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9 17:09: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创意产业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9)06-0013-05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s of Systemic Evolutionof Creative Industrial District
XIAO Yan-fei
( Study Base of Industrial Econom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al district is originated of culture and creativity, so has more advantageous competition than normal industrial district. In this paper’s results, creative industrial district has characters of self-organization and limitless innovation that inducing more kinds of innovative models and diverse economy, displaying the vitality of a new economy form.
Key words:creative industrial district; systemic evolution; innovation
1 引言
创意产业区是21世纪初新兴的产业发展组织形式,由于它对人脑创造力完全依赖的产业发展特点和对具文化底蕴的衰败空间的区域选择特点,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城市功能更新与形象重塑,进而成为区域创新的新锐主导力量。从相关研究进展和动态也可以看出,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区的研究已成为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学等研究的新焦点,展现出来集群研究动态的“文化”转向和“城市”转向[1~4]。探究其理论根源,创意产业区可视为产业集群的新经济形态,是一种特殊的产业集群,表现在:(1)发展空间特殊。主要选择城市中心衰败地区[4~6],而一般的产业集群在空间选择上往往远离城市中心;(2)发展条件特殊。创意产业区的灵魂是文化和创造力的注入,因此一些学者的研究得出一个相悖的结论,即: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发展创意产业区(因为创意阶层对城市区位的选择)[7~8],但所有的地方都有可能利用本土文化发展创意产业区,改变发展路径依赖,实现“新”飞跃[9~10]。这看似是不合逻辑的悖论,对其理解还是对文化和创造力的理解。文化即创造力,因此,发展中地区都能依赖自身的传统文化发展创意产业区,但由于创意环境、创意人才和地方生产网络等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一些创意产业区注定是发展不完善的。因此,本文认为,各地创意产业区的发展构成一个全球创意产业区等级系统,或者说,创意产业区具有发展阶段的问题,如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3)产出特殊。创意产业区的产出是以文化消费为主的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具有价值链高端文化消费的能力。基于以上原因,创意产业区可视为一种特殊的产业集群,对其研究拓展了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实践范畴。虽然有很多学者对产业集群演进特征做过研究[11~12],但仍未有专题的创意产业区系统演进特征的分析。系统演进研究对于产业区发展来讲,可从整体上探究其演进动力、演进路径、演进阶段形态特征和演进趋势等复杂系统问题,对于总结产业区发展规律和指导发展趋势都是很有益的。对于创意产业区而言,由于对文化的投入、人脑的利用和衰败空间创新等的特殊功能,有别于一般的产业集群,所以系统演进特征也是不同的。鉴于此,本文开展创意产业区系统演进创新特征研究,既拓展了产业集群系统演进研究的范畴,又可为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的创意产业区发展做出理论指导意义。
2 创意产业区系统演进动力机制和路径
对产业区的形态演进分析主要是从系统演进动力机制路径特征来分析其系统形态演进特征。一般而言,创意产业区都经历了自发集聚与外部经济―弹性专业化效应与产业链动―竞合效应与差异竞争―创新效应与学习型区域―声誉效应与区域品牌的演进路径,即集聚经济产生了弹性专业化生产,各种专业化分工促使了各种企业之间的竞合机制的形成。竞合机制一旦形成后,创意产业区的演进就此进入良性发展的路径:创新不断产生,创新的结果使区域产品的质量上升,从而形成区域品牌,使声誉不断扩大;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创意产业区新创意产业的集聚。系统形态演进的路径和动力机制如图1所示。
正是创意产业区系统自身不断正反馈效应,使其不断从集聚到进一步集聚,从而推进一个个创意产业区的生成、发展和成熟。
3 创意产业区系统形态演进创新特征:自增强
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形态演进做了研究,但是甚少有学者对创意产业区的系统形态演进做出专门研究。秦夏明从集群要素结构分析,明确提出产业集群四个演化阶段,即基本要素集聚、价值链集聚、社会网络集聚、创新体系集聚,分别对应于集群发展历程的潜在阶段、显现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14]。由此可见,产业集群的系统形态演进是由初始的集聚逐步演进到形成网络关系,形成网络关系之后才能创新。同时,产业集群的形态演进从宏观上构成产业集群的等级系统:集聚阶段可看作是初级(幼稚)阶段,直至网络形成的中级(发展)阶段,再到创新体系形成的高级(成熟)阶段。图1对创意产业区系统形态演进的路径和动力机制分析表明,创意产业区的萌芽阶段是简单的集聚效应,区位选择趋于廉价租金、宽敞的创作空间和激发灵感的空间氛围等。由于创意阶层属“自由人士”,属“独来独往”者和“炫酷一族”,因此在创意产业区显现阶段,创意阶层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集聚也是纯属物理上的集聚。然而,随着创意产品或服务市场需求量的上升,由于创意阶层的“不善交际”,集聚区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介组织和支持机构,成为创意阶层和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弹性分工由此发生。通过中间组织,创意阶层之间开始彼此交流激发和创作灵感,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竞合网络。一旦竞合网络产生,创意产业区就会进入良性发展期,吸引更多的创意产业入驻,更多的创业人士在此创意产业区中寻找发展的机会,从而推动创新的不断产生,形成创新网络模式,使创意产业区进入成熟期,并创立声誉。当声誉不断增加,创新不断循环和得到自我强化,创意产业区随之进入顶盛时期,在全社会形成创意氛围,创新不断产生,随即形成创意城市。这种系统形态演进,对某一个特定创意产业区来说,是发展演进阶段,包括集聚、弹性生产、竞合、网络化、创新和声誉形成;对于所有创意产业区来说,可以进行类型划分,为初创型创意产业区(萌芽和形成)、网络初现创意产业区(发展与成熟)、创新型创意产业区(鼎盛和创意城市),从而构成创意产业区的等级体系: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也即,创意产业区发展的系统形态是随着演进阶段的不断深入而从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并且,这种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上升,而是具有系统演进螺旋型上升的性质,如图2所示。
4 创意产业区系统周期演进创新特征:无限创新
对创意产业区进行生命周期演进分析的理论依据来源于产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作为生物学概念,生命周期主要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有机体从出生、成长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这一概念引入到经济学和管理学时首先应用于产品成长期分析,以后又扩展到对企业或产业的发展阶段分析。产业(或产品)生命周期划分的思路是可以根据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市场供给、价格和收益关系,将产业(或产品)的生命过程划分为革新期(诞生期)、成熟期、大批量生产阶段及衰退期等四个阶段,通常表现为一条近似S形的曲线。产业(或产品)生命周期规律说明,任何产业(或产品)都有它形成―发展―鼎盛―衰退的客观过程[15]。后来,由于其分析手段的有效性,产业(或产品)生命周期规律又被应用到对产业区、旅游地等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成果。在产业区研究方面,众多学者应用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演进规律,并辅以大量实证研究。如荣健等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集群网络形成角度,把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过程分为孕育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16];杨剑等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产业集群形成的区域创新系统周期分为孕育期、初生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落期[17],并对硅谷做了实例分析。
创意产业区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产业空间形态,它最初是以文化区的形式出现的,艺术家和文化人在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创意产业区的类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包括创作型的艺术中心和软件中心,也可以包括消费型的时尚展览和娱乐中心区。为此,作为一种基于研发、设计和精神创造的高端产业形态,创意产业区的生命周期与一般的产业集群演进规律是不一样的。虽然当今世界上的大多创意产业区还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但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区已发展了10多年,通过自我演进形成了具有典型特征的生命周期演进规律。如Caves对纽约艺术中心的空间逻辑研究表明,现代艺术品市场的空间分布必然具有一种自我毁灭的特性,这一过程在纽约已反复重复了多次。1982年以来,纽约东区不到10年就经历过一次这样的循环[18]。但应看到,在艺术中心经历了衰败―繁荣―丧失创造力―高档消费区等阶段以后,也使一个创作型的创意产业区演进成了一个高档的时尚消费创意产业展览区。这种“开始是艺术,结束是商业”的生命周期演进规律在市场经济自发型创意产业区中普遍存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生命周期规律,创意产业区可以经历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停滞―衰退阶段,但与一般产业区不同的是,创意产业区似乎永无真正意义上的衰退期,其创意产业区的生命周期演进规律和过程见图3。
一般产业区生命周期理论对衰退的理解是经济、创新能力和企业数量衰退等,代表的是已失去了经济活力。而图3说明,创意产业区作为创作中心的活力是衰退了,但是留下的却是一个经蜕变的新创意产业区,也即成熟的消费型创新中心及时尚、高度开放和交易创意等,对创意经济的贡献甚至比原来意义上的创作中心更大。进而言之,当创意产业区由创作中心演变成一个高档和时尚的商务中心时,由于其之前文化品味和声誉效应,也使得商务展览中心的生命周期进入新的蜕变发展期,从而打破生命周期的演进规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可被视为创意产业区高级类型及对原生状态的转换和升级:创作型创意产业区转变为消费型创意产业区。需说明的是,经蜕变后的“消费型创新中心”也是创意产业区,以创意产品和服务展览、销售和休闲旅游等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式,代表着创意产业区与一般生产型产业集群不同的特征之一。创意产业区无限创新的生命周期演进特征和相应趋势,由艺术中心到高档时尚消费区的生命周期演进过程,带来了经济和空间功能的再生和“蛙跳”式发展效应,因而具有跳跃式无限创新趋势。
5 结论与发展对策
5.1 结论
本文分析表明,创意产业区具有典型复杂系统、自组织和准混沌演进的特征。经由集聚效应和外部经济、弹性专业化和产业链动、竞合效应和差异竞争、创新效应和区域学习、声誉效应和区域品牌等内部演进动力机制,使创意产业区呈现不断自我演进、自我增强的螺旋型上升趋势,从而形成:(1)自增强的系统形态特征和不断自我演进的动力机制,经历了由初创型到创新型阶段,并构成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创意产业区等级体系;(2)无限创新的生命周期演进特征和相应趋势,由艺术中心到高档时尚消费区的生命周期演进过程,带来了经济和空间功能的再生和“蛙跳”式发展效应,因而具有跳跃式无限创新趋势。对创意产业区系统演进创新特征的分析说明其是新经济时期优于一般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究其根源,在于对文化和人脑创造力的投入,由此不断带来创新的元素,从而打破一般周期演进规律,结果是经济的不断发展。
5.2 发展反思与对策
创意产业区的发展源于城市功能改造和园区建设,美国现有20多个城市热衷于内城改造为创意产业区,以期在创意产业区发展热潮中争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源泉。但此种创意空间的刻意营造热潮并不一定可取,因为它也会带来城市的财政压力和恶性竞争,由此,Peck指出,“以创造力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再生,也许要受到一定的限制”[19]。Peck的担忧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目前在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创建成为继开发区建设之后的新一轮,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旧城改造。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第二,创建新区。如北京、深圳、广州等地。除了全国的大城市几乎都有创意产业园区项目立项之外,不少中小城市也在规划中建设“创意产业园”,大致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四种类型的创意产业园区。我国创意产业园区虽然蓬勃发展,但大多缺乏整体规划和创意思维,出现了创意产业区的发展与城市特点联系不够密切、特殊定位不强的局面,且大多集中在动漫行业上,大小城市创意产业区行业趋同,重复设立的现象较严重。这种“大家都上创意产业区”的举动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新“同构”现象的标志。“园区差异化弱、特色化和品牌化不够”已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区发展的现状。实际上大量创意产业基地的重复建设使得创意产业区仅仅只是一个“普通园区而已”,而无“创意”可言。笔者认为,创意产业区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20],与一般开发区所不同的是,园区建设目的不是为了成本的节约,而是出于文化氛围的利用和再创造。创意产业区建设要强调“创意”和“特色”,重点在于创意产业的业态培育和创意情境的氛围营造,而不是空间形态的建设。对于实践而言,应引导创意产业区系统演进的态势,使其形成不同形式和不同类型的创新形态。也正是因为创意产业区囊括了比一般产业集群更丰富的创新形态,促使其经济生命旺盛而持久,因而应培育多种形式的创意产业区发展。因此,实践发展中,应加强:(1)城市创意氛围的培育;(2)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3)创意人才的吸引;(4)创意空间的引导和营造。由此,把文化、人才、空间、制度等结合起来,使创意产业区得以从“形态建设”发展为“业态建设”。
参 考 文 献:
[1]Asheim B. The urban turn: from regional clusters to creative cities[A]. Innovation Systems Research Network, Seventh Annual Meeting, Session IV: From Creative Clusters to Creative Cites[C]. Toronto, 2005.88-97.
