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体能训练的误区范文

体能训练的误区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11 11:54: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体能训练的误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体能训练的误区

篇1

【关键词】 茜草提取物;血清生化指标;运动能力;运动补剂;耐力训练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rubia cordifolia extractive affecting som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blood serum and sporting ability in highly endurancetrained rats, 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using rubia cordifolia extractive as sport supplements. Methods After establishing the highly endurancetrained rats model, we tested the exhaustion time in the trained rats and the contents of serum urea (BUN), lactic dehydrogenase (LOH), blood lactate (BLa) as well as the cruarin (Hb) in the rats. Results The activity of LDH in training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silent group (P

KEY WORDS: rubia cordifolia; biochemical indicator of blood serum; sporting ability; sport supplement; endurancetrained

茜草(rubia cordifolia, L),俗名血见愁、活血草、地血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性味苦寒,归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祛疲、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等功效,主治各种血症,如吐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疲阻、关节痹痛、跌打损伤等。茜草中主要含有水溶性的环已肽类系列物质,脂溶性成分蒽醌及其糖苷、萘醌及其糖苷,此外还含有萜类、β谷甾醇、脂肪酸化合物和微量元素[1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茜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34]。茜草提取物对运动过程中不同组织保护作用的报道尚少。本实验通过观察茜草提取物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血清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茜草提高大鼠运动能力的机制,为中医药抗运动疲劳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购于宁波市中药制药厂,经中药实验室鉴定为正品;茜草提取物由宁波市中药制药厂提供,提取工艺参照谭朝阳和孟宪元等[56]的方法进行醇水提。醇提的有效成分是蒽醌及其肽类、萘醌类、萜类,其中包括茜草双酯和茜草素等有效成分;水提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茜草多糖和环已肽类系列物质。

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180~220g,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安静组),大强度耐力训练组(训练组),大强度耐力训练+茜草组(训练加药组),每组8只。各组动物每天自由摄食饮水,同时训练加药组每天灌胃含2mL茜草提取物的生理盐水溶液(500mg/kg)[7],安静组和训练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共6周。

1.3 实验方案 训练组和训练加药组大鼠采用Benford[8]跑台训练方法进行训练。训练持续6周,每周6d,周日休息。先进行1周适应性训练,逐渐提高运动强度至80%VO2 max以上,最后1天训练至力竭(表1)。 表1 实验动物的运动方案

1.4 取材及样品制备 第6周最后1天,运动对照组和运动加药组在力竭运动后记录力竭时间,称重;安静对照组大鼠称重。各组动物用20%乌拉坦(0.5mL/kg体重)腹腔麻醉后,断头取血,迅速取肝及股四头肌置于预冷的生理盐水中洗净血污,再用滤纸吸干后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训练组和加药组大鼠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在力竭运动后即刻麻醉处,取材待用(具体方法同安静组)。组织匀浆制备:称取适量组织(0.2~1g)按组织块重量/匀浆介质(g/mL)为1∶9的比例加取预冷的匀浆介质(8g/L的NaCl溶液)于烧杯中,用眼科小剪尽快剪碎组织块(以上全部操作在冰水浴中进行)。手工制备匀浆后,3000r/min低温离心10~15min,分离提取上清液4℃冰箱冷藏或-20℃冰箱冰冻备用,弃去下面沉淀。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1.5.1 血清尿素氮(BUN)的测定 采用酶偶联速率法。 原理:尿素被尿素酶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在谷氨酸脱氢酶和NADH存在下,氨和a酮戊二酸反应,生成谷氨酸、二氧化碳和NAD。在340nm所测定的吸光度值降解速度与尿素浓度成正比。 测定方法参照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试剂盒说明书。

1.5.2 全血乳酸(Bla)的测定 原理:乳酸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乙醛。在铜离子存在时,乙醛与对羟基联苯作用生成紫色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乳酸浓度成正比,通过比色测定其含量。

1.5.3 全血血红蛋白(Hb)的测定 采用氰化高铁比色法。原理:Hb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后再与氰化钾作用,形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532nm处有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1.5.4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采用改良的DGKC推荐法。原理:以乳酸为底物,样本中的乳酸脱氢酶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同时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被还原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从而引起340nm处吸光度上升。此种变化与样品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成正比。测试方法按上海康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6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s表示。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双尾t检验,以P

2 结

2.1 茜草提取物对大鼠运动至力竭时间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训练对照组相比茜草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大鼠力竭的时间(P

2.2 茜草提取物对大鼠Bun、LDH、BLa及Hb含量的影响 茜草提取物能使大鼠运动后即刻Bun浓度明显降低,相对于训练组下降了13.03%。训练组大鼠血清LDH活性显著高于安静组(P

3 讨

3.1 茜草力竭运动对训练大鼠血尿素氮(BUN)含量的影响 BUN是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正常生理条件下,血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称为氮平衡[9]。当蛋白质代谢加强或肾功能异常时,血尿素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尿素的变化范围明显,血尿素与机体机能、疲劳程度以及负荷量大小呈正相关,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结果显示,力竭后各组大鼠BUN含量均呈现显著性上升。其机制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肌糖原被大量消耗,脂肪动用和分解加速,能量需求的平衡关系有可能受到破坏。为了补充骨骼肌和大脑正常活动对糖的需求,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增强,氨基酸的糖异生作用加强,尿素生成增多,致使BUN含量升高。实验结果还显示,茜草训练组较训练组大鼠BUN水平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

3.2 茜草对运动大鼠血乳酸(BLa)含量的影响 BLa是掌握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运动时乳酸浓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受运动方式、年龄、肌糖原贮备等因素的影响。Bla浓度是由肌乳酸释放和Bla的利用共同决定的。因此,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检测Bla对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评价和训练强度的监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血乳酸浓度检测是评价生理负荷强度最理想的生理指标[10]。

本实验结果显示,训练组和训练加药组大鼠Bla含量较安静组均有上升趋势,且训练组有极显著性变化(P

3.3 茜草对力竭运动大鼠血红蛋白(Hb)含量的影响 Hb是评定耐力项目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Hb含量与运动量大小关系密切,适宜运动训练有助于Hb含量的升高,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而进行过度训练可引起Hb明显降低,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因而Hb可作为反映运动量大小的敏感指标[11]。本实验结果显示,训练组及训练加药组大鼠较安静组大鼠Hb含量均明显下降(P

3.4 茜草对运动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 LDH是其中一项较为常用的指标。运用运动生理学原理,对血清LDH指标变化用于评价身体机能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血清LDH酶活性的改变不能充分说明运动中组织及细胞受到的损伤情况,血清LDH酶活性的变化是一种运动应激,表示了身体供能方式结构的比例变化。在评价组织及细胞受损时,其非运动应激酶活性作为检测指标更为可靠[12]。LDH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中,以心肌、骨骼肌、肾脏中为最多,当组织受损时,该酶即释放入血引起血清活性升高。过度训练时,LDH大量逸出细胞,表明机体乳酸代谢系统发生障碍,肾脏、骨骼肌、肝脏及心肌的无氧氧化能力减弱,氧化供能受阻,活动能力下降[13]。

本实验结果显示,训练组和训练加药组大鼠血清LDH活性均较安静组均明显升高。其机制如下:运动时骨骼肌等器官糖酵解加强,使血清LDH来源的各组织LDH活性升高,进而使血清LDH活性升高;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骨骼肌、心肌等组织一定的损伤,导致漏入血清中的LDH增多,使血清LDH活性升高。实验结果还显示,训练加药组大鼠血清LDH活性显著低于训练组,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茜草力竭组大鼠具有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糖酵解供能比例较低,因而其血清LDH活性较低;二是茜草具有较强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能力,减少了自由基对组织细胞膜的损伤,进而防止了细胞内LDH的外漏。

总之,茜草提取物具有抑制长时间大强度耐力运动造成的蛋白质损伤,有利于维持运动中肌肉的质量、酶的活性和激素水平,减少了肌肉中乳酸的过度堆积,延缓了运动疲劳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方晓艳,孙艳红,杨林莎. 茜草的研究进展 [J].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2, 17(5):7880.

[2]张振英,黄显峰. 茜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7(5)5860.

[3]杨连荣,周庆华. 茜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中医药信息, 2007, 24(1):2123.

[4]张振涛,沈传志,吴仁奇,等. 茜草多糖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0, 22(3):3840.

[5]谭朝阳,尤昭玲. 茜草提取工艺的研究 [J]. 中草药, 2004, 35(4):399401.

[6]孟宪元,邢连宗. 茜草多糖的提取与分析 [J]. 北京中医, 2005, 24(1):3536.

[7]GILANI AH, JANBAZ KH. Preventive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Artemisia absinthium on aceta minophen and CCl4induced hepatotoxicity [J]. Gen Pharmacol, 1995, 26(2):309315.

[8]BEDFORD TG, TIPTON CM, WILSON NC, et al. 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 of rats and its changes with various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J]. J Appl Physiol, 1979, 47(6):12781283.

[9]熊正英. 运动、营养与健康 [M]. 西安:陕西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135137.

[10]白录军,郝万鹏. 血乳酸测定的医学价值 [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1(1):112114.

[11]冯连世,李开刚. 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4762.

