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循环利用的概念范文

循环利用的概念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04 14:40: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循环利用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循环利用的概念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177-03

新入科护理人员是临床护理人员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人群,其对于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较差的同时,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较多初步走上工作岗位者面对基础知识向临床实践的转换,因此其面临的问题也较多,故对此类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尤其应重视管理方法的选择[1-2]。本研究主要观察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的46名新入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组)23名和观察组(循环改进管理理念组)23名。对照组的23例新入科护理人员中,男1名,女22名;年龄18~26岁,平均(23.1±1.8)岁;文化程度:中专8名,大专13名,本科2名。观察组的23例新入科护理人员中,男1名,女22名;年龄18~25岁,平均(22.9±1.9)岁;文化程度:中专9名,大专12名,本科2名。两组研究对象的男女比例、年龄和文化层次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即于护理人员入科之初即常规介绍整个科室的大体情况及工作流程等,并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特长进行充分掌握,指定带教指导人员,对其进行工作上的引导。观察组则以循环改进管理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管理,即常规进行管理后一定阶段即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估,然后将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找出解决方法,同时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然后实施改进后的管理措施,再分别总结与改进实施后的效果与不足,再进行实施,即整个管理过程处于循环进行的过程。然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的评估结果。

1.3 评价标准

①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包括17个评估指标,分别涉及对活力、奉献及专注方面的评估,每个方面均以分值越高表示表达程度越高[3];②MBI-GS工作倦怠量表主要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及个人成就感等方面进行评估,总分100分为重度倦怠[4]。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的年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研究中的其他数据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评估结果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理人员的活力、奉献及专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MBI-GS工作倦怠量表评估结果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理人员的MBI-GS工作倦怠量表0.05);而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MBI-GS工作倦怠量表

3 讨论

篇2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摘 要:本文在指出目前高校教材循环利用方面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普及教材循环利用概念、培养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完善旧教材的回收制度、改进旧教材的保管措施、学校和学生应当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对相关部门的扶持力度、创新旧教材的销售方法和二手教材流通方式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 :高校教材;循环利用;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48-02

收稿日期:2014-10-22

基金项目:课题号:201411998001Z,课题名称:高校教材循环利用,课题所属:徐州工程学院,项目级别:省重点,小组成员:李平 杨梦楠 刘立龙 王仪丰 邵杨 颜雨

作者简介:李平(1966-),女,汉族 ,江苏徐州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经济学。邵杨(1993-),男,汉族,江苏宜兴人 ,金融专业学生。颜雨(1993-),女 ,汉族,江苏徐州人,金融专业学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推行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高校教材循环利用在我国推行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对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了解程度不够;高校教材购买方式单一;已实施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高校进展不佳;高校教材循环利用推广实施较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普及教材循环利用概念

调查表明,人们对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了解程度严重不够。我们设计调查的学生版调查问卷共回收了244名在读或者已经毕业的高校生的有效问卷,其中有31人第一次听说“教材循环利用”,约占12.7%;有65人经常听说,约占26.64%;多达148人偶尔听说,约占60.66%。由此可见,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

对此,若想推行高校教材循环利用,当务之急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实行教材循环的意义。在此,我们建议学校可以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力度,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可借助多种媒介,采取多种手段对教材循环利用的思想进行积极宣传,具体可采取联合学生会进行宣传,举办主题活动周,向学生等相关主体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这样既可使包括学生在内的相关主体意识到教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与重大意义,又能让教材公有的概念深入人心,使高校教材循环利用走得更通。

(二)培养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

当前高校教材循环利用进展缓慢,很大一个原因是“教材循环,资源节约”观念尚未在学生这一群体中普及。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节约观念,让“绿色教育”观念深入大学校园,已成为当前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此,政府和学校应当让同学们认识到合理利用教材是在为我们共建节约型社会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应当动员更多的学生支持教材循环利用工作。

