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医疗技术范文

现代医疗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07 14:42: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现代医疗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代医疗技术

篇1

1 现代灾害医疗救援五项技术的形成

1.1 创伤急救

创伤急救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公元18世纪拿破仑“大军团”的医官巴伦·拉尔(Baron Larré)开创了战场创伤急救的先例。瑞士人亨利·杜南发起红十字运动,对志愿者进行急救技术培训,创伤急救技术进一步普及。除了战场急救外,创伤急救技术也成为各种灾害现场急救及常态院前急救援主要技术,创伤急救的4项技术经常被一起列入各类急救培训教材,并被冠名为“四大技术”。全球范围内的大量应用,创伤急救技术渐趋成熟。其中,止血方法分为指压法(头面部、肩部、上下肢)、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法。常用包扎方法分为绷带(环形、螺旋形、螺旋反折、8字环形)包扎法、三角巾(头部、面部、胸部、肩部、侧下腹部、下腹部)包扎法、多头带包扎法、急救包包扎法及其他包扎法。现场骨折固定的方法分为:现场对可疑骨折者需作可靠的临时固定,可减轻伤员骨折端的疼痛及预防休克,并限制骨折端的异常活动以免发生新的损伤。固定范围应包括骨折上、下两个关节。对开放性骨折应先止血、包扎,后固定骨折肢体。常用器材有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无上述物品时还可就地取材,用稍硬的物体代替。经上述处理后,要将伤员正确地搬运和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此外,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具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四项步骤也成为创伤救护的基本步骤[1]。

1.2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历史悠久,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就已经提到复苏方法:“救自缢死…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写到:“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但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中心主任彼得·沙法教授(Peter Safar)被认为是当代心肺复苏的创始人之一。196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首次依据Safer 和 Kouwenhoven两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制定了心肺复苏指南, 并建议所有参与心血管急救的医务人员均应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的培训,从此CPR以其简单的A、B、C三步法风靡全球,成功地抢救大量人员生命。在院前或灾害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按DRABC顺序进行:D即检查现场是否安全(dangerous) ;R即检查伤员反应(response) ;A即解除气道(airway)梗阻,保持气道通畅;B即口对口人工呼吸(breathing) ;C即胸外心脏(circulation)按压,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随着电除颤出现,心脏电除颤能使复苏成功率进一步提高,电除颤技术也被列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急救手段,除颤当成一项基本生命支持的措施。

1.3 紧急救治

由于创伤急救与心肺复苏都可以由经过急救训练的非医学专业人员从事,因此,将医学专业人员在灾害现场从事的急救用另外一个专有名词表示,这就是现场抢救(on-site critical care),或叫做紧急救治(emergency treatment)。紧急救治的基本技术包括:昏迷伤员救治、气胸伤员救治、眼球破裂伤、脑膨出、肠脱出伤员急救、离断肢保护、脊柱损伤伤员的急救、较大面积烧伤伤员的急救、创伤性休克救治、创伤性感染防治、放射性污染处理、化学中毒处理、海水浸泡伤处理技术,以及深筋膜切开减压术、留置导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术。因此,由于专业医务人员在现场亲自实施,只要能够多、快、好、省地抢救伤员,紧急救治技术范围必将不断拓展,围绕救命,更多的紧急救命类手术将会在专业医疗救援队到达现场后依托先进的野战医疗平台即时开展:包括大血管损伤修补、吻合或结扎;呼吸道阻塞进行紧急气管切开术;对开放性气胸实行封闭缝合,张力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实施胸腹探查止血,对有脏器损伤者进行缝合、切除、修补、吻合、造口等手术;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伤员,行开颅减压术,清除血肿;同时可进行各种创伤控制性手术;12 h内比较清洁的伤口进行完善的清创手术;开展输血、输液、给氧等综合措施,防治休克;对海水浸泡伤伤员进行针对性治疗,给以复温处置;对冲击伤、挤压伤、复合伤等复杂性伤员进行确诊,并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继续抗感染治疗;补注破伤风抗毒素或抗毒血清;对核污染、化学染毒的伤员进行全身洗消和针对性治疗。

1.4 检伤分类

检伤分类(triage)是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确定优先治疗程序的过程。本义源自将咖啡豆的第三或最低质量剔除出去,将首字母大写作为一个固定的词条,特指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的根源同样可以追溯到发生在18世纪的因军事战争而受伤的伤员救治中,拿破仑“大军团”的医官巴伦·拉尔管理在战场上受伤的大量伤员,即开始实行现场检伤分类。用于军用和民用的大量伤亡情况的伤员检伤分类的分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融合在一起,基本上使用相同的色卡:红色表示危重,绿色表示轻伤,黄色为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而黑色表示伤员死亡。军用的[例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民用的(例如:颜色编码)伤员检伤分类系统具有相似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检伤分类确定系统的Trauma Sieve [2]和 START 分类方法[3],也同时用于民用EMS和英国军队士兵中。检伤分类可以用来决定优先治疗的顺序,也可以用来决定转送方式的顺序,还可以用来决定转送医院的顺序,分别为救治分类、后送分类与医疗机构分类。

1.5 医疗后送

医疗后送(medical evacuation)是将伤员运送至安全地带进一步救治的方法与过程,同样也被认为是由拿破仑“大军团”的医官巴伦·拉尔开创,但是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形成针对在战争中受伤的伤员的医疗救治的分级结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员从受伤到接受决定性的医疗救治的平均时间是12~18 h。截止到越南战争,经过改进的伤员检伤分类和空中救护车能够将伤员接受救治的平均时间减少2 h。早期的后送设备非常简陋,甚至没有医疗设备与人员,仅是可以平躺的车。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很多需要紧急救护的患者仍是被灵柩车送到“急诊室”,因为当时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配备医疗人员与医疗装备的救护车,灵柩车是唯一可以让患者平躺的运输工具,患者只有到达医院后才能获得治疗。很显然,连接急救网络的网线就是医疗后送,每个阶段之间就需要后送。即使常态下急救只有院前与院内两级阶段,但救护车也起到了医疗后送的作用。随着运输、通讯工具及医疗装备的进一步改善,以及救治人员素质和技术的提高,在后送的途中同时提供良好的医疗监护,医疗后送成为名符其实的有医疗监护条件下的后送并广为人们接受,其理论支持是医疗后送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医疗救援效率。

2 讨论

2.1 从急救到急诊医学,以及从急诊医学到救援医学并列,是学科发展的客观现象

急救(first aid )由来已久,其基本含义是非医务人员,针对意外伤害或急病发生的人员,按照医学的常识,徒手或就地取材进行的初步救护措施和安全转移措施。1976年由国际一群著名的麻醉科和内外科医生在德国美茵茨(Minze)发起成立了世界急救与灾害医学俱乐部,随后不久即更名为世界急救医学与灾害医学学会(World Association on 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 ,WAEDE),从此,急救医学(emergency medicine)和灾害医学(disaster medicine)以专业学科的身份正式诞生,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79年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得到国际上公认,成为医学的第23个专门学科。急诊医学或者叫急救医学独立门户后,灾害救援医学或者叫灾害医学(disaster medicine)也不断寻找更大的发展道路。随着全球范围内天灾人祸此起彼伏,灾害医学不断完善起来。灾害救援时间、空间以及灾害事件性质决定了灾害救援医学研究内容的特异性,尽管常态下的急救医学与灾害救援医学属于同一学科范畴,但灾害的时、空及性质的特异性决定着灾害救援医学成为专门研究灾害环境下医疗救援规律的科学[4],灾害救援医学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灾害救援医学的学科定位,预示着灾害救援医学的基本技术必将进入学科研究的视野。

2.2 灾害医疗救援的五项技术是现代灾害救援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早在1948年,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选定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会徽,即由一条蛇盘绕的权杖所覆盖的联合国标志组成,背景一个六角星。六角星被誉为生命之星,每一个角各代表紧急医疗救护服务系统的一个功能,包括:伤病患检视(detection)、报告(reporting)、救护车出勤(response)、现场处置(response)、运送途中照料(care in Transit)和运送至特定医疗单位(transfer to definitive care)。因此,融合几种急救技术,相辅相成,成为灾害救援医学发展的重要思想。灾害现场医疗救援的基本技术源于灾害现场救援特点与需求:灾害现场以伤员为主,因此,创伤急救与心肺复苏自然而然列入灾害救援医学的基本技能。显然,创伤急救与初级心肺复苏是普通公众经过急救培训就可掌握的技术,不能满足专业医学救援人员现场救援需求,因此,由专业医护人员从事的现场抢救技术必然进入灾害救援医学的基本技术行列,并迅速发展起来,但仍具有以救命为基本目标的特征。针对灾害现场经常是群体伤员集中出现,出于提高救治效率的需要,检伤分类应运而生,并必然列入灾害救援医学现场的内容[5]。连接现场与后方医疗机构需要医疗转送,而且经常由现场医疗人员承担,因此医疗后送也被列入灾害救援医学的基本技术。至此,创伤急救、心肺复苏、紧急救治、检伤分类、医疗后送5项技术,成为灾害救援医学的基本技术,乃必然结果。

2.3 推广灾害医疗救援的五项技术有助于提高灾害医疗救援队伍能力

1966年美国科学院发表了题为“意外伤害导致的伤亡是被现代社会忽视的痼疾”的纲领性文件,改变了人们对创伤的观念的认识,即从“创伤属于意料之外”转变成“创伤可防可救”,人们应该主动掌控,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创伤急救系统的发展,发达国家均已形成较完善的创伤急救网络,包括完善的培训体系。美国在1968年成立了急诊医师协会,为住院医生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旨在教育和培训急诊医生,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显然,成立教育机构,提供规范的培训,进行执业考试是一项技术走向规范的几步阶梯[6]。相对而言,灾害救援医学还不太成熟,对灾害救援医疗的基本技术一直缺乏系统的提炼与专门论述,救援医疗技术还没有进入多数医科院校培训课程。随着医疗救援工作的复杂化,只有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才是保证技术质量的基础。本文将5项技术列为灾害医疗教学的基本技术,为全新的、正式的“规范化医疗救援医师培训”的时代即将来临作为准备。规范灾害救援医疗技术培训内容,并逐步扩大到研究生教育,培养称职的医疗救援医疗人才是提高灾害医疗救援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正国.创伤学基础与临床[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7:2.

[2] SALT Mass Casualty triage. concept endorsed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Committee on Trauma, American Trauma Society,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MS Physicians, National Disaster Life Support Education Consortium, and State and Territorial Injury Prevention Directors Association [J]. 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 2008,2(4):245-246.

