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联网思维的意义范文

互联网思维的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06 14:40: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互联网思维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互联网思维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小米;家装;互联网;方法论

1 前言

去年年底,号称“小米家装”的爱空间一经推出,便以699元/m2、20天完工、主材引起大家的关注。“小米家装”的噱头、雷军的名人效应,使“小米家装”爱空间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界、泛家居领域,甚至是陶瓷行业,都引发了各种讨论。爱空间本身就解决了很多互联网的新思维和新玩法,其实很多互联网新思维的方法论可以为我们陶瓷行业的营销和研发所使用。本文是笔者亲自去北京爱空间进行实地探访,并与其创始人陈炜先生进行了交流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2 爱空间的九大卖点

(1) 699元/m2,包设计、包主材、包施工、包全套卫浴。

(2) 毛坯到精装房,20天完工。标准化工艺,全程施工质量检查,业主全程参与,阶段验收,自称“史上最快互联网家装”。

(3) 一线品牌,成本价直供。科勒的卫浴,西门子的开关、插座,雷士照明的灯具,科宝・博洛尼的整体橱柜、油烟机,大自然的地板,马可波罗的瓷砖,友邦的集成吊顶,多乐士的涂料。

(4) 零增项。合同签订后,绝无任何增项收费。施工细节在合同签订前全部和业主确认,保证全程装修无增项。

(5) 五不限。瓷砖、地板、内门、橱柜长度、地面找平面积不限。

(6) 所见即所得,样板间交付。样板间展示的品牌就是未来家庭中使用的,样板间展示的材料就是家里装修用的。

(7) 过程全透明,手机看进度。每个客户单独微信群,时时在线互动,每天照片上传,边工作边监控。

(8) 80道标准工艺,100%自有工人,绝不分包。拥有自主培训基地,工人统一食宿,科学的管理及派工,避免工期浪费。

(9) 标准产品仓储管理,产品提前入库,品质有保障。

3 爱空间的增值之道

3.1 抓痛点,做极致产品,打爆款

传统装修存在诸多痛点:例如过程复杂、报价繁多不透明、时间拖延、耗费精力、合同存在圈套等。针对这些痛点,小米家装实现标准化报价699元/m2,毛坯到精装房20天完工的快速装修。

3.2 通过零毛利率实现降维打击

传统家装毛利率是40%,爱空间最早定价899元/m2,毛利率为25%。而雷军以小米电视一代3400元成本2999元销售为例,阐述企业以低毛率走量实现盈利才是王道,建议陈炜用现在的成本来定价,用未来的规模来赚钱,永远保持10%毛利。陈炜被雷军触动,剔除传统渠道和营销费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成本结构,将爱空间装修定价降到699元/m2。

传统交易获得的利润等于单数乘以平均每单的利润值,再次链接的后续服务意味着维修成本。而互联网通过成本价销售,通过零广告费、零库存费、零渠道费、零毛利率、零产品周期,获得大量订单,以及消费者的口碑与忠诚。

3.3 通过互联网进行零成本传播

首先,尖叫的爆款产品本身就是广告;其次,借力小米家装进行病毒营销;再次,通过网站+论坛+纸媒+微信公众账号+大V,实现多渠道媒体传播;最后,通过用户介绍用户的口碑营销。

3.4 通过基于海量客户的平台、实现增值服务

在报价699元/m2的基础上,小米家装还推出了个性化的收费包:浴缸安装包、拆除墙体包、壁纸包、背景墙、吊顶等等增值服务,在这些增值服务中,有的利润极高。其次,爱空间提供多个样板房,每个样板房采用的软装、家具的品牌都不一样,比如用宜家家居、博洛尼家居、华润万家家居的整体方案。而在后期,随便开放一个软装、家具的增值接口,就能获得大量的利润。此外,每个样板房里面都有智能家居产品,智能电视、路由器、智能盒子、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监控摄像头等等,未来也可能是一个高利润率的接口。

陈炜认为中国市场足够大,爱空间应该靠平台赚钱,爱空间当前目标是做到100万用户,产生1000亿元的市场产值,实现口碑效应最大化,下一步则考虑如何把用户群从100万延伸到500万。

3.5 通过风险投资快速做大

2014年6月,41岁的陈炜从一家家居公司离职创业“爱空间”,两个月后,陈炜和雷军谈话一个半小时,在2014年8月拿到了顺为资本领投,总共超过6000万元的A轮投资。此后几个月时间,爱空间便做到了每月接单上千,消化500单的规模。以699元/m2的装修成本和每户面积平均面积100m2计算,每月产值就有3500万元,一年可达到4.2亿元。如果增加软装、家具等增值服务,规模还可能成倍增长。

3.6 运营粉丝社群,持续改进产品

互联网时代必须专注“产品+社群”,产品只起龙头作用,必须不断改善才能更好服务用户,而用户参与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企业必须完成从体验经济到参与经济的升级。以前爱空间自以为经验丰富能做出牛逼产品,后来被用户吐槽产品漏洞百出,所以现在爱空间建立了多个微信群,每个微信群平均300人,陈炜充当首席客服,微信群内每天产生上千条信息,针对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出问题。而爱空间正是通过用户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断升级产品和服务流程。

4 爱空间的管理之道

4.1 定价标准化

以前的装修报告给用户呈现一张长清单,总共有300多项收费项目,看似标准实际增加了用户选择成本,而且其中暗含诸多收费陷阱。而爱空间免去所有的繁杂内容,以博洛尼、大自然等品牌作为支撑,将产品价格定为699元/m2,除了让用户感到超值外,更重要的是坚决不做增项。同时,在个性化配置上也实行标准化定价,比如:吊顶包括龙骨、石膏、材料、布管、布线、灯等,定价统一为110元/m2。

4.2 工程管理标准化

爱空间在工序管理上也做出改进,爱空间把所有装修工序分解成了四百多步,将每道工序用时一一记录下来,再将所有工序以时间节点形式串联起来,构成整个施工工序的标准化。

4.3 管理过程标准化

爱空间工人上岗前必须经过包括礼仪培训、微信操作管理、了解公司规范,检测报告等流程。小到每道工序,大到一天工作,爱空间都通过微信群聊实现信息透明化,用户每时每刻都知道装修进度和检测标准,同时可以浏览工人姓名、工种、工作年限等服务信息,管理过程完全可视化。

4.4 自养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是确保装修质量的前提,而工人的痛点是没有长期稳定订单,可能造成收入的不平衡。而爱空间通过规模化发展方式,拥有足够多订单,可以为产业工人提供稳定的工作量和工资,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当订单达到一定规模后,工人管理自然水到渠成。

4.5 通过合伙人制进行全国开拓

异地扩张方面,爱空间采取自营而非加盟的策略。在进军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时,爱空间了解到,招聘总经理、副总和下属团队时,单纯给高薪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爱空间在全国成立分公司,由总部控股,从其他装修公司挖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说服他们从职业经理人投身企业家,成为爱空间的城市合伙人。

5 对陶瓷行业的影响和借鉴

5.1 整体家装会影响瓷砖消费行为和心理

首先,爱空间的发展会占据一部分中低端的装修市场,对传统装修公司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其次,通过社会化的传播,爱空间的模式会影响80后、90后的消费观念,原来自己购买砖的会考虑找整体家装,原来找装修公司的会要求价格透明以及跟爱空间比较,这些消费者对于装修的要求更加严格,而装饰材料、软装的整体利润则会被倒逼下降。

5.2 提升服务质量,靠拢标准化

陶瓷企业可以借鉴爱空间,做好服务和标准化。比如在免费上门量房的基础上,可以提供更好的免费设计方案、更高质量的施工图、更优化空间方案;而针对上门量房服务本身,也可以采用标准的着装及体系化的服务;针对导购,也可以把导购流程标准化、讲解内容模块化、产品展示智能化;在采购过程和送货过程中,也可以想办法提高沟通效率、加速送货速度,并进行一些体系化的服务;针对常见沟通问题,也可以通过更好的话术或想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5.3 整合资源,尝试整体家居

现在终端市场上各种渠道分流很多,传统建材卖场,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的人流量开始下降,而很多通过设计师渠道、工程渠道的经销商因为掌握了引流的主动权,销量反倒有所增加。当终端开始进行明星签售、降价促销、时,陶瓷行业已经开始陷入无促不销的困境。

而爱空间让我们看到,消费者整体采购和产品的整体配套设计的趋势。很多陶瓷经销商已经开始整合资源,有的整合不同平台的不同类型产品做瓷砖的整体解决方案,有的与卖场的木地板、橱柜、水暖、卫浴、软装等经销商进行整合,也有的经销商已经自己开始做整体家居。

5.4 终端展厅可引入新设计新概念

陶瓷企业的终端展厅,大多设计得不够生活化,在终端不容易带来销量。在未来,企业可以借鉴小米家装更生活化的设计理念,通过更合适的软装,进行效果展示,甚至可以与第三方合作,引入新概念,如空气净化解决方案、定制化收纳解决方案、变形家具、软装方案、色彩搭配方案、智能家居放置方案等,用更人性化的设计,打动消费者。而当终端展厅同质化的时候,智能家居无疑将成为一个吸引点。

5.5 尝试做好粉丝营销

最近很多大牌企业瓷砖质量问题的曝光,更多的处理方法只是任由事态发展,结果被微信朋友圈传遍了大江南北。其实这些问题,通过粉丝消费社群的建立和社会化的口碑宣传,完全可以找到更合适的处理方法。比如建立VIP客户服务体系,或是针对全抛釉、微晶石产品,提供每年一次的打磨保养服务等。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持续与消费者形成连接,通过口口相传,形成口碑营销,这也值得陶瓷行业向爱空间借鉴。

5.6 融入整体家装,成为供应商

“小米家装”爱空间的最大影响并不在于它一家公司的影响,而是可能带动一大批家装公司“小米家装化”。传统的瓷砖终端渠道在5年内会受到巨大冲击,瓷砖行业的整合会快速加剧。如果瓷砖品牌能够针对互联网整体家装的特点,推出针对性的配套解决方案,可能借助这个风口,快速成长。

5.7 差异化的经营策略

陈炜介绍,爱空间装修最难之处在于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权衡,如果取舍不到位,用户不会选择爱空间,进而无法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最终爱空间确定大部分装修标准化,少部分个性化。对于瓷砖来讲,目前爱空间等整体家装的方案比较单一,而陶瓷企业,可以针对性地推出个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特色品牌,可能结合个性化设计、渠道整合,进行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和产品专业化经营。比如现在主题酒店、主题餐厅越来越多,对于差异化的瓷砖产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6 互联网新思维对研发的借鉴意义

大家经常谈到互联网思维,会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专注、极致、口碑快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很多时候,大家只是觉得这个是一个概念,与自己没有关系,与自己的工作又没有太大的关系。实际上来讲,互联网行业是技术迭代最快、人才竞争最激烈、资本运作最快速的行业,里面很多方法论对我们陶瓷行业的研发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6.1 专注、极致、口碑、快

小米董事长雷军对互联网思维的七字诀解读,流行最为广泛,即:专注、极致、口碑、快!什么解读呢?专注一个痛点刚需,做出一些极致的爆款产品,通过巨大的口碑效应,零广告费用的巨大传播,把产品销量快速提升,同时把公司规模快速做大做强!

我们陶瓷行业的研发,更多是模仿!看到意大利、西班牙的好设计好图稿,就开始模仿,做到70%的相似度,就开始推向市场。产品不但不极致,而且一推就是多个系列,上百个款式规格,然后通过低价提升销量。最终,又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红海而不能自拔!

6.2 痛点思维

痛点是痛苦的点,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抱怨的、不满的,让人感到痛苦的接触点。转化到产品上来说,就是产品的原始需求中被大多数人反复表述过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有待实现的愿望。

我们行业大部分技术研发人员,绝大部分是在工厂、实验室,很少下到终端、很少跟消费者沟通,甚至很多公司怕技术人员跳槽去做销售,刻意避免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基层技术人员的沟通。那我们很多产品更多是品牌老总根据以往的经验开开发,或者是拿一些国外的样板来给技术人员来仿制。技术人员仅仅是把这个当成工作,要么直接就说做不出来,要不就是导致最终产品效果打折!

6.3 参与感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其《参与感》这一本书里面提出了很多好的观点:“在过去,交付商品给用户后,企业往往认为与用户的接触就结束了;而现在这才仅仅是开始,后面需要不断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到商品的改进完善中来。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和用户做朋友就是和用户一起玩,不是做形式化的用户调查或高大上的。和用户如朋友般一起玩、讨论产品,通过论坛、米聊或微博等沟通就是需求收集,就是产品传播。”

什么是好产品呢?不是你开发出来,自己说好,而是消费者说好。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将新产品放在年会上、年中战略会上给经销商来看,听取意见、填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整个产品开发反馈很不全面,往往导致辛辛苦苦开发一年的产品,一上市已经落后了。反倒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建立微信群,将一些经销商组建成为一个群,购买过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也组建一个群,有什么新产品可以先在微信群里面讨论,听取多方意见,持续改进!

