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2 16:18: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药行业发展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 2011年申请的农药专利 2011年授权的农药专利 中国农药专利现状分析及撰写和答复要点介绍 2012年授权的农药专利(除草剂) 从CCBN看行业发展 医药专利分析领域研究热点探测及对中药专利分析的启示 农药行业亟须“专利补钙” 从“两会”看行业发展 探索农药专利商用新途径 拓展农企经济增长新方式 2011年授权的农药专利(杀菌剂篇) 国外大量农药专利过期 国内利用蕴含巨大商机 2011年申请的农药专利(除草剂篇) 2011年申请的农药专利(杀虫剂篇) 2011年授权的农药专利(杀菌剂篇) 2012年授权的农药专利(除草剂篇) 2012年授权的农药专利(杀虫剂篇) 2012年授权的农药专利(杀菌剂篇) 2012年授权的农药专利(除草剂篇) 2012年授权的农药专利除草剂篇 2012年授权的农药专利杀虫剂篇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从环保农药专利分析看行业发展 从环保农药专利分析看行业发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2012年,我国农药行业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实现了产量、利润的双增长。2013年,农药行业面临非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创制瓶颈制约愈显突出、产品同质化竞争更为激烈、国外大公司新专利产品大量涌入等更加严峻的形势,中国农药行业该怎样突围?如何找准前进方向?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对环保农药进行的专利分析中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专利数量增加,提高突破的起点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农业化学处处长杨明介绍,近30年来,中国环保农药专利申请量总体上一直呈持续增长趋势。1985年,我国环保农药申请量仅为194件,2002年首次突破了1000件,至2008年已经增长到了1889件。1985~1991年,环保农药专利申请量增长比较缓慢,那时候中国专利制度刚刚形成,专利申请不够活跃。1992~2008年,随着中国专利制度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申请人关注中国市场,加大了农药专利的研发,农药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加。
杨明表示,近几年,我国环保农药技术研发活跃程度大大增加。在2000年之前,中国环保农药专利申请以国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为主;2000年之后,国内申请人的年申请量开始领先于国外。目前以国内申请数量占主体的强势格局已经形成。在我国申请环保农药专利的国家和地区共有30个,仅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就占据了全部申请量的97.98%。其中,中国占55.07%,欧洲占22.17%,美国占12.46%,日本占8.28%。
专利分析结果显示,在农药原药、农药混剂、农药剂型和生物农药4种类型的专利申请中,农药混剂占比最大,其次是农药原药和农药剂型,生物农药占比相对最小。杨明对此表示:“在我国环保农药市场中,农药混剂的专利技术竞争最激烈,其次是农药原药和农药剂型。”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数据显示,生物农药专利虽然所占的比例最小,但是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生物农药成为相对环保的农药方向,近几年专利申请增长速度很快,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超过农药原药的申请量。
作为基础专利的农药原药,因其开发周期长和成本愈来愈昂贵等原因,从2005年起发展速度逐渐放缓。
而我国农药剂型领域已逐渐摆脱以传统农药剂型为主的局面,朝着绿色、安全性强的环保农药剂型方向发展。
此外,在我国农药原药专利申请中,以杀菌剂、除草剂和杀虫剂为主。其中,杀菌剂占主要比重,为38.46%;除草剂和杀虫剂所占比例相同,均为27.07%;其他应用的农药原药占7.40%。由此说明,中国市场专利申请的农药原药中杀菌剂是重要的技术方向,其次是除草剂和杀虫剂。申请人对于其他应用的农药原药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软体动物剂和杀鼠剂等关注的较少。
对于眼下大热的生物农药,我国专利申请主要以植物源农药为主,占生物农药总申请量的40%,其次是转基因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分别占32.50%和27.84%。而美国授权的生物农药专利中,则是以转基因农药技术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悠久的中草药使用历史。不过,国内转基因农药的申请量从2001年之后也开始快速增加,转基因农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农药行业一支新兴力量。
提高研发水平,激发突破的动力
杨明表示,对比国内外创新主体类型分布,国外在中国进行农药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中企业占93.28%。而国内占总申请量比例最大的是个人申请,占36.72%,其次是大学,而企业仅占总申请量的20.14%。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农药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他说,近年来,随着专利保护宣传的强化和国家不断颁布的优惠政策,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有所加强,但鉴于国内农药企业大部分属于小的加工企业,缺乏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在自主研发方面与国外农药企业差距很大。我国农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不但专利数量少,国内自主开发的农药产品部分老化,加之企业推广力度较小,市场影响力不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学的创新能力很强,他们在生物农药领域更多地侧重于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转基因生物农药进行农药创新。大学申请的生物农药中,转基因农药占50.18%,微生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基本各分秋色,分别为25.67%和23.52%。
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农药行业将面对的竞争将加剧,自主创新是国内农药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必须要做的功课,没有其他的捷径。国家一直倡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于2月4日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农药行业同样需要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农药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大力支持新农药、新剂型的创制研发,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农药的研发。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拓展国外市场,扩大突破的空间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很多农药企业把目光瞄准了海外。经过几年的努力,无论是海外建厂还是产品出口,中国农药企业已经在国外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产品出口量稳步提升。但是,跟跨国巨头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在国内外专利申请的数量对比上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
据介绍,我国在国内申请环保农药专利的量占全部申请的96.31%,向国外申请只占3.69%,主要是向美国、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而在向中国专利局递交的专利申请中,我国申请人申请的环保农药专利也只占47.46%,美、日、欧在我国申请环保农药专利则占到了50.14%。其中,欧洲占21.84%,美国占17.53%,日本占10.77%。我国申请人向国外申请环保农药专利的力度远远不及国外申请人对我国的申请。这也充分表明,我国企业向外申请的意识薄弱,没能为日后竞争国际市场提前布局。
杨明强调,国内企业在利用专利保护支撑企业发展时,积极向全球扩展,加强技术保护的地域范围。否则,很多的潜在市场可能会被白白浪费掉。
杨明建议,我国农药企业今后在重点农药品种推出之前,应重视通过专利合作条约即PCT途径同时向多国申请基础专利,打开国外专利市场,让专利先行于产品,从而在日后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挖潜过期专利,增添突破的能量
据有关统计数据,未来4年内,将有40个国外农药品种专利过期。到2023年,全球将有166个农药相关的专利过期,预计新增市场价值可达110亿美元。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时间推移,国外早期开发的大量农药专利逐渐过期,但专利失效不意味着价值丧失。以草甘膦为例,虽属于专利过期产品,全球年度销售额却在140亿美元以上。当前,我国农药行业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充分用好过期专利,仍可以为国内农药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据了解,在课题组所研究的时间段内发现国内没有原药专利的农药品种有43个,分别是杀菌剂戊唑醇、代森锰锌和丙环唑等,除草剂草甘膦、乙草胺和麦草畏等,杀虫剂吡虫啉等。在国内法律状态为到期失效的有12个品种,分别是杀菌剂嘧菌酯、多杀菌素、嘧菌环胺和咯菌腈,除草剂甲基磺草酮、烟嘧磺隆、砜嘧磺隆、苯磺隆和双氟磺草胺,杀虫剂氟虫腈、噻虫胺和啶虫脒。
杨明表示,对于这些无原药专利或在国内已经届满或失效的品种,国内企业可以在国内生产销售它们的原药,不存在侵权的风险。但在企业出口这些原药产品到国外时,应提前充分了解这些品种在国外当地的法律状态。另外,应该注意每个品种都有许多专利,譬如制备工艺、混剂、剂型等,国内企业在申请专利前或在国内生产销售除原药外的农药产品前,需要检索其专利情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势下,作为农业的供给端,农药行业的转型与调整势在必行。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在寻求行业回暖和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完善和企业创新提升是发展的重要主题。2016 年,农药行业继续维持低迷态势,市场寒冬,行业利润持续下跌,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在市场不景气和容量饱和、竞争加剧之下,如何寻求保全并在逆境中突起,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难题,而对市场态势的准确性把握则是关键性前提。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了解农药工业经济形势和行业运行态势,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速产业结构性调整步伐,同时有效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将于2017 年5 月9 日~ 11 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第四届农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暨农药行业排行榜会。
针对农药行业改革和转型之势,本届经济运行分析会将立足行业发展大背景,从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预测,并2017 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制剂销售50 强企业和品牌产品销售排行等行业榜单,同时表彰2016 年度全国农药企业优秀统计工作者和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模块一: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 新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2. 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及发展契机
3. 大数据分析农药进出口及对外贸易情况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市场分析
5. 大数据分析农药品种供需及价格走势
6.“一带一路”沿线农化市场分析及契机
7. 数据分析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态势
8. 市场下行,农化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9. 近年来植保服务模式下的市场分析
10. 农化企业金融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会议内容,敬请期待!
