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护理的前景范文

社区护理的前景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19 14:44: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社区护理的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区护理的前景

篇1

社区护理的概念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综合而形成的,旨在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全科性的服务。社区护理代表一个国家、城市的经济、文化、卫生服务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是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探索研究而选定的一种最佳卫生保健服务模式,并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随着人口老年化、家庭结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2],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护理教育,培养复合型、实用型护理人才,以优质服务体现社区护理价值和满足人们的卫生保健需要,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21世纪社区服务的重点[3]。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改变,医院功能和结构的调整,则使护理范围从医院扩大到家庭、社区及社会健康问题的管理,这充分体现了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社区护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社区护理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社区护理管理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根据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借鉴国外经验,可采取的措施有:政府增加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设立专项补助经费;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将职工医疗保险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制定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及社区服务费用负担等配套政策;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价格等,将盈利、福利和公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经济、便利和及时的全方位社区护理服务,以保障社区护理工作尽快纳入正规的运行体制[3.4]。

本文通过结合国外社区护理发展的情况结合我国实际探讨社区护理的发展前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 社区护理机构及管理职能

我国社区护理的初期阶段,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的地段卫生机构承担,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计划,仅有少数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措施[5]。而在社区护理比较成熟的澳大利亚是采取政府统一领导,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方式[6]。

目前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使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执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国家颁布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经国家医学权威机构认可的医疗专业技术标准。同时各个省市在其各自原有的医疗管理和技术操作规章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修订,编辑出版了相应的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手册,并应用于全科护士培训及临床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推进社区护理的发展[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相关的政策及规范的保证下,针对本地的社区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现在一直在探索地方特色的社区护理,如“双向转诊”等,使社会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社区护理机构管理,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的职能,对社区护理进行统一的规划。使社区护理形成独立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摆脱社区护理的从属地位。

建立独立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调整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逐步建立社区护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社区护理规范化服务的管理制度,如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家庭病床巡诊等制度、残疾康复、精神康复等等的管理制度及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以规范社区护理管理。充分体现经济、便利和及时的全方位护理服务。

2 社区护理法律法规的制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开展社区护理的法规或规章,但并不意味开展社区护理无章可循[7]。

日本制定有《保健护士、助产士、护士法》,根据此法律规定,社区护理人员称为保健护士,保健护士取得注册护士资格后,需要完成半年~1年的社区护理课程的专修,并通过国家的专科统一考试,才能取得保健护士资格证书[2]。

随着社区护理管理的逐步成熟及完善,我国制定和建立专门的护理法律法规是必然趋势,用于进一步规范社区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并保障护理工作的合法性。例如:2002年卫生部《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建议》规定社区护理的入准条件是:社区护士必须具有国家沪市执业资格并经注册,还要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独立从事家庭访视护理的护士,硬件也有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8]。

3 社区护理的管理制度及政府调控

我国新的医改政策的颁布及实施,加大了政府对社区卫生工作的宏观调控,制定了有效的政策,并加大了财政支持。同时,政府通过广告、传媒、报纸等工具加大对对社区护理宣传、提倡的力度。但是由于政府的调控机制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有关政策及财力方面的支持不够,社区护理所需的交通、通讯、护理仪器和设备欠缺。缺乏宏观调控及有效的管理机制严重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

国外的管理制度有明确、规范的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和相关的法律条文作保障,并逐步形成“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的一条龙服务,建立了“疾病护理―预防保健―生活照顾”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如英国的社区护理,其组织结构、保健服务制度较完善。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中心(现有180个)由政府设置,每个中心的筹建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由州和联邦负责建设,所有居民免费享受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设备供给等均需要各级政府的决策和财力上的资助[6]。在香港,社康护理已制定了社康护理专科的指引及社康护士的核心才能,作为专科服务的标准。并已完成审核及制定一套参考指针,以确保及监察护理服务的质素[7]。

