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土地数字化管理范文

土地数字化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05 16:20: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土地数字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土地数字化管理

篇1

[关键词]数字化地形图 测绘 保密特性 应用

中图分类号:S771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39301

正文:

在城市建设、规划及国土资源管理中,数字化地形图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保证了数字城市建设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数字化地形图的应用比较广泛,且保密等级非常高,很长时间以来,对数字化地形图的安全管理与提供使用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例如在快速提供给使用者数字地形图期间,存在保密性不足的缺陷,而如果加强了保密工作的时候,又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中的工序非常复杂。现在,市场上的数字化地形图软件在保密性方面尽管都在不断的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疏漏会导致泄密,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加强保密管理。

1、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中的保密管理

1.1外业数据采集

与平板测图类似,数据化地形图也需要进行外业采集地形坐标、地物及高程等,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内业编辑最后成图。在测图时,主要采用全站仪,通过便携机、电子手簿及掌上电脑等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对于工作人员难以到达的森林地区、高山地区可以通过全站仪测出完整的数据,保证了数据的精度,也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内业数据整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外业数据到内业数据编辑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保密管理,防止泄密。

1.2内业数据整理

内业数据处理工作相对比较少,主要是根据外业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装饰。所以,内业数据整理工作主要是有数据采集方式的不同所决定的。在掌上电脑、便携机所采集到的数据,大部分已经完成了编图工作,因此,内业整理工作就比较简单。但如果采用电子手簿采集外业数据,那么内业工作量就非常大了,而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数字化地形图保密性最差的时候,因为要对数据进行大量的处理,数据需要反复的进行调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信息交换比较频繁,也是容易出现疏漏的地方,因此,在进行内业数据处理时,从根本上提高保密性的措施就是采用便携机或掌上电脑来采集数据,而采用电子手簿方式采集的数据进行内业整理时,就需要加强保密管理。

1.3数字化地形图的精度

数字化地形图在测图时,受到的人为干扰因素较少,比传统的测图工具的误差要小很多,记错误差、读错误差及展错误差都非常小,这在很大程度上保真了数字化地形图的保密性。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对距离、坐标、方位及面积自动进行提取,所以采用数字化地形图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测图。在精度提高的同时,也要保证数字化地形图的保密管理,提高数字化地形图的数据库安全性能,在使用功能方面也要加强管理,最大限度的确保数字化地形图的保密程度。

2、数字化地形图使用过程中的保密管理

数字化地形图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两个部分,即服务器与客户端。因此在使用功能上也主要针对这两部分实现,分为服务器端功能及客户端功能,一个是针对管理者的,一个是针对申请者的。

2.1服务器端保密功能的实现

首先,将DWG图中的实体批量转变为自定义实体。如text转变为ASGHY_text,lwpolyline转变为ASGHY_lwpolyline等,经过转变以后,DWG文件就只能在该软件中以及经过授权的AutoCAD上才能进行使用;2)对实体变换后的DWG图进行批量加密,一般情况下加密算法比较多,管理者可以选择使用,文件加密完成后,所有文件以长二进制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相当于对文件进行了双层保护,即便是出现文件泄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数据的保密性。这两种功能通常在前期工作中经常利用。3)例举出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和硬件,在某个文件中进行记录,与之前的记录进行对比,将变动情况通知给管理者;4)对客户端的请求进行监听,对不同的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5)对客户端的申请进行提示,如果之前已经有过某一地图的申请,提示是否重复申请,并在系统总图上标记出来。服务器端除以上几种常见功能以外,还包括用户管理、权限变更变量、数据库管理、批量DWG数据处理、批量加密解密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2.2客户端保密功能的实现

1)与服务器数据库进行连接,如果用户信息表中不存在本机信息,那么就会对服务器发出请求指令,在请求指令被确认以后,向用户信息表注册信息,对用户信息表中已经注册的信息实时进行读取,如果表中的MAC地址与IP地址等和本机不匹配时,服务立即停止,AutoCAD自定义实体不显示,需要用户重新进行注册。该功能主要作用是保证了DWG文件只能在特定的局域网内实用,管理者可以随时中断对客户端的服务;2)向服务器申请用图,在得到确认后,将相关的申请数据写入申请信息表,根据位置、范围及条件等,批量从数据库中下载数据到本机,然后将下载到的数据进行解密,得到自定义实体DWG图;3)自动拼接全部的DWG图,可根据面积大小或文件量大小划分多个拼接文件;4)按照范围线批量对拼接后的图进行删剪;5)对客户端AutoCAD输出、及打印等功能进行屏蔽,防止泄露。除以上几种功能以外,客户端还具备统计分析、条件查询、DWG自定义实体转换及批量实体处理等功能。

3、数字化地形图保管时的保密管理

进行数字化地形图的测绘时及应用时,为了实现数据的浏览与查询功能中,数据库的应用是关键因素,数据库应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程序是否操作方便和查询速度是否提高,以SQL 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为例进行分析,由于数据表具有不同的作用,可以将数据表分为三类:第一,用于绑定和管理用户注册信息的表:包括计算机名、用户姓名、IP地质、身份证号、注册时间、MAC地址、用户照片、主管领导、科室等,这些数据信息可以是申请者在注册时输入,也可以由管理者录入,在应用通常不能修改。第二,用户申请信息存储的表:包括用户姓名、申请时间、身份证号、用途、地理范围、比例尺、面积、相关扫描文件、保密等级及备注等,该表是实时更新的,用户成功申请一次,该表记录就会被录入一次,并且是存在备份表中,该表索引的关键字为用户的身份证号。第三,用于存储DWG相关信息及加密后二进制文件的表:包括地理范围、地图名称、绘图员、比例尺、成图日期、测量员及DWG二进制加密文件等,该软件的核心就是该表,使用者进行数据查询与获取都是针对该表进行的操作。

结束语

在数字化地形图的保密管理中,首先应该提高数据处理软件的保密性能,包含服务器、客户端中的软件,其次,也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从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提高数据的保密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字化地形图得到安全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晓燕,宁波.提高地形图管理水平的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1).

[2] 孙小洁.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体会[J].华章,2010(11).

[3] 周欢欢.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4] 李龙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36).

[5] 陈淼清,欧胜利.GPS-RTK技术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

篇2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形势严峻。本文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利用角度作些探讨。总体上看,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贫乏。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我国耕地、林地、牧草地总量2004年分别高达12244.43万公顷、23504.7万公顷和26270.68万公顷,分列世界第四位、第五位和第二位,但人均分别约为当前世界平均水平的38%、31%和35%。以耕地为例,我国一直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从1996年到2004年,全国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至18.37亿亩,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消耗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迅速下降,极大地加剧了粮食安全问题。以人均年需400公斤计算(含其他用粮),必须保证在2010年和2020年有1.11亿公顷和1.18亿公顷耕地用于粮食生产,而2004年全国耕地才1.22亿公顷。

工业经迅猛发展导致工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尤其是重型工业的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大对土地资源消耗。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继续挑战耕地资源保护。由于未来十几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净增约3亿,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必将直接带动城镇住宅用地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用地需求迅猛增加,生态建设对既定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持构成强烈冲击。根据测算,以2000年为基期,我国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的全部潜力为2.1亿亩,但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束缚下,后备资源一定程度上能对当前高强度的耕地消耗起到缓冲,但无法从根本上抵消耕地持续锐减态势。而土地利用浪费严重加剧了资源“瓶颈”效应。我国土地资源供给将面临着所未有的挑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但是作为人口大国,土地资源的极度稀缺是需要深刻认识的基本国情。

1.人均土地小国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0.777公顷(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截至2005午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1亩降为1.4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0%。

2.未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2005年,全国耕地12208.27万公顷(18.31亿亩);园地1154.90万公顷(1.73亿亩);林地23574.11万公顷(35.36亿亩);牧草地26214.38万公顷(39.32亿亩)其他农用地2553.09万公顷(3.83亿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601.51万公顷(3.90亿亩);交通运输用地230.85万公顷(0.35亿亩);水利设施用地359.87万公顷(0.54亿亩);其余为未利用地。值得关注的是,未开发的土地资源相当有限,仅占全部土地的25%。在十分有限的未开发土地中,相当兰部分属于荒漠化等不可开发的土地,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据估计,目前可开发为耕地的土地面积仅约667万公顷(1亿亩)。

3.最宝贵的耕地资源极为稀缺

在全部国土中,耕地只占14%,且总体质量不高。在超过18亿亩耕地上,坡度低于8度的平耕地只有9亿亩,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只占40%,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9%。更令人担忧的是,1996到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2亿亩,约占耕地总量的6.6%。到2004年底,全国城镇共有闲置土地、空闲地和批而未供地共计393.61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约相当于美国的1/8、印度的1/2。

4.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日趋严重

据1999年遥感普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5.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42%。全国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表层土流失量达50亿吨以上,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的化肥。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垦和放牧造成的植被破坏,使得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也造成了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土地的不断增加。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65亿美元,目前,荒漠化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粗放带来的弊端突出

当前在国土利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粗放利用。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失控,结构失衡,存量土地粗放利用比较严重。1990至2004年,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由1.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将近3.4万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布局松散,集聚性差;空间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突出。

