疾病护理―预防保健―生活照顾”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如英国的社区护理,其组织结构、保健服务制度较完善。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中心(现有180个)由政府设置,每个中心的筹建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由州和联邦负责建设,所有居民免费享受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设备供给等均需要各级政府的决策和财力上的资助[6]。在香港,社康护理已制定了社康护理专科的指引及社康护士的核心才能,作为专科服务的标准。并已完成审核及制定一套参考指针,以确保及监察护理服务的质素[7]。
我国大陆政策将继续加大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投入,如增加社区护士人员数,增加财政投入,增加继续教育的机会等,以保证基本社区护理服务的运作。在此基础上,根据标准合理配备社区护理人力,建立以需要定编制、以任务定岗位、以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按劳分配、贡献大小为奖惩原则的护士业绩考评制度,维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激发社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9,10]。调整社区护理服务模式,逐步扩大服务范围,以便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11]。
4 社区护理专业的设立
我国社区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且缺乏社区护理专科教育,尚不能满足社区的健康需求。章冬瑛等[10]的调查显示,76.19%的在岗社区护士的学历为中专,尚有15.19%的护理人员无正规专业学历,职称结构以中级和初级为主,50%以上社区护士缺乏系统、正规化的培训,部分护士既缺乏临床护理能力,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经验。中专学历的护士成为社区护士的主流,他们缺乏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国应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首先,在高等护理教育和大、中专护理继续教育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加大社区护理临床护理实践的比例,给同学动手的机会,培训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举办社区护理培训班。第三,选派人员出国考察、进修,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社区护理经验。
社区卫生中心服务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和毕业后在职培训。工资由市政府发放。护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是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力量。
5 全社会支持和全民参与
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最早大概是在德国1883年开始的。日本是在1961年,加拿大是1971年,韩国是1989年,中国台湾地区是1995年,泰国是2001年[12]。其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机构在决策和财力上给予的倾斜和资助,离不开保险公司及社会团体的经济支持,离不开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13]。
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险制度[14]。为了奠定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形成全民共识。必须解决有关的思想认识,澄清制度安排背后依据的价值理念与价值基础,确定制度建设的价值目标体系与优先次序,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才能为集体行动、社会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设计奠定坚实的价值理念与思想基础。
6 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社区护理服务对象不仅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群;服务内容除治疗性的护理工作, 还有大量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14, 15]。
英国社区护理及社区护士管理8O年代以来,英联邦广泛实施了三种社区服务,即教区护理、健康访视和学校护理 [11]。香港社区护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社区访视;(2)长期护理;(3)医院一社区连贯性护理。目前,90%的病人愿意接受这种连贯性的卫生服务体系[16]。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对于社区护士的要求为全科培训。我国经过十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现已经逐步实现各个项目的全面开展,将来也将出现各个项目的社区护理的全面渗透,作为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利用医疗资源,不断拓宽社区护理领域的服务项目,发展我们的护理事业[17]。
7 服务人员素质
社区护士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社区护理质量。社区护士除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技术外,还要具有边缘学科知识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18]。
据统计,2000年美国社区护士具有硕士学历以上者达11.6%,远远高于医院护士7.6%的比例[19]。韩国在社区各部门工作的社区护士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资格[16]。在2000年,香港医院管理局辖有30个社区护理中心及325名社区护士。社区护士均经过正式护理训练,接受过社区护理的特别课程,在探访病人时除了进行一般性的护理工作外,还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培养病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使病人尽快适应家庭生活环境。
对我国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分析表明:社区护士的整体水平比较低[20],社区护理经验和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和应变力参差不齐,缺乏社区护理的理念、知识陈旧等,很难适应社区人群的服务需求[21]。目前国家通过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中心负责,对各分中心的社区护理岗位培训教师进行培训,保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质量,建立了社区护理以“健康”和“预防”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了社区护理服务在社区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确了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服务的服务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提高了在社区家庭环境中慢性病的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技能,保证了社区护理的质量,保证了社区护理服务被广大社区居民接受和信赖,保证了社区护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8 其他
8.1 相关理论研究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操作模式[22]。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整体护理工作,强调护理程序,并对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了一些应用及探讨。
9 小结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我们结合国外的优秀经验发展此项模式,通过完善社区护理的管理,加强社区护理的培训,建立健全社区护理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并且加强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多媒体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里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社区护理的进展,制定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的服务规范、社区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监督与评价标准,统一完善社区护理各项内容[23],医院管理者和广大护理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看清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对社区护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大力支持。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重医轻护的偏见,应加大力度宣传护士工作的职责和工作性质,让社会认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赵霖,朱雪峰.社区护理管理的思考[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5:92-93.
[2]张静伟,姜丽萍.国际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开展的借鉴作用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08,7:1257-1258.
[3] 李彩福.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5―246.
[4] 林明色,吴华琨,胡穗曦.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10):964―965.
[5] 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476.
[6] 敖薪.国外社区护理启示[J].现代护理,2003,(8):95-96.
[7] 林崇绥.香港社区护理的概况及管理经验[J].中国护理管理,2004,4(5):25-26.
[8] 陈向韵.探讨国外社区护理模式在我国社区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8(9):75.
[9] 苏兰若,李晓波,王爱平,等.未来五年护理管理者岗前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26―27.
[10] 章冬瑛,陈雪萍,许亮文,等.杭州市社区护理服务现状调研与建设[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9(3):164-165.
[11] The Future of Communi~Nurs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District nursing health visiting and school nursing[J].Advanced Nursing,1997,26:257―265.
[12] 江东亮.通过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来解决卫生不公平.人民网,2006.
[13]刘虹,王云翠.国外社区护理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启迪[J].中医教育,2003,22(50):63-65.
[14]吴秀云,陈会波,朱亚南.社区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 4: 227~228.
[15]金星,李春玉.社区护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护理管理,2003, 3(5):29~30.
[16]卢祖询,金生国.国外社区卫生服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4-216.
[17]向 卉,何翠华,张捷.新形势下社区护理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地方病通报,2007,22(3):85-86.
[18] 崔雪华.对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南方护理学报,2000,7(5):37―38.
[19] Emells,Ayahl,Julies,et a1. The registered nurse population march 2000[M].USA.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of Nursing,2002:25.
[20]包家明,付伟,胡斌春.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lB):61―62.
