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4 16:43: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商管理的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商管理部门所担负的任务与责任也与日俱增,而且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这就给工商管理部门提出了更多难题。因此,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还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发展的需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经济管理的能力和效力。因此,为了能够给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应尽快提高公司管理工作的水平,使其能够适应经济与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不足,有些问题亟需解决,具体表现在工商管理人才不专业,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一)缺乏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
现代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础是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而我国目前所从事工商管理的人员还不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对中国的经济现状特别是经济改革形势的足够了解,而使得经济管理状况并不理想。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工商管理工作中主要缺乏中高级人才,而且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而使得人才缺乏这一情况更加突出。具体来说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由于工商管理的专业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过于单一,第二是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考察方式不完善,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而导致人才的大量缺乏。//zuowen/
(二)缺乏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
不论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还是在社会管理体系中,工商管理机关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除了要对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同时还要监督宏观调控指导计划的实现。但是,我国现行的工商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难以摆脱被当做地方保护主义工具的角色,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于工商管理部门的只能部门较多,有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甚至没有相关部门;第二是由于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使得工商管理不能充分发挥经济监督的职能,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三)缺乏统一的管理
有些地方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常要担负各种压力,以至于不能秉公执法,甚至存在着在打击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发活动案件时,只差远,不查近的情况。另外,对己轻处、对外重罚.对内从宽、对外从严,一法两制等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二、解决当前工商管理问题的对策
只有有针对性的将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才能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可以从加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完善工商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一)加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必须以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模式,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新时期的工商管理人员,除了要立足于基本国情,同时还必须具有高度的国际竞争意识,而且要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给予高度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使新时期的公司管理人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与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市场经济观念的人才,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完善工商管理体制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将不再是单一的地域与国家的市场,而是含有越来越丰富的经济元素的市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不得不努力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使其充分发挥工商管理机构的职能。
1、完善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监督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时展步伐,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工商管理制度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加强工商管理体制的统一性,而其所具有的效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另外,还应该在全社会数量工商管理机构的威信,提高管理水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
2、与时俱进改革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服务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而言,工商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原有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已经不复存在,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会越来越繁重,相应的责任也就更大。随着各种市场主体的增加,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立法也会相应增加,而且随着我国愈加频繁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使得工商管理部门也必须与国外有关部门和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为了能够良好的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对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工商管理理念的普及给现代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使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企业的追求不再单单是经济效益的提高,除此之外还有社会责任的承担和践行。例如,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应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合理配置资源,发展绿色节约型经济,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让企业价值体现在更人文化的领域。
二、企业工商管理应如何在未来发展中健康有效地进行
(1)培养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为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人力保障。参加工商管理课程培训是企业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工商管理的兴起,使得工商管理培训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选择好的培训机构,是企业培养人才的基本步骤。首先,要注重工商管理培训机构的业务素质,选择高质量的培训机构。第一,培训机构要有坚硬、成熟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员学习的效果;第二,培训机构的培训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深入浅出,能够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第三,要避免“纸上谈兵”现象的产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地引导学员学以致用。其次,注重并提高工商管理学员的学习质量。企业派送的工商管理培训学员往往是企业中的翘楚,他们在单位中的领导地位很容易造成他们思想上的懈怠,认为自己已经能够很好地做好管理工作,对于培训的进行也是敷衍了事,更别说将管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浪费企业的财力,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选择管理培训人员时,要帮其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使培训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的体现。
(2)制定并执行严谨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章可循。企业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还不够,还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因为管理制度是包含着责、权、利的综合体,其次它又是激励和惩处的依据。这就要求制度的制定要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要有让人信服的组织机构,这是企业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能够依章办事、恩威并施的基本条件。
(3)企业要注重制度的人性化建设。“以人为本”是社会的主旋律,在企业的管理中亦然如是。因此,企业在进行制度建设时,一定要渗透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作为管理者需要适度的修改制度,增加制度的人性化层面,以制度的刚性管理为必须,以制度的人性化变通为补充。所以既要把制度制定的好,又要不失制度的人性化关怀,这才是中国企业在未来管理中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工商管理,指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根据经济学及管理学理论,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企业和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的监管活动。政府工商管理主要职能是纠市场垄断、恶性竞争行为,遏制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不正之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工商管理更多是对市场经济的规范和约束,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主要是:依法监督管理市场,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监督管理协调作用,积极做好市场服务;依据有效监管,对企业给予正确引导。
工商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滞后性和盲目性等缺点,要想使市场经济正常发展,必须运用市场营销学、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以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外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外部资金流入、外企入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果不依靠完善的制度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我国经济秩序很快就会失控。因此,政府必须以工商管理为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规范和指导,以确保他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再次,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面临的问题都会有所变化,企业整改和重组也在所难免,许多企业还会在这一过程中迷失自己,误入歧途。工商管理的重要作用就是为企业发展解决麻烦,提供服务,指明方向。