农村建设有地的粗放问题也非常严重。2004年全国村庄用地2.48亿亩,人均村庄用地达到218平方米,比城市人均用地面积最高限98平方米多一倍以上。

2.未批先建等违法占用耕地问题依然相当严重

新增建设用地是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通过未批先建、以租代征等方式违法、违规占用大量耕地甚至基本农田,使耕地保有量一度处于失控状态。“十五”初期,特别2002和2003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达682万亩。到2005年未批先建耕地面积仍然达到30.8万亩。

3.占优补劣造成耕地质量普遍下降

国家多次要求各地在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要通过土地整理复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2005年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460万亩,全国建设占用耕地208.1万亩,虽然数量上得到补充,但补充土地的质量上却一直存在着占优补劣的问题。2005年当年,建设占用的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占67%,而补充的耕地有灌溉设施的只占35%。

4.预计到2020年我国耕地缺口在l亿亩以上

“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国耕地被占用的速度非常快,从1996年的到2004年,8年内平均每年减少1425万亩。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540万亩,耕地快速减少的态势得到扭转,但全国耕地资源仍然非常有限。耕地在不断减少、人口却在不断增加,按目前趋势分析,到2020年,我国耕地缺口将达到1亿亩以上。

5.我国未来占用耕地极限为1.5亿亩

耕地资源是无法通过贸易途径获得弥补的战略性资源。1996-2003年我国耕地净减少l亿亩,其中建设占地高达2240万亩,粮食从1996年的5.045亿吨,下降到2003年4.3亿吨,到2030年预计中国将达到16亿人口按照人均年500公斤的粮食需求计算(西方发达国家在1000公斤左右),需要7.2亿吨粮食。目前,世界谷物贸易量每年两亿吨左右,若中国可以获得1/4即5000万吨,我国自产的粮食也必须达到6.7亿吨。假设我国平均亩产达到525公斤,2030年我国耕地面积的保有量就必须达到17亿亩,这就意味着,我国在未来占用耕地的极限是1.5亿亩。

三、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安全利用的基本思路

未来20年,要保证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安全利用,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加严格规范地保护资源,从根本上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土地资源安全有效利用的规划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

l.总体目标

――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亿公顷(18亿亩)

――年度供地总量中有偿供地的比例达到80%以上(目前不足60%),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面积占出让面积的比列提高到60%(目前不足30%)。

2.主要任务

一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保护耕地,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经济发展用地。二是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研究和制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监督和管理。三足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国土资源的基础作用,在城乡用地统一市场配置建设上取得突破,保证土地市场健康稳定进行。提高土地的配置效率、交换流转速度和利用效率,切实加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改革完善土地产权管理制度。

四、保障土地资源安全有效利用的对策措施。

1.要更严格地保护耕地

(1)严格保护其本农田。按照耕地的保有量保持在1.2亿公顷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的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重点保护国家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的基本农田,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监管体系。以建设保护,加大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基本农田管理和建设水平。

(2)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确定各级、各类城市的规模和布局,切实防止城市无序扩张。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严格核定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有效控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坚持按建设项目考核,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确保与占用耕地数量质量相当。加快建设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提高耕地保护的信息化水平和国家监管能力。

(3)搞好土地整理复垦。积极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复垦。制定土地整理复垦工程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土地整理复垦质量。加大废弃土地复垦力度,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4)处理好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保障国家生态脆弱地区治理和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用地需求。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生态退耕标准和指标,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重点做好陡坡耕地、严重沙化地区等的退耕工作,严禁将土壤条件和耕作条件良好的平坝缓坡地退耕。生态退耕地区要确保每个农村人口保有一定数量的基本口粮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建设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

(5)加强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城乡各项用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要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支持农民最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重点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电网改造等新农村建设工程用地。

2.要加强土地调查评价和监测

(1)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按照统一标准、技术先进、图数一致、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要求,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在统一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的类型、数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建立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土地基础数据的信息共享。

(2)建立国家和省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开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渝地区、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地区、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继续利用卫星遥感等手段开展执法检查。开展国家级开发区(园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各业用地状况、集约利用程度和经济效益的监测。选择土地利用变化频繁、有技术条件的省(区、市),建立省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

(3)加强土地市场调查与监测。深化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查评价。开展全国主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建设用地供应、使用和交易情况的调查和监测。建立全国土地市场运行监测预警网络和市场信息系统。完善建设用地备案等土地利用监管制度。

(4)开展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实施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工程,开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规划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覆被变化、土地退化及生态环境建设状况的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角度评价生态环境建设效果,为农、林、水、环等部门提供公共性、基础性信息。建设全国重点地区的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3.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作为根本指导方针,全面完成全国、省、市、县和乡(镇)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强化全国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性、综合性和政策性,提高地(市)级以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性、结构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对区域和城乡土地利用的调控。按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的要求,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东部地区要优化结构,节地挖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部地区要合理布局城镇和其他建设项目用地,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生产能力。西部地区要在重点满足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基础上,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盘活存量土地,加强老矿山等废弃土地的整理复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3)严格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要求,科学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立土地利用计划分类考核办法,加强实施计划台账管理,及时评估分析计划执行情况,落实计划执行报告制度。

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农用地转用及其他土地利用项目的规划审查,对违反规划、突破计划批准用地和供应土地的,依法严肃处理。

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严格落实建设用地预审规定,凡不符合法律、规划、计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得通过预审。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完善约束与激励并重的规划实施机制,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部门协调机制和规划实施评估制度。

4.强化土地产权管理

(1)完善土地权利体系。改革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国家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及各类他项权利的主体、客体、权利义务取得和消灭条件等,建立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产权机制。

(2)实现土地登记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任务,及时做好国有土地产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变更登记,实现土地登记全覆盖,实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做好地土开发整理、土地置换中的权属管理。

(3)建立完善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研究基层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经费的解决途径,建立调处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形成一支高素质、有较高法律政策水平的专业队伍,依法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

(4)推进土地统一登记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范的原则,以县级为其础,建立自上而下的全国土地统一登记体系,实现土地产权信息、土地登记资料的异地查询和土地登记人制度、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全面推进地产信息公开查询服务。

5.完善土地有偿使用

(1)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严格控制划拨供地范围,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积极推进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完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调整土地收益支出结构,建立土地基金制度。

篇3

(一)发展缓慢

虽然信息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我国近几年在信息化推广上虽然力度很大,投入的资金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一些高校也推进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依然十分缓慢。一些地方高校,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方面意识淡薄和资金短缺是造成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发展缓慢,不利于我国图书资源管理,不利于各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也降低了一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因此加强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造成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图书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资金也比较充足,又是科技研发的前沿阵地,所以东部地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快得多。西部地区受经济影响,再加上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比较缓慢。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利于整个国家资源共享,会对信息化建设进度起阻碍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大对信息化程度较差的高校的扶持,加大网络化进程,弥补发展缓慢的缺点,改变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三)近几年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要求比较迫切

网络技术在这几年的进步突飞猛进,越来越需要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人才,这就让许多信息化不发达的学校感到措手不及,这让他们学校和学生错失了许多眼前机会。许多学校由于缺少这样的信息化管理,造成学校学术氛围较差,同时也很难培养出这方面的人才,这严重影响了学校形象,给人们造成这个学校不思进取的印象,影响学校招生工作。而且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缺失,让学生在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方面也不充分,导致学生对学校失望,影响学校口碑。

二、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法律和技术保障

一个先进的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是一个图书馆真正的精华,那么对于精华的保护就显得尤为关键。我国虽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对图书馆数据库进行保护,但私下下载和擅自对外公布等现象,以及对高校数字权和作者著作权的侵犯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由于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仍缺乏标准化的文件格式、检索标准及数据转换标准等等,这就让学校无法对数据库进行保护和管理,也无法及时追踪破坏数据库的行为,让许多人有机可乘。

(二)经费不足

地方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推广需要大量经费,据相关部门统计,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资料信息化每年的投入一般要占高校总投入的10%左右,而我国高校每年这种投入不到5%,到一些地方高校就更低了。加大对图书管理信息化投入,也就是要让学校调整一年的经费比重,影响了学校其他方面建设,图书管理信息化比较抽象,效果也并不明显,这就让许多学校缺乏重视,有的甚至直接放弃对图书馆信息化投入。

(三)基础设施欠缺

我国地方高校由于缺乏经费,所以基础设施也很不完善。首先,图书馆信息管理人才方面缺失严重,地方高校大部分图书馆管理工作者都是领导的亲戚,这就造成整个图书馆管理的素质较差,也缺乏一定的信息知识,这就不可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第二,我国地方高校由于信息技术较差,所以即使拥有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设备,也难以保证它的快速和高效;第三,地方高校也普遍缺乏学习意识,不能向周围学校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同时也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信息共享体系。

三、应对措施

(一)完善法律系统化建设

我们应该意识到,近几年通过网络进行犯罪的行为和侵权事件越来越多,许多人都在钻法律的空子,许多人因此遭受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安全的稳定发展,所以这应该引起国家足够的重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设计数据库、著作权还有隐私权等都受到法律保护,尽管我国在近几年出台了许多政策,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但这些条文都太空、太泛,针对性都不强。我们应该出台专门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保护的措施,根据我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制定法律保护措施,形成完备的高校信息系统法律政策体系,同时加大惩治力度,来保护高校数据库,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和隐私权。

