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过分夸大的倾向
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尽管如此,也不能因此而夸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专业性不强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从总体来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基本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学校为满足开课的需要,杂拼从教人员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从教者既不知晓心理学专业知识,也不懂心理辅导策略与技巧,因而难以取得应有的绩效。
3、德育化倾向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定位不当,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去开展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区分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界限。二是在具体操作中简单地以德育教师或思想政治工作者来替代心理健康从教人员,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机构,并在工作开展中移植套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呆板,收效甚微。
4.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现代医学、社会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种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活动。但目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有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向中小学生强行灌输有关名词、定义、概念,强行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甚至于象其它学科知识教学一样,机械设定知识体系、目标任务,这种用学科知识传输的手法来操作心理健康教育,必然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如何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良的倾向
1、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必须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只有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真正发展。
2、健全队伍,组建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
教师是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就总体而言,每个教师都应是心理辅导员,他们都应拥有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熟悉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把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并以良好的心理特质去影响学生。
3、全员参与,共建良好的心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时,伴随此项工作的普及,它现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必将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此理念将渗透在现代教育质量观和学生观之中,并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得以体现,成为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内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专业从职人员的事情,并非针对哪一个学生的问题,它指向于全体师生。
三、对于小学心理教育可以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进行
1、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每一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2、把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教学的诸多环节,诸多形式中。
⑴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因素的课文。例如:有些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有的是要培养学生有集体荣誉感;有的是与他人和睦相处;也有的是要勇敢、要有毅力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⑵、在“课文内容”中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心理健康教育。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格结构的核心。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了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在读、说中认识人生观和世界观。
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课堂上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在课堂外我们同样可以结合语文教材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各种分工合作、小组交流及在活动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让学生明白了要想小组成功,必须要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和要维护集体荣誉感等道理。
⑷、在习作教学使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班级秘密“知心信箱”,让学生通过写信、写作文将自己的心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原委,从而做到能与学生更好的沟通,起到更好的心理调解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33-02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问题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纲领文件,明确教育的目标、任务、实施办法。时至今日,已达十五年之久,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施情况仍然不尽人意,普遍存在以下误区。一是"可有可无"的误区。认为所谓的"心理健康"看不见摸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好,难彰其效;不做它,也无伤办学大体。二是"零打碎敲"的误区。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做秀"的工作,开展一两次讲座或召开一两次会议,造点声势就算万事大吉了。三是"以询代教"的误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开展师生心理咨询,开设一个学校心理咨询室,就认为完成其全部工作。四是"耽误教学"的误区。许多学校不愿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担心因此减少了文化课的教学时间,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五是"非专业教师无以施教"的误区。认为学校无专业的心理健康师资,无职业心理咨询师,无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思考理顺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原则
要走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厘清和恪守以下教育原则:
2.1 是学生成长元素的系统性原则。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基础阶段,中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终身幸福、成功人生奠基。学生成长是一个多元、联系的系统。从成长的元素角度看,包括"身体与心理,智力与体力;知识与能力,行为、意志与品质;性格、思想与精神"等。这些元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各元素全面和谐发展,才能健康成长,从而实现为幸福、成功人生奠基的教育目标。反之,其中任何一个元素残缺,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给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遗憾甚至是悲剧。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导致学业不成、人生失败、甚至危害社会的例子举不胜举,马加爵、药家鑫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2.2 培育先导,兼顾矫治的原则。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客观地说,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即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全体学生健康的心理,预防和减少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同时,兼顾少数出现不良心理倾向和疾病的个体,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心理咨询等手段进行矫正和治疗。
