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思想简史范文

经济思想简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06 16:13: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思想简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思想简史

篇1

【摘 要 题】经济思想史研究

【关 键 词】宏观治国学/微观治生学/“人和”/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学有了强烈的“管理导向”,即从管理决策的角度研究营销者()的市场营销。我们把市场营销从微观(企业)、宏观两个方面的管理来研究,借用传统的市场管理思想“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两方面的思想分析,以实现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

一、宏观管理的治国学

(一)“顺道”

宏观管理的治国学,“顺道”一词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又称为“则”、“常”,意思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管子·形势》)。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管子·山国轨》)。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这是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须顺应客观规律。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展自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国家要宏观调控,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

(二)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先必为谋利。《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管子·牧民》)。因此,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故《管子》把从革事业,注重经济建设,为人民办实事,视为聚拢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叫做“德以合人”(《管子·五辅》),“人以德使”(《管子·枢言》)。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是人才,因此,我国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求贤若渴”,能否得贤能之助,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三)守信

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故《管子》十分强调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该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管子·形势》)。因此,企业的发展,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必须从商品质量、价格、交货期,以至借贷往来,都要讲究一个“信”字。我国历来有提倡“诚贾”的传统,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企业形象的塑造,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唯一的途径,就是对顾客负责,诚实守信,使“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最终才能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四)求实

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和行为的准则,看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凡是量力而行,“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指挥作战,要知道自己的兵力和装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知攻”,“不知任,不知器,不可”(《乘马》)。对于而言,参与市场竞争,要制定适应环境变化的战略。(1)创新制胜。即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以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2)优质制胜。即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在质量上应当优于竞争对手,以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3)廉价制胜。企业对于同档次产品应当比竞争对手更便宜。(4)技术制胜。企业应致力于高新技术,实现技术领先,开发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5)服务制胜。企业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完善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谁能提供更周到的服务,谁就能占领市场,赢得顾客。(6)速度制胜。企业应当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和新的营销战略,抢先占领市场,迅速扩大市场,不但壮大了实力,而且能在顾客中形成先入为主的“正宗”、“正牌”概念。(7)宣传制胜。企业应当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和销售促进等方式大力宣传企业和产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形象。

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是在生产发展和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它反映国家的管理和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是行为的理论“人群关系参与”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和:人和中的“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形势》)。“上下和同”,“和协辑睦”(《五辅》)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战国时赵国的将相和故事,妇孺皆知,被传颂为从大局出发讲团结的典范。

发展市场经济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国家的政策,允许企业大胆想大胆干大胆地创新;地利讲的是环境人口密度,人口的流通量,环境的发展;人和讲的是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企业与政府、社区与公众、消费者之间的信誉关系。企业具备以上因素是成功的关键。

从微观环境来讲,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具体讲,企业法人严于律己,严禁宗派,不任私人,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管子》提出“无私者容众”,要求君主切不可有“独举”、“约束”、“结纽”这些宗派行为,不可“以爵禄私有爱”,要严禁“党而成群者”(《法法》)。从国家机构中清除那些嫉贤妒能,钻营利禄,大搞宗派,残害民生的“恶吏”,以改善官民关系。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都注重人和的原则,从自我管理入手实现人和,从而达到系统管理以协力推进事业的管理思想。人和的思想到西方市场经济的管理中,认为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他们不单独的追求金钱的收入,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的欲望满足。西方国家具有代表的人物梅奥认为,“人是独特的社会动物”,只有把自己完全投入到集体之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因此,企业只有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所谓士气,就是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篇2

(一)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内向主体的基本假设任何一个机构或部门都要明确服务的主体与对象,这样才能确定工作的特定空间范围,明确方向,突出成果。在我国,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行政命令的产物,在建立初期形成了单纯作为国家审计延伸的内部审计模式。这一定位,使得内部审计多以“警察”的身份出现,突出了监督职能,忽视了服务职能,对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关注明显不足,其结果直接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针对这一发展瓶颈,东北师范大学以管理审计服务思想为指导,通过将审计视角由“单纯向外”调整为“内外兼顾,以内为主”,突出了内部审计内向这一基本主体假设,强化了审计工作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为完善管理服务、为学校建设发展服务的服务功能,打开了审计局面。

(二)进一步确立内部审计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重心基于内部审计内向这一基本主体假设,东北师范大学以需求为导向,对学校经济管理新动向进行了及时捕捉与分析,结合新时期高校经济管理对风险防范和效益提高提出的更高需求,将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为“强管理、防风险、增效益”,提炼出“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的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概念,力求提高工作针对性。一方面,以全过程审计思路为指导,打破审计项目界限,全局谋划各项目审计重点,通过项目叠加实现对学校经济活动的总体覆盖,力图实现对经济决策、执行、管理直至权力运行结果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保证和促进经济权力正确运行。另一方面,加大对经济管理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审计力度,发挥审计的预防与控制作用。一是关注工程管理全过程,加强对工程设计、招标、合同审签、合同执行、施工管理、洽商变更、竣工结算等关键节点的审核把关。二是关注资产管理全过程,加强对大宗仪器设备招标采购、日常抽查盘点、固定资产报废等关键节点的审计把关。三是关注资金管理全过程,加强对收费标准、票据管理、开支范围和标准、银行账户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审计监控。四是关注国有资产重大变更事项,加大对校办产业关、停、并、转等事项的审计监控。

(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管理审计思想引入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了审计工作范围的拓展,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多年来,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不断磨合,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审前共商、审中互动、审后运用的工作流程日益完备。在程序理顺方面,确立了组织部授权、审计处实施、组织部存档并督促整改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模式。在审计资料和线索搜集方面,审计部门与财务、资产、基建等部门密切协作,可以较为顺畅地获取有关审计资料,同时通过不同信息源所取得信息的比对,验证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通过审计结果在学校常委、组织部、纪检委、财务处、被审计单位等领导及部门间传阅,进一步提高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效率,强化了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四)促进权责对等的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考评体系全面建立建立起权责对等的、以经济责任目标为导向的领导干部监督与评价体系,是促进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以及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化的基本保证。2004年以来,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和组织部门以管理审计基本考评体系为参考,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制定了有关经济责任考评办法,做到了经济责任审计考核有标准、评价有依据,从源头上解决了审计什么、如何评价、如何界定相关责任等基本问题。相关考评内容如下:1.经营责任履行情况。重点考察工作目标是否明确、资源分配是否合理、经费使用能否突出效益性、风险防范机制是否健全。(1)部门或单位是否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2)部门或单位能否有效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拓宽包括创收在内的各类筹、融资渠道,为单位或部门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3)部门或单位能否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尤其在教学、科研、学科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能否通过节能增效等措施,有效控制成本开支;具有经营性质的单位或部门,能否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及队伍建设总体目标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4)对合作办学、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大额开支等可能引发风险的重大事项能否民主讨论、集体决策,能否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衡量,是否存在不可控或未预知的重大风险。(5)部门或单位的总体目标实现程度如何,取得哪些主要业绩。2.管理责任履行情况。重点考核责任授权分工的合理性、重要决策的民主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和工作机制的有效性。(1)部门或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2)部门或单位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是否合理,工作流程设计是否科学、严谨。(3)能否通过创新工作方法、规范工作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4)不相容职务分离、沟通渠道的建立、必要的监督等内部控制活动是否健全有效,执行效果如何。(5)能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保证本部门或本单位各类资产安全完整,有无擅自出租、出借或转让资产行为,资产的报废是否报请资产管理部门审批。(6)部门或单位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对收费、物资采购、招投标、合同签订等风险系数较大的管理环节加强监管。3.财务责任履行情况。重点从资金流的角度考核相关资金筹措、管理与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到位。(1)有无完善的财务责任制,涉及责任授权的,授权是否科学合理;对财务的约束是否严密有效,能否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审核、签批与实物验收制度。(2)能否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制定与单位或部门目标相一致的年度预算草案,并按照学校批复的年度预算计划执行。(3)能否积极组织收入,各项收入是否稳定增长,各类收入是否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并及时足额到位;能否有效规范收费行为,能否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和收费标准并切实加强收费票据管理。(4)能否合理组织支出,各类支出是否纳入财务统一管理,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能否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能否做到支出票据合法化。(5)资产管理是否规范,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能否确保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能否及时追缴、清算各类外借款项;能否有效规避对外投资与合作办学风险并有效配置资源。(6)负债管理是否规范,能否根据自身偿债能力有效控制负债规模,能否对各项负债及时处理,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偿还。(7)净资产管理是否规范,其中各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否合规,能否做到专款专用,涉及收支结余分配的单位或部门其分配原则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能否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8)是否执行了适当的财务公开或公布制度。4.会计责任履行情况。重点考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核算的有效性。(1)能否如实报账,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合法。(2)独立核算单位能否根据本单位的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人员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3)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4)独立核算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和方法是否恰当、安全、可靠,能否对各项经济事项作出完整的记录。(5)独立核算单位能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6)独立核算单位能否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高。(7)独立核算单位能否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知识培训。5.财经法纪责任履行情况。重点考核国家财经法纪执行情况以及有关宣传教育机制的构建情况。(1)部门或单位的各类资产、负债、损益是否真实、合法。(2)部门或单位有无擅自对外投资、拆借、担保等行为。(3)部门或单位的经费能否及时入账,是否存在滞留、截留、挤占、挪用及坐支现金的行为;单位或部门有无收费项目,若存在,有无擅自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使用不合法票据等问题。(4)部门或单位的经费支出是否按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列支,是否存在白条入账或虚列支出行为,有无违规滥发奖金、津贴、劳务费和实物等问题。(5)部门或单位有无“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6)部门、单位或被审计负责人有无偷逃税款行为。(7)被审计负责人有无利用职权侵占、挪用资产、收受非法所得或变相收受非法所得等问题。(8)部门、单位或被审计负责人有无向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贿赂、提供回扣、低价出售或处理有关资产及其他非法行为。(9)部门或单位是否建立了财经法纪宣教机制,对重要岗位、关键部位人员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教育与监管。6.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被审计人员服务社会,创造社会效益的有关内容也浅层面地纳入了审计范畴。(1)部门或单位能否积极改善工作环境,落实职工福利待遇,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员工培训,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2)部门或单位能否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为社会服务。

