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德育的方法和原则范文

德育的方法和原则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德育的方法和原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德育的方法和原则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原则 方法

一、引言

党和国家一贯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到各学科教学领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恰当地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一是紧密性原则。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找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它既要与学生认识过程紧密联系,又要与不同的学生的实际密切相关;既不能只讲知识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不能只顾思想品德教育而忽略知识的传授。教师为完成在知识传授中渗透德育的任务,要深入钻研语文教材,逐一列出每一章节的德育渗透点,以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

二是规范性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依据国家教委规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另外,语文教学大纲对思想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也作了具体规定,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综合德育大纲,各科教学大纲及教材,找出他们的最佳结合点,使之成为语文常规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使这种德育渗透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适宜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因而要注意提高渗透的适宜性。在德育渗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条件及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对教育产生的综合作用,采取适宜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渗透,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与需要来渗透。教师要注意德育过程之间的联系,选择最适宜学生接受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使德育渗透取得最佳效果。

四是适度性原则。任何事情都要讲适度,德育渗透亦然。在学科教学中,只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忽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符合教学最优化的基本要求;只顾思想教育,不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把语文教学变成纯粹德育课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意德育因素的渗透,又不可冲淡和忽略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使二者默契配合,相得益彰。

五是适时性原则。除了渗透点外,渗透时机也很重要。如果德育渗透不是在必要而必需的时候进行,就会削弱德育渗透的效果,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选准德育渗透的时机,抓住德育渗透的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巧妙地启发学生理解语文教材内容的某些实质,自然地促进学生思想感悟的升华和自我认识的完善。

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德育教育。如果说思想内容是内核的话,语言文字就是它的外壳。作者的思想、立场、观点、态度都寓于语言文字中,尤其是思想很强的政论、杂文、散文等,其思想内容大多是通过语言直接表达出来的。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揣摩、使学生真正做到字求其义,句求其旨,深刻领会文章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是运用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艺术形象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人手,分析挖掘艺术形象的价值并通过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把学生引入艺术境界,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三是通过分析主题思想进行德育教育。提炼和概括文章主题思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训练项目,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因为它是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相互作用呈现出来的社会意义及作者对他们的思想评价。因此,应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来龙去脉,掌握作者思路,写作意图,从而领悟主题内涵。

四是用情景教育来引起学生共鸣。情景化教育是学生乐于也易于接受的方式。要使学生“心动”而产生情感,教师可选择一些感彩强烈的文章,先理解把握作者的感情,朗读时完全进入境界,绘声绘声地把学生吸引到课文里来,使他们在特殊的情境下受到感染熏陶。

五是用自我教育来深化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上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一般可通过两个途径:第一、通过作文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注意选择有利于进行德育的命题让学生写作,引导学生正确的构思立意。第二、运用演讲进行自我教育。许多教师坚持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不但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更重要地是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六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尽管语文教学不是政治课,但是任何一个教育者都应明白身教的作用。只有教师政治方向端正,对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教师素质过硬,师德高尚,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当然,语文课毕竟不是“第二政治课”。在进行德育时,不能不顾及语文课的性质和特点,语文课的德育应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应象细雨润物一样,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进行德育活动。

四、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自觉把教书和育人当做自己的高尚职责,把握时代跳动的脉博,深钻教材,找准德育渗透的突破口,恰到好处地进行渗透。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如水融似的难以分割。使学生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不仅提高能力,思想上也能得到长进,品德受到良好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施良方等.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武汉: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2]徐广智,王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2011,(07).

篇2

体育锻炼过程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使参与者形成一种内在的、积极的体育锻炼心理需求,产生内在激励机制和外在行为机制。

2、循序渐进原则

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深入或提高。一方面,体育锻炼和学习过程类似,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不能凌级、躐等;另一方面,人的生理机能有自身的阶段性特征。

3、持之以恒原则

无论从锻炼行为、锻炼意识还是健身效果的保持来看,都必须坚持持之以恒。

4、全面锻炼原则

体育锻炼要从各方面对人加以改造,改造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改造方法的多样性与改造过程的全面性。

5、具体针对原则

篇3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难点

学生们如何正确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学情分析

青少年学法懂法,能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只有学好了法律,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长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举例法

篇4

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一)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可以说这两句诗道出了及时性原则的精髓。教师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时,或在学生遇到了困难、思维暂时受阻时,教师都应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一定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启发思维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家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探索;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上“Theme parks ”这课时,教师可以拿出曾经去过的主题公园的简介和地图,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脑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二)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可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能理解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三)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四)研讨法

教师可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

(五)故谬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时,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六)点拨法

在课堂上,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们顺利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话只能说在关键处,否则就谈不上“点拨”了。

篇5

关键词:课程改革 新教材观 整合方法 整合原则

《课程标准》就教材问题提出了“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用渠道” 的教学新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教材活用问题,如对教学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重要的是强调教师在教材灵活使用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的知识和才智是一种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应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教育教学的同时应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然渗入教师的才智,从而增加教材的资源内涵。

Harmer 在 How to teach English 里提到教材的使用问题。他认为,正是因为教材中一切都不是很精彩,也正是因为教师要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为此,对教材的补充、改编、替换就显得如此重要。正是在这时,教师为学生的利益与教材的沟通才真正起作用。

基于以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深入研究解析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从教材整合方法、整合原则两个角度,阐述一下初中英语教材的整合。