2、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相联性
2.1经济发展能有效促进工商管理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所以带动了工商管理的出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必须要有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控制,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程度,也应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工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带动经济的发展。
2.2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对经济的调节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生产关系的不断优化,利益主体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仅靠市场机制自身对经济进行调节,根本无法促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工商管理对市场活动开展引导、监督和管理,能够弥补市场自身的不足,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保障市场经济主体公平交易,进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3.1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合理
现在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这就需要工商管理来进行监督,通过工商管理来限制其行为。加强工商管理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督力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那些不合理现象的发生。举例来说,规划房地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拿地,这也是最激烈的一个环节。在有些房地产企业上,会出现一些损害市场经济现象的事情发生,存在一些不正当的发展行为,这就给整体的房地产带来不好的影响,打乱了健康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工商管理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监管,根据相关的法律来进行监督,改善那些不正当的现象。
3.2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
发展房地产行业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合理现象发生,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破坏我国的经济。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然后自身经济下滑,前景不景气等问题。所以要加强工商管理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力度、工商管理作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要切实履行自身责任,保证国家的一些政策可以在企业自身上实现,保障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样对于恢复那些房地产不正当现象造成的损害也有帮助。
3.3有效的风险防控
对于房地产经济来说,还要加强一些风险的监控,这是所有企业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要怎么来实行,还需要在继续研究。发展房地产行业,就需要面对很多的风险防控因素,很多的因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这个风险防控也是工商管理应该做到的,是它本身的职责。这需要从工商管理的管理层来说,防患于未然,保障房地产的发展,并且可以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3.4保证消费者利益
工商管理的作用还有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不仅仅只是维护市场的经济发展。举例来说,房地产的发展就经常发生一些不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这就需要工商管理来进行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在房地产中发生最多的问题就是房屋的质量不达标,这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弱势群体,很容易受到经济发展中的损害波及,所以要通过工商管理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3.5工商管理工作要注重信息的和及时更新
企业想要在庞大的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时刻关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向以及相关的政策消息,通过对最新的政策以及消息进行收集并将信息进行整合,从而综合分析出企业的发展方向。可是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对政策信息等的收集并不及时,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损失。针对这种现状,工商管理部门应当对信息的和更新等重视起来,要保证信息的及时,还要确保其更新速度,以便于企业尽快为自己的发展找到方向,适应经济社会的步伐。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市场与世界经济市场的接触也更加频繁。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政府只有在完善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同时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力度,对企业生产、运营和交易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才能促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工商管理以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经济发展对于工商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工商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能够反过来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关系
工商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过程中规章制度的一个监督和执行过程,对于保证整个市场经济行为的健康有序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来往越来越频繁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的法律规范以及系统体制是维持整个市场稳定的基石。在我国的现实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集中的指引,调节企业在追逐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将企业的行为限定在合理以及科学的范围之内,从而确保经济社会的长久稳定发展。
1工商管理稳定经济发展格局
工商管理能够促使企业与相关执法部门之间的积极合作,改善双方的工作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稳定经济格局的建立和发展。工商管理在发挥自身行政职能的同时,应该明确其管理范围和管理方法,加强市场的监管以及执法过程,建设起一个健康积极的市场竞争环境。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这一原则,将最大化的社会经济利益追求作为管理中的首要任务,抛离狭隘的管理理念,对人民的切身利益要进行保护,同时也注重企业的商品权益,打击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从而保障经济格局的稳定。工商管理保障企业主体地位,工商管理在经济的持续深入大改革过程中,能够加强流通体制方面的改革。一些大型的行业集团在地区跨度以及行业延伸上都较大,企业之间的自主交流容易产生障碍,企业的利益导向不再明确,从而出现强制关系的发生,通过政企分开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地方政策束缚的发生。在工商管理过程中,能够根据企业综合商业模式,将各种形式下的企业经济联系发展成为一个自主的系统。工商管理的通过这种干预性的引导来进行企业发展的辅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确保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2工商管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在我国,工商管理对于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工商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协调好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努力改变自身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的服务机制,从而积极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我们更加应该牢牢树立起不断促进发展的思想意识,不断积极改进市场的监管与执法,从而更好地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环境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的整体大局服务。同时,我们要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而各级工商管理部门同样需要进一步积极端正各个市场的监管与执法方面的工作方式,同时积极尊重市场的主体,尊重基本的纳税人,坚决摒弃在单纯的监督执法的过程中监管执法以及十分狭隘的部门利益方面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我国市场监管的基本执法方式,继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对于那些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农民等大多数消费者利益的情况,要努力严格涉及到许多知名的企业以及商品的保护,对于那些重大的商业违规行为更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严厉打击。同时,除了政治方面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促进作用之外,我们还要认识到完善我国的工商管理对于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领域内的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商业企业集团是跨越地区、部门以及各个行业方面的基本界限的,它主要是由我国企业之间的自由联系以及自愿结合的方式而构成的,这样的行为就容易使得企业利益从部门以及地方的利益中不嗟姆只脱离出来,继而形成超脱其外在的集团基本模式,也容易使得一些原本存在着相互隔绝的部门不断进行互相之间的联系与结合,地方的利益也可以更好的通过横向方面的联合与经济发生强制性的关系,这样的交叉与融合可以从根本上动摇我国条块状分隔的基础,从而将企业从部门以及地方所有制的束缚中彻底解脱出来。
3调整管理和引导的平衡度
能够在执行工作中调整出管理和引导之间的最佳平衡是实现工商管理部门在开展管理活动的合理手段。社会主义社会从本质上来说是要做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上平衡一致,所以要解决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已经存在的许多内部矛盾。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所有的企业和个人应该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政策,而工商部门的职责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进行经营活动企业和个人进行合理监管和监督,既不能让企业和个人得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也不能利用国家政策使企业和个人的基本权利受到损害。工商部门应该看清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进程导向,为企业的转行和改革争取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为企业的发展中提出良好的建议和引导,帮助政府和企业之间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双赢的发展效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工商管理部门应该通过监管和监督社会市场经济体系中产生的不正当行为竞争和其他违法行为,对国内的企业投资运营环境和社会市场环境的公平做出保障和稳定,吸引更多的合法企业和投资商加入到公平的社会市场竞争中来,给国内的市场经济体系注入新的动态活力。普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主要有商业贿赂行为、商业窃密行为、虚假广告行为等,这些不是正当的竞争行为对社会和企业的危害性很大,是需要工商管理部门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出面进行监管。