[21]张玉梅.社区护士的工作方向及培养途径[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6):445―446.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 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43-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加之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削弱,从而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有资料显示,我国精神分裂症的人群患病率已达1%。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些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是社会一大安全隐患。笔者对本社区164例重性精神病人中予以社区规范护理的33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社区在档精神病人403例,其中重性精神疾病164例,给予规范社区护理的33例。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小20岁,最高79岁,平均39.9岁。
1.2病史 最早发病年龄16岁,最大发病年龄49岁,平均31.6岁。33例中,有家族史的23例,无家族史的10例。均由敏感、多疑,迅速发展为妄想、幻觉、被迫害、被控制,情感、行为受妄想和幻觉的支配,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议论自己,或被高科技监视,或食物中被人下毒等。
1.3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由南京市脑科医院确诊。
1.4 治疗用药 常用西药物如下:
维思通利培酮片 最适剂量为每日2-6 mg。
安坦 盐酸苯海索口服每日1~2mg。
氯氮平 维持量为一日 100~200mg。
帕利哌酮6mg-12mg 晨服 每日一次,
奋乃静 维持剂量一日10~20mg。
1.5 护理标准
1.5.1病情稳定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 个月时随访。
1.5.2病情基本稳定者,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精神科执业医生联系,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调整过一次剂量后, 随访为1次/2周,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调整后治疗方案,3 个月时随访。
1.5.3病情不稳定患者,在对症治疗后,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2 护理效果评估
维持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32例患者病情、心理状态都相对稳定,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简单的社会劳动,生活基本自理。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1例病情基本稳定,在家庭随访时发现其私藏砍刀,有暴力倾向,已同主管精神科执业医生联系,现在药物剂量调整观察期。
3 护理体会
3.1专人看护,做好安全护理
急性发作期,患者思维断裂,行为不能受意识的支配,处“游离”状态,随时会改变自己的行动目的。故患者能接触到的地方,严禁摆放任何危险物品,同时还要严防患者吐药、藏药、抢药、吃错药。所以居家治疗的患者,必须有专人的看护,强化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密切观察其行为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危险举动,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3.2 心理护理
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容许患者充分袒露心怀,说出内心想说的话,想做的事,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同情心,以及娴熟的护理技巧,充分了解患者的各类情况,施护因人而异。病中的患者心境不良、妄想、顾虑、疑虑会交替出现,确信自己被人监视、被人迫害,担心自己的财产被别人侵占,担心自己日后无人照顾等等,是此类患者的典型表现。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给其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其正确的认识现实,认识自己。随着药物治疗的奏效,患者会对妄想、幻觉的信念动摇,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启发其意识到此为疾病症状。应设法满足患者正当的要求,劝导患者时,应小声耳语,真诚、耐心,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有利于其接受、配合治疗和护理。
3.3 用药护理
遵医嘱予药物治疗。坚持系统用药,坚决执行药物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原则。密切观察服药后患者的反应。不良反应严重时,应及时联系医生,考虑换药。服药早期,采用每日发药的形式,准备温开水,看护患者将药服下。为预防急性期病人向慢性和残疾转化,应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长期服药的重要性,让家属和患者了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很高的疾病,且每复发一次,病情就加重一次,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坚持规律服药,是预防复发的核心。
3.4 睡眠护理
睡眠障碍几乎见于各种精神疾病患者。保证患者的睡眠,对巩固治疗效果,稳定患者的情绪有重要的作用。必要时,可以服用镇静安眠药。
3.5 健康教育
3.5.1 对于首诊患者,提供临床规范化治疗,开出健康教育处方,降低病耻感。鼓励、指导恢复期患者多与周围的人接触沟通,参与力所能及的集体活动和家务活动,树立重返社会的信心。同时,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带来对工作、生活的负面影响,降低对未来的期望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5.2 对家属及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可通过专题讲座、咨询、健康教育处方等灵活方式,提高他们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让患者家属或监护人掌握必要的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知识,尽快适应照顾者的角色。指导其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放慢语速、交流内容简单明确。要善于发现患者的微小进步,及时的给予鼓励,尽可能的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修养环境。
4 小结
关键词:社区管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community living environment, property management department needs to consider the greening all property, careful analysis and study the method of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ensure that community garden beautiful.
Keywords: community management; Landscap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社区环境与物业绿化管理,是社区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绿色生活的深入人心,人们对绿色生活社区的需求越来越大,现代社区也就越来越注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和维护。而关于如何建设和维护社区的园林绿化环境,是当前物业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而言,社会园林的养护和管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社区所在的环境,以及整个社区规划建设的特点。因此,要做好社区园林绿化的养护和管理,就需要从物业绿化的特点、类型、实施方式等进行考虑。
1.物业环境绿化的特点和内容
社区物业绿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分析社区物业环境绿化特点,对于加强物业绿化管理、制订物业绿化标准和规范物业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物业绿化不同于城乡绿化和公园绿化,因而考虑的要素也不尽相同,物业环境绿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1.2.物业环境绿化的特点
(1)注重感观
物业绿化的植物,不但本身形态要美,而且要尽可能与物业建筑的艺术以及不同植物的形、色、香等方面合理相间,以尽显色彩花香之美。绿化的设计应考虑到感观的角度因素。在充分考虑车道、人道、车位等因素的前提下,尽量给人以美感,使人有空气清新、芳香扑鼻、幽香迎面的感觉。这样。不仅使业主在感官上得到满足,而且在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等方面得到收益。
(2)注意配置方式
物业绿化配置方式,因“业”而异。必须考虑的因素是:烘托建筑艺术,突出整体功能形象。配套方式一般有“规则、自然、混合、艺术”4种,其中,规则式适用于集中绿地、广场、花坛、行道等,表现为严谨规则、对称、对距、排列整齐等,讲究线条造型;自然式则讲究错落有致,变化自然,适用于区域一隅;混合型是集中方式的并用;艺术型则是通过树木搭配、树形弯曲、修剪等艺术造型,达到烘托建筑、突出主题的安排。有条件的地方,应配以假山奇石、标志、小亭、雕塑、作品、流水、盆景、花木等,借以提高艺术含量。物业常以艺术与规则相结合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配置形式,设计时要首先突出整体要求,进而考虑不同的树型、造型、姿态及与建筑的匹配等具体问题。
2.社区物业绿化的类型和重点
2.1居住小区绿化
居住小区绿化的主要目的是:为居民创造舒适、安静、绿色的活动空间,使小区面貌、环境气候、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使小区绿化与建筑艺术相呼应。常见居住小区的绿化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出人口和迎面绿地。对出入口和迎面绿地应提高规则和艺术含量,突出“主题”风格。②集中绿地。对集中绿地可布置成小游园形式,点缀几株乔木,适当配置花草灌木、休
息椅凳等,以供休息和散步之用。
③现代小区行道绿化。现代小区行道多为人车共用,绿化效果既要排列整齐,又要适当
遮荫,选用分枝点较低的树种(株距一般5米)。也有成排灌木的,适用于人行小路。
④栋间绿化。在房屋空地的,可用绿篱镶边,角隅种植树木,地面种植花草。种植
乔木树种的,应考虑将来树木对房屋的采光、墙基等影响的因素。
2.2大厦楼群绿化
大厦楼群多为临街建筑,其前庭是与外界广泛接触的部分,又是衬托建筑的部分,因而是物业绿化的重点部位。在充分考虑车道、人道等前提下。两侧绿化应置庄重、活泼的乔木。有中轴位置的,可组成长方形或连续方块花坛,两侧通道绿篱镶边。有面积条件的,两翼和后院可搞些小园绿地、艺术一隅等。在迎面中轴位置建设半立体(斜面)小型花坛也较为流行。
2.3机关院校绿化
机关院校绿化主要有4个方面要素:首先是下面装饰景观区;其次是侧面、背面绿化种植区;再次是功能区划分林带;最后是院内行道和院际保护林。
3.社区物业环境绿化管理的制订与实施
社区物业环境设计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设计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客观地讲,社区物业环境设计是浪漫的也是实际的、严肃的。没有浪漫就没有艺术,不切实际的只是幻想。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技术可靠性以及成本的承受能力。当然,由于不同消费对象的楼盘定位,反映在环境投入的成本方面差异会很大。所以,社区物业环境设计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的环境投资性能价值比。