(五)务实高效的审计作业机制基本形成经济责任审计考核与评价范围的拓展,直接带来审计业务内容的增加,督促审计人员不断拓展审计资料采集范围,同时通过丰富审计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满足日常工作需要。1.审计资料采集范围的变化。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在要求被审计人员提供所在单位财务账目的同时,要求其提供年度预算、年度计划和总结、重大事项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非财务资料,并注意从被审计单位网站、广域网、报纸广告等媒体获取相关非财务信息,从而实现审计信息采集渠道多样化,改变单纯依靠会计资料完成审计取证的局面。2.审计技术手段的变化。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也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的双重压力,通过向信息技术要时间的思路,综合利用各种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对于院系、部处等非独立核算单位,摸索出一套利用VisualFoxpro完成数据转换,利用Excel完成明细账(数据)分类汇总、报表生成、指标分析、审计线索搜集,利用Word编制审计报告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式。对于独立核算单位,摸索出一套利用用友专业审计软件完成数据采集、转换及初步账目审核、数据抽样,利用Excel进行局部重点数据再分析、报表生成,利用Word编制审计报告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式。3.审计评价方式的转变。审计实施过程中,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注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逐步确立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财务指标方面,积极发挥审计专业优势,尽可能多地从横向、纵向等多个维度对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量化分析。非财务指标方面,则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以定性分析为主,以定量分析为辅,对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管理流程的完整性、顺畅性、有效性,经营的经济性和效果性等进行叙述性评价。4.审计资源整合能力的变化。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将提升审计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提升审计水平和效率、保证审计质量的主要抓手,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方面,重视将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提高审计效率、效果。一是推行“1+N”审计模式,“1”即1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N”为多个审计成果,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同步开展财务、绩效等专项审计,做到一次进点、协同审计、成果共用、分别报告。二是推行“N+1”审计模式,综合利用审计署、教育部等上级部门审计结论、科学借鉴社会事务所审计结果、追踪使用前期审计报告,实现内外部审计资源“为我所用”,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已完成审计项目做到档案信息电子化,提升了既有审计项目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与水平。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因校制宜灵活构建经济责任实践模式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对东北师范大学多年来以管理审计思想为指导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改革的思路与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实践中最直接的体会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灵活开展。相关工作侧重点必须与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学校宏观环境相协调,根据学校经济现状从差错防弊、完善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几个方面灵活选取切入点开展工作。

(二)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在管理审计思想指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背景下,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审计知识,还要根据所审项目的不同,培养经济管理、法律、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要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熟知学校的各项工作流程,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使其在工作中能以更开阔的视野,从学校全局出发,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更深层次问题,提出更有战略性的建议,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管理上的顾问,工作上的伙伴,为学校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篇3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经济管理 作用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自然资源管理的作用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基本是关于土地管理的。在传统社会中我国土地虽然相对较多,但是土地效率不高,作物产量很低,土地科学化利用水平差,这时面临着开发新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问题;发展到近现代以来,我国逐渐转变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逐渐凸显,这就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问题。总体来看,土地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正代表了自然资源的特点,就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增长之间产生的巨大矛盾。我国传统的对土地成功管理的思想也适用于当今社会对自然资源的管理。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始终将土地管理和作物生产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土地管理上就表现为:始终不偏离既定的土地作物生产目标,重农抑商,重点发展高产作物,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来发展农业经济。在对土地经济管理的方法方面,农业生产注重从实践中总结并积极地进行实践,并把管理活动贯彻落实到位,有国家成立专门的部门,各个地方也成立相应的土地和土地作物改良部门,进行提高产量的研究和管理,总结起来,传统经济管理是注重实践,提高效率。

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土地自然资源管理思想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对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如2006年,我国取消了农业税,这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对土地的管理,从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经济供需活动的作用

经济供需活动管理依据经济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以及消费四个步骤而采取适当的管理活动。[1]在这其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产生的社会分工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这要求政府在经济供需管理的活动中,不能自作主张地长期片面地支持某些行业的发展而限制其他行业的发展。这样会造成不合理的产业利润,长期如此,会导致国民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导致供需失衡。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也主要是围绕商品生产的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来展开的。总结以往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可以发现,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采用均输和平均两项措施,可使“民齐劳逸”,“民不失职”,平万物而便百姓。[2]政府在采取相应的支助行为时,应慎重采取放任和管制的经济管理行为。政府采取放任的经济管理方式是出于对富民的考虑,但是市场经济有自己的缺陷,这容易导过度追逐利润和致垄断,从而不利于市场的发展;而政府采取管制的经济管理方式是出于富国的考虑,政府通过对一些产业的支助,可以使得国家形成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完善国内产业的不足,但是政府的管制中,由于政府有其固有的官僚制管理缺陷,会造成政府形成决策迟缓于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这两种政府经济管理方式都会导致供需失衡。

同时,要把民富作为主要目标,但不一定必须采取放任的做法,要达到富国并不一定必须采取政府管制,国富民强可以使政府采取更好的经济管理方法,也才能使生产和流通更加顺畅,达到社会的供需均衡。调整供需也成为了现在政府应对通货膨胀、物价接连攀升的一个主要方法。以城市蔬菜供需管理为例,政府通过鼓励生产来增加供给,通过建立指导中心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给运输渠道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来促使城市蔬菜达到供需平衡,降低不合理的物价增长,维护人们的权益。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

从企业经济管理方面来看,企业是资本扩张的产物,它的基础是20世纪费雷德里克·泰勒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科学管理原则。泰勒在前人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并通过亲身实践为企业经济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这使得人们开始重视科学的方法、标准化的生产、良好的企业管理等企业经济管理的因素。通过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有计划的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讲计划与执行分开以及实行职能工长制等措施,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企业经济管理结束了无序管理的状态,企业的效率也大幅提升,科学管理原则也成为了各个企业生产和经济管理的标准。

之后,不同方向研究的学者围绕企业经济管理理论的不同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但是科学管理的传统思想基础还是一样的。总的看来,企业经济管理是从古典理论管理发展到行为科学管理,最后发展成为现代管理的理论。这一系列的发展都是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传统企业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新的时期,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技术、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改变了传统信息传递和促进社会产业的发展和淘汰,巨大的环境变化给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遵循传统科学管理的原则上,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形成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货币金融管理中的作用

