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9 14:44: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影响;对策
一、前言
我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加快,不到20年的时间便进入了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我国很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尤为严重。由此可见,寻找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并探求解决该类问题的解决对策迫在眉睫。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对我国养老保险共有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1.提前退休的现象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冲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条件的提升,提前退休的现象普遍增多,提前退休现象的产生无疑是导致养老保险金产生“赤字”现象的一大重要原因,那么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金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接下来,我将分条为大家阐述:首先,提前退休意味着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将大大减少;其次,提前退休意味着缴纳保险金的年数将大大减少;最重要的是,由于退休的年龄提前,因此等着领养老保险金的人的数量便大大提升,如此一来,便产生了入不敷出的现象,交钱的人变少了,领钱的人的数量却大大提升。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很多人都是提前退休,在家闲着觉得没事可做,所以很多人选择到其他工厂从事其他工作,由于不需要缴纳任何的保险,而且他们的社会经验比较丰富且专业技术比较纯熟,所以很多用人单位更愿意雇佣他们,而不雇佣年轻人,这样一来,便又少了一批缴纳保险金的人。由此可见,提前退休现象对于养老保险金有着巨大的冲击以及影响。
2.养老保险覆盖面窄、保障能力比较低
除了提前退休现象对于养老保险金的冲击以外,养老保险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劣势,例如,覆盖面特别窄,保障能力特别低等等。我们都知道,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金只是针对于一些城镇以上的用人单位上,并未全面覆盖到每一位工作者身上,另外,养老保险金自身的收益比较低,且风险比较大,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缴纳养老保险。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是不需要缴纳任何的养老保险金却仍然能够在退休以后接收到国家的退休金以及各项福利,例如,公务员,这样一来,便出现没有入账,却有一定的出账的现象,这样一来,更是加剧了养老保险金“赤”字的现象。还有部分的用人单位出现“一缴、一停、一返“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养老保险金的统集,更让人们对于养老保险金的安全性以及保障性产生了担心以及忧虑。且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农村人是无法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这样一来,也突出了养老保险金的覆盖面比较窄的特点。
三、针对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养老保险金的影响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所阐述的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可采用如几种解决方法:
1.提高退休年龄,改善提前退休对于养老保险金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阐述的,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提前退休,然而提前退休不仅会导致人口老龄化,还会对养老保险金产生巨大的冲击以及影响,因此,若想很好地改善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提升退休年龄,进而改善提前退休现象对于养老保险金的影响。首先,国家应该废除之前关于提前退休的规定,重新制定新的相关规定,不仅不要提前退休,还应该提升退休年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缴纳保险金的人数以及年限,还可以改善退休以后从事其他工作进而降低年轻人的就业率的现象。除了要提升退休年龄以外,我们还应该仿照国外的一些国家的制度,将男女的退休年龄尽量拉平,进而从侧面起到提升退休年龄的目的,从而实现养老保险金的筹集。
2.扩大养老保险金的覆盖面积,提升养老保险金的保证能力
我们都知道,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十分发达,尚且属于转折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无疑对国家是一种伤害,为了更好地改善这一现象,而且正如上文所阐述的,我国的养老保险金具有覆盖面积窄以及保障能力低的劣势,因此,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扩大养老保险金的覆w面积、提升养老保险金的保障能力。首先,针对那些不需要缴纳任何保险金却同样享受退休金以及国家福利的单位要开始征程征收养老保险金,这样一来,便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拓宽养老保险金的覆盖面积;另一方面,应该想办法将养老保险金政策下放到农村,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养老保险金的覆盖面积,还可以让农村人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保障以及福利;除此之外,对于那些”一缴、一停、一返“的现象,一定要严格打击,进而让人民群众了解到我国的养老保险金政策是安全可靠的,消除他们的疑虑以及担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对我国的养老保险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及冲击,人口老龄化问题无疑成为全国上下都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目前人口老龄化对于养老保险金产生的影响以及冲击,并根据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希望这些方法以及对策能够帮助国家以及社会很好地解决目前的问题。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试点和改革完善过程中,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相信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一定会日趋健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史柏年.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支付[J].人口与经济,2001(2).