6.4 社群与粉丝经济

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持续的互动关系;成员间分工协作,具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

五月份微信朋友圈都在传一条流言“XXXX瓷砖拿在手里都会碎”,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是瓷砖搬运过程中的破损,可能是经销商搬运过程中的问题,也可能是消费者自己在家使用过程中的磕碰。本质不是产品质量问题,而是售后服务没有做好的问题。如果陶瓷企业把所有买过自己瓷砖的消费者当成会员,定期提供一些瓷砖清洁、保养的服务,任何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产品改进的建议都可以向公司提出,凡是被采纳都有重奖!于是,就把消费者当成自己的研发人员了,而且这些反馈真实有效,直接就是痛点!

6.5 精益创业与精英小团队

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其核心理念可以追溯到软件行业的敏捷开发管理。例如“最小可用品”与“原型建模”非常相似,都追求快速的版本迭代,以及时刻保持与客户的接触并获得反馈等等,精益创业可以理解为敏捷开发模式的一种延续。我们很多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很长,当产品推出之后才知道好不好卖,如果销量不行,意味着大量的库存!反倒是可以利用精益创业的方式,先推出几个样板,拿到经销商、消费者、工程客户、外贸客户那边去听取意见,甚至直接去争取订单,根据反馈进行研发调整、订单生产、营销模式设计等等。

Uber进入任何一个城市以后都招聘三个人的小团队,包括城市经理,试运营数据良好,说服总部可以放手去做。招募了三个人跟一个新的创业团队一样在本地可以做任何的决定。事实上所有的核心数据、运营东西也在总部,不需要对后台进行管理,更多的就是在运营,营销等等。反观很多陶瓷企业和高校的研发中心非常官僚化和部门庞大化,管理方式是至上而下的命令式,效率低下,研发人员更多是为了混口饭吃积极性不高。如果能够将研发人员采取3人一组的阿米巴模式,进行内部PK+精益创业,将有助于提升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对市场痛点的发掘!

6.6 从0到1 和幂次定律

从历史潮流来看,未来肯定是在不断进步的。进步有两种观点:一、水平进步,也称为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即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很容易想象,因为我们知道了它是什么样;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即从0到1的进步,垂直进步较难想象,人们需要尝试从未做过的事。

篇2

Allen:12小时,内容繁多。最深刻的:二郎寿司以及善友教授本人对工作、事业的态度-即作品心态。让我进一步联想到:其实工作也像是场篮球比赛,很多人都像是在比赛“中间”比赛,大多按部而马虎,而如果是在比赛的最后一秒且还落后一分,那么每个人都会拼尽全力孤注一掷地做最漂亮的一投。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对事业的热爱,强烈的自我要求,环境的鞭策。​

葛爱晶:对于昨天的演讲:三种感动,寿司之神对自己喜爱事业执着的感动,小米百位粉丝视频,与自己忠实用户之间爱的感动,善友教授12小时用生命在演讲,对作品要求精益求精的感动,我承认,我掉眼泪了;两个感悟,昨天的演讲对于创业者们是方向,是方法论,对于我们这群追随创业者的员工们来讲,就是将自己喜欢的,能做好的事情做到极致,不停重复的做,不断思考和进步;一种冲击,未来即将发生的“降维”敦促着每个人寻找自己的差异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努力,注定会被淘汰,所以,找对项目,跟对人,做最好的自己!12小时,终身难忘!​

刘铎:昨天让我感触最大的是做一个好产品要做到的四个点:​

1.产品体验上一点极致,超出预期;​

2.情感上,至少有一个能让用户怦然心动的点;​

3.尽早让用户参与产品开发过程,和用户互动,获得反馈;​

4.培养粉丝,粉丝不用多,但一定要有脑残粉;用心对待粉丝,粉丝是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最大的财富。​

侯冰冰:1:不要让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就行了;​

2:视频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

3:颠覆创新,要么方便,要么便宜;​

4: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5:利用情感附加值带来利润。​

刘佳:用心在这个时代做好一件作品​

周日听了李善友教授一场马拉松式的大课,好久没有听这么长时间的课了,仿佛是回到了大学时代,发现体力明显跟不上了。​

课程的大标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副标题是“从小米模式看互联网思维”。善友教授从定位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组织创新因为时间缘故没有在本次课堂上讲)五个角度,旁征博引,展开的讲述了颠覆式创新的五维框架图。最后升华点题在互联网思维上,对互联网思维给出了他的定义和理解。他分解了重重的现象,最后栩栩的道出了本质。​

何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生存的思维,绝不仅仅是技术和工具。​

对互联网理解的三种层次:​

层次一:数字化​

互联网是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层次二: 互联网化​

利用互联网改变运营流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层次三:互联网思维​

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是什么样的呢?三个零的模型,毛利率为0,人与人之间的冗合度为0(即每个人都是一个特别的工种),产品生命周期为0(产品刚就被过期)​

互联网思维具体就是:​

1,产品本身不能带来利润​

2,情感需求高于功能需求​

3,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分工的环境下如何生存的能力​

听到教授最后的总结,我突然有种Eureka(我发现了)的感觉。不过高兴之余是五味杂陈的感觉,原来4年前雷军创办小米时候已经找到了的,几年前赫畅创办黄太吉时候找到的,我直到今天才在教授的帮助下理清了头绪,哦,原来如此。​

今天不发感慨,讲几个故事吧。​

第一个是善友教授去问雷军为什么这几年进步这么大的时候雷军的5句箴言:​

1,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

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

3,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

4,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

5,专注,少即是多​

第二个是雷军自己讲顺势而为的故事,​

“早在2007年,我就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开始投资移动互联网产业,我参与投资的UCWEB就是当时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产品。​

当时,我坚定了两个判断:​

1,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10年的行业趋势;​

2,终端设备是移动互联网的决定性因素​

这最后促成了我创办小米,研发小米手机。”​

雷军说要做“Something big”,要“寻找能把肥猪吹上天的大风口”,然后用他劳模的行动给大家做出了一个榜样。凡夫为果,菩萨为因。有了顺势而为,颠覆创新这样的因,其他的纷至沓来。​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定位,所以小米品牌要定位高端手机中性价比最好的;所以产品上的定位要做最好的Android定制ROM。​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营销,所以定位发烧友人群;所以发动社群战略;所以发动社交媒体,内容营销;就是要做到零营销费,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把以前大家习惯撒到外面去的广告营销的费用,拿来建设自己的新媒体营销团队,自己的用户社群。​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库存和渠道,为什么不可以和淘宝女装品牌“天使之城”那样,先有订单再生产,为什么不能用自建电商来做自己的渠道,省去庞大的渠道利润分成和各种麻烦。​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产品,所以有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雷军7字绝。所以有了产品体验的一点极致,情感体验的怦然心动,社群运营的粉丝,用户参与的群众路线。​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商业模式,所以有了粉丝经济,单品,成本价销售,价值链延伸,软硬件结合。​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组织,所以有了去管理化,去中心化,扁平化,小型化,去KPI,去流程,去会议,去绩效等。其他的一切纷至沓来。​

第三个故事是寿司之神的故事,​

强烈推荐朋友们搜索“寿司之神”,找来对他的采访视频看一看。85岁,全世界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主厨,倾注一生的心力,去追求,去做最完美的属于自己的作品。​

小米是雷军在这个时代的作品。这堂14小时的马拉松课,中欧创业营,何尝不是李善友倾力打造的作品呢?通过中欧创业营这个起点,发展出去这个“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用互联网思维来颠覆式创新商学院。当你真的用心的去做属于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也许你也能和他们一样。​

禇橙,吃的不是橙,是永不放弃​

陈欧,卖的不是抹脸油,是做自己​

黄太吉,吃的不是煎饼,是中国梦​

Roseonly,卖的不是花,是承诺​

马佳佳,卖的不是大保健用品,是中国女性的性解放​

今天的你,想要用心倾力做好的作品是什么呢?​

张凤艳:十二个小时,一分一秒,感触颇多。关于产品,李叫兽很多观点非常精彩!而我只想说说最感动自己的两段视频,叫兽说了,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情感体验重于功能体验的时代,我非常赞同!“寿司之神”对事业的那种一如既往的执著和热爱,他把产品当作品、把产品当艺术的精神,还有收到用户反馈后二郎那种深深的满足感让我一次次动容。而小米的“梦想赞助商”,“我们的时代”,那种速度感,那激情,还有梦想,让我心潮澎湃!青春甚好,有什么理由负了这时光,要么被生活燃烧,要么用激情燃烧梦想,你选择什么,你就能成就什么!所以,加油吧!为了我们的时代,还有我们的梦想!​

祁文杰:移动互联网时代颠覆式创新--我印象最为深刻的3点:1、一切产业皆是媒体,自媒体、自传播的时代已经到来,内容驱动销售,有可能一个优秀的营销总监抵得上100个销售。2、互联网广告品牌:CEO魅力,产品体验,粉丝社交等。现在已不是公司和媒体的合作,而是产品和粉丝的合作。3、专注:“寿司之神”不断重复,用自己的一生去完成的事情的85岁老人。​

吕鑫:已听善友教授的“颠覆式创新”数次,总有惊喜与感悟。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1、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而所有的不确定都归结于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所以,限制我们的永远只有我们自己。2、颠覆的方式千奇百怪,但归根结底是产品体验的由烦入简和商业模式的由奢入简。所以,一切的颠覆都一定要基于用户的体验与感受,而用户永远是小白。3、社群经济日益明显,目标用户可以是一群人甚至是一小撮人,将客户融入产品。客户融入的越多,他所付出的就越多,用户粘度就越高,当然他的期望值也就越高。所以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应该永远以小白用户为出发点,用更具想象力的方式抓牢用户,深挖用户,最终形成情感习惯。​

吴滔滔:周末有幸在公司的安排下,参加了中欧商学院李善友教授的课程,详尽地阐述了小米模式,很震撼小米的不同于任何一家硬件公司用互联网思维创造了几乎像明星一样有众多粉丝追逐的产品。讲了很多内容,接近14个小时,到后来腿都伸不直了,我一边听一边想,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小米模式再成功,我想也大概再也复制不出一个小米了。​

我相信成功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但是究竟怎样的产品才能在这个时代独树一帜,雷军的七字决总结得太精辟了,专注,极致,快,口碑。可不就是这样,只有专注才能不断产生灵感,马虎想当然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追求极致的精神,就永远只是平庸的产品,没有好的产品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就没有口碑,一个人用得不舒服,就再也不会用了,也不会帮你宣传,太慢,在这个生命周期为零的互联网时代,错过了这个时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说起来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又是何其的难。​

每一个产品都是有机会的,要成功就要有一个可以做到七字决精神的团队,如果每一个人真的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结果一定是惊人的,我想人人猎头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了~~~​

林初洲:友商以为小米是做手机的,雷军说小米更像亚马迅,魅族华为等友商调整方向推品牌又降价,小米一次降价打击后,友商没有跟,其实友商不明白他们不是跟小米竞争,他们落后于时代输给了时代,三维世界毁灭二维世界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格力说,格力有很多优势,有工厂有研发科技,小米赌不过格力雷军要输十亿,雷军说,小米是一家文化公司、品牌公司,小米卖起了米兔卖起了遥控车,小米加步枪果真能干得过大炮嘛?他们不明白,自媒体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et聚场,放了100个梦想赞助商第二次看依旧不争气的眼角湿润,寿司之神职人作品精神触动神经,心的力量。手机出品前,小米的20万mui粉丝是路上的兴国人。​

易平:回顾善友教授的课程,有冲击,有感动,有共鸣,有收获。我的主要感受也和大家昨天的分享差不多,所以今天想Think Different.不知道是不是到了后面体力跟不上的缘故,感觉最后部分关于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时代的观点,我听起来感觉有点玄乎没听懂,也有些不同的观点。所以这次我就当时鸡蛋里挑骨头,钻一钻善友教授的牛角尖吧:​

善友教授对互联网思维的结论是:1.产品本身不能带来利润,2.情感需求高于功能需求,3.每个人都是独立分工的环境下如何生存的能力。我为什么之前用了“玄乎”一词是因为善友教授在一个我没听太明白的“递弱代尝”的理论基础上,做了比较深入的推断,才得出了以上关于互联网时代特征和互联网思维的结果。平时书读的少,真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我只是喜欢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假设如果这个理论是错了或者用错了,那后面的结论会如何?​