[3] Kahn CA, Schultz CH, Miller KT, et al. Does START triage workan outcomes assessment after a disaster ?[J]. Ann Emerg Med, 2009, 54(3):424-430.

[4] 彭碧波,郑静晨,陈虹. 国际救援两种医疗模式的对比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966-969.

[5] Delooz H, Debacker M, Moens G, et al. European survey on training objectives in disaster medicine [J]. Eur Emerg Med, 2007,14(1):25-31.

[6] 李宗浩.国际救援医学重任——海地大地震,救援最强音[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1):1-2.

(收稿日期:2013-01-05)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2.001

篇2

关键词:病患自主;医方自主;医疗伦理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043-02

一、医疗观念的流变——病患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远古,在医生施治过程中,常常不会就病情与病方进行详尽交流,JayKatz谓之“医患间的寂静世界(silent world of doctor and patient)”[1]。医生这种类似家父角色在医疗活动中主导和支配地位渐趋减弱。虽如此,医生在为病患施治时的家父主义传统和情结仍贯穿整个西方医疗史[2]。例如,1847年美国医疗协会的伦理守则《病人对医生的义务》在第2条第6款规定:病患对医生的指示应当毫无迟疑地表示绝对服从。①

但医疗行为毕竟不是医生单方行为,施治中需要病方的配合。随着西方社会科学近展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政治和宗教权威,个人也逐渐走出被支配状态而获取了决定个人事务的自由。在现代医疗技术高科技化、医疗行为去人性化、医患信赖破碎化的现实医疗环境之中,强调病患自主的独立意义,有助于进一步确立医疗行为的实质正当性[3],从而化解医患关系之间的冲突。

现代医疗行为的实施,是建立在尊重病患的人性尊严基础上的,一般说来,根据是否需取得病患同意,现代医疗行为可分为需病患同意的医疗行为和欠缺病患同意的医疗行为。前者存在医方自主与病方自主的冲突,而后者在确定排除病方自主的范围方面亦存在两种自主关系的协调问题。这两种冲突在现代法律体系,尤其是在侵权法体系中都无可避免,值得推敲。下文主要就前者进行分析。

1.医方自主与病方自主的冲突与协调

病方自主即是相信病方才是其最佳利益的判断者,有能力基于自己的理性、信仰及境遇满足自身需要,得自主选择,亦须自己负责。但同时,在人罹患疾病情况下,往往会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状况恶化的影响,其理性抉择能力往往减弱。②实际上,在医疗实践中,医生通常基于专业优势相对于病人对病情更为了解,使得病人在进行医疗选择时有必要依赖医生的建议[4]。而且,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建议决定了病人是否可以进入实质治疗程序,且对病人的医疗选择也具有某种控制力,这无疑为医生的裁量权,即医方自主,留存了必要的空间。

如上所述,如果说人类基于以往的生存条件建构的医疗伦理对家父主义的认同具有必然性和正当性的话,那么由现代医疗伦理支撑的病方自主也当然是人类文明的自然生发结果。与此相对,由于社会生活条件承载的医患关系的实质内容并未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使得家父主义的部分内容经由现代医疗伦理的接续而转换成了医方自主。两者的理据皆谓充分,无可避免会存在紧张关系甚至冲突。

而在更多的场合,医方自主与病方自主之间往往是具有弹性的。善意的医生的医疗方案通常被认为是有益的,理性的病人不会仅仅为了捍卫自主就拒绝医疗行善,两方经由充分的沟通完全能够达成一致。即使病人因缺乏谨慎考虑做出了不明智的决定,抑或基于其他生活目标而偏离了更有效的医疗选择,深谙现代医疗伦理的医生会充分尊重病人的选择,当然,此种情境下的医生需要做的是秉持谋病患利益的原则依据其医疗技术优势努力帮助病人提升自主选择的内涵、丰富程度和准确性。

在现代社会,如果病人能够获得充分的医疗信息,并在无强制的前提下作出合目的性的选择,该选择即为自主的。①考虑到现代医疗技术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虽然病人获取医疗信息的渠道较传统社会更为多元,但要达到充分程度,仍有赖于医生的专业知识支撑。鉴于此,病方自主和医方自主存在协调的巨大空间。通常两者的协调可体现为医患双方在医疗领域的法权关系,这种法权关系会因各国和各地区的社会生活条件不同而存在些微差异。

2.医方义务、医方裁量与病人自主——以说明义务对象为例

在法律层面,尊重病人自主通常体现在病患获取知情同意的医方信息和选择给定的医方预先指示的权利体系中,相应地,医方自主则隐含于医生所承担的一系列法定义务中。质言之,医病关系之展开系以说明同意原则为核心[5],其中,包括不可或缺之两部分:一为说明原则(医师的说明义务);一为同意原则(患者的自我决定权)[6]。总体看来,说明同意原则在法律体系上的意义,在于表彰病患自主决定权,一方面,在侵权行为法领域具有阻却医疗行为违法性的消极效力,另一方面,在契约法领域具有宣示医病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以及确定医疗给付内容的积极效力。通常,病患自主决定权只有在听取医方说明后,决定接受或不接受治疗,或为避免造成不良后果,选择一种治疗方法下才具有意义,此外的范畴应属医方专业的裁量范围[5]。这样,医方在承担说明义务的同时也得享有裁量权,而患者有获知事实的权利与自我决定权,但如何取得两者的平衡,调和患者自我决定权与医师裁量权的关系则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医方完全说明并取得病方无瑕疵同意后再实施医疗行为,被认为是各国法律中贯彻病患自主决定权的重要原则。就医方的说明义务,我国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均有相应的规定。如《执业医师法》第26条、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侵权责任法》第56条。依上述规定,说明内容包括: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但并非全部均须经告知说明后同意才能实施相应的医疗行为。根据病方自与医方专业判断的强弱对比,可约略分出不同形态的医疗行为[7],其中,发生很频繁而风险极小的医疗行为,几乎完全以医方的专业考量为主,法律并不要求病患同意,仅需告知说明即可,例如一般诊疗中的病情和医疗措施;而那些较少发生且高度危险和不确定的医疗行为,法律对之的规范强度较一般诊疗逐渐增加,作为病方自保障的病患同意要求更趋于明朗化,则需告知说明后同意才可实施,如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就医方说明义务的对象,法律法规多有规定,但并不一致,大体包括:患者、家属、近亲属、监护人、法定人、关系人。从《执业医师法》、《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来看,医方在履行说明义务时具有一定的选择裁量空间,不以告知病患本人为必要,而是可以在病患、家属或近亲属、监护人、法定人、关系人中任选。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62条、《侵权责任法》第56条规定,原则上需告知病患本人,只有在“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或“不宜向患者说明时”,才得向患者“家属”或“近亲属”说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只规定了告知说明对象为患者,无涉其他。上述三种做法都存在值得斟酌的地方。

我国法律将医方的说明对象界定为患者、家属或近亲属、监护人、法定人、关系人,为医方在该情形下的裁量预留了巨大的空间。质言之,医方完全可基于自身便利从中进行选择,而置病患本人的意愿不顾。这严重背离了现代医疗伦理将病患本人的人格尊严置于核心地位的理念,②不得不说是家父情结在我国医疗法律制度中的反映之一。鉴于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病患本人的隐私,如果不考虑医方的道德风险,即便是基于谋病患利益的考量而任由医方在如此大的说明对象范围内予以选择,也很难保证病患的隐私会限于其自主支配范围。尤其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不但将“关系人”列为说明对象,而且还可作为协同或代病患本人同意的主体,实在令人费解。因为“关系人”的范围很难确定,既可包括与病患本人关系密切且利益可能一致的主体,如监护人、同居人、朋友等,也可包括与病患本人有利害冲突的主体,如交通肇事者。如果说将说明对象限定在家属范围内还可勉强解释为是为谋病患利益的话,那么添列“关系人”就完全可能会与病患利益相悖,更遑论保护病患隐私。世界医学会《关于患者权益的里斯本宣言》载明,有决定能力的病患有知道攸关自主决定相关讯息的权利,③以及决定何人可被告知的权利。④这表明,从法律的观点来看,没有人可以代表另一个有决定能力的成年人受领说明以及同意或拒绝治疗。即便病患本人已获知充分的医疗信息,强制他必须要做出客观上合乎“理性”的决定,也似乎过于父权主义,从而有违个人意愿表达的自主。因此,关于说明对象的范围并不是医方可裁量的范畴,而是病患本人得支配的事项。①

而且,医方为取得病患同意所做的说明,不论是基于侵权行为法上阻却违法性的目的,抑或基于合同法上确定医疗合同的债务内容的目的,其性质属于(准)法律行为,因此,该说明效力的发生应(类推)适用民法意思表示的规定:如果采对话的说明方式,以该说明为相对人了解时发生效力;如果采非对话的说明方式,应依说明的通知到达相对人时发生效力[5]。除非在具备特定正当事由的情况下可由他人代为受领意思表示,此处的相对人皆指病患本人。由此可知,医方的说明对象原则上为病患本人。

如此看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侵权责任法》原则上以病患本人为告知说明对象的做法较能契合现代医疗伦理观念。而在“不宜向患者说明时”,并非可完全由医方选择裁量。如果病患本人在事前有明确指示,医方须遵循该指示履行告知说明义务。即使在无指示情况下,医方尚须秉持谋病患最大利益原则,在“近亲属”范围内作目的限缩性解释,向与病患无利害关系者履行义务,才谓妥当。

医方说明、医方裁量与病方自主之间适当的调节机制为:医方裁量权受病方自主的制约,病方自主受医方说明内容的限制,而医方的说明须遵循医疗伦理并达到一般合理病患所客观重视或该特定病患表明为主观重视的基准[8]。

二、结论

现代医疗伦理将病患的人格尊严视为不可动摇的核心内容,然而鉴于现代医疗技术的复杂性,由病患的人格尊严凝结成的病方自主并不能完全排斥医方的说明和裁量。虽然如此,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侵权责任法》,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医疗伦理的契合为协调医方自主与病方自主提供的基本框架,仍无法完全消融两者与生俱来的冲突,因为两方进行选择时的现实基础往往不能在利益层面上趋于同质化。这样,反诸现代医疗伦理就成为医患双方共同的行为选择基点了。

参考文献:

[1]J. Katz.The Silent World of Doctor and Patient[M].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84:1.