[2]崔少饮.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1).
【关键词】灰色系统;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GM(1,1)模型;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C921.2;O213.9【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肇庆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及老龄化趋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及城镇化水平的定量预测”(2014G15);大创新项目“肇庆市人口年龄结构及老龄化趋势的定量预测”(DC201435).
一、引言
目前,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是肇庆的一个基本市情.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例超过7%,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肇庆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9.08%,比全省高2.2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21个百分点,表明肇庆市人口已提前进入老龄化阶段.2010年肇庆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2000年增加9.05万人,10年中增长34.13%,年均增长2.98%,增长较快,表明肇庆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严峻性.对肇庆市人口老龄化趋势进行预测非常重要.
本文拟利用肇庆市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1995年和2005年的1%抽样数据.基于GM(1,1)灰色模型为基础,采用等维递补的方法对2015―2030年肇庆市人口老龄化比重进行动态预测,以期取得合理、精确的结果,为该市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肇庆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
以肇庆市1990年第四次、2000年第五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1995年和2005年的1%抽样数据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原始数据,其中199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为6.28%,1995年为6.75%,2000年为7.86%,2005年为9.07%,2010年为9.08%.
(一)数据的检验
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检验,步骤如下:
级比检验:原始序列x(0)=(x(0)(1),x(0)(2),…,x(0)(5))=(628,675,786,907,908),λ(k)=x(0)(k-1)x(0)(k),k=2,3,…,n.当n=5时,(e2n+1,e2n+2=(07 165,13 307),λ∈(0858 779,0998 899)∈(07 165,13 307),则说明原始数据序列满足级比检验的条件.
光滑度检验:计算出ρ=(0518 035,0376 256,0302 736,0232 581),此处ρ∈(0232 581,0518 035).
综上所述,检验结果表明原始数据序列可以用于GM(1,1)模型预测.
(二)维数优选
提取1990―2005年、1995―2010年、1990―2010年肇庆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数据,分别建立4维、4维和5维的GM(1,1)灰色模型,分别为(t+1)=-363 476+426 276e0.147 005t,(t+1)=-106789+1135 396e00 687 345t,(t+1)=-625 719+688 519e00 972 604t.
(三)模型精度检验
以1995―2005年肇庆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数据作为检验数据,从而确定模型的精确度,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22,2.46,3.79,其中第一个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因此,如下采用第一个4维GM(1,1)灰色模型来预测肇庆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趋势.
(四)模型的预测
采用的4维GM(1,1)灰色模型,运用等维递补的方法,使用matlab编程计算,来预测肇庆市2015―2030年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分e为2015年,12.1 537%;2020年,14.0 784%;2025年,16.3 078%;2030年,18.8 903%.2000―2030年间,肇庆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持续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7.86%增长到2030年的188 903%,说明肇庆市正在从初始老龄化阶段向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快速前进.
三、结语
本文通过建立不同维数的GM(1,1)灰色模型,并经过精度检验来选取预测精度较高的模型来进行预测.通过选用最优的4维灰数递补预测模型来对肇庆市2015―203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进行动态预测,预测结果精度较高,预测数据可靠,该预测结果表明肇庆市人口老龄化形势将越来越严峻,将会给肇庆市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如,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阻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加重社会的经济负担等.因此,我们要正确面对该状况,积极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法,有效地处理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如,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机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思想状况,建设美好的肇庆生活.
【参考文献】
[1]黄桂荣.肇庆市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养老保障问题探讨[J].黑河学刊,2003(4):98-100.