篇4

XX建筑工程公司项目经理先进事迹

xx同志1984年3月参加工作,一直在建筑行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现任xx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项目经理。 xx同志以诚信为本,信守承诺。他担任项目经理十八年,组织承建的单位工程近百项,一直坚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严格遵守合同约定,认真履行施工承包合同中约定的项目经理各项义务,在工期上决不拖延,在质量上决不马虎。在承建xx小区住宅楼的施工过程中正逢雨季,连降大雨对施工进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没有以自然条件恶劣为借口,想尽办法分班作业,人停机不停,抢时间、赶进度,确保工期如期完成,甲方对此非常感动;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所以公司商誉不断提高,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连续三年被工商部门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07年被评为“xx市建筑业诚信单位。”“xx市先进建筑企业”“xx市质量管理优秀企业”。

xx同志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他善于学习,肯于钻研,勤于思考,在实施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他严格执行“四控制”,同时,进行严格的“三管理”,对于合同、信息、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严格执行承包合同,认真履行合同承诺。一是每项工程都确定工期目标,制订周密的阶段性工期计划,做到计划上墙,对照执行,决不拖延;二是实行生产例会制度,总结当日安排次日;三是加强各部门协调,各种计划提前一周上报,确保材料及时到位;四是采取分段流水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利用劳动力资源;五是加强技术创新,改进落后的施工方法,采用方便快捷的操作工艺。另外十分注重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做好项目中土建各工种合格专业之间的协调,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材料、设备及构配件之间的协调,并做好与建设、设计、勘察、监理、质监等单位的外部协调。在组织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严格执行施工图及技术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重视新科技应用,并进行技术革新和创新,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xx同志在担任项目经理时,做到了工程质量管理好、施工现场管理好、安全生产管理好。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近两年内由他担任项目经理期间竣工项目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95以上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对每个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都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的控制。把工程质量作为公司各管理层和各部门的中心工作,立足施工现场,从班组开始把住源头,每道工序施工前,各专业工长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没有技术交底的,班组可以拒绝施工,施工班组真正落实自检、互检、交接检。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两道工序的专业工长进行质量移交并有书面签字。

近两年内由他担任项目经理的工程施工中,无拖欠农民工工资,坚持军事化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员工进入工地后统一着装,统一调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保证了员工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能打硬仗的战斗作风,增强了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保持各施工现场文明整洁,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近两年来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管理保证体系,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个工种、每名工人,严查安全隐患,不断消灭在萌芽阶段,较好的杜绝了事故的发生,一直保持无四级以上安全事故,受到安全管理部门的好评。

篇5

关键词:思想史;经济;范式规定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26-02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但“经济思想史要提升科学品质,研究方法上必须要有范式规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综合各位名家及众多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可从理论和操作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理论的角度看,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遵循的指导思想、研究体系、研究方法及服务目标

(一)以为指导思想

作为最先运用理论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第一人,胡寄窗先生笃信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的指导意义,并应用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实践,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认为:“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过程中,……如果不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正确地运用思想,许多的历史事件就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其亲身经历验证并加深了其对这一点的认识,比如对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认识就是依据的基本原理解决了一直困扰的问题。

而另一位名家叶世昌先生则提出:“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要以为主导”。

赵靖先生则具体明确地提出:“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方法,就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在研究经济思想史中的运用。”

在老一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者之后近些年来也涌现了一股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分析古代经济思想的思潮。资本主义思想也在逐步影响着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

(二)迥异的研究体系

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采取何种体系有两种迥异的观点。

一种意见认为,编写中国经济思想史时不要以不适合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西方经济学说史的框框来套中国经济思想史,摈弃传统的受西方经济思想史影响的“商品―资本”研究模式,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地产―地租、赋税”的研究模式;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体系则必须以各种经济范畴如生产、分配、财富等为基础,编写经济思想史所采取的表达方式应是通过现代的经济术语来分析历史人物的经济思想。

胡寄窗先生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以现代的经济术语为基础构建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体系带来的好处。比如在正确用词方面,他提出了“必须以近代经济范畴为基础并兼顾旧有特点的体系来编写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方法,即用现代语言诠释古代语言,使两个时空连接在一起。

(三)理论研究方法

1.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

胡寄窗先生指出:“所谓对比分析,以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来说,就是把各种经济观点在可能范围内进行古今对比、中外对比并加以分析批判。”他认为各类经济范畴进行对比是可能和必要的,同时,对比分析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必然要求。他最终得出结论:“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这样做,有时甚至必须这样做。”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政治经济学前史》就是运用此法的实例。

叶世昌先生也指出,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要参照西方经济学。但不要用所学得的经济学知识硬套中国的经济思想,不应对前人的经济思想做出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要从中国社会的特点出发,从研究对象的实际理论和主张出发,而不是从相承的某种模式出发。”

香港树仁学院宋叙五教授提出的两个时空完全不同的社会如果经济发展程度相近会产生相近似的经济思想的观点,则把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的经济思想与西方某个时期的经济思想紧密联系起来。这又是一种推崇比较分析的观点。

现今又出现了通过中西经济思想的比较从中找出中国经济思想史与西方经济学差距的文章,并且这种现象几乎成了潮流。也有学者认为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分析古代经济思想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2.与现代经济理论的融合

一种意见应将古人的思想停留在原有水平,用古人的语言来解释;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将古人的思想拔高到现代水平,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与方法来考察和分析,即“古人思想现代化”。

胡寄窗先生提出“古人思想现代化”,一方面遵循严格的历史性,另一方面要运用现代科学观点、概念、术语和语言准确论述古人在他的历史地位上应有的思想和行动,而不能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他指出,真正正确而恰当地将“古人思想现代化”至少要经过三个必需的过程:一是“转译”;二是“对口径”;三是“加工”。他的这一观点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研究的总指导方向。

当前中国经济思想史界的许多学者在努力使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融入现代经济理论之中,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历史基础。比如,北京大学的石世奇教授提出西方经济学的两大概念欲望和稀缺与先秦各家的经济思想的基础相联系,山西财经大学的毕世宏认为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产业经济思想促进中国目前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等。

(四)服务目标

经济思想史研究必须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事业服务,这是中国思想史界的共识。

武汉大学的郭笑撰博士主张引进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数量分析、边际分析等方法以及运用最新的研究手段特别是网络资源。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也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成为宏观经济的理论支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以史为鉴。

安徽师范大学戴家龙副教授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与“中国经济思想研究”》的文章中认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在本质上是不断对中国经济思想典籍进行的理解和解释。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要真正融入现代经济科学之中、在现代经济理论之林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取决于其对今天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影响能力。”

当前将古代经济思想与现实经济结合起来考察的“古为今用”之作不断涌现。

二、从操作的角度看,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具体方法

(一)以人物来编排

编撰经济思想史的通常方法是根据时间、年代顺序整理研究人物思想,据此编排章节结构,另外附以点评。在分析人物时可结合多种因素,如人物的其他思想、观点,其所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其经济思想的源泉与影响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了解经济思想发展进程,但也有一些缺点:首先,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比如理论的延续性、观点的持续变化、结论未完结、经济学者有待历史考验;其次,由于人物数量、思想素材很少,经济理论发展的面貌难以全面反映;再次,由于能够建立完整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者、学派数量极少,历史的完整性难以依靠此方法获得。

(二)根据热点(或重点)问题编排

即按时间顺序以某些热点(或重点)问题为专题,然后归纳综合与此相关的探讨观点,据此编排章节结构。

其优点是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信息量大,较为客观。但最大的缺点是不能从庞杂的思想素材中梳理出有价值的理论与科学研究成果。

(三)因循发展的线索,展现发展的过程

“写经济思想史,不能偏重于技术性的观点综述,而应着重梳理有价值的思想形成和演变的轨迹。”我们要从浩渺的思想资料中按照历史发展进程整理、合理表现出理论史的线索,并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和工具作理论分析和评判。

赵靖先生认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分期,必须也只能按照自身的特殊矛盾性来划分,而不能机械地搬用其他历史学科的分析方法。”按照中国经济思想史本身的特殊矛盾性和具体历史特点,他认为可以把中国经济思想史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和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三大阶段。其中,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阶段可分为中国封建经济思想形成的时期、中国封建经济思想支配的时期;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又可分为近代初期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倾向的经济思想和中国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没落两个时期。

这种方法要把握两点:一要“还原历史”,而非“制造历史”。即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客观地反映考察对象的历史内容,而不能主观臆断;其二,要史、论结合。不能仅仅限于整理历史资料和描述发展流程,还需要进行理论分析、评价阐释。

“历史的方法是通过总体考察、归纳和类比分析,从诸多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范性。如果从这一方法论要求看,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材料和研究内容就有一定的限制,思想材料必须能够提炼出理论要素,可以归入一种理论线索或理论体系。”

总之,虽然中国的经济思想史学界长期存在着众多研究者及相应数目的理论和观点,但在这个领域,当前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显示着蓬勃的生命力,研究领域在不断延伸,愈加呈现出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多学科交叉和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特征。我们深信,作为理论经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研究方法、理论范式、学术体裁等方面会有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程霖,刘甲朋.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学术思想[J].中国经济史论坛,2004,(7).

