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结构范文

企业信息化结构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信息化结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信息化结构

篇1

关键词:信息化;组织结构;变革

一、概念阐述

(1)企业信息化的阐述。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组织的运营、管理、生产等各个方面的整体信息化过程,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企业组织结构的阐述。组织结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组织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固定的排列方式,即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广义的组织结构,除了包含狭义的组织结构内容外,还包括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如专业化协作、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等。企业的组织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直线型组织结构。它的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2)职能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3)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吸收了上述2种结构的优点,设置2套系统,一套是直线指挥系统,另一套是参谋系统。4)分部制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在高层管理者之下,按地区或特征设置若干分部,实行“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集中领导下的分权管理。

二、企业信息化影响组织结构的途径

企业的组织结构总体上有以上所提及的几种分类,不同的组织结构也随着一定的因素发生着变化。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识的分布与积累;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规模。而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影响这四方面因素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1)企业信息化对知识分布与积累的影响。企业信息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知识分布的合理性与知识的积累。如果知识能够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就说明知识分布是合理的。企业内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易获取且容易整理与收集,这样就使得企业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显性知识的传递,而且也可以较为容易的对显性知识实现控制,使正确的显性知识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传递到正确的人,这样就实现了显性知识的合理分布。而隐性知识不仅难以获取、识别,传递更是具有困难性。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隐性知识传递的困难性不得不要求我们把隐性知识显性化,这样才有分享隐性知识的可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不再是难题,而且在传递上也更加及时与便捷。

在知识的积累上,主要是通过组织的学习来实现的。组织学习要求组织的全体员工能够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然后不断地进行交流与传递,使得员工学习上升到组织层面。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可以在以下两方面促进企业知识的积累。一方面,员工学习的知识是组织内外的知识,在常规条件下,员工想要获取大量信息是有困难的。但企业信息化使得员工获取组织内外知识变得不再是难题,不仅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大量信息,而且也加强了及时性;另一方面,在以前员工知识的传递只有口口相传,方式单一且效率低下。信息化使得知识的传递迅速且便捷,员工学习很快上升到组织学习,从而促进了知识的积累。

(2)企业信息化对组织环境的影响。我们主要通过“波特五力模型”来讨论企业信息化对组织环境的影响。波特五力模型主要包括潜在竞争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讨价还价能力、卖方讨价还价能力、现有竞争者的威胁。科技的发展与生产模式的转变使得市场的进入壁垒降低,这就使得潜在竞争者威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能够迅速更新产品并增加产品的功能,使得替代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强,即替代产品的威胁加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购买者能够获取产品较为全面的信息,且市场上的产品种类繁多、个性化加强,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时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就使得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加强。信息化、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间获取信息。且当今社会企业竞争激烈,供应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以上因素都使得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降低。现有竞争者的威胁也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不断加强,不仅是因为信息获取较为容易,而且现在企业的竞争更加重视技术的创新,使得竞争更为激烈。

(3)企业信息化对组织战略的影响。组织战略是企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也是连接企业与环境的纽带。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制定组织战略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收集信息,并做出可靠分析,为企业制定组织战略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高层管理人员能够从日常琐事的决策中脱离出来,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集中处理公司战略方面的事宜,使得企业的组织战略制定能够更加合理与成功。总之,企业信息化能够使得组织战略更加卓越。

(4)企业信息化对组织规模的影响。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的灵活性、应对变化的能力越差,且认为每个管理层次的管理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企业为8~10人,也就是说,每个人管理的人数应该在8~10人之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管理理论也在发生着变化。新的管理理论不再认为企业规模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企业越大,在信息化的帮助下,灵活性与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也能够得到保障。管理幅度也较之前大大提高,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中,管理幅度可由之前的8~10人增加到1~150人,效率大大提高。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发展不再受企业规模的限制,无论在多大的规模下,在信息化的支持下,都能够保证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对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