(三)完善旧教材的回收制度

根据我们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我们发现,虽然高校中使用过的教材保存完整度极高,100%可以再次利用,但这些教材基本没有进入循环系统,而是被当做废纸卖掉或尘封于箱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一些同学还表示,虽然想珍藏教材,但是由于空间有限,他们不得不将积攒多年的教材随意处理掉。因此,如何广泛地将未经充分利用的教材收集起来,是高校教材循环利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高校也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本校建立并且完善教材回收体制。这样,学生在用完教材之后,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的将教材按照其使用后的破损程度将其折价卖给学校相关机构,再由学校主导、学生可自主选择的推行教材的循环利用。

(四)改进旧教材的保管措施

学校相关机构在回收旧教材之后若不对旧教材加以处理再进行保管,就会出现教材发黄、虫蛀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对教材循环利用的整个过程造成巨大的危害。但是学校如果应用专业设备对回收教材统一做好卫生消毒、破损修复等工作,将会大大的增加旧教材循环利用的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并不值得提倡。

对此,我们认为回收旧教材的相关机构可以与有意向出售旧教材的同学签订协议或者达成口头协议,推迟回收时间,减少旧教材的不必要库存。保管工作其本身并不包含太多的技术含量,有意出售旧教材的学生为了提高出售价格,会注意到教材的保管。

(五)学校和学生应当在教材循环利用中发挥主体作用

二手教材的最初提供者和最终使用者都是在校学生,产生和使用的场所都在校园中。

因此,学校应当倡导教师、学生提高教材循环利用,提高他们节约资源的意识,并通过图书借阅,贫困生二手教材捐赠,二手教材信息体系建立等方式在校推行二手教材流通。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学生的教育成本,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同时也避免学生上课无教材而影响学校整体的教学质(下转256页)(上接248页)量。同时作为在校学生,教师,应当树立教材循环利用的意识,随时通过出售,租用,捐赠等方式,加强教材的流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为建设节约社会,降低教育成本贡献一份力量。

(六)加大对相关部门的扶持力度以推动教材循环利用的发展

事实证明,我国教材产业利润空间较大,教材产业链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推行教材循环利用显然会影响造纸、印刷、出版、发行及相关群体的利益。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推行教材循环利用受到来自出版方、发行方的阻力很大。

为了推动教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此提出几个适当性建议:政府可对支持和实施教材循环利用的出版社、学校等单位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或给予经费支持,从而弥补学校或出版商在推行教材循环利用项目时的受损利益,加强相关学校和出版社的积极性,促使教材循环利用的相关产业做大做强。

(七)创新旧教材的销售方法

调查表明,如果教材循环利用仅仅以学生自主、学校和二手书店为主体,会大大限制二手教材的流通,造成二手教材的大量积压,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各专业学生购买二手教材的需求。

因此,为了使旧教材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循环利用,应积极构建多元化载体平台,可以构建相应的B2C或者C2C 交易平台,实现跨地区的学生和旧教材回收机构共同参与的二手教材交流平台的建立,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从而提高教材循环利用的覆盖面和利用率。

(八)创新二手教材流通方式

教材捐赠。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目前学校中贫困学生的比例和人数也是大幅度的增加,每年教材费用将是大部分贫困学生较大的经济开支。学校教材由于适用范围的限制不可能捐赠给贫困山区,而教材校内捐赠也换为一种学校奉献爱心的有益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教材代销。任何一种教材都有使用周期,这无疑会给二手教材经营者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给教材拥有者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二手教材流通体系中书店和学生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分担经营风险,采用二手教材代售的方式将大大促进二手教材的流通。

篇3

关键词: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

0、引言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材料都是国家经济和国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材料工业去得到巨大的发展。而金属行业作为材料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产量更是连续世界第一。金属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同时,更是由于长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带来了极大地危害。如今我国矿石主要依赖外部进口,随着我国对金属材料需求的进一步加大,这一依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这种高程度的依赖进口的产业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受制于它国,影响到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1、资源循环利用概念

资源循环利用,简而言之就是将废弃的资源经过一定的技术理出,被人们重新利用的过程。详细来说就是要利用社会已经使用过的产品、或者产品生产过程中剩余的边角料及废料等作为重新的利用资源。事实已经证明,一味的开采矿石,一提高金属材料产量的作法是不明智的,因为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总有被开采完的一天。而如果能够将社会中废弃的资源重新利用,充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且减少矿石开发的同时,更是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