整合方法

方法1――转换。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是可以感受到的、生活中能触及到的,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主动感兴趣。在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由于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迅速发展,某些内容会逐渐脱离我们生活的实际,失去生活感、时代感,因此我们把不符合学生认知现实的转换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方法 2――拓展。新目标英语这本教材,在七、八年级教材中,阅读类的短文大多是短小型的,缺乏丰富的文字素材和信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依据教材中文章的内容,从课外精选具有时代气息或学科前沿成果的资料,或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增加学生的思维量。

方法3 ――删除。对于不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像某些听力练习、复杂的句式、较难的语法知识等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舍而弃之。

方法4 ――调序。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学的需要,改变教材原有的编排顺序,进行单元内部教学顺序的调整或者是教材单元之间的顺序调整,使之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和学生的接受。

方法5――深化。我们通过教材的主题思想、情感渗透、知识内涵等方面的深化,来实现我们教学的三维目标。如有关人物传记的叙事型题材,我们通过挖掘相关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渴望与追求,有关食物、游乐、旅游型的说明文题材,我们通过挖掘相关风俗文化的介绍进行文化价值观的渗透,有关生活、成长的议论文题材,我们通过主题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恰恰是中考英语话题考点。

整合原则

教师在整合教材前,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分析教材、“吃透”教材。英语教学是一个整体,教材也是一个整体。教师要用整体理念为指导对英语教材进行全程整合,才能够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该如何整合教材。

总之,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改变了过去较为孤立的使用教材的做法,以新课标作为指南,树立了科学的教材观,增加了教材整合的智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郭晓明:“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课程研究》,2001年第3期。

篇6

英文“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自希腊语。词头的“eu”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的说法)。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表达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的言语。从修辞学的角度讲,委婉语是一种修辞手法;从委婉用语的形式看,它可以分为词语的委婉和词句的委婉;从委婉的内容看,更是非富多彩,应有尽有。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看,它是属于行为禁忌民俗的一种特殊表现。在语言交际中,有时有必要忌讳人们说(或写)某些词语(或话语),这就是言语禁忌;被禁止或忌讳说或写的话就是禁忌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在言语交际中被列入禁忌的内容还非得说不可,不能完全避开它们,于是产生了迂回婉转的表达方式,即委婉语应运而生。

二、委婉语的分类

英语委婉语一般可分两大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所谓传统委婉语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像生、病、死、葬、性、裸、拉、撒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刺耳,无礼。反之,如果间接表示,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所谓文体委婉语亦称恭维话、溢美之词,与禁忌语并无关系。英美人(尤其是当代美国人)在交流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为了避免刺激或是为了争取合作,有时会采用夸饰的手法,对一些令人不快的事物以美言相称。

三、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构词手段,拼段,词汇手段和修辞手段等。

1.合成法(compounding)。如:“gezudna”(goes +under+“床下放”,即夜壶)。

2.反成法(backformation)。反成法通过删除假想中的词缀构成委婉词。由于这种构词法产词不大,因此造出的词大多新颖别致,用来代替常见的敏感词,也能收到委婉的效果。如:bugle(盗窃)由burglar[夜盗]的盗删去“词尾”而成,用以替代。

3.首字母组合法(acronym)。首字母组合法将禁忌词语或敏感词语的第一个字母抽出来拼合在一起借以掩饰。如:BM(bowel movement,大便)the Big C(癌症)。

4.截短法(clipping)。截短法将一些词语斩头去尾以掩饰。如:“gents”(Gentlemen’s Room(男厕所)“lav”(lavatory,厕所)

5.曲读异拼法(phonetic distortion)。曲读异拼法有意将禁忌词语的发音略加变动,借以避讳。如:“god,gosh”(god上帝)

6.押韵替代法(rhyming slang)。押韵替代法利用一些词语与禁忌词语押韵的特点取而代之。如:sis(piss小便)。

7.逆拼法(backslang)。逆拼法将一些禁忌或敏感单词自后向前拼写,以便避讳。如:elly-bay(belly肚子)。

8.首字母异拼法(respelling of initials)。将一些禁忌或敏感单词的首字母按照发音拼写出来,效果委婉。如:dee(damn,该死)。

9.标点符号法(punctuation)。如:d—(damn该死的)son of a—(son of a ...的)。

10.同义词替代法(synonyms)。如:slim(苗条的,即skinny,皮包骨头)。

11.借词法(borrowing)。一般认为,英语中的本族词——盎格鲁撒克逊词——多为平民百姓的口语词,不登不雅之堂。所以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学生都喜欢借用法语词或拉丁词婉指那些令人尴尬的事物。如:lingerie(内衣underwear)。

12.模糊词语法(fuzzy words)。如:affair(事物,即桃色事物)。

13.儿语法(nurseryism)。借用儿童用语充当委婉语。小孩子讲话天真无邪,如果大人,尤其是中年人模仿儿语,则有时效果既委婉又幽默。如:pee-pee(小便)poo-poo(大便)。

14.反面着笔写法(negation)。从相反的角度表达那些令人不快的事物,效果有时会比正面直说婉转些。如:unwise(不聪明,即愚蠢的)。

15.比喻法(metaphorical transfer)。根据禁忌事物的特点,将其描绘成具有相同特点的可以接受的食物。如:(go to sleep forever长眠,即die死去)

16.借代法(metonymical transfer)。用整体来代替那些不便直言的局面。如:chest(胸部,即breast)。

17.低调说法(understatement)。如:一种明抑实扬、言轻义重的含蓄的说法,用来表达不愉快的事情时,效果委婉,听者易于接受。smelly(有味道,即stinking发臭)。