很多人都在讲互联网思维,我觉得应该是有别于工业时代思维的,具有互联网特色的一些思维。从善友交互的结论来看,也许并不能从工业时代思维中区分出来。​

1.产品本身不能带来利润​

善友教授拿小米,作为例子,以成本价销售,但是他也提到小米把自己当做“品牌公司,文化公司”。可不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文化公司就是这么干的呢?这种思维能不能有别于工业时代,代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呢?以成本较销售,在工业时代的打印机+墨盒不也是这种思维吗?如果扯一点的话,芭比娃娃算吗?巨便宜的旅游团算吗?所以我不是很认同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2.情感需求高于功能需求​

同样,我还是喜欢工业时代有没有过类似的做法,我想娱乐公司的明星和芭比娃娃,客户热衷于某个的品牌都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这一点我也不认同​

3.每个人都是独立分工的环境下如何生存的能力​

这一点,善友教授提到一个“人和人之间的冗合度为0”我还没完全明白这是在什么极端情况下才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不敢妄加评论。暂且保持中立的观点。​

说了一些不认同的观点,那我又是如何看待“互联网思维”呢?这让我想起了,从互联网这个词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对它的一个期望“自由,开放”,即所谓的互联网精神。认真思考一下觉得互联网有别于工业时代的特点就是让每一个单个的个体有了“自由,开放”的释放个性的平台。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样一种精神支撑下的“以个人为中心”是互联网思维。这也是善友教授的ppt里面的词语。我认为有别于工业时代的最大区别就在与个人站在的最中心的位置,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以个人体验为主来开发。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到了“Beybey企业老板,Hello产品英雄”的时代。这也就是为什么谈战略不如谈产品体验的时代。因为现在是“个人”说了算的时代,个人的体验就是产品带来的体验。没有太多时间来找更多的论据,我查到了过去看过的一些文字,来证实这一观点:​

摘录1:现在,技术创新终于事关个人了。这或许会让你觉得奇怪,因为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谈论个人计算机,知道不久前,计算机革命或数字革命都主要集中于企业生产力和效率的提高。消费者(注: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其实并不跟他们以及他们的需求相关。个人不要而且从来没想要计算机,他们想达到的具体的目的,做完事情,娱乐保护自己的利益,有个工作,养家等。有些事情他们特别需要,因此愿意忍受非常糟糕的解决方案。​

摘录2:在高科技浪潮中,平台被少数几个玩家所控制,寡头垄断。这个平台能让其他公司为客户创造价值。久而久之,平台上的竞争导致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价格下降。这就是“剩余价值”,这对客户和社会有利,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准,因为更多的人能获取这个价值。​ ​

郝显刚:1、匠心精神。很早以前就看到过寿司之神的视频,一直很受感动并向其学习,用毕生的精力去做好一件事,永远没有颠峰,也永远在超越自我。​

2、“你什么错都没有,就是错在太老了。”看到马化腾这句话时,再想“移动互联网时代,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其实你真正的对手是时代”这句话,这个老不是年龄的老,而是学习的心态之老,要永远保持着一颗积极学习、与时俱进的心,去探求、洞悉未来主流用户的习惯。​

3、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这副对联传递出的精神、乔布斯对产品完美至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倾尽全力去追求。同时随着时代的交替变更,产品性能属性的变迁也将进化到“美”、“温度”。​

4、颠覆式创新五大维度:产品创新、定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

张冬玉:一,能力挑战,情感挑战​

做好技术架构、做好整个平台,完整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有对人性的关注、和用户的互动,去感受、去思考,只有在思想上情感上猎取,这个行业、你的用户才真正属于你。​

这个也能完全的复制到管理上,制度只是一个框架躯体,人心可以感染转变和深刻的,任何对重要信息的防御措施和教导,不如从情感上去管理好,继而,人会因为或情感或感恩而有责任感、自制力、上进心等等。​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其实你真正的对手是时代​

掌握时代的趋势,关注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快速复制前沿的创新点。这个应该是rrlt的优势,只是执行力上有点力不从心。现在的问题在于点与点、面与面、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脱离,或者专业的人干着非专业的事,忙碌中不善总结和改进,以至于事件的冗长。​

三,如何给自己定位,推广自己,发展自己​

1.当别人不知道你是谁,请告诉别人你的对手是谁,让别人知道你的合作伙伴是谁。​

我们最普及应用于与合作企业进行高度挑选,当然此时只是一个发生点。从招聘需求到招到人,也只是个开始!如何运用这些知名度的企业更深入的合作,如何建立口碑,如何二度宣传?从第三方、从收益者口中讲出,远比自己夸夸其谈的威力强。​

2.小米的最大亮点是miui,软件早硬件一年。将优点放大到极致。​

我们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传播快、个性化--B端用户人才通缉令?游戏化--赏金?一个入口招到人--这个入口就是rrlt,而不是51job等?​

3.有没有社群是做电商的关键点,有没有脑残粉是推广进程中的中流砥柱。​

如何建立我们的社群:根据每个招聘活动?根据后台用户分类重点培养?创新新的活动发动?​

如何培养我们的脑残粉?这个一定要下功夫,付出100分的情感,直到用户被感动、被共鸣、被超出预期而尖叫。到底是培养对rrlt产品的爱不释手?还是培养对王雨豪个人魅力而迷惑?硬生生的东西是不会掀起用户的感情涟漪。​

4.定位越窄得到的越多​

rrlt.com 悬赏招聘平台​

人才通缉令 移动招聘神器​

人人猎头app 专业猎头移动工具​

手机简历 伴随你的职业生涯​

我承认如果我是一名C,只有手机简历的介绍让我有归属感;如果我是H或B,从字面看我认为rrlt和51job差不多性质、没什么特别,只是标榜了招聘的地方和规模,结果没有会让我去冲动、去一探究竟,可用可不用:悬赏招聘、移动招聘等这些词已经很普及,用户也每天耳染目睹被教育得很清晰,不是新鲜玩意。定位越窄得到的越多,这个我们没有运用好,需要深思,需要说小。​

5.企业自媒体化:当自己没有费用投媒体,那就把自己变成媒体,社会化营销​

怎么做?这个时代没有批评是不存在的。不是怕批评,而是怕没有批评,不要花费时间去做让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而是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

其中,视频最有效:卖萌,无节操(恶搞自己愉悦网友)、死嗑自己愉悦大家、谁把自己当回事就越不会被当回事,现在不会因为优点而喜欢而会因为缺点而钟爱。​

怎么做事件营销?与谁联手?与谁树敌?所有的目标是将关注和不关注的人都来关注,制造事件,创造感情和观点,优化平台。​

6.给你的用户炫耀感:炫耀机会比钱重要​

在概念中存在的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我制定的教育鼓励孩子的经验:第一次用计分制换奖品,将规则定好每个项目各自占分数,然后每天进行统计,并计算总分。这次试验是失败的,原因就是规则复杂、孩子没有完全参与所有细节,存在也是虚无的。第二次用爱心标签计数换奖品,做小,只针对某一项,只要表现好、努力上进、有爱心有礼貌,过程中还有意外的收获爱心标签,惊喜不断,爱心统一贴在专属的记载本,兑奖后会有象征荣耀的兑奖章……这些爱心贴换奖品(玩具),比直接送玩具更能让孩子珍惜,也比任何东西都珍贵,游戏式的规则还带来快速心算的意外收获。​

如何将游戏性规则加进产品流程,如何让用户感受荣耀,如何创造给用户比钱还重要的炫耀机会,也是我们缺失的。​

四,移动互联网的现象​

*无广告时代来到咯,二次解释能力属于用户,产品的重要性加大了​

*互联网的能力:渠道费化零​

*产品是否让用户尖叫、是否用户愿意把产品推荐给别人​

*不要成为时代的边缘化人群​

*小米的销售是参与感​

*罗胖子:粉丝模式,信任商业​

*产品和销售融合:用户降维化,转化成销售过程中的任何角色,这就是社群运营人员​

*给到粉丝存在感,归属感:这会得到超出预期的收获。一切以粉丝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篇3

一、“十二五”信息化建设成果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校信息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强化,通过网络安全设备的加固和制度体系的规范,实现信息安全防御从内网到外网、从网络层到应用层、从项目建设到制度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网络交换能力、网络带宽总量和外网访问速度有大幅度提升,无线网信号实现全校园覆盖,提升了用户上网体验;网络应用系统平台初见规模,对学校教学、科研、宣传、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网络资源建设成果显著,建设多媒体资源平台,数字媒资数量名列全国外语类院校之首。卫星频道及网络电视频道数量大幅提升,为各院系部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可以说,“十二五”期间我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质的飞跃,为“十三五”规划建设、创建“智慧国关”、“互联网+国关”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模式,精细化服务教育教学

“十二五”期间,我校结合实际,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完成一系列教学平台建设的同时,我校提出“精细化服务教育教学”的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我们从课程建设出发开发应用系统,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推动作用。

我校外语学院开设的英美报刊选读课是我校传统精品课,从上世纪60年代开设以来,这门课就以教学内容新、信息量大而著称,对学生学习“活的”外语、开阔视野、追踪前沿、提高语言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多采用教师选取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相比较而言,教师的工作量极大,教学的互动性也明显不足。在当今的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到真正有意义的信息逐渐成为一个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新闻以网络形式出现,其时效性更强,获取更为便捷。教师也试图寻找时效性强、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有吸引力的英语新闻作为阅读材料来替代传统教材,但苦于专用系统的短缺,不得不使用人力上网搜索,耗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因为教材时效性存在不足,更加无法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兴趣,基本停留在语言教学本身的层面。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授课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对课程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转型发展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技术部门相向而行,双方通过深入调研和讨论,确定了建设我校英美报刊选读系统的目标,即针对英美报刊选读的课程特色,构建一个可在任意主流终端使用的网站系统。经过共同努力,这一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可对当今全球主流的英语新闻媒体网站上的新闻做到实时采集、存储、抽取、检索以及分析,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工作,使师生能够便捷、高效、直观地获取相关知识。

深度融合的另一个例子是我校课程中心项目。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按照教育部总体规划并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的有益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效益。通过建设校内优质课程运行的辅助平台及相关软硬件网络环境,打造了一批优质共享课程资源。课程中心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打造了能满足教师多元化教学需求,尤其是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满足课程管理的多功能平台;建立共享课程接入系统即沉浸式远程直播互动教室,对内可满足混合式课程的录播需求,对外可进行高质量的跨校直播互动,为学校高水准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和引入外部优质共享课程资源提供基础保障。目前,我校已建设了10门混合式课程,部分优秀课程达到了对外共享的建设标准。

三、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学生德育工作

“互联网+德育”概念的提出不仅创新了学校的德育生态,而且成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推手。为此,我们从学校德育应该解决什么、能够解决什么等问题着手,遵循主动灌输与正确引导相结合、有效融合与保持优势相结合,以及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地运用网络传媒这一载体,重点做好网络德育信息内容的创新工作。

1.网络化社会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容

网络的全天候贯通、全世界漫游,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网络的自由属性,学校的德育工作时空也得到了扩展,课堂内外、网络上下都可以成为学校德育的工作阵地,教师八小时内外都可以保持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已经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由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由国内延伸到国外。

2.网络化有力地推动了德育工作的现代化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不仅可以传输文字和图片,而且可以传输声音和影像,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容,给学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信息的传输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涉及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覆盖面很广,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教育资源。社会网络化必然充实德育工作的内容,即使是在校园网上,只要对网络信息提高思想、道德、文化和科技的含量,就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让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表达心声的平台

近年来,我校的媒资平台建设稳步发展,除了满足教程教学、资源更新,也注重对学生思想引导。面对网络上丰富而复杂的信息资源,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是“互联网+”下德育工作的新课题。我校的媒资平台正是基于“互联网+德育”创新这个理念不断建设和完善的,包括“校园文化”、“党宣园地”在内的九个大类的内容,从各个方面向学生提供了健康、丰富的德育信息资源,为我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种常态化的媒资管理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正确的网络文化,增强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四、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校园信息化

实现校园信息化,既需要软硬件的建设,也需要信息化素养的全面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校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但与师生对校园信息化、智能化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大量业务系统、硬件设备亟待更新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十三五”期间,我校将进一步统筹规划信息化工作,坚持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建设智慧校园的发展理念,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1.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我校信息化工作

既重建设又重应用,既重管理又重服务,既重物的质量又重人的素养,使信息化的每一笔投入、每一项工程都始终围绕着“人”这个核心,让技术的成果充分满足人的需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人的粘合度;始终围绕着教育教学和科研这个办学中心,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融合度;始终围绕智慧校园这个目标,不断提高校园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要加强领导和团队建设,提高全员的信息化素养

要切实发挥学校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校园规划领导小组的作用,理顺议事规则,从组织上保障改革工作的有序开展,重视并加强职能部门为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要加强技术保障部门的团队建设,通过人才引进、业务培训、内外交流等方式,提高技术保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活力;要把提升全员的信息化素养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把信息化素养作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服务保障、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为提高全面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提供新动能。

篇4

10月9日,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海选之后,“网易云音乐全国校园歌手大赛”校级赛正式在北京开赛。经过几个小时多轮PK选择,最终评选出5位优胜者进入区域赛。校园歌手们的PK也是相当激烈,被淘汰的惨状不亚于“中国好声音”。

对于一家以“有态度”闻名的互联网公司,要办出像“中国好声音”这样专业的歌手大赛实属不易。此前腾讯、百度等BAT大家伙都做过类似尝试,好像成功率也不算太高。网易何以有胆量发起这种成本极高的线下歌手大赛?网易这次“校园歌手大赛”目的何在?

