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线上教育范文

小学语文线上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01 15:48: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语文线上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语文线上教育

篇1

关键词:指导性;启迪性;关爱和尊重

语言教育初级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所以,我们把赏识教育引入了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能够爱好学习。

一、关爱和尊重――赏识之灵魂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居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关爱、尊重,是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本质,更是赏识教育的灵魂。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宽容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的创见,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鼓励学生克服种种困难。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给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把每一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只有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喜悦。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的应用

1.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方式都遵从“师道尊严”,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学生对教师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敬畏感,而且,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起到了严重的限制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在学生中威严的形象,要以真诚的微笑来面对小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来感染小学生,消除小学生心中对老师的畏惧。课堂上,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打破小学生的羞涩,让小学生自信心增强。曾经有位诗人对赏识教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2.教师应该利用赏识教育来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为学生和教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赏识学生的一个主要场所,有助于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课堂可以体现教师和小学生的生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

教师要赏识性地批阅小学生的习作,坚持赏识教育理念。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成果,小学生习作是一项比较有难度的作业,教师不要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要充分肯定小学生的作文,即便是再差的作文,也要“从沙里找出金子”。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的作文,找到其闪光点,进行评价欣赏。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赏识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写作就要求学生用细致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环境的优美,然后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进而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很大的提高。赏识就像心中的阳光,这缕阳光会照亮心里的每个角落,亮化人生。

三、理性的激励――赏识之原则

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不需要付出努力,垂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去珍惜?对孩子而言,不切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真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而且还会导致他们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赏识不应该是泛滥的洪水,而应该是鲜活的溪流,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1.精当的指导性。

赏识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不能盲目、随意。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评判”,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估计,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常听教师说“你很可爱”、“我很喜欢你”,诸如此类的“赏识”语句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没有让学生明白“你什么地方做得好,让人感觉很可爱,值得我喜欢”,学生也许会感到高兴,但绝对盲然。因此,这种赏识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力。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完了只是“读得很好,再接着读下一段”,如能换成“你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果能放慢语速,尤其是读第二句话时语气舒缓一些,就更好了。”这种评价,一分为二,针对性强,不仅会使学生了解自己朗读的优点和不足,还会让他们感到一种受关怀后的温暖。

2.强烈的启迪性。

赏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赏识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到兴奋,更应该给他们以启迪。一位学生作文中用水晶比喻小弟弟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的评价“比喻恰当贴切”,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说明小弟弟的眼睛亮。”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位老师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问:“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孩子心灵的纯洁与可贵。

从某种角度来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找感觉的教育,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对自我的一种肯定,是一种心理上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爱去感染、去赞美、去肯定小学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被别人肯定和赞美,从而来战胜自己心里的那份恐惧,获得一种安全的感觉。赏识教育就是一种培养自信心极为有效的办法。

篇2

【关键词】小学教育 中学教育 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8-01

一、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在衔接上的常见问题

1.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差异过大

中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比小学生长,这就意味着早上更早出门,晚上更晚回家,与爸妈呆的时间就短,有的孩子还不适应这种生活,刚入中学时难免会有想家的念头。中学在让孩子有归属感这方面却非常薄弱,只一味强调学习,既没有抚慰孩子的心灵,还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其次,小学生在午自习期间一般是休息时间,中学生在午自习期间多是被作业包围着,且下午课间休息时间只有5分钟,这就意味着中学生的活动时间较少。

2.学习负担差异严重

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都希望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课程设置上主要以活动为主,学生的学习负担自然就轻。而中学则比较重视孩子的升学率,学生的学习负担自然大。

为此,很多孩子在作文中写道:外面漆黑一片,万家灯火已熄灭,独我一人与灯火为伴!在这样的学习负担下,学生如何才能健康成长,学习成绩如何有效提升?

3.学习方法的差异

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听、说、读、写,孩子习惯于听从老师指挥。中学在抽象思维的引导和成绩的催促下,学校和老师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以期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4.部分教学内容的缺失

就语文而言,在新型教学的倡导下,为了避免知识的老旧,现在很多小学都忽视了拼音、笔顺笔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基础部分完成得非常差,分不清声调、前后鼻音,不注重笔顺笔画。在这样的基础背景下,学生还要去补小学阶段的基础部分,无疑是给学生增加了学习量。

5.行为习惯重视程度之差

小学阶段,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都会进行2―3周的入学教育。中学阶段,学校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行动,没有入学教育,只重视成绩,忽视了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致孩子升入中学后突然失去了行为习惯的约束,易滋长恶习,阻碍孩子成长。

二、原因分析

1.小学学习“多元化”,中学学习单一化

小学阶段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和谐个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时机,于是就赋予小学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多元化”。

活动多元6、7岁到12、13岁的学生正处于孩提时代,天真懵懂,活泼可爱,是天性使然。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为此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整天精力充沛,学校都会开展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课程设置多元孩子在小学阶段其学习能力比较强,且兴趣广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式多元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清楚、深刻持久”。我们知道一节课40分钟,半节课之后学生注意力就会减弱,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都会依靠各种教学工具,如彩色卡片吸引学生的兴趣。