综上所述,经过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部门都能起到调控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济和国力还在不断增强,这就需要在面对市场经济变化的同时做出自身的应对政策。工商管理部门作为国家专属的行政职能部门,需要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职能。我国的经济问题一直是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工商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部门之一,为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形势;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111-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商管理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所承担的责任非常重大,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有效发挥工商管理职能能够使市场经济发展得到保障。
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不断增加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受多方因素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给工商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内部环境中,我国经济形势具有明显的内需拉动作用,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于外部环境而言,国际经济大环境直接影响着国内经济形势的走向,使其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所以,工商管理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国际环境中得到快速发展。
二、新经济形势下工商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体制
现如今,我国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前的工商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根据行政区制定管理模式,人为划分已形成的区域性市场,从而导致各个业务部门无法形成管理合力,大部分都是各自为政,使工商管理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另外,受我国国情影响,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从而使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受到一定的阻碍,使工商管理的有效性有所削弱。
(二)缺乏到位的内控
政府主管市场是监督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载体,在社会管理和市场经济中政府主管市场监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原因是部门具有较多的工作,虽然国家投入了很多资金,但工商部门却没有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利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进一步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导致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工商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够严格的管理、会计控制等审计造成无法有效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效果,更没有办法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三)缺乏专业的人才
现如今,初级工商管理具有较大的人才需求,但中高级工商管理具有较大的人才缺口。建立在知识生产和分配基础之上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工业和农业经济有一定的区别。在现代社会中,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需要管理人才不断提升竞争意识,在对工作进行分析时站在国际的角度。但是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工程管理对专业知识需求过分强调,从而导致对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的忽视,导致创新型人才大量匮乏。与此同时,学习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很难全面综合的反映出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一定影响。
(四)缺乏有效的执法
作为流通领域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在促进社会和谐和依法治国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工商管理人员需要对法律制度严格遵守,使执法效能不断提高,使工商行政执法职能得到有效履行,从而有效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工商管理部门并未充分发挥执法力度,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权责划分,缺少权威和严肃的执行力。另外,在工商管理中,具有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也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进一步限制了工商部门的各项活动,使工商管理部门执法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三、新经济形势下对工商管理的思考
(一)不断完善工商管理体制
现如今,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市场主体多元化,所有制、地域已无法限制市场主体多元化的趋势。目前的工商管理体制滞后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是保障工商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工商管理体制得到不断完善。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工商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一是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未来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时需要将管理覆盖面不断拓展,使工商管理的管理标准进一步提升,使工商管理的涉及范围在一定层面上得到适当拓展,从而使工商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工商管理部门要对现行工商管理工作的推进加大研究力度,对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更加全面地了解现行的经济情况。在此基础上要从现行经济环境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入手,全面革新工商管理体制,对工商管理单位内部的资源进行优化,实行更加细致、先进的体制变革推进标准,从而使工商管理体制的发展路径不断优化。
(二)不断强化工商内控管理
相关部门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相关的工作人员,企业内部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企业要自上而下从工商管理机构开展思想宣传,另外要从内部考核改革角度入手,加强内部控制。基于财务的角度,要独立设立审计机构,定期审计工商管理部门内部的财务财产,这样能够使部门内部的一些不正之风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住,确保合理规范使用财产,这也是保护国有资产的重要选择和途径。另外,为了使内部工作人员对于内部管理和控制工作认识进一步提升,需要建立具有强制性绩效考核制度。企业可以针对工商管理人员开展绩效考核,认真考量评定效果,将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深化,不允许出现形式主义。
工商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层在设计内部制度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监督人员的设定,将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流程应用于监督工作中,认真规范监督工作,将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监督人员能够深入到工商管理人员工作的群体中,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工商管理机关内部人员的工作态度通过外部执行力得到有效监督和约束,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工商管理机构中,内部的监督机构与审计机构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规范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使工作方式得到创新,使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使工作态度进一步改变。
(三)不断加强人才创新培养
新形势下经济环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未来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和丰富的管理知识,确保其能够将管理职责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使管理效果提升,进一步促进工商管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想要顺利开展工商管理工作,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将创新型人才分布在更多管理部门。相关部门要从深度教育教学的角度开展人才创新的培养工作,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阵地设置在高校中,使其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
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时,需要不断改革现行的人才培养体制,尤其是对于高等院校,很多工商管理专业在很早以前就已设立,实践教学却从未更新,部分知识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出现脱节。所以,高等院校要全面深入的变革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将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来,使工商管理专业能够很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将社会实践添加在课程设计中,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四)不断提高工商管理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市场局限性和地域性在一定程度的突破,从而增加工商管理难度及任务。目前,工商管理部门执法力度和能力较低,在未来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针对遭遇的困境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首先,要有针对性的优化执法标准,国家需要全面调整和综合整合涉及到工商管理执法的法律,使执法效力得到提升,确保最大限度的发挥工商管理执法的有效性。另外,需要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进行强化,明确认识法律规范和各种标准,确保各项执法行动在工商管理执法工作中能够有法可依。所以,对于执法人员,工商管理单位内部要加强教育和培养,对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同时明确划分部门及人员权责,防止权责不明或职能交叉的情况出现在各内部部门中,确保工商部门的执法力度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秩序维护中,工商管理作为重要部门,构建和谐经济环境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工商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发挥其管理的效应,国家也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重视,从工商内部控制、体制建设以及管理执法等方面管理和调整,使工商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中作出e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丽雅.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9):39-40.
[2] 齐寒石.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武汉学刊,2011(6):12-13.
[3] 王娜娜.分析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1):31-32.
[4] 李雪琰.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3):109.
