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5 16:20: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生物课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低效的课堂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师不能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当前的教材(以苏科版为例)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题图、要点提示、插图、调查活动、实验、信息库、概念图等,很多教师照本宣科,按照教材教教材,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拓宽,导致教学设计低效。建议:①初中生物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按照标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②可以阅读其他版本的教材,博采众长,灵活选取教材内容;③在设计中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只有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二、低效的预习
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预习,殊不知预习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低效的预习不但不能促进学习,反而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低效的预习主要表现为:要求学生看一遍书,划一下重点内容,有时候还让学生做几道填空题,看似让学生翻了书本,其实学生只是浮于表面,对重点内容一知半解。建议:①告知学生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要点预习;②生物教材的预习不等同于语文、数学的预习,无需字字落实,讲究的是把握内容的精髓,教师应该明确划出预习范围,有时候不必预习课本相应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等;③预习要有相应的检测。
三、低效的探究
在生物课堂中,部分教师为了“应景”,常常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美其名曰“小组学习”,但表现出的往往是小组在热烈讨论,问题却得不到真正的解决,有时候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没有探究价值,只是为了让听课老师觉得课堂气氛“很活跃”而已。低效的探究表现为:探究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很多;探究的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探究时学生不能掌握重点,不能有效突破课堂教学难点。建议:①精选适合学生探究、并有吸引力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有话可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②把握课堂探究的时机,不把探究当做课堂教学的必需品,有的教学内容需要探究,但也有的内容无需探究,教师直接讲授也行,选择的问题要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③探究时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规定时间、组内合理分工、小组推出课堂交流的人选等。
四、低效的评价
初中生物课堂中存在的低效评价现象有: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过于简单、过分强调鼓励性评价等。建议:①课堂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对本节学习有清晰的认识,所以评价不应太过笼统,而应该针对学生的作业、问题进行合理的预设;②鼓励性评价也需要,但不能否定甄别性评价,相对而言,甄别性评价更客观一点;③评价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对学生全盘否定,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既知道存在的不足,又能进一步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低效的作业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式;活力课堂
一、让生物课堂活起来,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教师先“活”
起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负责对知识进行讲解传授,而
学生扮演的则是听众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对素质的要求。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初中教育进行了改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为了让生物课堂活起来,就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生物教学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引导的作用,在引导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实现教学的民主与平等。通过设置问题的教学方式,可以有力地唤醒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
趣,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进行探索。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课时,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并问学生在看到课题之后,学生有什么想问的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热情,使学生跃跃欲试。
二、让生物课堂活起来,重在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1.密切联系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而产生这种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在教授课程时没有贴近生活,不联系实际,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硬性的教育,学生对于一些概念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论难以接受,教学效率自然不会提高。生物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贴近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生物思维。例如,在讲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呼吸与温度、水分有关时,我们知道温度高、水分充足种子的呼吸越高,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越强。因此,在对种子进行贮藏时要在低温、通风等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2.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学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殆尽。因此,为了改变这种问题,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包括谈话法、问题法、讨论法、情境法、讲授法、角色扮演以及游戏活动法等,而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属角色扮演和开展游戏这两种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在生物课堂上开展游戏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还能够让学生参与到生物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受精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扮演子房以及其结构,剩下的学生扮演果实以及其结构,当子房中有学生喊出名称时,在果实中相对应的学生也要走到那组中去。
3.使用电教手段,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生物主要利用器官来对知识进行感知,局限性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电教进行教学可以收集大量的相关知识,利用各种有趣的视频、文字或者是动画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将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将生物中的一些生长过程在视频中快速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整个生长的过程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激发生物学习兴趣,牢固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在学习开花、传粉以及受精这个过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教学课件,在讲述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这个生长过程,在动态状况下来认识整个过
程,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成效,还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打造一个有活力的教学课堂,教师就要开展多种多样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利用眼睛、脑袋和嘴来进行生物学习,通过这些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用感官去认真感受生物的奥妙,并获得经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实践,还能够通过实践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还能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欲望和动作操作的热情,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活”动中提高。
参考文献: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农业、牧业、渔业、医药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许多的科学技术都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将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纳入生物教学的内容中,将生活作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来源,呼吁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因此,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初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启蒙阶段,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充分结合了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中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生活当中,激发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生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促?M中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第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与中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积极从身边的事物中吸收营养,丰富初中生物教学资源,有效提高了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素质,以及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一)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教学的学习气氛
改变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氛围,生活化教学策略中,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改变课堂学习气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当学习到生物知识之后,可以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部分问题。教师在为学生构建学习气氛前,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初中生物的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化学习的气氛,将学习与生活充分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如花朵、树木等生物,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温度对花朵的影响。让学生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学习,提高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4]。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更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抽象性较高,且分类较为复杂,仅仅通过生物教材文字叙述无法真正了解到所学内容。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在教学领域融入现代科技,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生物生活化策略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成为新型教学的趋势。初中生物课程本质上属于实验科学,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当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生物知识真实的展现出来,利用图片、视频等内容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以直观理解的内容。当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观察到所学内容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将生物知识与生活产生联想,进而更能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度。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着引导者的地位。例如,教师在教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准备多种藻类、苔藓以及蕨类植物的图片。在学生能够辨认与认识该类植物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索,让学生回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见过哪类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来对藻类、苔藓与蕨类植物进行区分,更深刻的掌握生物知识。
