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教学建议范文

大学教学建议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13 16:06: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大学教学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学教学建议

篇1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教学建议

0.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实行之后,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就遇到了极为艰巨的挑战,新课程标准中诸多的新观念,都很难被在古代文学中沉浸依旧的老师们所接受,这就使得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观念大大的落后,也就导致了其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高。想要使得古代文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就需要老师们能够接受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们就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可行且有效的建议。

1.选择课本的要求

老师给学生讲课需要依靠课本作支撑,通过课本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以及文化内容。因此,课本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老师选择的课本,也会影响老师教学的方法,并且能够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之中,老师们对教材的选择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及实用性,能够适应各个阶段的学生们去学习,还要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点。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之中,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与古代文学所相辅相成的,目前的教材虽然已经逐步的将历史文化融入到古代文学的教学之中,但是对于民族的习俗与文化却并没有突出的表现。实际上,在古代文学中有相当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与习俗的背景之下所创作的,而且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还能够增强文学作品本身的时代感。为了能够更好的去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教材就应当选择具有民族多元化、具有丰富民族内涵的文学课本,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民族精神、民族风俗等进入到文学课堂中来,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树立起民族观念,能够去了解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去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中华民族的合格接班人。例如,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隋唐五代的文学发展和唐文学的整体风貌,老师可以引入一些有关当时的诗歌作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例如介绍初唐时期的诗坛,必须要说到的就是贞观时期的师风和上官体。贞观时期诗风,由开始刚健质朴的言志、咏史转向模仿六朝。题材上多奉和应制,声律词藻趋于精美,风格趣味贵族化,宫廷化。再如,“上官体“是以上官仪为代表的“绮错婉媚”的诗风,具有重视形式技巧,追求声律之美的倾向。对唐代律诗的形式定型有一定作用。老师在讲解“上官体”的时候可以引入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例如,我在一次文学课的讲解时,谈到了上官体的特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我列举了一首诗歌《入朝洛堤步日》: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通过对诗歌的具体韵律分析和情感解析,帮助同学们了解“上官体”的特点,和身后韵味。

2.学生人格的培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许多的古代文学类别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古代文学,本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其中,我们应当充分的去运用其带来的教育作用,在精神与思想上去引导学生们,将文化内容、民族情怀以及社会背景等内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古代文学课程的开展有助于提高现代社会人民的素质,同时有助于传承我国文化精神,发扬我国的民族精神气节。古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化,包含着各种人生经历以及人类智慧,开展这门课程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今天这个时代变换极快的现代社会中,很多在校的学习古代汉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该专业的大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正确的面对问题,不惧怕问题,用乐观的人生态度面临困难。在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这方面古代文学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以及人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养成好的人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为了增加学生对苏轼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情怀。一般情况下老师要讲解关于苏轼知识的时候,都会提前让学生做好课下的预习,然后在讲解的时候给大家讲解苏轼一生的情况,苏轼作品的特点以及他在作诗作词方面的主要成就,以及他的代表作。这样一来学生完全失去了兴趣。为了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我举办了一场以“我眼中的苏轼”的演讲。学生需要做好课下的复习,和资料的整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将自己准备好的演讲资料,给大家展示出来。采用这样的方式增加了课堂的乐趣,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更加的全面。

3.学生基本功的养成

就目前来说,根据学生不同的文化基础,以及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题。所以说,语言基础是古代文学专业的学生们所必须要重视的。由此可见,如果学生不具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扎实的文学功底在学习相关的古代文学知识的时候会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也是他们在这门课程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古代文学包含的内容十分的丰富,主要有:文学、历史、美学、哲学、语言等多种内容,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做支撑,也是学生学习诗词内涵的基本要素。古代文学包含的内容十分的丰富,主要有:文学、历史、美学、哲学、语言等多种内容,加入学生没有好的基础学习古代文学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更不可能通过几句简单的文字描述就能联想到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诗人的感情变化。所以,学生要想掌握好古代诗词的特点就需要对诗歌中的生僻字还有诗歌的韵律特点等有一定的了解。例如清代作家吴乔在他的《围炉诗话》卷四中云:“读诗与作诗,用心各别。读诗心须细密,察作者用意如何,布局如何,措辞如何。如织者机梭,一丝不紊,而后有得于古人。只取好句,无益也。作诗须将古今人诗一帚扫却,空旷其心,于茫然中忽得一意而后成篇,定有可观。”这段话介绍了阅读文章与创造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每一部优秀的作品以及具有特点的文章都需要创意,来表达独特的意思,最终交由读者进行品鉴。读者对这部作品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对文章的看法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4.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以及提高

在传授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水平上,不断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以及创新能力是现代古代文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故而,具备实际的应用能力也是古代文学教学所要面临的根本问题。学生的古代文学水平主要通过写作、说话等方面体现出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故而,在开展古代文学课程的时候,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实际运用古代文学的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塑造高素质人才。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运用它,在写作中尝试使用古代文学的优点进行创作。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古代文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老师可以在课上进行情境创设以及多媒体联合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使用相关的语句。我特意编排了小的情景剧。大概内容为:一个人由于出了车祸,失去了自己的一条腿,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渴望,仍然在努力奋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哪句诗来形容。这时一名学生举手答道:《周易》中曾经记载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典型例子,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古代文学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体现我国民族气节、文化内涵的重要产物。古代文学包含的内容十分的丰富,而且内容历久弥新,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以及历史价值,而且对于现代人们的思想品德以及道德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需要在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开阔自己的事业,不断的进行自身品格的升华,最终能够达到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新高峰。

【参考文献】

[1]龙文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高教论坛,2007,04:61-63.

[2]张毅.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龙岩学院学报,2009,06:92-94+103.

[3]李晓明.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2011,04:89-91.

[4]孔英民.论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改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7:35-36.

篇2

在现实生活中,像上述由于发音不当导致捧腹甚至产生误会的故事并不少见。我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切实感受到语音语调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我从高校英语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高等教育阶段做好语音语调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供同仁参考。

一、重视大学英语语音语调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修订版)[1]规定了语音语调方面的教学要求,强调“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并将语音归入“说的能力”,即要求学生不但在朗读时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而且要求能听懂英语并顺利进行口头或笔头表达,也即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2004试行、2007年修订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2]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更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铺开的改革之后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一步提高了听力的比重(由原先的20%提高到35%)。以上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都普遍强调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诚然,语言是用来交际的。然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涉及到语言的基本功――语音语调及听说能力。语音语调的不准确势必会影响到听说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语音语调教学仍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教师存在轻视大学英语语音语调教学的倾向,原因之一就是错误地认为语音语调只是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问题,是中学老师分内的事。事实上,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如中学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区域差异、学生个人因素等,许多大学新生并未达到中学阶段对语音语调能力的要求,在语语调的运用上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许多老师还忽视了语音语调教学应坚持长期性的原则,没有意识到不坚持训练语音语调,学习者的“发音会变差或在一个低水平上石化”。[3]随着近几年来大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为争生源,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越来越多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教师不重视、学生基础差,致使语言学习中的语音语调问题越来越突出。

虽然我们一直试图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在现实生活中,从中学到大学,从中考、高考到大学阶段的四、六级考试,教师在教学中仍受着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由于在考试中一般只进行笔试,虽逐渐加入了听力等内容,但还未全面实现口试,且语音语调知识和能力的测试所占的比重较小甚至没有,导致在教学过程从教师到学生都对语音语调的学习和运用无暇顾及。教师一直使用传统的方式来教学,课上还是强调语法和词汇,为了学习,硬把完整的一句话分解成支离破碎,然后讲解某个词有多少种意思,却没有意识到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为了交际,主要是借助语言的工具去获取更多的信息。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少学生虽然顺利通过了四、六级乃至研究生入学考试,但用所学语言进行朗读和表达的时候却仍感到吃力,听不懂或不会说,这固然有词汇量有限、心理素质不过关等原因,但语音语调知识能力的缺乏和训练培养体系的不健全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讲外语时语音语调越好,就越容易听懂它”,[4]也进一步说明了语音语调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开展大学英语语音语调教学的建议