评价多元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下,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多元,并不仅仅看成绩,更多的是看到孩子的长处。

与小学的多元化相比,中学则比较重视孩子的升学率,即成绩,为此学校举行的活动比较少;中学老师由于升学压力,也会拔高学习任务;因为作业量太大,学生每天晚上都会熬夜做作业到很晚;在真实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标准也似乎只有――成绩。

2.小学学习指导性强,中学学习自主性强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活动,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是依靠教师和父母的监督和指导。而中学则注重孩子学习的自主性,教会孩子方法,鼓舞孩子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学习任务。

3.小学学习易而简,中学学习难而繁

首先是课程设置,小学以语文、数学、英语作为主科,其他学科仅作为兴趣课程,为此小学生的学习就比较简单、轻松。中学阶段不止语文、数学和英语是主科,还有政治、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课时数增多了,其学习内容就比较繁。其次是教学内容,小学的教材内容具有基础性和趣味性,难度比较小。中学的教材内容则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且概况性强,教学内容随即增多,难度加大。如语文学科在识字与写字板块,小学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中学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临摹名家书法,并能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三、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必须靠多方努力,才能帮助孩子平稳渡过关键期,开启崭新的明天。

首先,学校是承担着学生学习的场所,为了帮助孩子平稳渡过关键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中学与小学应该多联系,多联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小学生对中学的了解;制定合理的六年级和中学初期的生活作息制度;在中学初期做好小升初的入学准备和教育引导;多鼓励并实行多元评价方法,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其次,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小学高年级老师应该加强与中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交流;坚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接着熟悉并关心孩子,因材施教;同时给予孩子鼓励式教育;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实行多元评价方法。

再者,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强的后盾,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关心和鼓励;经常和老师进行沟通;在家督促孩子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帮助自己平稳渡过关键期,学生要保持对中学学习殿堂的向往,不断鼓励自己;坚持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己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时向父母和老师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恼。

参考文献:

[1]王惠.浅谈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J].成长之路,2008年07期.

[2]李克兴.小学教育的三个特点:“小、活、乐”[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2013年11月11日.

篇3

一、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在继续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务实有效地抓好学工作。为取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取得学期教学任务的保质完成,攻坚克难、群策群力,做出一名教育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要点

在疫情期间,同学们在网上学习之后,二年级的同学利用微信群,冀教软件、钉钉等学习方式。由于孩子年龄偏小,部分孩子的自觉性较差,网络学习中的互动性降低,学习效率远远低于在教室里学习的效率。为此,我提出如下教学衔接工作思路。

1.学情初断

(1).寒假作业的检查和反馈。

(2).每天坚持练字至少30分钟,并评价反馈。

(3).每天坚持阅读至少30分钟。

(4).每两天背诵一首必背古诗。

(5).基于教材,注重认读和背诵。

(6).识记本生字新词。

2、问题发现

基于前几周的线上学习,经过反思和总结,发现还存在下问题:

a.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性较差,字词的朗读和书写都比较马虎。

b.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天阅读,并能高质量的完成相关的阅读题,少部分学生态度较散,缺乏阅读兴趣。

c.部分学生的练字态度较差,书写无较明显地进步。

d.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3、实施措施

为了顺利有效地接线上教学和即将来临的复课,针对以上问题,思考落实以下指施:

a.利用剩余的线上助学时间,有序列、有针对、有效果地引导学生就前几周已学内容,做一次初步的线上复习巩固工作,以便做好线下复课开始即实施的前几周学习内容检测工作。

b.复课后将已学内容的重点部分进行再次现固练习,并通过多次的测试,找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篇4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5

】页/【

1912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2019—2020学年

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2020年X月

一、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X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督促、辅导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九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习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内容包罗万象。写作:学习扩写。

第二单元课文都是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写作:审题立意。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三单元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记叙不畏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阅读经典,在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持。写作:布局谋篇。

第四单元:所选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或阐述美学观点,基友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写作:修改润色。口语交际:辩论。

第五单元:活动探究:演绎舞台故事。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第六单元: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生活,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恳切诚挚的进谏忠言,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还有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诗歌。学习本单元体会古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写作:有创意的表达。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第六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简·爱》,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

正确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正确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四、开学安排

(一)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三)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

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独立备课的能力,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五)

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直观视觉上的效果,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多撰写教学反思、论文。

(六)

引导优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优生的知识积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让优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七)

关注每个细节,培养优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优生适当增加读写难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为目标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八)

班级内建立优生的学习档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抓好培优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九)

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困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十)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对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在诗歌的选取上唐代占有较大的比重,其次是宋代,而元之后以及唐以前选取的诗歌则较少。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清楚认识当今教学的现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对策,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

一、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滞后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诗歌教学的实质是希望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教学效果,最终更多的都是侧重于对学生诗词背诵的考查,而对学生是否体会诗词的内涵,是否能享受诗词的意境没有重视,这种教学理念的滞后对于学生鉴赏诗歌是极其不利的。