(三)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P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学质量
G633.91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小学向高中过度的重要环节,生物课程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创新生物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生物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生活化的学习意识,学生要将实际生活经验和生物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良性教育系统,使生物教学更具人性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现实,营造生物课堂的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初中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初中学校比较重视主要科目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还有参加中考的科目,包括物理、化学、政治,而生物一般在初中后期就结业了。因此,部分初中学校对于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更忽略了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二)初中生物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初中生物因为不是主要科目,很多生物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身心疲乏,必然在生物教学备课时有所忽略,因此,生物教学质量较其他学科而言相对较低。其次,部分生物教师不是专业毕业生,生物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生物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就是按照教材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不利于生活化教学的展开,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新课程标准曾指出初中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要的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教师的主导作用掩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生物课堂主要是教材讲解和挂图展示,课程十分单调,导致学生对生物课程兴趣不高,而且生物教学与实际脱节,没有渗透生活化的内容。
二、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物课程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注意在实践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要运用生活化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物课的来源主要是生活,生活化内容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例如在讲解生物变异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旨在强调遗传基因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世界》等纪录片的片段,例如播放食草动物幼崽出生的画面,一般幼崽在出生一个小时内就可以走路,说明了这一物种的遗传基因的表现。
(二)生物教学内容要尽量生活化
初中生物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内容,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进而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教师要构建与生活实际关联的生物教学体系,充分增加学生的理论与感官认识。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设计为案例,进而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植物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借用班级养的花作为例子进行讲解,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提高,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深入进行生物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开展生活化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植物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带领学生接近大自然,观看植物的生长形态,从而真正理解生物知识。
(四)教师布置学生任务要生活化
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任务布置时要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探索去印证学到的知识。教师要布置体验式的作业,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家长带学生参观动物园,了解动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发言,进而提高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学生在完成这种体验式任务的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实践,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从体验的任务中体会到成就感,进而树立学习生物的信心,养成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生活的习惯。例如,环境污染会给生物带来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进行社会调查,学生主动去了解学校周周的污染现象,分析污染的原因,分析环境污染给动植物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生活化”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反思的学习,进而加深对自己周围世界的感受,加深对生活的体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中列举生活实例
初中阶段学生性格较为活泼和叛逆,因此,教师要抓住中学生的认知及学习规律,开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初中生思维较为具体、形象和感性,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很多生物学现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常识。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学生分析,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充分挖掘生活资源,选择贴近学生的实例作为生物教学素材,加强生物教学同生活的联系。教师采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
(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生物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协调的教学氛围。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合作及探究活动,学生要主动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和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讨论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初中生物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多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要点分析
一、前言
从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要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积极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最后,应积极利用实验教学手段,发挥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以上三项课堂教学要点,推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全面发展。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意识
老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老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推进开放式教学,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乐趣。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堂教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了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满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需要。
3、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老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理想气氛。此时,老师要及时地引导并激起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学生在一种宽松、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老师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地表现其探究欲望和探究行动。
从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看,结合生物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初中生物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新鲜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充满探究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自觉的深入到课堂内容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考虑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含有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发挥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
考虑到生物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应重点开展实验教学内容,利用实验手段,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将实验教学作为重点内容来开展,应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对学生的生物课学生产生促进作用。
3、在实验教学中加强老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考虑到实验教学的复杂性,老师应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指导,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生物学知识。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发展的目的,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全面掌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卢瑜健;;浅析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32期
[2] 李峰;;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整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3] 彭代辉;;对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6期
[4] 孙合顺;;浅析初中生物学习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关键词:生活实物生物课堂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明确指出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并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秀的生物教师的课,为什么同行都爱学、学生都爱听,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艺术.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离不开融入生活味.在生物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可以让生活实物走进来.