[4] 刘 硕.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6(6):94-95.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推动作用
经济危机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小至企业,大到国家,都是无法幸免的。相信没有人会认为这句话是“危言耸听”。可见,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对促进企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
1.工商管理的产生
经济因素与人文发展密不可分,工商管理就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产生的。为了顺应社会环境的改变,经济体系需要进行适当的转变,而此时经济发展的产物――工商管理又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各种约束机制。
2.工商管理的职能
工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监控经济市场的运行。通过对市场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完善管理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工商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工商管理控制着市场行为的规范性,包括市场主体的准入、各种交易行为等。②为良好的市场主体发展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总的来说,工商管理的职能就是活跃经济,权衡经济主体和利益主w的关系,在市场行为中实现干预性管理。
3.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工商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工商管理的职能决定了它是市场监管的“主角”。通过前文所述,工商管理对于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导向性”控制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是一种“社会作用”,通过有关部门忠于职守、履行职责,确保经济市场的有序运行,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2)经济发展推动工商管理机制的完善
经济主体向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投入影响因素,催化市场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是经济主体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必由之径。在这样的环境中,工商管理部门想要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建立和改善管理机制,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促进了工商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3)“相互促进、互利共生”
在多元化、动态化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大背景中,通过工商管理部门对于市场的敏锐判断力来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从而完善市场,实现资源最优化;并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来实现市场的最优调控,从而为经济有序、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工商管理之于市场经济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市场环境中管理与发展之间的“博弈”。因此,笔者认为,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互利共生”的关系。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1.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想要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就需要为其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经济发展的环境即市场,可见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的“载体”。而维护良好的竞争环境就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制度,通过工商管理的有效监督,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促进经济体系的完善
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导向性调控作用”对促进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之下,经济资源能够实现合理的配置和优化使用,从而为市场经济有序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条件。同时,工商管理部门不断的完善经济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在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同时,起到了促进经济主体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为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提供了保障。
3.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法律制度保障是经济发展最有利的武器。通过法律制度的明文规定,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就有了强有力的“规范约束”。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企业就必须进一步实现内部机制改革,在工商管理提供的法律制度的约束下,解放生产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工商管理部门实现监管职能时“有法可依”,严格处理假冒伪劣产品,让消费者放心的参与到市场交易中,从根本上规范市场行为。可见,这种法律制度一方面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三、结束语
我国的工商管理行为可追溯到周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工商管理的作用和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全球经济呈现动态多元的发展趋势,市场运行中出现多样、不稳定的因素,造成市场的发展方向不可预测。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衍生的产物,它的职能就在于控制和监管市场行为,只有通过工商管理部门依法、严格监管和控制,企业才能拥有公平的竞争市场,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够得以保障,经济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润萍.试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3(3X).
[2]王博.论工商管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30).
[3]陈健,杨永春.转型期制度变迁对我城市经济发展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恢复、引进、传播西方当代科技知识和工商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建立、健全、完善一整套继承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等战略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工商管理 管理经验 战略机制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恢复、引进、传播西方当代科技知识和工商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建立、健全、完善一整套继承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等战略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纵向传播方面,对于如何继承中国悠久博大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在全中国人心目中生根开花,中国当代社会始终没有设计出一套深谋远虑、切实可行的文化传播战略。从幼儿园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在门类杂多、常常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的课程中竟然没有一门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全球唯一的万年绵延的伟大文化传统在当代青少年中面临断代之忧;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非常丰富、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人文智慧、生态智慧、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如何和谐相处等深厚智慧资源和精神资源,被当代社会各层面长期忽视荒废;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个人承担社会责任、推进社会进步等道德伦理资源,一度被宣判为“封建礼教”而横遭否弃,社会出现巨大的道德伦理真空,各种实用主义、虚无主义大行其道,全民族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长期处于低水平,中国游客在公共场合的行为经常引发海内外媒体的针砭,其中不乏讥讽和鄙夷之词。
其次,在横向传播方面,由于中国当代社会是1970年代末才对外开放的,当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传统的真正价值也往往认识不清,只急功近利地引进西方当前流行的经济社会思潮和工商科技知识,对博大精深的西方文明传统非常无知,遂造成对外文化交流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严重脱节,政府机关、企事业、媒体,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所以在设计、实施、宣传报道一些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时经常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当代知识分子以及一般大众,受西方强势文明的物质诱惑与精神影响,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潮流恰当结合方面长期陷于困惑、盲从。中国文化的内部发展与对外传播战略也因此难以合理有效地建立并完善,中国的综合实力中的文化含量、“软实力”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家。
再次,在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明的强大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不仅长期处于被动、模仿、照搬西方模式的劣势且有被日益同化的危险,主要的文化产品——精英层次的教育、学术,大众层次的电影、电视、唱片、网络游戏、时尚、书刊等文化产业,日益西方化,很多正控于西方跨国企业机制中,中国文化人只能刻意模仿西方文化产品并削足适履地迎合西方受众的趣味,具有全球普遍价值和强烈现实意义的中国文化,被无形消解为“地方性的奇观”、“正在消逝的东方奇景”或“古玩”、“杂耍”,中国文化被降格、扭曲、肢解并同化,文化传播与对外交流由于中国文化对等地位的消失而不具有影响力。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供应链管理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计划、合作和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和信息。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低库存投资、低单位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间的平衡。
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供应链的形成使链上各个成员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快速反应致力于总体库存的大幅度降低,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机制。
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以“3CS” (最终客户服务Customer Ser'vqce、客户满意Customer Satlsfactlon、客户成功Customer Success)作为管理的出发点,贯穿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并将改善客户服务质量、实现客户满意、促进客户成功作为创造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
二、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的物流和信息流问题及现状