我曾在朋友圈里说,“试用了一下网易云音乐,决定以后听歌就用它了!”真不是瞎吹,产品细节真心好。知乎有个关于网易云音乐的帖子,说网易云音乐是中国互联网界“逼格”的上限;记得和菜头也在文章写过,说网易云音乐是国内互联网“鄙视链”的顶端。

凡此种种,都说明网易云音乐这款产品很受当下互联网用户的欢迎。一款用户口碑良好,但据说用户总数只有4000万(远不及QQ音乐、百度音乐等)的音乐产品,通过进入校园市场、举办线下歌手大会的方式切入大众市场当然是必要的。

在另一层面,通过歌手大赛挖掘中国“好音乐”想必也是考量之一。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国,什么样的选秀才会最火?

大多选秀实为作秀,互联网目的纯粹

近些年选秀节目日益增多,一夜成名的歌手也越来越多,对于音乐人来说,选秀平台的确是一个好的选择,但过度依赖选秀的这种投机心理并不可取。我认为,音乐创作本是业内原动力,而部分选秀节目为了收视率搏眼球,刻意设计很多煽情甚至虚构环节,令音乐沦为作秀的陪衬,这是许多音乐人深感痛心甚至厌恶的。

另一种现象是,无论选手唱得如何,主持人拿着话筒一过去问爹问妈,选手便开始“泪涟涟”:离婚、单亲家庭是常态,至不济也有一位爷爷奶奶啥的去世了。无一例外,唱歌都是他们的梦想与追求,他们为此抛家舍业,忍受亲朋好友的不理解,承受生活的艰难……刹那间,这变成了话剧舞台,每一个选手都要有能力把一个故事说得娓娓动听。

大多数选秀实质是“作秀”,而在互联网公司举办的选秀中,基本称得上“零黑幕”。原因大概是互联网公司办选秀的目较为纯粹,能够起到品牌效应即可。有了黑幕和作秀,短时间内可以炒火一个人,却也能够毁掉一个平台。

譬如网易云音乐办的“校园歌手大赛”,经过“网易云音乐全国校园歌手大赛”执行团队一个月共三轮选择,从数千报名者中才选拔出的北京30强,在校级赛中也显示出了高超的水准,现场观众纷纷点评“这么专业,不输中国好声音”。几个小时的PK,让现场的观众及评委“听歌听得超级享受”。

一场好的活动不仅能够带动和拉升品牌,如果能够从中发掘出“好歌喉”,则更会让主办方喜出望外。

因此,网易云音乐举办的此次歌手大赛作为一个“发现好音乐、提供好音乐、发现好音乐人”的平台,正是当下鱼龙混杂的“选秀”市场所缺少的。

真实的大赛,才能发掘真正的音乐

在《中国梦之声》节目现场:一对自称流浪歌手的双人组合,身穿海魂衫,戴着红领巾,抱着纸帆船上台,讲述地铁卖唱的辛酸经历。全场观众均被打动,评委也眼睛湿润。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位评委反复求证后,拍案而起,揭穿他们的真实身份,他们几年前就是话剧社成员,拍过电视剧,还上过综艺节目,都能算是娱乐圈中人了。

诸如此类“被揭穿”的场景在“选秀”中还有很多,如果一场连选手都参假的歌手大赛,如何能够做到“音乐的真实”?

网易云音乐的“校园歌手大赛”大概是国内首个“弹幕选秀”的歌唱比赛,大赛更注重创造公平的环境,让好的音乐和音乐人脱颖而出。

具体来说,为了更好的帮助评委选择,同时也秉承网易云音乐一贯“听用户意见”的做法,让更多的现场观众参与其中,“网易云音乐全国校园歌手大赛”特别设置了“投票弹幕系统”。进场观众只要扫描一下网易云音乐提供的二维码就可以打开系统页面,30名选手轮番上场,每当选手演唱歌曲,点击“顶”or“踩”进行投票,会在现场屏幕显示文字弹幕。当顶数到达300,选手可直接晋级;而踩数到达300,选手也会惨遭淘汰,出现其他情况则算“待定”。待定选手由评委决定是否晋级,总共选出10名选手进入第二轮比赛,最后再由评委选出5名选手进入区域赛角逐。

选手真实,过程真实,最后的结果才能够真实。市场太缺一场真实的比赛!

唱片公司派星探,校园成竞争红海

当“好声音”进入第三个年头,有人发现“好声音”似乎正学习当年“快男”、“超女”的造星模式,即舞台和表现机会留给了更多年轻人。那么打算办到13季的“好声音”,如果不想被选秀旧模式同化,未来还要如何玩?

众所周知的是,不少在选秀中成名的歌手,大多火不过第二年,原因之一就是选秀渠道太固定,因此选出来的选手实力一般,没有唱片公司愿意推广。

据悉,“网易云音乐全国校园歌手大赛”项目组在海选阶段已经接到不少唱片公司的咨询,要求把优异选手的视频传送给他们;在各个比赛现场,亦有唱片公司安插星探。他们希望从网易云音乐举办的比赛中挖掘到有潜力的小鲜肉。在整个大赛进程中,除了音乐人和媒体人担纲评委,也会有唱片公司高层出任比赛评委。

之所以网易云音乐办的校园歌手大赛受到唱片公司高层的关注,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首先网易是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其次这次由网易云音乐举办的歌手大赛挑选渠道与其他选秀不同,更多聚焦在全国高校,第三还在于这次大赛的选手晋级“零黑幕”。因此能够挖掘出唱歌最好的人群。

结束语

说起电视“选秀”,其实可以追溯到1984年的第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它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电视声乐权威赛事。不过相对于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权威赛事,“草根选秀”却是从2004年才开始普及的。从《超级女声》到《快乐男声》,从《我型我秀》到《加油好男儿》,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好歌曲》,很多“80后”观众看了林林总总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心中也有自己的super star。

但近两年有不少观众却“厌倦”了,单就《中国好声音》来说,虽然第二季有张惠妹加持,第三季有“杨32”回归,但也难挡收视颓势。

要知道,观众想看的并不是乌烟瘴气的八卦新闻,也不是天高海阔的音乐梦想,更不是匪夷所思的离奇身世,让观众安安静静地听一首歌怎么就这么难呢?观众要的并不多,无非是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比赛环境,选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好声音、好音乐和真正有梦想的人。

篇5

在2013年,“互联网思维”一词火了,但“移动互联网思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尽管有人零星提到了基于移动端的设计与体验创新,也有人说将发生对PC互联网的颠覆变革,但谈得更多的是“碎片化思考”,并没有进行系统梳理。

“你首先必须找到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真正区别,这是梳理移动互联网思维的起点。”在栾义来看来,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导致信息传播的加速,以及信息控制权的易帜,由此催生出产业链重构与价值重组,“移动互联网通过把人和网络实时链接,拥有比互联网更快的加速度,更低的参与成本,这些变化都是数量级的。”

为此,“经理+”网站(《IT经理世界》杂志旗下精英社区)专访了栾义来,请他盘点2013,梳理出有关“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四大要点,以飨读者。

一、万物之间直接、实时链接,是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互联网的核心差异点,由此带来了加速的消费者参与感与商业生态的演进。

历史证明,信息传播每加速一次,信息控制权就会重组一次。真正的消费者投票机制在互联网之前并不存在,信息的传递主要还是依靠渠道商,反馈也不够及时,于是就有了“牛鞭效应”的说法,而消费者还只是沉默的大多数。

在PC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开始加速,消费者也逐渐参与到投票中来,商业生态的演进由此加速,这才有了很多淘品牌在2~3年之内迅速崛起的现象。其中,电商平台进一步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但电商依然作为一个渠道挡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真正赚钱的是像淘宝、大众点评等信息中介平台。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万物的直接、实时链接使得信息反馈与用户参与的成本持续降低,碎片化时间也带来了参与时长的增加,两者的累加效应,使得“消费者赋权”开始真正发挥威力。

移动互联网也使得品牌商与消费者维持关系的成本降到最低,真正有机会摆脱中介平台,我们即将开启一场去中介平台化和更深刻的商业民主化运动,品牌的演进获得了新的加速度。这意味着品牌商可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直到彻底抛弃中介平台,用户也将是品牌商自己的,而不是中介平台的。

由此来分析,微信之所以强大,在于它是链接工具与信息管道,而不是信息中介,它的运营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品牌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维持与粉丝的关系。

于是,品牌的演进会呈现两种现象:一是将来会有更多跟小米类似的新创商业品牌涌现,它们从诞生第一天开始,就和粉丝一起共同创造一个品牌;二是像耐克、海尔、华为等传统的强势品牌通过去中心化,以更低的成本与粉丝保持互动,将可以加速品牌的商业民主化转型。

“Nick+”的例子值得参考,耐克通过发行移动硬件设备Fuelband,以及Nick+Running、Nike+Basketball等APP应用,并搭建起Nike+Accelerator的开放孵化平台,使得自己从硬件生产者转身为服务提供商,并拥有了千万级别的铁杆粉丝用户。

二、移动互联网加速了资源的配给效率,信息的垂手可得以及基于碎片化与场景化的资源撮合,都将极大释放用户原本被压抑的消费需求。

移动互联网有哪些需求特征是PC互联网所没有的?你会看到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变得更简短与快捷,大量即时冲动型需求大量产生,即时服务提醒也将变成很重要的服务呈现和实现手法。

举例像今夜酒店特价、嘀嘀打车这两款产品,是完全是移动互联网才催生的需求和产品。实际上,这些冲动型需求一直就存在,只是原本无法被满足,以至于被压抑住了。

这时候考验的是如何将用户释放的消费场景需求,进行即时转化和满足,比如说O2O模式下的即时资源撮合。也就是说,社会资源的供给也并没有增加,唯一改变的资源匹配效率的极大提升,这也是我们重新思考移动互联网碎片化与场景化特征,寻找完全基于移动互联网生长的新模式的出发点。

所以,我们需要做好“碎片时间的完整体验表达”或“碎片化呈现”。逻辑思维的运营者罗振宇每天用一分钟的语音,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推荐各种知识,而微信之父张小龙也有一个说法,叫作“如果不能让用户在一分钟爱上你”。

原因在于,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可能只有这么久,你必须要让他能够完成一个闭环的完整体验,才能赢得他。举例来说,碎片化呈现可能将是10分钟的手机游戏、4分钟的商品购买、3分钟的陌陌交友等。

还有一点在国内少有人关注,那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分钟都将可以被计价。比如普通人和专家资源是可以直接实时链接的,当你可以直接找到律师、医生等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可以进一步消除专业知识的信息不对称,而专家的碎片化时间的价值也可以重新估算,并按照分钟来出售。

三、移动互联网在企业O2O变革中的第一步是重建一套移动零售的管理思维。企业现阶段的核心诉求将是建立统一的微网站体系,并重新定义传统的管理软件。

现在,市面上95%的提供微信营销服务的公司,基本是提供建站服务,腾讯自己也做了一个名为“风铃”的无线自助建站产品。但我们一定要清醒看到,只有微信是无法承载完整闭环的O2O的,它只能是一个环节,包括阿里的支付宝也只是一个环节。

面对一个个碎片化的环节或工具,企业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微网站体系,重新定义原来传统的管理软件,将原先的CRM系统、供应链系统等做适合移动互联网的改造,重新建立一套适合移动零售的管理思维。

大致来说,在面向消费者的前端,企业需要抓好入口,充分需要利用好包括微信、支付宝等在内的超级APP。其中,二维码作为万物的标识正在链接一切,将是品牌跟用户产生接触点转化的最有效工具,它可以成为新的用户感知和流量的入口。同时,企业还要建立自己的微社区,整合碎片化的社交渠道,与粉丝保持互动。