[2] 叶世昌.谈谈学习和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J].中国经济史论坛,2003,(1).

[3] 赵晓雷.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论纲[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2).

[4]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歧见[J].学术学刊,1986,(3).

篇6

从形与景、材料与表达、元素与符号三个角度出发,对王澍作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建筑创作中的方法,有利于挖掘古典园林思想精髓,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

建筑作品,古典园林,传统文化,景观设计

王澍至今都是建筑界充满争议的人物,不仅是因其特立独行的性格,更是其建筑作品所表达出的一种独特气息。2012年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同时也让无数人一夜之间认识了王澍并且关注到他的建筑。王澍的成功绝非偶然,他多年来不断摆脱西方建筑学束缚,尝试一种新的建筑理念,将自然山水、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思想进行重构,并探索出一条有浓厚中国本土文脉特征的建筑风格。王澍常以文人自居,在其建筑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深入的挖掘,并通过创新式的手法融入其建筑体系当中,并形成具有自己明显风格的建筑作品。同时王澍对中国园林的偏好,使他在建筑设计时融入了传统造园手法,也与传统园林所提倡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一脉相承。也正是王澍本人及其建筑理念与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将王澍及其建筑作为特定标本进行研究,对当代景观学有着积极意义。为了更好从景观学科角度理解与梳理其建筑思想,本文将从三个层面进行剖析。

1形与景

中国画讲求诗意,中国古典园林讲求诗意,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也讲求诗意,到底什么是诗意,王澍讲“重返自然之道”,也许就是对诗意的一种解释。诗意是一种很中国文人的表达,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国人骨子里带着的人与自然关系法则。园林不仅是对自然的模仿,更是人们以建筑的方式,通过对自然法则的学习,经过内心智性和诗意的转化,主动与自然积极对话的半人工半自然之物[1]。正是王澍对自然怀着的敬畏之情,使其在做建筑设计的同时,不断探索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因此建筑或人居空间在当下如何能有效融入到自然之中,就是探讨形与景最本质的关系。在王澍的各种论著与访谈中常谈到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并不是简单临摹真实的山水环境,而是通过绘画方式抒发一种文人信仰,从意境上表达一种人与天地万物间的关系。从王澍建筑作品看,山水画对其有较明显的影响,不论单体建筑还是建筑组群都与周边山水格局有着极强的形体与视觉呼应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建筑形态与自然融合后的一种外化表达,建筑不应独立于环境之外而孤芳自赏,而是要完全融于自然环境之中。建筑内部的使用者又时刻要与建筑外的自然山水保持一种视觉与体验的联结,这种联结就是让人时刻保持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在王澍作品中象山校园令人印象深刻,有人称象山校区是王澍建筑的试验田,在设计界内也一直饱受争议。但无论如何象山校园与国内所有校园有着明显的差异,从整体规划角度来看,校园完全摆脱传统手法下的校园规划:规则的路网;体现秩序的建筑分布;呆板的建筑立面。象山校园内一派田园风光,农田、溪流、鱼塘与远山、建筑相映成趣。在校园内,建筑随着与山景的不同关系产生扭转,同时随着近景自然地形的变化,有意识的进行视线组织,突出山水关系,同时在整体建筑布局上又遵循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提出的园林三重境界: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同时,王澍在校园中有意模糊山水、植物、建筑间的关系,由此也能体会到其多年从画境入手,探索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在王澍看来规划与造园是相同的,也是个理景的过程,即便自然山水也要通过路径规划,特定区域的视线引导,才能更好的让游人在风景内产生身处自然的觉知。同样,在一处小场景中,设计师也需要通过路径引导与有效的视线组织进行景观设计,景需要视觉转化才能真正成为景观。在王澍看来中国画又是讨论如何理景的问题,他曾多次拿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进行阐释并试图通过绘画的方式去捕捉人可以参照的人和自然之间的意会关系。

2材料与表达

材料是历史的延续,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常借用砖、瓦、石、竹、木等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对环境空间进行直接的表达。材料的选择形成肌理,对传统材料进行演化与运用不仅能增加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能更好表达地域建筑的意蕴。在材料的选择上,王澍从本土主义角度出发,在建筑表皮大量运用当地建筑材料,突出建筑地域性,同时自己亲力亲为,与施工方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施工工艺。在设计宁波博物馆时,王澍大量运用当地老房屋拆除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砖瓦,用于建筑表皮,形成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瓦片墙,对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同时也体现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的设计理念。王澍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国内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用“营造”的手法,抵抗当代建筑的无趣。在2006年威尼斯建筑展上,王澍的“瓦园”也标新立异,主体框架采用江南毛竹搭建而成,其上覆以杭州运去的废弃青瓦,最有戏剧性的是在倾斜的瓦面之上,放置了一折形竹桥,整个营造过程王澍全程参与,“瓦园”与其说是建筑作品,倒不如说其是园林小品,该作品巧妙的运用背景几株大树,让人置身瓦园想到孩提时代爬上屋顶远眺城市的景象,植物自由的从院落天井中涌出,与青瓦屋顶相映成趣。这是王澍对中国传统城市的眷恋,也体现其对当代城市与建筑的担忧。王澍常说自己是个文人,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体现出对传统的情怀,同时他也善于挖掘并运用传统建筑材料,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设计语言的处理,对中国建筑进行自己独特的阐释。

3元素与符号

元素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传承下来,并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中华文化中的审美情趣与其演化过程。正因为元素有着独特的美学特质,因此也往往被用来标识一个地区、民族等,使其形成一种精神形态与象征。符号来源于生活,由文明长期发展演变中来。19世纪末,西方建筑理论家通过符号学理论对建筑的形式与表达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建筑符号学在20世纪中叶产生,并迅速发展,符号学的产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认知方式,在建筑形式与内涵之间建立了联系。王澍主张从地域文化出发进行建筑设计,他认为传统延承所带来的文化独特性,才是城市最有价值之处,才构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2]。王澍基于对地域环境与传统文化理解,以及对建筑自身功能的考虑,将建筑外在形式经过变异、拼贴等构筑方式,使建筑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王澍以一种实验性的、探索性的形式语言演绎出具独特气息的建筑形式。在象山校区的设计中,他利用古典园林中的传统符号方形窗格、冰裂纹、放大窗花传统符号进行立面装饰,来增强艺术的冲击力,表现了传统符号的力量。对“太湖”元素提炼后的运用在其建筑中也最为典型,2004年王澍在宁波鄞州设计了名为“太湖房”的小建筑,该建筑设计来源于拙政园中一座太湖石,王澍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简化,形成一种新的符号元素,并运用于建筑设计之中,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范式。在景观设计中,传统元素符号常通过空间形式、建筑样式和细部进行呈现。同时传统元素又要与当下时代紧密相连,在传统基础上通过变异与重构所产生新符号元素,并运用于设计中来适应社会环境与当代美学。

4结语

本文通过三个角度来阐释王澍思想及其建筑作品,当下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状态在景观学科中也日益激化,古典园林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标准是否还值得去继承与发扬,在这些争论还未平息之时,王澍却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思考建筑、思考园林、思考传统对当代人的价值与意义。西方设计手法的入侵,使得地域文化特征在这片千年土地上正逐步消失,当今时代背景下,作为景观行业从业者,我们该如何继承,如何挖掘古典园林思想精髓,王澍先生用其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丰富的答案。地域不能没有文脉,民族不能没有传承,不断挖掘并寻找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不断寻找古今审美结合点,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还需要不断地努力。

作者:白绍辉 单位:金柏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其的需求,本文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相关影响进行具体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管理的相关发展。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当代经济管理实践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理念