(1)结构趋于扁平。传统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有着严格的等级层次,一个层级管理着下一个层级,且管理幅度较小,所以传统的组织结构有着众多的层级,信息与命令的传递不仅有着冗长的过程,还存在着失真的风险。严格的等级链使得组织中的人员与职能之间关系尤为固定,工作中的先后顺序都是一成不变的,各个部门在做出决策时大多是抱着分割的观点。这样的一种组织结构适用于市场稳定、产品种类稀少、企业竞争压力不大的情形。现代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上述的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已经不再适合。为了信息与命令传递的及时性,组织层次应该尽量减少,企业的弹性增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为这些都提供了支持条件。网络的使用突破了曾经需要依靠组织层级传递信息、交流的瓶颈,使得每一个企业的成员都能够成为企业交流中的一个节点,并且再也没有层级的阻碍,每一个员工都可以相互交流。这样信息的传递不仅及时也不易失真,管理幅度大大提高,从而层级数目减少。传统的组织结构由严格且众多的等级层次不断向扁平化发展。扁平化后的企业组织由于在信息传递的迅速性与战略决策的合理性大大提高,使得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也提升。

(2)企业组织规模趋向两极发展。企业组织的规模是没有无限扩张的,原因是企业组织也是有成本的。企业信息化使得企业规模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使企业向超大规模发展;另一个是使企业向小型规模发展。企业规模主要是由技术、市场来决定的。一个企业如果要在现代竞争中立有一足之地,就必须创新技术,技术在企业竞争中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信息化更成为现代竞争中不可缺少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使企业管理幅度不断增加,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并且降低了管理的成本。这样就使得企业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可能,直到重新达到均衡时为止。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在不能解决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其规模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未来的企业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超大型规模,一个是超小型规模。

(3)组织弹性―边界趋于模糊与虚拟。企业的环境一直是瞬息万变的,在未来的环境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多变,企业在运行中需要注重两个对立面的建设。一方面,企业不仅要保持严格的纪律与层级、降低重复活动的频率、有效的控制,始终使企业处于一种有条不紊的运行中;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提倡一种创新性思维的环境,给员工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创造环境,以更好地应对外界挑战。这就要求企业需要一定的弹性来协调这对立面的矛盾。企业一般对企业信息化都存在着一定误区,认为信息化是可有可无的一种东西,或者认为只要使用上了计算机和网络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就可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在实施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是信息技术上的建设,还包括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及流程再造等。

(4)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逐步走向网络组织结构。现代企业中,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与命令的传递早已不是经过等级链,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在信息的交流过程中都能够突破层级的限制,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交流中的一个节点,且每个节点都是可以相互交织的。另一方面,由于竞争环境激烈,企业为保持其灵活性,从原先的最高层单一决策转换为多个决策中心。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决策所需要处理的信息也变得尤为庞大,多个决策节点的形成,使得每个节点在处理信息时都更有效率。多个决策点自然形成了多个信息中心,在每个信息中心之间又有着不同的联系,使得信息相互交织。信息传递的多个节点与决策的多个节点,使信息相互交织,这样就形成了网络化的信息结构。组织结构也逐渐地从金字塔式向网络化转变。

参考文献:

[1] 焦明宇.我国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2] 董孝彬.企业信息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D].华东交通大学,2005.

[3] 田曼.论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4.