在后端,企业需要将入口与后台有效打通,把传统的CRM、商品运营、服务流程等重新基于移动互联网来构建,从而实现用户的有效转化与沉淀。

四、移动互联网正在催熟新的商业模式杀手锏,“工具+社区+电商”的混合模式正在浮现。

“工具+社区+电商”的三位一体化模式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模式,比如大姨吗APP、航班管家APP最开始本身是一个工具,但正在成长为社区,并开始逐步嫁接电商业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简单来说,工具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满足用户的痛点需求,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社区就成为了沉淀用户的必需品,而电商化则是衍生盈利点的有效方式。三者看上去是三张皮,但内在融合的逻辑是一体化的。

微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它从一个社交工具,加入了朋友圈点赞与评论等社区功能,继而添加了微信支付、精选商品、电影票、手机话费充值等功能。跟微信模式类似的Line最近也在日本推出了C2C电商平台Line Mail,卖家开店不需要费用,Line只赚取10%的提成。这些移动IM工具都已经在向移动电商延展。

篇6

但究其本质,这是一次实打实的公益活动,最少也是一次带有公益目的的全民秀,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以至于各行各业都必须去和网络融合之际,我们也看到,原本一直低调,专门行善的公益活动,公益组织,也有必要通过互联网的帮助来扩大声势了。

冰桶挑战的病毒式传播模式是不是公益活动的首选项

答案显然是“不是”,很多人质疑冰桶挑战活动如此广泛的传播范围和极快的速度之下,人们往往会忘记其最原始的意义,转而会把它当作是一场秀,一场全民狂欢。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尽然,在诸多的参与者中,的的确确有不少人是感觉到好玩,然后可以和好友互动,有不少人可能确实对于活动的初始意义了解的不是那么透彻,就算了解也只是知道大概,关注的点也不在此,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如此广泛的传播范围,确实是使得ALS组织收获了大笔善款,渐冻人这种罕见病群体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目的上来说是达到了。

但其实仔细分析这次事件的传播过程,我们能发现,这一切确实是有很多种因素组合在一起才造成的,而要想再一次复制这种模式获取成功,也许只能靠运气。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其实早在8月份之前就已经有3000人完成了挑战,而在8月的15号左右,整个活动的参与人数才有了指数级的增长,首先这个活动的形式是1:3传播,就是一个人参与完活动后可以点名三位好友,并且带有少许的强制参与性,这也就导致传播的速度和人参与的意愿要比其他形式的活动强。另外由于大量的体育界和娱乐圈的明星的加入是的人们对此事的关注度大增,许多围观人士也自发的加入了自娱自乐的大军之中,无形之中就参与了事件的传播,最终形成病毒营销。

由于泼冰水这种形式成本低廉并且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影响,既能秀还能与好友互动,竟然还带点公益性质,又得益于现今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冰桶挑战就这么火了。

但是其实我们回想一下,前几年的情况,几乎每一年都会出现一个病毒传播事件出现,而传播路径都是由英美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比如2011年的集体翻唱Call Me Maybe,2012年的鸟叔Gangnam Style,2013年的Harlem Shake哈林摇,熟悉美国互联网和乐坛的朋友一定明白,上述几个事件的传播形式和这次的冰桶挑战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是今年可能还没有神曲出现,于是大家的激情就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释放。从传播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冰桶挑战和前些年的例子没有任何区别。显然如果指望这种一年一次的狂欢来做公益的话这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

狂欢式的活动来去匆匆,而公益追求持续关注

国外媒体曾经有过关于传播人数的分析,由于冰桶挑战是1对3传播,因此假设第一天的传播人数是1,如此累计下去,在第21天和第22天之间,这个参与的总人数就会超过全球的人口数,这也就说明,这个活动最多只有21天的存活时间,当然图片是一种极限的统计方法,在考虑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和消退的极快速度,这种传播模式的寿命注定不会太长,等过一段时间后,人么也许已经淡忘,也许还记得曾经被人或自己泼过自己冰水,但是至于那个想要让人们关注的渐冻人罕见病,又有谁能记得呢。

这就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于公益活动来说,追求的是长远的持续的关注,这种短时间大数量的关注固然好,但是时间一长就又像回到过去一样,不论这次事件营销的发起者是不是相关的公益组织,我们可以说是好事,但是太需要运气,也太短暂。

国内外皆在尝试,公益发力移动端

其实在这次全民狂欢事件之前,很多公益组织一直在尝试通过互联网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多数渠道还是社交网站,Facebook,Twitter,国内的话比如新浪微博上的微公益和各大公益组织的认证微博。效果不能说差,一直是不温不火,人们的参与度一直不是特别强。

而现在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即将称霸天下的时代,在移动端的尝试也一直在进行,形式也比较多种多样。比如有一款叫作Power Sleep的闹钟APP,虽然看起来只是个闹钟应用,但是Power Sleep正在帮助很多科学家进行着对抗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简单来讲,而当手机在充电状态并连接WiFi时,开启Power Sleep就可以通过后台运行的方式计算蛋白质序列,然后通过网络将得出的数据发送给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们,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开展关于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研究。虽说一台手机的计算能力对于人类庞大的蛋白质序列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当全球几十亿台手机连接在一起,它们的运算能力足可媲美超级计算机,帮助科研人员大大提升研究效率。而对于普通的使用者来说,更赞的地方是,在美梦之中,就为改变世界尽了一份力。

再比如国外一款叫作Charity Miles的APP,它的设计原则是当你跑步或者骑自行车时,你运动的里程数就会按一定比例转换成金钱,而这些钱你得不到,全部会捐献给几个慈善组织,相当于锻炼自己身体的同时不仅收获了健康还献了份爱心,帮助了别人。吃饭、睡觉和运动对于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当你能够通过这些事顺便做一些公益时,如此美妙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篇7

在创始人单永春看来,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需要的是“互联网+各行各业的经济综合体”,而“第四方服务平台”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西联动力将化身“电子商务服务商”,整合当前碎片化电子商务服务和资源,实现跨界融合和区域电商服务生态的优化。

“大互联网生态”之互联

当记者接过单永春递过来的名片时,发现上面没有任何职务,只有一个“创始人”的名号。作为“西联动力”的创始人,他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水浒108将的群像图。他说这即是“西联动力”的团队文化,更是对“互联网+”的一种理解。“一个团队需要不同的人才各显其能,而电子商务生态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各行各业的电商108将们跨界融合。”

在他看来,电商发展进阶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商务电子化――互联网+”四个阶段,目前传统电商生态以平台为主导,如淘宝、阿里、唯品会等,均是以平台为工具做商品买卖,而未来应是互联网+各行各业的经济综合体。“目前电商们仍各自为战,急需一个电子商务服务商进行资源整合,形成电子商务的大格局生态,而今后十年,将进入‘电商服务商’的快速发展期。”

单永春的电商思维来自于先前在《人民日报》做编辑时的累积。

当时,单永春负责编辑浙江商业新闻,而浙江恰是中国电子商务最早萌芽地,阿里巴巴就在那里起家。2007年,他与朋友创业,在义乌负责电商创业园培训,期间又积累了创业园区培训与孵化器的经验。2013年,他带着对电商的前瞻性认识来到济南西城集团,首次提出“电子商务第四方服务平台”概念。

在单永春的“第四方服务平台”构架中,以跨境电商、村居电商和大学生电商为三大服务主线,以支付、会员、物流、分销四个核心系统为服务支撑,建立中国电商外包总部基地和中国O2O连锁加盟总部基地两大产业集群,不断吸引优质电商伙伴和资源参与“大互联网生态”建设。

据悉,“西联动力”的logo采用的就是基因链造型,取了西城集团的“西”字与互联网的“联”字,准确表达西城集团、互联动力的基因结合。单永春告诉《齐鲁周刊》记者,就是要“做电子商务一站式解决”运营商。

追寻创业的“金钥匙”

“在呼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全国涌现出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器,这是一场思维与行动的碰撞,但并非所有碰撞都能诞生出‘创业新星’。”单永春说目前背景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资本等助力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单永春将大学生创业孵化模式设计成“2+1”。“ 1”即是大学生的创业点子,“2”是西联动力的服务平台+成熟的落地项目。目前,在长清大学城,西联动力的创业园区正在建设,而在西城CBD,中国O2O连锁加盟基地也将成立。这正是单永春所说的“成熟落地项目”。

“未来的济南,将成为全国专业电商人才的输出地。”单永春告诉记者,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到今天,专业电商人才缺口奇大,西联动力的创业园区将与中关村软件园合作,创建电商培训、电商教育、电商教材、电商人资等六位一体的电子商务实战人才服务系统。

记者和他开玩笑说,也许未来西联动力将成为中国电商专业人才的“蓝翔技校”。

单永春笑笑,说这不仅是“习武之地”,更是“舞林大会”,“电商人才经过培训,可直接到9号‘蜂巢’实习。”他所说的9号“蜂巢”,位于长清大学城的商业街,占地8000多平方米,投资超过1亿元,集聚了多种众筹项目、人才技能技术培训资源、电商、平台、商家人脉于一身。

据了解,西联动力在长清大学城的园区还将配套“创客公寓”,为园区内的创业人员、连锁加盟店的工作人员提供住宿。“这也是一座社交公寓,大学生创客们互相交流,就能碰撞出新火花。”

10月13号,由西联动力承办的“2015中国电商新动力”大学生电商创业论坛,将在济南园博园开幕,也将为西联动力“创业园区”揭幕,或许大学生们在这里能够寻找到开启互联网+创业的钥匙。单永春说,那是一把“金钥匙,但寻找起来挺费力”。

“村居电商”的生态圈

西联动力同样在做“村淘”,但是在把“小村淘”整合为“大村淘”。

从阿里的“村淘”开始,全国电商平台迅速瞄准乡镇市场,想要引流更多“农村人”到电商平台上去,单永春说目前最大瓶颈是平台都竭力争抢“消费者”,而不是站在农村用户角度,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因此,“村淘”生存大战背后,电商平台们以不断挤压上下游利润赢己利,不断“在农村建超市,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

篇8

积小成大,集腋成裘。只有在解决小问题上不断地推陈出新,银行才可能真正拥抱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带给银行业的变革。笔者从零售金融、消费者金融的角度出发,谈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快电子虚拟账户的立法进程。支付宝、财富通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个人银行卡账户下电子虚拟交易账户,这些互联网巨头通过电子虚拟账户很好地解决了金融服务的入口问题。建议监管部门要加快制定“电子虚拟账户”立法,使其合法化、合规化。虚拟账户不应该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护身符,银行增设电子虚拟账户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一是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移动支付、网上支付;二是有利于银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核心账务体系;三是融资可由现金形态向电子账户形态的闭环,更好地控制风险。

其次,占领移动支付的制高点,搭建小额近场支付(NFC)的商用环境。4G时代已经来临,银行与有关移动运营商放弃技术标准的争执,以合作共赢、创造极致体验为出发点,尽快推出NFC应用标准,并集中两大行业能力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商用环境。笔者认为,在小额支付领域,NFC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交易体验也会好于“二维码”。总之,银行也好、移动运营商也罢,真的要放下部门利益之争,否则,只会成全移动互联支付。我们不能再坐而论道了!

第三,迎接大数据集成的时代。银行实际上处于一切商品信息交易的中枢,可银行长期扮演的只是一个“账房先生”角色,总认为把客户的账记好就OK了。在当下,这远远不够。客户与银行、客户与商家在线上交易的时间、地点、产品类别,是分析客户、挖掘客户需求、进行精准分类、差异化服务最重要的数据。淘宝可以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的晴雨,百度可以反映春运的趋势,为什么银行的数据不能反映内需的阴晴圆缺呢?