3.1物业绿化规划方案的制订
不管谁承建社区的绿化工作,良好的设计规划是环境绿化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对所管辖的区域内的园林绿地进行设计规划。
①设计规划的原则。设计规划时,应该尽量遵循“适用、经济和美观”,可利用精巧的园林艺术小品和丰富多彩的植物进行绿化,设置一些有特色的凉亭、座椅等,使其形成优美清新的环境,以满足住户和业主进行工作和休息的需要。
②选择好植物。选择植物要根据树种来做选择,要选择树大干高、树冠浓密、根深耐旱、清洁无臭、速生且适宜的风土树种;还要根据地方来做选择,如在水池边就应选择不产生花絮、落叶少的树木,在花坛花境就要选择色彩艳丽、花香果佳的植物,而在绿地就不应该选择带刺和有毒的品种。
③选择绿化的配置方式。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取得“绿”的效果,还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在配置所辖区域内的园林绿化时,可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接近房屋建筑物的宜采用显著的规则式,远离房屋建筑物的地方,宜采用优柔、活泼、含蓄、曲折、淡雅的自然式。
3.2物业绿化方案的实施
3.2.1培训绿化管
理养护员配备绿化丁人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随着物业管理公司业务的开展和绿化生产的需要而逐渐到位的。物业管理公司在培训绿化管理养护员时要注意,应招收热爱绿化工作、思想素质好的人员,一般要有一定的试用期(3个月左右)。在开业初期,由于招收员工不多,不需要集中进行正规培训,系统学习,可采用做什么学什么的方式,联系实际具体教,结合绿化养护管理现场学。
在布置安排工作时,要讲授技术、交待措施,当物业管理公司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绿化工人后再集中培训学习。绿化工种多,不同工种的技术要求不同,但在培训时要求部门职丁要全面掌握有关绿化方面的知识,学会所有的技艺,每人都能够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人员调剂,有利于把环境绿化工作做好。
3.2.2园林绿地的管理
①营建绿地。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将绿地营造施工委托给专业部门施工,也可以由本部门自行设计施工。但不管谁承建,良好的设计规划是环境绿化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应该首先对所管辖的区域内的园林绿地进行设计规划。
②养护管理的具体操作。首先是浇水,要根据季节、气候、降水、地域条件来决定浇水量;其次是上肥,要根据土质、花木生长期和配置需要,测土施肥,决定施肥的数量和种类;第三是除草、松土,根据管辖区域的大小,决定除草量和松土量;第四是修剪整形,根据树木形态、观赏效果和生长情况等因素来进行。
3.2.3社区绿化管理规定的制订与落实
绿地的建设是社区环境绿化的前提,物业管理公司对环境绿化的养护是保证,社区居民的爱护和呵护是社区绿化工作的根本。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人关心社区绿化工作,制订相应的绿化管理规则并抓好落实。绿化管理规定主要包括:首先,人人有权利和义务管理和爱护花草树木;其次,不得攀折花木及在树干上晾晒衣物;第三,不损坏花木,保护设施及花坛;第四,行人或车辆不得跨越、通过绿化带等。具体的条例可根据社区的具体条件进行设定,不一而足。
4、结语
总而言之,社区物业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根据社区居住环境的需要,对社区的环境和园林进行考察和研究,再根据园林绿化的类型和重点,进行养护管理方法的选择,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周明.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浅谈[J].《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1年01期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维修
中图分类号:TU71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污水处理厂内,设备的维护、保养及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设备质量及其生产效率。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厂区中设备年代久远及新设备的更新,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任务已变得日益复杂和繁重,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设备管理及其维护信息系统[1]。企业管理者通过设备管理及其维护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以最少的储备资金和备件占用,最大发挥设备的效能;系统还可以再通过网络实现设备故障及维护的信息共享,改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提高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设备管理及维护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这类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同时,国内的研究人员,也开发了一些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如胡迎松开发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2],在水力发电厂检修维护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需求分析
随着环境越来越被重视以及生活废水增多的情况,污水处理厂内的生产任务也逐渐加重,每台设备也相应地加大了任务量,基本上处于停人不停机的状态,并且由于新老设备存在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苏联模式一年一大修,大修保一年的定期保养的维护体系已经明显露出了许多不足。大修和计划外的停产太多,频繁的停产使得污水处理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带来了比较大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厂设备维护流程还是按照传统填写维护单子进行的,没有做到信息化,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当然,还存在工作计划时效性差、反馈信息不及时、数据准确性差、各种数据缺乏后期统计分析等不足。基于以上情况,拟决定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设备维护管理等问题,并逐步建立其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根据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特点和该厂的具体情况,将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建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即关于设备、故障、维修人员、工具、以及供应商等与维修工作相关的各项信息的管理和基本数据的汇集。第二阶段是通过资料整理,初步建立整个企业的设备系统以及系统的维修性模型,为预防性决策阶段提供数据基础。第三阶段则是预防性维护决策,是整个技术体系的核心。建立起预防性维修体系的主要结构,并且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以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性为目标,综合多方面情况,自动生成维护工单,并通过对维护工单的监控达到对整个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维修决策。目前所开发的信息系统主要是协助企业进行预防性维护体系第一阶段的建立。
三、系统设计
经过调研分析目前维修工作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了解和掌握了该企业维修部门的组织形式、维修工作的管理模式、维修业务的流程、维修工单的循环过程,然后进行系统设计。
3.1系统总体目标
建立一个企业设备管理和和维护信息管理的工作平台,使企业通过该平台进行设备维护管理的运作过程中,获得以下效益:
(1)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挖掘设备生产潜力,增加其有效生产时间;
(2)避免旧的维护系统对设备过度维修造成的浪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3)减少停机时间,降低正常运行期间的物耗损失;
(4)提高管理和维修人员工作效率,充分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
(5)有效收集各类维修数据,为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第二阶段建立打下基础。
3.2系统功能子系统及模块
如图1所示,本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子系统及模块:
(1)报表子系统:主要实现一些常用报表和统计数据的报表输出;(2))资源管理模块子系统:分为设备管理模块、备件管理模块、工具管理模块等七个模块,其中设备管理模块分为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两部分。该子系统是本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主要进行对企业与设备维护工作相关的各项资源的信息的管理;(3)用户权限管理子系统:对系统使用用户进行权限设置,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企业信息保密;(4)工作管理子系统:包括报修模块、受理及维修工作下达模块和维修日记模块,分别实现日常维修工作中的报修和维修日记的实时在线管理;(5)故障管理子系统:分为设备故障信息和故障维修工作统计两个模块,设备故障信息主要是保存对各个设备进行FTA和FMEA分析后的数据,为设备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辅助,维修工作统计模块则主要是对各个设备实际发生的故障进行维修后的记录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日常统计;(6)维修决策子系统:包括大修管理模块、设备一级保养模块、设备二级保养模块三部分,该子系统初步实现对设备大修和一、二级保养工作的智能管理;(7)数据分析子系统:包括维修性数据分析、机械能力指数模块;(8)系统支持子系统:包括帮助系统和窗口列表,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环境。
3.3系统信息关联分析
根据对企业进行的实际调查和建模分析,结合上一步确定的功能划分,可以得到各个子系统或模块之间的信息关联。例如:在维修日记模块的调用过程中,用户首先通过权限验证后进入系统,然后系统自动调出该用户人事资料,并根据其人事资料获取其当前维修任务,也可以通过调用备件管理和工具管理模块,为用户列出备件和工具信息,在用户选择了正确的信息后,系统通过工作管理子系统将此次维修日记记录完整。
3.4系统E-R图及数据库实现
R图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对信息进行编码设计。由系统的特点以及数据的关系模式,本系统采用的是关系数据库,通过Access2建立。其中包括设备、故障、备件、人事、工具、维修情况、供应商信息、设备保养计划、设备保养内容、设备保养执行情况、设备大修计划、设备大修内容、设备保养执行情况等3.5输入输出设计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对整个系统的质量与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程序的实现过程中尽可能采取了保证系统运行时输入的格式正确性的校验以及许多数据的自动记录,保证了数据的正确及时和有效。输出设计是面向用户的,因此无论屏幕显示还是报表输出,本系统都尽可能采用了用户所熟悉的习惯方式。
