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3 16:06: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语文教材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生本作业 教材特点
作业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练习手段。就当前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目标不明,“盲”练。为练而练,盲无目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还有的作业空、大,教师不作铺展,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形式单一,“呆”练。不顾文本的特点和价值,一律采用“读读写写”、“背背记记”、“我想对xx说”,单调机械,形式呆板,缺乏思考性。
缺乏梯度,“散”练。不顾学生、文本的差异,不管是否已掌握、能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或每次只是做些前后不相干的零碎作业,缺乏整体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一、关注文本价值进行设计,让作业练有所获
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设计不同的作业,避免了老套的机械的作业形式,让不同的文章体现出不同的作业指向,对丰富文本主题有着深刻的意义,学生也会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作业才是切中学习价值的合身作业。
1.因文而异,凸现价值
选入教材的课文,每篇都是文质兼美但又各具特色。作业设计时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发展儿童不同的能力。在学完名人名篇后,作业中要求学生去读它的姊妹篇,扩大学生阅读量。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主题单元,学习《少年闰土》后,指点学生去读鲁迅的相关作品,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后,可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更深层次地去感受鲁迅的文品和人品。而《山中访友》、《山雨》等文情并茂的课文,易于学生熟读成诵,就布置他们多读,在读中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独特感受的同时,积累美言佳句丰富语言。
2.精读略读,各有侧重
叶圣陶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作业的安排上应该体现出不同的要求。
精读课文,要引领学生紧扣课文的重点段、重点词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讲究精细的、充分透彻的阅读,要读懂文本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仔细地揣摩它们的本义和言外之意。因此,作业应更体现重点段落、词句的语言训练。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读个大概”,不必过于在词句上拖泥带水,强调阅读方法的运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还要加强课内外联系。因此,作业应体现阅读方法的运用,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3.课后习题,适时运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机械性的练习没有了,提示性、方向性的问题增多了。这本身在要求我们不做机械作业,作业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对课后习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课后习题进行精心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课后习题1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可以从朗读入手,将读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将获取的素材迁移为口头表达材料,通过思维的逻辑转换,表达出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教师可以指导、启发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通过“当他遇到什么困难,怎么想;遇到什么困难,怎么想;遇到什么困难,又怎么想”这样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还可以形成书面语言,变成书面作业。
精心设计,适时运用课后习题,会对教学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有效地促成学生的语言习得。
二、“生本作业”的实施
生本作业的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将语文作业进行科学的整合,这样的作业具有教材相应的内容载体和学生学习策略的总和。为了达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生本作业,目的在于形成理想的作业方式,充分发挥生本作业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课内+课外
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知识传授,让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素养。课堂的时间往往是教师为了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尽可能地挤出时间进行教材的学习,作业只能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语文的课程安排语文课堂中,留出十分钟让学生完成部分作业(课堂内容的巩固等),少许剩余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这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有效举措。
四年级配套作业本中的阅读练习――“读一读,写一写”;五年级作业本中的阅读练习――“品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这些阅读题,都是编者以课文中的精彩片段精心设计的作业,将这些作业穿插在课堂阅读教学的环节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既能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又能有减少学生课外的作业量。 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作业就较少,可以在课外用较短的时间完成。
改变一贯的语文机械性的作业,在一定程度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从事他们所喜欢的作业内容和形式。生本作业的设计就是将作业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进行优化,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以最小的作业量,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让他们乐在其中,爱上语文作业。
(二)独立+合作
根据作业的内容,我们把语文作业加以区分,以便于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完成形式。对于传统的积累型作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具有一定的难度或复杂性作业,可以组织学生作业小组,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
作业本作为学生巩固性的练习,大部分要求学生以独立的形式完成。如词语的积累,生字的音形义等,各种类型的句子练习,都是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主要形式。在生本作业的实践中,我们设计把前置性的作业作为生本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许多课堂上教学任务前置到教学前,课堂上只是把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展示出来即可。
(1)自主学习式。这是教师把前置性作业通过书面形式下发给每个学生或张贴教室里,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完成的一种形式。它面向大众化,是最普通的形式,适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所有学生都需掌握的重点内容。
(2)合作探究式。此种形式适合有一定难度、学生个体不便于完成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互相补充、互为印证,从而做到解疑释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能圆满地实现教学预期。
(3)情境体验式。情境式作业让学生去体验,以期得到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如在教学二年级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一课时,老师在课前设计了如下的情境:
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去观察春天,亲近春天,欣赏春天的花、草、小动物,感受春天的风、雨、阳光、天空,观察人们的衣着、行动、语言等。
三、反思
生本作业的探索,从指向教材的单元主题,抓住文本特点,而“练有所获”,因延伸了语文园地,而“开阔心思”。在生本作业的设计实践历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让学生亲历作业过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习得语言,丰富语文素养。
只有做到真正从学生出发,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生本作业设计与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才会尽情地释放,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材 内容丰富 能力培养 要求融合 空间延伸
