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范文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05 14:39: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职业病危害与预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篇1

Abstract: The hazard factors of workplace are threatening the health of employees. Therefore,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of hazardous factors of the field were detected in the near future. So we can tak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by detecting results from the roots. Our enterprise will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关键词: 危害因素;预防;健康发展

Key words: hazard factors;prevention;health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R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030-02

0 引言

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是导致职业病产生的根源或直接原因,因此研究危害因素存在的区域或状态,对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公司主要进行动车组高级检修、配件供应及延伸服务等工作。作业工序包括打磨、轴承压装、轮轴组装、探伤和部件清洗等工作。因此,根据作业内容,接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噪声、工频电场;化学因素:苯系物及粉尘。过去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研究仅是对危害因素进行相关的探讨或是停留在风险分析层面,并未对针对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预防。本文通过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危害因素存在区域、存在状态和结果检测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 检测条件

1.1 检测时气象条件

检测气象条件如表1。

1.2 检测点布置

依据作业情况选择转向架车间、部件组装库、车体油漆库、调试车间的13个岗位进行现场检测及采样,测点布置如图1。

1.3 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

根据现场作业情况和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项目为噪声、工频电场、其他粉尘、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二氯甲烷、甲醇。本次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见表2。

2 危害因素分布图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文件)要求,公司每年均委托具有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危害因素分布图如图1所示。

3 检测结果

3.1 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本次检测所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见表3、表4、表5。

3.2 检测结果

通过对生产作业危害因素检测,粉尘最高为1.17mg/m3,小于8mg/m3;苯为0.79mg/m3,小于6mg/m3;甲苯

4 结果分析及预防措施

通过各岗位检测结果看出,其危害因素浓度远低于限值要求,即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虽如此,仍需做好如下相关安全防护措施:①监督职业防护专项措施执行情况,并持续落实好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机制和职业卫生监管制度;②监督检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规范穿戴情况,杜绝作业期间劳保用品不带或不规范佩戴情况的发生;③打磨和部件清洗作业加强现场通风,更大限度降低危害因素浓度。同时,必须规范佩戴发放的个人劳保用品。④高压试验作业严格要求员工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靴和使用绝缘胶垫等防护用品,极大限度减少工频电场对人员的伤害;⑤在接害因素存在场所设置具体危害因素告知卡及相关警示标识,时刻提醒员工注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⑥每年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同时坚强日常的巡检,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吉平.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分析与控制[A].第十二界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篇2

[关键词] 职业病 预防管理 职业病的危害

一、职业病的危害

1.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丰富,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多。拒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676 562例。其中尘肺类职业病占到总数的91%以上。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类职业病近10,000。报告职业病前三位的行业依次是煤炭、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专家预计,今后若干年我国职业病还将呈上升趋势。

2.职业病危害分布广,中小企业尤为严重。从煤炭、化工、建筑等传统行业到汽车、计算机等新兴产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我国《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规定》,明确的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确定了10大类115种法定职业病名单。

3.职业病突出的反应在中小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工人作业环境比较恶劣,长期接触高浓度职业危害,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一旦有职业病征兆即被解雇,由于得不到治疗,大量职业病患者将成为社会巨大的负担。

4.职业病危害流动性非常大、产生方式不断更新。职业病往往在引进一些先进设备或者技术,或者由于某种职业的产生而产生,我国职业病危害不断地从城市像农村蔓延,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蔓延,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蔓延的情况。我国我接近2.5亿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流动性大,受职业病危害十分严重,其前景令人担忧。

5.职业病具有迟滞性、隐蔽性的特点。由于缺乏定期检查,往往很难及时的发现身患职业病,一旦发现往往很难治愈,职业病危害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6.经济损失严重。职业病产生的危害不仅仅是患者个人的损失,对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经济都有直接的影响。因为职业病患者不仅要承担高昂的医药费而且有可能从一个财富创造者变成一个纯消费者,给国家带来经济负担。据估计,每位尘肺病人每年的经济损失为34,100元。

二、职业病的预防管理

1.职业病危害存在的主要原因有:

(1)用人单位法制观念淡薄,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只顾追求经济利益,严重侵犯劳动者健康权益。超负荷劳动、作业环境的卫生状况和没有完善的防护用具等是职业病频发的重要因素。

(2)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维护自身健康权益的意识的淡薄成为职业病的潜在危险。

