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3 14:36: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政治教育体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它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使人们具有科学的理想、信念、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内容的价值理念支撑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
世界观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观点,决定了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人生观是指人们对自己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人生观教育主要包括人生理想教育、人生目的教育、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教育等。
(二)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政治观是人们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关系和政治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从根本上决定和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基本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道德教育。道德是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能够判断社会成员的行为是否正当。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合格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引领和提升作用。在我国,道德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
(四)法纪教育。法纪教育是是维护政治原则和实现政治理想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法纪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道德教育使其对象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功能,因此,法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性内容。在我国,法纪教育包括法制观教育和纪律观念教育。
(五)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内容,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发挥心理潜能、增进心理成长。心理教育通过对人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内容的实施提供赖以依靠的基础和平台。在我国,心理教育主要包括心理现象知识教育、心理健康与调适的基本知识教育、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咨询教育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确定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使教育内容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要很好地解决复杂的思想问题,全面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运用多种内容要素,发挥“合力”作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以整体的形态存在,并且构成有机的系统,是整体功能优化。只有这样教育内容才能较好地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充分注意教育内容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各环境因素进行着不断的交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相协调,与各种环境因素密切联系、协同作用,才能发挥其影响和作用。
(三)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指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时,要注意到它的层次性;在进行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中,每个层次的要素都有从系统中分解出来的目标。
(四)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内容和每一项内容的实施,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各要素的目标都是这个目的的展开或具体体现,都必须与这个目的相一致,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总目标。
三、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主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受教育对象的层次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教育活动所要传授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传授这些内容是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因此内容体系的确定就受到目的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自身是一个系统,其内容具有层次化、系统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受到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的影响。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处理方式或呈现形式也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在思想道德价值引导下的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实施都必须从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实际、心理特点等前提出发。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1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现状
1.1研究生数量剧增,研究生思想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在校规模已达170万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200万人。研究生群体的构成复杂,来源广泛,招生来源、年龄结构、生活阅历、研究方向呈现出的多样性,使得研究生的思想认识较本科生更为复杂和多元;且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验和撰写论文等工作学习不易集中的教育特点,给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1.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误区,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认为研究生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优秀的综合素质、稳定的自制能力、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已不再需要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了。二是,认为研究生与本科生一样,却忽视了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只是将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纳入本科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中,具体教育内容和工作方式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缺乏创新。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创新思考
2.1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和机制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研究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要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评估[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的常务负责人可以由学生工作部部长或副部长兼任,成员由各院系分管研究生事务的院党委副书记和行政科员组成。这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了各个院系,并在院系党委或院系团委的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最终实现研、本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一体化,保证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完整、有效地开展。
2.2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全过程,切实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建设人才强国提供重要的基础保证[2]。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专兼职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导师以及研究生骨干四支力量,让这四支力量充分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2.2.1专兼职研究生辅导员
主要负责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年轻教师、优秀博士生组成。建立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将研究生辅导员的培训纳入到学校师资培训整体规划中,并完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机制;鼓励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在条件成熟时学历晋升、课程进修和教学实践,支持他们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业去建设,作为职业去发展,作为事业去追求,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研究生辅导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评优奖励制度。注意树立典型,加大宣传力度[3]。
2.2.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综合知识,能够利用集中授课的平台对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熏陶。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贴近研究生生活,采用讲座、座谈、参观、网络、走访等灵活的教育形式,来稳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2.2.3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实行导师负责制。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组织特色而又有实效且以导师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各种活动,加强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构建研究生导师育人的有效机制,明确导师的责任与义务,鼓励导师参与到研究生党团和班集体建设及各类活动当中,紧密结合教学和科研实践,培养研究生的良好学风和学术道德,树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
2.2.4学生党员干部
(1)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在优秀研究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研究生党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不断增强研究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在坚持把研究生党支部建在班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教研室、课题组、社团、宿舍等建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研究生党支部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制度。加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培训力度,创新培训载体,不断增强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2)加强共青团组织、研究生会等团学组织和班级建设。加强学校、院(系)各级党委对共青团和、研究生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发挥他们在教育、团结和联系研究生方面的优势,针对研究生的特点,打造理论学习、科技创新、文化交流、实践服务等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各类活动,为广大研究生成才服务。另外学校应在经费、环境、机制上为他们提供服务和支持,使研究生会真正成为广大研究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舞台[4]。
2.3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2.3.1加强研究生系统的理论教育
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和实际,实现网络教育、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自由度高的优势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德育工作,建立有关政治理论、形势政策、道德伦理、社会风尚等方面的网上栏目,提供专家和老师的咨询服务,充分发挥网上论坛的力量,就学生关心的问题和热点进行讨论,从而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大、做细、做及时;二是,可以利用研究生社会化程度较高,民主参与意识较强,基础知识较完备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特点,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如举行学术诚信的宣誓活动,通过学生演讲、辩论、征文、签名等形式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预期的结果。
2.3.2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模式
(1)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开设网上党(团)校、形势与政策、理论辅导、法制和道德教育、心理咨询、学生生活服务等栏目,并开辟相应的专栏,建立交互性对话,充分拓展言论空间从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要突出服务性,及时呈现研究生学习、生活的校园活动、热门话题、就业信息等。(2)建立思政工作者的博客、微博: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博客、微博中,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帮助研究生解决思想困惑。同时加强对BBS、博客、微博的管理。应谨慎地对待研究生经常访问的本校论坛以及各大门户网站论坛上出现的帖子,要对其内容的真实性、正确性给予客观公正的分析,并加以正确的引导。(3)充分发挥手机短信即时、迅速的特点,获得学生的实时动态。同时,高校可以开发手机短信群发系统,设定“校园生活服务频道”、“公寓管理服务频道”、“就业信息服务频道”等免费短信平台,进行事务性的通知和大范围行为引导,实现手机短信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观化、细致化,从而使手机报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
2.3.3加强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和服务工作
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的制度和咨询体系。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状态普查,及时了解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状态,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导师对研究生不良心理变化、特殊情感波动和就业困惑的疏导作用[5],及时对心理健康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加大学校心理健康咨询队伍的建设和经费投入,通过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满足研究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需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人才战略和民族昌盛的重大问题。因而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把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专题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导师、管理干部和研究生干部的作用,从而全面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教社政[2010]11号.
[2]教育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1号.
[3]王光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努力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J].中国研究生,2012(2).
