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范文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01 15:48: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素质教育评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

篇1

关键词: 教学评价 高职英语教学 职业素养

教学评价能够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强调“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1]可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及时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做出量化评估,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还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督导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双方沟通与了解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布鲁姆的评价理论

布鲁姆认为,“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时采取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2]。按照评价的时间和功能的不同,布鲁姆把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就是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了发现学习者的不足和问题,识别学生的某种优点和特殊禀赋,确定发展学生某些特长或者设计某些排除学习障碍的方案,使教学符合学生的需要。其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

2.形成性评价

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学生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评价。[2]”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形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的监控与评价,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并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对而言,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说是终结性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表之一,如期末考试等。

二、职业素养教育评价模式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就是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通过情景问题导入、小组讨论、分角色扮演等,营造职业素养教育的氛围,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教学的第一课堂中。但是,如何评价才能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呢?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根据教学评价发挥作用的不同,笔者以所在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课中采用的小组活动为例,在课堂中把布鲁姆的三种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融合在一起。

1.组长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的组员之间形成互帮互学的小团体,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和指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组长评定内容包括: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否乐于助人,是否团结协作等。通过这种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组长的客观评价和组织管理能力,又能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隐性素养,进而强化学习效果。

2.小组之间评价

小组之间评价,就是一个小组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小组之间评价主要侧重小组的团结协作、整体表现能力和学习效果等。这样在小组之间加入竞争机制,提高各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监督力度和竞争意识,能够更好地组织小组活动,避免教师的单一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3.小组成员互评

小组成员评价就是让小组内其他同学对某一位同学进行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填写评价量表的形式进行。评价内容需要有所侧重,即除涉及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英语学习表现外,还要侧重在小组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小组成员评价主要倾向于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参与精神、分组学习的组织能力和学习效果。[3]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组成员互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信任,诚实、公正地对待自己和他人”[4]。小组成员评价可以弥补学生自评的主观性,还原学生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况。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教师评价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少数同学基础好,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对学生英语水平和自身能力进行诊断性评价,给学生合理分组,选择小组长,有的放矢地制订教学计划,才能保证因材施教。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发音标准清晰,语调正确自然,语言表达流利,表达内容充实且逻辑性强,词语运用恰当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等。教师在宏观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记录了解每一位学员的学习状况,从而比较学员近期的表现,及时了解学员学习状态,以便及时调整学习内容或学习策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5.课程终结考试

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终结考试,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合理,避免过度强调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4]。只有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引入终结性评价才能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融合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及时地把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布鲁姆等.教育评论[M].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5.

[3]陈慧.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视角[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2).

[4]陈柏华,陈冬梅.英语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综合素质评价应彰显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和潜质。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否则一切理论上的探讨都是空谈。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本,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境中提高整体素质,而不是备考的“储备器”。那么我们的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语文知识,更应该具备自己动手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美好的道德情操。

二、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三、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合作和探究能力进行及时的评价。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是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利用好评价这个教育工具,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导航的作用。语文课最大的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而语文是以听说读写为本体,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必须以听说读写为训练途径。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着力于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听觉能力的评价

“听”通常是指听教师讲,也包括听录音、听别人的表述。教给学生听的科学方法,对所听到的词句及重点都要有心理反应和认知上的反馈。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快速总结和评价,对所听到的内容,能区分主次,自觉形成整体观念,从而在心中牢记需要记忆的内容,抓住重点,领会要旨,以此作为评价标准。如听《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朗诵,要求学生听出感情的所在;教师在讲完课后,让学生复述重点;听别的同学翻译文言语段并指正。

2.口语能力的评价

“说”是语言表达,从吐字是否清晰、表述是否明白、有没有深度等方面评价。在课前十分钟,笔者设置了口语表达训练,要求学生对社会时事和热点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既训练了口语表达,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如在讲《边城》时,有的学生能分析出翠翠的悲剧在于几千年来民族的心灵痼疾——天命的迷信思想,可谓深刻。

3.阅读能力的评价

“读”要心到、眼到、口到,是一种口、眼、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重要的钥匙。培养良好的读的习惯以及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则是“读”的难点。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获得了什么,鼓励学生注重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在阅读中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学生能读出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从而得出的主题。细心的学生还能读出情节上的各种铺垫。又如,讲《装在套子里得人》时,最后的结尾是这样:“虽然我们埋葬了别理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有些学生从这几句话中悟出别理科夫具有典型性。另外,做题时,能不能读准题干、明确要求也在评价之列。

4.写作能力的评价

笔者认为,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是“写”的难点。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关注生活和社会,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如讲《春江花月夜》时,让学生读文,听乐曲,在此基础上将诗歌转化成散文。学生很有兴趣,全面地训练了听说读写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评价方法个性化

孔子讲究因材施教,评价也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对缺乏成功体验的学生要维护其脆弱的自尊,给予充分肯定,以树立其自信。教师即使要批评的话,也要说得委婉,如:“你能这样讲,老师很高兴。”“老师有几个期待……”而对自视甚高的学生要压其傲气,指出不足;对有潜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深化学习。

