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12 14:36: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策略;动机

关于教学策略有很多说法,总体上看,我国学者将教学策略看成比教学方法更上位的概念,更具有系统性、概括性和抽象性,认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结合传统教与学的弊端和新课改要求,初中生物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和谐、平等和民主的教学环境

魏书生曾说过:“民主就像是搭在师生心灵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连接心灵的这座桥梁就越坚固。”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独立的活动主体,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而不能是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同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也具有独立的思想,也更渴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下,主体性得到了发挥,能动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性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师生的感情也更加的融洽,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动机

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学习状态,情绪高昂,兴趣浓厚。为此,我们可以以创设问题、故事、音乐、合作探究等活动创设情境。情境创设首先要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为,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才能吸引学生去感知、领悟、体验,综合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其次,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而言永远都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最后,情境创设中要注意情境材料的新颖性,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创设情境,并时常变换创设情景的方式,这样才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的目的,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自我激睢⒆晕页沙ぁ⒆晕彝晟啤⒊渎活力的和谐课堂。

三、多元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

在“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要对班级的同学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层,从而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保证内容进度的统一,又能照顾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通过交往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的。其次是要创设学习氛围,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构建出互助的和谐的一个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进行辩论、讨论和分享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多元交流与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于新发现的问题,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之间解决问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内部讨论,大组讨论,或搜集资料等等。用学生带动学生,学生教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多元交流与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四、因材施教,加强指导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在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迅速切实的提高。近几年由于入学人口的下降,很多地方的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采用合并学校的政策。同时,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实力雄厚的学校学生供过于求,使得学校不得不增加班级的人数。这种大规模的班级授课制给因材施教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总而言之,教师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培养出具有他们自身鲜明特点的多个性,使校园里的每一位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特长得到充分展示,真正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五、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是密不可分的,生物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原有的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方法,与现有的素质教育和课改的要求相差甚远,主要就是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成果的简单量化同时做出判断,而是要考虑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情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可行的方法搜集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和比较,进行全面、详细和综合的诠释,从而达到对学生充分的评价的功能。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个人档案袋评价法;专题作业法;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法;学期和学年报告法、观察法、纸笔测试法等。在生物学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 生物; 实验; 多媒体;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34-01

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的生物教学都能体现学科的知识性和理论性,但忽略了实验性,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生物学科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科学。生物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可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这些因素导致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我们抓住学科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兴趣,创建高效课堂。

一、注重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讲解给学生的各种理论生物知识也都是前人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要获取生物知识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实验,“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是教师展示实验,也可是学生分组实验),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进行参与合作交流,提升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的展示或操作,让学生更直观的看见结果,自己得出结论。

生物课重视实验,不是说生物课堂就是单一的实验展示或任由学生自己做实验,而是要求教师设计好实验的每个环节,做学生实验学习的引路人。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同时,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适当开展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让我们的视听更加绘声绘色,形象可感。现在,学校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虽然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来教学,但一个学期适当开展几次多媒体教学是有必要的。在生物课上,课本上的图片不够多,有的实验受学校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并且其对象是生物,生物它不是死的东西,是有生命的东西,而生命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需要用动画这种方式来展现某一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这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是无法解决的,而多媒体形象逼真,立体感强,能帮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化繁为简,从而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的心理需要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或抽象问题,可将其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理解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微笑教学,培养兴趣

实验证明,人在笑时或是说笑话时,大脑就会促使人体释放出自然的止痛激素,它能够减轻痛感,还能够使人神采奕奕,头脑更加有效地思维。欢笑能够使人神经松驰,人体处于轻松状态时,视野就会拓宽,就能发现以前未曾发现的事物。课堂上,如果“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学知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效果自然不会差。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感觉到新内容的有趣性和价值性。教师词汇的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语言节奏的快慢急缓,语调的抑扬顿挫能增强生物课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生动形象化处理,使教学语言富有情趣,将死板的知识讲得妙趣横生。用生动鲜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轻松、愉悦、自然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和参与到教学中,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2.对比观察。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例如:鳞翅目昆虫的分种要从头、胸、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种主要观察胸部。常见的灰蝶科与凤蝶科容易混淆,通过对比观察从同中找出异点,灰蝶科翅正面花纹少,颜色单一,腹面花纹较多,颜色较多;而凤蝶科翅正面和腹面花纹和颜色都多。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各科、种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

