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2 16:54: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Abstract: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slowed down the pace and entered the "bottleneck" period of the status quo, many academics, industry people and causes of their plight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from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ltural advantage, and grasp the "passenger experience "to strengthen the areas of tourism management on measures of the viability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inking.
关键词:乡村旅游 生态旅游 文化旅游 旅游管理
Key words:Rural Tourism,Eco-tourism,Culture and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087-01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起步之初发展迅速。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乡村旅游业整体呈现出了从高速增长到逐渐下滑的态势。如何延长乡村旅游的生命周期,使其真正走上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笔者在此尝试着对乡村旅游业的运作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可持续发展中走生态旅游路线
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其必然的选择。因为,只有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的开发过程,才有可能世世代代健康发展下去。
从生态的可持续角度说,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对基本生态进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资源的维护协调一致,这可以为项目方确定旅客接待容量提供依据,从而解决了在乡村旅游供给的分析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难题。
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角度说,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提高人们对其生活的控制能力。这一能力的提高要与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相协调,维护和增强社区的个性。
从经济的可持续角度说,乡村旅游的发展要能取得经济效益,并且要能有效地管理资源,以便造福子孙后代。
二、利用优势,贴近文化旅游
我国的乡村旅游应该看到自身长远发展的强大后推力――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深厚文化底蕴。这反映在乡村旅游方面,便是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世代伴随人类繁衍、进化、充满生气的环境、氛围。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就曾经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贴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属于人类的。在这些思想的引导下,乡村旅游才有存在的精神意义。
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我们可以衍生出两种旅游地的构建方式:
一种是将民族聚居地建成民族文化村。这样方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因为,它是保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这是其形成的根基;同时,旅游业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的附加,而不是单一的生产形式,这样的复合经济结构受旅游客源市场的冲击影响相对较小。
另一种是异地集中保护,即在旅游地集中重建。这种方式的生命力就不及第一种,容易给人一种单纯模仿、再现历史场景,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上的感觉,而没有真正做到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
三、认清本质:注重“游客体验”
游客即乡村旅游的消费者,是整个旅游项目兴衰的核心,没有长久的游客吸引力和游客体验管理,再完备的措施也不会为项目带来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给予乡村旅游地中的游客体验已足够的重视。
首先,要确定游客的体验需求。乡村旅游项目在定位时最需要考虑的,是游客群的定位,即想吸引哪一部分游客。
其次,要完善游客体验的供给平台。游客持着不同的体验需求来到乡村旅游地,旅游项目应能形成有效的体验供给能力,建立多样化的游客体验平台是重要的途径。
四、加强学界理论研究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系统而宏观的,对规律的总结、本质的认识会为实践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为构建乡村旅游理论体系,对乡村旅游概念及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但由于对乡村旅游资源界定、客源市场定位等的理解不同,对其概念的阐述一直存在着分歧,甚至尚无一个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定义。这种学术理论的不稳定性显然是不利于乡村旅游的现实发展的。
今后在加强旅游学界的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尝试:不断发展创新研究方法;重视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以及有选择地吸收、笑话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成果。
五、加强管理,规范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及行业自身的管理和规范。对于乡村旅游更是如此,它面临的许多基础性的制约瓶颈都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支持。
第一,党委、政府要对乡村旅游业有足够的重视,结合中心工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充分认识到农村发展旅游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好方法,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引擎,是发展旅游业的新亮点,是就地实现非农化和改造农村的新途径。
第二,整合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保障乡村旅游建设需要。乡村旅游是一项涉及多种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交通、水电、餐饮、住宿、通讯等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反过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又会促进这些行业的完善和发展。
第三,制定、实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及社区居民的系统培训计划。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这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农民从自我管理的农业生产转向服务接待工作,在心理和行动上难以平衡心态。
第四,加强监督管理,逐步实现旅游管理规范化。针对目前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规定,重点进行卫生管理、安全经营管理、价格管理,保证乡村旅游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反思与展望.农村经济,2005,(1).