篇3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更符合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教育。在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且能更好地培养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职业型人才。从教学内容渗透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强化素质教育、教学评价注重素质教育三方面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深刻影响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具体来讲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其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当下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才最基础、最直接、最富成果的途径。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以培养具备基本信息素养的人才为宗旨,致力于培养更加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新型职业型人才。计算机课是职业高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在努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侧重点来培养人才。在现有的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内容、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位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都要面临的一个课题,值得探讨。笔者结合多年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经验,根据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思维特点对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做简要探讨:

一、教学内容渗透素质教育

根据职业高中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生就业为方向的特点,在认真摸索了解职业高中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笔者仔细研究职业高中计算机教材,认为素质教育有必要在教学内容上做渗透,以传达给学生。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并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其中需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理论课程是基础,我们不能在强调实践教学的时候过分夸大其而忽略理论教学。毕竟,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课堂仍是我们目前教学的主阵地。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夯实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服务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发现实际问题—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实践出真知,实践检验了理论,这也意味着实践创新。计算机学科理论知识抽象、逻辑性强,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更应利用理论实践循环教学,有机地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生兴趣所向的计算机知识内容,将计算机知识由浅到深、层次分明地分解、教授给学生。我始终认为,逻辑是非常诱人的一个词。学生学习一门逻辑性强的课程,得到环环相扣的知识,只要一入门是很容易学好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入门,学生感兴趣,主动性与能动性提高,思维变得活跃,学习能力提升,也就意味着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获得成功。

二、教学方法强化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最直观的体现。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当然,这里的素质着重是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教师应灵活使用现代教学方法,给素质教育更多空间,多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意识、创新欲望和动手能力。素质教育催生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这为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有利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学生需求选择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实现。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而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弱,结合这两方面,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就很有必要。“任务驱动法”较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精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中集中精神,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自主探究法”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信息化社会要求高信息素养人才。笔者认为,高信息素养是指获取、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并在其中强化素质教育正是培养高信息素养人才所要求的职业高中教育。

三、教学评价注重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职业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应以笔者前文所提到的“信息素养”为评价标志。职业高中学生生源差,知识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也较低,这是当下职业高中教育面临的一个尴尬处境。作为教师,我们要承认现实、面对现实,但并不意味着向现实妥协。不论手上紧握的牌怎样,我们都要努力打出一副好牌。以“信息素养”的高低评价“教”与“学”的好坏,这一理念本就是素质教育提倡的理念。教学评价也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结合计算机教学过程,教师应致力挖掘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能力,引导并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并予以适时鼓励。这样能有效地在心理上支援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获取、消化、加工信息,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耳提面命填鸭子,而是师生教学相长的满足。教师要学会肯定学生,这样学生便也会在情绪上肯定教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与努力,保护学生本就薄弱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克服学习困难,享受学习乐趣。因为素质教育本就是快乐的教育。

作者:李杰 单位:山西省石楼县职业中学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构建

分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应用比较广,但在高中教学应用不是很多,分层教学就是有针对性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差距,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忽略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课堂讲授难易程度主要根据中等学生水平。对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兴趣,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等教育理念缺乏,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不能满足现在高中学生需求,因此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有很明显促进作用。

1高中地理课堂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1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现在高中生迎来了2000后,这类学生群体与90后有一定差异,学生的生长环境不一样,个体差异性比较大,来自不同的初中,在初中时代所学的地理知识也不一样,因此现代高中生基础、情感、习惯都有一定差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去教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与地理知识并存的为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2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严重滞后

现在的高中生比较容易接收新鲜事物,在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创新,不能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现在很多高中地理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在课堂上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方式对新一代高中生是不行的,对于提高高中地理知识速度慢,效果不好。要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积极性,就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有一定针对性,对提高学生成绩有一定帮助。

1.3地理分层教学是贯穿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素质教育在高中教学过程占有重要地位,高中生是人的一生黄金阶段,培养学生品德,比培养一个学生学习能力更重要,没门课程教学都贯穿素质教育。传统的地理教学相比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重点也应当坚持生本教育原则,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地理素质。因此对传统统一化!标准化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开展探索与创新活动,尝试构建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有助于高中地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目标的贯彻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实现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表现。

2高中地理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1高中地理的教学对象分层

一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三层,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采用的比例基本是1:2:1,优秀生基本是地理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比较浓,高中地理成绩优秀。中等生基本是有一定地理知识,有想学好地理的信心,地理成绩及格以上。学困生基本是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兴趣,成绩基本不合格。采用分层教学,有目的的进行教学,对于提高优秀学生成绩,激发不合格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一定现实意义。

2.2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有针对性。对于优等生,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地理基础知识基础上,主要用于学生地理知识拓展。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地理知识基础上,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地理学困生,高中地理教师则应当首先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保护好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尊心,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地理课堂上的基本知识点逐步建立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能系统掌握地理知识,成绩慢慢就提升。