[2]T.L.Beauchamp.Paternalism.In Encyclopedia of Bioethics.W.T.Reich,ed[M].New York:Macmillan,1978:1194.

[3]杨丹.医疗行为的正当化研究[J].社会科学,2009,(12).

[4]Sherwin S.,A Relational Approach to Autonomy in Health Care, in S. Sherwin(ed.),The Politics of Women’s Health:Exploring Agency and Autonomy[M].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8:19-47.

[5]吴志正.谁来说明对谁说明谁来同意——兼评医疗相关法规[J].月旦法学杂志,2008,(11).

[6]陈子平.充分说明与同意(Informed Consent)之法理[J].东吴大学法律学报,2000,(1).

篇3

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创建基本现代化医院,认真对照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市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的意见,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组的指导下,我们切实抓好对培养对象的培养管理和考核,不断提高我院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医院基本现代化进程。具体做法如下:

一、健全规章制度,形成管理体系。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重视了规章制度的健全,着力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培养管理体系。我们坚持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每一批培养对象首先与他们签订三年目标责任书,切实增强这些高级人才的目标责任意识;坚持档案管理制度,经常与培养对象联系,全面掌握他们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其取得的业务成果和考核、奖惩情况,并做到将他们的有关情况及时存入其个人档案;坚持定期报告制度和领导与专家联系点制度。院领导与4名“××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建立了联系,经常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科研经费、科研设施等各种困难,使他们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沛的精力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去。

二、重视宣传工作,营造双尊氛围。为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知识分子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我们着力加大优秀知识分子的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实施了高级人才典型事迹宣传活动。全院高级人才,得到不同形式的宣传表彰,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都得到宣传报道,院部进一步加强与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单位的合作,明确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由他们派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同时利用《医苑之窗》特聘通讯员,组成宣传小组,配合做好宣传工作。通过这次活动,总结宣传了这些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的奋斗业绩,展示了他们在社会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投身于科研的工作热情。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理论水平。我们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高知识分子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为了切实提高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政治业务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引导他们走又红又专的道路,组织各类拔尖人才,包括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学习政治理论,进行了知识经济、医院经营创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知识讲座。通过培训,大家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促进找材料到文秘站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了观念转变。选送部分培养对象到外地参加业务进修、学习。与此同时,还组织培养对象报名参加与南大联合举办的研究生课程班,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业务水平。

篇4

关键词:现代艺术;材料;应用形式;艺术效果

其实,艺术材料所包含的方面有很多,例如:图腾、陶瓷等各个方面,通过这些材料各个形态的组成以及颜色的搭配,从而形成现代艺术的一种形态。同时,在现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可以将“意”“象”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利用艺术创新的手段,将其颜色和材料形态,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现代艺术的文化、风情等艺术效果。同时,材料在现代艺术应用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用途,可以展现现代艺术的经济效益,这对我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一、现代艺术分析

在现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材料和表现方式是其中非常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对一些材料的文化、颜色、形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应用。同时,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各个方面的形态,展现出现代艺术的内涵,并且将组成部门的形象、直接、集中的把握,可以更加直接展现出现代艺术的文化和艺术感。另外,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利用一些现代化的表现方式,例如:象征、抽象、意象等方面,可以将现代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通过各个方面的表达和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化人们审美的需求。并且对现代艺术的用途的不断扩宽,也增加了现代艺术的经济效益。

二、材料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分析

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现代化艺术表现手法,仅仅是展现现代化艺术性的一个方面,现代化艺术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材料的应用形式,进行有效的应用,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将现代化艺术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下面就对材料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文化图腾的应用形式

现代化艺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文化性。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其文化材料进行全面的应用。文化图腾在现代艺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从文化图腾的走向、含义、表达的内容等方面,展开设计方向,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展现现代艺术中所要表达的文化特色。同时,文化图腾在现代艺术应用的过程中,也应当对其用途进行全面的应用,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现代艺术的经济性能。例如:在我国某城市的风景区域内部公共环境建设,主要是结合当地的文化材料-文化图腾,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风景区域公共环境。那么文化图腾在现代艺术应用的过程中,常常用于公共环境中,通过文化图腾中的走向,从而形成立体的艺术效果。同时,在现代艺术的过程中,主要是将文化底蕴,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展现该地域公共环境的文化性,将其艺术性也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陶瓷材料的应用

陶瓷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艺术材料,主要是为人们带来新的艺术和审美效果。那么,陶瓷材料在现代艺术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是陶瓷定的色彩、肌理、质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其实,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将现代化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与陶瓷材料,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找到相应的切入点。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各个方面的关联性,例如:雕刻、镂空、剪裁等塑造方式,将这些与现代化艺术,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展现了现代化艺术的立体效果。另外,陶瓷材料在现代化艺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将肌理和颜色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全面的掌控和结合,这样可以在现代化艺术中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现代化艺术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更加直接的表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化艺术的审美效率,这对我国现代化艺术行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动物材料的应用

在现代化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陶瓷和文化图腾仅仅是一方面,还有一些动物材料,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化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该项材料的应用形式,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通过相应的手段,可以提升现代化艺术的商业和经济价值。例如:在历届奥运会现代化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主办国主要是对本国的风土文化进行全面的展示,就像北京奥运会,主要是利用我国国宝大熊猫作为现代化艺术设计的主要材料。同时,动物材料在现代化艺术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例如:意象、虚化、夸张等方面的,可以将动物中的可爱等方面的特性,进行全面的展现,并且利用虚化的现代化表现手段,可以赋予一定的亲和力。另外,在应用的过程中,在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相结合,以此展现了我国的悠久的文化底蕴,全面的展现了现代化艺术的效果。

三、结语

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是由很多的材料组成,通过利用相应的现代化表现手段,从展现其艺术、文化等效果。因此,本文对材料对现代艺术中的应用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其实,从文化图腾、陶瓷、动物等材料,就可以知道,在现代艺术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其各个方面的颜色、肌理、条纹走向、形态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找到相应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提升其现代化艺术效果,更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现代化审美趣味和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刘隽.楚文化图腾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J].文化学刊,2011,02;94-97.

[2]王莎莎,刘文华.浅谈综合材料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中),2011,09;83-84.

[3]崔宇皙,白娆.浅谈材料在雕塑艺术中的应用——以大雁塔北广场为例[J].科技信息,2014,04;87+63.

[4]单红莉.传统象征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J].艺术广角,2014,01;92-93+81.

[5]占中华.综合材料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J].景德镇陶瓷,2012,01;10-11.

篇5

【关键词】材料;现代装饰艺术;材料特性

装饰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并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是对表现感性和具备物化功能的艺术精神的体现。早在远古时期,随着人类造物活动的延伸,装饰逐渐成长为与人类文化密不可分的艺术形式,且涉猎极广、象征意义非凡。对于装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大体都离不开“利用一定的材料、经过特殊的艺术加工手段,以达到美化环境、愉悦心灵、丰富内涵的目的”这一定义。初级的装饰艺术仅是源自生活的需要,随着人类情感需求的增加与技艺的提升,装饰逐渐朝向艺术的方向前进。人们应充分认识到材料对于装饰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探索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如果人们仅能注意到材料的物质性(即作为装饰艺术的原材料),那么最终呈现的结果有可能缺乏艺术表现力。材料可以带给人们一定的愉悦感,例如木质室内装饰材料具有安定内心的心理效果,但并不足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发掘装饰材料背后的艺术效果更为关键,它能将装饰带至更高的艺术层次。装饰行业由于过于强调材料的处理技艺,而忽视了材料意识的真正内涵,导致装饰艺术始终处于一个略显的尴尬局面。随着世界范围内精神文化的提升,近年来的优秀作品对材料美的凸显开创了现代装饰艺术的新局面。

一、装饰艺术——材料的艺术

装饰艺术的各要素中,对材料的组合搭配首当其冲。可选用材料的广泛性是装饰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天然材料,还是伴随科技发展不断扩增的人工合成材料,都为人类装饰造型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同的材料,其色彩、机理、质感等呈现显著差异。当代人由于讲究环保、生态,对材料的选用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而在古代,装饰材料也必须迎合整体文化的需求。材料不单单是装饰的重要组成元素,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装饰艺术史实则是材料的发展史。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到复合材料时代的不断进化,材料的发展变化伴随着装饰艺术与人类文明结合的每一个阶段。材料之于装饰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材料固然在发展,但在具体的装饰艺术创造过程中,设计者应摒弃过往的偏见——仅注重材料本身和提升加工工艺。装饰材料的内在意蕴才是装饰艺术需要真正取得突破的着力点,只有做到充分发挥材料的内在艺术性,装饰艺术才能名正言顺。

二、材料的审美特性

毫无疑问,装饰艺术的审美表现需要材料的映衬。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专著《考工记》中曾提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其中“材有美”就是古人对材料装饰作用的高度概括。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发意识到材料的隐含意蕴,通过不断尝试来确定某种材料的装饰效果和艺术表现,呈现复杂性和广泛性的特征。那么,材料到底具有何种魅力,能够让一件装饰艺术品深入人心,凸显材料的质感美与设计者的艺术理念呢?这要从材料的色彩、肌理、质感等审美特性说起。

(一)色彩

在装饰艺术中,色彩需要依托材料这个载体来实现局部到整体的装饰色彩表现。大体说来,材料的色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需要进行额外艺术加工的,本身的色彩属性就可以满足设计的需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天然木材、石材、纺织布料、金属及其制品等。笔者认为,自然纯真更为可贵,材料本身的色彩是装饰艺术最为珍贵的元素之一。作为设计者,在设计时应避免减弱原始材料自身色彩的艺术美感,可通过点缀、突出、搭配使用等手法增强色彩的自然表现形态,使材料的表现力和美感得到提升。另一类则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手法,在认识材料自身色彩的基础上,将色彩、环境、装饰目的三者结合,实现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例如某些木质材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将自然色彩、肌理属性加以保留,同时配合环境突出材料色彩的对比度、明暗度。色彩同样也是装饰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具体的视觉表现形式应充分考虑装饰的功能性,将不同风格的装饰配以不同类型的色彩,如居民楼装饰艺术的设计重点应是宁静、宜人,可以考虑选用冷色系的砖类材料;现字楼强调快节奏,大方简洁、质感十足的玻璃材料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选择;商场更希望装饰能够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度,因此可以选择使用以暖色材料为主的色彩搭配。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既能提升装饰艺术的整体表现力,又能呼应装饰的功能。

