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酒店管理常识范文

酒店管理常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12 16:18: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酒店管理常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酒店管理常识

篇1

一、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主线

酒店专业课程体系再造设计的主线是职业生涯发展。依据在于:首先,课程体系服从并服务于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扼要说来,是培养职业新军、造就职业人才梯队和经营管理后备队。

概要地说,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与职业素养,能适应现代酒店和高端服务业一线岗位需要,并具有一定经营管理基础和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及其进入国际酒店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简要地说,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职业新军+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要以此定位、以此为重。就是要以酒店行业的要求为逻辑起点、为基本内涵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而不是以学科分类来设置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显示明确的区分度、成才的梯度,切实满足酒店行业对于用工与人才的需求层次。其次,课程体系要遵循教育规律。

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教育过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规律的表现。酒店专业课程的改革也应当循此递进阶梯。再次,课程体系要汲取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还有澳大利亚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通相接的做法等,都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方法。

应当借鉴国外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水平。最后,特别要指出的是,职业生涯发展作为课程体系主线的合理性也在于其普遍性。也就是说,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作为共性其适用于并可贯穿于各个专业课程。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职业能力的递进提升,这条主线是本质使然、逻辑必然。

2.课程体系主体

在以培养“酒店新手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思路主导下,再造的酒店专业课程体系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每一阶段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为:①初步感知:酒店入门课程包,酒店参观,养成训练;②初级训练:体能训练,基础性多项技能包;③中级学习:专业课程包,拓展知识课程包;④岗位适应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专业技能竞赛,职业技术等级考试;⑤晋级训导:经营管理课程包,中观讲座系列(限选),宏观讲座系列(自选);⑥岗位实习———调研报告:实战初步、管理能力与潜力表现;

其一,这一设计,从总框架来说,架构的梯级体现由低到高的进阶;体现了培养目标的递进关系与层次。任何管理者的成长都是从不懂到懂、先会做再会管、从会做到会管的过程。这个课程体系就是按照这样的发展来训练引导学生的。从另一角度看,这个课程体系的设计真正符合社会实际,贴合行业的需求。培养人才是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追求的目标;但是,无论哪一个学校,其培养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成为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总是占一定比例的。尊重这一客观事实,课程体系与教育过程中的分层学习训练就十分必要。既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行业、有利于学校,也有益于学生。

其二,这一设计,每一阶段的转换体现学训结合、工学交替。打开视野、借鉴国际经验很有必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的“双元制”意义深远,广受赞誉。“双元制”模式的偏重实践、双轨并进,切实地使理论联系了实际,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和就业导向。英国职业教育的“三明治”模式生动地表达了工学交替的培养过程与教学方式。这两种模式的共性在于,都强调职业环境中的实践与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关键能力的养成。酒店行业并非抽象的纯理性的领域,其工作特征除了强调具体操作性基础上的动手能力之外,还特别注重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人交往,不仅需要知识智力,还需要有较高情商;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学识技能,还需要毅力耐力。达到这些要求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训练,需要在实境中训练、在情景中熏陶。因此,学训结合、工学交替至关重要。著名酒店学校瑞士洛桑旅馆学校也是以半年学习、半年实习的工学交替的模式成为酒店专业学校的标杆。

其三,这一设计,围绕着阶段目标与阶段水平要求来设置各个阶段教育训练内容的课程包。从每阶段的教育训练内容来说,此体系则是围绕着阶段目标与阶段的水平要求,来设置课程包,形成每一阶段的教学模块及其组合。并且,每一梯级的课程包内的教学模块及组合对于这个阶段而言具有必要性、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凸显关键能力与关键环节。例如,最初级的阶段、“初步感知”阶段,以相似相通于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酒店入门课程包、酒店参观、养成训练”,来进行第一个阶段的学习。

其中,“酒店入门课程包”中的各个模块的基本内容也是依照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相应单元与要求来设置,并在一定程度上延伸的。具体地说,如,酒店业介绍、礼仪(初级)、安全消防(初级)、卫生常识,等等。

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再造设计的创新及特色

本文所述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基于原课程体系基础上的拆分、改造、再造、理顺、复位与增添。具体说明如下:

1.拆分

设计的突破在于,对现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专业课程(餐饮、前厅等)进行拆分;哪怕是进行了项目课程改造后的专业课程(如餐饮、前厅等)。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职业新军+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因此,课程设计尤其是各专业课程设计要按照这样的梯度基本均衡、相同进度、相互呼应、齐头并进。

应当以酒店行业的要求为逻辑起点、为基本内涵设置,设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专业课程体系),而不是以习惯思维的学科分类来设置课程。这样,才是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才能真正强化职业教育为行业服务的功能。也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将显示明确的培养梯度、成才的梯度。具体到课程尤其是每一门专业课程,就应当据此逻辑拆分为不同要求、不同水平级的业务内容模块。例如餐饮课程,一个新员工最初安排跑菜,就必须先有礼仪、卫生、安全、托盘的基本训练与基本能力,而餐厅管理与经营暂不要求,在餐饮课程序列中首先的模块就应当是初级要求。

2.改造

根据行业需求和培养梯度,改造某些现有的课程。

其一,整合原有课程设置中交叉重叠的内容。如,服务心理学与沟通技巧、形体与礼仪。这些课程有些内容相似相近,难免交叉重叠。打破“学科本体”的思维,不受学科体系的限制,也就是说,不需要按照学科体系从头到尾地讲一门课,而是根据不同梯级的培养要求,抽取剪裁其中必要的内容,构成相应的培养梯度的模块来进行教学。这样才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有用实用原则,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其二,强化一些被忽视的内容和补充缺损的内容。如,安全救护与卫生标准。关于安全与法律类课程,酒店管理专业问卷调查统计表中有不少名称。根据所了解的同行院校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开课较多的是旅游法规、食品安全与卫生;有的甚至从未开设酒店安全课程;紧急救护也是罕见。对于酒店业,有个最为基本的常识,就是新员工的入店/入职培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安全培训,并且要操作演练。

3.再造

拾遗补缺、改造强化是再造课程体系的内容之一。再造原来课程设置中缺损或曲解的内容。如,酒店概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入门的教材林林总总。已有教材大多都是两种书名:《酒店概论》或《酒店管理概论》,两种体系:管理原理加酒店业务的“双拼”或者酒店业务与管理的“拼盘”。

无论是教材名称还是教材体系与内容都偏离了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应当调整或者再造,真正地全景式可感知地介绍酒店,激发学习兴趣与从业热情,将学生接引到酒店行业(基于对酒店入门教材现状的审视与思考、课程定位与名称、课程视角与切入点、课程架构和主体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另见专题文章);这才契合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真正推动酒店专业建设。

4.理顺

理顺现有专业课程与相关课程的逻辑关系,摆正权重、贯通整合、相通相融。例如,项目课程改革中有的课程是以职业阶段阶梯作为课程模块主线的,以从服务到管理经营为线路展开;也有以业务内容划分模块的。对于前者,已部分截取了管理营销的内容;对于后者,这些内容几无涉及。

再如,关于管理学的就有“管理学概论”、“管理经典导读”、“酒店管理基础能力”等不同的课程名称,由这些名称推断其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放到课程体系中思考,其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及其权重就有必要调整。理顺课程体系的内部关系、摆正权重与拆分专业课程是改革课程体系的难点;也是真正打破“学科本位”的重锤;同时,还是传承既往成果、弘扬教改理念、探索创新再造的关键。

5.复位

根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个递进的目标体系中高级目标是“经营管理者后备队”。这是一个符合实际的提法;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终点。不能指望,在校两年就把一个刚进门的职业新人培养成为酒店的管理者(有的甚至拔高到中高层管理者),管理者从来都不是速成的。MBA入学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入学者管理岗位及管理经历的要求,应当真正认识其中深远的内涵、意义。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中某些课程的设置与否及其深浅。复位的调整并不意味不需要“管理”的学习培训,诸多专业课程里的管理内容、特别是业务与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训练以及基层管理者的督导培训都是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的。

6.增添

社会不断前行,科学不断发展。教育应当随之进步提升。拓展视野,延伸知识,增加前沿知识,如环保、低碳在酒店的应用,等等,这些也是再造课程体系应增内容,题中应有之义。培养职业新军是当然之责,改革酒店专业课程体系刻不容缓。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再造我们开始了初步的探讨,其中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比如,还有大量艰巨的任务有待完成。

篇2

作者:齐云超 乔有信 单位:饶河县电业局

供电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电价作适当的浮动和调节,供电贴费收取标准的过高,也制约了电力市场开拓的进程,生产企业的市场疲软与电力市场的恶性循环一些企业尤其是生产企业开工不足,许多企业产品积压,影响到用电量的增长,也加剧了电费拖欠,而欠费停电措施则造成两败俱伤。对欠费客户采取限电或停电措施,是供电企业目前用于追收电费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对产品无销路、濒临破产的企业无疑是加速其破产,使欠账成为死账。限电、停电的结果造成售电量的剧减。对企业拖欠电费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收,是供电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难题。