2.3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分层

高中地理进行分层教学,评价体系也要发生改变,评价体系要与教学体系一致。教学评价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实现进步与提高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师在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时,一定要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坚持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保护好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总之,高中地理采用分层教学,是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都有一定帮助。素质教育贯穿高中教学每个学科,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是最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袁刚.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6(03)

[2]孟兆卿.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5(12)

[3]詹晓萍.如何让高中地理课堂魅力十足[J].好家长.2016(08)

[4]李恒.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刍议[J].考试周刊.2016(20)[5]许华.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新出路探讨[J].好家长.2016(07)

[6]赵孟孟.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5(12)

[7]虞小兰.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5(12)

[8]李自恒.Flash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图形矢量化探析——以矢量化图形为例[J].广西教育.2016(06)

[9]关健康.浅析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6(06)

篇5

关键词:高中 新课改 教学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32-01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标志,新课改在我国基本上已经全面实行。新课改要求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转变教师传统的授课理念,完善教学的硬件设备以及纠正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等。在中学教育中,高中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对于学生来讲,高中阶段正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型的时期,因此学校教育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指示下,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责任和教学热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高中教学的效率,改善教学管理质量,全面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和运行效率。

1 传统高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高中教学管理推崇的是硬性管理模式,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强制管理。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在我国实行了几十年,它的优劣不能笼统地进行评价,但是过多的管理必定会对那些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学历层次比较高的教师来说,势必会限制和降低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硬性的管理导致了学校仅仅依靠分数和升学率来评定学生和老师的教学水平,这种评价标准是片面的、缺乏公平性的。传统高中教学管理具有封闭性,这和新课标的所规定的开放性相背离。受到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和束缚,高中教学管理一味追求高升学率,因此高中教学管理中普遍采用的是封闭式教学管理模式。学校和社会、学校和学校以及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严重的沟通,由于学校的封闭,这严重影响了其和社会间良好的吐纳关系,形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传统的高中教学管理模式中学校各个阶层分级明显,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纵向关系非常分明,教师和教师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互助,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明确―― 取得好成绩,其兴趣和愿景被完全忽视。

2 新课改下高中教学管理的改革探索

新课改要求学校管理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在教学管理中侧重于关注学生以及教师的需求和发展,新课改坚持的是一种柔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校关心的不仅仅只是学生的成绩、高考升学率,学校还应该专注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对教师的评价上更侧重于综合性的评价方案。

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方针,按照一定的管理思路进行教学管理,突出素质教育理念。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迟迟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笔者认为,要想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突出素质教育理念,并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落实。尤其是针对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量化的一些考核指标,学校或者教师必须制定相应的激励体制进行恰当的引导。利用新课改提供的良好契机,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在教学管理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方面应该制定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摒除单纯依靠升学率对教师进行评定的传统评价体系,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既考拉量化数据又重视学生评价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让公平公正真正体现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我校坚持两个基本教学评价原则:第一,把教学评价渗透、分散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公平、公正和民主的教学评价原则,促使教师在公正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力求达到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学管理目标。第二,多元性评价原则。以塑造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目的,坚持采用问卷调查法、谈话法以及观察法开展教学评价。

在教师的教学管理方面,应该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校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改对教学管理的要求,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制定了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例如:班主任老师制定了详细的学生考试、考勤的评价标准,并认真执行、严格把关,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注重课堂人性化管理,班级的奖惩制度不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为考核目标,考试成绩不在课堂中公开,而是通过谈话的方式,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困难进行分析和指导,给学生留足尊严,只将具有示范性的部分学生的成绩公开出来,在班中起到带头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状况,以鼓励为主要的激励方式,逐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乐学的教育目的。

教师根据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班内巧妙划分学习小组。按照“内外结合、优差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将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相互融合,达到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制定严格的要求,保证组内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中去,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在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3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下,高中教学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针,按照一定的管理思路进行教学管理,突出素质教育理念,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玲,尹利伟.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改革初探[J].管理学家,2010,36(10):55-56.

[2] 袁永亮.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团队建设[J].成功,2010,4(1):115-116.

[3] 谭斌,勾小娅.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J].东方青年・教师,2011,15(4):71-72.

[4] 沈忱.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工作研究[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20(31):197-198.

