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范文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13 16:06: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语文教材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

篇1

[关键词] 生本作业 教材特点

作业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练习手段。就当前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目标不明,“盲”练。为练而练,盲无目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还有的作业空、大,教师不作铺展,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形式单一,“呆”练。不顾文本的特点和价值,一律采用“读读写写”、“背背记记”、“我想对xx说”,单调机械,形式呆板,缺乏思考性。

缺乏梯度,“散”练。不顾学生、文本的差异,不管是否已掌握、能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或每次只是做些前后不相干的零碎作业,缺乏整体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一、关注文本价值进行设计,让作业练有所获

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设计不同的作业,避免了老套的机械的作业形式,让不同的文章体现出不同的作业指向,对丰富文本主题有着深刻的意义,学生也会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作业才是切中学习价值的合身作业。

1.因文而异,凸现价值

选入教材的课文,每篇都是文质兼美但又各具特色。作业设计时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发展儿童不同的能力。在学完名人名篇后,作业中要求学生去读它的姊妹篇,扩大学生阅读量。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主题单元,学习《少年闰土》后,指点学生去读鲁迅的相关作品,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后,可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更深层次地去感受鲁迅的文品和人品。而《山中访友》、《山雨》等文情并茂的课文,易于学生熟读成诵,就布置他们多读,在读中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独特感受的同时,积累美言佳句丰富语言。

2.精读略读,各有侧重

叶圣陶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作业的安排上应该体现出不同的要求。

精读课文,要引领学生紧扣课文的重点段、重点词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讲究精细的、充分透彻的阅读,要读懂文本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仔细地揣摩它们的本义和言外之意。因此,作业应更体现重点段落、词句的语言训练。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读个大概”,不必过于在词句上拖泥带水,强调阅读方法的运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还要加强课内外联系。因此,作业应体现阅读方法的运用,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3.课后习题,适时运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机械性的练习没有了,提示性、方向性的问题增多了。这本身在要求我们不做机械作业,作业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对课后习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课后习题进行精心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课后习题1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可以从朗读入手,将读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将获取的素材迁移为口头表达材料,通过思维的逻辑转换,表达出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教师可以指导、启发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通过“当他遇到什么困难,怎么想;遇到什么困难,怎么想;遇到什么困难,又怎么想”这样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还可以形成书面语言,变成书面作业。

精心设计,适时运用课后习题,会对教学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有效地促成学生的语言习得。

二、“生本作业”的实施

生本作业的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将语文作业进行科学的整合,这样的作业具有教材相应的内容载体和学生学习策略的总和。为了达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生本作业,目的在于形成理想的作业方式,充分发挥生本作业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课内+课外

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知识传授,让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素养。课堂的时间往往是教师为了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尽可能地挤出时间进行教材的学习,作业只能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语文的课程安排语文课堂中,留出十分钟让学生完成部分作业(课堂内容的巩固等),少许剩余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这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有效举措。

四年级配套作业本中的阅读练习――“读一读,写一写”;五年级作业本中的阅读练习――“品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这些阅读题,都是编者以课文中的精彩片段精心设计的作业,将这些作业穿插在课堂阅读教学的环节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既能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又能有减少学生课外的作业量。 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作业就较少,可以在课外用较短的时间完成。

改变一贯的语文机械性的作业,在一定程度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从事他们所喜欢的作业内容和形式。生本作业的设计就是将作业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进行优化,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以最小的作业量,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让他们乐在其中,爱上语文作业。

(二)独立+合作

根据作业的内容,我们把语文作业加以区分,以便于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完成形式。对于传统的积累型作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具有一定的难度或复杂性作业,可以组织学生作业小组,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

作业本作为学生巩固性的练习,大部分要求学生以独立的形式完成。如词语的积累,生字的音形义等,各种类型的句子练习,都是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主要形式。在生本作业的实践中,我们设计把前置性的作业作为生本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许多课堂上教学任务前置到教学前,课堂上只是把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展示出来即可。

(1)自主学习式。这是教师把前置性作业通过书面形式下发给每个学生或张贴教室里,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完成的一种形式。它面向大众化,是最普通的形式,适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所有学生都需掌握的重点内容。

(2)合作探究式。此种形式适合有一定难度、学生个体不便于完成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互相补充、互为印证,从而做到解疑释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能圆满地实现教学预期。

(3)情境体验式。情境式作业让学生去体验,以期得到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如在教学二年级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一课时,老师在课前设计了如下的情境:

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去观察春天,亲近春天,欣赏春天的花、草、小动物,感受春天的风、雨、阳光、天空,观察人们的衣着、行动、语言等。

三、反思

生本作业的探索,从指向教材的单元主题,抓住文本特点,而“练有所获”,因延伸了语文园地,而“开阔心思”。在生本作业的设计实践历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让学生亲历作业过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习得语言,丰富语文素养。

只有做到真正从学生出发,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生本作业设计与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才会尽情地释放,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材 内容丰富 能力培养 要求融合 空间延伸

新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使用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好评,与其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相比较,其具有几个显著特征:一是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较好地坚持语文教学“学以致用”和综合提升的原则;二是教材内容编排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选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章节作为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文学素养;三是教材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既体现在基础知识要求上,又体现在学生的思维创新与自主学习等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立足教材特点组织开展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针对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特点,引入现代教学手段拓展信息。