电力市场营销是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即销售环节,是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主渠道。因此,必须确立电力营销工作在企业运营中的中心地位,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引导客户消费为手段,以取得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最终目的的指导思想,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电力市场营销服务体系。更新观念,积极培育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营销意识县级供电企业作为电力企业的最基层,应该刻不容缓地从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管理靠行政手段的旧观念中摆脱出来,确立生产围绕营销转,营销围绕市场转,服务围绕客户转的全新观念,赢得客户信赖,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效益。树立商品和效益观念。面对巨额电费欠款,如何维护好自身利益,如何更快、更多地推销自己的商品———电力,应成为供电企业职工思考的热点。要调整营销战略,把解决用电“卡脖子”作为扩大电力市场的重中之重来抓,生产调度部门应采取调度经济运行,缩短检修作业时间和故障抢修时间,采用带电作业等多种方式来增加电能。树立竞争观念。目前煤炭、燃气、燃油、太阳能制品等与电力之间的竞争已拉开序幕。电力企业只有依靠价格、质量、信誉和服务赢得市场。因此,应加强营销意识,建立一支精干的营销队伍,改变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方式,建立主动热情向客户营销电能的机制。树立服务观念。要牢固树立“顾客是上帝”的思想,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要采用快速化、保障化、简便化、多样化、情趣化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市场,向客户提供高效率、不间断、十分方便的服务,尽可能做到“只要您一个电话,其余的事情我们来做”。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为客户服务的功能,注重服务实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办事时间。

合理利用价格策略,扩大电力销售市场县级供电企业虽然无权进行电价调整,但可通过对不同用户电价的分析,对现供电营业辖区的供电情况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制定必要的内部经营策略,确保供电企业利益最大化。比如,设备检修等工作尽量在企业获利少的时段内安排;对不同性质的用电客户应进行单独的计量计费;对工业生产用电、居民生活用电和办公用电,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三种用电间的分别供电、分别计量收费。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开拓电力市场培植人力资源针对人员素质现状,企业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职工参加自修、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同时,要着重加强对营销服务人员的挑选、培训、激励和考核,形成一支高素质营销队伍,把市场营销工作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一方面在选拔营销人员时要高标准严要求,要舍得将文化、业务等素质好的人员优先选择到主要的营销岗位,并提高营销岗位的待遇;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既要进行营销理论的系统培训,又要在营销实践中加大考核力度,不断选拔优秀的营销服务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加快电网改造,强化电价管理县级电网薄弱是影响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对农网进行改造,实施“两改一同价”工程,对于开拓电力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县级供电企业要抓住机遇,在农网改造中不但要保证质量,还要提高科技含量,加快进度。同时,要改革农村用电管理体制和农村电价机制,全面推行“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和“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逐步实现“四到户”管理。坚决杜绝“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取消中间管理环节,实现县乡一体化管理,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市场营销管理秩序,积极开拓潜力巨大的广阔农村用电市场。

篇3

关键词:成本管理;核电站;电力市场形势

近年来,受国家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增长趋缓,电力市场形势严峻。国家大力推进电力市场改革,核电发展也逐步走向市场化,但核电站造价高、运维成本高、边际成本高,在市场竞价中并不占优势,由此也倒逼核电企业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在保障核电机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和竞争力,有效控制度电成本,确保核电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成本战略、成本目标和责任、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文化建设、成本考核与激励等环节。成本管理不局限于生产经营领域,而是涉及工程设计、技术安排、设备管理、采购、人力资源分配等生产、技术各领域,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成本管理不是一味节约和降低成本,而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规划、经营目标和市场环境做出相应调整的过程。

二、核电站成本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文化建设较为薄弱

核电站由于其发电技术工作原理的特殊性,始终要将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敬畏核安全,守卫核安全”的理念给企业成本文化建设带来些许阻力。成本文化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如成本管理宣传落实不到位,“上热下冷”,成本压力未能及时正确传导至一线业务部门,员工市场观念淡薄,未完全形成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成本考核与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成本管理目标难以分解下达,成本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未能得以提高。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还不成熟

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能够更加准确定位成本管理工作。目前,核电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成本管理工作的重心还是偏于成本核算环节,成本规划环节缺乏市场意识和战略考虑;成本控制环节缺乏全过程联动效应;成本分析环节中动态成本数据积累不够完善等等,导致现阶段所能提供的数据或信息与战略成本管理所要求的还有一定差距。

(三)核电核燃料成本管理较为被动

核电厂核燃料循环体系主要涉及天然铀的开采、铀纯化、转化和浓缩、核燃料组件制造、乏燃料的储存和处理等环节。核燃料成本管理是指对核燃料的采购成本、换料成本以及循环成本进行控制管理。由于世界铀资源供给与需求、国家政治、勘探和加工的生产力等因素较为复杂,天然铀的价格波动不规律;核燃料利用率技术、乏燃料的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等因素影响,导致核电核燃料成本管理工作还是较为被动。

三、核电站成本管理的解决建议

(一)提升企业成本文化建设层次

成本管理的推进和改革离不开成本文化,企业应当培育与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成本文化,有利于提高和释放管理效能。如通过开展成本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培训授课、知识竞赛、演讲、征文等),大力营造成本文化氛围,统一管理思路;通过创新成本管理制度,将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管理价值观念巧妙融合,获得广大员工认同,形成合力促进良好互动;通过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使广大员工明确自身职责并大胆革新,实现被动管理到主动承担的转变。

(二)进一步推进战略成本管理实施

战略成本管理阶段的核心是在竞争中保持企业长期的成本优势。核电企业需要转变思想,建立“大成本”观念,始终强调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关系,重视动态成本数据的积累,强化行业价值链和上下游价值链等分析机制,加强成本全过程控制力度,消除不增值作业,进一步推进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以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地位。

(三)积极应对被动局面,加强核电核燃料成本管理

核燃料成本对核电站运营成本的影响很大,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核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控制核燃料成本的关键是降低核燃料采购成本,提升核燃料的利用率。如天然铀采购上充分了解市场行情考虑期货或现货采购,尽量锁定优惠价格;配套材料上采用安全可靠的国产化材料;燃料需求上充分考虑运行机组状态和发电量,制定核燃料循环的需求战略等;运行方式上研究核燃料利用的灵活性,引入或吸收新技术以提升核燃料的利用率,减少乏燃料的产量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发电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核电站除了继续加强安全和质量监管外,更应该从战略高度上统筹考虑成本管理体系与机制,加强核电站的成本控制,提升核电的经济性与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云霄.浅论核能发电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J].财会学习,2015(7).

[2]夏雪.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基于目标作业成本管理视角[J].西南财经大学,2014(3).

[3]关道标.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实务及相关问题探究[J].冶金财会,2008(6).

[4]苗雨君,孙博文.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

[5]董正落.基于EPC模式下的SNPEC公司核电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甘肃,兰州理工大学,2016.

篇4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一些节日期间向亲戚、家人、朋友赠送美酒成为一种不是约定的礼俗。据调查,每年中秋节和春节期间,礼品酒的市场消费量能接近几百万盒,销售总额达到数亿元。因此,众多的厂商被这块商机无限的节日蛋糕所吸引,不论是酒业巨鳄还是不知名产品,纷纷推出了礼盒装产品。于是乎,在纷纷扰扰的市场情况下,在你来我往的品牌竞争中,礼品酒的市场也渐渐不平静起来。

礼品酒市场正在壮大

在前两年,礼品酒市场曾被多数名酒厂视为“鸡肋”,这些名酒厂在品牌酒和开发系列产品上比较看重,而忽略了“礼品酒”这块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商机无限的“大蛋糕”,结果造成了当时国内礼品酒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质次价高、牌子多如牛毛却很少有知名品牌的尴尬局面。众多小酒厂借助名企的知名度或者名企的产地大做文章,全力出击礼品酒市场,成了礼品酒市场的主角。而从当前的市场形式看,国内礼品酒市场开始呈现壮大的趋势。因为这两年,一些名酒企业逐渐开始重视礼品酒,不但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等名酒厂纷纷推出礼品酒,其他的一些企业也打出了自己的礼盒装产品。

象糖酒会上记者所了解到的,有很多企业在糖酒会后都将开始重点运作礼品酒市场。如土老帽酒业夏总所说,目前的礼品酒市场空间比较大,应该备受重视。并且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以后,也应该推出自己的礼品酒产品。因为首先可以丰富品牌的产品线,其次,礼品酒的运作大多在商超和流通渠道,这样在酒店终端占有优势的产品推出礼品酒以后还可以顺势在其他渠道有所斩获。而山东一位在糖酒会上只推礼品酒的商家更是直言不讳:既然大家在礼品酒市场上蜂拥而上,说明这个市场空间还是有,而我们专门运作礼品酒市场就是想在这块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包装、名字、品牌依然占据三要素

对于礼品酒市场,虽然酒质依然是产品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上档次的包装,以及具有象征性意义名字的产品还是礼品酒市场上畅销的保证。象石家庄超市一位销售人员曾对记者所说的,由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对于国人来说都比较重视,并且一年也就这么一回,所以消费者在消费时也都想讨一个吉祥喜庆的彩头。因此,现在众多的企业在推出礼品酒时颇费脑筋,不但在酒的包装上要求美轮美奂,而且根据不同的送礼主题设计出不同的类型。例如五粮液曾经推出的福禄寿禧、恭喜发财、一帆风顺、荣华富贵等酒不仅产品的名字比较吉利,并且在包装设计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据业内人士分析,如今人们购买酒类产品大多还是用作走亲访友时的礼物,因此好的名字和包装确实比较讨巧。但是,在品牌上占有优势的产品还是消费者的首选。如恭喜发财的张经理介绍所说,在这次中秋和国庆期间,众多的礼品酒纷纷上市,无论是高档市场,还是中低档市场众多产品均是各施拳脚,竞争非常激烈。不过,在产品的销售上还是知名度较高的产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首先,出身名门的产品本身就带有一种光环,比较容易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在选择礼品酒时,大多还是选择名企的产品。其次,虽然也有包装精美的小企业的产品在价格上比较低廉,但是在酒水的质量上不敢有所保证,而知名度较高的产品比较让消费者信任,因此在选择上倾向于知名品牌。