篇2

专项体能是指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诸方面专项化的综合体现。专项体能的内容则是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技战术的需要来确定,其内容的核心不一定是速度。基础体能是专项体能的基础,后者离不开前者的支撑。前者的提高必然带来后者的进步,而脱离了前者,后者通常很难再有进步。

2、影响青少年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因素探析

按重要程度排序,影响青少年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分别为:认识层面、训练层面、管理层面三大方面

2.1认识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

认识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点,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二是教练员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误区。在思想认识上对专项体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训练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篮球专项理论研究不系统。经调查得知,黑龙江省青少年业余体校,以周训练为周期的训练课,每周训练14次,技战术训练10次,3次力量训练、1次有氧耐力训练。专项体能训练穿插在技战术训练的结束。在训练小周期中没有组织独立单元的专项体能训练课。在实际训练中总是把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目前世界篮球强队专项体能训练分为准备部分、技战术练习部分和单独训练部分。

教练员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误区,教练员对于专项体能的认识不清晰,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作用,而忽视体能的作用,教练员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用篮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篮球教练把体能训练穿插在技战术训练中,实际这样做仅仅解决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问题,而基础力量训练没有保证,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有部分教练员甚至把技战术训练完全可以代替体能训练,没有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二是体能训练基本上脱离该项目专项特点,用田径训练内容,单纯利用长跑和大力量训练来增加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与绝对力量,而脱离了篮球运动的特点。这种训练方法在21世纪初就被证实是不科学的,它脱离了专项体能的训练的实质。

2.2训练层面的影响因素

目前,影响青少年专项体能训练因素训练层面占46%,它包含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训练缺乏系统性、计划性;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结合不紧密三个方面。

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减少伤病的发生,延长运动寿命,确保良好体能训练效果。大部分教练员以以往训练经验制定长久以来的训练内容,训练手法单一、陈旧。使运动员长期处在单一训练内容中,身体机能得不到一定强度的负荷刺激,导致体能处在低水平。

在专项体能训练内容的制定中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制定专项体能训练计划时应让训练内容系统全面,小周期训练与大周期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的特点,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具有计划性。每年制定年训练计划,并根据队员特点制定对应的练习内容。训练计划要根据每年队员的发展而作调整,避免年年雷同的现象。

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结合不紧密。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又是专项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的基础。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是在训练过程中一般体能训练进行的较多,专项体能训练练习较少。如果青少年要达到较高水平,体能训练一定要与专项特点结合。作为专项运动的基础,良好的体能是运动的保证,而良好的专项体能是成绩上升到更高平台的保障。

2.3管理层面的影响因素

在管理方面,上级领导重视程度、经费场地的配备、是否配备专门的体能训练教练这三点是制约青少年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因素。

上级领导的重视在篮球训练过程中起着决策作用。一个项目要想良好的开展,上级领导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而领导的重视从另一方面讲,训练所需经费也能较顺利的投入其中。在黑龙江省篮球训练队伍中,很少配备专门的体能教练。大部分的教练员担任着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的多重任务。

3、结论

3.1在认识层面上,加强教练员对于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提高教练员对于体能训练的认识。体能训练是其他各项训练的基础,而专项体能训练是使运动成绩进一步提高的根本保障。专项体能训练必须贯彻在整个训练过程中。

篇3

关键词:中学生;篮球运动;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11.6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很多中学生已把篮球作为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从现代中学篮球发展的特点及实际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体能因素是关系到中学生篮球运动技能能否达到高水平的不可或缺因素。体能是运动员最基本的运动能力,也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篮球体能训练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给予影响,以此来增加身体健康、改善体形、提高能力的过程。体能训练能够协调运动员身体各器官全面发展,可以完善技术、战术的发挥,体能可以弥补技能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地扼制对方,保证最终的胜利。

1、 目前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1训练基础条件差,训练理念存在误区。

在我国,篮球运动因为其独特的魅力,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获得了许多中学生的欢迎。但是,因为中学投入到体育训练的资金有限、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目前中学篮球运动队的条件依旧较差,训练理念也存在着误区。尤其是体育教师或教练员一般都比较注重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没有对体能因素加以足够的重视。或者中学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能的训练没有与技术训练相结合。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体能方面比较薄弱,在实战中体能的因素大大制约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各种能力的发挥,从而对影响了我国中学篮球运动的发展速度。

1.2重视技战术训练,忽略体能训练。

我国中学篮球训练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技战术训练,而忽略体能训练的现象。教练在训练中普遍存在着对体能训练如何安排感到迷茫的现象。在训练的内容上,绝大部分教练认为对学生技战术的训练中,学生的体能也得到了加强,技战术训练可以涵盖体能训练,所以忽略掉了对学生体能训练方面的指导,技战术训练后虽然球员消耗了极大的体力,但是这样仅仅是加强了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并没有对球员的各方面体能素质予以根本上的提高。

2、改善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训练的方法与对策

2.1加强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完善训练方式。

通过各方面的培训与教育,使中学篮球队教练员、运动员认识到良好的体能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从而加大他们对体能训练的重视。教练员也要深入学习并总结出适合本校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体能的方法,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相应的体能训练也是提高中学篮球队运动员体能的一种必要措施。

2.2加强对体能训练的物质投入,与训练的系统性、规范性。

争取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获得资金,加大对中学篮球队体能训练的物资、器材等方面的投入,多引进一些力量、耐力训练方面的器材,并采取科学、系统、规范性的训练方式,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同时在对于速度训练的方法上要注意科学的安排训练内容,把快速跑动与篮球专项技术动作练习衔接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运用技术过程中不降低跑动速度。

2.3加强对中学生体能训练的针对性。

根据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一般年龄特点,不难发现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各项素质发展的都比较快,如果对之加以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相信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会有快速的提高。所以必须有针对性的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的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尤其对于体能这种比较枯燥、辛苦的训练,往往容易失去兴趣。这就需要中学篮球队教练员采取一些多样化且趣味性强的方法和手段并与系统性、规范性的训练方式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

2.4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

目前,体能训练与技战术动作等方面的训练单独进行是中学篮球队对于运动员各种能力训练的普遍方式,这样对体能训练单独为之的训练方式会导致队员对于相对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体能训练产生懈怠情绪,使得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在体能训练中结合技战术对抗练习,这样不但队员的体能水平得到提高,技战术能力也因为更接近实战环境而使训练达到事半功的效果,更能使中学生运动员在取得体能训练良好效果的同时,感到体能训练其实并不乏味。同时在体能训练时还要将训练和比赛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运动员在场上比赛的经验和技、战术水平。

2.5体能训练与实战相结合。

篮球运动各种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在实战中取得胜利,所以体能训练要与实战相结合,才能使体能训练的目的最大化。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自然要经常处于一种运动的状态,随着比赛的进行,激烈程度随之加强,体能消耗也随之加大,运动员想在静止或无防守的状态下完成技术动作就越发困难。如果在平时的训练中没有注意体能与实战的结合,就会导致训练时动作能做到位,而在比赛过程中却不能良好完成动作并且得分。因此,中学篮球队的体能训练应该与实战中经常要出现的动作来进行练习,从而使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训练中的水平。

3、结语

篮球是中学体育教育中的三大球之一,由于他的健身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喜爱。而在篮球的训练中,良好的体能是获取比赛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体能训练的枯燥性以及容易被忽略性,导致了中学篮球队教练员以及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要求广大中学篮球队的教练员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在平时的训练中科学、系统、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并且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训练方式及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对体能的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

篇4

摘 要 体能是游泳项目的基础所在,专项体能训练的质量对于游泳运动员能否发挥出自身的实力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阐述体能训练对运动员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游泳项目专项体能训练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训练方法,以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 游泳项目 必要性 体能训练 存在问题

随着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游泳运动逐渐成为全球体育界最具观赏性的比赛项目之一,也受到全世界许多运动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尤其是年轻一族,更是极为追捧。目前,伴随着游泳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游泳项目的特征不在局限在运动员技术的细腻程度,而更多地对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体能。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游泳专项训练的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的动员各种有机能能力和对抗疲劳能力所采取的手段,也是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各种技战术任务的基础。但目前游泳项目专项体能训练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训练理念有误区、训练方法单一和训练机制不完善等,严重影响到运动员体能的强化。因此,加强游泳项目体能训练的研究力度,对我国游泳项目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分析

(一)科学、全面的体能训练能使青少年运动员更好的适应现代游泳发展

游泳专项体能训练是提高现代游泳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世界泳坛的激烈竞争中,人们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也更加关注,谁拥有雄厚的高质量的游泳后备人才基础,谁就能称霸于世界泳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水平是掌握与运用游泳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基础,青少年训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未来的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必须加强对少年游泳运动员科学系统地体能训练,抓好青少年的专项体能训练,使其能够适应现代游泳发展的需要。

(二)体能训练有助于青少年运动身体的全面发展,为提高专项技能打下基础

青少年正处于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时期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持续的不同负荷的刺激,会使运动员的身体不断产生各种适应的变化,有效地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同时,体能训练可以克服心理障碍,磨练出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保障运动技术在战术运用中充分发挥,弥补运动技能的欠缺,也是培养运动员适应大赛心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其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提高专项素质和技战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科学地体能训练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科学化、个性化体能训练,是保持不同个体相关肌肉力量特别是薄弱肌肉群均衡发展的必要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肌肉、肌腱、骨骼和韧带等运动器官的功能,并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得到改善。在国外,体能训练早已科学化,并成为运动员自觉的必修课。世界游泳强队对体能训练都非常重视,而我国游泳教练员,特别青少年游泳教练员既负责技术训练,又负责身体素质训练和球队的日常管理,难以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同时,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对训练量与强度模糊控制,过于注重技术的要求,致使训练手段不科学,使得过度训练现象始终存在,导致运动损伤经常发生。因此,科学地运用体能训练预防游泳运动损伤,不仅能有效地协调青少年运动员技能与体能的协调发展,还可以更好地发挥运动员的潜能,延长其运动寿命。

二、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训练理念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长期以来,我国在技能主导类竞技体育中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而体能主导类项目总体上处于劣势,于是错误的认为“体能”是影响我国专项竞技运动水平的主要问题。这样就出现了各级运动队对于“体能训练”过分重视,甚至出现了个别体能主导类项目“体能测试”制度,出现了“体能”与“技术”分割的、脱离的现象,造成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而茅棚认为,“训练大方法具有普遍性,训练小方法是具体的”。运动成绩的提高,不但取决于“训练大方法”的理论认知和操作,还取决于“训练小方法”的具体操作。所以,把“体能”与“技术”分割、脱离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同时,多数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在游泳的平时技术训练中已经覆盖,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重视技术训练轻视体能训练是我国青少年游泳队普遍存在的现象,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在技战术训练中可以实施就行了,实际上这样仅解决了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的问题,而力量耐力和基础力量训练没有保证,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训练方法、手段比较单一

从“生物适应”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手段和负荷。训练手段确定了机体的刺激部位,而训练负荷的大小决定了某一部位所受刺激的程度,训练手段和负荷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才能确保体能训练的最终效果和训练方向发展。我国青少年游泳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法、手段单一。如力量训练时以杠铃、弹力带为主,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克服自身体重的负重练习和抗阻练习,其它方法、手段练习则很少;对速度的训练只注意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训练,而忽视了只有结合专项特点进行水点的速度训练才是专项运动所需的;陆上耐力训练多采用田径式长跑,忽视了力量耐力(肌肉耐力)和速度耐力,田径式长跑训练是低水平的有氧代谢训练,根本不能满足游泳项目特点的高强度的有氧代谢;对柔韧素、力量等其他身体素质的训练时往往忽略与专项相结合,个别教练对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时,进行大力量训练,这样会影响青少年灵敏素质的发展。