(二)肌理

肌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属性,是材料表面的纹路。从装饰和设计的角度出发,肌理存在“一次肌理”和“二次肌理”的差异。“一次肌理”同天然色彩一般,强调自然特征,是由材料表面的凹凸所形成组织纹路。如石材、木材表面的天然肌理,能给人一种淳朴的美感。而经过加工拼合得到的材料表面的特殊触感,就是“二次肌理”,其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较为常见的有室内装饰中,由瓷砖、木板的拼合形成的纹路。除此之外,对诸如大理石等材料进行艺术加工时,表面的组织纹路会被大面积破坏,形成新的材料肌理,这种也可称为“二次肌理”。“二次肌理”表现力较强,在现代装饰艺术中应用较多。肌理的艺术表现不仅取决于自身属性或者加工技艺,其美感很大程度上是由对比产生的,或凹凸、或粗细、或横或直。一种装饰艺术中多包含着多种材料肌理的烘托。需要设计者注意的是,对比要有主次之分,设计时应以一种肌理表现为主导,否则会出现杂乱的视觉感受,降低材料的审美。此外,材料美学和装饰肌理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材料的质感美基本依据人们接触材料表面肌理后产生的触觉与视觉感受。材料肌理实际上是设计者对于天然属性美的追求,肌理的自然纯朴是设计者真正看重的。例如,我国很多明式家具就完全不经过涂漆这道工艺,以彰显硬木的天然肌理。现代装饰风格中,很多咖啡厅、茶馆的内部都是由凹凸不平的工艺砖墙组成,厚重、粗犷、质朴之感油然而起。

(三)质感

现代艺术对材料自然和审美的特征的充分利用以及融入人工元素后,将材料的质感转化为一种艺术的美感。很多材料的质感有很多种,可用粗细、凹凸平整、发光与否等来划分。如溪水中石材的表面相对于森林中的毛石,细致感更甚,但对于木材而言,则细腻略显不足。不同的质感代表的情感也被人为地进行区别,如粗糙、厚重质感象征着豪放,丝质象征着大气,细滑象征着富贵。即便是近似的材料,由于自身属性不同或者经过加工处理而来的微小差异,也能给人一种独特美感。利用质感配置材料着实需要花上一番心思,如肌理、光度、凹凸显著的硬性材料,通常被用来点缀或强调某一局部特征,不做大范围的处理。装饰艺术中美感体现的一个关键就是对材料质感的发掘,如果认知合理、表现得当,则会收到超出材料本身价值的艺术效果。材质的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具有非同寻常的抽象美,因此探索材质的选择与使用,对装饰设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材料意识对于现代装饰艺术的现实意义

纵观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材料占据着重要地位。从雕塑、油画、多媒体等艺术形式可以看出,材料的改变影响着艺术形式的发展与变化。因此,材料的选用对于装饰艺术的创作至关重要。但是过去大多数设计者只看到了材料本身的物质性,而忽视了材料背后丰富的象征意义,这并不利于装饰艺术的良性发展。设计师不仅需要加深对材料属性的理解,对材料功能性的把握在设计师的创作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材料语义化的意义

任何一种物质都可能因与人类生活发生关系而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人类的主观情感引领着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对材料的使用也是同样道理。如具有遮风避雨功能的装饰材料,在人类丰富情感的想象下,能代指提供慰藉的避风港。因此,设计师在选用材料时应综合材料的语义功能加以考虑,如木材意味着厚重、纯朴、自然;玻璃意味着时尚、科技、高端;金属,意味着贵重、刚猛;石材,意味着顽强、永恒等。无论是何种材料,都有其对应的象征意义,设计师只有建立在对生活和材料语义化功能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装饰艺术。

(二)材料情感化的意义

材料是装饰艺术的载体,也是设计师对于装饰艺术的情感表达的媒介。通过材料赋予装饰艺术以生命,这是对过去只注重材料客观属性的摒弃,也是对装饰艺术崭新的、跨越式的认识。对于设计师来说,材料是对情感的浓缩与表达,是意念与情怀的抽象阐述。现代装饰艺术中,材料早已突破了固有的视觉价值,实现了情感的具象化。它为装饰艺术品增加了情感因素、生命力和想象力。艺术最终要回归情感,每一种材料都是装饰艺术情感的外露,在特定视角下,情感与设计工艺的和谐统一造就了装饰艺术的繁荣。

(三)材料意识对于装饰艺术创作的影响

材料意识贯穿现代装饰艺术的整个创作过程,对设计师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材料意识能够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设计师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材料的特殊意味,从而有利于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环境,即创新和突破。材料意识还能激发设计师无限的想象力。材料是客观物质,具有静止的特性,然而设计师眼中的材料是生命化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就生动地表达出设计师眼中的客观世界与材料意识之间的互动与转变。即便是被废弃的工业材料也能成为充满生机的形象载体,这就是材料意识的魅力。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装饰艺术的审美表现会受到所选用材料的影响。材料本身是静止的,只具备基础的物质属性,而其对情感的呈现是设计师基于对材料的认知所进行的对材料内涵的再理解,进而发挥材料的功能性。即便是平凡的材料,在有心的设计师手中,也会成为极具艺术美的装饰来源。

参考文献:

篇6

王平,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放射治疗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肿瘤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委员、天津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

从事肿瘤放疗临床及研究工作23年。完成了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提高肿瘤放射治疗效果”的研究。引进新技术“后装组织间照射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等四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成果奖,且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新技术空白。承担和参加天津市局级课题4项,分别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编者按]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相关技术的互相带动下,医学技术的发展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于许多疾病,从“不治”到“可治愈”成为现实;一些治疗方法,使繁杂的大手术变得简单,如内窥镜治疗等。这就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治疗费用,提高了治愈率。

为使读者了解这些新成果新技术,并从中得到帮助,本刊将邀请有关专家陆续为您讲述。本期将介绍肿瘤放疗新技术。

写在前面: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设备不断改进,CT模拟机及X刀立体定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射波刀放射治疗等新技术先后问世和完善,放射治疗由常规治疗跨入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新时代,实现了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脏器正常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达到肿瘤治愈的目标。放疗与手术、化疗并列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45%的肿瘤病人可以治愈,其中18%的病人运用放疗即可治愈;单纯放疗或放疗与手术、化疗相结合可以使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受益。

原发肿瘤的局部控制是肿瘤治愈的先决条件,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一些肿瘤以放疗为主可达治愈,并保存器官和生理功能;对不宜手术、失去手术机会、手术后有肿瘤残留或可疑肿瘤残留者,接受放射治疗是肿瘤局部控制的重要选择。

本期由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的专家和医师们为大家介绍放射治疗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三维适形放疗“有的放失”治肿瘤

朱 莉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使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部位DNA链断裂,致使肿瘤细胞减少或停止繁殖,以杀伤或杀死癌细胞。目前,有60%~70%的癌症病人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在肿瘤早期单独使用放射治疗就可成功消灭肿瘤细胞,使患者痊愈;在肿瘤中期放射治疗结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痊愈,而另一部分肿瘤患者即使不能痊愈,仍可减少肿瘤细胞的数量使肿瘤瘤体缩小,延缓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期,并使病情长期稳定;在部分

晚期肿瘤患者中,肿瘤已长得很大,不仅损伤了其邻近组织和器官,还会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因肿瘤压迫造成的面部肿胀、进食及呼吸困难、出血及骨痛等不适症状。这时,放射治疗“上阵”实施姑息治疗,不但可使肿瘤瘤体缩小,解除压迫,缓解症状,还可起到止血及减轻疼痛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之所以能使肿瘤细胞减少或将其消灭,关键在于给予肿瘤放射剂量的大小,其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杀伤癌组织,并且最大可能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然而,肿瘤生长不是孤立的,它的周围必定包绕正常组织及器官,传统的放疗方法在治疗肿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损伤其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而正常组织及器官所能接受的放射剂量则远远低于杀灭肿瘤所需要的剂量。为了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不受或少受损伤,就要降低放射剂量,但这样做又不能完全杀灭肿瘤细胞。这个难题是目前国内外放疗领域中研究的焦点。然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出现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放射治疗新技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立体形状将放射线聚焦在肿瘤内,使放射剂量分布形状与肿瘤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一致,然后从三维方向设计出多个照射野进行照射,这样既可以给予肿瘤一个较高的剂量,也可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不必要的照射。该技术凸显“三精”特点,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及精确治疗。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大大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放射反应和后遗症的发生,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轻,适用于体积较大、累及范围较广肿瘤的常规治疗,并且放射性炎症反应出现晚、恢复快等优点。

适形调强放疗“逆向设计”治肿瘤

王佩国

调强放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代表了本世纪放疗技术的主流。调强放疗通过逆向放疗计划设计,优选出最佳照射方案,将放射高剂量分布在三维立体方向上与肿瘤(靶区)的形状完全一致,同时调节剂量强度,使靶区内各点剂量均匀“布阵”,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的照射剂量,保证身体正常组织不受太大的损伤,并可以在此前提下,给予肿瘤部位更有效的放疗剂量,给癌细胞以毁灭性的打击,完全彻底地消灭肿瘤。

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是确保调强放疗准确实施的前提。调强放疗的实施步骤:①精确定位,使用特殊的装置,确保病人在每次治疗时的精确重复,通过PET―CT或核磁共振检查,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②精确计划,与传统适形放疗相比较,调强计划设计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是通过逆向预算程序进行计划设计,即医生首先把肿瘤组织需要达到的剂量和脑干、脊髓、腮腺、晶体、肺组织等所有需要保护的组织器官不能超过的剂量等限制条件输入计划系统,经过计算机精密复杂的逆运算,给出最满意的治疗计划;③精确治疗,正式治疗前,每一位患者的治疗计划都要在仿真体膜上模拟全部治疗条件进行实际照射和剂量测量,确保剂量分布与计划设计相吻合后再开始正式治疗,并由受过特殊培训的技师负责实施治疗,保证每次治疗的精确度。

国内外临床经验表明,调强放疗具有其它放疗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适用于肿瘤比较局限,周边有重要器官的部位,如前列腺癌调强放疗的疗效与手术相同;鼻咽癌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腮腺、脑和脊髓的损伤,减轻了病人口干的痛苦;乳腺癌调强放疗能降低心脏的损伤;肺癌调强放疗能明显降低正常肺组织、心脏、食管等脏器的损伤;复发的肿瘤患者有可能获得第二次放疗机会而不增加放疗的并发症等。调强放疗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我院已将此项新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并成为常规治疗