[4]刘文婷,刘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
[关键词]高校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建设
[作者简介]李大鹏(1979- ),男,四川万源人,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杨益(1981- ),女,四川中江人,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乐山 614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52-02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正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央16号文件明确要求高校必须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阵地,使网络成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主旋律的重要举措,高校必须构建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牢固地掌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制高点,使网络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体系的含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学科,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等手段的基础上,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及形成的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利用网络多元主体对信息进行制作、传播和控制,进而实现用丰富、生动、正确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政治立场、道德素养和网络习惯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逐渐形成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符合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当前,国内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它针对网络环境下受教育者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载体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体系构建问题;二是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将网络作为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部体系构建问题。笔者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备的特征,将与其相关的各种手段、资源和思想整合起来,从而形成有效的、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教育资源的开放性。网络不存在控制的问题,也没有一个中心,这是网络得以存在的原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任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选择“Yes”或“No”,这就弱化了个人对社团及他人权威的依附,它不仅构成了对权威的挑战,也是对信任权威的集体意识的挑战,这就使人更多地享受到民主和平等。
2.教育资源的整合性。网络的诞生和发展、成熟,打破了信息传输人原有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将多种多样、丰富的理论观点以及发生的事件通过影像、声音、文本和图片等快速地集合在一起。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广泛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汇集,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教育主体的多元性。通过网络,彻底颠覆了高校这一原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唯一的实施主体。各种网络运营商和网站也必然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限于校园单一主体的理论将会随着网络对大学生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的现实而被多元主体理论代替。
4.教育客体的自主性。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渠道不断延伸和扩展,学生通过使用搜索引擎或者访问专题网站进行延伸式的学习,时刻了解和关注国际国内各个方面丰富的信息,这对大学生在掌握全面信息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非常有利的,进而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辐射力和吸引力的增强和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构建科学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保障投入,夯实基础,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平台
1.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各高校党政应敏锐地认识到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并积极深化运用。同时在硬件上,应建立覆盖学校的校园网,使教室、办公场地、学生寝室、教师住房等全都接入校园网络中。
2.加强队伍建设,牢牢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必须根据思想政治的规律和网络载体特点,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牢固把握住,建立一个覆盖全面、方向正确、渗透立体、效果显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仅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互联网应用技术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不断拓展渠道和空间,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1.探索主渠道的网络教学新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和优势,通过挖掘和开发网络教学手段,在校园网上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网络教学实践,牢牢占领主阵地。通过开发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探索出边讲边练、网上讨论、在线答疑、网上考试等教学新形式,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的信息量。
2.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第一,旗帜鲜明地开展主题网站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主题网站是指那些针对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教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与,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的网站。高校要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实现网络与学生工作相结合、与学生就业相结合、与心理咨询辅导相结合,使网络对大学生的引导、教育和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得到增强和提高。
第二,精心谋划学生门户网站建设,发挥学生网站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所谓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将会是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均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载体和实现,如学习、交际、购物和游戏等。学生门户网站的建设涵盖了以上内容,这样的网站突破了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的限制,扩展为开放的立体式的教育模式,网站深得在校学生、校友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网站的访问量大、学生留言交流多,已成为了学生们的交流平台和精神家园。
第三,加快创新与发展,深入开展专题网页建设。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而且更新越来越快。作为思想和思维非常活跃的大学生更加喜欢接受新的事物,更加向往新的生活内容。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新的网络信息交流趋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了解并积极占领新的阵地,实现网络思想教育的全覆盖。
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加明显,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全面覆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建设主旋律,为大学生更好地服务,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育.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2]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而科学有效地理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是此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现状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了很大进步。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三级管理模式:学校层面由党委统一部署,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学生工作体制,确立了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团委等主要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其他部门参与配合工作的运行机制;院系层面上,由分党委负责,设有专门的负责人和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层的有班级和党支部。科学决策机制、目标管理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稳定预警机制等都已初步建立。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影像日益加深和扩展,当代大学不断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存在滞后现象。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足之处
1.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领导层面来看,智育工作和德育工作往往是不同的校领导分管;从执行层面上看,智育工作由教务处负责,而德育工作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往往被人为地分割。此外,其他诸如后勤、保卫等承担育人功能的部门功能往往被淡化,容易导致互相扯皮,育人功能难以形成合力。纵向上,基层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一定代沟,在认识事情和把握方向上往往有差别。尤其是在当前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容易受到不同层面的信息影响,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方式如讲座、报告等已经很难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
2.教育信息无法共享。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教育信息的传达渠道一般是靠上下级之间的互相通知、传达,存在一定程度的耗散现象。学校分管领导和部门往往重视教育理念的传达,院系和班级则更加重视事务性工作的完成,具体方案和措施在各学院差别很大,各个学院容易造成任务落实与任务初衷相分离,这样经过长长的信息传输后出现反差,影响育人效果。同时,现有的高校体制机制很难调动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和辅导员的积极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格局。
3.规划机制不健全。学校领导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侧重于思想引领而忽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缺乏清晰的阶段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控制往往局限于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上,没有一个整体的过程控制机制,限制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4.评估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评估机制处于从工作任务的考评向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阶段过渡,在保证事务类工作得到有效执行的同时,开始重视教育类工作的推进。而如何建立一套合适人才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度量,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5.缺乏联动机制。“大学生教育是高校的职责,与社会和家庭关系不大”这一观念普遍存在,导致社会和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长期缺位。两者的缺位,不仅让作为主战场的学校教育难以得到有效的延伸、拓展和巩固,更使得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难吃学校之外的地方获得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机制培养教育这一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三、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途径
针对上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试图在多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相应的解决途径。
1.强化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面对社会意识的多元化,教育体系的完善创新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着眼点。提高体系意识,有利于促进教师、各级领导干部、管理服务人员等提高“全员育人”意识,拓展教育空间,形成工作合力。
2.完善育人信息系统。将学校各级部门和人员整合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教育链;建立大学生思想状况信息系统,包括大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对生活的态度、与人交往的频率等方面,可以供教育链中所有人员共享。这样,教育体系的任何一员都能随时掌握最新信息,能够因时因地对大学生实现教育,从而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和时效性。