篇3

关键词:有效性;生物教学;教学策略;主体性教育

树立现代教育哲学观生物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教师,一位生物教师具备怎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这将直接影响到生物学有效性的提高。所以生物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哲学观,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对人类的进步有重大作用。从而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履行好自身多样化的职业角色,并积极学习新知识,锻炼各种专业素质。同时正确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是有发展需要的人,作为教育的对象,他们又是具备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素质的个体。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心理要求与主观价值为基础,关注学生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产生的积极变化,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从全人化教育的角度进行生物教学。并且要明确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正确地选择教法、教学形式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一、充分重视教学中的前导

组织有效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通过教学之后学生对知识能够理解,把客观知识意义转化为主观知识意义。而对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旧知识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应以学生已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知识的关系为出发点来选择教学方式。在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关系直接,易于创设情景,结全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学习理论来组织教学利于学生学习。若教学的是学生已有先备知识的内容,则先提出要领概念。比如在扁形动物时已学习了寄生生活的的许多动物,在学习原腔动物时就可以以“寄生”这一要领概念引出“厌氧呼吸”“孤雌生殖”等原腔动物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若教学的是学生没有先备知识的内容时,则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建立教学情景。比如学习茎的次生生长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典型植物(小麦、桉树)茎的外观上的不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而学习血吸虫时则可以介绍我国人民与血吸虫斗争的背景资料,或者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血吸虫相关的分布、危害、现存情况等内容。通过先导组织,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接受新知识。

二、紧紧抓住教学的本质内容

从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来看,知识的量在剧增,如果教学仅仅局限在课本内容上,那将难于满足时展及学生发展的需要。而补充大量知识又难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应科学确定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要内容上,而不是分散很多时间去讲次要的例子和材料。比如在动物学教学中,我们始终应抓住进化发展的主线,以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出发点,以代表动物为依据来介绍讲解。这样才能强化每个门的主要特征,同时不增加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三、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对该堂课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灵活选择。首先,结合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同化规律,当学习的内容是具体知识,而此前又学习了其要领概念,那么就可采用演绎推理式教学。比如,当学习了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之后,现在要学习水螅这种代表动物特征。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水螅的生理特征,提高效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和分析能力。当学习的内容是较抽象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其从属观念,则可使用归纳法。比如,学生学习了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的知识之后来学习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时就可以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有助于学生把握寄生虫的本质特征。如果所学习的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属于一个层次,则可利用比较法。比如学习环节动物的真体腔时,可以利用已学过的“扁形动物———有三胚层但无体腔;原腔动物———有三胚层只具有假体腔”加以对比,更好地理解真体腔的产生、特点及意义,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广泛迁移。其次,结合生物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对于形态解剖部分的内容可多采用直观演示法,形象生动的展示其结构;对于许多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可采用讨论、谈话法,激发兴趣;对于与其它学科交叉明显的内容则可以使用研究法、读书指导法等;对于进化原理等理论资料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讲授法。

四、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生物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黑板、挂图、标本、文字教科书等传统媒体以外,还应积极采用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电影片、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教学媒体。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有效性。一方面,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因为它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的形象认识,去取获知识,不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从而使知识易于转向具体实际化,也易于转向抽象概念化。比如对“鱼的血液循环”部分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挂图只是平面的,教学要用很长时间来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通过电脑展示立体的循环图,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它,不但节约时间,学生学习的效果还很好。另一方面,现代教学手段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课堂上往往因为学生的差异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则可使学生在课下仍能通过教师留于网上的课件巩固学习或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自己学习情况来选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时间和地点,自定学习进度和步调,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科学把握教学时间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必须善用教学专用时间,即纯粹用于教学的时间。尽量降低准备教具、用于点名、维持秩序等琐碎事务上花的时间量,充份掌握专用教学时间。其次要掌握学生专心学习时间,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研究:初中成就高者在上课时以85%的时间用于专心学习,成就低者只用40%的时间从事学习;高中生成就高者在上课时以75%的时间用于专心学习,而成就低者只用15%的时间从事学习。教师一方面要讲得生动有趣,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松弛有度,把新知识的学习放在大多数同学都易于专心学习的时段;另外应提供适当的自学时间。在教材难度适中或超过学生能力时,教师讲解之后应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随时检查学生的错误给予纠正,或者利用问答法来督促学生复习知识。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潜在问题 解决策略