[2]Florida R. 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M].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3]Hall P. Creative c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 Urban Studies, 2000, 37(4): 639-649.
[4]Landry C. 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ion[M]. London: Comedia Earthscan Publication, 2000.
[5]Hutton T. Reconstructed production landscapes in the postmodern city: applied design and creative services in the metropolitan core[J]. Urban Geography, 2000, 21(4): 285-317.
[6]Hutton T. The new economy of the inner city[J]. Cities, 2004, 21(2): 89-108.
[7]Florida R.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8]Scott A. Creative cities: conceptual issues and policy questions[A]. OEC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ty Competitiveness[C]. Spain, 2005.138-228.
[9]Bathelt H, Boggs J. Is Ieipzig’s 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a continuation of or a rupture with the past? Towards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hs[A]. The Third Congress on Proximity“New Growth and Territories”[C]. Paris, France, 2001.36-42.
[10]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development[A].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Eleventh Session[C]. So Paulo, 2004.100-112.
[11]Mytelka L, Farinelli F. Local clusters, innovation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ness[A]. The Meeting on Local Production Clusters and Innovation Systems[C]. Brazil, 2000.12-20.
[12]王缉慈,童昕.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经济地理,2001,21(5):550-553.
[13]郭利平.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4]秦夏明,董沛武,李汉铃.产业集群形态演化阶段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4,(12):150-154.[15]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6]荣健,刘西林.基于网络特性分析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研究[J].情报杂志,2006,(5):100-104.
[17]杨剑,梁,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1):41-45.
[18]Caves R.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孙绯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 长沙市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影响长沙市校园足球开展的因素分析 长沙市肥胖小学生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长沙市大学生自杀预防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长沙市社区适老性影响因素研究 长沙市职居分离现象特征分析 长沙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沙市2007年常规免疫接种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沙市高校退休专职教师参与健身活动影响因素的分析 科技支撑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长沙市科技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长沙市0~3岁婴幼儿骨密度测定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长沙市“禁摩”政策分析 长沙市本土超市节能环保现状\影响因素及改进建议 长沙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探讨 长沙市102名智障青年口腔医疗需要及影响因素研究 长沙市大学本科生余暇体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长沙市10~16岁青少年极量负荷后心率变化特征分析 长沙市住宅商品房价格趋高的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长沙市统计信息网.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探[EB/OL]. (20110829)[20121120]. .
[8] 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工业生产突飞猛进[EB/OL].(20110714)[20121120]..
[9] 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10] 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关于印发《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5)》的通知[EB/OL]. (20120322)[20121120]. .
[11]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和《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的通知[EB/OL]. (20100825)[20121120]. .
[12] 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EB/OL].(20090628)[20121120]. .
[13] 刘展展.深圳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及区位因素研究[J].特区经济, 2009,12(3):3941.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EB/OL]. (20110908)[20121120]. http:///tjfx/dfxx/t20110901_402752877.htm.
[15]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阶段;政府作用方式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转移的知识,可以从知识存在的转化维度区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形式;也可以从知识存在层次区分为个体知识、组织内部知识与联盟知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知识转移,就是指这些知识互相转化,从个人或组织的隐性知识,转化成个人或组织的显性知识,最终成为联盟知识的过程。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知识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源的输出阶段、接收方的吸收阶段、双方交互作用阶段,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初始阶段:在政府推动下,具有互补性的联盟成员通过相互交往、相互学习,了解各自的知识优势,明确知识输出方和接受方,形成联盟内部的知识体系(知识势场的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吸收阶段:知识转移的输出方向联盟内知识转移接受方转移知识(知识单向转移阶段),知识接受方完成吸收消化整合过程,获得新的知识,增加知识储量,该阶段具体转移方式包括:学术报告、专题培训、交流讨论、共同工作;
第三阶段,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交互阶段:知识转移的接受方将学习理解、吸收消化的知识在本组织中传播应用,形成新的技术、工艺、产品或服务能力,并将知识传播和整合应用中的问题或形成的新知识反馈到知识转移的输出方,形成推动新知识生产的信息,促进知识转移输出方的知识进程(知识多向转移阶段)。
一、 联盟内知识转移初始阶段特征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之所以会出现知识转移,其原因就在于联盟成员各自拥有不同领域的知识背景,并且联盟成员的价值观、道德标准、文化氛围、语言习惯都不尽相同,知识存量以及知识体系存在势差。联盟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差距的存在,在知识的转移扩散时,即会形成一定的“知识势差”。这种差距应该具有适度性,使得知识转移、承接和转换能够顺利实现,势差太大则无法进行知识交流与沟通,也就无法实现知识转移;当然,若没有知识势差则没有了知识转移的基础和可能,知识转移便无从谈起。因此,从实现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的角度看,知识势差是吸引各成员组织组建联盟的原始动力。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初始阶段知识转移行为的发生,首先取决于传递者合作意愿或意图,这是推动联盟知识转移的原动力。拥有知识优势的成员具有知识转移的意愿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转移意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转移带来的收益、成员之间的合作意愿和彼此的信任程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具有强烈的转移意愿还不够,输出方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知识转移能力,即能够清楚表达自身所拥有知识的内涵,积极有效传播知识,帮助接受方有效应用知识。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初始阶段的知识转移,需要政府政策的明确支持。政府的作为包括:一是通过制定产业规划与产业政策,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知识转移;二是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和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的知识转移;三是通过专项计划等给予经费支持,引导和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知识转移;四是通过加强协调和监督管理,促进成员之间建立信任合作关系,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知识转移。
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条件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是推动联盟内初始阶段知识转移的基础动力。企业通常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知识转移的接受方,他们主动接受知识转移的意愿和能力决定着知识转移的成效。市场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既蕴藏着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也蕴涵着巨大的风险挑战,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获得市场变化带来的潜在利益,必须抢占主动,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走在竞争对手前面开发新的产品、工艺和技术,因此需要引进大量的新知识资源,这就需要寻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盟,需要通过组建或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来迎接挑战并抓住重要战略机遇。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影响着知识转移的进程和效果。如果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且沟通渠道不畅通,知识转移的成功风险会增大;如果对联盟伙伴不够了解或联盟伙伴故意隐瞒有关信息,组织成员在结盟时不能正确了解联盟的各项资源、知识文化、产业目标等,必然会影响知识转移的契合性,甚至由于信息失误造成联盟冲突,达不到转移成效,降低合作意愿。信息沟通渠道畅通,知识传递通过学术讲座、专题培训、交流讨论进行,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的成效就会明显提高,知识转移就可能较为顺畅地实现。
二、 联盟内知识转移吸收阶段特征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接受者接受知识的意愿和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知识接收方,知识转移的成功首先在于学习理解新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接受者的学习理解成效与拥有知识量的大小及其结构相关,如果知识接收主体积累了与转移知识有关的背景知识,则比较容易学习接受新的知识,从而能够顺利进入消化吸收阶段。
知识转移接受方在学习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必须经过知识消化吸收过程,将所学习接受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这需要知识转移接受方具有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能够将消化吸收的知识组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结构之中,成为自身知识链条上的有机环节,使之成为对自身有利的知识资源。这要求知识接收方在知识存量上和知识体系上与转移方有一定契合度,这样的吸收成效会更好。学习理解新的知识,消化吸收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新学习接受的知识进行创新性应用,转化为新的技术、工艺、产品或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实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效益的增进。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知识转移输出方的意愿和能力以及接受方的意愿和能力是完成转移过程中的两个核心主体,但在大量的知识转移过程中,联盟内成员通过合作,将现有不同领域知识进行组合加工,才能实现知识产品的商业化,对于新转移来的知识企业是否能够进行吸收消化,将外化资源内化,逐渐整合变成对自身有利的知识资源,这是知识转移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联盟组织能够有效跨越联盟成员之间在经营方式、制度体系、组织文化上的差异,降低知识转移的成本、减少知识转移的障碍、提高知识转移的成效。
三、 联盟内知识转移交互阶段特征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的知识转移,是基于联盟成员知识集成形成的知识体系基本保障上进行的。从知识转移的主体角度来看,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优势主要在科学原理、技术发明,即产业链的上游地带,企业的知识优势主要在市场信息和市场适应方面,即产业链的下游区域,而金融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则在支撑科技创新的要素方面拥有知识优势,即相对集中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政府部门则拥有影响产业发展环境的知识优势,即在制定政策、规划和推进实施计划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知识转移的首要环节,应当是明晰自身的知识体系,明确各个主体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知识势差和传递路径。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知识转移,主要是输出方和接受方的交流互动,通常以学术报告、专题培训、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显性知识转移;而隐性知识的转移则需要通过相互合作共事,在共同进行研究开发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接受方,通常是知识转移的被动方,实际上,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接受方由于拥有自身的优势,主要是市场变化、客观需求等方面的关键信息,也由于知识转移应用的成果必须通过市场检验其成效,实现其潜在价值,因此,接受方在知识转移应用方面遇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技能,往往成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行新知识生产和新技术发明的引导性信息,成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一轮知识转移的起点。因此,重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接受方的反馈信息,对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更深层次上的优势互补,对于知识转移全过程综合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芳,欧阳令南.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过程、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4):40-43.
2. 李莉,党兴华,张首魁.基于知识位势的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扩散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107-112.
3. Hamid Mazloomi Khamseh,Dominique R.Jolly. Knowledge transfer in alliances determinant fae- tors.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lnent,2008,(1):37-49.
4. Bernard L. Simonin.Abiguity and the Proc- 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Strategic Allianc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7):595-623.
5. Hamid Mazloomi Khamseh,Dominique R.Jolly. Knowledge transfer in alliances:determinant factors.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1):37-50.
6. 蒋樟生,胡珑瑛,田也壮.基于知识转移价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科学学研究,2009,(2):506-511.