模块二:榜单
2017 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榜单;
2017 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 强企业榜单;
国内品牌产品销售排行榜单;
最具市场潜力产品榜单。
模块三:优秀表彰
2016 年度全国农药企业优秀统计工作者;
2016 年度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二、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 《中国农药》杂志
冠名单位: 虚位以待
联合主办: 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 江苏金旺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蜻蜓农服)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特别协办: 虚位以待
协办单位: 四川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江苏省农药协会
安徽省农药工业协会
重庆渝辉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
三、参会人员
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通讯员、统计工作者、产品经理、金融投资人员、行业研究人员及相关代表等。
四、会议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2017 年5 月9 日,13:00-20:00
会议时间:2017 年5 月10-11 日
会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19 号)
五、议事项
(一)参会报名办法:凡即日起至4 月21 日报名并交纳会议费(含会务费、资料费、会期餐饮费等),会员单位2000 元/ 人,非会员单位2300 元/ 人;4 月21 日以后及现场报名,会员单位2800 元/ 人,非会员单位3000 元/ 人。同一单位5 人及以上报名参会1 人免费。
交通费、住宿费用自理。
(二)参会费汇款单位:
户 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开户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六铺炕支行
帐 户: 0200022309014426780
(三)参会代表请填写回执表(登陆“中国农药工业网”(.cn)下载),并请于4月21 日之前发传真或电子邮件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六、会议报名联系方式
会议报名: 王 灿:010-84885067,13488811349,
报表提交: 杨晓玲:010-84885233,13911618976,
咨询合作: 段又生:010-84885035,13691545916,
邮箱:
传真: 010-84885255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 号楼1315 室
邮编: 100723
一、农药产能过剩仍在加剧。农药产量突飞猛进地大增,而需求量仅占农药产量不到1/8。可以说,产能严重过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国农药行业。近几年来,农药生产企业对较有亮色的产品一哄而上、盲目扩张已成了通病。如我国主流药剂吡虫啉、阿维菌素、草甘膦、乙草胺呈现严重供大于求状况均是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盲目投资上马所致。
二、农药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消费者对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零容忍”态度,使得农药在满足病虫害防治、保障粮食丰收的同时,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农药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质量全程控制机制,农药使用者的用药水平,行业相关各主体社会责任意识等,还需要不断加强。
三、农药制假行为更加隐蔽。2010年农药质量抽检中,蓄意造假、违法添加其他农药有效成分的样品占8.0%,占不合格样品的57.5%。在农药质量总体提高的同时,假农药所占的比例也在提高;非法经营、制假售假更加隐蔽,增加了查处难度。
四、农药违规使用难以禁止。我国现有的分散式小农生产方式,农民安全用药水平较低,决定了农药不合理使用、违规使用在相当长时间仍将存在。从今春海南豇豆检出水胺硫磷,到最近北京检出福建乌龙茶含有三氯杀螨醇,都是限用农药被违规使用。
中研普华农林行业研究员表示,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农药产业也充满机遇,农药产业的“十二五”,将会是充满前途的五年。
一、农药刚性需求不会改变。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天下的首要问题。要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更多的农产品,离不开农药防治作物病虫害保障粮食丰收的巨大作用。
农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杂草和病菌的药剂。由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合成和制剂加工三大版块构成了完整的农药产业链。行业上游为黄磷、液氯等无机原料和甲醇、三苯等基本有机原料,下游为农林牧业生产和卫生领域。总的来说,农药行业处于化工产业链的末端,属于精细化工行业,对技术的依赖性大,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成功率低,一旦研制成功则利润丰厚。
农药行业是重要的支农产业之一,投入产出比高达6~10倍。在全球人口增长及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下,农药的广泛使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的粮食问题的重要出路。但农药使用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威胁,所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农药的毒性问题和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行业被迫向高效、低毒、低用量的方向发展。但在农业生产无根本性变化的可预见未来,世界农业对农药的依赖依然不会减弱,在此种不得不为的格局下,农药产业的布局也将影响一个国家农业及其他轻重工业的发展,因此,农药行业的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等研究的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我国农药行业起步晚,虽然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但仍存在着很多布局问题,尤其是在国家战略“走出去”的带动下,以及世界农药巨头更深层次的“走进来”情况下,作为基础支农产业的农药行业,行业的矛盾表现的更为突出。这时对发达国家农药产业发展历史的研究,对于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药行业及农业相关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二、世界农药市场
农药的消费受农业生产的规律、作物种植规模和种植结构的影响很大。受农业生产季节性的影响,农药的生产和消费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每年3~9月份是农药使用的高峰期,所以上半年也是农药生产的高峰期,加之农药还是重要的救灾物资,需要定量的储备,所以我国的农药生产具有其他国家,尤其是地区跨度大的美国等所不具有的特点。此外,农药行业与国家农业政策以及耕作制度与技术的变革等都有紧密的联系,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所以归纳世界农药产业发展曲线,学习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耕作技术及助剂、药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市场规模
由上个世纪90年代中,农药行业开始极度繁荣后的萎缩,直自2003年世界农药市场才实现在产品结构变化上的实际增长,而后逐渐步入一个销售市场的稳定期,近几年销售额稳定在310亿美元左右。根据图1的历史数据曲线判断,农药行业的增长正处于上升期,行业的高速增长仍可维持一段时间。我国农药行业在“十一五”的产业方针指导下,在十七大胜利召开后的国家战略转变下,农民收入必将迎来建国后的第三个增长期。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生产资料的加大投入,都将大力带动农药消费的增长。结合世界产业背景,国外权威咨询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农药消费将以7%的速度增长,国际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无疑给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近年来石油价格上涨,环境气候恶劣等使得农药行业的增长趋势变的扑朔迷离,但去除一些意外的自然、政治影响因素,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历史数据(图2)的衬托下还是比较明朗的,在2004年的历史性高峰带动下,世界农药行业即将步入一个五年左右的增长期,但应当注意的是石油价格对农药行业成本的影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很难出现今年年中时的油价高位震荡,但在石油输出组织的产量控制下,美国能源信息管理署预计供应维持略小于需求的状态,WTI现货价格预计会在65美元/桶左右徘徊。
(二)世界农药行业发展曲线
1.市场的转移
发达国家农药工业起步早,已走过高速发展期,市场趋于饱和。农药市场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亚太地区和南美洲的部分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将成为全球农药行业增长的驱动力,世界农药的产能也在向相关国家转移,以降低成本、就近销售,我国相关企业应该抓住此次机会,引进、吸收先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助跑农业现代化。
2.农药开发向高效、低毒、低残留、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方向发展
这是发达国家农药需求量趋于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未来数年内,以苏云金杆菌(Bt)农药为首的生物农药(目前生物农药仅占整个农药市场的1%)将以10%左右的速度强劲增长,但一段时间内化学农药仍是农药市场的主体。我国的生物农药还处于起步阶段,除几大上市公司外,产品线还没有展开,这也将是今后我国产业投资的一个主要方向,以同一起跑线上的生物农药为主打产品,在外向型产品结构的布局下,与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农药市场中一决高下。
3.转基因作物市场挤占传统农药市场
据统计,2005年全球44%的大豆、42%的玉米和10%的棉花均采用转基因种子种植。全球农药市场有向农业生物技术市场转移的趋势。草甘膦、草铵膦等非选择性除草剂的发展使其他的选择性除草剂市场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至今达到商品化种植的转基因抗病作物还很少,杀菌剂市场受到的影响很小。
4.三大类农药的比重及其发展
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三大类农药是农药市场的主体。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占农药销售额的比例在2005年为48:25:24,而5年前该比例为48:28:20,15年前为44:29:21,25年前为41:35:19。而我国的产品比例调整,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除草剂市场的增长速度在三大类农药中居中,近15年以年均1.65%的速度增长,近5年来的增长率为2.90%。除草剂市场所占比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农业上的先进程度,比例差异主要是由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耕作技术决定的。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改变了全球除草剂市场的格局。它一方面使得草甘膦、草铵膦等少数非选择性除草剂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得其他选择性除草剂的需求大幅度降低,大大降低了除草剂的品种数量,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农药企业。虽然我国除草剂的产能增长水平一直高于世界平均速度,但消费比例则一直在20%左右,要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消费量增长跟不上产量增长,直接导致了行业细分的许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全球杀虫剂销售额自1990年黄金发展期过后市场份额已下滑至25%。其原因主要是开发和推广早、市场已趋于饱和,又受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再加上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冲击,因此近年来竟有萎缩趋势。市场格局变化是与环境相容性好的高效低种不断进入市场替代旧有产品,目前全球市场上消费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杂环类杀虫剂四大类化学农药以及少量生物农药。
杀菌剂市场增长最快,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近5年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导致作物病害的病菌容易获得抗性新产品有持续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各类经济作物种植种类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对杀菌剂的需求,其受转基因作物的影响很小。这个市场对于我国众多生产厂家而言,是最有吸引力的,因为这个市场产品更新换代快,跨国企业的研发优势在此表现的并不充分,与此同时,国际巨型企业一般习惯专线生产,产品线中产品种类并不多,所以必然会有一些细分的产品空隙留给我国众多企业去大展所为。
三、中国农药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
2005年,我国农药生产企业2200余家,常年生产250多种原药。其中原药生产企业近500家,加工(含少量分装)企业1700多家。农药总产量中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比例分别为45%、13%和41%。但大部分农药品种均为仿制品种,自主创制的品种数量不足1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5年我国农药产量(原药)突破百万吨达103.94万吨,消费量28.3万吨,同比增长了9.1%(见图3);其中,杀虫剂消费量增长了8.9%,除草剂增长了24.6%,杀菌剂增长4.0%,农药行业销售额达624.52亿元。销售额五年来增长了2.4倍,年复合增长19%,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均在30%以上。
如果除去部分农药制剂产量计入原药产量的增量,根据校对值,2005年我国农药实际产量达68万吨,产量上看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原药生产国,但市场规模只占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的6%,还只是世界第五。2006年上半年受益于化工原料价格回落及需求增长,农药行业表现为收入、利润同步增长,在全部子行业中增长态势最为均衡。预计2006年全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29.96万吨,同比增长约6%(见表1)。
(二)我国农药行业进出口情况
我国农药行业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出口产品占总产量比例在40%以上。2005年我国农药出口量42.5万吨,出口金额14亿美元,年增长率分别为9.5%和18.1%。进口量仅3.7万吨,进口金额1.82亿美元,基本保持平稳。从出口量看,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的比例分别为31%、48%和15%,占金额的34%、42%和19%。从进口量看,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所占比例分别为21%、48%和31%,占金额的24%、40%和34%,杀菌剂进口保持较快增长。我国农药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全球农药市场,但主要以原药为主,大约占出口总量的60%左右。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量的51%,其次为拉丁美洲,占出口总量的22%,再次是欧洲,占9%,非洲只占7.5%。巴基斯坦、泰国、美国、阿根廷和巴拉圭是我国前五大出口国家。石油,化工-[飞诺网FENO.CN]
(三)我国农药市场的特性
农药的市场是农村,由于产品的特性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农药市场具有不同于国外市场、不同于其他农资产品市场的特征。
1.市场广阔而分散
农作物种植单位小,用户数量大。
2.市场教育底子薄,信息不对称
单位购买量小,价格敏感度高,自我保护意识差,这是由农民收入低造成的,但直接导致了假劣农药的泛滥;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掌握在生产商经销商手中,造成营销成本高、效果差。
3.明显的季节性
3~9月是销售生产旺季,比其他国家的市场更为集中。
4.产品更新换代快
由于我国具有后发产业优势,加之农民的产品忠诚度低,以及我国农药企业自有知识产权少,所以产品换代快,国内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在产品开发的基础上还必须要跟上行业的变化。
5.生产企业规模小,数量多
行业前10大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只有19.5%,前20大企业占总产量比重只有30.8%。与跨国农药公司专注于自己的农药产品不同,我国农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过专利期的产品,同一个品种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生产,这也造成了市场竞争混乱的局面。
6.五种高毒农药将于2007年起全面禁用,产品线不合理的企业即将面临停产或转产,这给品种结构优良的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也将大大优化我国农药行业的竞争秩序。
另外我国地域差异较大,气候条件多样,各地区农民有完全不同的种植习惯;又因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所以使得农药需求变化缺乏预见性,对市场需求很难定量估算以合理安排产能。