礼品酒消费趋于理性

有调查资料显示,在人们购买白酒的目的中,自己喝的占到一半以上,“一半自己喝,一半送礼”超过1/3,而身为礼品的白酒由于特殊的作用,较多存在攀比效应,价格就相对较高。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礼品酒的市场消费处于一种不理性的状态之下,同时也造成了礼品酒在价格空间上可操作性比较大。

篇5

关键词: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策略;意义

一、引言

2009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酒店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竞争的加剧。各种各样的旅店、旅馆、宾馆等都对酒店的餐饮、住宿、娱乐等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因此,我国众多的酒店需要进行发展的转型、管理模式的变革,尤其是需要开展有效性的市场营销,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最终使得自身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具体来讲,我们需要对于酒店管理中开展市场营销的策略、应用的意义问题进行分析。

二、我国酒店管理中开展市场营销的策略

(一)进行合理化的广告宣传和差异化竞争

对于我国众多的酒店来讲,需要制定出合理化的广告宣传策略,提高酒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更好地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最终实现酒店的效益和价值。具体来讲,第一,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酒店依据自身的需求对宣传的水准进行定位,寻找适合的媒体。比如:三星级以下的酒店,可以选择报纸、杂志、广播、网络中的网页进行自身广告的投放,注重突显自身酒店的高端服务、低端价格,面向社会进行全面性的宣传,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而对于五星级的酒店来讲,可以在媒体上进行全方位的广告轰炸,比如:在知名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期刊、网站、大型游戏网络平台等进行广告的宣传。这种方式尽管会投入大量的广告成本,但是在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前提下可以迎来大量的旅客入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二,进行差异化的竞争。在进行广告宣传中需要明确地指出酒店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的特色,更好地吸引顾客眼球,使得他们在酒店入住中领会到完全不一样的特点。比如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或者是民族特色的差异化酒店服务。比如东北风情、云南民族风情的特色主题酒店,从酒店的内部装饰,其中的服务风格,服务人员的着装、仪表形态、饮食享受到的娱乐项目、出行的方式等都需要具有浓厚的特色,最终使得顾客有一种宾至如归、流连忘返的感觉。比如:我们以东北小城市的酒店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它们可以打造具有东北特色的装饰风格、穿着具有东北众多民族特点的服饰、在冬季进山出行中可以乘坐爬犁。在酒店的娱乐中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表演二人转、让顾客喝大碗茶、吃东北菜等,领略到浓厚的东北文化。

(二)进行科学的公关策略

对于我国众多的酒店来讲,需要充分地进行公关,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水平,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具体来讲,第一,打造具有综合特点的酒店管理模式,使得自己的酒店成为集住宿、餐饮、娱乐、宴会、婚庆、商务谈判等诸多方面服务内容为一体的地点,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实现良好的价值和效益。第二,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和维护。对于酒店来讲,需要应用各种各样合理化的方式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服务,注重他们的各种习惯。比如饮食习惯、住宿习惯、生活习惯等,使得他们感受到高端、大气的服务,并且与酒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会在今后经常性的光临。第三,酒店需要应用电话回访、信息回访、网络语音回访等方式与酒店顾客进行良好沟通,有利于提高自身服务的水平,维护好与大量顾客的关系。

三、我国酒店管理中开展市场营销的意义

我国酒店管理中开展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良好的市场营销中,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有利于扩大酒店在行业中、社会中的影响力,吸引大量的顾客到酒店中进行入住、就餐,举办各种类型的宴会、婚礼等活动,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为酒店的进步和发展打好基础。其次,从管理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开展良好的市场营销有利于酒店进行管理模式、服务理念等创新,更好地突出自身的特色,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在为顾客提供高端服务的同时,将酒店的文化特点等元素进行有效性的传递,提升酒店的境界和水准。最后,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酒店管理中开展市场营销所应用的良好方式为其他行业提供了良好借鉴,有利于它们积极开展高端的市场营销,提高服务的水平,更加贴心地为客户进行服务,最终使得我国的经济水平获得提高、社会更加的文明进步,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

四、结论

对于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策略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我们应用众多有效性的方法提高我国酒店市场营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酒店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扩大在社会的影响,最终使得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获得实现。

作者:金玉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酒店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周欣.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8-31.

[2]唐治东.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5):56-57.

篇6

关键词:油田基建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TE34 文献标识码: A

施工现场是油田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是油田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维护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缩短工期,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油田基建项目能够稳定发展,需要将油田基建施工现场工作重视起来,提升油田基础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水平,重视技术管理、材料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保证油田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

一、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主要内容

油井井场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工作包括施工作业管理、物资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现场整体管理等工作。

(一)减少施工浪费

减少施工浪费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施工内容,通过有效的监督、组织作业,保证生产经营的高效率,按照定额确定材料消费量,限额领料,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定的限额进行分期分批领用,超出限额领料需要对超出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纠正措施。

(二)进行人力资源优化

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织人员培训,提高全员思想素质、技术能力水平。基建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有着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且要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2]。管理人员需要提高整体素质,对施工现场进行精心管理,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以及操作规程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

(三)定额管理

定额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定额管理,减少施工现场的物耗和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对资金的占用,控制成本。在油田基建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管理乏力,可能会导致材料浪费和窝工现象,增加了工程项目成本[3]。管理材料要求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和仓储造成的损耗。

(四)合理的施工组织

重视基础工作,保证施工现场有序可控。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定期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测,保证工程合格,避免出现返工导致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和施工成本的增加。

二、油田基建施工现场管理重点

(一)重视技术管理

施工前准备阶段,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需要对施工技术材料的可行性、完整性、合理性进行全面审核,保证技术资料、行业标准、施工图纸、施工组织、技术交底等内容齐全、详实,并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的实际要求[4]。如果施工技术资料出现不齐全、设计不合理、交底工作不到位等情况时不能审核通过,需要对施工技术资料进行适当调整,并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能够对新技术充分掌握,并对技术规范严格执行。

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对入场的施工设备、机械、人员、材料情况对施工技术方案要求的符合情况进行调查, 检查施工作业指导书是否齐全,尤其是出现技术变更时需要审批手续齐全后才能够进行施工,并且重视工程施工技术档案的整理和保存,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照施工方案紧凑、有序的施工。

在竣工阶段,需要按照技术材料和技术要求对基建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工艺性能进行审查,重视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如果存在工艺技术不达标的情况,需要勒令整改,并且竣工验收合格之后需要撰写施工技术总结,进行施工档案的管理和存档工作,为后期维修改造和故障分析提供数据服务。

(二)优化施工工艺流程

油田基建工程有着很大的工程量,工艺步骤众多,随着油田地面配套技术的发展,油田基建工程的施工流程逐渐简化,称为油田基建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新措施。因而,我们需要对当前的地面建设基本流程进行充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复杂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减少流程中的冗余步骤,对同质化的工艺流程进行合并,并在立项之前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充分调查, 综合考虑工程项目建设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减少布站级次,合并地面建设资源和设备共享布站,并对现场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优化,降低设备维护和管理难度,减少工程施工技术风险,控制成本支出。

(三)加强材料管理

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油田基建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在施工现场进行材料管理,是控制基建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需要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对其进行管理。

1.编制精细的施工材料供应方案

施工设计阶段,需要针对施工材料的供应方案,进行施工环境的调查和材料供应市场的调研,并进行投资估算和可行性分析,对施工材料的数量、种类、规格、产地、尺寸、价格进行详细的规定,编制出详实的材料供应方案,保证材料供应能够满足施工建设的要求,同时还能尽量减少工程造价和材料运输成本。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必要时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保证材料供应稳定、可靠,价格合理。

2.控制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的控制包括采购和进场两方面。确定了合适的供应商之后,需要按照材料施工方案或者招投标中标合同中规定的材料采购情况下采购订单,对于大宗交易,需要逐一核实采购材料准确新,减少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造成的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对采购来的材料和订单合同核对之后,对入场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检测合格之后按照施工图纸规定的存放位置和存放方式存储材料,对于特种作业或者易燃易爆危险品需要按照安全施工管理办法保管,防治出现存放过程中造成了材料质量破坏和安全生产问题。

3.检查施工材料使用工序

编制严格的施工领用料制度,对监督情况进行严格监督,领料需要填写材料调拨单,交由主管领导审批,通过之后方能发放使用,并且在当天施工结束之后清点材料,避免材料出现丢失浪费。按照材料调拨记录材料领用情况,对不同工序的用料情况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出现偷工减料、偷梁换柱现象,减少材料浪费的同时还要保证工程施工过程材料供应稳定,保证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

(四)重视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从领导层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充分重视,将安全问题纳入到议事日程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定期亲临现场进行安全指导,抓典型,保安全。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方往往制订了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制度的遵守往往不理想,基层现场和作业面仍然存在着违规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对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加强监管。当然单纯依赖被动监管是不够的,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严抓纪律,消除现场隐患,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为了调动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考核,避免发生事故。

未雨绸缪,做好预防工作。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便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而事前控制才是安全工作的重点,需要认真做好危险点的辨识工作,发现苗头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于油田基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高空作业、高压、防火等问题,需要编制可靠稳定的操作规范、安全规范和应急反应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结束语

油田基建施工现场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能够有效提高施工劳动效率,是控制施工成本,保障施工安全和控制施工进度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陆燕.浅析施工控制和管理[J]经济师,2012(3).

[2]蒋晓燕.工程理论与现场施工管理的巧妙结合[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3).