一、利用生活实物,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拉近教材和生活的距离.用生活实物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眼前一亮,迫切地想参与这节课的学习.例如,在讲“饮食与营养”时,教师可以将一锅煮熟的玉米带进课堂,用玉米的香气唤起学生的嗅觉,让学生品尝一小截玉米,吸引学生的味蕾,从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摄入哪些营养物质.这样,师生一起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立疑激趣,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二、利用生活实物,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在探索新知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题材或实物引入课堂,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设计营养合理食谱”时,传统的课堂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在纸上写出一日三餐如何搭配.如此,学生既无兴趣,也没有直观、深刻的体验.这节内容,笔者有幸听过一堂精彩的课.上课教师将家里和食堂里好多品种的蔬菜、豆制品、鱼、蛋、肉用保鲜膜包装好带进课堂,这些“实物”包装上还有标签,写有名称、重量、价格.学生挑选食材,放入“购物篮”,再以这些“食材”为原材料设计一餐食谱,写在白板上,交流讨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家不易”,使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知识其实就存在自己的身边.又如,在讲“水中的藻类植物”时,教师可以在菜市场买一些新鲜海带,教室里每排学生从前到后拉一条长长的海带,让学生看、摸、闻海带……学生如此仔细、近距离观察海带,就会对藻类植物的真实存在和外观特征,获得深刻的印象和正确的感性知识.如此“壮观”的生物课堂,学生会终身难忘.再如,在讲“植物体的组成”时,为了直观地展示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教师去花鸟市场“请”盆水培的番茄植株(结有果实)来课堂.学生也将家里水培的吊兰、绿萝和风信子带来,顿时课堂生机勃勃.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植物的各部分,比较它们的根茎叶,在讨论、交流和争执中理解了“六大器官构成绿色开花植物”.
三、利用生活实物,解释应用,复习巩固
【关键词】初中生物 有效提问 策略
初中生物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自然学科之一,近年来南京市也开始将其纳入了中考范围,其所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大。但在初中阶段,生物这门学科与语数外这样的主科相比,课时相对较少,学生也不够重视,给教学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课堂提问能够巩固知识,及时反馈,并且能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便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此,提高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谈谈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几点看法。
一、目前课堂提问中的不足之处
从踏入工作岗位到现在已经七年了,我总结出了在课堂提问中自己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这也是很多年轻教师经常会犯的错误:
1.上课时喜欢一言堂,一般是从课开始一直讲到课结束,采用满堂灌的形式。
2.对有些表现较积极的学生经常提问,而对其他学生提问较少,这样就使得信息反馈的效果大打折扣。
3.着急赶进度,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非常短暂,往往很多学生还没充分思考就着急回答,结果错误较多,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提问的问题不科学,只是单纯的问学生“明不明白”,“理解吗”,“是不是”等等,旨在追求热闹场面,学生一问齐答,没有任何启发性。
5.所提出的问题没有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层次分布,或者较简单,不能起到反馈作用;或者较难,没有遵循从易到难的过程,学生不能适应,无法作答。
6.惩罚性提问,发现有学生精力分散开小差,突然点名发问,借机惩罚,久而久之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像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所以寻找一种有效的提问策略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提问。
如何设计有效提问,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设置层次清晰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吃透教材内容,熟练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在设问时应重难点突出,考虑到学生的分层,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例如,在讲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内容的小鼠实验时,我设了四问:A.实验用了几只老鼠?分别是什么颜色的?B.实验中每只老鼠分别提供了什么?C.生出的小老鼠是什么颜色?原因是什么?D.该实验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这组问题逐个深入,由浅入深,步步提高,体现出与学生认知规律的一致性,兼顾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效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达到了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利用启发性提问,诱导学生自主学习。今年初中生物实行了新的《2011年版生物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所提问题要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发现。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探索生命的方法》时,教师展示给学生四种探究方式,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种最科学的方式,并说出理由,总结出科学探究的对照性和单一性原则。这样,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教师不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诱导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