篇6

有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2―0080―01

作为兼顾身体素质提升和心理素质发展的两维课程,高中体育被视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踏板,因此在课程设置、组织和实施三方面都作出了较大的调整。高中体育课程的全面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也能够促进高中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对高中体育课程做出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全面思考,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程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一、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丰富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发展了人生教育观和劳动教育观

高中体育课程要求“在水平五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从而减少运动技能学习的项目内容,以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这样的课程设计无疑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养。深刻思考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它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终生发展的和谐统一,更是作为生命个体的最终成长和发展。反观高中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技能学习,篮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轮滑等可以自主选择的学习模块设置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更多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同时,更满足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人的发展的需要。从人生教育观方面来看,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了素材,也是学生独立判断自己的个性特点,成长需求的重要表现,学生自己做出抉择,在课程实施中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能够克服困难、力争上游,无疑让学生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直至人生。从劳动教育观方面来看,无论选择什么运动技能进行学习,都需要付出努力、付出汗水,每一个学生在完成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时候,都会做最充分的准备、付出最大的坚持,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而且在学习中也能够深刻领会到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二、灵活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催化剂。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着手点,就高中体育课程来看,灵活多样且非常具体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来看创造性能力方面,学生参加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在实践过程中思维非常活跃,尝试的勇气和动力也很足,面对运动难题往往会探索出多种可能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种建设性想法被付诸实践,鼓励了创造热情,彰显了检验成效。其次,从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多样化的教学目标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学情,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有效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支撑跳跃”时,教师根据学情将教学目标设置为:1.丰富学生支撑跳跃的理论知识;2.复习(男生)纵箱、初步体会(女生)横箱分腿跳越技术动作,并发展身体素质练习;3.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并把课堂负荷设计为30%――35%。从目标设计来看,这样的教学目标有了男女、能力的不同层次区分,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长。

篇7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基础在于教育,我国教育部实行的素质教育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只是将素质教育流于形式,而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家长往往也只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孩子在高考中能考上更好的大学。部分学校认为就算素质教育工作做得再好,升学率拿不上去,家长不会认可,上层领导也会不高兴,因此很多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仅仅是开开会,下发几个文件,而没有真正的将其落实到位。很多学校没有勇气将素质教育实施到底,多数学校都是表面上素质教育,实际上应试教育,一心想让学生在高考中为校争光,这样极大的阻碍了素质教育在基层学校的实施。

(二)家庭教育没有及时跟进

我们应该知道,对学生的教育单单依靠学校是行不通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有很多家长往往是忙于自己的事业,一心将孩子放在学校,认为学校是万能的,将孩子“托”给了学校,无论孩子学好还是学坏都与家庭没有任何责任,其实他们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家庭教育引导的学生虽然在学生能够受到老师的约束,但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却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往往就让学校的教育成果前功尽弃。

(三)学生面临巨大升学压力

随着我国高考人数的逐年上升,高中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也越来越大,高考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竞争,于是各个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都纷纷实行揠苗助长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题海战术、早晚自习等方法纷纷出笼,让高中学生失去了本应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乐趣,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只会考试,欠缺综合能力的学生。还有少部分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实际上让学生参加各种补课班、培训班,不仅让学生的心智劳累不堪,甚至某些时候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此外,学校领导和家长也都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好的大学而默许了这些教育方法,学生只知道一味的读书,其他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停滞不前,这也让高中素质教育成了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二、办好高中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完善学生学习评估体系

高中素质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应该将学生的能力与成绩情况、思想品德情况、身体以及心理素质情况列为第一指标,同时考虑学生的政治品质、文化成绩、审美情况等,将这些要素设立为二级指标。通过学生学习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教师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情况进行引导。此外,在对高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特长生的培养,让他们某一方面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小组等形式,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业余学习培养,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加强素质教育工作的目的。

(二)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主阵地作用,而要充分发挥课堂素质教育的作用,首先必须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让其能够真正引导、控制课堂素质教育。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促进各项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能够有效的规范教师行为,确保课堂教育能够正常运行,更加有效的发挥其在高中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其次还应该着重做好教学计划,作为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教学工作按秩序进行,作为教师应该持之以恒的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做好每一项教学任务,尤其是对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方面的教学工作一定不能忽视,保证学生在各方面的完全发展。

(三)深入进行制度改革

一是要加快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的改革步伐,对于当前高考考试科目只对学生一部分文化学科进行考核,这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的,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但是传统的考试方法的改革是必由之路。我们应该让考核的学科更加全面科学,适当的增加对思想品德、劳动创新能力等内容的考核。而在对学生录取工作中,政府应当给予高校适当的选择权,将那些综合能力强,文化水平良好的学生优先录取:二是要对验收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当前对高中学生的评价仅仅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这样就不能让学校能放开来开展素质教育,因此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三是要通过树立和宣传典型的方式来促进学校发展,利用模范效应让素质教育开展得好的学校成为受学生和家长欢迎认可的高中学校,从而推动其他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篇8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素质教育 实施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课程,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课堂设计的各环节都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

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正在由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过渡,而这时也正是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的关键阶段。在当今的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应试教育”仍占据主要的地位,各种升学考试、入学考试成为老师和学生追求的目标,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则被大大忽视了。数学教育中应有的陶冶人的情操、思维能力的培养被题海战、各种培训、单纯追求分数的提高取而代之了,严重地忽略了思维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当前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⑴滞后的数学教育观念。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封闭性、节奏缓慢等特点,相对来看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及对公民整体数学素质的提高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素质培养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异;⑵应试教育依占据主导地位。虽然一直倡导提高素质教育,但如何将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很好地结合,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将中学数学知识用某种新的数学理念去透视的时候,就有一个由于观念的历史演变带来的认识视角差。