我国大陆政策将继续加大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投入,如增加社区护士人员数,增加财政投入,增加继续教育的机会等,以保证基本社区护理服务的运作。在此基础上,根据标准合理配备社区护理人力,建立以需要定编制、以任务定岗位、以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按劳分配、贡献大小为奖惩原则的护士业绩考评制度,维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激发社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9,10]。调整社区护理服务模式,逐步扩大服务范围,以便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11]。

4 社区护理专业的设立

我国社区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且缺乏社区护理专科教育,尚不能满足社区的健康需求。章冬瑛等[10]的调查显示,76.19%的在岗社区护士的学历为中专,尚有15.19%的护理人员无正规专业学历,职称结构以中级和初级为主,50%以上社区护士缺乏系统、正规化的培训,部分护士既缺乏临床护理能力,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经验。中专学历的护士成为社区护士的主流,他们缺乏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国应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首先,在高等护理教育和大、中专护理继续教育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加大社区护理临床护理实践的比例,给同学动手的机会,培训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举办社区护理培训班。第三,选派人员出国考察、进修,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社区护理经验。

社区卫生中心服务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和毕业后在职培训。工资由市政府发放。护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是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力量。

5 全社会支持和全民参与

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最早大概是在德国1883年开始的。日本是在1961年,加拿大是1971年,韩国是1989年,中国台湾地区是1995年,泰国是2001年[12]。其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机构在决策和财力上给予的倾斜和资助,离不开保险公司及社会团体的经济支持,离不开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13]。

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险制度[14]。为了奠定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形成全民共识。必须解决有关的思想认识,澄清制度安排背后依据的价值理念与价值基础,确定制度建设的价值目标体系与优先次序,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才能为集体行动、社会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设计奠定坚实的价值理念与思想基础。

6 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社区护理服务对象不仅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群;服务内容除治疗性的护理工作, 还有大量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14, 15]。

英国社区护理及社区护士管理8O年代以来,英联邦广泛实施了三种社区服务,即教区护理、健康访视和学校护理 [11]。香港社区护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社区访视;(2)长期护理;(3)医院一社区连贯性护理。目前,90%的病人愿意接受这种连贯性的卫生服务体系[16]。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对于社区护士的要求为全科培训。我国经过十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现已经逐步实现各个项目的全面开展,将来也将出现各个项目的社区护理的全面渗透,作为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利用医疗资源,不断拓宽社区护理领域的服务项目,发展我们的护理事业[17]。

7 服务人员素质

社区护士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社区护理质量。社区护士除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技术外,还要具有边缘学科知识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18]。

据统计,2000年美国社区护士具有硕士学历以上者达11.6%,远远高于医院护士7.6%的比例[19]。韩国在社区各部门工作的社区护士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资格[16]。在2000年,香港医院管理局辖有30个社区护理中心及325名社区护士。社区护士均经过正式护理训练,接受过社区护理的特别课程,在探访病人时除了进行一般性的护理工作外,还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培养病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使病人尽快适应家庭生活环境。

对我国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分析表明:社区护士的整体水平比较低[20],社区护理经验和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和应变力参差不齐,缺乏社区护理的理念、知识陈旧等,很难适应社区人群的服务需求[21]。目前国家通过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中心负责,对各分中心的社区护理岗位培训教师进行培训,保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质量,建立了社区护理以“健康”和“预防”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了社区护理服务在社区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确了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服务的服务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提高了在社区家庭环境中慢性病的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技能,保证了社区护理的质量,保证了社区护理服务被广大社区居民接受和信赖,保证了社区护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8 其他

8.1 相关理论研究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操作模式[22]。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整体护理工作,强调护理程序,并对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了一些应用及探讨。

9 小结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我们结合国外的优秀经验发展此项模式,通过完善社区护理的管理,加强社区护理的培训,建立健全社区护理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并且加强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多媒体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里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社区护理的进展,制定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的服务规范、社区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监督与评价标准,统一完善社区护理各项内容[23],医院管理者和广大护理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看清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对社区护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大力支持。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重医轻护的偏见,应加大力度宣传护士工作的职责和工作性质,让社会认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赵霖,朱雪峰.社区护理管理的思考[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5:92-93.

