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7 15:58: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节水农业的灌溉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1生物节水技术
生物节水技术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生物节水技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a依照农
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水的实际需求情况,在农作物需要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需水量的精确灌溉。
b利用先进的杂交技术和生物
遗传技术培育出抗旱的农作物,在水资源缺乏的地方种植抗旱农作物。
1.2田间管理节水技术
田间管理节水技术主要通过一些田间劳动的技巧,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变土壤的结构。主要措施有:及时的整理田间的土壤,采用现代化机械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化学保水药剂的使用、推广有机肥的使用等。田间管理节水技术主要是根据田间操作的技术进行的,因此这种节水技术也可以称为农艺节水。
1.3工程节水
工程节水主要针对水资源在运送过程中和田间灌溉工程中的损耗,借助一些工程设施减少水资源的蒸发和下渗,让更多的水资源灌溉到田间地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工程节水是整个农业节水灌溉的核心,也是未来节水灌溉农业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工程节水的措施主要有: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储集大气降水、优化水渠系统、改进地面灌溉技术、采用低压管道运送水、加强水渠管道的防渗技术等。
2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应用现状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使用节水技术进行灌溉的农业面积有了很大的增加,农业灌溉的节水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水渠管道的防渗技术和低压管道运水技术等因为需要的投资相对较少,推广和使用的情况很好。但是喷灌和滴灌技术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对技术的科技含量要求比较高,在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尽管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全国仍有一半的耕地没有任何灌溉设施,一半多点的土地没有实现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我国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节水技术和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节水设备更新的比较慢,节水技术缺乏创新;农业节水灌溉的管理方式过于的粗放,没有形成有效的控制和监管;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
3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
广大群众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不全面,节水意识不强,且农业用水的价格不高,人们认为没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存在问题,有的节水灌溉工程刚完成不久就出现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节水灌溉技术不适应我国的农业土地使用体系,我国的土地使用承包制度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年限最长为30年。农业节水灌溉设施的建造,需要大量资金,而且使用的年限比较长久,无法与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相一致。
4结语
关键词:节水农业;发展现状;未来走向;灌溉节水;旱作节水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1.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
从关注度来看,人们对节水农业发展的关注度不高,很多人对节水农业的相关知识、技术了解甚少。而在灌溉节水方式上,目前大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已采用了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灌溉节水方式,如夯实输水土渠渠床减少输水渗漏、田间划分小畦块推行细流沟灌等;只有少数农民采用喷灌、滴灌、覆盖地膜等技术进行灌溉节水。此外,人们对旱作节水的认知程度较低,对发展旱作节水的态度还不够积极。
2.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
当前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我国农业发展较为落后,很多地方的农业发展模式还是传统的农耕模式,耕作水平亟待提高。另外,农业发展客观条件较差。我国虽然河道密布,但是水污染情况十分严重,水资源比较紧缺。再者,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不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灌溉方式及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广泛采用的灌溉方式是土渠灌溉和田间细流沟灌,这些灌溉方式比较传统,技术含量低。除灌溉方式外,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设备也比较落后,一般采用水泵、喷灌机配合土渠进行农业灌溉,或用喷头进行小面积蔬菜地灌溉。
2.多数人对旱作节水不了解
推广旱作节水的最大阻力是大部分人对旱作节水不熟悉,即目前人们对与该节水技术相关的知识、技术了解甚少。
3.节水技术研发亟待突破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从技术整体上看,节水农业技术大多依靠引进,只有少数是自主开发的,产业化程度比较低,整体配套性相对较差。
4.缺乏节水技术的综合集成
目前节水农业发展往往只注重单项工程技术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而且在现有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节水灌溉技术,而忽视了农艺技术。[1]因此,要想节水农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就必须把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结合起来或多种工程节水技术配合使用,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2]
5.当地政府对农业节水不够重视
我国节水农业基础薄弱,要实现节水农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首先,节水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其次,需要政府的制度保证。另外还需要有相应的组织、信息和服务等方面的保证,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政府的支持。
三、发展方向探讨
1.深入发展灌溉节水
为进一步发展灌溉节水,首先需要优化灌溉方式。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覆盖地膜增温、增肥保墒技术能达到良好的节水效果。同时配合使用喷灌、渗灌、滴灌技术,节水效果会更显著。除此之外,改良灌溉设备也是必要的。采用滴灌管道(滴灌管,滴管带)进行滴灌,可以极大程度上降低水资源浪费程度。此外也可尝试采用地下管状灌水器进行渗灌。而调整灌溉时间段也是重要的环节。农作物在不同时间段对水的需求和吸收效果不同,如果能针对不同作物确定相应的灌溉时间,也将有效地推进节水农业发展。
2.初步发展旱作节水
普及旱作节水技术,提高群众认知水平是发展旱作节水的第一步。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措施,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同时加强种子抗旱处理,推广耐旱作物,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3.重点发挥政府作用
为创造出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将节水农业发展成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需要建立起一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组织紧密结合的农业研究体系。政府在这个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健全农业节水科研机制,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力度,修订法律分配水权,同时也可实行奖励,推崇嘉奖节水优秀农户。
四、结束语
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以及灌溉农业的扩张是引起我国用水需求急剧增加的3个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到淡水消耗总量的70%以上。如果能够进一步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将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压力。
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政府扶持与农民投入双管齐下,灌溉节水与旱作节水并重,才能保证节水农业健康而又迅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普特,冯浩.中国节水农业发展战略初探[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6):152-157.