关键词:养老金制度;人口老龄化;覆盖率
一、养老金制度与人口老龄化
(一)养老金制度的内容
国务院于1997年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结合了起来,社会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养老金制度是我国为维护社会稳定、普惠百姓生活而设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它的设立与制定主要为保障特定群体在丧失劳动能力或退休后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使退休后丧失原本收入来源的公民做到真正的老有所养,不必为自身养老送终问题担忧,同时也减轻其子女、作为社会顶梁柱的青年人、中年人的生活负担,为他们自身的奋斗之路扫除一些障碍。
1997年之后,养老金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农村到城镇的试点推广,其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参与到这一项制度中来的乡村及城镇居民也越来越多。
(二)人口老龄化
随着现代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及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乃至全球的人均寿命呈上升趋势,因此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地变成一个全世界需要面对及解决的问题。据2009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统计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约为15%,预计到21世纪中期,这一比例将会继续上涨至25%,而我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联合国预测未来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会越发凸显,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将占到总人口数的20%以上,这也意味着届时全球老龄人口总数将达到20亿。
因此如何安置好老年人口,使其晚年生活有一定的保障是全世界需要攻克的难题,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然地也成为了全球人民关注的焦点。
二、我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实施现状
金融体系内有许多用于衡量养老金状况的指标,本文主要选取了缴费率、替代率、赡养率三种参数定量测量分析了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现状,并将其与国际水平进行了简单的对比。
1. 缴费率
缴费率是指同一时间段内公民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占其工资总额的比例。缴费率体现的主要是在职员工即正在缴纳养老金为后续养老提供保障而实际还未享受到这一制度带来的福利的群体的缴费负担。
国际劳工组织曾对148个国家的养老金缴费率做过统计调查,其中法、德、意三国在社保缴费率上排名前三,我国则位列第五。我国平均的个人缴费率为8%,在全球148个国家中排名第38位,平均雇主缴费率则远高于个人缴费率为20%,排名第20位。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除去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险,我国更是大力倡导发展企业年金作为养老金制度的一大支柱。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领导下,自身建立的为企业员工提供一定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但由社科院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全年参与投入到企业年金建设的企业数增幅不到3%,职工人数增幅仅为1%,这是作为养老金制度补充的企业年金政策被提出实施12年以来的最低增幅。
2. 替代率
替代率是指公民退休后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占其退休前每月工资收入的比例。替代率衡量的是养老金对于维持退休公民生活水平的强弱程度,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在社会养老问题中承担责任的大小。
国际经验显示,养老金替代率低于50%时,公民退休后依靠养老金作为生活来源的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依靠每月工资作为收入来源的生活水平会大幅下降;若养老金替代率高于70%,则公民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会有太大变化;替代率如果位于60%~70%之间,则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我国政府的养老负担也与日俱增,我国养老金替代率自2010年以砻挥猩仙而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相关报告统计得出2014年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为67.5%,相较2013年增长了1.5%,与2010年的67.6%相比基本持平。
3. 赡养率
赡养率是指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总数占缴纳养老金的在职员工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赡养率主要体现了养老金制度整个的运转程度和可实施性。
社科院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的赡养率约为30%,这就意味着平均每3个缴纳养老金的在职员工需要赡养1个领取养老金的已退休员工。
(二)我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文陈述,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现状不难发现,我国养老金制度尚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与西方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不够完善的体系也使得我国养老金制度在实施时存在着以下问题。
1. 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不足
随着养老金制度的不断深入,养老保险在我国的覆盖率也不断地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差距。挪威等北欧的一些高福利国家现已实行普享制的全民保险,其法律规定,该国所有公民在养老上均享有经济赞助及其他形式资助的权利;美国的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5%,日本则高达100%。
反观我国,社会保障部和人力资源部2014年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约8.5亿,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际在缴人数占参保职工总人数的比例约为80%,较前几年均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原先参保人员终止缴费使得参保比例降低。部分在职员工虽还未到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但因其交保年限达到了政策规定的最短年限15年,其离退休后也能获得最低保障便停止了缴费。养老金制度奉行“多交多得”原则,这一部分因达到政策规定的最低标准而放弃继续交保的公民在退休后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也十分有限,其离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较之前有较大的差距。
2. 农村养老制度发展缓慢