18.迂回说法(periphrasis)。迂回说法将不便直言的事物用转弯抹角的方法表达出来。其结果是短词长写,“短话长说”如:adjustment downward(向下调整,即drop下跌)。

19.首字母曲解法(reinterpretation)。有意对首字母词作出别的解释,效果不仅委婉,而且带有幽默色彩。如:hot and cold(heroin and cocaine,海洛因可卡因合剂)。

四、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原则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多种多样,但一般都要遵循距离原则、相关原则和动听原则。

1.距离原则。英语委婉语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表达某种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程度。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有时不得不涉及一些禁忌语,于是就必须寻找另一种表达法替代它,这就是委婉语。这种委婉语的构成,实际上是依靠了一种心理上的“距离”。禁忌语之所以被禁忌,是因为人们把它与所指的事物等同起来,要消除这种直接的对等联想,根本的办法就是拉开这两者的距离,使新的语言符号与所指之间有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原则称为“距离原则”。例如;旧汽车不叫“old car,second-hand或used car”,而叫做“pre-owned car”。用这样的词,消除了直接的对等联想,拉开了两者的距离,似乎说者和听者都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2.相关原则。人们使用的委婉语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原语言符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让听者根据语境,通过推理而领会说话者的意思。例如:英语中把“to die”称作“to fall asleep”,正像汉语中把“跛脚”称为“腿不方便”;把“死亡”称作“长眠”。距离原则要求所指事物与委婉语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好,而相关原则要求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在正常的语境下,对方能理解的限度。

3.动听原则。动听原则是指它具有较好的意义,能给人美的联想。把“slums”说成“sub-standard housing”,把未婚先孕的女子说成“She is trouble.”而不说“She is pregnant.”。距离原则、相关原则和动听原则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是构成英语委婉语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郭金荣.中德跨文化交际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23-31.

[2]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50-260.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 网络学习 资源整合

随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资源逐渐从纸本形态为主向数字电子形态为主转变,现代学习者也得以拥有海量的网络学习资源,但如何从中筛选优质资源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探讨筛选和整合网络资源的方法和原则,以期有助于整合优质网络学习资源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资源的分类

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可根据使用对象分为三类:学习资源、科研资源和备课资源。网络学习资源是指供学习者使用的网上各个学科的课程、讨论组、试题库、教学软件、学科知识等。按资源形式划分,网络学习信息资源主要类别有:教育网站、电子书籍、虚拟软件库、网上数据库等。1按资源内容划分,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资源主要类别有:语言知识资源、语言技能培养资源、语言应用音视频资源等。

(一)语言知识资源

语言知识网络学习资源展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如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语音知识资源如动画学音标网页、英语发音十日过关网页等;词汇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按难易程度如开心词场系列网页中四级高频词、六级高频词等,按学习方式如“用听的背单词”系列网页、词汇游戏网页等;句法资源如大耳朵英语学习网中的考研英语长难句突破网页;语法资源如英语语法Flash、旺旺语法辞典、洪恩英语语法网页等。

(二)语言技能培养资源

语言技能培养网络学习资源针对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听的技能培养资源如:BBC听写天天向上中心、优美有声散文、VOA慢速英语等;说的技能培养资源如:出国旅行口语、晨读美文等网页;读的技能培养如:每日头条新闻总汇、每日哲理阅读、双语达人等网页;写的技能培养资源如BBC写作策略网页、英文写作网等;译的技能培养资源如可可英语的英语口译专栏、恒星英语的英文翻译专栏等。

(三)语言应用音视频资源

英语语言应用资源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语言的实录,具有为其他国家语言学习者提供语言环境的功能。大学英语网络学习音视频资源包括英语新闻、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网页等,如CCTV-9、听歌学英文、、沪江英语的看电影学英文网页等。

(四)其他

以上为数量最多的三种网络学习资源,另外还有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资源、英语考试辅导资源、英语学习策略资源等。网络课程资源主要有大学英语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以及各院校大学英语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网站;英语考试辅导资源按考试类型可分为四级、六级、雅思、考研辅导资源等,典型网页如英语考试频道;英语学习策略资源如:展示口语提高策略的李阳英语系列的一口气训练法网页、展示备考策略的“考研加油站”网页中考生复习经历贴等。

二、网络学习资源整合的方法

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包含五个基本环节:设计、研发、资源建设、评估、运行管理。

(一)设计

设计环节由课程教师与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共同完成。首先课程教师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对哪些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最大,随后设计资源整合网页中所包含的内容,之后明确网页的分区和每部分的功能,最后与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合作形成网络资源整合的方案。

(二)研发

研发环节由教育技术专业教师根据设计方案研发网站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根据方案设计各级界面;第二,根据资源整合网页各部分的功能编写程序代码;第三,搭建网络平台主体框架;第四,完善各项功能。

(三)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环节主要向建成的网络平台上传和添加教学资源,由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协助课程教师完成。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收集文、图、声、像、动画等教学资源;第二,对收集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与格式转换;第三,将多媒体学习资源上传;第四,修改和完善学习资源。

(四)测试评估

初步完成的网络课程平台需要检测其各项功能是否达到方案要求,由课程教师和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从内容和技术角度测试网页使用情况,课程试行后不断修改和完善资源整合网页。