一、淮北地区节水灌溉现状分析
“九五”以来,淮北地区的广大干群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穷办苦干,以修建防渗渠道和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与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淮北地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仍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节水工程单一。由于80%以上是平原地区,淮北现有的节水工程主要以防渗渠道为主,喷滴灌面积仅有4933hm2,传统的灌溉方式不仅灌溉水利用率不高,而且制约了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3.存在大水漫灌现象。虽然近年来加大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但目前全区水稻控制灌溉、浅湿调控灌溉技术的推广面积只有80万hm2,仅占70%左右。没有推广的地方,大水漫灌,灌溉定额比正常多出200m3以上,在江水北调的自流灌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仅此一项,淮北地区每年就白白浪费掉8亿m3水。
5.机制滞后。由于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不到位,节水工程的高投入与土地低产出的矛盾难以解决。淮北地区兴建防渗渠道每亩投资一般在300元左右,但灌溉费用仅能下降10元左右。虽然修建防渗渠道,能起到节水、节电、节工、省地、改善环境等作用,但由于发展节水灌溉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节水工程的效益难以体现为直接的经济效益,投资者从节水工程中得到的效益很难保证。
6.科研力度不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精确农业,要以现代科学的灌溉制度代替传统的灌溉方式,这对农田灌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不同的经济作物,采取何种灌溉方式,适用何种灌溉制度?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远远不够。
二、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对策与措施研讨
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牵涉到技术问题,更牵涉到经济问题、环境问题、政治问题。如何使节水灌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讲求投入与产出,提高节水灌溉的经济效益;如何在改变传统灌溉方式的同时,控制对水源的污染;如何在节水的同时考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通过节水灌溉的推广,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农村耕作方式的变化,进而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等等,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好工作。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就必须在节水灌溉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必须探讨多种灌溉技术和相关技术措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
一、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应用。在农业建设中,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的重要部分,节水灌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节水灌溉指的是农作物种植中利用低量的水来获得农田的高产,是在保障农业生产不受影响的基础之上,尽量节约灌溉用水,主要的措施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进行科学灌溉,避免在水资源的运输和运用中出现浪费的现象,尽可能地追求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由于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中,并不考虑水资源利用率的问题,而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所运用的水资源中只有小部分被真正应用到了农作物的生长中,这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所不容的,是农业科学建设的重大阻碍。
二、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节水技术的运用已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只是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技术或者是地膜覆盖等等。在进行水利灌溉的过程中,建立健全节水刮泥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按照节水制度和规定,做好节水计划,同时对于水量和水费要加强重视。一般来说,对农业水利灌溉来说,其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1、渠道防渗技术
从古至今,采用渠道的方式来进行农业水利的灌溉是较为常见的,主要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方便性,操作的过程中减少了人工作业。但是冲渠道灌溉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在水体输送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渗漏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从这一方面入手,对渠道防渗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以节水方式为主,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在作物高度较低的农业作业中被广泛应用,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动力机械设备来进行进行灌溉。其工作原理就是将水喷射到高空中,然后根据重力的作用使得水珠分散,均匀地灌溉到农作物上。因此,在进行农业灌溉节水措施采用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喷灌技术进行研究,做到节水灌溉。
三、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农业生产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农业产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农田水利措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于此同时,在农业水利灌溉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农业管理部门的重视。(1)灌溉方式落后:我国的农业水利灌溉,多是挖渠引水、凿井汲水的方式,或者利用相应的闸坝、堤防、沟渠等,从水库、河流等处引水灌溉,采用的一般是漫灌的方式,很容易造成灌溉不均匀的情况,而且在灌溉过程中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2)灌溉设施不完善:在灌溉中,多是以沟渠引水,而且沟渠以土质为主,在传输过程中,水资源会渗入土层中,同样造成了严重的浪费。(3)管理不当:灌溉工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权不明、权责不清、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4)资金投入不足:对于已经建成的水利灌溉工程,缺乏维护资金,导致其存在老化、损坏的情况,灌溉面积和灌溉效益逐渐就爱那个第,而新建的灌溉工程由于资金短缺,难以达到应有的规模,其功能也无法充分发挥。
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管理措施
农业节水灌溉属于一项包含了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建设工程,因此不可能单纯的依托于先进的工艺灌溉设备来实现人们节水意识提升的目的,各种政策导向、科技市场发展、规模化经营等方式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国外在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过程中,使用了一套十分缜密的技术管理方式,当中很多的经验都是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的。
1、以现代化方式发展节水灌溉
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时候,以高新技术与资本当成主要的发展手段,重点研究各项节水农业的各项灌溉结束以及后期的生产研发等等多品种配套的方式,其中像是输水管道、喷头以及滴灌管等,一整套设备组成了一个完备高效的节水灌溉模式。除此之外,投身农业科技发展的工作人员,还对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各项组成元素等都有专业系统的研究,农民能够参照专家鉴定的结果,实行系统的灌溉施肥管理,有效提升了水资源与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2、推广节水技术的应用
依照我国具体国情特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要求使用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相互联合的方式,同样不可忽视工程技术和非工程技术之间的配合。现下我国节水措施的使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技术措施的使用:(1)雨水积蓄使用技术;(2)田间工程技术;(3)节水灌溉技术;(4)机械化保护耕作技术;(5)节水抗旱种类与高效种植技术;(6)耕作和覆盖的保墒技术;(7)化学方式抗旱节水保水技术;(8)监测土壤地力墒情和信息管理技术。
3、精细化地面灌溉技术
对地面的项灌溉技术进行改良,是建设在平整地面的基础上的,我国的地面灌溉量巨大,有十分广阔的灌溉覆盖面积,因此在平整地面的过程中,要求使用激光控制平面的技术和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各种有效改进地面灌溉方式的措施,以期慢慢的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以及精细化灌溉调整。激光控制平地设备的组成是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以及控制器和平地铲运等几个部分。此设备的使用能够高效实现土地平整的要求。
4、制定节水灌溉政策
当下我国的农村经济技术条件不够先进,因此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发展还离不开国家的重点扶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需要订立农业节水灌溉设备,设立专项补贴政策。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国家需要鼓励金融单位研究订立各种专门针对农民购买节水灌溉设备的优惠贷款政策,提高农民加入节水灌溉队伍的积极性,而一些已经开展农业滴灌的增值税减免政策上,另外需要加深订立各种农业用有别于其他节水灌溉设备的税收优化政策,以加快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此,相关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飞.浅谈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85.
Abstract: The article, based on Yuanzhou severe water shortage situation, makes in-depth analysis of water-saving and utilization issues, proposes to solve the water shortage and low utiliza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iques.
关键词: 探索;节水;技术;加快;建设;步伐
Key words: exploration;water saving;technology;accelerate;construction;pace
中图分类号:TU99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060-02
1 基本情况
原州区水资源总量1.2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82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3%。本区域的年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严重匮乏,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仅达到0.93亿立方米。而且原州区农业灌溉一直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粗放型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十一五”末本地区只有19.8万亩水浇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率低且严重匮乏是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三大障碍。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区政府应加大水资源及水利设施的开发利用力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突出地方农业特色,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现阶段原州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特点,原州区政府提出了发展现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设想,即合理开发地下水、充分利用地表水、科学调度扬黄水,大力提倡喷灌、微喷、滴灌等灌溉方式,同时积极开发无公害枸杞、冷凉蔬菜和马铃薯种植等农产品产业链,使节水农业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力争到2015年高效节水灌溉规模扩大到28.87万亩,灌溉总规模扩到31.93万亩。为实现这一发展规划,本地区采取科学部署、统筹规划、分片实施的管理方式,自2010年之后的两年间,逐步建立起11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在扬黄灌区先后建立起14座大型调蓄水池,配套装设了28台套过滤设施,先后装配了30台套卷盘式喷灌机和23台套大型时针式喷灌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规模增加了10.4万亩,经膜下滴灌改造的农田有9.3万亩,整个原州区共有二十万亩农田应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总的灌溉规模扩大到30.3万亩,在原州区总灌溉规模中,有65%农田水利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不仅加快了原州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为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相对成熟的参考依据。
2 主要成效
2.1 农业综合效益大增 迅速发展的高效节水灌溉使原州区有效破解了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枸杞、冷凉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的难题。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喷灌节水30%-40%,滴灌节水50%-60%,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带动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节水增收效益显著。同时,发展现代高效节水生态农业,推行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后,项目区农民与土地“松绑”,用于流转的土地每亩年增收260元,同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打工,平均年增收至少3000。
2.2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原州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提高了农业灌溉的保障率。针对原州区实际,在引黄灌区修建大型调蓄水池,对黄河水调蓄储存,由过去年两次灌溉改为按作物需求随时供水,为优质高效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用水环境,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使原州区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3 社会效益显著 原州区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降低了田间输水消耗,消除了供水需水时空错位,最大限度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同时,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使干部群众对现代节水、机械化作业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及规模集约经营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的信心,实现了示范推广、节水增收的效果。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高效节水灌溉的滴灌、喷灌方式一家一户很难实现,作物种植的不统一,导致灌水时间不一,水费收取也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只有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才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最有效途径。
3.2 通过整合资金,加强与农牧、林业、扶贫、招商等部门、乡(镇)的协作,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和效益的综合发挥,单靠一个部门很难实现。
3.3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必须准确的选择好适合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作物种植。否则,适得其反。如:原州区甘沟南城片区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特色种植示范基地,枸杞属耐盐碱性作物,黄河水与寺口子水库的苦咸水掺合灌溉,可以有效保证作物的生长。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对资源水利的特征及内涵初探[J].石河子科技,2007(02).