所谓经济管理,其本身包含着多种概念与内容,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就是结合这一内容与当时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经济管理思想。在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其主要分为社会资源管理与自然资源管理,两者存在着很强的互相影响关系。在具体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其主要负责农业、企业、金融业的相关经济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已经开始不能满足社会的相关需求,但由于当代的经济管理思想仍旧以农业、金融业以及企业等为主,这就使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仍旧对我国经济管理实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过,不同时应拥有不同的经济管理思想,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既然已经落后于时代,就该被时代所淘汰,但我们不能否认当下在我国经济管理实践中,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所发挥的效用。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

上文中我们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理念进行了具体论述,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地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管理的相关发展。

(一)农业影响

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我国当下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中,其对农业产生的相关影响较为深远。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由此就可以预见农业在我国社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而这一地位从古至今从未发生过改变,这也就代表着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当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中仍旧有着一定价值,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其本身那已经腐朽的一部分经济管理思想。在这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当代农业经济管理,就很容易流露出落后于时代的种种气息,改革与发展的勇气不足,过于追求稳定,是我国当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影响的最突出表现。这种影响的产生源自于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中庸理念与一切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理念,这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我国现代化农业的相关发展极为不利,值得引起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警惕。

(二)社会供求影响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除了会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实践带来影响外,还会对我国社会供求产生不小得影响,而这影响是我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够感受到的影响形式。我们知道,在经济活动中,供求活动是其最典型的特征之一,而其自身所涉及的方面也极为广泛,所以在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中,其认为有效的经济管理需要实现各个管理环节的均衡发展。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其本身由于理论性的落后,并不具备这种思想形式,这也使得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供求,很容易出现社会经济发展失衡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出现,这点同样需要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予以重视。

(三)货币、金融影响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经济管理思想本身包含着多种概念与内容,这就使得其在我国当代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往往会产生诸多影响,货币与金融方面的影响自然也不例外。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货币与金融的经济管理实践影响中,其影响形式与上文中提到的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形式呈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传统的社会中,货币、金融一般由政府进行具体调度,在这种环境下生成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自然也带有较强的政府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就很容易出现国家过度进行相关货币、金融管理的现象,这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不利。此外,由于货币、金融相关实践管理在我国当下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仍旧会长期对其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重视。

(四)政治经济管理活动影响

杜宇国家来说,政治经济管理活动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系着相关国家的财力与军事力量,这一点在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管理活动中,其主要局限在对人的相关管理中,这种情况的出现于我国传统社会的农业倾向有着很大关系,而国家也是通过这种管理进行自身经济的相关管理。此外,由于传统社会政府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这就使得国家需要在经济方面对农民进行再分配,这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我国当下仍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本文就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当代经济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研究,详细论述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理念与其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具体影响,希望我国相关学界能够根据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我国当代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相关创新,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皆染.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财经界(学术版),2011.

篇8

关键词:建筑室内外 物理环境 可持续发展思想

7.绿化环境

建筑的绿化系统应具备三项功能:

第一是生态环境功能:绿地是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具有清洁空气、释放氧气、调节温湿度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篇9

    (一)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西方哲学以元素论和原子论为基础,追求的是通过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实现对客体的不断认识,并最终对客体实现改造,以满足主体的要求。在此思想指导下,西医的思维方式是当人体出现疾病时,医生以其为客体,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其逐渐了解,并最终找出治疗的方法。所以,西医认为健康与疾病是躯体有特定形态学表现的正常与异常状态,躯体形态组织的完整一致性是其追求的健康标准。中国哲学以元气论为核心,认为作为客体存在的“天”、“地”是作为主体的“人”产生的根源。《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由于人为天地所生,天地中有人类存在所需要的各种元素,所以,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够生存。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医追求的不是如何改造外部的客体,而是主体的行为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并最终达到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因此,中医认为健康与疾病是“完整的人”(与天、地合而为一)的正常与异常状态。由于中医有这一特点,所以不像西医那样追求的是治疗“已病之病”,因为只有当疾病出现时,西医才能找到需要改造的客体,而对于中医来说,只要主体的行为不符合自然的“道”,必然会导致疾病的产生。所以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观点。西方经济学与西医的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追求在认知客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保罗?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6]

    在此定义中,客体是资源、商品及劳务,主体则是作为有自主思维的人。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是:不要过分追求改变自然,以希求自然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而要努力适应自然的规律,这样人类的生存环境才能更加和谐。在医学中,中医的追求目标是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只有在违背自然规律的时候,人体才会出现西医所努力诊治的疾病;同样,如果人们不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出现自然界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情况,这时试图认识并改造自然资源的“经济学”便会出现。“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这一经典在各个地方都有所体现。在对经济学的批判上,虽然表面上看经济学对于资源的配置起到了优化作用,使得作为主体的人类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但是这种最大化只是以人类某一时段、某一群体而言的最大化。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某一部分利益的获得必然带来另一部分利益的损失。如果某一时段、某一群体利益的获得超过整个永续人类可以接受的最大利益,便可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在西方经济学中,研究者认为,某一地区GDP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高,同时人们就会感到越幸福。因此,GDP成为人类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201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在以GDP作为官员升迁重要评判标准的时代,中国地方政府出台了升级版的“四万亿”,旅游文化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等以前鲜有问津的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预示着我国的自然环境及海洋环境将开始或已经遭受大规模的破坏。这种对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以追求使国人“幸福”的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实际上,完全可以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以幸福指数作为官员施政的评判指标。相对于GDP,这一指标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更加符合自然规律,也有助于建立一个永续幸福的人类社会。

    (二)中西医方法论的不同对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西方还原论认为,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因此高级形式的物质是可以由低级形式的物质构成的;②生命这种高级的运动形式是可以由机械、物理、化学等低级的运动形式组织起来的。如笛卡尔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机械系统,生物也被描述为自动的机器,可以用一般的物理规律作出解释。在此思想指导下,西医不断把人体分解成更为微小的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从器官、组织、细胞等层面进一步缩小到分子、病原体甚至基因等层面,同时在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之下,治疗的手段也越来越微观。这种各方面互相割裂进行治疗的方法产生的现象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得到的结果是治愈已有疾病的同时,可能由于副作用又感染上了其他疾病。中医的整体论认为,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组织结构及各种器官都可以纳入到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系统中,通过经络,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②不但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环境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时间、环境变化对人的身体也会产生影响[7]1。《黄帝内经?灵枢?邪客》曾云:“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由于中医具有系统论中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在此思想指导下,医生必须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并结合内部与外部环境综合诊断予以治疗,所以治疗疾病更加彻底。中西医方法论的不同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是:在解决经济问题时应开阔视野,看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需要解决的个别问题甚至是个别问题的细枝末节上。目前来看,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性是以某种角度来讨论资源分配问题或具体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来体现的,但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整体性应该是从各种因素以及动态的观点来解决问题。影响经济的因素,既有社会的、政治的,也有文化的甚至是自然条件方面的。在遇到某一经济问题时,应该也可以采用经济学之外的方法来解决。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的外汇储备降到低点,而且短期内尚有大批外债需要偿还。危难时刻,韩国广大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主动捐献黄金和美元给国家,换取政府公债,成功帮助政府稳定了韩元币值,共同渡过了经济危机。

    这种情形之所以发生在韩国,一方面体现了广大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广大民众能以整个国家的大局为重。这就是从社会方面解决经济问题的一个案例。我们不但要看到现时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各方面条件的变化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当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并迅速在全球蔓延的时候,我国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在此投资计划的刺激下,我国没有出现如其他国家那样的经济衰退,经济增长仍保持了高速发展。随着外部经济的复苏,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为了缓解通胀压力,我国又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四万亿投资项目大部分建设周期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项目成了半截子工程,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破坏了环境。这是没有以动态眼光考虑问题所产生的结果。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到,在解决经济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原本没有“经济学”这门独立的学科,在古希腊时期,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者是一体的。在古代中国,“经济”有“经世济民”之意,它既包括国家应如何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又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军事、法律等各方面的问题,后来由于学科的分化才出现了专门的经济学科。虽然经济学科的专业性增强了,但始终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中西医研究对象的不同对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以研究对象来界定其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围的。从表面来看,中西医的研究对象都是同一个人类,但两者之间的内涵却有着天壤之别。西医关注的是人体组织形态的结构变化,因此研究对象主要是无生命的“人”以及已经失去生命的器官。随着生理学的发展,动物又成为了人的替代品。从临床上来看,虽然研究对象仍然是活着的“人”,但是此“人”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存在的“人”,而非存在于社会自然环境中的“人”。在西方哲学思想指导下,人类成为了和其他事物一样的机器,———这种观点实际上割裂了人类与之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继而通过物理、化学以及数理的分析推理得出治疗方案。由于在与自然割裂情况下诊治的标准是一个个量化的指标,所以有人认为西医培养模式下的大夫也成为可以批量生产的机器。