7. 陈一君.基于战略联盟的相互信任问题探讨.科研管理2004,(9):41-4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R&D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路径及政策研究”( 项目号:71073083);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理及推进政策研究”(项目号:SBR2012053)。
关键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能级提升;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43;F2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7003109
作者简介:王慧敏,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创意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 200020)
集聚区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历经了自然集聚、开发集聚、规划集聚的规模扩张之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了动态升级的发展态势,逐渐步入融合联动的品牌化发展新阶段。在新世纪的第2个十年伊始,上海制定了新的5年发展规划——《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成为国际创意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这一目标既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上海重点服务业的产业目标,也突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在上海城市转型中的功能和战略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面临从形态到业态,从集聚到辐射,从功能到品牌、从生产到消费、从产业政策到环境营造等多维度的综合升级和转型。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既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与城市本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有机融合,以政府主导为主要推进模式的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其转型升级的新发展不仅要承担和融入上海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社会就业扩大、本土文化传承、区域品牌塑造等功能,还依赖于有效的体制机制突破和政策体系创新。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30理论模型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产业业态,综观世界各地的实践和发展,不难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遵循着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再向创意社会发展的演进轨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即一些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创意企业通常倾向于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以便低成本地获得外部性。集聚既是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普遍发展模式,也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演进的过程,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的理论认识,根据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实践和趋势特征,可概括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30演进模型。空间维度的演进轨迹是创意园区——创意街区——创意城区;产业维度的演进轨迹是重点产业——融合型产业——衍生型产业;政策维度的演进轨迹是产业扶持政策——经济系统政策——社会环境政策。根据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理论上可以分为三类:起步阶段以要素集聚为主要特征的10产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起飞阶段以融合渗透为主要特征的20经济型文化创意集聚区,成熟阶段以辐射联动为主要特征的30社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在上海发展的集聚区中,从10到30各个不同阶段的集聚区并存,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
(一)10产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创意要素的扎堆集聚
10创意集聚区的典型特征是文化创意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扎堆式集聚,区内以个体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彼此间的经济联系松散,具有产业综合体的初级形态。10产业型创意集聚区的主要功能是集聚创意要素,培育创意生产力,服务创意者的生产需求,孵化新型创意企业,目的是通过集聚效应促进创意产出,形成规模化的创意产能。从上海的实践来看,2006年前上海文化创意集聚区大多属于10产业型集聚区,相对封闭性的物理空间,主题特色不清晰的产业内容,单一的产业扶持政策,政府的规划引导不足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在空间维度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物理空间,形态上被赋予了更多的美学意义。当时,一批著名的创意大师和创意人才,如陈逸飞、尔东强、登琨艳等人在田子坊、苏州河、黄浦江等老厂房和老仓库入驻,他们用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开发和改造了这些沉闷和破旧的工业建筑,使其焕发了文化活力,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有80%以上是由废弃的旧厂房、旧仓库改建而成,市中心工业区变身创意产业园区,拉开了上海后工业时代的对城市空间艺术化塑造的帷幕,园区内建筑物和道路在色彩、造型上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为工业化的城市景观增添了艺术化的柔性空间,成为上海城市的靓丽风景。比如, M50、八号桥、田子坊等知名度较高、开发较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上海的热门旅游景点。
创意产业的一般含义和特征
国外学者关于创意产业的看法:
创意产业:艺术的商业之道。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E・凯夫斯运用产业经济学和现代合同理论着重考察了艺术的商业化过程。他认为,与物质制造业不同,创意产业所提的商品和服务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或是单纯的娱乐价值。创意产业包括书籍和杂志印刷业、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有声唱片、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及时装、玩具和游戏等。
点石成金的创意经济。英国的约翰・霍金斯从“创意经济”的角度提出,创意是个人的创新,包括“无中生有”或“赋予既有事物某种特色”。创意有两种,一是个人的新创意,二是在此基础上制造创意产品。而任何创意都拥有“个人性”、“独创性”、“意义”三个基本条件。霍金斯认为,创意未必就是经济行为,而一旦创意具有了经济意义或产生了可供交换的产品,创意就可能是经济行为。因此,创意经济是由创意产品(经济产品和服务)之间进行的交易。
国内学者关于创意产业的看法:
创意产业或创意经济:概念、特征和意义,我国学者厉无畏等人对“创意产业”作出了较全面的界说。他们认为,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同属于知识产业。郭辉勤提出,创意经济学是研究以创意为主的文化产业的应用科学。它是以创意为主线去审视文化产业,其具体研究对象是创意经济型产业和创意经济型企业。
新“创意经济”论:周子琰、姜奇平等人在《创意经济新论――中国蓝海风暴》中指出,理查德・E・凯夫斯的创意产业经济学认识到了内容生产、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产业规律,却忽视了技术革命特性也决定着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当下,中国乃至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凯夫斯的学术观点为蓝本,掀起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但“凯夫斯理论的致命伤,是没有把信息革命内生到创意经济中,所以说它是‘旧’创意经济,或现代版创意经济;而我们今天提出的新创意经济是要把网络革命内生于生产方式,来搞创意经济,所以是后现代版的创意经济”。①他们从工具的使用、创意的产生、需求的变化、利润的创造、创意人才的涌现等方面,生动地论述了以网络革命为基础的新创意经济与“旧”创意经济的区别。
从上述情况可见,虽然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探索为时尚短,然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已经对此作了大量的探讨。他们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论述,为我们从一般意义上把握其含义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主要体现在:
国内外对“创意产业”的大多数研究,尽管也部分论及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是从一般文化产业的意义进行考察的,他们对“创意产业”的划分也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化产业的领域,没有突显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应当突出“数字创意产业”的研究和探索。
新“创意经济”论或“后现代版创意产业”论虽然极大地突出了信息革命或网络革命的创意经济的重大影响,论证了新“创意经济”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运行机制和规律,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于新媒体的“创意经济”的发展仍然要以一定的文化资源为基础,与传统的文化产业、部门具有多产业渗透、融合的重要特征,且数字创意经济本身即包含了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结构的活动。
所以,我们认为,研究“创意经济”或“创意产业”,既要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创意经济或产业的重大影响,将数字创意产业置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导位置,把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考察一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指标;同时,又不宜把数字创意产业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割裂开来,而应当重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质和渗透、融合关系。
数字创意产业的内在规定和特征
数字创意产业的内在规定。笔者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产业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而所谓“数字创意产业”是指建立在文化资源基础之上,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主要以人(个体和团队)的精神创造力、技艺才能为动力的企业及其以数字化、网络化生产方式进行的文化价值的创造、传播和交易等活动,也包括运用文化创意和新技术提高传统文化产业附加值的活动。在外延上,构成数字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部门包括通信增值文化服务业、互联网文化服务业、文化和娱乐软件业、现代影视业、数字(网络)游戏业、动漫业、数字(网络)出版业等,同时还应当包括这些核心产业部门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和延伸的产业化形式。如数字动画与传统出版业的结合、现代影视与其他文化部门的融合等。
“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与西方一些国家和组织提出的“内容产业”的概念有某些相通之处。但是,“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内容产业”的概念的区别在于:其一,“内容产业”的概念主要关注的是数字类产品的文化内容,而我们使用“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既认同“内容”和“创意”对于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根源性意义,又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文化资源、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具有的革命性作用;其二,与“内容产业”的概念把新、旧媒体截然分开不同,我们使用“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同时还强调数字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关联性、渗透性和融合性。
数字创意产业的基本构架和基本特征。根据上述数字创意产业的界说以及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实际,可以把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基本构架描述为:
从这一构架可见,数字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连接的方面:
数字创意产业是主要从事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文化、艺术、娱乐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的产业。与传统的物质制造业乃至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较,数字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的依赖最少,且具有可迅速和广泛传播的特征。数字创意产业的精神生产特征,决定了其产业链中决定性的环节在于人的创意或创新;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可迅速、广泛传播的特征,又是影响当代经济生活中人们的创意能够转化为产业的重要因素。
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数字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基础。数字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要以一定的传统文化为背景或依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艺术创造活动为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从根本上看,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于丰富和创造人们新的生活样式。
个人或团队的精神创造力、技艺才能是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源或动力。数字创意产业体现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它不仅依托于特定的文化资源,而且必须以新技术革命为契机,以创新为立足点,实现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超越;它不仅需要以个人或团队的精神文化创新为动力,而且需要以个人或团队的技术创新为动力。因此,缺少具有创意的人才或者缺乏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发展数字创意产业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数字创意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数字创意产业进行的文化价值创造和增值活动,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为基本的技术平台的。而数字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电视、电影技术等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共同基础,同时,数字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强烈的网络传播特性和网络扩散的外部效应。因此,是否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是数字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标志性特征。
数字创意产业具有多产业融合的特征。数字创意产业是以多产业融合的企业集群为载体而实现价值创造、传播、交换和价值增值过程。这不仅因为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原先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正通过各种方式趋于融合,由此使三类不同的业务、市场和产业也日趋相互渗透、融合,而且,由于文化本身是具有广泛的社会生活总体性的概念,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通过向传统文化产业渗透、扩展,形成两者的融合、共生,共同构成或延长了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链。
界定数字创意产业的根据和意义
我们认为,之所以需要提出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主要的根据和意义在于:
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的兴起,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信息化、网络化之间的依存关系。美国《在线》杂志执行编辑凯文・凯利曾经指出?押“通讯是社会的基础,是文化的基础,是人文和个人认知的基础,是一切经济系统的基础。这就是网络如此了得的原因。通讯与文化及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讯技术改革远远超越了仅仅是一个产业部门的范畴。”通讯“在文化、技术和观念上震撼着我们生活的根基。”②凯利的这段论述,深入地揭示了当代信息网络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全面应用,改变和造就了人们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的诸环节和诸方面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没有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的转型,没有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大众传播技术的推动,要实现文化创意的大规模产业化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数字创意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产业,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可以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虽然我们仍然认为我们是生活在工业社会里,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③传统的工业化模式是以大规模工业发展为核心,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社会发展目标,以无限制的能源、原材料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带来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宣告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的总危机。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新的产业群的崛起,使经济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其特点是以更少的物质资源消耗和更多的知识或智力的投入,获得高效的、更少负面影响的健康、持续的经济增长。从当代产业发展的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对传统工业经济的一种超越,而数字创意产业则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又一次超越。因此,以对数字创意产业的界定和认识为基础,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重点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提高其水平和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