1.节水灌溉的优势
①经济效益方面的差距:传统的灌溉方式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这种方式使得作物受水量不均匀,另外,传统灌溉导致了农作物不能稳产高产,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现代的节能灌溉技术节约了水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可以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
②用水量方面的差异:传统的沟畦和漫灌都需要大量的水, 但是其中造成灌溉水的浪费现象很严重。在输送水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做好管道防渗工作,部分灌溉水会在输送的过程中渗漏蒸发,另外,传统的沟畦和漫灌是将大量的水直接浇在农田上,土壤的渗漏和地表水分的蒸发快,使得灌溉水利用率大大降低,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代的节水灌溉解决了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问题,避免了水分的大量渗漏和蒸发,在灌溉的同时水被喷洒的很均匀,不会因为水量过多而使大量的水渗漏和蒸发。
③农作物生长方面的差异:灌水量大、灌水压力高的传统沟畦和漫灌造成了土壤和肥料的大量流失,并且作物容易处于水量过多的状态,容易造成根部的腐烂或者病害,对作物的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现代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是喷洒灌溉, 不会造成土壤和肥料的流失,保证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用水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灌溉出现的土壤板结的现象,给作物的稳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节水灌溉的相关事宜
节水灌溉的实施因为区域的不同、地形的不同以及土壤类型、作物的种类、环境、水资源的状况、经济状况、生产力水平等的差异而不同。各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应按照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实施。
①水源状况:节水灌溉首先考虑的问题便是水源,水源是根本问题。水源直接影响了灌溉工程类型选择,比如在山区的种植区,水资源量非常有限,大部分为微型水源工程,如果在这样的地区推广漫灌是不现实的,水量严重不足,因此,在山区应因地制宜,推广尽可能的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
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技术,充分利用降水、处理水、灌溉回归水等,提取地下水,但应保证不超采,有条件的可以拦蓄河道径流,补充地下水,保持水资源的采储平衡,保持水资源的充足,在此基础上综合开发地上水和地下水。
③采用节水技术:保护好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最好种植高产耐旱的作物,另外,改进沟畦灌和漫灌技术,改进耕作技术,这些都有利于节水灌溉的实施。
④节水灌溉要与当地生产方式相适应:节水灌溉的实施要与当地的生产方式和农业化进程相适应。由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的突出,促使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果当地的生产方式为为传统的农耕,或者只是靠天吃饭,不进行灌溉,上来就和当地的人说节水灌溉模式,是不能被当地人接受的,认为不切合实际。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就需要从实际出发,逐渐的接受现代化的技术。
⑤工程节水技术的实施:现代的工程节水主要有喷灌、微灌、管道输水、膜上灌水、渠道防渗等方式。喷灌和微灌突破了传统地面灌溉方法的局限性,使灌溉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不再受地形、土壤等条件的影响,灌水的时间、部位、均匀度、灌水量等能比较好控制。使水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利用,减少了浪费,还能更好的与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农业相配合。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是提高输水效率的有效措施,减少了渠道占地和清淤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
⑥节水灌溉与经济条件:节水灌溉工程应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 但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国家和政府的投资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政府要引导农民实行节水灌溉技术,但与此同时应该考虑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能为了推广而不考虑农民自己的承受能力。可以采用传统灌溉和节水灌溉相结合的措施,这样不仅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使水的利用率提高,降低投资,为农民节省资金,便于他们接受。
3.灌溉规划设计的措施探讨
①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
②合理规划。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 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 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 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
③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而大部分地方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1 农田水利的节水的分析
1.1 农田水利节水的概述
节水就是指要充分合理利用各种可用水源,采取水利、农业、管理等技术措施,使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总体利用率最高以及效益最佳。
一直以来,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节水研究的重点。然而目前可采用的节水农业技术通常可分为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生物(生理)节水技术和水管理节水技术4类。
1.2 农田灌溉用水量
为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灌溉水量和渠系输水损失以及田间灌水损失水量之总和称为灌溉用水量。
1.3 农业节水水平与效率
农业节水水平与节水灌溉率、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溉定额等有关。农业节水效率主要是以单位体积水的粮食产量体现。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入田间供给作物需水的水量与渠首引进总水量的比值。灌溉定额是指在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水量也就是各次灌水定额的总和。因此,要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和效率,就要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灌溉定额。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本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灌水技术等条件为作物节约用水制定合适的灌溉制度,可以不断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和效率。
1.4 节水主要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业节水技术发展很快,但也同时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的问题。
1.4.1 水污染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社会经济的不断的提高,工业和城镇居民供水量增大,造成废水排放量增大。造成了农业灌溉可用水量越来越少,灌溉水量的减少和水质恶化,同时也加剧了农业用水供需矛盾。
1.4.2 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的问题
因资金制约等因素,迫使早期建设的水利工程已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老化、渠道漏水严重,再加上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作怪,农田灌溉各自为政,用水浪费严重,大大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率。
2 农田节水灌溉的分析
2.1 节水灌溉的含义
节水灌溉技术是农业节水的核心。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产品的一种农业高效用水的灌溉模式,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农业用水在我国是排第一位的,而农业用水量的90%用于农作物灌溉,由于目前灌溉设施建设标准低,更新维护不足,导致部分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用水管理粗放,造成近50%的灌溉水量在输水过程中因渗漏而损失,再加上田间灌溉方式和技术落后,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60%以上的水资源付之东流。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在农业发展中是极为重要的,不仅可促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还可促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能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使用。
2.2 节水灌溉的分类
采取措施减少灌溉渠系的水量损失;改进灌溉制度,调整作物布局,充分而合理地利用雨水、地下水,进行补充性灌溉,使一定的灌溉水源灌溉更多的农田。目前,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主要有喷灌和微灌。