[2] 万青.乡村旅游探论.许昌学院学报,2004,(6).
[3] 张健华等.试论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商业研究,2008,(1).
[4] 杜江等.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1999,(1).
[5] 邱海蓉.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5).
[6] 王旭.发展乡村旅游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当代贵州,2005,(6).
1.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为旅游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006年国家旅游局经确定的旅游主题为"中国乡村游",2008年重庆的旅游主题为"乡村旅游"。远离城市的喧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以郊游、自然风光游、乡村游为主题的绿色旅游成为风尚。虽然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前景十分看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可以满足当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符合我国的旅游扶贫政策;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1世纪发展主题。
2.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2.1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是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问题,促进农民收入,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现在的金融危机使农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开展乡村旅游对当地居民而言能快速脱贫致富,对政府而言,能极好地落实扶贫政策。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而且也改变了农民落后的意识和观念。农民已经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就是一种资源,只要自己懂得利用周围的资源就能产生经济效益。乡村旅游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焕然一新,它正在逐步使农村旧貌换新颜!
2.2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可以解决乡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回笼货币。解决好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乡村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保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为转移乡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民没有专业技术也没有高学历所以只有依靠传统的农耕来取得经济收入但是由于乡村地区交通信息落后、经济技术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而且种粮食的经济收入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很多年轻的农民都外出打工,留下老弱病残看守着大量荒废的土地。而乡村旅游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就业门槛低,可以就地吸引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在有很多农民用经营乡村旅游代替了外出打工。乡村旅游以"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为"离土不离乡"的广大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道路。
2.3 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旅游接待是与旅游者接触的过程,农民不断的与旅游者接触就会受到旅游者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城乡互动有助于农民吸收先进的知识、增强市场经济意识,能够激发农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以便农民能更多、更好的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致富门路等信息,提高综合素质。
3.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3.1 开发缺乏区域总体规划。对于任何一个景点景区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规划。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大多都是当地居民自行开发建设缺乏总体的大区域规划和规范管理。居民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就地开发只看重局部而没有大局思想,这样各顾各的开发使乡村旅游的开发存在着小、散、乱的问题。
3.2 乡村旅游发展的"变异迎合性"的问题。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需求。
3.3 缺乏专业管理知识,服务质量不高。乡村旅游中的经营者和从业者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居民,他们对于旅游管理和接待知识了解较少,只是用经商的头脑在经营,所以经营管理比较粗放。
4.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4.1 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强化培训,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目前规范发展乡村旅游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乡村旅游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这些从业人员大都是经营者的邻里亲戚,他们在服务意识、接待礼仪及服务技巧等方面都比较的欠缺。而这些内容往往体现出接待地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旅游地的声誉。所以这些内容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优化乡村旅游软件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有必要在当地的职教中心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技巧、接待礼仪、旅游知识、安全、外语等方面的培训,进而提高乡村旅游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