截至2009年,我国约有7亿农村人口,其中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约1亿,在这1亿老龄人口里,约有0.63亿人口其年龄均在65岁及其以上,农村65岁及其以上老龄人口也占全国这一年龄层段老龄人口数的62%。这些数据都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较城镇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要想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工作刻不容缓。
就目前而言,养老金制度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情况与城镇相比相差甚远。其中,东部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在全国农村是最高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在这一制度的实践上表现较为差劲。单就省市而言,2009年年底,农村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江苏、山东、重庆和上海,但即使是排名最靠前的北京地区,其农村养老金覆盖率也仅为61.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因地理位置、经济结构、资源分布的差异,全国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相比要落后许多,农村人口受其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等的限制参保意识不强,参保积极性不高,因此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的覆盖率很低,绝大多蹬┟窆ざ济挥薪赡裳老保险。
3. 养老金保值增值力度不够
国家将收纳的养老金统一进行保管、投资和分配,但目前而言,我国的养老金投资体制十分落后,绝大部分的养老金都被用于储存在银行,其年收益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养老保险资金的管理不善增大了其保值增值压力,目前我国的养老金投资现状实则使国家一直处于亏空状态,这也间接地降低了人民对养老金制度长久有效实施的信心,减少了参保人数。
三、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一)扩大养老金覆盖率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保基本。为进一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增大养老金覆盖率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规划,截至2020年,养老金覆盖率将达到95%。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继续推广和发展作为养老金制度第二大支柱的企业年金,对积极投身到年金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等政策上的优惠以此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年金的建设中来;通过自媒体宣传养老金制度,进一步增强全国各地群众的参保意识;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使其经营在风云变幻的宏观经济市场中更加稳定,从而使得其企业员工在养老问题上更有保障。
(二)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解决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是解决全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应探索和建立与全国各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个人缴费与政府资助结合起来,适时提高农村人口养老金待遇,增强其参保积极性。
(三)增强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力度
借鉴国外关于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经验,在风险分散的前提下寻找到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多条养老资金投资保值增值渠道,使得国家持有资产多元化,将养老资金与证券投资、债券发行等方式进行结合,不断扩大我国养老保险金的规模使其能够长久有效地运行下去。
参考文献:
[1]薛子平.浅议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
[2]尼古拉斯・巴尔,彼得・戴尔蒙德. 再论养老金制度改革――分析原则、分析错误及其政策意义[J].社会保障体制,2010(0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金融服务;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引言
随着银行“无人化”趋势的发展,老年人金融服务越发陷入了窘境,中国老龄化问题的越发严重性将加剧老年人金融服务问题。未来中国社会中,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老年人口数也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事情。
一、中国老龄化现状
2012年,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5亿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2亿人,占当年全部人口的9.4%。据联合国预测,2016~2038年,中国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从10%快速地上升为21%。发达国家平均需要55年完成的老龄化过程,而中国将只需要22年。因此,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未来20年,老年人消费将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二、老年人金融服务现状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的老年人金融服务却十分落后,老年人金融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未富先老的养老问题压抑了老年人的理财需求,商业银行与老年人之间存在有关服务问题的矛盾。因而,商业银行的老年人金融服务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老年人存在行动缓慢、视力与听力下降、记忆力差、接受新事物慢的特点。这其中,城市社区老人特别是县域街道社区老人更是存在“个人有积蓄、儿女工作忙”的问题,这些老人在平时生活中需要自己到银行办理业务,也有闲钱可以用来购买理财产品,但人体机能退化导致了老年人在现行金融服务中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以济南市的工行长清支行营业室为例,每天60岁以上的顾客有五分之一,而五峰路网点的老年顾客占了三分之二。老年顾客办理的业务一般仅涉及到存取款和理财产品。老年人花眼之后,有时候即使戴上老花眼眼镜填银行单据时也看不清;老年人动作迟缓、反应慢,有时候在办理需要输入密码等有时间限制的业务时,要试好几次才能成功。据有关资料研究,老年人平均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在银行办理业务耗时长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大大降低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其他人的等待时间。
为了普及银行业务智能化,减少其他人的等待时间,现在银行都提倡存取款、转账尽量在ATM机上面进行。老年人的退休工资折也都被单位统一换成了工资卡,但老年人并不会使用ATM机,银行工作人员有限,所能提供的帮助也有限,工资折变工资卡反而使老年人陷入了窘境。就在长清支行营业室的具体观察而言,退休老人之中95%以上并不会使用ATM机,即便银行工作人员或者家里的孩子教过一两遍工资卡的使用方法,老年人也记不住甚至不敢操作。自助机器上面提醒操作的字体相对较小且提示出现的时间较短,让花眼的老人看不清或者反应不及时,操作错误时ATM机还有可能会直接吞卡,老年人越发不敢操作ATM机。