二、构建素质化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一般是:学科标准、会考说明、高考考试说明、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实际水平等。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首先,在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学目标必须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的协调和全面发展。如知识目标就是要根据大纲的认知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应用”什么等具体目标;能力目标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识记、阅读、模仿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自学能力;情感目标即为个性品质目标,它的设置是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到一个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样重要的高度。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广泛了解学生,建构素质化的教学目标。其次,利用教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素质。高中数学,知识多,如果仅仅教给学生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学生只会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不知道从中获取精神的力量,必将导致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实现了教书而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而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联系知识,采用各种形式与方法,逐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借助数学教材和一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讲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史,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并通过讲述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来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刻苦钻研精神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租J=进心。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问题,典型习题及其变式、引申与拓展等,创设问题情境,深刻挖掘知识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教师应考虑活动的方式和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适合学生的能力,紧扣教学内容,并顾及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使学生乐于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关注教学评价,改革表现性评价

1、注重过程。完成任务总会有结果,但同一结果却由不同的过程所致,特别是设计复杂的认知和心理活动,甚至有时没有清晰的结果,更需要考证过程。通过对学生任务完成过程的表现行为的深刻分析,发现其学习困难、学习障碍。特别是学生完成相同任务采用了不同手段和行为方式,有的可能走捷径,有的可能走弯路,这样可以更好地探测学生的成就水平。

2、关注多方面的表现。表现性评价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这样在完成任务时就会涉及多方面的关系,而进行表现性评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因素,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都成了表现性评价的内容。

篇9

计算机课是职业高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在努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侧重点来培养人才。在现有的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内容、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位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都要面临的一个课题,值得探讨。笔者结合多年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经验,根据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思维特点对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做简要探讨:

一、教学内容渗透素质教育

根据职业高中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生就业为方向的特点,在认真摸索了解职业高中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笔者仔细研究职业高中计算机教材,认为素质教育有必要在教学内容上做渗透,以传达给学生。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并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其中需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理论课程是基础,我们不能在强调实践教学的时候过分夸大其而忽略理论教学。毕竟,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课堂仍是我们目前教学的主阵地。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夯实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服务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发现实际问题―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实践出真知,实践检验了理论,这也意味着实践创新。计算机学科理论知识抽象、逻辑性强,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更应利用理论实践循环教学,有机地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生兴趣所向的计算机知识内容,将计算机知识由浅到深、层次分明地分解、教授给学生。我始终认为,逻辑是非常诱人的一个词。学生学习一门逻辑性强的课程,得到环环相扣的知识,只要一入门是很容易学好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入门,学生感兴趣,主动性与能动性提高,思维变得活跃,学习能力提升,也就意味着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获得成功。

二、教学方法强化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最直观的体现。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当然,这里的素质着重是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教师应灵活使用现代教学方法,给素质教育更多空间,多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意识、创新欲望和动手能力。

素质教育催生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这为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有利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学生需求选择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实现。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而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弱,结合这两方面,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就很有必要。“任务驱动法”较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精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中集中精神,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自主探究法”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信息化社会要求高信息素养人才。笔者认为,高信息素养是指获取、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并在其中强化素质教育正是培养高信息素养人才所要求的职业高中教育。

三、教学评价注重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职业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应以笔者前文所提到的“信息素养”为评价标志。职业高中学生生源差,知识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也较低,这是当下职业高中教育面临的一个尴尬处境。作为教师,我们要承认现实、面对现实,但并不意味着向现实妥协。不论手上紧握的牌怎样,我们都要努力打出一副好牌。

以“信息素养”的高低评价“教”与“学”的好坏,这一理念本就是素质教育提倡的理念。教学评价也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结合计算机教学过程,教师应致力挖掘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能力,引导并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并予以适时鼓励。这样能有效地在心理上支援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获取、消化、加工信息,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耳提面命填鸭子,而是师生教学相长的满足。教师要学会肯定学生,这样学生便也会在情绪上肯定教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与努力,保护学生本就薄弱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克服学习困难,享受学习乐趣。因为素质教育本就是快乐的教育。