对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估,是考察一定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的重要依据。信息化、网络化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数字化过程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④数字创意产业引领着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前锋,预示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通过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更为准确地揭示该国家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方式,判断其文化创意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注释:
①周子琰、姜奇平:《创意经济新论――中国蓝海风暴》,新星出版社,2006年。
②〔美〕凯文・凯利:《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萧华敬、任平译,广州出版社,2000年。
③〔美〕约翰・奈斯比特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④〔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
关键词:创意旅游;旅游业;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 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3—0054—05
创意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强调了用全新的思维逻辑方式融入旅游业实现价值创新,其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旅游产品的关联带动效应,以旅游活动和旅游吸引物为核心,拓展旅游产业链条,主动与一产、二产等产业融合,构建跨越各个产业部门的多层次旅游产业链,促进区域整体功能提升与转型。创意产业的融合性就是把技术、文化、产品和市场融为一体,既有利于产业的延伸,又极大拓展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一、创意旅游及其特征属性分析
Grey Richards和Crispin Raymond于2000年提出:创意旅游是指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学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社区的文化或技巧的一种旅游产品。旅游者通过参加交互式工坊(interactiveworkshop),激发自身创意潜能,拉近与当地居民的距离,进一步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氛围。
国际教科文组织在2006年、厉无畏先生在2007年又分别给出了创意旅游的概念。国际教科文组织认为:创意旅游是一种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原真性、可直接参与经历的旅游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学习当地的艺术、传统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象征性文化;游客建立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在生活中体验文化。厉无畏先生提出:创意旅游是指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前两者将创意旅游视为一种旅游产品,后者着眼于整个行业,认为创意旅游是一种行业发展的新路径。
创意旅游并非为创意与旅游的简单合并,也不是所有添加创意元素的旅游产品均可称为创意旅游。创意旅游是顺应旅游者日益高涨的精神需求以及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新的旅游产品,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它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全新旅游方式。创意旅游具有以下特征:
1.以又化为本位
创意旅游与文化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相同的,都将文化作为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不过无论是从需求还是从供给的角度看,前者比后者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将创意旅游称为高级的文化旅游。
创意产业本身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现的新兴产业,那么创意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必须要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就必须具有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形成的创意旅游自然也是如此。创意旅游以文化资源为生产要素、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体验式消费为主要特征。人们对旅游创意产品的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精神需求,是对旅游产品文化附加值的要求。创意旅游的文化本位决定了其具有一般文化旅游的高附加值、无形性等特点之外,还同时具有自身特有的特点:
(1)高品位特点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当温饱等低层次需求一定程度满足后,才会转向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创意旅游中,旅游体验是旅游者自己创造的,而游客只有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才会领悟到周围环境的内涵,与环境产生共鸣。如果游客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外在的刺激物对于游客只不过是无关之物,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说,创意旅游的消费者一定是具有一定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消费者。
(2)高流动性特点
创意旅游相对于其他有形的旅游资源,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世界各地均可以创造并展示表演艺术以及各类艺术品。创意旅游的可移动性特征源于其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低,作为创意旅游客体的旅游目的地不需要大量的实体建筑,也无需支付高额的保护和维修费用,因此,创意旅游是一个流动性高的旅游产品,受空间局限少。
2.以创意元素为基础
创意旅游中的创意元素蕴含两层含义,其一,创意旅游的客体资源源于创意产业,如手工艺品、表演艺术、摄影等;但与创意产业相关,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构成创意旅游,创意旅游要求有动态的创意过程,旅游者不是被动地参观,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创意灵感,发掘创意潜能,从而形成有个性特征的独特的旅游体验。创意旅游的资源不仅要靠旅游目的地来创造,更要靠旅游者自己去创造。因此,旅游者身担创意消费者和创意生产者两职。旅游者参与到他们所消费的创意体验当中,这是旅游目的地必须要保证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由于旅游者要能够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这就决定了旅游目的地有义务激发旅游者的创意过程和创意生产。
[关键词]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分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91-02
1 引 言
艺术的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征,另外,商业的发展,同样也有自身的特色所在。合理地将艺术与商业进行结合,将是全面促进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对策方案。艺术创意,指的是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之时,运用自身的主观意图以及主观想法,针对艺术的表现手法、创作动机以及象征性意义等进行独特的定义。另外,艺术创意也是一个艺术创作人员自身创作价值的完美体现。艺术创意在艺术领域当中是通过独特的艺术思维来进行文化生产的一种具体方式,同样的,也是当前时代大众文化消费的一个必然产物,对于人们发展以及生存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和意义。艺术创意与艺术创新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艺术创意主要指的是表达创作者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而艺术创新则主要是针对艺术领域当中的不断开拓进取。当前时代艺术创意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深入的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具体方案进行研究,对于很好的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稳步前景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2 艺术创意产业概念以及背景分析
针对艺术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以及产业的背景进行探析,将是全面的探讨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关键性环节。首先,创意经济的相关概念是由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史学家熊彼特的在1912年提出来的。在当时,熊彼特就曾经指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动力并不是劳动力以及资本,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点,就在于现代化信息以及知识的不断产生、使用以及传播。根据其观点,创意产业应该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艺术性的、文化性的以及具有一定娱乐价值的服务项目。一些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产品,诸如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电视电影以及录音制品等,都是创意产业当中的重要产品。同时,如果深入的进行研究和分析,则会进一步发现创意产业的相关服务项目可以说占据了人们生活中的巨大部分比重,存在于现代化生活大的每一个角落当中。在创意产业当中,发展的关键点就在于创新以及与现代化商业发展的良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创意产业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
艺术创意产业,是对文化创意产业之中的艺术性创意进行研究的一项内容。其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就在于艺术领域当中的相关理论和发展经验归纳与总结。以此为基础和依据,不断地发现和寻找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式,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总体而言,艺术创意产业与现代化文化相互结合,是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并且对今后的社会实践以及科学创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概念提出,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一些视觉文化以及媒介的革命,已经是在很深的层次之上对人们的生活形成了影响,并且在无形的对人们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带来巨大变革。现代化的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传媒,而是运用网络、电视以及新媒体带来快速的、信息化的生活享受。现代化平台具有几个显著特征,即图像化、音像化、信息化以及视觉冲击力强。在未来的经济竞争当中,其本质就是综合文化竞争力以及艺术的竞争,所以对于艺术创意产业而言还需要很好的对当前时代的需求以及消费的需要、文化建设的需要等进行分析,根据时代的背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方案。
艺术创意产业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与艺术相关的、与文化相关的产品以及服务项目,包括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歌剧、戏剧、歌舞和电影、游戏以及绘画雕刻等,都是艺术创意产业当中的核心内容。艺术创意产业主要是以大众文化的审美形态为发展的基础,旨在为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服务大众的娱乐要求,并且在艺术创意产业当中,其文化的特征与一般类型的艺术文化有着本质性区别,其更多的是强调社会文化以及艺术等,与娱乐的结合。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与大众审美色彩有着紧密的结合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并且在大量的社会活动当中都有大众审美文化的色彩在其中。对于艺术创意产业而言,还需要将具有审美艺术形态的文化特征与现代化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得并不具有艺术特征的文化可以蕴涵更加深刻的、更加饱满的审美内涵,进而被大众所喜爱以及接受。
3 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文化艺术产业的相关概念以及时代背景进行探析和研究,可以对现代化文化艺术产业的相关内容与关键点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和方向进行概述式的分析,旨在更进一步的推动艺术创意产业的前景,为现代化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正如上文所阐述的,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同样商业也有自身的发展特征。适当保持两者之间发展的张力,达到一种内部逻辑的和谐,将是全面的解决艺术创意产业与商业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的关键点,并且也是促进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存在有两面性的特征,要求艺术创意产业在发展的历程当中适当的保持与商业之间的张力,也正是促进当前阶段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环节。
主要的来讲,艺术创作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和规律:首先,艺术的创作是艺术品与艺术创意之间的完美结合,并且也是意象的完美统一。而在艺术创作当中,还需要以非理性的思维作为主导思想,注重想象以及创作灵感在整个创意过程当中的应用。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也需要具有自身鲜明的情感以及个性,生活体验,也是艺术创作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总体而言,艺术创作是创作者自身个性以及生活相互结合的一个作用过程,只有很好地符合和遵循艺术创作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够创作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不朽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和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对于商业而言,也需要很好的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资本扩张是不断地促进商业进步与繁荣发展的关键点。但是,在艺术创意产业当中,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过分的商业化发展,则会导致一种不均衡的发展局面,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也有着较大的不良影响。当艺术的发展逐步的往商业化以及世俗化等方向发展之时,一些过度的商业运作以及商业性的工作,则会进一步的打破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打破其内在的发展特征和原则。艺术创意的产业化运作以及经营,会使得商业过分的追求经济利润,而忽略了艺术创作的本质特点,并且使得资本逻辑在艺术创作之中没有节制的扩散,最终对整个艺术创作形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资本的逻辑思维控制了艺术的创作逻辑,并且也遮蔽了艺术的根本内涵以及精神思想,掩盖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进而使得艺术创作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显得毫无活力可言。
一是资本的逻辑思维,在一定程度之上破坏了人们的艺术思维和创造性的思想,而资本的逻辑思维,则进一步的取代了艺术方面所独有的形象思维。艺术形象思维,总体而言是将艺术创作的意境与形的完美结合,而不是与资本的结合,这一点非常关键。只有很好地把控了艺术创作的根本性原则,才能够在当前时展的背景之下很好的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艺术制作之上不断地出现杰作。当艺术的创作过度的与资本以及经济利润相互结合之时,则会导致艺术由原本的高尚、优雅而变得低俗,失去了艺术本应该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并且失去了自身的崇高性,变得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所以,针对艺术的资本化经营,则会进一步导致艺术作品变得更加平面化、普通话、浅薄化以及庸俗化,失去了自身的高雅特征。另外,艺术商品会逐渐地变成普通商品,以往旺盛的活力以及价值将会不复存在,而逐渐地变成了一种低俗的、沉沦的商品。
二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其创作的思维,应该更多的是依靠创作者本身的直觉和思想灵感等,同时结合创作者自身的顿悟以及想象等重要思维形式。一个完美的、杰出的艺术创作应该是从非理性的思维角度出发,从中捕捉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捕捉到各个细小的信息,进而将信息进行编码以及重组,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但是,从商业运作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艺术创作,则会过分的追求利润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一种利益的角度出发对艺术创作的资本进行盘算和比较。这其中有着重要的差别。通过直觉和创作灵感进行艺术作品的制作,更多的需要艺术创作者本身的个性以及自由,是一种超越了功利性的思维表现,但是从商业资本的逻辑角度出发进行艺术创作,则完完全全是一种功利性的思维。这两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如果两者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则会导致艺术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在商业资本等思维逻辑之前败下阵来。
所以,对于当前阶段的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如果过分的注重商业炒作,过分的进行资本运作,则会进一步的抑制艺术创意的生命力以及艺术家的创造灵感,这一点在本质之上是违背了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的。如果将商业化的成分过分的加入到了艺术创意产业当中,则会导致艺术成为一种完全的交易商品,没有内在价值可言。艺术与资本在内涵之上,其实是水火不容并且势不两立的。过分的艺术冲击不仅会打破商业与艺术之间应当保持的张力,还会使得艺术品失去价值。只有很好地保持了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张力,才能够促进艺术创意的不断发展,并且实现艺术的兴旺发达,推动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论
综上所述,根据对现代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以及相关的概念和背景进行全面探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地论述了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景以及其与商业存在的内在价值,同时,也详尽的分析了艺术创意产业与商业之间应当保持的一种张力,全面的探析了艺术创意产业与商业运作之间的内在含义以及本质上的区别联系,保证艺术与商业之间的联系可以建立在一种平衡的基础之上,为了更进一步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前阶段的艺术创作不断前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并且使得艺术可以在更加具有价值和内涵的层面之上影响人们的生活、熏陶人们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王荣.浅议城市园林设计当中的艺术体现[J].农业科学,2010(9).
[2] 林清文.论城市园林设计当中的现代艺术的展现[J].中国园林,2008(3).
[3] 徐伟.浅析艺术影响之下的城市规划设计[J].时代建筑,2011(8).
[4] 王平.浅谈室内艺术设计的基本要素[J].现代装饰,2010(1).