篇7

关键词:电力;市场开拓;营销管理;研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lectricity market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are analyzed deeply from the aspects of how to develop the the electricity market and establish the new image of a enterprise. And the various marketing concepts and strategies are researched comprehensively and the important roles of strengthening the market development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lectricity; market development; marketing managemen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日见困难,市场销售竞争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怎样做好电力市场开拓,已经成为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1我国电力市场的营销现状

1.1 国内经济趋势问题

当前,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电力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大,电厂电网建设有了飞跃发展,同时,市场经济也逐步规范,任何行业的垄断格局都将被打破,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适应各种局势,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市场。

1.2 用电管理规范问题

由于农村用电管理薄弱,那些所谓的“人情电”、“关系电”、“权利电”现象依然相存在,有些地方甚至偷窃电现象猖獗,这些损失势必要分摊到用户身上,造成电价成倍增长,这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挫伤了农民用电的积极性,还损害了用户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供电企业的形象。

1.3电网后续建设问题

现在的电网结构中,绝大部分供电线路过度老化,变压器多为非节能型的。因此,电网后续建设跟不上,投资布局不够合理,也是制约电量增长的关键。

2 电力市场的竞争态势

2.1 服务质量要求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客户至上,目前,用户要求供电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服务,对供电企业不规范的现象投诉增加,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依法经营,规范优质服务,促进营销。

2.2 价格问题

在现行政策体制下,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设备使得电能以外的能源设备(如燃煤、天然气设备)的可控性、方便性接近或赶上使用电器的性能。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通过经济性分析比较选择使用能源,造成电力边界市场的日趋激烈的竞争。

2.3高素质营销人员缺乏

未来的供电企业要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的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体现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个电力营销人员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点。

2.4旧的经营理念应当转变

多年来电力企业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使得电力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安于现状,无竞争意识,仍存在垄断经营管理的优越感。未来,电力企业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中心在于转变市场营销观念,把电力生产和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从组织上、经济上、技术上、人员素质上采取相应措施,供电企业只能坚持优质服务和客户至上的原则,才能不断拓展市场。

3 影响市场开拓的因素

3.1 服务跟不上

由于仍营销滞后于用户的需求,电力企业对大量终端用户的特性缺少分析研究,没有完整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这不仅制约着电力销售,也无法充分满足居民用电需求。

3.2 手段跟不上

由于电力企业信息掌握效率不够迅速,所以,对用电市场及用户消费需求、心理预期、用电潜力分析还不够,不能及时了解用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设备的增减容量情况,对用户用电潜力挖掘深度不够。

3.3 观念跟不上

目前,电力企业对优质服务的认识仅限于上街宣传、发传单、微笑服务、售电所设施更新等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加快办电速度、提高供电稳定性、减少停电损失等深层次服务问题。

3.4 体系跟不上

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是最突出的表现是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还是少数职能部门的事情。而不是企业各职能机构的共同任务。

3.5 策略跟不上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电力企业应调整好自己的营销策略,去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树立崭新的营销理念,并通过企业努力,以成熟的交换和履行承诺的方式,使各方目标得以实现,达到双赢的效果。

4 创新开拓市场策略

4.1 创新管理结构

通过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将营销管理、配网管理、电网规划、电力调度、财务和服务等部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配合衔接,减少内部流转环节,简化办事流程,做到“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保持和客户的良好关系,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

4.2 创新营销思路

根据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需形势,可将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确定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政策法规为准则,以优质服务为手段,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重点。

4.3 创新网络框架

应重点加强电网改造和建设,完善供配电网络,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4.4 创新思维模式

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要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思想观念入手,转轨变型,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发展计划,摆脱旧的管理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营销手段,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推进。

5 加大市场开拓的举措

5.1 电力市场细分

电力市场虽有其特殊的地方,但同样具有一般市场的普遍性。市场细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选择并进入目标市场。针对不同层次的电力消费群体,电力企业有必要对电力市场进行细分,抓住营销重点。

5.2 开拓农村电力市场

电力企业要开拓农村电力市场,要转变观念并有适当的投入。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降低线损、变损,从而降低电价,让广大农村用户用得起电,使这部分潜在市场尽快转化为现实市场。

5.3 掌握政策动向

深刻了解和全面研究国家颁布的和即将的法规、能源政策、环保政策、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规定等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及时协调电力生产和营销政策。

5.4提升服务标准

创建优质服务工程,必须以管理创新变革旧的粗放的管理模式。要依靠科技创新手段,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用电管理信息化和营销现代化。使用户真正体会到供电企业确实是“始于用户需求,终于用户满意”。

5.5 积极开展广告宣传

重视广告的宣传作用,在广告促销上探索新路。要注重用电和营销政策的宣传,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如能源、环保、产业政策。

6 结束语

未来,用户对电力商品会更加挑剔,对供电的可靠性、可接受性、电能质量、服务质量等要求会更高,我们将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马占国.电力市场下的调度运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2.

篇8

企业建立、组织生产,必须以占有或拥有一定数额的资金为前提。资金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就象人的血液一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把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重点放在企业体制改制上,而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往往重视不够。笔者认为,在加强企业改制的同时,必须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及其方式的创新,充分发挥资金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资金管理在企业中的用途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资金运转的整体效益。因此,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具体来说,加强资金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加强资金管理是规范电力企业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一些企业经济效益比较低下,虽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不强则是问题的根本症结,其中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滑坡,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也是重要因素。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出现较大滑坡,财经纪律松弛,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严重倒退,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着账实不符,虚盈实亏的问题,少数人甚至钻企业管理方面的漏洞,致使国有资产损失严重。因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国有经济要想健康发展,非得狠抓资金管理不可。

(二)加强资金管理是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重要手段

当前,一方面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大量企业资产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利用企业资产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我国目前国有资产总量达几万亿元,这些资产经营好了,将会成为吸引资金,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三)加强资金管理是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国有经济资金雄厚,资产存量大,但存量资产难以流动,再加上长期形成的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盲目重复建设,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极端不合理。如果单靠注入资金来调整现有产业结构,一方面国家财政没那么多资金来增加投入,特别是在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条件下,靠国家大量增加资金投入调整结构更不现实;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就算国家有钱,盲目增加资金投入,只能使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程度更加深入。因此,依靠增加投入来调整产业结构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结构重组,才能使后来投入的资金比较合理,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四)加强资金管理是扩大资金规模的有效途径。目前现有的资产管理有两大问题,除了资产的闲置浪费外,就是资产的重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只有加强资金管理,才能加快资产积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二、加强电力企业资金管理方式的创新

由于企业资金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横向而言需要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纵向来说,需要层层把关,狠抓落实。具体就电费回收说来,急需新的资金管理方式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性电力集团公司而言,由于其跨省、区的地理位置、跨区的地理特征,营业面积广阔,所辖分公司和子公司的银行账号多且分散,尤其是有县(区)级供电公司的市区供电公司往往由于环节多,资金汇划在途时间较长,致使资金向集团公司总部回笼速度减慢,给资金统一调度造成困难。因而,加强资金集中控制与统一调度,是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在较大程度上要依赖银行,银行的技术手段创新后,企业要及时发挥其功能,做到资金调度管理和金融科技创新与时俱进。电力企业为加强资金管理,曾制定有关现金调度的一系列办法,但苦于银行和企业受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使电力企业的资金调度虽然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但在手段和方式上却明显落后。受技术手段的制约,现金调度落实不到位,影响了资金潜力的充分发挥。而我们大同供电分公司从整体利益出发,实行电费上划,对省公司加快资金汇集,对提高本公司的资金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实行电费上划的意义

1.实行电费上划是加快企业资金管理的崭新手段

企业资金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为了加快资金的汇集、使用和分配,尽力缩短资金沉淀的时间,大同供电分公司把上缴电费改为每日时时上划电费网络结算方式。即每日定时将公司在大同市工商银行建立的电费收入专户资金余额汇划至山西省电力公司财务部资金结算中心。运行以来的实践证明:电费上划解决了大量的资金在途和资金沉淀等问题。加快了资金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经费下拨等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建立的步伐,为企业追求最佳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实行电费上划是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益的有效方式

电费上划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灵活、有序的资金控制体系,将企业资金运动规律化、目标化,从而实现对企业各种资金的实时控制,改变切块管理,讲究高效益。

电费上划有利于实施现金流量控制,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公司整体资金运作能力,可变现金沉淀流量为现金增值流量,缩短了资金停留的时间,减少资金不必要的占用及资金流动困难,使过去资金分散存放,不能融通使用得到控制,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也保证了资金的安全,为企业有效使用资金创造了条件。

3.形成了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系

过去大同供电分公司上缴电费是扣除当月全部经费后的净值。现在每月按发行电费的数额,时时上划给省公司,经费由省公司分期拨付,形成安全、可靠、及时、准确的时时上划、时时下拨的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体系。

4.找到了降低成本的途径

通过电费上划,使大同供电分公司在资金运作上建立了资金管理约束机制,强化了资金管理,变支票异地结算形式为即时划转电费,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资金运转速度,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实行电费上划存在的问题

实行电费上划虽然是资金管理上的一个创新,也为企业管理带了生机与活力。在采用新模式的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实行电费上划后存在着银行存款利息如何再分配的问题。省公司对各直属供电公司实行内部模拟市场利润承包,所以直接影响了我公司内部模拟市场利润水平。

实行电费上划后不能利用时间差解决资金短缺。过去每月上缴省公司电费是扣除当月全部经费后的净值作为考核电费结零的标准。实行电费上划后不能利用时间差互相扣抵款项等,在省公司经费没划拨以前,造成短时间资金短缺,影响本公司的日常费用开支。

实行电费上划后基层供电局不能及时返还用户临时贴费。基层供电局收取用户的临时贴费到一定时期内返还用户,还有预先收取的临时工程队的电费,待工程完工时再返还给工程队等。由于这部分资金已经上划到省公司电费专户,没有资金来源返还给用户。