(五)运行管理

此环节将已经过检测的网络课程转移到网络课程服务器投入使用,常规管理工作主要由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完成。如:对完成的课程进行版本管理、对完成的课程进行数据备份、对课程进行安全检查并查杀病毒、将网页正式运行。

三、网络学习资源整合的原则

1.网页结构合理设计原则

网络学习资源是海量而无序的,筛选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后构建的网络资源库,应将内容科学地分类。如网页内容首先按网络课程、素材库、题库、课件库等分类清晰地划分;在素材库下拉菜单中,也可按文本素材、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分类。

2.学习内容交互性原则

网络学习方式更需要师生、学生间的同步或异步交互,如通过电子邮件、电子白板等方式交流信息。以电子共享白板为例,学生既可以获得教师针对学习者共同存在问题的辅导信息,也可以通过公共窗口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加入小组讨论,了解其他伙伴的学习情况。

3.网页导航清晰原则

为便于学习者快捷地从网页获得信息,可以通过检索表单、目录索引表、帮助页面、导航条、书签、动态导游图等为学习者有效导航。

4.教师答疑及时原则

与传统学习相比,网络学习更需要运行良好、反馈及时的学习帮助系统,应构建由教师或专家组成的支援系统为学生答疑:及时解答学生咨询的问题、就学习进程与方法向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5.重视情境创设原则

学习是在新的知识和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的过程,学习者在接触新的学习资源时,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把新知识与已知概念和自身经验相结合,因此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应重视情境的创设。2首先要依据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以便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优化自主学习的效果。其次要依据学习策略的组织方式创设情境,如探究式学习策略应给学习者提供适于主动发现、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互助学习方式应设置合适的场景和扮演的角色,营造易于学习者交流的情境。

总之,教师可依据设计合理、内容交互、导航清晰、答疑及时、创设情境等原则,科学地设计研发、构建网络资源整合网页,并引导学生利用资源整合网页高效地自主学习,逐步实现向以网络为媒介的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化。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教育 原则 方法 途径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更加重视和关注,促使众多高校不断提高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大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众多专家和学者开始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一系列的学术成果。但这些成果并不系统与全面,还有待完善。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以前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发展,帮助大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发展。[1]

二、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基础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强调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就是要通过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和障碍,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使学生建立正确长远的人生目标,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换言之,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斥责与责备,而应该经过有效的教育,使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问题,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尊重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态度所提出来的原则。尊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承认学生的独立性,承认学生与教育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尊重性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即使学生拥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对学生产生轻视的情绪,要平等的对待学生,使学生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隐私进行保护,必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严格的保密,使学生能够在同学之间得到公平对待。只有保证尊重性原则,教师才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心理咨询。

(三)全面性原则

最后,教师必须明确的是大学生心理教育并不是针对于某个个体的,而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心理教育课程时充分考虑到大众的需求,考虑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不是仅仅针对与个别现象展开教育。

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个别学生给予特殊的帮助,要使其能够得到特殊的关怀,帮助其更快的克服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引导学生进行倾诉

倾诉法是心理学中较为常用的疏导方法之一,及引导学生倾诉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和心理问题,使学生放下心理沉重的包袱,同时也让教师掌握真实的信息,进而制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要让学生对自己产生足够的信任感和信赖感,愿意在教师面前吐露心声。教师必须要遵守尊重性的原则,面对学生的倾诉一定要平等看待学生,同时为学生保密。做到这一点,学生的倾诉才会更加直接,才会暴露更多的问题,才能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

从某种程度而言,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安全感和爱。这也是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和慰藉,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能够感到温暖,才能够感到自己不再孤独,才能够在遥远的异乡获得精神上与心灵上的支持。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愿意信任自己,并接受自己的关怀。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关心,更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关怀。[2]

基于此,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才会真正将教师当作朋友甚至亲人,进而获得更大的支持与鼓励。

(三)组织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多参与集体性的活动,通过集体性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友谊,使学生受到其他同学正面积极的影响,进而保持乐观、积极和开朗的态度,逐步克服内心的心理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中的学生开展足球比赛。通过足球比赛,学生能够在运动中释放内心的压力,缓解心中的疲劳,逐步克服心理问题。同时,在足球比赛中,学生还能够收获更多的友谊,使学生的交际变得健康。在健康的交际中,学生才不会感到孤独与无助,才会得到朋友和同学的鼓励和支持,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快速摆脱心理问题的纠缠,使其成为健康乐观的大学生。

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在班会中分享自己最近的得与失,畅谈自己的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团体的带动,能够得到同学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四)开展拓展训练

同时,当代大学生需要承受来自于家庭、社会、交际圈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通常让学生感到无力,这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就应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保持自己的本性。

因此,高校应该开展拓展训练。在时代的发展中,拓展训练已经被普遍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它是增加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拓展训练,学生不但能够在参与集体性活动中收获友谊,还能够在特定的训练项目中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更有力的面对各种压力,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这就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并且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增添相应的设施设备和场地,并安排相应的教练人员,为拓展训练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结束语

总的来说,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探索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并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交流,对其进一步完善,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质量,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新文. 论高职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篇9

[关键词]批评;方法;原则“以学生为本”是当今教育界普遍提倡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似乎“批评”一词必须远离学校,远离教室,远离学生。诚然,体罚或变相体罚式的批评教育必须远离教育生活,但是,合理的批评教育同样必不可少。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教育界都有明文,教师具有批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并作了明确的规定。我国教育部也有言:老师有适当批评学生的权利。学生犯错,批评之,可起到警醒的作用;学生退步,批评之,可起到督促的作用;学生懒惰,批评之,可起到促勤的作用……可见,批评这一手段在当今以人为本的课堂中也是可以一用的。下面,笔者将就“批评教育”的内涵、方法和原则等作一简要阐述,以使批评有“法”可依,以利于高效课堂、和谐课堂的建构。