    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此人生活在具体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而非实验室里设定的种种假设条件。由于生命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生存环境的多变性,中医不可能像西医那样细致地研究影响机理变化的每一个因素,他只能通过人类外在的形体及情感表现来进行求证。大夫通过四诊合参全面获得疾病的信息,然后结合周围的环境确定治疗方案。因为中医的很多东西是无法量化甚至观察到的,如神、气等,所以对生命的感悟、经验成为中医体系的有机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大夫的培养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中医的真谛。中西医研究对象的不同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是:不要过分追求研究独立的经济行为,而要把研究对象置于自然存在的社会中。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列出“优美”的数学公式,然后通过繁琐的计算,得到人们应该遵守的结论。这种范式的重点是需要找到对问题研究影响最大的指标。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这些假设条件绝大部分都是在生活中已经存在的现象,所以当新的问题出现时,人们又会列出新的假设条件,重新得出结论。例如,随着金融危机的一次次爆发,解释这一现象的模型已经推出了第四代。由于西方学者在研究社会资源如何最优配置时,只根据某一地方甚至凭空提出了一些假设,而这些假设并不能够适用于任何地方,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例如,“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得到了看起来耀眼的成绩,但在俄罗斯却无论从表面还是本质上都遭致失败。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全面了解和掌握疾病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在经济学研究中也可应用相应的方法,从直观上,“望”就是到实地去考察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等情况;“闻”是通过听、说或者阅读,了解当地各方面的情况;“问”是通过询问当地人或熟悉当地情况的人,了解和掌握当地各方面的情况;“切”是查看当地各方面的指标。通过这四种方法,就能够对当地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从而做到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篇10

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创新的重要性

(一)适应市场环境新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企业员工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和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发展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加强创新与实践,才能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让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二)深化企业结构改革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我国在经济体制、结构和制度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改变,原本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创新,能够有效打破传统落后的体制局面,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凝聚力,进而深化企业各方面的改革,拓展其发展空间。

(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质上来讲,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但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激励使员工高效工作的动力源泉,所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完善,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

因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规范性不足,可操作性较弱,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控因素增加,机制运行可靠性和有效性降低。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许多企业领导习惯于行政处罚,不注重管理体制的建设,无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作用。

(二)政工创新意识淡薄

个别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理论化,显得单调乏味,完全失去了现实生活的有力支撑。具体来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发展新变形成了脱节,与企业运行机制不相符,与员工思想观念不协调。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在理念转变、内容创新、形式探索等方面都存在明显滞后性。

(三)体制激励性不足

个别企业的管理者未能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完全忽视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样一来,企业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实际生产经营相结合起来,而两者的脱离势必会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路径

(一)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建设

1.薪酬机制的制度化建设。在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的现代社会,物质利益成为了员工最关心的根本利益,所以,企业对利用物质激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的选择,企业想要想构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首要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对员工而言,薪酬奖励是他们开展工作的最大动力,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吸引力,而且能够全面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命力。调节、激励和保障是薪酬制度最为重要的功能,能够有效调节员工工作状态,激励员工,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进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2.考核机制的制度化建设。企业对员工进行客观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报酬,这也属于一种变相激励手段,能够让员工高效完成任务,以获取更多的物质奖励。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制度化,就是要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提供有力保障。可以说,规章制度的构建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经营管理的完美融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奖励机制制度化的重要前提。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表现突出的员工予以及时奖励,以进一步激发并维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创造良好条件,以拓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政工理念的现代化转型

篇11

核对考生信息,准备开考 一般情况下,8:40分应该是考生入场,入场注意不能带手机等通讯工具,并且初示准考证,学生证以及身份证等。9:00开始下发材料,下发材料后核对页数,粘贴条形码,填写个人信息等,等监考老师通知答题开始后方可答题。

短文写作题 一般情况下,按照顺序答题。首先应该是短文写作题。看清题目,想清楚立意后,尽量早些动笔,如果对自己的写作信心不够的同学,建议写草稿。不过最好通过平时训练直接写到答题卡上,这样节省时间,注意书写一定要正解清楚。写作建议用时30分钟,写作占试卷总分的15%。

听力 9:35的时候可能老师会提醒还有5分钟就开始听力。这时候不要紧张,如果还有一两句就可以完成写作,那就写完,如果还有很多内容,那么放下写作先听听力,因为听力毕竟只有一次机会,而且分数占到35%。至于听力的时间分配,我只想说听过之后不要再浪费时间思考,因为你思考不出不存在客观题目的答案的。时间和放音时间一样,30分钟。

阅读题 听力完成后如果写作稍有疏漏,可以用一两分钟时间弥补,另外尽快进入答阅读题的环节。因为四级时间很紧,根本没办法分心几分钟。阅读题有三个部分,选词填空,长阅读和精细阅读,三部分总工时间建议40分钟,可以延长到45分钟,但是绝不能超过。阅读部分占总分的35%。具体建议选词填空6分钟左右,长阅读11分钟,精细阅读23分钟到25分钟。

汉译英 完成阅读后,开始进入汉译英,也就是段落翻译。段落翻译分数占据总分的15%左右,处于难度以及分数考虑,给出25-30分钟的时间进行段落翻译。翻译是注重意译,千万不要逐字逐句排列,那样会很生硬,分数可能也不高。

篇12

司马迁在《孟荀列传》中说:“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1]。”赵岐的《孟子题辞》也这样评述孟子:“治儒术之道,通五经,犹长于《诗》、《书》。”[2]这里的《诗》、《书》显然是指《诗经》和《尚书》。先就《诗经》的在《孟子》一书中的引述情况来说,全书七章,引述《诗经》原文共计35处,其中孟子本人引诗31次,他人引诗4次(其弟子万章、咸丘蒙、公孙丑和齐宣王各1次)。可见,孟子本人对《诗经》非常熟悉,并且《诗经》作为其知识储备和理论来源的一部分,在后来游说诸国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开启情志,遥述典章以为己用的作用。

对于《诗经》的引用和解读,孟子遵循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大基本原则。本文试从《孟子?梁惠王》上、下篇中几处对《诗经》的引述情况,来讨论孟子如何通过引诗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及《诗经》在建构孟子哲学思想中的基础性作用。

《孟子?梁惠王上》第二节讲了一个“与民同乐”的故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一面顾盼欣赏鸟兽自得其乐,一面漫不经心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3]3孟子回答说,“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3]3意思是说: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享受这一种快乐,没有道德的人纵使有这种快乐也是无法享受的。孟子的回答从一正一反两条线索展开,这里显然没有直接回答梁惠王贤者乐此与否,而是偷换了概念,王问“亦乐此乎?”,回答却是“而后乐此”。杨伯峻译“而后”为“才能”显然是意译却有失精确。“而后”有两个意思,作“而后”讲,是“以后,后来”之意;作为连词,是“然后”的意思。这里因为没有比较的对象,所以作“以后、后来”理解。他的回答则是“贤者有此以后才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3]让真正有道德的人做了君王,拥有此情此景,他才懂得享受此乐,那些没有道德的人(这里或许暗指梁惠王)是享受不到此情此景带来的快乐(境界)的。更深一层意思很明显,梁惠王您虽然占有这些财产(鸿雁麋鹿在池塘上自得其乐),身临此景,但您真的是有道德的人嘛?您真的懂得享受这种快乐吗?

