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范文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

篇1

关键词:云计算;公有云;私有云

1云计算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云技术是一种多租户共享、按需使用、高弹性和灵活性、量入而出的服务和应用,可用于支持多种解决方案。云技术主要有3种交付类型,即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其中公有云不设立在用户工作场所,由供应商拥有并维护,以多租户共享及订阅式、按使用计费的模式,拥有灵活性及可伸缩性,并使用互联网连接;私有云设立在用户工作场所内部(有时也设在外部),仅限内部使用,虽具有可伸缩但是较缺乏弹性,主要通过私有内部通道接入,具有排外性、可控性;而混合云结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特点,例如可以通过私有云进行数据存储,而其他重要应用使用公有云。多数银行的核心业务和敏感数据不适合采用公有云进行处理,因此私有云将是银行建设云计算技术平台的重要方向。

2互联网环境下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互联网时代,终端设备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行为特征,也影响着各行业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各个行业渗透,消费者个人行为特征向信息化、虚拟化和移动化转变,企业开始纷纷借助新渠道和新技术重塑传统商业模式。同样,银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客户需求、新行业进入者两方面带来的巨大挑战。首先,客户行为模式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客户对银行忠诚度难维持,而个性化需求却更为突出,他们希望随时随地获得自己需要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并且会基于互联网自主的获取相关信息。因此对银行业提出了随时随地、量身定制的新需求。其次,新的行业进入者正在不断地蚕食银行价值链,网络借贷利用互联网平台直接将借款人和出资人连通,进而弱化了银行的中介角色,分流了银行贷款融资需求;各类网络理财平台降低了大众理财的门槛,削弱了银行存款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导致银行存款逐渐流失;第三方支付及移动第三方支付逐步占领了银行线上线下大大小小不同的支付场景,导致银行支付失去了其原有的中介职能。

3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消费者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并对抗新的行业进入者带来的市场竞争,银行可以通过打造私有云平台,构建一个覆盖银行整体的计算资源池,把总行各业务部门乃至各分行变为这个资源池的租户,从而在银行整体的大平台上满足各类不同的数据计算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银行云服务门户、银行云服务管理平台、银行云服务运维平台。(1)将前台业务中的信息网络和商业信息源归入行业信息管理模块中。加强银行与外部合作机构的联系,获得准确及时的市场、客户、政策以及监管信息。(2)将前台业务中移动端、网络、呼叫中心和“”业务中的渠道管理、市场以及理财顾问归入客户信息交流模块。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提升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3)将“”业务中的人力资源数据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归入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帮助银行进行员工信息的管理和更新,以及绩效考核管理。(4)将后台业务中的日记账簿管理和监管报告以及产品开发和产品风险管理分别归入监管管理和产品管理模块。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其运营状况,并对新开发的银行产品进行风险评估。(5)将后台业务中的计算机管控和安全管理职能归入计算机管理和安全管控模块。进行计算机架构建设及维护,对银行敏感数据进行保护和监控。

4结语

综上所述,借助于云计算技术解决互联网时代下的银行业解决客户需求不断提升、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等问题。促进银行线上线下业务融合,进行银行网点业务流程再造,充分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从而推动服务创新和渠道延伸,提升客户体验。为银行业务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节约运营成本、改善业务连续性、提升业务灵敏性、加强业务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吴为滨、孙宝贵等.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7(2).

[2]徐启昌.云计算与银行业务价值[J].中国金融,2016(1).

[3]王雪丽,胡波.基于云计算的银行信息化模式研究与设计[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7(1).

[4]王雪玉.互联网银行挖掘云商机[J].金融科技时代,2016(8).

篇2

 

目前,银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各大银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增强自身的信息服务系统。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在银行业务中的运用,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也面临着挑战,如体统故障、计算机犯罪、安全事故等,这就需要银行利用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安全问题,保障银行业务的安全开展,银行的稳定运营。云计算技术的的应用为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办法,但我国的云计算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自身存在数据丢失等问题。因此,银行数据安全系统中云计算的应用需要利用有效的途径解决自身的问题,增强银行数据的安全性。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指通过Internet服务的方式,将虚拟化的资源以动态的、易扩展的方式提供给外部客户。云计算具有规模大、虚拟化、通用性、易扩展性、高可靠性、灵活性、数据与应用共享、高度自治性和简单的终端、“按需提高服务”等特点。由于银行设计的数据多、业务广,网络银行的业务的运营等都需要数据的虚拟处理、数据的共享。在银行数据处理中,银行金融信息的交换、中间业务的交换都需要云计算的支持,大数据的处理。对于大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共享、数据的全面是大数据的特点,云计算的支持是银行数据处理的基础。

 

二、云计算在银行应用中的数据安全问题

 

(一)银行数据资源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为了避免数据信息的泄漏,云计算采用了各种适当的措施以确保服务质量。但银行数据信息的泄漏仍未能避免。从近几年的数据统计可知,云计算运用的失误在各种多发网络故障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例如亚马逊的S3服务中断、微软云计算平台停服22小时、Google Apps服务中断等,这些事件增加人们对于云计算技术安全的怀疑。如果银行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现象了安全问题,人们的资金资源、金融体系将出现重大的损失。

 

(二)银行服务的规范性与风险承担。研究亚马逊公司的云服务合同,我们将发现合同存在一些规定的不合理性,在第某条款中有如下的规定:对于任何形式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删除任何应用程序或内容不负有责任。在这样的合同中,服务提供商对于任何数据泄密事件及被破坏行为不承诺法律责任。由此可知,目前杜宇云计算的安全标准并没有规范的架构,云计算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云计算服务的供应商易把风险转嫁给用户。

 

(三)用户的信任问题。云计算在我国网络系统的运用是一个新的技术概念,在银行系统中的普及应用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我国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银行有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因此用户对银行的服务是放心的。但云计算的供应商,它的数据信息的安全没有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的保证,运营制度也不健全,用户对其缺乏一定的信任,这就阻碍了用户把数据放到其运营商的数据中心。

 

三、银行数据安全系统中云计算的运用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云计算在银行数据安全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银行应开展对应用云计算相关标准和协定的分析研究,统一行业规范。银行数据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关系到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财产隐私,云计算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信誉等都有可能影响云计算数据资源的安全性,这将对真个这个资金产业链造成影响。因此,在银行数据安全系统中的云计算的应用中,应设置相关的管理制度与章程,明确责任义务,提供管理、责任追究保障。

 

(二)确保银行数据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为了确保银行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银行和云计算服务商都应采取可行的技术手段来防止数据丢失、泄漏。云计算服务商可采用先进的虚拟化的海量存储技术进行银行数据资源的存储、管理。此存储技术运用数据副本作为容错的方式,对虚拟盘创建副本,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访问性。这样方式的利用有助于银行数据资源的及时备份和长期保存。

 

(三)确保银行数据资源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在云计算环境中,必须加快数据信息安全设施建设的步伐,增强核心内容公钥基础设施的应用,以此来确保云计算中数据资源在传输中不被非法窃取。银行数据资源的规模大,对金融体系的分析,对财务管理的研究等都需要对银行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但在数据处理、通信交换的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受到威胁,在云计算的背景下,公钥基础设施的应用,对数据的加密等保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控制数据信息的用户访问。银行数据安全系统中云计算环境具有动态性、异构性和跨组织性等特点。用户对于银行系统中对云环境的运用就具有低门槛性,这样降低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因此,银行可用选择的登录的形式对登录者的身份进行统一的认证,对用户进行授权,使其可以在身份安全的情况下访问数据资源。同时银行数据安全系统可利用PMI权限控制技术,对于不同层级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资源访问级别,保障用户访问资源和其他数据资源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银行数据安全系统中云计算的运用对于传统银行业务的处理带来了革新,对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数据的安全等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银行的业务和银行网点也在逐渐增加,这使银行的数据资源安全受到挑战。云计算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渠道,扩大的数据共享范围,但在数据的安全上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银行和云计算技术人员应通过制度的完善、数据的完整、资源存储的安全等来保障银行数据信息的安全,实现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篇3

关键词:金融信息化;云计算技术;银行

银行的数据安全十分重要,尤其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如何增加银行数据的安全、为客户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成为银行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银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机遇与挑战。例如:信用卡欺诈,就给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该文将立足于云计算技术的特征,深入研究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中应用需要重视的问题。

1云计算技术的特征

1.1强大的计算和储存能力

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分布在大量分布式的计算机上,因此,拥有强大的计算和储存能力,当你运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时,云海忠成千上万的计算机能为你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完成单台计算机根本无法完成的计算任务与储存任务,为银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庞大的数据存储空间,从而方便银行中大量的数据交换任务的实现。