四、系统结构及特点
系统主要功能有:用户管理、资源管理(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备件、维修工具、供应商)、设备故障管理(设备故障信息管理、故障维修工作统计)、设备故障维护工作管理(设备故障报修、故障保修受理、维修日记)、维修决策(保养计划、保养内容、计划统计、计划汇总、计划执行)。维修资源管理子系统中的设备信息管理模块。用户在设备编号或者设备名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进行维修性数据分析的设备后,界面下方列出该设备的历史维修记录,点击分析按钮后,系统进行该设备的维修性数据分析,其结果显示在右边的框内,然后点击右边的曲线按钮、维修工作的管理人员根据该数据分析的结果,即可获得该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维修工作的进行情况。通过本系统可以对设备故障信息进行管理,根据提示输入设备相应的故障信息后,设备操作人员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即可以直接选择故障现象,管理人员还可以对相应设备的故障信息进行查看、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
五、结语:
系统在企业实施后,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并能方便地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了设备科的管理能力,使设备管理水平和维修维护工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幅度的提高,能够及时地给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该系统的特点有:(1)设备管理动态化,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数据,生产计划与维修、维护计划更加合理化,尽可能实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维修维护工作的工作效率;(2)使设备的使用情况与管理信息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有机,设备维修、运行状况的信息记录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统计等都带来极大的方便,有利于保证设备较高的完好率;(3)大大降低了粗放型调度、管理、统计等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工作有以下一些方面:(1)维修决策及优化研究。维修策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可用度和平均费用。(2)备件管理研究。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设备修理的效率还需要加强备件工作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现状
1.1工疗站仍是社区精神科护理的主要形式
1999年起我院派出临床经验丰富年资较高的主管护师和护师先后进驻了苏州市区l3个街道工疗站,与原有工疗站的管理人员结合成新的班子,开展了精神科社区护理工作。工疗站现有工作人员28人,其中专业护士13人。共有患者261人,其中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患者占大部分。下岗、病退、无业占70%。病史5年以上患者占90%,另外低保、未婚患者居多。社区护士进入工疗站后,担负着了解、观察病情、发药、书写护理记录、测血压、健康教育,以及组织患者活动,如读报、书法、下棋、唱歌等。这次在职精神科护士的派驻,不同于七十年代防治科的巡医,不仅人数多(占全院护士10%),还因护士的到来得以在工疗站开展了以精神科专科为特色的护理服务。
1.2家庭病床仍是社区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
13名护士还兼任着77张家庭病床的护理,她们不仅要了解所管床位患者病情有无变化,是否坚持治疗,还要为他们配药,按时送药到家,了解患者服药的情况及副反应,督促患者按医嘱接受治疗,给予服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服药的重要性以及药物副反应表现及处理方法等随访工作。
1.3建立社区护理的网络
医院采取与部分厂矿企业、里弄街道定期联系,医师、护士经常到这些地方讲解精神病防治知识。几年来社区护士走街串巷去街道、居委会调查摸底,直至深入家庭了解患者,登记填表、建信息卡,掌握了市区2100多名精神患者的基本情况,为社区精神患者提供服务数十万次,对市区精神患者重新进行评估并建立了看护网。社区护士走访重点患者,写走访记录,完成市、区精防办、残联、卫生局、医院下达的工作任务同时掌握着网络患者的情况,遇病情复发,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送患者入院治疗。
2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院在开展社区护理方面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采取了一些措施并积累了经验,但还存在着许多困扰社区精神科护理深入开展的问题。
2.1社区精神卫生与医院利益的矛盾
社区精神科护理是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但现在政府对该项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因此医院目前向社区提供的服务,无论是人力、物力等都是无偿的,与之相应的是,社区护理开展的越好,医院的无偿性投入就越多,门诊与住院患者就越少,如果仍然得不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则会影响社区精神科护理的顺利发展。
2.2社区护理队伍状况不尽合人意
社区护士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人员配置不足。目前社区护士的年龄在4o~51岁,且均为中专学历;护士的护理观念落后,大部分护士未经系统的学习培训;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还有很多社区没有精神科护士的介入;社区精神科护理的范围还很小。
2.3工疗站设备简陋、资金不足
目前工疗站都存在场地狭小、年久失修、设施落后、缺少经费的情况,有个别工疗站甚至仍保持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旧貌,有的甚至缺少一些基本器械,如体温表、血压计。受场地限制,工疗站也因此无法接纳社区内更多的精神病患者,致使流散在社会。为患者进人工疗站,单位能够交纳管理费的仅59家。由于缺少经费,开展以培养训练患者劳动技能的生产活动场地和经费问题无法解决。
2.4患者家庭经济困难
由于精神疾病的长期性和易发性等特征,大部分患者家庭难以承受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医疗费用,他们经济困难,大都是享受基本生活救助的困难人群。家庭怕患者肇事而愿意交纳管理费让患者进入工疗站的仅37人。
3对策与设想
精神患者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患病人数逐年增多。而许多精神障碍是可以通过社区护士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来阻止疾病进程的,如等到患者发病再送入院治疗,实际上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让大量患者集中在社区内治疗和康复,既有利于改善患者家庭的窘境,也因为预防所需要成本相对较少,使更多的卫生资源被节省下来用于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身上,为此医院一方面坚持无偿地向社区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实施了如下对策。
3.1争取政策支持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财力补助机制的支持,近几年来,医院积极呼吁、申请,为争取政府机构的支持和政策,希望将精神病院列为政府公共卫生的工作范围,将市精神病医疗更多地纳入社会保险的范畴,争取总额预付制,扩大社保区域,争取覆盖全市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预计总额预付制的目标不久将实现。
3.2提高护士素质
为培训社区护士,医院已先后派出8名护士去香港新生康复会、加拿大HOOMWOOD学习社区护理。根据规划和设想,随着社区护理力量的加强,随着护士素质的不断提高,护士将学会在社区实践中运用护理程序,根据对服务对象的评估情况,制定实施护理计划,提供整体护理。另外在护理人员严重缺额的情况下,社区护理只能争取社会支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使有限的人力和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3建立康复机构
为了让社区护理更好地发展,我院已与苏州市两个区有关部门达成初步意向,计划在苏锦、观前两个社区试点建立日间康复站,将社区护理服务区域扩展。为了改善原有工疗站的条件,医院护士自发集资捐助,已为一些工疗站添置了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物品。
3.4制定优惠政策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69―0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剧,大众对护理的需求已从对疾病的防治服务扩大到了社区的健康护理服务。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家庭作为基本照顾者的能力降低,随着老年人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对护理机构提供的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扩大。为了调查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和职业态度,了解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为今后的社区护理改革提供依据,于2010年3月对天津市高等院校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3月整群抽取天津市2010年高等院校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生390名。
1.2 调查方法(1)问卷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法,“社区护理职业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48。问卷分为三部分,含14个条目。第一部分为护生的一般情况调查,含3个条目,内容涉及专业方向、毕业学历及是否已进行社区护理实习;第二部分为社区护理知识调查,内容涉及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目的、工作方法、工作时间等7个条目;第三部分为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的认知,有7个条目,内容涉及对社区护理的就业意愿及就业前景、劳动强度、社会支持、待遇、工作环境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调查问卷按照目的性、反向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进行设计。(2)问卷调查:先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下发问卷,集中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90份,实际回收366份,回收率93.8%。剔除8份无效问卷,最后保留358份,有效问卷为91.8%。
1.3 统计方法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的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358名毕业实习护生中,社区护理专业方向15人,护理专业方向190人,涉外护理专业方向117人,助产专业方向36人;本科学历280人,专科学历78人;其中103人已完成社区护理的实习。