3.建立清晰的规划机制。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比较常态化和虚化的现象,需要定期有效地规划这一进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且目标应是动态的,可随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时间管理机制。时间管理就是在短期目标确定之后,确立重要的时间节点,执行基于该节点的工作进度表,将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实施项目管理制。为达到某一教育目标召集隶属于不同部门人员,组建项目小组开展工作,目的在于加强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灵活和快速地实现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形成工作合力。如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开展文化育人计划,创建项目小组负责全程操作,就是对项目管理的探索。
4.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规划性和过程性。评估指数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感受、目标阶段的实施性、项目的开展效果等综合制定,既要反映物质成果也要反映精神成果,可以引人学生评估、校外评估机构等评估要素,突出综合性、系统性。良好的评估指数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进行指引,例如辅导员工作的指标为辅导次数、走访频率等,能够对辅导员工作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指引,而良好的评估指数体系则能够带动整个教育体系朝着目标有效运行。评估指数应围绕学生的实际感受、目标阶段的实施性、项目的开展效果等综合制定,反映物质成果同时也要反映精神成果,可以引入学生评估、校外评估机构等评估要素,突出综合性、系统性。
5.建立教育联动体制。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动体制,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功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家校合作教育体系,营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要协同有关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要推进舆论环境育人,加强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遏制不良文化的流行和扩大,为大学生提供负责人的舆论环境;要努力推出一批符合大学生特点、反映社会生活、讴歌时代新风的图书、动漫、影视等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
总之,构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链的完整性,建立统一的育人信息系统,把当前立体化的体制构架扁平化,实现贴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对其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通过有效的评估指数体系加强教育的时效性,加强工作合力。是适应文化多元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构建方法
高职院校“135”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体系,就是确立一个理念即以学生为本;建立“三种机制”,即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互动机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合力机制,“三全育人”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与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五个载体”,即校园文化载体、社会实践载体、网络传媒载体、管理载体和德育评价载体,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以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过程进行调控,从而增强整体教育效果。
一、确立一个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工作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理念,确立学生在学校教育,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一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主体,把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二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主体,坚持塑造人与激励人的统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权利主体,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过程,成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四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发展主体,构建起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素质结构,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人格结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建立三种机制,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与管理关联互动。
(一)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互动机制。建立由党委领导下的有各系部总支、各级团组织、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参加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并定期召开思想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学生思想状况,确立“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指导思想。首先由党委各部门、学生处、院团委、各党支部、学工办为责任单位,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和学生班级责任区党员这一党群系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其次是由学生处、各系(部)学管干部、班主任具体指导各级学生会、班委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系统的作用,实现知行合一。再次是以教务处、教学系(部)、思想政治教研室为责任单位,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系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和知的主阵地作用。最后是从各项细节入手,由后勤全体职工和辅导员深入学生公寓,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党员之家”建在学生公寓,加强园区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宿舍文明建设活动,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条线密切配合,形成统一、和谐、高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二)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合力机制。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教育的实效。学校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关键;家庭教育是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基石,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助手和补充;社会教育是基础和保障,也是教育的归宿。因此,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教育要求,在方向上是保持一致和统一的,都是想让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教育过程具有连续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结合是自然的、连续的,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贯彻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机制,尽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并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谐互动局面。
(三)建立“三全育人”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所谓“三全育人”就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构建学院每个教职员工、每个角落、各种活动、长久的、连续不断的育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本课题组所在学院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从完善工作体制、加强队伍建设、突出特色教育、拓展社会资源等方面出新招、实招、硬招,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格局。第一,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打造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发挥党政干部、思政工作者、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突出特色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学院建立了“两大循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体系。“两大循环”,一是指年级循环: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分学期安排教育计划,分段施教、分层施教,每届学生形成一个循环。二是指年度循环:以一年季节变化、重要纪念日为活动契机,以活动节为载体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分层次、分年级、螺旋上升的新的育人实施体系。第三,广泛利用和吸纳社会资源,营造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以工学结合“百县千企”和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以我院社会实践基地为教学联系点,定期邀请企业家和社会名流与我院学生开展以理想信念、“三观”教育为主旨的系列活动,积极争取社会、企业对学生的支助,建立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良好互动机制,加强学生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反哺社会。
三、构建五个载体,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方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是当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不仅面临着理念、内容的创新,而且面临着载体创新的选择,课题组在具体工作中就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构建五个载体的思路。
(一)构建校园文化载体,强化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环境和氛围。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品质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学校传统资源,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办学理念,构建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特色文化和校园风气。重视文化建设设施和景观建设,对校园进行精心规划,优化学习生活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组织好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竞赛等活动,重视校园媒体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建设。
(二)构建社会实践载体,以社会实践为纽带,架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为了切实保证社会实践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本课题组所在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节假日与日常相结合,学生社团与志愿者相结合,勤工俭学与公益劳动相结合,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更有利于实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增强德育实效性。
(三)构建网络传媒载体,适应网络时代特点,开拓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新渠道。面对互联网对学校德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课题组所在学校充分利用E-MAIL、QQ、微博等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开拓德育工作新载体。形成既有效防范有害信息传播,又促进校园网健康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宣传,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引导学生正确汲取网络知识,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思想道德规范。
(四)构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管理载体,拓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新途径。一是建立健全“学院主导、系部主体、齐抓共管”的院系两级德育管理运动机制。二是各系部立足实际,优化德育载体,打造自身德育特色。三是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承担一部分德育职能,即在管理中融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
(五)构建德育评价载体,注重德育评价,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教育体系模式融合形成整体的学生德育实践系统,最好的载体是建立《学生德育发展记录》。《学生德育发展记录》这一重要的评价载体能直观生动地记录学生在某一领域、某一阶段的成长过程,为学生德育实践和过程控制提供了可操作的范式。大学生德育记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主动与社会联系、与基层联系,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的特点,以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增强整体教育效果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家刚.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9).
[2]田建国.论大学德育创新[J].现代大学教育,2004(3).
[3]林玉琼.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之我见[J]百度,2009-06-11.