物流是供应链的基础,没有现代物流,供应链只能是空中楼阁。物流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物流概念的出现,归功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物资流动量会急剧增长,结果可能是国内的运输能力、储存能力和其他社会基础设施诸如道路、港口等的严重不足。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增加成为物资流动量增加的基础。这时,企业的运输、储存能力的扩大成为当务之急。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物流的主要目的是能力的扩大和费用的降低。为此,宏观方面要求社会基础设施诸如道路、港口等的整合和扩大,这将推动运输产业的保护和扶持。企业也追求流通活动的合理化,力求建立自己的流通中心,其中包括现代化的机械的购置和信息技术的引进。一旦经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物流的发展不再是单纯的能力扩大和降低劳动强度,而是变成提高生产效率和物流系统整体效率的管理,这时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将不可避免,对信息流的管理将变得重要。进入经济低速发展或停滞阶段后,与物流的发展相关的外部经济问题将受到关注,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大气和噪音污染以及与建筑物相关的居住幻境恶化等问题将凸现并可能得到解决。因此,作为国家的物流政策在追求物流现代化的同时,应该具有超前意识,兼顾环境保护。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的新特点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供应链运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及时、有效信息的传递,实时把握市场需求,并根据实际需求来确立相应的生产、经营和物流运作,因此电子商务为推动信息的有效传递和管理、发展电子物流乃至供应链管理奠定了基础。为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呈如下新的特点:
(一)管理信息化。
当今市场在急剧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在竞争中知己知彼。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
(二)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
“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
(三)生产经营的敏捷柔性化。
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已经难以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死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集成虚拟企业,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
(四)物流系统化、专业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上升为企业经营中重要的一环,其经营的绩效直接决定整体交易的完成和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物流信息对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商品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物流活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加强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一)采用第三方物流(3PL)方式改善企业外部物流情况。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以契约形式完成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是当今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适应物流一体化趋势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完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改革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必须以完善的网络设施为前提,特别是企业的内联网、外联网和因特网的集成,是保证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基本条件,同时它的供应商也要有好的信息化水平,这样才可以实现企业网络之间的对接合。
(三)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PR),实施ERP系统。
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通过流程再造,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可取得显著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四)加强协同整合。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竞争,将不再是企业单打独斗式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生存的需要,为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在供应链的范围内增加信息共享的意识。供应链各环节参与者彼此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减少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不必要的浪费,以提升经营的效率。
(五)重视CRH(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atlOnship Mnagement)建设。
CRH是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延伸。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技术,CRH能够突破供应链上各节点的地域界面和组织界面,将客户、经销商、企业销售部系统整合,实现企业对客户个性化的快速响应,真正解决供应链中下游管理问题。作为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向客户延伸,客户反馈的信息折射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共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施工;分包商;合同管理
一、分包合同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1)工程协调。合同中需明确所分包的工程范围、内容以及为承接工程所承担的相关任务,对于各专业的工程界面都应该有明确的划分跟合理的搭接。(2)价格协调。总包合同的报价中包括了分包合同的报价,分包报价水平直接影响到总包合同的造价以及竞争能力。分包合同是在总包合同签订后才进行签订的,因此,分包商应该积极配合总包商进行总包合同的签订工作,确保双方的最大利益。(3)时间协调。分包合同要像总包合同一样,明确有关分包商工作的时间期限以及工程中合作部门间的时间关系,明确工程延误后的所有责任问题。(4)技术协调。分包合同中应该明确指出各分包队伍的具体工作职责及该队伍所涉及的工程技术,确保工种间的技术协调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完成。(5)风险协调。建筑施工承包合同往往都会有风险的存在,一般总承包商会将自身和容中的风险分摊在分包单位上,所以分包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分包合同,为工程开展和面临的问题做好相应准备。此外,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工程内容的变更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将是合同变更,分包商需要注意相关合同条款。在工程出现问题而需要索赔时,为确保双方利益,分包商需要全力协助承包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同签订之前,除了认真了解分包合同之外,还要仔细了解工程施工的某些相关部门及单位,比如其他分包商,要了解分包商的大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以确保工程开展过程中能够良好的配合,确保施工进度,还有材料商、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一定要降低工程风险,保证工程的整体进度。
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施工过程中,分包商需要监督和控制的有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分包合同展开的,是一个全面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因此,施工监督过程便是分包合同的履行和管理的过程,需要分包商在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合同,认真做好分包合同的管理工作。(1)业主。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分包商会有同业主打交道的时候,在同业主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同业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后续合作打好必要基础。(2)设计部门。设计部门对整个工程方案的和施工效果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工程的变更同设计部门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分包商应该格外重视设计部门,同时还可以通过设计部门对施工进行优化,方便工程的顺利进行。(3)监理。监理,是负责管理整个施工工程的预算、进展速度等问题的部门,分包商同样需要认真对待。(4)其他分包商。搞好分包商之间的关系,对工程的开展同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部门间的合作,工作的协调开展,对项目实施同样至关重要。由于分包商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涉及到业主、设计、总承包、监理等多方面人员,又要时刻因对工程中项目变更、内容变更以及设计变更等多方面因素,所以,分包合同的管理工作最大特点便是动态性。
三、工程施工中的索赔问题
一是工程变更。这是最容易引起纠纷和索赔的问题之一,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业主出于某种原因对承包方提出修改、减少或增加部分工程量。二是工程延误。在工程项目进行小部分变动时,工程变更的设计图和相关资料业主没有按时交付承包商,造成工程延期;业主或监理人员要求改变原合同施工顺序,造成工程延期。三是工程停工。总承包与分包商之间的工程纠纷引发的索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商不能按时提供分包商关于工程施工的所需材料、设备及施工费用等。第二,总承包商没有按合同要求像分包商支付工程款。第三,总承包商对分包商提出了有关分包合同内容外的额外要求。如果是工程中出现的不太严重的问题,分包商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继续保证工程进度,双方尽可能的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将损失降到最低。内部索赔问题,真正需要的不是盈利,而是重在解决目前所碰到的问题。
工程分包在提高工程效率,提升工程质量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的贡献,对于工程项目的圆满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分包合同的具体实施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今后的工程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小金.土建工程施工合同索赔管理[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商管理;途径
供应商管理,是企业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供应链环管理环境下客户关系从单纯的竞争走向“双赢”的一种新型的战略性合作关系。在企业采购已经上升到管理的高度时,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大型企业、知名企业为控制成本,尤其是在准时化采购的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对于国内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讲,要将采购上升到管理阶段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不能进行科学采购,采购成本难以控制是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难以取胜的主要原因之一。
采购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的众多方面,如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商务谈判和成本核算等。而对中小企业来讲,资金短缺,信用度低,产品竞争力不高,目标市场狭窄等问题都是企业实施采购管理的阻力。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不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将使生存难以维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妨先把供应商管理从采购管理中单独出来,做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因为市场竞争的关系,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着产品品质迫切需要提升的问题,而基于传统理念,这些中小企业的供应商往往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家族作坊。这样的供应商显然无法提供企业产品品质提升和不断革新发展的目标。
企业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可以从两个途径实施:1、供应商力量分析;2、双赢供应关系管理。
(一)供应商力量分析