2.教学方法零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在进行诗歌鉴赏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整体感悟,让学生通过对于诗歌的鉴赏培养阅读能力,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独特的阅读享受,进而感受诗词的语言美。而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采取“分解式”的意象分析,往往侧重于对文章中重难词句的理解,而没有将整篇文章串讲起来,这种“抽刀断水”式的教学方式只能将诗词内容肢解,学生在诗词鉴赏时也不能获得对诗歌的整体感悟,这是和教学原则相违背的。

3.学习方式落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诗歌语言精练、意蕴丰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适合这种学习方式。但是在现今语文诗歌鉴赏课堂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满堂灌”,教师往往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对于整篇诗歌的教学往往凭借教师的个人品味,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人创新性,这种学习方式对于诗歌鉴赏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学对策

1.掌握教学的精髓,把握授课节奏

如果想要使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更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就要掌握诗歌所讲授的内容,将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有整体的把握。在课前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就能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游刃有余,从而更好地把握授课节奏,提高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以诗歌鉴赏教学内容为主,从而从知识层面保障了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讲授小学语文《咏鹅》这首诗歌时,由于这首诗简单易懂而又朗朗上口,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前就有了一定的接触(当时班级里很多学生已经会背诵这首诗了),但是笔者还是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针对教学内容也准备了很多辅助教学的小卡片。这样在教学时通过小卡片的引导教师就能有条不紊地把握授课的进度,也可以对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挖掘其深层含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感,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2.给予学生自,尊重学生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训练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新课改以来,教学过程越来越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主动权。通过教学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实现独立的学习过程,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通过一定途径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歌的时候,由于当时小学生往往都没有离开家对家思念的经历,因此在诗歌鉴赏上很难切身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基础的把握以后,让学生根据平时自己知道的例子去讨论这种思乡之情的由来,帮助彼此理解,这样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教学现状,合理地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是合作学习的核心部分,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制定好合适的评价标准,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笔者认为在小学诗歌鉴赏教学中应该采用“鼓励进步”的评价方式。例如,在诗歌教学中若某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高于其他的小组,给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加分,特别是对那些小组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进而促进他们努力学习,这样对于整个班级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在小学诗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的底蕴,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学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应用符合学生学习现状的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地完成小学诗歌鉴赏的学习。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衔接;常见问题;

G633.6

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两个子系统共同组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其中,小学教育是基础,中学教育则是对小学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周围的环境、同学、老师都是陌生的,在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环境的情况下,就迎来了繁重的学业,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和永远预习不完的功课。这个阶段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一、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在衔接上的常见问题

(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小学进入到初中这个阶段,正好是从童年期逐渐步入少年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生理上开始出现变化,身高体重增加,性发育成熟、身体内部各项机能都趋向成熟。有些学生从小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进入初中学习后,即便遇到自己暂时无法解答的题目时,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但有些学生,一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就畏畏缩缩,不愿意去“攻坚克难”,这种以“消极心态”应对学习的学生,在经历失败后更难以树立学习的自信。

(二)教师教学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小学教育中,因教学知识较少、升学压力较小,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内容后,会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实践或进行课外活动,整体学习氛围相对轻松。进入到中学后,面对较大的升学压力及增加的科目和知识内容,教师需要保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课堂上很难有空余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或动手实践。如果学生遇到较为复杂且听不懂的知识点时,有可能会导致偏科或厌学。

(三)学生学习负担加大

为了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多以活动为主,家长、学校也未过多给予学生压力,学习负担较轻;而进入初中,不仅面临着来自中考的升学压力,而且面临着来自学校、教师、家长各方面带来的成绩压力,学习负担较小学阶段有了“质的飞跃”。而这强大的学习负担和巨大压力,让很多心理尚未成熟的中学生难以承受。

(四)学习方法变化大

小学以听、说、读、写为主,教师授课时非常细致,学生只需被动接受,牢记公式及概念,即可考出一个好成绩;而初中教育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学习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加之受抽象思维影响,学生想要获取好成绩难度远大于小学时期。

(五)行为习惯重视程度的差异

小学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比较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在中学教育中,大多数学校都忽视了学生行为和习惯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仅以考试成绩判断学生优劣。这种重成绩轻品行的培养方式导致孩子在进入初中后,失去了行为规定的束缚,一旦滋生恶习,将会严重阻碍孩子的成长。

二、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难以衔接的原因

(一)中小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从低年级的形象思维逐渐向高年级的抽象思维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受形象思维影响,这阶段的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但缺乏定性且意志力薄弱,对教师非常尊重;进入到中学后,受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影响,自我意识和抽象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并开始对原有的认知产生怀疑。

进入初中一年级后,学生要面对的是未知的校园环境、未知的老师同学、未知的学习任务、未知的知识体系,在这个未知的、陌生的环境中,逐渐适应的学生将快速成长起来;而一些学生,在刚进入初中时,没有端正心态、摆正位置,因缺乏紧迫感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后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和学习进度;另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建设和良好的学习心态,在面对困难时出现畏难情绪,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