(四)“十一五”宏观调控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产业规划都指明了农药的发展将制止重复建设,压减过多的生产厂点,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注重健康持续的发展。近期国家发改委将农药企业注册资金的最低要求提高2倍,并计划与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国农药企业进行环保大检查,这将提高农药行业的进入门槛,强制淘汰一批中小企业。
新建项目选址要在交通便利又远离人口稠密的市区和水源地区等环境敏感点。项目规划中要有良好的污水处理装置,项目投入使用后,基本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积极鼓励其他行业进入环保型农药领域,欢迎各种资本以资本注入、控股、兼并等形式投资环保农药行业,投资新产品开发。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对有利于产品结构调整和高种替代的新品种将争取国家给予优惠贷款,淘汰小农药,投资重点向大型企业集团倾斜,这些企业新品种的开发和建设项目将优先予以考虑。造就几家资产在50亿~100亿元,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以及一批中型骨干企业。
行业总产能维持在85万~90万吨/年,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比例定位在50%、15%和25%。产业调整重点是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新型水田和旱田除草剂、水果蔬菜用杀菌剂和保鲜剂等。
四、行业发展曲线下的投资策略
(一)产品投资策略
我国农药产品已改变了三个70(即杀虫剂占总产量的70%,有机磷类占杀虫剂总产量的70%以上,高毒有机磷农药品种占有机磷杀虫剂总产量的70%)的不合理格局,但产品分布依然不合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品种,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我国两个农药科研开发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为我国农药科研开发由仿制向创制转变打下了基础。今后仍需要不断投资研发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需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农药科研开发体系,包括新化合物设计、合成、生物测试、剂型加工、工艺和工程研究、制造、安全评价以及“三废”治理、标准、专利许可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等在内的完善的农药研发体系。重点投资高效新品种,增加地下害虫防治剂及高效生物农药的品种和产量。大力发展剂型加工,发展水性化的新剂型。
我国的三大农药品种中,除草剂产品产能增长水平一直过高,进口国却正在改变其进口策略,降低除草剂依赖水平,加上我国此类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不高,使得产品出口的稳定性较差,当世界市场需求萎缩时,将对我国的农药产品出口造成很大打击,所以今后此类产品的投资,以研发和生产中高端产品转移,以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重点增加旱田除草剂的品种和产量,争取使企业产品的寿命延长,以降低经营风险。杀虫剂市场的投资趋势是与环境相容性好的高效低种,我国目前此类产品的研发落后于世界同行。只有以华星化工为首的几家上市公司有开发能力,今后一段时间,缺乏科研经费的中小型公司可以积极与相关的科研院所联系,紧密关注国内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产能,以弥补研发不足的缺点。
杀菌剂市场是最具潜力的子行业,一方面这个市场产品更新换代快,跨国企业的研发优势在此表现的并不充分,另一方面,国际巨型企业一般习惯专线生产,产品线中产品种类并不多,所以必然会有一些细分的产品空隙留给我国众多企业去大展所为,重点投资杀线虫剂的品种和规模。
国内的企业应该联合起来,通过规模化经营,科学投资新产品,以保证收益及市值的稳定。环保及低毒产品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估值体系中有30倍市赢率的报价,而普通产品生产公司仍在10倍左右。
(二)规模投资策略
2006年7月1日起,申请农药企业核准的注册资金最低要求为:原药企业3000万元,制剂(加工、复配)企业1000万元,鼠药制剂、分装、卫生用药企业500万元,不再受理申请乳油农药企业的核准,这明显提高了农药行业的准入门槛。国家的调控正迫使我国企业向规模化发展。而即将进入我国市场的一些国际企业,也无一不是巨型企业,只有规模化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与之一争高低。
(三)地区投资策略
根据地区种植特点,制定产品投资策略。充分利用我国宏观布局的优惠政策,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工业基地过程中的免税、免土地使用费用等政策,迅速提升自身实力。
(四)多元化延伸
按照石化行业规律,我国在2001~2005年中完成了一轮景气循环周期的上升段,预计“十一五”中大部分时间国内石化行业将运行于景气下降通道中,为农药行业提供廉价的原料等发展支持,而需求的增长则直接刺激行业内企业开始以兼并收购为主的规模化发展道路。农药行业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逆势行走的石化子行业,这将有力的吸引国内的大中型石化企业将其投资转移到农药行业,以规避今后几年石化产品下行而造成的价格低落损失,实现产品深加工或原材料自给,建成以农药产品为中心的纵向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势态。
(五)销售之局
我国的农药销售因为农业生产的特点,而不同于其他国家。国际大型农药企业在国内销售不景气状况,也正是由于不了解我国散户种植的特点,国内的企业应该抓住“本土优势”以销售渠道建立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农药经销商正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尾大不掉的情况十分常见,也造成了企业坏帐严重的问题。有实力的生产厂家完全可以尝试自己建设销售渠道,或有实力的农药经销以进行产品研发或生产商参股等方式逐步进入农药生产领域,形成像日本综合商社或英国马狮集团之类的农药经营集团。“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北方、黄淮海小麦主产区,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稻谷主产区,东北三省、黄淮海、西南山地、西北和青藏高原玉米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杂粮薯类主产区,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主产区,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食用油主产区,南方油菜籽主产区,黄淮海花生主产区,东北、西北葵花籽主产区,新疆、山东、河北、山西棉花主产区,环渤海和西北高原果汁主产区,东南沿海果蔬主产区,东北、华北、西北农牧区,南方甘蔗产区,北方甜菜产区。
围绕以上我国农牧产业新格局,根据地区种植特点,筛选组合建设新的产品线;以地区为中,凸树立产品品牌,全国辐射;以产品线为依托,进行跨地区的资源整合,通过兼并与重组,组建大型农药企业;充分利用本土的农药经销特点,发展集农药生产、复配、技术服务、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农药集团。而从国际经验来看,行业利润也正在由制造原药向成品制剂和销售渠道转移。
(六)外资利用
对于中国8亿农民,13亿人口粮食自给而造就的巨大农药需求市场,各大跨国农业企业都在虎视眈眈。“十一五”期间,本着有利于我国农药总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长远利益,将加大开放力度,以吸引外资。我国的现有政策依然对农药工业进行一定保护,这种情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行业企业完全有时间借助外资练好内功应对外敌。
面对这样一个形势,2011年10月19日,“第十一届全国农药交流会”以“‘十二五’规划绘新图责任关怀助成长”为主题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特别邀请了农药行业的相关领导和资深专家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发展战略,为引导企业科学决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农药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如何由大变强,关键是我国农药发展之路怎么走。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于2012年2月初。
农药企业要求得发展,创新是必由之路。纵观世界六大公司的发展历程,无一不是以创新为支柱,特别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我国要在世界农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也必须走创新之路。当前,我国农药创新已经走上了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的道路。
“膨大剂”事件将农药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百草枯的命运将如何……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农药及其残留等问题在各种媒体上的报道和大众评论甚多,这些问题有许多方面的原因,诸如某些品种自身的缺陷、管理方面、农药使用方面以及公众对农药的认识等等。这些事件都对我国乃至世界农药品种如草甘膦、百草枯等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农业部对于农药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促进行业发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
虫害是对农业生产危害最直观、损害严重的灾害,也是我国农民最关注的灾害之一。所以杀虫剂在国内市场占有很高的地位,同时杀虫剂的生产也是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最关注的一大类产品。2011年,农业部、工信部等五部局联合的“1586号文”提到的22种高毒农药中,有14个品种是杀虫剂和3个针对粮食仓储害虫的熏蒸剂。这些高毒农药品种将逐步被淘汰,将有一批新的品种登上作物保护的舞台,有国内外新开发的,也有国内新仿制的。
2010年我国农药产量(100%有效成分)达到140万吨左右,其中出口量约占50%,农药进口量逐年上升。但是,近年来欧美发达地区和国家对农药的限制越来越严,出口门槛不断提高、难度也日益增加。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国内的农药市场份额巨大,正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农化企业抢滩的最主要阵地之一,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开拓国内市场,是农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全球农药市场虽有起伏,但仍在平稳发展,跨国公司引领世界农药市场,他们的研究态势,是世界农药市场的风向标。在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和环境保护压力日增的大环境下,世界农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主要跨国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动向如何?是我国农药行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对行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全球农产品牛市具有长期性
这一轮全球农产品牛市下,全球范围内农产品种植的积极性将提高,由此带动对于支农产品(农药、化肥)需求的增加,在这一大的背景下,需求拉动的产品价格上涨以及毛利率提高将更具有持续性以及超预期的可能。主要因素有:(1)、全球农产品供应增加潜力有限。粮食的增长是基于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目前来看,全球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并不乐观:发达国家由于开发已经非常充分,耕地面积的扩大已经非常有限,而新兴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耕地面积逐年递减。(2)、农产品的能源属性促进需求增长。发达国家食品消费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而油价高涨使得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替代能源兴起,由此拉动了农产品需求的显著增长。(3)、全球生物能源地位已被各国以法律方式确认。(4)、生物质能源紧俏带动全球农产品进入上升周期。生物质能源的兴起,使传统的粮食出口国对粮食的国内需求扩大,减少了出口量,使得国际市场价格上升。而生物质能源作物收益较高,使得农民将更多的土地资源投入到能源作物的生产,使得竞争作物的供给减少,价格随之上涨,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带动全球农产品进入上升周期。
农产品牛市推动农药行业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产量的提高越来越依靠对农业投入的加大:1990年美国每英亩投入的化肥成本是8.32美元,到2006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4.30美元;农药也从5.46美元/英亩上升到9.46美元/英亩。中国农业的发展同样印证了这一观点。1991年中国单位面积化肥的施用量(以总化肥施用量/农作物种植面积计算)只有187.5千克/公顷,2005年达到306.5千克/公顷,同期农药的施用量(以总农药施用量/农作物种植面积计算)也从5.1千克/公顷上升到9.4千克/公顷。2007年我国夏粮增产6%,专家测算,这其中70%来自种植面积的扩大,另有30%来自于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增加。由于目前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事实上更多的是依赖于农药施用量的增加。
农产品的走强,使得全球农产品种植积极性显著提高,将带动支农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全球农药销售额不断提高。
中国农药行业现状分析
1、全球农药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全球农药市场规模逐渐稳定。市场保持稳定的同时,全球性的优势农药企业通过一系列的资产重组,通过兼并与合并,其市场份额却不断提高。1994年世界大型农药公司有10家,到2002年只剩下6家:拜耳、先正达、陶氏、巴斯夫、孟山都、杜邦,2004年这六家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总销售额的69%;其中仅德国拜耳一家2005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69.6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5年中国整个农业行业的销售收入。
2、需求平稳增长,市场总量达到900亿元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药使用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农药销售额保持着平均19%的增长速度。2007年1-8月化学农药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606.12亿元,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超过900亿元。2007年行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50亿元,同比增长23.6%;销售总产值919亿元,同比增长25.1%;产销率达到96.8%,比2006年的95.7%上升了1.1个百分点。
3、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跟国外原药、制剂企业一体化生产不同的是,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企业中600余家从事原药生产,1800余家制剂企业,但制剂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根据石化行业协会的统计,2006年现价销售收入排名前20位企业没有一家是制剂企业。不同的统计口径数据略有出入,就算是根据《中国农药》的统计诺普信进入前20位,也仅列于第18位,只是第一位的以原药为主的红太阳集团的1/7强。
从国外农药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行业利润逐步由原药制造向制剂和销售渠道转移:同样一吨草甘膦除草剂,国内企业以原药形式出口仅能获得3-8万元(由于07年以来价格波动较大)的销售收入,毛利率仅30%左右,而国际上一些公司通过销售各种不同浓度的制剂、稀释助剂和施药器材能够获得几倍甚至十倍的销售收入和毛利。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农药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受农作物种植季节性的影响,农药的需求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农药的需求时间分布也不均匀。全国除海南、广东之外,对农药尤其是杀虫剂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9月。从产量、产值的月度变化也可以看出农药行业典型的季节性特征。从国际上看,除草剂的需求旺季也一般集中在3-9月,因为二季度是北半球的旺季,而三季度是南半球的旺季。
农药行业:正在发生的五大变化
1、环保要求趋严提高行业壁垒
政策性壁垒提高。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农药企业政策性控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一五”产业规划均指明农药的发展要制止重复建设,压减过多的生产厂点,要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2006年7月1日起提高申请农药企业核准的注册资金最低要求:原药企业提高至3000万元,制剂(加工、复配)企业提高到1000万元,鼠药制剂、分装、卫生用药企业提高到500万元;同时不再受理申请乳油农药的核准,同时,将大幅提高农药制剂产品的登记费用。这些措施明显提高了农药行业的进入门槛。
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保证市场向优势企业集中。我们认为,目前农药行业面临的环保处境与造纸行业、焦炭行业、染料行业等高污染行业的状况类似:环保压力有助于高污染行业的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因为只有优势企业才有足够的技术和规模优势扩大产能,同时会抑制全行业的扩产冲动,有助于延长行业景气周期,并且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