中国银联是一个绝佳平台,新形势下应该有更多的行动,可以为银行争取这场竞争赢得许多的主动。银行的大数据集成,有许多文章可以做,可以产生许多新的商业机会和利润增长点。没有理由规定,只有互联网金融可以大举进军传统银行业务领域,分享银行利润,未来银行不能涉足互联网最垄断的广告收入领域,银行不可能变成一家传媒企业,但拥有数据挖掘优势、同时具有资金流动信息和金融互联网基因的银行,未来的发展也是不可以预测的。

银行数据不在多或少,不在是否达到海量标准,关键是银行是否有利用数据的雄心,有入侵对手领域的魄力与行动。

第四,更加开明的监管。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竞争绝对不是你死我活的决斗,作为银行的监管部门,应该有更开明的态度,鼓励两者之间“并肩前行”创新文化。互联网的总体趋势是线上与线下模式(OTO)全面融合,银行作为传统行业,如果单纯地依靠线下方式发展业务,势必画地为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直销银行”、“网络银行”、“社区银行”已经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监管部门应鼓励有风险控制能力的银行在一些领域先行先试。

篇9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电视综艺节目;转型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宠儿,近年来受到了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网络新媒体凭借其自身所拥有的海量资讯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打破了电视行业固有的生态体系,并不断分流和蚕食电视行业赖以生存的商业广告收入。为更好地赢取观众,许多电视从业人员懒于研究节目形式、创新节目样式,对国外流行节目的“拿来主义”风行,高度同质化电视节目充斥整个荧屏。本文通过管窥《我是歌手》成功要素,立足互联网思维视角,希望能给电视节目创作者提供一些创作新思路和启发。

一、互联网媒介是后现代语境中的大众传媒

网络媒体与后现代主义敢于表达、追求创新、代表大众意识的思想有所相承,适应了消费时代的社会审美节奏和碎片化信息接受方式,体现了艺术生产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变化与转型。其群体性创作、可复制化和网络化传播的特征,满足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需求,为处在不同社会阶层和领域的人提供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审美对象和审美维度。排在收视排行榜前列的《我是歌手》便与当下网络时代的后现代主义气质紧密吻合。对比当前不胜枚举的草根选秀节目,《我是歌手》一改常态,颠覆传统节目样式,质疑经典,质疑权威。

二、互联网思维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方式转变

(一)通过收视数据合理编排节目内容

技术的采用、内容的选取和机制的创新都将以受众需求作为导向。播出机构通过对用户年龄、文化、性别等多方面考量,对用户进行分类,并对其收视习惯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受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时间调整节目播出时间。《我是歌手》作为湖南卫视倾力呈现的一档娱乐节目,将播出时间锁定每周五晚十点,充分考虑到观众工作周之后的疲惫感以及年轻受众的收视习惯以此来调整节目播放时段和播放时长。为观众在周末送上一道精神盛宴,既娱乐视听,同时放松身心,契合了观众的收视心理,因此在节目开播之前就在节目时间编排上取得了成功。

(二)充分尊重观众体验

进入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丰富的内容、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使娱乐节目空前繁荣,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一览全世界优秀的娱乐节目。娱乐节目创作者不仅需要考量节目自身的审美文化品格,考虑观众喜好,同时要一改往日的精英姿态,以观众为中心,重视观众反馈,增强观众体验。精英走下神坛,一改往日权威姿态,放下身段来被观众批评,观众转换身份,成为裁判,通过网络投票选择自己心中的明星。这种逆转正契合了时代声音。

(三)全民表达和全民参与

博客、微博的风靡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受众表达、参与的热情,这种强烈的参与感,同样体现在娱乐节目创作之中。当下,观众已不再满足于“你播我看”的传统节目样式,草根阶层正试图颠覆精英阶层霸占的话语平台。互联网给了草根阶层爆发能量的话语平台,“收视为王”的现实又给了观众参与、主导节目样式的可能。《我是歌手》中精英与草根位置的互换,满足了草根阶层主导话语平台的渴望,给了普通观众参与,满足了受众心理,这也是节目成功的内在原因。

三、互联网思维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思路转变

(一)突出娱乐节目的“全民狂欢”

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突出的便是参与性和娱乐性,强调的便是大众狂欢,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受众互动,全民参与,一起狂欢。在电视缔造的空间中充满了欢笑、呐喊和情绪的宣泄。无论是台上演员、台下观众、电视机前受众,都能参与其中,通过电视媒介,所有人都能体验到一种狂欢的喜悦。狂欢打破了隔阂,无论尊卑,彼此平等。《我是歌手》更是将平等发挥到了极致,明星走下神坛,同受众一样变为普通人。

(二)满足观众个体认同感

《我是歌手》节目充分发掘受众自我认同感,满足受众的自我实现感,普通观众摇身变为评委,明星换做参赛选手,将昔日明星大腕才有的评判与裁决的权力交给了受众,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同时极大提升了受众的自信心与满足感。看似一反常规的华丽变身,实则是潜意识中“本我”的释放,身份角色的转换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收视体验与互动模式,岂能不征服受众? 受众根据对自身的认知,去完成对歌手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心理的以及文化的认同,从而获得一种社会身份认同与满足。

(三)引起时代精神共鸣

一些娱乐节目一味追求娱乐性,忽视节目品质,受众在体验感官刺激之后,感到的却是精神的高度空虚和乏力。这种虚无感增强了受众的迷茫、低落情绪,狂欢之后,当受众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便意味着全面溃败与失落,这将导致电视节目文化内涵丧失、文化品位及审美价值的殆尽、也终将导致受众价值混乱。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使受众在娱乐的同时也在丧失着自己的精神、信仰和灵魂。与此相比较,《我是歌手》并没有只注重感官享受、视听感官的刺激,在保证娱乐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舆论导向性,没有将精英文化束之高阁。高收视率和海内外巨大的影响,为电视人树立了可贵的信心,引导了创作的方向。

四、结语

当下,真正优秀的电视娱乐节目,应充分考量时代语境,走下神坛,放下身段,关注受众需要,重视用户体验,给观众带来感性愉悦和满足感,同时还应秉持审美品格、把握文化导向、并努力宣扬人性的光芒,提升节目整体艺术水准。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肯定性思考、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关注、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和自上而下的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众文化同精英文化的对峙状态,淡化批判者对大众文化所采取的精英姿态,弱化其盛气凌人的气势。这或许将是电视综艺节目创作的出路,也是经历喧嚣与浮躁之后的精神旨归。

【参考文献】

[1]刘岩.音乐真人秀舞台:由草根转向歌手――浅析湖南卫视新档节目《我是歌手》[J].青春岁月,2013(03)

篇10

遗憾的是,许许多多创业者并未真正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内涵,许多人仅仅是把WEB网站换做APP,仍然沿用PC互联网时代的做法。例如:

√用微信圈卖货。前天遇到一位后生想要在微信圈卖货,席间一位互联网老兵非常深刻地说:你好不容易混了一个土豪圈,你用微信朋友圈卖货,钱没赚到多少,人可能就得罪完了!——真是一语中的。

√购物平台O2O。许多人一提起O2O,就准备建一个商城,全市建立物流、冷链。最后一公里确实体现了O2O的特性,可是商城呢?在渠道去中心化的今天,硬生生建一个商城,难道又要回到流量引流的老路?

√开发无功能亮点的APP。在APP市场里,用于社交的、商业服务的APP泛滥了,APP安装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多数应用生出来就是为了被淘汰。如果你也准备做一个APP,请扪心自问:你抓住了用户使用场景还是杜撰了用户使用场景?

不得不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请放弃PC时代的三大思维模式:

一、请放弃入口思维

在PC互联网时代,一直流行一种思维:流量至上。

按照流量逻辑,大家发现:网站的上游是导航,导航的上游是搜索,搜索的上游是浏览器,浏览器的上游是输入法,输入法的上游是杀毒软件,杀毒软件的上游是操作系统。经过多年尝试之后,事实证明:导航、搜索引擎、浏览器、杀毒软件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尤其是搜索。于是,大约十年的互联网“战争”都围绕这些关键节点而展开。这种思维衍生出来的创业逻辑就是要控制流量节点,例如建立门户网站。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化媒体(也就是所谓的web2.0)并未获得真正的发展与重视。因为代表个人的媒体形式受限于搜索引擎、受限于各个首页。

在这种情况下,电商的营销也被流量入口限制着,即使你懂得社会化手段,懂得如何通过信任关系提升转化效率,你的增长速度仍然非常缓慢。

移动互联网通过3个革命冲破了流量思维,移动生态于是呈现出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状态。这3个革命因素是:无限制的粉丝机制、大数据、应用场景。

twitter与新浪微博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贡献就在于粉丝关注关系与信息转发机制,证实这样的革命将新浪门户、天涯社区推向没落。微信公众号更是借势微信的强社交关系将粉丝机制推向更新的高度。在这样的机制下,信息的传递广度与速度远远超越2009年以前的任何方式。这也带来自媒体的春天:关注可以超越门户超越搜索引擎,品牌可以以光速建立与传播。——这就是罗辑思维的逻辑:在这个时代,你不一定需要建立多么大的平台,可是你的影响力一样会十分巨大。

大数据则解决了另一个问题:转化率。近两年的网站运营实例告诉我们,即使你的网站在流量上并不出色,可是如果你能够掌握精准的用户数据,你一样可以抄流量的后路!围绕用户数据细分、筛选,你可以获取细分需求的用户,个性化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如果你是一名通过O2O原理卖菜的菜贩子,你完全可以逐步积累精准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跟踪,这样你就是一名比别人转化率高10倍的菜贩子!这就是革命!

我们用百度新推出的百度直达号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应用场景。所谓场景就是你正在进行旅行,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如果这时是中午11点,你必然会通过手机上的百度地图寻找适合自己并在附近的餐厅。而百度直达号的作用就是迅速建立餐厅与你之间的链接,并不需要让用户再一次使用大众点评等工具,一次解决选择、对话、优惠、到达问题。场景,将所谓入口彻底改变,用户与他所需服务之间不再是信息,而直接是一种连接!

二、放弃卖货的思维

PC互联网已经完成了一个使命,那就是B2C。移动互联网还将完成一个使命,这就是O2O。

PC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具有巨大冲击,然而移动互联网很可能将传统行业颠覆!苏宁、万达近期的变化证明了传统商业的畏惧。

可是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营销革命对于商业的改变究竟在哪里?

我们不得不观察近期的这些案例:罗永浩的锤子手机、黄太吉的煎饼果子、雕爷牛腩,还有最近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上卖的月饼。这些案例为什么被追捧?这些案例为什么看起来那么不靠谱?这些案例与传统商业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我和许多人一样,从商业和未来角度并不看好许多名噪一时的项目。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去研究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种天地:罗永浩卖的是手机吗?黄太吉卖的是煎饼果子吗?罗振宇今天可以卖月饼,过年会不会卖猪肉?

于是我们发现了关键点:新营销带来盈利模式的革命;如何抓住用户才是最关键的任务,服务才是核心产品。

最近还接触过几个本地传统品牌,我们发现,互联网化绝对不是上网卖货!如何抓住你的用户,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重构业务,这才是关键。开一个简单的微信微店未必就比建立一个天猫、京东商城网销体系的效果差!因为,如果你在货品上没有独特的优势的话,上天猫有可能就是自取灭亡。

三、放弃产品体验的思维

营销模式变了,于是盈利模式变了,这一切最后必将落实到自己的产品。自2000年起,以客户为中心的原理就开始主宰着市场,可是到了2014年还有许多人仍然沿用着上个世纪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思想。

以产品为中心的表象是:

√类似李宁这样的品牌为什么会衰落?难道是质量问题?难道是供应链问题?难道是销售渠道问题?难道是销售员素质问题?——不是,这一切都不是关键。就算李宁采用凡客诚品的营销方式可能一样会一筹莫展。小米的成功在哪里?雷军天天跟粉丝在一起。凡客诚品的失败在哪里?陈年天天跟产品在一起。这个时代,产品的质料、做工都在其次,用户需要什么质料、做工才是关键!