新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体现出“多、深、广”的显著特点,在选编的篇目方面进行了精挑细选,都是选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国内外名家名篇,既有写人写景写物的,又有描写科技发展的。课文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较远,学生对这些内容缺乏足够的直观感知印象,这将会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将先进的教学手段融入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形象的诠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如教学《奇妙的克隆》时,学生对于这一尖端生物科技了解不深,教学互动难以有效进行。教师可以从网络下载相关信息,以视频、文字、图像等形式将这一高科技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科技形象地演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可见,针对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诠释教材、组织教学工作。

二、针对教材注重能力培养的特点,强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优化。

新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思考、想象、联想、观察、感受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有创意的表达。针对这些特点,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按照“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小组,以这样的学习载体组织教学活动,一方面集聚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入程度,增强实际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学生搭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交流中提高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还应当发挥引导作用,点拨提示学生,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启发,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结束之后,还要进行小组活动交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更好地体现教材的编排要求与内涵,对于增强语文教学成效有重要作用。

三、针对阅读写作要求融合的特点,实施联动教学,提高教学成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进行了分编,突出了这几个方面教学的融合性与交叉性,尤其是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这两个方面更显著,教师要领悟教材这一方面的规律与特点,在教学设计与组织中灵活运用、联动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作技巧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分析的同时,领悟范文的间架结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等方面的技巧,并将这样的写作技巧有效运用到写作活动中。如教学《背影》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这样的写作手法,选取身边的人物进行仿写,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写作技巧的掌握。其次,教师在做作文写前指导时,可以运用阅读分析的手法,对下水作文进行“解剖”,形象地对学生进行不同类型作文的指导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要领,提高写作能力。

四、针对教材编写空间延伸特点,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体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不仅注重课堂范畴内的教学内容组织,而且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尤其是在课内外相结合方面具有较好的运用空间。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教材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双重要求,对语文教学空间进行有效拓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有效体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弥补语文学习的不足,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社会,在与社会生活零距离的接触中加深感知印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生动的写作素材,有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外兴趣组织的作用,对课堂教学及教材讲授等方面有促进和巩固的作用,组织开展语文拓展活动,提高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教材编排特点、内容组织、内在要求等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曹永,杨青利.语文教材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新课标前后两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篇3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呈现出众多新的特点。本文旨在梳理新课改以来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文献,在此基础上,考察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研究的薄弱点,寻找可供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一、研究方法

在中国知网、超星读秀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相关文献600篇左右(截止至2015年3月),其中期刊文献530篇,硕士论文70篇,博士论文2篇,会议论文10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本研究先梳理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文献量,以期整体把握教材研究的趋势。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可以看出新课改以来对语文教材的研究明显增多,笔者认为其原因是2001年新课程改革的颁布实施,使研究者及一线教师加大了对语文教材的研究。

(二)文献内容分析

教材研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为了对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做更近一步地把握,笔者在对文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这两个方面分析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研究。

1. 研究的内容

(1) 价值取向的研究。时下,公众对语文教材批判的声音越来越多,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也遭到非议,究其原因,即是当下语文教材编写价值取向的问题。纵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三大缺失:一是经典的缺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选文要求:“必须典范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以典范性为主。”然而根据统计,80%以上的经典作品都多少被改动过。二是儿童本位的缺失。近年来,随着民国教材的升温,一些研究者先后从儿童文学的视角来观照教材的选文,提出建设儿童文学化的小学语文教材,以期选文能更加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真实性的缺失。对于教材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一是对是否与事实相符合的争议。二是现行教材是否涉及剽窃和篡改的问题。

(2) 性别角色研究。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教材承载着将儿童培养成健全个体的任务,其中包含了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平等的性别意识,以使其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新课改以来,广大研究者开始了对语文教材中性别角色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材编写者应当改变观念,不仅考虑到对于社会与时代的真实描述,同时也应当表现出一个相对丰富的、平等和多元化的性别文化。

(3)范文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新课改以来对于范文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文学作品方面。已有研究涉及教学儿童文学选文与编选儿童文学选文两个方面,指出在编选儿童文学作品时要慎重,应选取贴近孩子们的心理,能引起他们共鸣的作品,要均衡不同体裁儿童文学选文在小学各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分布,提高儿童文学选文的趣味性和哲理性。

(4)知识系统的研究。语文教材如何选择和编排知识对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知识系统是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课改以来,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知识系统的研究集中在语言文字这一块,尤其是“识字写字”这一部分,很多研究者从语言学的视角考察教材中汉字的量、序、法等问题,而对其他方面鲜少涉及。

(5)助读系统的研究。助读系统主要包括导语、注释、插图、练习等内容,通过整理分析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对助读系统的研究还相对薄弱,主要集中于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研究,其他几个方面鲜有提及。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研究而言,研究者们从插图的功能、分类、内容以及插图在教学中的使用等方面做了探讨,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内容单一,形式单调、主体欠妥等。

2. 研究的方法

对科学研究而言,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方法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去审视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现状。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和内容分析法。