2.3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科学灌溉是一直着力推广的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滴灌、微喷、渗灌、喷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方式。需要根据相应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等做合理设计,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适时、适量,合理灌溉。
现阶段节水灌溉技术一般可分为:输水系统节水、田间节水技术和水源优化配置。
3 农业节水措施
3.1 农业节水工程措施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很多,受水区内普遍应用的主要节水技术与措施有渠灌区的渠道防渗、井灌区的垄沟衬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包括滴灌、渗灌等)、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以及井渠结合节水技术等。目前,喷滴灌是一项应用比较广泛且效果很明显的节水工程措施。喷灌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按照作物需要,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与传统的全面积湿润的地面灌和喷灌相比,它只以较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区附近的部分土壤,用水量更少。
滴灌即滴水灌溉,是将压力水有管道系统输送到毛管,再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将水以水滴的方式均匀而缓慢地滴入土壤,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灌溉技术。可以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的作物种类很多,如茶叶、葡萄、苹果、梨、番茄、黄瓜、茄子等。同时,滴灌也有它的局限性,滴灌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管道滴头容易堵塞,影响灌水的均匀性,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系统报废。还有投资相对比较高、局部地区容易产生盐分积累,并影响植物的根系分布等。
3.2 农业节水非工程措施
农业节水非工程措施是指农业节水综合技术和管理,包括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强农业节水灌溉管理,完善农田灌溉管理措施和制度,科学管理灌溉用水,推行改进灌溉技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等。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灌水技术等为作物高产、节水制定适时、适量的灌水制度。
4 结语
【关键词】灌区;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虽然说我国的水资源相对匮乏,但是在水资源消耗的排行榜上,我国却是稳居第一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仅是因为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需要大量的农作物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还因为我国农业灌溉的技术落后,采用的灌溉技术对于水资源的消耗非常巨大。所以我国想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就必须要改善水资源消耗的问题,不仅要在生活中提倡节约用水,在农业灌溉方面的技术也需要进行改良,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一、灌溉节水的现状
自从农业被发现后,人类采用的浇灌技术都是地面灌溉。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农业灌溉的方式对于水资源的消耗都非常的巨大,而且水资源的利用率都极低。这种灌溉方式不仅与人类智慧水平的发展有关,还与当地的一些特定条件有无法分割的关系,比如地质、气候等。
但在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后,整个世界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环境都产生了变化。工业的出现后,水资源也从农业及生活用水变为了农业、生活和工业用水,工业的产生无疑让水资源的消耗量又增加了非常大的一部分,导致现在世界的水资源都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可用水资源总量的快速下降,对于农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农业灌溉技术等。使农业在农作物灌溉的技术上不得不进行改革创新,在不影响生产量的情况下减少水资源的使用。
通过研发人员的不断努力,以及我国对国外新型技术的引进与吸收,我国的农业灌溉技术得到了改善,使传统的地面灌溉改变为节水灌溉的方式,这种技术不仅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对我国的节水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操作和不断的改良完善,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以及日渐成熟,目前将会把重点放在如何让节水灌溉技术在全国进行实施。但是在实施全面推行的过程中,会根据该地区的特点,进行分类推行,比如农作物的耕地大面积是平原,可以选择推行喷灌的方式;处于山地类的话可以选择微灌的方式等。根据特点使用合适的技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最大力度的促使农作物的生长,及农业的发展。
二、未来发展趋势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因为我国水资源的匮乏以及全球倡导节约用水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技术不仅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还能够促使农业的良好发展,可以说在农业灌溉中使用这一技术是百利无一害的。而且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越来越成熟,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也在不断的引进更好的高科技技术,从而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生产成本。既然如此,农业发展也应该要与时俱进,不拘泥于传统的方式,积极采用新型的技术,让农作物的生长变得更好,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满足人民对农作物的需求。
过去在农业部的号召下,对农业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农作物生物研究方面,虽然说经过研究,得到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实践的时候发现能够使用的只有理论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如果当时在对农业生物研究的时候,将一般的研究出成果却无法实际应用的一小半时间用到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上,那今天我国的农业灌溉技术可能已经达到了另一个高度,而且农作物生物研究从成果和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让农作物生长的更好,拥有更高的生产量,这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效果。虽然,在之前的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同时对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但是现在我国可以在研究农作物的同时将节水灌溉技术加以完善,或者是研究比节水灌溉更有效的灌溉技术。促使我国农业的发展,和节水事业的发展。
三、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的内容主要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等。地面灌溉,是让水从地表面进入农田,并借助自身的重力等作用来达到灌溉的目的;喷灌主要是利用专业设备的压力,将水喷到空中形成雨水一样的效果,进行灌溉;微灌,需要利用相应的设备然后将水送到农田,直接对农作物的根部进行小流量的灌溉;地下灌溉是用地下水进行灌溉,需要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控制,才能够达到效果。其中主要的灌水方式分为4种,最常用的是地面灌溉和喷灌的方式。我国的地下灌溉的技术还不完善,正处于研究实验的阶段,因为地下灌溉需要结合当地的地质等问题,导致无法大面积推广使用。输水的方式有两种,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恰当的方式,从而使水资源能够节约的更多。
节水灌溉的技术,虽然给我国的农业和节水事业都带来了不同的良好的影响,但是对于它的整体的研究还不是非常的完善,就好比我国的地下灌溉技术就还处于研究的阶段。如果说我国能够完全的掌握这项节水灌溉的技能,并且再次的研究提高,在充分对其灌溉原理和核心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后,对原有的技术上进行结合改造等,争取把节水灌溉技术的用水量降到最低,增大农作物的产量,使这项技术的发展空间能够更为宽广。
四、结论
节水灌溉技术的而出现,使我国的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一定程度的缓解了我国水资源匮乏、水资源消耗巨大的问题。变相的是促使我国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状态,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时,节约了资源。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改变,而国家发展的需求又是技术改变的前提,所以,技术和国家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拥有良好的技术,能够促使国家更好的发展,国家发展更好,才能够为技术的研发提供更完善更优质的品台。
【参考文献】
[1]朱兴曦.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控灌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
[2]沈利勤. 渠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技术要点探讨[J]. 浙江水利科技,2015,03:38-40.
[3]张文渊. 灌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分类调查研究[J]. 灌溉排水,2000,01:71-74.