2、国际产能向国内转移
发达国家由于农药工业的起步早,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中国、印度、亚太地区和拉美的部分国家成为世界农药市场增长的主要来源,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成为全球农药行业增长的驱动力,加之环保压力的加剧,是的世界农药产能也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农业行业也不例外。中国农药出口逐年增长,外资农药企业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农药向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宝贵的技术输入和全球化市场机会,加快了国内农药行业的发展。
3、优势企业研发能力逐步增强
农药的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周期长的特点,实力较弱的公司无法承担。一个新品种从化合物的合成到商品化需要筛选10~13万种化合物,花费10年时间,耗资2亿美元以上,因此研发投入对农药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农药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逐年增长。2003年扬农化工科研开发费用仅为69万元,到2006年增加到563万元。诺普信的研发投入也长期保持在销售收入的3%以上。
虽然,对比国际先进农药企业动10%的研发投入,中国企业由于资金实力以及认识层次的问题,还有较大差距。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企业取得的进步:比如扬农化工在农药上游的一些中间体领域拥有重要的技术和生产能力;红太阳集团打破国际优势企业的垄断,研发出重要的农药和医药中间体吡啶;诺普信在下游应用技术领域的开发卓有成效。
4、农药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长期来看,农药中除草剂和杀菌剂的发展潜力大于杀虫剂。我国农药产品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杀虫剂为主,产品结构不合理。随着国内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农村集约化种地的发展,农业耕作技术的推广,带动了除草剂消费的增长,除草剂在三大类农药中增长最快,尤其是非选择性除草剂如草甘膦的需求量增长更为明显。杀虫剂的产量在农药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63.8%下降到2007年的46.2%,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偏高:全球2003年杀虫剂的比例也不过24.9%。杀菌剂相对比较稳定,2007年占10.5%,尚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除草剂增长较快,已经由2002年的26.1%上升到43.3%,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5、产业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
我国农药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目前我国农药原药生产企业600多家,农药制剂企业则更为庞大,超过1800家。在全国农药加工企业中一半以上的企业注册资本不足1000万元。年销售量2000吨以下的占85%。不过经过一番行业整合,优势企业的发展明显加速,现价工业总产值前20位企业占全行业的比重已经达到31.5%。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划,未来国内前50大农药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在农产品牛市中,由于需求可能持续超预期,而农药行业自身又面临重大转折性的机会,这些因素最终会造成企业的实际盈利超预期的可能性很大。我们维持新安股份的“推荐”评级,并且继续推荐华星化工和扬农化工,至于诺普信,我们认为目前估值偏高,但看好其发展前景。总体而言,我们建议重点配置支农行业,尤其是中国农药行业。
新安股份-国内草甘膦行业龙头
公司现有7万吨草甘膦产能,09年镇江二期2.5万吨建成后,考虑到建德旧厂区的搬迁,将有7.5万吨产能,继续保持国内最大的草甘膦生产企业的地位,公司的扩产适逢全球草甘膦牛市,公司将最大限度享受到此次草甘膦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公司的另一主导产品有机硅近期也已回暖,08年以来有机硅市场价已由22500元/吨上涨为25000元/吨,这是标志有机硅行业走出价格向下周期,盈利能力逐步回暖的重要标志。
预计公司07-09年EPS分别为1.72、3.53和4.21元/股,并且公司的业绩存在持续超预期的可能,继续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华星化工-受益于草甘膦牛市
公司现有1.5万吨/年草甘膦产能08年3月底将扩至2万吨/年,与阿丹诺合资(各50%)的4万吨/年双甘膦项目(和2.5万吨/年草甘膦)一期2万吨/年将于08年中期建成,第二期2万吨/年将于08年底建成。
公司在重庆的独资子公司亚氨基二乙腈项目一期(3.4万吨/年)计划09年中期建成,该项目建成将大大降低公司的原料成本。
预计公司07-09年EPS分别为0.55、1.45、1.69元/股,06-09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0%,而且,由于农产品牛市的存在,公司业绩存在持续超预期的可能,给与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扬农化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企业
公司作为国内菊酯类农药的龙头,将受益于高毒农药的替代以及草甘膦牛市,公司业绩未来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企业,公司还具有很强的内生扩张能力。07、08年公司前期5 个增发项目将陆续建成,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年新增销售收入4亿元以上,另外公司1万吨/年的双甘膦装置已经于07年下半年投产,公司1000吨/年的草甘膦中试装置也已试产成功,08年3月将建成1.5万吨/年的草甘膦生产装置。
当前,中国农药产能和产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位,但对照国际跨国农药企业,国内农药企业在健康、安全、环保(HSE)方面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也是阻碍行业发展原因之一。为了提升农药企业的责任关怀理念,在整体上提高农药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保障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在植保(中国)协会的支持下,编撰了《中国农药行业EHS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广泛征询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众多企业意见的前提下,历经三稿的修改,出台了“规范”。
自2011年8月启动编撰工作以来,协会汇集了行业资深专家、企业EHS管理人员、植保(中国)协会责任关怀委员会等多方人员参与了编撰工作,中国化工信息中心EHS事业部专门组织了人员,将化工行业EHS的管理要求与农药企业的特殊性相结合,将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融合,查阅和引用大量国家安监、环保、卫生等部门的法规和规范,在对照农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交叉污染、风险管理和控制、相关危险反应HAZOP(危险与可操作分析)等在“规范”中进行了重点阐述。
“规范”(草案)于2012年1月编撰完成,3月6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意见征询会,上海祥源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泰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颖泰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先正达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派出了EHS主管领导参加了会议,在对“规范”(草案)的整体结构肯定的同时,对部分章节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根据农药行业具体情况增加了内部环境监测和企业核心价值等内容。
经过修改和完善,第二次意见征询会于4月20日在南京召开,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罗海章理事长、中国化工信息中心EHS事业部葛晓军主任以及25家企业近4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除对“规范”第二稿进行意见征询外,还分别介绍了“编撰说明”、“EHS管理规范现场评测大纲”和“培训大纲”。罗海章理事长在会上对行业近十年发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中国农药企业目前发展普遍遇到的瓶颈,企业EHS理念的引入和建设对缩小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提升行业整体水平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推荐EHS建设优秀的企业给跨国公司和海外买家,帮助他们解决在中国农药采购和定点加工时面临的企业选择问题,逐步做到我国农药 “绿色出口”。
“规范”在此次会议后将进行第三次修改并确定终稿,在此基础上将成立“农药行业EHS企业联盟”,并开展试点工作,采用培训和评测相结合的办法,在行业中建设一批EHS示范企业,从而带动全行业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推动行业健康、科学的发展,并逐步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推动产业政策的落实,完成 “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任务。
意见征询会参会企业名单:
沈阳化工研究院
上海祥源化工有限公司
泰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颖泰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中旗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
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先正达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农药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将大大减少现存农药企业数量,鼓励并支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可见,行业洗牌已经开始。2012年农药行业将走向何方?企业将如何应对?为此,特别邀请了部分国内知名企业负责人详细解析。
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记者:近年来农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持续低迷。您认为明年市场能否复苏?为什么?
吴朝育:目前,农药行业需求增长缓慢,刚性过剩严重,导致无序同质低效竞争,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这种低迷局面不是一二年可以改变的。一方面是高毒低效产品和落后产能,没有任何复苏的希望;另一方面,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仍能振兴于低迷之上,具备超高效农药、生物农药、农药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型企业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张,成长空间非常广阔。近几年的经验表明,农药企业不能指望病虫害严重暴发提振行业一时性的复苏,摆脱“低迷”走向“复苏”的决定性因素是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环境。
刘忠:农药产能过剩的现状明年仍将继续,供过于求的趋势也将进一步恶化,在种植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无大规模虫害发生的前提下,农药的需求规模很难有大幅上升。因此,整体市场还是很难出现明显复苏。
邹立志:明年农药复苏前景黯淡,目前我国农药业产能的增长大大超出需求增长。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因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是制约农药业复苏的原因。
赖坚强:我认为不容乐观。因为我看不到任何市场复苏的迹象,是种植面积扩大了?农药厂家少了?市场库存少了?……
以核心竞争力应对行业整合
记者:今年行业内出现了很多中小公司挂牌出售却无人接手的情况,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在农药行业整合渐趋激烈的今天,贵公司将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
刘忠:这些企业缺乏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资源、品牌资源或渠道资源。永业近几年还是会致力于植物营养方面的产品研发和销售,将永业生命素等品牌做成一流产品和一线品牌,继续放大市场规模。未来几年在农药行业必然有所涉足,而且会一直秉承永业传统,致力于作物产能提高和食品安全的产品研发与销售。
吴朝育:农药行业的整合有利于快速做大做强,但销售量上去了,赢利能否同步提升是一个疑问。企业的整合不能停留在产能和产权整合的层次,深层次应当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人才力、管理力、执行力的整合,否则,被整合的企业仍然缺乏内涵式生长的活力。植物龙将致力强固技术创新、营销变革、渠道扩张、产能倍增、三证办理、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高栏港新厂区建设经营支柱要素,形成干大事的战略能力,未来十年将有望维持高速成长。
张勇:农药制造行业要求较高的技术、环保及资金投入。杜邦全球研发中的61%会应用于粮食和农业相关的领域。因此我们会继续加大对农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充分了解中国农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需求,并进一步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在产品开发方面,杜邦公司也在和其他外国公司及国内公司寻求合作机会,拓宽产品的开发速度,实现公司间的优势互补、交流合作来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用丰富的产品服务中国农业的发展。
钟汝基:这个现象很正常,这些企业都是在单纯模仿和复制,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单纯的生产线,大公司并不需要这些资源。本公司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开源节流,往“高技术含量,高品质,大品牌”的方向发展,并力求开拓更多的项目。
郑先福:在当今行业发展的阶段,企业要想长葆青春应该做到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技术研发和创新为发展核心、技术服务为重心,做到市场和技术相结合。
李勇:奥迪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依据客户需求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广泛、深入、顺畅的销售网络,根据市场的需求提供丰富的、结构合理的产品线,打造先进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弥华锋:面对当前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公司将会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和产品操作深度,不断加大植保技术投入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建立一个研发、生产、销售和植保技术服务提供的综合型企业。
差异化路线或是出路
记者:农药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各企业相互压价,市场恶性竞争加剧,您认为,国内企业要如何做才能避免此类情况的持续发生?
吴朝育:增强技术创新,变革营销模式,从而形成差异化优势,是在同质化市场中取胜的不二法门。
张勇:国内农民对农药的需求是变化的。农药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农民的差异化需求,认真分析未来5-10年农药市场的趋势,通过积极的研发开发特色剂型,摸索安全、环保、省工的使用技术,通过市场战略的调整等有效运营手段,提高自身企业的管理能力。
邹立志:国内企业必须改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思路,整合资源,逐渐由竞争走向合作,共同做大做强。提升管理、技术和生产自动化水平,把产品做精做强,同时促进全行业由小规模、分散化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转变,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整体实力;企业与科研单位要合作,在新剂型开发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农药先进技术的研发。
李泽芳:企业应当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提升产品品质、完善推广与服务,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进行产品和销售模式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张志辉(江苏剑牌农资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可从两方面着手:一要在产品方面要持续创新,不断提高安全环保水平,不断提升质量性能,在此基础上,创建自己的品牌优势;二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技术服务能力,能够随时随地帮助农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蔡智文:只有一条路:做产品细分市场的龙头老大。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研发、技术、产品、资源优势所在,独辟溪径,寻找到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产品研发方向,在市场细分、需求细分、品种细分上不断做强做大。国内企业要从以前的“求大”转为“求强”,让市场先认知你的优势产品,而后认知你的企业。
未来机遇大于挑战
记者:近年来,高毒农药逐渐被禁用,而高效、低毒、低用量的环保农药将愈来愈受到追捧。您怎么看待这种发展趋势?