(1) 比较研究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想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提高。比较研究法是极具代表性的方法,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国内各版本教材比较。就目前国内各版本教材的比较来看,比较的对象以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为主。第二,同一个出版社课改前后的教材比较。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依据新课标编制的教材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研究者通过对同一个出版社课改前后两套教材的比较,分析新版教材的得与失。第三,中外母语教材比较。通过中外教材编写理念、选材内容、编排结构、练习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发现我国教材编写的优点及不足,为我国后续教材的编写提供经验。

(2) 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是文章写作的基础,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整理分析,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研究现状,找出研究不足之处。

三、 研究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语文教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通过对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层面的关注。文献量方面,新课改以来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不断增多,文献类型完备,其中硕博论文和会议论文数量的日趋增多,表明了该领域的研究受到专业群体的重视。内容方面,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已经涉及价值功能、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结构以及对语文教材的使用等多方面,由此可见对语文教材的研究较为全面。

(二)研究不足

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呈现出不均衡性。一方面,研究内容差异明显,受文选型教材的影响,有关选文的研究最为丰富,尤其是对儿童文学选文的研究;与此相对,性别角色、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研究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仍旧相对匮乏。助读系统中插图研究较多,而对练习、导语等研究较少。另一方面,语文教材的知识系统、训练价值等内容受到研究者的冷落。第三,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论研究薄弱,这需我们今后加大研究力度。第四,对语文教材使用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宁冬梅.小学语文教材演进态势说要[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2]陈聪.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选文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 教育性 趣味性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所有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在这一过程中的教学,如果仅仅依靠课程教材的“教育性”,可能难以实现既定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关系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直接决定了“教育性”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知识吸收量不断增多,小学语文教材似乎走上了一条“弹尽粮绝”的道路,如果不在其他方面进行扩展和发掘的话,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将会走进一条死胡同。

“趣味性”是恰好与“教育性”相对的另外一个特性,是与小学生天性相一致的一种特性。在教材中,如果能将“趣味性”融入进去,必然能够最大限度弥补传统语文教材的不足,使得整个语文课程教学过程变得饱满。

小学语文教材中其实不乏“趣味性”,只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只看到和挖掘“教育性”的内容,忽略了“趣味性”的信息而已。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手段及教学理念的改革固然重要,但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也必不可少。

二、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结合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和对策,将小学语文及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进行完美结合。

(一)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材的“教育性”及“趣味性”同时进行挖掘,建议应对学生指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先从理性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入手。在指导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全面、立体地认识事物本质,辩证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到大胆质疑,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事物不一样的特质,从而提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前面学过的知识及理论,或是最为基础的词语、词组或是表达方式,同时也达到了“教育和启发”的目的。同一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结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角度换位,对植物妈妈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认识,以“你眼中的植物妈妈”为题,鼓励学生尽可能全面地认识植物生长与传播的特点,在提升学生科学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学生理性思维的灵活性。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信息化的结果和产物,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是提高课堂张力与活力的重要策略。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除上文所述措施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对教材内容进行立体呈现的同时,给予学生多个方面的感官刺激,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教材的渗透性与吸收性,促进教材内容“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统一。

(三)合理组织、布置实践作业

作业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小学生综合语文素质进行提升和培养的重要措施及途径。在传统作业模式弊端逐渐显露的情形上,课程教学改革对作业环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作业模式及形式呼之欲出。“实践作业”这一形式的出现,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是语文教材“趣味性”的重要体现途径,同时也是时展的客观要求。语文教学原本就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的困难。小学语文实践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知识,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形式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侧重于层次性强、由浅入深的实践作业模式。

比如《手捧花盆的孩子》这一教学内容实践作业的布置,教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让学生理解诚实的含义。针对这一作业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进行交流,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撒过的谎进行坦白和承认,鼓励学生从这一过程中去获取信心和勇气。当然学生在坦白谎言、承认错误的过程中会发现,其实爸爸妈妈对于那些所谓的秘密都了如指掌,在他们承认这些存在的情况之后,都对他们的勇气及诚实的品格给予了鼓励。其次,当学生对诚实这一品格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之后,教师便可以进行“信任”这一实践作业的布置了。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来完成。

作业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一位小朋友上到讲台上,去与教师合作完成一个游戏,即教师将双手伸出,要求学生向后倒下来。教师肯定是会接住学生的,但是学生是否能够完全相信教师,便是这一实践作业的重点所在了。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最后肯定会勇敢地倒下来,在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及时引入“信任”这一概念了。在实践作业中,表面上看作业的内容和量减少了,但是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和有效结合,是时展的要求,同时更是从学生特点出发,改善教学局面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应从理性思维培养、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及实践作业的布置等方面来采取措施,站在学生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阿龙.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张琦.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黄宗圆.现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选文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于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 儿童本位 小学语文 教材设计

“儿童本位”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把儿童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与追求,正确分析儿童的现状和对未来的正确的引导,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目的[1]。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料,一定要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与设计,一定要正确分析儿童的学习需要,只有符合标准的儿童教材才能促进儿童的知识积累和茁壮成长。在小学语文教材设计中,不仅要简单地增加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还要以儿童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儿童本位”视角下教材的价值取向

1.儿童视角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资料,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做服务。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要,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站在学生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避免成人化问题的出现。