一、批评教育的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批评”一词有一条这样的解释:“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将之引入教育学中,批评教育就是教师通过评判、提意见、督促、反馈等一系列行为使学生的错误得到纠正、缺点得到弥补的一种教育手段。其过程如下图1—1所示。

批评教育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人文关怀。正如林崇德教授所说:“表扬是爱,批评同样也饱含着对学生的爱。”

批评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合理的批评教育和表扬一样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须的助力。表扬给予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批评则为学生的成长指引方向。正如某位学者所说:“学生好比小树苗,教师好比园丁,小树苗想长成参天大树,就需要园丁不停地为其浇水、施肥、剪枝和除虫,浇水、施肥就是表扬,剪枝、除虫就是批评。”

二、批评教育的方法

1、根据师生交流的途径,批评教育可分为课上批评和课下批评。课上批评,即教师为约束课堂,管理课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当堂批评教育的方法总称。课上批评应以师生共约的课堂纪律为守则和标准,应讲究批评策略,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打击,不可为了批评而占用大量课堂学习时间。

课下批评,即教师通过面谈或事先建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如qq、微信、电话等)私下对违规犯错、不思进取或成绩退步等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总称。课下批评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相对来说较低,而且在课下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施展批评艺术,以使批评意见更易被学生接受,改正其行为。

2、根据教师批评的手段,批评教育可分为惩戒式批评和诱导式批评。惩戒式批评,是一种强制性的批评,是学生犯错较大,严重违约纪律之时,教师应采取的一种批评方法。马卡连柯曾说:“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戒。”无规矩不成方圆。即使在今天极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界,惩戒式批评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批评方法,它既是教师的权力,也是教师的义务。正如杭州天杭教育集团的郑英老师所说:“如果放弃了应有的惩戒权利,教育就只剩下苍白无力的‘语重心长’和虚弱易脆的‘苦口婆心’;如果漠视了应有的惩戒义务,教育就成了轻描淡写的‘隔靴搔痒’和不负责任的‘放任纵容’。”当然,惩戒并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可以实施的惩戒手段有多种,如扣个人量化分数、罚值日、罚看护花草、罚帮助其他同学等,少用或不用带有痛苦式的惩戒手段。惩戒式批评是一把双刃剑,教师运用时必须讲究可行性和科学性。

诱导式批评,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批评,也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最为倡导的一种批评法,要求教师批评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把握尺度。其模式有多种,如“榜样—批评—引导”式、“赞赏—批评—激励”式、“说理—批评—谅解”式、“幽默—批评—自省”式、“暗示—批评—自我检讨”式等。

“榜样—批评—引导”式,即教师批评学生时可以用身教或树立榜样等正面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自责,进而诱使学生改变。这样既不伤学生自尊,又使其明辨是非,还有利于其对更高层次的行为规范、道德要求等的认知。

篇10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好的课堂导入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较好的起到酝酿学生学习情绪、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帮助学生进入情景的作用。通过导入方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为有效的开展英语课堂学习建立良好的开端。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英语新知识,沟通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会感觉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兴趣,所以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巧妙地设计课堂导入。本文通过对英语导入式教学研究,得出英语教学课堂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二、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式”的原则

在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时,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导入设计要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导入的方式也要相应的有所差异。同时要符合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并关注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学导入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在进行导入式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英语教学是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要教学中要注意其整体性特点,要注意知识传授过程中的知识的新旧知识点的前后衔接,还要注意整体的教学体系的知识结构。要体现前后连贯、相辅相成的特点,注重知识的有效的导入与理解和巩固,依照整体性原则,以促进学生成绩巩固为主要的目的与目标,充分体现出整体性的原则。

2.直观性和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英语课堂导入时,要注重导入内容的直观性和启发性。尽量采用当前学生较为关注的生活中的热点内容为事例,引入新的观点和内容,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其深思,启迪学生的智慧。

3.趣味性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学中培养其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巴班斯基曾说过一节课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这并不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欢笑或是为了耗费精力,而是趣味性增强了学生所学内容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通过英语课堂导入,要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4.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设计及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及心理特征等,来进行导入课堂的设计。

5.实用性原则

教学在进行教学导入时,还要以实用性为原则。毕竟所有的教学效果的体现,往往是从学生的成绩上得到最直观的体现。因此,教师还要考虑到当前教育的模式特点,在设计导入时,要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阅读材料,与教材有一定的相关性,起到相辅相程的作用,不要与教材脱节。

6.灵活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对象和学校的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灵活合理的安排,选用恰当的导入方法。如班级学生特点较为活跃与较为安静的风格,所采用的方式应有所曲别,要本着灵活性的原则,因材实教。

三、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式”的方法

1.温故知新法

万圣之师孔子曾说过要温故而知新,这个方法在大多的教学课堂中被广为应用,可帮助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通过不断的重复让知识得到巩固与加深。如,在进行过去进行时态的教学时,通过提问、做练习等形式复习现在进行时态的概念、用法,即be doing sth,其中助动词be有am/is/are三种变化。在通过对话及改写句子:一What are you doing now?-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再按要求用at this time yesterday替代now。经过观察、对比后,学生很容易得出:――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We were doing sth 。并强调助动词be的变化(改用was/were),从而得出过去进行时的结构(was/were+doing sth.)。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不感到突然,比较轻松乐于学习。