以数学为例。学生进入到初中不久,就将接触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些抽象的概念,在小学阶段时难以接触到。一些学生因为这个概念与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另一些学生因为无法正确理解这些概念的意义,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到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

(二)中小学在学习内容上的差异

中小学生年龄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所接受到的教育和所接触的知识的差异。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游戏活动和传授式教学为主,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相关知识和内容。而初中阶段的教学摒弃了小学教学中的游戏和活动,单纯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更多、知识层次更深、难度也更大;仅仅依靠背诵记忆是无法满足学习需求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对学生分析理解、开拓思维的能力要求更高。

以语文为例。小学阶段学习形式是听、说、读、写,学习内容是拼音、字、词、句、段等简单的文字;而初中阶段的学习,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通过分析段落、文章的内涵,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小学教育到初中教育,不仅在认识上有了较大的飞跃,在思维上也有了较大的突破。

(三)中小学教学方式上的差异

小学生在学习时,只需要根据教师的进度和安排按部就班即可,不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个人规划安排。即使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复杂问题,教师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复讲解,或指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进行实践。

中学生需要学生的课程和内容较小学有大幅增加,在课堂上并没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或思考,学生需要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需要学会类比、概括和总结,当教师对一些典型例题进行重点讲解后,能够举一反三并运用到同一类型的题目中。

中小学教学方式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很多学生在刚进入中学时不能很好适应这样的变化。

三、结语

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虽然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可是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处境。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中小学教育衔接过渡阶段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影响,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寻当前衔接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探寻新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小升初阶段的学生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上海长宁 民族音乐教育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14-02

1.研究背景

音乐课程是中小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有效载体。我国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应将弘扬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学校音乐教育应当以哪种音乐形式为资源,这是在音乐教育界讨论多年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元文化格局形成的今天,各个国家已经把寻求本民族文化资源当成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在这种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理所应当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且是基础资源。近些年,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一定提升。

本文以小学阶段民族音乐教育为主体,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小学高年级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发现的当前民族音乐教育问题进行了问题诊断,以供业界相关建议提供有益参考。

2.小学高年级民族音乐教育调查研究

为了研究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通过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五所小学发放问卷调查,这次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的调查,主要手段是发放调查问卷,运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及教师进行个别访谈等。问卷的调查内容涵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及知识的了解、教师教学方式及教学态度与音乐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学生的问卷调查最主要是针对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 三~五年级的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比一、二年级略高,方便笔者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教师问卷1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学生问卷为160份,教师问卷为10份。

2.1学生调查

这次针对学生以及教师的调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学生调查主要针对他们对音乐课的感受、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对现用音乐教材是否喜欢;教师调查主要针对教师对音乐教学实践现状以及对民族音乐教学的认识。

首先,调查针对学生是否喜爱音乐、是否喜欢音乐课并希望学习到民族音乐以及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是否体验到乐趣等。调查发现:76%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且也希望能够通过音乐课学习到民族音乐,但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的程度还不高。

其次,调查对现在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感受,调查发现:在音乐课上教师经常向学生教授民族音乐的比例为46%,有时教授的比例为50%,可见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所占比例不多。学生对于当前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基本喜欢,但还不能较高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主要教授民歌占70%,民族器乐与民族舞蹈较少。从民族音乐占教材的比例调查发现,每个年级一学年总共40首歌曲,随着年级的增长,民族音乐占音乐教材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说明学校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

最后,在当代社会中,音乐的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受到音乐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调查发现:在教科书上的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四者最喜爱哪一个的调查中得出结果喜爱流行音乐的占66%,喜爱西方古典乐的占14%,喜欢民族音乐的15%,喜爱教科书上音乐的只占5%,这就可以说明民族音乐跟其他音乐形式相比,并不占优势。民族音乐的了解途径主要还是通过个人的喜爱专门学习的居多,其次是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再次为电视媒体的传播,最后为家庭因素。

2.2教师调查

大部分音乐教师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或是师范类院校,能够掌握音乐方面的有关知识理论,能够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对于目前学生的现状也比较清楚。

当前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学生最感兴趣的音乐类型,现代流行音乐占94%,西方音乐和民族音乐加起来占6%;而学生最缺乏的音乐知识是西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在课堂音乐教学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反映比较喜爱占54%,非常喜爱占26%,兴趣一般占20%。

教师认为当前音乐教材中应该加强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有帮助的;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最大的问题是硬件设备不足,其次是教材编写不好,再次是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不浓厚和其他问题。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上主要使用的是体验性音乐教学法和实践性音乐教学法,其次是语言性音乐教学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法比较少。