[2]张静伟,姜丽萍.国际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开展的借鉴作用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08,7:1257-1258.

[3] 李彩福.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5―246.

[4] 林明色,吴华琨,胡穗曦.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10):964―965.

[5] 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476.

[6] 敖薪.国外社区护理启示[J].现代护理,2003,(8):95-96.

[7] 林崇绥.香港社区护理的概况及管理经验[J].中国护理管理,2004,4(5):25-26.

[8] 陈向韵.探讨国外社区护理模式在我国社区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8(9):75.

[9] 苏兰若,李晓波,王爱平,等.未来五年护理管理者岗前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26―27.

[10] 章冬瑛,陈雪萍,许亮文,等.杭州市社区护理服务现状调研与建设[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9(3):164-165.

[11] The Future of Communi~Nurs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District nursing health visiting and school nursing[J].Advanced Nursing,1997,26:257―265.

[12] 江东亮.通过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来解决卫生不公平.人民网,2006.

[13]刘虹,王云翠.国外社区护理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启迪[J].中医教育,2003,22(50):63-65.

[14]吴秀云,陈会波,朱亚南.社区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 4: 227~228.

[15]金星,李春玉.社区护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护理管理,2003, 3(5):29~30.

[16]卢祖询,金生国.国外社区卫生服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4-216.

[17]向 卉,何翠华,张捷.新形势下社区护理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地方病通报,2007,22(3):85-86.

[18] 崔雪华.对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南方护理学报,2000,7(5):37―38.

[19] Emells,Ayahl,Julies,et a1. The registered nurse population march 2000[M].USA.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of Nursing,2002:25.

[20]包家明,付伟,胡斌春.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lB):61―62.

[21]张玉梅.社区护士的工作方向及培养途径[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6):445―446.

篇2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 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43-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加之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削弱,从而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有资料显示,我国精神分裂症的人群患病率已达1%。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些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是社会一大安全隐患。笔者对本社区164例重性精神病人中予以社区规范护理的33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社区在档精神病人403例,其中重性精神疾病164例,给予规范社区护理的33例。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小20岁,最高79岁,平均39.9岁。

1.2病史 最早发病年龄16岁,最大发病年龄49岁,平均31.6岁。33例中,有家族史的23例,无家族史的10例。均由敏感、多疑,迅速发展为妄想、幻觉、被迫害、被控制,情感、行为受妄想和幻觉的支配,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议论自己,或被高科技监视,或食物中被人下毒等。

1.3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由南京市脑科医院确诊。

1.4 治疗用药 常用西药物如下:

维思通利培酮片 最适剂量为每日2-6 mg。

安坦 盐酸苯海索口服每日1~2mg。

氯氮平 维持量为一日 100~200mg。

帕利哌酮6mg-12mg 晨服 每日一次,

奋乃静 维持剂量一日10~20mg。

1.5 护理标准

1.5.1病情稳定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 个月时随访。

1.5.2病情基本稳定者,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精神科执业医生联系,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调整过一次剂量后, 随访为1次/2周,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调整后治疗方案,3 个月时随访。

1.5.3病情不稳定患者,在对症治疗后,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2 护理效果评估

维持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32例患者病情、心理状态都相对稳定,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简单的社会劳动,生活基本自理。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1例病情基本稳定,在家庭随访时发现其私藏砍刀,有暴力倾向,已同主管精神科执业医生联系,现在药物剂量调整观察期。

3 护理体会

3.1专人看护,做好安全护理

急性发作期,患者思维断裂,行为不能受意识的支配,处“游离”状态,随时会改变自己的行动目的。故患者能接触到的地方,严禁摆放任何危险物品,同时还要严防患者吐药、藏药、抢药、吃错药。所以居家治疗的患者,必须有专人的看护,强化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密切观察其行为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危险举动,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3.2 心理护理

