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范文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04 17:21: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历史课堂实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一、生本课堂的理念体会

教育要发展,理念应先行。生本课堂,简单地说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动为本。

1.以学生为本。

即要接近学生的实际,包括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道德修养和情感心理等。教师应站在传统的学情分析基础上,设计的教学环节以学生成长、发展为目的,让学生自主构建学习过程,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

2.以生动为本。

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教学中的所有细节,而是能结合课堂实况,巧妙地在生成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教师在备课时应弹性预设,预留学生的生成空间,课堂中通过巡察、调控来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展示,加强倾听,捕捉有代表性的话题,生成教学资源,尤其是对争论大的问题要及时、灵敏地加以判断和运用。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让学生思维碰撞起来,让课堂内容生动起来。

二、生本课堂的构建

合适、有效的课堂模式是生本课堂的践行关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生本理念促使教师在课堂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温故习新,激发兴趣。

通过设定回顾旧知识、预习新授知识的环节,让学生既体验成功又乐意探索,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知识结构与体系,紧扣学习目标,把教学内容从线性结构变为活动单元板块结构,将学习重难点分解,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

2.交流质疑,合作探究。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质疑、探究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教师要扮演好组织、引导的角色,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合作小组;选材切入点要准,能客观陈述,把握好质疑、探究的度,避免出现太简单和太复杂的问题,选择的问题要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生活性,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敢于质疑和展示;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与要领,也可参与进去,适时点评。

3.课堂时间合理安排。

合理、灵活安排教学环节是有效践行生本课堂的强力保障。自主学习、活动探究的时间少了,就体现不出以生为本,思考、质疑、探究也会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量和度,要少讲、精讲、讲透,提高课堂的调控能力。

三、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生为本”使生本课堂的评价体系有别于传统教学评价体制,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与创新,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激励为上,适度差异。

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激励,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表现,一个肯定的评价、一句鼓励的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但过多的激励会让人厌倦,甚至产生副作用。教师的评价要适当、适量,要因人评价,让评价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从而转化为愿学的动力。

2.科学量化,灵活多元。

篇2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措施

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是让课堂活起来,变原本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为欢快、互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自觉、主动地探索、思考,活起来的历史课堂一定是高效的。教师只有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觉”起来、“自主”起来、“活跃”起来,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要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一、构建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要构建高效课堂,课堂上就要优化师生关系,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做到教态自然大方、平易近人,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尊重,充满关心和期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睦相处,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说话、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尽量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关注的,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我能行”。当学生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入迷地追求、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堂上学生的嘲笑是学生最害怕的,所以他们往往用沉默保护自己,或是对教师的提问不予回答,或是遇到学习问题畏手畏足,从而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形成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

二、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自主学习富有实效

1.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学生智力发展存在差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各不相同,个性气质各有千秋,这就造成学习速度、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在分组时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从而既能体现各小组之间的均衡性,又照顾到各个小组内部的差异性,让组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优势,突出每个组员在小组中的地位,合作学习效果必将大大增强。

2.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还要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不仅代表自己这个个体,而且代表所在小组这个团体。每个小组成员都应为本组成员的成绩好坏担忧,都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自己所属的小集体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开发学生的这种团队资源,激发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每人就都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思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打造高效课堂具有显著效果。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史料,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的高中历史教材充分重视史料的作用。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通过对史料知识的学习可以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真实感受,并直接参与到历史问题的解决实践当中。史料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史料和大量做材料解析题。而且,中外历史史料浩如烟海,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必须事先进行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知识的储备情况,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用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素材,加以编辑和整理,有时甚至需要提供一些特定的答案。通过分析一条条史料,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重视史料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领悟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科素养,树立正确的、高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上有许多相关的史料,教材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它所引用的史料一般是为了说明书本阐述的某个观点,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是比较贴切的,教师要充分利用。

四、紧扣课时中心,优化教学目标

篇3

【关键词】西方文化;比较方法;人物描写;批判创新思维

钱乘旦先生是享誉世界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他在现代化理论、英国史、世界文明史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又是一位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大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的非常接地气学者。《西方文化通论》这本书,其实是钱先生给刚从高中毕业的北大大一学生上的通识课程。其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灵活生动地讲授,破除了当时学生们的陈旧观念,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史学素养。虽然只有十五讲内容,但他立足几千年的古老中国,放眼世界,从现代文明的高度批判的眼光审视着西方文化,引起我们久久深思其中。

一、正本溯源,纠正误区,明晰历史常识

看似相同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尤其差异之处。例如古希腊时期“氏族”、“贵族”与东方的“氏族”“贵族)就有明显区别。在希腊城邦中,一些氏族自古以来就高人一等,它们是“高贵的氏族”。这种氏族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贵族,整个氏族是贵族。这种情况和中国古代不一样。郭子仪为唐明皇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汾水郡王”,他这个人成了贵族,全家及后代也跟着他成了贵族家庭。希腊的“贵族”不是一种个人身份,而是一种氏族的身份。明晰了希腊“贵族”的内涵,就容易理解平民反抗下贵族为什么容易形成妥协,为什么会利于实行民主制度。西欧封建制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内涵看甚至是相对立的。这就容易理解西方君主专制的出现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由于其特殊的封建体制,向现代化转型比古老的中国更容易实现;而我们近代中国主攻方向就是君主专制统治,推动近代化进程变得非常艰难。