(二)国家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国家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我国中西部地区受经济影响,一些地方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发展缓慢是我们都知道的实情,国家应该根据地方高校实际状况,推出一定的政策进行支持,同时要让政府给与学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足够的重视,让学校不至于在推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方向。加大资金支持,同时要对学校资金流动进行监督,要让资金真正起到推动学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上来。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信息化人才,学校应该采取聘任制度,聘取一些优秀人才对一些非专业人才进行指导,让它们熟悉基本操作,并对一定人进行专业培训,进而提高整个管理人员素质。我们国家要及时更新图书馆管理设备加快图书馆信息化进程,而且要加快对新技术的研发,为社会创造一大批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高效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并且能够完善对图书馆数据的保护使得安全性提高一个档次,便于对今后图书馆管理信息化进行合理的规划。

(四)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进入信息时代后,知识和信息越来越相互挂钩,如何通过网络将信息整合越来越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首先是将各地方高校一些重要纸质文档资源转化为信息资源,这对防止信息丢失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已有数字资源进行更新和压缩,同时对数据库进行升级和改造,要结合自己学校自身特色,形成独特的信息资源和数据库。

篇4

关键词:城镇;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集成管理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可以将地球表面的人工与自然相关信息都详尽反映出来,为城镇进一步建设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是一个较为繁杂与艰苦的工程,工程进度较慢,城镇周边实际情况也比较复杂。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测绘工作员工、测绘相关设施、测区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测绘质量达不到工程要求,需要重新进行测绘,又或者是返工等情况,导致测绘项目进度得到保证,加大了项目的成本。而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绘相关工作,经常会导致返工率与成本的提高,所以项目涉及的部门往往会在原先计划的测绘时间基础之上进行工期的追加,导致项目成本提高,效益降低。怎样在提升项目整体效益的基础上,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是当前很多测绘部门研究的重点问题。

1.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现状

伴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地形图测绘工程在测绘技术与测绘设备方面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当前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是测绘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一般是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传输到电子手簿、磁卡或便携机内记录,并在现场绘制地形(草)图,到室内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人机交互编辑后,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数字地图,并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制地形图。由于全站仪测量精度较高,而电子记录真实可靠,所以全野外地面数字测图是几种数字测图方法中精度最高的一种,也是城市地区的大比例尺测图(尤其是1:500测图)中最主要的方法。伴着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与传统地形图测绘方式相比较,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不单单是方法的进步,更是技术方面的突破。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方式突破了测绘业与其他行业的界限,从刚刚开始的首级控制到最后地形图完成,全部采用一体化的操作。突破了逐级控制、分级布网的基本测绘原则。在进行小部位测绘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受到图幅边界的影响,在进行外业测绘的时候能不采取分幅操作的方式,直接在内业成图的时候就进行分幅与接边的相关操作。这方面与传统的白纸测绘相比较,既可以提升测绘项目的质量,又可以有效减少测绘工期。然而在地形图测绘中引进数字化方式,虽然有许多方面的优势,因为将内业与外业的界限打破,在实际操作步骤方面还是较混乱,往往导致项目出现没有程序的状况,进而延长了工期,提高了项目成本,也加大了项目的风险,因此需要加强项目的集成管理研究。

2.项目集成管理在地形图测绘项目中的应用

现今针对地形图测绘项目的探究趋势是怎样提升项目的精度,提高项目的质量水平。较少应用项目集成管理的策略对地形图测绘项目开展一体化的管理。在实践操作中,假设某个测绘部门一味地追求测绘作业的质量,而没有考量到项目的周期与项目成本的控制等方面,即便可以根据原先测绘方案的需求完成项目任务,测绘所需周期需要较多时间,项目成本也较高,项目效益较小,同样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假设在地形图测绘工程之中,能较好地应用项目集成管理的相关策略与理论,将施工周期、成本控制、质量监管等元素都进行集成管理,同时将风险监控引入项目管理,能大幅度提升工程的利润。也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让测绘部门通过测绘项目获得较大的整体效益,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

3.测绘项目集成管理研究

3.1架构测绘项目三要素集成网络模式。1.小生境遗传算法基本原理在生物学中,小生境(niche)是指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生存环境。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一般总是与自己相同的物种生活在一起,共同繁衍后代;它们也都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中生存。在这些群体内部,也不失有一些优秀个体。在用遗传算法求解多峰值函数的优化计算问题时,经常是只能找到个别的几个最优解,甚至往往得到的是局部最优解,而有时希望优化算法能够找出问题的所有最优解,包括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基本遗传算法对此无能为力。既然作为遗传算法模拟对象的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那么借鉴此概念,我们也可以让遗传算法中的个体在一个特定的生存环境中进化,即在遗传算法中引进小生境的概念,从而解决这类问题,以找出更多的最优解。在测绘项目中,我们可以利用此种算法架构成本控制、测绘工期管理、项目质量监控三方面的因素所共同构成的集成网络优化模型。这种模型的特色是群体中个体与个体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与群体搜索化方式,梯度信息不再是搜索主要依靠的信息,在此种算法中搜索有着较强的宏观搜索技能。小生境遗传算法是一类一体化的优化计算方式,由于其通用性强、算法较为简单,且能适应两种以上的运算的并行处理,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等特点。

3.2测绘项目的风险预测。在本研究中应用BP神经网络架构风险监控模型,BP网络是一类多层的前馈神经网络。它的名字源于在网络训练的过程中,调整网络的权值的算法是误差的反向传播的学习算法,即为BP学习算法。BP算法是Rommel hart等人在1986年提出来的。由于它的结构简单,可调整的参数多,训练算法也多,而且可操作性好,BP神经网络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据统计,有80%~90%的神经网络模型都是采用了BP网络或者是它的变形。BP网络是前向网络的核心部分,是神经网络中最精华、最完美的部分。BP神经网络虽然是人工神经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算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学习收敛速度太慢、不能保证收敛到全局最小点、网络结构不易确定。

3.3测绘项目四要素集成。由测绘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三要素集成网络计划模型优化后得到的工期值、质量值、成 本值(没有考虑实施的风险),即为测绘项目实施的各自的目标值。然后我们根据风险预测的结果对上述目标的优化结果作进一步的修正,就得到集成了风险因素的工期、质量、费用值。 该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更具实际指导意义。

3.案例分析

实验采用某城镇基础测绘项目,总面积约99km?; 计划测绘时间为4个半月,测区地势自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地表河流主要有三条。测区内交通便利,气候属于暖温带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季比较适宜外业作业,网络进度计划图如图3所示,已知数据列于表1,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测绘项目在正常情况下的各工作的正常观测时间和最短观测时间下完成各工作的费用和质量相对值。如果提前一天完成工作任务,奖励金额为500元,拖后一天罚金300元。

3.4运用小生镜遗传算法优化求解运用神经网络能求出各测绘过程的关系矩阵R,如下:

得到了各工作压缩时间的限制、各工作的关系矩阵和各工作开始时间可能值,就满足了模型的求解条件,在这里采用线性加权和的形式解决该多目标。至于两个目标的权值的大小,由决策者根据需要来确定,这里取成本和质量的权值分别为0.6和0.4。采用小生境遗传算法对网络计划多目标进行优化,其结果见表2。

实验证明小生境遗传算法对测绘工程网络计划优化求解切实可行,而且从表2中我们不但能得到最优解,还可以得到其余次优解供决策者选择。

3.5神经网络进行风险预测。在这里我们定义项目的风险公式为:

通过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其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和成本风险的权重,风险的结果是指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程度。差异越大风险则越大,反之则越小。各目标风险是指在测绘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结果与目标的差异程度。

3.6测绘项目四要素集成。我们选取表3中的第一组优化结果,根据神经网络风险预测,此优化结果的风险度R=0.137。根据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后的结果如表3。

参考文献

篇5

(菏泽学院 图书馆,山东 菏泽 274000)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也随之增高.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具有开放性.菏泽学院图书馆这种公共图书馆,其建筑、服务等更是可以显示出其传统的文化和地方特色.在图书馆的内部设施和服务都向着社会的开放性靠拢,以此来展现其文化风采.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地方文献特色信息建设,以带动发展本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打造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地方特色;特色文献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47-02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安徽等三省接壤.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景观.人们称菏泽为牡丹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和武术之乡.“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菏山”和“雷泽”简称.菏泽是司马迁笔下的“天下之中”,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仍保留着永丰塔、尧王墓、蚩尤冢、陈王台、范蠡湖、孙膑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等100多处名胜古迹.“近代有何思远,何鲁丽,周自齐.历史学家何兹全,水利学家张含英,还有文艺明星,李雪健,刘和刚等等,著名画家吴东魁等等,体育名人穆铁柱,马文广,马文辉.这些人物在他们所处的时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菏泽的当地人物,在本土上进行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图书馆以其巨大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为研究具有“资政、励志、存史”重要价值的地方文献提供了丰富的大量的信息.

1 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文化影响和社会价值

1.1 文化影响

地方文献指一切与地区有关的文献,换一句话说就是当地的出版物、地方的传统文化等,以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展现其当地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地方文献属于历史区域的产物[1],在不同的时间会展现不同的特色,把历史的文化和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地方文献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涉及到各个领域,它的种类繁多,可以按照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例如从内容到形式上来说,具有普遍性.一般的地理文献都是由当地人士编写,记录的内容真实、可靠、详细,具有权威性.

