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学方法建议范文

教学方法建议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08 14:41: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教学方法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教学方法建议

篇1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新仪器,新设备被引入课堂,增加学生好奇心、新鲜感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足球教学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足球教学方法不断地发展演变,大量新型足球教学方法随之产生,形成了现代足球教学方法。现代足球教学方法分为以教练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种。以教练为中心的足球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教练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有:暗示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方法、串联组合教法、程序教学法和迁移教学法等。暗示教学法通过某种暗示,引起学员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其个人潜力;学导式教学方法是在学生自学自练自己领悟的基础上,老师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以达到技能和体能开发的最优化,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串联组合教法就是把所学的单一的、分解的动作串联起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抗性练习,在玩闹之中,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目标,自己完成练习,不仅可以缩短学习时间,还有利于领会、掌握动作和技术;迁移教学法主要是将足球的作战技巧按类划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步领会足球技能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足球教学方法主要有分层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信息反馈式教学法、表象教学法等。分层教学法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及掌握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任务,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工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互动式教学法是指老师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以达到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合作式教学法是指老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一起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信息反馈式教学方法是指依靠学生自己的练习与探索,获得相关的足球技能,并与他人交流,以获得外界的评价,根据评价,反过来改变学习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表象教学法是通过表象训练,将动作系统地在脑海中显现出来,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尽管已经形成了上述众多的教学方法,但是我国足球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比如足球教学理念不正确,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队伍不雄厚,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场地建设不够、教学设施不齐全、教学资金投入不充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国家应加强对体育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体育教育的基础设施;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体育教师进修,提高其专业技能;学校应摒弃以前“足球无足轻重”的旧观念,合理安排足球的学习时间;老师应构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通过一定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

2、足球教学方法改进的几点建议

2.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讲课和学习环境,还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老师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2、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做一个被动容器去接受知识。学生只是机械式的做笔记、背笔记、考试,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足球教学方法的改进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手段,用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

2.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然而,目前我国聘用的体育教师不仅专业知识不足,而且教学目标不明确,这对足球教育是不利的。因此,要想使教学方法从实质上得到改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十分迫切的。可以通过政策激励、榜样激励,实现老师全面的发展,挖掘老师的潜能,激发老师的活力,提高老师的价值,从而达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

3、结语

篇2

药物制剂的学生先前较多接触药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等医药专业理论知识,所以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经常提出以下问题:学习化工原理的目的和用途是什么?化工原理与专业的联系是什么?因此,在讲授化工原理课程之前,首先要解答好学生心中的疑问。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积极性,我们在第一堂绪论课中讲述化工原理的诞生和发展历史,阐述化工原理是一门过程工程课程,主要涉及物理过程;在一个现代化工企业中,生产装置主要是由管路和设备组成,化学反应的部分所占比例很小,绝大部分的设备都用于物质提取、分离和纯化等物理过程;这些物理过程的效率高低、工艺优劣和产品稳定性是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化工原理中不同的单元操作经常让毫无工程概念的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内容枯燥,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将生活中的实例与单元操作原理相类比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述边界层分离时,教师可以假设情景,在流动河水中有一块圆形石头,石头的前后压力是否相同?为什么我们遗失在河中的物品会紧紧贴附在石头后面,而不会被河水带走?通过这一问题引出边界层分离是边界层脱离物面并在物面附近出现回流的现象,并启发学生思考边界层分离的优缺点及其应用。通过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积极性。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学生没有涉及工程领域,对各种化工设备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其工作原理和结构。教师阐述化工设备和工程过程时,很难清晰直观的表达。在缺乏相应的结构模型条件下,合理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用视频、录像和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应设备的原理、结构和特点。例如,在流体机械单元中,利用Flas模拟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和状态;在蒸馏和吸收塔设备部分中,利用录像或者照片直观地演示精馏塔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况,塔板上的液泛、漏液等现象。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产生亲临现场的感觉,弥补其在工程方面基础薄弱的缺点。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表现形式丰富、交互式学习环境良好和信息量大等特点。

通过图片、动画和录像等将其转化为立体、形象、逼真的随堂演示,既直观鲜明,又便于讲解,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增强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在实际生产、科研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果能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比如,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的实验中引入单元操作的概念。我们讲课时结合整个工艺过程就可以引入单元操作以及传热、过滤和干燥这几个单元操作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由原料到成品需要若干过程,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而单元操作就是物理变化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化工原理的理论知识和他们熟悉的本专业知识联系起来,理解更加准确。另一方面,化工原理中的许多知识点都和我们的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例如,在讲述传热这一章时,结合实际药物制剂中利用热传导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认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

3树立工程观念,培养工程意识

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中应逐步强化学生的工程观点。在典型实例的分析中注重归纳重要的工程结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正确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化工原理的理论教学中,应结合不同的操作单元,系统地阐述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因次分析法、数学模型法、过程分解法等,给学生以方法论的启迪和引导。在以往的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等课程教学中,通常使用相对较严谨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而化工原理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简化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例如:在讲解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时,由于对流传热过程中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很多,不能由严格的理论推导得到具体的表达式,可对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各因素进行量纲分析,将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变量组成无量纲的数群,再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条件下各数群之间的关系,减少参变量的个数,降低研究实际工程问题的实验工作量,并且,由于无单位,因而所得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同时要强调应用工程理论处理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明确工程理论的应用条件。

篇3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特点;数学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的教学难度要高于初中时期,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数学题,我们发现高考数学的解题手段大多都是考验学生对数学的掌握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的心理分析,阐述几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建议。

一、高中学生的心理分析

一大部分高中生性情非常的急躁,在学习时没有掌握教学重点,临近考试就想靠几天的努力“冲刺”成绩和效果可想而知,这些都是高中生的心理现状。高中生是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一个群体,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富有活力、激情、创新意识是他们的特点,同时也有自制力差、叛逆心理、惰性较强等缺点。在学习方面,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逻辑思维能力缺乏,学习方法不灵活,主要依靠机械记忆、重复练习学习知识,往往不注意深入理解掌握。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建议

1.课堂教学应该符合高中生的特点

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深度,把握适当难度,对与课程相关的知识,通过布置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完善知识体系,促进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2.应该给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

师生间的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过程互动的,学生的思维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智慧的火花。如果给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头脑中没有框框,思维活跃,当他成功地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会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不仅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会在参与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3.注重归纳总结,养成“回头看”的习惯

高中数学体系性很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整体性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对复习的重视程度,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不断修正知识体系,形成前后衔接的基础知识网络,特别是在学习方法、解题方法上,多进行分类总结,在回顾、对照、比较中实现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高中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督促、引导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探索意识,都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庆.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0(12):37.