4.2 政府引导,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在内部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负盈亏。但对游客市场来讲,对社会来讲,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是一个统一的形象。这个地方的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经营特色、服务质量、文化品位等,任何局部的印象都会带来游客对整个地区乡村旅游的肯定或否定。所以乡村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关系着景区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经营户一家一户的利益。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为广大的游客的利益、当地经营户的利益、旅游地的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
4.3 针对性地开辟市场
4.3.1 工薪阶层周末度假旅游市场。现在大都市的生活节奏都很快,上班族的工作压力大所以在周末的假日里他们大都喜欢以单位组织或同学聚会的方式成群结队到乡村去放松,感受那种宁静的生活氛围。上班族周末走出城市投身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开发这一市场势必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关键词:乡村旅游;营销方式;发展途径
一.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的旅游方式。虽然乡村旅游业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得到大力推广,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且由于起步晚,旅游开发不全面,乡村旅游还需要大力改进。我国农村较多,农村旅游资源相对辽阔,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不容忽视。为此需要我国大力宣传农村旅游方式,着力开发农村旅游资源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结合“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我国乡村旅游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取得了一些局域性的较小成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政策的支持及地方政府的配合,以旅游带动乡村地方经济发展。由于当前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其旅游方式的引进让农村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得到较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乡村已具备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资源,同时由于乡村是我国多数人民的生活区域,且长久以来乡村都含有一定地方区域色彩,除优美的自然风景外,还存在一些历史保存下来的文化资源及传承民族文化。所以乡村旅游在今后长久时期内必将成为我国新兴的旅游方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二. 我国乡村旅游的营销方式
运用符合地方特色的营销方式能有效刺激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应注重营销整合,借助当地媒体及相关宣传渠道推广,利用网络优势搭建更宽阔的宣传平台,并根据国家政策及政府规划,凸显当地旅游特色,打造富含当地民俗文化、历史传承风俗等乡村品牌旅游文化。
(一)结合旅游地特点制造体验氛围
旅游地的特殊地域文化是乡村当前最核心、最典型的旅游产品方式,是乡村原生态的旅游展现。乡村旅游地的旅游方式应具备满足游客新奇、愉悦、审美的心里体验,这是乡村旅游附加的价值基点。结合旅游地的特殊地域景点可让游客感受不一般的个性体验。如四川明星镇,该镇依靠发现的侏罗纪恐龙化石及历史悠久的硅化木,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旅游景点“明星镇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并评为我国省级自然遗产。
(二)围绕目标游客开发产品
游客旅游需要是乡村旅游主打方式之一,围绕游客需求开发旅游商品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营销手段。乡村旅游更应体现外观与内涵、观赏与参与、开发与营销、赢利与服务相结合,围绕目标顾客开发产品,使其体验和享受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如采摘、捕捞等简单安全的劳动体验,如原始森林探险体验等。如四川大英县的“中国死海”,是形成于1.5亿年前的地下古盐湖。该县通过现代化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后,就让国人不用出国就能感受到死海“漂浮而不沉”的瘾,给予游客难忘的感官体验。
(三)进行全程管理和细节管理
乡村旅游地的全程、细节管理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体验感受。当旅游启程的那一刻,游客就进入了“体验”。为此,乡村旅游地要将能触动游客感官、思想、情感、行为等要素及当地旅游场景要素纳入“管理对象”。如乡村旅游地的交通方式、旅游产品的包装、导游人员的言行举止、旅游地的体验路线、旅游目的地的场景设计及相关吃、住、行的一切管理,都将影响到游客的体验结果。乡村旅游在环节上还要注重细节配合,细节上着重个异性,要做到既符合乡村气氛又符合景点的渲染主题,让游客感受到新奇并产生对乡村旅游地文化价值的认同。在乡村旅游产品上还要注重差异性,表现为旅游目的地、旅游路线、旅游体验主题、旅游整体产品的差异,让游客的个人偏好及体验刺激得到充分满足。
三. 发展乡村旅游的系列途径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树立品牌
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产业转移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举措。发展乡村旅游要以乡村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农家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引导农民积极开展农业旅游、生活体验、绿色饮食、乡村度假等多种活动,以多种多样而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味,树立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强有力的宣传活动
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旅游资源、客源特点对市场进行细分,对旅游进行策划促销。通过报刊、电视、广告、网络等各项传媒,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旅游宣传。在加强城乡互动的基础上,以当地特色文化为主体,办好节庆活动,力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同时,还可通过绿色饮食、农作一天、观摩团、特邀考察来体验乡风,进一步刺激扩大客源市场。
(三)注重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和乡村的社会和谐
不要把城市旅游发展中的文化污染和环境污染扩展到文化和环境更加脆弱的乡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创造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走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才能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赵国文.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之思考[J].内蒙古水利,2011(4):179-180.
[2]王佼佼.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13-14.