关键词:组织文化;创意人才;创意产业
组织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文化能把战略当午餐吃掉。”创意产业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一些国家和地区提出创意立国或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创意产业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产业基于知识的产业部门,主要以人的创意为内容核心,以创意人才为基础,对创意人才的培育和管理是发展创意经济的重要内容。创意企业担负着创意人才的使用性开发的责任。相关学者对其组织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意人才特点
一些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人才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头脑”服务为特征、以专业或特殊技能为手段的精英人才。创意人才虽然从事的工作各有不同,但他们具有一些普遍的共性和特征。其一,创新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意人才的最大特征,是创意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创意人才惯于打破常规,不受制度的约束,对常规生活保持求新求变的态度,不断尝试用新的、不同寻常的方式发现和解决问题,并由其创意不断生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二,高端创意人才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创意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精创意人才的培育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许多学者从创意人才的胜任力等方面分析其能力构成,但很难寻求一种相对固定的培养模式,高端创意人才往往具有不可替代、难以复制的特点。其三,个性化。创意人才往往对某种艺术或从事的专业有一种近乎痴狂的热爱,有执着追求的特质,不受工作时间等体制和制度地约束,喜欢自由,具有很强的个性。其四,工作成果不易测量。创意人才的工作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而且有很多成果,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成果大部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难以分割,因此给个人的绩效衡量带来很多困难。其五,组织松散。创意人才的自由性较强,很难受体制的约束,不同项目的人员配置也很灵活,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二、创意产业组织文化特点
在创意产业的企业运营中,人才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如何尽可能地把全球顶级智力吸引过来,并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创造更大的职能。创意人才呈现出其独特的群体特征,因而这促使创意产业的组织文化具有包容性、跨文化性、培育性等特点。其一,包容性。组织文化的包容性在创意产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意人才的思维非常开放,个性很强,不愿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因而创意产业的组织文化必须最大限度地包容人才的个性、文化、背景,,不断促进创意人才地开发与培育。其二,跨文化性。这是我们这个时展,也是创意产业发展所要求的。跨文化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注重多文化氛围的和谐共存,互相促进,有最大限度的包容。二是积极创造跨文化环境,促进多文化的交流、碰撞。“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能只靠本民族的力量。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其三,培育性。创意产业应注重自身软环境的打造,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创意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多的空间。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奠基人彼得•圣吉指出,学习型组织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创意产业不仅要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开发培育,还要注重对未来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例如,有的企业和高校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甚至直接在高校开设课程。其四,激励性。组织文化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意和激情。除了传统管理体制中的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之外,对于创意人才的管理,相关企业更要注意营造宽松自在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强调情感的归属机制而非强制性的约束,注重对员工的人文精神和性格的培育,要强调奉献精神、合作精神、进取精神的情感激励,激发其工作的内在动力,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情感归属。其五,合作性。合作是文化产业组织文化的重要内容。相关企业应强调团队的力量,强调不同个体碰撞迸发出的创意火花。尊重个性与强调合作是创意企业组织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六,灵活性。创意多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很多利益触发点多来自于不拘泥常规的创意,其具有时间不确定、成果预期不确定、目标达成不确定,人员构成不确定的特点,因而组织管理应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反应和项目进展做出快速反应。
三、结束语
组织文化的表现有很多,有外在的,如衣着、举止、做事风格等,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文化,如身份认同、思考方式和工作氛围等。这种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往往是潜移默化、难以觉察,但是至关重要。我们应正确认识创意产业,明确创意人才特征,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健康的组织文化,不断促进创意人才的开发和培育,以此有效促进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澳】约翰•哈特立.创意产业读本[M].赵欣,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英】TerrenceE•deal,AllanA•kennedy.新企业文化:重获工作场所的活力[M].孙健,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文创产业;创意阶层;创意城市;产业发展环境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5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28-03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从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提出以创意立国或者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事实上,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城市几乎没有例外,都成了创意产业最集中和发达的地区,并以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意产业而名闻于世。创意城市,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新的方向。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背景下,创意产业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全球创意经济的发展,创意这一核心要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中国,虽然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创产业的内容有一些差异,但正如张振鹏(2011)指出,文创产业具有典型的中国特性,相比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更具兼容性,内涵也更丰富[1],也更能体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发展文创产业,以期使之成为支柱性产业。国内外学术界也围绕文创产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下文将围绕创意阶层理论、创意城市等研究梳理有关城市文创产业发展环境的相关文献,为深入研究城市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创意阶层理论研究
创意阶层,是创意经济下产生的新概念,它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RichardFlorida提出。在创意经济时代,美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劳工阶层、服务阶层和农民阶层外,一个新的阶层——创意阶层正在悄然兴起。Florida把创意阶层分为“超级创意核心”和“创新专家”两部分。“前者包括科学家与工程师、大学教授、诗人与小说家、艺术家、演员、设计师与建筑师,非小说作家、编辑、文化人士、智囊机构人员以及其他社会舆论制造者等现代社会的思想先锋;而后者则广泛分布在如高科技行业、金融服务业、法律与卫生保健业以及工商管理领域等知识密集型行业”[2]。以Florida有关创意阶层的特征、创意阶层指数等研究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创意阶层理论。创意阶层,一个新诞生的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可以概括为个人特征和地理分布特征两个方面。
(一)个人特征
第一,创意阶层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创意阶层人员虽然从事不同职业,但都经常有新想法、发明新技术,从事着旨在“创造有意义的新形式”的工作。第二,创意阶层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李振华(2008)对上海市创意阶层的实证研究表明,上海从事创意产业的人群中,本科学历占81.5%,硕士占17.3%,博士占1.2%[3]。第三,创意阶层的价值观。创意阶层人员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自我表达倾向,因而他们更欣赏开放性和多样性。
(二)地理分布特征
创意阶层集聚于创意城市,并对城市生活条件有较高的要求。Florida、Clark、Glaeser都是城市生活便利论者。他们认为,便利的城市生活条件主要包括:一是充足的商品服务供应;二是由优美建筑和合理的城市规划等形成的美丽的市容;三是良好的社会治安;四是优质的公共服务;五是便利的交通和通讯设施。这其中Florida的3T理论影响最为深远,该理论认为一个科技发达、创意人才聚集、包容性的城市能吸引创意阶层集聚。
国内学者如张迺英等(2010)也对我国创意阶层现状做了研究[4],但受限于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使得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深入和拓展。只有诸大建、王红兵(2007)的文章中第一次引用2005年的地产评论中的数据对我国主要创意城市相关指标进行排名,并给出了城市创意阶层的比例[5]。
二、创意城市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创意城市中关于创意城市形成影响因素的论述也是文创产业发展环境的重要一个方面。创意城市本身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学术界没有就创意城市的定义达成一致,但其中Landry对创意城市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目前主要有国外的四种理论来解释,分别是:
(一)Landry的七要素理论
Landry认为创意城市的形成主要在于创意环境的营造,而创意环境的建立关键在于创意人才、意志与领导力、人力的多样性与开放的组织文化、地方认同感、都市空间与设施、网络机会这七大要素。
(二)Hospers的三要素理论
Hospers认为创意城市能否形成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1)集中性:体现在人口数量以及人互的密度上;(2)多样性:包括城市居民在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3)非稳定状态:能否激发创意。
(三)Florida的3T理论
3T理论的逻辑在于宽容吸引人才,人才创造科技。Florida通过美国的创意城市数据实证证明,这些城市都在经济发展的3T方面成绩斐然。
(四)Glaeser的3S理论
Glaeser(2004)提出的“3S”理论认为导致创意城市形成真正有效的因素是技能、阳光和城市蔓延。
概括起来,创意城市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创意城市应具有能够吸引创意阶层的高品质生活环境;(2)城市文化多样和开放,以增进创意人才、企业的交流、融合。
三、文创产业环境研究
上述创意阶层理论是比较系统的一个从宏观层面围绕城市创意人才环境的研究成果。在此之外,目前有关产业环境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
(一)城市文创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志成等(2007)研究指出城市发展创意产业存在两类主要影响因素是创意经营环境和创意资本基础[6];陈建军(2008)从文创产业区位选择的角度考察了其它影响因素,并概括成制度、环境、人才和文化这四大因素[7];张纯等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展示了自发形成的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8];褚劲风(2009)、黄江(2011)、薛东前等(2011)从空间视角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9,10,11];马仁锋等(2012)的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科技创新与文创产业的相关文献认为,科技创新是文创产业动力源,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12]。这也支持了3T理论中强调科技因素的重要性。
(二)具体某一产业环境要素方面的研究
陈倩倩、王缉慈(2005)通过对音乐产业的案例研究,认为极富创造力的创意阶层是创意产业活动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核心,而创意产业集群能为创意阶层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13];任珺(2008)探讨了深圳具备的政策环境优势[14];孙彤等(2012)对我国四大直辖市的文化产业融资环境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15]。
(三)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
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创意产业环境进行评价。童昕、王缉慈(2005)采用调查问卷和企业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北京和上海的创新型企业,从微观层面对比企业对城市创新环境的主观认知和评价[16];丛海彬、高长春(2011)运用TOPSIS理论构建相应的城市创意产业支撑环境评价模型;吕庆华、芦红(2011)则基于面板结构方程方法,对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和实证研究海西七大中心城市[17];王重远(2012)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体系[18];申玉铭等(2012)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5个主要中心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提出了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战略[19]。
另外,也有许多学者从城市软实力或者竞争力等角度进行了一些讨论,如丛海彬(2011)指出创意中心城市以发达创意产业为支撑、以创意氛围为核心要素、以密集的创意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以创意文化的基础创新为根本[20];张伟、谢宇鸿以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为工具,对广沪深三城市的文创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比较[21]。
四、总结与展望
相比国外的研究,有关城市文创产业发展环境的研究文献国内的并不少但还没形成系统性的理论,这主要在于我国的城市文创产业的实践起步比较晚。但随着近几年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文创产业发展以及创意城市的打造,围绕文创产业和创意城市的研究将是一个热点问题。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外形成优秀理论的指导下做相关研究,力求在研究实践中结合实际得出符合我国城市发展文创产业的成果。
创意城市不是文创产业的简单堆砌,不是经营城市的权宜之计,而在于创造一个吸引创意人才、文创产业繁荣发展而有机结合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形成创意城市。因此,迫切需要相关的理论研究为城市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振鹏.文创产业的中国特性和中国道路[J].经济问题索,2011,(11):37-41.
[2] 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 李振华.上海市创意阶层休闲消费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 张迺英、笪祖秀.我国创意阶层的崛起及构建对策[J].经济论坛,2010,(11):143-146.
[5] 诸大建、王红兵.构建创意城市——21世纪上海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J].城市规划研究,2007,(03):20-24.
[6] 王志成、谢佩洪、陈继祥.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08):49-57.
[7] 陈建军、葛宝琴.文创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09):71-75.
[8] 张纯、王敬甯、陈平等.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J].地理研究,2008,(02):440-448.
[9]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09,(01):102-107.
[10] 黄江、胡晓鸣.创意产业企业空间分布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11):1851-1856.
[11] 薛东前、刘虹、马蓓蓓.西安市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科学,2011,(07):775-780.
[12] 马仁锋、唐娇、张弢、刘修通.科技创新带动文创产业发展研究动态与中国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93-99.
[13] 陈倩倩、王缉慈.论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环境——以音乐产业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5):5-8.
[14] 任珺.深圳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环境[J].南方论坛,2008,(01):28-37.
[15] 孙彤、侯璐、齐庆祝.国内文化产业融资环境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2,(12):49-52.
[16] 童昕,王缉慈.北京与上海创新性产业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2005,(04):35-40.
[17] 吕庆华,芦红.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1,(09):1476-1482.
[18] 王重远.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08):24-27.
[19] 申玉铭、邓秀丽、任旺兵、黄霖.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评价及空间发展战略[J].地理研究,2012,(07):1269-1279.