1.2高安全性

相比传统的PC终端,云计算模式下的计算器更容易实现安全监测,依托云计算模式的数据集中存储的模式,银行中的数据被集中化,并进行统一的管理,增强了银行信息的安全性,管理者能够通过分配资源、部署软件的方式,强化云计算存储中心的可靠性,并对进入安全控制的信息进行24h不间断的安全监测,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

1.3虚拟化

虚拟化是云计算技术的根本属性,它将底层的硬件、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进行虚拟化,建立一个云计算的控制中心,可供用户共享、交换信息,并按需分配成千上万的分布式计算机,将基础资源合理分配至需要的客户,从而保证客户的工作需求,能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满足。

1.4动态扩展

基础资源池是云计算技术得以实现的基础,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云计算技术的供应商应当保证底层资源的动态扩展,从而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和自动增长。一般来说,云计算技术具有根据业务形态的区别,搭配相互隔离影响的功能,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出于扩展业务的需要,应形成一个服务导向的基础构架。

1.5智能化

智能化也是云计算技术的一个基本功能,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将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满足客户的需要,是云计算的一项基础的技术,因此,云计算能够存储海量数据的同时,还能对数据进行归类、检索、筛选,以便给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

2云计算在银行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2.1将云计算与数据挖掘技术结合

云计算在银行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将云计算与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起来,增强了银行的数据处理能力,以便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快速做出商业决策,避免因为数据处理问题,延误了最佳的投资时机,给银行单方面造成经济损失。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深入,银行的经营也逐渐从分散处理演变为业务集中处理,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数据处理工作的难度,拖慢了银行的决策速度。另一方面,也给银行的信息中心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因此,云计算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能在海量的数据中,迅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银行方面的数据处理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2.2增强银行数据的可靠性和存储能力

云计算技术,可无视不可抗力事件如地震火灾,通过将数据上传云计算控制中心,使银行的信息得到了安全保障,为银行存储不断增长的业务数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业务量的增加会给银行方面的数据存储工作增加大量的负担,使业务信息的管理难度越来越高,云计算技术恰恰能为银行提供数据处理以及业务信息存储方面的业务,因此,云计算技术扩展了银行信息系统的网络数据传输与业务信息交换的能力,可在短时间内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合理的决策方案。

2.3规模经济

购买一个计算机,需要购买显示器、硬盘、内存等一整套设备,并保证其整体性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因此,在传统的银行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扩大信息容量代表着购买更多的PC终端,需要很大成本。但利用云计算技术,可能只需要一台显示器,并接入互联网,就能实现一切在计算机上所能做的事情,并且云计算的硬件设备通常是由供应商来维护与管理,又省去了大笔的成本,为银行信息建设的规模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采用云计算技术的用户,规避了大笔资金的浪费,并获得较为优质的服务。

2.4提高银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由于云计算是由供应商提供,并负责维护与更新的,因此,可在数据集中管理的基础上,提高银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病毒的恶意侵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客户的信息的安全性,为银行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3结语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在为银行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云计算技术也注重自身的扩展,力求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推动整个金融行业的进步,随着技术的成熟,必将带给各行各业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钱真坤,李杰.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5):65-67.

[2]陈小燕.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电子制作,2013(17):138.

[3]顾闯.云计算技术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工矿自动化,2016,42(1):13-16.

篇4

关键词:计算机 金融 云计算 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109-01

1 计算机在金融行业中的传统应用

自计算机出现以来,它所具备的快速计算能力以及有保障的数据存储管理功能都备受社会各界的瞩目,而金融行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可靠的数据管理,另外还有快速准确的查询、数据的实时更新等,这些要求就决定了计算机必定会受到金融业的青睐。

自IBM公司的商业化的计算机问世以来,它就在金融行业中起到了非常更大的作用。最早期的应用就是用IBM的大型主机加IBM的数据库系统来管理银行客户数据,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ATM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另外随着个人电脑以及手机等终端的普及,网上银行也逐渐被广泛应用。另外,股民用的炒股软件等也是在金融公司后台服务器的支持下才能正常使用。这些都是传统的应用,下面介绍两种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现的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它们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2 云计算技术在金融行行业中的应用

2.1 云计算技术含义

云计算技术是2006年提出来的,具体是指在基于网络通信基础上,一种新型的IT设施交付与使用模式,也就是用户不必购买软件或者硬件设施,而是按需租用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所有的软硬件资源和连接它们的网络构成云,用户可以从云中选择他们所需要的服务,服务供应商可以提供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和软件服务(SaaS)等。云可以分为私有云、公有云等。

2.2 金融云计算技术

金融云计算是云计算技术结合金融行业的特性产生的综合性技术,是指将各金融机构的服务器和数据库通过网络连接,共同构成一个私有云,供该金融系统中的所有用户使用;或者是利用服务商所提供的公共云金融产品、信息、服务等,用来提高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及早发现并处理问题的能力,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等。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云技术实现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的一个特性就是内部高度冗余和可靠,因此通过云计算技术将各个孤立的节点数据库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可以满足金融业务不断增长带来的庞大数据存储的需要,同时提供快速的查询服务。另一方面,由于数据是分布式存储在数据库上的,因此更加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又由于设备的冗余存在,所以对数据的备份保存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很好的容灾性,即使某一台服务器或者数据库出现问题,也可以在最快时间启用另一台服务器提供服务。2)提高银行处理数据效率。通过将每个单独的服务器连接起来,加上云平台管理软件,实际上虚拟出来了一个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从而实现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分析提高运算效率。

3 数据挖掘技术

3.1 数据挖掘技术含义

数据挖掘技术是指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潜藏的规律,用来给人们提供决策依据等信息的技术,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技术。

3.2 数据挖掘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金融数据挖掘是通过专门的数据库和软件以及专业人员的操作,从金融公司每天的业务往来产生的大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做出评价,应用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和预测、账户分类以及信用评估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客户关系。数据挖掘可以通过对客户行为的分析来发现某一类客户的整体行为规律,市场部门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对这一部分客户制定专门的服务策略;另一方面,数据挖掘可以发现对企业有重要意义或者能给企业带来较大利润的客户,帮助企业制定服务策略留住这些客户,另外,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客户。

(2)风险管理。信贷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测量等,涉及到行业现状、发展情景等信息,信息量大,人工难以管理,因此可以建立专门的数据库用来储存这些信息,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从这些数据中发现规律,提供决策参考意见,尽可能规避风险。

(3)市场预测。金融公司在运营中会产生大量的交易信息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隐藏在这些交易信息背后的市场走向信息,比如金融市场的价格走势、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等,金融公司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合理调整公司营销策略。

(4)预防金融犯罪。金融犯罪主要包括金融诈骗、洗钱等犯罪,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用户交易信息的异常,尽早发现问题,预防犯罪。

4 结语

计算机自出现以来就与金融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基于计算机出现的云计算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必定会在金融行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出现,计算机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潘镭.云计算助推银行业务流程再造.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1).

篇5

同时惠普中国、借贷宝、阳光保险、中国联通集团广西分公司、九恒投资、神州数码融信、九鼎集团银行部门、方正国际等众多合作伙伴参与和见证了会,并在会后举行了象云签约仪式。

会现场,展示了象云2.0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包括通过纳管物理服务器快速搭建私有云、基于VPC专有网络和物理“SDN”构建路由器、打通虚实通道实现负载均衡等。“象云2.0”产品作为一个企业级信息平台,不仅提供了更高级别的企业级稳定性,更灵活深入的商业智能,同时还能提供多种功能,以满足公有云和私有云环境下应用的实现与运行,帮助企业级用户无缝透明地从现有的传统应用迁移到私有云和公有云之上。

如今云计算在国内外备受关注,云计算技术也在逐渐升级,人们希望实现稳定可靠的企业级云服务。如今“象云2.0”在1.0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稳定、可靠。这种稳定可靠的企业级云服务是由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企商在线等在云计算领域有着深厚积淀和独特公司发起成立。象云在全球范围内率先采用OpenpOWER+X86双基础架构,搭建了企业级的公有云,可信安全技术和企业级云应用,专注于提供企业级的公有云和混合云服务。

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 传统银行 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各种金融创新业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也就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金融模式,即为互联网金融。信息时代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对传统银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更是促进了传统金融模式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激烈竞争,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银行业金融模式的对比

1.1互联网优势

操作平台方面的优势。一般情况下,传统银行金融模式的多数业务主要是客户到银行的网店的实体操作,所以在这些金融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客户本人必须亲自到银行或者券商的营业网络点进行办理。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其能够为每一个客户提供自助化的金融管理通道,而目前有很多互联网金融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将金融超市开到了各大互联网平台中,这样客户就能够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实现降低理财成本和财富管理的目标。