[论文摘要] 近年来,满城县依托其资源和区位优势,乡村旅游获得了很大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制约满城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满城县距保定市有10余公里,距离北京、天津不过150公里,境内有107国道、保涞、保易、保阜公路穿过,区位优越, 交通 便利。满城不仅有著名的汉墓和抱阳山等景区,而且草莓种植特色突出,磨盘柿、蜜桃等林果业发达。山区 环境 优美,民风淳朴,民俗 文化 丰富多彩。自1996年以来,满城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截至2005年,全县有农家饭(旅)馆70多家,接待床位200余张,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形成了龙潭峡谷、柿子沟和芝兰沟三个乡村旅游区,北水峪村、西峪村、龙居村等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 农村 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满城 社会 主义 新农村的建设。但是,满城县还存在着一些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满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发展规划。满城的许多乡村旅游景区缺乏规划,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龙潭峡谷的渔家乐,绝大分建在漕河边上,有的甚至建在漕河中,严重影响了上游龙门水库的泄洪。另外,乡村旅游景区的 公共 设施,如厕所、道路、停车场等还很不完善,难以满足旅游的需要。
2.旅游产品单一,效益不高。满城的各乡村景区,目前以乡村观光和品尝农家饮食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各自的特色,在挖掘乡村游的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还很不够,使得游客来了以后只是看一看,吃顿饭而已,难以获得较高的旅游收益。
3.交通条件较差。满城县的农村路网等级低,路面破损与路基沉陷等问题突出。除陵山汉墓外,通往柿子沟、木兰溶洞、龙潭峡谷、玉皇坨等主要乡村游景区的道路不仅狭窄,而且路面状况也普遍较差,使得有意至此的游客望而止步。
4.宣传促销乏力。目前,满城的乡村旅游宣传不仅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内容单调、形式陈旧,而且时断时续,缺乏经常性和长期性,致使满城乡村旅游的形象不突出,知名度不高,吸引力有限。
5.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由于缺乏规划和有效的 管理 ,满城乡村旅游的环境卫生问题十分突出。例如龙潭峡谷内没有垃圾收集设施,各家的渔家乐产生的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农家院内的厨房和餐饮工具缺乏防蝇、防尘和消毒设施。院内的厕所多为旱厕,卫生状况很差。
6.旅游人才缺乏。可以说,满城县的乡村旅游景区大多是个人或小群体自主开发而形成,大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是当地的农民,缺少专业的旅游人才。由于缺乏旅游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导致他们的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满意度较低,服务纠纷时常发生。
二、促进满城乡村 旅游 发展的对策
1、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要在实地 调查 研究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要 指导 帮助各处乡村旅游景区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使它们各具特色,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满城各个乡村旅游景区今后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如陵山应突出登陵山、访汉墓、赏国宝的优势。韩佐、杨佐、刘佐、茂山等村应立足草莓优势,大力发展草莓采摘、田园观光等活动。龙门水库和龙潭峡谷应重点开展水上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泳、划船、垂钓,品尝农家饭。卧龙山庄可以开展高山葡萄采摘、户外探险、野外拓展等。神星柿子沟应以万亩柿树为依托,让游客在金秋时节欣赏万山红遍的景色,亲手采摘成熟的柿子,体验丰收的喜悦。
3.加强 环境 卫生建设与 管理 。满城县应根据《保定市农家旅馆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家(饭)旅馆建设标准和验收细则,促进其软、硬条件的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建议县旅游局成立一个农家(饭)旅馆质量等级评定小组,全面负责农家(饭)旅馆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并加大对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安全、卫生、环保、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等工作的监管力度,不断促进其经营上档次,服务上水平。
4.加强 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政府应将新 农村 建设的优惠政策向乡村旅游倾斜,帮助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改善交通、 通信 、供电、饮水、卫生等。把乡村旅游交通纳入全县的交通建设规划,加快通往柿子沟、龙潭峡谷等地的公路建设。除特殊山区路段可为三级路外,其他应达到二级以上。同时交通、建设部门和有关乡镇,要结合“村村通”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对过摬的旅游公路进行绿化,搞好沿途村镇改造,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5.加强宣传促销。旅游和宣传、 文化 部门要密切结合,制定满城乡村游整体促销方案,搞好乡村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通过举办龙潭垂钓节、西部赏花节、采摘节、柿子节等一系列活动,将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推向 市场 。同时要充分利用电台、 电视 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促销力度。根据来满城县的游客以京津冀居民,尤其是以保定市民为主的特点,促销应以京津和保定市为重点,适当开拓周边的山西、山东等客源市场。
6.加强乡村游人才的培训。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农民从事旅游业,需要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县、乡政府和县旅游局,应积极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创造和提供参加旅游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请旅游院(系)的老师为他们讲解乡村旅游的有关知识,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或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等,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同时,一些乡村旅游的重点示范村,可以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接收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提高乡村干部的旅游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景明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 经济 ,2004,(7):36~38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与建议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持续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我国的第三产业也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的发展也是相当的快的。