2、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

由于国家的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金属矿石的过度开采、冶炼给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冶金行业,更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虽然我国的主要金属矿产储量丰富,但人居占有量少。经过长期的开采,部分地区矿产资源已经出现了枯竭现象,如不能解决这一问题,长期来看,将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金属材料的循环利用已刻不容缓。

3、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金属材料循环利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而欧美国家由于经历过工业革命,甚至矿产资源的重要性,道理开发金属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并将其列入国家的战略性高度,因此发展较快,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技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设备及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

3.1社会对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

很多民众,还没有认识到有色金属材料的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国家缺乏这方面的宣传工作,这就为其循环利用有关的工作的开展不利。而法律制度这块,可参考发达国家,他们已经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法规。这样我们可避免走弯路。

3.2再生金属企业规模化程度低

我国再生金属企业数量发展迅速,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这些企业绝大部分为小规模的企业,小规模企业注定了在技术和工艺上的相对落后。不利于有色金属材料循环利用的规模化,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落后的工艺设备,影响了其应有的效果。很多企业在循环利用有色金属材料的同时,给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3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

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绝大部分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对金属的利用效率低,且通常为高耗能、高污染。有些只回收容易处理的金属,没有技术对其他金属回收,丧失了资源循环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

3.4科研投资低,力量薄弱

由于企业通常经费有限,长期以来在资源循环方面的投资就严重不足。而全国范围内,这以技术的研究单位少,发展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因此这就成了制约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4、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的好处

传统的有色金属材料生产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需要大量的矿石、消耗大量的能源、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只有采用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有色金属行业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具体优点如下:

4.1金属循环利用可减少矿石开采

社会上一方面矿石资源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废弃的金属制品、矿石废料及富含金属的各种物料却越来越多。这些废料的金属含量普遍比原矿更高,如果这部分废弃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不仅经济效益上比冶炼原矿石更高,产生大量社会效益的同时,更能减少矿石的开采。

4.2金属循环利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大部分的环境污染都是源自矿石本身。原矿石在冶炼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而金属循环利用,一方面其本身即产生相对较少的污染物,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原矿的开采,间接也减少了其带来的污染,从而改善环境。

4.3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可以节约能耗

有色金属行业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一般要想增加产量,增加能耗是必然的,而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单靠采取一些小的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有限。相对而言,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所耗能相对少很多,因此加大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的力度将有利于降低行业的耗能。

4.4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更安全

相对于传统的有色金属行业,矿石的开采过程中给,难免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尤其是在小规模的矿山,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金属循环利用行业,不用开采矿石,从而可以使得行业生产更安全。

4.5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投资少

因为金属循环利用,不用开设矿山,减少工艺流程的同时,降低了基建投资和生产成本。如生产1 t再生铝比从矿石中生产1 t铝节约投资87?5%,生产费用降低40%~50%,因此发展循环利用大有可为。

4.6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可增加就业

这一行业的收集、拆卸、分类及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人完成。因此可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是有利的。

5、为促进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举措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讲是有利的,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其中,将会加快有色金属循环利用行业的发展。

2)国家要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对于这种利国利民又有利于自然环境的行业,国家及各地政府应该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以促进行业发展。

3)加大科研经费。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行业,与西方国家相比,在技术和设备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大科研经费,充分利用废弃的有色金属资源的同时,还可减少其对环境的二次利用,充分体现其发展优势。

4)促进企业规模化。事实证明,小型企业所具有的技术资源有限,这就必然会降低其循环利用的优势。只有建设规模化的企业,才能在技术上加大投入,更能扩大产业规模,充分的发挥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的优势。

6、结语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优势很明显,而我国在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然而我们相信,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将会促进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实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邱定蕃,吴义千,符斌等.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J].有色冶金节能,2005年8月第4期,6—13