2.多媒体导入法

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在英语课堂中的较好的手段。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的信息有直观的了解,与单纯的文字有着更生动的作用,通过视频的观看,往往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生动直观。如感恩节在西方是非常传统的节日,中国没有感恩节,对西文的文化氛围不了解,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看到西方人过感恩节的情景,吃着火鸡、南瓜饼,互相问候着Happy Thanksgiving Day。让学生了解了西方文化的氛围与背景,并提出一些问题: What can you see on TV? 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的学习关于感恩节的英语教学的内容。

3.问题导入法

教师采用较为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来引起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努力的去思考和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与思考,可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时事导入法

我们的生活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不断的有新闻热点事件、社会热点事件引起我们的关注,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固定的,相对的内容也较为陈旧。教师充分利用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背景知识导入

一些教材特别是一些文化题材的课文中有很多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一些教材外的背景知识,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促进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

6.游戏导入法

在教学时,设计一些适合英语课堂的游戏,通过游戏导入,教师借助于表演、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比如导入一些数字接龙等内的小游戏。但是要与课文的内容结合紧密。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篇11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有效性原则。只有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有效的。一些教师热衷于追求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常常提问:“是不是?”“对不对?”殊不知学生的齐声回答并非他们学习效果的真实反映。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应尽量避免。

科学性原则。课堂提问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还应当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数学课上教师提问:“对角线相互平分是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条件?”正确的答案是充分必要条件,但对初中学生而言,学生回答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也不算错,答案的不确定使问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层次性原则。提问的深度取决于问题层次的高低,模式识别、知识回忆,形成联系之类的问题属于低层次的机械记忆问题。其主要特征是问题答案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内,这类问题应提问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总结评价类的问题属于高层次的认知问题。其特征是问题答案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总结、扩展、应用、重组或评价等方法,改变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经过高级认知思维方可得出,这些问题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有点免为其难,又影响讲课进度。比较适合那些程度较好,善于思考的学生。

整体性原则。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有的教师先点名,后提问,其他学生因预知提问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不动脑思考,以致达不到提问的整体性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提问要有目标。目标是教师所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情感。所以,提问不仅要有目标,而且,应当是显性的行为目标。因为提问本身就是达到目标的重要的手段之一。提问的目标性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问要注意:提问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围绕教学的中心任务进行教学;提问的目标可以是一系列目标即一个目标体系。例如联环提问和发散性提问;提问的目标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确定,即提问的难度和深度要恰当。

提问要适时。提问最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1、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问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时提问。2、在学习到重点、难点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提问。通过提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3、在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无头绪时提问。通过提问引起思维。

提问的难度、深度要恰当。提问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既不能低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也不能太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应当是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提问不能随意超出教学内容。也就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回答的。如果超出教学内容太多,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提问要适量。有的教师口若悬河,只顾自己讲,不用提问去引导学生;有的教师不停地问,满堂问。学生的学习变成教师强加的,而不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往往出现学生“厌问、拒问、乱答”的现象,产生负效应。所以,提问要适量,要用提问来控制课堂的节奏。

提问的总量要合适需要问则问,能不问则不问

提问的频率分配要合理。有些研究者认为教学的起始阶段、中段、结尾时提问的频率较高。起始阶段用启发式导入教学情境;结尾阶段需要思维的深化或检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在教学的中段。应让学生多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自主活动。总之,提问要使课堂一张一弛,有快有慢,学生就不会出现疲劳和厌倦。

篇12

关键词:模糊数字;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1引言

在数学领域中,数字表达的是分毫不差的数量,是“实数”;而在语言运用的实践当中,数字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它的功能是表义,即:以精确的形式传递模糊意义,用于抒情达意、增强语势,是“虚数”。模糊数字的翻译即对“虚数”在语言间转换时的处理。

2数字翻译原则

2.1民族性原则

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因此在数字翻译的过程中应遵循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表达习惯,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内容。

例1:There were 60 million Americans at home working to turn out the thousand and one things required to wage war.

译文:美国国内有六千万人在生产成千上万种军需品。

英语语言拥有自己的数字单位: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trillion等。而汉语语言中的数字单位和英语大不相同,因此翻译的过程中,应符合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

2.2通俗性原则

成语、习语、歇后语以及谚语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中含有大量模糊语义数字,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应以目的语习惯为准则进行处理,避免数字精确一对一翻译。

例如:

(1)万无一失:no risk at all.

(2)一不做,二不休: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

(3)吃一堑,长一智: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Once bit, twice shy.

2.3形象性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数字可以与不同的词组合成千变万化的短语和句子,蕴含了各种形象,为了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理解这些历史意义,译者需要深刻了解其内涵,在翻译过程中能最大限度,最忠实的将原文内容进行加工,转化为读者易于理解的形象。

例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译文:One boy is a boy,two boy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

例2:他这一阵心头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老是宁静不下来。

译文:His mind was in a turmoil these days and he was quite unable to think straight.

例3:哪个吴淑兰?敢情是有三头六臂?

译文:What Wu Shu-lan?Don’t tell me she has three heads and six arms!