信息传导方面的优势。当传统银行获得投资企业,尤其是微小的企业信息成本较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的成本,其收益和成本不匹配,并且银行在获得投资企业的信息后,金融机构还需要再次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这样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另外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增加企业信贷的风险。而在互联网金融下,随着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客户在交易中将会留下许多的信息,这样在信息搜索中不仅能够大大的降低人力和时间等成本,而且还能够满足信息需要,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极大的方便。同时在信息处理中,云存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以及储存的稳定性。

支付方式方面的优势。传统银行支付方式主要是有现金、信用卡以及票据等,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都是以移动支付方式为基,企业机构以及个人都能过在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实施存款以及证券登记等业务办理。同时现金和证券等金融资产的转移以及支付等业务都能过互联网进行办理。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其不仅具有交易安全、方便快捷、费用低等优点,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小额支付下产生的贷款转转不方便等问题,另外,其还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互联网交易欺诈风险,进而有效保障了客户的合法权益。

1.2传统银行业的优势

征信体系方面的优势。征信体系又被称为是消费者信用信息系统,其主要是为了为信贷机构提供个人信用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征信系统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其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进而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对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因为征信系统的指标是银行信贷业务审核中重要的信息,所以征信系统对银行的信贷业务具有极大的帮助。

但是互联网金融作为法律规定的非金融机构其无法加入征信体系中,更不允许使用征信系统中的信息,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在开展信贷业务中将会产生诸多的风险,从而导致线上和线下的信息更新和交换受到制约。

传统银行具有特殊地位与权力。传统银行业历史悠久,其在国家相关政策中也具有一定的特权,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无法取代的。举例说明,目前传统银行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其在政策的传导以及市场的调节具有极大的基础性作用,只要银行发行货币以及控制通货膨胀的职能存在,那么传统银行体系就必须存在。另外,从金融体系的功能上分析,由于互联网金融没有货币的创造功能,所以其不能再市场中流动。互联网金融是否可以上述几个方面突破,不仅取决于技术的支持,另外还取决于社会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监管当局的态度,所以互联网是无法代替传统银行业的。从上述多方面综合分析,目前互联网金融所采用的交易媒介与传统银行没有区别,同时互联网金融仍是银行账户上货币资金。所以互联网金融只是对传统银行的补充和延伸,只是提高了传统银行业务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范围,因此互联网金融仍然需要以传统银行为基础。

2.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2.1创新金融战略,提高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适应性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应用,对银行金融模式创新带来了一定机遇,同时也更是为更是为中小银行和大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带来了契机。如果能够将这一模式进行良好的利用,那么在新兴业务上,完全有可能超过发银行,从而提高这些中小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毋庸置疑传统的银行业也会因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创新,对其市场竞争格局进行改变。目前已经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对于其单纯的做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不满足,因此非常期望能够凭借自身的数据信息积累和信息挖掘优势,将其业务扩张到信贷、供应链等融资领域,这样也就会和传统的银行业形成竞争模式,甚至还有可能会对银行物理渠道产生替代作用,从而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产生影响。

2.2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但拥有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同时还拥有微贷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对微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可以针对此构建客户信息数据库和网络信用等级。在进行信贷审核过程中,那么其投资者也就可以参考网络交易和信用记录进行投资。一旦其贷款对象出现违约问题,企业则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对其信息进行搜集和,对其违约成本和投资者风险降低,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所以说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对传统融资方式进行改变,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交易成本。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互联网金融中占据主要地位,其就通过为客户提供自动支付,账户,汇款服务,而改变了传统的银行业务。

2.3对银行业务渠道进行拓宽

客户是传统银行业的业务基础,借助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对传统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群进行相应的改变,目前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更倾向于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那么互联网在现代新型金融业务中的参与,更有助于对客户服务需求进行满足。因此传统银行如果能够改变其传统价值实现方式,同时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加大应用,那么不但有助于对其服务快捷性提高,同时还能够降低其服务成本,更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原有的传统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模式将因为互联网金融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

2.4通过价格交易,推动利率市场化发展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其不仅可以客观有效的反映出市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而且互联网金融也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方式。因此在金融交易中,可以将互联网金融作为交易平台对资金借方进行报价,对贷款方可以依据对流动性以及风险等选择贷款方向,以实现双方交易的。但是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不能完全依赖银行的基准利率指导,而应用在市场中寻找利率基准,这样传统银行就能够有效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的走势上进行判定客户群的利率水平。

2.5削弱传统银行金融媒介作用

通俗的讲,在金融业务来往中传统银行主要是资金的“中介”。而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将会削弱传统银行金融媒介的作用,进而使商业银行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同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详细真实的信息,同时还简化了交易程序,提高了交易效率。另外,从支付的角度进行分析,互联网金融开展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能够为客户的提供收付款、转装汇款以及自动分账等结算和支付服务,代替了传统银行的支付业务。

3.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发展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到来之际,传统银行虽然受到了极大冲击,但影响并非不可化解。只要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就可以寻找到自身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出路。

3.1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到来后,由于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发展阶段,其仍然存在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网络信用身份认证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导致互联网金融不能形成对接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最大风险。传统的银行可以借这个机会,逐步完善自身的信用评级机制,从而实现银行风险管理。吸引那些对风险持较为敏感态度的客户。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网络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传统银行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建立一套新的风险防范体系,以此加快互联网金融同商业银行的融合进度。

3.2不断完善反馈机制

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下,要想做到金融创新机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还应该具备反馈机制,也就是说,必须构建产品创新评价机制;将“以客户为核心”银行创新理念树立起来,坚持“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客户服务”的原则,并将综合效益与市场评价当作衡量金融创新的重要依据,对产品创新实施动态改进。首先,必须从质量与数量两领域,对顾客有效需求力进行辨识与评价,尤其是银行分行对客户潜在需求进行充分挖掘的能力;其次,必须构建产品后评价机制,应该从投产产品后的收入、销售及客户反馈等对产品创新效果进行评价;再次,从质量与数量两领域,对银行总行对整合客户需求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构建银行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机制,根据银行投入产出具体情况判断市场可持续性与产品盈利潜力,以此为银行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3.3转变管理模式,加强信息技术建设

首先,传统银行业应合理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会计信息以及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等管理系统构建传统银行业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平台,以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另外,传统银行业必须加大对客户隐私保护的管理意识,推行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这就需要银行在日常的管理中强化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监管培训工作。定时定期监管银行所存储的客户信息,这种监管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深入客户中,以客户为中心,征询他们的建议,采纳更加有利的监管办法,消除客户信息外漏的情况。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银行业必须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各种数据信息,构建人性化市场细分、客户管理体系,并在数据集中的条件下进行深层次数据挖掘,把数据集中产生的技术优势转变为传统银行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此外,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并完善金融信息保密制度、信息应急处理制度,提升整个金融信息体系的预警、检测及应急处理功能,促使其实现自我恢复,降低系统的技术风险,确保整个金融业务体系长时期运行。

4.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互联网金融不仅对传统银行带来了冲击,但也为传统银行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银行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传统银行积极应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探索和完善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合适的经营模式,完全可以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追求进步,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建超.互联网金融浅析[J].时代金融,2014,(11):56-57.

[2]李妍.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发展的几点思考[J].商,2013,(16):145+144.

[3]张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缓解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360.

[4]费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分析[J].商,2014,(2):207.

[5]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 (5):86-88.

篇7

各巨头正纷纷打造以“我”为主的云生态,强化对云计算行业的掌控力。阿里云推动云合计划,计划招募1万家云服务商,共同构建生态体系,为企业、政府等用户提供一站式云服务。

腾讯云“云+计划”,5年投入100亿元打造云平台及建设生态体系,吸引云计算产业链上的长尾企业。浪潮“云腾计划”,计划3年内发展3000家以上合作伙伴。华为企业云与国内100多家各行业领先的合作伙伴、20多个城市达成合作,扩展行业应用和计算能力。

乐视云云资源、云视频、云应用、云发行、云营销、云数据6大场景,致力打造视频云生态,构建搭载在云上的内容、发行乃至用户的商业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百度推出“云图计划”,携手行业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圈,计划5年内投入100亿元打造百度云平台及生态体系。

云生态将可能成为云计算行业竞争力的标志,2017年,各厂家将实质性推动云生态建设,也将有更多云计算企业启动云生态战略。

趋势二:价格战将加速云计算企业优胜劣汰

由国内外云计算巨头主导的价格战近年来持续上演,根据调研机构调研,主要云计算厂商表示将跟随降价。降价有利于云计算更快普及,将加速中国云计算市场进化历程,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云计算企业收入,可能加速产业洗牌速度。阿里云在2016年年中进行了17次产品价格下调,如此降价幅度,难免让中小云厂商倍感压力,甚至逐渐失去竞争力而遭到淘汰。以美国市场为例,主要云计算厂商推动的价格下降促使市场整合,在几轮降价之后,美国几十家云服务商变为当前的三家主导。