手段。

机器人辅助的放射外科治疗系统――射波刀

袁智勇

近5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肿瘤的放射治疗技术得以飞速发展,而射波刀则是其中最具有突破性的技术之一。

射波刀由机器人臂、紧凑型加速器、治疗床、定位系统、呼吸追踪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机器人臂有6个活动关节(和人的上肢一致),可迅速将150公斤重的小型直线加速器移动到空间指定位置进行照射。由于机器人臂的灵活运动,可使加速器产生1200多条射线方向供选择,使剂量分布能够更好地集中在肿瘤区域,这一机器人臂通常用在奔驰等高级轿车的自动装配线上,以保证位置的精确性。

射波刀可治疗直径1~8厘米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肿瘤。它有一张可承受160公斤重量而由电脑驱动的治疗床,治疗床可沿上下、左右、进退方式平移,还具有纵向旋转、水平旋转、头脚方向倾斜等功能,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技术。治疗床顶上的天花板左右各有一对定位用的X光机,以45度和135度的方向对治疗床上的病人做头部或身体照射,影像则落在治疗床右、左两个数码照相机的液晶感光板上,并快速传输至主控制台的电脑,与原先CT定位的重组影像库对比,患者的位置误差很快计算出来,通过治疗床6种运动方式的自动调整,将肿瘤移至原先设计的照射目标区,按治疗计划进行放射外科照射。

射波刀治疗室的天花板上装有一套红外线讯号接受系统,可连续记录与监控病人胸前3个红外发生器的位置,建立患者的呼吸模型。另外,根据定位X光影像采集的患者体内肿瘤(如肺癌和肝癌)位置的运动模型,通过2种运动模型的拟和,射波刀则能建立肿瘤随呼吸运动的空间位置模型,主动追踪肿瘤,在运动中治疗,这一技术借鉴于对空巡航导弹的追踪技术,在运动中持续追踪靶点的动态位置。而以往的治疗技术如X-刀、体部伽玛刀不能主动跟踪肿瘤进行治疗,也无法准确计算肿瘤的运动位置,只能扩大照射区域,以牺牲更多的正常组织及器官为代价进行治疗。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射波刀在治疗颅脑和无自主运动位置的病灶时,准确性为1毫米左右,在治疗肺部肿瘤时,平均误差为1.5毫米,比以往的X-刀、体部伽玛刀的治疗准确度提高了5~10倍。

放疗医生用射波刀对肿瘤患者治疗时,能够不断地对肿瘤位置进行验证,如果病人在不自觉中出现非常细微的位移,定位系统能很快计算出来并通过治疗床的运动加以调整。以往X-刀和伽玛刀则只能依靠患者皮肤上参考标记代表肿瘤的位置,而皮肤标记和人体内部肿瘤位置很难保持完全一致,因为皮肤本身具有很大的弹性,这一摆位方式是将人当做刚体对待,依靠它去精确定位,如果在治疗中患者出现了位置变动,通常情况下X-刀和伽玛刀都是忽略不计的。在射波刀的定位技术中,由于它是通过颅骨、脊柱骨、金属标记等刚性结构作为参考坐标的,所以,定位和治疗的准确性大为提高。

射波刀的治疗计划系统通过逆向运算,由放疗医生给出理想的剂量分布要求,专职物理师将其输入电脑,计算机去寻找达到要求的方案,所以,能够通过非等中心照射使肿瘤受照射的剂量高度适形而均匀。通常肿瘤周边能达到80%的剂量分布,以往放射外科只能达到50%~60%剂量线,而肿瘤复发与否,取决于肿瘤所受的最低剂量是否足够。

因为具有以上技术优势,射波刀对全身各部位肿瘤均可进行有效治疗,它不但与伽马刀一样能治疗颅内的疾病,而且在放疗时还可以根据肿瘤体积大小,与正常组织结构关系进行1~5次的分次照射,对体积较大的肿瘤也可实现放射外科治疗。射波刀的技术优势不但在体部肿瘤治疗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在对肺癌、肝癌、胰腺癌、头颈部肿瘤、前列腺癌、腹膜后肿瘤、各种局限性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等治疗时都显示出非常高的有效率。它适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只需1~5天的照射,整个治疗过程大约需要30~90分钟即可杀死肿瘤组织,是唯一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和无需恢复期的全身放射手术形式,患者术后即可回家。

射波刀作为当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使患者减轻了痛苦,并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PET-CT,肿瘤放疗医生的火眼金睛

庞青松

最近,很多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前,被医生告知需做PET-CT检查。患者询问:放疗前为什么要做PET-CT检查?有什么作用?与放疗有什么关系?哪些肿瘤患者放疗前一定要做PET-CT检查呢?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2/3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消灭局部肿瘤组织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范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疗靶区。它通常是通过查体和传统的影像学资料,如X线片、CT来确定的。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是解剖学的显像,同人体内的正常组织和器官一样,恶性肿瘤也处在不断新陈代谢当中,通过传统的影像学观察到的肿瘤的形状、大小和活动情况等之外,它还在微观环境下不断地进行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这是传统的影像学手段所观察不到的。通过PET-CT检查不但可以得到传统的影像学资料,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功能显像剂,了解肿瘤的代谢情况。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与它的代谢情况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其代谢也就越活跃。因此,通过PET-CT检查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恶性程度就很有必要了。

此外,由于PET-CT检查是全身性的,我们可以了解到全身其他部位还有否肿瘤的存在,依此改变肿瘤的分期,进而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有报道认为,近1/4的肿瘤患者由于通过PET-CT检查,改变了肿瘤的分期,从而避免了接受不该进行的治疗。而对于准备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PET-CT检查不但能帮助医生确诊和了解恶性肿瘤转移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放疗医生确定肿瘤治疗的靶区,即肿瘤放疗的生物靶区。它和肿瘤治疗的传统靶区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功能显像剂了解到肿瘤细胞的活性以及是否乏氧、对射线的敏感基因和抗拒基因的表达情况,针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采取适当的增敏方法,如改善乏氧、促进射线敏感基因的表达、抑制射线抗拒基因的表达等,来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

篇7

关键词:玻璃材料;艺术表达;透明;渗透;反射

玻璃材料清澈而剔透,并富有神秘感,在园林景观空间中是彰显个性并能增加空间情趣和意境的装饰材料。玻璃品种的多样性和科技发展的不断完善更替,决定了玻璃在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为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提供了更为广泛发放的创意空间。

一、玻璃材料的特性

玻璃是以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等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某些辅材料(包括助溶剂、脱色剂、着色剂、乳浊剂、澄清剂等),经高温熔融、成型、冷却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固体力学特质的无定形体(非结晶体)。玻璃具有透光、透视或不透视的特性,从物理性能上可以区分为保温、反射、单向透视、防弹等多种功能。

二、玻璃材料的美学特征

玻璃的装饰性能是活性的、是动态的、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从形态上玻璃可以被制为平板状的,也可以在它处于液体状态时用浇铸或者吹塑技术将它制成三维立体形状。从透明度上玻璃可以呈现出透明、半透明或镜面反射效果。从质感上玻璃可以被处理成平滑、磨砂、凹凸起伏的艺术形式。从色彩上玻璃可以呈现纯净和五彩斑斓的效果。根据环境特征和要表达的设计意境不同,玻璃的艺术形态将会呈现千变万化的效果,其在景观空间中的美学特征具体表现为:

1)单纯美感

玻璃具有透明、纯净、光滑的特性,其平滑的表面使其呈现简洁而清澈的视觉效果,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平板造型或抽象的三维形式,加之色彩的透明和单纯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了单纯的美感。

2)神秘美感

空灵而色彩凄迷的玻璃穿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让人心生遐想,玻璃的透明性、反射性和遮挡性使其营造了空气、光影、色彩与材质的虚幻。改变了真实环境的空间感,创造出虚拟的景象,环境透过玻璃而存在,同时又与玻璃形成空间的分隔。使景观环境呈现出轻盈、通透、神秘的美学特征。

3)渗透美感

玻璃的透明特征,使其在空间环境中形成不遮挡、半遮挡或完全遮挡的效果,由此而营造的景观空间效果形成了空间与空间从视觉上的联系,具有隔而不断、相互渗透的特点。

4)反射美感

玻璃以其平滑的表面,对周围景物进行反射,并可接收光影。其反射出的物象及光影错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缥缈、迷离而纷繁的艺术美感。

三、玻璃材料在现代景观中的艺术表达

1、墙体和边界

钢化玻璃很久以来就被用作室内装饰墙,当把它用于园林景观空间中,其封闭性和隔断的作用同样有效。玻璃板的厚度确保了它的坚固,清澈透明的玻璃墙体能够透过大部分光线,而褶皱或者磨砂的表面又能营造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的私密性。如,玻璃砖墙既能提供屏蔽保护又不会遮挡光线,锯齿形的边缘与周边的绿化形成了良好的过渡(图1)。

图1

2、玻璃屏风

园林景观空间中也可以使用玻璃屏风来隔开一段空间,它们具有很强的雕塑感和建筑艺术潜力。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彩色玻璃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玻璃屏风作为空间界面,可以表达它们若隐若现的颜色和轮廓造型,并与周围环境互相映衬形成装饰效果。屏风可以单独作为庭院里的一处景致,也可以作为一组装饰或一条长廊,让光线从中透射形成可穿越的朦胧空间。

3、铺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师们对材料的不断探索,玻璃出现在地面铺装上,以其自身所特有的淡泊、透明的材料特性,常常形成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的空间意境。地面玻璃材料需要满足耐磨、防滑、坚固等要求,因此多采用钢化玻璃和玻璃马赛克,如,在花园装饰中,棋盘式的方格玻璃片悬浮在浮萍上,产生一种令人惊叹不已的装饰效果(图2)。

玻璃还可以营造五彩缤纷的铺地效果(图3)。

图2 图3

4、艺术品造型

一般来说,雕塑是以体积占有空间的,而玻璃与环境之间则营造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玻璃既是脆弱的也是可塑的,它可以被排列组合成新的形式,也可以利用浇铸和吹塑技术制作各种造型的雕塑和公共艺术。玻璃在空间中呈现出的艺术效果轻盈灵动,充满了空灵的气息。如,各种类型的特效装饰玻璃与水形成了精彩的组合,设计独特的部件给人造成一种水向上流动的错觉(图4)。如,挡风玻璃碎片设计成一个漩涡是一种极富情趣的艺术品,同时它还丰富了庭园地面的色彩和纹理(图5)。