篇4

一、正确观察,事半功倍

在素描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在作画时构图恰当、比例准确。然后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为了达到这一步,就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其次,要注意整体观察。注意整体是观察物体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画整体轮廓时,作者在构图上要把握主体物与陪衬物的造型上存在的大与小、高与矮,方与圆的对比关系。强调构图上非主体物要照顾主体物,要体现构图美。观察具体物体时眼睛应该上下左右扫视,确定整体雏形。对比分析是素描写生正确有效的方法,素描写生过程中要对比着去看并且科学地对比着去表现,不能盯着物体的局部,而是用一种跳跃的眼光去观察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的各种对比关系。这项工作做得越认真细致、越深入,画面就越完美。

二、循序渐进,有始有终

素描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要有长远目标也要有分段的具体目标。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和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表现各种事物。例如,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就从灯光作业入手,因为灯光光线比较集中,有利于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塑造。然后,再练习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素描训练,通过不同光线、不同状态下物体形体的局部或整体的素描训练,增强学生对明暗的对比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夯实基础,力求发展

为了打好基础,练习应以中长期作业为主,这种作业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深入不下去的坏习惯。中长期作业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养成静下心来研究绘画的好习惯,而且往往画面效果较深入,容易被大家接受。在辅导学生绘画时,如果我们发现学生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时,就要求学生停止深入刻画,在这个问题上反复训练,直至学生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这样就能避免在长期作业中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及画面板、腻的缺点。在深入的同时,还会有学生陷入局部细节的兴趣点上,死扣局部,缺少主体物与陪衬物的对比关系、缺少远近深浅虚实的对比关系等等,导致画面结构松散、支离破碎,所以老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深入局部的同时还要顾及整体。

四、注重临摹,打破常规

素描训练需要大量临摹。在不断临摹的过程中,慢慢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技巧和笔法。然后老师再加以指导并指明正确的练习方向,使学生的学习有热情有兴趣,效果才会显著。在临摹的后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整体临摹或局部临摹。例如,通过临摹五官之一嘴部,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接受老师的指导外,还要在课外找一些摹本进行研究,然后经过多次反复临摹以达到能正确表现嘴这一部位的效果为止。

五、分层训练,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接触素描的时间有长短,对素描的理解层次也不一样,因此,素描能力也有高低之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采取分类教学,避免“一刀切”,要“对症下药”。客观地认识学生群体的实际水平及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分层教学。例如,初期的训练,新入门的学生可以练习从灯光入手画几何体,可用调子素描,对于绘画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要适当增加作业难度,用自然光或散光进行训练,也可用结构画法或者结构调子混合法。再例如,有的学生起稿方面总出问题,就需要告诉他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来画准形体。如果有的学生总会陷入局部、抠细节,就要提醒他细节要在大关系好的前提下再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准确,更深入地分析和表现物体的结构,以达到分层训练、整体提高的目的。

六、教师示范,榜样引领

篇5

技工院校作为国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人才流动量的加剧,培养一名合格的技术人才不仅要求其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强健的体魄,这主要是由于该群体所从事的工作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因此,新时期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体能,更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将来进入社会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保持一颗健康、积极、阳光的心态。

【关键词】

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教学

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人才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技术人才所面对的市场也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学生走上社会不仅要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储备,更要具备非常人坚强的意识,这就促使传统的体育教学必须做出改变,因此,本文在现代体育教学的基础之上对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活动进行探索,目的在于挖掘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的新方向与新路径。

一、坚持人本主义

二十一世纪更加注重人本主义,该理念也逐渐深入到各技术院校教学体系当中。技术院校接收的学生体质具有层次性,体育教师应该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体育综合测试,包括体能、体质、以及反应思维等,通过此类测试确定学生的身体层次,找到每个学生的体育优势,从而为日后的体育教学活动打下基础[1]。同时,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育特点与能力,选择最有的体育培养路径,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创新,找到新时代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技术院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程度与学生的反应情况,不断对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如某些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篮球训练出现了水平退步的情况,反而腿部肌肉力量有所提高,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开始足球训练。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素养与能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保持一个相对积极的锻炼热情,否则就会退回到传统体育教学的禁锢当中。

二、加大教学资源投入

学校应该加大教学资源投入,不断优化课程资源,创新体育课程内容,让枯燥的体育课程更加多元化。技工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数从事一线技术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因此,技工院校的体育课程应该跟社会实践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与学习能力,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并融合实习、工厂项目活动提升学生自我锻炼意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走向,设定一些与职业相关的体育教学活动[2]。

三、注重兴趣培养

技术院校学生平时的专业知识学习相对枯燥,日常生活相比较全日制大学而言相对严格,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增加体育课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更加容易培养。老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到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最佳路径,积极拓展学生体育思维,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与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交流、多互动,一方面开拓大脑思维,另一方面提高身体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日常训练找到不同年纪、班级、年龄层次学生的体育兴趣点,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可以借助日常娱乐时间与学生进行体育互动,如篮球、足球运动等。此外,教师应该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固定模板,单位班级的学生由于日常娱乐活动总在一起,体育锻炼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乏味性,因此,老师应该适当打破班级、年纪隔断,让多个班级或年级一起上课,一方面可以让不同体育能力的学生进行互动,实现班级、年纪竞争,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但要注意掌握尺度,如果竞争过于激烈,教师应该进行主动控制,或充当裁判进行控制,也可以举办比赛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