3.问题诊断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来看,在当前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范围和认知中,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西方音乐对我国的音乐冲击很大,在调查小学生最喜爱那种音乐的问卷中得出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中国的民族音乐却很少。从访谈中了解大多数孩子都潜意识的说民族音乐不好听,听不懂,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民族音乐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方面就要加大民族音乐的教学力度,把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最为发展的起步,首先就是让学生感到对民族音乐要有很大的兴趣,然后顺水推舟,把民族音乐深深刻在心里,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才会喜爱它。

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到,当前,教师对民族音乐的态度大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即认同它对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又将它置于文化课之下的位置,认为民族音乐教育只是一种文化课学好之外的技能训练,没有必要去把它当作一项主课任务去学习。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喜欢教授一些现代流行的儿童歌曲,问及原因,教师们认为这些歌曲好听,而且容易懂、容易唱,反之民族音乐却有很深的蕴含。

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规范下去教授民族音乐艺术,但是教授的这些民族音乐却只是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只是简单的教会学生唱这首歌,没有具体深入讲解该歌曲的背景、理论、唱腔等,导致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徒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学生通过学校的音乐课不能很好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通过笔者对当前小学民族音乐的现状调查,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较为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小学生民族音乐教育的熏陶不够有效。这就需要加大对民族音乐课程的开发和资源投入,并从学校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及教师的教学方法配套,形成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良性互动。

4.总结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对于《新课标》中的民族教育理念,学校已初步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找到有效途径来开展民族音乐教育。从教师层面看,当前小学音乐老师缺乏在课堂上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经验,还需要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内容进行解析,并逐步探索出适合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教学手段。从学生层面看,不少学生有意向学习民族音乐,但是尚且缺少学校、家庭、社会所营造的民族音乐文化与学习的氛围,不能很好的培育和熏陶小学生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潜力的发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丛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5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品味 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汉语言品味--文章构建--审美情感"的机理,构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审美体系。它是一个反映阅读教学本质,揭示阅读教学规律,体现阅读教学的崇高审美层次的系统。所以说,在新课堂中,老师应把阅读品味和感情交流放在重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和感悟,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

1.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品味

1.1.赏读品味法

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学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用优美的文字来表现秀丽的自然风光、复杂的内心情感、未曾亲见的事物等。朗读能够使学生脑海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诱发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人间真情、感受万物生灵。作为教师要在范读过程中,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倾注到字里行间,也要教会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感染学生,诱发其去想象,使其入境入情,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其对美的共鸣,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同时,教师在朗读后,还要针对文本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来分辨真善美的能力,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具体的朗读方法灵活多样,但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1.2.比较品味法

比较,是语言品味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妙之处,从而体验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对于简练凝重的语言,如果常规的品味方式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意味。新课程所选的大部分文章,语言都很有特色,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仔细推敲之后精心选择的,决不能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采用换词的方法,通过比较品味法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语言的准确与生动。如分析《北京的春节》一课中的一段“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这一段中的“敢做”能不能换成“在做”呢?教师要引导同学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敢”字能够突出那种过年的红火景象,而“在”却在语意上显得平淡,所以二者不能互换。

2.体验情感进行阅读

2.1精心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文中真情

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文本,仔细斟酌文本的切人点,精心设计对话的话题,才能让学生既能在话题中找到阅读的支撑,又能充分发挥阅读的主体性。如:《妈妈的账单》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利用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来设计话题:妈妈面对账单,她做了什么?试想一下当时妈妈内心会有什么想法?应该说这个话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后一个问题,学生想要独立地去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正是话题有了一定的难度,思维有了一定的强度,才容易激发起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欲望,才能够使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地揣摩文本的语言、体验人物的内心,也才能让这个话题始终似一股无形的力量,把学生的心拴在了课堂上,拴在了对文本语言的阅读和感悟上。当阅读过程中把话题打开后,可以适当地把阅读问题向生活实际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一议。如有可能,可以将口语交际的教学与阅读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可灵活掌握。

2.2换位思考,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手法

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非常重视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利用这种优势来设计换位思考的阅读模式是十分有利的。在课堂上,当学生的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当学生的理解流于肤浅时,教师要耐心给予指点;当学生徘徊于语言文字的门口,教师要智慧地引领学生登堂人室。引导换位体验课堂有效对话的手段之一就是引领学生进人文本语言所描述的境界之中。例如:感悟《唯一的听众》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我”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与行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然后进行换位思考,讨论一下:“如果文章中的‘我’变成哪位‘教授’,你认为他会做出相同的举动吗?”这时,学生的意见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会认为“我”会做出同样的鼓励,而大部分则认为,一名学生不会有老教授那样的深刻思想境界,不会做出同样的事,甚至会和其他人一样厌恶的躲开。通过这样的交流感悟,学生们会进一步地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和深厚情感,对文中的“我”的感激之情也就更容易体会了,从而全面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特色。

参考文献

篇9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要想借助现代信息优势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尝试探索远程教育发展道路,以远程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对教学模式的创新等,让学生接受更为科学的教育和指导,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远程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能够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促使优秀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优秀教育资源、教育模式和师资力量等的共享,促使我国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性的提升。因此基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尝试探索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借助远程教育优势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