[4] 衡星辰,林文孝.企业信息化组织变革相关问题探讨及建议[J].深信

篇2

关键词:通信专网;设计思路;网络结构;物业化信息;本质安全性;主干网络;环形网

1 关于网络基本形状及其比较环节的分析

1.1 为了满足企业专网建设工作的需要,进行环形网建设体系的优化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组网方案内部应用环节的协调,保证其组网形式的更新,从而满足物业企业部门的工作需要,实现相关项目组的信息系统体系的健全,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这就需要做好节点的传输媒介工作,保证电缆、光缆、微波等的有效串联应用,实现闭合环的体系健全,实现环形网工作方案的更新。在环形网应用中,其相关的节点都需要进行不同方向的应用,满足信息数据的发送及其接收的需要。该环形网具备良好的保护能力及其抗灾害性能力,其具备极强的生存能力,非常有利于复杂化的地理环境。目前来说,线形网的基本形式是通信的不同节点的串联,进行首尾节点的开发,进行线形网的形成,其结构比较简单化,总的来说经济性非常强大,是一种良好的网络结构模式,但是这种方式也具备一定的缺点,那就是无法进行链路失效问题的解决,从而导致其生存能力太差。

1.2 在实践应用中,星形网的基本应用形式,进行通信网的特殊枢纽节点及其相关节点的结合,在企业专网建设环节中,环形网建设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其是一种常见的组网方案,其基本的组网形式是进行物业企业的不同部门、项目组的信息系统的应用,做好节点的传输媒介工作,实现光缆、电缆、微波等的串联,保证其闭合环的形成,从而满足环形网工作的需要。在具体的组网上,需每个部门自行搭建服务器,再通过星型结构链接至集团信息源。

这就需要注意网孔形网的基本应用形式,保证通信的节点的相互连接性,进行网孔环网的形成,保证不同节点的相互连接性,实现网孔形网的理想性,避免其结构受到节点瓶颈及其失效的影响。需要保证不同节点的相关方式的协调性,实现其整体可靠性的提升,但是这种工作模式,具备较为复杂的结构,并且其成本比较高,比较适合于较大业务量的工作。以上几种方式,就是通信网络中的常见基本网络形式,这些网络的拓扑结构具备各自的应用特点,满足了实际生活中的不同应用需要。为了实现物业企业的通信专网工作需要,进行网络结构的优化选择是必要的,从而满足其业务量的需求需要。

2 关于网络结构选择思路及其应用原则的分析

2.1 在物业企业通信应用中,进行物业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做好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其服务方案的更新,实现其信息化体系的健全,保证专网的整体安全性,确保其可靠性及其抗灾难性的提升。在建网初期应用中,进行网络设计环节的优化是必要的,从而有利于进行网络物理拓扑结构的优化选择,保证网络的正常工作的开展,保证其信息业务的正常开展。

在网络结构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重其复杂性,从而进行投资及其运营维护成本的应用,实现其建设环节及其维护环节的协调性,但是,这种方式的应用,很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但是如果进行简单的网络结构的应用,又难以满足企业信息的工作需要,就需要进行网络结构的优化选择,实现物业企业的建设及其运营的协调,实现其经济性及其可靠性的提升。

2.2 这也离不开良好的网络配置,进行网络结构的优化选择,实现网络内部信息系统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这需要进行通信设备及其节点间的传输媒介的良好配置,实现其整体应用环节的协调,保证网络建设成本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细节的优化,这就需要进行通信网络方案的更新,进行网络建设成本的缩减,保证规模化及其技术化的通信网络的应用,保证硬件设施及其软件设施的应用协调,实现新建网络的组网方案的更新。这就需要进行物业企业的专网方案的更新,使其适应当地地区的发展需要,由于网络建设的差异性比较大,就需要进行通信的专网网络结构方案的优化选择。

3 关于网络结构规期设计应用模式的分析

在物业企业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到由于其建设的环境低于环境、信息化设施、企业规模等因素,其物业企业的通信专网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困难,这就需要针对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网络结构方案及其网络模型的选择,实现企业信息化专网体系的完善,尽管其网络结构是复杂性、多样性的,但是他们都是由基本形式的网络结构构成,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

通过对专网网络结构设计范例的分析,可以得知网络建设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需要面临自然等突发性灾害,这也需要进行网络承载信息化业务体系的健全,保证其安全运行性。保证网络结构的整体可靠性的提升,实现其整体的抗灾难性的提升,从而满足当下通信专网网络结构的应用需要,再进行主环网、子环网等的协调,实现其综合性网络结构的应用,保证日常工作的需要。