刘忠:环保农药的普及无疑是个趋势,但这与无公害农产品在城市的广泛推广和销售情况高度关联,只有越来越多的大型商品流通企业涉足无公害农产品的经营,环保农药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邹立志:低毒高效农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农药生产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不容回避的挑战。对适应快、药剂换代符合要求的企业,高毒农药禁用是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契机,同时也意味着无限商机;对反应慢、工艺落后、研发品种不对路的企业,无疑将会被淘汰。
张勇:从长期来看,推动高效、低毒、低用量的环保农药的研发,不仅可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也有益于农药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记者: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即将出台,您认为这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吴朝育:新《条例》将会为农药行业健康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法制保障,同时对农药行业的产销布局和经营管理将带来长期性的影响。
钟汝基:规范管理是行业大势所趋,可以改善社会对国内农资企业的口碑。最大的影响就是将一些不规范的农资企业淘汰。对规范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葛尧伦(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新《条例》将有利于促使农药企业加强规范管理,减少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提高我国农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水平;对行业最大的影响,可能会促使一些产能落后、环保达标困难的农药小企业停产、转产,造成行业内的洗牌,很多企业会被兼并重组掉。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名单出台至少会产生以下几个影响:一是提高行业的环保成本,环保因素将增加企业的环保费用约2000元/吨,从而影响行业的边际成本;二是通过核查的草甘膦企业可能在出口市场获得优势,从海外采购商的采购习惯来看,将更倾向于采购通过核查企业的草甘膦;三是未通过核查的企业开工率可能会受到抑制,新增产能将变得更加困难。但同时环保因素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包括与环保核查名单配套的奖惩措施以及市场传言的出口优惠政策等,但草甘膦环保政策收紧的大趋势比较明显,草甘膦环保核查对草甘膦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草甘膦环保核查的起因
众所周知,草甘膦在生产中“三废”产生量大,处理困难,处理设施投资及运行成本高。比如甘氨酸工艺为国内草甘膦的主流生产工艺,每生产1吨草甘膦约产生4.5吨的草甘膦母液及10~12吨的含磷废水。该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含盐量高、难降解化合物含量高、污染物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等特点,而国内大部分农药企业的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资金配置先进的环保处理装备,这使得草甘膦行业的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各地方企业环保投入与治理的不均衡,助长偷排乱排的非法行为,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损害整个农药行业形象;无环保治理成本的低价竞争又扰乱行业发展秩序,使中国草甘膦出口及贸易争端加剧,已成为全球提出反倾销调查国别和次数最多的商品之一。
为规范草甘膦行业的管理,促进草甘膦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11月,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牵头成立了草甘膦环保工作组。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5家当时占据国内80%草甘膦生产份额的草甘膦原药生产企业参加。2012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环保部《关于深入开展重点行业环保核查进一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2]32号文)精神,工作组将重心转向制定 《草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办法(草案)》,该草案主要参照环保部颁布的柠檬酸、味精、铅蓄电池、再生铅等已开展过的行业核查指南和核查办法进行,根据草甘膦行业特点进行编制、修改和完善。编制过程中,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积极向环保部污防司领导汇报草甘膦行业基本情况和当下存在问题行业情况,并提交了《草甘膦行业情况报告》,表达了参与行业环保核查、提升环保治理水平的意愿。环保部污防司高度重视,由综合处经办此事,具体负责该项工作。至此,草甘膦环保核查申请工作正式走入正轨。在环保部污防司综合处的指导下,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多次邀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行业环保专家、草甘膦主要生产企业的代表召开草甘膦行业环保会议,讨论草甘膦行业环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于2012年8月正式向国家环保部污防司提出了《关于开展草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的请示》(中农协函【2012】18号)。环保部污防司对《关于开展草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的请示》非常重视,综合处随即组织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所和行业专家对国内草甘膦主要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并多次组织专家论证。2013年4月,环保部将其修改后并明确了过程污染物控制指标的《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指南》(以下简称《环保核查指南》)及《草甘膦(双甘膦)环保核查自查表》发国家环保部各司局及相关地方省厅环境督查中心、主要生产企业征集意见与建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对意见与建议进行了汇总整理。在对《环保核查指南》进行充分论证和修改的基础上,国家环保部于2013年5月正式了《关于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57号),同时了《环保核查指南》,正式在全行业启动环保核查工作。
环保核查对草甘膦行业的影响
第一轮环保核查正式接到10家企业的核查申报,最终4家得以通过。草甘膦环保核查有望促进整个草甘膦行业环保水平的提高,龙头企业的示范将引导规模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通过核查;部分规模小、环保不过关的企业将面临整合淘汰。草甘膦环保核查指明了一条出路:只有对社会高度负责任的企业,才有生存的空间。
一些跨国公司纷纷表示,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实力强,产品质量更可靠,社会责任感更强,今后会加强与这些企业合作。
草甘膦环保核查并不是一般形式核查,而是对草甘膦生产企业开展扎扎实实的综合核查,环保核查除了基本守法性的要求之外,重点针对草甘膦母液的处理、副产品(氯化钠、磷、氯甲烷、甲缩醛等)回收等涉及环保的核心问题开展核查,对于处理技术和各种副产品的回收必须讲清技术原理,从装置的技术适应性、产能匹配度、处置合规性等方面开展综合核查,真正针对草甘膦环保的主要问题,避免了部分中小企业蒙混过关的可能。可以说,草甘膦环保核查直接切中了草甘膦环保治理的要害问题。
企业主动申请环保核查决心难下,企业通过环保核查也不容易。核查文件的出台,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奔头,有奔头就有前途,多家大、中型企业自觉加大了环保投入的力度,加快了环保设施的建设进度。据了解,4家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环保投资均超过1亿元,有的企业投入甚至接近2亿元。而且企业加大环保运行费用的投入,每吨草甘膦的环保处理费用超过了2000元。草甘膦环保核查以来,草甘膦行业的环保处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0%的草甘膦水剂禁止生产和销售,草甘膦原药生产企业的母液去向成为了难题。环保核查的启动和实施,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有效推动行业彻底解决了草甘膦母液回收的难题。
无论是在核查的前期调研期间,还是在《环保核查指南》的制定与前后,草甘膦生产企业都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支持和参加这些利国利民的工作,对照《环保核查指南》要求开展自查,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方面认真组织整改,草甘膦行业环保治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对照《环保核查指南》中氯化钠回收率指标,各企业首先必须对母液和废水中的氯化钠进行蒸发回收,既回收了有用的盐资源,又减少了有害物质对环境的直接排放;而磷回收率指标更是促进了行业母液治理技术研究的进展。目前国内已研究出了多种不同的草甘膦母液处理技术方案,建设了多套工程化装置,如膜分离浓缩技术、高温定向转化技术、高温高压湿式氧化技术、ECO氧化技术等,这些技术优点突出,初步满足了当前母液处理的技术需求,将我国草甘膦母液处理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一批环保核查工作结束后,环保核查工作组马上进入第二批草甘膦环保核查工作中。根据进程安排,第二批环保核查结果拟于今年底公布,只要符合环保核查指南条件的企业均可以申报。
据悉,为了能够使得环保核查政策落到实处,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正在抓紧制定行业标准的同时,正与有关管理部门沟通,力争对通过核查的企业在出口、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倾斜,考虑向有关部门建议对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产品减免增值税;限制未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生产的草甘膦和双甘膦的出口,只有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生产的草甘膦和双甘膦产品才能出口;对已建草甘膦企业开展环保核查及要求持续改进的同时,加强对迁建、扩建、恢复生产项目的环保审查,只有达到环保核查的要求才可以迁建、扩建和恢复生产;提高行政许可门槛,环保核查与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延续核准及农药生产许可证挂钩。希望通过以上几项举措加快行业整合,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让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得到实惠,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环保核查有利草甘膦行业持久发展
此次环保核查不是终点,而仅仅是一个开始。国家、社会对环保的要求将不断提高,环保是农药行业永恒的课题,环保治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意味着即使在公示名单上的企业也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和改进,从而使得行业环保治理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草甘膦环保核查的深入,它的经验将在农药行业借鉴,有利于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农药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从而实现农药强国梦。
名单也引发了一系列猜想:一是行业的环保成本增加推高草甘膦市场成交价格;二是首轮通过核查的草甘膦企业在出口上将会占据更多主动权;三是首轮未通过核查的企业开工率可能会受到抑制,行业新增产能将变得更加困难;四是部分产能小、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将会被淘汰,而这个周期将有多长也值得关注。
专家指出,首轮草甘膦环保核查结果对行业影响虽然没有预期的大,但对优势企业非常有利,可能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向这些企业倾斜;没有通过核查的企业会有一定的压力,督促这些企业整改。环保核查结果公布后,可以净化草甘膦产业,增强优势企业的话语权,淘汰落后产能,会对未来的价格起到积极的作用。
据业内人士分析,全球草甘膦实际需求超过70万吨,保持约10%的增长速度;国内草甘膦行业持续开工及可能复工的产能下降至550~60万吨,市场正在接受草甘膦行业的洗牌事实,按照需求增长估计市场可容纳70~10万吨的产能扩张,2015年草甘膦行业的供应面仍然偏紧,草甘膦价格存在上涨的空间,而目前草甘膦库存较低,具备持续涨价动力,预计草甘膦的合理价格区间在33000~34000元/吨。如果环保压力加剧,未来的草甘膦价格中枢将在35000元/吨以上。通过环保核查名单刚出台不久,目前环保的因素影响还没明显体现。
但有一点不难发现,就是草甘膦环保核查的积极作用正在发酵,有利于行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未来3年计划建设的草甘膦产能有40~50万吨,主要包括和邦股份、新安股份、福华等企业在江苏、内蒙等地都有5~10万吨的新建扩建计划。
环保将成为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未来农药企业将通过提升环保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加速行业整合,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
时间:8月19日—22日,19日全天报到(青岛啤酒节期间)
地点:青岛海滨花园大酒店(青岛市市南区彰化路4号)
主办:山东省农药学会 山东省农药研究所 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丰县百农思达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协办:江苏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蓝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禾大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
赞助:深圳市朗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迈图高新材料集团
一、关于山东省农药信息交流会和免费的农药加工技术培训班
山东省农药信息交流会已成功举办了12届,近几年会议规模越来越大,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2011年的瀚生农药论坛参会代表首次突破了400人,2012年已经有来自全国的460多位代表参会。
近年来农药加工技术进步极快,功能化、环保化新助剂不断涌现,新型加工、包装机械不断更新,制剂配方越来越科学,推动农药加工生产技术升级换代。今年我们依然为参会代表提供免费的农药加工技术培训班。
二、19日下午15:00-18:00 禾大国外农药加工新技术研讨会
研讨会主题:
(1)国外农药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2)主要剂型常见问题及禾大解决方案 (3)禾大对目前热点难点的研究
(4)禾大增效剂 (5)禾大新品 (6)高品质配方
(7)禾大现状及发展简介 (8)禾大的农化简介
主讲及解答人:禾大总部技术负责人 禾大亚太区销售总监 禾大亚太区技术经理
三、20日上午8:30—21日上午 海利尔论坛
1.我国农药行业形势分析及企业策略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孙叔宝会长
2.农药登记管理政策修改动态及对行业的影响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顾宝根副所长
3.农药新产品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情况介绍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主任 杨峻
4.种衣剂研发、应用及市场分析 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种衣剂总监 罗余平
5.即将实施的《有害溶剂限量标准》等助剂标准解读及对制剂配方的影响 专家待定
6.我国主要作物病虫草害发生新情况及用药分析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李永平处长
7.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开发及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 段留生教授
8.全球热点农药品种市场评述 沈阳化工研究院 张敏恒研究员
9.制剂车间合理规划与设备选型 江苏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韩永瑞技术工程师
10.制剂行业发展趋势及禾大对目前热点难点的研究 禾大总部技术负责人 禾大亚太区销售总监
11.MVR在农药行业的应用 江苏乐科热力科技有限公司 夏军高工
12.向化工废水要效益 江苏蓝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蒋伟群董事长
13.农药专利的申请、保护、预警及企业如何利用政府的专利优惠政策发展壮大
中华全国专利人协会常务理事 张建成副研究员
14.海利尔成长发展之路 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丰县百农思达培训班
本次培训注重企业需要,注重当前政策与行业现状,内容务实,培训形式多样:
(一)专家报告:21日上午-22日上午
1.农药分散剂的开发与应用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张宗俭教授级高工
2.干悬浮剂技术研发进展 江苏擎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秦敦忠博士
3.新型农药抗飘移助剂和农用固体消泡剂应用研究 迈图高新材料集团 何凤琦经理
4.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的开发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 江苏艾津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戴焰林主任
5.剂型合理选择、制剂加工及助剂的作用原理 山东农业大学 路福绥教授
6.剂型、施药技术与药效的关系 山东农业大学 刘峰教授
7.低熔点原药开发水悬浮剂研究 瑞士科莱恩化工(中国)有限公司 余江涛技术经理
8.利用助剂减量施药技术提高制剂药效 中国农业大学 宋坚利博士
9.新型防腐剂在农药SC中的应用 广东工业大学 潘传艺教授 广州方中化工技术总监
10.农药制剂表面张力的控制与意义 山东省农药研究所研究员 庄占兴博士
(二)高手解难题+专家答疑:20日19:30-22:00
形式:高手报告+解答,专家现场解答,讨论互动
内容:部分剂型实际问题解决方案,配方研究,环保制剂的研发状况,新助剂的开发应用及科学选用,加工流程的合理设计及规范,加工工艺流程优化与清洁生产等。
特别关注:“高手解难题”专场主讲人招募!要求:主讲人必须是各企业实际从事研发或加工的技术人员,所讲内容必须是农药加工中实际存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部分专家、领导报告尚在预约、落实中,敬请继续关注……)
五、欢迎相关企业垂询会议协办、赞助、产品介绍及广告投放事宜!