(三)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计划性

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是取得最佳训练效果的必要条件。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必须通过机体自身的各个系统、各个部分肌肉的变化,逐步地实现。因此,游泳体能训练只有长期系统性、计划性、科学性才能保证体能逐步提高。青少年正处于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体能训练有其特殊性,需和成人训练有所区分。由于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大多没有专业的体能教练,训练是主教练负责制,训练任务由主教练在训练前临时分配给助理教练,这势必造成体能训练的随意性、盲目性。而泳坛强国的体能教练对于每天的训练内容必须清楚地讲解、示范、帮助和纠正,体能教练每天都要带笔记本或卡片,随时根据训练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做记录,对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出了精心的指导。在这些方面我国教练员比较欠缺。

(四)不注重训练数据的采集和训练的监控

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运动成绩竞技水平。要解决这个问题,教练员不仅需要科学的训练安排、科学的恢复手段,还需要科学的训练监控。我国青少年游泳教练员在体能训练中往往只注重训练的内容和数量,对体能训练产生的效果并没有明确的数据和科学有效的监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着良好的游泳项目传统,游泳体能训练积累了大量训练数据,有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有训练数据的支撑,也就减少了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训练的科学性。国内的青少年游泳运动队一般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能训练师,很少对体能训练进行监控,即使有,也多为训练后监控,缺乏运动中监控,对体能训练监控没有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训练监控与训练本身严重脱节,很容易引发一定的伤病,使体能训练本身不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干扰和阻碍了训练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能是游泳项目竞技能力发展和发挥的先决条件,也是充分发挥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基础。因此,在游泳项目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掌握当前体能训练的先进理念,结合游泳项目的专项特点,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案,同时针对每个游泳运动员的特点制定出相适应的体能训练方案,通过合理地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游泳项目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实施方法;提升策略

体能训练是顺利完成各项运动训练的基础,没有好的体能,技能训练、战术训练等必将流于形式;没有高效的体能训练,竞技能力的提高就难以保证。体能训练在径赛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质疑的。然而,部分教练和运动员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制约了部分运动员潜力的开发,影响到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整体素质。因此,十分有必要重视并且改善现有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方法,从而尽可能地挖掘、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能力。

1.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能,才能更好地开展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主要是为其专项训练奠定基础,基础不牢则影响日后成绩的提升,关系到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体能训练的不但是运动员的身体,同时也锻炼着运动员的内心,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 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

体能训练具有针对性,包括不同种类的体能训练,具体如下:

2.1 力量素质训练

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种类就是力量素质训练,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完成的工作有所差异,需要的力量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径赛运动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推进力量;球类运动员则需要在改变方向、滞空等方面的力量上有所建树;游泳运动员则需要具备蹬水、划水等方面的力量,根据不同的项目,教练员在实际的训练中,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训练,以使运动员的力量得到科学化地加强,更好地提升成绩。

2.2 静力拉伸训练

所谓的静力拉伸训练主要通过缓慢的动作来完成,以某些姿势锻炼自身,诸如拉伸肌腹、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练习。从具体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主动拉伸,另一种是被动拉伸,无论选用哪种拉伸方式,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使运动员感受到酸胀痛,具体来说,每个姿势或者动作应该保持10s,同样的动作完成15次即可。

2.3 灵敏性训练

所谓的灵敏性训练依赖的训练环境是突然变换,这种灵敏性训练伴随着的是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锻炼的是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只有提高身体的灵敏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其在比赛中以不同应万变,取得好成绩。

2.4 耐力训练

耐力素质训练的训练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不但包括运动运动节奏的变化,还包括运动强度的变化,且耐力素质还与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练习。

2.5 柔韧训练

所谓的柔韧就是人体各环节运动幅度大小的机能能力,要保证田径运动动作的完成,柔韧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其不但能够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对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工作效果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2.6 动力拉伸训练

动力拉伸练习是指依靠练习者自身动作、原动肌有节奏地,较快并多次重复收缩,使与环节运动相反一侧的对抗肌反复被拉伸的练习方法,比较典型的有连续前摆腿。

2.7 速度训练

对运动员而言,速度素质的作用十分关键,在其竞赛比拼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田径运动项目在速度训练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却存在一些差异,就需要锻炼他们在这方面提高他们的速度;而乒乓球运动速度训练则主要集中在判断力和反应速度上。

3.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误区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很多体能类项目上,我们的青少年运动员拥有的潜力和素质是十分出色的,但是当其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且再难有所寸进,运动成绩比照前期的成绩成长速度着实让人大失所望。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理解不到位。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素质尚待开发,而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竭泽而渔,盲目压榨青少年运动员的潜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训练方式导致运动员的成绩短时间的提升,却再难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运动方式对运动员有百害而无一益。不同的运动员、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理状况需要不同的体能训练思路和方案,只有符合人体生理发育规律才符合运功的系统性、科学性,才能为运动员的成长提供真正的帮助。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训练是基础,基础越牢固,将来取得的成绩就越高;专项训练是关键,毕竟竞赛看重的专项能力,只有通过专项训练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这两个方面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而言都是必须的,并且需要动态调整两种训练的比例,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长。

4. 提升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提升策略

一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误区,这限制了青少年的田径运动员的成长,为了加强和改善当前青少年田径运动体能训练,就需要采取如下对策:

4.1 理顺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

体能训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基础性的一般体能训练,这适用大多数田径运动项目,另一个部分是专项体能训练,这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在进行一般体能训练的时候,非专项身体练习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造运动员身体形态,使其身体健康得以增进,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为了在比赛中取得更好地成绩,专项体能训练就十分必要,教练员需要安排一些专门性的身体练习,从而更好地满足专项的需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基础训练阶段,另一个阶段是专项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应该以专项运动的需要为准,充分结合运动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重。

4.2 磨练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或是对某种事物有兴趣的化,对这种事物就有着明显的倾向,在对待这种事物的时候就会更愿意去接近它。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体能训练的手段比较单一,青少年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十分枯燥,训练兴趣下降,往往将训练当作是应付,是为了满足教练员的需求,故而难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正因如此,教练员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能练习的兴趣。

4.3 把握青少年运动员素质发展敏感期

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是指每一种运动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较快,呈现出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准确把握,对运动员选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能训练也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发展适应专项需要的运动素质,使其在未来的竞赛中取得更好地成绩。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在这个时期得不到科学训练的话,日后的发展将面临很大的瓶颈,难以达到一流水平。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正因如此,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应该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按照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规律,使不同运动员得到更好地发展。

4.4 结合技能训练内容与心理训练内容

竞技能力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主导因素,然而运功员的竞技能力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别,总的来看,竞技能力都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因素所决定,只有将这些因素协调在一起,才能提高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而在这些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无疑就是体能,体能训练就像是在打地基,地基越好,盖起的高楼大厦才能稳固。然而,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前者是训练及比赛取胜的关键,只有在体能训练的同时加强技术训练,才能增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心理训练同样十分重要,青少年最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活动极不稳定,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青少年的抵抗能力不强,为了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得到好成绩,就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因此,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加强意志力、注意力、自信心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他们在比赛中自我心理调整的能力。

5.总结

总之,加强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对于促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鉴于田径体能训练是一个重复性较强的内容,因此,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创新训练和评价的方法,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和灵活性,来激发练习者的练习兴趣,为体能训练效果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文章重点提出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及提升策略,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体型体态高校女生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

1 高校女生面临的体型体态问题现状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拟定体重指数的标准: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在18.5-24.9时属于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以此标准衡量,有不少要求减肥者实际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并不需要减肥。事实上,大多数的女大学生并不认为自己的体重严重超标,而是认为自己的胸部不够丰满或者臀部腿部过粗等等,换句话说,她们之所以疯狂减肥,是对自己的体型与体态不满意,而非对单一的体重不满意。

2 女性体型分类及指标分析

体型是指通过身体不同部位尺寸构成的指数或比例关系反映出的身体形状。在女性体型划分上我们主要应用的三个综合指标为:围度比值(身高与肩围、肩围与腰围、1/2肩围与颈围、臀围与两大腿围、1/2臀围与两小臂围、小腿围与大腿围、胸围与大臂围)、体脂率、腰臀比。

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的雕塑家们所提出的“黄金分割法”至今仍被体育界和美术界所公认。他们认为,数学上黄金分割比例关系同样适用于身体。目前国内常用女子体型的3组对比部位,其中大腿围/小腿围2项基本达到黄金分割比值,与健美女性理想体型的7个部位指数比较,其中有小臂围、大臂围、腰围、臀围等6个部位的体围指数偏小, 胸围部位体围指数偏大,体围比率参考黄金分割原理,基本符合大众审美观点,也是女性体态体型改善的方向。

3 针对改善体型体态的体能训练分类

体能训练可以客观的改善并保持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健康这些指标条件。高校女生改善体型体态的运动方案与单纯运动竞技体能训练有所差异,我们将体能训练有针对性的划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核心训练两个部分。

3.1 一般体能训练

在体型体态干预中,重点发展的一般体能训练分为:1.一般耐力训练。一般耐力训练是指,合理运用CO2的能力,其目的是全面提高改善人体的心血管适能和呼吸适能。调动全身a-肌肉神经元,为抗阻力训练的安全打下基础,还能有效调节心态情绪。在中低强度的长时间有氧代谢中,局部脂肪代谢的速度将逐渐达到最高,从血液中摄取脂肪酸,然后生成脂肪酰CoA,再通过氧化生成乙酰CoA,并生成大量ATP并供能全身。2.全面力量训练。力量是保证机体肌肉、韧带、关节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抗阻力练习。提高相对力量,可以增加全身的瘦体重质量和基础代谢率。合理局部力量的增加并改善肢体形态,减小围度,控制脂肪含量,预防疲劳而导致的损伤。3.协调能力与柔韧性训练。帮助拉伸肌肉的静息长度,提高动作的舒展协调程度。运动后放松肌肉负荷调整,防止肌肉粘连与延迟性酸痛。是保证体能训练的基础素质。