论文摘要:面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构建一套与当代大学生的变化和需求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的分析,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网络热情的持续升温以及网络的多元化、复杂化等问题的出现,如何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当代大学生的变化和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构建一套与网络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成了当务之急。
1 传统教育思维与表达方式的转变
网络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否在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度过,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进而影响物质文明的建设。所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人所共识。建立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教育者根据自身的感觉或经验之上的传统的施教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1.1传统教育者的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处于一种居高临下、主动给予的态势,常常将许多内容滞后,缺乏时代感和感召力得信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受教育者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根本不可能解决真正的思想问题。随着网络这一新型的“第四大媒体”的出现,网络的便捷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网络的虚拟又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格、权利、地位等一切都是平等的,他们之间没有师生之分、高低之别。网络所带来的这些特性也就使得教育者一方面应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充实完善自己,坚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另一方面要把重心和侧重点放在教育引导上,教会受教育者判别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受教育者正确选择信息,学会利用网络来、传递、筛选、过滤和整合信息。可见,把封闭教育模式下简单灌输变为双向的教育引导,把强制灌输与互动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思维与表达方式。
1.2传统受教育者的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方法。它注重的是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和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二维教育方式,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的学生,受教育者也是传道授业解惑于一、二个老师;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采用的是集文字、声音、色彩、图片、动画、影视等为一体多层次的大量图文并茂的视觉三维教育新方式。教育内容从静态走向动态;教育方式突破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网络的开放使得每个学生在任何闲暇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获取信息,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进行思想交流。大学课堂的外延大大扩展,课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它还包括数量庞大、各式各样的网站,网上远程教育将成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并显示其独特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一次性投入后,可以得到无数次重复使用。无可置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大大增加,舞台大为扩展,方式更为丰富,时空得以充分延伸。
2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础平台
如果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看成是一台电脑的话,那么教育思维、表达方式上的转变就是一组合适的硬件,方法的构架就是一套实用的软件,但是单单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想要一台电脑的性能更加完备,更加卓越,一个好的教育基础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操作系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基础平台就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2.1以网络优势的把握为前提
对网络优势的把握是我们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也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和依据。网络环境具有资源共享性、交流互动性、主体隐蔽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可以承载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模式和手段的转变有了潜在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熟悉网络特点,把握网络优势,坚持实现网络优势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结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围绕网络特点选取合适的技术支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转变,构建大众共享、双向交流、共同提高的教育模式。
2.2以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依托
网络技术是我们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平台的重点。它是连接网络特点与网络功能的桥梁,使网络教育功能的实现成为一种现实。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文字媒体(报刊)、声音媒体(广播)和视觉媒体(电视)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使教育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实现了对受教育者多重感官的刺激。离开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冶教育者要注重通过网络技术的演绎,运用现代化的方式和手段对教育过程进行综合处理,变传统单向教育为互动交流、变单一呆板为灵活多样,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进行富有创新性的建设,使枯燥的政治性内容有效地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认识。
2.3以网络功能的实现为关键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1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如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而相对稳定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这些不同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的冲突,不同价值观的差异,对我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2高校人才结构多样化
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然而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手段不能与时俱进,从而出现了人才质量滑坡、管理松懈等问题,同时人才的骤增也使大学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的困难。这必然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波动。
3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校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通过网络改变甚至迷惑了大学生视野,部分大学生判断是非的鉴别能力和从善弃恶的选择能力较弱,他们极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丧失目标、动摇信念、迷失方向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甚至酿成悲剧。
二对大学生心理干预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各有千秋,有的是考试焦虑,有的是人际关系困惑,有的是有不良情绪。因此,进行心理教育切记“一刀切”。要想通过思想教育使一个学生真正转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关注个体的特殊性,既不能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又不能因只注意特殊而忽略了全体。如:刚步入大学校门,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障碍多了,面对未来,学生有较多的困惑,对于这些大众化的问题,不能单靠个别咨询解决,有必要综合各种教育资源、手段,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预防为主原则
心理干预教育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予适时的帮助,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想政治素质下降、道德缺失等问题进行早期预防,及时疏导,防微杜渐。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心理问题。达到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目的。如:当前大学生情感荒漠化乃普遍现象,大学校园暴力,自杀事件时常发生,为此,学校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悦纳自我,善待他人。
3疏导性原则
心理干预教育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只是手段,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助”才是目的。教育辅导者是助人者,他们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者、知心人。因此,教育辅导者要做好学生的参谋,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交给他们打开心结的钥匙,使学生真正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从而让学生自立自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便是心里干预的真谛。
4平等性原则
学生渴望得到尊重与理解。这种尊重与理解即关怀、关注。也就是说,对有问题心理的学生不是指责、嘲讽,而是呵护、善待。不是把教育者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通过心理干预使他们真正转变。因此,只有坚持平等的原则,师生间才能用真诚、信任架起一座相互合作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师生才能敞开心扉解决问题。而良好的辅导关系则是心理干预教育获得成效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
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活动。干涩的说教往往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把心理干预策略有意识地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各项活动中,结合活动过程,切中肯綮进行教育,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选取,在干预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身心投入,经历心理历炼,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如: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长跑、大学生手拉手社团活动,使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从中得到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心理干预策略
1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如在音乐课,教师要用美的图片、美的旋律、美的作品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师范院校已经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系。目前,为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学校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政治觉悟。如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身心从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座谈,跟踪辅导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给予肯定或矫正。活动结束,鼓励学生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的教育抒于笔端,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感染着学生思想道德。它也是一个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的集中体现。师范院校通过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干预。如开办校报、校刊,利用校内广播电视、学校宣传栏等舆论阵地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作用。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4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园网络工作
随着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普及,网络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大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师范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加强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进行学习、沟通,摆脱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心里。另外可以通过校园网开展一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尤其是网站或网页的设置,要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旋律,让学生时刻受到熏陶、感染,逐渐把校园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教师可开通心里问答专栏,可通过在线聊天等方式,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弘扬正义,修正缺陷。
5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心理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成长心理问题。二是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此,学校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认真做好有心理障碍大学生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建立以学生骨干、辅导员、咨询教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避免因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而激发或加重学生的困扰,带来被动局面。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6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
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实行全程关爱,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做好特困大学生的解困工作,体现了社会公正、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政府和学校的关怀。学校为解决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应该努力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多方筹集资金,帮助他们办理入学贷款。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勤工俭学,变压力为动力,对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提供奖励资助。减轻学生因经济困难所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上的负担、压力,资助、鼓励特困生勤奋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7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实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建立以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为核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班主任为骨干,以优秀学生会干部为助手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及时教育、有效干预。并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疏导方法,不断提高他们接受他助和学会自助的能力。