√互联网产品经理经常认为,我的产品模仿了硅谷的经验,我的产品很牛。问题在于中国用户是否喜欢?中国用户需要的功能与使用体验究竟是什么?我们从成功的产品可以看到,用户体验绝不是界面是否好看,而是要看产品管不管用。例如嘀嘀打车需要解决的是用户能不能打到车,出租司机的使用比例究竟有多少。——必须认识到:全流程的服务体验才是产品体验。

篇11

面对汹涌而至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公司们以资本卡位,迅速抢滩,在新的行业布局中谋求有利位置。而人们的现实生活,则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的年代,在这个大数据的年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这些变革背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在规划、推动甚至主导,可以说,这种新思维正在重塑现实生活。”相关专家如是表示。

2月18日,出租车司机使用两部手机,分别装着“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软件,以方便“抢单”。

一、打车应用“疯狂烧钱”

家住北京东三环附近的张艾,近日从太平桥大街打了个车回家,车费共29元。她和出租司机的手机里都装了“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个打车App(手机客户端),在分别用两个App绑定的支付宝和微信结算后,她一合计,这次近10公里的打车,花了自己区区4元钱,而支付宝和微信分别替她支付了13元和12元,还分别为出租司机补贴了10元。

“尽管嘀嘀打车等都表示加大了反作弊的力度,称对有现场叫车和指定叫车等作弊行为的司机和乘客会永久封号,但现在看来,还是有漏洞可以钻的。”张艾说。

这样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烧钱”行为,正在全国的几十个城市时刻上演着。兴起已两年有余的打车软件,因为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巨头的介入,在马年春节后正在演化为一场支付宝和微信间的“近身肉搏战”。

从去年12月起,在北京就可以实现手机支付宝付打车款,通过给乘客单笔最高200元的免单额度或是返还5元现金的方式,在一个月内累积了超过5万人尝鲜;今年1月上旬,“嘀嘀打车”在32个城市开通微信支付,乘客使用微信支付车费就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这一活动迅速点燃了用户的参与热情,一个月内,补贴总额高达4亿元。

与支付宝联合的“快的打车”毫不示弱。在其所覆盖的全国40个城市里,自1月21日起宣布再投入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给乘客的奖励升至每单10元,司机则每单奖励15元。

故事远未结束。从2月17日起,两者的竞争再度升级。“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第三轮营销活动宣布再投入10亿元,将补贴重新调回10元。而当天下午,“快的打车”就针锋相对地宣布“奖励永远比同行多一元钱”。

2月18日,“嘀嘀打车”将补贴提到随机的12元—20元,“快的打车”则将每单减免提高到最少13元,超过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出租车起步价。同时,两家还打起了捆绑战,“嘀嘀打车”将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中的高端战机列入赠送范围,而“快的打车”则开启了赠送淘宝及天猫平台上的退货包邮。

“烧钱”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出门前先用软件打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打车一族”的习惯,来自“嘀嘀打车”的数据显示,1月10日至2月9日首轮互动期间,其用户突破4000万,较活动前增长了一倍;支付宝的数据也显示,到1月25日,每天用支付宝钱包付打车款的日订单数就超出15万笔。

对的士司机而言,由于减少空驶率和补贴效应,收入也增加不菲,在采访中,有的司机就对记者直言,月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为了更快更多的接单,不少司机都在车上装上了两台手机。

不过,“打车大战”收获的并不是赞誉声一片。司机行车过程中频繁看手机接单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是否会降低路招成功率给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人群造成不公平?……这些,都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北京市交通委出台规定,要求司机在出租车内只能安装一个叫车软件终端;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驾驶员在驾车同时用手机抢单,将面临罚款100元、记2分处罚;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正在设计官方打车软件。

“除彼此间火热的竞争外,不确定的行业政策成为两个打车App共同面临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二、巨头们想干嘛?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尽管背靠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都“不差钱”。但人们在乐此不疲地通过打车App省钱的同时,也难免疑惑:巨头们为何这样做?

“表面上看是争夺打车用户,实际上是争夺移动支付用户,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简单来说,几大互联网公司正在做的事情是,以资本解决时间壁垒,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版图。

“互联网最可怕的壁垒不是资金、技术,而是时间”,对于互联网大鳄而言,“如果能用资金解决时间壁垒,再贵也值得”。金山网络CEO傅盛在分析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时说的这句话,对这场打车大战而言,同样适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正硝烟弥漫的打车大战,实际上是去年以来巨头间日益火热的战争的延续。

无论是淘宝与微信的互断链接,还是来往与微信的正面PK,抑或百度地图对高德地图的突袭,背后体现出的都是巨头们对正迎来黄金发展期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争夺。

这场“圈地大战”,在近几个月集中表现于对移动支付的抢夺。除打车大战,这场竞争在春节期间的微信“抢红包”中就已锋芒毕露。这一借力传统习俗的新玩法,从除夕到正月初八,微信红包就吸引了超过800万用户参与,这一事件让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直言,遭遇了一场互联网金融的“珍珠港偷袭”。

不仅是移动支付,事实上,争做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已成为巨头们近来频繁的收购动作的“主题”——百度收购91助手以及糯米,在智能手机服务平台和团购上发力;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高德公司,既补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地图资源,也拥有了后者的上亿用户;腾讯与大众点评战略合作,并收购其20%的股份,强化线下布局,发力移动O2O。

“第一阵营的互联网企业,均在进行入口型企业的布局和垄断。”易观国际首席分析师李智分析表示。

当然,这并非中国互联网巨头独有的移动互联网扩张模式,而是世界范围内的主流。2月19日,Facebook宣布以190亿美元收购拥有4.5亿用户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同样被分析人士解读为缓解其“移动焦虑症”的举措,为移动互联网布局。

“巨人倒下时,体温还是暖的。”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去年的一场演讲中,这样警告着大公司跟不上形势后的悲惨结局。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既是巨头们转型焦虑的注解,也是他们创新升级的驱动力。

事实上,除以重资本收购、烧钱等“抢头条”的行为外,通过业务创新,巨头们的移动互联网布局已悄然迈出了许多重要步伐。

以拥有数亿活跃用户的“超级App”微信为例,它与易迅、爱奇艺、友宝、1号店等多个网上商家实现了支付合作,而更多的线下商家,接入微信支付后,顾客只需扫描商品二维码即可付款。

个人理财同样成为大公司战略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截至1月15日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的余额宝,还是后程发力的理财通,它们既彼此竞争,也在联手改变着行业的生态。专注于电子商务的京东,也于2月公测“京东白条”,使得部分用户可以“先消费、后付款”。

“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正在进入创新与资本并重的时代。”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三、新思维改变生活形态

当然,巨头间的竞争带来的不仅是硝烟弥漫,在分析者看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催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一种未来的生活可能性正逐渐揭开面纱。而在许多从业者看来,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其背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思维方式的变化。

正如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所说,从PC到移动,是互联网对每个人生活从渗透到占领的过程。人们正在改变的生活习惯,其背后都有对应的被改变甚至颠覆了的行业。

例如,打车软件在改变人们招手打车的习惯,出租行业生态在变化;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将人们的钱从银行挪了出来,个人理财的途径在增多;京东正在试验的新功能中,用户只需提供自己的身高、体重数据就可在网上试穿衣服,未来,线下商场可能连“淘宝试衣间”的地位都难保……

而由于移动互联网与人几乎“形影不离”,在可见的未来,这种改变将更为明显。

以打车软件为例,由于移动互联网对收集的大数据有着天然的优势,有专家建议,未来可根据海量的用户使用情况,推算出不同时间点的打车高峰线路、常用线路等,同时对司机的行车路线进行优化,增加其与乘客的匹配度,减少浪费。

事实上,此前支付宝就根据其海量数据过春运的热门线路,百度也推出了“百度迁徙”等,这无疑可以为铁路部门的决策提供借鉴。

移动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还可能带来一种全新的信用体系。在传统互联网时代,买家和卖家间互相评分,使得众多卖家为求好评而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素未谋面的人,打交道前也可以根据对方的信用情况来双向判断。例如,家住北京的陈小姐告诉记者,她现在用打车软件叫车时,都会先看看用户评价,“如果司机抽烟,我肯定不坐他的车”。而在招手打车的时代,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迎接这种新生活的同时,诸多从业者意识到,能造就这一切的将是新的思维方式和更为年轻的力量。

去年5月,马云宣布卸任阿里集团CEO一职时说:“我们将把领导责任交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同事们。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未来,更有能力创造明天。”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日前也透露,该公司启动了“少帅计划”,以百万元以上且上不封顶的年薪吸引30岁以下的优秀人才。他的意图也很明确,“真正颠覆性的创新是来自于年轻人,我们希望把这些最优秀的年轻人招进百度,在百度产生颠覆性创新。”

“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更新,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一向被视作重视创新的马化腾,也这样感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长江后浪推前浪”。

篇12

【关键词】 精品网络 互联网+ 微信群 深度覆盖 连接

在本次4G深度精细化覆盖研究方案中,我们首先对相关调研场景进行了分析,其次在工程设计项目组内部开展了基于微信现场调研的互联互动,从而达到完善4G网络深度覆盖的目的。

一、场景细分

国内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多元化的城市架构显现,密集型城区内的各类场景穿插导致无线环境日益复杂,而TD-LTE的频段较高,室内环境的穿透性不如GSM网络,因此要建设4G精品网络的前提就是对相关场景进行细分调研。具体如下:

1.1城中村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日新月异,多数大中型城市都出现了城中村这种不可避免的建筑形态。城市的持续发展使得这些城中村周围高楼林立,外部信号遮挡严重,难以覆盖城中村内部,而城中村内部大多为钢筋混凝土或砖混结构的低矮房屋,建筑物密集,没有统一规划,楼型不一且分布杂乱不规则,导致建设传统宏站时内部选址较为困难。同时,城中村楼间距极近导致虽然楼体普遍较矮,但楼间巷道狭长,内部存在较为严重的信号遮挡,特别是房屋底层以及巷道的信号强度会受到阴影衰落的影响急剧下降,造成城中村形成很多弱覆盖区域。

1.2中低层建筑群落

此类建筑群落类型主要为老式住宅小区、学校、洋房别墅区等。老式住宅小区相较于城中村有较为规则的分布,但楼间距基本不会太宽裕,且设施较为老化,同时虽然人口较为密集,业务密度却一般不会太高,故并不适合使用传统室分来覆盖,基本是采用在附近或小区内楼顶选址建设传统宏站来覆盖。但由于小区内楼间距较近以及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会造成部分宏站信号被遮挡,同时4G业务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导致此类区域也会有存在弱覆盖,4G客户体验不佳的情况。洋房、别墅区基本为较为高档的小区,楼体不高、间距较大,用户密度较小可质量较高,而且此类小区往往新建在周边较为空旷的地段,因此周围经常难以选择到合适的传统宏站站址,小区内部又为了保持美观基本不可能建设传统宏站,故此类小区也会有存在部分弱覆盖的情况。

1.3高层建筑

主要指独栋或零星分布的高层建筑,其用途多为三星级以上酒店、写字楼、办公楼等。这样的建筑多数处于主城区,周围有一定数量的低楼层建筑且较为密集,由于楼体较周边高,故一般不采用传统宏站而采用室分来覆盖。但对于商业写字楼等场景,人员密集且业务需求量大,随着4G业务占比的不断提升,用户对数据流量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传统室分难以满足日益上升的流量需求。而对于酒店等场景,传统室分施工较复杂,若想对前期室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施工期间势必会对酒店顾客流造成影响甚至破坏原有装修,因此物业协调上会有相当大的困难,施工可能难以顺利展开。

1.4高层建筑群落

主要指高层建筑较为集中的区域,如较大的高层住宅小区等。楼宇数量多,建设密度大,若在这些高层住宅周边选择站址采用传统宏站覆盖,往往也只能覆盖到该片高层住宅群落的少部分建筑,且底层与顶层往往覆盖效果不佳,造成覆盖盲区;若在住宅群落中间寻找合适传统宏站站址更是困难,往往一个传统宏站只能覆盖几幢楼的小部分区域,覆盖效果将会非常不理想;而若使用室分逐幢覆盖,则工程量巨大且造价昂贵,且信号覆盖仅仅只能覆盖到用户家门口,用户室内的覆盖问题仍然不能得到解决,之前基本依靠周边传统宏站以及部分传统室分来覆盖,效果并不理想。

1.5大型场馆、购物中心等场景

此类建筑单层面积大,使用期间人员密集,业务量需求较大,随着4G业务量的不断上涨,使用传统室分覆盖将无法满足容量需求。而如购物中心等建筑场景,往往还有部分或全体处于地下,无法使用传统宏站来覆盖。

二、基于微信群调研

以上城中村、中低层建筑群落、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群落大型场馆、购物中心等各类场景是在调研过程中深度覆盖问题最为突出的,本文提出基于微信群调研的想法主要源于互联网思维,如今我们在各种场合、网络、书籍接触到最多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词汇可能就是“连接”,连接本身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我们的QQ、微信等工具首先就是为了满足人与人的连接这个最基本的需求。现在我们把人与服务、设备和内容源等连接起来,开始实现各种形式的互联互动。

本次深度精细化覆盖研究就是以微信群作为调研平台,信号满格城市,4G精品网络作为目标,充分利用现场勘察人员的碎片化时间(吃饭、逛街、休闲娱乐等空余时间),统计各类场景的深度弱覆盖区域。

深度覆盖调研步骤及其相关要求:

1、人员配置:以省会城市的4G无线网勘察人员为班底,扩大到整个项目组团队甚至朋友圈,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发挥连接的重要性。

2、调研工具:现在手机按照系统主要分成两类Android和苹果IOS系统,利用手机自带功能来查询并测试信号强度,Android系统查信号强度步骤:设置―关于手机―网络里-信号强度;IOS系统查信号强度步骤:在拨号界面输入*3001#12345#*―拨号―在屏幕左上角显示信号强度。

3、调研标准和方式:本次调研信号强度的标准为大于-105dBm,若测试地点的电平值低于-105dBm,需按照要求利用手机自带的罗盘记录弱覆盖点的经纬度并用手机截图保存,安装高德或者百度地图,将弱覆盖点定位之后手机截图保存,并记录详细的地址和进行场景分类。