2.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启蒙性教育,是为小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打下基础的阶段,小学语文教材要守住基础性的底线。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小学阶段没有对语文的基本知识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定要使小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3.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束缚,为儿童提高广阔的联想和发展空间。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适当地在教材中编设一些创新内容,积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延伸到课外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观点,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二、“儿童本位”的教材设计

1.“儿童本位”教材的语言

在“儿童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的语言文字都应该符合儿童语言的特点和规律[2]。很多成年人都认为语言要尽量简化明了,这样儿童学习起来才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时往往就出现成人化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从成年的视角对儿童的语言习惯进行审视,如果把课文中对故事发展环节和任务性格特点的详细描述性语言都删减,就会增加儿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因为对于孩童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对故事中详尽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描述,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记忆文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中就引用了小女孩和爱因斯坦之间的对话,运用了第一人称,直接引用了主人公的语言,使儿童对课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形象有很好的了解,对故事情节也能准确把握。通过对人物语言的详细描写,折射出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并没有因为自己辉煌的成就而高傲自大,具有崇高的谦逊美德。通过小女孩的语言,儿童能够判断出课文中小女孩性格的率真与可爱。

2.“儿童本位”教材的写作

写作包含复杂的心理动态过程,它与学生的知识、记忆、情绪、想象等众多因素有关,是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字、词、句运用情况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的训练活动[3]。写作能力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而且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检验,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体现。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用成人的视角评估孩子的思维和语言,不可为了增加语言的生动化色彩就一味强调辞藻的华丽,忽视儿童的本性和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能用成人的写作标准要求儿童写作,而要积极鼓励学生善于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美的事物,注重对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其在写作中不断运用积极向上的语言,传达正能量。

在三年级(下)中对《乌鸦反哺》写作练习中,就要引导学生描写乌鸦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语言,而不是一味地和儿童进行人生道理的讲解,从母亲与孩子相互对话内容中,让儿童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孝顺父母等高尚的情怀。

3.“儿童本位”教材的创造性

创造性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与编排必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正处在成长期的小学生,一定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保护他们自尊心和求知欲的前提下,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冰花》一课,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不够,对学生的原发创造性尊重程度不够,把儿童的思维一定程度地固化了。“玻璃窗上开花了”,这种语言表达原本上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但是没有当儿童对现象进行继续想象,作者就迫不及待地交代了下文,同时用较成人化的思维对该现象进行比喻,这样就限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挥。要对儿童的想象力进行适当的引导,要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条件,要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握和周密的设计。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对于教材的编排与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一定的成人化问题,所以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儿童本位的思想,注重少年儿童的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材内容,加强对儿童本位思想的运用,从而编纂出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语文教材,促进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峦.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研究[A].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篇6

关键词: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 古诗文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的优点及与语文教材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对儿童进行教育和训导的文学”,这一18世纪就提出的观点生动地强调了儿童文学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但是很可惜,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文学并没有很好地和小学语文连接起来。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教授认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表现方式。这是因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都是18岁以下未成年的少年儿童。所以儿童文文学和语文教学同样肩负着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体验中华汉字的艺术之美,并且让他们接下弘扬传统文化接力棒的重要责任。

由此看出儿童文学所包含的价值本身就与小学语文教育十分相似。时至今日,我们不仅要分析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还要注意到其在儿童认知、审美、寓教于乐等方面的作用。儿童通过欣赏儿童文学可以对人生、社会有一个初步的窥探,还会激发求知欲,萌发出学习的欲望。以上种种同样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本质要求。另外,此处还另引入“课程资源”这一概念,即“一切有利于课程实施的要素和条件”,而儿童文学恰好是小学语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类课程资源。

小学生的阅历、理解能力、识字量都存在不足,然而儿童文学有着语言质朴易懂、表达准确、充满童趣等一系列适合小学阶段儿童阅读的特点,所以选择儿童文学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能更容易吸引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学习和理解。

在儿童文学中,童话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题材,是一种丰富儿童想象力的很好形式。童话中多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故事,这使儿童更加有代入感,这样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2.苏教版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入选情况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自2011年在全国发行以来广受好评。那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递减,体裁也多为故事和散文。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的成长学习规律,很好地为他们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选择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在语文教材的设置上应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而采用生活化、简洁化并且贴近儿童用语、儿童视角的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被儿童接受,使他们产生兴趣。应这一点的要求故事、科普类的文章正呈现随年级递增的趋势。

综上,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利用儿童文学这一资源上有着较好的成果。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

1.苏教版小学生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的现状

(1)选编古诗文的意义

传统古诗文是我国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中国自古丰富多彩的文明几乎都在古诗文中孕育而生。而在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外来文明的冲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忽视了这一宝贵财富。因此,在教育领域更应该从小学就开始让学生更多更早地接触古诗文。

(2)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仍存在一些不成熟,诸如:非出自名家的古诗词不具典型意义;部分古诗词题材离生活较远;古诗文的课下注释不够全面,学生预习理解困难等都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希望能够引起教材编写者的高度重视。

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和观点

(1)从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出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先前提到,古诗文是一种承载了千年深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捍卫华夏民族的尊严,并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智慧。

(2)从艺术审美角度出发

学生对于古诗文意境的体会和理解是古诗文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如果加强教师对于美学的讲授和点拨,就能够切实地让学生将美学理论融入到古典诗词的学习中去。