协办费3万元:协办单位免2人会务费,赠会刊彩色广告1页,免费摆放展板、条幅等宣传品。
赞助:隆重招募晚宴赞助!其他可赞助项目有培训班餐费或酒水、会议小礼品等。
产品介绍:15分钟5000元。欢迎农药助剂、原药和加工/包装机械企业咨询、参与!
会刊广告:封面、封底、封二、彩插一为冠名及协办单位,其他自选。插页广告2000元/页。
欢迎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及上游产品提供商会议期间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讲座及客户联谊会,会务组将大力支持!
六、收费标准及汇款方式
1.会务费:7月31日之前汇款单位、会员单位1800元/人,现场注册2000元/人(含会务、餐费、礼品)。会议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2.团体报名优惠:每企业6人以上参会可享受团体优惠,1700元/人(含会务、餐费、礼品)。
3.培训班免费为参会代表举办,仅收餐费200元。非会议代表培训费800元。冠名、协办企业免8人培训餐费。
4.汇款方式:户名:山东省农药研究所 开户行:工行明湖支行北园路分理处 帐号:1602151009008800197
七、联系方式:山东省农药学会秘书处 山东省农药信息中心
电 话:0531-88631811 88631812 88631808 传真: 0531-88631808
联系人:刘志俊15589979683 张梅凤13064052086 吕秀亭18766193151 王霞 15589979233
E-mail: QQ:464711549 1050654998
详见山东省农药研究所网站或.cn或网上搜会议名
附件1:交通
火车站:距离11公里,由火车站广场乘501路公交车在彰化路站下车。打车20元左右。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专利权;质量问题;发展前景
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现状
虽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目前中国在中医药产业达到的总产值却大多依靠中药材以及基础的粗加工和制作,而非经过研究开发并且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此外,即使是基本的药材也会有金属含量超标的质量问题,例如四川有味药材出口德国,经德国检验6次均不合格,被销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严重的质量问题,是因为药材种植基地躲在中国西部和中部地区(例如四川、安徽等地),这些地区相对东部发达地区,缺少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种植方式,仅仅依靠农药维持药材日常的生长,所以会造成很打的质量问题。我国的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就决定了不能投入份额相当的研发经费,致使我们的一些中成药都是基本的加工制作,科技含量低。如此一来,竞争必然也是打价格战,伤己伤敌。二、专利权意识薄弱。由于我国在过去的两千多年是一个人治国家,常常会有法力之外还有人情的一贯想法,于是我们大家的法律意识薄弱,遇到事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某些国家钻了空子,抢先注册我们国家固有的经典古方。日本早在20世纪就已经十分注重我国的古方开发,并且成功开发出救心丸并且返销我国。近十年来,境外在我国申请的中医药专利数量达到中医药专利申请总量的10%以上,其中日本、美国和韩国申请量最多,中药这种国宝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三、由于中医药的无序开发导致中医药的持续发展已成问题。过度开发,没有有效保护,导致我国珍贵的中医药资源导致急剧减少。植物草药甘草产量从建国以来急剧减少。动物资源黑熊取胆液问题近来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很多黑熊就是被禁锢在跟自己身体大小相当的笼子里,身体伤口处也严重发炎,被这样利用过的黑熊他们何去何从?四、对于中医药的系统研究和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有这样一组数据:2004年我国中医人员只有西医人员的五分之一,中医院数目只有西医院数目的四分之一,中医院在校生只有西医院在校生的五分之一,我国高水平的中医大夫屈指可数。同西医相比,中医处于萎缩状态。
二、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增值空间。现在人们渐渐萌生养生意识,在疾病未出现时积极预防疾病。中药与西药相比,有着更健康的理念,所以无论是亚健康的人群、对保健品有需要的人群以及病患,对中药产品都有着巨大的需求。美国医疗卫生产业占美国GDP产值的百分之十七左右,而我国目前只占百分之五左右,所以医疗卫生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相应的给予了西医和中医巨大的生长空间。此外,甘草原料价格一公斤六元,加工成“甘草酸”就是上万元:红豆杉种植成本每克十六元,制成高效药物“紫杉醇”就上升为六万元等等,所以巨大的升值空间也吸引了很多商家的眼球。二、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行业发展已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计划。国务院已经颁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这是国家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我国的中医药的发展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和重要的保证。三、中医药的发展与我国的医改政策不谋而合。如今,医院还是各种排队挂号,排队就医,在我国医疗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医患需要。即便能满足需要,昂贵的检查费用大部分人还是难以支付,尤其是目前仍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令人欣慰的是,广大农村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医改是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中医药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需要。在西医未进入中国以前,中华儿女都是靠着草药治病的,可以这样讲,现在的经济绝对不会比康乾盛世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差,当然百姓肯定也会更富有,那个时候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中国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发展中医药,让我们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
三、针对我国中医药现状及机遇给予一点建议
一、中医药产业化。主要是针对种植和中成药企业。单一的种植户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引进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只能采取基本的种植管理技术,导致农药残留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进行规模化的种植管理,由国家统一因地制宜的传授种植技术,并且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合格检验然后才给予出口合格证明。对于药企,把中小企业合并,使其研发资金集中,更快的研制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缓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未重视各种新型中成药的研制。二、国人的法律意识薄弱,我们需要普及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企业明确自己的专利权,防止类似唯冠公司和苹果公司的专利之争。我国经典的中药药方的专利注册,保护的不仅仅是药企的利益,更多的是保护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三、合理开发我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使其能够持续发展。四、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展中医药产业,关键在人才。上文已经提到,我国中医药人才数目只占西医人数的五分之一,中医呈现相对萎缩状态。我们要推进中医药产业的人才培训和引进工程,尽快开发人力资源,按照需求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中医药研发、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人才,来支撑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此外,优化我国中医药领域环境,只有种的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
参考文献:
[1]尚秀花,试论医药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3
[2]杨蒙莺,我国医药行业投资机会浅析[J],当代财经,2003
[3]赵刚,寻找中国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J],市场周刊,2003
附:G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老牌厂商。G公司的采购模式比较原始,仍然处在与供应商询比价格签订单阶段,这与当今农药行业注重供应链的利益分享及订单快速反应的理念背道而驰,这种原始的采购模式已经严重不能满足G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亟需变革。
G公司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G农药公司的采购模式可谓是极其传统、简单的,即其采购部一直沿袭以拉动采购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围绕确定采购需求、供应商询价、议价、下订单、跟踪交期、收货、付款等流程进行采购日常工作,其并未与现代供应链采购相融合,这种粗放式的采购体系已经不能跟上农药行业的发展脚步,具体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订单的按时交货率较低
在G农药公司的供应商当中,很多供应商企业的管理者素质和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的管理理念也较为落后,对需求方的交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对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的重要意义并未深刻理解。其次,供应商生产运作模式落后,致使在生产计划、加工、运输等任何一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无法保证交货及时性。
2.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G农药公司在行业内已经成功运营了17年,它的产品线十分丰富,企业管理者依据各种订单进行牵引,让各部门进行配合,致使采购管理常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的采购工作,增加了采购人员的工作强度。这同时也对供应商交货期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时效性要求,造成供应商无法进行相应的预测和配送计划,同时也会造成供应商多品种、小批量的送货,使得相关系统成本增加(物流费、仓储费、仓库检查、收料费用等),间接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双方在其中都没得到好处,不利于农药厂商与供应商间的战略合作。
3.采购流程模糊,容易滋生腐败
笔者深入调查G农药公司的采购流程后发现,在营销部下达采购订单后,其公司采购部人员根据订单需求,在SAP系统导出原材料需求,采购员再根据原材料需求与多家供应商议价确定供货。在笔者调查过程中,发现G公司的采购分配管理流程并不明晰,采购分配比例由采购员确定。采购员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价格、服务、交期等评判标准来分配采购比例,但主要评判还是以价格为主导。
每年的10月以后,农药消费会进入传统意义的“淡季”,对于供应商来说,在淡季里他们为了分摊固定成本而低价竞单,在旺季供应商则会先满足于利润较高的客户,导致交货不及时或不接单,对G公司的生产齐套带来非常大影响,同时也伤害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另G公司并无制定物资采购比例的相关管理办法,采购员分配订单权限过大,极易滋生腐败现象,增加了采购员跟供应商勾结串通的机会。
4.采购员的专业素养需要提升
在G农药公司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采购部门的员工每天都看起来非常地忙碌,忙着处理繁杂的日常业务,这正是多品种、小批量的采购业务模式所导致的。G公司的采购员常常因为不熟悉业务知识、或是太忙碌而盲目地听取供应商建议,导致采购成本增加,甚至对原材料特性及功能了解甚少,这样的情况难以提升采购人员的管理水平。
5.采购信息系统落后
早晨八点半是G农药公司采购部门开工的时刻,部门内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根据销售部下达的生产订单需求,在电脑系统中将原材料需求导出,针对每个生产订单,采购员都必须手动制定原材料分配表。这对大型的生产企业来说,每天都有繁多的生产订单要下达,采购员必须日复一日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导致采购员整体效率降低,更无从在采购专业知识方面取得突破。
6.管理层不重视采购管理的战略作用
许多农药企业的管理者极其注重市场端的销售工作,将销售工作推到公司战略的最高处,但他们往往忽视采购管理环节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力,他们认为销售才是生产型企业的利源泉,只要做好了销售,就能获得利润。这些管理者的想法是极其片面的,要知道采购部只要将采购成本下降1%,就可以给公司带来5~8%的利润增加,事实告诉我们采购管理就是向管理要利润。所以采购、研发、销售三者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最为关键的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农药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7.呆滞原材料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G公司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出的原材料需求,与多个供应商对所需原料展开询价及议价工作,然后将原料份额对供应商进行分配和执行,最后跟进原料到厂的进度并及时将原料入库,整个环节却忽视了库存管理。在G公司仓库中,每年都有大量积压原材料进行处置外卖,变现后取得收入仅为原值的50%,对公司增强盈利水平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
采购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作为农药行业的老牌厂商,G公司仍然沿用粗放的、原始的以销定产的管理模式,即通过销售部门确定客户的需求汇总后,下订单给采购组织进行生产活动。该公司缺乏销售与运营计划体系的协调,内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跟沟通,无法提前做好与供应商的原材料预测计划,往往会出现供应商无法按时按量交货的情况。
2.G公司对采购的地位认识高度不够。该公司认为采购主要职责就是保证采购价格低、为生产齐套保驾护航,但并未将采购部放到与营销、研发部同等重要的位置。
3.采购管理流程制度缺乏系统性梳理,各业务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G公司在《采购分配管理办法》《订单需求预测管理办法》等并未制定有效制度,给公司带来诸如滋生腐败、降低系统效率、产生大量积压物资、交货及时性降低、增加管理费用等问题和风险。
4.G公司各部门间缺乏及时的沟通,导致采购原材料过多,产生大量的积压物资。分析其原因既有采购部门对于长周期原材料的过量采购,又有客户订单的变更或是取消订单,造成积压原材料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G公司内部各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缺少整体的协同性,导致公司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采购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努力推进采购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升采购的工作效率,G农药公司应积极地完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既能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同时也为厂商与供应商间搭建了高效、快捷的沟通平台。
首先,引入SRM系统。SRM系统(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的作用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重新构建企业与供应商间新型的管理模式。该软件能实现订单管理、排程管理、对账管理、供应商绩效评估四大功能。订单管理的功能可以实现农药厂商采购订单的网上、交流沟通,供应商也可以通过这套管理系统实现采购订单的确认工作。排程管理功能同样是将配送指令在网上,并积极指导供应商如何依据农药厂商的生产计划安排进行有序配送。对账管理功能实现对账数据、发票入账情况的网上查询。供应商绩效评估则是对供应商技术能力、质量水平、交货响应、成本状况、合同执行情况这几个关键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也是对一个时间段双方合作的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是供应商引入或淘汰的判断根据。借助这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既节约了与供应商间的沟通成本、减少了信息传递失误所带来的损失,也让信息传递更加及时有效。供应商可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其配送信息、配套产品质量反馈信息,达到信息传递透明化的目标,在节省传真电话等费用的同时给供应商提供了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