2.3 实施教育的渐进性原则。中小学阶段,学生要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漫长过程,学龄达12年之久。其间,随着学生学龄的不断提高,学业提升,学生身体、心理会发生一系列渐进性变化,中小学只有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渐进性的需求,才能维护其心理健康成长。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3.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是实施教育最有效的载体之一。《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指导意见》规定,初中、小学要保证至少每两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每班安排8-9节。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在"纲要"精神指导下,各种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雨后春笋般出版发行。许多教材编排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精当,能够根据各学段学生学龄特点,系统安排了"自我意识、环境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教育辅导内容。中小学校选取合适的教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好处有:一是系统性、普适性强,即有利于分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使不同学段的学生能够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可操作性强,既能为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也可为具有相关教育教学经验的非专业教师从教提供蓝本。中小学校应当充分运用好这驾"马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3.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即体验,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大载体。在活动中,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改变认知观点、调节情绪,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活动形式有个体、小组、团体活动等多种。活动期间,学校组织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绑接力跳、二人捆绑踩气球等心理健康活动游戏,通过激烈、快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团队沟通合作的力量;征集"我爱我、开心笑脸"图像,将征集来的单人、多人微笑、开怀大笑的正面或侧面像,制作成"微笑墙",展示在校园,以此引导学生们开心面对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制作"心愿墙",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和想对他人说的话写在便利贴上,贴于可移动黑板上,制作成"心愿墙",通过这种形式,给同学们一个情感表达的机会,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举行集体签名仪式,将心理健康活动周主题"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制作成横幅,让全体的师生签名,通过这一郑重的仪式,来增加呵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更有效促进了全体同学心理健康。
3.3 开展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小学生出现焦虑情绪、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的人数呈上升态势,并且越来越低龄化。据笔者调查,2014年某县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近3000名学生中,出现重度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达10人之多,占0.3%;初中A段也先后出现几名患抑郁症的学生,更有个别学生因极度焦虑不能及时排解,出现跳楼自杀现象,给自身、家庭、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学校开辟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通道,是为心理异常学生,及时化解心结,驱散心灵阴霾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通常有:一是建立德育(心育)导师制,即安排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老师,与一部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如特殊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学生等)学生结成对子,作为他们的德育(心育)导师,定期和他们谈心交流,随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让他们轻松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二是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安排专兼职教师坐班,接受师生来访,通过相对专业的咨询手段,矫正不良心理,矫治心理疾病,及时将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转移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治疗,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4.总结
心理健康是健康人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其目前的学业成败,还将长期影响其未来社会适应、价值观念、职业选择、婚姻家庭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承载着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重任,办一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学校,理当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驾驶好心理健康课程、活动、辅导与咨询,引领学生踏上成功幸福的人生征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三校生;心理冲突;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6-0137-02
“三校生”学生指完成在技工学校、中等专业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高中学校(统称三校生)的专业学习并通过正规考试升入专、本科阶段继续有关专业学习,期满通过相关考试获得专、本科毕业证的学生,是目前中职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由于各高校不断扩招,社会就业市场对各专业需求饱和,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通过提高自身实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在社会竞争中取胜是“三校生”学生继续求学的外在动力,但在笔者具体接触到“三校生”的学生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建设薄弱,对前途有较大的迷茫,主要表现如下。
(1)自卑心理。作为完成中职学校专业学习刚刚升入专、本科阶段的新生,他们存有明显的特殊性,短学制的轰动性就足以引起全校专、本科生的侧目。他们本身也不能马上适应由中职学校升入专、本科群体所引起的变化:作为已经历中职阶段的管理体系、已养成个人习惯的“老学生”在重新适应刚入学的“新生”身份和适应专、本科生的管理体系,面对同期参加高考的同学已成为同校的高年级学生的尴尬身份时,自卑心理作祟,导致不少学生试图本着“无人认识,躲在学校最寂寞角落完成学业”的心态完成专、本科阶段的学业,让大家忘记他们的与众不同,从刚入学就奠定了不健康的基调。
(2)自负心理。能够中职升入专、本科的学生大多为中职学校成绩优秀、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学生,在学期间荣获的各种形式的奖励,在学生的心里已经形成一定的心理优势,不仅影响学生的外在表现,也内化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但在加入专、本科生群体后,原有的心理优势存在的外部环境荡然无存,但形成的心理优势的定式却无法立即消失,而专、本科生群体内部更加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的这种优势心理无法立即升华为正性心理,偏激应对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中一切与己有关的事物,表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3)浮躁心理。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急功近利的思潮已经渗入学生的思想深处,经历中职阶段的学习、生活后,急于在短短的专、本科阶段有所表现,在新加入的群体中有所作为。这种急于得到新环境肯定的动机和出发点无可厚非,但部分学生的所作所为缺乏深思熟虑,不能正确的评价、衡量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的把握机会,言行失当,举止失衡,甚至是无视法纪、法规、校纪、校规来引起同学的注目的行为,在为自己增添了额外的烦恼的同时,暴露出学生内心的浮躁。
