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产业链发展现状范文

产业链发展现状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18 18:23: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产业链发展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互联网+”;电影;产业融合;产业优化

最近十几年来,在政策大力支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城镇化率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影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多层次、多渠道、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综合电影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并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引擎。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移动技术的进步,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涉足影视产业,带来了新市场、新资金、新模式,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关键环节逐渐融合,这无疑为我国电影产业输送新鲜血液、注入新活力,也给“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业链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链在运营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各关键环节应如何优化?本文通过分析在“互联网+”之后,我国电影产业的生态环境、政策环境及消费群体分析,试图寻求新环境下影视产业的发展策略。

1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中国电影产业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440.69亿,观影人次达12.6亿,见表1。相对“十一五”末,全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分别增长333.24%和348.40%,观影人次增幅总体高于票房增长,这表明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日益增强,电影产业规模逐渐扩大。2015年,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形成类型互补、互相促进的态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比61.58%;全年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国产影片有7部。以喜剧片为主的国产片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响,《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等中小成本影片,取得较好的市场表现。2015年电影制作生产更加活跃,生产各类影片888部,其中故事影片产量686部,见表2。其他各品类影片产量明显增长。

2“互联网+”时代的电影产业链优化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引发各个行业的创新转型。“互联网+”已成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电影产业的核心环节是制片—发行—放映。随着电影产业不断成熟、大电影概念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渗透,电影产业链也正在延伸和扩展,逐渐涵盖了电影立项、投融资、编剧以及衍生品开发等方面。新产业酝生新模式,新模式滋生新经济。互联网基因给电影产业输送了新鲜血液,互联网企业通过众筹、大数据分析、网络销售、衍生品开发等方式拓展广阔的商业利润空间。

2.1互联网资本跨界涉足电影业

自2014年,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从资本运作到业务战略合作等方面深度涉足电影业。这些企业凭借资本、技术、平台等优势,通过投资、并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直接投资电影公司。例如,2014年阿里以62.44亿港元投资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阿里、腾讯联合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中信建投,向华谊兄弟投资36亿用于影视剧制作。2015年3月,阿里又投资24亿元认购光线传媒定增股。此外,传统视频网站也雄心勃勃,乐视成立乐视影业,优酷土豆成立“优酷出品青年导演电影基金”。在融资方面,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用户资源优势,通过电影众筹的模式将数量众多的网民转化成电影产业的投资人和“准粉丝”。例如阿里联合国华人寿推出影视及理财增值平台“娱乐宝”,第一期上线的电影有《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等,投资总额达到7000多万。其中,影视剧项目投资额为100元/份,游戏项目的投资额为500元/份,并且每个项目每人限购两份。

2.2大数据挖掘电影受众需求

传统影视行业是以创意者为中心,“拍电影给观众看”,而互联网时代提倡受众导向创意者,“为观众定制拍摄电影”。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电影观众与互联网用户的重合程度较高,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对电影产业发展环境、目标市场、受众行为等因素进行分析,更加准确地捕捉观众的兴趣,归集受众的喜好题材类型、主创及演员团队等,降低投资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另一方面,互联网积累的用户数据还可以反向输入到创作环节,有利于提升市场预估准确性,为电影项目的题材研发、内容生产、主创及演员团队的选择、受众规模预估等提供决策参考。

2.3互联网IP为电影创意提供源泉

互联网时代,电影创作题材越来越丰富,网络知识产权产品成为电影创意开发的沃土,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小视频等互联网IP,成为创意之水的源泉。围绕这些IP资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借力、融合创新,形成囊括游戏、小说、动漫等多种产品的新生态环境。《小时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根植于原著的强大人气,电影未播先热,上映后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2.4互联网拓展电影营销空间

随着“互联网+电影”的迅速融合,互联网正在成为电影最主要的营销渠道。一是电子票务公司参与发行的影片数量多,成为电影营销主要推手之一。例如,电影联合院线在总结国内外互联网票务行业多年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基于电子认证技术,推出了业内领先的电子票务运营平台,实现订购、选座、支付、验票等全自助化营运模式。二是发行手法创新,取得了明显效果。猫眼电影作为《港囧》的互联网联合发行商,提前一个月预售电影票,并通过主导预售和排片助力影片成为华语电影首周票房冠军。三是社交网站成为电影营销的重点平台。很多电影发行公司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制造热门话题,配合线下相关活动,使影片宣传保持较高的话题热度。