篇4

循环经济与逆向物流的内涵及关联性 

(一)循环经济和逆向物流的内涵 

“循环经济”的概念是人在与自然界矛盾的演变中产生的一种经济理念,是对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短缺矛盾的理论实践和思想的范式化。它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经济理念,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目前国内外对其定义和解释不尽相同。但从不同角度,综合各种观点,循环经济的内涵可概括为:为了实现循环地利用物质资源,按照循环体系的需要,通过社会管理、清洁生产等方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运行形态。根据对各国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看出,生态经济是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来运行。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保护环境又促进经济发展。 

“逆向物流”可以定义为:“与传统供应相反,为了恢复价值,正确处理资源的回收或者废旧物品,从而对原料、库存、产品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二)循环经济与逆向物流的内在关联性 

1.循环经济是逆向物流的理论基础。逆向物流的概念是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得以生成的。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物质资源的环线流动,在循环的过程中,使物质、资源、能量在闭环圈内不断再生,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达到生产高质量,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清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正如循环经济概念所述,循环经济就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具体表现形式。逆向物流中的“逆向”就是指从回收产品和废物开始,将这些废弃但具有一定价值的东西通过某些方式重新加以利用,进而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它的本质也是资源再利用和生产的高效率。因此,循环经济是逆向物流的理论基础。 

2.逆向物流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从目前逆向物流管理组织和技术水平上来看,大量的物质资源从自然环境中被开采出来,通过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后没有得到很好的循环利用或根本无法循环利用,成为废弃物被再次投入自然环境,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污染了环境。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可以把生态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即:自然生态系统和循环经济系统,把人类各种社会活动都纳入到生态系统中。自然生态系统指的是自然界提供各种资源给人类,以供其生产、生活所用,最后将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吸纳或消化,消化不了的就变成自然界的垃圾;循环经济系统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支撑的基础上的。在逆向物流出现以前是正向物流活动,其最终会导致终端产生失去使用价值的废物,这些废物会通过焚烧或填埋等处理后,重新回到自然环境中。而循环经济的流程是循环封闭的系统,它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逆向物流可以把正向物流中最终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处理,使这些废弃物成为可再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逆向物流,逆向物流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目前,逆向物流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有限,相当多的物质不能得到很好循环利用或根本没有被回收、再利用。随着现代社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大大减少无能力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数量,越来越多的废旧物资将变成可以回收利用的对象,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3.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以最小的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的循环过程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通过这个过程使资源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循环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逆向物流。逆向物流的发展会促进更多的资源投向逆向物流业,这样又进一步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我国逆向物流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5

关键词:零废弃;零填埋;零废弃层次结构;零废物国际联盟

Study on the Concept, Principle and Hierarchy Management of “Zero Waste”

Abstract: Garbage disposal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garbage were directly thrown away; in the second stage, garbage are reclaimed before being thrown away; and in the third stage, they are engineered for reuse, to realize “zero waste”. Therefore, garbage indicates those non-reclaimable and worthless article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many countries/regions have s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rget based on “zero waste” and “zero landfill” concepts. For example, Beijing launched the domestic garbage “zero waste” pilot program in 2010.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principle and hierarchy management of“zero waste”, aimed at offer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moting “zero waste” practice in China.

Key words: zero waste; zero landfill; hierarchy of zero waste; Zero Waste International Alliance

一、“零废弃”概念的提出及延伸

Zero Waste(简写为ZW),常被译为零废物、零废弃物、零废弃、零垃圾、零填埋和零浪费等。

“零废物”一词首次是以一家公司的名称出现,公司名为“零废物系统公司”(Zero Waste Systems Inc.),由一位从耶鲁毕业的化学博士,保罗?帕尔默(Paul Palmer)在1972年创建,直至1981年停止运营,主要从事化学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此后,“零废弃物”概念便被作为城市垃圾管理和垃圾减量的终极目标,而城市“垃圾零填埋(Zero Waste to landfill)”或“零填埋”,是相对于以往的低级、低效、浪费的垃圾处理方式而言的。