2.2 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1)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整体认知情况:67.9%的护生知道社区护理的服务类型为长期的终身性健康服务,65.4%的护生知道其工作方式,62.0%护生知道其工作方法。按认知得分的高低排名,前三位是“工作目的”(2.85分)、“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地位”(2.84分)和“服务对象”(2.78分)。护生的整体认知情况见表1。(2)不同学历护生的认知情况:专科学历护生得(2.54+0.32)分,本科学历护生得(2.64±0.2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
2.3 就业意愿情况护生中对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选择“不确定”的人数最多,比例达到了56.1%。不同学历护生毕业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见表2。实习与否护生毕业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见表3。
2.4 对社区护理职业的态度按护生对职业因素“同意”的人数比例从高到低排序,认为社区护理“能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前景好”的比例均达到50%以上,见表4。
3 讨论
据报道,国外已经有社区护士工作团队使用自评的方式对她们与居民的关系和目标地区所需改进进行了评价。国内朱腊荣等研究发现,当地的护生在社区护理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工作目的”、“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地位”、“服务对象”的了解分别排在前三位,由此可见,这些方面在教学中已经涉及,护生已基本了解。分别有67.9%、65.4%和62.0%的护生了解社区护理的服务类型为长期的终身性健康服务、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护生们不能确定社区护理的工作方式是否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护生们也不能确定医护协作是否是社区护士的工作方法。这可能与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均未注重此部分的内容有关。仅有少数护生了解社区护理的工作时间为轮班制,大部分的护生不清楚,这在实习组与未实习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表明虽然护生进行了社区护理实习,但是对基本的排班情况尚不能了解,所以,社区护理实习的方式是否需要改进,以获得更加满意的实习效果,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调查发现,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水平高于专科生,这可能是由于护理专科和本科在学制、课程设置、学时、教学内容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本科生接受的教育更广泛、更深入,因此本科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与认识水平高于专科生。而不同的认知程度对于今后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也会产生影响,如果要提高社区护理的质量,则应对护生进行长期、专业的培养。
从调查结果还看出,目前社区护理实习并不能使护生的社区护理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这与邹德风等的研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的社区护理实习质量还有待提高,教学环境和带教老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对护生毕业后就职于社区护理的意愿调查发现,由于生源不同及面临就业压力不同,护生对社区护理就业意向也不同。本科生毕业后有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愿望的仅占所有本科生的16.1%,专科生有53.8%毕业后愿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出现此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本科生就业优势相对明显有关。本科生多数人不愿意选择社区护理,而专科护生就业压力大,较多人愿意选择社区护理岗位。由此可见,不同学历的护生在职业定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是否已实习过社区护理对护生就业的影响不大,这可能与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定位比较准确有关。
在我国致力于发展社区护理的背景下,大部分护生认为社区护理的前景比较乐观,本次调查结果与胡蓉芳的调查结果一致。护生们也认为,在社区工作可以更大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对目前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劳动强度、社会支持、工作环境方面却存在疑虑,最不理想的境况是工资待遇,仅33名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工资待遇较高,占受调查总体的9.2%。大部分的护生(57.3%)在这个项目上选择了观望态度。纠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众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还不够,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社区护士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体制滞后;三是社区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劳动强度高,社区护士专业水平欠佳,自身素质提高意识不够;四是护理服务方式单一,质量有待提高。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对社区护理教育及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职业情感教育,培养积极的职
业态度:建议不仅要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提高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同时应适当进行职业指导,根据护生的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职业定位,帮助护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培养目标不同,鼓励护生树立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信心,介绍国内外社区护理的成功先例,使护生认识到社区护理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认识到潜在的社区护理市场,从而促进社区护理的长期发展。(2)改善社区护理教学环境,提高带教质量:目前的社区护理还刚起步,社区护士的角色尚不能真正在社区中体现出来,因此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只体现出最基础的对病人的护理以及建立健康档案,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相对不高;而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这一新生事物也还需要时间去认识和接受,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短时间内尚不能显现出来。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单位在选派护士时没有经过严格挑选,把年资和经验都相对较低的护士派到社区,延缓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另外,社区护理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资源严重不足,工作条件简陋,护理服务质量不良,教学环境不佳,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和水平欠佳。实习中护生将带教老师当作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寻找自己的未来。所以,重视社区护理教学环境的建设、加强师资力量是当务之急。(3)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社区护士的社会形象:提高护生社区护理专业知识,加强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鼓励护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居民的信任,为社区护理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娟,李继平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9):2279-2281
[2]刘则杨,王春生,孙学平,对需求变化条件下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1,2l(4):32-33
[3]李惠娟,季正明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手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4,17
[4]朱腊荣,护生实习前对社区护理的认知调查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5):101―103
[5]邹德凤,张红星,毛祚燕,本科护生社区护理而阶段实践教学的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8,5(4):185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关键词:中医护理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 浅谈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论我国保水剂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低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论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浅析街舞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浅谈我国电动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浅析我国移动端网购市场的发展现况 我国寿险销售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完善对策 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探讨电气自动化在我国煤矿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展望 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的困境与出路 创业投资:我国西部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农超对接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电子农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吕盛鸽, 宣丹萍.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系数预测[J]. 统计研究, 2012, 3:27-31.
[5]刘新莲, 戴红霞, 曹艳冰. 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护理杂志, 2006, 23(5): 57-58.