3研究结论

篇2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链;云南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1-0022-03

一、引言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即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来进行产业化生产与经营,并向消费者提供文化产品与服务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行业的集合。[1]通常,文化产业包括电影、广播、电视、报刊、图书、音像、戏剧、收藏等文化产品的经营等方面。随着产业的演化,新的业态不断出现,旅游产业、体育产业、中介咨询、信息产业等也被涵盖在文化产业的范畴之内。

2006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外商企业投资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在此背景下,依托地域特色和资源比较优势,紧密联系国家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云南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西部大开发10年来,云南文化产业探索出了文化产业城乡一体化区域性发展的“云南模式”[2],以城市带动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该模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云南文化产业链发展现状与问题探析

产业经济学中,产业链通常是指相关产业围绕某种特定需求、特定产品以及服务的生产或者提供等活动而集聚起来的产业集合,在集合内部,各产业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产业链条具有胶合能力。[3]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产业间的

关联程度以及产业链条的长度可以衡量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资源加工深度、价值增值情况、产业层次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程度。

依托资源优势和合理的发展模式,云南文化产业链条逐渐延长,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业、影视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会展业等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文化旅游产业链

依靠旅游业关联性强的优势来延伸文化产业链,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的道路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即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通过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云南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优势,依靠经济与文化的联动作用,借助外部市场需求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思路之一。

目前来看,云南文化旅游的产业链中存在价值创造上的空白,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地区的文化旅游还是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相对有限;许多景区民族旅游纪念品粗制滥造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很好地将原汁原味的民族本土文化向外面市场进行推广;景区民族歌舞表演形式单一,出现严重的商业化现象;民族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利益出现不平衡问题致使许多民族艺术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为了发展文化产业不得不去寻求其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路;受旅游目的地周期性规律所致,有些民族村寨与民族主题公

园类景区现在开始步入衰退期,景区转型与重新规划开发的问题迫在眉睫;云南宜人的气候资源优势及其价值在产业链中没有得到深度利用与开发,主要表现在夜间文化旅游的发展在云南都市旅游中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文化资源效益没有在空间与时间上得到更广泛的位移与扩大。国内一些成功的先例都证实了夜间旅游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南京通过打造“夜泊秦淮”游这一夜间旅游品牌,对夫子庙景区的文化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与创新,推出“六朝文化游”、“明文化游”,打造了“明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品牌,极大地提升并丰富了夫子庙景区的文化内涵,夜间旅游将文化体验、美食、购物、娱乐等多个产业链连接起来,形成了产业集群和良性的价值增长链条。[4-5]

(二)会展产业链

自“99世博会”以后,云南会展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每年在昆明地区举办的100人以上的中型会议近千场,几乎每天都有三场以上的省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会议在昆明召开,会展业收入加上相关产业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总额已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0%以上。[6]

昆明初步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会展产业链,上游拥有会展策划与创意公司,中游拥有会展场馆,下游具备设施设备的提供商。由于昆明会展业起步较晚,专业会展规模普遍较小,会展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不均衡,产业链本身的整体效能与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通常来讲,会展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会展企业的创新能力、会展企业人才的决策与应变能力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虽然优越的地理位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大湄公河次流域合作的背景为云南会展业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但是囿于昆明会展业产业面较窄,在昆明会展产业链的上游,其会展策划、广告宣传企业的总体实力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中游的昆明会展设施较为完善,虽然按照发展会展经济中心城市对会展场馆面积的要求昆明国际会展中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近年来其管理、设备、技术、功能和服务等方面得以不断提升,提高了昆明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与水平;在会展产业链的下游,旅游配套产业方面的优势使昆明会展业形成了与其具有旁侧关联效应的产业集群。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附近,高星级酒店已经达到三、四十家,各种美食街也应运而生,旅游配套产业中相对完善的住宿、餐饮、金融、通信、保险等产业为昆明会展旅游提供了支持动力和服务基础。