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特色,而在地方特色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地方文化,因为它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代表.地方文献在修建具有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地方文献内记载着许多的文学资料,可以提供许多的参考依据.同时地方文献内又记载着大量的地方文化特色,人们可以通过记载找到那些失传已久的传统风俗,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失传已久的传统风俗发扬光大,让大家都了解这些传统的特色文化.

菏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产品从2007年提出了“一城三乡”的品牌.地方的历史人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品格的基础,因此想要建设文化特色城市,就要在突出重点、思维创新的基础上建设好“一城三乡”的品牌.在建设时要加大对历史人文景观的挖掘力度,把菏泽建设成为一个以特色文化和精神为主体的文化强市,展现其开放大气、诚心向上的精神文明风貌,铸造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

1.2 社会价值

菏泽学院图书馆在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同时,还要努力地搜集和保存好当地的地方文献.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的读者们服务和调研,进一步弘扬地方文化,图书馆组建了地方文献保障与研究中心,着手于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将地方文献对外开放,达到资源共享,以此来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集藏内容时,可以以一些著名的代表人物为主线,集藏一些他们相关事物的地方文献.菏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曾出现过许多的人才,但是我国现今历史学界对于他们的探究较少,特别是对于近代史人物的探究更加的少.作为菏泽的当地人物,在本土上进行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2],在对历史文化研究做出贡献的同时,又可以以人文景观为基础开展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旅游业建设,以此来招商引资,打造菏泽城市的传统文化精神,以此来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在菏泽当地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因此可以在民间广泛的收集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这对于开发菏泽的人文精神文化有较大的益处,同时这样做还可以加大菏泽的宣传力度.

建设以何思远和周自齐为主的研究基地.在建设时,可以由历史人物的家乡带头大力开发历史人物,以此加大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同时可以开展何思远和周自齐的研究大会,广泛宣传.在菏泽当地开展近代人物的宣传工作,可以加大开发和研究力度,同时还可以加大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积极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打造菏泽的地方影响力、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

2 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开发

互联网作为一种便捷、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是当代信息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在网络环境中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数据库是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竞争力所在,图书馆品牌突出的是产品的价值,追求的是特色化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效果.菏泽地方文献数字化存储,网络化传播,是图书馆保护当地文献资源的独特性职能的充分体现,而其产生的独特品牌更代表一个地方主体对历史的认知和对现实的感受,是当地独特文明的体现.

2.1 建设与开发地方特色全文数据库,其途径有以下几点:

(1)从历史文献中捞珍.中国历史文献资料极其丰富,其中不乏菏泽当地历史变革、风土习俗、生产经济状况、名胜古迹、当地风俗文化、人物的记载,开发当地特色文化,各部“正史”应纳入搜集范围.从其列传、地理志、艺文志中进行详细摘选,把有关记载进行归纳总汇,加工成新的载体文献;(2)从杂史、别史、野史、稗史、私史、专史等史籍文献国,提取有关菏泽的记载;(3)人物传记和菏泽当地名人的著作.(4)通过宣传部门、党史办、地方志及年鉴、政策研究部门、档案馆、民政局、公安局、博物馆等单位进行收集复制,通过相互交流收集这些单位丰富的情报信息.进行资料收集的同时要动员说服这些部门和个人将其所编撰或收藏的相关文献资料捐赠给图书馆收藏.(5)建立健全地方文献呈缴制.(6)利用电视、图书、报刊或网络收集零散资料.(7)运用采购方式从市场、书店以及藏书家手中收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要留心旧书店、旧书摊、祠堂、庙宇等地方,如果看到珍贵的地方文献就购买,及时收集,这种方式便捷又可以填补薄弱环节,还可以节省经费.尽管文献来源困难,只要有目的地进行开发,就不难搜集到有价值的文献.

2.2 建设与开发地方特色全文数据库,征集内容和范围

2.2.1 由地区的各级领导、社会团体等公众事业单位及个人共同收集、寻找具有地方特色有具有保护价值的刊物、资料,包括地图、年画、年鉴、图像、文献资料、报刊、简报、影响、通讯、史志或是各个乡村的村志等.

2.2.2 当地人民流传的家谱、族谱、账本、古典书籍、书画、年限久远的图书[3]、图片、地契、金石拓片、历史实物、绘画作品,或是可以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影响等.

2.2.3 原籍菏泽或曾在菏泽任职、具有时代特征或是一定影响力的人士土著、信件、回忆录、传记、字画、手稿、日记或是影像资料等.

总之,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地方文献的收集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图书馆文献工作者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这样地方文献的收集才比较全面.

3 地方文献收集的地位和作用

在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一些地方文献的记载形式和内涵与以前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方文献中不仅包含专著、期刊、家谱、具有搜藏价值的名家手稿等,还包括文学论文等新形势.现今不仅有了印刷的书籍,还有许多的光盘、磁盘、印象资料等,因此地方文献的收集在图书馆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地方文献不仅仅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历史久远的内容,还可以让大家感受于现在不同的民风民俗.以此来加大菏泽的建设,让更多的人了解菏泽的风貌、人文景观,这样可以加大菏泽的经济建设,促进菏泽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编史和修志工作的开展,让大家直观、方便的看到,不管是久远的家谱还是原始地图,对于经济发展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4].这些资料手机号后应该注意其分类、整理和保存工作.这对于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发文献资料时可以利用时,其内容的收集及意义可以作为当时历史阶段的代表,表现在那个阶段的发展状况等.

地方文献是一定区域风貌的“百科全书”,它反映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沿革、发展和现状.地方文献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文化、科学、教育水平的标志之一;是认识地方、了解地方和宣传地方的可靠资料;是当地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国民经济计划和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它在研究、开发利用地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方面,将会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地方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文献和历史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实用性.同时,地方文献是图书馆、特别是藏书建设的重点之一,它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越来越显示它的咨询与决策作用.

地方文献拥有较高的收藏和保存价值,它对于传统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在21世纪信息化的时代,在人们的生活逐渐变得信息化,所以对于高校的图书馆建设来说地方文献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的有利条件.作为具有收藏、保存、励志价值的地方文献,一直被文化部列入到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中,然而各大高校同样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图书馆通过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表明收集、分类、管理、开发这些地方文献资料,可以促进当地的传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城市的影响力,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志兰.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信息建设[J].现代情报,2004(5).

〔2〕3edu.net.浅谈如何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J].图书馆学刊,1999(2).

篇6

关键词 :数字化测绘技术;土地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地测量是土地管理中重要工作,土地测量时建立的数据库是国家和政府对我国有限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有效规划利用的基础。鉴于土地测量的重要性,测量数据的准确度、精确性就十分重要,因此需要采用精确的测量方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推动了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测绘技术由人工实际测绘转向器械智能测绘,使得测量工作更加精确快速。本文介绍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并且分析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1.数字化测绘技术概述

1.1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简介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利用专业的软件,对GPS、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化测量仪器,将采集的反应地质形貌特征的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地图的绘制技术。数字化测绘以信息计算机技术、3S(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相比以往在白纸上画图的方法,该测量方法更加高效、方便,测量结果也更加精确。

1.2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内容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主要内容如下:(1)数字化地图测绘。数字化地图测绘是目前单位或企业开展测绘工作最主要的测量方法,方法简单、精确度高。(2)现有地图数字化。现有地图数字化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结合扫描仪、绘制仪、数字化仪等设备,采用扫描矢量法等方法对现有的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数字化地图。如果遇到经费不足、时间不允许,无法进行数字地图绘制时,可以采用该方法作为应急。但是由于该方法对原图的依赖性很高,不仅缺乏实效性,而且精确度也受原图制约,需要通过进一步测量,从而补充和更新数字化地图。(3)航空测量数字成图。航空测量数字成图区别于普通的数字成图,就是利用了空中摄影来获得数字影像资料,并且适用于测绘面积很大的情况。该方法成本较低、效率高,并且也能获得很好的精确度。目前,航空测量数字成图技术已经取得较大发展,并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1.3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1)测绘精度高。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测绘精度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数字化测绘技术在300m内测定的误差仅为2mm左右,精确度高;其次,数据在传输、记录、处理、成图等管理过程中采用电子数据格式进行传输,不会出现错误;最后,相比传统测绘技术的绘图,数字成图不存在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和展点误差。(2)自动化程度高。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数据结果是由计算机软件进行自动处理成图的,并且可以自动提取坐标、方位等数据。(3)图形信息丰富、编辑方便。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成图中的点都有对应的编码,并且能反应该点的定位、连接和属性等信息。此外,数字化测图的信息容易进行编辑修改,保证了测图的更新速率。(4)在实地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开展测量工作是GIS建库的重要数据源。

2.土地测量概述

土地测量是运用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经纬仪、GPS、RS等技术对不同特征类型土地的地形分布等进行测量并绘图的工作,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土地平整度测量、土地利用现状测量等。土地测量对于土地资源的规划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测量结果必须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并且还需要具备时效性。

3.土地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作业流程

3.1碎部(界址点)测量

碎部测量就是在控制条件下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度。碎部测量一般采用GPS(RTK,实时动态全球定位系统)和全站仪设备,并配合使用草图进行测图。绘制草图的比例尺不宜过小,要能够清晰、明了的反映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草图一般现场测绘,记录关键数据,如果遇到变化不大的地区,则可以参考现有的地形图进行蒙绘,可以提高外业的工作效率。根据不同的碎部点和界址点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测绘方法:当碎部点处于开阔地时,可以采用RTK进行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和较为隐蔽的地区,应当采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和界址点的测量;而对于十分隐蔽的地区或死角,则需要利用RDCIS或CASS40等软件进行碎部点和界址点解析。采集的数据应当及时进行整理分类。