3.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进行探索研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课时,我找了一段视频,描述三国曹操如何利用条件反射使士兵暂时解决了口渴的故事,就是学生熟知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并设疑:为什么士兵听到前面有梅林就会感到不那么口渴难耐了,曹操到底利用了人体的什么生理机制?学生大感兴趣,带着好奇心认真听课,掌握了这节课的全部知识点。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精彩而灵动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更多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作为教学的指导性建议。为了实践新课程理念,初中生物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的动态特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出发,积极构建精彩而灵动的初中生物课堂。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融入知识的海洋,在主动认知和积极思维中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是初中各学科必须重视的教学要素,也是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追求所在。由于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敏感性不足,亟须以一种新颖且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求新、求变的价值取向出发,时刻关注学生心理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通过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素材的感官反射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以主动的心理情绪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教学“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结合上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创设故事情境:“王奶奶非常喜欢养花草,卧室里、客厅里都是绿色植物。入冬后,王奶奶总觉得起床后没精神,医生说是屋子里的花草造成的,王奶奶就纳闷了,都说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氧气多了应该更精神呀,为何会起到反作用呢?”故事情境让学生沉浸在好奇之中,急于探知其中缘由的心理情绪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借此因势利导展开教学,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很快形成。
二、运用课堂授新的情感策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授新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运用课堂授新的情感策略是实践新课程理念、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关键。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与体验,开发教学情感因素,不断活跃师生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师要切实领会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髓,从学生的角度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确定教学要求和教学范围,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营造学生的积极态度、畅快心情和活跃思维。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加工处理,通过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使学习内容充满情致和韵味。如学习“种子的萌发”时,可讲述生理学家和医生利用种子萌发时的巨大膨胀力完整分裂头骨的故事;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时,可介绍科学家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发现肉食杆菌的消息。第三,要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枯燥的生物知识幻化为生动、直观的视频或画面,有效降低教学梯度,增强课堂教学的愉悦性和趣味性。如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组成和作用,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动感呈现中自然地进行深度思考。第四,适时利用学生表现欲,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生物知识及应用比赛,以同学间你追我赶、拼搏向上的竞争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轻松自如地进入知识的殿堂。
三、开展教学问题的自主探究,丰富学生认知体验
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把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对此,初中生物教师要构建与时展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而能动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自主探究,通过互动的课堂探究活动丰富其认知体验。如教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时,可以在学生通读教材并初步掌握了知识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下列问题探究:①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各项生命活动的?②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③影响神经系统反射的因素有哪些?④分析典故“望梅止渴”这个反射的反射弧。有问题做依托,学生议有纲,探有目,在互动的课堂探究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在充分的交流、辨析中较好地掌握了生物知识,又进一步感受到生物探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四、实施积极恰当的课堂评价,巩固学生学习信心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收官之举,是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使课堂评价在构建精彩而灵动的初中生物课堂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当按照新课程“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的要求,尊重中学生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在全面掌握学生知识基础、性格爱好、学习状态、意志品质等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本着激励、欣赏、期望的原则设计富有积极情感的、目标多元化的评价语言;要从发展的角度评价每个学生,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上的点滴进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初中生物学习过程的和谐性,巩固学生学习信心,完美地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陆培培.创设情境,让初中生物课堂灵动有效[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02).