引言

学习初中生物可以为高中生物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初中生物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可以强化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认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因此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进而让初中生物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巨大的压力。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只有根本上妥善解决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这些潜在问题,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的科学、良性发展。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潜在问题

1.学生对生物教学缺乏足够的了解

初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基础,但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而对一些生物现象的认知程度不足。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未知事物都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对初中生物教学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运用放大镜来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和了解①。但学生在整个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对生物现象的表面进行观察,没有去深入剖析产生这种生物现象的原因。所以导致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虽然对生物教学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他们观察生物现象却还只停留在表面上。因而对生物现象缺少足够的认知,对生物教学缺乏足够的了解。

2.学生对生物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

初中生物是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后新接触的一门课程,因此学生普遍对其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刚开始的生物教学中,学生总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但随着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不断开展,对生物知识的学习逐渐开始深入②。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生物教学产生了许多抽象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初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事物,而且他们现阶段的认知能力还有所不足,因此对生物教学中逐渐涌现的抽象概念措手不及。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正处于逐步形成阶段,但还不够完善③。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就会使得初中学生在进行生物抽象概念的学习时,很少会自己开动脑筋来进行积极思考,进而降到了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生物教学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教师的生物教学仅局限在课堂上

在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生物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单纯的教,学生机械的学。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思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④。生物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但目前来讲,大多数的学校还只是单纯的采用课堂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潜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提升学生对生物教学的理解认识

一名优秀的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还要逐步让学生形成对生物现象进行细致观察的习惯。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行点拨引导,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鳞片叶面表皮细胞时,要让学生进行分组独立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与同组同学的交流讨论来得以解决,如果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无法解决的话,就需要教师来予以点拨引导。

2.采用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

学生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生物这门课程。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实验教学法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进而在与同学们的交流沟通之中逐渐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采用实验教学法有利于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学好生物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作用。进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自信心,强化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结语

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这需要生物教师能够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逐步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强化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学习质量。

【注释】

① 黄菲.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 才智,2015(04):14.

② 赵慧敏.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 学周刊,2015(23):25.

③ 苏铁成. 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9):147-148.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

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二、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三、有效倾听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小肠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此外,激励性反馈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这也是生物教学加强“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四、有效管理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学效率;策略

生物学的知识丰富又复杂,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初中生物知识主要以抽象概念为主,不少学生在理解上会觉得难懂,甚至枯燥无味。也就是说,常规的教学手段是很难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彻底搞懂,课后也很难搞懂,而且也很容易遗忘。因此,我们不妨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等都要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的布置这三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首要前提就是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有没有提前预习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一般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提出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本的要求,由此可见,预习是很重要的,但预习的方法更重要。传统的预习方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初读、泛读的模式去熟悉生物知识,从而获得独立的知识,这些学习方式前期效果是很明显的,但要让学生长期坚持下来却很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乏味,失去对生物学习的主动性,预习效果也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换一种预习方式,对预习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其效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如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课时,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可让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变异现象,可观察对比自己和父母的长相、爸爸和爷爷的长相,也可以看电视《动物世界》等,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深刻理解了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这种预习方式与传统的预习方式大不相同,将死板的概念知识赋予了生命,变得形象有趣味,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完成了预习目的。诸如此类的还有,在学习植物的结构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花结构图去跟实物花进行比较……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知识的学习脉络,教师在讲解只需要稍微点拨,学生就能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主要基地,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激l学生的求知欲。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拉近生物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以真实的、丰富的日常生活百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高个子的男人和高个子的女人生了一个小个子的孩子,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学生不经意会注意的一个问题,教师提出这种问题时自然也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高个子的人生出小个子的孩子呢?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自觉地进入到了一个学习的状态,教师的提问将学生带入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中,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积累的生活经验,巧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一个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发现新知、讨论和获得新知,使其思维得到激发和扩展,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既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人体的营养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贫血的症状有哪些?贫血是缺少什么营养成分?人类基本的营养成分有哪些?为什么吃猪肝能补血?学生通过讨论得知,贫血的症状有头晕、抵抗力下降等症状;贫血主要是缺铁;人体的营养成分有很多,如铁、钙、锌等;吃猪肝补血是因为猪肝含铁……或者是让身体素质教好和肥胖的学生分享他们的食谱,学生通过比较,结合平衡膳食宝塔分析两中食谱的优劣,从而意识到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学生在这样一个相对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轻轻松松地就学习到了新知识。