梁惠王或许听懂了孟子的意思,或许没听懂,但孟子必须为其已经表述出的意思、抛出的观点(或称给出的回答)做更进一步的解释,所以他引用了《诗经》中“文王之乐”和《尚书》中“商纣之乐”一正一反来展开论证。其中,对“文王之乐”的描述引用《诗经?大雅?灵台》前两节: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鹿濯濯,白鸟■,于■鱼跃。

接着这首诗没有停顿,并以此为基础继续议论,他说:“文王以民力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3]3

这里应该注意“与民偕乐”并非是《诗经》中直接记载描述的现成哲学思想,甚至引文中没有提到一个“乐”字,但是此情此景,已经勾画出了一幅“君民偕乐图”。孟子看到梁惠王站在池塘上这种情景,借助《灵台》篇中描述的“君民偕乐图”,再结合自己“仁政”主张,从而得出一剂教化梁惠王的良方――爱民,更具体一些即要求梁惠王要“与民同乐”。一方面说梁惠王,您像周文王一样也让人民修筑了灵台,算是雄伟的大工程吧,但您是不是也应该像周文王一样与您的人民共同分享这种快乐呢?此处可见,孟子对梁惠王宣扬“与民偕乐”政治主张,实则来自对《诗经》中《灵台》篇“君民偕乐图”的提炼。

孟子看似因势诱导梁惠王接受自己的主张,让梁惠王意识到自己作为君王应该“与民同乐”,但其实还应该引发更深一层的哲思,即是对何为真正的“乐”的思考。

对于《灵台》篇的解释,《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4]。《笺》:“民者,冥也,其见仁道迟,故于是乃附也。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象,察气之妖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春秋传》曰:‘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云物,为备故也。’”[4]501即文王秉承天命,民因其先有灵德而相依附之,遂集全民之力修建灵台,并与民同乐,甚至鸟兽都明白其中的缘由而雀跃欢呼,此种乐已经超越了人类种群,是上升到自然而达到了“民胞物与”的更高一层境界。

是文王召集人民修建灵台,还是人民自发为文王修建灵台,在这里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文王和臣民能融为一体,人民对王的爱戴之情可以让王振臂一挥而一呼百应,鸟兽虫鱼闻之欢腾雀跃,即是“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

在这样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中,“与民同乐”这一概念,只是“大乐”中的一部分“小乐”,虽然没有达到爱人爱万物的终极境界,却是作为一个统治者必须具备的由其爱民思想而展开的基本力量,这是施政的根源,是王道之本。

孟子的“乐”,从《灵台》篇来看,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满足,究其终极则是精神层面的富足。虽然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可以影响精神和心灵,但它毕竟不是决定性因素。如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5]97。又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5]87。这些都是精神超越物质的典型。所以说如果精神方面出了问题,如后文引述《尚书?汤誓》中夏桀的例子“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3]3。老百姓都要与你同归于尽了,然“虽有台池鸟兽,其能独乐乎?”[3]3

后文中孟子质问梁惠王“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犹为何也?”[3]15则是在引述《灵台》篇勾画“天人合一”之“大乐”背景下,从反方向角度再次向梁惠王发问,足以见孟子论辩的严密性以及《诗经》相关篇章在构建孟子哲学思想中的基础性作用。

《孟子》中其他哲学思想的构建也离不开《诗经》的基础性作用。关于“仁”的实践问题,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92。即要求“行仁”时要“推己及人”,以这样的方式来追求“仁”要求自然过高,“欲立”说明还未立,自己未立而何以“立人”?“欲达”乃是未达之状态,自己未达之时,何以“达人”?孟子正是看到了这种追求“仁”的苛刻的非一般人所能接受的要求,所以对孔子“行仁”的方法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运用到王道中去,还是遵循“推己及人”的原则,却从本体出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15若如此,则“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的“推己及人”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具有逻辑和实践的可能性。虽不如孔子的要求高,但却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更富有人情味。那么这一理论(或者叫方法)上的改进来自哪里?接下来,孟子又引用《诗经?大雅?思齐》篇中一句:

刑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毛诗正义》中,《疏》云:“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文王自天性当圣,圣亦由母大贤,故歌咏其母,言文王之圣”[4]516。“齐”本作“斋”,“庄重、敬重”之意。此处孔颖达认为文王之母“常思庄敬者”,当他成为文王的母亲时又“常思大姜之配、大王之礼”,所关注的事情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即是有德。所以《思齐》篇目具有“以德行仁”的含义,故而被孟子所关注[6]。这三句引文是《思齐》篇五节中的第二节尾句,“刑”为“法”,“寡”为“少”,则“寡妻”即为“少有的、贤良的妻子”,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文王以礼法善待贤良的妻子,连及兄弟,由此推及开来,延伸到国家的治理中去。显然这里有“推恩”的雏形,有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的哲学理趣,从最亲近的人做起再扩散开来,又符合人性伦理。

孟子以此为根据而展开论证,这样把好心好意扩大到其他方面去,由近及远地把恩惠推广开来,便足以安天下,在满足了自己情感需求,或者说在尽到了自己孝亲爱子义务的情况下,再由近及远地推及开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尊敬其他像自己父母一样的老人,爱像自己子女一样的小孩。这是责任和情感的延续,自然难度要比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92容易得多。接着他从反面说,如果不这样,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最终得出古代圣贤之所以远远超过一般人,是善于推行他们好行为的结论。

显然,此段论述孟子深刻明晰《思齐》篇“由己及人”的哲学思维,并在此基础上直接展开的。假如没有这个理论来源,则不知从何说起。这里足以见证孟子在继承并阐发孔子哲学观点时借助《诗经》来启发深化自己思想主张的特点,《诗经》在孟子哲学思想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也可见一斑。

有时候,孟子也会引用《诗经》来印证自己的理论主张。如梁惠王问“交邻国有道乎?”[3]28孟子直截了当地回答“有!”紧接着却说“唯仁者为能以大事小”,“唯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最后直接得出结论:“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3]28。每说完一句,结合史实举例,仍觉得论据不够,所以再次引用《诗经》中《我将》篇相关诗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这里的“畏天”实则是上文论述的理论来源,只是在这里作为对结论的印证,梁惠王你看,我的观点,其实是和古代人一样的,您是不必怀疑我的。

《毛诗序》说:“《我将》,祀文王于名堂也。”《笺》云:“将,犹‘奉’也。我奉养我享祭之羊牛,皆充盛肥■,有天气之力助。言神飨其德而右助之”[7]469。这首诗描述了后人祭祀文王乞求保佑的情景。此处引用最后两句,点名所有祭祀的行为都是统治者敬畏上天以求得统治长久的目的,本质上就是孟子得出的“畏天者保其国”的理论根源。这里不是巧合,而是孟子论辩之术的高明之处,先虚设答案再逐步论证得出结论,表面看似与古代典籍记载暗合,实则是从典籍出发,运用演绎的思维方法,得出一套富有哲理的逻辑推理,最后用典籍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以增加其说服力。

这里孟子将“畏天”与“乐天”对应起来,从“天人关系”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民本主张,也是在《我将》篇“畏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大而形成的。

此段论述完毕,但梁惠王却说:“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此话一出,即等于孟子前段的论述没有达到令梁惠王心悦诚服的效果。孟子针锋相对:“王请无好小勇。”[3]28接着进一步解释“小勇”为“匹夫之勇”,又借助《思齐》篇中“推恩”的哲学思维方式,要求梁惠王将此“小勇”推及开来,进一步扩大,变成“大勇”,以达到“安天下之民”的目的。这正是梁惠王所思所想,孟子此时直指其终极目标,想必梁惠王也正听得入神。

他描述何为“大勇”以及“大勇”可以达到的效果时,引用了《诗经》中的《皇矣》篇: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

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毛诗序》:“《皇矣》,美周公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笺》:“监,视也。天视四方可以带殷王天下者,维有周耳。世世修行道德,唯有文王盛耳”[7]387。《毛诗》的观点,此诗是对周文王的赞美。孟子提这首诗,一方面是描绘“大勇”之人可以“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这种英雄情结,另一方面其实是对梁惠王的暗示。

梁惠王是战国前期赫赫有名的魏惠王魏茔。魏的先祖毕公是周文王的庶子,也就是说周文王算得上是魏惠王的老祖宗。魏惠王(梁惠王)即位时魏国正处于鼎盛时期,但与孟子谈话此时,魏国已经经历了几次重大战役。“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3]9。此时魏国实力已大不如从前,梁惠王也显得狼狈不堪。正是在魏国已经失势又欲重整旗鼓的大背景下,孟子此时引述《皇矣》篇举例,实则是要梁惠王效仿学习老祖宗周文王那样施行“大勇”而达到“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的目的,想必此时周文王对于梁惠王的榜样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游说本身所起到的功效。