二、富于思辨,理性客观地考察西方文明

破除东西方社会的固有观念。在一般人眼古代中西方是民主的、自由的,东方是专制的、奴役的。西方式美好的、理想的;东方式黑暗的、是罪恶的。在波希战争中,希腊城邦间为了团结力量,振奋士气而提出“希腊自由”的信念,这位希腊的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希罗多德《历史》就严格区分“自由的”西方和“奴役的”东方,在很大程度上为希腊人的战争正义性提供了道义的支撑。但是后来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城邦衰落灭亡,都受到民主的弊端和专制影响。

近代基督教普世性思想带来“拯救全人类”的基本口号,一直贯穿于西方文化。从到传教士传教,“拯救全人类”成为他们的口号,到了近代西方帝国主义扩张,“拯救全人类”也是一个方便的借口,在它侵略的任何一个地方它都会说:我来拯救你们。从“原罪”到“获救”,从拯救自己到“拯救”别人,不管别人想不想被“拯救”,他都要去“拯救”别人。这就成为近现代西方列强侵略别人,干涉别国的事例举不胜举。从这方面看,我们古代的专制大一统局面,尤其存在的价值;我们有其自己的生存方式。我们现在不能因为文明史观或现代化理论的支持,把他们推向道德的制高点,而否认或忽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或干涉内政罪恶行径。

三、以“人”带事,深刻理解重大历史事件

“基督教刚出现的时候是穷人的宗教,统治者对此都感到恐惧,……等到统治者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会接受这种新的说法,并力图将其转变成对自己有利的工具。”通过揭示当时人们的内心活动,设想此宗教一开始可能遭到打压,但是由于其普世性和忍耐性,可以被统治者利用。简单的历史想象,很容易让人体验到当时的情况。

但丁的《神曲》讲述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特点是将世俗的人性和宗教原则结合在一起。

四、推陈出新,思想启蒙

从社会史理论视角审视产生的原因。严重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并不是工业化必然结果,而是英国推行的“自由主义”理论下,政府不介入导致的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马克思想解决在一个工业社会中为什么劳动者经受如此巨大苦难的问题,他的理论因此受到很多人都额欢迎;只要这个社会仍旧维持不公正,只要这个社会中的劳动者经受巨大苦难,马克思的思想就会被人们接受。”因此,一旦世界上出现经济危机或经济困境,思想就越受人们关注。

从现代化理论角度看“其实,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现代化的一种手段。换句话说,是落后国家追求工业化,追求现代化的一种方式。苏联是第一个用这种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英国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德日则采用政府指导,而作为落后国家要想超前,更容易采用全面的国家干预政策。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的本质是国家全面介入、直接运作生产活动。但这种缺乏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制度,越来越僵化,必将别历史淘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以致用意识;学习兴趣;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58-01

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的优化,采取适当的教学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学习的目标应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针对高中物理的教学而言,物理教师一定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上,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意识和能力就是让学生积极的投身到学习实践上来,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来说,目前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缺乏,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风格和探究意识,多数教师为了取得所谓的考试好成绩,仍然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的考虑到物理学教学的内容变化和学情,也体现不出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授课。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还是沿用以往应试教育的思维,主要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很少时候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几乎也没有互动的环节和交流的时间。在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无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物理课程包含的内容也较为广泛,每一章节几乎都不是纯理论的授课,而是需要让学生掌握既定的学以致用能力,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应付相应的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问题。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定位,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学习的管理者、协调者与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这样绝对比教师的满堂灌和灌输教育效果来得快,来得深刻。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突出“教”,重在“学”,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和途径,学生的“学”才是目的,教学的最终归宿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熏陶的基础上有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上能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来说,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了相关的实用能力才能学有所获。

二、整合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过程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推广的今天,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有效教学的基本考察内容之一,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要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能有所提升。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三维的教学目标,在关注学生知识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目标的实现。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开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翻转课堂、设问教学以及情境教学等等,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位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以指导和帮助,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即使的给以赞扬,正视学生群体中的个体差异,给以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同的展现机会和发展平台。这样的老师必然是学生喜爱的老师,进而学生对这位老师的认可度也会明显增强,这就为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打下了基础。因为,学生喜爱,所以对于这一门课程他们也就会相应加以重视,甚至于自发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者是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从而开始自主探寻。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问题设置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只有让学生对高中物理这一门课程产生兴趣,他们才会在兴趣的推动下开始自主探寻一些物理问题,并逐步学会和尝试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学为所用,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高中物理的教学活动其实就是普及高中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物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依据学习的内容有效的开展工作或者目前能有效的使用物理来完成学习任务。现在的高中物理学习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只会背书的和掌握公式的背书匠,而是突出实干能力的培养。为此,课堂教学就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上,放在高中物理学以致用能力的训练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知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魅力,并且能运用高中物理知识来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和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意识和能力,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学以致用意识和能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寻找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影视资料;历史题材;新课程标准;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利用视频资料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最核心的概念,它体现了21世纪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做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书+教师的教学方式,适当引入影视资料辅助课堂教学,可促使学生转变错误学习态度和方法。