篇10

一、抓住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突破,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中小学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意见很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特别是音体美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学校开不齐,有的学校随意调减课时,开不足,学生的基本素质得不到保证。二是随意加班加点,超量布置作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侵占学生的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三是仍将考试分数作为考核学生、教师的唯一标准,过分强调考试的甄别功能,忽视其促进发展、改进教学的功能,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做法,必须坚决予以摒弃。针对这几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为规范办学行为打牢思想基础。2004年以来,我们连续几年通过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读书工程等活动,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准确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澄清推进素质教育的误区和模糊认识,使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清醒地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不是搞不搞的问题,而是必须上升到法的高度,不搞就是违法;实施素质教育到今天,不能光停留在“喊”的层面,必须动真的,来实的;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和升学率,而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靠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向有效的学习时间要质量,靠高效的教育科研上水平;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改变以往考试过多过频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真正发挥考试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是没有负担,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目前,这些思想认识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二是建章立制,靠制度加强规范。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文件要求,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课程开设、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改革、考试评价等问题进行了重新规定。强调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开齐开足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必须对课程实行刚性管理,任何学校、个人都无权随意增删和调减课程、课时,要求县市区实行课程表审查备案制度,坚决纠正以往音体美等课程开不齐开不足的问题,同时要求各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开设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我市在各县域范围内统一了学校作息时间表,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发动社会力量予以监督。按照“控制总量,降低难度,优化设计,提高效度”的思路,积极进行“五类型,四自选”学生作业改革实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规范考试行为,强调分数是学生个人的隐私,严禁按考试成绩公开排队甚至张榜公布。

三是动真的、来实的,严肃查处不规范办学行为。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督导检查,对各种不规范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全市通报并严肃处理。去年10月份,我们对检查中发现的不按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仍按考试成绩分快慢班、张榜公布考试成绩、走读生上早晚自习、自习时间过长、公休日违规上课的34所学校,在全市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学校及主要负责人三年内评先选优资格,已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的立即予以摘牌,已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报请省教育厅予以摘牌。这一举措,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震动。12月中旬,我们又召开了全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视频会议,全市4000余名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参加了会议,进一步强调必须从法律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查处,决不姑息。我们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全部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做到有举报必查,查实必究。

二、不断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对中小学办学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小学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考试评价制度有问题,如果考试评价制度不改革,推进区域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近年来,我市在这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是进一步总结、完善、推广招远中考招生“一评二挂”经验,构建教育工作评价的新机制。中考招生“一评二挂”,是通过建立和运用科学的评估体系,实现对初中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与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和各种评先树优挂钩,使初中学校由升学竞争变为办学水平的竞争。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招远市首创,并在全市普遍推行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对于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风、减轻初中学校间升学竞争的压力和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一评二挂”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招远经验进一步进行总结完善,出台了《关于深化中考招生“一评二挂”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意见》,强调各县市区必须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并根据评估体系做好各项评估工作。把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安全工作、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等列入重要评估内容,加大评估权重,加大评估结果与中考招生指标分配挂钩的力度。这对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办学,靠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求县市区不断创造条件,进一步把“一评二挂”从与中考招生挂钩,推进到与整个基础教育工作的评先树优挂钩,使之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是积极推进初中升学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进一步引导初中学校规范办学。我市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按照“一考多录、全面考核、分类计绩”的原则,将课程全部纳入中考科目,以此促使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与此相配套,我市又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录取条件,改变过去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同时,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改革先从省级规范化高中做起,从“三限生”计划中拿出一定比例,由普通高中在线下30分内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自主录取。对违反办学行为规定比较严重的初中学校,除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外,还要适当削减该校中考招生指标,取消学校参加当年高中自主招生的资格;对评估成绩优异的学校,则要适当追加中考招生指标,并在高中自主招生等方面予以倾斜。

三是进行学生评价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我市在继续坚持小学实行“等级+特长+评语”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品德个性发展情况,建立中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在评价主体上,改变过去教师作为评价唯一主体的做法,建立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的多元互动评价模式,将评价变成了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四是建立对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考核机制,把素质教育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权重,引导县市区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规范落到实处

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因此,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近年来,我市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层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常规,涵盖了课程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课外活动、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使学校在平时教学中有所遵循,有效克服了常规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使素质教育有了抓手。为把教学常规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基层学校的教学实践,每一个教学常规出台后,我们都召开全市性的教学工作会议,就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问题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还全面开展教学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大力培植、表彰教学行为规范的典型学校,目前全市评选表彰了66所教学示范学校,起到了很好的典型带动作用。

篇11

三个着力点:让学生生活充满七彩阳光

潍坊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开设阳光60分课程、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等全领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针对高中素质教育实施中的薄弱环节,选准了三个着力点,强力进行突破。

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数百课程任你选

围绕“读书成长、自然观察、社会考察、科学探究、游览参观、自主学习”等6大板块,各高中各尽所能,全力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可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菜单。如“话说潍坊”、“谈高中生理财”、“金庸小说探究”、“大国崛起电视系列讲座”等200多个学习模块,就是潍坊一所高中为学生提供的课程菜单。潍坊一中还开设了家长课堂,让在不同行业有所成就的家长走到学生中间,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来自军营的赵富纪家长讲述的“兵器知识”,来自市水利局的王帮学家长带来的“水资源的利用与未来”的课题等,无不让学生们对家长讲堂充满了期待。

为丰富课程资源,潍坊市开展了“千名名家进校园”活动。把民间知名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潍坊百名文化名人、十大道德模范、劳模、企业家等请进校园,通过专题讲座、社团指导、技艺传授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滋养学生,用鲜活生动的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多彩的学习模块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地点和学生群体的选择性,为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发展提供了保障。