(4)盲从、逃避心理。许多学生升专、本的主要外部原因就是回避就业矛盾而盲从“升专、本”大流继续学习或盲从于“升专、本”的需要,没有理性的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更缺乏对人生的理性规划,仅满足于“升专、本”的现状,而忽视了专业学习的连续性、社会对各职业层次需求的差别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盲从升专、本,为日后选择就业单位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5)经济问题造成学生心理失衡。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困难,勉强坚持完中职的学习,甚至是负债读书,再坚持专或本科的学习无疑是接近所能承受经济负荷的极限。但内心渴望读书的愿望却如此迫切,作为仅两年或三年毕业的学生,他们所能得到贷款的概率很小,以学生的身份作兼职,在社会“打工”所获得的收入有限,维持个人温饱已属不宜,再面对五六千元的高额学费、求学期间的住宿费、书费等经济支出,这些完全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已无力承受。这些特困学生面对高额的经济支出、面对更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式、面对“考研”的激烈竞争及研究生自费的趋势,鼓励自己坚持学业的信念、希望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后一点点消失、接近破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据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的表现区别对待,加强心理建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我们的工作,对现已升入专、本科的学生而言,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人本管理,强化欣赏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本化管理是以谋求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学生管理活动,不仅注重学生的发展,更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正视学生的心理建设不足的现实,以欣赏教育为工作的出发点,尽可能更多地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树立学生的自信,肯定学生一切积极的、正面的优势和特长,使学生更多的得到来自本科生群体的肯定和鼓励,尽快地得到大家的认同。同时,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帮助学生不断克服自己内心的自卑和自负情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日渐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顺利完成学业。
(2)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现状。在全力落实“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的提案,认真执行落实国家和学校现有的对特困生的各项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形式缓解学生的经济状况,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的能力,在拓宽学生勤工俭学的就业机会的同时,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抵制腐朽的“消费道德”观和“拜金主义”对学生的侵蚀,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加以解决,最大限度地解除学生由于经济因素造成的负担和心理困惑。
(3)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开通“奖、助、贷”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关心、关爱、扶持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就业,解决后顾之忧。我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一调查、了解、走访,一一审核,真正做到应该资助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同时为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我校与国际友人、国内知名企业冠名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如石川奖学金(日本)、联邦制药、宋玉器、东宇等奖学金,同时还开展了党员一帮一活动,使特困家庭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坚定理想信念,建立自信心,战胜自卑心理,顺利完成学业。2008年共有471名同学;2009年共有530名同学;2010年562人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资助,这些受到学校资助、受到帮助的学生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4)帮助学生理性的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消除盲从、逃避心理。由于升入专、本科的中职学生已经经历过择业历程,在思想上存有畏惧心理;在升专、本的具体专业选择过程中受招生院校的具体招生专业、规模的设置限制而无法与中职所学的专业保持一致;即将面临的考研专业选择就又造成学生的困惑;毕业时以何种身份求职成为学生关心的焦点,帮助学生在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同时,正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正视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和学历的要求,利用现有的心理测评系统为学生理性认识自己提供科学依据,使学生能更好地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树立自强就业、自主择业的观念,积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在满足个人生计的前提下,设计多层次、多目标远期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多元化的人生规划,实现人生目标,完成人生理想。
(5)建立“特殊群体”档案,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跟踪式档案,掌握他们的心理成长历程;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如适应心理教育、恋爱心理教育、就业心理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生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了解困难家庭毕业生所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利用网络等先进技术,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冲突,迅速消除心理误区,有效排除心理障碍,从而能以积极心态面对求职择业。对因就业压力而产生不良情绪的学生建立起特殊学生群体档案,以学生工作队伍和心理疏导老师为依托,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注,鼓励他们保持一份稳定、健康的心态,做好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心理准备。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使他们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治疗,战胜挫折,顺利完成学业。
对仍在中职学校学习即将升专、本的学生而言,为避免类似的情节再度发生,影响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必须在中职阶段进行相关的教育,作好防微杜渐的工作,使学生快速适应升专、本以后的生活。
(1)在中职阶段对即将进行面临升专、本的学生明确升专、本的利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心理特点、社会对自己目前所学专业的需求层次的要求定位及各自家庭的具体生活状况后对职业生涯进行充分的考虑、理性的规划,减少盲从。
(2)顺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可操作性,从入学起明确自主择业的方向和努力目标,多方位的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波动和情绪异常,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完善学生应对挫折和社会现实、竞争严酷性的心理准备。
(3)中职学校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质量,完善学生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中职学院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改进教学计划、完善专业设置与社会的接轨和相关技能的培训,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个人素质,拓宽学生就业机会,减少学生就业的迷茫和困惑。
参考文献:
[1]杨晓明高职“三校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与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6(8).