在此番辩论中引述《皇矣》篇,一方面是从前文《我将》篇“推恩”思想演变出来的由近及远的“请大其勇”,另一方面,则是遥述典章,暗示梁惠王要学周文王存“大勇”而弃“小勇”,这种引述起到强有力的引导性作用和榜样作用。

篇13

一、严把苗种质量关

优质鱼种的特征为:规格均匀,体长及体重大致相同,鱼种体质健壮,背部肌肉肥厚,尾柄肉质肥满。摄食争先恐后。鱼种体表光滑,体色鲜明而有光泽,无伤病,鳞片、鳍条完整无损。鱼种眼睛水晶体鲜明。鱼种游泳活泼。集群游动,逆水性强,受惊时能迅速潜入水中。另外,也可用鱼种体长体重之比来判断质量好坏,具体方法是:抽样检查,称取规格相近的鱼种0.5kg,计算尾数,然后对照优质鱼种规格鉴别表,如鱼种尾数小于或等于标准尾数,则为优质鱼种。

二、科学选留亲鱼

选取亲鱼首先应注意适宜的年龄、体质和体重。要选择体质健壮、鳞片和鳍条完整、无疾病、无外伤的鱼做亲鱼。通常情况下。亲鱼体重为:鲢鱼3kg,鳙鱼8kg,草鱼7kg,鲤、鲂、鲴1kg。准备选留的亲鱼性腺发育必须达到第三期,即从外表看,亲鱼的腹部两侧有明显的卵巢凸起。养殖鱼类性成熟的年龄为:鲢鱼3-4龄,鳙鱼、草鱼4-5龄,青鱼6龄,鲤、鲂、鲴2龄。其次应注意亲鱼雌雄的合理搭配,雌雄鱼搭配比例为1:1。鉴别家鱼雌雄的方法是:草鱼,胸鳍基部鳞片小而密,稍尖,鳍条长而狭,生殖季节手摸有粗糙感的为雄鱼;胸鳍基部鳞片大而稀,稍圆,鳍条短而阔,于生殖季节的鳍条和鳃盖上无小凸起,手摸光滑的为雌鱼。青鱼,胸鳍较大而长,生殖季节鳍条上凸起很密集的白色小颗粒,手摸感觉粗糙的为雄鱼;体重相当,胸鳍短小,生殖季节无小颗粒。手摸光滑的为雌鱼。鲢鱼,用手捏住其胸鳍,手摸有粗糙刺手感的为雄鱼;手摸鳍条光滑或鳍条末端有粗糙感的为雌鱼。鳙鱼,手摸其胸鳍条有刮手感觉的为雄鱼,手鳍条感觉非常光滑的为雌鱼。另外,也可以预先在成鱼中留一些2-3龄的雌鱼或雄鱼蓄养,留做亲鱼,以后相应配放雄鱼或雌鱼。

三、谨防越冬死亡

首先选背风向阳的池塘作为鱼种越冬池。越冬池面积为3-5亩,保水保肥性能好。土质池塘的塘底最好是黏质土,严重漏水的池塘不可作为越冬池使用。池底要平坦,淤泥越少越好,最多不超过30cm厚。水深应在2-4m,有补充水源最好。对热带暖水性鱼种必须在池上建造塑料大棚保温。其次要培育大规格鱼种。越冬鱼种规格应在10cm长左右。在越冬前应多投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饵料,添加玉米粉等饵料,培育大规格强壮鱼种越冬。鱼种进入越冬池前,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药效过后再放鱼入池。入池前,用5%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5分钟。在入池过程中应注意细心操作,避免鱼体损伤,有受伤的要在伤口处涂抹紫药水。越冬池的放养量应随面积、水深、溶氧量及品种、规格、池塘条件而酌情考虑。在10-11月放养较为合适。规格10-13cm长的鱼种,每亩可放5-6万尾。越冬前在越冬池内注入呈绿色的肥水,或在越冬池内施入化肥培育浮游植物。对长期没有补水(或无法补水)、含氧量极少的越冬池,要及时追施化肥。在晴暖天气时适量投些畜粪、豆饼、酒糟等,保证水温和满足越冬鱼种少量摄食的需要。

四、及时诊治亲鱼病

冬季鱼病受低温的影响,发生较少,但有的细菌和寄生虫在低温时大量繁殖,一旦侵袭鱼种就会引起大批死亡。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冬季防治鱼病经验,现将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小瓜虫病 病原是小瓜虫大量侵袭鱼体皮肤和鳃部而引起。该病原体繁殖适温是15-25℃,一般在每年的初冬春末。症状:病鱼表现为急躁不安,群集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它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鱼身体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治疗方法:用辣椒粉1mg/kg全池泼洒或1m水深用干辣椒粉0.25kg,干生姜100g加水煮30分钟,稀释后全池泼洒。

2.斜管虫病 此病由鲤斜管虫大量侵入鱼的皮肤和鳃而引起。在水温低至8-11℃、高至20-25℃时可大量出现,主要危害鲩鱼种。由于鲤斜管虫的寄生,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鳃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病鱼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消瘦发黑。病鱼侧卧岸边或漂浮水面,不久即死亡。判断是否患斜管虫病,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如鱼鳃上有斜管虫寄生,就可确定是斜管虫病。治疗方法:①用硫酸铜0.7mg/kg液全池泼洒;②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mg/kg浓度。

篇14

一、宏观层面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传统教学形式与新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不相适应

当前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多样化,新媒体技术信息传播的便捷化,相比传统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大学生更乐于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客户端接受信息,更倾向于利用微信、微博等软件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在课堂上形成了所谓的“低头族”。教师如果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学课件,课堂将失去吸引力,势必会造成课堂效果差,学生到课率低,课堂上睡大觉、玩手机、刷微博现象,长此以往会形成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态度不端正,教师职业价值感低的不良后果。

2、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与多元社会思潮影响的相互冲击

社会思潮,尤其是错误社会思潮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动摇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再加上有的老师本身理论功底不够,对理论体系理解不深,讲解不透,造成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不清,进而不能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当前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不能正确明辨是非,造成了价值观的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位优秀教师无论教学多媒体手段如何改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对课堂有正确的引导,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现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主体性,造成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仅仅作为观众。也有的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以至于不能及时纠正学生偏激、错误的思想认识,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无序。无论是哪种情况出现都没有实现教育的实效性,都是不合格的。

鉴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效性不强,课堂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就要对传统理论教学进行完善,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实践教学不单是课外实践,也包括了课堂实践,有个人实践也有小组实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几组关系。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

1、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基础”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的坚守,又要深入浅出,把理论讲清楚、讲透彻。不能因为理论阐释的枯燥而忽视课堂专题教育,转而一味追求实践教学。学生若基础理论不清,价值观念不明,实践教学也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2、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自古教育强调“教学相长、因材施教”,而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老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强调理论的“灌输”,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正确导向这是必须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课堂效果不明显,就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与学生感兴趣现实问题相结合。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学生获取信息便捷,教学过程中应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3、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考察机制的关系

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形式改变,考察机制不能沿用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的考察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后续的配套管理机制不健全,往往使实践流于形式,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因为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而使最终效果不理想。既然是实践教学那在考核标准上应区别于课堂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灵活多样制定符合不同实践内容的考核机制,同时为了提高实效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及时引导。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1、实践内容设计关注学生现实需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面向的是大一新生,学生刚处于高中进入大学的过渡期,很多学生对这门课还停留在高中政治课的认识上,还抱着只要记住知识点就能考高分的想法,对于基础课应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意义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还仅限于在课堂进行理论的阐释是不够的,应做到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有的老师只坚持理论与国家宏观层面政策相联系,与学生实际生活需求联系少,引起学生对基础课的疏离感。例如,基础课内容设置是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说教式的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信念,显得空洞、枯燥,如果在具体实践设置上让每位学生给自己设计一张“十年后的名片”,就能很好与学生自己现实需求相联系。当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又是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热心观众,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回答学生热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且理论要讲清楚、讲透彻,使理论的“灌输”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实践形式适用多维教学载体

既然是实践教学,那么实践的形式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教学实践,课外实践,也有个人实践、也有小组实践。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多维教学载体,根据每章内容设置不同的实践形式,在课堂实践中,要营造良好的情景,利用?w验式等形式,用理论说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