未来2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目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理财需求越来越大,老年人与银行打交道的频率越来越高,如何让人年老时在科技进步中感觉到的是方便而不是被遗忘,如何让银行服务符合年轻人步速的同时也能贴心的考虑到老年人的步幅,在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明天,这会是一个焦点。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一)网点设施
银行在设置各种自助设备网络银行等先进硬件设施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使用需求。比如:提供老花镜、将提示字体改成大码字体、设置老年人专用ATM机、在每个月退休工资发放时开设老年人服务窗口。
(二)人性化服务
银行定期开展走入社区系列活动,给老年人普及金融知识,同时给银行工作人员开展关于老年人金融服务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尊老敬老的意识,培养工作人员服务的耐心与细心。在业务流程方面,给老人简化办理流程、减免手续费。
(三)老年人理财产品的开发
银行要开发适应老年人群体特点的理财产品。二十年之后的老年人客户群体不仅有庞大的人数,他们现在还掌握着社会的大部分资源,有着充分的资金积累,如何让退休金保值甚至增值将是他们十分关注的事情。未来的老年人理财产品市场会是各商行争夺的主战场之一。
(四)与专业社工机构合作
银行与社工机构合作,由社工机构组织社工人员协助银行来解决老年人客户群体办理业务时,服务不周的问题。第一,对那些行动不便或者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家属可以通过联系与银行合作的社工机构,由社工机构代替银行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进行判断,确认其是否达到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的标准,以此替代现在种类繁多的证明文件。第二,由于银行进行上门服务时,为避免出现金融风险,必须要有两人以上一同前往,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银行的员工人数有限,抽调两名以上的员工去上门服务很难。所以,由社工机构联合银行进行对老年人的上门服务将化解这一难题。第三,定期的开展银行工作人员与社工的交流会,银行工作人员将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服务难题与社工交流,社工从专业角度提出解决方法,从而给老年人提供更好更贴心的服务。
参考文献:
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①老年人口系数,指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当这一比重超过7%时,称之为“老龄化社会”;②老年抚养比,指老年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③老年人口总数。2.人口老龄化的现状。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成县总人口为24.23万人,其中0~14岁人口为4.48万人,占18.5%;15~64岁人口为17.70万人,占73.1%;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5万人,占8.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下降6.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从老年人口系数来看,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成县老年人口系数为5.78%;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上升为6.45%,而到了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则提高到8.46%,分别比2000年和1990年提高了2.01和2.68个百分点。从老年人抚养比来看,1990年、2000年的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成县的老年人抚养比分别是8.66%、9.47%;到了2010年的老年人抚养比却高达11.57%,比2000年高出2.1个百分点,比1990年高出2.91个百分点。从老年人口总数来看,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成县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2.05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老年人总数1.66万人增加了0.38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老年人总数1.33万人增加了0.94万人,增长比例分别为23.5%和54.1%[2]。以上分析表明,成县已进入老龄社会,今后老龄化发展速度和程度必将进一步加快,(见图2)。
成县人口老龄化趋势
(一)老年人口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继续增长
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1990年、2000年、2010年老年人口数分别增加1.33万、1.66万和2.05万人;老年人口系数分别为5.78%、6.45%和8.46%,年平均增长率为2.41%。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加快的趋势,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人均寿命持续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会日益提高,这种持续增长的态势还将继续扩大。
(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
对成县人口的年龄构成分析可以看出:15~64岁成年组人口数最多,成年人口系数为73.1%,在各年龄段中占有比重最大。从发展趋势看,这部分人口是未来老年人口增长的潜在基数,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未来成县的老龄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成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预测
以成县2003—2010年的人口数量为依据,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未来县域总人口规模和老年人口数量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一)总人口数量预测
分别采用综合增长率法、经济弹性系数法、劳动力需求法三种方法对县域总人口进行预测,预测得出的结果为:2015年、2020年、2025年成县县域人口将分别为30.8万人、35.2万人和39.1万人,总人口数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老年人口数量预测
采用年平均增长率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法对成县老年人口进行预测。
1.年平均增长率法的预测公式为:pn=po(1+r)n式中:Pn—预测期末的预测老年人口;Po—预测期起始年份的老年人口;r—老年人口系数年平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由2000年、2010年全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的老年人口系数6.45%、8.46%可得出2000—2010年老年人口系数年平均增长率为3.10%。即可得到成县老年人口数预测结果:2015年为2.39万人;2020年为2.78万人;2025年为3.24万人。