3.2内业数据处理

采集完数据以后,应当及时利用全站仪通讯等软件将数据输入到计算中,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防止时间过久造成的记忆模糊。由于使用的测量仪器存在差别,因此需要通过编辑将数据统一储存为*.dat格式,以利于后期的数据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随后要进行地图绘制工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标记街道、房屋、树木的打点顺序,结合所绘制的草图和预设编码,绘制出初步的数字化地图。

初步的数字化地图打印出来以后,还需要进行实景比对,检查是否存在漏测和错记的情况,并及时加以修正。然后将一些空白的区域进行打点补充、连接,这样,完整的数字化地图就完成了。

图1土地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作业流程图

4.土地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测绘技术,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土地测量所绘制的地图优势明显。首先,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结果是以直观的图形方式在计算机上显示的,包含的内容丰富,如地形特征、地貌形态、地籍要素等。同时,应用计算机的搜索功能,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查看自己需要的目标数据;并且,计算机软件的升级更加简单快速,而运用绘图软件进行地图的更新也更加方便;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存储也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简化了数据处理、管理的工作,而且更加方便了不同地区、机构之间进行分享。此外,规划设计人员还可以直接调用数字地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规划方案的设计,效果更加真实、可靠。

结束语

在土地测量工作中,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效率高、消耗小,数据成图后更加美观、丰富、精确,并且更加利于存储、修改、利用、更新和共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越来越成熟完善,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继续研究来加以解决。

文章首先介绍了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内容及特点,并阐述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土地测量的基本概念,最后着重分析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主要工作流程及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淑燕. 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的发展应用[J]. 科技信息,2009,25:37.

[2] 江振,周雅雯.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12,28(8):78-79.

[3] 李木子.浅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8):134-136.

[4] 靳海亮 ,吴庆忠,金继读.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现代测绘,2003,26(6):24-26.

[5] 陈洪涛,贺楠.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101-103.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数字化测绘,地籍测量

随着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管理工作的加强,地籍测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开发,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程中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本文结合一些的地籍测量工程,讨论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一、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全站仪、GPS、数字测量摄影仪、计算机数字化仪等为数据采集工具,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和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技术。与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相比,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自动化程度高。传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工操作,外业工作时间长,内业编辑工作量大,而且在操作工程中出错的几率大。计算机数字化测绘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中,自动计算处理、自动成图,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精度高。传统的测绘方法,地物点的测定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绘误差、测定误差等会导致实际的图上误差较大。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中,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进行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无精度损失,避免了人工观测、记录、绘图的误差,可以大大提高测绘的精度。

3、图形信息量大。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地貌、道路、水系、房屋、植被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数字测图时所采集的图形信息,它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易于检索。

计算机数字化测绘得到的信息是分层存放在计算机中的,便于成果的使用、维护和更新。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有关的变化信息,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修改后的图,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对地籍测绘产品的各种要素及数据进行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

二、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地籍测量工程概况

在土地管理中,地籍调查是指依照国家的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地籍调查是地籍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为土地产权登记、加强地籍管理及其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是一项国家土地管理基本措施。

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的法定程序和基础工作,其资料成果经土地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大工作体系,权属调查是根据土地产权人的申请,对申请登记的土地的权利主体和客体,以及使用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实、调查记录的过程。地籍测量是测定和调查每宗土地及其附属物的位置、利用状况、面积大小、价值等基本状况的一项专业测量工作,以形成地籍图为其主要成果,主要为地籍管理服务。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相互衔接,共同影响和形成地籍调查成果。在权属确定之后,由测量工作测定权属界线,有时两者又是交叉进行的。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将为土地管理地籍测量、国土资源动态监察等一系列建设工程的地籍测量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

2、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程中的作业流程

(1)测图准备。在应用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根据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部分;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各个作业小组的作业范围。

(2)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使用精密测量方法得到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值的平面控制点,是地籍测量的基础。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现在普遍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3)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采用的方法有:GPS(RTK)技术、全站仪、扫描计算机数字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①外业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外业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方式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 测量模式;②数据传输,外业数据采集后,要用专用电缆将其传输到计算机。为避免数据丢失,每天外业结束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

(4)地籍图生成与编辑。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与分幅图相关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即可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完毕后,在输出前要对其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处理完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貌、地物的矛盾,进行文字标注说明、地形符号的填充和图廓整饰等,也可对图形的地貌地物进行增加或删除。确认无问题后,就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利用钢尺对初步地籍图测量精度进行审核。

篇8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要点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the digital measurement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adapt to society progress land measurement methods, cadastral plans to land border, ownership and types have important registration and label effect, cadastral should conform to the time change, realize its digital, convenient ensure cadastral information of real-time and accurate. Combined with digital cadastral actual work, in explaining the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cadastration, should provide a digital cadastration point of, the hop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gital cadastration quality of the work.

Keywords: digital; Cadastre surv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信息的需要量和准确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土地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地籍测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数字化的特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卫星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测量工作的准确性、效率和质量,突出地籍测量的现实性、集成性、功能性和可解析性。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重要应用,是融通内外作业,将数据采集、整理、制图和管理等诸多工作集于一身的工作。要想做好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应该从以往成功的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经验入手,明确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涵,掌握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数字化地籍测量的要点,为提高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质量,促进土地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服务。

1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概述

1.1数字地籍测量的概念

地籍测量是指:利用测绘技术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地界勘验、权属确定、面积核算、质量等级划分、利用类型确定和分布状况等诸多要素进行专门测量,是土地管理部门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土地登记、开发和利用提供现实的数据信息。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基于数字测绘技术的地籍测量,是一种借助计算机、网络、卫星定位和现代测绘技术全新解析地籍信息的测量技术。本文定义数字化地籍测量为: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设备,连接这种测绘设备,应用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建立地籍测量内外业沟通平台,将地籍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和制图等环节高度整合的现代地籍测量技术。

1.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方法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有三种主要方式,首先,原图数字化方式,是将原有纸质地籍图进行数字化、矢量化处理,将原图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判别、计算和加工的数字信息。其次,航测数字化成图方式,是将航拍照片通过计算机解析,获得所测绘区域内模型,通过地面数据校正和采集,得到数字化地籍图。最后,地面数字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在测量区域内实地的数据采集、通过计算机,应用制图软件进行数据编辑和处理,最终形成地籍图的方法。

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要点

2.1数字化地籍测量准备工作的要点

目前,实行数字化地籍测量需要做好如下的准备工作:首先,确定好实测的方案,明确测量的工具、方法和意外情况处理措施。其次,确定地籍调查的范围,根据测量当地特点,正确划分测绘区域。其三,做好地籍权属的调查工作,地籍图具有法律效用,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权属登记和调查。最后,确定测量控制网和控制点,根据测量工具、方法,测量地域实际情况布设合理、简明、清晰的测量控制网点。

2.2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际作业的要点

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是重点应放在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

2.2.1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时地籍测量的基础性工作,具有传递坐标、保证精度和限制误差的作用,在实际的地籍控制测量中应该在测量区域内选定重点的控制点,形成一定的几何形状,在同一的坐标体系中,用精密仪器确定其高程和平面位置,在这些控制的关键点基础上辐射生成其他细部点,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目前通常的数字化地籍测量采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地籍控制网点的建立。

2.2.2地籍细部测量

目前,地籍细部测量采用GPS-RTK测量和全站仪相互配合的技术,通过电子手簿、便携机、电子速测仪、便携式GPS和数据存储装置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将采集的来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包括:首先,数据预处理,对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常规检验,发现可能的错误,同时将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制图软件和图形加工软件可以处理的数据格式。其次,数据处理,对外业数据进行成图操作,初步建立可以应用的细部地籍图。最后,后期处理,此过程以地籍图中生成等高线为标志,用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形成地籍图中的等高线,并自动绘制出来。

2.3数字化地籍测量成图的要点

首先,数字化地籍图成图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对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消除地形上的矛盾,确定权属的界限,在必要的地方进行文字注记和符号标示。其次,通过外业巡查和复检,初步确定数字地籍图的精确程度。最后,组织相关权属、设计和开发人员对数字地籍图和宗地关系图进行检验,对有争议的地区和部位进行严格检验,在得到一致意见后,争议方确定签字,最终形成质量合格、权属清晰、注记准确的数字化地籍图。

2.4数字化地籍系统建立的要点

通过数字化地籍测量可以初步建立地籍数据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不断延展可以帮助土地部门建立地籍信息系统,这不但可以提高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成图的准确程度,还可以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的地籍资料,方便社会各有关部门有效使用数字化地籍信息,这也是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地测量中应用数字化地籍测量是适应时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土地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的保证。在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中应该理解数字化的意义,熟练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操作,认真做好设计、准备、测量和加工工作,为提高土地测量工作质量作出基础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曲学彦.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实践与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

[2] 马策,文雪巍.基于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特点及应用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5.