[2]莫冰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高一学生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影响[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一大阻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教育教学质量就得不到提高。也就是说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正确分析与解决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要保障,必须引起学校和社会的认识与关注,下面我就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展开论述与探究。
一、当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师资力量缺乏。农村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大多数教师和学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不管是实践方面还是理论方面都是一知半解,认识不深。这种认识的模糊性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十分不利。其次,硬件设备资源不足。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和音响设备等教育硬件资源的辅助,才能顺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但是由于农村经济资源不足,硬件设备达不到教师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要求。再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是班主任或者专门教师的职责,并不是和每一位教师有关。还有些教师则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存在心理健康疾病(如自闭症)的学生而展开的治疗活动。这些教育误区也是我国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小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的个性是指每个学生处于相对不同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各自独有的特征,它包括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当代小学生的性格表现为开朗活泼、思维活跃、积极向上、独立意识和参与意识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这些优秀的心理特征。
2.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坚韧的心理素质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形成较为复杂,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深,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居多,使小学生从小就缺乏家庭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形成特殊的缺爱性心理。这种心理一旦没有得到来自他人的正确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走向错误的人生道路。学校是小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只有通过学校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避免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健康坚强的心理素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针对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提出定期组织农村小学教师进行理论实践培训的任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此,组织教师培训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措施。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这样能够保证大多数教师学到正确的教育理论知识;学校还可以购买相关视频统一组织教师进行观看学习;与此同时还可以以校区连片教研的形式组织多个学校之间进行心理教育方面的交流探讨。
2.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教育措施
学校和学校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有可能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例如,有的学生思想封闭,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是典型的自闭型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样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需要教师做到:首先,可以采取家访、找周围学生了解等形式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语言开导、故事激励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行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还有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穿衣也不整洁,过于自卑。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告诉学生对待优点要发扬,对待缺点要改正而不是逃避;再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这种自卑的学生要采取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多让他们接触生活中阳光积极的方面(例如,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校园活动等),逐渐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只有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重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改正和解决,才能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为全国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沙盘游戏