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法。以年代为自变量X,老年人口系数为因变量Y,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由SxxΣX2-(ΣX)2/n;Sxy=ΣXY-ΣXY-ΣXΣY/n;b=sxx/syy;a=ΣY/n-(ΣX/n)b得到一元回归直线方程:Y=-354.6+0.181X可求得老年人口系数:2015年为9.43%;2020年为10.34%;2025年为11.24%。老年人口数分别为:2015年为2.90万人;2020年为3.64万人;2025年为4.39万人。由表1的预测结果可知,在未来数十年,成县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会不断加快,老年人口由2010年的2.05万人增加到2015年和2025年的2.65万人和3.81万人,增速达85.85%,呈不断上升趋势;成县的老年人口系数也由2010年的8.46%增加到2015年的8.60%,到2025年将高达9.74%,增速递增(见表1,图3)。
甘肃省成县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一)成县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特点
1.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全县人口增长速度。根据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成县总人口由1990年的22.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6.8万人,增长了17.03%;而65岁及以上人口从1990年的1.33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27万人,老年人口数增长了70.67%,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全县总人口增长速度的4.15倍。
2.老年人口抚养比逐年上升。人口抚养比反映了少年儿童、成年人与老年人在数量上的对比程度,指的是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的比率。1990—2010年间,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下降的,而老年人口比重则明显上升。虽然总抚养比由1990年的49.9%下降到2010年的36.9%,其中少年儿童人口抚养比1990年为41.2%,2010年下降为25.3%,但老年人口抚养比却从1990年的8.7%上升到2010年的11.6%。总抚养比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少年儿童人口抚养比的大幅度下降造成的。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施,出生人口会有所下降,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有所延长,老年人口比例会大幅度增加。结果是,尽管少年儿童抚养比和总抚养比都呈下降趋势,但是老年抚养比却呈急速上升态势,这就意味着成年人口抚养子女的负担减轻的同时,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却在不断加重。
3.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老龄化有别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情况是:(1)“先富后老”。即社会经济水平发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价值观和生育观发生了改变,自然生育率下降,老龄化进程基本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2)“先备后老”。具有健全的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后盾和支撑。这些国家在步入老龄化时,自身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承受能力。而成县的老龄化与我国其他地方面临的情况相同,是“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主要在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情况下迅速出现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在经济实力和社会承受力不足,相关社会保障体系滞后的情况下出现的,尤其在广大的西部县域农村地区。因此,成县老龄化的经济基础很薄弱,物质基础也相当脆弱。
4.社会保障水平难以满足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成县每年净增的老年人口数约600余人,老龄人口的增加无疑会加重社会保障的负担。而完整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尚不完善,养老金的支付赤字较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缓慢。到2010年底全县共有县级社会福利院1个,农村乡镇敬老院36个,这与实际的需求尚存一定差距。
(二)成县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的原因
成县老龄化的成因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生育率的下降。20世纪70年代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急速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孩子在家庭中作用的变化以及抚养成本的上升使得人们的生育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转变。生育意愿、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成县从1978年开始具体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近些年来人口综合增长率从2003年的13.4%下降到2010年的6.5%,生育率和生育水平均在持续下降。
2.死亡率下降和期望寿命延长。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改善,一方面,全县人口平均寿命得到不断提高,由原来的65岁提高到71岁,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死亡率的下降,期望寿命的延长推动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3.初期年龄结构的影响。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初期人口年龄构成对以后数十年的人口发展有很大影响。从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可看出,少儿人口系数逐渐下降、成年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呈上升趋势的初期人口年龄构成,形成人口金字塔中下半部分呈减少型,上半部分呈增长型的人口发展结构态势,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上大下小的趋势会愈演愈烈,势必会导致未来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逐渐增加。
4.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影响。人口流动和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口年龄构成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成县较周边地区在经济、工业、农业、城建、交通、生活居住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周围地区的人口,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会向成县流动和迁移,从而导致成年人(未来潜在的老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不断增加。