3.2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训练是对人体核心部位的若干块肌肉进行强化的练习。双肩与双髋之间的躯干与骨盆的区域都被称为核心区。从生物力学功能分析,人体重心一般处于该区域,它是人体动作环节运动链的最基本环节,功能在于进行全身力量的传导、组合和控制功能。从生理功能分析,核心训练强调稳定与平衡、深层小肌肉的固定,充分调动全身的肌肉神经元。从高校女性体型体态角度分析,受亚洲女性体质和在校生活方式特点的影响,局部脂肪大多堆积在腰、小腹、髋部、大腿前后,从而导致局部性肥胖、胸型发育不良、下腰痛、上交叉以及下交叉综合症等等。核心训练可以很好的和一般体能训练进行对接,从而降低体脂率、将超标的围度比调整至合理范围,如发展胸部抗阻力训练时穿插瑞士球核心稳定练习(瑞士球哑铃飞鸟):在躯干不稳定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完成胸部练习,同时要在瑞士球上,腹横肌和多裂肌等核心肌群保持稳定持续等张耗能,这样预期效果既能完善胸型也能使腹部和背部脂肪燃烧,修善局部形体。

4 改善体型体态的体能训练设计方案

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需要在评估自身身体状况,疾病史,运动史,局部体型体态缺陷后,制定因人而异的训练计划,加入以体能训练为主的适当营养干预和作息调控,做到健康体能训练,有效完善局部体型体态。

4.1训练课设计的多样性原则

单一的训练课程针对无运动史的高校女生前期效果明显,但长期保持单一的训练模式会让机体相对强度饱和,从而不发生生理改变和额外代谢,肌肉会产生适应疲劳和平台期,导致训练效果欠佳,枯燥无味,直接影响塑形效果、训练情绪等等。所以不同阶段随时更换训练设计,让受训练者体验不同“花样”的训练,从而使机体和肌肉持续保持耗能,更快更好的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4.2体能训练的事宜负荷的原则

体能训练要本着徐徐渐进的原则,开始阶段要选择容易掌握,效果明显,重量轻的动作,训练的时候要数量要少,技术尽可能标准。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动作技术与强度安排可以逐渐上升。机体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再提高。切记训练初期为了追求效果,盲目追求大强度训练,不仅动作不标准,强度提高不到位。很难达到预期训练效果,肌肉容易受伤。耽误塑形进程。

4.3 改善体型体态的体能训练方案

在为在高校女生设计体能训练计划时,经常会用到FITT公式,在这个公式中,F (Frequency) 表示运动频度;I(Intensity)运动强度;T (Time) 运动时间;另一个T (Type) 运动方式。FITT公式表明在设计体能训练计划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四因素,只有将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训练才会是有效的。换句话说,需将此四个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并且能够在体能训练中,根据受训练者的水平改变及时的对此四个因素进行调整。

篇7

关键词:消防部队;体能训练;方法

目前国家对消防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基层消防队伍处理日常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也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日益增高。为了把我国的消防部队建设为高效率、高素质、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队伍,增强并改进基层消防队体能训练迫在眉睫。

一、加强和改进基层消防部队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只有对基层消防人员开展体能训练才能使灭火救援任务得以顺利进行,良好的体能对于基层消防人员来说就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消防武器,是顺利完成救援任务的基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地下救援及高空防火等工作也不断加重,无论是施工工程还是城市建设等,都是加重消防部门救援压力的重要原因[1]。总的来说,基层消防部队面临着重大的压力,消防部队不仅要负责单一的火灾救援,还要很多重大事故进行处理,这也加重了消防部队的负担。由此可以看出,基层消防人员的体能对救援任务的完成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加强基层消防队伍的体能训练有很强的必要性。

二、基层消防部队体能训练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1.基层消防队员缺乏体能训练的积极性

只有加强基层消防队员的体能训练才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作战执行能力,但就我国消防部队目前的情况来看,负责消防队员体能训练的教练在训练队员的时候显得比较墨守成规,只是采取一些比较简单传统的训练方式来完成训练任务。如果教练员只教会消防基层人员一些简单的执行方法和表面的机械动作而忽视了他们对体能训练的本意和意义的理解,这也会降低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接受能力,从而也会对他们的执行能力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作用。这样的训练方式会让消防队员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很难产生积极主动性。体能训练是需要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的一门科学,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会难以调动消防队员的积极性。

2.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的比例失调

消防队员的驻训基地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基地训练方式,因为驻训基地的器材和场地都是比较专业的,而且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虽然针对性比较强,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消防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应用很广泛,这就容易出现重视科学技术而忽略了体能训练的现象。体能训练是技术训练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如果没有体能的保障,即使技术装备再先进,也没有办法完成长时间作战的救援任务。所以说体能训练是技术训练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3.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不明显

由于消防人员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所以基层消防队员也会相对增多,但是体能训练方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进。消防教练员在对基层消防员进行训练的时候比较容易进入“一刀切”的误区,对所有的队员都采取统一的标准,这样的训练方法会让很多新进的或者年龄较大的队员感觉到力不从心[2]。对于不同体能基础和不同年龄阶段的队员应该采用不同的训练标准,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也能使训练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三、加强基层消防部队体能训练的方法与策略

1.体能训练与竞赛或游戏相结合

消防队员的工作是比较紧张繁重的,他们时刻都处于紧张的战备状态,随时都得做好出战的准备,而且每次执行任务时都要扛着那繁重的灭水枪,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中。消防员在平时就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所以消防部也要注重消防员的减压工作,进行体能训练后可以组织团队开展一些竞赛或者文体娱乐活动,比如足球、篮球、接力赛、歌唱比赛等[3]。

2.请体能训练专家进行专业的指导

消防体能训练接近于军事体能训练,应该请一些在军事院校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能训练专家对消防员进行指导,经验丰富的教练员会根据驻训基地的具体情况拟定体能训练计划,避免了技术与体能在训练的时候出现失调的现象。

3.对不同体能基础的消防人员实施相应的训练内容

教练员应该根据不同体能基础和年龄阶段的消防员实施相应的训练内容,这样才能使他们扬长避短,避免让每一个消防员的能力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体能训练是开展各项技能训练的基础,消防部队的救援能力离不开体能训练,只有落实好体能训练才能确保技能训练顺利开展。作为一名消防人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因而对消防人员进行体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体能训练作为各项技能的基础性科目,消防部门应该重视基层消防部队体能训练的加强和方案的研究及实施。

参考文献

[1]罗铮.公安消防部队训练改革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06):86-88.

篇8

关键词: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17-02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是世界上影响最广,竞争最激烈的运动项目之一。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足球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承受超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关键。无论是运动员的心理,技战术的运用,节奏感的把握,都是以充沛的体能作为基础的。足球体能作为运动训练的一个方面,力求将最先进的训练成果借鉴过来,并逐渐开拓进取。

在2000年出版的体育教材《运动训练学》中对体能进行了阐述: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认为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构成的。体能的概念是指身体能力,具体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状态、身体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因素。体能训练就是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的负荷下,最大限度的动员各有机体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所采取的方法或手段。

1.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两类极端性倾向:第一类是用足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部分教练员认为技战术训练完全可以代替体能训练,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第二类是基本上脱离足球运动的专项特点,只用田径体能训练的方法进行足球的体能训练。例如采用长跑和蹲杠铃代替足球运动员的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目前这种做法较为落后,因为从训练效果来看,运动员体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力量训练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在思想上对力量训练的重要程度没有做到深刻的认识,或者说不重视在足球方面的力量训练。没有根据足球运动特点对力量练习手段进行分析和筛选。以普遍采用的深蹲练习为例,它是静态的,踝关节基本不参加活动,同时完成支撑缓冲工作的肌群的退让性收缩能力丝毫没有得到锻炼。在这动作中仅仅练的是股四头肌的克制收缩能力。参与专项活动的重要肌群——股后肌群和胫骨前肌群也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所以力量训练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有待解决的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

2.2力量训练内容的偏差与误区。经过观察发现,足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一般比较重视下肢的力量训练而却忽视躯干和上肢力量的训练,只重视大肌群的训练,忽视了小肌群力量,多重视腹肌训练,忽视了背肌的训练。教练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足球运动是对人体上肢,下肢和躯干各个部分肌肉力量提出全面要求的运动项目。全面的力量训练不仅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保证运动员健康的根本方法。

2.3 将一般耐力训练和速度耐力训练混淆在一起。一种常见的错误理解,将一般耐力训练当做了速度耐力训练。一般耐力训练对强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这与速度耐力的区别之一。一般常常把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混淆在一起。例如足球运动中的转身加速,变向过人,突然起动摆脱防守队员等都与田径运动中的普通1500m有相当大的区别,也不同于田径短跑中的绝对速度练习。

3.足球运动的正确体能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在具体的训练中主要包括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专项技能和心理能力的训练。这五个方面是影响体能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进行比赛,提高比赛水平,必需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体能训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身体形态训练。身体形态一部分与运动员的先天遗传有关系,另一部分则需要后天的培养。后天训练可从运动员的基础素质训练开始,主要进行必要的力量,柔韧,速度,灵敏性,协调性等训练,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水平,从而塑造健康的体魄,适应比赛的需要。从近几年的世界杯足球比赛可以看出,大多数运动员身高都在178CM以上,体重也相对较高,这样的运动员才能适应足球比赛中高强度对抗的需要,具有强对抗能力。

3.2 身体机能训练。身体机能训练实质就是对运动员各器官功能以及供能系统的训练。这一般可以三大能量代谢系统训练为基础,从生化角度看,运动体能高低完全取决于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足球运动员在重大而激烈的比赛中,能量的消耗可达到身体内总能量的 80%。在比赛中,有氧运动大约占70%-80%,这就要有长时间的有氧耐力作基础,要求运动员的肌肉要有良好的有氧供给能力,而无氧供能仅占另外的 20%-30%,射门、传球、突破等技术都需无氧代谢供能,或是直接的 ATP供能。在足球比赛中,为了保证肌肉正常工作,必须及时补充 ATP,或者通过另外三个途径供能,即磷酸肌酸供能、有氧代谢供能和糖无氧代谢供能。对此身体机能的训练一般可采用间歇训练法,如组织定时小场足球比赛,待机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就进行下场比赛训练,或进行长距离定时的越野跑训练,此外还可用比赛训练法等。

篇9

摘 要 现代篮球运动是运动员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活性等体能水平的全面比拼,它是一项高、快、灵、准的集体同场对抗性的体能―技能类项目,良好的体能训练是保障篮球运动员合理运用技战术的基础,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讲更加重要。

关键词 体能训练 青少年 篮球运动员

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良好的体能水平是球类运动,尤其是同场竞技球类项目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发挥出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完全离不开体能的支持,体能也是掌握技战术的基础,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发展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重要时期,科学合理的训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加强此时期的训练,尤其在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一)力量素质训练现状