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容许患者充分袒露心怀,说出内心想说的话,想做的事,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同情心,以及娴熟的护理技巧,充分了解患者的各类情况,施护因人而异。病中的患者心境不良、妄想、顾虑、疑虑会交替出现,确信自己被人监视、被人迫害,担心自己的财产被别人侵占,担心自己日后无人照顾等等,是此类患者的典型表现。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给其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其正确的认识现实,认识自己。随着药物治疗的奏效,患者会对妄想、幻觉的信念动摇,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启发其意识到此为疾病症状。应设法满足患者正当的要求,劝导患者时,应小声耳语,真诚、耐心,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有利于其接受、配合治疗和护理。

3.3 用药护理

遵医嘱予药物治疗。坚持系统用药,坚决执行药物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原则。密切观察服药后患者的反应。不良反应严重时,应及时联系医生,考虑换药。服药早期,采用每日发药的形式,准备温开水,看护患者将药服下。为预防急性期病人向慢性和残疾转化,应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长期服药的重要性,让家属和患者了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很高的疾病,且每复发一次,病情就加重一次,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坚持规律服药,是预防复发的核心。

3.4 睡眠护理

睡眠障碍几乎见于各种精神疾病患者。保证患者的睡眠,对巩固治疗效果,稳定患者的情绪有重要的作用。必要时,可以服用镇静安眠药。

3.5 健康教育

3.5.1 对于首诊患者,提供临床规范化治疗,开出健康教育处方,降低病耻感。鼓励、指导恢复期患者多与周围的人接触沟通,参与力所能及的集体活动和家务活动,树立重返社会的信心。同时,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带来对工作、生活的负面影响,降低对未来的期望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5.2 对家属及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可通过专题讲座、咨询、健康教育处方等灵活方式,提高他们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让患者家属或监护人掌握必要的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知识,尽快适应照顾者的角色。指导其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放慢语速、交流内容简单明确。要善于发现患者的微小进步,及时的给予鼓励,尽可能的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修养环境。

4 小结

篇3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存斗争、生产劳动和各种社会生产活动中创造了不同时期的文明,积淀了不同板块、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丰厚文化资源。全国各地保存着大量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遗迹,包括社会活动的、宗教的、军事的、科学的、文化艺术的、经济的等方面的古建筑、古工程和其他的古代遗迹,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国际旅游市场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一、开放式风景区的内涵及价值

旅游风景区是指一定的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结合的、为旅游者提供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旅游区既可以是旅游资源集中的地方,比如黄山、九寨沟;也可以是一个风景城市,如广州、桂林、深圳、苏州等等。

风景名胜资源、世界遗产是一种公共资源、风景名胜区事业是一种公益性事业,它不能够被一部分人或者地方政府所有。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是第一位的,历代是皇帝下圣旨进行保护的。国外也是一样,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强调的也是保护。保护起来应用于全民发展、全民共享而服务,保护起来就是为了全民所享受。从总统到平民都可以享用的。从皇帝到平民也都可以享用。历代名山大川是没有什么收门票之说,但捐赠的情况是有的。

风景名胜区是旅游区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过县级以上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按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三级: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可以按照是否对外开放分为开放式风景区、封闭式风景区、半开放风景区。

确定旅游风景区的性质是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决定其利用功能、开发方向、吸引不同类型游客的基本因素,对确定旅游设施项目和内容有重要的影响。我国的许多旅游区,一般的具有综合游览功能和特性。它们多是具有观光、文化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体,这些名山大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的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历史业绩和诗词歌赋及传说故事,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就给一些综合性强大的大型旅游区定性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经过认真的调查,区分景观的主次地位、价值大小和辐射强度等,从而给予科学和准确的定性。有的开放式风景区兼有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应该划定一定的外围保护带、并确定旅游区或者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以利于管理。划定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自然和人文风景面貌的完整性,其范围一般不受行政区的限制,这样既能够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又有利于保护和管理。