(三)实行电费上划存在问题的对策

1.增强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意识

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对电费上划的认识,统一思想、克服困难,从省公司整体利益出发,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识。同时树立全员资金经营管理的观念,让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当家理财,降低成本等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使职工以单位为家,把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2.规范、细化资金管理制度

加强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本着保障资金安全、有序运动的目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严格控制资金分散存放、不能融通使用、资金沉淀的现象。坚持按照指定的银行开户,不允许乱开户,设多头账户等。

3.建立有效监督和反馈的网络制度

一是做好电费上划、经费下拨的信息反馈工作,二是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和分布,目的在于发挥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和制约作用。加强对经济效益的财务监督,通过对资金审查、分析、考核等手段、方法,减少公司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三、引入资金时间价值,对资金进行管理

企业只有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就必须充分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因为只有充分了解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更好地运用它们,才能使企业的资金运转自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更好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表明: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加上职工的劳动力转移,再经过一定的周转速度,周转使用中的资金价值就会发生增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值额应看作是对投入生产过程的资金的报酬,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经营决策中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投资的净现值必须大于零,才会给企业带来增值。资金的周转必须经过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资金的周转时间也就是资金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资金周转的时间长短,受资金所在部门的生产条件和流通条件的制约。不同的企业因生产、流通条件的差异,它们的资金周转时间也不尽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资金数额不多,但发展迅速;而有的企业资金虽然雄厚,但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一个重要因素所在。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在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各种方法,了解、掌握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投资决策方法和含义、作用及其运算。管理人员只有在时间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掌握与经营决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作出正确有效的经营决策。超级秘书网

篇9

【关键词】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1、前言

随着近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其大型的工程量和较长工期特点造成了大跨度管理现象,分散了施工工程涉及到的技术力量,忽视了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给电力施工建设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国家为保障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已经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安全质量事故依然频繁发生,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电力施工建设项目处理不当,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电力设备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能否顺利完成生产工作,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目前电力施工现场仍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人员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冒险施工

电力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作人员违章现象、冒险施工情况比较严重。部分工作以及施工人员自恃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中未出现过比较大的问题,便对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够重视。具体要求在落实时未按照一定的章程来做。更有甚者不仅忽视规章制度还随意更改施工工作内容和措施。新工作人员参加工作,要由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带领,因此,新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沿袭老同志的工作习惯,违章行为也学来了,形成习惯性的违章作业。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凭借自己有工作经验,即使明知道是违章行为,还是会不听他人劝阻,冒险施工,简化施工工序、不按规定步骤进行工作。例如进行登杆作业时全过程不系安全带、安全帽不,直接进行装设地线作业而省略了必要的验电程序等,这些违章行为都会给电力施工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2.2 电力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

电力施工建设工程工作任务重,因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目前我国电力施工的劳动力主要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民工,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跨省市、跨地域的施工队伍,基本上所有的基层劳动力均是农民工。施工队为了节省开支大批雇佣农民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部分农民工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其安全操作意识薄弱,而大部分施工队未能对其展开必要的培训,更加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部分施工队伍在电力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按照设计图纸的硬性要求进行施工,往往出现偷工减料现象,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豆腐渣工程”,给电力施工后期的运营工作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部分施工队伍,为了得到工程招标而不择手段,盲目压低竞价价格,施工过程又为了弥补低价竞价价格而损失的利润,往往会盲目压缩工期,甚至提前竣工,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较多,施工过程频频发生安全质量事故。

3、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3.1 提高安全管理的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根本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保证国家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这同时也是对电力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保证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保证电力施工安全生产,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幸福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企业的经济和壮大才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顺利发展。

3.2 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方案

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是电力施工现场做好安全施工的基础和保障,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思想体现在工作人员职责分明、施工以预防为主、把握施工重点、保障施工工期。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种法律法规,明确不同部门、工作单位的安全保障体系中有关的职能,强化各级工作人员的责任制。施工过程注重管理资源上投资,通过制定精密的安全策划和预防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以预防为主的基本指导思想。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制定危险以及施工关键点的安保计划,改善施工现场缺乏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的现象,从源头抓起,实施安全生产管理。

电力施工现场制定应急方案的根本目的就是科学合理地应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突发意外的情况,做到在发生意外时将工作人员的伤害程度减到最低,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其进行紧急救冶和护理。应急方案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并综合考虑企业和施工项目的基本情况制定的主要应急方案。具体应包括应对火灾事故处理应急、化学材料应急、机械设备故障应急、食品中毒现象应急以及人员伤亡事故应急等。

3.3 加强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电力施工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注重控制个人的违章违规行为,有关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专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注意要确保安全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知识与较强的专业技能,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要切实发挥其监督指导功能,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各种有关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出现各种违章行为,并对相应的违章行为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施工期间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管理,认真检查任何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工作环节,并对各种存在安全隐患的薄弱环节进行相应地改善,彻底消除电力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高效、高质量完成电力施工项目。对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的劳动阶层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保证其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施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底层工作人员的劳动素质。

5、总结

电力施工项目建设危险系数较高,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在所难免。安全生产作为电力企业首要的工作任务,能够保障电力施工最基础的工作,因此必须保证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到位,尽量减少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现代化生产对于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随着时展和进步,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和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引进并学习最新的安全管理技术和观念,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章程,切实做好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易众.论如何加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9(3):61-62.

篇10

关键词:电力市场;开拓;营销管理

中国市场经济运行趋于规范化,使得电力企业的行业垄断格局被打破。电力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单位,把电能作为商品对用户进行销售以获得经济利润。因此做好电力市场开拓工作,并实施必要的营销管理措施,使电力企业对社会经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1电力市场开拓的主要对策

电力市场的开拓属于系统化工程,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电力产品的质量、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电力服务水平等,使消费者对电能产品以及服务予以认可,随之电力市场得以开阔。1.1提高电能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就需要在开拓电力市场的过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电力企业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要在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作为核心内容,以使电力产品被消费者认可[1]。电力企业在市场开拓中注重环境保护,就需要企业员工树立环保意识,无论是在利用能源时,还是对电能产品的研究开发方面都会影响周围环境,所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采取措施降低这种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1.2提高电力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电力企业的电能产品性能要有所提高,就要在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上加以提升,并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特别要有效利用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以提高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加大技术研究开发的力度,使电能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使用性能上都得到相应提高。比如,在电力环保产品的开发上就采用了创新技术,即本辖区内建设充电桩设施,推动了电动汽车等电力环保产品并产生新的服务模式。随着科技创新以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电力企业持续而稳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3创新营销手段以提高电力服务水平

在电力市场拓展时,要注重创新营销手段,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满足电能用户的各项需求,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并且在树立服务意识的同时,使企业员工建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从而使电力企业和企业的员工共同发展[2]。在对电能产品进行营销的时候,要采用多种营销模式,包括电能产品的现场营销、网络营销以及电话营销等。在具体实施中,省电力公司已经多方开展电子渠道缴费活动,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特色服务,主要形式有掌上电力APP、电e宝、支付宝、95598网站等。

2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策略

2.1根据管理需要完善营销信息系统

电力企业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将营销信息系统构建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属于动态化的管理系统,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要根据行业市场的变化对系统进行调整,如果在抄表时存在误差或者电力线路出现了损坏,都会对电力营销管理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在实施电力营销自动化管理工作中,要提高服务质量,就要将用电线路调整好,避免电力企业的生产与营销管理脱节。营销信息系统的运行,可以使得电力营销管理远程化。电力企业应用网络进行营销信息传输,同时还与电能用户互动,使得电力企业对电能用户的需求充分了解,电能用户也会更为了解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各项营销管理元素加以优化配置,对电能进行合理调配,根据实际需要规划电网并不断地完善,从而使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实施电能管理的运行效率得到提升[3]。营销信息系统运行中,如果出现误操作的现象,必然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对信息系统的配套软件进行技术更新,将系统收集数据、数据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存贮等各项功能都得以充分发挥,由此而实现电力营销的自动化管理。此外,应用营销信息系统实施电能管理工作,不仅会使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都有所降低,而且还避免了抄表数据出现误差。

2.2在营销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呈多元化动态发展,市场运行轨迹也在不断变化。电力企业要适应市场环境,就要对自身营销管理模式作出调整,并实现创新。在电力企业对电能用户实施营销服务时,将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起来。然而,电力企业在新能源的技术开发以及应用上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可以通过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以弥补[4]。随着市场环境动态化的发展,在实施营销管理时将动态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起来,以使得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

2.3建立电力营销稽查模式

建立电力营销稽查模式,主要包括日常式稽查模式、专项式稽查模式和专题式稽查模式。日常式电力营销稽查模式是按照营销业务流程对稽查对象进行定期稽查或者不定期稽查的方式,并在稽查的过程中以丰富经验为基础,注重稽查的灵活性,进而制定出年度稽查方案。在具体实施中,要在确定稽查主题之后对稽查的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对稽查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进而对稽查信息有效管理。专项式电力营销稽查模式是通过专业稽查,明确稽查的范围之后,分析稽查中所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并筛选出用户清单中所提出的稽查对象[5]。专题式电力营销稽查模式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电力营销质量得以提高,对投诉举报要认真对待,基于稽查对象的实际问题,制定稽查方案,有效提高稽查效率。

3结语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运行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电力市场逐渐走向繁荣,需要电力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参与到市场开拓和营销管理中,以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郭玲 单位:国网湖北省供电公司郧县供电公司营销部

参考文献:

[1]曾海威,闫丽娟.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业务研究和产品综述[J].技术与市场,2014(7):31-32.

[2]闫世平.新经济形势下的电力工程营销策略[J].大科技,2014(18):147-148.

[3]魏强.县级农网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4):33-34.