一、巧用远程教育,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才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讲解工作,进而深入理解相关语文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1]。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小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影响,他们对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必然能够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借助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优势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具有一定感染力的教学信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争取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赤壁之战》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应用远程教育,借助远程媒体优势为学生播放赤壁之战的模拟战场画面,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恢弘的气势中对赤壁之战形成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像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的原因进行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问题分析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氛围也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必然会更为理想。

二、合理应用远程媒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远程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其不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共享,还能够保证教师素质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轻松自由学习氛围的创建都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该巧用远程媒体,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促使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激发,进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例如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远程媒体的优势,设置相应的线上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狼扑向小羊后的多种后果”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如狼用力过猛掉进河里;猎人经过后用枪打死了狼;小羊被狼吃掉了等等。这样借助线上远程教育,学生具有充足的独立学习空间,并且一般不会受到其他同学学习思路的影响,学生能够自由的发展联想和想象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独立得出学习结果[2]。这样,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突破传统学习思维的限制,还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也必然会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应用远程教育,突出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进而掌握教学重点,攻克学习难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的介入远程教育思想,能够对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攻克学习难点,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对于城市中的学生来说,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悯农》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农民生活的感悟就是一项教学难点,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向学生播放与悯农诗文有关的农民生产场景,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辛苦,体悟诗歌情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学生就能够顺利攻克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学生的精神思想也会得到适当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新时期,随着远程教育的出现,我国基础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远程教育不仅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的强化,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马飞 单位: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武康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凤香.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成功(教育版),2013(1):235.

篇10

根据省教育厅、省编办、省人事厅《关于统一组织我省新增教师编制公开招聘考试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经区政府研究,我区小学紧缺学科教师招聘方案如下:

一、招聘条件

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或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福建生源应届毕业生,专科及以上学历,具备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

二、招聘人数20人

常太中心小学2名(党坑小学语文、莒溪小学英语各1名);

华亭第一中心小学3名(五云小学数学、隆兴小学语文、宫利小学英语各1名);

华亭第二中心小学1名(樟林小学语文);

灵川中心小学8名(青山小学英语、桂山小学英语、柯朱小学美术、东进小学美术、v灶小学语文、榜头小学音乐、云庄小学语文、山门小学体育各1名);

东海中心小学6名(坪洋小学语文、坪洋小学数学、上图小学语文、大埔小学音乐、西厝小学英语、西黄小学英语各1名)。

三、面试与选聘

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公开招聘教师笔试后,在笔试成绩合格线上从高分至低分,以拟聘人数与进入面试人数1:3比例确定面试人选。面试具体方案详见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09年师范类毕业生择优竞聘实施方案》。

1、面试项目:面试总分为100分,分撰写说课稿和说课两部分,撰写说课稿60分钟(分值30分);说课15分钟(分值70分),撰写说课稿和说课按同学科抽签顺序进行。

音乐学科加试专业技能,考试总分100分,其中撰写说课稿和说课75分钟(分值70分),技能考试10分钟(分值30分)。技能考试内容为清唱歌曲一首(10分)和自选技能(唱歌除外)一项(20分)。钢琴由区教育局提供,其他自备。

2、课题范围:从现行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随机抽取,同一学科同一课题。

3、成绩公布与选聘:面试结束后及时对外公布成绩,并按照同一岗位从高分到低分择优选聘,直到各岗位满额。教师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报名地点、时间另行通知。城厢区教育局办公室联系电话:0594-2677566,联系人:陈国富。

篇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师生互动 语言沟通技巧

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在启蒙教育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学习过程,关乎学生未来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讲课上应该多引导学生学习,扎实掌握各种基础知识。而语文这一学科讲究的就是语言的表达和文字的运用,教师应注重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对话。只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才能掌握学生的心理,从而站在学生角度上进行思考,可以带来更高质量的教学,使教学效果更显著。但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规格下,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常见的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话语权与自由讨论的思维发散的自由性被剥夺了,教师应该跟上时代浪潮,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感受到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

一、小学语文师生互动与沟通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身份不对等,心理上存在隔阂。

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与学生的相处间一直存在一定的隔阂,教师总是以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身份与态度命令与安排学生学习。这种高人一等的不平等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产生一种压迫感,没有积极交流自己思想意见的想法,缺少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不能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心理想法,不能做出正确的符合学生的教案,影响学生语文学习,使学生对语文教学知识的掌握达不到要求。

(二)师生之间缺乏感情与心理上的交流与沟通。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都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小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恶,如果一门课程的教师很受学生喜爱,学生就会把这种喜爱之情反馈在课堂教学中,上课更认真与专注,相反的话,则会毫无兴趣,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以往教学课堂上,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教师只专注于书本知识讲授,缺乏与学生展开情感与心灵沟通,忽视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长期处在教学高压模式下,神经紧绷,丝毫得不到放松,从而产生厌恶感,对教师所教学科厌倦,甚至对教师产生烦闷之感,不仅使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还影响学生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沟通互动技巧