其网络内的服务模块有:(1)呼叫中心业务,为业主和客户提供及时的咨询及信息反馈;(2)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3)客户端(业主通过电脑或手机等);(4)项目部服务信息系统(项目部A、项目部B、项目部C……);(5)集团总部信息系统(职能部门:财务、品管、工程、客户服务等)。以上通过互联网(ADSL、光纤)互联,呼叫中心、服务器、集团总部信息系统处于主环网,主环网携带客户端、项目部服务信息系统等处于子环网,构成综合性信息化体系。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物业企业的通信总体网络结构的普及应用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范围。其主要包括了通信主干网络、子干网络等的通信网络应用。所谓的通信主干网络就是进行全网络范围的选择,进行代表性单位的选择,保证其通信节点方案的协调性,实现这些节点的网络组织,保证网络中通信节点的汇接性,保证信息通信体系的覆盖,从而满足企业的工作需要。

通信子干网络是局部干线网络的组成部分,其需要在一定业务相近的单位内进行传输媒介组织网络的应用,实现网络节点的协调性,保证其单位内部网络功能的优化。这需要实现子干网络的主干网络协调性,针对其服务项目进行子干网络数量的协调,实现其不同业务种类的链接,这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工作。项目部通信网络,是终端通信网络。它包括安全生产、日常调度、安全监控、行政通信、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自动控制、有线电视等系统。环形网具有高生存性,抗灾能力强,主干网络、子干网络尽可能地使用环形网方案组建。终端网络结构形状的配置比较灵活,方式较多,随项目部内部具体情况而定。

4 结束语

通过对网络组建及其管理措施的应用,可以实现全网集中管理方案的应用,实现子干网络、终端网络的分级管理优化,实现其子干网络、主干网络的协调性,从而满足日常组网的需要,实现不同子干网络、主干网络等的相交性、相连性。保证子干网络与主干网络之间可实现相交、相连、相切。现代互联网链接媒介速率很高,也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但安全性、稳定性有所欠缺。

参考文献

[1]吴秋峰.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 大众化定制 信息系统结构

一、大众化定制企业的特征

所谓大众化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就是企业必须适应客户化需求(或定制需求)扩散化的社会需求特征,以普通顾客可以接受的价格提供能够满足其定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顾客消费观念的变化,大众化定制将成为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的经营模式。

MC企业与传统的批量生产企业比较,两者虽然都为顾客提供了种类繁多的产品,但MC企业的出发点是定制,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出发点是多样化。定制是企业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各种渠道保持与客户的持续互动,收集客户数据,获得详细的有关客户行为和偏好的知识,为顾客提供满足其深层次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而多样化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预测先生产出产品,将它们存入成品库,然后等待需要它们的客户出现。换言之,多样化给客户以更多的选择,希望他们能够找到最接近其需求的产品,而定制则是在顾客可接受价格水平下,为其提供完全体现其个人意愿、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或服务。

传统的定制企业针对每一位顾客提供单独的设计、生产和营销,但高昂的价格让大多数顾客无缘享受。与其相比,MC企业在追求范围经济的同时,也通过实现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商业实践显示,不同顾客对于产品的关注点在很大程度具有相似性,这就使得MC企业在满足顾客定制需求的时候可以以某些要素(或模块)为基础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规模化生产,通过共用生产线、产品模块配置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的平均等待时间。

二、大众化定制企业的信息系统结构设计

由于大众化定制的经营模式对信息的处理范围、数量和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MC企业必须通过信息系统的构建(信息化)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处理。与传统企业相比,MC企业的信息系统结构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强调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第二,强调信息的界面管理;第三,客户关系管理、企业间的协作管理和产品族数据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超过了传统企业。

MC企业的信息系统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五层:设施层、数据层、处理层、功能层和操作层。