篇11

【关键词】 电力市场 网络 营销管理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网络是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存在。虚拟在于我们对它的了解必须通过计算机一类的高科技设备来进行,真实在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确实从中得到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对电力市场营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目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方面的工作。从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很多的问题虽然在现阶段影响很小,但在将来难保不会成为致命的隐患。必须强化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达到一个较为高端的水准,将所有的问题彻底解决。

一、我国电力市场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很多政策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放宽处理,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各个行业的发展要求,而且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也有较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在供电方面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用电。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电力企业的发展决定于居民的各种需求。因此,供电企业由电力和客户的管理者,转变为了电力经营者和客户的服务者,其职能也由分配电力和限制用电转变为了搞好需求管理和鼓励客户用电。因此,不断提高供电服务水平也就成了供电企业的当务之急和永恒工作。

二、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要求

1、需求分析

在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当中,很多人认为必须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将整体的网络管理系统升级到最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应用最先进的技术,这样就可以达到相应的标准。在过去,这种观点也许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但以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必须结合社会和居民的实际需求来设计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不一定要将所有东西都设置为最先进状态就能够达到标准。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比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由此可见,在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方面,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那么就不需要在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最优化,合适即可,而且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就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如果在日后的发展中出现一些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改。

2、网络设计

对于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来说,网络设计是一个核心的工作环节,日后所有的网络管理工作都要在设计中有所体现,而且设计过程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避免漏洞的出现。

(1)网络管理层。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来分析各种数据和资料,并且给予实体工作最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互联关系的角度来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从侧面来说,网络管理层既是网络功能的实现者,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扮演维护者的角色。因为网络管理层还具有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很多人认为网络管理层不过如此,但目前的情况而言,网络管理层已经被深化到了一个较高的标准,比方说它能够有效地分析网络性能、利用率等一系列的参数,为自身的优化提供详细资料。

(2)服务管理层。除了网络管理层以外,还需要在服务管理层方面进行一定的努力。服务管理层作为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层面。人们在享受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强大功能的同时,需要优质的服务来弥补功能当中的一些不足。由于现阶段的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功能层面几乎没有服务的内容,而为了让服务能够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专门设置了服务管理层。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3)业务管理层。现阶段的用户群体非常分明,但也存在一部分的用户会跨领域应用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因此,业务管理层应运而生。这个层面不仅能够对日常的业务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针对一些特殊性业务也能够有效处理,在不同情况下,会采取针对性或者综合性的措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业务管理层进行有效的加强,从而让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全面促进社会的发展。

3、系统结构

在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当中,系统结构的好坏对整体管理系统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的很多科研人员都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系统结构中,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1)服务器。服务器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设备,在系统结构中占有总领全局的作用。从现有的情况来说,服务器的优良程度决定了系统结构是否符合整体管理系统的要求,这样环环相扣的情况在一般的管理系统中很少出现。由于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对电力市场营销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绝对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在服务器方面,为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和数据处理速度,本文认为应采用高档多CPU处理机、大容量磁盘阵列、双服务器集群方式。而且两台服务器互连备用,安装集群系统软件,支持任务级切换,以保证有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系统数据库、实时数据库不中断运行,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不会丢失。通过上述的这些措施,能够让服务器在各个地区都能够充分地满足用户需求,强力的保障方式又可以在侧面良好地服务于用户。

(2)应用工作站。应用工作站的主要作用是运行各种应用程序,而且使它们能够较好地实现网管应用功能,从而提供各种人机界面的工作站设备。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较快,“智能化”不仅仅在网络方面有所实现,其他领域中也有涉及。现今的用户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不同,在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很多的地区之间的差异将会不断地缩小,因此,应用工作站的成立和有效运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最大限度地服务群众,让他们的利益最大化。另外,它可以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图形化界面可用于直观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

(3)数据输入输出辅助设备。在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方面,数据可以说是核心的要素,任何一个功能的实现,或者任何一项业务、一种服务的体现,都需要不同的数据来支撑。很多的工作人员认为数据只是一种虚拟的存在,但其实现今的数据完全可以实质化的体现。在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中,所有通过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可以说是数据的作用。因此,今后的工作要在数据输入输出辅助设备上进行一定的努力,包括数据备份、打印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大屏幕显示设备,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能够实现网上用户设备共享。只有将这些设备进行一定的优化,并且以用户的需求为基准,才能得到最详细和优质的数据。

4、网络系统软件的组成

当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的硬件设备达到相关的标准以后,就可以进行软件方面的设计工作。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软件功能需要通过硬件设备来体现。因此软件需要与硬件相配合,二者需要互相扶助。比方说管理信息数据库,这部分软件主要负责的就是存储和处理被管理的设备、被管理系统的历史数据、非实时资料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东西都应该在数据处理模块,但实质上是属于软件管理模块的。管理信息数据库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数据和系统进行管理,让众多的信息、数据得到有效的管理,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找到,而在日常不用的时候,良好保存,不能出现遗失的情况。其他的软件,像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后者图形系统一类,也需要良好的应用。

三、总结

本文对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从现有的情况来说,这个系统仍然需要不断地进步,在多个地方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因此很多的地区对电力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系统都提出了较多的新要求。只有充分地满足要求,才能让管理系统获得十足的进步,而且可以全面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怡忠:新时期电力市场营销新理念探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3(5).

[2] 赖菲、王志微、杨东:面向电力市场的发电公司成本管理研究[J].电力信息化,2007(3).

[3] 曹玥洁、孙华:“电力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

[4] 张为民:试析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2).

[5] 申芳:贵州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研究[J].电力信息化,2009(11).

[6] 张志瑛:CRM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篇12

[关键词] 区域性电力市场;省间壁垒;输电阻塞;系统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7-0106-03

[作者简介] 陈剑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电能质量与电力市场;(浙江 杭州 310027)

张利庭,嘉兴电力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浙江 嘉兴 314001)

吴为麟,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浙江 杭州 315010)

一、引言

我国电力市场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市场模式,一种是完全以省级电力网为基础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一种是以区域性电力系统为基础的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如果采用纯粹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它实际上会与现有的区域性电力系统模式产生严重的矛盾,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它只能与独立的省级电力系统相适应。但是,从电力系统的运行技术方面来看,区域性电力系统具有独立的省级电力系统所无法比拟的许多技术优势,它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纯粹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下是不太行得通的。因此,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应该是在我国电力系统现有情况下较好的选择。

二、我国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基础

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对称结构是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自然基础

我国发电资源与市场需求分布不平衡决定了推进全国性的资源优化配置是我国电力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是实现全国资源优化配置的第一步。

2.区域电网结构的发展为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南方电网基本上已经形成以500kV电压等级为骨干的省间互联网框架;西北电网建成了覆盖陕甘宁青四省区的330kV主网架。区域电网的形成已经为实现区域内资源互补奠定了物质基础,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能够进一步发挥区域电网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

3.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提供了体制基础

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我国电力工业垄断经营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省际间壁垒阻碍了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现行管理方式不适应发展要求。同时改革方案中确定了厂网分开、建立国家和区域电网公司、建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并向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派驻分支机构。这些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提供了体制基础。

三、区域电力市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1.从如何打破省间壁垒看在区域性电力市场下的体制改革

电力交易障碍。我国地域广阔,资源分布不平衡,在省网电力市场的条件下,各省间的发电、输电成本不全相同,甚至相差很远。有些省区水电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或多或少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一些现实问题(如二滩电站并网发电后,原来小火电厂及煤矿职工的去留问题),使在一些情况下,明知经济效益很差,仍是保证本省的电厂多发电,而相邻省的富余廉价水电反而卖不出去,以致白白丢弃。所谓省间壁垒,就是指省与省之间由于体制上或是其它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电力交易障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省间的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互联电网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这种情况显然跟建立电力市场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打破省间壁垒,形成在区域性的范围内电力交易自由公开进行。要打破省间壁垒,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1)加强管制,制订电力行业的行政命令机制或法规

根据我国实际,电力市场的省间壁垒问题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因此电力市场的管制机构要相对独立,并与省政府之间没有经济纠葛,作为一种非盈利性的组织来协调各方的关系,其管制费应来自征收经营许可证。

(2)对省调及网调的职能进行合理分工

区域性联网后,调度要充分体现“网调为主,统一调度”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以经济性原则为指导。省间壁垒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就是联网产生的效益在各省分配不均所引起的。因此,作为与电厂效益直接相关的电力调度,一定要注意效益分配的问题。在区域性联网后,网调的职责有较大变化,应该说比原先有了很大的加强,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3)经济手段进行补偿

区域性联网,在区域性的范围内建立电力市场,这不仅是一个电力行业的重大举措,而且也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势必会牵涉到社会的其它方面,其它行业,我们要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固然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从电力行业的发展出发,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其确实有益而损害其它行业和集团的利益。因此,对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出合理的补偿。

2.区域性联网在技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系统可靠性问题

在竞争的电力市场中,投资商是否出资兴建电力设施,取决于项目的回报,而不是预期的备用率。因此,与发电系统有关的可靠性是由电能价格维持的;在电力市场的环境下,特别是如果在区域性的基础上建立电力市场,显然对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考验。在区域性的环境下,电力交易更加复杂多变,电力调度既要保证公平竞争,又要保证安全运行,是不容易做到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全面审定并研究和制订新的安全运行导则,并开发新的为运行服务的软件。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是一个重要特征,区域性电力市场又给予它新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和安全。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用户可任意选择供电者以双边交易的形式确定发用电的模式,因此系统的潮流很难预测。从而,像输电阻塞,电压崩溃及不稳定等新问题就可能出现。同时,为了维持系统安全运行,调度员必须要安排足够的辅助服务如运行备用,无功支持及负荷调节等,这种情况和垄断时就大不一样了。