[6]钱军程, 陈育德, 饶克勤, 等. 中国老年人口失能流行趋势的分析与建议 [J]. 中国卫生统计, 2012, 29(1): 6-9.
[7]尤黎明. 试论老年照护体系的构建[J]. 中国护理管理, 2004, 4(1): 9-12.
[8]原新,李志宏, 党俊武, 等. 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 [J]. 人口学刊, 2009,6: 25-29.
[9]黄建英, 钟长霞, 梁丽. 14590例60岁及以上老年住院病人统计分析 [J]. 医学信息 2008, 21(7): 1028-1030.
[10]王志红, 詹琳主编.老年护理学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11]张先庚,赵清霞,李凤燕, 等. 养老院实施特色护理管理的实践探索 [J].2012, 21(4): 289-290.
[12]翟福生, 刘天元, 贾煜. 养老院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京津两地为例 [J].时代经贸 2012,4: 98-98.
[13]施永兴. 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现状与政策研究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14]王千, 冯正仪, 金培培. 全科团队模式中社区护士工作内容调查 [J]. 现代护理, 2008, 14(2): 262-264.
[15]冯正仪,张玉梅,沈慧霞.上海社区老年护理工作内容调查 [J]. 护理杂志 ,2004, 21(3): 27-28.
[16]张牧原.中日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9(93):81-87.
[17]邵林玲,金静芬.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初探 [J].卫生经济研究, 2008, 5: 30-32.
[18]杜鹏, 张瑶. 我国老年保险市场的缺位及对策研究 [J]. 商业时代, 2006, 31: 82-82.
[19]Arnaert A,Heuvel BV,Windey T.Health and Social care policy for the elderly in Belgium.Geriatr Nurs,2005;26:366-371.
1 社区中家庭护理发展前景
1.1 人口增长与老龄化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和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促进了人类的长寿和老龄化。我国已于1999年10月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发达的标志之一,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社会劳动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赡养系数明显增大,这是使任何社会或家庭都感头痛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老龄化人口比例增加,需要长期医疗照顾的人数增加,使医疗困境转向家庭。
1.2 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 20世纪中期以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各种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症。随着医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和防疫常识的普及以及营养状态的改变,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在疾病谱和死亡谱上的顺位逐渐下降,并被慢性病、退行性疾病及意外伤害等疾病取代。对于慢性病人来讲,医疗服务的特点是在服务时间上,要求长期而连续,在服务类型方面要求护理、教育、咨询重于医疗,在服务方式上要求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特别强调家庭成员的参与,在服务地点上要求以家庭为主。而单纯的专科医疗服务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这就为家庭护理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3 医疗费用的增长过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医疗费用迅速上涨。当然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高科技术医学的发展,使医疗投入急剧增长,然而对改善人类总体健康状况却收效甚微,有一些可以避免的导致上涨的因素,例如一些本应在基层得到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病人纷纷涌向大医院,从而造成医疗费用增长和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资源的不合理消费使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现行医疗服务模式,增强了以家庭护理的需求。
1.4 生活环境与行为方式的影响 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认为,人类疾病70%~80%与环境有关。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类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大量人口集中于现代化的城市,使生活空间十分拥挤。复杂的城市生活,大气的污染,环境质量的下降等都对人类生成的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如吸烟酗酒,营养失调,紧张的行为等都有害健康。通过开展家庭护理,可及时地进行健康教育和提供咨询,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并充分利用家庭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家庭进行良好的调适。
2 开展社区家庭护理的困境
2.1 家庭护理人才匮乏 家庭护理是一种对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的护理专科,是一种整合生命科学,是临床医学和行为科学的宽广学科,随着学科领域的演变和服务功能的扩展,护士现有的知识结构对发挥其多元化角色的服务技能缺乏支持作用。而家庭护理要求护士为个人、家庭提供优质、方便、经济及防、治、保、康一体化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它不仅涉及相关的多学科的医疗护理保健知识,还需要护士有强烈的人文情感,出色的管理意识和执着的敬业精神。目前,开设的社区服务站中,护士学历偏低,能起到这类综合作用的护理人员为数不多。
2.2 传统健康观的束缚 所谓健康观是指人们如何看待健康。在进行家庭护理的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成员对健康的回答是“健康就是没病”。这种传统的健康观淡化了人们防病与保健意识,大病到医院看,小病吃点药,这种思想对个体健康存在着根本的缺陷,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整体素质低,虽然倡导积极的健康观能给人以全方位维护健康状态的启迪,但由于观念的陈旧而使家庭难于接受。
2.3 家庭保健政策及财力支持不足 关于家庭护理,目前我国还未建立一套统一、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虽然国家行政部门提倡开展社区、家庭护理,但并未将家庭护理列入医保范围,并未制定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如社区服务的收费标准(健康档案费、保健服务合同费、上门服务费、家庭病床费、查床费用、急呼上门服务费)及自我保护的法律手段等。家庭护理不创收,没有经济效益,家庭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政府又没有这方面的专项投资,故而限制了家庭护理的发展。
3 讨论
【关键词】社区护理 护理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76-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而调动兴趣是调动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所探索的问题之一。为了使学生想学习、爱学习,笔者做了以下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相应措施,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 相关调查
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方式的改变,学生的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主动学习,自我控制力差,甚至一些学生会出现放任的心理,家长对其学习成绩的不重视更造成了他们不愿意学习的消极思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以至于成绩越来越差。有几种情况是最常出现的:一问三不知;屡做屡错;走神;贪玩;惰性。
2.了解学生的听课兴趣
经过对2012级护理1、2、3班的提问式调查,发现学生年龄基本是16~20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比较叛逆,他们不喜欢死板的教学方式,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挑战,对网络上的信息感兴趣,却很少查阅。
3.了解学生的就业需要
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想取得从业资格,必须参加护士资格考试,通过后经过注册才能拿到护士资格证,才能真正融入护理的一线工作中去。所以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是能否通过护士资格考试、能否就业。这就造成他们只重视有关护士资格考试的科目,对其他学科抱着学之无用的态度,还有一些学生是担心自己学历不够,医院门槛高,竞争激烈。他们希望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1.提高学生对社区护理的认识
在进行正式讲课之前,先询问学生对社区护理的理解,再给予纠正,讲解社区护理的真正含义。告知他们社区护理涵盖了整个社区的内容,包括社区的环境、卫生、饮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家庭护理等内容,实现了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使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由于服务对象是整个社区人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边缘学科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决策能力。让学生对社区护理有了重新认识和深入了解,使他们有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欲望。
2.从发展前景谈就业
根据文字资料和数据来看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模式的改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逐步转变。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疗费用的增加等,要求医疗机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虽然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还不够全面,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其普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发展社区护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口号,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相继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各地在制定和出台了相关文件,高等护理教育已设立社区护理课程,但护理人员还是大量流向医院,社区护理人员短缺是现在社区护理发展的一个制约性问题,而作为中专学历或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就可以把目光转向社区。让学生意识到社区护理学的学习可以多给他们提供一次就业的机会。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由于我校所在城市还是发展中的城市,社区护理体制不完善,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不能承担相关护理教育工作,无法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正规的教育,所以,教学工作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第一,教学环境的作用。因为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的刺激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所以创设适宜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1)设计适当的问题。在讲解社区环境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每天学习,生活在校园里,对它的环境应该非常了解,那么,你们觉得我们的校园环境怎么样?”学生对校园的卫生、绿化、交通、宿舍环境、人际关系都做出了评价,这不仅给了他们一个思维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2)制造真实氛围。给他们安排一个情景剧,在上课之前自行分组排练,找准主要人物(社区护士)的工作方式,了解家庭访视的程序并掌握其技巧。而且每组演绎完,其他组可以找出其优缺点,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最终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第二,抓住学生心理。因为社区护理学所涉及的内容多而广,其中也包含了内、外、妇、儿护理学中的一些知识,而这些学科学校都有开设,学生不愿意重复学习,我就把讲课的重点放在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内容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讲课方式:(1)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在讲述我国社区护理和国外社区护理的现状时,我利用一些图片、视频、故事,让学生对其有了形象的理解,让他们针对我国国情制定改善社区护理现状的措施,即使学生有的想法不切合实际,我也没有否定他们,只是让他们自己思考在我国能否实施。如果在课堂上直接给予否定,他们将不愿再主动发言,也不愿再动脑。(2)诙谐的语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难两节课的时间都集中注意力,我会尽量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做引子,促使他们往下听。如在讲社区健康教育时,我会说:“大家想不想也过把当老师的瘾,让所有同学都听你的,让老师也做你的学生啊?想的话就要知道健康教育的程序步骤,这样等下次课的时候你才能把你知道的健康知识有条理地讲给大家。”这个年龄的学生都希望被人关注,那么他们就会因为想做老师而愿意接受比较枯燥的社区健康教育程序的内容。(3)贴近生活,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学生不愿意听课,有时是因为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很抽象,他们会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很难驾驭,我在讲课期间就很少用除专业课以外的学术性词汇,把书本内容融入生活。在讲述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的时候,我会把我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作为例子,以亲身经历来说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带来的危害,还会发掘学生生活中的小习惯,如他们过度使用手机,白天有时会出现幻听感觉手机在响,晚上不关机,整夜不停地做梦等,通过自身感受让他们提高重视。(4)随时提问可以提醒学生。我使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社区护理学》,其中最后一章内容基本是内、外、妇、儿护理学中都已经讲过的内容,我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很多学生懒得翻书,不但不会,连所提问的知识点在哪都不知道,我不会让他马上坐下或提问学习好的学生,我会告诉他让他翻开课本,自己去找答案,并要求他大声读出来,让学生养成动手翻书的习惯。