(三)影视、文艺演出产业链

1.影视文化产业链

云南素有“天然摄影棚”的美誉。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影视和文艺演出产业确立为文化产业的重点,在政策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设立了“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吸引各方资金,使得越来越多的电视电影剧组将目光集中到云南。在影视文化作品方面,云南省近年来取得了累累硕果,一批以云南为题材的优秀作品应运而生,将云南影视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云南大多数摄影基地基本还处于为外来剧组提供食宿与选景的被动单一服务模式状态。在影视产业链中,上游的制片与发行企业与专业化的影视投资运营公司十分匮乏,民营资本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在产业链下游,尚未延伸到国内外其他地区的院线;影视基地比较分散孤立,全省没有一个城市发展为具备完整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动漫影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动漫创意人才比较短缺,现代技术创新在价值链中的效用不高。

2.文艺演出产业链

以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像》、《丽水金沙》等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力作将云南演艺产业激活,使云南的歌舞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优势,云南民族演艺品牌在国内外得以很好地树立与推广,解决了新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国有演艺团体制改革的难题。在产业链中,民间资本在发展演艺产业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潜力;歌舞表演企业在省内遍地开花,从业人员队伍逐渐壮大,专业化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在市场方面,云南民族民间演出产业的歌舞艺术已经登上了新加坡、日本等国际以及国内众多城市的舞台,云南原生态歌舞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商机。

(四)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链

得益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一批民族工艺品生产示范基地应运而生,比如鹤庆新华村、剑川等,从工艺品的设计、创作再到销售环节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在上游,一支优秀的工艺师队伍逐渐成长,中游的产品加工生产已经突破小型作坊形式,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在下游通过营销取得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五)新闻出版产业链

伴随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新闻出版业对传统的文化体制进行了改革,剔除了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障碍,以市场为导向,有序竞争格局逐渐形成。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等措施,全省新闻出版业已经形成产、供、销为一体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全省新闻出版业已经处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阶段。2010年云南省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达到160亿元,实现利润20亿元,从业人员10.1万人。全省新闻出版业经济总量平均增长速度略高于全省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成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继续研究并构建前后衔接、良性互动、不断增值的产业链,就要着力解决各分支产业链内部存在的不足之处:

对于文化旅游产业链而言,最主要的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开发都市晚间旅游项目,拉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

针对会展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政府要加大对处于会展产业链上游企业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会馆场馆的建设,培育云南本地特色的展览品牌,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与策划能力的会展管理人才,提高会展研究理论层次水平。

影视、文艺演出产业的发展要着重培养文艺演出市场经济人,提高本土发行企业与影视投资公司的竞争实力,摄影基地要逐步摆脱被动服务状态的“资源依赖性”局面;运用高科技打通影视文艺演出产业链,建立“创、研、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运作模式。

民族民间工艺生产要在工艺技术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艺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在产业链上也要进行合理设计,尽量增加其价值含量,例如,当游客造访工艺品生产现场时可以尝试增加各种游客体验活动。

新闻出版产业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努力培养市场营销人员;为了填补产业链中的价值空间,要充分利用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前沿的优势,使云南新闻出版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提升其国际化运作水平,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产业化程度是评价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之一,本地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以及资金、技术等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云南省重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投融资平台、培育市场主体,通过体制改革,成立了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在“云南模式”的发展思路下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基本形成。分析云南文化产业中主导分支产业的产业链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产业链中价值增值环节所在,进而合理设计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云南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施惟达,田立立.文化产业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20-23.

[2]曲晓燕.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N].中国文化报,2004-04-30.

[3]王彦林,姚和霞.构建河北文化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9(3):68-70.

[4]曹新向.发展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的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8):125-128.

[5]黄玉梅.南京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特征及发展对策[D].南京:东南大学,2006.

[6]徐秀美.昆明会展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4):28-30.

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Chain in Yunnan 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s

XU Xiu-mei1, LI Jie2

(1. Tourism and Culture Colleg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2.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Tourism Management,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篇3

1922年,一部叫《铁扇公主》的动画长片就宣告了中国动画的诞生,然而8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动画行业依旧未成熟。目前,中国动画片市场处于一个过度转型阶段,鱼龙混杂,大量低质、劣质动画片充斥市场,而真正意义上的优质作品却是凤毛麟角。从99年制作发行的中国动画大片《宝莲灯》中我们看到,虽然从影片本身来说,其可圈可点之处并不多,但是我们从其商业运作中却看到了商业动画市场的巨大潜力。全国能消费动画片的人约2亿,但这一市场产生的利润有八成被日美动画片揽去,全国电视台每年要播长达30万分钟的动画片,其中只有2-3万分钟是国产片的份额。