(一)展开课堂讨论,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带动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起到了很重要作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一个好的课堂氛围的产生恰巧需要师生之间和谐地互动,师生之间互动频繁,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语言沟通与心理了解,才能知道与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继而才能对症下药,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教学体验。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这一方式展开。

例如,学习某一文章时,教师在交代完基本人物知识背景后,带领学生展开一定的基础性学习,对所学文章有大致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回答与思考,对文章人物性格与心理,还有启示等都可以进行积极讨论。像启示这种问题答案一般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成果,对每位回答问题学生的答案都给予肯定与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增加课堂趣味性,改变提问方式与方法。

增加课堂趣味性,是增进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打破传统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课堂进行创新,在教学知识的讲授与讲解上改变以往思维模式,把一些古板的、中规中矩的问题与答案,结合当下时事,甚至使用一些热门的流行用语,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与自身人格魅力,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改变提问方式与方法,设计一些开放的且带有趣味性,值得学生探讨的问题。抓住学生眼球,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一起遨游在语文教学之中,沉浸在学习乐趣之中。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注意力,对教师教学内容更易消化和理解,而且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与学生互动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在学生所走的教育之路上占有比重实在是太大了,直接影响学生往后的学习,甚至生活。而站在起跑线上的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是马虎不得,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是不容小觑的。教师展开语文教学时,应该注重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与互动,从情感与心理上对学生有更多了解,对学生语文学习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增加课堂趣味性,改变对学生的提问方式与方法,让学生有不一样的教学体验与教学感受,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与信心,带领学生在小学语文这条起跑线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并且在教师与学生的不断沟通与互动中,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艺术与行为互动的了解,让学生从侧面学习到教师待人接物与和人相处方面的优秀品质,使学生的德智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黄珊珊.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话语沟通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方法创新;素质教育;全面分析

语文是我们的国语,语文教学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到大学毕业,不管在哪个阶段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学习。语文又与我们各个学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不能让我们的学生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创新模式。

一、在民勤县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民勤县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主要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

虽然在教育体系改革新的历史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面临许多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民勤县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应试的教学模式。老师上课主要还是采用传授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教师上课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机械记忆的方法对所学的字、词、句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了自由,也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抑制了小学生的性格,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课堂产生了“恐惧”,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最终造成学生不爱学习语文,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从小学开始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不晚,所以小学语文高效率的课堂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语文的掌握对于我们理解其他科目的知识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做题中才能抓住重点,全面分析。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方法不得当,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担心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所以老师一般上课都要讲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课堂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突出思想方法。但是好多小学生不会学习语文,认为只要记好笔记就行,对于教师上课的内容不认真听讲,虽然笔记积累了一大本,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有不能及时的进行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并没有在完全理解的基础去做作业。也有的学生在晚上加班加点,白天却无精打采,结果导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环境不能很快适应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和小学阶段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过度的阶段。孩子在幼儿园阶段都是被动的学习,由于幼儿园的孩子比较少,好多孩子语文学习都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所以孩子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主动权。主要表现在上课之前不自己制订计划,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比较陌生,在老师上课讲解的时候忙于记笔记,对于老师讲课的内容没有听出“门道”,所以没有真正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二、根据民勤县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

1.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生的良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当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把课堂的自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科学的获取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不要留到课后,更不要提倡无师自通的学习模式,因为小学的孩子年龄还小,把握不住自己前进航线的方向,需要教师的引航。当然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不能过多的依赖老师,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一旦尝到个人劳动得到的成果,就心情愉快,随之产生学好语文的兴趣和决心。

2.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借助预习中举出的例子,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投影仪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但是在此强调一点,教师在举例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使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提倡让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分层布置作业

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应用到时间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学习中的缺陷,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一定要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教育的背景下,提倡我们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积累情况,倡导分层布置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学优生、普通生和学困生,并且根据分层情况进行作业的布置。这样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发展。作业学生可以力所能及的完成,久而久之,形成独立作业的良好习惯。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首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进行简单的造句和写作、会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输出、对句子的语序和结构有初步的了解等。这些都是小学教师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才是符合教学目标的做法。为了适应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教师应通过新型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基础阶段的语文学习。

作者:张芬萍

参考文献: 

[1]贾艳玲.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J].快乐阅读,2012,18(3):23-24. 