传统的书+教师的教学方式,知识来源面狭窄,有些老师甚至照本宣科,自己不加强学习,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看课本,笔记基本上是老师总结好的标准答案。最终导致学生普遍认为是为考试而学习历史,历史是一门没有现实意义没有生命力的学科。而这样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违背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初衷。因此,要求教师自己眼界要足够开阔,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接触感受能再现历史事件过程尤其是能反映出某个偶然细节瞬间改变整个历史进程的场景,因此,在历史课堂上,适当的引入相关的影视资料辅助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2.可能性。首先,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正在或即将广泛影响到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利用视,听,触等多种感官结合的视频技术的一种高科技的历史教学手段。

其次,教学手段出现了很大的进步。探索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在教育教学领域内迅猛地开展。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去掌握一些多媒体教学技术,来适应现在教学改革的需要。

再次,信息共享时代的到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成为可能,影视信息随着网络深入历史课堂,改变了以教科书为唯一信息源的状况,显示出很强的教学优势。丰富的历史教学内容决定了影视资料的广泛性。因此,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获取相关知识提供了便捷,为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同步的资源共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为主体”这一要求在利用视频资料来学习历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观看相关视频时,得到丰富的,立体的感受,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比传统的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印象也更为深刻,知识点会更加牢固。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视频资料的选择和运用

并不是所有的视频资料都可以不加甄别,不进行删减的进入课堂,那样的话,历史老师和一个电影放映员就没有任何区别了。也并不是每堂课都适合用视频资料,我们还是在教学设计中注意甄别取舍,注意把握时间和场合。

1.文献纪录片

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电影资源。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使用,一般以不超过十分钟的视频为限。

在讲述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时,我在课件里及时插入了这一时期的《国宝档案》讲述青铜文明司母戊鼎的纪录片。同学们在感叹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的同时,也深刻理解了官营手工业的“发达”二字。并且从这一国宝的曲折经历中也深刻体会了文明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种对文献记录片的适当利用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对出色地完成识记和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三大任务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一学生为主体,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历史专题讲座

央视百家讲坛近年来历史学家的专题讲座层出不穷,不少名家的讲解系统深入又通俗平易。比如说曾仕强教授主讲的《百家讲坛-胡雪岩的启示》,对于同学们了解必修2《古代商业的发展》中明清时期出现“商帮”,以及徽商和晋商的兴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其中说到的胡雪岩给我们的启示更是让同学们获益不少。而在必修3中《宋明理学》是师生们觉得不好教不好学的一课,而开封大学国学研究会刘磊教授所讲的《宋明理学的产生和特点》有助于我们的深刻理解。

3.影视作品

历史影视剧以其情节的具体紧张生动,感染力强便于引发学生兴趣和实现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而被许多教师乐于采用。但即使号称“历史正剧”的央视播放的《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电视剧也因剧情需要或制作者水平所限等因素有太多虚构和违背历史真实的地方,故我们使用时最为慎重。教师对于其中有违背史实的地方要加以说明,如果是已学生掌握的知识,可请同学们更正,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

4.课堂实录

在平时的备课过中,除了查阅相关资料外,对于一些不好处理的内容,我也会观看一些老师的课堂实录来进行学习。一般来说课堂实录都是一节课的时间,在课堂上播放时间上不用担心取舍,但是我曾经试过播放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由于课堂容量大,阅读课文时间较少,学生很难融入其中,并且不好做笔记,看完之后还是需要另外花一节课来补充学习。而在学习必修3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时,我就采用了人教版配套的《教学参考》后所附的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李代贵老师的课堂实录。因为同学们已经在必修2中学习过三次工业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有了相关的知识奠定基础,这一课可以通过观看老师示范课来学习。在这一堂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深有探究性,学生踊跃发言参与,而我们班同学在整个观看过程中,也积极回答相关问题,特别是在对视频中提出了独特观点同学表示佩服的同时,自己也融入其中,并且延伸到课外。在下课后还有同学讨论起这堂课中提到的:“如果我是传统企业的老板,我讲如何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和“是否赞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两个问题。这样的课堂实录就比较适合使用,所以我们在选择视频资料时一定要注意是否符合本班学情。

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辨中成长,在体验中提高与成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历史(必修2).历史(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③何成刚,陈亚东.历史教学网络资源的分类及开发〔J〕.历史教学,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