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语音语调教学观,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换。课堂教学不应知识词汇和语法的组合,要利用好教材中有关语音语调方面的练习。很多大学英语教材的每一册每一课后都有Reading Aloud and Memorizing部分,有些如《大学英语》(修订版)精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还标有语调,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和加强学生对语音语调的培养,逐渐增强学生对英语节奏韵律的认识,提高其语言鉴赏水平和交际能力。

2.针对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特别是语音语调参差不齐的状况,学校可以组织语音发音较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补课或通过学校开设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语音语调知识,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3.教师要懂得并灵活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等相关知识,用以指导语音语调的教学工作。课堂上,教师绝不能因为害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而使用不正确的语调或读法,要及时表扬学生在语音语调学习中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勇气和信心。同时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语音语调知识运用到朗读、口语表达和日常交际中去。兴趣是行为的原动力,要努力创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经常开展人与人、组与组、班与班之间朗读演讲等比赛活动,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多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音语调的自觉性。

4.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在平时考试时最后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含口试和笔试两部分,且应以口试为主,从而强化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注意,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沛沛英语学习手册》曾倡导“不要跟中国老师学发音”,因为据调查,“目前中国90%的英语教师发音不够标准”。这种说法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但从另一方面却反映了问题的普遍性。由于受客观环境的制约,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师并非以英语为母语,而学生的盲目模仿反过来“纵容”了教师发音上的不足。所以,高校教师仍然要不断学习语音语调知识,继续提高自身能力,使自己的发音尽可能接近标准。

当然,语音语调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效果也并非立竿见影,而应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语音语调的学习在连贯的语流中得到巩固和发展,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著.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篇3

1.1教材脱离应用性

据统计,1978~2008年间,350种大学语文教材尽管在不断的演进,融入了素质教育元素,总体上仍然存在着重文学性、脱离应用性等问题。多数教材不顾及大学的专业针对性,大量地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拓宽高校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其文学素养,增强其综合文化素质,培育其高雅审美趣味,提升其人格修养。将文学性作为学习基础,将人文性作为学习重点,脱离了工具性和应用语文的内容。这与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相悖。

1.2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的老师教授“大学语文’课程时仍采用传统的中学语文讲课模式,侧重给学生讲解词句,分析篇章结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得信息内容变得丰富形象,导致教学枯燥无味,使得学生的排斥心理越来越强烈,教学效果越来越差。上课形式的一成不和考试形式模式的单一死板,学生仅仅简单机械地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考试过后,知识全抛诸脑后,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变为空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更无法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

2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是各高校应重视大学语文的作用和地位,增加大学语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时量,支持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2.1组建教师和专业多样化的教学团队

大学语文的讲授常由一个教师从头讲到尾。而学生的学习内容,常超出一个教师所擅长范围。因此,可以尝试借鉴20世纪30年代西南联大国文课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种“从一而终”的授课方式,由几个老师按照所擅长领域共同完成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既提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又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传统观点认为,只有中文专业的人才适合作大学语文教师。可是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各个行业都有自己需求的语文知识,而中文专业背景的教师会因专业局限性,不足以胜任所有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因此,可以引入多专业教师团队共同教学机制,把与不同专业、行业相关的语文知识实施分散教学,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将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拓展语文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2选编文学性与应用性并重的教材

笔者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发现,因一些课文的文学性过强,加之学时少,仅凭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难以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选取教材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和专业,选用难易合适的教材,注意文学性与应用性融合。在选择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时,要依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社会背景和大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适当联系社会实践的岗位需求,采用分专题讲授。将人文精神和实用性的教育并重,既有古今中外的名篇解读,也有市场调查报告等针对性的训练,切实发挥各个专题的教育功能,建立起就业导向的大学语文教育模式。

2.3改进教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变成主动者,而不是由老师唱“独角戏”。莎士比亚悲剧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是年代久远、作品内容丰富和人物性格复杂、语言精彩的异邦戏剧,需要在教师指导基础上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笔者在讲授这一作品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讲授法与研究性学习法相结合等多种方法。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经典电影《哈姆雷特》的片断,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其身临课文情境中;然后,对该剧的故事背景、情节作简单介绍,并要求学生依照剧本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老师点评并从中选取最优秀的一组进行公开表演。最后,教师对哈姆雷特人物形象进行详解。事实证明,因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由被动变主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4考试时多设置主观试题

篇4

【关键词】大学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对高校实验教学也越来越关注,但还有不少高校的改革还停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的落实下去。这导致实验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当前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不重视实验教学势必会造成学生失去动手能力,只会“夸夸其谈”,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进一步对高校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实验教学的理念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学生处在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一切改革都是依靠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目的,都是为了真正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2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只有找准方向,才能达到培养适合新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将实验教学改革落实到实践中去受资金、教学水平、设备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很多教学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高校应在国家的援助下,一方面尽量多的投入资金更新实验器材,另一方面根据自己地区学生的特点,编写新的实验教材,真正把实验的设计和应用融为一体。

2.2创建自主学习平台

借助科技的帮助创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对不解的问题进行探讨。内容丰富的教学平台可以在课下为实验教学提供坚实的后盾。

2.3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在实验课上,要想令学生认真的完成实验并对其有深层次的了解,奖惩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课前的预习程度,实验的操作规范程度,实验的结果等多方面进行打分,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规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待事情认真严谨的态度。

2.4开放更多的实验室

要想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尽量让学生养成事事靠自己的习惯,这就要求高校开放更多的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在实验室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要保证实验室的规范性,学生实验时尽量保证教师在场,避免发生安全问题。

2.5组织更多的实验竞赛

经常举办实验竞赛,有助于加强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并且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竞争精神,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学习中去,经常参加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和动手能力。

2.6建立素质过硬的教学队伍

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一切实验教学的基础。教师水平的高低和教学的成果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应采取完善的管理措施,督促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知识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嘉奖,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7在实验教育中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是实验的第一要素,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是每所高校在实验改革中首先要考虑的,目前我国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还不够完善,防护器材配备不足,部分高校并不重视安全问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高校应加强安全教育,保证每个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是每所高校应尽的义务。

2.8坚持创新

我国目前的教学实验大多为从前的经典实验,讲解繁琐,步骤严苛,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已经不再适合运用于当代人才的培养。我国应对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对旧的教学实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挑选出学生感兴趣并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有帮助的实验内容,从而促进我国实验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2.9建立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示范中心的建立对周边高校实验的改革有着很好的带头模范作用,在建立教学示范中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教学思想的创新,加强和周边高校的交流,形成地区特色,让教学示范中心帮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

3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例

近年来很多大学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1改革思路

东北大学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把实验和理论结合起来,运用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实验教学,如张宝砚教授、方肇伦院士等,增添了一系列符合时代特色的新课程,并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中坚持严格管理,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而兰州大学更是自制了化工设备运用到教学当中,在节约资金的同时又维持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实验制度方面,兰州大学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员职责》等,很好地保证了实验高效稳定安全地进行。

3.2改革成果

在近年的教学改革中,我国高校的学子和教师们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如兰州大学的朱建荣在美国Innocentive公司举办的化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东北大学的徐淑坤教授荣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4结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的评定标准已经不再依据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更多的看重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时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只要我们坚持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就一定能令我国的教育事业稳定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婵娟,邓祥宜,凌洁玉,等.独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26):384~385.

[2]杨明生,陈楠楠,孙小程,等.我国台湾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及启示[J].化学教育,2014,35(19):11~13.