供应商力量分析是用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来分析供应商与采购企业之间力量的对比。通过供应商在资源市场中的供需状况,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分析,与采购企业进行力量对比,从而确定相应的供应商策略。对供应商力量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这几种市场中,需要注意的是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市场,在这种市场中,供应掌握在个别或几个供应商手中。这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强,面对这样的供应商,采购企业基本上不具备话语权,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商务谈判的回旋能力也比较弱,企业处于被动的地位。对于这样强势的供应商,企业要做的是能与之建立长期的合同关系,避免供需关系的断裂,从而造成生产的困难。
(2)供需关系分析
这里需要从两个角度分析,首先从采购企业考虑,现有资源市场为企业所提供的物料是否有很好的替代品。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替代品,那么采购企业的力量将大于现有供应商,从而在竞争与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对于这样的供应商,需要管理的主要方面是能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共同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和价值空间。其次,从供应商的角度考察采购企业是否是其主要客户,这一点决定了双方力量的对比。对供应商来讲,如果形成了强大的买方市场,则对采购企业更加有力,供应商所做出的让步将更多。
(3)ABC分析
ABC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把被分析的对象进行A、B、C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ABC分析主要考虑的是采购企业的关键产品被谁所掌握的问题。不论企业的规模如何小,都存在关键的生产物料或零部件。对于小企业来说,当企业的实力比较弱小的时候,可以利用ABC分类法,集中企业力量,与掌握企业关键产品的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这样有利于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和未来的革新发展,同时节约企业力量缩减供应商管理的范围和环节,达到成本节约的目的。
(4)转换成本分析
所谓转换成本是指当顾客从一个产品企业转向另一个产品企业所要付出的包括时间、精力、精神上的成本。这种分析是从采购企业的角度出发,主要考虑供应商是否已经给采购企业带来了很高的转换成本。对于采购企业来讲,供应商的力量很多时候是来自于供应商给采购企业带来的转换成本的高低。成本越高,采购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性越高,越难以在供应商之间建立竞争关系。所以,对供应商的选择余地也不会很大,更加难以放弃。这种情况下,如果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供应商管理工作会很难开展。所以,替代品企业的寻找和验证是采购企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二)双赢供应关系管理
所谓“双赢”供应关系,是指在现代采购管理的理论指导下,供应商与采购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竞争转向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参与经营等方式寻求共同的成本控制,利润提升,而不是传统关系下单纯的依靠谈判压低价格的新型供应关系管理。目前,在大多数成功实施了供应商管理的企业中,双赢已经成为企业间合作的典范。在其中,需要企业始终坚持并保持警惕的是采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双赢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要做到这些,有几点是必须做到的:
(1)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的建立
双方企业合作的第一步就是交流与共享,以生产企业为例,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这要求企业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及时按照市场变化组织生产,甚至变革产品。这些行为,无不需要供应商的支持。很难想像当供应商的供给不到位或不及时会给生产带来怎样的打击。而供应商的良好支持,仅仅靠供应商本身的努力是做不到的。供应商需要知道生产企业的产品变革方向,需要知道市场企业下一步的生产计划,才能随之调整本企业的供应计划。这些信息对双方企业来讲都是发展所必须的,所以,合作首先要从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建立开始。当然,共享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做的是要建立一个可以同时解决供需双方难题的联合工作小组,这对企业创新至关重要。新的产品设计、新的生产工艺都需要创新的原材料供应。所以,在对生产创新的同时,供应商本身也必然随之革新,而问题的共同解决,是双方达到“共赢”的必然结果。
(2)供应商激励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 电子商务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中的物流与信息流设计、控制和优化,将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在适当的时间送到适当的地点,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对供应链上多个企业之间的有效协调,实现供应链无缝联结的集成管理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领域同时出现了覆盖的范围不同,功能层次不同的信息系统,它们既有重叠,又有区别,而为了达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内以及不同环节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供应链内的信息壁垒,这些系统的整合和集成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要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通过信息、制造和现代管理技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对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协调的功能,使他们能以相同的节奏运作,以此来优化供应链的性能。但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活动的多变性使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变得复杂化,从而导致传统供应链运作的实际进程和结果与计划发生偏差。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问题可能在局部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可能在某个供应链环节或某个供应链功能范围之内得到协调解决。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涉及供应链跨节点、跨组织、跨职能之间的协调。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跨越供应链多个节点或功能来协调计划调整的内在机制,具有这种内在机制的供应链就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观念,通过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把所有供应链成员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整合,并为形成一个整体的功能过程而开发的供应链管理功能。
为了能及时传播信息,准确地协调决策管理人与系统的行为,供应链在战术和战略层次中需要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协调敏捷性和灵活性。正是这种协调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最终决定了企业组织能够有效地、协调地实现它自身的目标。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集成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供应链的各节点、各功能实现最佳配合与协调,共同保证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其中的关键是实现供应链系统中各节点在战略和战术层次上敏捷、灵活地协调。
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随着条码、GIS、GPS、EDI等技术逐渐被国内企业所采用,一部分企业应用Internet/Intranet,建设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虽然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支持信息技术的普及性与先进性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为集成化供应链的应用做好了理论与技术上的准备。
2.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截至2007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我国上网计算机数达到6710万,域名总数达到918万个。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B2B电子商务不仅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主导企业”为中心变得更加紧密,而且供应链的整体动作也更为高效。
3.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特别是我国的配送业、连锁业,零售业、仓储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国发展势头很快,这将在供应链干线物流与末端物流间起实物与信息的衔接作用。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电子商务技术正日趋成熟,供应链管理思想也逐步被各企业所认识。从目前的市场环境分析,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的基础条件己经具备。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实施途径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供应链的集成是由内至外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先内部集成,再外部集成的顺序。
1.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这一阶段要实现企业直接控制的领域的集成,以及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用户管理部分的集成,形成内部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支持企业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主要采用供应链计划SCP(Supply Chain Planning)和ERP(Enterprise Requirement Planning)系统来实施集成化计划和控制。这两种信息技术都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在企业内部的横向集成。有效的SCP可集成企业主要的计划和决策业务,包括: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资源配置、设备管理、优化路径、基于能力约束的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物料和能力计划、采购计划等。ERP系统则集成了企业业务流程中主要的执行职能,包括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采购等职能。两者通过基于事件的集成技术联结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主要考虑在优化资源、能力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最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效率。
2.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它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供应网链。而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即所谓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在这一阶段企业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管理的焦点要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致性,实现信息共享等,企业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就可以很好地与用户、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为达到与外部供应链的集成,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与外部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很好的接口,达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达到相互操作的一致性。这需要采用Internet信息技术和基于信息的通信技术,电子商务平台好能提供这一技术环境。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如XML, OBI等)和网络平台,可以灵活地建立起多种组织间的电子联接,如组织间的系统(Inter-organization Systems, IOS )、企业网站、Extranet、电子化市场(Electronic Market)等,从而改善商务伙伴的通讯方式,将供应链上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孤岛联接在一起,使业务和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