图4图5

5、色彩

色彩也是玻璃材料的表达方式,玻璃的色彩可以通过整体着色、镀膜、彩绘、彩釉、贴箔等工艺方法而得到。玻璃色彩的多样性,使园林景观设计变得绚丽多彩,为设计师留下了无限的创造空间。只要使用得当,它的装饰效果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如,可以用彩色玻璃片制作出晶莹的时尚表面,它与嵌在玻璃片铺层中的常绿灌木形成色彩对比,使具有装饰性对比效果的地面覆盖层,能够强烈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图6)。

图6

6、反射光影

玻璃反射出的影像能让人觉得意外和震惊,增强光照和空间感或者制造虚幻的雕塑艺术效果。高大、垂直的玻璃镜板在交错晃动的景物前可以营造虚幻的空间。平滑的玻璃反射也可以营造若隐若现多个空间的效果。

结语

玻璃材料在园林景观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一种趋势,不同的材料影响着不同的景观形式。随着材料科学及其它设计领域的发展,作为设计师对陌生的材料,应大胆去尝试,挖掘材料的特性和潜质,创造具有个性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乔安 克利夫顿著.景观创意设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主持人的话:

提起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这些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可能没有人不恐惧。其实,这些病没有那么可怕。而且,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某些类型的恶性血液病已经有了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比如,靶向治疗就是一种新兴的并极具潜力的治疗。

靶向治疗药物是指专门作用于致病基因或癌细胞表面的特殊分子、与细胞增殖有关的酶等,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癌细胞生长与增殖,或者促进癌细胞分化为正常细胞的药物。

篇9

关键词:新材料;材料运用;技术综合;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材料在景观中的使用千差万别。从石材、木材、钢材、混凝土、塑料、玻璃等这些传统的建筑材料,再到绿化资材这种特别的“活”材料,这些都是构筑景观环境和形成各种空间的基本元素。材料是直接参与现代景观设计与工程的一个关键要素,是构成现代景观的重要部分,是景观设计中极应重视的环节。通过对这些景观素材的组合运用,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时代、文化和精神内涵。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现代景观设计的革新和创造,重点是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对新材料的使用。采用高新的技术构筑现代景观,使用有机玻璃、合成纤维、再生材料、绿色环保土等新材料,形成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富含艺术力的现代景观。新材料建造的现代景观中拥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及强有力表达能力,大大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对不同环境的需求。这些景观作品有的受到好评,有的却还处于试验阶段颇受争议,但它们积极探索对新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采用新材料作为重要的表现特征,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积极且发人深省的推动作用。

2.新技术材料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2.1新材料出现的必然性

人们所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景观所用的材料除植物外,一般就是石头,水泥及木材,建筑材料也是如此。建筑形象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建筑材料的合理运用和更新。从远古文明起,建筑材料的运用就是建筑设计的内在组成部分。工业革命后,在建筑设计中材料的应用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十九世纪钢铁和玻璃的广泛应用重新界定并扩展了建筑风格,新生代的景观设计师也正在对这种传统的景观概念提出挑战,以塑料、金属、玻璃、合成纤维为材料,在材料的运用上增添了很多选择,立于景观设计的前沿(如图1)。

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使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如钢、不锈钢、镀锌钢、铝和各种合金,以及各种各样的混凝土材料为我们的环境创造了丰富的质感和色彩。当玻璃发展成为一种可以用来承重的材料时,它的使用方式也就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新的照明灯具如光纤、LED灯为景观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同时新的材料也意味着新的结构形式的出现,如钢材的运用使跨度更大、构件更轻盈、形式更简洁,也产生了多种新颖的结构方式。同时,工业化使传统材料也有了新的表达形式,如木材的铆接、石材的悬挂等都体现出新时代的特征,新的结构美学代替了古典的装饰美学。新材料的运用不仅使我们能用简单的方法和低廉的成本创造过去耗费巨资仍难以达到的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新材料开拓了景观的新的可能性,这一切使得景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科技新型材料的不断开发,既满足了城市美学夸张、变化的操作技术需求,也促成了不断追求新形象、新面孔、不断生产又不断抛弃的文化模式的形成。使用钛金的仿制型材,只需低廉的费用就可以营造如同黄金般装饰的富丽华贵[1]。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的每一次重大的突破.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进一步又会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2.2材料、技术与创新

任何建筑创新总是以一定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为基础的,材料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对于建筑形象地发展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同时景观作品也随着潮流而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可以追求有限的、短暂的时效展示,也可以追求长久的、历史性的美感(图2)。一切构成元素都可随意装配、更换,设计的作品是可以随社会生活方式、社会审美变化而变化的景观动态形式。景观材料的创新是把每个细部局部都置于强烈的视觉焦点,坚持并置或同时应用不同风格,不同材料的多重细部形式,特别是看起来相反的和最终效果的纹理、色彩与尺度相冲突的形式,这也导致创新和进步的设计,表现细部设计中的创造性潜力。

我们应该利用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材料和一切新的东西,根据他们的特性物尽其用,而不能仅仅对过去做表面的模仿……[2]设计师必须了解和熟悉新材料的性能与适用范围,并在掌握其制作工艺与施工工程方法的基础上,加以艺术上的创意与发挥,追求视觉上的新颖和具有时代性,这一直是现代景观建设发展的目标。在借鉴与继承并重的同时,大胆给予出新、视觉化的景观空间处理有新意才有活力。就拿国外许多具有前瞻性与超前意识的建筑与景观设计方案的频频中标和实施这一点来说,虽然可证明人类视觉意识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与观念上的进步,但同时不能不说是设计师应具有较前卫的思维。探索具有风险,但景观设计从其视觉的形态语言上不断追求新意的特点来讲,这是人们总在追求新奇性的心理习惯使然。他们总是期待着一个新形式生命的诞生,尽管其间总是存在着一个也许是漫长的接受过程。

3.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新材料的技术综合

现代景观设计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一些人向艺术的方向发展,他们关注景观与艺术的结合,追求景观的艺术表现。另一些人则向科学的方向发展,更关注景观的生态意义。在许多人看来,景观设计中艺术成分的增加必定会忽略对生态的考虑,而侧重生态效益又必然会削弱景观的艺术性。然而,一些设计师却用他们的实践告诉人们,科学与艺术在景观设计中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符合生态原则,还应当考虑文化的延续和艺术的形式。如通过科学的生态过程分析,得出合理又夸张的地表形式和植物配置,在突出了艺术性的同时,也遵循了生态原则。科技的发展和艺术的碰撞动摇了人们对景观的传统看法,新时代的景观艺术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也是自然而然的,技术给我们提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景观观念、景观体验和审美价值观。这是景观设计师对21世纪的社会和挑战做出回应,对未来的新事物充满激情。新材料的运用为景观设计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它既具有现实意义,又使景观反映现代生活方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多数是普通材料,如普通陶瓷材料(地面瓷砖)、普通金属材料(钢铁、铝、铜、锯)和高分子材料(有机玻璃)等。什么是新材料呢?新材料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有更优性能的材料。如新型金属、细料陶瓷、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

具有现代工业色彩的金属的运用使种满自然植物的景观很有现代艺术感,或选用设计师们尤其喜爱的反光度,色彩感都很强的高科技材料代替砖、石、木材等传统材料,与自然植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软质材料的运用也使景观达到传统材料所无法达到的空间组织结构,其中重量轻、易于搬运及清洗的特性也使这种新型材料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塑料及金属的应用标志着现代景观追求透明质感的趋势,无论是色彩、质感还是光影的表达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及水平(表1)。现代对新材料的运用及挑战要求设计师必须掌握时代潮流的信息,并且熟悉各种材料的应用特征及不足之处,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景观及环境设计的设计要素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宽广与自由,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向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增强了现代景观的艺术感染力。

类别 特性 缺点 应用

金属材料 风格硬朗,反光度强 风格冲突 具有工业现代感的景观

软质材料 易于搬运及清洁 使用周期较短 合成纤维、橡胶,具有各种空间组织结构的景观

塑料 可达到传统材料无法媲美的规模 易老化,不耐久 具有非传统雕塑感的景观

玻璃 质感、色彩、透明度、光影的优越 大面积使用造成光污染 透明景观的营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的景观材料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表达途径。设计师们也通过运用不同形式的材料,不断深化和改变着景观设计的概念。那种先锋的、前卫的、实验性的现代景观艺术设计方式,犹如装置一般,形成了有悖于常规的设计理念,而这些高艺术性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都需要现代技术的支撑。

现代景观中新技术的运用,首先是对材料运用上的挑战,如在塑料、金属、玻璃、合成纤维等材料的基础上,使其尽可能地再利用与再循环;也可采用现代新技术,成为新的再生材料,为物质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新材料通过它本身的表面、形状、色彩和质地都可能在人们的感觉中唤起某种特定的感觉和情绪,每一种材料都有其不可取代的表现力。景观新材料的影响力为现代景观设计开辟了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展现了高科技在现代景观艺术中的无穷魅力。

4.结语

材料作为景观语汇中的元素,却可以成为设计师与其作品之间的重要媒介,创造出独特形式的景观。各种新型材料的运用,也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定义了景观的概念。不难看出,如果景观设计要进步,就必须以开放的方式考虑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设计。在语言中,一个人词汇量的不足就会限制他的思考能力,同样,在景观中,材料运用的局限性也会限制设计概念的思考。现代景观设计中缺乏对于材料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的勇气,致使景观设计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也不能创造性地设计高艺术感染力的景观作品。如果能以更合适、更包容的姿态对待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景观新型材料,适当的应用它们,把艺术形态和科技的支撑完美的结合起来,才会创造出优秀的现代景观。

在寻找更好的新的景观设计理念过程中,我们只注意去发现新的形式和理念,而导致的结果就是设计新的、怪异的变体和简单的高科技或纯艺术的翻版,把现代景观设计单纯的模式化般的套用在某些诸如数学公式似的设计理念当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新的理念本身并不是答案,形式也并不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本质,它只不过是承载功能的外壳。探索的并不是简单的借用高科技或艺术的形式,而是一种对新技术材料运用有创造性的设计哲学。

注释

[1] 刘华著.走进新景观―思想、生活与实验设[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48

[2] (英)戴维・皮尔逊著/董卫等译.新有机建筑[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

参考书目及文献

[1] 杨霞. 从高技术景观中研究现代景观新材料的运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7

[2] (英)戴维・皮尔逊编著/董卫等译.新有机建筑[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刘华著.走进新景观―思想、生活与实验设[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4] (英)理查德・韦斯顿著/范肃宁,陈佳良译.材料、形式和建筑[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7

[5] 陈战是,梁伊任.谈我国园林中材料的运用与发展[J].中国园林,2004(6)

篇10

【关键词】

局部晚期乳腺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术



Experience of the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 25 cases by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with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transplantation

CHEN Ji-shang, CHEN Gui-chou, LIN Jin-biao, et al.Breast Surgery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angjiang City, Yangjiang 529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value of the treatment of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with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transplanta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8 to December 2010, 25 patients of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with skin involvement was treated by modified radical with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transplantation,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21 cases were found with no local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and good on quality of life,2 cases were found with bone metastasis, 1 cases were found with axillary recurrence, 1 cases was dead after pulmonary metastasisbone. Conclusion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with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transplant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the treatment to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with skin involvement.