四、开放多元选择

学生兴趣不仅仅集中于体育活动项目,同时兴趣关注点也在教师身上,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会成为引导学生选择相应体育运动项目的关键所在,因此,技工院校可以将每一位体育老师的详细简历与特长放置在校园网上,或可以拍摄教师宣传MV,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点自主选择相应的体育教师。此外,技工院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效体育教学方法,创办体育俱乐部,让学生自由选择相应的俱乐部,教师充当专业教练的角色,对学生进行训练,同时定期举办各技工院校俱乐部之间的比赛,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结论

综上所诉,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应该坚持人本主义,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能素养与能力,设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块,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最终达到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能素养的双成长。

作者:戴吉明 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教学方法;参观;素质;课程设计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教改的要求,就《机械输送设备》教学谈几点建议,与同仁们探讨。

先参观后教学《机械输送设备》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不仅要有一定的机械制图知识,还必须发挥想象力。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并不能使学生想象出模型而自感乏味。如何将一台输送设备讲清楚其构造、原理、作用、要求及类型,使学生听之有趣呢?单凭教师滔滔不绝,纵使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也难见成效。如何使学生听懂并能想象出这台设备?我认为,首先在讲课前带学生到有关的工厂、作业现场去参观,从外观上了解设备的构造原理、运行过程,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对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及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均有较大的好处。

使用教学模型和幻灯片、教学软件参观之后,虽然学生对设备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是走马观花。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能够使用教学模型和幻灯片、教学软件,边操作边讲解,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枯燥的概念、死板的理论就会变活,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这时,教师所讲的概念、理论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学生因了解和掌握了某一设备的功能,学到了新知识而感到高兴,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在较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知识,教师也会在较轻松的氛围中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师自身知识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机械输送设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课,它不仅要求教师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绘图、识图能力,而且更要求教师有扎扎实实的数学、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在讲此课时,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技巧培养的关系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将教师所教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他们的技能、技巧,使之服务于社会,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技能、技巧培养的关系。知识传授是发展技能、技巧的前提。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就必须要正确无误地传授给他们有关的知识,然后经过练习使之形成技能、技巧。《机械输送设备》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教给学生有关输送设备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各类设备的技能、技巧。学生没有知识就很难形成技能、技巧。另一方面,技能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学生学习一门新知识,依靠已经掌握的技能、技巧,可以学得更好更快,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为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输送设备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实验,形成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再用相应的技能和技巧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实验我们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专业技能,使他们拓宽创业之路,成为初、中级专业人才和熟练的劳动者,而不是只有空洞理论的“半成品”。基于此,在讲《机械输送设备》这门课时,我建议学生到实验场地去亲自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简单的维修,了解并掌握各类设备常见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使学生进入角色。这样学生就会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毕业后就会成功地谋到职业服务于社会。

课程设计给学生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设计、计算有关设备的数据,绘制有关的图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综合的汇集、复习和检测。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由原始的数据和工作条件设计出一台设备。即由已知条件计算出设备主要部件的尺寸,选出类型、结构,以便根据算出的轴功率、电机功率选择电动机的型号,这是鉴证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也劲头十足。

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如何讲好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到一技之长,每个教师的方法不尽相同。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可行:(1)启发式。教师在讲课时,不要自己滔滔不绝,而是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如在讲胶带的作用和要求时,可根据胶带的作用是传递动力和装盛物料,则必须要求胶带有高的强度、轻的重量、好的挠性、且耐磨,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跟着教师走,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学习,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2)讨论式。学完了某一类设备的有关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台设备的优缺点,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各零部件的作用、适用范围、要求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学习,互补不足,同时也对所学知识有个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加深了印象。(3)提问式。每次上课前,教师应就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上次内容进行复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4)概括总结式。教师要善于总结。每次课将要结束之时,将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等做一个总结,或教师启发学生总结。这样学生会明白自己学了些什么,并有了主、次之分。同时每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作业,在总结的基础上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的很好途径。教师要在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过程中,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另外,还要改变考试方式,不仅要有理论考试,还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的考核,对不同的专业还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转贴于

总之,要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这样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识字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能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传统的识字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识记效率也不高。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运用传统识字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往往忽视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学生识字的同时,应该更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相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更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的水平。所以说,把好识字关,是打开人类各种文化宝库的钥匙之一,是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工具。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

尽管中国识字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当代也呈现出识字方法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但中国的识字教育与所属的语文教育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中国基础教育一样,仍然存在着许多根本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如何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何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来积极有效地识字?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遵循儿童的汉字认知特点来进行识字教学

(一)儿童识字遵循由字音、字形至字义的阶段性特征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言语理解就是通过语音信号或语音形式建立语义的过程,因此字音的教学非常重要,有了字音这个基础,儿童就能通过读出一个字的字音而与字义建立起联系。

(二)中高年级儿童较容易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规律

低年级儿童在初识生字阶段,对汉字本身缺乏必要的认识,他们不能自觉运用汉字的规律来识字。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所学的次常用字比例上升,汉字的音义规律性逐渐明显。因此,教师可遵循儿童这种汉字认知特点来进行识字教学,把握好识字教学方法的难易程度。

二、趣味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主动性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学习中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地识字会使他们觉得识字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如果教师能够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方法,便能够大大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识字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识字活动的方式,来激发识字兴趣;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识字。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识字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寓教于乐。

游戏识字法形式多样,包括猜谜法和歌诀法。如:猜谜法是指师生运用猜谜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它可以利用字理,也可以运用奇特联想法或其他的方法。但教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谜语要难易适度,启发性强。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边藏。谜底:高。又如: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唠家常。谜底:碧。

教师可以通过歌诀法来帮助学生识字记忆。歌诀要简易上口,力争既要表示字形结构,又能指出字义。教师可以借鉴前人或他人的歌诀,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自编自用。如:合手拿,分手掰;人失足,跌下台。又如:教师可以在识字课中利用“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这样朗朗上口的歌诀来帮助学生轻松地把句中包含的“晴、清、蜻、睛”这些生字牢记。

三、巧设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一)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掌握识字方法