旅游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旅游逐渐兴起,并迅速获得游客青睐。由于传统旅游活动具有商品化、标准化的特点,加之游客旅游需求的转变,创意旅游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创意旅游也需要与富有创意的酒店环境相匹配,实现全新的发展。
一、创意旅游的内涵和特征
传统旅游业主要是依托物质文化实体进行活动开发,游客在参观旅游景点的同时,可以从事相关娱乐活动,并进行购物。但这种旅游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问题。其旅游活动具有商品化和标准化的特点,游客只是到某地观赏景点,观看一些表演,旅游过程已无新意。而且旅游过程中的隐性消费问题也给游客带来极大困扰。与此同时,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新颖性、参与性表现出强烈需求,他们希望更多地参与体验过程,实现自我发展。在此背景下,创意旅游应运而生,备受游客欢迎。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创意旅游进行了界定:即创意旅游是一种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原真性的、可直接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学习当地的艺术、传统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象征性文化,并与当地居民相互交流,在生活中体验文化。
创意旅游具有文化性、流动性、互动性的鲜明特征。首先,创意旅游与创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创意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创意旅游的发展。创意旅游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而且极具创意性。比如手工艺品制作、艺术表演、绘画、摄影、烹饪等文化创意活动,对于激发游客创作灵感和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适合游客亲身体验。其次,创意旅游的流动性强。由于不以传统的物质实体为依托,创意旅游中的活动内容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可以随时变换地点,减少对物质实体的建设投入,更适合服务于不同地区的游客。最后,创意旅游具有互动性。互动式学习是创意旅游的显著特征,游客可以参与各种创意文化活动,彼此间相互交流切磋,吸收当地文化,实现自我发展。
二、创意旅游活动的开发
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而且不同省市地区也有自身的民俗文化优势,因此,创意旅游活动的开发应在紧密围绕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发挥各地区的文化优势,构筑创意旅游产业链。
第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关联。文化创意产业中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仅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了旅游业的创新,创意旅游也可以使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更多的产值。所以创意旅游活动的开发应积极从创意文化产业中挖掘素材,如创意绘画、创意手工制品、创意演出,同时还应注重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进行创意旅游开发。为此,政府部门可打造产业互动交流平台,使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元素能够更好地融入旅游业。
第二,发挥地区创意文化优势。不同地区有其特定的文化形成基础和发展特色,创意旅游活动的开发也应从地区实际出发,凝聚旅游亮点。比如,政府部门可根据地区文化特点,组织民俗文化节、传统才艺展示等新型旅游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了解民俗文化,增加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并在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中感受创意旅游的魅力。再如,政府部门还可组建创意市集,组织民间创意文化展览,举办创意嘉年华等,使流动和非流动的创意旅游项目得到发展。此外,有的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创意基础设施,如主题公园、风情街,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以创意基础设施为依托,发展各种形式的创意旅游活动。
第三,构筑创意旅游产业链。创意旅游活动自推出以来,深受游客喜爱,各地创意旅游活动异军突起。随着创意旅游开发规模的扩大,政府部门应重视对创意旅游资源的整合,引导旅游公司紧跟时代步伐,通过一系列的开发设计活动,构筑起创意旅游产业链。从游客需求来看,他们不仅对创意旅游活动感兴趣,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需求特征,如有的游客喜好民俗游,有的游客对手工制作情有独钟,有的游客热衷参与艺术活动,而这些不同类型的创意旅游活动分散于不同的地区,且各地亦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因此,旅游公司应立足不同地域视角,开发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创意旅游活动,将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创意旅游产业链,加深游客体验。
三、创意旅游与酒店住宿环境的选择
创意旅游开发过程中,酒店住宿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传统旅游活动实质是传统旅游模式和传统住宿环境的结合。创意旅游开发强调旅游过程的创意性、新颖性,而旅游是一种产业链式的发展,除旅游活动外,餐饮、住宿、购物等也是重要的环节。所以愉悦的创意旅游过程不应与住宿环境相脱节,经过一天的旅游参与体验,游客需要温馨舒适的环境休息,在他们看来,酒店住宿环境已成为旅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择新型创意酒店应作为创意旅游开发的一部分,形成旅游体验活动的延伸。
关键词:体育经济;创意产业;体育文化;北京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6-0021-04
Study of the sport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in Beijing
YIN Bo1,FENG Xia2
(1.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Beijing 100732,China;
2.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in Beijing, and pointed out that current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rt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in Beijing mainly focused on such 4 aspects as sports tourism that bases its theme on the Olympic Game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industry dense areas, the construction of games sponsored by sports brands, and the booming of creative ideas for leisure sports entertainment together with the experiencing economy, having such major problems as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s for the sports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the total volume of sport cultural consumption being too low; the scale of the sport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having not been formed; the sport industry being not adequately combined with related industries. The authors offere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in Beij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sports economics;creative idea industry;sport culture;Beijing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作为顶级的体育赛事,全球瞩目。从会徽、吉祥物,到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和施工都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体育文化创意。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理念的实现,拉开了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大幕,为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本文对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特征
1.1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术语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英国是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国家,并在政府层面上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在《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界定:源自个体的创见、技巧和天赋等智力活动进行知识产权的生产和开发,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相关产业[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借助于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2]。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3项内容。
在我国,最先使用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的是台湾地区。在2002年台湾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并将其描述为“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北京在2006年出台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新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由上述界定可见,虽然定义各有差别,但是对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与产业联姻,用创意作纽带的实质已形成共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是对我国文化、政治、历史、经济的一种高度的融合,既扩充了文化产业的内容,又不是对英国创意产业的简单模仿,也更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3]。
1.2体育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意味着人类经济增长方式和未来经济社会存在的文化方式的变革。在世界经济发展蓝图下,体育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一跃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当前学术界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尚没有清晰的界定。
体育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国家标准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16个门类中,体育位列第12大类“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附加值起到积极作用。有研究者提出:体育文化产业,在总体上被看作是经济体育文化一体化产物,是具有体育符号特征,从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推动经济增长,用产业手段发展体育文化,以体育文化为主要资源进行生产,以经营性方式向社会提供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产业形式。从广义上被界定为“以提供体育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为和组织的总和”[4]。
根据前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分析,“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组成 ,它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它是体育产业中具有“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那部分内容,才能称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或体育创意产业)。
1.3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分支,亦具有这一相似特征。
2)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在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的简单加工与售卖、常见的体育比赛都不能算作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而形成知识产权的部分如赛事电视转播、知名品牌的销售策划、品牌赛事的推广等,因体现创新和研发等科技与文化的附加值可归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内容。
3)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交融的产物。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对与其相关联的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2.1社会背景及政策措施
我国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继房地产、汽车之后另一大国家重点扶持产业。
2006年1月15日,北京市颁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把北京建设成“创新型城市”,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重点支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06年11月7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2006年12月11日,北京市财政局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对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助的具体内容;同年12月13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首次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把文化创意产业分为9类,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2007年9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2%,年均增速超过15%”,进一步提升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主导力量的影响,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的文艺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交易中心、广告和会展中心、古玩和艺术品交易中心、设计创意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文化体育休闲中心等9大全国性文化中心。2007年11月21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把“文化体育休闲产业”纳入“文化创意产业”范畴,并纳入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的大格局中,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彩票等门类综合统称为体育类的创意产业。2009年4月16日,北京市政府和文化部共同签署了推动首都文化建设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
2.2发展现状
北京有人才、科教、文化、信息、市场等独特优势,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额达到7 260.8亿元,实现收入4 601.6亿元,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占全市GDP的10.6%,已超过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成为北京市新的支柱产业。预测到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将突破千亿元,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6]。
当前北京发展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北京的体育品牌,二是生产体育元素、文化元素、旅游元素、媒体元素高度结合的高端产品,培育国际级的大型体育品牌赛事。通过发展体育创意产业,引导丰富的奥运资源发挥积聚效应,使奥运资源转化成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的体育产品,已成为体育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体育文化研究的增长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以奥运为主题的体育旅游持续升温。
奥运会后,参观奥运主场馆“鸟巢”和“水立方”被列为最具有号召力的北京必游项目。此外,奥运场馆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季活动,每年一届的“鸟巢欢乐冰雪季”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参与冬季体育娱乐健身活动,“水立方”在奥运会后正在改造成为北京最大的水上游乐场,整个奥运中心区将形成一座集赛事、休闲、餐饮、文化于一体的奥林匹克主题公园。通过奥运场馆的改造,推动体育文化体验,文化创意激活了体育的体验经济。
2)体育产业集聚区域发展迅速。
从2007年起,北京市政府连续3年每年拿出5亿元人民币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打造6大体育功能区,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在内的奥林匹克中心区,以五棵松体育馆为核心的球类健身运动产业功能区,以体育商务和总部经济为主的龙潭湖体育产业园,以顺义水上乐园和跑马场为核心的东部休闲运动功能区,以昌平区的铁人三项基地为基础的十三陵户外休闲运动功能区,以及囊括大兴、亦庄和丰台的南部体育功能区。上述6大体育功能区的建设使北京初步形成南北有大型体育主题公园,东西有特色体育健身园区的基本格局。
3)体育品牌赛事加紧建设。
2010年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的发展目标。北京在“十一五”时期加强与国际职业体育组织的合作,积极引进国际体育品牌赛事,如世界职业网球巡回赛中国公开赛、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世界乒乓球北京大奖赛、环北京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北京国际城市马拉松黄金赛等;积极探索国际性、综合性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努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
2.3存在的问题
1)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
体育文化创意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中,一个赛事如果有非常优秀的体育创意,会产生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产业效应;一件体育用品的售卖,不仅是产品本身,还包括同时出售的基于对体育文化理解的创意。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是内容产业,内容是核心竞争力,而内容又依赖于人力资源,依赖于创意、创新和创造性才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
2)体育文化消费总量过低。
北京作为首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不仅意味着拥有城市功能的优势和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产生出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预计,2020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1 800万左右。从消费支出结构看,2006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每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2 515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人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每年约为125天[7]。《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通过对全国21个大城市2万余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集中在:去公园、看休闲消遣类书籍、打羽毛球、登山、打麻将、种花盆栽、打游戏机等7项既简便易行又花费低廉活动上,这说明,提升我国整体的文化消费数量和质量还任重道远。2009年3月,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列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行业。这一举措明确了全民健身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人文北京城市目标的提出,让城市发展赋以体育文化和健康的含义。发展体育文化创意,吸引大众的体育参与,提高城镇居民的体育文化消费水平,是当前北京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着力抓好的问题。
3)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近年来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北京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3大支柱的首都经济发展模式。作为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北京的现代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有量仍然偏低。当代后工业化和工业化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0%~70%,其中一些国际化大城市高达75%以上,如纽约为86%。北京体育企业分散而规模小,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规划,到“十二五”初期,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将发展到占3%~5%(占GDP的5%就将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北京提出要向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争取2010年达到8%甚至10%。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向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提交的报告中提出,后奥运时期北京将重点发展几大具有奥运特色的产业,其中体育和文化被置于首要位置。利用北京在文化、科技、人才以及国际化方面的优势,接势奥运,继续扩大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规模是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4)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结合力度不够。
体育产业具有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结合。当前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北京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启动的奥运功能区,在开展与扩大体育休闲产业边际效应方面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但总体而言体育产业仍需要加强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力度。
3促进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1)探索实验,大力推进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产业,建立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能充分发挥其示范、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加快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创意产业需要多学科人才,要营造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智能的生存环境,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基地。此外,加强与国外的人才交流和合作。
3)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培养体育消费群体。后奥运时期,全民对体育的关注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北京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体育文化消费总量的提高,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在提供社会体育服务的作用。公共体育设施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满足群众性体育运动和健身需求,培养体育消费人群。
重视创意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全世界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谁先发展谁就占有先机,谁就将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北京奥运带来的观念的转变、眼界的开阔、舞台的拓展,为北京体育文化创意的发展带来机遇。北京作为一座具有3 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具有众多文化古迹的现代城市,在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座城市所蕴含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终将成为体育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通过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促进时尚、休闲、娱乐体育的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因此,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将其视为经济发展问题,还需要将其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之中去综合考量。
参考文献:
[1] 朱晓青.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条件探讨[G]//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64.
[2] 冯梅.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2.
[3] 张振鹏,王玲.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发展问题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2009(6):564-566.
[4] . 体育文化产业策划与创意[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6.
[5] 陈少峰,朱嘉.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1999-2009)[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9:109-110.
[6] 王刘芳.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支柱产业[N]. 北京日报,2008-12-20(7).
[7] 张京成.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52.
[8] 尹继左. 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9] 约翰•哈特利. 创意产业读本[M]. 曹书乐,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4.