三 教学效果
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学生了解了社区护理的真正含义和发展前景,表示愿意接受社区护理学这门课,部分学生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希望在实习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有部分学生希望我国政府能加速社区护理的发展步伐,他们也愿意为社区护理事业出一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殷慧、王慧敏.从社区护理论文分析社区护理的开展情况[J].护理学杂志,2002(5)
1社区护理的特点
1.1以促进健康为中心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及关注的程度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点也逐步由疾病护理转移到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上来。导致对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等一系列变化。从而提出了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护理的工作特点。
1.2以人群为主体
社区是以某种形式之社会组织或团体结合在一起的一群人,这意味着社区护理将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单纯只照顾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对于所面对的这个群体,要求社区护理工作者经常做一些宣传和调查之类的工作。
1.3综合服务
由于人群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社区护理工作除了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工作为主外,还应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出发,从卫生管理,社会支持、家庭和个人保护、咨询等方面对社区人群、家庭、个人进行综合服务。
2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
2.1社区护理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社区医师和护士比为1.0∶0.5,WHO提出社区医师和社区护士比为1∶2或1∶4。从这一点来说,社区护理人员短缺是非常严重的。当前从事社区护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临床护理岗位重新调整或其他专业改行者,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及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业务水平不高、应变能力较差、协调能力欠缺等现象。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的内容和质量。另外,由于护理专业教育模式转变的缓慢,社区护理教育缺失严重,我国至今尚没有一所正规院校培养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
2.2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单一,在理论上的研究可谓是一片空白,社区护理模式几乎都是按照国外的方式进行,没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因此很难适应我国国情。也正因为这样,使得当前的社区护理质量偏差,社会对于社区护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3社区护理对护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3.1丰富专业知识
由于社区护理是以促进健康为中心,因此护生要想从事这一职业就必须掌握足够的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健康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是疾病方面的,还应当包括饮食、饮水、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其次,由于社区护理具有综合性,这就要求护生同时掌握内、外、妇、儿等几个专科的护理,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各科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社区医疗机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还要求护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2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保持良好的情绪,就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情。要做好心理护理,应努力改善患者的心境,以良好的情绪去影响患者。护士保持良好心境是圆满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这就要求护生在工作中情感表达适度,不过分外露,既面带微笑又沉着冷静,同时还要善于忍让、宽恕、谅解、控制情绪冲动,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
3.3高尚的职业道德
一、全球范围内护理人才紧缺,为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闻会称,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远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今后将加大护士的培养,预期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达到1∶1。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
2008年12月,卫生部行文要求:“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至少达到0.4∶1,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床位比达到2.5~3∶1,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目前,我国医护比例只有1∶1.1,离卫生部的要求差距也不小,全国护理人员总量仅128万名。据行业人士分析预测,护士薪酬将呈上涨趋势。
二、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护理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将为护理专业拓展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专家称,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医院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会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另外,由于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还不能满足更多病人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医院、保健部门、卫生所、养老院、防疫站、学校等从事护理工作、医学研究部门、高校等从事高级医护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医院药房、药厂、医院公司、药店、药检所等从事相关工作;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所、农村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等。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者,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三、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护理专业的拓展方向探讨。
1.从事药品销售
权威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小于求,社会对药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医药人才比较青睐。还有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好。各医药公司、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护理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加入这类毕业生之列从事药品销售,且前景很广阔。
2.国际护士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职业咨询专家郭策介绍说,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人才之一,北美、欧洲和澳洲许多国家需求护士数量相当大,且有高薪、休假、移民等多种优惠政策。如美国缺护士30万人,外籍护士赴美后可继续深造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学费是外籍其他学生的十至二十分之一,美国大多数医院为了增进护理服务的品质,并留住优秀人才,都会提供护士进修,学费完全由医院来支付,澳洲缺护士20万人,在澳洲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后平均年薪达7万澳元(35万人民币),在澳洲护士永远不会失业,最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高层次和更好的工作待遇,澳洲注册护士资格是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除了澳大利亚,持有澳大利亚职业护士资格证书,也可以在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获得工作机会,作为紧缺职业,澳大利亚职业护士将获得移民部额外5分加分,并且在6个月内可获得移民身份,法、英、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均有与此相同的政策。因此,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护士局联合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从海外引进上万名护理人员。护士专业的学生只要通过了NCLEX-RN(美国注册护士考试)就可以取得护士的资格,护士不仅找工作容易,且工作稳定,收入也相当可观,每年可达6~8万美元。此外,相比较其它行业,护士能更易获得合法居留身份。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达到75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超过7000万。在如此地广人稀的国家,居民就医的距离非常遥远,因此必须拥有非常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才能解决居民就医的问题。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组织医生、护士对社区个体、家庭和团体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据统计,澳大利亚目前拥有1100所医院,其中65%以上是公立医院,这样的数字决定了澳洲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澳洲技术移民职业列表SOL如何修改,护理专业仍稳居列表之中。
据官方报道,近年来,澳大利亚全国各地普遍缺乏各科注册类护士和登记类护士,特别是急诊、手术室、老年看护、心胸科、社区护理、特护、土著人医护、新生儿特别护理、儿科、神经科,肿瘤科、舒缓治疗、肾脏透析、助产士、精神病护理等科;政府还公布了从海外招聘护士的计划,为海外护士们提供签证审理优先权,护士正受到移民澳洲的鼓励,以协助护理该国人数众多的老年人群。
对于留学生来说,无论从移民角度还是就业角度考虑,护理专业都是一个热门的选择。为了能够积极吸纳海外留学生来满足国内的护理人员从业需求,澳大利亚对护理专业也开辟了许多留学通道,设置了适合各个阶段学生就读的课程。