总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要从关心学生的生活点滴入手,帮助师范院校大学生树立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远大理想。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始终,将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本着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才能走出一条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旨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夏翠翠.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教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G].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2009.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耻教育;荣辱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涵与载体有所不同,这是历史与时展的需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当包含哪些内容、提供哪些平台与载体?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特征,其基点便是以大学生自身为主体,在充分尊重与保障其主体性意识与地位的基础上,强调其个性发展、兴趣培养,进行创新性地学习与实践,并由此引导和教育学生以逐渐提升其为人修养、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在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中,笔者认为其核心内容就是具体的、科学的、自觉的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书记提倡全社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基于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提炼与对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总体把握,实际上是在确立社会主义新的价值观,是新时代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风向标与社会公民公德修养的行为准则。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是党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青年基础的核心部分,也是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军。在此意义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为核心具体落实在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过程之中,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落实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明善知耻,正已修德;就是要培养广大青年学生蓬勃朝气、昂扬锐气与浩然正气。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涵养,以知耻教育为切入点,应当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从传统文化上讲,知耻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德目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历来重耻,孔子讲“行已有耻”。孟子讲“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在先秦时代,最重耻的当属齐国宰相管仲,他在《管子》里将耻、礼、义、廉看作“国之四维”。宋明以来,朱熹、陆九渊、顾炎武、龚自珍、章太炎等都大力提倡知耻。朱子讲“人有耻则有所不为。”顾炎武特别看重管子“四者之中,耻为尤要”。
先哲们都重视羞耻心的培养,那么人如何培养羞耻心呢?其起点应该是独立人格的自觉性。古人所说的“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培养自尊心是十分重要的,进一步说,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和荣辱观念,才有可能向善羞耻。再次,从羞耻心的强弱程度上来看,一个人只有对自身严格要求,才能锐意进取。此即古人所说的“德比于上,故知耻。”最后,是否有改正自我的勇气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此古人说的很透彻,“知耻近乎勇。”
这些文化思想精华应该贯穿在培养青年大学生知荣知耻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当中,结合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落实与完善。
第一,真正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发扬个性,进而引导其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与担承社会责任的意识。
21世纪的音符变奏出的时代强音于青年个体而言,是个体生命力的激越,它赋予个体个性的自在与飞扬,突出个体学有所好,激发个体无限角色的生命力。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高校教育所给予的亦应当是多样的个体关注自己生命与贡献社会的思维与行动。
需要指出的是,笔者所强调的个体生命力的展现,绝不是为人的自私与自利搭建平台,而是抒发个体为学为人的修养,它宣泄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即自觉地融入与他人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的行动中,表明的是个体参与意识和文明行为。个性教育需要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从而更好地承担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勒内。马厄所讲:“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耶鲁大学的校长理查德。雷文也十分自豪于耶鲁的学生为超越自我的公共利益的奉献,他在评价这种双重性的教育时指出,作为一种志愿服务,它“从来都具有双重性:完善自我并培养承担公共利益重任的公民。”
应该说,鼓励青年参与志愿活动,从而拥有志愿者的经历是一种良好而有效的教育形式与实践平台。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志愿者的表现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这些志愿者们以他们热情的服务使北京的天空更加绚烂,他们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愉悦了自己,亦激发了自豪感与奉献意识。在笔者看来,于个体而言,无论生活的所在给予你何种条件,皆须以一个社会公民的角色尽可能做你可以做的,在学会感恩的同时学会努力去回报,改善社会状况。
当然青年志愿者活动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式与平台。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可以提供更多的方式与平台。最为关键的是任何一种方式与平台的提供要真正契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真正需求,一方面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另一方面引导其增长担承社会责任的公民意识、中坚意识。
第二,积极倡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学术气氛,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创新应当成为学生培养的核心概念,也应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体现了对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活动的项目运作打通了各学科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在兴趣基础上对专业与其他学科文化知识的严格训练的科学精神。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学生创新活动的积极开展具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高校鼓励学生开展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创新活动并将其作为教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并制度化具有民族国家振兴和创新的全局意义。一个缺乏创新激情和创新能量的大学无法能培养出具社会竞争力的学生。大学创新依赖于学术创新团队,依赖于一个具有创新思想并付诸行动的教育团队,更依赖于大学的学生。学生创新不仅表现在学习和专业上,也表现在大学生活里、社会参与中和社会实践上。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和要求。高等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谈几点做法,以推进大学和谐校园建设。
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师生员工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在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荣誉评选、违纪处理等方面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坚持同样标准,执行同样政策,给学生创立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讲究正义,在事非面前要有鲜明的观点和正确的解决办法,言传身教,帮助大学生增强明辨是非、主张正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将其一棒子打死,而是要以“宽容”的态度,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在宽容的环境中体会公平与正义,从而与人为善,追求正义。
一、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和谐、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建立和谐的工作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能否从整体上、制度上得到加强和改进。毕业论文 因此,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道德规范体系、信息反馈体系等,通过发挥各种体系作用,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预防、消除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各种不和谐因素,实现教育目标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2.建立和谐的制度体系
和谐校园的正常运行需要多种多样的制度来支撑。从学生主体来看,要建设公平竞争、和谐共进的氛围,必须有科学、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具体来说,应该逐步规范奖学金评定制度、学分制、评优制度、日常行为规范制度、卫生制度、社会实践制度、创新教育制度、贫困生救助等一系列制度。另外,在制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还要重视制度反馈。在制度反馈过程中,要虚心听取学生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以便逐步修正制度。
3.建立和谐的育人体系
和谐的育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谐的教学体系,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二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育人效果;三是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里充满先进文化氛围及探索真理的理想追求。
4.建立和谐的服务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去较多地强调其政治功能,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把建立和谐的服务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尤其要密切关注大学生中的贫困生、心理障碍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切实为他们服务。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力量。
二、实施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实施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适应和谐校园建设目标要求的具体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应该强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队伍的“以学生为本”观念、“诚信”观念、“公平、正义、宽容”观念。另外,按照“科学化模式、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的思路,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队伍的学习力、应变力、创新力和凝聚力为目的,造就一支“忠诚、进取、求实、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2.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其一,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是高校实现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的重要措施,职称论文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民主法治教育,应突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重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制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为目的,注意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的关系,树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的思想观念。同时,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提高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应对各种复杂事务的能力,并运用法律武器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树立道德意识,要通过灌输、启发、激励、引导、说服和感召等多种形式,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二是实施道德规范。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三是推动道德实践。道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要大力强化实践环节,运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参观教育基地、服务社会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推动道德观念和规范见之行动、落到实处。
其三,努力构建和谐的网络虚拟空问。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应该忽视对和谐网络虚拟空间的构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学习资料,获取生活、服务信息,同时网络也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可以说网络虚拟空间成为大学生现实生活空间的延续。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不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散布不良信息,不沉溺网络游戏,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虚拟空间,避免将网络虚拟空间中产生的矛盾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潜移默化、双向交流和重在引导,避免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留学生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要加强渗透性,就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隐性化的教育载体。
参考文献
[1]丁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 (2).
[2]周愉.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报,2005(4).