“零废弃”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可以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加以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的最大化。2006年,保罗?帕尔默成立了零废弃研究所(Zero Waste Institute),一个非盈利机构,主要从事在工业和商业领域运用“零废弃”原理实现垃圾减量,出版和发表环境影响报告和零废弃影响报告。

“零垃圾”是从垃圾全分类角度,充分回收其中的资源物质,以资源化利用为基本理念,实施垃圾源头减量和源头分类的资源零浪费、物质零废弃的发展模式。

“零浪费”是从设计角度,尽可能减少工业产品产生的边角料,如服装设计中减少因裁剪产生的碎布料,已成为时尚界最新的环保手段。消除浪费的方法是在新款衣服裁剪中,调整衣袖、口袋和衣领的设计,使一切面料裁剪和设计做到恰到好处。“零浪费”作为一种理念,鼓励产品在设计时,从资源的生命周期角度,使所有产品都重复使用,不产生或最大限度减少垃圾的产生。

因此,零废弃、零废物,是指没有任何浪费,无垃圾产生,没有任何东西被扔掉或被填埋。但不幸的是垃圾一直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各国纷纷提出建设“零填埋”和“零废弃”城市(如美国的洛杉矶、奥克兰、纽约)、“零废弃”社会(如苏格兰)、“零废弃”经济(如温哥华、英国)的发展目标,从可持续发展层面提出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减少填埋的目标和措施。

二、“零废弃”概念的定义

2002年零废物国际联盟(Zero Waste International Alliance,简写为ZWIA)成立,其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标准以指导“零废物”战略在全球的发展。2004年11月29日,零废物国际联盟首次通过了“零废物”概念的定义,2009年8月12日该联盟对“零废物”概念进行了修订。

零废物国际联盟对“零废物”概念定义如下:零废物是一个目标,该目标是以道德、经济、高效、有远见地引导人们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通过设计使废弃物成为供其它人使用的资源,实现可持续的自然循环。

零废物意味着对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管理,系统性地避免、减少有害垃圾和物质的产生,避免垃圾填埋和焚烧,以实现保护和再利用所有的资源,最终减少垃圾对土地、水、空气的污染,造成对地球、人类、动物健康的威胁。

ZWIA提出的“零废物”概念,旨在倡导减少所有污染物的排放。如果一种产品不能重复使用、修复和循环再利用,那么就应该限制其生产,或重新设计,或停止销售。

三、“零废弃”原则

2005年4月5日,ZWIA规划小组指导和评价当前和未来零废物经营企业在政策制订和经营活动方面应遵循的主要原则。“零废弃”原则是评价企业是否实现“零废弃”承诺的基础,这些原则有助于员工、投资者、消费者、供应商、政策制订者和公众更好地评价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1. 3 项基本承诺

(1)承诺确保企业标准与社会、环境和经济活动标准的一致性;

(2)承诺企业拥有清晰的会计和报告系统,从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企业以最高道德标准开展经营活动;

(3)企业每年环境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报告披露企业政策实施情况,包括向企业员工、消费者和社区披露企业的生产、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

2. 预防为主

在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前,为避免产品和生产过程产生浪费和有害物质,企业应遵循预防原则,所设计的新产品应可重复使用、可维修、可持续循环利用或堆肥。购买重复使用、可再生利用、可堆肥的原材料。

3. 零垃圾填埋或焚烧

将90%的填埋或焚烧固体垃圾进行再利用,垃圾填埋量低于10%。

4. 生产者承担产品和包装的回收责任

企业承担所生产产品和包装回收的资金和必要的支持,也应要求供应商这样做。企业与再使用者、循环利用者、堆肥经营者合作,或实施新的系统有效地利用回收的产品和包装。

5. 防止污染和减少浪费

重新设计企业的供应、生产和分销系统,以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消除浪费。通过不断地评估和修订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政策,防止环境污染和材料浪费。

6. 最高和最佳利用

企业要不断地评价市场和指导废旧产品和包装的再利用是否遵循了最高和最佳的层次利用原则,包括:以产品原貌重复使用(二次使用);改变用途的产品重复利用;产品部分重复利用;材料的重复利用;在闭环系统下,原材料的可持续再生资源利用。