1 调查目的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及时了解中职学生,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对策,对改变教育观点和教育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实际,对我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基本情况及心理状态的问卷调查,目的是摸清中职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心理状态,研究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特征,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2 调查对象
对我校在校生共516名进行问卷调查。
3 调查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课题组(我校何田老师主持、本人参与的辽宁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沙盘游戏疗法在中职学校心理教育中的探索》)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表。内容:(1)《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水平等基本项目。(2)《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设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情况》包括学校是否开设心理咨询室、是否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和心理活动、你喜欢哪门课程、希望的教学方法、你上课的状态、考核方式、与就业的关系等。(3)《学生日常心理状态调查表》包括情绪、学习状况、压力、信心、情感支持系统等项目。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16份,回收有效问卷508,回收率为96.5%。调查过程实施严谨,受试合作良好,调查结果可靠,具有代表性。
4 结果与分析
4.1 关于《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结果的分析
1)海洋学校生源性别比例不均衡。
调查显示:男生与女生的比例达到6.6:1,这种比例不均衡现象与我校归属及专业设置有关。其中较受女生青睐的专业逐年减少,较适合男生的养殖、船驾、轮机等专业逐年增多。
2)学生年龄集中在青春期。
调查显示:16~19岁年龄段占95.2%,这一个年龄阶段的特征是学生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关键期,心理障碍也是易发生的时间,因而,心理教育对中职生的发展和成长成为一种需要。
3)学生生源的城乡不均衡。
调查显示:90%的学生来自农村和乡镇,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低。
4)学生的父母文化教育水平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父亲文化教育水平略高于母亲,32.9%受到中学及以下教育;母亲仅有9.2%,50.6%为小学文化。父母文化教育水平不容乐观,父母情感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质量。
4.2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设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情况》结果分析
1)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负责人。调查显示,我校领导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组成了由党总支书记主管、学生科团委主抓、心理健康教师具体实施的规范工作。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何田老师负责),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经常举行心理健康活动。
2)我校100%学生投身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德育课及心理健康课的学习中。但是90%以上学生不了解心理健康,尤其是2012级新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学生不足一半,不太明确这门课程对自己哪些方面有所帮助。
3)我校心理健康教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教学任务。
调查显示:88%的学生希望心理健康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90.5%学生喜欢心理游戏,92.3%学生喜欢看心理剧,88.6%学生喜欢沙盘游戏,78.9%学生喜欢放松训练等。尽管这样,仍有46.8%的学生因为自己基础差、听不懂、上其他课也这样等原因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等不良的上课状态,因此期末综合评价不希望通过考试方式进行。
4)大部分学生对前途比较关心,但是现在不愿努力。
调查显示,有80.3%的学生希望听听毕业生谈谈工作经历和感触,72.7%的学生想了解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和希望,更有93.3%的学生想到用人单位参观、调查(不排除部分学生想散散心)。但是具体落实到自己应该怎样做就非常迷茫。
4.3 关于《我校学生日常心理状态调查表》结果分析
4.3.1 我校学生尤其新生的日常情绪状态不良。
调查显示:学生情绪表现为痛苦、烦闷的比例高达53.2%,表现为平静(37.9%)、愉悦(8.9%)比例较低。不良的情绪状态会极大影响日常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具体体现在:早恋现象突出;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自由散漫;班级内部、班级与班级之间打架情况时有发生。
4.3.2 学生入学后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调查显示:有46.9%的学生感觉到较大的心理压力。中职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弱势群体,学习焦虑比较普遍,常有厌学情绪和行为。
4.3.3 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及考试。
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好像是满不在乎,但实际心理压力有54.4%是来源于学习及考试。其次是人际关系(35.8%)和经济问题(21.4%)。这一比较特殊群体备受社会争议,加上单亲家庭的孩子占总人数的22.8%,缺少家庭温暖,经济比较困难,因此人格偏执的学生很多。
4.3.4 导致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足,效率低下。