2017年,伴随价格战的继续,云计算企业优胜劣汰将开始显现。

趋势三:银行业将稳步加快推进上云进程

2016年7月,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稳步开展云计算应用,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到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恒丰银行上云,以及更早的微众银行使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业务系统等成功案例,也将对银行业上云起到示范作用。

2017年,在政策推动下,相关监管规则和标准将落地和完善,针对银行业务的云计算技术、解决方案会更加成熟和安全,更多银行将基于业务需求启动上云进程。

趋势四:针对多云服务的管理服务将会出现

研究机构调查显示,目前,有不少企业使用多个云厂商提供的云服务。其原因,一是为缓解风险,当一个供应商宕机,还有其他供应商可以提供服务;二是为降低总成本,提供商的某些服务或产品价格互有高低,通过多云可以选择成本更低的组合。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多个云厂商提供的云服务,也带来了一些云管理的问题。如有些应用需要在异构环境中迁移,有些需要在多个异构云环境中部署,有些需要跨云跨网络运行,有些需要跨云进行灾备和恢复。目前,类似管理的问题主要依靠人力处理,带来很大工作量。

为解决上述难题,方便多云资源管理管控的云管理平台将会出现,为企业使用的多云提供统一管理、服务集成、费用管理、使用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将应用灵活部署到不同云环境,在不同云环境中动态迁移应用等。

趋势五:区块链相关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将涌现

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开发、测试、部署较为复杂,门槛仍然较高。云计算具有资源弹性伸缩、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势,它与区块链结合,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地开发部署区块链,促进区块链技术成熟,推动区块链从金融向更多领域拓展。2015年11月,微软在Azure云平台里面提供区块链即服务(BaaS),并于2016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帮助开发者以简便、高效的方式创建区块链环境。IBM也在2016年2月宣布推出区块链服务平台,帮助开发人员在IBM云上创建、部署、运行和监控区块链应用程序。

随着区块链逐步走向应用,将有更多云计算企业推出区块链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趋势六:细分行业云服务将成为中小厂商生存之道

国际和国内云计算市场均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但同时可以看到,各大巨头提供的云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而用户需求千差万别,呈现多样化,各大巨头无法满足各类用户的具体需求。随着云计算产业生态链不断完善,行业分工呈现细化趋势,从游戏云、政务云、医疗云,到2016年快速壮大的视频云,都体现出行业云的发展潜力。

在云计算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下,中小厂商需要瞄准用户精细化需求,提供行业云等差异化云服务,以获得竞争优势。

趋势七:将有更多数据中心投入建设

随着云计算市场的持续扩张,尤其是各巨头云计算业务高速增长,云计算提供商需要建设更多数据中心以满足业务需求。如谷歌于2016年4月宣布,到2017年年底将在全球建设12个新的数据中心,以提高其云服务空间。另外,云计算提供商还需为遵守当地数据主权法律,在特定国家或地区建设数据中心,如德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和中东地区等。从国内看,“互联网+”战略、大数据战略和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入推进落实阶段,需要更多数据中心的支撑。

各地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大部分省市出台了大数据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其中对云计算进行了部署,并对数据中心引进给予诸多优惠政策,硬件厂商、运营商与各地的大数据、云计算合作也进入推进阶段,全国范围内一大批数据中心正在或即将开工建设,我国数据中心仍将处于高速建设发展时期。

趋势八:容器技术应用将更为普及

容器服务具有部署速度快、开发和测试更敏捷、系统利用率高、资源成本低等优势,随着容器技术的成熟和接受度越来越高,容器技术将更加广泛地被用户采用。谷歌的Container Engine,AWS的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微软的Azure Container Service等容器技术日臻成熟,容器集群管理平台也更加完善,以Kubernetes为代表的各类工具可帮助用户实现网络、安全与存储功能的容器化转型。国内看,各家公司积极实践,用户对于容器技术的接受度得到提升,根据调研机构数据,近87%的用户表示考虑使用容器技术。

预计2017年,容器将获得更为广泛的部署。

趋势九:企业上云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战略推动和企业自身转型升级迫切需求下,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云计算无疑是企业更快部署信息化应用的“利器”,诸多行业企业成功上云已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国内云计算服务能力日臻完善,价格不断下降,为企业上云提供了较好条件。根据CNNIC调研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在调研企业中云计算的采用比例达到21.4%,比2015年提高50%,增长趋势显著。另据IDG 2016年11月的报告,在调研企业中,目前有70%的企业至少运行着一个云应用,在未使用云应用的企业中有90%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或1至3年内使用云应用。

在政策利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云计算行业加速发展等各方面助推下,2017年,企业将进一步加快上云步伐。

趋势十:企业级SaaS服务走向个性化定制化

篇8

关键词: 大数据;银行业;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134-02

1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的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据体量庞大,传统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终端的交互信息、物联网中的商品与物流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的经营交易信息等都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来源;二是数据种类多元化,伴随着社交网络、移动计算、传感器等新兴渠道和技术的不断应用,图片、视频、邮件和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在数据库中占比已达85%以上[1];三是数据价值密度低,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价值是关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将大数据转化为可操作信息。

2 大数据时代银行业的现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尤其是具有先进数据分析技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如阿里贷款)的兴起,银行的业务及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各种电子支付手段的产生,社交网络的流行,催生了大量的不同以往的用户数据。而银行业传统的数据分析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要求,海量数据蕴含的巨大价值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可见,银行业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优化亟需更新、改进,方能保持竞争优势,捍卫住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大数据时代对银行业提出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深入推进使电子银行触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智能终端的发展也使电子银行打破时空的界限。数据的庞杂性以及数据的规模对银行的数据存储、处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3.1 对数据收集能力的挑战 大数据的数据量之所以如此巨大,首先在于数据的来源极其广泛,存在于各种社交网络、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媒介中。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对用户数据进行收集,如何选择效用最大的数据源头以及如何对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进行甄别,对于金融行业,特别是业务量巨大的银行业来说,十分重要。

3.2 对数据存储能力的挑战 由麦肯锡的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可知,目前政府、传媒、银行、证券、公用事业等行业平均每家企业存储数据总量已经超过1PB。最高的证券行业,平均存储数据量已经近4PB[2],几乎已经到了“数据就是业务本身”的地步,传统的数据仓库远不能满足其存储需求。面对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何解决数据存储的问题,关系重大。

3.3 对数据分析能力的挑战 鉴于数据体量大,来源广泛,数据类型丰富,对数据进行分析俨然成为最大的挑战。对于企业来说,大数据最有意义的是其通过处理和分析后被发掘出来的价值——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社会价值。[3]大数据虽说可以带来高效益,但是利用成本也很高。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分析要求更加专业的分析工具,更加优秀的数据挖掘人才以及更加突出的技术处理能力。如何在大量繁杂的数据中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3.4 对信息安全的挑战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个人用户的数据容易被人窃取,银行的数据也面临着被窃取的威胁。银行的数据是个人用户数据的集合,银行数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涉及到客户的隐私,而且在于其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是首先必须保证的。

4 大数据时代下,银行业的管理路径探索

大数据时代使得金融企业处于一个新的起跑线上,那些率先进行技术改革的企业,将能更大程度地利用大数据抢占先机,在行业中处于高位。

4.1 完善获取数据的手段 大数据时代,大部分的数据来源于各种社交网络平台、电子商务媒介,企业必须采用各种手段获取这些数据。考虑到自主获取的成本大,技术难度高,一般企业难以实现,因此最合适的做法是相互合作,通过与社交网络、互联网企业合作,出让一部分利益,获取海量的用户数据,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巨大的数据资源。

4.2 选择更加合适的存储平台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量的增长远远超过构建数据仓库的传统数据库技术的管理能力。对于高安全级别的大数据处理来说,其软硬件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安全性成本、效率与性能成本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企业应当投入资金,通过引进尖端技术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数据存储平台,如打造金融数据仓库和大数据仓库,突破数据仓库的性能和扩展瓶颈,为金融企业决策分析提供支持[4]。

4.3 提升数据分析的能力 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数据量大,而在于通过数据过滤消除大量繁杂数据的干扰后,能够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获得价值。基于此,IT行业将逐渐由技术支持转向信息服务供应,云计算技术承载大数据信息解决方案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银行业实现大数据处理,一方面可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以及专业分析设备,在满足数据处理需要的同时,也能独享商机;另一方面可与IT行业合作。IT行业拥有最高新的、专业的分析技术,以及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能够实现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精确分析。

4.4 强化数据的安全性 银行业的用户数据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随着网络世界的复杂化程度加深以及黑客手段的不断变化,网络安全是银行业安全监控的重中之重。银行要随时改进网络的安全配置,尤其要保障云安全,因为云端的海量数据对黑客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此外,数据的收集、存储、访问、传输等都不可避免要借助于移动设备,其在为人们带来工作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确保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不被动成为黑客的帮手,对其移动设备的监测以及防范是必不可少的[5]。

4.5 坚持效益导向[6] 不管是采用何种技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效益。对于企业来说,计划以及实施的选择必须坚持效益导向。大数据蕴含海量资源,利用好的话可以带来高效益,但其利用成本也很高,不仅要有大数据来源还要有人才与技术处理能力,同时也需要投入资源对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进行维护。所以,企业是否进行大数据投资必须斟酌再三,在改革创新,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一定要考虑本身的效益。

4.6 明确大数据分析在企业中的定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是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挖掘数据价值对企业的发展主要起辅助作用,千万不可以本末倒置,忽视主营业务的发展。要意识到企业最需要发展的是自身的核心业务能力以及本领域所需要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为核心业务服务,推进企业更合理、更高效、更全方位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璠,贾鸿飞.大数据时代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金融电脑,2012(12):25-29.