[4]张身壮. 灌区节水农业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我国现在大规模应用的是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在这项技术中涵盖有许多的经营管理方式及工程制度规范,这样能增强管水组织的科学性和健全性,使计划用水工作、科学配水及合理征收水费工作落实到实处。科学的种植工艺、栽培方式、蓄水保护墒情工艺、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采取合适的保水工艺都是农业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能忽略秸秆及地膜护墒技术、栽种抗旱节水农作物、限制灌溉方式等工艺。农业生产中几乎所有灌溉工作的实质就是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运送到指定的灌溉地区,当然,也可利用专业程度较高的设备直接将水喷洒到土壤,并且使用喷洒器进行喷射灌溉时,所形成的水滴分子是很小的,甚至能够成为雾状,这有助于更高效的进行农业灌溉,并保证农业灌溉的均匀性。喷灌设备一般包括移动式、半固定式及固定式三类。除水源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的设备统称为移动式喷灌系统。管片和水栓之间是相连的,并且该装置只有在地表的喷头及装有支管的喷头能够移动,但是它的剩余部分却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所以我们将这种灌溉系统叫做半固定式喷灌系统。有些喷灌设备是只有喷头可以移动的,剩余的各个部分都是固定的,而有些喷灌设备的整体都是无法移动的,这类喷灌设备便叫做固定式喷灌系统。
2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进行农业节水灌溉工作时各种新技术及新设备的使用区域都比较小。
对水利用率很高的喷灌及滴灌等农业灌溉方式在某些地区开始有了实际的应用,但是这些农业灌溉地区却往往只是用作示范作用,喷灌、滴灌等有着显著优势的灌溉技术依旧没有获得大范围的推广使用。所以在今后的节水农业灌溉工作中,要加强对这些技术的推广,促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在大型的农田中的应用。
2.2工作过程中缺乏健全的监督激励机制。
现今我国的很多灌区及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般都没有科学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这也使得有关的管理机构不能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管理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水平,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方式也不够细化,调度的应用也缺乏灵活性。
2.3农田灌溉的节水资金投入相对馈乏。
现在中国在节水灌溉方面投入的资金太少,甚至有许多的正在使用的灌溉工程也早已无法正常的工作运行,这将会直接导致节水灌溉工作的效益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并使得可灌溉的面积逐渐减少。此外,在进行节水灌溉工作时,各种建设资金的投入也不够充足,这会导致新建的节水工程特别是配套资金的分配不够科学合理,这会使得发展的规模受到很大的制约。
2.4在推广节水灌溉的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部门相对独立。
由于在进行节水灌溉先进技术的推广工作时各个工作机构有着较强的独立性,这会使节水措施的可行性论证降低,无法因地制宜的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规划工作,这将会导致节水灌溉针对性差等各种问题的出现,最终将影响节水工程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
2.5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备。
由于各种质量问题或维修维护工作开展的不够及时等主观或客观因素,会使节水设备的损坏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这最终会导致节水工程的使用寿命减短,最终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大范围使用造成恶劣的影响。
3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相应措施
3.1进一步地统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在进行抗旱保丰收及提高粮食产量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工作者不仅建造了更多、更深的井,又在利用剩余的水来加大灌溉的总面积,这便于最初的资源型节水理念背道而驰,没有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农业生产的节水与农民的自身权益及种粮获得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工作人员一定要综合的考虑影响农业节水发展进步的诸多因素,设计出一套最科学、合理的农业节水技术规范。
3.2加大力度。
建设节水工程时初次投资所需的金额是很大的,可是很多的农民生活水平还是较低的,因此必须要将农业节水工作纳入国家政府的重点议事议程,然后制定一套科学的制度,进行扶持工作时也要考虑到资金、政策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体现农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到上述这些,不仅能促进节水工程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使农民的生活水准有大幅度的提高。
3.3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进行节水灌溉工作时,必须要科学的引进,选择最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技术。还要设计最适合的发展规划方案,使用最科学的节水灌溉工艺,并给予中低产田改造工作高度的关注,加大中低产地节水灌溉的总面积。
4结语
关键词: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引言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在当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粗放的种植和管理模式,落后的水利灌溉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农田的产量。因此,做好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1、灌溉方式落后
我国的农业水利灌溉,多是挖渠引水、凿井汲水的方式,或者利用相应的闸坝、堤防、沟渠等,从水库、河流等处引水灌溉,采用的一般是漫灌的方式,很容易造成灌溉不均匀的情况,而且在灌溉过程中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2、灌溉设施不完善
在灌溉中,多是以沟渠引水,而且沟渠以土质为主,在传输过程中,水资源会渗入土层中,同样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3、管理不当
灌溉工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权不明、权责不清、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
4、资金投入不足
对于已经建成的水利灌溉工程,缺乏维护资金,导致其存在老化、损坏的情况,灌溉面积和灌溉效益逐渐就爱那个第,而新建的灌溉工程由于资金短缺,难以达到应有的规模,其功能也无法充分发挥。
二、农业水利中的节水灌溉技术
1、输水过程中的节水措施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采取的节水灌溉措施为挖土成渠,然后把水输送到田间地头。这种灌溉方式是一种传统的灌溉方式,在输送水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流失量比较大,浪费比较严重。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灌溉渠道中的水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利用率仅为50~60%,只有这个比例的水被用于农田灌溉,表明农业灌溉用水的重点是搞好输水管道的节水,制定可行的节水措施和方案。这是节约灌溉用水的关键。
(1)加强输水渠道的防渗。由于防渗可采用多种材料,而各种材料的性能不同。一般情况下,应用较多的防渗材料包括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块、干砌块石和现浇混凝土护面等。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大都是建设的“三面光”渠道。如果使用的为混凝土护面,则如果渠道较小,则可选用U型混凝土渠道,改善输水流量,降低过水断面。
(2)在农田水利灌溉中,输水管道不仅为渠床渗透,在输水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水面蒸发或者渠床上杂草的蒸腾,如果使用输水管道便可降低输水过程中的损耗,则无须采取其他的措施。如果对滴管、喷灌等的要求较高,可从地面灌溉中选择低压输水管,压强通常小于200MPa。
2、节水灌溉的方法
一般所谓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是指农田田间的配水,如果灌溉水达到根系的水分配方式不同,则效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阶段,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微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般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滴灌、脉冲灌溉和微喷雾等技术。如果参照微灌技术设备性能划分,分为两种:①重力微灌;②常压微灌,如果按照灌溉设备分类,同样分为两类:①地下灌溉;②地面灌溉。微灌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可对灌溉用水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该技术主要包括输水管道、水过滤系统和灌溉控制系统等。
(2)如果在农田灌溉中使用喷灌技术,则应选择合适的设备,通常包括动力机、加压水泵等。而同时可采用水自然下降的势能,把水压缩在管道中,从而进行输水,然后经过喷嘴把水喷到空气中。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可为灌溉区域内的农作物提供水源。从目前的灌溉技术看,喷灌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同时,在各种农作物灌溉中均有使用。
(3)在目前的渠道防渗中,经常使用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包括石头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等技术,且应用的效果十分理想。
(4)步行式灌溉由于在设备拆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可快速拆卸和组装的节水灌溉设备,可用拖拉机实施灌溉。由于该技术可有效改善灌溉的效率,因此可从源头上完成水资源的节约。
3、节水灌溉的系统
(1)不充分灌溉理论。充分灌溉方法,不仅能够获得单位产量最大化,同时可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位水量用量最多,收益便最高。因此,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不充分灌溉理论,即该理论认为,灌溉的目不是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大化,而是单位用水量尽可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在我国水资源日渐紧张的背景下,水资源短缺的年代,该理论的提出显得意义重大。
(2)水稻薄浅湿晒灌,通常水稻灌溉为长期保持较深水层。但是一些地方采用的仍然是串灌、漫灌的方式,水肥流失比较严重。近年来,学者研究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在节水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系统制度的基本做法为: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在分蘖之前,加强田间湿润管理,而在分蘖之后,通过晒田、拔节抽穗保持薄水,以及乳熟保持田间湿润,确保黄熟湿润落干。