四、“零废弃层次结构”管理

2013年3月20日,ZWIA在其召开的董事会上,第一次通过了“零废弃最高和最佳利用的层次结构”(Zero Waste Hierarchy of Highest and Best Uses)。

零废弃层次结构从高到低分为预防、重复使用、再生利用、能源化利用和填埋等 5 个层级(图 1)。零废弃层次结构管理的目的为:预防垃圾产生,通过产品的重复使用实现“零废弃”;如果不能重复使用,则进行资源的再生利用,达到“零焚烧”;如果不能再使用和资源再生利用,则进行焚烧发电,被能源化利用,以缩小垃圾的体积,实现“零填埋”;对于不能被焚烧、必须填埋的,要将填埋量降至最少。

1. 预防(Prevention)

在零废弃层次结构管理中,预防产生废弃物是优先顺序最高的管理方式,从源头控制废弃物产生量也是最彻底、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源头减量作为第一优先原则,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进而降低垃圾处理费用。废弃物减量涉及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包装运输环节,包括节约材料、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减少消费、减少包装及设计经久耐用的产品等。

2. 重复使用(Re-use)

重复使用是第二优先原则,是在废弃物分类回收基础上保留其原有的价值和功能的重复使用及二次利用,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3. 再生利用(Recycling)

对于不能重复利用的,进行再制造、资源再生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原生资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填埋量。

4. 能源化利用(Recovery)

废弃物焚烧是将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用焚烧方式发电,产生再生能源,减小废弃物的体积,最终减少填埋量。焚烧时不要将固体垃圾如轮胎、电子产品混合焚烧,因为这些物品在高温下焚烧会挥发重金属和产生二英,污染环境。

5. 填埋(Disposal)

对不得不填埋的废弃物,应尽量减少其产生量,填埋是废弃物处理的最后一步,只有在提取了所有可回收物,消除有害物质后方可被填埋。因此,零废弃层次结构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减少消费,产品的再使用、再循环、再制造,零填埋和零焚烧,实现从摇篮到摇篮全生命周期“零废弃”管理。

五、“零废弃”目标实现的途径

1. “零废弃”提倡3R’s

只有在垃圾减量、产品被重复使用、资源循环利用后再回到资源,没有垃圾被填埋才可被称为“零废弃”。因此,“零废弃”=Reduce+Reuse+Recycle,即减少产生、物尽其用和循环利用。

2. “零废弃”是一个远景

从国家、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各国提出“零废弃”更多是作为环境管理的一个远景和目标。“零废弃”在垃圾减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分类,实现物质的充分利用。例如,2002年新西兰提出,整个国家在2020年实现“零填埋”,中期目标是在 3 年内垃圾减量50%,5 年内垃圾减量达到80%;2009年苏格兰提出“零废弃”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废物利用率提高到70%,填埋量降低到5%;2009年美国三藩市提出“零废弃”战略,目标是将垃圾的资源利用率从2000年的50%提高至2010年的75%,2020年则达到100%,最终实现三藩市垃圾“零填埋”。

3. “零废弃”要求生产者责任的延伸

为实现“零废弃”的目标,各国纷纷出台法律法规,要求生产者的责任延伸,主要包括:(1)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导致垃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设计的问题,因此要求生产者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选取和生产过程中考虑产品废弃后如何进行回收和利用,以降低废弃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最大程度地资源化利用废弃产品;(2)清洁生产。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3)生产者责任外延。要求生产者对其生产的、在消费后废弃的产品承担回收、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责任。

4. “零废弃”对消费者行为的改变

各国在提出“零废弃”战略目标的同时,在消费者中开展垃圾减量运动,鼓励消费者尽量重复使用、维修、翻新所消费过的产品等,使其被充分使用。比如自2012年10月1日起,美国三藩市强制施行“购物袋附加费”条例,要求消费者购物时尽量自备袋子,并停止使用塑料袋,所有付费购物袋应是用可堆肥、可回收材料生产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