[2]韦雪琼,杨晔,史超.大数据发展下的金融市场新生态[J].时代金融,2012(7):173-174.

[3]王炳晨.把握中国企业的大数据机遇[J].微电脑世界,2012(8):120.

[4]王珊.金融企业大数据技术选择策略[J].金融电子化,2012(6):46-48.

篇9

《计算机世界》:请介绍一下信融村镇银行,以及银行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马伟国:信融村镇银行是由衡水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发起人,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

信融村镇银行设有科技信息部总经理,负责本行IT系统建设规划。目前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网络基础架构和日常运行维护的工作均采用了外包的形式,由外包公司提供全套核心业务系统,并全面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日终操作和运行监控及维护。信融村镇银行无需建立数据中心,只需通过配备的网络设备将柜面设备通过专线网络与西安的核心业务系统连接起来使用。

《计算机世界》:信融村镇银行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索过程?

马伟国:信融村镇银行在开业前信息化系统需要从零开始起步建设,没有信息化系统定将制约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可信融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IT系统和管理团队。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建设机房、采购硬件设备、选择优秀的核心业务软件,还需要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要素都不是仅开业初期的村镇银行能具备的。

在银行筹建初期,我们也曾考虑过购买银行核心系统自建数据中心,但这种模式资金花费高、系统建设周期长、对自身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结合本行快速发展的战略,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建系统模式,以避免系统安全稳定性不足和今后重复投资升级的风险。

此后,我们考察了各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慎重的考虑,我们选择了金融云服务。这种云服务模式是为多家银行提供服务的,同时IT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也可以由多家村镇银行分摊,这对启动资金不多的村镇银行是很有帮助的。从人才、技术和资金投入三个方面来说,金融云服务模式非常适合微小银行等金融机构。

《计算机世界》:在云计算被广泛认可的今天,IT厂商和行业企业开始利用云计算来开发面向行业特定市场、支持某项业务的云服务,您如何看待行业云?在使用这些云服务之前,信融村镇银行进行了哪些准备工作?

马伟国:个人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的行业云将是广泛采用的社会服务,是专业分工的体现。金融行业云平台上软件、硬件俱全,有银行开业所需的基本条件,可以帮助规模较小的村镇银行实现快速发展业务的需求。

我行在使用金融云服务之前,首先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对各种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为银行提供信息技术的国内众多服务商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对比,并对几家公司进行了考察。我们在选择服务商方面,主要考虑服务商在金融行业的经验、以往针对村镇银行服务的成功案例、国际认证和监管机构认可的公司资质,以及具有优质的公信力等。

《计算机世界》:银行业在业务连续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标准均高于其他行业,您对目前这种模式的数据和系统安全是否担心?

马伟国:银行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也需要信息系统持续地正常运行来满足业务应用的需求。为达到这样的高标准要求,我们需要采购双份高性能的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设备,还需要有本地和异地的数据备份,更需要建设一个掌握这些先进技术的技术团队,来维持整个系统软、硬件的正常运转。为安全和连续性起见,每类技术还需要两人以上的倒班和替补。这些对开业初期的村镇银行而言,需要一次性的设备采购投入和持续性的维护运行投入。

而采用云服务模式后,我们无需自己一次性大量投入建设全套满足安全性和连续性要求的信息系统,不必招聘并稳定一个庞大的技术团队,而是由服务商去操心,建设符合金融安全标准的机房,以及所需的设备和支持业务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并且他们有专业团队为我们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比如,他们几百、上千人的IT公司,每种专业技术人员都有不止两人,很容易做到轮流值班,也可以由双人值班来防范某些人为的风险。

当然,信息系统没有放在银行内,我们的确还是有些担心。所以在选择服务商时非常慎重,不仅要了解服务商的公司资质,而且还了解他们的管理规范性,以及在安全和连续性方面有无特殊的保障。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决定采用他们的服务。

《计算机世界》:云服务在帮助银行业务创新方面有哪些助益?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传统银行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利用网络平台就能够完成财富管理工作,实现降低理财成本的目标,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同时保证了储存的稳定性。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或者个人都能够通过银行的支付中心完成业务的办理,十分的高效快捷,这种形式之下,互联网金融发展十分的迅速,这必然会对传统的银行业有一定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促进银行业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能够深入的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银行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一)经营方式的变化

传统银行业的业务主要是以产品为主,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下,银行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日常的工作开始以客户为主。主要是因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习惯于使用互联网办理业务,借助于互联网,银行工作人员能够轻松的获取客户的具体需求,业务开展的方法变得更加的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就具备灵活性的特点,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及时根据客户的相关信息及需求的变化调整服务方式、创新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就目前来说,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能够为广大的金融用户提供自动支付、汇款等服务,这必然会改变银行的业务开展方式。这种形势之下,传统银行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结合起来,创新经营管理方法及营销模式,调整服务意识及战略发展部署,在实际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要能够紧跟国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步伐,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了解客户的需求,重新分配客户资源,确定市场定位,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始终以服务客户为工作的核心,进而有效的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银行业的经营转型。

此外,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微贷技术等了解微小企业及个人用户的信用等级、经营行为,建议一个客户信息数据库,就所有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详细的划分,信贷审核过程中结合信贷记录及网络交易情况确定是否投资及具体的投资金额,如果贷款对象后期出现违约的不良现象,金融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或者违约客户的信息,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及违约成本。互联网金融模式出现之后,可以改变传统银行业的融资方式,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有利于减少金融交易的成本。

(二)有效地拓宽了银行业务渠道

传统银行业的业务基础主要是客户,互联网金融模式出现之后,传统银行业可以借助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改变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群。就目前来说,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及个人用户更多的追求的是服务的个性化及多样化,在新型的金融业务中使用互联网,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传统银行业之中,要能够积极的转变价值实现方式,加大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应用,进而提升服务快捷性同时降低服务的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银行业的价值创造及实现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业银行以比较低的成本就能够提供较为高速、快捷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三)推动了利率市场的发展

21世纪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这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加上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逐渐趋于规模化,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认同这一种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这一交易平台的交易原则是借贷双方自愿平等,整个交易过程都是透明合理的,这有利于推动市场秩序化的实现。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银行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变化情况时更加的准确,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整个客户群体的利率。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有利于传统银行业规避经营管理风险,对于整个金融市场而言,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调整政府决策中出现的一些偏差,有利于推动利率市场合理化发展。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到来,使传统银行业对于金融市场的调控能力明显提升。此外,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银行客户能力通过网络即时了解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用户系统可以就自身的借贷行为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有利于提升客户借贷的科学性,避免决策失误。

二、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发展策略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银行业,为了尽量化解这种冲击,促进传统银行业的发展,传统银行业必须要学习与时俱进。就目前来说,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阶段,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网络信用身份认证不确定、网络虚拟性等问题,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形成对接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说这一问题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传统银行要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完善自身的信用评价机制及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适合当前形势的风险防范体系,加强银行风险管理,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融合。此外,传统银行业要合理的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等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平台,促进管理模式的转变。增强客户隐私保护意识,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保护好客户隐私,避免客户信息外漏,榭突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同时,要能够合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整合有关的数据信息,提高服务的效率及质量,促进行业的发展。

三、结语

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传统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探究讨论,简要的论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银行的发展策略,仅为有关人员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妍.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1).