(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

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既有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另找一种更加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教育方法呢?这的确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个研究方向。

3.古诗文教育中现有的不足及未来发展

(1)缺乏系统的研究方向

就现状来看,苏教版小学古诗文中的教学理念、过程和方法的研究都是零碎而不成体系的。尽管一些论文只是站在某一个角度并且不是全面地论述这些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其中一些具有真正建设意见的观点。所以现阶段更应该总结出一套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案,让教师群体对于古诗文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

(2)“以诗释诗”的创新方法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素材;想象力;综合素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素材的选择和编制直接关系到儿童想象力的提高,因此,受到了国家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推动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

一、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素材选取和编制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童话素材在教材中的占比和选取,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丰富儿童的想象内容、提升儿童的想象空间等有着密切联系,在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素材的选取和编制的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童话素材类型不够全面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素材的类型较多的数量是道德类和知识教育类,其中,道德类的童话素材差不多占据了全教材的四分之一,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童话素材类型不够全面的问题,给儿童想象力不断提高造成严重阻碍。例如:苏教版中的《小松鼠和大松树》,是从反面的角度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语文课堂呈现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小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2.经典型童话素材较少 根据童话素材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一般包括拟人体、超人体和常人体三种,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普遍存在的形式是拟人体,而其他形式的童话素材几乎不存在,导致苏教版语文教材存在经典型童话素材较少的问题,使儿童的想象力受到严重影响。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百分之七十八的童话素材都是教材编写者编写和选取的,而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怀特的《夏洛的网》等经典童话故事却没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提高,致使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3.素材缺乏幻想和幽默特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才可以保证小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在想象空间里,幻想和幽默可以帮助儿童打开思维范围,使小学生得到探索创新启发,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研究发现,童话素材的选取和编制缺乏幻想和幽默的特质,使儿童的心灵与故事的内容无法达成共识,使儿童的想象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素材应思考的内容

根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素材选取和编制存在的问题,想要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完善童话素材的类型 由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素材的形式仅限于拟人体,因此,要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想象力特点,将超人体和常人体的童话素材选取到语文教材中,完善童话素材类型,使儿童的想象力在不同阶段得到不一样的教育,让儿童的心灵感受不一样的童话乐趣。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以拟人体童话素材为主,如《爱丽丝梦游仙境》,可以为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坚实基础;中、高年级以超人体童话素材为主,如《小飞侠彼得潘》,可以让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无限扩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

2.拓展童话素材的内容 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童话素材中,道德类和教育类的比例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加入科学知识类的素材,同时增加一些其他课文类型,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从而给儿童开拓一片广阔的想象空间,将所学的知识相融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例如:《北风和小鱼》、《跟踪台风的卫星》相似的童话素材,选取最合适的篇幅,以拓宽小学语文学习的范围,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广泛运用经典童话素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想要不断提高儿童的想象力,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快速得到提升,选取经典童话素材,可以有效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如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讲述木偶皮诺曹的冒险经历,可以很好地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童话素材的选取和编制中,一定要考虑经典童话素材的广泛运用,为儿童提供无限想象空间,使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 教育性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5-01

小学语文教材设计的初衷在于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好感,初步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兴趣。但是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来看,兼顾学生发展特点的同时,还要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充分考虑“教育”特性的实现。下文论述中,笔者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特点入手,围绕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二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对二者进行结合展开了详尽的分析。

一、小学生特点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之外,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和把握。除幼儿园阶段外,小学是学生步入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较为正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知识量、知识架构以及学习习惯都处于快速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学生们对知识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反差,热爱学习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的学生却存在厌学思想;除了学习态度两极分化的情况以外,小学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多动倾向,即对游戏或是活动表现出由衷的喜欢;小学生由于知识体系的缺乏,基础知识的空白,对所有不明白的东西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伴随好奇心而来的,还有一颗容易遭受挫折的敏感的心。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在于对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及素养进行培养,但是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考虑学生天性,断然进行教学的话,必然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而“趣味性”是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对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与调整,以一种小学生更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对课程教材兴趣的同时,提升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活力与张力。但是就二者来说,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造成极大的缺失,因此,“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更是从小学生特点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状况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合理把握教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的要求进行合理把握,体现出教材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与张力,把握教学主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知识的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师在把握教材主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相应章节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宏观把握,看看章节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根据课程教学安排的进度,将这一目标设定与自身的教学素养及业务水平能力进行联系,从而促成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的一体化,保证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除了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倾向,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及途径,并且通过实际生活例子来对知识内容进行说明,这样一来,不仅能最大限度挖掘教材资源,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

除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把握外,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还应加强学生对教材的了解。这一部分功课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在每一章节教学内容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内容的架构及构成进行大致的了解,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习的主要目的和内容,让学生在心理构建出一个合理的学习体系,帮助学生与教学计划进行对话;在每一堂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兴趣,这一途径可以是故事性的讲述,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相关视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活力,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

(三)师生沟通交流的有效进行

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应着力建立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两个要素,知识的传递与知识的吸收都靠着二者之间的交流来完成,载体作用是否能够得以发挥与这二者之间有效沟通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环节中来,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通过QQ、微信等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深入掌握、了解学生的知识架构,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层次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去,通过“对话”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其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当转换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在测试与评价环节,教师也应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合理筛选,保证教学测试任务及目标完成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热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二者的有效结合来说,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更是从小学生特点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要想充分实现教材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必须从学生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兴趣,帮助学生深入语文教学的世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琦.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3.