二、开放式风景区的设施维护

一个大的开放式风景区可以分为若干个旅游亚区或小区,每个亚区或小区得要确定不同的利用功能,以使旅游区有一个合理的布局。旅游区除确定不同特色的浏览区外,还要规划不同的生活服务区、管理用地区、娱乐活动区、停车场等,有利于全面安排旅游设施。

保护开放式风景区的风景资源及生态环境应视为战略问题加以对待,它不仅仅关系到人类文化历史遗产的继承和保存,也关系到旅游事业的前途和生命。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把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看作旅游业兴旺发达的生命线,因为破坏了名胜古迹,就会失掉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属性和环境。规划时要注意加强保护环境教育和制定法律法规,还要因地、因时、因物建立保护措施,如古城风貌的整体保护、文物古迹的修复、自然生态的监测、旅游公害的处理、专项旅游资源的特殊维护方法等得要进行规划,其具体的规划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护项目及其范围包括资源实体、景区环境质量、特色和风格、景点和古迹美学环境气氛等方面。

第二,要进行教育和管理,因地制宜的制定法规和措施。

第三,进行合理的分布各类用地,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护风景区的规定,在风景区控制建设与自然环境、历史风貌不和谐的建筑,确定接待游客的合理容量。

第四,修复和维护措施,要确定修复和维护文物古迹及历史遗址的工程技术措施。要根据国家“修旧如旧”原则,提出修复文物古迹的形式、结构、材料、工艺等计划。

第五,重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对自然风景名胜区,要着重规划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绿化工作、防止水质不受污染的具体途径等等。

第六,治理“公害”,对景区开放后可能出现的“公害”,必须进行消除和净化,如旅游垃圾的机械处理、生物净化和化学杀菌消毒,以及保护大气质量和保护地表水的措施等。

保护之后的作用是什么呢?

一是进行科学研究。具有科学的价值就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没有尽头的,科学研究是近现代才提出来的,历史上一般没有研究的功能。但也是进行研究,但研究水平具有早期时代的特征。如宋代的博学家沈括到雁荡山后,就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对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雁荡山会进行这样?之后他到相同地方进行对比分析。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成因,这比欧洲后来提出的流水侵蚀地貌学说早了近600年的时间。正式的研究功能欧美国家比我们要早一些。

二是爱国教育的功能。有了科学研究才具有科普教育的价值,历史上名山大川都是爱国教育基地。

三是美学价值的功能。过去选名山主要体现在美学方面,中国人对自然的美学的发现是比较早的,把大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朝代,寻美以用于创作山水诗画。这也为现在的名山大川的价值奠定的基础。历史的名山大川也是不可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寄托。如到泰山进行求雨之说,才有皇帝的朝向之说,以求风调雨顺。

三、开放式风景区的财务管理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的开放式风景区是由当地或者中央政府进行管理经营,风景区的财务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和资金运动规律,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所进行的全面管理。通过对旅游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实施管理与控制,达到实现财务控制,促进旅游业务发展,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风景区的管理部门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强化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管理部门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从价值上对旅游管理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一种综合管理,其主要任务就是围绕旅游企业经营目标,结合本风景区的经营特点,保证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顺利取得所需资金,制定科学的财务策略和决策,实现财务监督和控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选择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制定配套的财务策略,包括旅游企业的规模等级、接待对象、接待能力等客观需要,对资金运作进行整体规划,选择合适旅游企业业务特征的会计方针,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协调内部财务关系。

选择科学筹资方案,保证整个风景区业务的开展和扩展,根据旅游业务和客流量,制定资金预算,选择筹资方案,比较和分析资金成本和结构,分析和评价筹资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水平。