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条件

英语在我国是开设范围最广、拥有学习者最多的外语。外语界就英语教学现状形成共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英语教学究竟朝何方向改革,如何进行改革,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笔者针对自身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试图从英语教学规律以及所从事英语教学的特殊环境出发,提出改进英语教学的尝试性建议,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及语言能力。

一、我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起点与目标

1.学习者的起点。已经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1800个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1200,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2.教学目标。依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今后能用英语有效进行信息交流,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3.教材使用情况。本科大学英语使用的主要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共4册、《大学英语听说》1-3册、《新视野大学英语快速阅读》。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与思考

1.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建议。①对大学英语讲授者的建议。作为施教者的英语教师,有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式,有着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更新观念,转变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改变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助学”作用。

注重英语教师自身总体水平的提高。认真备课,尽量运用流利的英语。同时,加强对教学法的研究,深入了解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弄清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尽快克服困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在learning by doing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如:二人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等,以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每项教学活动中。

②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建议。我校的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学习者主要是本科低年级学生,他们习惯于教师对语法及篇章进行详细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这些学习内容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主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需要更新学习观念和方法。

学生应按照Preparation—Participation—Consolidation—Self-testing的学习模式学习。即学生必须课前预习,达到教师的预定要求;课上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活动;课后做好复习;每单元进行同步测试以巩固所学内容。

2.对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条件的思考。英语实际上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通用语。不过,在我国却是地地道道的外语,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并且中英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英语学习者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因此,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鉴于这种状况,笔者认为着眼于如下改革,以求得英语学习者较好的语言环境。

①注重复合式培养,建设独特的课程体系。前三个学期以课堂教学模式和到语言中心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学习语言知识;第四学期以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语言实用技能为主。形成基础课的语言能力、文化课程的素质培训与应用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地方院校培养特色。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提高阶段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英美概况等选修课,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意义深远。

②加强教学硬件建设,提高对英语教学设施的投入。建议学校从长远的观点计算投入与产出,加大对外语教学硬件的投入,改进并更新英语教学设施。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成为推行改革的重要条件。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网络课堂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采用先进的教学课件,内容涵盖综合英语、听力、口语等课外巩固和补充资料。学生将受益于这种学习形式,改变其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接受信息量小且方式单一,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下的状况。

③加强英语学习的“软环境”建设。完善英语学习的“软环境”,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界限。“软环境”促使学生借助新技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外语媒体和学习环境方面,向学生推荐可登录的网站,使其逐渐了解著名英文电视和广播节目,同时鼓励其多浏览英文报纸杂志,这将对改善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娱乐生活和世界知识,又能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觉坚持听力训练,例如学生每天课前十分钟听与英语课同步的录音。鼓励学生在宿舍等场所尽量编写英文指示牌和文字说明,以提高英语水平。将第二课堂活动具体化:每日有英语广播,每周有英语广场,每月有英语讲座,每学期有英语大赛。使活动进行得趣味横生,以便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好的“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们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学任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粗浅认识与思考,不妥之处,敬请赐教。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物理实验;大学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的全面改革,新课标的要求是改变以往传统硬性教学的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更是教育改革中的代表之一。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大学的基础课程,需要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将书本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因为物理实验更加注重于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一直以来的教学方式都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操作充分结合起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一、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

大学物理课程作为理工科大学教学内容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但在我国目前的大学物理授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不足之处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物理这门学科的发展。物理作为一门理科重点科目,其教学内容是枯燥乏味的,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物理这门抽象的学科进行分析和研究。大学物理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上都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中学物理教学。在大学中,学校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师授课时,对于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点只是点到即止,并没有像中学一样在授课过程面面俱到。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上除了期末考试外,在其他时候并没有明确的考核点,相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然而,在大部分理工科大学中,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教学标准,虽然对于学生的授课方式与其它大学一样,但在实验操作中,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完全的实践,无论在实验设备上还是资源配备上,都没有达到教育的标准。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的对策研究

(一)改变教师思维模式。教师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讲授方式,先进的思维意识将有助于教学模式向新颖化的形式过度,而保守落后的教学意识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的发展。所以,教师的思维模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中,虽然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必须掌握的,但实验的过程却是促进理论知识更好理解消化的重要环节。所以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占据着极重的分量。因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增进学生对于理论的掌握,也只有在实验过程中才能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素质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并让学生了解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占据着前沿的位置,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紧随时展,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全面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实验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验中来,才能使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得到的全面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学生作为教学内容中的主体对象,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能力的发挥和思维模式的创新才是关键。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并增强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实验过程中,以设置问题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对于答案的探索欲望。这样,当学生通过实验找出问题的答案时,不仅增强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信心,更加促进了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新实验报告书写形式。传统的物理实验报告中: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环节已经成为实验报告的固有模板。这样的实验报告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也阻碍了实验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代的教育体系中,创新作为发展的首要前提,无论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还是在教学模式的改变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将物理实验的书写报告进行改革与创新,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促进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向更新颖的形式发展。例如,将实验报告的书写形式改成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是短篇的学术论文等等,这些都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将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更好的掌握。

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大学物理学科中的基础课程,物理实验环节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实验的认识。先进的思维模式和创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所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将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中钧,俞眉孙.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4:186-188.

[2]喀蔚波,孙大公,苑桂红,李辉,邓德宁.医药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物理,2016,10:46-51.

[3]李建设.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内容构建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188-190+207.

篇7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技能 教学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听力(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等级水平考试中的比重不断加大。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修订了考试大纲,加大了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分值比例,听力理解部分比例提高到35%,听力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

提高英语听力技能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发展技巧、丰富知识、锻炼分析推理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实践过程。“听不懂”困扰新入学的大学生的课堂学习,从近年来的全国四、六级的试卷分析来看,听力是困扰许多大学生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弱项,也是许多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面临的巨大难题。因此,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历史和听力学习状况,进一步了解大学英语听力教与学的状况,探索大学英语听力技能的课堂训练模式,有效提高英语听力能力,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听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述评

英语听力是一项综合技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认知过程,是各种语言能力、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协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与听者对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关系,而且与听者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听懂第二语言并达到识别、理解、记忆的目的,不仅会遇到来自该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障碍,而且会受到文化和自身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文婧总结了影响大学生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

1.语音障碍。辨别英语语音是接收语言信息的第一步。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辨音,不了解快速语流中的音变现象,听到朗读或对话语流中的辅音连缀、不完全爆破、连读、同化、句子重音等语流现象会混沌模糊,无法辨识和判断。

2.词汇障碍。在英语听力训练中,词汇量的不足及不能准确鉴别单词的发音是形成学生听力障碍的主要因素。

3.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学生不了解异国文化,听到有关内容的单词便会不解其意,无法用听的形式理解语言材料中的深层文化内涵。

4.语法障碍。在听英语材料或与英语为母语者对话时,因不能对句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迅速作出反应而严重影响其对所听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判断,形成听力障碍。

5.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影响学生听力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紧张的心理状态不仅使大脑无法正常接受外来信息,而且大大降低大脑对语言信息认知理解的速度,甚至会对此产生抑制作用,妨碍大脑的听觉注意力对信息的接收、运用及合理分配。

通过对大学生英语听力发展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者发现,多数从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大都局限在理论分析上,进行大学生听力障碍因素实证分析的研究少之又少。由于受汉语方言的影响,如/n//l/不分,/s//sh/不分,因此来自不同省市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听力方面会产生语音障碍。但是具体是哪些方言发音影响学生的正确辨音,目前并无人进行详细的实证研究。研究者认为词汇量不足及不能准确鉴别单词的发音是形成学生听力障碍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研究者发现,词汇量大致相同的学生的听力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了一些显性的词汇量之外,还有一些隐性的词汇量,显性的词汇量是通过常规渠道获得的,如课本、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参加的各种英语培训班、课外的阅读,以及在准备四六级考试时获得的词汇量,如四六级的词汇书、各种阅读理解练习和模拟题中的词汇等。还有一些隐性的词汇,如观看英文影视作品,在英美国家游学或者旅游中习得的一些词汇,还有在日常生活中与英语国家人交往中习得的词汇和词语用法,等等。那么这就要考虑除了词汇量限制学生听力能力之外,还有哪些因素?“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这个因素是和词汇量一起的,英语阅读量小,知识面窄,对所听的话题不熟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英语听力内容的理解。通过扩大阅读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词汇量,增进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促进英语听力的提升。另外,培训进行指标划分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许多研究者指出:不同英语水平、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背景的学习者及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教学环境对英语听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具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关实证研究少之又少。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培养目标要求“划级别”,对测试则要求“分阶段”,并把听力教学的培养目标分为入门到八级共九个等级,同时对每个等级的题材形式、词数、语速、时长和错误率等都作了明确规定。然而,《大纲》终归是纲领性文件,只能对教学要求和测试要求做概括性描述,不可能把要求具体化和量化,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执行的参照标准。