形声字由形符、声符两部分构成,形符表义,声符表音。

形声字的结构方式主要有八类: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

汉字中高达80%的字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是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形声字教学的重点在于“形”,可以从汉字字源入手引导学生对同一形旁字的字义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形旁的表义类属性。教学时,可以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又学会一串新字。如“女”,加“马”为“妈”;加“良”为“娘”;加“眉”为“媚”;加“未”为“妹”。这些以“女”字为偏旁的字均与女性有关。以“女”部作偏旁的字有中性的,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如“妈、奶、姐”等,表达的是中性的意思;“妙、妩、媚、媛”等,则是表示美好意思的褒义词;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以“女”为偏旁,来表示贬低女性的字,如“奴、妓、妖”。这样的教学在充分直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觉概括出形声字的“偏旁部首表意、基本字表音”的构成规则,帮助学生在文字的认知领域中建立起一个科学有序的系统,又能使学生领悟了偏旁所传达出的有关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师还可以采用偏旁相同法来进行识字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扫、打、捧、摔、抬”这一组字来使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偏旁为“扌”的汉字一般都与手有关系,都是用手去做某事的,以此来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和字义,更好地识记汉字。又如“湖、海、河、江、溪”这一组字,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很容易地发现这些以“氵”为偏旁的汉字都与水有关。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识字教学当中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老师在教学当中应该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字。例如:某班有一男孩,性格开朗,表现欲强、并有一定识字基础,老师就抓住了该生的性格特点,请他到讲台上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识字,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该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还可以树立该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乐于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及学生的特点,选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如儿歌记忆法、直观演示法、自编谜语法等等,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演一演、猜一猜、画一画……来识记生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四、开放识字,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识字不单单局限在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体会到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主动地寻找更多地识字渠道。

篇8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73-02

一、引言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个行业,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成为新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C#应用开发入门》作为一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及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门课程采用开发环境中的Visual C#语言。该语言具有简单易学,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可视化的编程环境。

二、当前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课改前,该课程往往是在多媒体教室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及课堂演示授课来完成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借助多媒体确实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课堂的现场演示学习相关课程内容。但多媒体课堂教学基本上还属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大量知识,也不能对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实践,因此会大大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根据C#应用开发入门的课程特点,C#中控件的学习仅仅通过老师课堂讲授、演示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应当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若教师针对课程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在结合相关实例着重讲解后,学生能在课上就进行相应的练习,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与方法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讲授应辅以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练习,因此提出以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与想法。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结合我院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应用市场需求,面对学科自身的特点及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教材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材选择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组织教学内容时,根据学生特点适当调整章节的讲授顺序,突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结合案例分析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每次课后布置若干小的练习题,每章结束后,布置涵盖本章知识点的综合性习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与思考,也有利于考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二)优化教学手段与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了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学校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及教师上课管理系统,让学生尽量在课堂内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在教师讲授课程知识点后,在课堂上及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练习,迅速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利用上课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每位同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法,使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潜能。方法如下:

1.启发式教学。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教师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判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驱动型教学。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与能力,针对每个小节的知识点或大的知识点设定任务目标,提出任务要求。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温故知新,合理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3.案例教学法.在控件讲解的过程中,知识点繁杂琐碎,因此,教师应提前为每个传统控件专门设计一个控件使用案例,直观地展示控件的每个属性以及对该控件起到的作用,学生通过一个案例,就完全掌握了控件的属性及属性值对控件的影响。学生在掌握了控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与专业相关的综合性案例,通过案例的引入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编程兴趣,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C#应用开发入门课程除了讲授面向对象的基础理论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C#应用开发入门理论教学内容相配套的上机实验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在课程实验过程中,首先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章节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理论,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应用中。

(四)期末课程实践,锻炼综合能力

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以及全面了解的同时,培养程序设计的分析能力、编程能力及协作能力等。在课程结束时,每位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开发一个小型的信息管理系统。这项工作在期中布置,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选择开发的方向、设计和准备,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只要利用本课程学到的内容进行开发即可。最后一次课进行展示,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在完成小型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结语

本文在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需求,根据专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C#应用开发入门课程有关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紧跟课程前沿发展,丰富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并驾齐驱,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甄蜀春,张厚,鞠智芹.适应对象特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现状

加强教学效率就需要拥有比较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大量教师的共同研究下,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学系统,并且提出了实验法、调查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发展,教师需要及时发现这部分问题,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也是当前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首要工作.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

想要加强高中化学教师的实效性,健全的化学实验教学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当前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就使得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了较高的地位.一部分教师不懂化学实验对学生的作用,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更愿意将教学资源倾斜在课堂教学上.在高中阶段,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是很少的,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管理,因此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往往都是进行一遍演示,不给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采取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但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得不到锻炼的,失去进行化学实验的初始目的.另外,部分乡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匮乏相应的化学实验教学设备,在需要进行实验的部分往往都是教师进行口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忽视实验是不可避免的,也就导致了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影响学习效率[1].

2.化学实验教学缺乏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在教学领域方面,信息技术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达不到的.为了能够与社会接轨,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引进相关的信息技术,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大多数教师采取的还是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信息技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味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很好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脱离教师的掌控,不仅不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还浪费了大量的教学经费.不可否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用信息技术还是具备很大优势的,一方面,能够缓解学生来自学习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多元化教学方式也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加强了高中化学教学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在化学教学中引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高中化学教学具备开放性,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兴趣,利用网络途径获取更多关于化学方面的知识,对于一部分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教师来说,能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二、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现状的相关建议

1.为学生营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

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地位.不仅仅要培养高分数的学生,还要培养具备很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要引导学生主动做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喜欢上化学,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化学的相关概念,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第二,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化学实验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让学生去化学实验基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制度.采取这种方式,能够保证高中化学实验的稳定进行,另外,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足够的安全意识,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把握化学实验的各个细节,避免出现不安全情况[2].