【Key words】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The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transplantation

局部晚期乳腺癌,随着乳腺癌发病率剧增,临床日见增多。由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延误手术治疗机会,临床治疗效果欠佳,预后极差,尤其是癌肿侵犯皮肤,后期往往皮肤破溃感染,患者生活质量差。这部分患者,应该获得足够临床重视。但局部晚期乳腺癌目前在治疗上存在严重的争议及分歧[1],因此,大多数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和改善生活质量等妥善处理。我院乳腺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25例癌肿侵犯皮肤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后,予乳腺癌改良根治加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术治疗,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希望与同行探讨针对癌肿侵犯皮肤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较好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25例均为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科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予乳腺癌改良根治加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术治疗的癌肿侵犯皮肤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患者1例为男性,其余均为女性,年龄46~79岁,中位年龄54岁。均为局部皮肤破溃,范围由6 cm×6 cm到11 cm×11 cm 不等,10例皮肤表面有黄色或脓性渗液,5例接受治疗前出现发热、白细胞增高等炎症表现,23例穿刺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粘液癌,1例为状癌。25例患者作全面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

篇11

一、现代负压引流技术的原理及作用

负压引流是将带有多侧孔引流管的特殊敷料填充于引流部位,通过负压吸引装置持续或间断地引流创面坏死组织或渗液。

现代负压技术主要通过以下五个作用[1]促进溃疡愈合:

1.改善血液循环及血流灌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负压下创面血流量很快增加,其峰值可达基线血流量的4倍,,血流量增加可使氧分压和乳酸水平增加,从而加快了伤口愈合。

2.有效抑制伤口细菌生长,防止伤叉感染: NPWT封闭的贴膜使引流区域与外界隔绝,其一有效阻止了外来细菌的入侵,降低或防止交叉感染概率。其二创面的封闭缺氧或低氧环境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加快创面愈合。

3.促进修复细胞增殖和抑制调亡: 创面愈合过程中,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创缘的角质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可加速修复细胞的生成,促进愈合。

4.减轻组织水肿: 由于负压的集中吸引,大量的伤口渗出液和坏死组织可以得到清除,尤其是对于渗液的清除,减轻了细胞水肿组织间压力,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减轻组织水肿。

5.产生向心性牵拉力促进伤口愈合。NPWT在引流区域会形成一种以压力源点为中心的向心性机械牵拉作用力,在溃疡前期机械牵拉力可降低创面皮张力,可以使小动脉扩张,有丝分裂增加形成新的血管床,在溃疡收口期,向心性的机械牵拉作用有利于促进上皮的向心性爬行。

6、湿性的环境有利于肉芽及上皮的生长:封闭式负压引流在伤口愈合的中后期能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湿润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肉芽及上皮的爬行。

二、中医疮疡常见治疗原则及名家经验

中医疮疡疮疡的治疗方法大体分为内治和外治。内治是指全身治疗,外治是局部创面治疗,无论是内治还是外治都应该辨证施治。

内科治疗主要是针对疮疡初中后三个阶段不同的病机变化而分别确立的消托补三个总则。肿疡初期以消法包括汗、下、温、清、行气、和营为主,肿疡中期及溃疡早期以托法包括扶正托毒、透脓托毒、排脓托毒为主,溃疡后期以补法包括补气血、调脾胃、益肝肾等为主。外科治疗则应用药物及手术并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的体表感染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仍然是要依据疮疡的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方法 主要治法包括箍围消肿法(消),透脓祛腐法(托),生肌收口法(补)三大法则。

顾筱岩、顾伯华[2]先生认为疮疡系火毒为患,治疗宜凉血清热解毒,顾氏认为疮 疡 致 病因素中,以“火毒”“热毒”多见 , 清热解毒法为大法,清热活血扶正托毒通里攻下法治疗疮疡。

奚九一[3]认为溃疡,尤其是血管性的下肢溃疡多“因邪致病”,故当“祛邪为先”为首治,结合辨证分型分期,分别进行合适的托、补治疗。

李竞[4]认为必须重视对疮疡中“邪”的处理,强调对于无论何种伤口,“给邪出路 ”原则必须要贯穿其治疗的始终,其创造性地提出了“给邪出路, 去腐生肌, 肌平皮长” 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将中医辨证有效应用于疮疡的治疗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煨脓长肉” 首见于《外科启玄》 ,“在凡疮毒已平,脓水来少……肌肉未生……故 将太乙等贴之则偎脓长肉……?卢旭亚,张朝晖[5]等认为古人通过采用温热药作用于创面局部, 使局部气血通畅,进而使创口分泌物增多,达到创面湿润的目的,与创面“湿性理论”不谋而合。

三、讨论

1.现代负压引流技术与中医疮疡消托补在临床应用中的类通之处

类通处一:“因邪致病,祛邪为先”的理念负压技术及时引流出坏死物质是相类通的。负压引流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较传统的外科换药而言,其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的将创面的渗出物、坏死物等“邪”“毒”物质排出体外,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其向全身扩散。

类通处二:“给邪以出路”的理念与负压引流技术引流出坏死物与渗出液,减轻组织间压力,有效抑制伤口细菌生长,防止伤叉感染是类通的。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及其对机体伤害产生的毒素,造成局部组织的血肿、脓腐、坏死组织相对于机体而言都是一种外来的“邪毒”,血肿、脓腐、坏死组织、异物等有形之邪必须给予出路,就是让其脱离正常组织后,正常的肉芽组织才能有较好的生长环境。

类通处三:“活血扶正”“托里透脓”“生肌长肉”的理念与负压引流技术能较好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血流灌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是类通的。负压引流技术的特点之一是引流区域及附近几厘米血管的血供得到改善,较多氧气及营养物质输送到创面有利于创面愈合,与中医益气补正活血有类通之处。

类通处四:“煨脓长肉”与负压提供的湿性环境促进创面愈合的理念是类通的。某种程度上煨脓长肉与现代医学上“湿性”环境溃疡愈合较干性环境要好有类似之处。脓液在现代医学分析下主要为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及其他致病菌后自身凋亡的产物,临床研究已表明脓液中巨噬细胞的聚集活性增加。以果推因,有适量脓性分泌物的创面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相对而言,无人为干预的无脓性干燥性的创面,它的肉芽组织可能丧失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保护,生长缓慢或易遭破坏。此外,脓性分泌物在创面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为创面提供了一个相对湿润的环境,有利于肉芽及上皮生长。过度的湿性环境,比如大量脓腐或干燥环境都是不利于创面恢复。

2.现代负压引流技术及传统中医治法的不足

负压技术的不足:1、缺血性溃疡的不适应性。严重的缺血性的溃疡使用负压技术后可能造成缺血更严重的后果,或将导致坏死加重,建议缺血性溃疡一定做好血管功能及供血评估,慎重使用负压引流技术。2、费用昂贵。3、负压技术掌握要点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

中医治法的不足:传统中医主要靠药物液化坏死组织及机械清创,疗效慢,痛楚大,效果欠佳。单纯的中医治法对于合并全身的重症、难愈性、大面积性溃疡无治愈能力有限。

3.对于治疗难愈性慢性疮疡的展望

负压引流技术是一项有着明确临床疗效的治疗难愈性溃疡的技术,中医药具有价钱物美,耐药性少,抗炎、改善血循等疗效明确的特点,尤其是血管炎性溃疡方面有着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治疗疮疡的治疗方法和原则在糖尿病足及脱疽等难愈性溃疡中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临床效应。难愈性溃疡患者大多伴有复杂的内科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专家都一致认同必须结合全身整体病情进行评估治疗,在重视全身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负压引流技术与中医药治疗技术结合必然能进一步提高难愈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明,刘志国. 负压创面疗法治疗原理与研究进展[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J].2011,6(6):1001-1005.

[2]阙华发,徐杰男,张臻,等. 顾氏外科诊治疮疡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2007-2010.

[3]奚九一,赵兆林,曹烨民,等.奚九一谈脉管病[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11(56).

篇12

【摘要】随着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医院的必要条件之一,既可以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又可以推动医院的医疗技术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实践中这些大型医疗设备由于高强度的使用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如果不及时修复会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因此良好的医疗设备维修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医疗设备 维修现状 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1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现状分析

第一、医疗设备生产商将设备维修技术垄断,进而获取高额利润。由于医疗设备采购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医疗设备的生产商采取了降低销售价格的方式推销商品,再通过将维修设备技术垄断的方式提高维修费用,进而获取高额利润。从实践来看,很多医疗设备的整个运行周期的设备维护费用非常高,有的甚至会高出医疗设备的销售价格。医疗设备生产商为了获取高额的维修利润,严格限制医疗设备配件的销售渠道,对维修技术严格保密,这就造成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部门无法自行完成设备的修理,只能选择由生产商来完成。

第二、一些医院仍旧奉行“重采购、轻售后”的错误理念,只是片面追求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的采购与配置,却忽视了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现代医院中都有专门负责医疗设备维修的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但是由于医疗设备的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医院对维修技术的培训很少,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完成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同时,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往往只重视对医生医疗水平的绩效考评工作,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很多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自身并不重视对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在维修工作中的积极性也非常低。

2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对策分析

目前来看,大多数现代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修都是通过生产商以及授权的维修公司来完成的。据统计,我国三级医院每年用于维修和保养大型医疗设备的费用可以达到设备总价值的1%-3%,而很多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行周期并不长。因此,现代医院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过程中要重视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点管理:

第一、重视大型医疗设备采购和售后维修双重工作。医院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时往往只是重视医疗设备技术和功能等基本指标,对设备的售后维修和养护容易忽略,这就容易造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维修成本过高的问题。现代医院应当在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除了重视技术指标以外,还要认真研究设备的售后服务、配件成本等因素。因此,在采购时除了要有管理人员和使用科室人员参加以外,还应当要求医疗设备维修部门的人员也参加,这样就可以发现该设备在使用之后是否容易出现故障以及维修程序是否复杂等问题。