篇1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 传统银行业 影响

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对金融行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极大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格局,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银行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积极创新技术、服务和产品,优化经营管理模式,以此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造成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概述

(一)类型

随着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银行业的运行格局与经营模式。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可分为第三方支付、众筹、P2P信贷等。首先,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资金支付中间平台,独立于买卖双方之间,为产品交易提供平台,可分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和第三方互联网。其中前者具有一定的担保功能,包括易宝支付和快钱等;后者不具备担保功能,包括财付通和支付宝等。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业务方面出现重叠,二者属于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其次,众筹。众筹主要是指利用合法渠道或众筹平台来筹集资金,能够让出资者获得相应报酬,可分为奖励制众筹与股权之众筹这两种方式。最后,P2P信贷。其主要指的是资金短缺者与资金盈余者利用P2P平台来完成融资借贷,但是该平台不能确保出借人资金的安全,只提供借贷人信用审查等服务,因此出借人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二)特征

相较于传统的银行业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如下特征:安全性高、交易成本低。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利用互联网平台加以借贷,不再需要通过中介服务环节,有利于降低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通常互联网金融采用透明公开制度,以便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情况加以及时了解,避免投资融入方违约和造假等现象出现,确保投资者资金的安全。交易便捷高效。互联网金融借助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等,可以简化交易操作程序,缩短交易时间,优化银行服务,提高银行办公效率。例如:客户可通过金融服务平台来投资基金和股票等金融产品;如果客户达到相关基本要求,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来完成相应地支付业务,不受时空的限制。大数据应用。传统银行在处理大量信息时,需要保证处理效率以及信息准确性,而这恰好是传统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互联网金融是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实现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一)优化配置资源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微贷技术等,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详细了解个人客户与微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经营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信用等级与客户信息数据库。审核信贷过程中,投资者可以对信用记录与网络交易为参考依据,然后进行投资;如果贷款对象违约,企业可利用网络平台和收集其信息,降低投资者风险和违约成本。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改变传统的融资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当前在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主要的地位,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汇款、账户、自动支付等服务来改变传统银行业务。

(二)创新金融战略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对该模式进行科学利用的优化创新,能够在部分新兴业务上赶超大银行,增强竞争实力,改变传统银行业的竞争格局。有些互联网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再满足于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开始利用挖掘与积累的数据信息优势,向融资领域进行扩张,如小微企业信贷和供应链等,未来可能会对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产生较大冲击,打破银行的传统盈利放肆与经营模式去,抢占客户资源。

(三)加快利率市场发展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扩张,使其越来越受到客户的接受与认同,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化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其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平台,是以借贷双方平等自愿交易为基础,交易过程合理透明,能够实现市场的秩序化。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背景下,传统银行业可以准确分析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对客户群体利率加以详细了解,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有效规避经营管理风险。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市场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政府决策中存在的偏差加以调整,增强传统银行业对金融市场的调节控制能力,实现利率市场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发展。当然,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会影响传统银行业的发展,也会对客户造成一定的图像,如客户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更为了解金融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能够对自身的借贷行为进行系统分析,确保借贷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

(四)拓宽银行业务渠道

传统银行的业务基础就是客户,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改变传统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群;而当前个人客户与中小企业对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更为青睐,在新型金融业务中融入互联网,更能够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因此传统银行业要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实现自身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价值的实现形式,大力应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以此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便捷性,获得大众的支持与喜爱。可以说,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传统银行原有的价值实现模式和价值创造模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来实现高速的服务。

(五)加快金融脱媒

在金融业务往来过程中,传统银行具有资金中介的职能,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可以加快金融脱媒体,让传统银行的资金中介职能逐渐边缘化,有效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职能。从支付层面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支付与结算服务,如转账汇款、自动分账、收付款等,代替传统银行的支付业务;从融资层面而言,资金供需双方可以搜索平台为依据,对交易对象加以寻找,在此基础上由双方完成融资交易过程,以此简化交易程序,促进交易效率的提升。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银行业的发展路径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背景下,传统银行业需要以市场发展要求为依据进行适当改革,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来构建互联网发展模式,创新金融战略,尽快适应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虽然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银行业,但是传统银行也要看到其带来的契机,明确该模式的应用,积极汲取有利的管理方法及发展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同时传统银行业需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优势加以高度重视,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享客户资源,开展网络信贷等业务,从而扩大目标客户群体,实现优势互补。另外,传统银行业应该深入研究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的虚拟化及智能化,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形成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并深度整合银行核心业务与互联网技术,更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这样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拓展服务渠道,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与业务水平,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造成的冲击,实现传统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传统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背景下,需要积极应对,将网络优势加以有效发挥,优化配置资源,创新金融战略,加快利率市场发展,拓宽银行业务渠道,加速金融脱媒。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变化发展,探索出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互联网金融实现共赢,促进社会金融功能的完善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5:86-88

[2]张砾.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管理观察,2014,30:56-58

[3]蔡秉轩.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51

[4]吴明霞.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6,06:253

篇12

【关键词】会计 云计算 平台构建

一、会计云计算平台构建

(一)可行性分析

公司在构思云会计平台时,应该对云会计的会计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前期的可行性分析,测试该平台的开发模式是否可行,同时对开发时所需要的投资进行预测,并对其带来的效益进行计算。

(二)经济可行性分析

公司将会计大数据通过云端进行储存,利用云端中的程序获得会计大数据中的会计信息,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费用。特别是在前期投资中,云会计的成本比其他模式的成本要低,公司资金流动性增强,可以将多余的资金用于公司其他需求中,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此外,公司面临业务高峰期时也不需要提供多余的资金。

(三)平台功能

云计算是基于会计数据分析平台中的一个只能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公司信息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公司内外部的会计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工具集成,真正的实现会计大数据可以在线进行分析,通过利用B/S结构模式,公司则可以不对软件进行安装。财务人员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工作,并处理相关的会计业务,甚至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作为浏览器,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快速的决策。一些大型企业也可以对子公司的业务进行追溯。

二、案例分析

(一)澳洲第二商业银行西太银行

西太银行在世界排名44位,更是澳洲第二大商业银行,也是澳洲证卷交易所市值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公司。2011年2月西太银行和富士通澳洲公司选择合作,并达成一些协议。通过服务外包方式,利用云计算,对西太银行的内部管理系统进行改善和整合。

(二)澳洲银行业于云计算的态度

云计算就是利用数据中心,把管理模式集中化的IT资源转换为服务,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按照需求进行分配、根据使用的情况进行付费,并交付给客户进行使用;其本质就是将外包模式变得更加的自动化和具有灵活性,和传统的外包模式相比,这种模式的外包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灵活性更高、成本更低。所以,澳洲银行对云计算模式的使用就更加积极,和政府及其他行业相比,其相关体系的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比如联邦银行就专门成立的相关的部门,并推动其从传统计算向云计算模式转型,同时对银行的内部的计算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优化,将工作负荷分成以下几个方面:(1)只能在传统IT运行的工作负荷;(2)可以在自建私云上运行的工作负荷;(3)可以在国外运行的工作负荷。并对丝云建设、第三方专用云、公云的使用进行了积极的建立。甚至参与到云计算制定的标准中,并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对云计算的标准进行提出。此外,西太银行则是从实用性进行考虑,首先选择合适的云计算进行应用,对于一些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甚至产生困扰的业务进行了全面的转型,基于这种背景,西太银行选择加快云计算转型的步伐。

(三)西太银行云会计云计算背景?

2002年西太银行收购了BT?Financial?Service?Group公司,2008年年初则收购了澳洲银行和RAMS住房贷款公司,同年年底又收购了圣乔治银行,并于2011年重新启动了墨尔本银行。通过这一系列的大规模收购或者并购,西太银行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而银行不论是业务数量、资产规模,还是客户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样这种扩张也需要银行对企业文化、业务和IT系统进行重新的整合,这对西太银行而言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想要在短时间内,对银行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以及提高银行的沟通,成为银行高层管理人员面对的主要问题。

收购后的第一年,银行的每股收益率和现金收益率分别下降了39.2%和7.4%,同时也引发了业务的延误,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这些造成的损失都是后期难以量化的。面对这些突发问题,西太银行意识到需要选择云计算技术对公司进行统一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更好的解决邮件系统分散的情景,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同时在短时间内时间新邮件和协同服务的转移。

(四)西太银行应用云计算后运营的收益?