[3]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共同价值观;独立学院;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9-0073-02
1共同价值观的概念
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整个组织之中,为组织成员所接受,并指导他们很好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是共同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的概念。然而今天探讨的话题是另外一个领域,即独立学院。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
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独立学院和企业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又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是组织,都以赢利为目的。就独立学院本身来讲,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当务之急。独立学院是整合高校和社会资源,而设立的,势必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无论从设立者来说,还是从国家角度来讲,都出自不同的思考角度。
所以,独立学院的文化具有天然的多元性。为了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意识的培养其共同价值取向,才是独立学院的出路。
2独立学校共同价值观的构建
新加坡是最早提倡共同价值观的国家之一,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核心——“五大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植、尊重个人;、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大价值观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必须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这些内容就是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写照。作为上层建筑教育事业,绝不能脱离这一核心价值观。
大学共同价值观就是指大学共同体成员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核心的办学指导方针,努力办好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办学价值追求,大学精神、校训、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大学制度、学科专业特色和校园文化品格等。大学共同价值观既是大学共同体长期发展积淀的产物,也是共同体成员对自己长远的根本利益和需求追求的结果。作为独立学院,应该着手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独立学院的理想。“大学的理想,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对大学的一种展望、追求和向往,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设计与构想,是引导大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航向。”教育是社会的产物,不同时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特征,人们对大学的构想与设计也表现出不同的追求。独立学院的发展反映了当前我国全面发展国民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决心。独立学院有自己的本质特点,这就决定了它不同于普通高校,但具有普通高校的特点。换言之,独立学院应该在文化建设方面探索的更多,做得更好。大学理想的核心是“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大学理想既根植于现实又超然于现实,具有前瞻性、导向性和批判性。不同的大学理想,造就不同层次和品格的大学,独立学院只有始志不渝地追求科学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理性与感情的有机统一,既坚守大学的传统,又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传播文化、为社会服务等职能,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充分彰显大学理想的当代性和普遍认同感。
二是独立学院的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它既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又体现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同时是一个民族、区域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成为大学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大学发展的核心必须落实在大学精神的建构上,大学精神的构建要求大学的决策者要努力成为政治家和教育家,团结带领师生不断丰富大学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反复认同内化,不断继承发展,逐渐扬弃自我,从冲突到认同,从外在到内在,为师生和社会所认同内化,逐渐演化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
三是独立学院的制度。独立学院制度是有形的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独立学院制度本质上是关于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学术权力以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学术利益相互制衡的一系列规则体系。这一制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并且表现为多种形式,是多种内容与多种形式的集合。大学制度可以归结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部分。
四是独立学院的品格。独立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具有其独特的品格。独立学院的品格主要指独立学院的文化品格,它包括独立学院的环境品格、精神品格、教学品格和学术品格等。它是一所学院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品性与风格,是大学追求自由、崇尚科学、倡导民主、富于批评等精神因素的整合,是大学通过其文化构建所折射出的内在的价值观和精神意志。独立学院的品格反映的是大学群体成员特有的文化和生活状态,标志着大学的一种独特气质,是大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它以其潜在的价值规范体系支配着群体每个成员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最富渗透力的力量对群体每个成员产生重要影响,它滋养着一代代学人的人格理想和大学的学科专业特色,成为大学一种博大的精神财富。
上述四个方面各有侧重、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成为独立学院共同价值观的重要存在形态。
3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法则
独立学院的构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任何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共同价值观,这是一所大学得以运转、大学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支撑。尤其是独立学院,这个定位显得尤为重要。独立学院共同价值观,反映独立学院的办学的层次,决定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涵盖独立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师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共同价值观。大力加强大学共同价值观建设,是引领大学前进的精神旗帜。
对立学院共同价值观作为一个由价值观念所组成的系统,它有自己的功能属性。这些功能主要表现在大学共同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约功能等。①导向功能。大学共同价值观作为一种品质、精神被大学人所内化,成为被全体大学人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方式,成为大学人的良心和气质,对大学共同体中的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指引、引导的作用。②凝聚功能。师生员工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的精神根源就是大学的共同价值观。人们只有认同共同价值观,才能克服社会共同体内的离心力、涣散力。③规约功能。在坚持大学共同价值观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但又不鼓励甚至限制与大学共同价值观相对立的个体价值观。大学共同价值观的规约主要是一种软规约,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自觉。此外,大学共同价值观还具有其他价值观所具有的一些功能,如调节功能、教育功能等。
加强大学共同价值观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四个“始终坚持”,夯实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的实现机制。共同价值观是共同体成员的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对于成员个体来说是一种利益导向。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共同价值观的建设路径,完善共同价值观的实现机制。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始终坚持”:一是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不动摇,强势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二是要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为中心不动摇,强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始终坚持学科建设为龙头不动摇,强势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四是始终坚持主动服务地方不动摇,强势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只有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学科建设工作、服务地方工作“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的自觉实践者、校园和谐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我们大学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张宏翔高校独立学院规范化设置与管理办法及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8
[2]周家健论大学共同价值观的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3]沈小强论大学共同价值观之信仰的培育[J].教育科学学报,2009(5)
1、说短话
现如今很多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要么就是照本宣科,要么就是用一串一串的专业术语进行长篇大论的演讲,而这些都是很难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产生兴趣的。只有以简短明了的话语来讲明理论,实现言简意赅的语言效果,才有利于学生接受。对于教师而言,口头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其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有人说,将简单的事情讲复杂, 是水平低的表现,而将复杂的事情讲简单,则是水平高的表现。也就是说,若能够长话短说、简洁明了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和思想,就是最好的教学语言,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说明白话
之所以说思想教育中要说明白话,是因为当前很多教师往往将简单的事情讲的很复杂,话讲不明白,不说学生听的一头雾水,甚至教师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在讲什么。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但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弊端。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家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会用道理深刻、话语明白的方式讲解出来,所说的话清晰明了,通俗易懂,易懂的程度要能使8岁的孩子都能听明白,这才是最理想的话语表达方式。
3、说管用的话
目前在思想教育的话语体系中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空话、套话、官话较为泛滥,很多时候,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讲的话语完全天衣无缝,且听起来非常合情合理,但事实上仔细分析,这些话语完全没有精神意义,都是场面话和一些空泛的大道理,并不能起到实际的教育作用。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从应该创新话语体系,有什么话讲什么话,并且要讲自己的话,讲当时代的话。不要刻意追求高深的思想境界,就以自然真实的语言讲解一些小道理,使被教育者在小道理中认识到深刻的大道理。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和理论都是源自生活,在传达思想时自然也要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播真理,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4、说带问题意识的话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要让人们能够意识到思想中的不足与问题,并加以改进,接受新的正确的思想知识。因此问题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树立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推动思想问题解决。思想产生于问题之中,反过来又能阐明问题。其价值作用就在于科学地回答问题。我们要从群众需要出发,与热点面对面,同群众心贴心,善于回答疑惑,耐心解答疑问。回答胜于回避,一味回避是掩耳盗铃。只有直面问题,做出有的放矢的回答,才能解疑释惑。问题中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分析解决问题,当然甚好;尚无解决之策,只要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也非常好。因此,我们要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深刻研究、对现实问题的洞察把握,以理性的思维和独到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的结合点,以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以辩证的态度提出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以正确的理论指导解决问题。