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网络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网络因素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即实现高中化学教学信息化.在网络环境下,教育行业也逐渐趋于全球化、多元化、自主化,高中化学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应该重视网络的作用.当然,不可忽视传统教学的作用,而是要将高中化学教学与网络进行有机结合.第一,为使网络能够更好的在高中化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校应该为此多寻找资金来源,教育部门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要保证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关注力度,化学教师要周期性的对学生进行考核,了解学生的实际信息.最后,教师要在网络教学中投入足够的精力,完善相关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的互动,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

3.完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加大科学教学力度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教材编写的关键依据之一,既指导化学教材编写、课程开发等,还发挥着指导教学工作和指导教学评价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关于科学教学的内容对于感性认知教育过于注重,关于理性思维方法教育建议较少,这就造成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关于理性思维方法设计较少.因此就需要在化学教材中增设类比、假设、模型以及归纳演绎等能够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3].

4.加大对于化学教师培训的力度

化学教师在参加工作培训后通常体现在化学理论知识再提升、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理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依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多数培训工作并未加入科学方法教学的内容.新课程改革提倡科学探究,即模拟科学家展开科学研究的探究性经过,通常由观察、认知、质疑、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处理问题、发表结论等.所以化学新课程就需要加大科学方法的力度,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此并未有明确的界定,也缺少相关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化学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应用案例教学法,使得执教的教师先给出科学方法的切入点和具体内容,而后让专家评价并重新设计,这种培训方式能够大大提升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5.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确保先进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关于化学研究方法涉及到红外光谱、物质热降解、中和滴定、物质合成、气相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氧化还原滴定等特殊方法,这就需要购置相应的仪器设备,一般中学没有这样的教学条件.所以,各个教育部门需要注重学校化学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进而确保科学先进的化学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4].总之,现阶段,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比传统高中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优势,但仍旧不可松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现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濮江,樊敏.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现状及实施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11(01):14.

[2]杨文斌.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现状调查与问题对策[J].化学教育,2010(12):16.

[3]刘志娟.浅析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现状及实施建议[J].高考,2015.

篇10

论文摘要:信息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对文献检索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层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人类社会也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信息化成为了时代的重要特征。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日益重要。面对社会信息化潮流,对在校本科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初,各高校相继开设了“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以下简称“文献检索课”)。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技信息检索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影响了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信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本文拟对文献检索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文献检索课自身存在的问题

1.教学层次不明朗,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信息素质是一种综合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技能、信息心理等多方面,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价和使用信息的知识结构。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信息需求程度有差别,因此应该对他们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层次是连续提升和相互衔接的,但是当前的信息素质教育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分层,不利于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发展,更不利于达到全面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

2.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

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采取“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方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重视认知过程,忽视感受及体验过程;只重视单向的传递过程,忽视双向的交流启迪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主体意识的发展。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普遍热情不高,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3.教学内容空洞,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但是目前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大多缺乏针对性,内容上偏重学科资源的获取,用的多是经典的数据库,学术性强而目的性弱,导致学生不太介意检索的结果,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教学内容中,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阐述,以及学科文献信息获取的讲述,本课程的实用性没有很好地体现。 转贴于

三、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的对策

1.明确教学层次,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对象和需要,高等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划分为多个层次,有必要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来说,针对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应该进行图书馆基础能力教育和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教育。重点加强学生对网络工具以及软件的使用能力,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图书馆的布局、馆藏和服务,联机目录的使用等等。针对除新生外的其他各年级学生,需要进行通用信息素质教育。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源的特点,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源,以及使用检索方法和策略,并对获得的信息作出评价。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合法地检索与利用信息。针对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毕业生,则要进行基于学科的专门的信息素质教育。指导学生了解本学科信息的类型、常用信息资源,为学生的毕业论好准备。

2.引入情境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适当地模糊专业界限,并凸显文献检索在日常生活及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参加学生的专业论文综述指导,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收集和组织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另外,还可以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出发,如可以帮助学生准备一次旅行,指导学生通过利用导航工具、BBS等工具来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以便为出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总之,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引入情境化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检索的知识和技巧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才能使学生重视信息检索课程,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并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型学习,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学习意识

研究型学习是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而不是由教师通过“讲解——接受式”教学方式教授给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型学习一方面强调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来学习,另一方面还强调个体从探索性的研究学习活动中,获取对个体成长与发展具有独特价值的“学习经验”或“直接经验”。比如进行检索策略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操作,亲自使用扩检、缩检等方法来不断地调整检索策略,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检索结果的多少,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和不断尝试,可以启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对文献检索的兴趣。这样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实际操作达成共识,可以使问题在演示过程中得以有效解决。

四、结语

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传统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与现代信息环境的接轨,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具备较高信息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梦丽,杜慰纯.信息检索与网络利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内容;现状;建议

高中化学教育的改革已经持续三十年了,其成果自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辉煌的成就背后仍然隐藏着许多问题,例如,不确定的教学目标、不严谨的教学体系、计划的盲目实施等,这些盲目随意的问题导致了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所以,探讨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现状及实施建议显得尤为迫切。

一、如何建立和完善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

哲学里常说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意识才能有效地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所以在实现建立和完善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同一时间确立好相应的方法论,有效地进行实践。

正确的意识犹如海上的一座灯塔,在黑暗的海上为从事建立

和完善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事业的人们以光明。只要有了这盏灯塔,就能保证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少走或者不走弯路,更好更快地建立和完善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在此,笔者认为还应该注重以下几点,才能在树立正确意识后更好地解决现有

的问题:

1.注重基础方法的一般研究

人们常说做事就像盖房子一样,打好了基础,才能把房子盖得又高又稳,不会随时倒塌。同样的,在建立和完善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上,我们也应该打好基础、稳住脚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建立和完善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

2.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建立和完善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过程中,我们必须将一些学科的普遍研究方法与当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解决现有问题。

3.坚持科学的、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实践中利用好的思维方式,如同树立正确的意识一样,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寻求最优方式,并获得最大收获。

二、从当下实际情况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科学教育方法

当下高中化学新课程科学教育方法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成熟度,所以,就实际情况而言,当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科学教育方法是科学的、实用的。但是,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如果只片面地看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科学教育方法的成

就就会显得思想和观念的狭隘,所以,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问题,在实际情况中慎重分析高中化学新课程科学教育方法的利害得失。一经分析,我们就会看到,其实现存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科学教育方法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弊端,整理如下:

1.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

即使树立了目标也不是立足当下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正确判断,是有一定局限性和盲目性的。明确的目标是必须有的,连目标都没有的行动是毫无价值的。

2.没有明确的界定科学方法教育目标的概念

它的基本定义含混不清、评判价值不统一、描述对象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都极大地限制了科学方法教育目标概念的精确界定。

三、立足当下,对于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完善教学方法,加大实践力度

以往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完整、科学的,我们有必要大力改造和扬弃它。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整合是整个化学教育的核心,所以,我们必须立足实践,结合当下,将教学方法不断细化,加大实践力度。

2.提高教师入职能力和素质

提高教师入职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在高中化学教师入职之前,应该做好科学的培训,将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思维模式灌输进他们的固有思想中;(2)在高中化学教师入职后,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以往在入职前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模式,不断扬弃,最终得到最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模式。

3.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学设备

高中化学的发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高中教学对于教育设备的要求是在不断提高的。为了配合当下的化学教育步伐,我们必须加大改善教学设备的步伐,不断优化升级教学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发展进程,为高中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2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被视为是对传统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革命,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新进展。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波及到各个学科,被视为一种新的方法论思路和研究范式。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背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逐步形成的,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言,皮亚杰、维果斯基是公认的先驱。

皮亚杰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①认为认识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那么,学习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②认为认知结构的产生源泉是主、客体的双向作用的结果。双向作用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动作之间的协调;二是客体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客体间的联系从属于动作间的协调,只有通过动作,客体间的联系才能在人的思想中发生。因此,学习的实质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维果斯基十分重视儿童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把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成人或同伴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确定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主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就是要判明儿童发展的这种活动状态,着眼于儿童发展的明天。

20世纪后半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特别是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具有建构主义倾向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为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盛搭建了桥梁。

布鲁纳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和课程教学改革家,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发现式学习理论体系。他认为发现学习是一种情景性的探索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①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②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③自我激励式的学习;④采用共同建构假设式教学。

奥苏伯尔的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更倾向于学习个体的知识建构,而不考虑个体间的社会知识建构。他力图以知识结构表征认知结构,重视的是知识结构互构的内在关联。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及实现这两大原则的先行组织者策略,直接推动了当代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发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

建构主义虽然流派众多,且有不同的理论倾向,但都坚信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2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J. D贝尔纳曾说:“在教学方式上,推行无殊于中世纪前辈所奉行的传统,把一个学期中每天的整个上午都用于听科学讲演是一种毫无用处的违背时代精神的错误和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基本上依然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缺乏学问探讨、情感交流,造成“教师主教、学生主学”教、学分离。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部郑重指出:“一切改革实验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精神。”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及过程正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首先,建构主义把“理解的认知过程”和有用的“意义建构”、社会化和文化适应及专业化知识作为教学目标。

其次,建构主义十分重视组织好教学活动。它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在一个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第二,保证学习者在他的学习中总处于“最近发展区”;第三,要创设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有足够的自我建构知识的空间,并积累生活经验;第四,应促进和接受学习者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

第三,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主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建构的,是主体所赋予他自己的经验的一种形式,每一个主体只能认识自己所建构的经验世界。

第四,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过程是:兴趣一知识一记忆一情感一感知一反省一行动一平衡一摄动一重建一迁移一兴趣。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促进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解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所形成的独特教学理念,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来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教学、随机进人教学及支架式教学。在此,我们主要探讨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由美国温特贝特大学匹波迪教育学院认知与技术小组开发,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及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创建能够使学生和教师进行持续探索的、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情境。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的种类,体验某一领域中专家们在不同情况下可能遇到的问题,观察专家如何把知识作为工具来明确、表征和解决问题;并理解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和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进而帮助学习者通过多个不同视角识别、发现、解决同一个情境中的问题,以整合他们的知识。

抛锚式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个“锚(anchor )”来设计。所谓“锚”指的是支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支撑物。“锚”的识别与设计相当重要。因为,所有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展开、学生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围绕“锚”来进行。“航海记”就是由伯克斯特教育学院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开发的一个著名案例。其中,“”是一条72英尺长、经过改装、设备精良、适于航海的现代法国金枪鱼双桅托捞船。在历险故事中,两位科学家和他们的一些十几岁的研究助手们组成一个从事远航探险的小组来进行驼背鲸鱼的研究。每一段节目都附加一段巧分钟的航海历险记录片,一些科学知识或数学概念都呈现其中。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操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i)教师以简明语言向学生介绍学习目的,并运用多种方式呈现所要学的新内容。

(2)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简单的“锚”可通过师生讲述故事、学生参与扮演戏剧角色等方式呈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锚”的呈现将以技术支撑的录象、软件等为主流。这种呈现方式将更有利于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并支持学生的问题解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识别问题、分解问题,制定问题解决计划。教师在学生逐步探索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向其提供帮助,为其解决问题搭建脚手架,从而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足够空间,以便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计划和策略。

(4)将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由于呈现给学生的“锚”中的问题不仅非常复杂,而且要解决拓展性问题,还需要大量收集分散的资料。老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然后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小组的解决问题的结论,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进行合作学习。

(5)教师进行整体评价。教师只需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进行自评或互评。

在抛锚式教学体系中,老师不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总设计师,也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

建构主义的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支架式( scaffolding)教学。它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基础知识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基本知识概念框架作为学习中的脚手架,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比如: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课堂整合的教学案例《抛物线焦点弦性质的探究学习》。

(1)探究导人:

教师:请各位同学根据电脑桌面上的“抛物线.P,利用《几何画板》作一条过焦点F的任意弦。

学生:动手操作,但“交点”命令是灰色,操作没有成功。

教师:请大家思考,怎样才能描出点B呢?

学生1:度量出A,F两点的坐标,然后求出直线AF的方程,列抛物线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点B的具体坐标,就可以作出点B了。

教师:这种方法可以找到点B,但是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解方程比较烦琐;二是当点A变化一下,点B的坐标又得重新计算。针对学生1方案存在的问题,能否找到解决的办法?