西太银行利用云计算模式对内部会计工作进行整合,用较低的成本达到更高的计算效率,并解决西太银行在收购后面临企业资金难以整合计算的问题,保证系统的兼容性,还可以有效的加强对银行内部的管理。

会计云计算模式,可以为西太银行未来合并和更大规模的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在企业选择缩减或者出售子公司时,可以进行更好的转移。云计算模式具有一定的实时扩张性以及可以快速部署的特点,西太银行就是利用云计算的这种优势,不仅降低了IT系统成本的投入还有效的降低了消耗,达到资源利用率的增加,而企业也可以成为可进可功的模式,面对经济周期和市场变得逐渐灵活时,也可以达到稳定的发展。

三、总结

根据上述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选择会计云计算模式时,不可以表里不一,及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也不可以选择停滞不前。这是在公司系统发展中,威胁和防御本身就是共同存在的,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系统,如果只单单在意安全问题,很可能就丧失良机,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而通过对西太银行的分析,也对我国银行带来了一些启发:

我国银行需要对业务和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银行发展速度加快,系统得到了不断的扩张,导致我国银行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因此需要利用云计算模式对其进行改善。同时借鉴上述案例中的方式,对我国银行进行改变和转型。利用会计云计算不见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促进我国银行的稳定发展。

我国会计信息系统逐渐向云会计转变,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会计云计算的重要性,所以在大会计数据分析台中,可以看到许多企业的信息资料,即使是产业不同的企业也可以将自身实时的信息展现给竞争企业,并且形成披露的信息而相互对比,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之间知己知彼,同时在做出决策时做出最有效的决策,从而推动我国企业的全面发展,而政府也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管理,方便政府的监督.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会计云计算属于现代社会中的新型产物,所以不管是其体系、制度以及内容都不够完善,因此可以成为应用案例的也少之又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完善会计云计算平台,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会计云计算的分析更加深入,并为其他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娟.基于云计算的会计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篇13

[关键词] 微众银行;民营银行;发展模式;战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催化因素

(一)国家鼓励非公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家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逐渐放开非公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的壁垒,鼓励民营资本入驻金融服务业,全面推进发展金融服务业。而民营资本的入驻,一方面有助于实现金融机构所有权的多元化,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加金融机构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实现金融市场的竞争,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和谐发展和规范了金融市场的秩序。

(二)银监会成立对口部门

由于监管冗杂繁细,我国金融创新缺乏动力,约束实体经济得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2015年1月,我国银监会对其组织架构进行改革,清减下放行政权力,明晰风险监管主体的权责,将人力向前台监管部门倾斜。其中新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监管部成为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银行对口监管部门。另外,为满足当前业务组织和局势需要,银监会还设立了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部。此举肯定了远程网贷平台的金融价值及其合法性,有助于日后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的颁布,推进行业经营趋向合规化、权责化,促进行业茁壮成长。

(三)传统银行业变革转型

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ROE处于较高水平,究其原因,我国传统银行实行以利差为导向的盈利模式,外延粗放增长特征明显,过度依赖网点规模扩张和大型企业项目的借贷资金渠道。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存贷利差缩小,利润空间变薄;传统银行业经营模式高度同质化,体现在服务、金融产品、资金渠道等方面;银行业资源分配倾斜现象显著,大型银行起主导作用,中小银行生存艰难;银行商业模式逐渐呈现转型趋势,从利差收入转为费率收入;此外,伴随着消费者对便捷与效率的追求,客户对实体银行的忠诚度大幅下降,“去银行化”的趋势显现。

(四)互联网技术助力成长

面对新兴技术的繁荣,一直处于信息技术应用前沿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具有先天的敏感性,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成本、优化投资组合和共造有机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实现自身业务和服务模式的变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和征信系统是支撑互联网金融的底层平台和根基。云计算技术帮助银行有效地降低金融机构“试错”成本,为其提供智慧型自助式创新。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金融机构不仅能对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还能实现产品个性化设计和精准投放营销,在减少费用的基础上提高客户需求的适配度。

二、我国微众银行模式布局剖析

(一)轻资产布局经营模式

微众银行秉承普惠金融的理念,服务海量客户群,但注册资本金只有30亿元;且它与传统银行一样要满足《巴塞尔协议Ⅲ》中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必须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另外,该银行是几家民营企业共同注资,在实现银行的社会效益同时,还要达到股东对资本回报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承受更高的资金成本。

高资金成本要求微众银行采取不同于传统银行的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比如:轻资产运营布局,大平台定位。轻资产运营布局体现在:(1)在内部组织结构上,以增强管理有效性为出发点,后台产品事业直接管理客户体验、产品研发等接触点的设计。(2)在经营方式上,受限于规模、网点渠道等因素,不设立物理网点,将资金吸收渠道转移向市场化的产品,将盈利重心放置于中间业务经营。(3)在营销渠道上,发挥互联网公司所长,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设计针对性的产品、借助微信等社交媒体引导客户自助式服务。

大平台定位是指微众银行发起企业腾讯自身的生态已经有了庞大客户基础,包含多种应用场景。微众可以依托腾讯这一互联网巨头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建立有效的风控模型。

(二)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

微众银行的发起企业之一是互联网公司腾讯,具备专业技术员工和信息平台。银行金融业务的拓展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微众银行更是如虎添翼。大数据的应用方面,微众银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平台,有效地将数据转为价值。微众银行依靠其最大控股股东的网络平台连结的海量用户,收集游戏、社交、购物等场景的数据,建立综合客户信息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丰富银行信息数据库资源。同时还可以将各类信息技术运用到产品开发、平台维护、渠道营销和银行管理等方面。

(三)征信风控模式特色

以微众银行为例,其发起企业腾讯采用自建平台征信风控模式。其借助自身数据资源构建信用评定和风控策略,搭建风险前置的客户抉择机制,通过以社交为主的大平台衍生一系列的相关场景,记录客户的社交行为、购物行为以及支付行为等,编制以客户行为记录为依据的征信评估报告。但在现有信息技术条件下,大数据征信的可操作性尚有待提高,其原因有三:(1)腾讯可能难以对巨量用户群精细化分类并精准评估信贷能力;(2)腾讯所连接的支付场景数量类别有限,其行为记录是否真正能够建立一个可度量的征信系统也是有待观瞻;(3)微众银行虽然能很大程度压缩门店、人力成本,但征信成本依然高居不下。

三、我国微众银行的发展战略建议

(一)明晰和创新盈利模式

民营银行背负着民营资本的期望,而同类借助互联网平台展业的金融机构同样翘首瞩目其发展建设。其中关键的一点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盈利模式较不明晰,收费设置没有可参照的章程和标杆。微众银行需在盈利模式上阐明和创新,解决目前互联网金融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的问题,带动行业前进。

微众银行要发挥品牌号召力,着力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开辟民营银行业务发展新模式,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改变业务跟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其途径有:①利用大数据对业务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发现并规避业务风险。②拓宽盈利渠道,拓展中间业务促进利润增长,减少对存贷利差收入的依赖,兼顾公平和效率;③在银行系统对接、同业资金拆借、经济资金头寸安排、国家经济趋势分析等方面应与传统银行无缝合作、资源共享。

(二)防范长尾市场风险

微众银行是互联网公司出身,扩大了交易范围,体现了长尾特征,这也使其具有不同于传统银行的风险特征:①微众银行以“普惠金融”为目标,服务普罗大众,这意味着服务对象的金融知识、风险识别和偿债能力相对欠缺;②其选择的是“个存小贷”的经营模式,存在贷款对象广、贷款金额小的特点和远程操作易于滋生伪证的风险,从而监督成本高,还款缺乏保障;③当微众银行涉及的用户和资金达到一定的规模,市场出清在其出问题时无效,导致负外部性外溢。

面对长尾风险,银行自身应该将信用评估与客户行为记录及数据处理平台进行对接,形成了基于上下游产业链、信息数据挖掘两个中心的风险控制策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外部机构应该跟进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持续性、强制性的金融监管,主抓银行业内多方金融机构协调合作、关注新生金融机构发展和保护金融消费者。

(三)改良存款保险制度

微众银行的原则之一就是风险自担,仅以其发起企业的资产做偿债保障。这意味着一旦银行破产,其损失将由股东和债权人承担,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为保护存款人的利益,避免公众信心危机,对微众银行等民营银行适配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尤为重要。

监管部门在对微众银行设立适配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相关法律,并根据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进行规范和调整;二是设立独立的存款保险机构,并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联合,在存款保险机构与央行、银监会之间构建信息共享体制,维护金融秩序,保障金融体系稳定运行;三是存款保险机构对保险的覆盖范围进行合理的设定,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确定保险的费率,并将费率设定在微众银行可承担的区域内。

微众银行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通过建立适配的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将对存款人的保护规范化和公平化,为金融体系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能通过有效的法律措施强化市场对微众银行和存款人的约束,更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

(四)促进微众银行业务创新

微众银行致力于发展创新型、差异化和特色化的银行模式,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微众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微众银行可以展开以消费贷款为主,小微企业贷款为辅的贷款模式,围绕腾讯客户与场景先推出一两个主要产品或者服务,比如消费贷款、第三方支付和理财等,吸引足量客户,形成稳定的客户群。

在中长期,微众银行可以通过自行开发或者与银行、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开拓业务范围,同时利用数据优势开发增值服务。

微众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也会为我国中小企业和银行业带来新变化和新机遇。对于中小企业,微众银行借助金融手段有效地对汇集的信贷资金进行分配,助力中小企业产出的增长,协调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于银行业,微众银行的建立意味着我国沿着市场化道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我国建立一个符合市场规律运行的银行体制做出贡献,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

[参 考 文 献]

[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8):3-9

[2]金梦萍,唐果.我国民营银行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4(6):106-107

篇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对整个金融生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一般是指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金融功能。