目前,青少年队员在力量素质训练时,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负重抗阻练习和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采用其他手段练习的很少,在训练手段上比较单一。其中,负重抗阻练习中以举杠铃为主要手段,虽然在杠铃训练中,抓举是发展篮球运动员爆发力的有效手段,发力顺序、力量性质、动作结构都优于下蹲练习,但许多教练员却都重视下蹲练习而忽视抓举练习。

(二)耐力素质训练现状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耐力素质主要是指有氧耐力,主要训练手段集中在绕田径场地跑。但这种训练是低水平的有氧代谢训练,根本不能满足当前高强度、高质量的有氧代谢。在篮球比赛中,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也很重要,如快攻中的加速跑,单个动作的转身、滑步、抢断、急停、启动等都离不开这两项素质的支持。活动性游戏法、变速跑、长时间的专项对抗练习是青少年队员进行专项耐力训练的较好手段。但青少年进行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基础,循序渐进地提高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的水平,过早进行速度耐力训练会严重影响他们循环系统未来的功能水平。一般地讲,少年运动员从青春发育期开始以后进行速度耐力训练为好,且训练手段应该多样化。

(三)速度素质训练现状

篮球项目对动作速度要求较高,如快速的起动、短程的冲刺,以及各种技术动作的快速完成,速度能力的提高对篮球各种技术的运用和战术的实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比赛中快速运动的能力也是运动员争取时间、赢得优势的重要条件。因此,篮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应特别重视快速能力的培养。

(四)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训练现状

发展灵敏素质有助于掌握、运用各种复杂技术、战术和提高场上的应变能力,对篮球运动有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运动员应加强灵敏素质的训练,特别要大力发展与灵敏素质相关的专项素质,如速度、柔韧、协调、弹跳等,为篮球训练的专项化全面打好基础。但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时,不宜进行大力量训练,这样会影响灵敏素质的发展。

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观念上存在误区。当前我国教练员,尤其基层教练员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作用,而忽视体能的作用。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两类极端倾向:一是用篮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二是体能训练基本上脱离篮球运动的专项特点,用田径场的长跑和杠铃下蹲来代替篮球运动员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二)训练手段和方法不科学。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条件较差,训练设施简陋,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方法落后,这些因素造成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薄弱的现实。教练在制订训练计划、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考虑最多是技战术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体能训练研究不够,认识相对不够深刻,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对不足。

(三)力量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青少年训练中普遍以杠铃负重为主要手段,力量练习的内容与方法远离篮球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所以说,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速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篮球技术特点、场地等因素影响,起动速度、加速跑速度和速度耐力是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点。然而当前我们的篮球教练员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还了解不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不多。

四、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和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关注的重点。建议在平时的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科学、持续的体能训练计划,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高强度对抗的比赛中具备优良的体能优势。从目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来看,方法不尽合理,手段比较单一,在进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时,应制定编写体能训练计划,针对每个队员的特点制订出相适合的体能训练方法,做到区别对待。在目前训练场地器材不足、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时应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训练手段与恢复手段并用。

参考文献:

[1] 赵志明.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基本原则与方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5.

[2] 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03.

[3]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05.

篇1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体育科技文献和报刊上经常会看到体能一词。近几年由于国内篮球水平发展迅速,联赛水平的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身体对抗的不断增加,对运动员体能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体能训练也自然成为我国体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由于对体能训练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在体能训练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训练方法也是比较单一简单化。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称之为运动员的体能。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三方面制约着体能的发展。运动素质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而言,主要是指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和灵敏等方面,也是体能训练的核心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五项基本素质形成体能训练。篮球体能训练是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篮球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对机体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目的。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征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训练计划的制订,教练员都应该清楚地明白自己所从事项目的特点,清楚地明白应该从哪个角度去制订训练计划。体能训练,既有基础性、全面性,更有针对性的特征。

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导方法

(一)速度素质训练的主导方法

快速多变是当今篮球的发展趋势。我们在篮球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在几秒钟内就会完成一次进攻。对运动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验。由于场地的限制,运动员跑动的距离一般在十五米左右。篮球项目的跑动跟跑百米不同,篮球运动的跑是一直保持低重心,并且一般都是在跑弧线和变速跑,但同时也要观察周围同伴及对手的情况。篮球运动中跑动的种类较多,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篮球运动的跑有启动跑、冲刺跑、侧身跑、后退跑、变速跑、转身跑等。

1.基本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我们把一些脚步练习和篮球场上无球的跑动划分为基本速度素质。练习方法有:

(1)基本步伐的练习:小步跑、高抬腿、直线侧滑步和后滑步。

(2)10米、30米各种姿势的加速跑、全场的见线折返跑、“之”字形变相跑、后退跑接后转身加速跑。

(3)全场的切三圆的快速跑、各种无球的快速摆脱空切、侧身跑换侧滑步、在平行滑步中,听到信号后向前加速跑冲过底线等无球的基本练习。

2.专项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我们将基本速度素质结合球的练习划分为专项速度素质,它更接近于实战。

(1)队员从底线起跑到中线后,转身快速跑摸罚球线后转身延边线快速跑接长传球上篮或地滚球上篮。

(2)全场“之”字形的各种快速运球上篮;直线快速运球上篮;两人一组,全场切三圆运球追逐跑、全场一对一的快速进攻等有球练习。

(3)两或三人的快攻上篮;队员在底线做横向滑步中接球后的快速运球上篮

(二)力量素质训练的主导方法

力量是所有体育项目的基础,随着篮球比赛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加,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对运动员的力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篮球运动项目对运动员上肢、下肢和腰腹肌的力量要求是非常高的,而青少年训练是基础。在篮球运动的跑动中,还会要求运动员能够迅速地改变运动方向,急起急停,投篮时对运动员手腕的力量,所以,对运动员各小肌肉群的要求也非常高。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以弥补技术动作的一些缺陷,可见力量素质对运动员的重要性。

1.基本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

基本力量素质就是我们平时所做的一些不负重的练习,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上肢力量:(1)卧推、俯卧撑、指卧撑、引体向上。(2)手握哑铃两臂侧平举、垂直上举;以肘关节为支点做上臂的屈伸。

核心区力量:仰卧起坐、V字挺身、仰卧举腿。

下肢力量:(1)连续的半蹲或扎马步。(2)肩负杠铃提踵。(3)立卧撑。

2.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

我们将采用器械练习的训练称为专项力量训练,因为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我们不主张采用大力量的训练。

上肢力量:(1)实心球的传接球。(2)双手手握杠铃,膝盖弯曲做马步动作,两小臂放于大腿上,以两小臂为支点做手腕的屈伸。

核心区力量:(1)以胯骨为支点,身体成V字形,拿球做两叉传递球的练习。(2)身体直立,肩负杠铃做90度转体,左右各一次。(3)身体自然直立并肩负杠铃,做上体屈伸练习

下肢力量:(1)两人一组拿一根橡皮筋系于A队员腰间,B队员拉动皮筋,A队员做连续起跳摸篮板。(2)连续跳栏架。

(三)耐力素质训练的主导方法

耐力是人体肌肉长时间进行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肌肉抗疲劳的能力。耐力训练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氧耐力训练,另一种是无氧耐力训练。篮球运动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有氧耐力直接关系到你在比赛中的体力能否坚持完一场比赛,尤其是在高对抗的情况下,对体能的消耗非常大。其次就是发展队员的无氧耐力。

1.基本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基本的耐力训练我们基本采用田径式的训练,也是最常用的办法。

(1)田径场400×10匀速跑、跑楼梯。(2)田径场400米一次、300米两次、200米三次、100米四次。(3)进行高强度、多次数的折

返跑。

2.专项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1)多次数的用实心球传接和罚球线连续跳投。(2)壶铃蹲起4组,每组十五次。(3)多密度的各种防守脚步。(4)直线运球推进到罚球线跳投,投进四个球。(5)两人全场的传接球上篮,一趟折返上两篮为一组,做4-3-2-1倒三角的传接球上篮,必须保证上篮命中。

(四)灵敏素质训练的主导方法

灵敏素质是指在突发条件下,运动员迅速、协调、准备的改变身体运动方向和位置的能力。篮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的体育项目,它一般要求摆脱防守、突然启动,急停、迅速改变身体的方位和前进方向,所以,运动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够准确地完成技术动作。其他四项素质制约着运动员灵敏性素质的发展。当各项运动素质提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提高灵敏素质。在平时训练中应该把灵敏素质安排在每次课时的中间,队员精力最充沛的时候。

1.基本灵敏素质训练方法

我们平时最基本的训练方法就是采用脚步练习来提高灵敏素质。

各种脚步的练习。比如,交叉步、碎步跑以及协调性的脚步

练习。

2.专项灵敏素质训练方法

专项的灵敏素质训练根据篮球项目特点,结合篮球的各种移动和各种脚步来进行训练。

(1)在三秒区内找一个中心点为起点,依次向四个角做碎步跑或滑步。

(2)各种距离的急起急停和各种距离的折返跑。

体能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队员能否适应高强度、高对抗的训练和比赛。篮球比赛的激烈程度也会因为体能素质的高低而受到影响。尤其在训练的基础阶段,更应该得到科学、系统的训练。体能并不是一两次训练就能提高的,教练员应该在平时训练中多重视体能的训练,为队员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08:56.

[2]崔建强.浅谈如何制定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方法[J].体育世界:学术,2010:84-85.