从问题取向看学生,中职生被老师贴上了“差生难教”的标签。而从资源取向看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只因缺少信心和有效的方法,导致在现实中屡屡受挫。调查显示:84.6%的学生有搞好学习的愿望;53.2%的学生情绪处在痛苦和烦闷状态;46.9%的学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压力54.4%来源于学习及考试;58.4%的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学不进去;54.6%的学生对于学习的信心不足,担心学不会;30.8%的学生因学习跟不上而自暴自弃等等。结果提示:学生的厌学和不良行为与心理层面有密切联系。
4.3.5 学生目前的情感支持系统不平衡。
调查显示:只有18.2%的学生选择向父母倾诉,远低于选择向好朋友诉说的66.2%的比例。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发展,以及亲子关系僵化沟通不良的状态。只有0.8%的学生选择向老师倾诉,反映了师生关系冷漠、缺乏交流和沟通。
5 解决的方法
5.1 常规解决方式
1)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尤其是学校抓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成员和老师要有很强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个别没有专人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没有组织机构的学校,应尽快建立健全起来。已有专人负责和组织机构的要切实把工作抓起来,不能徒有虚名。我校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都进行专业培训。
2)学校要采用多种途径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采用讲座和活动课的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讲座和活动课效果,因为集体互动的效益,学生最容易接受这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任课教师的学科教学中、后勤的服务工作中、文体活动、团会活动中都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室,学校已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心育环境,编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
3)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我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均外出培训,都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同时搞好校本培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使每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5.2 通过沙盘游戏解决学生当下的心理健康问题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发端于欧洲,其创始人为瑞士精神分析学家卡尔夫(D.Kaoff)。其后,由日本著名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教授(原京都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现为文部科技省文化厅厅长)介绍到日本,并在日本临床心理领域得以推广和应用。沙盘(箱庭)疗法是分析心理学理论同游戏以及其他心理咨询理论结合起来的一种心理临床疗法,通过创造的意想和场景来表达自己,直观显示内心世界,从而可以绕开咨询中的阻抗。作为国外一种成熟的心理治疗技术, 目前在我国也开始得到应用。它不但可以起到心理诊断与治疗的作用,基本上各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均可作为此方法的治疗范畴,同时还可以起到心理辅导与教育的作用。
我校2009年引进专业沙盘,建立了专业游戏室。这个游戏室环境布置舒适、温馨,中间摆放沙盘,靠墙的柜子上摆放着数以千计的小沙具,如星星、月亮、太阳、树、花草、栅栏、彩虹、拱桥、贝壳、鱼、各种动物、各种兵器、各种家具、各种人物、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宗教形象等。在一个自由、安全的空间里,我有意识安排学生通过沙盘的摆放,叙述着自己心灵的故事,表现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沙盘游戏就像一扇窗户,可以透视人的心灵。
5.2.1 利用团体沙盘游戏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采用团体沙盘游戏的方式,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矫正存在的诸如逆反心理、沟通困难;缺乏兴趣、厌烦学习;自控力差、网络成瘾;追求刺激、情感迷失;情绪不稳、容易冲动等偏颇,其理念是通过沙盘疗法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和成长,自性强大的自我教育得到发挥,个体将自己内心不愉快或消极体验,被阻滞的情感、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消极信念和态度释放宣泄出来,将自己由情境引起的恐惧、不安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表现出来,从而促进自我的整合和个体化的实现,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效显著,创新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具体案例:
肖某某是我校水养专业学生,2012年刚入学,市内走读,学习状态很不好,经常旷课,即使来上课也不认真听课,哪一科作业也不写,第一学期期末所有科目都不及格。班主任经常和家长沟通,效果都不好,父亲到学校求助,我就约这对父子做沙盘游戏。
步骤1:向他们介绍沙盘沙具和游戏规则。
步骤2:父子亲手感受沙盘中的沙子。
步骤3:正式开始
第一轮 父亲拿了一个父子拥抱的沙具,摆在左上角,儿子在右上角放了一座房子;
第二轮 父亲在左下角挖了一个水库,儿子在右下角开了一条小河;
第三轮 父亲在房子边种下一棵树,儿子在房子另一侧栓了一条狗;
第四轮 父亲在水库边放置了卵石,儿子在房子周围安置了栅栏;
第五轮 父亲在院子中(沙盘中间)摆放小茶几,儿子在河里放了一条鱼;
第六轮 父亲在茶几上放了一个果盘,儿子在河上架了一座桥;
第七轮 父亲在房子前面种下草和花,儿子在草中放了一只小鸭子;
第八轮 父亲在茶几前面放了一把双人椅子,儿子在椅子旁边安了一把遮阳伞。
我征求父子意见,双方同意结束游戏,作品完成,然后我们一起在安静、祥和气氛中(约十五分钟)分享整个过程。
通过观察,虽然整个沙游气氛非常好,但大多数是父亲在关照儿子,儿子与父亲主动沟通少,刚开始始终在躲着父亲,直到最后两轮才相互配合,联系事先与该班主任交谈所了解的情况,肖某某到我校并非自己所愿,他的理想是学美容美发,而家长认为一个男孩子不太适合,很武断地让孩子学水产养殖,所以双方隔阂很大,相互抵触,导致该生厌学,用旷课不学习来进行反抗。