4、调研结果分析:现场发现弱覆盖的人员将所以信息上传至微信群共享,后台技术人员当天记录,并按月对记录内容和信息进行分析,作为本期工程建设需求或下一期网络建设规划的有效储备。

三、研究总结

以微信群为平台的4G深度精细化覆盖调研方式,主要优势特点如下:

1、此种调研方式是OTT结合MRP联弱覆盖测试的一个重要补充,进一步提高MR关联弱覆盖的正确概率,且能对网络优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丰富了网络优化的调研手段;

2、微信群内均为通过勘察专业培训的人员,数据采集简单、方便、实时、准确,只要发现深度弱覆盖区域,且具备建站条件,即可实时通过微信群发送上报;

3、所有已搜集的站点资源共享,信息记录之后全部共享作为储备,便于后期规划建设;

4、增加现场勘察人员对问题的敏感性,增加对整个网络架构和短板的熟悉度,增强整个团队对于后期规划的前瞻性。

5、思路可推广性,按照互联网+思维下的移动4G深度精细化覆盖研究的思路,我们可在微信群调研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开发相关专业的APP,可供全员下载安装,甚至可以发展非专业人员加入采集队伍。

通过此次研究,对于城区深度弱覆盖的数据采集将会有比较精确的掌握,随着研究方案的推进,对于后期4G精细化,精准化,精确化覆盖有了更好的把握,将会有效解决4G网络深度覆盖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对5G时代所要求的超密集组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曾国威.中国移动TD-LTE精品网深度覆盖优化研究.科技与创新,2015,第二期

篇13

优惠券的天花板

我正式触网大约在2006年,大众点评出现了优惠券业务。当时我在一家连锁店做运营,点评的业务员找到了我。我觉得这个比较新颖,于是很快签了合同开始尝试。头两年确实,通过下载优惠券为我们带来了不少客人。

从2009年开始,效果不断减退,看上去浏览量很大,实际到店使用率低得可怜。大众点评优惠券其实就是一个广告平台,只在意点击量,不为效果负责。最后算起来,平均带来一个客人,广告成本再加上优惠成本,每人200元左右。我们店正常一顿饭是人均五六十,拉一个客人付出200元的成本显然不值得。外地的分店,点评的效果更小,因为点评在很多二三线地区几乎不怎么经营分站。

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顾客来这吃饭,先是问“服务员,你们这有什么优惠吗?”“噢,先生,我们有,您可以去大众点评上去下载优惠券,当餐可以减30。”30元钱就这么丢了。要是服务员缄口不言,等顾客发现后,会说这个餐厅不地道。这次减30,下次要是不减,顾客说不定都不来。顾客就是这样被“惯坏”的!

丁丁优惠也找我聊过,这厂商更狠,让每个商家在门店摆放他们的终端验证,他说,这样可以按效果付费。好吧,服务员基本上没有这个意识拿这个工具去玩。你今天给我放个终端,明天点评再来给我放一个,这前台就成了厂商设备展示台。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靠谱,就没有继续往下谈。

那段时间,优惠券也特别多,地铁、商场里到处可见维络城,一群年轻人围在那里下券。其实当时我与维络城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不过当智能手机大幅度普及时,这种纸制优惠券渐渐销声匿迹,当时跟我联系的那维络城的业务员现在也已换了新工作,他说这业务部现在已经快解散了。

当时好多创业团队觉得优惠券这个门槛低,架个网站,拉几个商户集合一下就成了,殊不知,根本找不到利润点。其实优惠券一般情况下力度并不大,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出消费者强大的消费欲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费者的到店率,提高餐厅的营收。欲想做更大程度的营销必须考虑新的方式。

餐饮团购的常态营销不现实

互联网的时代变迁可真是飞速,2010年初出现“团购”,夏天开始慢慢火起来了。这东西据说可以带来大量到店客人,对短期提升收入冲个业绩还是有作用的,再加上同行有在进行团购业务,说“能提高每日流水”,我们也欲尝试。

开始,我们选择了某国内规模最大的团购平台合作。我当时非常重视这次合作,把他当成一个重要的营销活动来做,因此,我安排了店长、厨师长,包括部分高管集中参加“团购”业务培训。令我哭笑不得的是,这个号称国内最大的团购网站没看上我们,派了三个小业务员来,行业经验一窍不通,一直说“可能”“也许”“我们也不确定”“我们回公司问领导”,这种临时工般的态度和水平让我勃然大怒,让他们立即走人,当场终止合同,并狠狠投诉了他们,发誓永远不会再跟他们合作。

我找了另一家团购网,谈了一下思路,他们大区总经理带队,技术、业务全齐,完成了整个培训,很专业。那一次我明白了,不要只看公司规模,二流的公司派一流的人为你提供服务,远远比一流的公司派三流的人提供服务效果要好得多。有些团购网号称“当月交易突破多少多少亿”,口号似的宣传和洗脑式的教育不会对整个产业链有多大贡献,不会创造社会价值的公司终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司。

团购开始,大量人群涌进来了,让我们始料未及。开始确实一团红火,顾客都说这有了团购,真是物美价廉啊。这年头人越来越精,找餐厅上网查哪个有团购上哪家,或者坐在餐厅里看有没有团购,便宜不占白不占。价格越来越便宜,期望值却越来越高,团购来的顾客都虎视眈眈的,唯恐对他们的服务有别。

随着新店的不断涌现,团购也越来越不灵了,过去五折团购卖个2000份,现在也就几百份,而且大部分是团购过的。互联网经济,就是比便宜、比狠,顾客巴不得你一折两折来玩,不要钱免费吃才好。

团购让餐厅在短期内涌进大批价格敏感型顾客,老顾客往往享受不到团购的优惠,让这些追随在商家身后的老顾客深受刺激,甚至会转投其他餐厅,或者,也从一个忠诚顾客变成了价格敏感者,并且对品牌的本身价值有了质疑。

看媒体报道,曾经的千团大战,现在剩下的寥寥无几。倒闭的倒闭,合并的合并。团购这个东西太伤利润了,本来现在做餐饮利润就薄,一个个的团购网站还为了拉流量尽可能的让你给更低的折扣,说“不低折扣就拉不来顾客”!

对餐饮来说,团购就是赔本赚吆喝而已,根本不赚钱。它就是个短期促销,作为常态营销活动根本不现实。顾客多了,但越多越赔钱。

理性选择“会员营销”

各个店总会有一些熟悉的面孔,有些顾客都和店长打成一片,经常来。这些人既然经常来,说明认可我们,不如让他们像给银行卡存钱一样给餐饮店预存款,还能帮助企业沉淀一些资金,对于餐饮企业来说积累些资金可以做很多事。

我最早用的是收银软件中的储值系统,开始效果很好,后来发现只能充单店,连锁店间不能通用。而且它管理的是卡,只认卡不认人。对于餐厅来说,更在乎的是谁来用餐,所以这个系统显然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后来一直寻找,但连续好几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我的要求很简单:1.要有银行级别的安全性能,一旦收银系统出问题,资料外泄后果将不堪设想;2.储值卡针对的是“人”,我们需要记录顾客的详细资料,对他们进行跟踪服务,有人才有钱,我们才可以慢慢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后来终于发现有一家公司能够提供我所需要的储值卡,他们同时还有着相当不错的金融背景,不仅提供储值工具,还提供后期营销服务支持。通过业内打听得知,与它合作的伙伴有金百万,且评价良好。很快我们建立了储值卡业务合作。

再后来,我渐渐又发现储值卡也存有弊端。比如丢了、坏了、消磁了,便无法享受应有的权益,顾客很容易引起误会。尽管我们可以实现交费即补卡,但多少还是令顾客产生了不好印象。时代在更新,我们当然也会与时俱进,给顾客提供更满意更便捷的服务。其实卡只是一个形式,顾客更在乎的是获得的权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会员卡渐渐流行起来。

我选择电子会员卡有着自己的想法:一定要第三方平台,即非直接合作平台。举个例子,我们在窝窝团做团购,想向我们各个店点评会员群发一次短信通知,告诉这些会员“我们在窝窝上团购了,欢迎大家踊跃购买”,点评会支持群发吗?不会。而第三方平台却不存在这个障碍,通过平台我们可以将不同渠道进来的顾客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并及时告知门店的活动营销。而且我很介意这个产品是否可以实现和收银后台的完整对接,因为不对接,出现“作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下更新速度太快,几年就是一个新时代。前几年还火的博客和飞信,现已销声匿迹;现在,微博与微信成了社交媒体的主流。不过,微博现在越来越靠向公众媒体,微信出了5.0也会大幅削弱营销平台的性质,服务性质将会大大增强。

微博也好,微信也好,都只是提供一个加入会员的通道而已。坦白的讲,我们不能在一个独立的互联网平台“吊死”,一是这个平台会把我们牢牢控制住让我们陷入被动,二是万一这平台倒下或没落了,我们的服务还会持续吗?我赞成的是多渠道加入会员,在后台进行数据分析,营销活动策划等。现在我们的会员系统就是可以短信、微博、微信等各种渠道加入,和实体储值卡所获得的会员权益相同。将来如果有其他通道可以收集会员,一样打通为我们服务。

其实对于会员的理解,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是:会员数据营销,是属于商家自己的,我们可以控制它。最近微生活的会员卡和大众点评会员卡一直在找我谈,他们告诉我说,大部分的顾客都喜欢吃饭结帐出示打折卡,告诉我,与他们合作会带来多少多少顾客。我直接对他们说,你们这进店9折,所有的人进店都9折,那会员就成了普通人员,折扣变成正价,你还挂着虚幌子干什么呢?干脆就所有的菜价格都打9折好了,直接。而且这些加入会员没有任何门槛,不给折扣这些会员也是会来吃,你一折扣把利润活生生的让出去了,已经到手的钱丢了。

低门槛加入,顾客不但不领情,还会非常开心的说,哇,微生活卡,点评卡,真好,可以给我在各个店打折。我们让出了折扣,付费给点评和微生活,最后的结果是给这两个平台增加了大量用户,我们啥都捞不到,简直在给别人做嫁衣。但是商家自己的会员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顾客觉得我是会员,商家时不时的有菜品赠送,代金券赠送,积个分,储值还送礼品,这商家真棒,我要经常来。更重要的是点评会员卡、微生活会员卡很难实现储值,更不用说和收银打通了。做会员不是为了随波逐流,而要为自己公司的收益考虑。咱做会员,一定要考虑清楚“我们要给谁优惠”,要看不同顾客的消费行为、金额、次数等等。都是会员就都不是会员了。我看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都不再“刷银行卡打五折”了,其实仔细想想,一个道理。

这几年一直有不少公司看我们这餐饮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力,点评和微生活更是不厌其烦的天天追着我,要免费给我们提供服务。我拒绝了。免费的东西吧,我的利益将得不到任何保障,万一有一天先上船后买票,这种杀伤力更大,咱玩不起。

尤其是打折卡,门槛低,伸手指就能加入,万一哗哗啦啦的给我收集了一大堆会员,然后按照发展会员数量每个会员数据交多少多少钱,这种绑架行为太可怕了。按照我这脾气绝对不会交的,不过人家用户多,用户是属于人家平台方的,他们万一一生气,往我们会员用户发竞争对手的菜品信息和优惠信息,我这说理都没处说去。我听说有个别的商家在这两平台已经发展了好几十万的“会员”了,如果他们真的为此买单,那可真是雷锋转世了。

篇14

新选择

酷乐视X5机身体积仅738立方厘米,加上乳白色外观设计,能够轻松融入用户家居装饰中。酷乐视X5微型投影机采用独家定制的UI交互页面设计,系统桌面主页由在线影视、本地视听、智能应用、电子市场、系统设置等几大部分构成,可以通过全新配备的遥控器选择相应页面、使用应用等。应用页面的构成和手机类似,可翻页查看已经安装的应用。

此外,酷乐视X5同时支持主动式3D、自动识别DVD蓝光3D播放,支持各种格式的3D媒体文件以及各类3D信号源的输入,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在家庭影视、移动商务、游戏娱乐等领域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智能电视机的名义

华谊V5

华谊V5智能电影机,采用先进的数字光处理技术DLP数字电影放映新模式,替代了传统电影放映机彩色胶片图像重现模式,实现了无胶片放映;并且用电影机内置的智能方案里的播放软件来看网络上的电视电影、影视资料等,在家里就能放200英寸超大屏幕电影,达到电影院电影机放映的效果。

该机采用了Android系统,新增了无线wifi上网功能并搭载了智能操作系统,有独立UI界面。支持多屏互动,可以与安卓手机、安卓PAD、iPhone、iPad等互联共享;多USB接口,支持USB键盘鼠标等;具有体积小、易操作、多功能、多支持、便携带等特点,非常智能。

拥有智能的投影

明基i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