三、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和听力学习情况调查

本研究的对象是上海政法学院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参与调研学生94人,均为参加公共英语学习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年龄集中在18-20岁。其中男生23人(24%),女生71人(76%);上海本地生源12人(10%),来自全国各地其他省市的学生86人(90%);在这些学生中,有87%以上的学生来自县以上重点高中,其中有62%的学生来自省市重点高中。明确表示自己的学校没有听力训练设备的只有9人,84位学生都回答自己的学校有听力训练设备。

关于英语各项技能的调查: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这五项技能中,认为自己最擅长阅读理解的人数最多,有56人,占60%,认为自己最擅长英语写作的人数最少,只有5人,占5%,认为自己最擅长听力理解的有12人,占12%,认为自己最擅长口语表达的有12人,占12%,认为自己最擅长翻译的有8人,占8%。这个项目问题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设计: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这五项技能中,您最不擅长的是(可多选)哪项?结果发现,认为自己最不擅长英语听力的人数最多,占35%。见下表:

在有关听力学习情况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一半以上学生接受过两年以上的听力训练,只有7人汇报说接受英语听力教学的时间少于半年,也就是高中阶段从未接触过英语听力练习。见下表:

调查发现,尽管一半以上学生接受过两年以上的听力训练,但是对自己的听力技能比较满意的只有4人,占4%,74%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不太满意。尽管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听力水平不太满意,但是研究者发现,学生在听力上花费的学习时间非常少。有54人(57%)自述用于英语听力练习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听力学习时间在1-2小时的人占26%(24人),只有14人(15%)每天练习听力在两个小时以上。

研究者进一步调查了大学生练习英语听力的方式,学生最喜欢的听力练习方式是听英文歌、看外国电影或者动画片。有85%的学生通过做教材的练习题或者英语资料的真题练习英语听力。老师在课堂上推荐的英语听力学习网和VOA等听力资源的利用率很低。见下表:

研究者进一步调查了造成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障碍的主要原因,结果发现,学生认为词汇量太小是造成英语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在“造成您的英语听力理解障碍的主要原因”的各个选项中,不理解词汇意义的人数有75人次;不懂英语习语的77人次,词汇量小、对背景知识不了解的60人次。第二个障碍是学生感到对英语句子的结构不熟悉,材料内容听不懂,对英语句子的反应太慢,无法立即理解;而听力材料语速太快,语音辨别能力差,语音语调不熟悉,对听力材料中的连读、弱读等语音变化掌握不住,听不懂等严重影响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把握。还有一个被忽略的因素,学生缺乏做笔记的能力,无法记住听到的内容,如果听力材料语速太快,学生就无法记住主要内容,听不懂材料。做听力时精神很紧张,无法集中注意力也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一个主要原因。见下表

四、结论与建议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经历和英语水平的地区差异日益加大,大学英语的大班授课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随着上海政法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外地生源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根据学生处提供的2014年入学的新生统计的数据,外地生源已经占全校新生的63%。以研究者所教英语班级的人口统计学数据为例,全班50位学生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有来自各省和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环境优越,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也有来自偏远地区,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有来自发达地区学生,生活中有大量机会接触外国文化产品和外国人,也有来自闭塞落后,从来没有机会见到外国人和使用外语的地区学生。英语学习历程千差万别,英语程度也千差万别。大学课堂上,没有哪门课程像英语一样存在如此大的差异。面对如此多元的学生状况,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可想而知。

2.高中英语教学中忽略了听力能力培养。

由于缺乏必要的听力训练设备,一些来自边远地区的高中学校无法进行听力技能训练,致使学生英语听力基础非常薄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河南、山东等高考大省的高中,由于听力没有列入高考内容,听力教学在这些省市的高中未得到应有重视,英语教学只注重词汇、语法结构的讲解和训练,忽略了学生听力技能的开发和培养。许多以一本分数线录入本校的学生由于听力能力较差而逐渐成为英语学困生,自信心和自尊心深受打击。

3.学生急需提高英语听力技能。

调查发现: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这五项技能中,学生认为自己最不擅长的是听力。但是目前我院的公共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并未开设大学英语听力课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主要以阅读教学为主,课堂学习以字词句的学习为重点,没有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和听力策略培养。目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主力教师多数是在中国传统英语教学环境中培养起来的英语学习者,本身的信息输入渠道和输入偏好是文本信息,这就造成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固守这种信息输入模式,造成大学生来到大学课堂之后感到收获不大,亟待提高的听力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反而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在不断强化。

4.教学建议。

研究小组建议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增设大学英语听力课,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力教学课的重点放在听力策略指导,如播放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在精听过程中做笔记,听完材料后完成书面练习或口头回答问题,随即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并对其做相应肯定或更正,对难点加以解释说明,同时具体地给予学生听力技巧方面的指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只是完美呈现教学内容的讲台上的表演者,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主要任务是进行策略指导和督促检查。策略培训有助于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和策略,使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挖掘互联网上丰富的英语听力和视频材料,给学生配备大量自主学习时段,加强学生对听力策略的运用和把握,在进行听力课堂教学的同时,辅以网络教学。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从教师为主实施听力内容教学转向教师指导下的英语听力自主训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选择相应听力材料,进行针对性的分级培训。在网络教室或自主学习平台,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准备的课程内容进度表及学习材料,按照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进度进行听读写训练并自我检查。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调整听力训练进度,即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在完成规定练习后进行其他练习,程度略差的学生则根据具体问题多听细听。听力作业的答案可以在网上找到,学生可以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实时自我评估。学生成为自我学习速度的控制者、完成学习任务的独立思考者、个人表现的自我评估者及自我学习的设计者。这样线上线下结合,网络学习和面授听力训练策略相结合,提高学生听力技能。

参考文献:

[1]章黉,宣安.基于网络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对比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篇8

1.1学生数理知识不足,学习的功利性增强,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各层次的录取分数线也越来越低,且高考制度的改革使物理、化学的重要性降低。大学新生的数理知识基础越来越不牢固。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有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尤其是高等数学的知识是学习物理必备的工具,学生不会使用这些工具,自然造成学习物理无法克服的困难。近年来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使学生越来越用功利的眼光审视所学的知识,若知识不能直接创造效益,就不花费功夫学习了。大学物理不能直接转化为工作技能,且相对较难学,自然就成了学生舍弃的对象。现在的大学生多是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环境下成长的,且独生子女比例较多,大多被父母娇宠,易形成好逸恶劳的习惯,不愿努力奋斗,对难学的学科自然不愿刻苦钻研。

1.2大学物理教材说理刻板,与现实脱节,无配套插图动画,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大学物理教材虽然体系完整,论述严密,但通篇都是没有任何感彩的说教理论,显得刻板,不形象生动。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教材中没有多少生活中的实例,理论是纯粹的理论,只是书本中的公式定理,和学生生活关系不大,难以激起学生感同身受的体验。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概念没有配套的插图、演示动画配合,也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这些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使得大学物理变成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学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2大学物理教学的建议