篇13

【关键词】教育教学有效性;学科价值;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学在淮安”的品牌确立了教育在淮安的优先发展地位,也显示了淮安教育在苏北发展的优势地位,为地区与省内的教育与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实中,淮安的基础教育作为淮安学校教育的地基,是否真正地实现了有效?现从语文学科讨论下淮安地区小学教育教学有效性问题。在我看来,目前,淮安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学的有效不到位

1.目前淮安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很重,语文课时多,要完成大量课内外作业、读书,还有预习复习,有的学生还要参加课外补习,每月还有月考。2.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学校还分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特长班与普通班,考试排名现象严重,淮安地区重点小学与非重点观念严重,择校费贵、择校现象严重。这样一来,很难确保各个学校,各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质量,那么学生语文学的有效岂不在起跑线上就被无情地压制了吗?3.淮安有的学生学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4.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的有效不到位

新教师的教的有效不到位。1.新教师的专业性不够强,很多新老师被安排在非专业的岗位上,有不少都试图更换专业岗位,他们因为缺乏专业理论素养,不利于学科的专业性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的学科学习。所以,他们很难和科班老师比肩。2.新教师虽然不乏学霸、热情高,但是走上岗位因为缺乏经验,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表现在备学生不全面、备教材不深入,备教法学法不灵活。上课时环节整合呆板、教法单一、缺少应变,难以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缺乏对语文学科性的关注。3.淮安地区经济欠发达,新教师课时负担重、收入低、工作量大,还要面对社会压力和家庭负担,除了有过人的能力,将职业转化为事业较为困难。

三、小学语文评价不到位

我们看到,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有之,社会上重点学校、重点班的语文成绩优异者乱闯红灯、犯罪、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我们知道语文的作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试反省,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否发挥了,基础语文教学是否到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依然会以考试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我们是否应该摒弃基础教育阶段这些淘汰选拔的标准?切切实实地关心小学语文学科本身的价值。

四、德育的有效不到位,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教学要加强德育的渗透,不唯考试标准,激励同学们全面发展自己。即使是语文、数学差的学生,也应该发挥他们的特长,如我们班的一个学生成绩差,但他懂礼貌,爱老动,就可以多夸奖夸奖他的懂礼貌,让他当个劳动委,尽量使他们得到发展,促进教育的有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了解以下几点。

一、改变、转变教育教学的评价观

基础教育阶段的评价是合格性的评价,而非选择性的评价。考试、分数、选拔、淘汰不应该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基础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南师大杨启亮教授说的好:基础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兜底的评价,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是“一个都不能少”“义务教育”,它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最薄弱的学生,关注每个人最薄弱的地方。

二、改变、转变课程教材观

1.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来教,而非教教材。在课堂教学时,要认真地研读课标、教材,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充分地利用教材进行听说读写,特别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2.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启发性原则。教学时,老师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增加直观教学,设置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从而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与体验。3.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效果,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老师的课时负担,让学生与自己更好地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做强权老师,而要:答错了你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这需要老师还要充分掌握学生思维与学龄特点及知识储备,加强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5.有效的新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掌握好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有效的新教师要具有做最好的自己的能力:注重自身的修养;善于吸收多方的意见;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研究善于反思、研究;有效的新教师有稳定的教育信念、追求,有自己的创造,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的新教师能学习同行,借鉴老教师的经验。

三、改变和转变教学的方法观

篇1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效率 措施

一、引言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否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了 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学。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学习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通过学习能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师生应对课堂内容有充分准备

上课前教师应该备学生、备教材,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好安排,同样学生在课前也应做好预习准备。师生都应对课堂内容有所准备,对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因为小学生自学能力较弱,教师应做好预习指导。例如,在前一天晚上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学一些生字,默读课文并思考课后题,还可以利用早晨晨读时间,让学生练读新课文。此外,小学生还应有课前准备学具,搜集相关资料等预习作业。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要和谐,课堂的教学环境也一定要求和谐与民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快乐地学 习,让他们拥有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不是教师一味地讲授,“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而是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的新型的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增强他们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对于小学学生而言,课堂环境的和谐与安静要比获得基本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技能与方法,学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三)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梯度的开展教学。教师要密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尤其是一小部分弱势群体,要忧其所忧 乐其所乐,给他们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对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要有意识的设计不同层级要求,进行不同程度地提示、点拨、启发、引导,如果发现他们一旦有点小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让优中差生相结合,使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激动人心的充满智慧与感情价值的讨论。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改进,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是不断地完善与更新,由原来的枯燥的“满堂灌”逐渐地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教育模式。多媒体教学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在短短的课堂上教师必须 零花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技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一味地在课堂讲解课本固有的枯燥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已经是毫无新鲜感了,所以教师应适时采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把图文并茂和声像同现的知识信息传递,让学生耳目一新,它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使其心弦被拨动,在轻松欢乐中进入新课题。同时图文并茂和声像同现的知识信息传递,学生如亲临其境,全新的视觉形象使他们受到很深的感染和获得深刻的记忆。

(五)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多多交流。在某种程度上说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他们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协调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自己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合作解决问题,让他们组织讨论小组,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到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就凸现出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会大大提高。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六)利用记忆规律教学生学会学习

像“温故而知新”、“ 因材施教”等教育格言,是教育前辈们教育思想的精华,是每一位教师躬身实践的指南针,下面就举“温故而知新”的具体实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安排听写生字、默写古诗背诵段落等环节来检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注重知识的梳理和系统性,通过有价值的课堂练习来加深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又明确了语文课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三、结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起主体作用,而教师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师生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学中创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教师们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学革新,2010,(12);

[2]刘莉.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J].吉林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