设施层主要是为整个信息系统提供硬件支持,包括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辅助设备。在MC企业中,网络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设施,因为MC企业快速为顾客提供定制产品需要各种信息的实时处理和交互,没有高速、稳定的信息网络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数据层是整个信息系统的资源基础。与传统企业相比,MC企业更强调三大数据库的建设:客户信息数据库、定制资源数据库和合作伙伴信息数据库。客户信息数据库用来存放与企业发生过交易的各类客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数据支持源;定制资源数据库用来存放企业用以实现定制生产的设备、技术、人员等信息,是企业进行研发和安排内部生产的主要信息支持源;合作伙伴信息数据库存放了合作伙伴企业的相关信息和协作契约,是企业进行协作管理的主要数据来源。

处理层是信息系统中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的层次。为每一位顾客提供定制服务意味着企业将面临着海量的数据,MC企业的处理层将通过大量运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和知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以便加以利用。

功能层主要由营销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和研发管理模块构成,用以帮助企业完成MC企业的日常运营业务。而具体功能的设置与企业的流程密切相关。

操作层是企业人员日常工作中直接接触的层次。MC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更强调界面管理,主要分为外部界面和内部界面。外部界面主要包括企业/客户界面和企业/合作伙伴界面。传统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流动是单向的,即由企业向客户信息,但MC企业在企业/客户界面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强调企业在进行相关产品的同时进行顾客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帮助顾客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中来。同时,MC企业强调与合作伙伴的协同开发和协同生产,因此企业/合作伙伴界面在订单信息传递的功能基础上,还需要提供双方或多方主体进行协作与协商的平台。内部界面主要包括生产/研发界面,营销/生产界面和研发/营销界面。MC企业在定制生产过程中,强调以顾客需求为核心进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建立起跨职能的信息联动机制。

三、结语

大众化定制是一种同时追求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新的经营模式,需要对海量的客户信息、定制资源信息和合作伙伴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此,企业信息化是大众化定制成功实施的根本保障,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真正的大众化定制。

参考文献:

[1]John Talburt, Richard Wang, Mark Evans, Nalaka Edirisinghe, Ra?ssa Katz-Haas, et al. Customer-Centric Inform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mitiq.mit.edu/ mitiq/cciqm.htm, 2004

篇4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洲2020年人均GDP达到3仪美元,GDP总量达到如伽例乙美元的规模。要达到这样一个规模,发展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是必要的保证。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建立节约型社会要紧密与企业业务相结合,笔者通过几年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认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一是要从自身做起,构建节约型企必二是积极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让企业成为‘节约’技术和服务的提供商。”应该说,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与管理的支持。

实践中,如何在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中协调建设节约型社会,调整企业自身经营策略已成为许多企业界人士所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第三产业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必然要通过推行信息化来达到为社会节约的手段,并且要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成本的瘦身以及利润的增长。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立足企业内部广大员工,从唤起节约意识入手

企业内部达到节约的目的,一靠企业制定符合实际的制度与规定并有效地执行;另外就是员工节约意识的觉醒,把日常节约意识形成习惯嵌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节约的行为。其实,每个员工都有的自己负责的工作,在工作流程中,都会有一定的节约空间,比如纸张的使用、休息时电脑显示器的关闭、室内空调温度的控制等等。寻找这个空间就需要员工意识的觉醒,有了节约的意识,每一个员工都能成为节约的节点,散落的节点通过公司管理的系统化,就能形成一个节约网络。如果这个网络每年可以减少千分之一的非必要支出,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产生的效益就将是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数量级。

据《中国财富》介绍,知名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有关减少隐性成本案例进行介绍。思科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在月初是都会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到:“您上个月电话费是xx、您目前在公司的排名是xx。”这样的邮件是在提示有关员工,应该节约电话费了,同时鼓励出色的员工。在这样的邮件里通常会有个链接,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减少电话费。