三、课后作业

篇7

关键词:农村教学;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

引言

生物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学的重要学科,生物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于自然的了解,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农村的生物教学还停留在一个为学而学的状态上,不利于农村生物人才的培养。

一、农村生物教学的优势所在

1.学生的生活知识更丰富

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对于一些生物种、生物现象接触的更多,感性的知识也就更丰富,这些都是学习的重要资源。有一次,一位学生问我,“家里腌制咸菜的时候并没有放水,为什么过几天水缸里会有很多水出来呢?”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用水分代谢以及浓度的相关知识给他进行了解释,腌制咸菜的时候由于放了很多盐使得菜细胞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由于渗透的作用失水,所以虽然没放水但是菜缸中也会出现很多水。这样感性的小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却包含着很多大知识,这些小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观察这些生活中的小现象,积极思考,自己去探索答案,比如公鸡打鸣是不是声带的作用,狗夏天为什么会把舌头伸长,鱼可以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为什么要浮出水面去喝水。

2.农村的学习条件得天独厚

在农村,将生物知识的学习与农业的生产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小实验,特别是涉及一些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的内容,都需要学生去亲自体验才能获得更深刻的领会。而在农村就可以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将这些知识的教学搬到实验场地上去,在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在讲解员的讲解和示范中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如初中教材上有杂交水稻的相关内容,老师就可以在杂交水稻的育种季节讲解育壮秧、抛秧等相关知识,并且可以让他们跟随自家的家长下地去进行实际的操作,全班再在课堂上交流实践的收获。

3.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很多生物学的知识技能不是靠吃透教材就能掌握的,而是要演示观察甚至亲自动手,如学习叶片的形态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去采集一些植物的叶片,上课时一边讲解相关知识一边对照观察。又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实验时,不仅可以使用洋葱的表皮还可以使用生姜的表皮做临时装片。在农村这些实验材料都很容易找到,只要稍加整理就可以制成实验道具,这些材料都是教学的好帮手。

二、提高农村生物教学的策略

1.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不仅是学习相关的知识,还涵盖着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生物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利用丰富的农村资源还能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如珠海市斗门镇地处南方湿润地区,在珠江与大海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渔业资源与农业资源,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课程时间带领同学生去参观海产养殖厂、农业园区,如斗门生态农业园,可以给同学们介绍这些生态植物的种植方法、种植技巧,采用什么样的肥料。学习杂交水稻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带领他们去参观珠海市的水稻科学技术推广站,系统地介绍杂交水稻的知识、历史背景,以及现行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等。我们还可以利用斗门镇丰富的渔业资源,让同学们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进行活鱼解剖,让学生亲眼观察鱼的身体结构。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对于以后的生物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应用于自家的种植以及养殖业中。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专题的学习,如植物链、我们身边的植物、树木如何开花结果等,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学习动物的生殖、繁衍以及遗传等相关知识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对自己周围的家禽、陆地动物、水生动物进行观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学生怎么能对生物世界无动于衷,不被生物的魅力折服呢。

2.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农村的初中生占据了我国初中生的绝大多数,由于生活环境、教学条件、思想观念等原因,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农村教育的难点问题,解决了农村的学困生问题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的生物学困生问题。解决学困生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他们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重点就在于老师,在对学困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给他们一些正向性的评价,努力做到不讽刺不惩罚,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互帮互助,根据他们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让他们阶段性地去完成目标,通过每一次的成功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还要增强生物对于学困生的吸引力,克服他们对于生物的厌学情绪,让他们从心底接受生物,学习生物。例如我上生物体的组成时,我让班里的一位学困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他将细胞组织的分类、功能、结构讲解的很全面很到位,我及时给了他表扬,并将他的进步打电话告诉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听闻这个消息后也在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表扬。多方面的鼓励以及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补差,他的生物成绩很快赶上了班级的平均水平,还成为生物学科的尖子生。