篇9

一、加强系统化整理,让地籍档案便捷服务民众

为切实便于民众利用,相城国土分局按照地籍管理特点,对所有库藏地籍档案进行了系统化整理。由于地籍档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因此在整理过程中,一是注重保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保持地籍资料之间自然的时间联系,相互关联,体现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二是注重保持地籍资料的特征性。凡是涉及权属的,以相应的法律文件为依据;宗地界址线、界址拐点位置,应能在原地随时可以复原;土地登记面积必须精确,土地统计面积可以相互校核。三是注重保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保持地籍管理对象的土地区域空间的完整性,不出现间断和重漏现象。四是注重保持地籍资料的历史性。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不随意改变原有档案体系,对部分不科学或不合理的地方,作必要的调整或通过其他环节进行补救。

二、数字化管理,让地籍档案管理更高效

为适应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新形势,2009年相城国土分局着手开展地籍档案数字化建设。一是搭建数字平台。引进“激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将库存档案目录及信息全部录入信息系统之中,档案借阅则采用电子签名,为查找利用档案提供高效、快捷、精确的平台。同时,添置了服务器、磁盘陈列等设备,将分局库藏地籍档案全部进行集中数字化扫描,将纸质载体的档案资料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二是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档案管理系统与土地登记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将每日产生的土地登记数据自动导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两个系统数据互相转换,共享使用,同时建立全系统数字档案网络,供各业务科室查阅。形成“一个平台、二套网络”的档案信息化格局,有力的推进了全系统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建设。三是重组业务流程。为了切实保障土地登记信息导入和档案实体资料归档同步进行,分局档案信息科统筹协调土地登记业务流程,做到从土地初始登记到档案资料归档全程系统化管理。窗口接件后,扫描相关收件,纸质档案资料随同扫描件进行网上审批流转,待审批通过后,纸质档案转入档案室,经整理、检查确认无误后,将数字档案信息导入档案管理系统,纸质档案装订上架。在业务工作流程中实施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不仅减少了档案集中扫描费时、费力的弊端,而且减少了纸质档案的流转次数,实现了档案利用的现实性,保证了实体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篇10

关 键 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绘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地籍 、地籍测量及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相关概念

1、地籍即土地的簿籍与图册,主要用于记载土地及其附属物的类型、界址 、数量、位置 、用途和权属等情况,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土地的各种特征和信息。地籍信息主要由地籍图形集 、地籍数据集以及地籍簿册三部分来进行表述。

2、地籍测量 。

1)地籍测量的意义

地籍测量就是运用测绘手段,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位置 、面积 、数量 、用途 、权属 、质量 、经济价值及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测定和调查的活动。通过地籍测量 ,可以获得土地位置、面积 、权属界址 、房产情况等产权资料。而且,地籍测量所得到的数据以及整理的资料都具有法律效力,是进行土地登记、发证以及地税收取的重要依据。

2)地籍测量的内容数字化

地籍测量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籍图根控制的测量以及地籍勘丈 、地籍调查表的输入和输出、土地申请书及归户卡的生成与输出、图幅结合表及控制点网图的生成与输出、土地面积量算等。

3)地籍测量的目的

地籍测量的目的在于:用来表述每项宗土地的形状 、数量、权属界线位置等基本情况 。在于全面、真实地掌握土地的面积、属性 、用途 、经济价值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与土地管理相关的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 ,并运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实现地籍管理自动化,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3、数字化地籍测量数字化

地籍测量,即运用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地籍数据 ,运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输出并绘制各种地籍图件的一种测绘技术 。即通过数字的方式来描述常规的地籍测量 ,鉴于数字形式在管理上的便捷性,这项技术操作的大部分工作依赖于数字化测量 ,而且需要进行一些专业处理。数字化图像形成以后,将地籍要素与相关图形信息进行叠加即形成地籍图。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更加快捷、直观、方便地得出结果 ,具有传统技术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 、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技术,通过先采集数据、编码、传输和存储,然后利 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和图像处理,最后显示并打印。目前,数字化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可以实时测量的特点,是自动控制的最佳 手段。传统地籍测量方法则是运用经纬仪并配合平板仪、量角器等工具的一种图解方法,其地物点的平面位置误差的大小主要受测量 、方向、展点、等的影响;而数字化地籍测图则使野外测量实现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相关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出错率低,而且可以自动提取相关数据,所绘出的地籍图精确、规范。数字化地籍测绘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化、技术含量以及应用水平更高。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优越性体现在:

1.1 可满足客户的要求,增强了在相关市场的竞争能力。省去了手工制图中复杂的工作流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避免了由于工序过多所出现的积累误差,同时缩短了成图周期,使工作效率提高。

1.2 数字化地籍图,可以借助计算机按类别和要求分层储存和显示,结果一目了然。真正体现出了地籍图的实用性。

1.3 数字化地籍图在使用、维护以及更新上具有更加方便快捷的特点,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更新,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

1.4 把数字化地籍测绘成果作为底图,这样便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同时对各种要素的汇总、统计、叠加、分析也更加方便 、准确。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带动,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 规范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1.5 数字化地籍图可以用作地理信息系统 (GIS)数据源 ,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的,与采集、管理、存储、描述,以及分析与地球表面及空间地理分布相关联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并且已被广泛运用于规划、管理、监测、建设和决策等方面。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的具体步骤

科学有效的应用步骤,这是确保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应用于地籍测量中的关键,这不仅与作业的进度、数据的安全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它会对最终成果的质量和精度产生直接影响。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图根测量

图根的布设和测量 ,应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而采取适当的测量方式。例如,在广阔的区域 ,一般可采用 PTK技术。在实际布设图根网的过程中,在遇到街道以及建筑物比较集中的情况时,必须运用全站仪进行布设 ,同时需将图根导线设置为相应的结点网。这样设置,就可避免两条相邻的单导线之间因人为影响或是环境影响而出现误差、引起结合部界址边超限。

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以及其它待测设备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在地籍测量中,对数据的采集 ,更多的是运用测界址点的方式来对阳台角、围墙拐点、房屋拐角等进行测量;而其他地物的测量,则通常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不论是测量界点或地形点,采点时,都会把性质不同的点制作成与之相对应的地物代码,这样就便于技术人员的操作以及记忆。实地测量过程中,一般要求要对区域的地物进行逐一测量 。这样 ,相同地物之间的各项数据经过内业相应的转换,就会进一步实现自动联线,从而避免了过多散点的存在。

3、原图数字化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一些偏远山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简捷而迅速的特点,测绘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设施以及原有的地形图,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所新的地形图,满足测量的相关需要 。原图的数字化测图主要有两种工作方法 :手扶跟踪数宁化和扫描矢量化。从效率上看 ,扫描矢量化的精度效率较手扶跟踪数字化的方式要高。但是,这种方式采集到的数据在准确度、精度上还有一定的缺陷,并且在成图上反映出来的地貌特点不一定准确。如果想充分利用这种方法得出的数据,就要采取补测 、修测等方法对原有的坐标进行调整,借此提高数据的精度 。

4、地面数字测图

也称为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法 ,是目前用得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 ,在缺少合乎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图的区域,可直接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此法的应用 ,得到的数字地图精度较高。而且 ,也可以确保重要地物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精度被控制在 5cm以内。

5、航测数字成图

航测数字成图法就是利用航空设备摄取地面影像 ,然后通过外业判读 、内业建立模型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联合使用,直接获取数字地形图的方式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测区较大的地区。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 。一些流程可以将原本在室外进行的工作转移到室内。因此 ,此法具有速度快 、精度高 、成本低 、不受气候影响等特点 ,特别适合在空旷地带和气候多变地区进行测量 。

参考文献:

[1]王新立,朱亮.浅谈数字化地籍测绘的应用叨.中国科技信息,2010(3).

篇11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去进行对土地的境界、土地的权属位置以及土地的面积测量,可以说是一种反映出国家土地利用的类型、分布的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业测量,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和重要的依据。

一、数字测图的概念

数字测图的方法有手扶跟踪数字化以及扫描矢量化两种。如果说某一个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但却因为经费的困难或者是时间的限制难以进行的时候,那么数字化的测绘方法将会是最合适的、最好的选择。数字化测绘方法能够充分的运用已有的地形图,要做的仅仅只是配备计算机、数字化仪或着扫描仪、绘图仪以及数字化软件就能够立刻展开相关的工作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就得到数字化的成果;而当地区的面积比较大的时候,则可以运用航空摄影机进行对地面影像的摄取,然后经过外业判读以及建立地面的相关模型,最后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测量,就能够直接的得到数字的地形图了。

二、数字地籍测绘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于数据文件的管理

数字地籍测绘,其所涉及到的数据文件是非常多的,所以必须要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一般来说,绘制地籍图的时侯有四个重要的文件,分别是平面图的图形文件、界址点的坐标数据文件,地籍权属的引导文件以及权属信息的数据文件。基于方便识别以及管理原则,这四个文件的名称应该用街坊号来开始,而后面则用汉语拼音的缩写来表示出不同的文件。

(二)界址线的设定

界址线,可以说是进行地籍测绘的关键要素了,而界址线的设定是不是合理,对于地籍测绘工作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最初的地籍测绘中,大部分的地区界线都没有设定好,所以需要相关的政策来进行确定;而过去的单位在进行征地的时候,大多数都预留了1mm左右的影射地。由此可以看出,很多的宗地界址线其实并不是在围墙或者是墙壁,这样一来也就给地面标定界址点以及测绘界址点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街坊的划分