篇11

关键词: 篮球体能 训练方法 专项速度

前言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是指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基础上保证篮球技、战术水平充分发挥的身体综合能力。目前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理解有偏差,在训练方法和手段及训练安排上与世界强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测试对象。

无锡市男篮乙组、女篮甲乙组运动员。

1.2测试方法。

采用Cybex・6000-0117速度测试方案,测试结果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储存并打印输出。

2.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因素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由专项速度、整体力量、运动耐力及心理机能构成。

2.1专项速度。

速度是篮球运动的灵魂,是创造战机、实行攻击的前提与条件。篮球运动的速度具有应变性(变向、变速)、节奏性和突然性的专项特点,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必须符合比赛快速攻防的要求,才能保证技战术的发挥。所以对于身体直接对抗的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必须以专项速度为核心安排和设计。

2.2整体力量。

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体能建设的保证,是专项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技术掌握与完善的基础。篮球运动员应具备高度发展的全面的力量训练水平,身体的各个部位,特别是上下肢、腰腹以及踝、膝、手指、手腕都应进行专门的全面的力量强化训练,旨在发展各运动环节的肌肉力量,达到整体力量提高的目的。整体力量训练和整体力量水平是当代篮球运动力量训练的发展趋势。

2.3运动耐力。

体能训练中的运动耐力是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专项活动的能力。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1)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2)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3)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2.4心理机能。

心理机能和意志品质训练的目的在于面临难以忍受的疲劳感时,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使神经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挖掘和动员肌体潜力,完成比赛和训练任务。在当代激烈对抗的篮球比赛中,常常要在落后及逆境中进行艰苦的对抗,此时运动员的心理机能和意志品质往往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

3.篮球运动一般体能训练的方法

3.1力量训练方法。

力量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1)提高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采用间歇训练法、重复法进行。在这种训练中一般以运动员自身体重的100%-120%的重量,做提重、半蹲、挺举等,做4-6组。(2)速度力量训练。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40%-60%,快推、抓举、负重高抬腿等,一般做6-8组。(3)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的力量(力量耐力)。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80%左右,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卧推等直到身体精疲力竭。通过3个月的力量训练,肌肉力量的各项指标明显提高,实验对象的几项专项素质也明显提高,而这些专项指标是评定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针对少年运动员肌肉力量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小力量快节奏负重或不负重练习,每周2―3次。同时安排最大重量的杠铃练习,目的是提高肌肉的爆发力。负荷为身体最大重量的80%―90%,每周1次。

3.2速度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中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频,篮球场只有28m,运动员一般都是在做变速跑,跑动的距离一般也只有十几米,且大多是曲线跑,因此篮球运动速度训练时,主要采用爆发性的动力练习,如30m跑、跳台阶、负重高抬腿、立定跳、跨步跳等。篮球运动员速度发展的敏感期一般在10-15岁左右,这时候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3耐力训练方法。

由于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一般在1个小时,因此,长跑是发展运动员耐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在训练中一般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法、持续法等。长跑有利于篮球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增加肌肉的耐力,使血乳酸的清除能力增强,供能效率提高,且能使运动员的赛后恢复能力得到提高。

4.篮球运动的专项体能训练

4.1速度力量(爆发力)和速度的训练。

篮球竞赛主要通过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争夺空间和时间的优势,根据篮球专项特点,提高ATP-CP能量供应水平是极为重要的。在训练中优先发展ATP-CP能量系统可以促进速度和爆发力提高。

4.2速度耐力训练。

篮球竞赛极量与亚极量运动是不断交替进行的。现代篮球比赛的供能主要来自无氧代谢,提高无氧代谢的训练直接影响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篮球运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但也不要忽视有氧代谢训练,有氧耐力训练可明显改善呼吸循环系统,有助于无氧代谢功能系统的恢复。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主要以糖酵解的供能形式为主,因此,在篮球专项耐力的训练安排中,是以最酸产生能力和耐酸能力的训练为主。随着现代篮球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要队员不但具有这种较强的糖酵解供能能力,在比赛中保持长时间快速的运动水平,而且要提高有氧氧化能力,从而增强在比赛中的恢复能力。

4.3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训练。

位移速度是由起动速度、加速跑速度和绝对速度组成。篮球的跑不同与田径的跑。跑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看同伴,又要看对手;既有跑步,又有滑步;既有向前跑,又有向后跑;既有正着跑,又有侧身跑,还有不规则的随意的变方向、变速度跑等等。这些都对篮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起动速度、加速跑速度和速度耐力是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点,因为篮球场只有28m长,15m宽,“短跳”(如3级、5级跳和10级跳)主要作用是提高起跑的加速跑能力,另外对增大步长和起跑前10步的步长及提高步频均有较好的作用;“长跳”(如30m、50m、100m、200m跨步跳等)对提高最大速度和速度耐力有显著作用,其中50m跨步跳训练效果最好。“长跳”和“短跳”相结合会取得最大的训练效果。

5.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5.1力量训练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的误区。

5.1.1力量训练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由于思想上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理性认识,或者说不重视力量训练,所以力量训练谈不上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篮球比赛主要需要的是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而不是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发展的最大力量。在训练中要注意不同性质的力量和不同收缩方式的肌肉力量,基础力量、最大力量、专项力量是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力量,训练中应注意它们的顺序性。下蹲的力量性质与篮球的专项力量相差甚远,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大多不是伸膝力量不足造成的,而是缓冲力量退让力量不足造成的。

5.1.2力量训练中忽视篮球专项动作的肌肉工作特点。

力量练习的内容与方法远离篮球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我们力量训练最常用的是杠铃下蹲和半蹲,这类练习,肌肉主要完成克制性收缩,而篮球运动中大量的半蹲、跑跳、急停、急停快速跳起等动作是离心和离心――向心收缩,是退让与超等长收缩。所以,这类力量训练与篮球专项动作的肌肉工作特点差别较大,其结果是事倍功半,运动员体力消耗大,但收效甚微。我国篮球的技战术水平与国外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而最大的差距是在体能和对抗能力方面。

5.1.3力量训练内容的偏差与误区。

观察发现,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多注重下肢力量,忽视躯干和上肢力量;只注重伸肌力量,忽视屈肌力量;只注重大肌群力量,忽视小肌群力量;只注重克制收缩力量,忽视退让收缩力量;多重视腹肌力量,忽视背肌力量;只注重运动环节的功能力量训练,忽视运动环节的保健防伤训练。教练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篮球运动是一个对人体上肢、下肢和躯干各部肌力提出全面要求的运动项目;全面的力量训练不仅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而且是预防运动伤病、保证全员比赛训练的根本方法。美国NBA运动员发达的肩带和上肢肌群不是打篮球打出来的,而是专门的力量练习练出来的。

5.2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5.2.1最大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最大力量训练应采用克制和退让相结合的动力性练习,例如杠铃练习中举杠铃的克制性工作比退让性工作的时间少两倍。在要求相对力量运动项目的最大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练习的动作速度,保证力量素质为专项服务的有效性。

5.2.2快速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训练中应注意把局部快速力量训练与整体快速力量相结合,将大肌肉练习与小肌肉群练习相结合,将上肢力量练习、腰腹力量练习与下肢力量练习相结合。这样快速力量训练才能获得最大的训练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专项运动服务。在处理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的组合关系时有三种方案,选择使用动作速度不变增加练习重量称力量性速度力量训练,重量不变提高动作速度称速度性速度力量训练,重量和动作速度同时增加称全面性速度力量训练。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对快速力量中肌肉速度与肌肉力量要求的侧重程度不同,可据此选择不同的方案进行快速力量训练。篮球偏重采用力量性和速度性力量训练。

6.结论

篮球运动属于以间歇性无氧供能为主的混合供能项目。篮球体能训练应主要发展肌肉爆发力、动作和移动速度(ATP-CP供能系统),以提高糖酵解供能和耐乳酸能力。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目的是为速度服务,必须以专项速度为核心安排和设计。力量训练是基础和保证,体能训练须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篮球教练员岗培A级教程.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2.

[2]王卫星.篮球运动员的力量与灵敏训练.北京体育大学.

篇12

摘 要 随着现在足球的快速发展,比赛强度的不断提升,而我国足球水平却前进较为缓慢。我国足球所体现出来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要想不断追赶现代足球发展的步伐,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尤其重要。本文就青少年足球体能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广大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专家学者,提供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 青少年 足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思想跨越式地进步,足球运动训练方法也在向着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伴随着世界杯预选赛、奥运会预选赛、亚洲杯预选赛足球运动的连续出局,人们更多看到的是我国成年足球运动员各方面水平的不足。但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出现了偏差,而青少年体能训练的观念以及概念尤其薄弱。青少年体能训练观念的落后直接反应在我国成年男足的比赛场上。例如:据统计,中超联赛一场比赛,队员的平均跑动距离只有7500米左右。而在欧洲的高水平赛事中,一场比赛中队员的平均跑动距离在10000米以上。然而这还仅仅是体能中的一方面不足,更有速度、力量、灵敏、柔韧以及如何结合球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更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去提高。

大家都知道足球运动员体能是足球比赛的基础,是技、战术发挥的前提。因此很多人都通过跑步去改善速度和耐力,或者去力量房增强力量。但大家都忽略了“足球”这一前提,到底什么样的体能形式才是适应足球运动本身的,才能与足球运动规律相契合,才能有助于足球比赛中技、战术的发挥。本文旨在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概念以及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之间的关系做出清晰的界定,以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人参加中国足协青少年体能教练培训班,学习收集国外讲师的先进理念,也通过访问中国期刊网、中国体育信息网、中国体育总局、中国足球协会、亚足联和国际足联等网站,查阅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归纳与分析。

(二)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多名与本研究相关的权威专家,就本文的疑点和难点进行了咨询与探讨。

三、研究内容与结果

(一)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青少年体能训练概念的认识模糊

在大多数人眼中,体能就是耐力加速度,因此当前的体能训练也多以这两方面为主。但就“足球”本身而言,只进行这些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大多体能教练以为通过上运动量就可以达到训练体能的目的了,但是他们并没用掌握大量训练、中量训练和小量训练之间的联系,更不了解体能训练与实际比赛的关系,因此训练效果并不理想。一名合格的体能教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结合足球技战术的基础上,通过体能训练让球员掌握支配体能和运用体能的能力。足球比赛中最关键的应该是有氧和无氧的结合以及运用,换句话说,也就是青少年运动员快速恢复的能力。所以,体能训练绝对不是只通过简单的跑步就能做好的。概括来说,足球运动中的体能是指符合足球专项运动特点的运动员的机体基本能力。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保证;能够预防伤病,延长足球运动员运动寿命。

2.对于青少年体能训练方法的欠缺

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太过于单一,且没有科学的训练依据可循。我国曾经对于成年足球运动员组织过3000米跑以及YO-YO测试,因此这些也成为了他们平时体能训练的依据以及标准。但仅仅通过了这些测试,也还是无法到达真正足球比赛所需要的体能,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更是如此。很多教练的体能训练仅仅就是跑圈,然后监测心率。而足球比赛当中有慢跑、加速跑、冲刺、对抗、垂直起跳、起动、变向加速、控制球以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因素, 仅仅通过田径训练方法是不能全面提高足球运动员体能状态的。

(二)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概念的研究

体能就是指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持续工作的能力,体能是竞技能力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超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而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必须是在遵循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足球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的动员各有机体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所采取的方法或手段。在具体的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中一般可从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但在具体训练中往往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就要求教练严格训练、科学指导,从而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的提高。