(2)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建议学生在另一图中拖动点A,观察弦AB的长度的变化情况,能否找到什么结论呢?并在作业纸上进行推理论证。

(3)进人情境—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这堂课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找到了十多个性质(略)。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进人情境: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2)搭建脚手架,引导探索:教师的引导应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3)独立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问题和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允许不同的学生探索不同的问题。

篇13

关键词: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编译程序作为连接应用程序和计算机系统的桥梁和纽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系统软件。具备一定的编译程序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及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由于“编译原理”课程中涉及形式语言、属性文法等比较抽象的内容,一直被学生认为是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所以,各高校相应地开设了“编译原理”实践课程,希望借此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强化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前,多数高校在“编译原理”实践课教学中采用的都是以实例语言为主导,贯穿整个编译过程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两种情况:(1)一般的实践教学都是采用统一实验题目,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的形式进行。实际上,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针对统一的题目,一些水平较低的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则认为题目有些陈旧,没有反映最新的应用要求,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不好;(2)由于编译程序是一个系统程序,开发一个完整的编译程序涉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操作系统、汇编语言、软件开发方法等领域许多内容的综合运用。尤其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开发方法等课程,如果基础不好,学生很难完成既定的任务,即使勉强完成,效果也不是很好:有些同学会抄袭他人的程序,有些同学会给出结构混乱的代码。

笔者所在教研室实践了“实例―阶段―循环”的教学方法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对该方法进行实践、改进、再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多层次―多目标―多效果”教学方法。该方法的中心思想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难度的题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要求下达到不同的效果,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而有所收获和提高,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本方法对其他具有相似特点的课程也同样适用。

下面从实验准备、实验实施、考核三个阶段阐述“多层次―多目标―多效果”的“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实施的全过程。

1实验准备

“编译原理”实践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编译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开发大型软件的能力。为保证实践课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实践课开设的时间,我们认为在正式进行实践教学之前,应该使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是编译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编译原理”理论教学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进行,实践教学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进行。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因此常常会有一些基础不好、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忘记,还有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无法在理论知识和实际软件开发之间建立联系。所以在学生正式动手之前,有必要由专业指导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并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说明如何在抽象理论和实际实现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明确任务需求。

二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程能力的培养。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程序,工作量较大,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编译的理论知识和程序设计技能。然而,笔者从几年的实践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没能按时完成编译实验的原因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不够扎实,编程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加强了教师的辅导,即将开发编译程序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编程知识提前加以辅导,例如文件相关的操作、指针、数组、结构体等数据结构的设计和使用等,唤醒学生的记忆,提高编程的速度。

三是软件开发方法的培训。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教师讲解完实验目的和要求之后,仍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还有的学生一拿到题目就动手编程,根本不做分析和设计,代码通不过测试时,又东一块西一块地对代码进行修正,最后导致代码一团糟,自己都看不懂。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倡导学生在实践中严格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设计和操作,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2实验实施

“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按照编译程序功能结构的划分,完成某个程序语言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程序,从而熟悉各个阶段的功能和经典算法。本方法在实施阶段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题目多样化和实现工程化。

2.1题目多样化

“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编译程序设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并开发出一个可用的编译程序。由于当前流行的语言都比较庞大,不易处理,因此多数高校都采用小的实例语言模型的方法,较常用的实例语言有PL/0、SNL、tiny C、mini C等。前两种是Pascal语言的子集,语言具有良好的结构性,但由于Pascal语言在教学和应用中已经很少使用,学生对其语法不熟悉,因此PL/0、SNL不适合继续作为实例语言。C语言及其变种C++语言,以及近似的Java语言是应用中采用较多的语言,学生对其语法、程序结构、语言特性等都有一定了解,所以C语言的子集比较适合作为实践课程的教学语言。但即使是C语言的子集,其编译程序也是非常庞大的,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仍然感觉比较吃力,无法完成整个程序,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认为当今主流的程序语言都是面向对象的,特别希望掌握面向对象语言的翻译机制。

针对目前学生人数增多,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和档次得不到保证的情况,本文提出“多层次―多目标―多效果”的教学方法。首先由任课教师将题目分为较低难度、正常难度、较高难度三个等级,难度主要体现在实例语言的语法和语义功能上。

较低难度的语言是指具有表达式语法结构及算术运算、关系运算功能的语言,记为Le,由于没有声明部分,因此Le的语义比较简单。其语法如下:

程序P ::= E

表达式E ::= c | id | (E) | E + E | E * E | E < E | E > E | E = E

正常难度的语言是指具有语句语法结构及子程序功能的语言,记为Ls,其语法如下:

程序P ::= D;S

声明D ::= Dctv;Df

Dctv ::= Dc; Dt; Dv

Dc ::= const id C | Dc; Dc

Dt ::= type id T | Dt; Dt

Dv ::= var id T | Dv; Dv

Df ::= fun T id module | Df; Df

module ::= params D S

param ::= param id:T

params ::= param | param; params

语句 S ::= skip | ass(id,E) | read(id) | write(E) | if(E, S1, S2) | while(E,S)| seq(S1, S2) | block(Dctv,S) |

call(id, E1, …, En)

语言Ls在语言Le的基础上,增加了声明、语句、函数等功能,相应地增加了语义处理、代码生成的难度和复杂性。

较高难度的语言是指加入面向对象机制的语言,记为Lo,Lo的词法、语法分析与Ls的词法、语法分析难度相当,但由于对象机制的加入,Lo的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部分都要增加一些特殊的处理。Lo语法如下:

Prog ::= ClassDecList; VarDecPart; Body

ClassDecList ::= ClassDec |

ClassDec ; ClassDecList

ClassDec::= class cname ;

[super cname;]

[insvar IVDecList;]

[insmethod IMDecList]

end

IVDecList ::= IVDec | IVDec; IVDecList

IVDec ::= VarDec

IMDecList ::= IMDec | IMDec; IMDecList

IMDec ::= Type mid  ParamDecPart  FunBody

ParamDecPart ::= VarDecPart

FunBody ::= VarDecPart; Body

VarDecPart ::= var VarDecList

VarDecList ::= VarDec | VarDec; VarDecList

VarDec ::= id:Type

Type::= cname | integer | bool

Body ::= begin StmList end

StmList ::= Stm | Stm; StmList

Stm ::= newid, cname |

receivermidRParamList | id = Exp |

if (Exp, StmList, StmList)| delete (id)