[2]徐立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二次开发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4.

[3]肖云.文学教育中的童话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篇9

(一)应用现状

儿童文学的主要受众是低学龄段的学生,它通过浅显易懂的词汇将世界各地的奇闻异事描述得非常的优美,不仅可以极大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受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并未意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未充分发挥出儿童文学的优势。即使部分语文教师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是受个人能力的限制也无法将儿童文学与当前的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这些也极大地影响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家长们也是各执一词,虽然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这些矛盾有所缓和,但是,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仍然沿用之前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没有充分重视其地位,从而影响到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育和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

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上分析,大部分的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提及到了儿童文学内容。它通过改编或者是创新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的语文教育。同时,在部分语文阅读材料中,儿童文学也占据了较大的篇幅。由此可见,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有计划地通过儿童文学渗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尽可能地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活跃语文教学氛围,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更加良好的环境。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然后使其在此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如果单纯依靠教材来进行引导,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在当前各种技术的全面发展下,部分学生对于语文教学产生了抵触的心理,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趣味性的教学改进,充分的尊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则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

(一)儿童文学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儿童文学能够帮助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维,以此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也是十分有利的。在儿童文学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很好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自身也要有计划性地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儿童文学的研究与学习中实现个人文学素养的提升,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

(二)儿童文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部分内容学生在当前的生活中是无法感受到的,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却是非常珍贵的信息,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儿童文学中的图片及文字描述可以很好地陶冶学生的审美。同时,文字内容上更多的是反映世界的真善美,这些对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儿童文学的影响下,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人生真谛,并且在这些意识的指导下去帮助周边需要帮助的人群,尊老爱幼、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等良好的习惯都可以很好的传承下去,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培养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逐渐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相较于语文教材而言,儿童文学在措辞与意境的塑造上更加的优美。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文学的地位,适当地引用和借鉴部分内容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趣味性的引导下缓解学习压力,从而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儿童文学对于语文教材的重要影响

篇10

一、灵活运用语文教材

教要从实际出发将语文教材进行优化创新和改编,使其更好地适用于聋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语文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运用。教师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并着手统筹规划,对于不适合聋生语言学习的内容可以进行删减,而教材中缺少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补充。例如,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当中有大量古诗词内容,但就聋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而言,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抽象语言内容,在学习上也存在极大困难。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删减,加入简单易学的儿歌如将教材当中的《咏鹅》一诗换成与鹅相关的儿歌。第二,依据聋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对语文教材进行合理排序。聋校的语文教材大部分的内容是拼音学习,难以满足他们想要学习字词的需求,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将识字和字词学习提前,让学生边学拼音边练习汉字,从而促进聋学生语言发展。第三,根据语言教学的需要合理扩展语文教材。目前适合聋学生阅读的书籍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语言的进步,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和日常积累合理创编教材,扩展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或者学习实践生成语言教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成长经历作为依据,将语文教材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扩展语文教材的涵盖内容。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涵盖语言文字、语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聋学生的语文教学同样如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课程教学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和优化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聋学生词义、句义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聋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学习《四季》一课时,不少聋学生难以理解四季的含义,从而影响到对本课语言内容的吸收和消化,因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关于春夏秋冬季节的图片,并将图片和文字一一对应,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四季的含义。教师还可以运用实践的形式帮助聋学生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例如,在教学冷、热、温的文字时,为了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准备三个杯子,杯子中分别倒入冷水、热水和温水,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聋学生语法的学习,规范学生对语法的运用。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语法时,切忌孤立单一地讲解语法知识,因为聋学生的语言基础很差,而语文语法对于他们而言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表演以及图画等形式来讲解语法,并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语法意识,提高其语法运用能力。

三、重视加强生活教育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德育 渗透

小学语文渗透着德育内容,对学生德育情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那么小学生的德育情感培养的主要场所也就是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隐身发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等,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德育情感的培养。

一、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一定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很容易受兴趣的影响,因此在编排教材时应该体现时代性、趣味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它们拥有者共同的教育目标,教材中思想内涵丰富、鲜明地反映出善恶美丑、是非好坏、描绘出我国的大好山河等等。小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意图,小学语文教师是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能够将教材准确地把握好,将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充分领悟出,将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充分挖掘出来,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例如,小学六年级的《示儿》,教师让学生反复读这篇文章,同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如“这里的梦仅仅是诗人夜里做的梦吗?”等等,让学生着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个爱国诗句,从诗人的诗句中深刻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目的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地挖掘出来,正确引导小学生的道德。

二、通过引申发挥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故事性文章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对这些故事进行讲述,还应该将其故事中的思想引申发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也就是说,通过叙事性文章推理出其哲理,让学生深刻领悟。例如,五年级语文教材《书圣王羲之》一文中,重点描述了王羲之学习书法的艰苦,他之所以最终成功获得书法家的称号是通过他不断努力得来的。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里面所要表达的哲理,让他们知道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投机取巧就可以实现的,是要经过不懈努力得来的。教师要通过引申发挥,让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德育功能。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激发道德情感