3.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走进了生物课堂成为中学教学的重要辅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无法表现的事物直观地展现出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的理解力。如在学习生命的起源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一些纪录片将地球的原始状态展现出来,原始大气是如何在火山、闪电、紫外线释放出的能量中形成有机化合物最终形成人类的。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想象的世界变成直观的世界,使得知识的学习能够由难变简,更容易理解。

总之,知识的时代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与社会相衔接的人才,我们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的教学资源,将生产生活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农村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主题词: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28-01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组织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使它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然而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教学评价单一等,都严重地妨碍了新教材实施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结合现阶段的教学实际,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谈几点意见。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一)育人意识

实施新教材的教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转变育人意识,要站在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任务,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

(二)服务意识

教师是学生创造性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研究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给学生以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要运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分析、观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等能力。

(三)情感意识

“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是师生双方极其丰富感情的交流过程。

(四)目标意识

一切教学都应该是“目标教学”。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导航”作用,它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其它因素(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达标训练等)有着不可缺少的制约作用。

(五)调控意识

在新教材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活跃而不放任、和谐而不偏爱、紧凑而不勉强、新鲜而不造作”,教师就必须要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基本原理,搞好教学调控。要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珍惜课堂教学中的每一分钟,使学习始终在积极、和谐、紧张、高效的气氛中进行,防止任何浪费现象。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达到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的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就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动力。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力求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生物问题,实验探索,趣味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等方法和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生物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生物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四、注意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和技能和同时,受到科学方法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五、加强教学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指导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断从自己的教学对象中取得反馈信息,从而了解教学情况,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教学,给学生以反馈,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要不断充实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关注生物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成果。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不断总结和丰富教学经验,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科研―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

篇9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模式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培养生物学家或者生物科学的人才,而是旨在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进度,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没有发挥的余地,学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学得很辛苦,再加上一些学校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学效果必然是枯燥乏味的,极大地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倡导和遵循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适应这一变革,我们必须对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主要策略

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构建适合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体系,结合教学体会分析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

1.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老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老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推进开放式教学,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乐趣。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老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理想气氛。此时,老师要及时地引导并激起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学生在一种宽松、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老师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地表现其探究欲望和探究行动。

3.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同时老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而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4.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0

一、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艰辛

生命教育离不开生物学的知识。初中生物第一课“认识生物”,就让学生在开始接触生物学科时了解生命的特征。纵观整个初中生物教材,很多知识与内容都和生命密切相关,详细地告诉学生生命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如“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八年级下册)等,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知识点,引导学生去体会生命从开始孕育到最终诞生的艰难过程,让他们学会珍爱生命。

例如,在讲授“人的生殖”这一内容时,笔者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和卵子结合及婴儿出生时的画面,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一个母亲都非常伟大,认识到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所以对每一个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都应该用心呵护。又如,在讲授“人的由来”这一章节时,笔者告诉学生在怀孕期40周的280多天内,胎儿发育需要的一切营养都来自于母体,胎儿的排泄物也要通过母体排出体外,母亲的各种器官由于胎儿的存在加重了生理负担,最后分娩时母亲还要承受剧烈的疼痛。由此教育学生要认识到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父母把孩子养大更不容易,我们每个人都要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师可把以上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体会生命诞生的艰辛,抓住时机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父母,这不仅是对自己个人负责,也是对父母养育劳动的负责。

二、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通过实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例如,在教学“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每一个鱼鳍的特殊作用,这时也许会有学生说“把不同的鱼鳍剪掉看看鱼有什么不同的变化不就行了”,这里笔者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笔者和学生一起探讨剪掉鱼鳍的方法:“把鱼鳍剪掉的确可以完成实验得到结果,但被剪掉鳍的鱼肯定会死亡,这种以伤害动物生命来完成实验的方法是不值得倡导的。我们能否重新设计一种不伤害它们生命的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告诉学生生命的珍贵,爱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惜其他的生命。又如,在教学“动物行为”这一章节时,学生看到野牛在遭到虎、豹等凶猛动物攻击时,身强力壮的公牛会围成一圈,主动保护老弱病残的野牛。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呢?笔者借此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要呵护生命。此外,在讲授“生命进化”这一章节时,也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明白各类生物在生存的过程中是要经过激烈的竞争的,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注定会被淘汰。