互联网金融模式上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支付方式、销售渠道、投融资方式、信息化金融和金融组织架构。支付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三方支付技术的兴起,典型例子有支付宝和财富通等。销售渠道方面的创新代表是互联网金融门户,具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对金融产品进行销售或者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典型的例子包括91金融超市、余额宝、百度理财平台等。资金供需方式的创新主要在P2P、众筹和大数据金融三个方面。P2P是一种新兴人对人的直接小额借贷模式,典型的有拍拍贷和人人贷等,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的方式,典型的例子有点名时间和追梦网等;大数据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建模客户的消费习惯,进行营销、小额信贷和风控方面的服务,具体例子有阿里小贷和京东供应链贷款等。信息化金融是指传统金融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于其业务流程的改造,使得企业电子化、信息化和互联网化,典型的例子是各大行的网上银行。金融组织架构上的创新就是一些有资质的互联网企业通过申请相关牌照或者收购中小金融机构而进军金融行业的模式创新,典型的有网商银行和苏宁在线等。

本文集中探讨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挖掘这三种技术对于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改造,以及创造出的新金融服务业态。

二、互联网金融核心支撑技术

金融领域涉及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相关内容,包括银行信贷、信用评分、市场分析、投资组合、保险定价、智能定损、金融欺诈等。传统的基于统计模型的分析方法只能处理少量的数据,而且对于分析的数据集也有一些较强的假设,比如要求数据满足一定的概率分布,或者要求关系为线性。随着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业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增加,数据量不断扩大,数据类型不断增多,传统的分析方法已经不能使用。在互联网金融场景下,以云计算、数据挖掘和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由于不苛求严格数据假设,为银行、证券、保险及其其他相关业务创新,以及刻画金融市场规律的趋势带来了新的工具和分析手段。

1、云计算技术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它的商业价值被迅速认可,同时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互联网引擎搜索等一系列互联网工具,形成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新兴业务形式。互联网金融引起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使得各种中介机构和银行、券商、交易所的作用减弱,大部分的资金融通可直接在网上实现。云计算的主要概念是“一切皆服务”,是服务的集合,其技术框架有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形式。云计算技术在金融中的一般架构如图1所示。

云计算技术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更多的是对金融机构IT基础架构上以及对于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方式上面的革新。云计算技术由于“资源共享”的特性可以降低金融企业的运营硬件成本。另外,云计算的“动态响应”特性,保证了业务的灵活性。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金融企业实现业务创新(如图2所示)。云计算具有灵活、开放和易于整合等特点,特别适合金融企业实现上下游产业整合以及与纵向战略合作,为金融企业巩固市场地位和开拓新市场提供方式和手段。例如,银行的传统借贷模式可以经过云计算技术的改造,加入更多的外部数据比如电子商务平台信用评价系统、中小企业财务系统和工商税务系统,从而降低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降低平台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成本。

2、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事先不知道的、隐含在数据中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并且把这些知识用概念、规则、规律和模式等方式展示给用户,从而解决信息时代的“数据过量,知识不足”的矛盾。金融数据挖掘的一般过程如图3所示。

在金融市场中,数据挖掘技术的用处极广。在银行业务方面,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中进行挖掘,对用户进行信用评级,进行贷款审批;可以对银行不同的客户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也可以对信贷风险进行评估,降低坏账率,提高银行利润。

在证券业务方面,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复杂的数据建模,利用股票的历史数据通过技术分析预测股票未来价格走势;利用历史收益―风险进行建模,考虑预期的不确定性,针对不同客户的情况构建最优的投资组合,控制风险,提高收益;利用挖掘技术构建自动交易系统,用以避免在做投资决策时候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干扰,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保险领域,数据挖掘算法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可以分析并界定保险欺诈或者企业破产的行为特征,针对于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的预警和监测,这个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挖掘的算法主要包括参数统计方法、非参数统计方法、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其在金融机构中的适用情况如表1所示。

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属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两者的差别在于对于样本总体的分部是否已知。参数统计是假定总体分布类型已知,对一些未知参数比如比较均值、方差等参数进行推断。但是金融数据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个假设,所以算法适用性较差。非参数统计对总体假定较少,结果稳定性较好,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人工神经网络,也简称神经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它是一种模仿生物的神经元和神经结构行为进行信息处理的数据模型,使得机器可以像人脑一样的学习和判断。神经网络是一种自学习模型,并不需要对于数据样本做出假定,适用性广,可以用于分类、聚类和预测等,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建模中。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基于统计学的机器学习算法。通俗来说,它是一个二类分类模型,利用特征空间上的间隔最大的线性分类器。它的优势主要在解决非线性、小样本以及高维模式识别上。它优于神经网络是在于它可以避免神经网络中可能得到局部最小化解的问题。另外,它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证明,不像神经网络的有效性主要基于参数的调优,而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验。当然,支持向量机也有局限性,它无法处理大规模样本,也不能直接处理多分类问题。

3、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等特点。金融业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其数据来源广泛,包括各种股票、期货、衍生品、债券等在内的金融报价、交易数据,各类公司的业绩报告以及研究报告,官方对于宏观经济数据的调查统计,金融媒体的新闻报道,这些渠道每天产生海量的TB或者PB级别的数据。

传统分析方法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在如此大量的数据面前束手无策,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最早得到广泛应用的为Hadoop,它是一个实现了MapReduce分布式处理算法的、离线的、基于磁盘的大数据批处理平台。随着技术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基于内存的大数据处理模型Spark和基于流式计算的计算模型Storm。Spark改进了Hadoop基于磁盘的数据处理模式,将大数据的处理速度提高了数十倍,提供了近实时的处理延迟。Storm是针对实时的流式处理场景,它把数据建模一个不断流动的“流”,是一种实时的处理模型。这三个系统目前是主流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相互补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数据技术体系。金融大数据分析的一般架构如图4所示。大数据的出现促进了包括高频交易、市场情绪分析、智能营销、信贷风险分析、实时风险管理和个人征信等的金融创新,适用情况如表2所示。

高频交易是指交易者利用软件或者硬件的优势,通过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交易进行获利的一种方式。现在主流方式是通过分析金融大数据,建立一些市场变动的模型,识别出特定市场的模式,然后根据模式进行交易的过程。

市场情绪分析是指从社交媒体中的数据中提取市场情绪,并开发基于情绪的交易算法。在出现积极的市场情绪的时候进行买入操作,而在出现意外情况或者其他消极市场情绪的时候抛出订单。

智能营销是指通过综合用户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历史数据、浏览数据、交易数据、社交数据、行为数据等识别客户的行为模式,分析用户需求和兴趣,并根据结果进行特定的产品推荐、客户体验优化或者客户挽留等精准营销。

基于大数据的信贷风险分析是一种多维度分析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分析方法。通常做法是收集公司大量日常交易、运营活动、财务状态等数据用以分析一个企业真实的运转情况,从而准确评估信贷风险。

实时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大数据技术,金融机构通过各种维度、不同的数据渠道来实时监控用户的风险变化,比如监控用户财务变化、意外事件、市场氛围、运营情况来获得全面、立体、实时的风险评监测。

基于大数据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利用更多的数据维度,包括一个人的消费数据、教育数据、社交数据、职业数据等,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提高评估的准确性,提高机构利润。

三、互联网金融的展望和建议

互联网企业将掀起金融机构的“鲶鱼效应”。所谓鲶鱼效应指的是引入外部竞争者,往往会激发组织内部的活力。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没有足够创新和提高服务的动力。这个时候互联网公司就像进入的鲶鱼,为没有活力的池塘注入新鲜的动力。这个时候,传统金融机构会奋起反抗,通过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与野心勃勃的闯入者进行竞争。可以看到,未来的互联金融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为了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金融监管部门需要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同时建立有效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创新意味着活力和发展,政府需要鼓励和引导互联网金融朝着健康、合理的方向有序的发展:一是加大对互联网金融新产品的研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养金融和互联网技术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市场下的监管需求。二是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产品的监管,需要明确牵头部门,建立统一安全标准、数据标准、传输标准,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实现备案登记制度,合理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别是P2P等风险比较大的新兴模式。三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部门需要建立针对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明确互联网金融业务服务中的消息披露、风险承担以及消费者信息保护(特别是隐私保护)的具体规定。四是监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机制和平台,政府可以牵头整合传统金融机构(比如银行)的用户信用信息、政府本身的工商信用数据库和纳税数据和主流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信用信息,建立一个覆盖多方面的全国性征信系统,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保护消费者。

2、互联网企业应该加强金融法律法规学习和宣传,加强法律意识

互联网的生存之道在于“创新”与“颠覆”,这在其与很多传统行业结合中得到充分体现。但是金融行业与其他普通行业有所不同,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以必然需要受到更多的限制。互联网企业自身需要意识到这一点,改变以往“自由”的习惯,在金融创新产品金融研发、宣传的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一些打擦边球、走灰色地带等有潜在危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