新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使用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好评,与其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相比较,其具有几个显著特征:一是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较好地坚持语文教学“学以致用”和综合提升的原则;二是教材内容编排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选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章节作为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文学素养;三是教材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既体现在基础知识要求上,又体现在学生的思维创新与自主学习等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立足教材特点组织开展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针对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特点,引入现代教学手段拓展信息。
新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体现出“多、深、广”的显著特点,在选编的篇目方面进行了精挑细选,都是选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国内外名家名篇,既有写人写景写物的,又有描写科技发展的。课文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较远,学生对这些内容缺乏足够的直观感知印象,这将会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将先进的教学手段融入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形象的诠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如教学《奇妙的克隆》时,学生对于这一尖端生物科技了解不深,教学互动难以有效进行。教师可以从网络下载相关信息,以视频、文字、图像等形式将这一高科技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科技形象地演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可见,针对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诠释教材、组织教学工作。
二、针对教材注重能力培养的特点,强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优化。
新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思考、想象、联想、观察、感受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有创意的表达。针对这些特点,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按照“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小组,以这样的学习载体组织教学活动,一方面集聚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入程度,增强实际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学生搭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交流中提高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还应当发挥引导作用,点拨提示学生,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启发,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结束之后,还要进行小组活动交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更好地体现教材的编排要求与内涵,对于增强语文教学成效有重要作用。
三、针对阅读写作要求融合的特点,实施联动教学,提高教学成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进行了分编,突出了这几个方面教学的融合性与交叉性,尤其是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这两个方面更显著,教师要领悟教材这一方面的规律与特点,在教学设计与组织中灵活运用、联动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作技巧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分析的同时,领悟范文的间架结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等方面的技巧,并将这样的写作技巧有效运用到写作活动中。如教学《背影》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这样的写作手法,选取身边的人物进行仿写,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写作技巧的掌握。其次,教师在做作文写前指导时,可以运用阅读分析的手法,对下水作文进行“解剖”,形象地对学生进行不同类型作文的指导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要领,提高写作能力。
四、针对教材编写空间延伸特点,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体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不仅注重课堂范畴内的教学内容组织,而且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尤其是在课内外相结合方面具有较好的运用空间。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教材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双重要求,对语文教学空间进行有效拓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有效体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弥补语文学习的不足,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社会,在与社会生活零距离的接触中加深感知印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生动的写作素材,有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外兴趣组织的作用,对课堂教学及教材讲授等方面有促进和巩固的作用,组织开展语文拓展活动,提高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教材编排特点、内容组织、内在要求等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曹永,杨青利.语文教材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新课标前后两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呈现出众多新的特点。本文旨在梳理新课改以来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文献,在此基础上,考察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研究的薄弱点,寻找可供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一、研究方法
在中国知网、超星读秀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相关文献600篇左右(截止至2015年3月),其中期刊文献530篇,硕士论文70篇,博士论文2篇,会议论文10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本研究先梳理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文献量,以期整体把握教材研究的趋势。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可以看出新课改以来对语文教材的研究明显增多,笔者认为其原因是2001年新课程改革的颁布实施,使研究者及一线教师加大了对语文教材的研究。
(二)文献内容分析
教材研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为了对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做更近一步地把握,笔者在对文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这两个方面分析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研究。
1. 研究的内容
(1) 价值取向的研究。时下,公众对语文教材批判的声音越来越多,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也遭到非议,究其原因,即是当下语文教材编写价值取向的问题。纵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三大缺失:一是经典的缺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选文要求:“必须典范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以典范性为主。”然而根据统计,80%以上的经典作品都多少被改动过。二是儿童本位的缺失。近年来,随着民国教材的升温,一些研究者先后从儿童文学的视角来观照教材的选文,提出建设儿童文学化的小学语文教材,以期选文能更加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真实性的缺失。对于教材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一是对是否与事实相符合的争议。二是现行教材是否涉及剽窃和篡改的问题。
(2) 性别角色研究。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教材承载着将儿童培养成健全个体的任务,其中包含了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平等的性别意识,以使其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新课改以来,广大研究者开始了对语文教材中性别角色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材编写者应当改变观念,不仅考虑到对于社会与时代的真实描述,同时也应当表现出一个相对丰富的、平等和多元化的性别文化。
(3)范文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新课改以来对于范文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文学作品方面。已有研究涉及教学儿童文学选文与编选儿童文学选文两个方面,指出在编选儿童文学作品时要慎重,应选取贴近孩子们的心理,能引起他们共鸣的作品,要均衡不同体裁儿童文学选文在小学各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分布,提高儿童文学选文的趣味性和哲理性。