摘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的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是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以7、8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认知投入三方面进行探究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策略。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形成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关键词:参与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学生参与度
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是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真正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还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及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首先查阅学习相关理论及文献资料,寻求研究此课题的理论指导和依据。参与度界定即“有效参与”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学生参与涉及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方面的活动。我们把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活动称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由此,我们把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定义为: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
对我所教授8年级4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参与度的问卷调查与情况分析发现学生生物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是1)、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在追求中考科目的高分,使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使教育改革流于形式,结果是少数学生被动参与,多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不参与。2)、即使目前实施课改,在非公开、非示范的日常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表面参与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没有主动参与。3)、教师的理念陈旧,教法单一,很多课堂上根本没有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具体策略是:
1、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愉悦的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
我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宽松的参与学习的心理环境,时刻给学生和蔼可亲、可近的形象,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自信。只有这样学生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敢想、敢问、敢表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自信心。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要让优等生有事做更优秀,让中等生做的满意,让后进生做得开心、得到尊重,建立自信,超越自我。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充满阳光,充满自信,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堂上尽量做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全员参与,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我们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分小组进行各种常见绿色植物盆栽种植活动,有分工有合作,使所有学生行动起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符合学生的好动心理及认知规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课堂教学的策略,达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目的。
4、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调控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灵活驾驭教材,精心选择教学材料或课件,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如:课前3分钟演讲、多媒体教学等设计各种活动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调查、实验操作,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有效运用等提高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模式。
5、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
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一节教学时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讨,我设计的讨论题有: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活动?生物科学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什么样的科学活动?你心目中的生物科学家是什么样的?生物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有什么关系?这样设计,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不断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中,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无论是行为、情感还是认知都持续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6、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传统课堂教学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老师是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生机和活力,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手段。我采用小组竞赛,小测试、评价量规、评价量表的设计使用等,每堂课保证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及师评的方式,进行学习评价,这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此过程中又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纠正。
我认为课堂上教师语言幽默诙谐,肢体语言生动形象,恰到好处的生活实例,日常生活中素材的充分利用,提高自身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等等都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教学参与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本人首次尝试课题研究,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不足。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应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改变教学观念。(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二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外国教育资料》2007年第1期
[2]毛新勇、孙长根《建构主义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上海教育》1999年第1期
[3]《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淳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浅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运行机制》深圳市南油小学孙连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李臣之
[5]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6]马永贞《提高学生高中数学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百度文库.教育专区.教学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27-01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农、林、牧、副、渔、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面对这么一门具有基础性、重要性、广泛性和特殊性的学科,积极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务必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发挥主体作用,获取举一反三的生物知识。
二、高效生物课堂的内涵分析
高效者,效率效能高也。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孜孜追求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一直是我们朝思暮想的教学目标和最终的教学目的。一是作为主导者、合作者、引领者的生物教师要善教,其施教效果佳完全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取得最大化的生物课教学效益。二是学生要善学,其在老师的引导下接受新知识的效率高,牢固掌握新知,创新运用知识,掌握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思维开阔,思维活跃,善于推陈出新,与众不同。
三、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策略思考