青少年足球专项体能训练又分为速度、耐力、力量、灵敏以及动态柔韧训练,根据亚足联体能讲师弗兰克的描述,在这里又将速度分为比赛速度、反应速度、结合球速度、行动速度、决策速度、预判速度以及感知速度。在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神经系统的训练,只有准确且快速的神经反应,才能适应现代足球比赛的发展趋势。国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课当中,总会设置很多有趣的游戏,即锻炼了神经系统,又锻炼了体能。

(三)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研究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情况一直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这与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图1)有很大的关系。图1中所表示的是年龄与生长速度的基本关系。图中2岁至12岁左右的青少年生长较为平稳,这段时期(也是大家所说的敏感期)的青少年主要应该以核心技术为主,着重培养的是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即他们所需的各种速度。12岁至16岁左右的青少年属于身体快速生长阶段,这段时期的训练应该要很小心,特别是在做高强度或者大运动量的训练时,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到16岁,当骨骼生长好以后,才可以做各种高强度有氧练习。在整个青少年发展时期,应着重发展他们的ATP-CP系统和糖酵解系统。

图1

四、我国青少年体能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青少年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的问题

体能训练不是单独的、孤立的一个方面。同样,技战术的训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方面,人为地将这两方面隔离开来训练将不可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它们组织起来是所有优秀教练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青少年体能训练与比赛之间的问题

所有的体能训练都是为比赛而做准备的,同时,一场比赛更是一堂完美的训练课。如何在比赛前合理地安排体能训练,在赛后妥善地安排替补队员的体能训练,以至于将比赛的作用发挥至最大,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青少年体能训练与恢复的问题

我国青少年在训练过后一般不太注意恢复的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第二天的训练中体能状况不佳,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还会出现伤病。恢复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训练完的放松、营养以及睡眠等等。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只有快速地恢复和饱满的精神,才能有质量地完成训练。

五、结论

(一)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应该明确体能训练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只有科学、系统地进行体能训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别于成年足球运动员,他们的生长发育都处于不稳定阶段,教练员应该针对这些生长规律,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采取不同的体能训练方法。

(三)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方法不能过于单调,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足球训练当中来,是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教练员应清楚地认识到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时息息相关的,体能训练应时刻穿插在训练的每一个环节。

(五)合理且有效地监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恢复问题,更是促进青少年足球水平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杨世勇.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龚波.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体育科学.2005.10:90-95.

[4] 杨林.浅析现代足球体能训练[J].时代教育.2008.04:0043-01.

篇13

摘 要 摔跤项目是一种以技能为主导的同场对抗体育项目,由于摔跤项目本质特性决定了项目竞争的激烈性,因此对于运动员而言,若是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保障,即使拥有较好的技术与作战能力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也很难发挥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摔跤训练时体能把握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对摔跤训练中体能的把握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摔跤训练 体能 把握方法

在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引导下,我国已经渐渐的发展为一个体育强国,尤其是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傲人成绩,这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反映出了我国的体育竞技实力,但是在所有的体育竞技项目中,摔跤一直是我国的弱势项目,在很多大型赛事中取得的成绩一直并不理想,因此从体能入手,加强对摔跤训练中体能的把握方法尤为重要。

一、摔跤训练中体能把握的重要性

在进行摔跤训练时,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即心理训练、战术训练、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很多外行人员从潜意识分析,会认为技术与技巧训练更加重要一些。其实不然,在进行摔跤训练时,技术与技巧都是依托体能进行支撑的,若是没有体能作为支撑,运动员的技巧与技能也很难有效的进行发挥,因此在这个四个板块之中,体能训练最为重要[1]。同时摔跤项目是一种力量性的博弈,因此对于摔跤运动员而言,对体能的要求更加严格,可以说在进行摔跤比赛时,谁的力气更大一些,谁在比赛中就有了一些先天的优胜条件,再加上相应的技巧,就很有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从这一点分析在进行摔跤训练时,体能把握训练应是日常训练的重点,其次才应该是技巧方面的训练。

二、当前摔跤训练现状

从近些年的体育赛事成绩分析,我国已经发展为体育强国的水平,但由于我国的摔跤竞技项目起步比较晚,因此和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无论是训练器材还是训练经费,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很多的教练员年纪都比较大,因此训练的方式与观念都比较传统,喜欢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判断,缺乏科学有效的训练依据,在这种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案也没有科学的训练方式下,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现象[2]。在调查中发现,现下在进行摔跤体能训练时,很少去进行相应的器材辅助训练,只是让运动员进行俯卧撑、跑步等没有器材辅助的高强度训练,在体能训练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虽然会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很容易出现训练事故,且教练员单凭经验进行判断,只注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强度,并不注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下,很容易发生肌肉拉伤等人员损伤问题,对于运动员今后的职业生涯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摔跤在我国是一个比较弱势的体育竞技项目,且在摔跤训练中,缺乏对体能训练的把握方法,这不但影响了我国在国际大赛上的摔跤竞技成绩,同时也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造成了伤害。

三、摔跤训练中体能的把握方法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摔跤训练中经常出现忽视体能训练,或体能训练方法不得当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摔跤运动员未来的发展,因此,摔跤训练中必须重视体能训练,具体如下。

(一)注重力量基础训练

摔跤作为一个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近些年比赛制度与训练方法都在趋于完善,但我国接触现代体育事业较晚,加之近些年我国的国民体质不断下降,摔跤竞技成绩一直并不理想,这不符合我国体育强国的发展需求,为此能够改变此种现状,加强体能训练把握方法研究十分必要[3]。而在体能训练中,主要是由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以及柔韧性五大运动素质组成,在运动场上双方运动员进行徒手博弈时,靠的就是关键时刻的爆发力,因此力量素质训练无疑是运动员的体能基础,也是体能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教练员应注重对这一方面的研究。通常情况下,力量素质训练可以分为自由力量训练和机械练习训练、双人对抗训练三种,如在进行自由力量训练时,可以不借助任何器材,依靠单人力量进行练习,这种训练方式主要是针对于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初始阶段,目的在于使运动员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身体控制,并且这种训练方式在现今已经赢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可,是提升运动员体能力量的有效方法,如,让运动员双手抱头,两脚反复前蹬,同时也可以身体平躺,用力将腰身与臀部拱起,这种训练方式,以身体的稳定性为主,进而提升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而采用机械训练,以瑞士球、平衡板、弹力绳、等练习器械为主。通过器械的辅助,可以有效加深动员躯干部深层肌肉的参与运动,并在动作过程中控制躯体始终保持正确的运动姿态,这方式可以摒弃传统力量训练中借助外力来支撑躯体的弊端,减少运动员的肌肉拉伤。而双人对抗练习主要是通过抗阻力臂屈伸,俯卧背屈伸,仰卧推人、双人顶插、抱人甩腰、抢夺手臂等训练方式组成。在进行力量训练时,有两个方面因素需要注意,首先要从摔跤项目的力量素质出发,这样才能保障训练的效率,防止走入误区,其次摔跤项目是一种分级别参赛项目,体重较轻的运动员拥有比赛中的优势。

(二)强化耐力素质训练

随着近些年摔跤项目的比赛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型摔跤比赛规则被应用在国际大赛之中,如,技术得分判断、级别调整、比赛局数、比赛时间、获胜方式等都做出了新的规定,而这些新规则的提出无疑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在新规则中对消极审判的表现更为严格,因此运动员在赛场上时刻不能松懈,其次在摔跤比赛过程中,偶然因素越来越多,使得在赛场中本已获得较明显优势的选手,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比赛出现变数,为此摔跤运动员在新规则出现后都表现出来强烈的不适应,同时还出现体力不支等现象,因此,在今后的摔跤体能训练中,可以从现行的比赛规则出发,对运动员进行耐力素质训练就显得至关重要[4]。在进行耐力素质训练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即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基于此,美国的运动生理学家Fox提出了,磷酸原系统、有效代谢系统以及糖酵解系统,并在这三种能力系统中提出了ATP的能力流动方式,指出在进行摔跤训练时,能量的供应特征应为,糖酵解+有氧占据10%,ATP+ATP-CP=90%,无氧耐力素质训练应为摔跤训练中的重点,因此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该有针对性的对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进行比例分配,采用有氧为辅,无氧为主的方式,提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耐力。

(三)与专项体能相结合

在对摔跤运动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有很多的运动员体能素质较好,肌肉强壮有力,某一块或者某一部分肌肉力量非突出,在比赛的过程中是具有很强的力量优势,但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却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条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没有将运动员的体能优势转化为专项运动体能,因此,运动员的体能好不好是一个方面,能否有效的发挥又是另外一个方面,只有采用有效的方式,提升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与竞技体能,才能从本质上提升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为此,首先教练员应该深入了解摔跤这项运动项目竞技特征,可以从一些比赛实践案例分析,或者一些优秀运动员比赛竞技能力分析,去制定相应的结构模型与专项性能特征研究,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运动员展开体能训练方案,尽可能将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动作与摔跤专项运动动作相结合,如摔布偶人或者400米跑等。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还要注重与战术训练之间的结合,如,对抗战训练、车轮战训练等,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将运动员的体能与战术技巧相融合,同时还要注重专项体能与基础体能之间的处理,统筹兼顾的去提升运动员的体能素质。

四、总结

综上所述,摔跤竞技是我国一个弱势体育竞技项目,因此为实现我国体育竞技能力的总体攀升,就必须要对摔跤竞技项目予以重视,从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入手,加强对摔跤训练中的体能把握方法研究,为我国体育事业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方方,李顶.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的肌力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06).

[2] 刘雪波,陈家贵,李霞,黄仁楚.我国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2014(01).