制定收益分配政策,合理分配财务成果,筹划旅游企业的税务方案,制定利润分配政策及股利政策,安排现金流量和企业发展规划,跟踪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指标,协调企业财务关系。

规范风景区的日常运营资金,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控制监督制度,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规范和标准,确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和信息沟通渠道。

篇4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维修

中图分类号:TU71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污水处理厂内,设备的维护、保养及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设备质量及其生产效率。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厂区中设备年代久远及新设备的更新,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任务已变得日益复杂和繁重,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设备管理及其维护信息系统[1]。企业管理者通过设备管理及其维护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以最少的储备资金和备件占用,最大发挥设备的效能;系统还可以再通过网络实现设备故障及维护的信息共享,改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提高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设备管理及维护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这类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同时,国内的研究人员,也开发了一些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如胡迎松开发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2],在水力发电厂检修维护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需求分析

随着环境越来越被重视以及生活废水增多的情况,污水处理厂内的生产任务也逐渐加重,每台设备也相应地加大了任务量,基本上处于停人不停机的状态,并且由于新老设备存在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苏联模式一年一大修,大修保一年的定期保养的维护体系已经明显露出了许多不足。大修和计划外的停产太多,频繁的停产使得污水处理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带来了比较大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厂设备维护流程还是按照传统填写维护单子进行的,没有做到信息化,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当然,还存在工作计划时效性差、反馈信息不及时、数据准确性差、各种数据缺乏后期统计分析等不足。基于以上情况,拟决定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设备维护管理等问题,并逐步建立其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根据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特点和该厂的具体情况,将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建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即关于设备、故障、维修人员、工具、以及供应商等与维修工作相关的各项信息的管理和基本数据的汇集。第二阶段是通过资料整理,初步建立整个企业的设备系统以及系统的维修性模型,为预防性决策阶段提供数据基础。第三阶段则是预防性维护决策,是整个技术体系的核心。建立起预防性维修体系的主要结构,并且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以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性为目标,综合多方面情况,自动生成维护工单,并通过对维护工单的监控达到对整个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维修决策。目前所开发的信息系统主要是协助企业进行预防性维护体系第一阶段的建立。

三、系统设计

经过调研分析目前维修工作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了解和掌握了该企业维修部门的组织形式、维修工作的管理模式、维修业务的流程、维修工单的循环过程,然后进行系统设计。

3.1系统总体目标

建立一个企业设备管理和和维护信息管理的工作平台,使企业通过该平台进行设备维护管理的运作过程中,获得以下效益:

(1)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挖掘设备生产潜力,增加其有效生产时间;

(2)避免旧的维护系统对设备过度维修造成的浪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3)减少停机时间,降低正常运行期间的物耗损失;

(4)提高管理和维修人员工作效率,充分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

(5)有效收集各类维修数据,为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第二阶段建立打下基础。

3.2系统功能子系统及模块

如图1所示,本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子系统及模块:

(1)报表子系统:主要实现一些常用报表和统计数据的报表输出;(2))资源管理模块子系统:分为设备管理模块、备件管理模块、工具管理模块等七个模块,其中设备管理模块分为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两部分。该子系统是本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主要进行对企业与设备维护工作相关的各项资源的信息的管理;(3)用户权限管理子系统:对系统使用用户进行权限设置,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企业信息保密;(4)工作管理子系统:包括报修模块、受理及维修工作下达模块和维修日记模块,分别实现日常维修工作中的报修和维修日记的实时在线管理;(5)故障管理子系统:分为设备故障信息和故障维修工作统计两个模块,设备故障信息主要是保存对各个设备进行FTA和FMEA分析后的数据,为设备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辅助,维修工作统计模块则主要是对各个设备实际发生的故障进行维修后的记录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日常统计;(6)维修决策子系统:包括大修管理模块、设备一级保养模块、设备二级保养模块三部分,该子系统初步实现对设备大修和一、二级保养工作的智能管理;(7)数据分析子系统:包括维修性数据分析、机械能力指数模块;(8)系统支持子系统:包括帮助系统和窗口列表,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环境。