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区域性电力市场条件下,输电阻塞问题将更加严重

双边交易的模式虽能体现市场自由竞争的效益,但会给全网的统一调度带来困难,使电力网络一些部分可能趋于功率极限。缓解阻塞是保证电力市场环境下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应从缓解手段,预防策略及分析方法上进行研究。

(2)开发新的运行服务软件

这些软件的主要任务应包括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稳定校验,规划,安排辅助服务,确定辅助服务要求及定价,是否接受电能交易合同,确定开机的最低要求,进行阻塞调度,确定阻塞电价,及对发电机组的过负荷调整。

(3)重视辅助服务

辅助服务是电力系统必须具备的一种满足供电质量和电力系统安全水平的机制。辅助服务与发电,输电,配电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而且为达到一种期望的运行状态,系统调度员需要采购并协调各种辅助服务,这就增加了电网运行和控制的复杂性,使电网功角不稳定,电压不稳定,过负荷和电力系统崩溃等。对区域性电力系统而言,辅助服务还包括以下几种:大面积停电启动,损耗补偿,动态调度,备用支持,负荷跟踪等。

(4)加强商业可靠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区域性联网”已势在必行。机组竞价上网的电价与其自身的可靠性水平有密切联系,这里所说的可靠性包括了技术可靠性和商业可靠性两个方面。建议,我国应着手进行商业可靠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便使我国的可靠性能够紧密地与中国的电力市场结合起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3.输电阻塞问题

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其首先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即是输电阻塞问题。在电力市场的条件下,输电网络完全开放,由于电力传输的约束和限制(如输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任意性),加上竞价上网,电力自由交易的竞争性,当输电网络容量不足时,就会时常出现输电阻塞问题。为了输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输电网运营商不得不对电力传输加以限制和约束。这就一方面使区域性范围内的省间的发电商不能进入本省的电力市场,降低了联网效益。另一方面,本省的发电商也减少了竞争对手,为其利用市场力哄抬电价创造了条件。这两方面都使电力市场竞争机制削弱了,不仅使发电商和用户得不到好处,而且电网的运行商也失去了创造利润的机会。然而,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市场和输电市场要求进一步开放,输电的自由性必然会引起输电阻塞。输电阻塞对电力传输调度和电价界定都有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在区域性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电力传输调度,要遵循两点:首先,要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对输电线路制定出极限容量,使输电网络在总成交量最大的情况下运行。其次,按照容量以竞价从低到高排列,低电价优先上网发电。在一定的电力交易量下,电价最低的先上网,依次类推,直到容量平衡为止。由此体现竞争下的公平。

四、建立和完善区域电力市场的相关机制

1.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机制

系统的供电能力能够满足负荷需求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电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从目前国际经验看,存在几种保障机制:①完全依靠市场价格尤其是现货市场的价格来引导长期投资;②采用集中计划备用方法,并确定市场成员应分摊的备用容量需求,建立容量市场,允许市场成员进行容量交易;③采用直接支付容量费机制来吸引投资。

2.建立备用容量共享机制

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及长期供电的安全性,发挥区域电网的作用,在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时应该引入备用容量共享机制,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备用的确定、分摊办法及相应的处罚原则。统一考虑区域电网备用,分规划阶段和运行阶段规定备用确定方法和分摊原则,按统一规则在各省电网公司之间分摊。各省电网公司必须满足备用要求,没有履行备用义务的公司将受到惩罚。②省间备用支援和付费原则:主要是运行过程中事故支援原则及付费问题。③备用容量市场:备用容量市场为各省电网公司提供买卖备用容量的交易机制。

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完善,电力市场的建立更是一个初步尝试的过程,因此还无法全依靠第一种机制来提供引导长期投资的信号,可能考虑第2、3种机制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备用共享和规划协调机制。

3.建立电力电量平衡机制

电力市场与其他商品市场不同之一是必须存在一个负责系统实时电力电量平衡的机构,该机构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对市场参与者进行规范,寻找解决实时电力电量平衡的措施,例如通过建立竞争的平衡市场,或与市场参与者事先签定辅助合同等,并采取措施将保证系统平衡发生的费用分摊给各市场成员。

4.建立市场价格和用户销售价格的有机联系

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电力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使用户从市场中收益。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单一购电机构模式开始,这种模式的弱点是用户和市场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关系,需要建立合理的联动机制使销售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以弥补市场手段的不足。同时为了保护用户利益,可以采用市场最高限价的办法,以避免发电公司在市场资源稀缺时获取高额利润,损害用户利益。

五、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论证了我国具有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的良好基础,区域性电力市场在中国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省间壁垒问题,通过采取制订电力行业的行政命令机制或法规、对省调及网调的职能进行合理分工、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补偿等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难题,从而打破省间壁垒。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中的阻塞问题的技术难题,在区域性电力市场情况下主要是要提高电力传输调度。首先应对输电线路制定出极限容量,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其次,按照容量以竞价从低到高排列,低电价优先上网发电。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区域电力市场的相关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其中重点要建立: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机制、备用容量共享机制、电力电量平衡机制等多种机制,另外还要建立市场价格和用户销售价格的有机联系。

参考文献:

[1]Competition and Choice in Electricity,world bank, 1996.1 “arket-Based operation of Restructured Power Sys-tems”, Pro.Yong-huasong,2001/10.

[2] 傅书?,白晓民,张扬,朱泽. 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及运营方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9).

[3]傅书逖. 国外电力市场的研究与浅析[J].电网技术,1998,(12).

[4]宋永华,孙锦鑫.英国电力市场面临新的改革――现行模式比较及其问题[J].电网技术,1999,(7).

篇13

关键词:电力 市场 营销 措施

1.前言

电力流通于市场依然是一种商品,只不过这种特殊的商品的市场规律没有得到重视,这直接导致我国电力企业的忧患意识严重缺乏,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现象。在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使电力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我国电力市场现状

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管理体制僵化,没有形成面向市场的营销体系,还存在相当多方面的问题。第一,地方供电企业不具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条件,长期以来实行的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经济管理模式,致使供电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严重妨碍了供电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工作的主动权和积极性。第二,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手段落后是抑制我国电力市场迅速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所在。在管理方法上,供电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导致了管理方法的陈旧,以产定销,有多大能力就供多少电,而不是以电力销售为基点,按照客户的需求来组织生产和供应。第三,购电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不能因销售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许多地方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大,而利润增加却很少甚至减少。究其原因,就是成本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

3.提高电力市场的营销策略

3.1提高电力产品质量

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电力销售的首要条件。我国的电网建设,特别是城网和农网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建设,网架薄弱,电网容量不足,使得有些电网有电送不出去,设备陈旧老化,既增加了供电卡口,又增加了供电故障的频发。为了保证电力产品的质量,必须加大电网改造的力度,在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中针对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城乡供电能力和可靠性。用电低谷时,要适时解除负荷监控装置,因季节缺电或用电高峰期缺电地区,要积极落实电力资源,绝不因地区超指标而拉路限电。要加强停电检修管理,灵活安排检修时间,努力做到线路和设备检修与用户设备检修同时进行,改计划检修为状态检修,对重要线路安排后半夜检修,尽可能减少停电次数,缩短停电时间,力求方便客户。

3.2改变营销观念

缺乏市场观念已成为阻碍电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不尽快“洗掉”头脑中的旧观念,“注入”新思想,那么,我们必将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要转变营销观念,首先必须适应角色变化,摆正位置,找准目标。电力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下生存、发展,就必须全面树立面向市场的观念,树立风险意识以及资本、资金、效益、利润、人才、服务等观念,研究电力营销策略,改变传统的发用电计划编制方法和考核管理办法。以市场为导向,增加市场调研的投入,重视对市场的分析、研究和预测,以及了解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调整情况、主要用电企业的改革情况及破产企业和新的增长点的分布状况。

3.3采取价格策略来促进营销,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一直执行政府定价,企业营销不能自主地运用价格杠杆来调节。随着企业逐步从政府附属物中解脱出来和电力买方市场的出现,电力企业也应该用价格杠杆对市场作出灵敏反应,通过让价策略促进电力的销售,形成供电量的增加。另外,我国大多数地区电价政策不适应供电买方市场的需求。首先,目前用户承担电价远高于国家目录电价;其次,电价结构不合理,峰谷、分时电价没有拉开合理档次,导致了用户失去用低谷电的积极性。面对这样一种情况,电力让价已势在必行。第一,对某些电费支出占成本比例很大的客户可以实行分段折扣销售。第二,要取消不合理的价外加价,刺激用户用电,由于在深夜用电低谷期,不少发电机减发甚至停机,这就增大了发电成本,所以应将峰谷、腰电价拉开合理的档距,向用户让渡一定的价值,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建立灵活的电价机制,多用电者,电价给予优惠。第三,对于城镇居民生活用电,也应制订鼓励措施,对于超过一定数量给予优惠政策。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生活用电仅占全社会用电比例的18%,而美国1960年生活用电水平已占25%,差距很大。

要改变这种“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经营思想,变“电老虎”为“电黄牛”,坚持“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宗旨,面向社会,吸纳批评,学习先进经验,从营销组织结构上以方便顾客减少环节的原则,真正做到让顾客满意,变“用户”为“客户”。

4、结语

电力市场营销是一种有认识的运营活动,为了保证电力市场营销目的的完成,必需树立满足市场经济请求的新型营销理念,以电力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环保优质的电力产品,以充沛满足不同电力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拓宽电力市场份额,促进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进步。为国民经济的腾飞,为社会的稳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孝峰.供电企业电力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07):44-45.