篇14

关键词:冰壶;体能训练;平衡能力;核心力量;力量耐力;有氧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4-0014-05

冰壶运动自上世纪90年代被引进我国后,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冰壶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俗成绩。在为我国冰壶运动取得优异竞赛成绩而欣喜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与其它冰上运动项目相比,我国的冰壶运动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训练系统,相关的研究较为缺乏,特别是有关冰壶运动员体能训练方面。

以往我国冰壶训练存在着一个误区,即重视技战术训练,而身体训练很少列入计划,事实上,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体能都是基础,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缺乏强有力的体能支持运动员则很难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有必要认真审视体能在冰壶运动中的作用,分析冰壶运动员的体能结构,科学安排训练方法手段,以促进我国冰壶运动训练水平持续提高。本研究通过分析加拿大国家奥林匹克冰壶队备战2006年都灵冬奥会全年体能训练计划,研究冰壶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丰富冰壶运动训练理论。

1冰壶运动专项特点及冰壶运动员体能结构分析

1.1影响冰壶运动竞技水平发挥的主要体能因素

冰壶是一项技能主导类运动,“精准”是它的显著特征,特别是投石的准确性,它要求运动员将近20公斤重的溜石经过40余米的滑行,投掷特定位置上,有时候几毫米的误差就会导致比赛的失利。因此,投石的准确性是实施战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那么从体能的角度看,哪些因素会影响运动员投石的准确性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1.1重心的不稳定状态

从投石动作的力学结构看,冰壶的投石动作是以前后弓步为基本姿势,这个姿势从正面看,身体重心投影点与左、右脚(腿)着冰面所形成的左、右稳定角较小,因此决定了投石时身体在左右方向上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投石过程中,运动员身体重心有一个由后脚向前脚的移动过程,致使前后稳定角产生变化。

从鞋与冰面的摩擦系数的角度分析,冰壶运动员穿着鞋底光滑的特定的鞋以促进冰面滑行更顺畅,使在冰上的摩擦更小,身体姿态处于不稳定状态。

一些研究证明,当在不稳定的条件下发力时,力量会明显减弱。因此,在冰壶投石动作结构下,运动员必须要保持适宜的平衡,如果没有适宜的平衡,运动员的重心将会向不平稳,这将直接影响投石的效果。

1.1.2疲劳

疲劳会导致力量、平衡的不足,动作技能表现的下降,投石动作各关节活动的不和谐,运动感应能力下降,动作幅度减小,这些都会影响运动员投石动作和准确度的控制。在一场冰壶比赛中,每一名运动员每局投壶两次,每场比赛10局要投掷20次,除此之外,每名运动员还需要进行持续20s的擦冰60次,这些都将导致肌肉疲劳。特别是擦冰引起的疲劳将会对投石的精确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1.2冰壶运动员体能结构关键因素

理论上说,任何能够提高精确性的训练内容都有助于冰壶比赛的成功。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精确的投石是冰壶比赛取胜的基础,影响投石准确性的因素包括:运动员身体重心姿态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的能力。围绕着这两方面,冰壶运动员的关键体能因素应包括:平衡能力、核心力量、力量耐力及有氧能力。

1.2.1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是在一定支持面上身体重心保持最小限度晃动的能力。它是运动中枢系统在综合视觉、前庭系统、本体感觉输入信息的同时,控制肌肉活动的过程。平衡能力好的冰壶运动员,会有更好的稳定基础,将能够更精确地投石,有更高的肌肉水平来精确地控制动作和瞄准。

1.2.2核心力量

当运动员投石或快速擦冰以改变冰壶方向的时候,肢体产生扭矩,一个强大而稳定的躯干(核心力量)会为这些扭矩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将20kg重的冰壶的向单一方向投出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分散扭矩,导致身体重心的变化,影响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一个强大的躯干能够抵消冰壶单一方向运动反作用力引起的动作不稳定。

1.2.3力量耐力

4名运动员每局投石2次,投10局,这期间有相当多的擦冰动作。擦冰动作要求运动员具有充沛的体力持续15~20s。冰壶运动员具有较高水平的肌肉耐力将在比赛中减少疲劳,能够更好地控制动作和准确度。

1.2.4有氧能力

有氧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机体从多次擦冰的疲劳中快速恢复能力。有氧能力强,运动员擦冰的疲劳恢复就快,就越能保证投石的精确性。

2加拿大冰壶队体能训练手段分析

2.1短时多样常态的平衡训练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运动队重视平衡训练,在进行平衡训练多采用各种不稳定的器械,例如,摆动板(Wobble Board)、极限板(Extreme Board)、动态盘(DynaDisc)、博苏球(Bosu)等等。加拿大国家冰壶的平衡能力训练也不例外,从备战奥运会的体能训练计划看,平衡训练安排具有以下特征:

2.1.1常态练习

表1中可以看出,平衡训练练习时间不长,每个动作仅持续30s,重复2组,整个练时间不超过10min。但一系列平衡训练内容每天都安排,

2.1.2一般平衡训练与专项平衡训练结合

站在平衡训练器上,以睁眼和闭眼的状态进行平衡训练是被各个运动项目广泛采用的训练手段,加拿大国家冰壶队在此训练基础上,充分考虑专项结构,在完成一般平衡训练同时,注重平衡训练动作与专项技术动作结构的相似性。例如,极限板是在一个滑板下面安装一个不稳定的装置为支点,例如,木制半圆轴、纵向弹簧。练习者站在这样的设备上面,会使其在水平面上产生难以自持的晃动,必须要能过较好的平衡能力才能保证身体稳定,有利于练习者提高动态平衡和本体感觉。这个器械常规的练习方法是站在板上,两脚左右开立。而加拿大冰壶队充分考虑了专项动作的特征,在进行极限板训练时采用了两腿前后开立的姿势。此外,也用前弓步的专项结构相似动作结合平衡训练器械进行各种平衡训练,有效的提高平衡和本体反射。

2.1.3多样练习创造各种不稳定环境

从平衡训练内容看,教练员在仅仅10min的练习时间里,通过不断变换练习器械、练习动作和练习条件,实现了练习内容的多样化。

2.2小负荷多次数的一般力量循环练习

从加拿大冰壶队体能训练过程看,运动员们也进行一定的负重抗阻训练来发展一般力量耐力,表2中的训练内容看,负重训练方法为循环练习法,训练内容包括两个小循环,这两个小循环在一星期两次的一般力量耐力训练中交替进行。从负荷上看,负重力量多为轻负荷多次数,运用杠铃、哑铃、组合器械进行抗阻方式进行训练。

此外,加拿大冰壶队一般力量耐力训练内容突出的特点是,很多练习手段是要求运动员在不稳定的基底上完成,比如说表2中站在BOSU球上做肩部柔韧性练习、做提拉杠铃、做双臂哑铃负重交替屈伸等等。一方面,不稳定的基底将减少力量的输出,潜在地增加肌肉的负荷;另一方面,不稳定的基底下进行练习,以进一步提高平衡能力,而平衡能力是冰壶运动员最重要的体能素质。因此在抗阻练习中也最大程度地让运动员在稳定和不稳定的基底上交替进行训练。

2.3动作结构贴近冰上动作的专项力量耐力训练

除了一般力量耐力训练外,训练方案还加入了很多与专项技术动作结构相似的专项力量耐力训练手段。专项力量耐力练习包括6个练习手段,包括:弓步皮筋抗阻、小负荷抗阻擦冰练习、等动弓步练习、手腕负重展开、手腕负重弯曲、倚墙静蹲。总体看,这些力量练习的动作设计完全是考虑了专项动作主要的发力部位和动作结构特点,例如以投壶时的弓步动作,对抗皮筋的阻力。再如将擦冰动作搬到陆上,用杠铃杆来回推拨小杠铃片来模仿擦冰运动。

从负荷上看,不同于一般力量耐力的小强度的重复练习法,冰壶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耐力训练更侧重持续法,要求持续练习至力竭或练习持续时间和次数递增,每个组间间歇为30s。这样的训练安排保证了运动员以专项动作承受最大程度的疲劳。

2.4有氧持续训练与有氧间歇训练相结合提高恢复能力

加拿大国家冰壶队的有氧能力训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氧基础训练,一般安排最少20min的持续练习,练习内容包括跑、自行车或游泳练习,这些练习保证了心血管机能的提升,是基础有氧能力。另一部分是则是有氧间歇能力,主要是大约75%~80%最大强度,持续时间为30s的有氧练习,练习手段包括:田径场的冲击跑、球场上的冲刺跑、自行车练习、前弓步侧弓步的力量练习和陆地小负荷的杠铃片擦冰练习。同上面专项力量耐力训练一样,有氧间歇训练在负荷上也体现了强度递增的现象:组间间歇时间由1min,逐步减至30s。这样的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提高乳酸耐受的能力。

2.5核心训练与柔韧性训练

加拿大奥林匹克国家冰壶队特别重视核心区的训练。这些训练都在稳定球上,或者在相似的不稳定的器械上进行练习。包括在稳定球上做蹲起、将双脚并拢搭于球上做“侧桥”等等,运动负荷为静态练习至力竭。除了核心训练外,每天训练课后还保持柔韧性训练,包括拉伸髋伸、屈肌、股四头肌,半腱半膜肌和下背部等肌肉。

3各项身体素质在年周期中的训练安排

3.1准备期各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安排

由加拿大国家冰壶队准备阶段的训练安排看,冰壶这一以往我们认为以技巧取胜,而体能并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的项目,在5~8月4个月的准备阶段里,安排了大量的体能训练,平衡、柔韧、力量、有氧能力、核心能力等体能素质诸因素的训练负荷安排特点如下(见表3):

3.1.1平衡和柔韧练习被要求每日练习,练习密度最大。其次是躯干核心力量练习,要求每周练习3~4次,即使有时休息日运动员也被要求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每月大约练习13次左右。

3.1.2在有氧能力方面,表现出练习持续时间和强度递增的特点。有氧基础训练由5月的20~30min逐步增加至8月的40~45min,有氧间歇训练的强度由6月份的10~15次/30s,增至8月份的20~55次/30s。除在开始训练的早期第1个月,有氧基础训练较多,有氧间歇训练没有安排之外,其它3个月中,有氧基础和有氧间歇训练一直以比较稳定的练习频率保持到准备期结束,两者交替安排。

3.1.3在一般力量耐力与专项力量耐力方面,训练早期一般力量耐力训练较多,逐步一般力量耐力训练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专项力量耐力的训练安排增多,并且专项力量耐力训练负荷逐步增加训练的难度与速度。

3.2比赛期和调整期的体能训练

加拿大冰壶国家队在比赛期的体能训练安排是:每周至少保证一次力量训练,力量训练组合1和组合2交替进行,以保持准备期获得的力量和耐力;平衡和灵活性训练仍每天进行,有氧训练每周两次,分别安排有氧基础训练和有所间歇训练,核心训练依旧与有氧训练相伴随进行;此时的体能训练旨在保持准备期获得的体能水平。关于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则以冰上专项训练所替代。在赛季结束后的调整期,运动员并未完全休息,而是依据训练计划,每天坚持每天平衡和柔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