加拿大前景最好的5大钻石专业工作领域,15种最热门职业中与护理相关的有:①服务领域的心理护理:私人、学校、罪犯、大学、经济领域、医疗健康系统都需要心理护理,你工作的选择范围很广。②健康医疗领域:“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逐步迈入60岁,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这一领域的工作人员还是供不应求的。③医疗保健管理人员:做这项工作,领导才能与交际能力很重要,不但要管理员工,还要协助董事会作出各项计划、预算。这种人才需求量很大,不论是小诊所还是大医院。④注册护士:加拿大护士协会称,全国正面临“护士需求危机”,到2016年将缺少31%的注册护士。要求护校毕业,受过专门护理培训。⑤病理学助手:协助医生尸检,检查外科标本,或在病理医生的监督下亲自进行尸体解剖。要求本科学历,理学专业,或者有过护士经验,曾在医学实验室做过助手。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3.老年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的医疗、社会保障、心理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样一个庞大群体上述方面的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其中老年医疗和保健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从事老年医学方面职业的社会需求也将大大提高。社会将急需医学、老年医学、健康保健和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事老年人医疗保健事业。如此大的社会需求也将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也将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做出贡献。所以老年医学、护理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4.康复与理疗护理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独生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加,需要社会化的康复医疗体系。中国现在的发展很迅速,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的提高,生活越来越悠闲,在别无其他渴求的情况下,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奔劳,随着民众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康复护理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毕业生可在各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理疗科、针灸推拿科从事医疗、科研、护理工作,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老人院、康复机构、工厂等健康保健机构从事医疗或康复护理工作。
5.运动医学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体育科学和其他现代科学的发展,根据竞技运动提高成绩、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病伤残者对体育医疗康复的需求,运动医学的内涵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并日臻完善。
中国运动医学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受到国际体育界人士的重视。随着国家“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项宏伟计划的开展。运动医学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新世纪席卷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科学技术革命也为运动医学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技术性伤病,指导群众体育,应用体育锻炼加速伤病后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治运动不足病和老年病等成为运动医学与护理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
由此可见,运动医学与护理的研究、教学、临床专业,都需要中高级的人才,非常看好运动医学护理学生的就业前景。
纵观过去数年中,艾滋病、SARS、禽流感乃至最新的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都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构成巨大挑战。如今,人口老龄化、吸烟、环境污染以及城乡差异等多重因素,都是中国不断攀升的癌症死亡率的“肇事者”,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谈癌色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健康状况的检查与预防,长期以来,中国将本就有限的卫生资源过度集中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而忽视各种疾病的预防,这是令人担忧的问题。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无疑需要更多的护理方面的人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才能更好的服务大众,乃至整个人类。
参考文献
1 张玉环、郭景丽.试论护理教育、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前景[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2)
2 杨蔚利、王志凡.我国护理工作发展趋势的展望[J].卫生职业教育,2007(2)
3 张洁.我国护士继续教育的形成及发展趋势[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28)
为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技术进步的形势,促进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卫生部近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纲要指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截至2004年底,护士数量发展至130.78万名,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9.8%。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25.6%。同时,护理理念、工作内涵、专业技术和服务领域得到一定发展;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建立了护士执业准入制度。而高职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高职培养的目标,必须有适度的基础知识,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知识。其人才培育方向应是技能型、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而中医药以其疗效好、成本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新形势下对《中医护理学》这门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一个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1 高职的人才培养方向决定《中医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
高职教育的护理人才培养方向,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有所发展;面向农村基层及城镇社区,面向各医药行业,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技岗位,面向各级各类康复保健机构,以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中心,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技能型、劳动服务型的全方面发展的专门护理人才。而衡量高职教育毕业生素质的标准主要是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及综合素质。由此可见,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及时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其发展的动力源于行业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和变化。
在我国广大农村,仍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设施简陋、人才匮乏等问题。这就决定了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广大农村有着广阔的的就业前景。而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工作、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防能护的“学得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就是势在必行。在农村基层,中药的种植、养殖、加工、生产、销售必须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而培养掌握一定的中药基本知识的高职毕业生,对于中药的产业化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也是一个有效途径。
当前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启动,社区医疗作为城市医疗体系的基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就业市场也相当可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符合社区人群健康服务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服务应当关注高龄、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残障人群、妇女和儿童的护理服务需求,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贴近生活的护理服务。提高社区护士队伍的业务素质。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制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发挥医院的护理专业技术力量,对社区护士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社区医疗同样需要中西结合,并且需要的是与综合医院专科医生有别的全科医疗工作人员。这些医务人员必须是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防能护、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甚至是可深入居民家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人才。而针灸推拿技术,因其适用范围广、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已成为康复保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生的《中医护理学》课程中就应突出对针灸推拿技术的学习。随着政府加大对康复保健服务机构行业的整顿,各地的康复保健服务机构已向着健康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而掌握一定的针灸推拿技术、中药知识,对于拓宽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亦是十分有帮助的。
2 《中医护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2.1 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要特别突出技能培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理论教学本着“必需、够用”为度。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定位,使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自己拓宽就业渠道,从而使其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达到增加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又能使学生自觉地早实践、多实践。亦可根据中医学的特点,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或直接从临床见习入手,再学习理论知识。就是要让学生先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再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才能够熟练地做、融会贯通地做。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等途径,强化能力培养。使《中医护理学》课程从以往的知识?能力型,向知识?能力?素质型教学模式转变。
2.2 授课形式多样化 教师课程讲授应改变传统主动教、被动学的单一模式,应以课堂讨论、启发式提问、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开拓学习思路,增加学习兴趣,在理解中记忆,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例如常用中药知识的学习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除常用课堂教学外,还可带学生参观中药标本实验室、药用植物院、甚或是中药种养殖生态基地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学习。在生产与学习实践中搭建桥梁,不但能拓宽知识面,加强记忆,更能方便学生更早地参与到实践中,走向社会后就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通过图片视频看到中药的鲜药、成药、饮片等性状以及中药的产业化发展,便于通过形象记忆加深印象。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还应根据中药性能的分类,讲授相关的常用食物的性味和中医食疗的基本知识。因为在社区保健康复护理工作中,定会经常接触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物的运用。掌握一定的食疗知识,亦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到社区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