随着近些年中国动漫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动漫人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讨和研究。关于中国动漫产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方面,一是从动漫理论方面,侧重于动漫产业在动漫创意、语言、美学、色彩、价值观、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主要从动漫产业链角度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动漫产业发展的产业体制和营销环境进行剖析。本片论文是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对中国动漫产业进行研究,在这里主要是从第二个方面来综述目前关于中国动漫产业的文献。

目前,关于动漫产业的探讨较多集中在其运营模式和创意策划,以及动画市场、动画形象衍生、人才流失等方面上,而对于中国动漫整体产业链的开发与挖掘则不多见。

对中国动漫产业的重新崛起进行深入探索,对其产业链的运作方式和营销策略等几个方面作出较为深刻的分析与批评,,对中国动漫产业作出客观的、必要的价值定位和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上一个可能性确定,对动漫产业化与其制作、出版、营销等问题进行认真、广泛的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中国动漫产业正确、全面、健康的发展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学术见解和研究心得,是我进行本次研究的目的。

在动漫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上,李秋香,李麦产的文章《传统文化创造性采借与中国动漫创新性发展》以及刘俊生的《论中国动漫民族话资源的利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第一,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在中国动漫在创作过程中,创意不足与雷同问题上。动漫作品缺乏创新设计思路,所有的故事,如果从一部动画片可以看到,那从另一步动画片里也可以看到,不断的墨守成规,没有突破,没有新颖的东西,长久以往,造成了恶心循环。

第二,没有表现出一个核心的价值观。比如,在美国的动漫在故事中无一例外的宣扬着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式梦想;日本的动漫中则是永不言败的大和精神。而我们的动漫中就是恰恰缺少了这种核心的价值观,这种能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的动漫。即使画面做的再精美,没有核心的价值观,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毫无生气。

从产业链角度对动漫产业进行研究的文章也比较多。国内学者在借鉴美日动漫产业链和总结国内动漫产业链的基础上,也给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张黎明的硕士论文《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研究》对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与国外动漫作品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解决建议。从政策角度分析观念体制问题,从产业链角度提出新的思路和切入点,并从技术和运营角度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以弥补先行研究的不足。

在权威著作方面有浙江传媒学院陈少波老师编著的《中国动漫游戏产业论》一书。此书将探索的重点聚焦在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相关联的诸如产业定位分析、产业历史和现状描述、产业链打造、产业环境培育、产业品牌经营等方面。注重于实践性,所论均是从产业实际中提炼出来的当下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所要破解的难题,理论与案例的分析结合恰当。

二、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关于动漫产业的探讨较多集中在其运营模式和创意策划,以及动画市场、动画形象衍生、人才流失等方面上,对局部的发展和而对于中国动漫整体产业链的开发与挖掘则不多见。

在中国动漫产业的两个研究方向上,两极化倾向有些明显,但也有学者已经开始着手,将两者进行结合,以取得更加具有实际价值的理论成果。另外,国内的研究侧重于对日美模式“山寨化”模仿,而自己创新的理论极少,对于动漫产业现状是总结多于创新,适应于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并且具有里程碑式的理论极少出现。未来的研究趋势应该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给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给出独创的、新颖的、务实的理论。

对中国动漫产业的重新崛起进行深入探索,对其产业链的运作方式和营销策略等几个方面作出较为深刻的分析与批评,,对中国动漫产业作出客观的、必要的价值定位和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上一个可能性确定,对动漫产业化与其制作、出版、营销等问题进行认真、广泛的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中国动漫产业正确、全面、健康的发展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学术见解和研究心得,是我进行本次研究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谭玲,殷俊.动漫产业[M].第三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91

[2]陈少波.中国动漫游戏产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23

[3]秦喜杰.中国动画片的产业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230

[4]岳馥旸.浅谈我国动漫产业[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1)

[5]孙宁,杨君顺.中国原创动漫产业思考[J].电影评价,2009,(01)

[6]2008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组主编.2008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J].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8(12)

[7]顾绣敏.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09)

[8]齐宝强,陈鸿,杨宏伟.对计算机应用中动漫人才的思考[J].才智,2009,(19)

[9]邓智平.广东动漫产业发展与趋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8,(02)

[10]阮梦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09,(02)

[11]隋杨洋,毛佳.动漫产业:全球格局与中国发展[J].南方论从,2006,(02)

[12]刘轶,张琰.中国新时期动漫产业与动漫营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11)