2.1提高教学者的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自身的教学态度、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教学技能是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首先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研究透彻大学物理教材,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细节。而且也可以研究多种版本的教材,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要形成自己的教案或课件,只有把课备好,才能把课上好。新教师教课效果不好的很大原因就是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没备好课。同时老师得有广博的知识面,要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的知识,可以将教学和自己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上好课的另外一个要素是教师的教学技能,这要求教师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风趣幽默、简洁明了。有清晰的逻辑思路,能将知识的主体框架烂熟于胸,能分清重点、难点,并善于归纳总结。有娴熟的课堂掌控能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丰富的ppt制作技巧,能制作辅助演示动画,做出吸引人的课件。这些技巧的掌握能较大地提升教学的效果。

2.2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时十分有限,所要学习的内容却很多,不同的章节对不同专业的重要性并不一样。因此有必要针对各理工科专业的不同课程需要不相同的物理规律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重点讲述对某专业有用的章节,适当删减对本专业关联不大的章节,让有限的课时的教学效率更高。例如对电子、测控、通信、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着重讲述电磁学的内容,删减热学的内容。对机械专业的学生着重讲述运动学和刚体力学的内容,删减热学的内容。

2.3将物理的理论和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

物理学不是枯燥的定理和公式堆积起来的学科,而是反映自然界万物运动的规律的学说,任何物理规律都有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与之对应,任何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都符合物理学的规律。所以物理学的学习可以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而且物理学的学习必须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不和现实生活结合,物理学的学习就变成堆砌公式定理的数学游戏,是字母、符号编制的迷雾丛林,让人晕头转向,自然极其枯燥难懂。只有结合现实生活学习物理学,积极寻找实例去验证物理规律,面对现象、问题积极用物理规律解释之,物理学的规律定理才有具体的形象,物理学的学习才变得有意义。物理学的规律定理就像人的骨架,现实的例子就像是人的肌肤,只学骨架虽能把握本质规律、支撑起来理论体系,但若能再将肌肤附上,则更加美丽生动。要想做到物理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要求教师要多为物理规律找生活中的实例佐证,并引导学生用物理规律解释现实的现象。

2.4将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

现在的大学物理理论课的教学和实验课的教学联系不是很紧密。一般理论课和实验课是独立开设的两门课,而且可能由两位老师授课,这两门课的进度很难协调统一起来。这可能造成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去做相关知识的实验,或者学生先做实验然后才在理论课上知道实验的原理。这都使实验和理论课得效果打了折扣。只有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起来才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大学物理理论课和实验课合成一门课,而且由同一名老师教授,并且将实验课穿插在理论课中,学完理论就安排相关的实验课。这样可以用实验去证实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同时让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让实验思路更清晰,实验过程也更顺利。

2.5将物理知识的教学和物理的发展史结合起来

物理学史与物理学教学的结合是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传统物理学教育以严密的物理知识体系的建构为主,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只要求掌握现成的规律和定理,而不去管规律和定理的发现过程,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物理学史加入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规律的背景知识,知道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感受物理学中的人文精神。同时经过人文精神的渗透,枯燥的物理规律也变得丰富多彩、有血有肉了。

2.6将物理的知识和科技发展的前沿结合起来

当今的世界,科技发展速度很快,物理学也朝着更深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并和其他学科不断融合,形成新的分支交叉学科。而大学物理教授的内容绝大多数还是几百年前的知识,这不免与现实脱节,阻碍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步伐。因此十分有必要将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作为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如将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论、生命起源、基因技术、广义相对论、激光技术、半导体技术、超导技术、太阳能技术、粒子物理、最新的诺贝尔奖项等前沿知识通过专题讲座或课题视频放映等形式介绍给学生,可以极大得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探索未知的激情,调动学习物理的兴趣。

3结语

篇9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1 引言

大学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好坏,事关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总体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理论界对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雷学文[1]研究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特性,对影响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对策。柴志贤、邱风[2]以杭州部分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为研究样本,较系统地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中若干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的教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责任心以及科研水平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教师的性别、教学班级的大小等对教学效果无显著影响。孙芳丽[3]通过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因素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课堂教学情况调查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设计“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因素调查问卷”;对A大学在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进一步分析找出影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对策建议。

2 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构建与调查问卷设计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满意度,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学生和学校,相应地,本文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教师素质——责任感、个性特点、阅历、职称、仪表、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授课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情况、课堂氛围

学生素质——学习态度、接受能力、课堂配合度

教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室条件

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估、考试、教学监督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本文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意见法设计了并修改完善了“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由32个问题组成,涵盖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所涉及的5个一级指标及20个二级指标。

3 课堂调查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3.1 课堂调查的实施。

以A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管工学院、机械学院、建工学院的大二、大三和大四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66份,回收率达91.5%;有效问卷3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信度检验。采用折半信度法进行信度检验,将统计出来的问卷按奇偶项分成A、B两组,每组180份问卷,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汇总综合表,用SPSS17.0软件对A、B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最低的相关度为88.88%,最高的为98.1%,信度较高。

效度检验,运用专家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检验,请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资深老师和研究人员对问卷内容的合理性、调查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的科学性做出评价,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正,保证了调查的效度。

3.2 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尚可,其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只占10%,基本满意的占55%;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相对重要性的看法,有51.7%的学生认为课后自学比课堂教学更重要,仅有13.3%的人认为课堂教学更为重要。在涉及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师工作态度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尤为突出的是教学过程、师资力量和教学态度(作为备选影响因素,分别有64.4%、65.6%和71.1%的学生选择)等教师因素。

学生对任课教师素质的满意度并不高(选择“较好”的占47.2%,而选择“好”的仅占10.0%)。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的责任感、个性特征、阅历和职称是学生最为看重的教师素质,总体上看,学生认为高校教师责任感不强、教师缺乏个性特征。学生逃课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反应学生对课堂的教学过程的满意状况。调查中,有56.7%的学生“经常”或“有时”逃课,逃课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比较沉闷以及课堂收获不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认可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对学习是有利的,但师生间的交流却并不频繁;师生间缺乏交流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主动性,仅有7.2%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教学设施及教室条件调查中,48.9%的学生认为教学条件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88.9%的学生表示教师条件需要改善。

在教学管理方面,半数学生认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同样重要,有43.3%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不能满足需要;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并没有起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 听力教学;学习兴趣;听说结合;多媒体设备;课外活动

听力是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只有听好才能说好,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交流。那么,如何上好英语听力课呢?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努力创造一个清新愉快的学习气氛

要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努力创造一个清新愉快的学习气氛是十分必要的。从人的心理特点来看,兴趣是构成求知欲的主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巧妙导入,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和心情舒畅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满腔热情投入学习。

2持听说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听和说两者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必须坚持听说相结合的原则,这样不仅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减轻学生的疲劳,有益于提高学习效果。在听说结合的训练中,通过听来理解和掌握语言材料信息,并激发交流的愿望,而后通过必要的问答,进行沟通,使听的效果直接反映出来,进一步强化听的效果和已掌握的言语信息的口头锻炼。方法上可采用讨论、问答、复述、模仿、书写等形式,来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2.1讨论式。在听材料前,将所听材料的主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讨论,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使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一种听录音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听材料的时候,学生就会带着一种好奇心去听,并通过听来证实他们各自心中的预测,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材料。这样既培养了说的能力,也培养了听的能力。在听过材料后也可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开拓思路。在此活动中,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充分肯定他们在听力、口语中取得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从进步的反馈中增加学习的信心。

2.2问答式。学生听完一段材料后,立即就提出问题作口头回答,帮学生辨认谈话人、话题、态度等。在听第二、三遍时可以集中注意力,根据得到的提示捕捉一些更具体的细节。通过问答,学生可以得到启发,弄清所听教材的主要信息。在此活动中,可以采取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样化的方法,这样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