甘肃省成县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年龄构成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西部县域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社会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的情况下,影响尤为突出和显著。表现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方面:
(一)正面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促进老龄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数量存在较大差异。老年人需要更多是相关的劳务服务,而非一般性的物质消费,由此催生了伴随着老龄化而出现的新兴综合性产业———老龄产业。它主要包括:医疗保健业、医药制造业、家庭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日用消费品业、金融保险业等多个行业和产业[4]。由此会带动和促进与老龄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
2.有利于加速改进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人口的数量,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数量减少,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弱,从而迫使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
3.迄今尚无例证表明有国家或地区因老龄化造成经济萎缩或陷入困境的后果。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比我们提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它们几乎都经历了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瑞典为例,其老年人口系数高达18%,几乎是我国的两倍,但它们都能利用老龄化对社会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探寻适合本国的解决方法,保证了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我国,北京于1990年比全国水平提前1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至今已有22年,但GDP始终以10%左右速度增长,经济社会依然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整个社会对老年人口的承载能力[5]。
(二)负面影响
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冲击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老龄化对生产、经济方面的影响表现在:(1)从劳动参与率角度看,人口老化影响劳动力资源量的供给,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和比重降低,劳动力供给的匮乏和不足,其结果是劳动人口的减少和劳动参与率的降低;(2)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老龄化会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随着人的年龄逐渐老化,人的体力、脑力、精力会不断衰退,接受能力和创新意识都会不同程度地缺乏和减弱,从而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2.对储蓄、投资与消费的影响。老龄化会引起储蓄、投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第一、由于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加上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丧失、疾病的增多加重,使得老年人口用于储蓄的收入减少,而投资的主要来源是储蓄,储蓄率和投资是成正比的关系,储蓄多,用于投资的资金就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大;反之亦然。老年人较低的储蓄率明显对投资和经济增长不利;第二,老龄化使老年人口从工作状态转向退休或休息状态,没有或减少收入的老年人变成单纯的消费人口,与此同时老年人用于消费的资金不断增加,这样无疑形成了消费增加、储蓄减少和投资下降的情形。
3.对国民收入中分配比例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国家的抚养重心由少年儿童转向老年人,从而使国民收入分配中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国家用于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医疗保健、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上升,使消费基金增加,积累基金减少。此外人口老龄化还会改变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在积累基金中用于老年人生活福利、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大量增加,势必会减少用于扩大正在生产的投入;在消费基金中用于老年人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开支会增加,因而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4.对社会保障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用于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养老费用和医疗费用大量增加,结果是老年人养老金数额和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数不断增加,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数额会不断增长,而为社会保障制度缴费的人数相应减少,给社会保障带来沉重的负担。
5.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被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取代,许多家庭呈现出“四二一”的代际结构,子女的养老负担明显加重,随之而来的是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因而迫切要求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和服务事业,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成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和建议
科学、合理、有效地解决好成县老龄化社会问题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涉及范围广。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正负面影响,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一)把解决老龄化问题纳入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中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单纯的人口学现象,它具有多学科的复杂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老年人口在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在实施成县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过程中,要重视人口老龄化与成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和谐社会战略的实施。