实践活动系列化――社会课堂为你开

为搭建起可供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学生双休日活动指导意见。在双休日,学生走进军营,走进企业,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高校,充分进行社会体验、校园体验、家庭体验、心灵体验。仅潍坊七中就建立了4个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到潍坊的大型企业潍坊柴油机厂参观学习,到潍坊大型商场百货大楼顶岗体验,到当地知名民营企业瑞福香油厂调查感悟,通过“走进潍柴、体验百大、感悟瑞福”等系列实践活动,学生汲取了社会生活的丰厚营养,增强了学习动力。

目前,全市高中学校挂牌确定校外社会实践基地273个,校内设立“百家讲坛”45个,各类社团2312个,兴趣小组879个。每到双休日,在潍坊的各大企业、商场、社区,随处都会看到学生们愉快活动的身影。

课堂教学再变革――把思维过程还给每个学生

潍坊市把探索“轻负担、高质量”、建设自主合作高效的课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把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列为全市38个重点教育工作之首,实行经费跟进、专家引领、团队运作、集中攻关的策略。

首先,加强分学科指导,探索各自规律,强力推进“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辅导”的课堂教学流程再造,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

其次,全面推行分层教学。基于课程标准,对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培养方案:对优秀学生实行“课堂+兴趣小组”,充分放大学科学习的优势;对大多数学生,降低要求,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课堂;对后1/3的学生,实行全覆盖关爱工程,降低学习要求,挖掘潜力特长,帮助他们找准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之路。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加强心理指导,教会学生选择,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的人生我做主”。

为什么潍坊的学校能够放开手脚大搞素质教育?关键是潍坊市确立了三个支撑点,从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进行了评价改革。

改革了对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的评价办法

在潍坊,对县市区教育进行年度综合督导是政府行为,督导结果纳入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业绩考核中,并在每年“两会”期间在当地媒体公告,历来被党委、政府所看重,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在2008年规范高中办学行为过程中,潍坊把省教育厅的要求、标准、时限等一一列为督导内容,并赋予足够的权重,占了1/3还强。在评估方案总分1300分中,素质教育指标为430分,其中规定,国家课程课时计划落实指标占120分,规范办学行为指标为150分,因课程课时计划未落实被省通报一次扣30分,被市级媒体曝光一次扣10分。违反作息时间有关规定的一次扣10分,违反双休日安排、寒暑假及其他法定节假日安排有关规定的一次扣20分……对上述指标采取经常性督导的形式,结合潍坊市教育投诉中心的热线记录,不定期公布累计督导评估结果,年终以累计得分作为对各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成绩。这样,规范办学行为的责任就不仅仅压在教育部门肩上,同时也压在党委、政府的肩上。

建立健全客观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体系

改变过去主要以高考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的做法,对学校实行多元评价。这些改革措施让广大校长吃了一颗定心丸,解除了紧箍咒。潍坊市制定了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评估办法,其中的每一项指标无不紧紧导向素质教育的要义:

1、评价国家课程方案的落实情况。引导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能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课程。

2、评价办学行为的规范程度。从学生作息时间的安排、分班情况、课业负担情况、学校收费等方面严格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按照教育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来实施教学行为。

3、评价教师、学生的发展变化。通过身体素质、艺术素质、思想素质等反映师生发展变化的指标,引导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持续发展。

4、评价师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认可度。通过学生对学校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制度、管理等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教师对学校管理制度、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满意度的评价,引导学校努力建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5、评价学校的特色。通过对办学模式、学校管理、学科建设等某方面发展优势的评价,引导学校各具特色,各展所长,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6、评价学校的办学效益。通过师生发展水平、学校科研水平、学校争优创新水平等衡量学校的办学效益。

引导百万家长在素质教育新理念洗礼中形成科学评价观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实行多元评价了,但如果不改变社会上仍以升学率为评价标准评价学校的观念,那么素质教育仍难以全面推进。为此,潍坊市开展“家庭教育

进万户,百万家长进学堂”活动,深入推进“亲子共成长工程”,让百万家长接受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洗礼。市教育局主动承担了家庭教育的责任,组建了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邀请近百名全国一流的家庭教育专家到潍坊市广大城乡学校巡回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全市近百万名农村学生家长免费听取了先进家庭教育理念报告。潍坊依托全市中小学成立了1000多所家长学校,依靠专家团队培训了l万名班主任和优秀教师成为本土化的家教专家,自主研发了完整、科学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并形成制度,让每个家长每年接受8课时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其中,潍坊市的“家庭教育农村行”活动,被誉为新世纪的“农民素质提升运动讲习所”和“农民精神文化盛宴”。

大保障机制:督导责任区对高中办学实行无缝隙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着眼于长效机制的建立。潍坊市用督导责任区这个机制破解了义务教育学校加班加点、课业负担过重、课程开设不全等顽症,2008年又将此机制用在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上,根据行政区划和学校分布,把全潍坊市的64所普通高中划分为12个直接责任区。