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的前进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不断的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也在不断的实现一个结构化的升级以及产业化的改造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的旅游市场的管理问题以及市场化的程度问题,我国的旅游业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的乡村旅游也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所以,要想在乡村中大力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当今我国的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现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业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开发阶段, 并且由于起步比较晚的问题,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的还相对不够全面,特别是由于我国的幅员相对比较辽阔,并且乡村比较的多,农村在中国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所以我国的乡村旅游的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发展的并不快,这其中有很大的宣传以及资源的利用还有市场的开发的问题。
同时,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比较小的成绩,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支持下,地方的大力扶持的关系。由于我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之中,我国的农村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加上政府的政策的支持,使得我国的农村的精神风貌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转变,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已经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的资源以及资质。又因为我国的农村是一种历史比较长久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除了有比较好的风景之外还有比较好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农村旅游的发展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迅速的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 我国乡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市场经营意识不到位。我国的很多的乡村旅游的经营理念上,受制于我国的农村人口的知识文化水平的问题,所以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比如在农村的旅游中一个比价有特色的就是农家乐的旅游项目。但是农村的经营者们往往喜欢将精力放在食品的质量以及味道和价格的问题上,但是在那些旅游者看来,比较看重的恰恰是食品的原材料的问题还有食品的生长环境和服务的质量的问题。但是在农村中这样的问题往往会被忽略掉。所以很多的农村经营者在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会花比较大的精力对基础设施以及条件等等进行改造,但是对软件的管理以及服务等等的方面不是很在意。这就往往会产生一个与市场的定位不一致的现象。
(2)乡村旅游的营销问题。现代化的市场环境下,主要的问题就是市场竞争的问题,现在的很多农村,其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但是在客源上就是没有比较大的进展。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的乡村根本没有一个营销的概念,很多的乡村旅游项目根本没有进行一定的主动的宣传活动,这就使得乡村的旅游资源大范围的闲置。并且因为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典型的部分,是需要积累一定的口碑和品牌优势的。农村的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都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足够的重视,这就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比较大的客源的问题,所以当前的乡村旅游的营销问题是困扰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3)市场竞争的意识问题。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政策的出台,所以我国的很多的农村在政策的支持下已经开始建设新型的农村,农村的经济产业结构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转变。很多的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所以,很多的农村在进行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的时候只是做为一个简单的副业进行开发。很多的人对市场竞争以及市场等等的概念都是不清楚的。大部分的乡村旅游项目都是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的态度。这样是很难确立品牌,获得盈利的。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途径
总体来说,我国的乡村旅游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其主要的问题不是存在于本身的硬件的问题,其根本的问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虽然我们从根本上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农村生产力落后的根本局面。但是现在的农村需要更多的是知识和文化。所以,在笔者看来,解决我国的乡村旅游的问题的根本还是加强农村教育的力度。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的话,加强社会上的各方面的人才到农村就业是一个比较快速而有现实的解决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必须有国家配套的相关人才引入的方案以及福利待遇等等。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使得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以及素质能够跟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匡建华,乡村旅游着力点: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古朴的民俗文化[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5,(03).
[2]张殿东,许达丽,我国乡村旅游浅析[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3]周俊满,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