[13]孙宁,杨君顺.中国原创动漫产业思考[J].电影评价.2009,(01)

篇4

关键词: 莲都区; 枇杷;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型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2~18℃,极端最高气温43.2℃,极端最低气温-8.2℃,积温5690~3860℃,年均降水量1474.1mm,无霜期255d,年均日照时数1783.2h,年均日照率40%。境内土壤以山地红壤、黄壤为主, 质地疏松, 养分含量高。具水果生产优势,是浙江省水果产业强县。

1 莲都区枇杷产业现状

莲都区是浙江省枇杷生产老区,处于国内适宜栽培枇杷的中心区域,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近3年,莲都白枇杷平均收购价在12元/kg以上,精品果高达40元/kg,以常年正常产量750kg/667m2计,产值达9000元以上。由于经济效益显著,农民发展积极性较高。至2012年底,全区枇杷面积发展到235hm2,产量830t,产值1690万元,生产总量约占全市的1/2,70%的种植面积分布在太平乡、联城镇和紫金街道,品种以“丽白”、“白晶1号”、“宁海白”为主,约占总面积85%。

2 存在的问题

2.1 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大小年明显

枇杷对气候要求极为苛刻,受丽水独特“盆地气候”影响,莲都枇杷栽培中冬季低温成为最大的环境制约因子,每年冷空气活动频繁的1~2月,正值枇杷最脆弱的幼果期,露地栽培极易受低温影响,导致幼果冻伤,减产甚至绝收。

2.2 季节性强,保鲜贮运技术落后

莲都枇杷成熟上市季节为5~6月,采收期短,季节性强。不规范的包装形式及滞后的保鲜贮藏技术,大大降低鲜果货架寿命。

2.3 产业技术水平不高,设施栽培力度不够

目前莲都枇杷栽培面积不到250hm2,生产规模较小,其中以露地栽培为主,设施面积不到0.7hm2。

2.4 综合开发利用尚空白

当前枇杷产业基本以鲜果销售为主,缺乏加工产品,产业链短,综合开发利用少,效益没有充分体现。

3 对策措施

总体思路是围绕“精品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在产前、产中、产后做足文章。

3.1 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政策资金扶持

3.1.1 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兼顾,按照莲都区委区政府《关于扶持枇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枇杷产业发展,走精品发展道路,并明确“用最优品种、选最适环境、产最佳果品”的产业发展基本定位,按照“二带、多点”的思路进行功能布局,“二带”为瓯江、太平溪沿线带和环南明湖沿线带,“多点”为核心种植区辐射周边双黄乡等各乡镇街道,以点带面,多点开花。

3.1.2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重点支持新建基地、设施大棚、微滴灌等基础设施及新品种引进培育、新技术的研究、产品的产后处理,支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支持企业或合作组织做大做强,支持品牌培育和营销推介等,支持开展金融服务以及产业保险等。

3.2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

3.2.1 资源保护与新品种引进。莲都枇杷资源丰富,有许多优良株系。应充分保护与开发本地枇杷种质资源,把资源优势变为生产优势。同时,引进新品种,做好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调整产业结构。

3.2.2 新技术研发与集成推广。充分发挥本地技术优势,开展枇杷防冻防寒、植株矮化、延长保鲜期等新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及优质果生产配套技术,创建标准园,实现生产基地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加工规范化、产品流通标识化、质量管理制度化及生产经营产业化。

3.2.3 新模式与科技支撑体系的探索。探索枇杷果园套种技术,提高果园效益。与科研、教育和推广机构合作,培育枇杷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和民营农技实体,提高果农种植技能。

3.3 树立品牌,突出宣传推介,加强产品营销

3.3.1 突破组织创新。把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组织创新的突破口,提升生产组织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成立莲都枇杷产业协会,指导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3.2 打造品牌,强化宣传推介。打造“丽水白枇杷”公用品牌商标,严格品牌管理,通过产品展示、展销、推介、评比等宣传推介活动,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

3.3.3 构建服务平台,加强产品营销。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开展产销对接,构建枇杷产业信息服务及营销服务平台。

3.4 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进行枇杷加工精深产品开发

3.4.1 加快挖掘枇杷文化底蕴。枇杷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掘宣扬莲都枇杷的文化内涵,利用媒体平台宣传其文化价值和食用药用保健用途,向文化、旅游等行业渗透,实现枇杷产品与枇杷文化的一体化经营。