3.3系统信息关联分析

根据对企业进行的实际调查和建模分析,结合上一步确定的功能划分,可以得到各个子系统或模块之间的信息关联。例如:在维修日记模块的调用过程中,用户首先通过权限验证后进入系统,然后系统自动调出该用户人事资料,并根据其人事资料获取其当前维修任务,也可以通过调用备件管理和工具管理模块,为用户列出备件和工具信息,在用户选择了正确的信息后,系统通过工作管理子系统将此次维修日记记录完整。

3.4系统E-R图及数据库实现

R图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对信息进行编码设计。由系统的特点以及数据的关系模式,本系统采用的是关系数据库,通过Access2建立。其中包括设备、故障、备件、人事、工具、维修情况、供应商信息、设备保养计划、设备保养内容、设备保养执行情况、设备大修计划、设备大修内容、设备保养执行情况等3.5输入输出设计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对整个系统的质量与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程序的实现过程中尽可能采取了保证系统运行时输入的格式正确性的校验以及许多数据的自动记录,保证了数据的正确及时和有效。输出设计是面向用户的,因此无论屏幕显示还是报表输出,本系统都尽可能采用了用户所熟悉的习惯方式。

四、系统结构及特点

系统主要功能有:用户管理、资源管理(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备件、维修工具、供应商)、设备故障管理(设备故障信息管理、故障维修工作统计)、设备故障维护工作管理(设备故障报修、故障保修受理、维修日记)、维修决策(保养计划、保养内容、计划统计、计划汇总、计划执行)。维修资源管理子系统中的设备信息管理模块。用户在设备编号或者设备名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进行维修性数据分析的设备后,界面下方列出该设备的历史维修记录,点击分析按钮后,系统进行该设备的维修性数据分析,其结果显示在右边的框内,然后点击右边的曲线按钮、维修工作的管理人员根据该数据分析的结果,即可获得该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维修工作的进行情况。通过本系统可以对设备故障信息进行管理,根据提示输入设备相应的故障信息后,设备操作人员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即可以直接选择故障现象,管理人员还可以对相应设备的故障信息进行查看、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

五、结语:

系统在企业实施后,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并能方便地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了设备科的管理能力,使设备管理水平和维修维护工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幅度的提高,能够及时地给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该系统的特点有:(1)设备管理动态化,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数据,生产计划与维修、维护计划更加合理化,尽可能实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维修维护工作的工作效率;(2)使设备的使用情况与管理信息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有机,设备维修、运行状况的信息记录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统计等都带来极大的方便,有利于保证设备较高的完好率;(3)大大降低了粗放型调度、管理、统计等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工作有以下一些方面:(1)维修决策及优化研究。维修策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可用度和平均费用。(2)备件管理研究。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设备修理的效率还需要加强备件工作的管理。

参考文献:

篇5

1现状

1.1工疗站仍是社区精神科护理的主要形式

1999年起我院派出临床经验丰富年资较高的主管护师和护师先后进驻了苏州市区l3个街道工疗站,与原有工疗站的管理人员结合成新的班子,开展了精神科社区护理工作。工疗站现有工作人员28人,其中专业护士13人。共有患者261人,其中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患者占大部分。下岗、病退、无业占70%。病史5年以上患者占90%,另外低保、未婚患者居多。社区护士进入工疗站后,担负着了解、观察病情、发药、书写护理记录、测血压、健康教育,以及组织患者活动,如读报、书法、下棋、唱歌等。这次在职精神科护士的派驻,不同于七十年代防治科的巡医,不仅人数多(占全院护士10%),还因护士的到来得以在工疗站开展了以精神科专科为特色的护理服务。