2.3复述式。学生听完一段材料后,复述已获得的信息。这种方法既练听力,又练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提高听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克服听完就忘的不良习惯。通过复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2.4 模仿式。在听懂教材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跟着录音尽可能模仿材料中说话者的语音、语气和语调,学习地道的英语。还可以紧扣教材,利用课文中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5书写式。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口头问答、答述,只能了解部分学生的情况,而不能了解所有学生的听力情况。所以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听写、书面回答或复述,既可以加深学生掌握语言的精确程度,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又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听力水平,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进度和教材。但是一般来说,听力训练中,教师一般应当当场指导学生纠错,听懂所听材料的内容,这样教学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3充分利用语言实验室的多媒体设备,创设良好的英语情境

语言实验室的使用,开创了听力训练的新局面。由于它的硬件功能齐全,为外语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训练手段。在语言实验室里进行听力训练时,学生可以采用边听边录、快速转录、自听自录、听后复述、师生对讲、学生之间对话、教师监听等多种手段练习听力。这些手段打破了只靠教师控制一部录音机的局限性。语言实验室的硬件技术,把听力训练推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听力教学利用电脑、电视、幻灯、投影等电教设备,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融为一体,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最优化。

4多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

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该组织一些英语课外活动作为教学辅助,为学生创造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条件。在课外可引导并鼓励学生唱英语歌、做英语游戏、阅读英语读物、组织英语节目表演、参加各种英语演讲和竞争活动,培养学生读、听、说、写、译各项技能,扩大视野,增加兴趣,加宽加深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达到轻松学习的效果。同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了解,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志刚. 英语听力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08,(48)

篇11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22-02

一、引言

物理学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对未知世界的预测能力、创新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各类高等学校广泛开展了一门基础课大学物理。那么,非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是怎样看待大学物理的呢?笔者曾通过如“你认为大学物理重要吗?”、“你学大学物理快乐吗?”、“你学学物理的方法与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有区别吗?”、“你会自觉的阅读大学物理课本吗?”、“你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文科生应不应该开大学物理?”等问题用访谈的方法做过一些不全面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65%的学生认为大学物理并不重要,60%的学生觉得大学物理枯燥难懂,90%的学生学习方法与中学一样,90%的学生不会自觉阅读大学物理教材,90%的学生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100%的文科生(这些文科生来自于未开文科大学物理的学校)认为没必要学大学物理,等等。由此,不得不说这些数据是对当前大学物理教育的否定。身为大学物理教育的一线教师,笔者将针对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一些改革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建议,以供参考。

二、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

1.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视有名无实。高校的不断改革没有对大学物理教学带来正面的冲击。一方面,非物理理工科类大学物理的学时数被压缩了又压缩,甚至于被取缔;另一方面,像“加强基础,拓宽基础,淡化专业”这一类的改革并没有使高校将文科类专业的大学物理广泛开展起来。其次,学生走入社会时须经历的各类招考使高校笼罩了“应试学习”的阴影,而各类(不包含物理类专业)社会考试中涉及的大学物理知识极少甚至于没有,使得学生不看好这门课,缺少学习动力。

2.教学大纲长久不变,教学目标异端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大纲长久不变,不同专业同一教学大纲。关于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历来有两种观点最突出: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物理教学必须体现物理学的特色,注重物理学本身的系统,不需要与专业过多的结合;另一种观点是大学物理既然是基础课,就应该为专业学习服务,为不同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学习而存在,要把重点放在应用上,即教学目标异端化了。其次,教学内容陈旧。由于学时数被压缩,许多较难的内容被随意删减,通常只剩下陈旧的经典老三篇:力学篇、电磁学篇、波动光学篇,学生无缘与在大学物理当今科技中相遇;理论与实践应用相脱离,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3.教师思想观念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对学生缺少吸引力。很多教师思想观念守旧,教学思想还停留在学科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上,用物理知识传授替代大学物理教育,忽略了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探究能力和预测、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单一的以讲授为主,教学手段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其次,大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阶段,学时数的有限与科技发展致使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的矛盾,需要学生自主学物理相当一部分内容来缓解,但大学物理教材对学生缺少吸引力,或许说大学物理“教材”转型为“学材”未受到重视。

4.重理论,轻实验,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定律的建立,无一不以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但在高校轰轰烈烈的改革中,学校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物理实验课学时数受到更大的压缩,甚至被取消;其次,大学物理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不交叉上课,甚至于上完理论课再开实验课,理论课与实验课不能齐头并进,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互不交换教学信息,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有的学校由于实验室是由上实验课的老师管理的,理论课老师很难获取实验器材,因此,理论课上做实物演示实验更是鲜见,没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不做仿真演示实验,就真是上“纯”理论课了。另外,实验设备陈旧或不足。

5考核形式单一。学生成绩主要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通常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相当高,而考题纯粹是从理论到理论,题型一般是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其中计算题占分较重,这种考核最终把学生导向用记概念公式、背定理定律的学习方式学大学物理。其次,有的学校规定了期末考试及格率的低线,如果及格率低于所规定的低线,任课教师将被问责,而学生基础又差,所以尽可能的降低考试要求,甚至于出现师生一起“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老师给学生几套复习试卷,学生背试卷考试的不良现象。

三、当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改革建议

1.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视要落在实处。2004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为了体现加强基础的教育思想,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各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增加一定数量的B类内容和学时数,例如:对于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其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应少于144学时。”根据这一要求,高校应改变对大学物理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开课现象,保证大学物理的学时数不低于144学时。其次,当今社会所需求的是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教育应以这两方面的培养为主题。报告中指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即物理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文科生在中学时对物理学大多心存畏惧,所以为文科类大学生补上这一课是必要的。根据文科生的感性思维特点,应以日常生活、社会科技中的物理学为学习内容,适当增加物理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思想,教学方法上应尽量采取感性直观的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另外,社会的各类招聘招工考试应是以人才的综合素养、发展潜力与今后实际工作需求并重的考核,改善招聘招工考试既与人才要求、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又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社会现象。

2.使教学目标全面化,给教学内容输送新鲜血液。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根据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适时修订。大学物理是从物理学中提炼出来的,教学中当然要体现物理学的特色,但作为基础课的大学物理,与专业结合也是必要的。同时,依据报告指出的:“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结合专业,体现物理学特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应是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其次,结合专业,将物理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前沿引入大学物理教学中,给教学内容输送新鲜血液,以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和普适性。

3.改革教师的教学思想,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注重教材的转型。教育较落后的地方院校应做出每个教师每隔2~3年至少外出学习一次的规定,使教师身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环境中,近距离的受染于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中,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自然的衍生出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其次,重视将大学物理“教材”转型为大学物理“学材”的工作,使教材具有激发学习欲望的功能,提示学习课题的功能,提示学习方法的功能,促进学习个别化与个性化的功能,巩固学习成果的功能。

4.理论与实验并重,使理论课与实验课齐头并进。改革大学物理理论课上无实物演示实验的怪现象。报告指出:“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大学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都应有演示实验(实物演示和多媒体仿真演示),其中实物演示实验的数目不应少于40个。实物演示实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课堂实物演示、开放演示实验室、演示实验走廊等。提倡建立开放性的物理演示实验室,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定性或半定量验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或适当计算学分等措施保证实现上述目标。”其次,理论课与实验课应交叉进行,齐头并进,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要常交换教学信息。在学校系网页上建立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信息表,信息表由任课教师、实验员、学生共同填写。

5.考核形式多元化。改革学生成绩“一考定论”的考核方式。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除了理论课的期末考试,还应有实验考核、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包含出勤考核、作业考核、课堂提问考核、小论文交流与发表考核、自主读书笔记考核、考试态度考核等。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教育引导方法

Abstract: "" after 90, unlike" 70 "to have a firm belief of persistent, unlike" 80 "silent conservative, they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strong, the crisis is strong, after a personality and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but also cannot bear too many setback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lead to "" after 90 college students become special soci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and then analyzes the" 90 "the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put forward in view of" "after 90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guide method of relevant suggestion.