初中生物是一门较为特殊、抽象、难学的学科,其本身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较多,学生对其是否真正感兴趣,是否真正从内心发出“我要学”的铿锵之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引导学生愉快走进文本,欣然走进缤纷多彩的生物世界,亲身感受世界生物的奇观和奇妙。
1、在运用信息技术中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像、文字、声音、数据于一体,容量大,表现丰富,形象直观,把它运用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能把抽象、枯燥、深奥、单调的生物内容演绎为具体、趣味、浅显、易懂的生物知识,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疲劳感和紧张感,化难为易,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教学《有丝分裂》这个内容,若单靠传统的板书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得到的只是抽象的、一知半解的生物知识,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真正体验到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能把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活泼,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始至终兴趣盎然,轻轻松松理解并掌握了有丝分裂的知识,学习效果显著。
2、在实施分层教学中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素质教育教育承认学生差异,这种差异在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知识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要求我们在进行生物学习时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应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使不同学习成绩档次的学生在生物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人人学有用的生物知识。一是学生分层。根据学生平时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觉、情绪、意志、行为等特征,及某个阶段的生物作业状况、水平测试状况、自我评价状况,进行分层施教,有的放矢,追求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高效教学。二是预设分层。追求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充分预设、巧妙预设。即备课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事先设计好哪些问题由哪些学生回答,哪些内容由哪些学生解读,让学生在老师的精心预设中获得提高,看到希望,促使学生从进步走向进步,从成功走向成功。
3、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离不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这是因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能使学生顺利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保护环境》伊始,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村庄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所增加,村民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起,这个村的人陆续患了一种怪病,患者先是腰疼关节痛,接着全身剧痛,连呼吸和吃饭都困难,严重者个子变矮,且病死无数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悲剧呢?原来是该村一条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化学物质镉元素,镉随废水流进稻田,导致大米中也含有镉,侵害人们。”这个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吸引学生,较好地达成了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目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4、在进行合作探究中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践行所学生物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然而,当前的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却依旧没有意识到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生物学习。特别是随着新课标在初中教育中的推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刻不容缓。
1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
伴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模式、目标、思路和方法等也在发生着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生物教师依旧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常常忽略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至于实验教学完全沦为了生物课程教学的“副科”,甚至有些生物教师将实验教学完全看成了“兴趣课程”,即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而设置的课程,那么在这种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为了成分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需求,生物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来开展课程教学,同时这也是顺应当前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否则教学势必会停滞不前。因此,生物教师需要率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来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就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而言,其主要包括教学时间、目标、资源和空间等的开放。比如,教学空间的开放是要求教师不要将教学的场所局限于课堂上,而应该扩展到实验室或者课外等地方。例如,在讲解“生物圈里有哪些绿色植物”这部分生物知识的时候,生物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来合理运用开放式教学思路和模式,组织全班学生一块到学校周边的公园去观察一些具体的植物类型,并要引导学生仔细辨别草本和木本两种植物类型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在课外观察地过程中切实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有关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来。
2创设趣味实验,激发参与兴趣
俗话说:“嗜之越笃,技巧越工。”这点充分凸显了兴趣在人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同我国古代教育家所说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只有“激趣”,学生才可以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否则即便教师强制性要求学生学习,那么学生也只是表面上应付教师,却没有积极进行思考看,那么实际的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在当前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应的实验形式包括演示型、观察型和制作型等多种类型,并且各种类型的实验又包含了许多具体的实验内容。在这种背景下,生物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一个良好的条件。此外,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不可单纯地采用演示型生物实验来开展教学,以避免学生对生物实验学习产生厌烦感。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要将学生切实作为课堂的中心,并要合理运用制作型或者活动型等多种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例如,在讲解完“种子的萌发”这部分生物教学知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该部分的生物知识,生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行种植一些自己喜爱的农作物种子,比如玉米、小麦、大豆和花生等,并要在课下定期观察和记录这些种子发芽的整个过程。而针对自己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麻烦或者疑惑,生物教师或者家长需要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难,以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种子的整个萌发过程。通过学生亲身践行这种生物实验,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生物知识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教学中来。如此一来,学生通过这种实践性的生物实验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开展课外教学,调动学习热情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一味地将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课外教学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了解和学习生物知识的时间也局限在了课堂教学中。初中生物知识看似比较枯燥、乏味,但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实际上蕴含着大自然的魅力,所以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外学习时间,比如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活动作业,使学生在课下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自行解决这些趣味性生物作业。此外,在设计课外教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兴趣和爱好来综合考虑,确保学生可以对这些生物作业产生兴趣,以避免学生因枯燥、乏味的作业而缺乏学习动力。因此,通过合理运用课外作业,则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的生物教材的不足,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例如,例如,在讲解“生物圈里的绿色植物”这部分生物知识之后,生物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外实践作业。比如,让学生亲自到学校周边的相关公园中去自行采集和制作一些植物样本,同时要做好各类标本的数据标注。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在课下自行动手实践和查询相关生物资料,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掌握这些生物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总之,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帮助学生践行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教学中来。因此,在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创设趣味性实验和开展课外教学,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杨怀 单位:贵州省黔西县林泉中学