三、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尊严

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领悟生命的尊严。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资源可以用来达成这个目的。

如笔者在讲授“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以及“遗传变异”等内容时,经常以此教育学生尊重生命。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人与地球”等视频资料,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深深触动他们。从原始生命起源那一刻到现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物种,这些生物在地球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是生物世界中平等的一员,它们的生命同样也是值得我们用心尊重的,我们不能随意地去扼杀任何一个生物,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别的生命。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重要意义策略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理论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理科性学科,并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难以理解的特点,因而初中学生的物理成绩总是不理想。面对这一现状,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更好的理解和获得物理知识,提出了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新方式。生活化的物理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物理知识联系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去,更加有利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课程进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一、 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与其他学科相比比较强,因而学习难度也比较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到并运用初中物理知识,当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初中物理课程提出了生活化的教学要求。之所以对初中物理课程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主要在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 首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

对初中物理实行生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众所周知,物理知识难以理解,理科性比较强,因而学习起来,不少学生会感觉到吃力,对于一些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公式推理等不理解,这样必然会带来一些学习上的障碍。把课本上抽象的物理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去,对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结合物理知识进行解释。由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我们比较熟悉且常见的一些事物,这样联想和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到物理知识,并能加深印象。

(二) 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般来讲,物理课程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门特殊课程,并且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够通过物理知识来解释。举例来讲:夏天,在屋里洒水会感觉到凉快,这是由于蒸发吸热的物理原理;炒菜时如果锅里着了火,最好的方法是把锅盖盖上,这是利用氧气不足来灭火的物理原理;又比如在高山上做饭,饭始终做不熟水就没了,这是由于高处沸点低造成的等等,这些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和习惯,都能通过物理知识和原理来解释。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会让学生感到好奇,从而不断的探索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致和热情。

二、 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我们对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教学情境生活化

我们知道初中物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输的形式,老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台下被灌输,老师在教学课堂上掌握着主动权,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未发挥出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少。这样,学生往往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另外物理知识还比较抽象,当学生某一环节听不懂时,接下来就完全不听了,这样久而久之,对物理知识的把握越来越差,兴趣也渐渐消失。如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突出位置,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设计并制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课堂形式进行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来。举例来讲:在进行气体性质的学习时,可以从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爆米花讲起,爆米花是采用不密闭的高压锅制作,高压锅内进行气体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制作出香甜可口的爆米花。以此引入课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 物理实验生活化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对于课本上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都能通过物理实验的方法得到论证和验证,并且物理实验是物理进行教学的有利工具,通过物理实验,我们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物理知识和原理。物理实验能够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例如:我们楼道里所安装的声控开关,大型文艺演出舞台上闪烁的霓虹灯等,这些物理实验和现象,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亲身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去,对物理实验知识的印象会更深。

(三) 物理作业生活化

物理知识的学习课堂上教学的生活化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为了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物理知识,还要通过课后作业的巩固作用,因此物理作业的生活化也是必不可少的。物理学习中的很多知识,都能直接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为了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和对物理作业的反感,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联系生活实际,使问题生动、形象化,更好的解决物理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是初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课程,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鉴于对初中物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到并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我们要不断创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策略,重在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贾卓颖.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J].学周刊,2014(03)

[2]沈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1(04)

[3]许颖.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5期

篇12

1.差异对照,对比归因

“差异对照”的策略模型为:在A,B中,A中有c,B中无c,其他条件应素一致,如果A能产生C,而B不能产生C,则c是产生C的原因。在科学探究中选择单因素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是归因的基本策略。例如,在“扦插材料的处理”实验中,要求探究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根据“差异对照”策略,如果以“茎端口的切法”为变量,可做如下探究设计:取足量的相同紫背天葵茎,设置“茎上端和下端都斜切;茎上端斜切、下端水平切;茎上端水平切、下端斜切;茎上端和下端都水平切”四组对照实验,在同等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培养,定期对比观察。发现:植株“下端斜切、上端水平切”的一组最容易成活。得出结论:茎端口的切法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植株下端斜切可以扩大表面积,增加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上段水平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利于插条保持水分,更易成活。对植株的选择处理还有很多方面,如茎的长短或老嫩对比,腋芽的有无或饱满与否对比,不同植物种类对比,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对比以及环境条件方面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湿度的对比等都可采用该策略逐一探究。要注意的是:选择某一因素进行对照处理时,要保证其他条件的相同,否则说服力不强。