正是通过沙盘游戏,使这一对各持己见的父子能够相互沟通,说出各自内心的想法,达成谅解,我也及时地进行了疏导,游戏目的达到。(整个沙游大约一小时,内容有所删减)
5.2.2 利用个体沙盘游戏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沙盘游戏特别适用于语言交流障碍或自我表达不良的学生。
制作沙盘作品不需要制作者特殊的技艺, 其制作过程对来访者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身问题和事件的能力要求不高。这样的游戏过程使得来访者没有言语表达的压力, 没有做不出作品的自卑感。伴随着陪伴者接纳、共感、无判断的态度, 来访者在这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能够完全投入地专注于沙盘作品的制作, 宣泄情绪, 有效地表现隐藏于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 将深埋心底的情绪表现出来。
其次,沙盘游戏可以作为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的干预手段。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中, 如何解决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是老师们经常遇到的难题。引发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于由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意志行为和个性特征等非智力因素引发的学习不良可以采用沙盘游戏进行有效的干预。
对学习不良学生进行沙盘游戏干预的目的不是直接提高其学习成绩, 而是在于解决学习不良现象背后的真正的心理原因。一旦在游戏中形成的良好的咨访关系帮助学生解决了其心理问题, 学习成绩的提高往往会作为心理问题解决的副产品得以出现。
第三,使用沙盘游戏可以改善中职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现象。
如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是中职学生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人际交往困难是主要咨询课题之一。
第四,沙盘游戏可以缓解青少年的攻击。
攻击行为是青少年行为问题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也是学校管理中棘手的问题。
从目前对攻击行为的矫治来看, 情绪宣泄是最常用的方法。与传统的宣泄方法相比, 沙盘游戏除了可以使用替代性的游戏活动将长期累积的愤怒和被压抑的攻击性情感物化地表达出来, 还可以为在压抑与爆发的冲突中煎熬的个体提供一个合理的情感建构的过程。因为学生可以在情感得到适度的宣泄之后从自己建构的游戏情境中习得与人相处的适应。这种良好的适应的学习可以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使用阶段性的个体沙盘游戏的方法来实现, 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团体沙盘游戏中, 使学生能够在群体的氛围中习得社会行为和适度的人际交往技能。
最后,沙盘游戏对注意缺陷的干预与调节。
注意缺陷属于认知与行为问题的一种类型, 主要表现为注意困难、刺激过多、多动、冲动性、容易激怒以及无法容忍满足的延迟等。注意缺陷的学生在同伴交往、学习成绩以及整体适应水平都存在困难, 经常使父母、教师感到不可理解, 他们无规律的、无法预测的行为更引起了他人的额外紧张, 使人们对其形成一个错误信念。沙盘游戏的情境设置可以帮助注意缺陷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种完全自我主导的活动上。而游戏中沙子和玩具的具体实在性、可触性和可塑性使得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触觉与运动觉作用于个体的大脑神经, 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具体的物件和活动。
具体案例1:
2011年,我担任加工班主任,学生报到那天,大连湾某村的党支部书记亲自送来一个女同学,这个孩子家庭非常特殊:在她一岁父母就离婚,而且是被父母扔在法官的桌子上奶奶把她抱回家的,十几年来和奶奶相依为命,但在她上初中的时候,奶奶和父亲相继患病离世,母亲从来没看过她(后来疯了),所以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家。村里知道这一情况后,研究决定出钱让孩子继续读书。就是这么个特殊孩子,虽然我对她倾注了很多心血,但生活中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就连座位都坐在最后的角落里,与同学之间经常出现小磨擦,上课睡觉,玩手机,做作业时状态很不好,她自己也很烦恼,我和她交流了几次,效果不太明显,就把她带到游戏室,在“沙盘游戏”过程中,我观察到一个细节,她不断地在自己前面(沙盘下方)埋海螺,说:“这边比较安静,我喜欢海螺,我觉得很珍贵的东西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的,不可能一下子让人发现的,正如这些海螺,就象是情感、友谊、财富、工作、机遇等等,需要我付出很多才能得到,所以我把它们埋起来。”随后她跟老师讲述沙盘中间位置的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她自己,另外两位分别代表她的同学,他们身上各有长处,跟他们在一起自己很快乐。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我领着她做了八次游戏,每做完一次,我就和她一起分析、研究,而一次比一次效果明显,沙盘游戏工作结束时,她说“现在我不去想与同学冲突的事了,我会把时间多花点在学习上。做了‘沙盘游戏’心情放松了许多,也减少了困惑。”
“沙盘游戏”让这位学生在沙盘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看到了对方(同学们)身上的优点,在潜意识中做了自我调整,达到了助人自助的心理辅导目的。
经过几年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沙盘游戏咨询活动较之单纯说教方式更易让处于逆反期的中专段学生接受,它有助于学生自我概念的提升和人际关系的调试,促进个人心理健康成长,于有形之中做无形思想工作,达到了“不教而教”的效果,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中职学生的厌学现象和人际沟通不畅等方面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利用沙盘游戏,因为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又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许敏.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状态的调研报告.中外健康文摘,2012,22.
[2] 剧晨.沙盘游戏疗法简介.校园心理,2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