参考文献:
[1]蔡远龙.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5(18):2-3.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设计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异常紧密,很多的生物知识都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生活中的很多常识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题材,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做过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如果将一勺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吃下去,你肯定会选择拒绝,但是如果用这一勺盐烹调出一碗汤,你肯定会美美地喝下去。这个比喻中的盐就相当于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将盐溶解的水就相当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只有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我们的生物教学才能够焕发出无限的精彩,学生对于“盐”的吸收才会更加彻底。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生活元素不仅能够拉近学生在心理上与生物知识的距离,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会随着兴趣的提高而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实力也能够被发掘出来。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生活化元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生活化元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寻找实际生活与生物课堂的结合点,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极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对于熟悉事物的另一种认识也会产生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生物学习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发现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如此广泛的应用,这种不经意间的发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浓厚兴趣,教师应该牢牢地抓住这些不经意的瞬间,以此作为我们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将学生带进神奇的生物学世界。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注重寻找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我们的生物课堂之间的结合点,并对这些结合点加以充分的利用,以陌生的知识唤起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加深对于陌生的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以此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让学生由被动的体会到主动的发现,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大幅度地提高,这个转变也将会对学生的生物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以学生既有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出发点,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每一个学生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之前并非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较为初级的知识体系,虽然不够完整和严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存在,所以在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的既有知识体系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重视,任何知识都不可能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以最适应的方式来将生物知识消化和吸收。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深刻了解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用生物学的知识来唤起学生生活经验的共鸣,引发学生思想内在的化学反应,加速学生对于陌生的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初中生物中所讲述的植物和动物,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平常,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着驯养宠物和种养植物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以此为教学的出发点来将学生逐步地引入动物和植物的世界中,用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功效。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以生活的角度感悟生物学
情境教学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对这种教学方法加以充分的利用,为我们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提供一个完美的推动。例如,我们在学习生物的组成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水在动植物体内所占的比重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只是从课本上了解到几个百分比的数字,
这种理解和记忆是比较薄弱的,但是如果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在我们炒青菜的时候,在炒锅中即使不加水也会在菜出锅的时候出现很多水,这就是因为植物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烹饪的过程中溢出的原因。通过这个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会对课本上的精确的含水百分比分数产生一个深刻的印象。
四、合理运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实验是生物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实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生活化意识也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激励,初中阶段接触的生活实验较为简单,但也非常的实用,很多的实验过程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就是我们利用实验教学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良好出发点。例如,在生物试验中有一个章节是验证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就会因失水而萎缩,这个实验的简单过程是取植物的一小部分,放入高浓度的溶液之中,然后用显微镜观察一段时间之后细胞的状态,这个实验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腌制咸菜的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我们的学生感叹这个相似的时候,不禁会发现其实二者运用的是同一个生物学原理。反之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也会指导其进行生物学的课堂实验,两个相反的过程并不冲突,反而相互促进,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初中生物教育 教学方法
目前社会情况下,有两个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分别是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精神越来越受大众关注,然而,相对于人文精神,却越来越不受到重视。人文教育作为一种以提高人文素质和涵养为目的的教育,也是在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一个学生如果只接受科学方面的教育输送是远远不够的,按照长远的角度发展,科学教育应该和人文教育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高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1]。当然,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在生物课堂上渗入人文教育,仅靠教材是很有局限性的,教师作为传播文化的使者,更应肩负起人文传播的使命,把人文教育渗入生物科学教育中,不仅仅传播枯燥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人文教育,使两者相融合,从而达到科学和人文的共同教育,学生不仅吸收了知识点,而且培养了真知、善良、聪慧、好学的各种优秀品质,这是仅仅传授死板知识点不能够带来的意外收获。