(3)我国职业病防治立法严重滞后,不能有效控制职业危害转移。

(4)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当地的经济增长,对企业采取地方保护,放松对企业监管。

(5)我国原有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手段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病防治需要。

(6)我国卫生监督执法、职业病防治力量薄弱,对职业病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远远不能解决当前的职业病问题。

(7)政府监督部门执法没有到位,对职业病的监督缺少系统化和组织化。

2.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只要有四个方面:

(1)作业环境管理。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包括:对换气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设置换气、排气设备,经常性换气排气病进行定期的保养、检查或改进,此外要设置集尘和排污装置。开展环境测定,从最具有危害性的环境引述开始,对作业特征和有害物的源头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不断的进行测定。采用封闭式系统,探讨自动化的引用。建立休息室、配置卫生设施等。

(2)作业管理。坚持不懈的进行卫生教育和安全教育,特别是作业是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整顿有害物质的标识以及处理方法,作业程序,作业姿势,应当使用的工具等进行管理和监督。要明确责任人的职责权限。对个人的防护用品进行定期的检查、保养、更换。

(3)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对新员工进行从事工作前的健康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来确定是否录用。对从事有害工作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4)政府管理。有关部门应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长远发展规划,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标本兼治。强监督队伍及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加大治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业政策,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限期淘汰危害严重又无法治理的落后生产方式和技术,引导企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防治职业病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重要基础工作。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厂矿企业较多,职业病防治任务一直比较艰巨,相关部门一定要大力治理工业生产中的粉尘、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因素,努力改善劳动保护条件,受企业改制、防治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职业病发生仍在呈现数量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为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职业病有害因素;烟草;职业病防治

1概述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然而工业的职业病危害相对却是最大的。目前,在我国每天有20%的劳动者遭受着或大或小程度的职业病危害,已经有2000万家公司企业的工作场合存在职业危害。在职业病危害中灰尘危害占百分之八十,化学有毒物质占百分之二十。由于职业病危害直接或接近导致了4000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给职工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让数百万个家庭承受着职业病的折磨,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健康的和谐发展。

目前陕西中烟有限责任公司Z卷烟厂对职业性有害因素有自己的一套管控方案,基本可以滿足国家规定。但是我们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管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Z卷烟厂也不例外,为进一步改善职业性有害因素管控,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更深的研究。

2职业病有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一般是指劳动者在特定职业环境下工作时,因为工作环境原因,如高温、低温、噪音、高压、低压、粉尘、辐射、有毒气体等有害物质影响下,从业者发生的疾病,按来源可概括为三类: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

3职业病有害因素现状评价

3.1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3.2确定评价因素

本文采用二级分层评价。

一级评价因素分为粉尘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人为因素和建筑因素。

二级因素:

粉尘因素:煤尘、烟草尘和其他粉尘。

物理因素:工频电场、照度、噪音和高温。

化学因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酸、氯化氢和氢氧化钠。

人为因素:职业卫生组织机构、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和规章制度。

建筑因素:采暖、通风、空调、采光、墙体和地面。

3.3确定评价因素权重

评价因素的权重值由Z卷烟厂5位专家分别给出权值,通过平均算法得出:

3.3.1一级因素权值确定。粉尘因素在Z卷烟厂职业病影响占30%,以此类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人为因素和建筑因素分别占20%、30%、10%和10%,A=(0.3,02,0.3,0.1,0.1)。

3.3.2二级评价因素权重确定。二级评价因素权重也是有Z卷烟厂5位专家分析后给出,详细投票结果不进行展示,最终结果如下:

粉尘因素:煤尘、烟草尘和其他粉尘分别为0.3、0.5、0.2,A1=(0.3,0.5,0.2)。

物理因素:工频电场、照度、噪音和高温别为0.2、0.3、0.3、0.2,A2=(0.2,0.3,0.3,0.2)。

化学因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酸、氯化氢和氢氧化钠别为0.3、0.3、0.1、0.2、0.1,A3=(0.3,0.3,0.1,0.2,0.1)。

人为因素:职业卫生组织机构、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和规章制度别为0.3、0.3、0.4,A4=(0.3,0.3,0.4)。

建筑因素:采暖、通风、空调、采光、墙体和地面分别为0.2、0.3、0.2、0.1、0.1、0.1,A5=(0.2,0.3,0.2,0.1,0.1,0.1)。

3.4综合评价

Z卷烟厂职业病有害因素分布及评价如表3-2:

一级因素权重为:A=(0.3,02,0.3,0.1,0.1)