[10] 张泉.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7-2008)[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尽管宁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晚,但是在各方合力作用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4年宁德市文化产业体量实现平稳增长,全市“三上”文化产业单位93家,同比增长10.7%;从业人员9189人,同比增长0.7%;主营收入64.64亿元,同比增长11.2%。①一批项目如闽东民俗文化工艺博览城、宁德(霞浦)国际滩涂摄影基地、中国(宁德)科教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省、市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
(一)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宁德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工艺美术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在业界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强的竞争优势。据宁德工艺美术协会统计,宁德市现有工艺美术企业超过300家,涵盖陶瓷,剪纸,油画,根雕,畲族银饰,仿古家具等10大类逾30个品种,宁德市工艺美术行业列入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非遗3项、市级非遗6项;获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6人;获得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3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l5家;获得省级著名商标2个,老字号2个;市级知名商标1个。2011年全行业实现产值40多亿元。
(二)多样性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②而目前宁德的文化创业产品类型比较单一,向动漫游戏,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方面基础薄弱,要形成规模效应难度很大。
(三)具备一定的文化创业产业发展优势
首先是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宁德形成了颇具个性的畲族文化,廊桥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等。其次是政策优势,近几年来,宁德市相继出台了《宁德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宁德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宁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其次是日益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目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已逐渐进入到不同的生活群体。“文化惠民演出”“文化一条街”“电机电器博览会”等大型文化交流展览活动涵盖人群和阶层日益多元。
二、传播学视角下宁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传播内容
从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较之以前都有质的飞跃。从这些大类来看,宁德文化创业创意产业涵盖面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闽东诗群,摄影基地,民俗文化,工艺美术等方面。从传播内容来看,宁德的文化创意可开发因素较多。
(二)传播渠道
当年宁德的文化创意产业借助载体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如下方面: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价值。目前宁德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出版物,有闽东日报和宁德晚报两种报纸、侨刊乡讯等有6种,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有7种。各类书报刊音像制品发行网点217个,各类印刷复制企业274家。③在新媒体的传播方面,目前,宁德的新媒体迅速崛起,数字报纸、电子期刊、各类网站,如宁德网、大宁网,蕉城在线等网站,公众微博微信平台也一跃而起。在体现文化创意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方面,宁德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工艺美术品为主,如柘荣剪纸、畲族银饰、古田油画,福鼎木雕、霍童线狮等,其文化创业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随着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而延伸。
(三)传播生态环境
传播环境主要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所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具有开放性,无限性,差异性等特点。在宁德的传播生态环境语境下,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下,决策层对文化创业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文件政策等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济方面主要体现在物质和资金支持。文化环境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在文化的土壤里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如宁德福安依托畲族银饰文化,将企业做大做强。
三、传播学视角下宁德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一)传受者文化差异不平衡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其富含个性化的创意因子是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最大特征之一,这就要求传播者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其市场占有才有可能,文化创意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要能够精准迎合市场,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要在文化二字上下功夫。从整体上来说,那么就要求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群体表现出强烈的创造特征,能够提供让人印象深刻的想法或者作品。从学历上分析,当前宁德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人员过少,在一些文化企业,如银饰根雕等,技艺传授主要靠师徒间的心口相传,尽管可以在工艺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但要能够充分领悟文化内涵,加快产品的再创造,那么就会遭遇知识的瓶颈。“传播关系”主要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关系,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受众主要是指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他们之间的交集在于对某一文化产品或者文化因子拥有共同的理解。传播者希望接受者快速理解自己的产品,进而产生后续行为(消费),那么创意才有可能产生价值,量的累积后为实现产业化打下基础。这也势必要求接受者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欣赏理解并接受蕴含在产品之中的创意因素。在当前的宁德文化创意消费市场,良好稳健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渐构建,这也说明接受者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素养正在提高。
(二)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体现
在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过程中,考量产品在消费市场的接受程度,除了在数量上有所体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蕴含有创意的文化特征有没有被目标受众所理解。理想的循环状态应该是传播者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有个性的文化产品,销售过程中不仅是消费行为的达成,更是文化的一并传递。其创意想法被消费者接受并消化,进而逐渐培养一个更加充满人文内涵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在此循环过程中,会促使传播者不断更新思维,在市场的需求下更新更多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文化创意产业也因而才显得欣欣向荣。当前,宁德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民俗文化产品诸如根雕,畲族银饰等,在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中,销量逐年增加,宁德(霞浦)国际滩涂摄影基地经过数年的打造,在摄影界声名鹊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解码与再创造处于一个良性循环当中。
(三)传播媒介的公关特征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要让文化创意产品在更广范围为更多受众所熟悉,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公关特征就会体现得比较明显。公关策略就是企业通过对周边生产经营环境进行沟通和协调,营造利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环境的组织或个人的行为。(来源百度百科)文化创意产业是个新兴产业,也就表示其被广泛接受有一个过程。对于传播媒体来说,公关策略一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基础性宣传公关,通过媒介的传播,告诉受众在当地有这些文化现象并已经逐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行业。这方面,宁德的媒体诸如电视台,报纸,网站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宁德电视台开办的《闽东文化大观园》,电台的《东侨新视听》,报纸的专题报道等,逐渐在受众心目中形象了文化内涵丰富,产品多样,前景可观等印象。第二步采取的就是精准路线,针对特定的目标受众和目标市场,进行公关宣传。在当前的公关宣传中,宁德的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是通过参加大型展会,博览会,行业比赛,主题活动等形式在大范围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具体细化到营销方面,其个性化智慧特征就体现不明显,基本上采用的是软硬广告结合的方式,重要的是广告质量不高,以促销类型为主。
(四)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广义指传播行为所引起的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影响和后果。狭义是指传播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或目标的程度。②在多方合力作用下,宁德的文化创业产业发展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表现在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推进建设方面,如宁德工艺博览城项目再次入选2014年度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7个在建或基本建成园区(含宁德工艺博览城)被列入省文化产业园区名单;宁德飞鸾军旅文化旅游区项目目前已进入立项审查阶段。市十佳文化企业2014年主营收入合计近25亿元,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升。福建省珍华堂工艺品有限公司2013年主营收入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24%。
四、宁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一)传受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更足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主导者及其参与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更多好的创意,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从宏观方面来说,作为起到扶持鼓励引导的政府,其主动性体现在根据宁德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科学制定更多的利好政策;出台更多的措施,为文化创意产业保驾护航。微观层面来说,传播者指的就是创意提供者,这就要求他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传播文化产品的某些创意的时候,不仅仅只是简单告诉消费者蕴含有这种因素,更应该通过特定方式,内化成为消费者主动消化接受的动力。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提升创意质量,提升传播者的知识水平是必经之路,在这方面,宁德应该采取多项措施,引进各类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处于不同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等,当前要做的工作是基于他们对文化创意产品或者服务有需求的基础上,科学洞悉受者的实际需求。
(二)公关策略的与时俱进,个性化
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当中的网络媒介为公关策划的实施提供了通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户外广告等媒介,使得文化创意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在公关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宁德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将自己产品创意与传播方式的个性化结合起来。例如,广告制作将文化因素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很好结合,不能局限于简单的促销广告。在公关活动策划上,结合特定的节庆,时节或者大事件,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科学策划典型活动。
(三)培育创意产业宁德品牌,加速拓展市场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程度对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任务。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广泛就业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创新性
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文化产业,它是适应新的产业形态而出现的创新概念,是对新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英国提出的13类文化创意产业部类,主要包括新生的产业类别,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软件设计、手机文化产品,也包括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和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提供设计、理念、增值服务等,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需求。
(二)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这种越界主要是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通过越界,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创意产业往往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创意产业中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活动领域的内容,也有传统三产中的一般服务业,更有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服务活动的内容,是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全球性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各国主要产业,产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体系的形成带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流动的体系。电影、书籍、电视节目、音乐唱片等可以在全球同时发行上映。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更加速了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进程。随着全球化分工体系的形成,文化创意产品如同其他产品一样纳入到全球分工体系中,全球文化资源得以共享。
二、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的特殊价值
从区域发展角度考察,由于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方所独具的,因此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价值
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是区域的战略性产业,它是地方经济的新增长极,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是地方特色文化,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资源从原有的硬资源扩大到软资源,在各个区域之间对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就显得更有意义了。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将加速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传统产业的升级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二)社会价值
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大大提升文化在推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使文化与经济成为区域发展的两翼。地方特色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民众在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地位,它将为区域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将极大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提升区域品牌形象、推进区域精神文明建设。
(三)文化价值
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将有效地推进区域文化事业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从被动保护转变为主动开发,从资源投入转变为资源产出,从简单挖掘转变为深度开发、提炼升华,这将彻底改变文化事业发展模式,使文化事业在新的层面上得以更好发展。
三、地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和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资源
制定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化整合政策,充分利用文化创意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股份制、集团化为目标,整合经营性文化创意资源,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用市场化发展的眼光来规划文化创意资源,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采取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措施,从优势资源入手来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下对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配置和整合的重要作用,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优化。支持有一定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与专业化并举,鼓励中小文化创意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二)制定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和法律规范,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研究出台税收扶持、产业准入、市场开放、经营性文化创意事业单位转制等优惠政策,形成健全的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同时要完善政策,加强引导,采取贴息贷款、低息贷款、政府奖励等扶持鼓励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导、鼓励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机制。尤其应利用好有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制定本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合理规划发展创意产业的载体,推动其率先发展,加快发展。