3模糊底值姆译方法

3.1直译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语某种具体的文化中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大体相同的习语短语,数词词语也不例外。有些语句在翻译时可以保留原来的数字,不会对读者造成太大理解困难。

例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译文:A fence needs the support of three stakes,and an able fellow needs the help of three other people.

例2:一寸光阴一寸金。

译文:An inch of time is an inch of gold.

3.2不等值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甚大,在数字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适时进行改译,符合目的语习惯,以便于读者理解。

例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译文: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例2:原来本是个管理的好好的企业,后来合股人内部发生分歧,现在搞得乱七八糟。

译文:It used to be a well-run business,but then disagreements arose between the partners,and now things are at sixes and sevens.

例3:柳嫂子就是有八个头,也不敢得罪姑娘。(《红楼梦》)

译文:Even if Mrs. Liu had eight lives she’d never dare offend you(杨宪益、戴乃迭译)

3.3意译法

由于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等的不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可能每一个表达都有对等的译文,为了不要增加读者在理解上的困难,同时也受到表达的限制,有些翻译的译文只能放弃数字,进行不等值翻译。

例1:那婆子们站了起来,眉开眼笑,千恩万谢的不肯受;见袭人执意不收,方领了。(曹雪芹《红楼梦》)

译文:The two women stood up,beaming,showing of declining and thanking her effusively;but on Xiren’s insistence they accepted the tip.

例2:Listen to John singing!He must be one over the eight.

译文:听,约翰在唱歌呢!他准有醉得疯疯癫癫的。

4结束语

模糊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数字在语言学的意义,既有其精确的一面,同时也有模糊的一面。对数字的模糊语义的处理是汉英翻译的难点,研究其翻译的技巧,有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计数是数字的基本功能,然而在日常生活,特别是文学作品中,数字却往往呈现出模糊性的一面。数字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字蕴涵的独特文化所决定的。中英数字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之间的互译不可避免会引起一些困难和难题。为正确解决问题,中英数字的翻译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民族性、通俗性、形象性原则是指导模糊数字翻译的主要原则,直译和意译之模糊数字翻译的主要方法。通过全文的研究讨论可知,数字具有模糊性,数字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所在的文化决定,而且模糊数字在文学及日常交际中具有重大作用。总之,本文对模糊数字以及模糊数字的翻译方法的研究,丰富了语义模糊研究的具体内容,对于数字的语义模糊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数字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研究,对于翻译文学作品以及日常交际中的模糊数字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秀伟,邵延娜.数字语义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J].中国市场,2014(13).

[2]高金明.模糊数字的翻译[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王盼妮.英语数词词语的模糊语义[J].青岛师专学报,1994(02).

[4]徐徐.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J].海外英语,2012(21).

[5]孟洁.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以唐诗为例[J].大学教育,2013(10).

[6]刘锋,傅桂荣.数词模糊性翻译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

[7]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篇13

摘要:本文针对我院所承担的丹东地区国情普查任务论述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的原则和要求,以及利用NIKON COOLPIX AW110s数码照相机进行样本照片采集前的基本设置和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遥感影像解译样本原则方法

1 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的目的和意义

遥感影像解译时,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知是保证解译结果正确的前提,而利用具有对照关系的照片和遥感影像为主的解译样本数据可以为内业解译人员建立对相关地域的正确认识提供支持,在解译结果的质量控制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为后期长期监测积累实地参考资料。

2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采集

2.1地面照片采集要求

﹝1﹞总体原则

 采集的地面照片需充分保证样本的典型性。例如在实际采集中会出现阔叶林和旱地同时被采集到同一张照片时,既上半部分是阔叶林下半部分是旱地,那么首先采集者一定要清楚所要采集的是什么样本,如果采集的是阔叶林那么旱地就要避免出现或少部分出现在照片内。

 地面照片反映的地表季相或覆盖状态应尽可能与遥感影像的时相接近;如果季相差别较大,需确保通过照片判别出的地物或覆盖状态与影像上判别出的一致,否则不应作为样本保留。

 外业核查时,内业有疑问的图斑以及外业发现分类错误的图斑,原则上都需要采集对应的地面照片。

 地面照片在整理过程中,除文件名称外,应避免对原始照片文件进行造成属性信息发生错误改变的再加工处理。

(2)数量要求

篇14

关键词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策略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gional perspective,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is discussed, and expounds the city park and its regional and related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gional expression, an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thought of "people-oriented theory as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gional expression discussed regional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2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它们都是公园景观带来影响因素,同时提供给地域产生的基础。创造具有地域性的城市公园景观,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态平衡原则

自然生态性原则主要是指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生态的观点要求我们观察世界,倾听它的呼声并了解它。世界是生物和人类过去到现代一直生存的地方,而且一直处在变化中,我们和他们在这个现象世界的共栖者,和这个现象世界的起源和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在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尽量建立在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场地。尽量不要破坏原生态系统,同时要采取措施恢复己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注意保护优美的自然天际线和景观节点之间的视觉廊道。要尽量顺应原来的地形,尽量采用当地的植被,不破坏地质构造

2、气候适宜原则

公园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给公园空间利用的方法和形态造成很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和微气候。

城市所处经纬度、地平面海拔高度、周边地理条件都是地区气候形成的因素;季节性的状态包括如植物的落叶、水体冰冻、水位的涨落、风向和风速的改变等;微气候指由于区域城市化程度的差异和自然生态要素的影响引起的区域性气候微差。因此,相对于城市其他区域而言,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更多地考虑气候因素的差别。在充分研究公园区域微气候的对城市气候调节作用之后,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从气候角度上看,大型城市公园的生态圈对周围环境有着明显影响,主要是公园水体和植被对城市地区气候和微气候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降水。同时公园周边的高层建筑对风向、风力强度、阳光充足程度的消弱也会影响到公园的生态系统。地区气候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气候调节要求,如热带要通风,寒带需保暖,公园生态利用方式也因之大相径庭。