4、节水田间处理
任何一种节水灌溉措施,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主要的目的是湿润农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通过湿润土壤,这达到作物吸收的需求。节水田间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中耕保墒和麦秆覆盖。其中,中耕保墒方式为在灌溉之后,耙松表层的土壤,进而把毛细管切断处理,最终确保水分不轻易蒸发。而麦秆覆盖方式,也即是把麦杆切碎之后,铺在土表上,从而建立一个覆盖表面,降低水分的蒸发量。
三、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相应措施
1、进一步地统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在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的农业生产中,人们一边打更多、更深的井,一边利用节水灌溉省下的水来扩大灌溉面积,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农业节水涉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经营方式及产业结构、还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种粮效益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要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发展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完整的农业节水技术规程。
2、合理规划
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是灌区利用地面水的主要方式,蒸发、出流与开采是其消耗的主要方式。所以要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外引水源可靠性低,地下水位较高时,要以井补渠,发展井灌。
3、加大力度
节水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而大部分农民还不富裕,建设农业节水工程有很大难度。所以,农业节水工作应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力度,充分显示出农业节水的重要性,让节水工程得以顺利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4、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在节水灌溉过程中,不能盲目引进,切忌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扩大中低产田节水灌溉面积,向中低产田要效益。
结束语
总之,当前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此,相关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飞.浅谈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
【关键词】粗放型;农业灌溉;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战略
0 前言
节水灌溉是实现水的高效利用,以同样的耗水量实现产能的最大化。这在我们这个目前依然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农业灌溉粗放型的状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1 农业水利灌溉的大概现状
1.1 灌区水源缺乏保障,当代农村很多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基本处于荒废状态。由于历史原因,灌溉渠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农村承包户经营规模小,基础设施投入少,加之长期以来的管理体制的陈旧、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群众和当地管理者缺乏工程保护意识导致渠道常年失修,淤积、滑塌严重;更有甚者,有些田间水渠由于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农户甚至将秸秆直接倾倒其中,造成基础灌溉的瘫痪。现在农村还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原始的机井抽水喷灌或引水漫灌,或者从沟河中直接抽水喷灌。遇到旱季,因水源供应紧张对农作物的产出造成不利影响。
1.2 传统灌溉方式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如斗渠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不足0.4,每667平方灌区要用水高达320方,水分生产率仅为每立方0.25kg。喷灌效率更是少的可怜,尤其到了夏天,地表蒸腾作用的大大加强,水分来不及浸透地表达到根系就有相当一部分被蒸发走。造成农业成本增大,灌溉效益低下。
1.3 农业节水灌溉中的综合技术应用重视度不高。在我国目前的农业节水灌溉中,往往只是重视单项节水技术的应用,例如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滴管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等,但没有进行灵活的使用,形成综合性的技术,提升节水的能力和增产的效果;在水肥综合管理过程中,没有根据作物的施肥时间,合理安排灌溉,造成肥料吸收效果的下降,也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灌溉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农业节水灌溉制度不够完善,存在一些盲目进行节水灌溉、擅自改变节水模式的问题,造成了一些节水灌溉的工程利用效率不高,水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建成严格科学的节水组织监管结构,没有对节水灌溉进行严密的控制管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2 目前我国及世界范围内采取的有效实现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
目前,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主要有渠道防渗、滴灌、薄膜灌溉等形式,而滴灌应用更为广泛。
2.1 滴灌(drip irrigation)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目前此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以色列。以色列地表水分布很不均匀,80%集中于北部地区,但是全国65%的耕地却在南部。其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并大力推广滴管技术,历经近半个世纪发展,其滴灌节水技术已然成为世界典范。如果这个技术被推广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这将对我国的农业的良性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渠道防渗(seepage control of canal)是减少渠道输水渗漏损失的工程措施。不仅能节约灌溉用水,而且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防止渠道的冲淤和坍塌,加快流速提高输水能力,减小渠道断面和建筑物尺寸;节省占地,减少工程费用和维修管理费用等。渠道防渗方法可分两类:(1)改变原渠床土壤渗透性能,分为物理机械法和化学法。前者是通过减少土壤空隙达到减少渗漏的目的;后者是掺入化学材料以改善渠床土壤的透水性。(2)设置防渗层,即进行渠道衬砌,可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塑料薄膜、砌石等材料衬砌于渠床中。采用这种防渗措施后,渠道渗漏损失可以有效减少50%~90%。混凝土衬砌是一种较普遍的渠道防渗形式,防渗防冲效果好、耐久,但缺点是投资较大。这在我国较为常见,同时渠道防渗是农业节水的重要措施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
2.3 薄膜灌溉(Membrane irrigation)是一种将塑料薄膜覆于垄沟底部,引入的水通过地膜时候从其上面所开的小孔渗入到作物的根系处进行灌溉的方式。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渗漏和蒸发,节水效果十分显著。在此基础上不需要后期的设备投入,并且还能对土壤起到增温保墒之作用。尤其在缺水地区,可以将滴灌管置于塑料薄膜下面,或者通过毛管进行滴灌,这种灌溉方式叫做膜下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同时又具有地膜覆盖的长处,节水效果最为明显。这种技术在新疆地区率先推广,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
3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由于土地灌溉技术水平不高,往往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且灌溉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农业开发扶持农业力度的加大,农业开发项目区已经成为基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很主要途径。
3.1 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张问题。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极端天气时有发生。每逢旱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或大或小。同时很多省份仍然长期面临缺水危机,比如西北地区以及西南部分地区,总是处于长期缺水状态。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推广节水理念和技术,尤其是农业节水灌溉,这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3.2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经济的腾飞,工业用水不断增加,而供水量是及其有限的,这将直接制约经济的向前推进。实现农业水利灌溉的节水技术的推广将实现农业用水在区域用水比重的大幅下降。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能有效避免土壤盐渍化,减少地下水的过渡开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实行集约化经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农田趋于无脊、不排水。提高土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实现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等。在降低农业用水的同时,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的水平,有利于推动我国农田建设工作,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
4 结语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并且区域分布不平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农业节水灌溉是的推广应用更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要加快步伐,改善现在面临的粗放结构问题,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深化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改革和推广,走出一条灌溉节水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新江.农业灌溉中存在的问题[M].科学杂志出版社,2004.