(4)知识系统的研究。语文教材如何选择和编排知识对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知识系统是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课改以来,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知识系统的研究集中在语言文字这一块,尤其是“识字写字”这一部分,很多研究者从语言学的视角考察教材中汉字的量、序、法等问题,而对其他方面鲜少涉及。
(5)助读系统的研究。助读系统主要包括导语、注释、插图、练习等内容,通过整理分析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对助读系统的研究还相对薄弱,主要集中于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研究,其他几个方面鲜有提及。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研究而言,研究者们从插图的功能、分类、内容以及插图在教学中的使用等方面做了探讨,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内容单一,形式单调、主体欠妥等。
2. 研究的方法
对科学研究而言,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方法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去审视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现状。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和内容分析法。
(1) 比较研究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想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提高。比较研究法是极具代表性的方法,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国内各版本教材比较。就目前国内各版本教材的比较来看,比较的对象以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为主。第二,同一个出版社课改前后的教材比较。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依据新课标编制的教材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研究者通过对同一个出版社课改前后两套教材的比较,分析新版教材的得与失。第三,中外母语教材比较。通过中外教材编写理念、选材内容、编排结构、练习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发现我国教材编写的优点及不足,为我国后续教材的编写提供经验。
(2) 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是文章写作的基础,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整理分析,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研究现状,找出研究不足之处。
三、 研究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语文教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通过对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层面的关注。文献量方面,新课改以来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不断增多,文献类型完备,其中硕博论文和会议论文数量的日趋增多,表明了该领域的研究受到专业群体的重视。内容方面,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已经涉及价值功能、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结构以及对语文教材的使用等多方面,由此可见对语文教材的研究较为全面。
(二)研究不足
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呈现出不均衡性。一方面,研究内容差异明显,受文选型教材的影响,有关选文的研究最为丰富,尤其是对儿童文学选文的研究;与此相对,性别角色、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研究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仍旧相对匮乏。助读系统中插图研究较多,而对练习、导语等研究较少。另一方面,语文教材的知识系统、训练价值等内容受到研究者的冷落。第三,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论研究薄弱,这需我们今后加大研究力度。第四,对语文教材使用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宁冬梅.小学语文教材演进态势说要[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2]陈聪.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选文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 教育性 趣味性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所有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在这一过程中的教学,如果仅仅依靠课程教材的“教育性”,可能难以实现既定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关系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直接决定了“教育性”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知识吸收量不断增多,小学语文教材似乎走上了一条“弹尽粮绝”的道路,如果不在其他方面进行扩展和发掘的话,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将会走进一条死胡同。
“趣味性”是恰好与“教育性”相对的另外一个特性,是与小学生天性相一致的一种特性。在教材中,如果能将“趣味性”融入进去,必然能够最大限度弥补传统语文教材的不足,使得整个语文课程教学过程变得饱满。
小学语文教材中其实不乏“趣味性”,只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只看到和挖掘“教育性”的内容,忽略了“趣味性”的信息而已。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手段及教学理念的改革固然重要,但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也必不可少。
二、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结合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和对策,将小学语文及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进行完美结合。
(一)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材的“教育性”及“趣味性”同时进行挖掘,建议应对学生指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先从理性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入手。在指导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全面、立体地认识事物本质,辩证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到大胆质疑,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事物不一样的特质,从而提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前面学过的知识及理论,或是最为基础的词语、词组或是表达方式,同时也达到了“教育和启发”的目的。同一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结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角度换位,对植物妈妈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认识,以“你眼中的植物妈妈”为题,鼓励学生尽可能全面地认识植物生长与传播的特点,在提升学生科学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学生理性思维的灵活性。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信息化的结果和产物,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是提高课堂张力与活力的重要策略。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除上文所述措施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对教材内容进行立体呈现的同时,给予学生多个方面的感官刺激,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教材的渗透性与吸收性,促进教材内容“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统一。
(三)合理组织、布置实践作业
作业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小学生综合语文素质进行提升和培养的重要措施及途径。在传统作业模式弊端逐渐显露的情形上,课程教学改革对作业环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作业模式及形式呼之欲出。“实践作业”这一形式的出现,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是语文教材“趣味性”的重要体现途径,同时也是时展的客观要求。语文教学原本就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的困难。小学语文实践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知识,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形式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侧重于层次性强、由浅入深的实践作业模式。