小学生如果有不良的道德行为,往往是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总是认为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跟他们交流沟通,所以,即使有教师和学生主动与他们接触,但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对抗的态度。对于小学生的这种行为,教师要能够充分理解他们,不要放任不管,对这种学生失去辅导的信心。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调动起学生的互动性,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实现相互扶持,渗透道德教育,纠正那些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沟通,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与学生做好交流,共同来学习课本共同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来渗透德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能够体会的思想都是比较直观的,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教知识或者思想融入到实际中去是一种较好的而且也是小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站起来》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主人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被打倒,一次次站起来的那种毅力和勇气。然后联系实际,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家长们都不愿让孩子承受一些压力,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将孩子的未来都已经规划好,每当孩子遇到一点问题和困难时,不让孩子试图去面对、去解决,而是代替孩子解决。这种教育方式,导致现在很多孩子每当独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垂头丧气,或者怨天尤人。而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的坚强毅力以及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的韧劲,让学生去学习、去领悟,使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德育中的新思想、新特征准确把握住,将其引入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存在,并渗透到小学生的心灵中,这样就肯定能够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道德教育目标,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韩菊芳 浅议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0,(04) 。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人格特质;人物性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08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55

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健全人格的建立,教育的本质诉求在于人格的塑造和对人性的探索。而教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可以展开对整个人生和世界的认识。同时,教材对于学生价值观、处事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生的基础教育中,语文是一门主要的科目,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价值观念,对学生成长有着强烈的影响。在对语文教材中人格特质词和人物性格的分析中,对人格特征进行归纳,对人格教育观和人格价值观进行更多的揭示,可以找出培养健全人格的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格特质所具备的特点

在人的稳定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构成中,人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所表现出的任何一个特点都可以与一个词相对应,和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关系越紧密的特点,对它的表述就会越详实。所以,越看重的人格特点,描述它的词在各种媒介中出现的次数就越多。经过了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人格教育观和人格价值取向与语文教材的人格特质词、人物性格等内容是紧密相连的。

1.人格特质词可以对人或者动物等的身上所具备的特征进行描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出现的人物特质词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分别是人格特点术语和表情情绪术语,且它们的属性基本上是肯定的。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和人格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2.民族文化深刻的蕴含于语文教材中,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在语文教材中所描述出的人格特质,展现出民族文化的特性。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中西方人的人格结构也是非常不同的。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精明干练、严谨自制、外向活泼、淡泊诚信、温顺随和、善良友好、热情豪爽;而西方人的人格结构包括了五个方面,分别是外向性、愉悦性、公正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那么,在中国人的认识中,什么样的人格才是一种理想的人格特质呢?德行和才能是中国人认为的理想人格特质中所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内容。德行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人格特质,在语文教材中对于这方面的描述非常多,突出了个人的优秀品质。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中对于个人创造性及思路开阔的程度也进行了展现。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开始突出创新、探索的重要性。

3.在语文教材中,男性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出女性,在教材的描写中,男性人物大多是真实的,女性基本上是虚构的,家庭妇女在描述的女性中占了大多数,可以看出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在男女职业的描述中,男性的职业类型要比女性的职业丰富很多。男性的人物形象和人格特征是更加丰富的。

二、价值取向和健全人格的建立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人的思想情感状态。在语文教材中,实现了两者的相互作用,一方面通过语言来展现人格,另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影响力实现人格的塑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人物的描写,将人性直接展现给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充分发挥语言的影响力,利用语言来展现人物的人格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1.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现代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非常重要,这对于现代化人格的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目标在语文教材中进行充分的展现,在人格词汇的运用中融入更多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人格特征。在现代化人格的建立过程中,不要忽视优秀传统人格的继承。

在男女平等观念的树立上投入更大的力度。小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学生的性别观念正处在建立的初级,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这个时期就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小学生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内容观点总是保持充分相信的态度,因为他们批判和辨别的意识和能力还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下,通过教材将男女平等的观念传达给他们是非常必要的。

2.道德人格的培养是中国人非常注重的一个内容,建立道德、理性、审美全面发展的人格结构是当下非常迫切的一个课题,这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在对道德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对理性和审美进行了肯定。具体来说,健全人格包括了道德、理性和审美多方面的内容。

培养小学生柔性和刚性结合的人格特征。柔性说的是增强小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过其中存在的弊端就是容易造成软弱个性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将柔性和刚性结合起来,做到充分的互补,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自我,朝着这个人格发展的方向前进。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中,教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将相关的内容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给学生。

除此之外,健全人格的建立要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理念与人格建立的理念有很多互通的部分。比如,民族文化中讲究山水自然,山的品格和水的智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近山水,领悟其中的奥秘。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性,在学生价值取向和健全人格的建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格特质词和人物性格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语文教材对于理想人格建立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并将其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完善,使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现代化人格的要求和传统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推动小学生价值观和人格结构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吴正英.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塑造[J].才智,2014(35).