1.2家庭病床仍是社区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

13名护士还兼任着77张家庭病床的护理,她们不仅要了解所管床位患者病情有无变化,是否坚持治疗,还要为他们配药,按时送药到家,了解患者服药的情况及副反应,督促患者按医嘱接受治疗,给予服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服药的重要性以及药物副反应表现及处理方法等随访工作。

1.3建立社区护理的网络

医院采取与部分厂矿企业、里弄街道定期联系,医师、护士经常到这些地方讲解精神病防治知识。几年来社区护士走街串巷去街道、居委会调查摸底,直至深入家庭了解患者,登记填表、建信息卡,掌握了市区2100多名精神患者的基本情况,为社区精神患者提供服务数十万次,对市区精神患者重新进行评估并建立了看护网。社区护士走访重点患者,写走访记录,完成市、区精防办、残联、卫生局、医院下达的工作任务同时掌握着网络患者的情况,遇病情复发,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送患者入院治疗。

2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院在开展社区护理方面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采取了一些措施并积累了经验,但还存在着许多困扰社区精神科护理深入开展的问题。

2.1社区精神卫生与医院利益的矛盾

社区精神科护理是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但现在政府对该项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因此医院目前向社区提供的服务,无论是人力、物力等都是无偿的,与之相应的是,社区护理开展的越好,医院的无偿性投入就越多,门诊与住院患者就越少,如果仍然得不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则会影响社区精神科护理的顺利发展。

2.2社区护理队伍状况不尽合人意

社区护士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人员配置不足。目前社区护士的年龄在4o~51岁,且均为中专学历;护士的护理观念落后,大部分护士未经系统的学习培训;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还有很多社区没有精神科护士的介入;社区精神科护理的范围还很小。

2.3工疗站设备简陋、资金不足

目前工疗站都存在场地狭小、年久失修、设施落后、缺少经费的情况,有个别工疗站甚至仍保持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旧貌,有的甚至缺少一些基本器械,如体温表、血压计。受场地限制,工疗站也因此无法接纳社区内更多的精神病患者,致使流散在社会。为患者进人工疗站,单位能够交纳管理费的仅59家。由于缺少经费,开展以培养训练患者劳动技能的生产活动场地和经费问题无法解决。

2.4患者家庭经济困难

由于精神疾病的长期性和易发性等特征,大部分患者家庭难以承受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医疗费用,他们经济困难,大都是享受基本生活救助的困难人群。家庭怕患者肇事而愿意交纳管理费让患者进入工疗站的仅37人。

3对策与设想

精神患者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患病人数逐年增多。而许多精神障碍是可以通过社区护士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来阻止疾病进程的,如等到患者发病再送入院治疗,实际上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让大量患者集中在社区内治疗和康复,既有利于改善患者家庭的窘境,也因为预防所需要成本相对较少,使更多的卫生资源被节省下来用于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身上,为此医院一方面坚持无偿地向社区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实施了如下对策。

3.1争取政策支持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财力补助机制的支持,近几年来,医院积极呼吁、申请,为争取政府机构的支持和政策,希望将精神病院列为政府公共卫生的工作范围,将市精神病医疗更多地纳入社会保险的范畴,争取总额预付制,扩大社保区域,争取覆盖全市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预计总额预付制的目标不久将实现。

3.2提高护士素质

为培训社区护士,医院已先后派出8名护士去香港新生康复会、加拿大HOOMWOOD学习社区护理。根据规划和设想,随着社区护理力量的加强,随着护士素质的不断提高,护士将学会在社区实践中运用护理程序,根据对服务对象的评估情况,制定实施护理计划,提供整体护理。另外在护理人员严重缺额的情况下,社区护理只能争取社会支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使有限的人力和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3建立康复机构

为了让社区护理更好地发展,我院已与苏州市两个区有关部门达成初步意向,计划在苏锦、观前两个社区试点建立日间康复站,将社区护理服务区域扩展。为了改善原有工疗站的条件,医院护士自发集资捐助,已为一些工疗站添置了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物品。

3.4制定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