二级因素权重为:

A1=(0.3,0.5,0.2)

A2=(0.2,0.3,0.3,0.2)

A3=(0.3,0.3,0.1,0.2,0.1)

A4=(0.3,0.3,0.4)

A5=(0.2,0.3,0.2,0.1,0.1,0.1)

确定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判矩阵为:

对各个子因素集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判矩阵为: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判:

评价结果:评判值相加等于0.9988非常接近于1,结果可以判定可信。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认为Z卷烟厂有害因素现状评价结果为良好,一般结果和良好结果值非常接近,所以应该加强对烟厂有害因素管控,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4职业卫生预防改进对策

4.1完善规章制度。烟草行业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行业,很多规章制度都是国家出台的,但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政府对其管理也是因地制宜。Z卷烟厂已经有了一套针对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基本符合我国烟草行业的要求,但是我国对职业病防控起步晚,要求低,仅仅只是为了达到国家要求而制定相关制度,反而适得其反。为了能有效的落实职业病管理工作,在Z卷烟厂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要进行完善:强加职业病有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制度,要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员工在有危害情况进行劳动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对防护设备要加强检查的力度。

4.2加强作业场所建设。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集合当地交通运输,使布局更趋于合理化。总平面布局中,需要把化工车间等有害性因素的设施与其他车间分开布置,在厂区车间与车间之间、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加强卫生防护绿化带。车间办公室靠近厂房布局,不能与处理危险、有毒物质的场所相邻,尽量满足采光、通风、隔声等要求,部分照明不符合要求。锅炉房盐酸管道、蒸汽管道等管道避免经过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酸堿储罐等具有腐蚀地方要采用防腐蚀密闭式灯具。

篇4

一、病害发生情况

1. 枯萎病 从近10年的调查情况看,枯萎病在芝麻的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病田率达87.56%,病株率一般在10%左右,严重田块达50%以上。苗期可造成大量死苗,成株期有的表现为整株萎蔫,叶片皱缩黄化或半边黄化,结蒴少或不结蒴,茎秆半边坏死或整株枯死。

2. 叶斑病 始于初花期,发病盛期在盛花期至封顶期,病田率达100%,病叶率80%以上,叶片极早枯死,特别是细菌性叶斑病,一旦发生3~5天全田叶片枯焦脱落,甚至整株枯死,千粒重下降,病株蒴果炸裂,严重影响芝麻产量和质量。

二、发病规律

1. 枯萎病 苗期即可发病,成株发病盛期从7月底初花期开始,8月底封顶期达发病高峰。从不同品种看,豫芝4号、豫芝8号、郑芝98N09比较抗枯萎病,发病较晚,病情蔓延速度较慢,症状以叶片皱缩变黄和半边黄居多,死株较少;豫芝9号、宜阳白及地方品种发病早,病情发展快,病情严重的导致死苗,症状以萎蔫型为多。同一品种重茬地发病早,病情重,反之则轻;播种早的田块发病重于晚播田。

气温对枯萎病影响较明显,适宜发病温度为20℃左右,高于30℃时病株新生叶片症状隐去,下降到27℃以下时,新生叶片可继续显现症状。盛花期以前降雨多,发病早且重;反之则轻。

2. 叶斑病 叶斑病发病始期和最终期呈现明显的先水平、后自下而上垂直、再水平发展的流行动态。其流行进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

①始发期:7月上中旬始见病株,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株达到最多,为病原菌初步积累期。

②普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叶最多,病害自下而上垂直发展蔓延,为病原菌再积累期。

③盛发期:从8月底病叶最多到芝麻成熟,病害如同初发病期又沿水平方向蔓延发展,叶片枯死脱落。在河南省南阳市病田率达到100%,病叶率达到80%以上。

降雨对叶斑病发生的迟早和流行进程影响最为明显。苗期和盛花期雨量大,雨日多,空气湿度大时,有利于病菌侵染,病害发生早且重;反之则晚而轻。

三、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

1. 选用抗病品种 在对省内外1000多份芝麻品种资源鉴定的基础上,筛选出10个抗病性和丰产性好的品种。以豫芝4号、郑芝98N09、豫芝8号表现比较突出,这几个品种抗枯萎病,轻感叶斑病,籽粒饱满、色泽好,千粒重高,抗逆性强,产量高;豫芝5号、11号、15号也具有较好的综合性状。