一般来说,在进行数字化测绘的时候都是以街坊为单位,从而进行地籍权属的调查,并且接下来的工作也是以街坊为单位来绘制地籍图、管理地籍调查表、地籍测绘成果。所以在进行划分街坊的时侯,其分界线必须是划分在街道、胡同的中心线或者是空闲的位置,不能够划分在单位的围墙上。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一)对测量的控制

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采用全球的卫星定位系统,也就是由GPS接受机以及随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的快速动态定位系统。为了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对全站仪进行碎步点以及界址点的测量,而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其点位大都是选择在比较空旷的地带,根据GPS的测量规范,点位的周围垂直角15°以上的天空,都应该是没有任何障碍物以及大范围的水面的,而且点位要远离强功率的电台、微波中继站以及高压电线、变电所等等。

(二)利用已测地籍图进行室内数字化成图

手扶跟踪数字化:要让计算机和数字化仪进行连接,通过专业的软件用数字化游标来对地籍的要素以及相关的地形图进行跟踪、采集,并得出数字化的地籍图。其优点是能够利用数字化菜单以及屏幕菜单的操作,使得操作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整个作业的全图,从而方便分类以及选择性的采集,尤其是对于线条比较长的图形数字化采集,可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利就有弊,其缺点就是在进行作业的时候,每个作业员都要具备数字化仪,这样一来,投入的成本就会有所增加;进行操作的时候,作业员必须是站立着来进行作业的,从而也就使得整个工作中的轻度过大;采集中需要通过人的眼睛来进行判断和游标十字丝来采点,使得整个采集的结果无法保证高精度。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扫描矢量化:扫描矢量化这种方法是这一、两年才兴起的室内数字化方法,其操作的步骤主要是先将原图通过扫描仪来进行相关的扫描,从而得到栅格图,再运用专业的扫描矢量化软件,把扫描出来的图通过自动或者半自动的方式进行跟踪矢量化,由此来实现原测地籍图的数字化测绘。这种扫描矢量化方法的优点就是能够直接的通过计算机屏幕来进行操作,从而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操作,其劳动的强度也相对的比较低,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可以进行放大采点,确保了采点的高精度。由于扫描矢量化软件是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操作过程,所以也大大的提高了数字化的作业速度。但是扫描矢量化也同样是存在缺点的,其缺点就是屏幕的范围是比较有限的,不能一次就看到整个图像的全部范围内的作业面。对于大量的室内数字化工作,扫描矢量化算是比较好的选择了,而且随着软件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优越的性能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三)地籍调查

将已经预编好了的地籍号的地籍图进行缩小打印以后,把它当作地籍调查的基本底图,而图上的宗地要按照预编地籍号打印成宗地图,并且由国土局的工作人员在底图的指引下,挨家逐户的进行地籍的调查,而界址点则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在图上用几何作图的方法来进行相关的解析。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利用数字化的测绘技术来对地籍图进行测量,是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的,而且数字化的测绘技术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具有投资比较小、工作效率比较高、成图比较美观、精度比较高等等的优点,除此之外还方便修改,便于利用以及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志敏,李海生.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变更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

[2]孙铁军,任伟.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7.

[3]高恒昌,段朝晖,张澎.数字化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2.

[4]姜法明.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资源与产业,2007.

篇12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应用

Abstract: total checked out the national land use status, grasps the real land based data, and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land survey, statistics system and registration system, realize the socia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land macro-control and the need of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s one of important topics.

Key Words: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随着高科技测绘技术的应用,地籍测绘成果已经是各级政府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开发、使用、保护和管理等工作中所必需的基础资料之一。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与计算机发展相适应的新技术,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白纸成图的作业模式,以方便、快捷、精确、高效的特点有力地推动了测绘生产的科学化、 自动化发展, 适应了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要求。

2、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先经过数据采集、编码、传输与存储,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 图像处理、 最后完成显示及打印的工作。目前数字化测量技术已成为高精度、高效率、实时测量及自动控制的最佳手段和可靠保证。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是使用经纬仪配合平板仪、量角器的图解方法,其界址点、地物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主要受到测量、展点、视距、方向等误差的影响。而数字化地籍测图使野外测量达到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自动化程度高,出错的概率小,而且可以自动提取坐标、距离、方位和面积等,绘出的地籍图精确、规范、美观。数字化地籍测绘产品更加多样化,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更高。数字化地籍测绘及产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1 可以满足客户对数字化地籍图的要求,增强了在地籍测绘市场的竞争能力。省去了手工制图中图廓整饰、展点、草绘、修改、清绘、验收、最终提交成果资料等复杂的工作流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了多工序所出现的积累误差,缩短了成图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数字化地籍图可以通过计算机按类别和要求分层储存、分层显示,一目了然。真正体现了地籍图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2.3 数字化地籍图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通过对地籍测绘产品的各种要素及数据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

2.4 利用数字化地籍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在计算机技术的帮支持下,大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

2.5 数字化地籍图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源,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的与采集、存储、管理、 描述及分析地球表面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已在规划、管理、监测、建设和决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

3、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作业方法

3.1 控制测量。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基础,使用精密测量方法得到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值的平面控制点。随着GPS 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全站仪的普及,传统的三角测量方法逐渐被高精度的静态GPS 控制和灵活简便的导线网控制所代替,这无疑大大地减轻了控制测量工作的强度,去掉了三角测量的繁琐和限制。首级控制测量可用静态GPS技术测定,并用随机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外业细部点的采集如果采用RTK 技术无需做图根控制点,如果采用全站仪,需要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做图根控制点,也可采用RTK技术直接加密,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和各种交会测量等方法进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所采集的界址点、地物点的精度,使测图的精度控制在规程和用户允许的精度范围内。

3.2界址点、地物点等细部点的测量。外业数据采集的方法有:GPSRTK技术、全站仪、扫描数字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3.2.1 RTK 技术。对于无障碍、无遮拦的开阔地,一般建筑物的房角和较容易到达顶部的高大建筑,应用RTK 技术进行测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内存中,并在现场绘制地籍草图。RTK 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其优势在于: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TK 技术不要求两点间满足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和对天基本通视;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作业效率高,操作简便、数据处理能力强。

3.2.2 使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测量。对于高大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地物点,则首先利用RTK 测设一组图根点,使用全站仪利用图根点进行界址点和地物点测量,全站仪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测量过程中注意绘制宗地草图。由于全站仪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尤其是免棱镜全站仪的出现,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所以使用全站仪测量是数字化测图最主要方法。

3.2.3 扫描数字化作业。对于已有的地籍图、地形图,可采用将原图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栅格图形后,再利用专业的扫描矢量化软件将栅格图形转换成矢量图形,从而实现原测地籍图、地形图的数字化。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加上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因而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可以通过采取修测、补测等方法,实测一部分界址点或地物点的精确坐标,再用这些点的坐标代替原来的坐标,通过调整纠正,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原图的精度。

3.2.4 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它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 可以说, 这将是我们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

4 、结束语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结果不仅能提供一份图形资料,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含有各宗地数据信息的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包含宗地属性信息、宗地数据信息、界址点坐标、地物点坐标、宗地面积、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利用已制作的数字化地籍图,经过适当的处理(数据格式转换、属性及相应的拓扑关系的建立),就可方便地入库,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字】数字化测绘技术,土地测量,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S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数字测绘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土地测量的工作中,使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土地测量紧密结合。同时伴随着土地测量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工作在此过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测绘技术在为土地测量单位各阶段提供测绘数据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土地测量单位降低成本,从而为广大百姓带来切实的实惠。因此,我们更加要重视数字化测绘技术,加强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同时也要加强和规范整个土地测量测绘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土地测量测绘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要严格依照《测绘法》对有关测绘的技术与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要求。笔者根据目前的数字测绘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数字化测绘技术,并结合土地测量分析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及其具有的优势。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

1.数字化测绘简介

数字化测绘是利用现代化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对地质形貌进行采集并以坐标形式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通过专业软件处理得到地图的电子绘制方法。数字化测绘以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高效、快捷、和精确的测量结果更符合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以往在白纸上画图的传统模式,并且具有精确的测量精度和较短的测量时间的优势。

2.数字化测绘的主要内容

(一)将地图数字化。当需要某一地区的数字地图,如果由于测量经费不足或是时间不允许,而不能对某一地区进行数字地图的绘制时,此种方法可以快速的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采用扫描矢量法,扫描矢量法的精度较高,但其主要依赖于原图的绘制精度。在扫描的时候难免受到一些影响而产生误差,并且其绘制的结果主要是将原图数字化,导致其时效性不足。所以这种方法只能是应急需要,不可作为资料保存,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进一步测量对得到的数字化地图进行补充和更新,对一些具体事物的坐标进行精确调整,这样可以提高数字地图的精确程度以及实效性。

(二)数字化地图测绘。目前,这种方法是我国各个企业单位在测绘时所选择的主要方法。由于没有地图可以进行数字化或者测绘的地图要求比例很大都会选用这样方法。数字化地图测绘的精度非常高,一般可以将标记事物的精度控制在5cm左右。

(三)航空测量数字成图。如果地图在测绘时的面积很大,一般会利用航空拍摄来获取地面的影像,然后进行外业判读、内业建模,通过计算机软件对获取的数字资料进行模拟,可以直接绘制出数字化地图。