Key words: "" after 90 college students,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 lead method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90后”一词,源自于“80后”,泛指的是1990年以后至2000年之间出生的中国青少年。然而,“90后”并不是“80后”的简单派生,“90后”出生与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与“80后”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创造的经济飞速发展,体验到了信息爆炸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他们曾经被社会冠以“非主流”、“问题少年”,继“80后”再一次被指“垮掉的一代”。从2012年7月,第一届90后大学生将离开学校,真正踏入社会,而且“90后”也早已是象牙塔中的主力军。怎样正确的引导这些独特的“90后”完成大学学业则是亟待讨论和修正的。

一、“90后”大学生区别于其他时代大学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使得青少年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巨大的改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样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被充分挖掘的同时,也给“90后”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由于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多元化,社会阶层两极分化的趋势显得日益严重,社会上也出现了推崇享乐和拜金的不良现象。

2.家庭因素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90后”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孤独的一代。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三代长辈抚育重心落于“90后”这一代子女上,他们毫无疑问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对于他们的期望和要求长辈们都会尽量满足,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缺少了严肃与理性的一环。

二、“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由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的独特性,“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都具有其独特的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自我意识强,崇尚自由,但社会责任感不足。

“90 后”大学生充满激情,追求个性的张扬,强调个性的发展。思想和行为较前几代人都较为独立,自信心强,用于表达个人观点诉求,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式或苟同他人的见解,乐意于自主行动,不愿受人节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有很高的参与。有实现自我的强烈欲望,他们敢想、敢说、敢干,富于挑战性、冒险性。但是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大部分“90后”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家长教育内容以爱护,宠爱为主,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

2.心理素质有待锻炼,经不起挫折。

“90 后”大学生在家庭中通常享受着“温室”般的呵护,鲜有强烈的外界干扰。他们虽然争强好胜,但是其内心世界实际上较为脆弱,自尊感、荣誉感强烈,承受不住意料之外的打击。学校教育又单纯的只考虑学业,心理教育环节薄弱,并没有给学生应有的指导。致使绝大部分“90后”在进入大学之前经历简顺,对面临的问题认识不够,缺乏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当挫折到来时容易陷于被动,造成心理失衡乃至崩溃。

3.学习渠道广泛,过分依赖网络,甄别能力较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有开放的图书馆,大部分“90后”也具有经济实力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也成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力日渐增强,影响力日益彰显。这些改变都使得“90 后”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他们反应敏锐,获取资讯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更强、渠道更广、欲望更强。但是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和随时可得性,他们过分依赖网络,很多事情不经过思考直接接受网络所给出的答案,缺乏鉴别过程和甄别能力,这也使得“90后”很容易淹没于海量信息之中,难以正确理解和充分运用。

4.性格独立叛逆,早熟且敏感。

由于“90后”在家庭之中处于中心地位,而且“90后”的父母由于社会竞争压力或者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在“90后”的成长过称中,很少能给予孩子充分的重视和真正的交流沟通,加之“90后”又是独生子女一代,很多问题不能找到合适的人进行沟通和倾诉,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叛逆的性格。而父母对他们的物质重视和精神无视的巨大反差又使得“90后”早熟,对待事物很敏感,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言很可能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90后”有强烈的“成人意识”,时时处处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人来看待。他们渴望独立也表现得过早成熟,但实际是他们依赖心理强,抗挫能力差。

5.人生观价值观现实化。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尤其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一同到来的各种西式思维对“90后”的熏陶影响,“90后”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更趋于理性。他们的价值目标选择从政治化、泛理想化转向务实,部分选择凸显出功利性,价值选择从注重精神层面向物质层面转化,从注重整体利益向重点考虑个人得失转化。过于的现实化,让他们做任何事都以某种利己主义为前提。

三、“90后”大学生教育的问题的建议

“90后”有着太多的独特之处,所以针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不能简单将适用于“80后”、“70后”的教育方式方法生搬硬挪的套用在“90后”的身上,否则不仅无益于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与排斥,进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针对前文所列举出的“90后”的若干心理、行为特征,提出以下建议。

1.团队合作、激励的教学方式

在相关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学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倡导合作,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作业和课题,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让大学生们互相肯定,互相关心和帮助,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学会尊重他人。同时,除了这种同学间的认可,学校应当给予学生以“官方”的激励,例如证书或者奖金等形式。

2.互助讨论的教学方式

对于90后自主性强的特点,对“90后”的教育,应当逐渐的采用这种互动讨论的学习方式,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90后”更加适当的指导,真正发挥大学对于“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科学、合理的塑造作用。

3.心理契约的教育引导方式

“90后”推崇自由独立,崇尚个性张扬,以往大学里那种以制度形式存在的制约,对于“90后”来说,很有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排斥,而心理契约则是以一种隐式的方式去给予“90后”以合理的制约,这种隐式的契约不会引起“90后”强烈的反感,而是以一种信任的方式去规范引导“90后”的行为,这种方式将更为高效,而且对于“90后”这种期望别人认可的心理,心理契约将是一个良好管理方式。

“90 后”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给现存的高等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客观地分析和看待“90 后”大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认同,并对教育教学方式做出适合的更改,才能真正引导塑造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田力雄,周春梅.心理契约:高校辅导员对 90 后新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新视角.科协论坛,2011

[2]吴蓓,苏伟杰.激励机制在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1

[3]余海波,伍秀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

篇13

由于师资水平和教学环境的限制,现如今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都还是“教师主导”的传统课堂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演示完整的实验过程,学生不需要进行自主思考,只需机械式地模仿,使实验变成了一种形式化,记忆性的过程。一定程度上,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

为了实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和完善期末的考核体系。

一、引入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获取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是实验课的最终结果,也是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而言,对实验的预习环节的重视不够。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角度来看,实验的预习环节非常重要。

现在学生在预习上课要讲授的实验项目时,一来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介绍,二来可以根据在学校网站上的预习提纲和实验示范报告。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上关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仪器结构的相关介绍等基本知识结合预习提纲来对下次课要进行实验进行思考,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3]。

但由于学生课业繁重,学校教学资源有限等原因,学生往往不能在实验课之前接触到实验器材。这样纸上谈兵的实验预习,往往会造成学生对预习环节缺乏兴趣,而大大影响了实验预习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预习内容建立起生动具体的形象,引入多媒体资源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即在学校网站上逐步上传一些教学资源[7],比如拍摄的一些教学视频,实验项目的动画模拟视频等。这对于实验教学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方式。

另外,学校也可以在网站上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是利用多媒体、仿真软件和虚拟现实来模拟实验的环境和操作过程,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与实验室一些设计精密、价格昂贵的仪器相比,学校只需很少的投入,就可以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对学生而言,虚拟实验无疑是富有吸引力的,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4]。

除了三线摆等必修的实验课程之外,虚拟实验中可以加入一些拓展性、创新性的实验,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自学。

然而,虚拟实验虽然突破了传统实验受时空限制的弊端,但是它仍然无法代替真实的实验操作,它只能作为传统实验的一种具有可行性的补充。只有把传统实验和虚拟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优势。

二、采取多种授课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读懂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仪器的运行操作是实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大学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实验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可以以学生的实验水平为指标,对不同班级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对于实验水平较高的班级,可以通过课上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行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方法,这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

比如在“密立根油滴仪测油滴电荷”这个实验中,由于密立根油滴仪在操作不当的情况极容易损坏[1],教师可以让预习得好的同学介绍实验步骤,再补充强调学生介绍里的疏漏之处。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里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步骤的掌握程度。而对于长度测量工具等一些基本使用工具,可以让学生自行看教材上的说明来进行操作,教师则在课堂里面巡查,发现并记录学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在大部分的学生都操作完毕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反问的方式提问学生操作上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大学物理实验的实验技能,而且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在大学物理实验的课堂上出现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敢于创新的热烈场面[6]。