关键词:西北旱区 节水灌溉 发展趋势
一、前言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灌溉措施,如喷灌、滴灌、膜上灌等。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着农业及经济建设的发展。西北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00亿m3,占全国总量的8%[1]。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除陕西为667.8mm外,其它省区在270~320mm之间,年蒸发量高达1000~2600mm或以上[2]。农业灌溉是西北地区第一用水大户,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 90%左右,灌溉用水占80%以上[3]。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工业、农业发展和恢复生态平衡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解决西北缺水的关键是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为了减小水分的蒸发,必须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水利用效率低,一是水的利用率低。二是农业水生产成本低,灌溉农业粮食作物水分生产率不足 1 kg/m3 ,旱地农业面积占6o%左右,降水的水分生产率只有0.3 kg/m3一0.4 kg/m3[5]。如果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可大大提高我国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恢复生态平衡的需要,西北地区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不会大幅增加,今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将更加依赖于现有灌区面积。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坚持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相结合,重视推广旱地农业技术和加大农业节水管理力度,可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中部旱区节水灌溉对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短缺现象有重大意义。
灌溉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缺少的环节,但由于灌溉观念与灌溉技术的落后,往往是事倍功半。以下我对现有主要的灌溉方式进行分析、讨论,可以明显看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情况。
二、灌溉的主要形式
1、漫灌式,灌溉用水被各种沟渠输送到整块田间和庄稼垄沟中。此种灌溉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地条件的影响。由于大量的水从沟渠渗漏出去,漫灌的水损率也很高。除了大量水损外,漫灌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缺点:整个田间,水的分配极度不均,作物不能精确得到所需的降水量,土地的平整工作花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2、旧式灌溉系统,包括人工式移动、立管移动式、固定式三类。
人工移动式系统是通过快速接头的连接来转移喷头及输水管到不同的、细长的地块上,进行多次的灌溉以最终达到灌溉整个区域的目的。在大面积灌溉中,因为恶劣的工作条件和复杂的操作,这种灌溉系统正在被机械化的灌溉系统所取代。立管移动式是在一块选定的灌溉区域内铺设一套立管,在灌溉操作中只需把喷枪变换新位置。这种操作比较简便,但投资比较高。固定式灌溉系统是整个灌溉区被输水管道、喷洒器等灌溉设备所覆盖。实施灌溉操作只需打开和关闭与之相连的水栓。这种系统可实现自动化控制,但缺点仍是投资高。
3、移动式喷灌机或卷盘式喷灌机,比如:奥地利保尔公司的“雨星”系列喷灌机,这种灌溉设备在最近20年得到广泛的使用。PE管直径从50mm至140mm,管长可达750m,这就保证了无论在较小或很大的区域里,都能实现高效节水的灌溉[6]。
4、大型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包括:指针式灌溉系统和平移式灌溉系统,这类喷灌系统由成排的喷嘴或喷枪安装在马达驱动的行走塔上,随行走塔的移动而进行大面积的灌溉,灌溉区域呈圆形,指针式系统或矩形平移式系统。
5、滴灌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是由直接铺设在树木、作物根系区的带出水口的小塑料管组成。这一系统优势在于灌溉水从出水口直接渗透入根系,水的损失很小而且无污染,但投资较高。
除去上面提到的传统的漫灌方式,其它系统均为节水灌溉系统,特别是后三种被认为是目前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其中卷盘式喷灌机和大型自动化喷灌系统被认为是经济型灌溉系统,每亩设备投资较低,而指针式和平移式系统则亩投资更低。使用先进的灌溉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节水效果明显,一般节水可达60%,节约下来的水可以派作其它用途,也可用于增加灌溉面积,或开发新的农业用地。漫灌因耗用大量有限的可利用的水资源,而受到限制。我国也正在努力从传统型灌溉系统向节水型灌溉系统迈进。
三、节水灌溉的措施
节水灌溉工程措施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措施。
1、建立防渗渠道、沟畦。沟畦灌方式一般有水平畦灌,波涌灌。
2、使用低压管道输水。
3、使用喷灌、微灌。
4、覆膜灌溉 、膜上灌和膜下滴灌、地下渗灌。
5、精细灌溉。 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遥测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采取前面的4种灌溉措施,前两种为主干道所用,在大田中常用,第3、4种大田和设施温室、大棚中都使用。在设施农业中主要用低压管、滴管输水。第5种我国西北区目前还没有使用,这个设备技术含量高,投资较高,但灌溉非常精细、准确,为全自动操作控制,因此,我国的灌溉体系将会向这个方向发展,最终达到精确的自动化控制。
参考文献:
[1]屈振华,韩英强,康春梅等.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灌溉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37—19338.
[2]信松胜.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2):270—271.
[3]范仲林.浅谈西北干旱区发展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与对策[J].甘肃农业, 2007,(10):27—28.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水资源分布对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了影响。目前,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某些区域严重缺水等问题,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采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征概述
纵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工程本身、责任者、建设思路、投资形式等4个方面。
1.1 农田水利工程特征
农田水利工程自身的特征有如下几点:工程建设规模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单一的农田水利工程已不适应生态建设要求;工程建设要求少而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侧重农业生产灌溉。
1.2 由政府主导变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指导
过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是由政府牵头,实现层层分解责任制,按地区平均安排工程项目,这种建设模式忽略了农民自身的意愿,缺乏各自的开发建设特色。而现在,农田水利的建设常常需要首先考虑农民的意愿,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讨论。
1.3 由单独考虑经济效益变为统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随着生态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建设不断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由单独考虑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转向统筹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整合,注重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1.4 由国家出资、农民出工的投资方式转向社会出资为主、国家补助为辅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以往以国家拨款为主的方式,实现了以企事业单位、社会经济实体和个体等为主的社会共同出资的投资形式。这种投资方式有利于真正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2 常见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分为工程性节水技术,非工程性节水技术2种类型。工程性节水技术有灌溉输配水技术和地面灌溉技术,非工程性节水技术有完善的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灌溉推广服务体系。
2.1 灌溉输配水技术
灌溉输配水技术是重点以水渠运输为媒介,对水渠渗漏、冷冻、受热等问题进行防护的节水灌溉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运用在对水资源从源头到农田的配送过程中,主要对象是水渠。灌溉输配技术大大减少了水资源调配过程中水量的渗漏和蒸发,提高了水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了渠道输水的安全性,降低了灌溉的成本。
2.2 地面灌溉技术
地面灌溉技术主要有膜下滴灌技术、覆盖贮水灌溉技术、膜孔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技术、免耕及膜垄沟灌技术等。免耕及膜垄沟灌技术是对地面灌溉技术进行完善的重要措施。影响地面灌溉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条件、地形条件、畦田长度、入畦单宽流量等。
3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 依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确定各类农业灌溉节水技术
根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即压缩耕地面积扩大林草面积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确定各类农业节水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单方水的经济产出和效益。
3.2 依据作物类型和水土条件,因地制宜选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应根据种植的作物类型和当地的农田水土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对产出效益相对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在采用农业节水技术中,应重点考虑以改进地面灌溉方式为主体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对资金投入较小的减免冬灌机械化免耕秸秆覆盖技术和膜垄沟灌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适当选用投资相对较高的喷灌和滴灌技术。大力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推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改造,逐步消除大水漫灌的现象,维护良好的用水秩序,进行科学的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全面提升节水科技管理水平,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建立健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
系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应结合当地的特点,探索不同形式的推广服务组织,使节水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逐步由零散分散型向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应以地方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主导、基层水利和农业服务组织(水管站、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实施主体、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方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允许地方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服务、转让、承包的效益分配,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扩大掌握节水农业技术的农民技术队伍,带动广大农民把发展节水农业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
3.4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农民节水技术水平,加快水费改革步伐,树立水商品的观念,实行有偿供水,对超定额用水要实行加价收费,节约水量要给予奖励,提高农户的商品水意识,使农户树立节水意识。
参考文献
[1] 汪晓春. 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措施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34):260.
[2] 李晓民. 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j]. 陕西水利, 2014(01):166-167.