第二、医疗设备维修部门应当建立全新的维修理念,将大型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风险控制和定期保养相结合。大型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可以大大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应当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随时关注设备的运行情况。同时,医院应严格制订大型医疗设备定期保养计划,并建立科学完善的医疗设备质量评估体系,使大型医疗设备可以长期处于良好状态,降低维修率。医院可以通过建立医疗设备管理档案来及时维护设备并发现问题,比如记录设备的采购流程、技术参数以及日常维修信息等,让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并结合相应的信息进行动态分析,确保大型医疗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医院应增加在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培训的经费,通过专家讲座、外派学习等方式让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及时获取最新的医疗设备技术信息,不断加强知识更新,使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相匹配。同时,完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使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绩效考核指标挂钩,这就可以使维修人员注重先进技术的学习和自身水平的提高,不断关注和学习最新的医疗设备技术,并针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增强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自主维修的积极性。

3结语

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和养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医院既要转变医疗设备采购和维修的理念,同时也要将构建科学完善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从设备采购、维修人员培养等多个方面加以重视。只有这样,现代医院才可以充分利用大型医疗设备的先进技术资源,确保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和效率,降低医疗设备维修成本,在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郭赤,王晓敏,李怡勇.《军队医院医疗设备维修部门的建设与管理》[J].《医疗卫生设备》,2008,29(3).

[2]窦志军,桑爱萍.《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8,6(10).

篇13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医院现代化建设;作用

医院现代化建设主要是指为医院的发展引进先进设备、先进医疗技术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医院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体现在大多数的三级医院都相应成立了医院现代化信息系统。在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发展下,信息管理逐渐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标志,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医院现代化建设中,能够提升医院现代化建设发展效率,促进医院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为医疗决策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可见,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必经之路。

一、现代医院信息化发展概述

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影响表现在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载体支持,提升医疗信息的传递和应用效率。信息化是时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信息化的实现能够进一步促进多种信息的集合、共享和交换。现代医院建设发展信息化的实现在技术角度、应用角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各种信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深化医院医疗事业发展。

现阶段,现代医院信息化发展中的信息主要包括管理信息、医疗活动信息、科技信息等,这些信息的发展性质、流向等各不相同,但是彼此之间存在关联。在现代医院信息化发展程度逐u加深的情况下,现代医院中的各种信息将会加强联系,信息的覆盖率和使用率也会大幅度提升,是医学界具有革命意义的一种变革。

二、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一)医院信息化为医院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1、“军字一号”的实现

信息化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实现从病人挂号、出院结账、病例归档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同时,在现代医院医疗工作、卫生管理、物资管理、决策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出数字信息的作用,为医院工作人员工作提供了数据的支持,改变了医院传统手工记账、人工管理的复杂,减少了不必要的疏漏,为现代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医院内网站及其电子邮件系统的建立

在信息化的支持下,现代医院内部形成了独立的网站和电子邮件系统,改变了传统医院内部信息交流方式,能够为医院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在医院内部网站的建设发展下,能够将医院管理中的病例档案书写要求、医院核心期刊、医疗人员职称考试等信息刊登在网站上,方便医院医疗人员和前来就医群众及时查询。

(二)医院信息化为医院科研工作提供了支持

医院信息化的实现能够提高现代医院工作效率,带动现代医院科研工作的建设发展。现代医院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需要医疗情报数据的支持,具体包括医学情报检索、医学情报更新、医学情报跟踪服务等多项内容。医院信息化的实现为医院科研工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一方面表现在对科研工作开展所需要各项医疗设备、医学图像、病例档案、临床数据的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表现在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可视化发展,为医疗科研工作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支持。

(三)医院信息化丰富和医院文化内涵

第一,在信息化的支持下能够在现代医院发展中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管理全体,从而更好、更全面的践行现代医院文化价值观,引领医院文化建设发展。第二,信息化在现代医院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规范现代医疗事业的工作流程,加强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提升患者对医疗事业发展服务的满意度。

(四)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医疗信息

第一,信息化在现代医院的应用能够借助网络医院基本信息、医院医疗队伍,引导患者的寻医问药和对自己所需药物的查询。第二,信息化在现代医院的应用能够加快触摸屏查询系统的建立,方便患者随时随地就医。第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医院会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学诊断信息,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及时向异地医院进行问诊咨询。

三、完善信息化在现代医院建设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一)医院领导需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信息化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是医疗事业改革的创新性体现,是对原有医院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一种变革,具体涉及到医院医疗工作、护理工作、医疗技术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医院的设施设备、技术、医疗人员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主要领导者和管理者在现代医院信息化发展中需要做好表率带头作用,在思想意识、筹划、信息运用和信息管理等方面优先做好工作。

(二)加强现代医院信息基础建设

现代医院信息基础建设包含医院物质发展和科技发展两项内容,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和现代医院发展的总体水平适应。根据我国现代医院发展实际,做好现代医院信息基础建设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需要保证提升医院医疗工作的总体效率以及医院数据信息的安全有效。同时,还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基本需要,方便患者对医院各项信息的查询。另外,医院还需要以信息系统方便维护、信息系统维护成本费用低为基本评价指标更好的进行现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第二,坚持性价平衡原则。现代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模块是根据技术、速度和容量进行设计的。为了提升现代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基本需要,按照经济适用、方便、可扩展的原则进行设计。第三,可持续发展原则。现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要为未来的深化发展提供网络接口支持。

(三)加强现代医院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在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调动一切因素集中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在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准确地向医院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为了实现这个发展目标,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一方面,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培养了解医疗知识和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现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需要相关操作人员树立科学的操作意识,提升对医疗信息的应用能力。

(四)进一步实现现代医院信息标准工作

信息标准化操作是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关键,为此需要有关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现代医院信息标准化工作:第一,每一项业务标准都需要进行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定义。第二,实现医疗术语和编码的标准化应用。第三,实现对医疗ID码的标准化安排。第四,实现数据标准化传输和交换。第五,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加快成立现代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和规范操作制度,对于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的医疗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惩处。

结束语

篇14

【摘要】:在当今社会医学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医院中引进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先进设备的应用不仅给医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对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也日益成为现代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却也给医务工作者带来了诸多的难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医疗设备的日常故障分析、医疗设备的维护方法以及一些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的要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字】:医疗设备 维护 管理

医疗设备的管理标志着医院的发展水平。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拥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的数量多少与质量高低, 是衡量一所医院综合诊断、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医疗设备的使用完好率及开机率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医疗设备的使用贯穿于整个医院医、教、研工作的始终, 对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是保证医院正常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很多高科技的医疗设备随之应运而生, 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对这些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实施行之有效的维护管理, 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是我们在这里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一 医疗设备维护的主要内容

1 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

经常进行表面及滤尘器、过滤器的清洁工作; 检查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 检查管道、气路的畅通情况; 注意市电或UPS 稳压电源的波动情况; 对计算机中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并定期对其杀毒; 带有后备电池的设备, 经常充电; 长期不用或季节性使用的设备要定期通电; 对于便携式设备或设备在移动过程中, 小心轻放, 避免发生碰撞; 设备运行时, 应注意是否有异常的声音或异味, 如发生异常情况, 应立即停止使用待检修; 除此以外的一些特殊维护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

2、 定期维护的主要内容

检查地线的连接情况, 接地问题不仅影响医疗设备性能, 还会危及操作人员和病人的人身安全; 检查设备操作键, 观察设备仪表及指示灯的指示情况,观察图像有否抖动等不良现象, 观察各项显示参数是否正常; 检查机械齿轮或滑轨等和各部位螺丝的松紧情况; 检查水、油等液位情况; 对易损件进行检查, 更换老化或质量不可靠零部件; 每半年左右对在用设备进行一次开机维护, 清理设备内部积灰,清洗电路板, 消除故障隐患; 每月对在用设备作定期巡回, 向使用者了解设备运转情况; 另外一些设备的特殊维护按使用说明书进行。

二、 医疗设备的维护方法

现代医疗设备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超声技术、核物理技术、光学技术、新材料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一系列高新科技的综合运用,技术的复杂性给医疗设备的维护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困难,只有依靠维护管理的系统工程才能解决此问题。现代医疗设备是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超声技术、物理技术、光学技术、材料技术、传感器技术、大规模集成技术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的综合体现, 这就给医疗设备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技术困难, 使维修工程师不断地面临着如何适应这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如何提高维修工程师的技术水平, 如何创建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队伍, 是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核心。搞好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必须把握好以下环节:

1. 加强设备操作、维护人员的培训

医疗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质量和完好率的高低已经成为医院的诊疗水平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标志。因此,医院在加大对医疗设备投入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维修人员队伍的建设, 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建设的轨道, 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地位, 使设备、人才、管理成为医院建设的三大支柱,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维修队伍的素质, 管好用好医院的医疗设备, 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设备的作用, 使其为医院创造最大的效益。

2. 完善规章制度

随着医院各类医疗设备的增加, 规模的扩大, 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各项制度, 如: 设备购置、设备领用、设备验收、档案管理、设备维修、设备操作及维修人员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样才能使设备维护管理处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有案可查的有序的状态中。

3、 加强设备的日常和定期维护

医疗设备维护的主要内容医院设备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日常维护是一项经常性的繁琐的维护工作, 这项工作由使用科室指定使用人完成。定期维护指周期性对设备性能及安全等进行检查维护, 这项工作由设备科派专项工程技术人员完成。

4、 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包括提高福利、创造培训再教育机会、开展绩效评定等机制,留住医疗设备维护人员,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同时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日新月异的医疗设备维护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创造性地完成各项维护工作,使医院的医疗设备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医疗设备的维护以及管理在医院中所占有的分量与临床医生一样,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医疗设备在固定资产中同样也是占据很大的比例, 设备的维修工作也比过去有了很大的飞跃。它不只是简单的修修补补, 而是技术上的探求和物质上的再创造。所以, 怎样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满足临床科室以及广大患者的需要,怎样使设备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已经是目前所有医疗设备维护工程师的首要任务,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顾伟民, 等. 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模式的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 : 23

[2] 张美, 等. 如何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效益[J] . 医疗设备信息, 2005( 10) : 55.

[3] 李海瑛.浅谈医院设备科的管理[J] .医疗装备,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