创意设计是以文化、美学、用户为核心概念,通过智力资源支持生产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将文化和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产品文化内涵与生活环境品质。创意设计产业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面对创意设计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服务需求,需建立创意设计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技术、设计管理营销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创意设计方法、营销、协同、知识管理等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为创意设计企业提供专业化、智能化设计平台,探索创意设计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科技需求及创意设计产业的整体营销管理模型的同时,优化创意设计资源,构建创意设计产业新的经济模式。从而有利于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孵化小微创意设计企业,帮助其开拓市场,提升其设计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二、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创意设计产业在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创意设计企业在创意设计的理性、设计转化技术、产业环节沟通、产业人才、综合管理等方面实力不足的内部问题,在外部环境方面,不成熟的市场、不稳定的需求、不完善的产业链也给创意设计产业带来了许多问题。综合分析,我国设计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点亟需解决的问题。
1.创意设计企业缺乏专业、智能的设计支撑平台
创意设计产业是以知识为主要推动力的产业,要提高创意设计产业的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多学科理论的指引,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是,由于专业设计平台的匮乏,我国创意设计企业总体表现为知识更新慢,竞争力差。创意设计知识理论跨度大,更新快。但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特别是设计营销管理及现代艺术设计等跨学科理论的系统转化和融合在我国设计产业并没有得到系统的转化和融合,导致目前普遍存在创意方法僵化,设计营销理念陈旧的问题。其次,目前我国创意设计专业工具严重依赖国外商业软件,在设计信息获取、设计图纸绘制、设计成果测评等关键设计环节缺少符合我国设计师习惯的设计软件。另外,我国设计创意项目目前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师个体的即兴发挥,无法保障各类产品开发在数量、质量和周期上的严格要求和限制。创意设计企业亟需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指导,以保障持续不断的高质量的设计创新。
(二)创意设计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实力不足
目前,小微企业是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对解决就业岗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企业运作活力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也有着自身无法摆脱的困境。由于预算、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小微设计企业无法雇佣高水平的设计人才,引进先进的技术,采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再加上现在创意设计市场不成熟,市场进入门槛低,导致设计公司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创意设计项目的运作上追求低成本,制作流程短、平、快,产品系统研发能力在创新性、系统性方面表现不足。在人才、技术、管理方面,我国创意产业仍处于低水平,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三)创意设计产业链不完善,各种创意设计资源有待优化、整合与开发
传统创意设计项目运作形式单一,通常按照制造企业或施工方的设想完成设计,业务形式多数停留在项目委托上,创意项目多数停留在外观创新上,离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距离。创意设计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创意设计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创意设计在用户满意度、设计创新度方面的质量不高,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创意设计产业链的完善,需要成熟的专业化分工,包括设计调查机构,设计项目中介、咨询机构,创意设计服务机构,设计营销机构,产品制造企业,产品分销企业等创意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横向、纵向整合。我国目前创意设计企业大多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产业链上下游没能取得很好的联系与整合。需要探索在创意设计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搭建桥梁,优化整合创意设计资源,为构建创意设计产业新的经济模式奠定基础。
(四)创意设计产业缺乏公共营销管理策略,无法树立产品形象
发达国家从政策层面重视创意设计产业,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创意设计产业的整体发展,对创意设计资源系统规划,对创意设计产业进行公共营销与管理,为市场竞争赢得了优势。这么做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大众设计意识,而且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提高本国产品的形象。但是,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实践,设计产业缺乏公共营销管理策略,导致创意设计产品无法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取得优秀的品牌声誉,使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我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过程中,亟需通过各种公共管理手段,推动创意设计产业的整体营销,为创意设计行业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创意设计产品形象的树立,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我国创意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1.公司/企业引领创意设计研究。
目前,中国以后来者的身份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我国目前大量的企业尚未摆脱全球化经济竞争的最底端。对全产业链进行整合,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摆脱这一状况的关键。产品设计以及智能软件开发的产业集群是真正创新的所在。传统的研究为线性模型,沿传送带移动的离散单元。在工业经济和体验经济大环境中,价值是由企业/公司创造的。正是由企业/公司驱动着创新设计的理念、方法、工具研究,提高创意设计在全产业链中的效益。公司/企业在价值驱动下从宏观的层面引领者创新设计的研究,从微观的层面进行云设计服务平台的建设。
2.高校在研究中提供结构化的数据
高校研究产品设计方案的信息表达,并从中提取设计信息;对特征属性及约束分析,建立特征筛选矩阵;最后基于选定的设计方法,建构基于特征的设计模型;并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设计资源进行虚拟化,整合到云设计服务平台的资源层中。
3.社会团体在研究中提供非结构化数据
相关产业的企业/公司在价值的驱动下,开展设计创新研究。在研究中,另一重要角色就是由供应商合伙人、顾客、顾客的顾客组成的社会团体对研究提供者非结构化的数据,促使着企业/公司对价值链(附加值)的效益挖掘,从而达到质量和用户需求(质量、成本、时间)的平衡,实现产品全过程可持续发展。
(二)创意设计公共管理服务模式
1.创意设计政策扶植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中,有着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并且低消耗、低污染的创意设计产业是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创意设计产业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大量措施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意产业有深厚根基的城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扶植方法、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意产业扶植系统,对产业的各个层面进行支持。但是,各地方的创意产业的基础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十分不均衡,创意设计产业内部也有众多的细分门类,各门类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创意设计产业进行政策扶植不可一概而论,切忌“一刀切”。而要结合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创意产业基础情况,在国家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对各地区的特征进行具体、科学而深入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植政策。要在对国内外现有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特征,应用公共服务、公共资源调配等公共管理原理,从参与主体、组织结构、具体内容等方面科学地,全面地,多层次地制定创意产业扶植政策,做到政策真正为产业服务。
2.创意设计推广策略
由于起步晚、发展不平衡等种种原因,我国创意设计产业链还很不完善。投资方、设计方、生产方、推广方并没能形成紧密的联系。创意设计产业中的各企业主体规模较小,个体力量较弱,而企业间也没能形成强有力的联盟关系,导致国内创意设计产业推广乏力,创意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扭转这种情况,就需要建立一条成熟而完善的创新产业链,构建“创意设计企业—生产制造企业—营销推广企业”这样的一个强大的新型产业联盟,找到一条可操作、低成本、高产出的商业运营模式加强对产业的推广。要根据中国创意产业的特点,建立适应中国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的“设计—制造—营销”的创意设计一体化服务平台,将创意设计产业链中的各个方面紧密地联合起来,最大化地发挥各企业主体的能力与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
3.创意设计投融资服务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特别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创意设计行业,创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更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投融资困难不仅会关系着企业自身的存亡,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因此,创意设计产业要做到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合适的投融资服务机制。要对银行、保险、小贷公司、PE(私募股权基金)、VC(风险投资基金)等多重资金来源渠道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政府引导机制、项目评估与监督机制等项目管理机制,构建体系完整、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信誉建设体系,并从硬件环境、软件政策等方面建设优良的服务环境,形成多方联动的创意设计企业投融资创新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创业平台和环境为创意设计中小企业服务。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开展创意设计企业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与银行、风投、担保等投融资机构开展服务合作,征集创意设计项目融资需求,举办风险投资公司对接会,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探索种子资金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绑定的模式,通过探索各种新型融资模式,为解决创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问题。
4.创意设计人才支撑
创意设计产业在本质上是知识经济,而人才资源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而且是创意设计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目前还存在的严重的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最大”拦路虎“。因此,加强创意人才培训,为创意设计产业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是个人提高自身能力,面对挑战,赢得竞争的必要途径,一方面也是设计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意设计是一种综合创新性的活动,要求创意设计人才具有跨领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具有结合艺术思维、技术思维以及商业思维的综合设计思维。因此,创意设计人才的培训要注重跨领域学科技能的训练,将文化、技术与工商有机融合起来。基于我国创意人才的现状,首先要对在创意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信息进行调查,了解创意设计知识需求现状。随后要以调查为基础,探索一套适合创意设计人员的人才培训体系,满足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最后,建立人才培训与资源管理库,探索人才的培训、培养方式以及相关服务制度的构建。
(三)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
1.创意设计-制造-营销联盟构建
构建创意设计-制造-营销联盟,是完善创意设计产业链,优化、整合开发各种创意设计资源,提高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联盟,设计者、制造者和营销者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设计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缩短创意设计与市场的距离,加大创新程度,实现创意设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内创意设计企业小而分散的特点,可以采用加盟的方式,把创意设计,制造、营销等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小微企业聚集到一起,构成联盟。依照“共担险,共出力,共享利”的原则,充分利用联盟各成员的资源,发挥联盟各成员的优势,实现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的一体化,提高创意成果的转化率,帮助创意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构建一个成熟、完善的创意设计-制造-营销联盟,首先要创建创意设计集成化网络平台,通过统一的平台整合创意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各个企业资源,拓宽企业的联系渠道,方便各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并以统一的范式规范各企业间的业务合作以及资源整合,对联盟的运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其次,要针对性地研发一套适合于现状的利益分享和激励机制,保证联盟内部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并提高各成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增强联盟内各成员的认同和信任,促进联盟内部和谐,维持联盟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效益的提高。再次,要认识到品牌建设在联盟聚合和推广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注重联盟公共品牌和理念的构建。通过共同的品牌和理念为联盟各成员提供较为统一的发展方向,增进联盟各成员的认同,避免各成员间的内部竞争消耗,加强联盟的凝聚力。统一的品牌还为联盟的营销和推广提供了便利,使联盟可以更便捷地发挥品牌优势,提升知名度,并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联盟的构建以及日常运营中,还要注意联盟的产品方向、定位和标准建设,进行联盟产品方向和定位的可行性研究,制定创立产品分类体系,指定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标准、技术规范,确保联盟中不同企业产品的连续性、统一性、规范性。同时还要注意构建联盟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制定联盟知识产权申报、使用、保护的原则、方法和机制,以联合的姿态解决版权保护难题,维护各成员企业的知识产权利益,并最终维护联盟的利益。
2.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构建
构建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为创意企业之间提供交易、交流、协作的平台,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企业聚集到该平台上,集约整合产业链中的创新资源,同时还可以激发创意设计者的工作热情,切实满足企业的需求。构建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包含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专家技术团队。正如创意设计是一种综合创新性的活动,网络平台的构建团队也应该包含来自人力、设计、技术、制造、营销等不同职业背景的人才,为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团队成员要深入了解网络平台的社会、法律、技术限制等环境,并深入市场,深入企业用户,发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在基本方向和重大事项上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规划网络平台的框架,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进行平台运营模式原型设计。在技术团队组建完成并完成详细透彻的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应探讨合适的商业模式组合。商业模式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业务单元和流程,应将商业模式尽可能分解到单元和流程的层次,并规划数据挖掘系统、信用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信息系统来支持商业模式的执行。基于上述系统对网络平台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并在适当时机开始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收集并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反馈,并据此对平台进行迭代优化。在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内容建设上要包括创意设计知识库、创意设计产业链信息库、创意设计交易库三部分。创意设计知识库用于收集并储存符合创意产品定位的包括设计、制造、营销的各类知识,并将其编入索引,方便各企业用户检索和使用。创意设计产业链信息库则从设计、制造、销售的系统角度出发,将与创意设计产业链相关的创意设计企业和个人,相关产业、行业的生产制造企业,相关专业销售市场,相关投资运营商、广告运营商等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从而做到对产业集群的有效挖掘,对新制造模式的开拓,最终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设计交易库主要储存成员上传的创意思路、创意产品造型图、创意多媒体作品等创意成果,方便浏览和交易。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在满足产业内部沟通与服务载体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将受众面拓宽到全社会,采用收费和免费相结合、用户自行检索和平台主动服务相结合等多重运营机制,以增加服务的辐射面,实现网络平台的有效运行。
四、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支撑
1.设计资源在资源虚拟化和资源动态能力表述等关键技术的支持下,转变为虚拟资源并整合到云平台中。
由封装物理资源的Web服务和构成虚拟资源池的语义本体组成,语义本体将物理资源转变成逻辑资源,两者共同实现设计资源虚拟化。建立资源数学模型和建立资源本体是构建设计资源虚拟化的基本步骤。
2.储存云设计服务平台所需要的大量的创意设计行业知识资源
并让客户快速而准确地在这大量的资源中找到所需的资源,必须采用可以支持大规模数据和分布式水平扩展的数据库系统来储存海量的创意设计数据,可以采用目前成熟的如Bigtable、SQLServer等技术。为了实现精确搜索设计资源和设计能力的功能,还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搜索引擎系统来针对设计资源和设计能力的搜索。相关行业的云设计平台采用基于本体的语义知识进行推理。首先,构建对应领域本体库以实现知识信息的形式化表现;其次,使用Jena自带的推理机制进行推理,并灵活地融入自定义规则对本体模型进行扩展推理,从虚拟资源池中筛选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候选资源;最后,用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本体匹配算法计算每个候选资源与客户需求间的相似度值,确定最终的所需资源,实现资源的搜索。
3.知识产权二维码系统的研发。
对特征化的设计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整合到云设计服务平台的资源层后,要及时以加密二维码呈现基本信息,保护企业、设计师的知识产权。
4.在创意设计项目全面展开之前,对用户需求、市场机会和设计趋势进行系统的预测和规划,可以保证创意设计项目的合理性,提升创意设计项目的质量,并为创意设计项目的成功提供保障。
用户需求分析包括研究用户特征与产品的相关性,识别并分类提取角色模型特征,建立用户角色模型。市场机会分析包括基于市场、技术、用户的信息分析分类,模糊逻辑推理模型,提取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协助设计师寻找市场机会和产品定位。设计趋势预测分析包括识别以往创意设计案例的特征,完成产品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特征提取,指出发展趋势的具体方向。
5.创意设计产品涉及的行业有很多,需要测试的性能指标参数也很多。
可以使用眼动仪提取用户使用产品时的视觉数据,并通过热点图、视线扫描路径、兴趣区域等分析方法分析平均注视时间、回溯性眼跳、区域间转移等指标,获得特定区域上的具体数据,来分析创意产品的创新点以及对人的吸引力等特性。也可以使用AR(增强现实)技术对用户体验进行分析,利用专用设备产生一种虚拟的环境,给用户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刺激,并使用传感器对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行为和生理数据进行监测和记录。利用该技术测试创意产品的可接受性和用户的各种体验感觉,在创意产品实际大批量生产之前为产品定型推广提供支撑。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