思科很注重对员工节省意识的挖掘,使用的方法也更为有效和人性化,成功实现了降低隐性成本的初衷,很值得我们借鉴。

2立足于内涵的提升,从优化服务流程着手

同样是思科,还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购买思科公司的一项产品,产品到家了,你可能连一个员工都没有看到。这是对高品质服务流程的一种夸张描述。尽管没有普遍的使用意义,但拥有一个高效高质的服务流程显然是一个企业节约成本的有效手段,更是一个成功服务型企业必备的素质。

对于第三产业而言,服务流程是贯穿干整个企业运营的链条,更是企业的生命线。打造韦约型企业,也要从服务流程着手,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对于一线非循环性企业而言,有效实施“流程穿越”,其目的是通过“客户穿越、岗位穿越、公司穿越”的“流程贯穿”,对现有客户服务流程进行全新设计和系统改造,以达到增强流程运行效率和提高流程结果品质的目的,随着“流程穿越”的落实与推进。

随着OA网上办公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优化服务流程,重点是抓住信息化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效率。如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等,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让客户享受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大量减少了由此而产生的企业成本和客户管理、维护成本的支出。

3立足于社会需求,做节约技术和服务的供货商

广东省张德江书记曾经说:“信息化好比新的海洋和天空,有无限的开发和使用能力”。可谓一语道出了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前景。

篇5

关键词:信息化服务企业;项目组织结构;混合型组织结构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4-0018-03

一、研究背景

现代信息服务业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载体,以电子商务为模式,直接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与传递,并以信息服务产品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业。近年来,信息服务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服务企业的工作主要以研发软件和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项目为主,故企业以项目为导向,进而组建项目团队并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信息化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实施项目管理,第一要务就是要构建好项目的组织结构。

二、项目组织结构的基本理论

项目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的项目任务而建立起来的,从事项目具体工作的载体。对于一个特定的项目参与方而言,项目一旦确立公司高层管理者就需要确定该项目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即选择项目组织结构类型,一般来说,项目组织结构设计得是否合理,决定了项目经理工作的成败。常见的项目组织结构类型有三种:职能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和矩阵型组织结构,各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职能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是传统的层次化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按职能以及职能的相似性来划分部门。职能型组织结构通过在实施此项目的组织内部建立一个由各个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的项目组织来完成某个特定的项目目标。这样的项目组织界限并不十分明确,其成员仍在原来的职能部门内完成项目任务,同时这种项目组织没有明确的项目主管或项目经理,项目中各项协调工作由职能部门主管或位于职能部门上层的总经理来进行。

(二)项目型组织结构

项目型组织结构是按项目设置的,与职能型组织结构截然相反,即企业把项目从其组织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单元,有其自己的项目经理及其下属的部门和职员。项目经理全权管理项目,享有高度的权力和独立性,能够配置项目所需的全部资源,并且对项目成员有着直接的管理权力。不同的项目之间相互独立,所有的项目成员都是专职的,当一个项目结束时该项目团队通常就解散了。

(三)矩阵型组织结构

矩阵型组织结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中的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是由职能型组织结构和项目型组织结构结合而成的一种混合体。矩阵式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将按照职能划分的纵向部门与按照项目划分的横向部门结合起来,以构成类似矩阵的管理系统,它在常规的职能层级结构之上加载了一种水平的项目管理结构。项目组织中存在两条命令链,一条顺着职能线下达,另一条则是根据项目线下达。项目经理在项目的内容和时间方面对职能部门行使权利,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决定如何支持。每个项目经理要直接向最高管理层负责,并由最高管理层授权。而职能部门则从另一方面来控制,对各种资源作出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控制调度,职能部门负责人既要对他们的直线上司负责,也要对项目经理负责。

(四)项目组织结构类型的优缺点

以上三种项目组织结构各有其优缺点,企业在选择应用何种项目组织结构来实现项目的目标时,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情况和项目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而不应该“削足适履”。现将其优缺点汇总如下:

三、项目组织结构案例分析

(一)案例情况介绍

A公司是一家专门替其他企业和组织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刚成立时也就二十几个人,其组织结构也属于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如下图1。财务部主要负责公司的会计、出纳和上税等财务方面工作,人事部负责人员招聘、薪酬福利以及考核工作,采供部负责采购和合同方面工作,市场部负责跑市场、拉项目,顾问部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

后来,A公司拿到了一个国有企业的大项目,公司将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到这个项目上面,为了完成该项目,开始大量引进人才,公司规模也一下扩张到了五十人左右。在该大项目接近收尾时,公司开始考虑扩招人员的安置问题,如果公司不多拿一些项目的话,将会造成人员闲置,增加公司的负担。

最近两年,A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考虑到底哪种组织结构更适合公司的发展,并尝试着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改革,其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顾问部一方面继续负责大项目的实施和收尾工作,另一方面负责矿冶行业的采购、市场拓展和实施工作,而其他三个部门――咨询部、地产物流部和智能化部都负责了某一行业或领域的采购、市场拓展和实施工作。但是,改革后的组织结构似乎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效果。

(二)A公司项目组织结构的利弊分析

从案例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A公司改革后的组织结构(图2所示)相当于一种项目型组织结构,对于A公司来说,应用这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1.人员重复配置,造成了人员忙闲不均,资源浪费的情况。A公司总共才几十个人,是一家小型企业,甚至于可以说是一家微型企业。改革后,除了财务部和人事部这两个行政职能部门外,其余的四个部门职责相似,在公司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资源重复配置这个缺点就会凸显出来,而A公司作为一家信息化服务企业,人力资源又是其核心资源,因而此种类型的项目组织结构的设置会增加其人力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

2.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存在部门之间相互争夺资源的情况,且不利于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共享。由于A公司有四个部门的职责相似,各部门所设置的人员类型也基本相似,因而会造成部门之间争夺资源的情况,而各部门为了显示本部门的业绩,必定会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学习交流,导致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共享,不利于公司总体的发展。

(三)A公司项目组织结构调整建议

基于A公司本身的情况,在此笔者建议该公司将其项目组织结构调整为混合型组织结构,即指在A公司中,可以同时存在职能型、项目型和矩阵型等多种组织结构类型,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开展不同的项目。其结构如图3所示。在该组织结构中,A公司可根据项目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项目组织结构类型,简单的项目如OA、机房建设等可以采取职能型组织结构,如下图的项目A;复杂程度一般,项目的完成需要依赖于各专业类型的人才的项目可以采取矩阵型项目组织结构,如下图的项目B;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也可以考虑采用项目型组织结构,在该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另建立一个专为完成该项目的项目部,以使该项目的目标可以顺利完成。

混合型组织结构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在公司的项目管理方面容易造成混乱,项目的信息流、项目的沟通等容易产生问题,公司管理制度不易较好地得到贯彻执行。各类人员在同一时期内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很容易产生忙闲不均的现象等。因此公司的高管层一旦决定使用该类型的项目组织结构,应注意在公司的管理人员、制度等方面加以匹配,不然很可能适得其反。

四、结论

项目组织结构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并没有一种完美的类型,各种类型均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切不可照搬照抄。本文通过对A公司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适合A公司发展的项目组织结构类型,该类型的项目组织结构对于信息化服务企业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各企业还是应该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考虑,此建议仅就个人的一些研究和观点进行了阐述,所提出的建议有待日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骆.项目管理教程(第2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董雄报.制造企业项目组织结构的适合性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0).

[3] 谢春茂.项目组织结构案例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4).

[4] 林锐.如何建设中小型IT企业的项目组织结构[J].程序员,2006,(2).

[5] 秦霖,邱菀华.大型文化项目组织结构模式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6] 张利,郭志欣.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的改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