比如《手捧花盆的孩子》这一教学内容实践作业的布置,教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让学生理解诚实的含义。针对这一作业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进行交流,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撒过的谎进行坦白和承认,鼓励学生从这一过程中去获取信心和勇气。当然学生在坦白谎言、承认错误的过程中会发现,其实爸爸妈妈对于那些所谓的秘密都了如指掌,在他们承认这些存在的情况之后,都对他们的勇气及诚实的品格给予了鼓励。其次,当学生对诚实这一品格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之后,教师便可以进行“信任”这一实践作业的布置了。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来完成。
作业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一位小朋友上到讲台上,去与教师合作完成一个游戏,即教师将双手伸出,要求学生向后倒下来。教师肯定是会接住学生的,但是学生是否能够完全相信教师,便是这一实践作业的重点所在了。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最后肯定会勇敢地倒下来,在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及时引入“信任”这一概念了。在实践作业中,表面上看作业的内容和量减少了,但是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和有效结合,是时展的要求,同时更是从学生特点出发,改善教学局面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应从理性思维培养、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及实践作业的布置等方面来采取措施,站在学生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阿龙.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张琦.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黄宗圆.现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选文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于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
关键词: 儿童本位 小学语文 教材设计
“儿童本位”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把儿童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与追求,正确分析儿童的现状和对未来的正确的引导,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目的[1]。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料,一定要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与设计,一定要正确分析儿童的学习需要,只有符合标准的儿童教材才能促进儿童的知识积累和茁壮成长。在小学语文教材设计中,不仅要简单地增加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还要以儿童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儿童本位”视角下教材的价值取向
1.儿童视角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资料,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做服务。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要,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站在学生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避免成人化问题的出现。
2.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启蒙性教育,是为小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打下基础的阶段,小学语文教材要守住基础性的底线。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小学阶段没有对语文的基本知识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定要使小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3.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束缚,为儿童提高广阔的联想和发展空间。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适当地在教材中编设一些创新内容,积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延伸到课外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观点,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二、“儿童本位”的教材设计
1.“儿童本位”教材的语言
在“儿童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的语言文字都应该符合儿童语言的特点和规律[2]。很多成年人都认为语言要尽量简化明了,这样儿童学习起来才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时往往就出现成人化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从成年的视角对儿童的语言习惯进行审视,如果把课文中对故事发展环节和任务性格特点的详细描述性语言都删减,就会增加儿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因为对于孩童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对故事中详尽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描述,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记忆文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中就引用了小女孩和爱因斯坦之间的对话,运用了第一人称,直接引用了主人公的语言,使儿童对课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形象有很好的了解,对故事情节也能准确把握。通过对人物语言的详细描写,折射出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并没有因为自己辉煌的成就而高傲自大,具有崇高的谦逊美德。通过小女孩的语言,儿童能够判断出课文中小女孩性格的率真与可爱。
2.“儿童本位”教材的写作
写作包含复杂的心理动态过程,它与学生的知识、记忆、情绪、想象等众多因素有关,是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字、词、句运用情况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的训练活动[3]。写作能力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而且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检验,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体现。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用成人的视角评估孩子的思维和语言,不可为了增加语言的生动化色彩就一味强调辞藻的华丽,忽视儿童的本性和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能用成人的写作标准要求儿童写作,而要积极鼓励学生善于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美的事物,注重对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其在写作中不断运用积极向上的语言,传达正能量。
在三年级(下)中对《乌鸦反哺》写作练习中,就要引导学生描写乌鸦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语言,而不是一味地和儿童进行人生道理的讲解,从母亲与孩子相互对话内容中,让儿童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孝顺父母等高尚的情怀。
3.“儿童本位”教材的创造性
创造性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与编排必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正处在成长期的小学生,一定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保护他们自尊心和求知欲的前提下,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冰花》一课,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不够,对学生的原发创造性尊重程度不够,把儿童的思维一定程度地固化了。“玻璃窗上开花了”,这种语言表达原本上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但是没有当儿童对现象进行继续想象,作者就迫不及待地交代了下文,同时用较成人化的思维对该现象进行比喻,这样就限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挥。要对儿童的想象力进行适当的引导,要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条件,要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握和周密的设计。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对于教材的编排与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一定的成人化问题,所以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儿童本位的思想,注重少年儿童的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材内容,加强对儿童本位思想的运用,从而编纂出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语文教材,促进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峦.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研究[A].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