篇14

[论文关键词] 区域性电力市场;省间壁垒;输电阻塞;系统可靠性

[论文摘 要] 在电力市场的发展中,区域性电力市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它对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价值。本文具体讨论了我国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基础,分析了区域性电力市场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存在省 间壁垒、系统可靠性、输电阻塞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区域电力市场的相关机制。

一、引言

我国电力市场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市场模式,一种是完全以省级电力网为基础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一种是以区域性电力系统为基础的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如果采用纯粹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它实际上会与现有的区域性电力系统模式产生严重的矛盾,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它只能与独立的省级电力系统相适应。但是,从电力系统的运行技术方面来看,区域性电力系统具有独立的省级电力系统所无法比拟的许多技术优势,它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纯粹的省级电力市场模式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下是不太行得通的。因此,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应该是在我国电力系统现有情况下较好的选择。

二、我国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基础

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对称结构是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自然基础

我国发电资源与市场需求分布不平衡决定了推进全国性的资源优化配置是我国电力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是实现全国资源优化配置的第一步。

2.区域电网结构的发展为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南方电网基本上已经形成以500kV电压等级为骨干的省间互联网框架;西北电网建成了覆盖陕甘宁青四省区的330kV主网架。区域电网的形成已经为实现区域内资源互补奠定了物质基础,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能够进一步发挥区域电网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

3.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提供了体制基础

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我国电力工业垄断经营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省际间壁垒阻碍了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现行管理方式不适应发展要求。同时改革方案中确定了厂网分开、建立国家和区域电网公司、建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并向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派驻分支机构。这些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提供了体制基础。

三、区域电力市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1.从如何打破省间壁垒看在区域性电力市场下的体制改革

电力交易障碍。我国地域广阔,资源分布不平衡,在省网电力市场的条件下,各省间的发电、输电成本不全相同,甚至相差很远。有些省区水电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或多或少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一些现实问题(如二滩电站并网发电后,原来小火电厂及煤矿职工的去留问题),使在一些情况下,明知经济效益很差,仍是保证本省的电厂多发电,而相邻省的富余廉价水电反而卖不出去,以致白白丢弃。所谓省间壁垒,就是指省与省之间由于体制上或是其它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电力交易障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省间的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互联电网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这种情况显然跟建立电力市场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打破省间壁垒,形成在区域性的范围内电力交易自由公开进行。要打破省间壁垒,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1)加强管制,制订电力行业的行政命令机制或法规

根据我国实际,电力市场的省间壁垒问题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因此电力市场的管制机构要相对独立,并与省政府之间没有经济纠葛,作为一种非盈利性的组织来协调各方的关系,其管制费应来自征收经营许可证。

(2)对省调及网调的职能进行合理分工

区域性联网后,调度要充分体现“网调为主,统一调度”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以经济性原则为指导。省间壁垒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就是联网产生的效益在各省分配不均所引起的。因此,作为与电厂效益直接相关的电力调度,一定要注意效益分配的问题。在区域性联网后,网调的职责有较大变化,应该说比原先有了很大的加强,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3)经济手段进行补偿

区域性联网,在区域性的范围内建立电力市场,这不仅是一个电力行业的重大举措,而且也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势必会牵涉到社会的其它方面,其它行业,我们要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固然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从电力行业的发展出发,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其确实有益而损害其它行业和集团的利益。因此,对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出合理的补偿。

2.区域性联网在技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系统可靠性问题

在竞争的电力市场中,投资商是否出资兴建电力设施,取决于项目的回报,而不是预期的备用率。因此,与发电系统有关的可靠性是由电能价格维持的;在电力市场的环境下,特别是如果在区域性的基础上建立电力市场,显然对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考验。在区域性的环境下,电力交易更加复杂多变,电力调度既要保证公平竞争,又要保证安全运行,是不容易做到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全面审定并研究和制订新的安全运行导则,并开发新的为运行服务的软件。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是一个重要特征,区域性电力市场又给予它新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和安全。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用户可任意选择供电者以双边交易的形式确定发用电的模式,因此系统的潮流很难预测。从而,像输电阻塞,电压崩溃及不稳定等新问题就可能出现。同时,为了维持系统安全运行,调度员必须要安排足够的辅助服务如运行备用,无功支持及负荷调节等,这种情况和垄断时就大不一样了。

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区域性电力市场条件下,输电阻塞问题将更加严重

双边交易的模式虽能体现市场自由竞争的效益,但会给全网的统一调度带来困难,使电力网络一些部分可能趋于功率极限。缓解阻塞是保证电力市场环境下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应从缓解手段,预防策略及分析方法上进行研究。

(2)开发新的运行服务软件

这些软件的主要任务应包括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稳定校验,规划,安排辅助服务,确定辅助服务要求及定价,是否接受电能交易合同,确定开机的最低要求,进行阻塞调度,确定阻塞电价,及对发电机组的过负荷调整。

(3)重视辅助服务

辅助服务是电力系统必须具备的一种满足供电质量和电力系统安全水平的机制。辅助服务与发电,输电,配电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而且为达到一种期望的运行状态,系统调度员需要采购并协调各种辅助服务,这就增加了电网运行和控制的复杂性,使电网功角不稳定,电压不稳定,过负荷和电力系统崩溃等。对区域性电力系统而言,辅助服务还包括以下几种:大面积停电启动,损耗补偿,动态调度,备用支持,负荷跟踪等。

(4)加强商业可靠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区域性联网”已势在必行。机组竞价上网的电价与其自身的可靠性水平有密切联系,这里所说的可靠性包括了技术可靠性和商业可靠性两个方面。建议,我国应着手进行商业可靠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便使我国的可靠性能够紧密地与中国的电力市场结合起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转贴于

3.输电阻塞问题

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其首先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即是输电阻塞问题。在电力市场的条件下,输电网络完全开放,由于电力传输的约束和限制(如输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任意性),加上竞价上网,电力自由交易的竞争性,当输电网络容量不足时,就会时常出现输电阻塞问题。为了输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输电网运营商不得不对电力传输加以限制和约束。这就一方面使区域性范围内的省间的发电商不能进入本省的电力市场,降低了联网效益。另一方面,本省的发电商也减少了竞争对手,为其利用市场力哄抬电价创造了条件。这两方面都使电力市场竞争机制削弱了,不仅使发电商和用户得不到好处,而且电网的运行商也失去了创造利润的机会。然而,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市场和输电市场要求进一步开放,输电的自由性必然会引起输电阻塞。输电阻塞对电力传输调度和电价界定都有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在区域性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电力传输调度,要遵循两点:首先,要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对输电线路制定出极限容量,使输电网络在总成交量最大的情况下运行。其次,按照容量以竞价从低到高排列,低电价优先上网发电。在一定的电力交易量下,电价最低的先上网,依次类推,直到容量平衡为止。由此体现竞争下的公平。

四、建立和完善区域电力市场的相关机制

1.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机制

系统的供电能力能够满足负荷需求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电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从目前国际经验看,存在几种保障机制:①完全依靠市场价格尤其是现货市场的价格来引导长期投资;②采用集中计划备用方法,并确定市场成员应分摊的备用容量需求,建立容量市场,允许市场成员进行容量交易;③采用直接支付容量费机制来吸引投资。

2.建立备用容量共享机制

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及长期供电的安全性,发挥区域电网的作用,在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时应该引入备用容量共享机制,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备用的确定、分摊办法及相应的处罚原则。统一考虑区域电网备用,分规划阶段和运行阶段规定备用确定方法和分摊原则,按统一规则在各省电网公司之间分摊。各省电网公司必须满足备用要求,没有履行备用义务的公司将受到惩罚。②省间备用支援和付费原则:主要是运行过程中事故支援原则及付费问题。③备用容量市场:备用容量市场为各省电网公司提供买卖备用容量的交易机制。

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完善,电力市场的建立更是一个初步尝试的过程,因此还无法全依靠第一种机制来提供引导长期投资的信号,可能考虑第2、3种机制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备用共享和规划协调机制。

3.建立电力电量平衡机制

电力市场与其他商品市场不同之一是必须存在一个负责系统实时电力电量平衡的机构,该机构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对市场参与者进行规范,寻找解决实时电力电量平衡的措施,例如通过建立竞争的平衡市场,或与市场参与者事先签定辅助合同等,并采取措施将保证系统平衡发生的费用分摊给各市场成员。

4.建立市场价格和用户销售价格的有机联系

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电力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使用户从市场中收益。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单一购电机构模式开始,这种模式的弱点是用户和市场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关系,需要建立合理的联动机制使销售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以弥补市场手段的不足。同时为了保护用户利益,可以采用市场最高限价的办法,以避免发电公司在市场资源稀缺时获取高额利润,损害用户利益。

五、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论证了我国具有建立区域性电力市场的良好基础,区域性电力市场在中国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省间壁垒问题,通过采取制订电力行业的行政命令机制或法规、对省调及网调的职能进行合理分工、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补偿等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难题,从而打破省间壁垒。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中的阻塞问题的技术难题,在区域性电力市场情况下主要是要提高电力传输调度。首先应对输电线路制定出极限容量,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其次,按照容量以竞价从低到高排列,低电价优先上网发电。

对于区域性电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区域电力市场的相关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其中重点要建立: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机制、备用容量共享机制、电力电量平衡机制等多种机制,另外还要建立市场价格和用户销售价格的有机联系。

参考文献:

[1]Competition and Choice in Electricity,world bank, 1996.1 “arket-Based operation of Restructured Power Sys-tems”, Pro.Yong-huasong,2001/10.

[2] 傅书?,白晓民,张扬,朱泽. 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及运营方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9).

[3]傅书逖. 国外电力市场的研究与浅析[J].电网技术,1998,(12).

[4]宋永华,孙锦鑫.英国电力市场面临新的改革——现行模式比较及其问题[J].电网技术,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