而对于实验水平相对较弱的班级,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有关实验背景,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同时也扩大学生的认知面。例如在讲解示波器的时候,由于示波器的按键很多,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先给学生看一遍示波器使用的操作视频,让学生对示波器的使用有初步的印象,然后提出实验的思路和方向,引导学生读懂实验原理,思考实验的可靠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加深学生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学和数据处理中应用Matlab

Matlab在物理实验的作图、数据处理、模拟仿真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有助于将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转变成一个师生间共同探讨的互动过程。

例如在“等厚干涉――牛顿环”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在讲授实验原理时,根据光的干涉的基本原理,利用Matlab进行牛顿环的干涉模拟,从而得到模拟出的干涉图像,使学生建立一个干涉现象的初步印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掌握实验操作,从而更快地找到干涉条纹。

另外,Matlab不仅在光学实验中有着重要应用,而且在电磁学实验中也有着较多的应用。例如,学生在使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时,常常会由于信号源的不稳定而造成图像不稳。如果采用Matlab进行模拟,则可以将实验中观察到的图形与模拟产生的图形进行对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尽快地发现错误[8]。

Matlab不仅有助于绘制物理实验的图形图像,而且在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表现优异。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涉及的物理规律一般可以分为线性规律和非线性规律两种。

对于呈线性规律的实验数据,数据处理一般采用逐差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但在数据点不多的情况下,逐差法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作图法则是人为手工绘制一条直线,当数据点分布较为松散时,学生绘制这条直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极可能产生较大误差。

最小二乘法体现了统计的规律,目的在于寻找“最优拟合”,也就是最佳的拟合直线,但它的缺点在于运算量庞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Matlab进行运算,从而将学生从复杂的人工运算中解放出来。

教师先引导学生编写好最小二乘法的运算程序,然后通过修改实验数据和调用程序,就可以得到需要的拟合直线、相关系数、线性回归方程和不确定度。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受诸多因素干扰的弊端。

而对于呈非线性关系的物理规律,数据处理一般采用作图法,并且通常不需要得到实验目标曲线的函数关系式。为了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一般情况下需要先测量好数据点再进行作图。然而描点连线不仅容易引入实验误差而且耗时巨大,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对完成实验报告抱着应付的心态,极大影响了实验报告的质量。若与Matlab相结合,采用曲线拟合和插值的方法,则可以得到理想的平滑曲线。

在数据处理环节引入Matlab,不仅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并且可以便捷地得到直观图像和函数方程。既缓解了学生对处理数据的倦怠心理,又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操作能力。当实验数据出现较大误差时,也方便了学生及早发现错误,及时重做实验,避免学生在课后因为误差过大而篡改实验的原始数据,体现实验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四、完善期末考评制度

目前普遍采用的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是将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虽然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的综合评价能够比较公平地反映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2]。

例如目前平时实验成绩评定主要以撰写的实验报告为依据,虽然教师会在课堂上对预习报告进行检查并作标记,但仍然存在学生篡改实验数据、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这不仅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而且挫伤了认真学习的同学的积极性。

考虑到现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往往采取大班上课的模式,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考量,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在期末考评中加入闭卷理论考试成绩

理论考试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在试题内容的设置上,可以是与学生选择的操作性实验相关的理论问题。比如简述实验原理、对某项操作是否出现错误的判断、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误差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等[5]。必要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延伸性的问题。比如“等厚干涉――牛顿环”这个实验的理论试题可以问如何测量水的折射率,这与实验课堂中测量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类似。

(二)加入预习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一部分

好的实验预习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是完成实验的必要前提。但学生在预习环节往往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将教材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预习报告上,没有进行任何思考,并不能达到预习目的。

篇14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suggetions of collegers about common physical eduction lessons,the paper surveies 330 collegers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 and statistic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llegers most like 3 items of baketball,table tennis and football,the collegers of 47 percent think the main fun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is training sports interest,the collegers of 38 percent consider ordinary grades should account for 40 percent of examination grades,the collegers of 54 percent deem time of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should arrange third lesson in first and third terms,the collegers of 33 percent take for which time of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should arrange forth lesson in second and forth terms.

关键词: 大学生;公体课;教学建议

Key words: collegers;common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teaching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175-01

0引言

公共体育课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形成体育兴趣和终生体育意识等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体育观念的形成[1]。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建议,得出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和理解,为我院公共体育课教育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

以宝鸡文理学院2008和2009级共330名大学生(年龄19-24周岁)为调查对象,其中文科105人、理科75人、工科150人。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通过百度和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以及图书馆和资料室等国内外相关文献,查阅与大学体育课教学相关的研究,为论文提供参考资料。

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自行设计的问卷,经检验其信效度符合一般问卷要求,对宝鸡文理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2份,有效问卷330份,回收率98%。

2.3 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2003软件对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喜欢的体育课项目通过对陕西省部分高校的调查发现,开设课程最高的是篮球、武术、足球、健美操、田径。大部分开设了大球项目,而开设乒乓球的只有一少部分,开设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的更是少的可怜。在男女生选择的运动项目上也有显著差异,大部分男生喜欢运动量大的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为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喜欢运动量小、对抗弱且具有一定娱乐性的运动项目。这也体现了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上的特征[2],所以,最好把男、女生分班上课,而不是所谓的年级专业大班统一上课。

3.2 学生对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的认识传授技术动作、组织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锻炼兴趣对学生而言哪个更重要呢?就调查的本校大一、大二学生问卷330份所得,有69%的(228人)人认为培养学生锻炼兴趣最为重要,有21%(68人)的人认为组织学生锻炼身体重要,只有10%(34人)认为传授技术动作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并不只限于学会技术动作,而更加注重锻炼的兴趣和身体的锻炼。在教学方法上面,教师要大胆创新,个别对待,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多鼓励、组织、引导,教会学生自练,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兴趣,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反复实践的愿望[3]。

3.3 学生对体育课作用的认识在调查中发现,有34.5%(114人)把大学体育课的锻炼当作是了一种减轻压力、调节情绪的一种方法;有47%(154人)认为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14.5%(48人)认为是提高运动能力;只有4%(14人)认为大学体育课是为了减肥、健美。

3.4 上课时间的选择就学生在不同的季节里何时开展体育课我们也做了调查,在调查中有179名学生(占总人数的54%)认为在第一、三学期(秋冬季)的体育课时间安排在5、6节课为最适宜,有126名学生(占总人数的38%)认为安排在3、4或者7、8节合理,只有少数25名学生(占总人数的8%)认为应该安排在1、2节。在调查中有33%的人(即111人)认为将第二、四学期的体育课时间安排在7、8节课为最佳,有27%的人(即89人)认为将第二、四学期的体育课时间安排在3、4节课为合适,有20%的人(即65人)认为将第二、四学期的体育课时间安排在1、2节课为较合理,只有20%的人(即65人)认为将第二、四学期的体育课时间安排在5、6节课为正常。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第二、四学期(春夏季)的体育课时间安排在7、8节课为最适宜,也有人认为安排在3、4或者1、2节合理,只有少数人认为应该安排在5、6节。

4结论与建议

结论:学生喜欢的上课项目为篮球、乒乓球和足球;学生对体育课的价值主要是培养学生锻炼兴趣、减轻压力、调节情绪;平时成绩应该占到考试成绩的40%,希望有更合理的、弹性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多数学生认为在第一、三学期(秋冬季)的体育课时间安排在5、6节课为最适宜,第二、四学期安排在7、8节。

建议:现代大学生的选项呈现出项目、内容多样化、淡竞技的特点,重视健身、娱乐和能力的培养。建议根据学生喜欢上课项目和自由活动项目以及男女生生理心理上的特征来安排学生体育课的所学的项目;将上课时间根据季节本身的规律进行调整,减少每个班的体育上课人数的安排。应该重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建议,创造条件来满足学生的合理建议,增加体育的投入,加强教材、场馆设施、器材等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银,对长治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调查与分析[N].长治学院学报,2009,2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