3.4.2 发展休闲观光产业。按照休闲观光、摄影、写生等需要,以园林化布局为理念,以尽量不破坏耕地为原则,完善枇杷基地配套设施,提供良好舒适的观光环境。同时,在枇杷产业集聚区域建设枇杷文化特色村,结合文学、艺术、体育和民俗,开展“赏花、品果、采摘、文化”等特色节庆活动,吸引不同游客观光旅游。

3.4.3 探索以枇杷加工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枇杷全身是宝,要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采取技术引进、合作加工等方式探索枇杷加工产业,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收稿:2012-04003)

参考文献:

[1] 顾鲁同.把脉江苏枇杷产业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2011(04)

篇5

2014年6月12日―13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创新推进联盟主办的“首届在线供应链金融推进大会”在北京举办。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信息化条件下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和载体,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金翅膀”。2015年6月17日―18日,“第二届在线供应链金融推进大会”在京举办,主题为:“打造信用网路,构建信任生态”。

而在国内,汽车产业作为供应链管理最为完善的行业之一,是典型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高投入高产出和规模经济效益递增的产业,其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是目前在我国发展最快的融资模式之一,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综述

供应链金融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芝加哥,当时是被用于谷物行业来为发货人融资。[1]陈友军(2006)[2]指出汽车供应链金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福特信贷提出应以专业化和资源化来满足经销商的需求,为新车、二手车或租赁车提供库存融贷、抵押融资以及批售融资等汽车金融服务。

我国关于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的有关研究是在20世纪最后10年才开始出现的,但是都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一直到本世纪初,国内才逐渐展开了对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的研究。[3]由于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上游零部件制造商和下游经销商都具备一些中小企业的“先天局限性”特征,例如信息透明度较差、资金实力较为薄弱、道德风险高、信用级别低以及管理水平落后等,这些与生俱来的问题使得它们很难从金融机构方获得授信。[4]

梁雅乔(2011)[5]将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切入点,根据汽车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针对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加工商展开应收账款融资以及下游经销商展开汽车质押融资进行了业务模式研究。彭磊、郑晗(2011)[6]根据融资主体的不同,把汽车产业供应链融资方案分为针对于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针对上游供应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和针对下游经销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刘畅(2013)[7]主要以平安银行、交通银行为汽车产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深入分析为例,指出了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开展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产业经济的不断升级和发展,企业间的单一竞争开始呈现出向整条供应链转移的趋势。尤其是对于汽车产业,随着国内对于汽车的消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早在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已达世界第一,对于处于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上下游企业而言,由于其自身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可抵押资源相对匮乏,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其融资之路显得步履维艰,所以对汽车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融资研究逐渐成为汽车行业中关注的重点。而供应链金融的兴起,无疑为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汽车厂商配套企业提供了一条新型的融资渠道,即通过把握汽车产业采购、生产、仓储、配送、销售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密切衔接,灵活地选择融资主体,提高汽车供应链竞争力,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其产业链上的经销商、供应商与核心企业(国际性的汽车厂商)的关系紧密,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的进入、退出有制度化的规定。出于对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的考虑,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其他成员的资金流状况非常关注,而这种利益共存的关系也成为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一个重要前提。

作为以价值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表现形式的供应链金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供应链中寻找出核心企业,并且以核心企业作为中心,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将供应链中所有的节点连成一个整体。一方面通过资金注入方式对供应链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支持,另一方面解决供应链失衡的问题,这种模式正逐步被运用到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同时也成为各大金融机构所关心的热点话题。

3汽车产业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已经从传统的10发展到20,即线上供应链金融,目前正在朝30进行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线上供应链金融”是将无形的资金流转化为可视的在线数据,可以无缝嵌入核心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并且同时与物流公司对接,从而实现线上链接供应链核心企业、经销商企业、供应商企业、物流公司以及银行,把整个供应链交易所引发的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时传输与展现在共同的数据平台上并且可以进行授权共享,银行在线提供电子银行服务,构建对企业客户全方位、全流程、多层次的线上服务体系。所以线上汽车供应链金融更多则指的是利用网络渠道,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之上,对汽车供应链上融资的相关方(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全业务全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以此来达到业务流程的可视化、数字化和系统化的目的,这对整个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协同和优化都有着革新性的贡献。

4实践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