3.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在完成以上的集成以后,构成供应链联盟(Supply Chain Communities,SCC),它的战略核心及发展目标是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联盟必将成为一个动态的网链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识等需要,不能适应供应链需求的企业将从供应链联盟中被淘汰。供应链从而成为一个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企业通过Internet网络商务软件等技术集成在一起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一旦用户的需求消失,它也将随之解体。而当另一需求出现时,这样的一个组织结构又由新的企业动态地重新组成。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求生存,企业如何成为一个能及时、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供应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主要应用信息技术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的商务手段。这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瑛孙林岩:供应链物流平衡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020年疫情的爆发,使得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我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大幅度缩水,经济发展的形式不容乐观。对于国际市场而言,受疫情的影响较大,很多实体经济都已经无法生存下去,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国家切断了与别国的贸易往来。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尤其是进出口业务,但是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有效地控制,我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尤其是线上经济更是迸发出了巨大的市场活力。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我国要加快工商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只要能及时地转变工商管理的思路,我国的工商管理工作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2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短板
2.1工商管理工作人才缺失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而我国工商管理工作获取人才的一个主要途径来自学校,长久以来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学科,各大学校也确实培养了一大批的工商管理人才。但是,新经济形势下,对于工商管理的人才需求量剧增,对于工商管理人员的各项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面对复杂经济形势的能力。但是我国各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基本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很少有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的设置缺乏实用性,这就导致了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面对实际的工作时不知所措,工商管理工作的效率较差,因此,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相关人才是缺失的。
2.2缺乏健全的工商管理机制
一套健全的工商管理机制对于提高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规范市场,对一些不良的经济活动进行约束和指导。而我国工商管理机制还不是十分健全,工商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网络经济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工商管理工作也应该适度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来满足发展需要,但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工作中还依旧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都严重制约了工商管理工作的进展。
2.3工商管理工作的执法力度不够
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可以有权对那些市场乱象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市场上存在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进行处罚。这就要求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加强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商管理人员不具有强制执法权,因此,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尽管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罚,也不能保证这个行政处罚就能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的力度。另外,在实际的工商管理中,各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发展,往往会出台一些保护性的措施,这会对工商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工商管理部门很难发挥出应有的监管权力,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市场经济中违法犯罪现象的不断出现。
2.4工商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阻碍
对于我国工商管理工作而言,目前存在诸多阻碍,导致工商管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工商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法律进行,但是在我国,尤其是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人情关系大行其道,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经济发展涉及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但是在实际工商管理工作中,工商管理人员因为执法权限不够,在新经济形式下很难做到全面监管,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还不是十分健全,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来进行牟利,而工商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很难对其作出处罚。但是作为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职能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市场秩序,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另外,在目前的市场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传统的工商管理方式很难做到方方面面兼顾,所以就导致了工商管理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3新经济形式下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策略
3.1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要想确保我国工商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就要培养自己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学校作为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发源地,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紧跟经济发展趋势,在设计相关的课程时要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除了要教授必要的工商管理基础知识,更要结合实践,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同时,还可以引进先进的工商管理理念,适当地提高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批适应新经济形式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国家也在不断地出台各种措施保证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在现实中确实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所以就出现了定向委培的这种教育模式。鉴于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采取定向委培的方式培养属于自己的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3.2建立健全工商管理机制
面对新的经济形式,工商管理的机制不能一成不变,建立健全工商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只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对于工商管理工作实行考核制度。为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并且针对考核结果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同时为了保证考核公平合理,要对员工在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系统细致的考核。同时,针对不同部门之间的考核也要进行,根据部门之间的具体分工不同,量化考核标准,在各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风气。考核可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月度或季度的方式进行考核。
第二,对工商管理工作进行监督。首先,各地的工商管理部门属于政府行政机关,所以,各级政府要对工商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工商管理工作都是直接面对社会的,一旦工商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导致政府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形象受损,工商管理工作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要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发挥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其次,工商管理人员要实行自我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定人定岗,促使工作人员进行自我约束,同时要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对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监督管理;最后,要借用媒体的力量,一方面可以对市场上的不法行为进行披露,另一方面可以对工商管理人员的执法进行监督。
第三,在健全工商管理机制方面,还要结合新的经济形式,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引进新的管理方式,针对出现的一些新的经济模式,要不断地扩大工商管理工作的覆盖范围,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工商管理工作。
3.3增加执法力度,保障工商管理部门的权威性
为了切实保障工商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在执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严格依靠法律规定来开展工作,面对人情关系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以法律为准绳,严厉打击市场上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国家要针对目前经济的发展方向,制定工商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的空白,不能让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漏洞;此外,针对工作人员出现的问题,工商管理部门要开展自查自纠,严格规范执法制度,杜绝出现徇私枉法的行为。
3.4排除阻碍因素使工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工作的效率,工商管理部门要排除阻碍因素,使工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下面两个大的方向进行:第一,工商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需要,广泛听取企业和群众的建议,以人民群众的发展需要为目标建立相关规章制度;第二,要培养工商管理人员为人民服务和严于律己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公仆精神,加强自我的法律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执法的过程中要廉洁奉公,要将工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