2. 播期用药剂拌种 播种期用40%多菌灵(有效成分0.3%)拌种,也可推广保水剂加40%多菌灵进行芽后流体播种。

3.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春芝麻适播期为5月上中旬;夏芝麻的播期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6月10日,应做到夏芝麻随播种、随镇压保墒,力争“茬子不过夜,种地不过晌”。2~3对真叶期间定苗,每亩留苗数分枝型8000~9000株、单秆型10000~11000株。

4. 沟厢种植 芝麻对渍、旱均比较敏感,种植时必须开好沟厢,做到三沟(厢沟、腰沟、围沟)相通、排渍方便,即雨天明水能排,暴雨后田面上基本无明水,暗水能控,旱天能浇。

5. 科学施肥 芝麻生育季节较短,对肥料的需求比较集中,增施底肥是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整地时应亩施45%三元复合肥(N15P15K15)40~50千克,苗期每亩施尿素7~8千克,盛花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0.2%硼砂混合液2~3次,每亩每次50千克。

篇5

【关键词】职业卫生;纺织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R9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312-02

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摸清纺织厂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给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我们对周口市某纺织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进行了调查、检测和评价,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一般情况调查指企业的基本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及产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1.2 检测项目包括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检测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

1.3 检测方法粉尘浓度的检测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1]和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测定。噪声强度检测按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1.4分析评价依据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4],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5]。

1.5采样检测仪器DFC-3BT型粉尘采样器,AKFC-92G型个体粉尘采样器,HS6288噪声分析仪,HS5633数字声级计,AE240型分析天平,检测仪器在使用前均经计量部门校准。

1.6 采样频次及时间:粉尘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过高时,可更换滤膜、进行1次以上采样,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粉尘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噪声检测: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选择3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每个区域,选择2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应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进行测量。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情况某纺织厂位于周口市某县境内,1986年建成投产,分清花、梳棉、精梳、粗条、成品等5个工段。年产棉纱3000余吨。该厂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生产人员100余人。主要分布在精梳、并条、梳棉、细沙、精纺等工作岗位,每岗位实行三班三运转制度,每班工作8小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等。

2.2 主要工艺流程:清花粗条精梳并条细沙入库。

2.3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精梳、并条、粗纱、梳棉、细沙、精纺、粗纺等工段存在粉尘的危害,皮辊、清花、粗纱、梳棉、细沙等工段存在噪声的危害。

2.4 粉尘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

从附表看出,精梳、并条、粗纱、梳棉、细沙、精纺岗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粗纺岗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2.5 噪声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 。本次在该厂工作场所内8个工段,21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93.0dB(A),最小声强82.4dB(A),平均85.7dB(A),其中17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19.05%。不合格场所主要是精梳工段A201E、精梳工段A701E、精梳工段FA311、并条工段FA423、皮辊BS516、清花A0761、精梳工段107号A201E、精梳工段207号A201E、精梳工段301号A201E、精梳工段2号FA311F、并条悬定粗纱机FA423A7号、并条悬定粗纱机FA423A5号、皮辊旁201号BS516、皮辊旁303号BS516、皮辊旁305号BS516和清花岗位A0761。

3 讨论

某纺织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生产性粉尘和噪声为主,应予以重点治理。

3.1 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加强对设备跑、冒、漏尘的地方管理及维修。

3.2 产生粉尘的设备应每班清扫,事故性粉尘散落应及时清理,减少二次扬尘。

3.3 染尘的工作场所应当设置密闭的防尘工人值班室。每班打扫卫生,保持值班室干净整洁。

3.4配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粉尘个人防护用品(防尘帽、防尘口罩等)并确保工人经常、正确佩戴。特别要重视不合格岗位或工种的个人防护,防尘口罩滤膜必须定期更换。

3.5工厂车间外空地上应安装自动喷水控制器并要经常使用,保证水源通畅,避免工厂内粉尘随风飞扬。

3.6 对本次噪声超标岗位,应进行噪声治理,治理措施可采取使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和布局,合理选择材料,尽可能降低噪声发生。也可采取吸声、隔声、减振、消声等技术措施控制噪声传播。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治理手段后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可采用防噪耳塞、耳罩等有效个人防护用品。

3.7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职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严格贯彻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等。

3.8 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9 加强职工职业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意识。

3.10 车间内各工段应分隔隔离,以减少不同场所职业危害因素间的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2] GBZ/T18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3]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4]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

[5] 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

作者单位: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