其次,启用供应商网上报价。据笔者长时间的调查发现,在G农药公司的生产运营中,经常出现采购人员将采购价格泄露给供应商的这种情况发生,而供应商网上报价系统能有效保障供应商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打破了以邮件传真等传统的沟通方式,有效杜绝了价格泄露问题。传统报价主要是通过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参与报价,很可能会出现采购人员将其他原材料供应商报价告知行贿供应商,导致不公平竞争。在引入供应商网上报价系统后,采购人员只能在报价结束后才能在系统中查看价格,有效的控制内外部勾结风险,同时提高了农药企业的运营效率、缩短了审批流程、降低了采购成本。
2.对不同类别供应商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
在农药行业里,不同种类原材料的需求差异性较强,譬如说某些关键原材料的品质、交期重要,某些原材料的r格重要,而有些原料的交期较长等。若对于所有的原材料采用同样的采购思路,必定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求。
因此,G公司必须对原材料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原材料的各自特性,根据这些独有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制定不同的采购策略。G公司通过原材料的价值量与供给风险两个维度,可将原材料分为一般原材料、杠杆原材料、瓶颈原材料和关键原材料四种进行综合分析。这四种原材料在供应商数量、市场供给的情况、采购金额、采购风险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对于瓶颈原材料的操作策略:主要还是控制缺货带来的运营风险,在价格方面不做过多要求随行就市即可,同时加快推进采购部门寻找替代或可操作性方案,定期搜集其原厂的新技术和市场动态,开发新供应商,提前与供应商做好需求预测,配置适当安全库存。
对于关键原材料的操作策略:主要控制原材料缺货及原材料跌价带来运营风险。抓住对方的利益诉求点,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战略合作关系策略,建立长效的共赢机制并在价格上争取更多的资源。
对于杠杆原材料的操作策略:明确以供应原材料的质量、交货及共同降低成本为主要诉求,保持与供应商紧密的合作关系。由于能满足供应的供应商数量较多,供给情况也不太紧张,采购策略可将采购量集中到一家供应商。
对于一般性原材料的操作策略:这个类型的原材料主要集中在G公司的低值易耗品采购,采购部门应该采取定期搜集公司各部门需求,减少供应商数量,按特定的时点进行批量采购,增加采购数量,降低采购成本。但当供应商能力不足时,应适当引入新的供应商,以保障价格和交货等方面的优势,这样可以帮助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
3.完善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正所谓“有规矩才能成方圆”,G农药公司应积极地完善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完善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对采购人员实行定量考评。这样能避免掺入主观的感彩,客观地将被考评者与既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也有利于针对不同的采购人员在工资、晋升上进行差别对待,让采购人员激发学习业务、积极进取的上进心和维护企业利益的责任心,让公司采购队伍能在公平、上进的环境中得到逐步发展。其中采购人员绩效考核应从二个维度出发:采购业绩和供应商管理。上表为采购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
考核的总得分为各项考核得分相加得出,G公司采购部门应每月对采购人员进行考核,年度考核结果根据月度考核进行加权平均,并按照考核结果进行排序,将考核等级分为A、B、C、D、E五类,其中A级占10%,B级占15%,C级占30%,D级占35%,E级占10%。根据考评结果对采购人员薪资调整、采购人员培训、奖金发放提供客观依据。
4.建立S&OP销售运作组织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G农药公司每年都会产生的大量积压物资,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的资金损失,G公司亟需成立S&OP (Sales and operation plan)销售与运作小组,更紧密的将各部门连接在一起,重新梳理销售与运作间关系,加强各部门间协同,减少积压物资的产生,减轻采购部门的按需采购与处理积压物资难度。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40.6亿元,增长23.1%,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如下。
1、工业增长高位逐月加快,增速跃居全国前列。今年2-6月,全省工业累计增速分别为20.8%、22.6%、22.9%、23%、23.1%,呈现高位逐月加快态势。上半年增速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创10年来同期新高,其中6月当月增速为25.4%,增速在全国和中部的位次前移,上半年排全国第六位,同比前移十位;居中部六省第二位,同比前移四位。自2003年四季度以来,全省工业增速已连续19个季度保持20%左右的较快增长。
2、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大,单月增加值逐月增加。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增加值1840.6亿元,平均单月完成306.8亿元,而去年上半年单月完成218.4亿元。从历史上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月增加值从100亿元增至200亿元,用时39个月;从200亿元增至300亿元,用时22个月。今年4月份首次突破300亿元,6月当月完成380.2亿元,工业总量扩张速度不断加快。
3、轻重工业较快增长,重工业明显提速。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17.6亿元,增长2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323亿元,增长22.8%。与去年同期相比,重工业加快4.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距由7.3个百分点缩小至1.2个百分点。重工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对增长的贡献率达71.1%。
4、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经济总量较小市州高速增长。17个市州增速均在20%以上,16个增速同比加快。前几年,在重化工业带动下,武汉、宜昌等重点城市工业增长较快,去年以来工业经济总量较小的市州普遍呈现高速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恩施(38.7%)、荆州(30.5%)、黄冈(30%)、咸宁(30%)、孝感(28%)、天门(27.7%)、潜江(26.3%)、鄂州(26%)增速居全省前列。宜昌(26.9%)、襄樊(25.2%)增速同比提高7.9个、3.8个百分点。
5、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效益综合指数首次超过全国。前5个月(文中涉及效益数据均为1-5月),工业企业克服能源、原燃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效益水平继续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3.38点,同比提高25.97点,首次高出全国5.55点。全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74亿元,增长37.6%,增幅高出全国8.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63.7亿元,增长16.6%;税金总额271.7亿元,增长25.6%。上半年,工业品产销率97.7%,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尽管全省工业经济总体上实现快速增长,但运行中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行业生产减速。全省轿车产量同比减少0.9万辆,重点企业神龙公司减产1.16万辆。石油加工业生产放缓,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9.1%。火电行业发电量增幅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增速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急剧上升。1-5月,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成本3842亿元,增长4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3%,涨幅高于同期7.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0.7个百分点。三是企业亏损严重。1-5月,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49亿元,同比增加28.3亿元,增长137%。石油加工和火力发电两行业合计亏损27.5亿元,占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的56.1%。四是电力“迎峰度夏”形势严峻。今年以来,全省电煤供应极度紧张,库存持续在低位徘徊。7月10日,全省统调电厂电煤库存90.6万吨,较去年同期回落150万吨。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及后期走势分析
上半年,全省重点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支柱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继续发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据测算,六大“千亿工程”产业合计完成增加值1057.1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4.6%提高至57.4%,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6.2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走势分析,下半年全省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1、汽车行业。在东风(十堰)和东风本田等重点企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汽车行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效益水平继续大幅提升。全行业完成产值958.5亿元,增长29.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9.8亿元,增长34.1%;实现利润52.18亿元,增长52.35%。汽车产量47.4万辆,增长20.5%,其中载货车、公路客车增产较多,分别增长35.5%、57.1%。轿车产量17万辆,同比下降5.3%。
下半年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三点。一是载货车发展强劲。东风公司重型载货车“天龙”系列产销良好;东风本田思域和新款CRV市场销售火爆,仍将拉动行业快速发展。二是神龙三厂、东风渝安、东风自主品牌汽车等一批重点生产线将在今后一个时期陆续投产,汽车生产能力将不断增强。三是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神龙公司今年有系列新品推出,东风日产“新天籁”已在6月份上市,东风商用车继去年推出大吨位、高附加值重卡“天龙”后,新开发的“天锦”已成功上市。新产品不断开发上市,将提高我省汽车产品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下半年汽车行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有三点。一是近几年国内汽车尤其是轿车产能高速扩张,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二是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将对汽车消费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国内多数主流品牌销量出现大幅下滑,轿车需求放缓趋势明显,6月底全国轿车企业的库存已大幅上升,汽车行业景气度受挫。三是7月1日国内载货车执行国Ⅲ新标准,每辆车成本增加万元左右,且产能在上半年得到集中释放,下半年商用车可能呈现下滑趋势。综合判断,下半年我省汽车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可能放缓。
2、钢铁行业。在重点项目投产和钢材价格上涨双重因素的推动下,钢铁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钢材产量大幅增加,效益水平不断提高。上半年,全省铁、钢、材产量增幅达到近年最高,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幅均在17%以上,其中钢材产量1083万吨,增长17.7%。全行业完成产值656.2亿元,增长4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6亿元,增长75.92%;实现利润57.6亿元,增长21.62%。下半年,行业发展环境仍然看好,但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从有利因素看,一是经过几年的调整改造,我省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趋于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行业已经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二是由于重点建设和灾后重建内需增加、钢材价格持续走强,行业发展环境依然较好;三是投产项目较多,今年相继投产的武钢1580热连轧、三硅钢、重轨钢等项目将继续发挥作用。从不利因素看,一是我国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明显减速,钢材市场需求将受到一定限制;二是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将面临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三是国际铁矿石价格持续高涨,我省铁矿石资源匮乏,将成为制约我省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四是电价上调将对行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综合判断,下半年,钢铁行业发展可能继续保持高位趋稳的态势,全年仍保持快速增长。
3、石化行业。受原油价格飙升和农药、化肥涨价等因素影响,石化行业出现分化,石油加工业生产低迷、亏损严重,而化工行业增长加快、效益大幅攀升。化工行业完成产值516亿元,增长57.3%,增速居13大类行业之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8.1%,利润增长1.5倍,主要产品中农用化肥、化学农药产量分别增长9.3%、19.3%。石油加工业实现产值192亿元,增长4.3%;原油加工量393.6万吨,下降9.1%。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两家炼油企业出现大幅亏损。
下半年,石化行业发展环境不会出现大的变化。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尤其是化肥、农药、两碱等产品需求较为旺盛、价格持续上涨。二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农化工、精细化工在全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一批化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宜化、兴发、楚源、洋丰、黄麦岭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有三氯磷酸钠、季戊四醇等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三是我省磷、盐等资源优势明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四是近期宜化、兴发、三宁化工等重点企业有一批项目在建,将有力带动行业快速发展。不利因素有三:一是国家提高化肥出口特别关税,将不利于相关产品出口;二是煤电运等要素供应紧张,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三是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下半年石化行业仍将延续上半年的发展态势,国际原油价格高居不下,石油加工业亏损已成定局;化工行业在重点企业的带动下,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4、电子信息行业。今年以来,电子信息行业市场需求趋旺,在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大幅增产的拉动下,行业扭转上年低速增长局面,生产增幅显著提高,效益水平大幅增长。全省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02.3亿元,增长30.1%,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达99%,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35%,利润增长61.4%。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光缆、手机、显示器产量分别增长80.6%、14.4%和17.3%,手机结束了近两年负增长的局面。受国内外环境影响,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国际产业有向东欧、东南亚等其他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的趋势;国外技术型贸易壁垒限制仍在继续;二是业内普遍存在“短视”的恶性竞争;三是由于宏观经济趋紧,一些项目的后续投资、技术成果产业化推进受到制约。