3、尊重土地原则

将自然的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即是尊重土地。俞孔坚博士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土地是景观的主要载体,景观设计大部分都是基于土地实现的。在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茶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公园建设用地也变得异常珍贵,因此对土地的尊重应作为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之一。

4、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原则

城市公园一般是城市的旧城区,在对其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中,要十分注重分析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的场所,要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与发展。这是因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中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生活方式等等,恰恰与隐藏在全体市民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容易引起市民的共鸣,能够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十分注重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城市还要向前发展,具有历史遗产的城市其发展不应是盲目的,既不应当盲目地将传统的东西照抄和翻版,又不应当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现代化城市形象,而应该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史,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对城市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新要求,形成新的城市化和城市风貌,使城市公园景观的形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5、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空间必须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因此,城市公园与市区之间应该要加强联系,防止公园地区成为孤立规划的一个独立体。规划公园时刻都要与整个城市相联系,把市区的活动引向公园,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公园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公园内虽然会因为各地块的属性不同而导致使用性质的不同,但是各地块之间的风格应该统一,在整体效果上具有和谐感。

6、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当代的现实需要的一种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初是针对后工业社会“只有经济增长,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失调”而指出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其基本原则是寻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也为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指出了一条必由之路。

二、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策略

1、尊重自然和因地制宜

公园景观设计要体现地域性,首先必须从尊重地区的自然生态开始,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等。尊重土地即是尊重地形地貌,在不对土地造成恶性破坏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

2、适宜地域气候特点

气候的差异也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影响地方的建筑样式及材料,形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的影响到公园景观地域性的形成。而且室外环境气候不同于地形和植被,难以改造,只能适应,所以是否适应地区气候环境是衡量公园景观形式存在合理与否的第一把标尺。

如我国南方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季相变化颇有规律:春季季风由东北转偏南,由冷转暖,雨水增多;夏季有海风和雷雨的调剂,给热天带来凉意,时有台风;秋季少雨多晴;冬季有东北季风,冷而不寒。因此植物多以热带、亚热带的棕搁科植物为主。人们外出活动时间较长,所以公园成荫的乔木较多,遮阳设施也要求多一些。

3、乡土景观体现地域特色

乡土景观,也称为“方言景观”,是指本土的、地域性的景观。其内涵为自然风光、乡村田野、乡土建筑、民间村落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乡自然土材料是长期以来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生长下来,这样的材料对城市的发展有可持续性,对景观设计来说,更是又经济又能体现地方特色。在公园景观中,乡土自然材料使用较多的就是植物。因此生

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很高,与这种生态过程相适应。公园景观中的植物栽植,不仅要有绿化作用,更要具有文化内涵。所以在对公园的植物设计时要凭借对不同植物的特性、形态和色彩的把握能力而创造出别具特色的地域情景。

4、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融汇在生活中,对城市发展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今日的建设及未来的开创都蕴含着地区文化的属性,它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总反映,这个属性的特点是传承、转换、创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不同,每个城市都有特殊的性格和形象,城市公园亦是如此。公园的外部环境反映了人们内心对于传统相关联的记忆,每个人对于我们生活的城市都有某种体验,这些体验在人与环境的接触中逐渐融入人们的感觉中,并成为记忆。所以,把握好城市的历史人文要素,从而更好地把握城市公园的独有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增强城市记忆,是创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公园景观的关键。调动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去增强地方的凝聚力是古往今来、中

外通用的最节约成本的措施。

5、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

历史古迹和古建筑是地区人类走过的足印,是地区文化形象的见证。在这些公园的古建筑和古迹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记忆,它们本身就是地域传统的一部分。

目前,对历史古迹和古建筑的再利用正日益收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提出有关“真实性”的问题―即地域历史文脉的继承。他们认为,如果缺少“真实性”,今天的公园开发建设就是一个空洞的浪漫主义。这种理性的认识对一些重要的特色历史地段和建筑景观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对待传统和历史的态度不应只停留于静态的保护,更重要的是遵循地区文化的演进机制,在保护公园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形态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使之适应新一代人的生活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活的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对于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或构筑物,应采取整体原样保留的方式,完全按照建筑原有风貌和布局加以整固保留。对于具有一般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则可以在保留和恢复外立面的同时,改变内部空间结构满足现代功能需要。而对于新建建筑,则力求保持与原有公园空间的格局和尺度相一致,体现完整的空间肌理。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但却遭到破坏,而它们的主要形式和整体性未受损害的建构筑物进行修复以使其所处环境文脉连续,形成公园的场所精神和公园特色风貌,这样也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欣赏历史景观。修复时必须尊重历史资料和文献,所补充的缺失部分必须与整体景观相和谐一致。

同时,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重建的方法对公园中己经不存在的建构筑物进行复制,但要确保现有的历史、考古、文化和景观资料可以将其准确复制。重建景观不易太多,如类似于仿古一条街的形式是不提倡的,因为从本质上讲,历史是不可再生的,对单体建构筑物的重建还具有一定意义。如我国岳阳的岳阳楼,武汉的黄鹤楼等等。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