2.共性归结,演绎归因

“共性归结”的策略模型为,在A、B、C中,A中有a和d,B中有b和d,C中有c和d,如果A、B、C均能产生D,则d是产生D的原因。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的实验中,根据“共性归结”策略,可作如下探究设计:(1)在光照条件下,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植物能长时间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2)在光照条件下,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地活着;(3)在光照条件下,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瓶开盖的汽水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依然生长盛。由于蜡烛燃烧能产生CO ,小鼠呼吸会排出CO ,汽水分解能飞逸CO ,可见CO 光合作用的原料。当然,“共性归结”带有一点猜测的意味,往往需要从相反的角度进一步演绎求证。

3.共存共变,跟踪归因

“共存共变”的策略模型为:无a存在就不会产生A,有a存在就会产生A;a如果发生变化,A也会跟随变化,那么,a是产生A的原因。从某种程度看,“共存共变”是“共性归结”的补充。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的实验中,我们还可根据“共存共变”策略,设计实验:在两只透明密闭的玻璃罩内各放一盆相同种类、生长茂盛的绿色植物,所不同的是一玻璃罩内盛放一瓶开盖的汽水,另一玻璃罩内盛放半烧杯NaOH溶液,一起放在阳光下,数天后可见汽水旁的植物依然茂盛,而NaOH溶液旁的植物出现萎蔫。由于汽水能释放CO ,溶液能吸收CO ,在光照下,有CO 存在时植物就能正常生长,而无CO 存在或量少时植物就会出现萎蔫,显然,CO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又如,在“蚂蚁的通讯”实验中,要求探究蚂蚁依靠什么传递信息。根据“共存共变”策略,可设计实验: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几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动时,取走纸片,工蚁就乱作一团。如果将侦察蚁爬过的众纸片摆成一个圆,则工蚁会沿着这些纸片不停地转圈。可见,只要有纸片,工蚁就能找到行动方向;纸片摆成什么形状,工蚁行进的路径就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把纸片换成树叶等其他物品进行实验,结果也一样。由此说明:留在纸片等物品上的气味才是蚂蚁信息传递的载体。

4.否定其他,迂回归因

“否定其他”的策略模型为:有a、b、c存在时会产生A,但有b时却无A,有c时亦无A,那么,a是产生A的原因。这种非此即彼的排他策略在限于某些条件难以直接求证时尤其管用。例如,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要求探究馒头变甜的原因。馒头在口腔中受到了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含水和淀粉酶等)混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限于实验室条件,唾液淀粉酶一般难以提取后直接实验,根据“否定其他”策略,可作如下设计:取3支试管,在试管①中放入适量的馒头碎屑,再注入2ml唾液并进行搅拌;在试管②中放入适量的馒头碎屑,再注入2ml清水并进行搅拌;在试管③中放入适量的馒头(不切碎),再注入2ml唾液,不进行搅拌。3支试管一起放在370C左右的温水中约10分钟后取出,各滴入2滴碘酒,摇匀。发现:试管①不变蓝,试管②变蓝,试管③部分变蓝。试管①不变蓝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已被糖消化,可能是由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中水或淀粉酶的作用变成麦芽糖;试管②变蓝说明水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无真正的消化作用;试管3部分变蓝说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仅起辅助消化的作用。所以,馒头变甜的真正原因是唾液中淀粉酶将淀粉转变为麦芽糖的结果。

又如,在“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中,由于各种鳍同时摆动,在自然条件下直接观察不易分辨每一种鳍的各自作用。根据“否定其他”策略,可采用捆绑或剪掉其他鱼鳍的办法,排除干扰因素。如探究尾鳍的作用,既可从控制其他鳍后鱼依旧能保持原有前进方向的表现中归纳,也可从控制尾鳍后鱼不能保持原有前进方向的反常表现中体会。

从以上分析亦可看出,有时在同一个探究实验设计中需要综合多种归因策略,只有灵活运用,统筹安排,才能更奏效。

总之,归因策略的方法要交给学生,以使学生探究的目的明确,方法科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的好习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3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究能力