下半年行业发展环境和市场将进一步趋好,预计全年电子信息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随着富士康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国家3G手机市场有望放开,带动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我省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5、食品行业。在消费拉动、价格推动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食品行业延续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全行业完成增加值186.9亿元,增长32.6%,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达到10.2%;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分别增长35.7%、46%和20%,利润增长68.1%。下半年,我省食品工业发展的环境仍然比较有利:一是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明显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宏观政策对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有利;二是国际市场粮食短缺、价格上涨,食品需求较强劲,食品工业将继续受益;三是随着我省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各地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食品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迅猛,行业仍将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6、纺织行业。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降、产能过剩等多重不利因素的作用下,纺织行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生产、效益增速双双回落。纺织行业实现产值363.2亿元,增长23.3%,其中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分别增长20%、34.3%、19.4%。行业实现主营业务增长22.4%,低于全省16.7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1.5%,同比回落17.9个百分点;税金增长15.4%,回落10.1个百分点。完成出货值仅增长14.2%,处于较低水平。1-5月全行业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增长1.02倍;企业库存积压严重,5月末行业产成品资金增长16.4%。另外,企业招工难、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尽管我省纺织行业增速出现减缓,但仍保持了平稳增长,主要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我省纺织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调整,企业装备水平有所提高,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受出口影响相对较小。另外,纺织制品、服装业的快速发展对纺织行业起到一定支撑。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下半年纺织行业保持增长的难度大,国家有可能出台扶持纺织行业发展的政策,对扭转行业困难局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7、建材行业。去年以来,我省一批水泥大项目投产发挥作用,国内市场水泥价格快速上涨,全省建材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建材行业实现产值265.4亿元,增长39.6%,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全省水泥产量增长12%,平板玻璃产量增长9.5%。受益于水泥价格的上涨,行业效益水平大幅增长。1-5月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5.31%,利润增长48.96%。近年来,我省水泥行业通过“上大压小”促进行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全省共有29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下半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宏观经济减速特别是房地产业持续低迷,将对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行业发展增速可能放缓。另外,水泥制造业电力约占生产成本的27%,电价上调将对行业效益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8、有色行业。有色金属价格高位波动,行业生产仍保持较快增长,但效益水平下滑。全行业实现产值230.4亿元,增长36.8%;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16.4%,其中精炼铜增长15%。1-5月,有色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4.37%,利润同比下降12.73%。效益水平下滑主要是生产成本上升,尤其是我省铜精粉、氧化铝资源贫乏,外购成本上升,盈利空间大幅缩小,有的还出现亏损。有色行业是典型的高能耗行业,电解铝行业电力成本占总成本的30%~40%,下半年有色行业将面临电价上调压力。初步预测,电价上调后,每吨电解铝成本将上升360元,每吨铜成本提高150元以上。下半年有色行业运行将出现较为困难的局面,尤其是电解铝企业将经受巨大挑战。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理论加实践、“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各种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实践经历和社会适应能力极其重要,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推出相应措施,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快速接受。当前,农用和工用药学专业在国内高等院校及普通院校均有设立,且均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国内在农业大学开设药学专业的仅有3家,作为地方院校设立的应用型药学专业,其区域性比较明显。如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聚集了国内规模和实力均居行业前列的大型企业,其境内的康地恩药业股份、信得生物科技、海利尔药业、瀚生生物等近百家农用药物(兽药、农药)企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青岛、潍坊、诸城及周边地区。
已初步形成了国内规模较大的农药、兽药产业示范基地。鉴于农用药物(农药、兽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学专业相关技术人才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极其缺乏,急需既懂得药学知识,又能与农业行业结合的专业化人才。因此,基于山东省强大的药学行业背景和用人需求,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开设了围绕农业产业、具有农用特色的药学专业。历经几年的努力,已经为当地农用企业输出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用人缺乏的紧张局面,也为学校开设的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农用特色的应用型药学专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同时,高等院校针对区域性和行业性发展需求,让高校老师加入到制药企业的生产队伍中,既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加强学校在企业产业服务中的影响力,真正做到特色产学研结合。
2农用人才培养规格必须具有行业的特色性
目前,社会主义新型农用药学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而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药学专业的存在在于具有高质量特色地培养复合应用型药学行业需求的新型人才。作为地方高校如何准确合理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定位的重点,作者认为,高等院校办学定位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高校资源配置和目标定位的宗旨是人才培养。社会人才需求类型是人才规格定位的依据。药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符合行业的适应性,培养满足农用需求的订单式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根据行业特色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农用企业需求。单位定向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与以农药、兽药企业针对市场和社会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定向培养订单,通过“针对型”方式在高等院校和用人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培养的人才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新型合作培养模式。这样既能真正做到高等院校、企事业及学生三方利益的共赢,又可以为地方高等院校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还可使院校准确定位,根据地方农药、兽药行业的市场需要把握办学方向,调整招生培养目标,使专业设置更能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使学生学到适合行业发展的真本事,练出真实本领,充实社会生产、科研第一线,为社会主义农用药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突出强调提升应用型人才技术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药学专业的最根本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工程师。在推动“农用”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处理好3个重要的关系,突出强调技术能力或专业应用能力。(1)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在有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基础上,高校要针对行业进行调查和研究,把握企业与农业亟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类型以及人才供求的现状、动态和趋势,并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立相关专业。(2)要突出实践与理论的关联性: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强调技术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重视学生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实践性培养。(3)专业应用于技术能力培养:在确保学生毕业及就业的同时,学校要综合考虑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技术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具备药学专业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能力。
4农用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拓展和课程融合贯穿
兽药和农药是与农村发展极其相关的专业,在“农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把培养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作为拓展、课程融合贯穿势在必行,而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培养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应用、科研和交流综合能力为宗旨;通过验证已有的结论,大胆验证自己的假设和设想,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技术能力;实践教学内容应包含学生独自进行设计、操作及结果讨论,使学生同时具备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操作技能和独立选择、应用软件并分析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知道如何去解决;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是同时采用与社会、科研、企业三者共建;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大胆改革,例如:药学实验内容,在开设学生理论必备基础、技术和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的同时,加大开设综合性实验、实战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内心有成就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技术创造的热情;专业实践培养,设立及加强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综合实践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等,切实保障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融入到社会工作中,在实践中应用理论进行再创新,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针对性地将能力训练作为培养的重心。
5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重视教材改革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培养“农用”药学复合应用型新型人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学校需要大量的“一专多能”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专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旨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并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等院校通过邀请企业和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还可直接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以及在制药相关方面有成就并有较高学识素养和社会经验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突出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要解决学生“眼高手低,学不致用”的问题,就必须重视教材改革,及时跟踪迅猛发展的药学技术,使教学改革与创新立足于完善知识系统,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在发挥教师辅导作用的同时,学校教师可根据往届学生实习实际编写学生实习参考书,并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习期间、实习地开设一门有针对性的选修课,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可以采用老师讲一部分课,同时聘请企业的一些实践人员参与课程讲授。这样学生实习开始后既能看到企业实体,又有参考资料,又有实战实训,从而加快学生理解生产的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实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实习中学生根据实习参考用书,通过深入的了解,使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实习参考书还要有企业专业性内容,例如企业车间布置、生产条件、生产设备等,使学生对企业社会化生产有较全面的认识。
企业实习的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环境和场地上都存在较大变化。因此,要保证实习质量,必须要有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同时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兼、专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建立“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对于培养“农用”复合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挥高等院校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培养实习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学会独立生活等,要求他们具备自主能力。教师教学要避免传统教学方式,转而根据教学实践内容,灵活运用当前流行的互动式、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热情。在学生实践方面,要优化实验项目与创新型内容,做到实验教学向实验设计方向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的“农用”应用型人才。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