5、说事实的话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自我封闭,自我循环,把思想政治教育搞成脱离实际的概念堆砌,搞成照本宣科的刻板说教。要从实践破题,用实践立论,拿实践论证。实践最有说服力,事实是最硬的道理。要善于用客观事实说话,用典型案例说话,用切身感受说话,把抽象变形象,把概念变事实。运用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析事明理,使道理鲜活不苍白,生动不呆板,亲切不生硬,增进对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比如,理想信念教育要取得实效,不能空对空,要用鲜活事实教育师生。有位专家这样讲过,到古巴才知道,搞社会主义不开放不行;到朝鲜才知道,搞社会主义不改革不行;到俄罗斯才知道,搞社会主义乱改革不行;到印度才知道,不搞社会主义不行,因此,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6、说有故事的话
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撞击。讲故事可以用生动的情节诊释情感,用最直白的语言传递信息,用质朴的方式碰撞心灵,拉近教育双方的心理距离。要增加亲近感,减少反感;增加感悟,减少灌输;增加情趣,减少刻薄;增加感同身受,减少居高临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话语体系,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讲好讲活讲深人生故事、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讲好讲活讲深世界故事,用生动故事讲深刻道理,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激励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达到沁人心脾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高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方位提升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助其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举止。而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其教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应当从新媒体的视角来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进而优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以便支持、规范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能够把握机遇,克服困难,提高教育的有效性[1]。由此看来,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从新媒体的视角来审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的实际情况,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点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增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全方位互动”特性的新媒体广发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这其中就包括教育领域,这使得传统的、陈旧的“灌输式”的教育体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相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了微信、校园电视台、QQ等多种新媒体平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感染和影响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这一方面来说,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特点之一是形象性增强[2]。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性增强
新媒体环境之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多种新媒体的应用,如QQ、朋友圈、校园BBS等能够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来促进师生之间交流与沟通,发生思想碰撞,进而自然地、自由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运用新媒体展开的交流与沟通是比较随意的、民主的、平等的,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促使师生之间更像朋友一样的交流,如此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更佳。从这一方面来说,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性增强[3]。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增强
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优势之一是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来进行信息传播。相应的将新媒体有效的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资料的下载、分享,进而丰富教育内容,良好的教授学生。同时,也能够将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视频上传到网络上,方便学生随时上网查看视频,解决学习困惑。这极大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定改变,这种改变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机遇,即:
1.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自由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直面式的现场教育,而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运用的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及适用性有很大帮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具有多元性、交互性及虚拟性特点的新媒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利用QQ、微信、校园BBS等多媒体平台来展开教学活动,如此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良好的学习,还能在课下利用多媒体来进教育视频观看与学习,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所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自由,利于提高教育的有效性[4]。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般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规律、书本知识及个人经验来设置既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案,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枯燥。而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灵活的运用新媒体来获取网络共享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料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得以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加多元
新媒体环境下,QQ、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的运用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如灌输式教学、填鸭式教学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使学生能够产生熟悉感,进而积极主硬斡肫渲校良好的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有很大帮助[5]。所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加多元化,能够优化调整教育教学活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增强,更为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学生能够利用新媒体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的同时,还能获取其他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带来有利影响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一旦学生深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可能造成学生思想观念偏差;知识储备不足或教学经验有限的教师对多媒体的了解甚少,相应的其不懂得如何灵活且有效的应用多媒体,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多媒体的应用将形式化存在,相应的新媒体将不能发挥作用,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停滞不前[6]。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研究
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待提高的情况,为了能够将新媒体有效的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其有效性,应当在新媒体时代下构建健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使之能够对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予以支持和约束,从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育性及适用性。
(一)建立“管理有方”的领导体系
新媒体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新的特性。而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案与体系,高校的各项教育工作将很难在新媒体时代下展开。为了在新时代环境下良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管理有方”的领导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着眼于大局,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而理性看待高校领导能够处理的问题,如宏观上规划与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战略;切实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经费的问题、网络建设及媒体设施采购等问题等,进而科学合理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系[7]。
(二)建立新型的传播体系
考虑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内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相应的学生在45分钟内获得到的思想政治内容有限,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也难以提高。为了有效利用新媒体来改变这一局面,还要注意构建新型的信息传播体系,也就是从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角度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传播可能受到的阻碍,进而科学合理的构建新型的传播体系,扩展信息传播的渠道、优化信息传播的方式、调整信息传播的内容等。
(三)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多媒体教育平台重点培养并发掘思想道德方面的先进学生团体,树立起相关学生团体在广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影响力和威信,建立起学生自主的思政教育与管理体系。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的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恚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调整自己思想意识,从而正确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灵活的运用新媒体来获取思想政治知识,良好的学习,从而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8]。所以,为了在新媒体时代中良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立足于新媒体上,通过合理构建领导体系、新型传播体系及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从而支持和规范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有效性,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还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松林.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5):119+121.
[2]吴智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微信平台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02):111-113.
[3]鲍中义,熊龙.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08):22-24+44.
[4]李慧.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6):68-69.
[5]李洪杨,姜彦新.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人间,2015(36):181.