(二)大力发展经济
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据有关资料显示,2030年之前,我国成年人口比重较大,总抚养系数不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而甘肃省的老年抚养比在2035年左右将会达到高峰[6],未来二十多年是甘肃省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成县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经济,为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成县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尚不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极不协调,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处在初级阶段,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刚刚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在起步阶段,未来成县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将会对目前的社会保障状况提出严峻挑战。主要的建议有:第一,建立由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组成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以家庭养老形式为基础,社区养老形式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保险模式;第二,建立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城镇,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农村,成县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养老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以家庭为养老主体”的原则,积极鼓励发挥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加强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险和社会养老形式;第三,继续大力发扬中华民族晚辈尊敬赡养长辈的优良传统,积极倡导老人与子女一起居住或邻近居住,让老人安享晚年,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四)实现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应采取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战略选择[7]。成县应将“健康老龄化”纳入政府议事日程,需要做到:第一,进行宏观协调,共同推动实施。“健康老龄化”的推行需要科学、教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参与、协作配合;第二,加强宣传力度,尽力做到人人皆知。县乡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使老年人充分认识到“健康老龄化”是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和事业有成的重要保证,同每个人、家庭、部门和全社会都息息相关;第三,对“健康老龄化”的目标管理、运行程序、实施手段、进展推进等方面进行协调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第四,积极参与、组织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和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促进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体、精神状态,形成健康的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7,8,9]。
(五)开发老龄市场,促进老龄产业发展
老龄产业是针对在老年人特殊消费需求作用下产生的一系列相关产业,既包括老年服务、医疗保健、专用商品、福利设施等传统老年产业,也包括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老年教育等新兴老年产业。在国外,有人把老龄产业同汽车业、房地产业等称为未来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可见老龄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成县在今后数十年中,人口老龄化会保持一个持续上升的势头,随着老年人需求的不断旺盛,要大力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各种服务需求,加快构建城乡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据了解,目前成县还没有一家专业的老人用品专售商店,在开发老龄产业方面潜力巨大。建议成县应采取以下措施:(1)倡导、鼓励社区开办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2)积极发展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产业,把老年医疗保健作为社区卫生工作重点之一;(3)研究、开发和生产针对老年人消费需求的设备和产品;(4)大力发展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家政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旅游娱乐业、文化教育业、咨询服务业等,激活老龄经济的蓬勃发展。
(六)利用挖掘老年人力资源,减轻劳动年龄人口和社会的负担
充分利用老年人才资源,实现“生产性老龄化”,把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转化为动力。激发老年人的能力资源和健康资源,重新开发,实现再利用,为成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新贡献。第一,积极组建、开拓老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市场,为再度开发老年人资源创造条件、提供良好运行环境,进一步挖掘和激发老年人力资源潜力,使有用武之地的老年人发挥余热,保障老年人顺利再就业;第二,在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和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健康低龄老人“有一分光,就发一分光:有一分热,就发一分热”;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和照顾并给予优惠,维护老年人和退休人员的再就业权利,保护他们再就业的合法收入。第三,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愿意工作的老年人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开展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教育[10,11]。
(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专门的社区老年人服务网络系统[12]。老年人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及时了解各种信息,获取所需服务,如网上购物、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和文化娱乐等。目前成县境内尚无一个专门的社区老年人服务网络系统,加强城镇社区和农村乡镇老年服务网络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实用、便捷、高效的服务,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