一、引言

初中生物课实验性、动手能力和探究性集于一体。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生物课凸显出二十一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特点。生物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构成内容,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设置了以生物实验为载体的教学体系。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带着疑问做实验,在动手前提下进行认真的观察,成为获取生物知识、发现生物现象、探究生物学规律的主要途径。

二、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条件,强化教材实验的教学效果

1.提升学生参与实验的内容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演示性实验占有较大的比例,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做好生物现象的观察和反思,以获得物质的特点、规律等为目标。演示实验在发挥作用的同时,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由于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的思维和创新,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大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内容的开设,在保证正常教学和安全的前提下,初中生物课堂中,可以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以更好地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思维。

2.将生物验证试验向着探究实验改进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验证性实验的使用。初中生物教材里面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内容,通过验证性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实验方法的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做好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要多安排一些探究性实验,以更好地激发初中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

3.加大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重要实验,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可以借助投影仪等教学多媒体,做出准确的模拟。通过模拟能够提升实验的效果,展示实验现象,理清实验的步骤,对于帮助学生观察、理解实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多媒体使用时,要做好重点环节的讲解,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4.合理利用分组实验,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初中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组实验,能够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亲手操作,能够促进对实验过程的有效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分组实验的研究,借助科学的分组,将更多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小组实验。另外,还可以给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权利,教师给予实验方法和思路的指导,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实验转变。

5.提高生物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诱导,发展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生物实验趣味性的提升,通过有趣的生物实验,学生能够在实验的各个环节紧跟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提高生物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要求实验教师提前做好趣味生物实验的内容选取和实验步骤的安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有效开展。

6.加大生物实验的科学设计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不能形成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加大对生物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的重新设计。例如在光合作用这个实验设计时,教师要加大对实验生活化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要在激发学生探究精神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实验的步骤,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探究性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给学生创造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通过创新探究思维情景,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小玲.在生物学史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能力.中学教学参考,2010(20)

[2]施秀琴.生物实验课探究式教学的几点体会.考试周刊,2010(28)

篇14

一、创设情境,有效引入

(1)实验导入法。生物是一门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在新授课之前教师通过几个有趣的生物实验,如淀粉遇碘变蓝、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故事”导入法。有趣的故事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步入学习佳境,学生带着迷惑开始新课的学习。如“遗传病和优生优育”一节,教师可以引用色盲病的发现过程——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的故事。有些学生听这个故事后,立刻回答说这是色盲的原因,还有些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但是知道的学生又说不出具体的原因,学生感觉很迷惑。此时教师自然导出本节课学习有关色盲的知识,学生的求知欲明显增强。

(3)激发兴趣的导入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去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节时,教师请学生猜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这样就能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势导人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

二、开展探究,培养能力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在课前准备活动中,教师提出探究实验的若干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小组进行演示,全班交流。如:蛆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探究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讲出自己设计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探究报告。这样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自然就会对教材中的理论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三、因势利导,精彩课堂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课堂教学是师生行为互动、思维互动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个性各异的学生,在互动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预见”的,当遇到“意外”发生时,不能回避,应激活更多的潜在的课堂资源,妥善地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就会有许多不曾预见的“精彩”不期而至,根植于学生中的“意外”之花将不断绽放。如在“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中,学生把做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学生通常会将一些边界很明显的透明的气泡而误以为是液泡。教师则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适当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自身实验失败的可能性。教师把这些原因略加改变,就成为了信息题、探究题中的素材。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了在探究实验的意外中探究失败原因、改进探究的能力。

四、有效提问,展示艺术

课堂提问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双边教学活动,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点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重要方式。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操纵的,由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一些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但也不可忽视学生的提问。教师要提倡学生善于提问,敢于质疑,这有助于促使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教师不必要也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给出确定的答案,有的问题科学家都在研究中,但应该知道并能指导学生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和自己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虽然提问是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形式,但并非提问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同样不可取。因为过多的提问会使学生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疲惫,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密度,做到适度适时。

五、建立小组,体验合作

课堂教学采用化整为零,使任务具体化,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又都愿意学习。教师根据班级内人数的多少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4~6人为最佳。小组内设组长一名,小组内按A、B、C、D这样等级进行配置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既是学生中的一员,又要充当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也可以进行一些小组间的竞赛。如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问,让几个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答,最后进行组间评选。

六、互通学科,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