1.珍爱生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承载着整个家庭的爱和希冀。然而,一些初中生正处于尴尬的年龄,对于生命的认知比较浅显,爱做出格的事情博人眼球。一些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某些青少年发生自杀或者自残的现象,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亵渎,说明他们对于生命的认知不是很清楚,这种不珍重生命的现象要如何改变?就是让他们对生命有全面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后开始对生命有全新的认识[2]。
2.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
生物是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科。科学家们科学研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发现真理、探求真理,告知世人种种社会现象,让人们相信科学,打破迷信的思想观,这就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生物学背后的科学家探究真知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为了一个数据而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种精神就是追求真理的严谨态度,可以引导学生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负责任对待每个细节,这是出于对真理的尊重,要严谨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有责任心、严谨的人。再如教材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植物生长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等资料,让学生体会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感受科学家在探究发现真理,通过理解前后实验的关系过程中严谨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科学家们孜孜不倦探求真实的现象,所付出的努力教导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要求真务实、严谨好学,这类科学和人文的碰撞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5]。
3.审美教育的培养
在生物课程中,我们将身体的构造给放大,在其中,我们可以对身体内的构造和形状等有大概的轮廓。介绍生物品种种类时,发现原来大自然是如此绚丽多姿,如蝴蝶的翅膀、变色龙的颜色、鲜花的多姿多彩等,这些都是具有美学研究价值的,通过很多种方式展现这种美,如看视频、观看图片、户外真实体验等,都可以对大自然的美深深折服,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带来美的感受,从对美的欣赏中,学生可以对大自然多些尊重和敬畏,那么乱摘花、乱踩草坪、乱扔垃圾这种现象是否会有所减少呢?再如,DNA双螺旋结构和DNA在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充分体现出对称美和科学的严谨美[6]。通过这样的生物课程,让学生发现无处不在的美,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的情怀,发现不同角度的美感,爱上这个绚丽多彩而美丽的世界。
4.道德的指引
人文科学是对社会和个体的关心关怀,最终目标就是求善。生物科技中新出现的问题,如克隆羊多里、试管婴儿、DNA复制等这些生物学的伦理问题,我们要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操守关心和坚守。这些新兴的生物学科技,我们要用高尚的道德守住底线,不能利用这些科技做些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谋取暴利或者满足自己的欲望[7]。要在传授这些知识的同时,灌输关于伦理道德的内容,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要做正确的利民的事情,让生物科技造福子孙万代。
结语
人文教育与初中生物课堂的完美结合带来的影响力是很大的,生物科技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通过生物课堂我们可以了解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和周围的社会,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重视人文精神教育,让课堂更加充实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巩美玲.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傅紫薇.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4]欧金凤.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教育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刘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主体地位;课外活动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做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现行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素质得到可能和充分的发展,发展的方式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机械、呆板的。在教学中,互动存在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之分。我认为,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更要突出学生的“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呢?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关键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关键。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大纲和课堂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结果往往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权,情况就会不一样。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动”起来,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感情,将使学生从情感上对教师认同,进而把情感上的认同迁移到学科学习上。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建立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充分热爱学生,这就要求教师:
1.处理好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应当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和蔼可亲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2.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思想,与学生平等地讨论、交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
3.以极大的热情走上讲台,并在讲课过程中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经常环视全班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在注意自己。
要感觉到讲台是老师施展才华的地方,我每次在讲台上向学生讲述一个知识点后,都会环视全班学生,当看到多数学生回报我以会心的点头时,就知道学生掌握的程度。同时,教师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妥之处,使师生均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
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动起来
要使学生愉快地上好每一堂n,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入迷,入了迷,就钻得深,学习才有成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力争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唤醒学生,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动起来。
例如新课的导入要有吸引力,它可以造成学生的“悬念”,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目的。教师以一个谜语、一则故事、一句成语、一幅画等,结合学生动手实验或是精心设计的问题开头,就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动起来。如讲授“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教师的导言可以从提问着手。如:“同学们,我们平时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非典型肺炎(SARS),其病原体是生物吗?”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同样结尾对本课的总结,以及对下节课的展望也很重要。设置一个悬念或结尾,留有余地,打个问号,引起共鸣。如在上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后,我问学生:“基因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的传递有什么规律呢?”“亲代的性状一定会在子代身上体现出来吗?”“子代为什么会出现亲代所没有的性状呢?”这样为下一节课“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设了“疑”,引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认真思考,在下一节课认真地听取老师对这些问题的解释。
四、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在课外活动中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展、体验,做到教、学、用三者统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1.结合教材,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生物园开展活动。如教学植物的类群后,组织学生在校园和植物园里认识各种植物。结合环境保护,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益虫益鸟,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