督导责任区实行目标责任制,每个督导责任区由潍坊市教育局确定1名市级督学作为第一责任人,每个县市区(开发区)为一个督导责任分区,实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包靠学校责任制,其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包靠的领导班子成员为直接责任人。

督导责任区督学的主要职责是,依法对包靠学校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法律法规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随机督察,主要内容包括:

1、落实课程方案。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及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开设情况。自习课不得分配到学科。

2、作息时间。重点是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晚自习时间、睡眠时间、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

3、双休日学生活动。双休日学生自主活动与学习。两周(双休日)放假一次,不组织学生统一上课,不统一上自习,不统一辅导,不统一考试,不统一做同一学科的作业;取消统一上、下课铃声,允许学生自由进出各自的宿舍。双休日或晚自习教师不坐班,严禁教师有偿家教。

4、寒暑假放假时间和教育行为。按规定时间放假,严禁学校在假期上课和统一安排自习。

5、各种考试、培训、竞赛,教辅资料和收费。

6、文理分科时间和评价管理。

7、招生工作。严禁乱招生,严禁招收复读生,严格控制班额。

8、学业水平考试和学分认定。

9、高考信息管理与高考宣传。

10、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行为的其他有关规定。

篇12

【关键词】高中体育 素质教育 推进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对体育教学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自由、散漫,其教学内容也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忽略了体育教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作为体育教师,应及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下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多元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大多学校注重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取消了体育教育教学,而开设体育教学的学校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方面都存在着简单、单一、重复等特点,让学生没有真正意义的感受和了解体育教学的价值。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个学校逐渐开展了体育教学课程,然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再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逐渐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如:将体育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具体操作有:将田径运动中的短跑与篮球教学中的传球相结合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针对兵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实施同化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练习,然后在自我选择体育项目掌握的基础上,拓展练习内容,开展健美操、武术、太极等等,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并练习,加强自身体育素质和健康理念的培养。

二、分组分享教学法

分组分享教学法是指在班级授课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现在的高中生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在生活中缺乏交流和沟通,自私、倔强等,素质教育欠缺。而分组分享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推动学生为主体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的顺利发展,是体育教中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如:在篮球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性格、自身体育素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以比赛形式让各小组成员自主安排篮球位置,在第一轮比赛结束后,我们会发现,每个小组成员的位置都会做出不同的调整,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交流,才能发现自身的、合作伙伴的优势,从而发挥这种优势,同时在小组间歇过程中,每个小组都会将竞争对手的队员情况进行交流、分析,进而来完善自我队伍的布局。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自主能动性,加强了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把握。

三、完善评价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结果的“成绩式”评价形式,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开展多元评价体系,丰富体育评价内容,将学生的生理、体能、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都得以在评价中体现,拓展传统评价中教师为评价者的单一评价形式,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自评、互评等,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注重对学生心理、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和纠正,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使体育评定分数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个体全面体育素质在所处群体中的等级、位置,从而使学生清楚的认识自我,使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进而达到评价体系与课程目标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来加强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和实施,引导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逐渐提高和完善自我身体素质,从而推动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

篇1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渗透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解答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解答能力。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推动学生全面

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各中学亟待落实的一项教学手段。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培养目标方面的渗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各中学教学培养目标更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培养应试人才为中

心,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鼓励教师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手段方面的渗透,传统教育模式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开展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记笔记,师生之间没有任何交流,学生学完一学期的内容后就收获了笔记本上记载的知识,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以及解答能力的提高收获甚小。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开展数学教学要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针对教学内容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通过探讨以及练习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数学解答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活跃数学教学气氛,也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另外,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还体现在考核评价方面,传统的考核评价主要采用“一纸定成绩”的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把学生课堂表现、学生学期内进步情况都加到考核标准中,打破了传统考试定成绩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

面发展。因此,各中学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落实素质教育措施,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篇14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内容创新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则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些要求: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此次课程改革,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地理新课程的目标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中地理新课标在课程功能定位,课程目标,基本理念,课程结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作了解读。尤其是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提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定为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素养。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重视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侧重生活的地理、文化的地理、科学的地理学习。讲求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现代思想和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表述形式。它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则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因为创新教育所培养的素质不是一般的素质,而是创新素质。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根本宗旨的创新教育,既是最高层次的教育,也是当前正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最高形态的实践模式。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元素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能力。

三、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现代思想和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表述形式。它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增长创造才干,特别是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发展创造性个性品质,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兴趣,锻炼意志和毅力,树立创造志向。

四、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做是惟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看做是惟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做是惟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学习。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深信只要我们大胆实践,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必定会不断地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来。高中地理教学将独具魅力,高中地理课堂也将会焕发异彩,地理教学这一门遗憾的艺术将不再有遗憾。

【参考文献】

1.章玲:站在半山腰 福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