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
1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容
1.1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培养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
工商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与主体意识。自由包含了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和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自由。自由探索的热情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
1.2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竞争能激活人的活力,是开拓创新的动力。竞争离不开协作。现代工业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融通、技术集成”,这种特征告诉人们,发展需要超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竞争取胜的必要手段。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已迫在眉捷。
1.3培养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结构
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
2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管理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铸造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是刻不容缓的命题。
2.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转变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才素质的特质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种教学方法,结果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其实,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实践证明,某些独特的品质往往是其创新素质的表征。因此,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就首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大学应该更多强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一种终身学习的兴趣,一种探索问题的意识。
2.2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
在课程体系上,从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来总体优化设计,进行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加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建设时,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新型课程的设置,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破现有课程的界限,注重系列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构建“能力主导型”管理系列课程的新体系,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的课程。
2.3创新教学方法,提倡体验式教学等现代管理教学方法
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和“鼓励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与运用知识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学生越来越注重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及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享受获取信息的乐趣并培养专业情感,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这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去亲身经历,从中形成认知和领悟,并成为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综合创新。
2.4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
教育能否为新世纪培养出理想的创新型人才,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型的教师来培养。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创造性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和喜欢学生求异、创新,等等。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组织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2.5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弱于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出现极强的求同现象。要想打破这种“趋同现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一是要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二是要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学习评价上,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作品评价、学生体验与反思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多元化评价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统一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弹性,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57-01
企业的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的主体和核心,企业采购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以最低的总成本提供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料和服务。供应商的选择及管理是采购职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供应商选择及管理对确保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供应商的选择
在现代市场上进行物料采购时,往往有许多家供应商可以供选择,此时买方处于有利地位,可以货比多家。采购部门必须有能力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为企业提供所需物料。在对一个供应商从认知到选择的流程中,首先要对供应商对应的特定的分类市场进行竞争分析,了解各大供应商在市场中的定位是怎样的,从而对潜在供应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企业的采购部可以使用统一标准的供应商情况登记表,来统计供应商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包括:供应商的注册地、注册资金、主要股东结构、生产场地、设备、人员、主要产品、主要客户、生产能力等。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评估其工艺能力、供应的稳定性、资源的可靠性,以及其综合竞争能力,对供应商做出初步的筛选,根据相应的产品分类建立初步的供应商数据库。接着,要安排对供应商实地考察,必要时可以邀请质量部门和工艺工程师一起参与,他们不仅会带来专业的知识与经验,共同审核的经历也会有助于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在实地考察中,应该使用统一的评分卡进行评估,并着重对其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如作业指导书等文件,质量记录等,要求面面俱到,不能遗漏。在考察中团队成员要及时沟通,在考察结束的会议中,总结供应商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听取供应商的解释。最后,在供应商审核完成后,由企业的采购部将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根据产品分类建立相应的合格供应商数据库。当企业的生产车间、维修车间及研发部门等用料单位产生了对某一种物料的需求之后,企业的供应部门会收到它们发出的标明所需物料特点(如型号、规格、质量要求等)并根据物料需求分析表计算出物料量,填写采购申请单,依照签核流程送至不同审核主管批准后,企业的采购部在收到采购申请单后就可以根据物料的品种、价格、形状、功能、品质及多种相应服务条件(如交付日期等)向本企业供应商数据库中相应的合格供应商提出要求,比较供应商供货能力和条件,选择出最理想的供应商。
二、供应商的管理
1.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
按照供应商资质及其与企业的合作情况,对合格供应商进行分级。按照物资ABC管理法对项目所需设备和主材进行综合评定,一级供应商:定位为战略伙伴;二级供应商:定位为长期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定位为临时供应商。待定供应商:指暂未经过供应商评定或经年终(或项目竣工)评定不合格而由其他级别供应商降级待定的,在特定期限内暂不从此类供应商采购,待此类供应商整改升级后,再行采购。
2.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从供应商处所采购的物料,能够持续稳定地达到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符合生产部门的需要。质量管理具体包括:供应商是否通过相关的国际质量认证标准;供应商了解和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是否已具备检验和测试所购物质原材料的方法和步骤;在质量方面采取什么样的统计管理和控制方法;供应商是不是能够被放心地免除过去进货时的检验等。
3.建立稳定的优秀供应商激励制度,使供应商有足够的积极性不断的进行减低成本、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改善提高交货及时率等。
具体激励手段有:
(1)财务激励。采购价格的重新制定、月结方式的改变、短期资金的筹措等都可用来对供应商的激励。
(2)订单激励。获得更多的订单份额对于供应商来说是一种直接的激励方式。
三、供应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稳定的供应才有稳定的生产。为了满足顾客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都力求以最低的成本将高质量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供应到市场上去,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就要求企业按库存生产,随时满足顾客的需求。但是库存的增加必然会使企业的费用相对增加,也会增加企业的风险;而市场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必须按订单进行生产,这样就出现了矛盾。这时,企业所选择的诚信、稳定的合格供应商的存在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一矛盾,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整体供应链中,每个企业既是顾客也是供应商,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的开发周期在极大地缩短,产品开发同步工程应运而生;企业可以通过采购让相应的合格供应商参与到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中来,不仅可以利用供应商的专业技术优势缩短产品开发时间,节省产品开发费用及产品制造成本,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产品功能性的需要,提高产品在整个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选择出适合本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并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稳步推进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创导双赢思想,特别是对那些战略类物资和市场获取难度大的物资的供应商更要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既可以确保生产经营的物资需要,降低存货投资和存货损失,保证并提高采购物品的质量,避免供应商为获得市场而采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降低项目材料质量,增加企业施工质量风险和使用成本,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又可以降低所采购的物资或服务的价格,节省产品开发费用及产品制造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垄,主编.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