关键词: 高效节水;诱致性技术选择;要素资源的稀缺性;灌溉技术
1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研究
宁波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城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亿立方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宁波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农业作为用水大户,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普遍比较低。
1.1 农业用水量变化情况 在农业用水方面,对于宁波来说,主要包括农作物、林业和水产养殖业,以及畜牧用水等,其中,用水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农作物灌溉。气候、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及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灌溉用水量产生影响和制约,因此每年的灌溉补给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农田灌溉用水量方面,1980年全市约为12.02亿m3,占全市年用水量的86%;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及推广使用节水农业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在社会总用水量中,农田灌溉用水量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到2013年农田灌溉用水量为5.73亿m3,占用水总量的32.4%。
1.2 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现状 截止2013年,在总供水能力方面,宁波市水源工程由解放初期的3亿立方米增加到21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83.38千公顷,有效实灌面积达到180.5千公顷,其中旱涝保收农田达到109.54千公顷,占55.2%。随着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各县区(市)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下,一大批农业节水灌溉设施投入运行,重点开发并推广应用管道灌溉、渠道防渗、滴灌等节水增效工程技术。到2013年底,全市节水灌溉总面积达82.13千公顷,其中喷微灌面积4.61千公顷。
1.3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模式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主要模式有工程性节水灌溉技术和非工程性节水灌溉技术,其中非工程型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水稻薄膜灌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节水型畜牧业发展模式,本文对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喷微灌技术[1]进行重点介绍。
在目前农田灌溉中,渠道防渗是主要的输水方式,采用混凝土U型渠道、预制空心板梯等防渗技术,由于糙率小,流速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该灌溉技术利用小于0.2MPa的水压力,将水通过管道直接送到田间进行灌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通常情况下,水的利用率超过90%。在河网提水灌区和自流条件好的灌区,低压管道输水应用范围比较广,但是,在成本投入、灌区要求方面,这种灌溉及时要求比较高。
喷微灌是现代高效节水的有效灌水技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和安装在管道上的喷头、滴头、微喷头、滴灌带等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直接输送到土层和作物根部的灌水方式,具省水、节能、精量、适应性强等优点。2010年-2014年期间,全市微喷设施累计收益面积307526亩,投入总资产共计5.98亿元。
2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农业节水政策机制不完善。目前,农业节水政策机制建立,给全市农民带来很多政策,同时对农业节水也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也存在些小问题,节水补偿政策只能让很少一部分农民收益,大部门农民要建设节水设备,要花费很多成本,跟农业收益慢有很大矛盾;也有县区对于节水补偿没有及时落实,长期耽误农民投入农业再生产,不利于农民以水资源配置来调整种植结构,激励农民发展节水。②节水建设与管理体系不完善。节水工程建设投资渠道多,建设标准不统一,节水工程实施后难以衡量节水工程的实际效果。③水资源管理手段不先进和灌溉技术选择不到位。目前,许多灌区农业用水计量措施设施不到位,由人工完成水资源的使用、管理、计量、监督,缺乏高科技支撑。同时对于灌溉技术选择不明确,整体上停留在前面所述模式,未对实际的灌区情况、农作物类型、水源方式、投入资本及经济社会效益等综合评价上进行精准选择模式,导致存在用水浪费现象,投入太大,收益太慢等问题,影响农业节水实施和贯彻落实。
2.2 主要原因分析 针对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主要从以下二方面进行分析:
2.2.1 农业节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市场需求诱导性选择分析 农业技术变迁是资源禀赋稀缺程度决定的不同供给弹性资源的相对价格的诱导反应,也是对现代农业要素相对价格下降的反应。同样,水资源的稀缺会诱导节水灌溉技术的变迁,资本的投入、相对价格便宜的节水设施产品诱致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遵循着市场需求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施莫克勒-格里克斯的市场需求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对诱致性技术选择做出很好地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技术是由节约日益稀缺的生产要素和具有更大市场需求诱致而产生了技术创新和选择[2]。
宁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市场需求的诱致性技术选择,在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需求的市场诱导下,科研部门、企业等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创新,通过科研、试验和推广取得了相对价格适合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产品。节水灌溉设施产品相对较低的价格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快速的大面积推广。农户遵循成本和收益的原则,用资本代替传统的灌溉技术,选择了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但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初期也遇到很大阻力。只有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采用,企业生产的节水产品才能达到最优惠的价格,并且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交易费用及节水设施及产品的应用成本才能降低到最低。
2.2.2 农业节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要素稀缺诱导性选择分析 农业技术的选择行为一般遵循要素稀缺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3]。宁波体制虽使得农业所处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但是,宁波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仍然受到要素资源稀缺性诱导,以水资源和农业产品为主的稀缺要素资源诱导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变迁。农业基地遍布宁波边远区的各地,许多农业合作社建立在偏僻山区,地处风头无水,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水资源非常稀缺,要素资源的稀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宁波农业生产(特别是果业)一直面临水资源和劳动力短缺的困境,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有效地解决了要素资源的稀缺性。
宁波对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的选择最主要是解决山丘水资源稀缺,可以说水资源日益稀缺加速诱导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推广。近些年气候极端变化,在发展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抗争过程中,节水水源,兴修水利,发展节水灌溉,则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解决水利灌溉的建设中,宁波为适应不同时期对稀缺水资源的需求,在经济可接受的程度下发展适宜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其目标都是为节约日益稀缺的水资源,节水灌溉技术朝着更加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变迁。宁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是以水资源和劳动力稀缺为主要稀缺要素资源及其它要素稀缺共同作用诱导反应的结果,要素的稀缺和要素价格变化致使宁波市及农业基层生产部门和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产生了诱致性技术选择。
3 政策与建议
3.1 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发挥稀缺对行为诱导
3.1.1 合理配置农业用水,监督农户节约用水 宁波市政府、水利局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通过水资源的配额限制诱导灌区地方政府推行节水灌溉,采取节水行为,引导和推动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一个区域或灌区的农业水资源配置合理,水资源稀缺性能诱导政府、农业基层组织、农户等采用更加节水的灌溉技术以节约稀缺的水资源。
3.1.2 建立水权交易机制,开展农业高效节水 建立节约水量交易机制,构建交易平台,利用水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农户,对节余水进行交易,保障农民在水权转让中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农户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政府引导和监督灌区水权交易,构建以市场为主导,政府监控的水权交易体系,促进灌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3.2 优化相关制度和环境,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
3.2.1 改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制度环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国家应制定和完善农业节水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性制度限制和规范农业用水。宁波依据国家农业节水有关法律、法规,部署各县区农业节水措施,依法治理和整顿浪费水资源行为,加大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3.2.2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依据我国和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构建宁波市县乡多级多层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机构服务能力,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提供良好服务。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加大对乡村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服务力度。鼓励节水灌溉技术设备供给企业建立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加强与农户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作物耕作后“产学研结合”服务,鼓励农业科研单位、高校从事与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引导和扶持各类与节水灌溉技术相关合作组织建立技术服务机构,加强和提升合作组织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伯元,奕永庆,等.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加快节水农业发展[J].宁波农业科技,2012(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