航测成图主要是利用空中摄影获得数字影像资料,然后通过内业的航测软件进行处理,成为数字化信息,利用计算机对影像资料与数字化信息进行比对后建立模型,最后利用专业的软件绘制出数字地图。航测成图的成本低、效率和精度都很高,并且可以讲在户外进行的测绘工作大部分转到室完成。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1.碎部测量

(一)进行地根的测量

可以利用PTK技术在开阔且平坦的地域进行图根控制网的设定,在结合GPS的动态观测网,可以发现一些点位的误差,并且误差较大,很难满足小于5cm的误差临近范围。所以针对一些城市街道或者建筑较为密集的地区,在布局的时候采用全站仪的方式,然后将图根的布局设置为结点网,这样可以避免误差而导致在结合边界附近出现超限的问题。

(二)进行数字化采集的方法

一般采用测界址点的方法对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属权单位进行测量;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法对其它地物进行测量。在进行测量采点时,为了便于记忆,测量人员通常将不同地物编制成为对应的不同属性的点。在打点测量时,需要先测一个地物后再测一个地物,将点通过内业进行数据转换,避免发生散点太多的情况而妨碍绘图。

(三)内业数据处理

在数据采集结束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中。由于采用的测量仪器不同,所以导出的数据格式也会有差异,因此需要将所有数据的格式统一转化为SCS标准格式,以利于后期的数据处理。在数据转换后,可进行地图绘制。测量人员可以根据街道、房屋、树木的打点顺序轻松绘制出初始数字化地图。

(四)外业调绘

在完成内业的数据处理后,其实整个地图基本上已经完成了70%左右,只要把初始的数字化地体打印出来与外景实体进行比对,将一些空白区域进行打点补充后连接即可。最后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地图。

2.外业测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为了提高数字地图的绘制精度:①在野外工作时要严格控制转站的次数,一般连续转站都不该超过三次;②在碎部测量时,立镜一定要按照规范使用,先测量地物的,然后在制高点上打散点的方式测量内部,最后用丈量等方法做到精确测量,工作人员在设计时做好全面统计,并做好界址点之间精度检查表的精确统计。

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上的优点

(一)测绘结果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由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结果都是现实在计算机上,并且是以直观的图形方式进行显示,其中包含了地形特征、地貌形态以及地籍要素等方面的内容的。因此对于其测绘结果的查看十分方便,即使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读懂数字化测绘的结果。

(二)使用及升级的便捷性。数字化测绘利用智能化的操作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在土地测绘的时候十分方便。由于技术创新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着,尤其对于数字化测绘这样利用计算机智能绘图的测量方式,其技术更新的速度更是快的惊人。而数字化测绘只需要对软件进行简单的升级处理就可以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步。

(三)测量结果的适应性。由于每个工程对于测量结果中各个方面的侧重点不同,老式的测量方式测出的结不能一次多用。而数字化的测量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数据加工,进而与更符合对其使用的要求。

(四)结果分析的基础性。将数字化测绘技术绘出的地图作为基础,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加工,以地图为底图进行规划,将实施方案在上面进行模拟。通过各种因素的制约分析,得到一个较真实的方案模拟结果。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于社会的建设也同时快速进行,就需要细致、精确的地质形貌资料。数字化测绘技术将传统的户外测量工作移至室内完成,不但优化了工作环境,减少了工作者的劳动量,由于计算机等其它先进技术的引入,还使得是测绘结果更加精确。虽然数字化测绘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其也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测绘工作者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靳海亮; 吴庆忠; 金继读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现代测绘2003-12-25期刊

[2]靳海亮; 吴庆忠; 金继读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测绘技术装备2003-11-15期刊

篇14

【关键字】:数字化测绘技术,土地测量,应用探索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数字测绘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土地测量的工作中,使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土地测量紧密结合。同时伴随着土地测量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工作在此过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测绘技术在为土地测量单位各阶段提供测绘数据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土地测量单位降低成本,从而为广大百姓带来切实的实惠。因此,我们更加要重视数字化测绘技术,加强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同时也要加强和规范整个土地测量测绘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土地测量测绘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要严格依照《测绘法》对有关测绘的技术与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要求。笔者根据目前的数字测绘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数字化测绘技术,并结合土地测量分析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及其具有的优势。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

1.数字化测绘简介

数字化测绘是利用现代化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对地质形貌进行采集并以坐标形式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通过专业软件处理得到地图的电子绘制方法。数字化测绘以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高效、快捷、和精确的测量结果更符合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以往在白纸上画图的传统模式,并且具有精确的测量精度和较短的测量时间的优势。

2.数字化测绘的主要内容

(一)将地图数字化。当需要某一地区的数字地图,如果由于测量经费不足或是时间不允许,而不能对某一地区进行数字地图的绘制时,此种方法可以快速的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采用扫描矢量法,扫描矢量法的精度较高,但其主要依赖于原图的绘制精度。在扫描的时候难免受到一些影响而产生误差,并且其绘制的结果主要是将原图数字化,导致其时效性不足。所以这种方法只能是应急需要,不可作为资料保存,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进一步测量对得到的数字化地图进行补充和更新,对一些具体事物的坐标进行精确调整,这样可以提高数字地图的精确程度以及实效性。

(二)数字化地图测绘。目前,这种方法是我国各个企业单位在测绘时所选择的主要方法。由于没有地图可以进行数字化或者测绘的地图要求比例很大都会选用这样方法。数字化地图测绘的精度非常高,一般可以将标记事物的精度控制在5cm左右。

(三)航空测量数字成图。如果地图在测绘时的面积很大,一般会利用航空拍摄来获取地面的影像,然后进行外业判读、内业建模,通过计算机软件对获取的数字资料进行模拟,可以直接绘制出数字化地图。

航测成图主要是利用空中摄影获得数字影像资料,然后通过内业的航测软件进行处理,成为数字化信息,利用计算机对影像资料与数字化信息进行比对后建立模型,最后利用专业的软件绘制出数字地图。航测成图的成本低、效率和精度都很高,并且可以讲在户外进行的测绘工作大部分转到室完成。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1.碎部测量

(一)进行地根的测量

可以利用PTK技术在开阔且平坦的地域进行图根控制网的设定,在结合GPS的动态观测网,可以发现一些点位的误差,并且误差较大,很难满足小于5cm的误差临近范围。所以针对一些城市街道或者建筑较为密集的地区,在布局的时候采用全站仪的方式,然后将图根的布局设置为结点网,这样可以避免误差而导致在结合边界附近出现超限的问题。

(二)进行数字化采集的方法

一般采用测界址点的方法对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属权单位进行测量;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法对其它地物进行测量。在进行测量采点时,为了便于记忆,测量人员通常将不同地物编制成为对应的不同属性的点。在打点测量时,需要先测一个地物后再测一个地物,将点通过内业进行数据转换,避免发生散点太多的情况而妨碍绘图。

(三)内业数据处理

在数据采集结束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中。由于采用的测量仪器不同,所以导出的数据格式也会有差异,因此需要将所有数据的格式统一转化为SCS标准格式,以利于后期的数据处理。在数据转换后,可进行地图绘制。测量人员可以根据街道、房屋、树木的打点顺序轻松绘制出初始数字化地图。

(四)外业调绘

在完成内业的数据处理后,其实整个地图基本上已经完成了70%左右,只要把初始的数字化地体打印出来与外景实体进行比对,将一些空白区域进行打点补充后连接即可。最后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地图。

2.外业测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为了提高数字地图的绘制精度:①在野外工作时要严格控制转站的次数,一般连续转站都不该超过三次;②在碎部测量时,立镜一定要按照规范使用,先测量地物的,然后在制高点上打散点的方式测量内部,最后用丈量等方法做到精确测量,工作人员在设计时做好全面统计,并做好界址点之间精度检查表的精确统计。

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上的优点

(一)测绘结果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由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结果都是现实在计算机上,并且是以直观的图形方式进行显示,其中包含了地形特征、地貌形态以及地籍要素等方面的内容的。因此对于其测绘结果的查看十分方便,即使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读懂数字化测绘的结果。

(二)使用及升级的便捷性。数字化测绘利用智能化的操作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在土地测绘的时候十分方便。由于技术创新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着,尤其对于数字化测绘这样利用计算机智能绘图的测量方式,其技术更新的速度更是快的惊人。而数字化测绘只需要对软件进行简单的升级处理就可以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步。

(三)测量结果的适应性。由于每个工程对于测量结果中各个方面的侧重点不同,老式的测量方式测出的结不能一次多用。而数字化的测量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数据加工,进而与更符合对其使用的要求。

(四)结果分析的基础性。将数字化测绘技术绘出的地图作为基础,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加工,以地图为底图进行规划,将实施方案在上面进行模拟。通过各种因素的制约分析,得到一个较真实的方案模拟结果。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于社会的建设也同时快速进行,就需要细致、精确的地质形貌资料。数字化测绘技术将传统的户外测量工作移至室内完成,不但优化了工作环境,减少了工作者的劳动量,由于计算机等其它先进技术的引入,还使得是测绘结果更加精确。虽然数字化测绘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其也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测绘工作者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靳海亮; 吴庆忠; 金继读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现代测绘 2003-12-25 期刊

[2]靳海亮; 吴庆忠; 金继读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测绘技术装备 2003-11-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