[6]孙琳.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128-129.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大学生作为社会接班人,其思想政治水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有着绝对的厉害关系,所以必须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基础保障,更是思政教育本质的表现。所以创新教育内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点。下面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1 方向性原则
教育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成效,所以说方向性原则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这是其本质要求。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是立足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其教育内容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必须服务于实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基本方针。现阶段,我国社会与经济体制正处深刻变革时期,社会结构与利益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再加上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多元化的文化激烈碰撞,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以及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就对大学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时必须坚持贯彻正确的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2 系统性原则
此原则强调的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是系统化的,实施教育内容必须精心组织、系统实施、长期持续。坚持该项原则就是要求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思政教育自身系统的构成与运作。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有着不同的作用,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长期、连续的系统过程,针对学生入学、在校、毕业等不同阶段应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同时,大学生思政教育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教育的配合与联系。所以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来来构建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注重把握思政教育各要素间的联系,提高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1.3 时代性原则
时代条件和社会背景的不同,所赋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会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紧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开展具有时代特色、时代风格的教育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活力。所以,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时应遵循时代性原则,开展具有时代气息、针对性、现实性的教育内容,培养出符合时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结构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作用来构建教育体系应反映其基本任务,符合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还要有具体的抓手和载体。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宏观体系,其架构如图1所示。
2.1 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与核心,也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关键,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的“三观”教育。理想信念主导着个体的行为,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群体,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将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紧密结合,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强盛,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也是主要内容,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凝聚大学生的力量,激励其为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努力奋斗。
③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涵盖了社会对个人在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文明要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大学生养成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的基本道德规范,进而在完成学业后顺利走向社会及岗位。
2.2 时代内容
时代内容延伸了新时期的核心内容,是不同时代背景要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代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是判断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其整体状况全面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时代意义深远。在开展荣辱观教育时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发大学生的共鸣,使大学生认同和内化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
②网络道德行为教育。现如今的社会可以说是网络社会,网络以实现了全覆盖,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有的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世界中,对冗杂的网络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甚至在网络中迷失自我;还有的学生肆意信息和个人观点,忽视了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造成了广泛而恶劣的影响。所以,将网络道德行为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开展网络道德行为教育要将重点放在信息的分辨、选择、处理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上,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网络道德与行为,实现最佳的思政教育目标。
2.3 实践内容
??践内容在实践层面拓展了核心内容与时代内容,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实际需求,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新生入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规章制度教育,学涯规划、职涯规划和生涯规划教育等内容,旨在帮助新生解决适应大学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培养优良学风。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帮助大学生解决自我管理、环境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为目标,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咨询与辅导活动,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个体健康水平。③国防观念教育。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军训活动等,目的在于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军事形势,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防安全意识,培养国防后备力量。
关键词: 家庭 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问题分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终生的家庭思想政治教师。父母的教育与影响对孩子一生的社会化过程起奠基作用。谈到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想到学校或社会,往往忽视家庭的作用,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重视并充分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于一个人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政治社会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责任与使命。它是学校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始化,同时也是其他家庭教育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但是在现代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主要对目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相关阐释,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能够引起各界的重视,从而改变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最终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子女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它并没有引起人们(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以至于在当代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诸如内容失衡、方法错位、环境“失职”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失衡。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功利性。作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者——父母,其教育内容与教育观念也出现了明显的重智轻德的倾向。他们过度地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诚然,在信息化时代,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人光有知识,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行与健康的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很显然也是难以立足于当今社会的。无数杰出人物的成功事例与无数失足人员的惨痛教训,更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德与智的辩证统一关系,更使我们懂得在个人成长成才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智力教育的单一化与片面化而培养出智力超前、道德滞后的“畸形人”,无论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融洽,还是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不利的。
(二)方法错位。
在当今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许多教育方法不仅是不理智的,而且违背了子女的成长规律。比如,专制式的方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父母始终把自己摆在权威者的位置上,用命令的口吻、统治者的权威,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在无形之中采用了抹杀孩子的主体性、能动性与选择性、放任式的方法。这类父母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实行“放羊式”的管理与教育,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没有一整套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无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溺爱式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应有的理智与分寸,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一味地纵容迁就。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活动,父母作为家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方法,结合自身的特点,遵循客观规律,真正地做到情感与心灵的对话。
(三)环境“失职”。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在家庭中进行思想熏陶、道德传递、知识教育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它的各个要素都来源于家庭,决定于家庭,又反过来对家庭产生深刻的影响”①。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生活环境和思想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把握好对待子女的经济尺度,既要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消费条件,又要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②。现今,一些家庭缺失良好的精神环境。如单亲家庭的不断涌现,父母婚姻关系的破裂,隔代的不理智疼爱,父母双方教育内容与方式的不一致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由于父母自身的文化素养、思想觉悟、认识水平的有限,对孩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教育说服力,而且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并没有以身作则,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教育榜样。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养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民主的沟通方式,父母的言传身教,才能优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加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当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是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如何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一)更新观念,注重学习。
要解决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更新观念,特别是父母的错误观念。只有观念正确,才能实施正确的教育。要大力开展宣传与教育,使父母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的地位,肩负着同等重要的使命,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要成才就必须先成人,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成人的基础性教育。与此同时,学校与社会也要重新定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结成统一战线,而且要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注重学习。家长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与借鉴一些成功的中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与成功经验,并对自身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借助现代传媒工具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丰富教育体系,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符合时代特点,符合子女的发展需求与成长规律。
(二)优化内容,创新方法。
在内容方面,要根据子女的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选择合适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孩子的全面均衡与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吸收与借鉴,积极汲取其他国家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家庭、中国教育与中国子女的特点与需要,对中国式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符合教育规律的改革。在方法方面,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与时代需求,在适用的原则上创新方法。由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渗透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平等、尊重的亲子互动关系。父母用自身的言行,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对子女进行教育。思想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是硬性灌输就能形成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具有的特点,恰好符合思想与行为形成的客观规律。比如:充分利用家庭聚餐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这种交流不拘泥于刻板的说教形式,又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借助社会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资源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现代传媒工具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巧妙地了解、理解与尊重孩子,等等。
(三)改善环境,言传身教。
从宏观上讲,这里的环境是指社会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创造的“大环境”;从微观上讲,主要指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小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婚姻关系、父母自身的素养。一方面,社会应该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家长开展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大力援助(如出版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刊物,创办家长培训机构),以及精神上的支撑(如加强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社会传播物进行管理,优化社会精神环境等)。另一方面,家庭要为孩子塑造良好的家庭内部环境。家长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保持婚姻完整与家庭和睦,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知行统一,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而且要遵循孩子成长与教育的客观规律,按规律施教。
(四)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就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主体是父母;但就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家庭、学校、社会是三位一体的,是不可分离的。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单一的过程,也不是任何单一的力量所能独立完成的,它是诸教育通力协作的结果。因此,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主要有内外两方面。一方面,在家庭内部,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对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要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在家庭外部,家庭、学校、社会要保持目标的一致性,保持教育的连贯性,保持教育内容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三方教育力量各具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各具缺点。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最大合力,是研究的重点与关键。比如,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情感性、渗透性的特点,但缺乏理论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教育中易出现情绪化,即感情用事。而这些不足正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的完整性、教育经验的丰富性、管理的严格性等优点。因此家长应与学校教师加强联系,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同时,家长可能对一些不良社会影响无所适从。这时候社会各界就应该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大力配合家长开展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家长减少一些来自社会方面的阻力,使得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进行。
注释:
①②贺幸平.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
参考文献:
[1]祁海芹,于杨.现代家庭教育十大弊端诊断[J].辽宁教育研究,2007(9).
[2]刘社欣,郑永延.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庞军朋.当代家庭德育教育应借鉴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王良,郝晓燕.家庭教育特点与家庭德育优势[J].青年探索,2004(5).
[5]刘妍熙,罗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周艳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家庭教育的优化与完善[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