RParamList ::= Exp | Exp, RParamList

receiver ::= id | self

Exp ::= n | x | tt | ff | id.id | Exp+Exp | Exp

由于在题目选择上增加了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兴趣选做不同的题目,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各个题目以及各个题目每个阶段的实现方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一般的学生,都能达到很好的锻炼目的。

2.2实现工程化

实践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理论知识的升华。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编译原理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具体的程序语言设计并开发出可用的编译程序。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程序,编译程序的开发应该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和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才能保证开发出的编译程序具有较好的质量和可维护性,同时实践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软件开发实战的一次演练。具体措施如下:

(1) 由于编译程序较大,课上时间又有限,所以实验采用分组进行的方式,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特别强调明确任务划分,统一命名规则,重视接口设计等关键问题。

(2) 在开发过程中,遵循需求、设计、实现、测试等标准的软件过程,要求学生在相应的阶段给出相应的文档,明确每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3实验考核

“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一个难点在于如何对成绩进行评定,因为任何一个语言的编译程序都存在代码较长、无法当堂测试的情况。因此,常规考察都是要求学生每个编译阶段提交一个阶段性程序或在最后阶段提交一个完整的编译程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考核中经常会出现部分代码雷同和相似的现象,对于成绩的评定和考试的公平性有一定的阻碍和影响。采用“多层次―多目标―多效果”的教学方法后,更是对成绩的公平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显然,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只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保证公平。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我们提出阶段考核和汇总考核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并且采用加权形式,不同难度的题目,其权值也不同。不论哪种难度的题目,都按照编译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并规定每个阶段完成的时间。每到一个规定时间,就对学生的当前阶段成果进行考核,提供合理化建议,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作为汇总考核的参考。在汇总考核阶段,采取公开答辩的形式,答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负责给指导老师和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编写的程序,并讲解程序的功能、工作过程和创新点。通过以上措施,较好地避免了以往考核中经常出现的剽窃程序或偷懒现象,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了荣誉感、责任心和成就感,将人格、品德培养融入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4结语

笔者经过在本校近三届学生中开展“多层次―多目标―多效果”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后,发现教学效果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了不同的实践目标,不同的实践目标锻炼了不同的能力。任课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由于题目设定科学合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带动了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创新性成果的产生,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金成植. 编译原理实现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磊. 编译程序的设计与实现[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赵曦.“编译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实验室科学,2006,8(4):26-27.

[4] 朱莉.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1):70-72.

[5] 方凯晴. 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1):6-8.

篇14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84-01

我们学习一种语言,其目的是用来交流的。尤其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大家更加意识到这一点,但反而有些学生走向极端,认为词汇不重要了。在近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发现词汇量不足成为高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绊脚石”,常导致他们停滞不前,甚至想放弃学习英语。本文针对学生词汇量不足的问题,总结出几条肤浅的建议。

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死记硬背,词性不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法学以致用。

死记硬背。有些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将字母拼读出来,既不动手多写,也不思考读音与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关系。经常会听到他们在早读中呱呱的读书声,表面看起来也很认真,可当检查默写时,却发现会默写的甚少。这样,老师就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教授他们一些学习方法。

词性不分。无法学以致用。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孤立讲解词义现象,没有引导学生从不同语境去理解词义,以及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应用词汇。学生要记忆一大堆互不联系的词和例句,在实际运用中显得无所适从,无法学以致用。

一、用语音来教词汇

语音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词的物质外壳,是我们词汇教学的基础。在交际中,说话者借助于一系列有规律的声音向听话者传递信息,而听话者也是借助于语音来理解并接受信息的,因此,正确的语音是交际的必备条件。再者,正确的语音也是学习与记忆单词的基础。通过读音规则的总结与体验,对于词汇的记忆是大有益处的。

二、用构词法教词汇

所谓词形也就是词的外部形式,这里我们要抓住构词法。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而语素又可分为词根和词缀,这就关系到构词问题。构词法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构词法主要包括:(1)合成法;(2)派生法;(3)转化法;(4)缩写与简写。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提及,不断反复,帮助学生自己养成良好的构词意识,使学生的词汇学习事半功倍。

三、利用语境教词汇

1、利用句型或上下文来教单词

讲授新单词时,教师课前也是要花一定时间来准备的。

如promise这个词,在讲授时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动作,如保证和答应的动作等,再呈现以下句子:① I’ll try my best, but I can’t promise anything.② I’ll never lie to you again. That’s a promise.从语境中我们可猜测出①句中的promise 是保证,②句的promise是诺言的意思,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promise不同的词性和用法。利用上下文教单词的道理也是一样。

2、通过情景教单词

利用情景教单词,是中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方法,因为情景虽然是模拟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际情景中。这些可以是学生真正参与的活动,也可以是他们日常熟悉的场景,比如说,“隐形的长凳”,就可以让学生表演这篇project,在情景中学得知识。

因此,笔者常选择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熟练背诵、默写。尤其在每天的早读课上强调学生一定要朗读语篇,而不是仅仅背词汇表。这对于引导学生利用文章记忆单词、学会使用单词是有益的。

四、从思维角度教词汇

在词汇教学中教的方法应该与学生记忆词汇的策略联系起来。采用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掌握词汇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在教学中何时教授词汇,哪些词汇该讲,哪些该详细讲,使用何种方法讲,都会对学生的词汇记忆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把这一点叫作词汇教学的管理策略。

再者,活用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即设置情景,让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的词汇,有意识地使用学过的词汇进行对话或写作。

第三,联想策略在词汇的记忆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同义联想、反义联想、用法联想或发散性联想。以allow为例:用法联想:从allow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allow doing联想permit,advise,forbid等词的同样用法。我们还可以联想到allow后只可以接动名词作宾语,这类词还有avoid,finish,complete,enjoy,mind,miss,practice,consider,delay,escape,excuse,imagine,suggest,risk,admit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