篇13

关键词:语文教材;特点;阅读;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92-1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经典之作,精彩活泼的语句、热情赋有想象的故事、极具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等语言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是大量反复的阅读过程,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对其进行正确指导,使学生能够去正确学习记忆,积累语言功底,对字、词、句有更多的认识和运用,以综合提高语文素质。以下简单探讨了目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的具体情况。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现状

1.课时制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差,他们的语文平均教学进度和课时在安排上也相对较小,每册的文章数量也相对有限,加上课时的严重制约传统教育中的识字、写作、情景分析等教学板块占用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使得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都严重不足。

2.引导逐渐淡化。小学生毕竟还在懵懂状态,好玩,理解力差,阅读兴趣没有培养成型等都预示着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效果是很一般的,加上阅读面很狭窄,多集中在教学课本中和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然后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引导不强,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强,使得学生的阅读量不能很好地提升。

二、提高小学生阅读量的有效措施

1.取材精辟到位。教材的取材经典、灵活的设计、故事的悬念、教师的教授方式都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当然教材的取材是重点,要让故事化的课文设置引导学生进入到寓言童话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故事带来他们的乐趣,让他们明白语文阅读的魅力,让他们自主的进行阅读,随其自然地提升学生们的阅读量。如在低年级小学儿童文学作品中,教材主要选择儿童诗篇、儿歌、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素材,切实地符合了学生的年龄段和兴趣所在,其中设置的众多故事悬念作为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覆盖了小学中的所有题材类型的文学素材,主要以儿童的故事居多,其次是童话类的散文,还有部分的古诗;在高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苏教版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了削减,增加了儿童类型的小说,以满足高年级小学生对小说故事的兴趣。

从教材的低中高阶段对儿童文学的设置来分析,从最先的全部为儿童文学到最后的儿童文学占六成的篇目,都符合了儿童的智力成长和儿童的思维方式,整体来说是符合了学生的成长规律,把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和情节性儿童文学引入到教材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2.布局合理。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没有详细地讲述阅读体会和阅读的感想,老师应该在课堂中让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去开怀畅谈阅读带来的好处和他们各自在阅读中的感受,让学生在讨论时不但可以加深同学间的关系,还能切实了解自身在阅读中做的不足的地方,并能真正对书本有强烈的阅读感。例如教材中的《船长》一文,作者通过对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哈尔威船长的质朴率直,还有那广阔无垠的大海,那些被拯救的人们等等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当时的氛围,去感受船长带给他们的震撼。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还要求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常在简介中刻画一个形象很深刻的人物或者精彩的内容,然后再提醒学生要知道后面的具体内容,请看原文,原文在某处进行标明。这样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教材激发阅读兴趣上,双向结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3.方法全。方法在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学习到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长久地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也不例外,只有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真正地让他们在阅读海洋中扬起风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作用,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大的变化,所以对于阅读来说,教师教授良好的阅读方法,其他的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这也是符合授人以渔的原则。如“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啊,朋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将给人生留下些什么”该句,教师应该着重的把“风走过”、“金浪”、“希望”、“留下什么”勾画出来,让学生去细细品味这句话,然后去探讨“可以留下什么”这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而继续奋斗着,目前提出了“速读法”,这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来,对于特别优美、经典的文章或者语句,文中都要求学生进行摘抄记录,作为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并要求做到读思相结合的好习惯。

三、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孩子启蒙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阅读的教学的地位甚至高于学习方法,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小学生阅读领域上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和成长规律,在素材的选择上,布局的科学合理上和教学方法上无疑不是与孩子的成长相结合,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历,使学生们能把阅读作为学习中的必需品,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积极性是学好任何课程的前提,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因为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如果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增强,就愿意主动去学,反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重视在新课改下注重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出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自身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因人制宜、因时、因地科学恰当地构建一些渗透着积极教育目的的充满和谐、生动活泼、蕴含智慧、充满学习情趣的人际交流情境、活动交流情境、生活交流情境等语文教学情境,从而使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如临其境,借以来激发起小学生主动进行语言交流的欲望,让小学生在这个特定的、温馨的教学环境中乐于交流,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较差,教学思想观念更新速度慢,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没有正确掌握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重点,导致其无法对小学生开展语文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难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注重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养,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经常开展各种针对性的教学培训工作和专家学者讲座以便更好地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新语文教育理念。一切从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小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为根本,将教学重点放在小学生语文积极性的培养上,并重点传授小学生终身学习必需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使小学生们从小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和盲目训练为自觉的日常语文学习行为,这样方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录音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小学语文教师口头表述所不能够完美表达出来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加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课堂容量,进而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有利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教师口头传授和文字表述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有利于打破封闭式的常规语文教学状态,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和鲜明的形象有利于加深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思维,进而从本质上提高小学生对语文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实际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开展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生活即教育”大语文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开拓小学生的学科视野,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4.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观念创新,就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语文新课改,这样才可以在本质上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使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伴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过去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讲解教学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创新与发展教学方法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使得小学生能够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更深层次和多方面理解,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表演、绘画、小组讨论以及做游戏等等形式来使得孩子能够在学习诗句的过程中,对文章中道理进行理解,更为重要的就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激情。

5.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展高质量备课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重视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外,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小学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小学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高质量的备课工作,一般情况下,备课都要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增加对小学语文教材深度、广度、语文教材体系以及语文教材知识层次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备教材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找到小学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语文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语文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小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6.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我们要将新课改运用于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方能开创小学语文教学新局面,从而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文清,姚恒朋.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性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