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范文

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01 14:45: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

篇1

关键词:中学生 团队精神 培养

我们的世界已被竞争深深地打上了烙印。人在竞争中品尝着成功与失败,咀嚼着兴奋和失落。竞争是实力和智慧的较量,但它更是综合素质的较量,团队合作是中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团队成员相互依存、团结合作、友善民主、亲密和谐,既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又能满足成员的合理需要,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从中获得自信与力量,形成一种激励,调动个人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学习。

高效团队的灵魂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领跑时代的新理念,是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从本质上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从而实现组织高效率运作的理想工作状态。团队精神具有目标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控制功能,在团队中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通过对当代中学生的团队精神的系统分析,我们发现中学生团队精神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过度重视自我发展:忽视以团队的任务为导向,只顾眼前利益和自身需要而置团队利益不顾,过分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过分高估个人能力,缺乏合作的意识,甚至形成内耗,难以实现团队效率最大化;2.集体观念单薄:班级荣誉感较差,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漠视组织纪律,对团队活动不感兴趣,很少参加班级活动。团队内部不愿意协作,没有将自己融入到团队中去。缺乏参与团队活动的热情以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牺牲奉献的精神。3.主动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意愿不强: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思想,不分享个人的成功经验,学业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自己默默承受。

分析其形成原因,个人认为有如下几点:

1.学生个人合作意识偏差

部分学生自负意识较强,自以为是、自我迷恋,对别人的能力和态度不信任;部分学生宽容精神不够,一旦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他们首先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全然不顾团队目标;部分学生自卑自闭,他们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总觉得能力有限低人一等,在团队中找不到合适的定位。此外,嫉妒、猜疑、急躁、不想“便宜”了别人等心理问题也是合作意识较差的体现。

2.家庭教育及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膨胀

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优势”,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往往丧失了独立自主精神,形成了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意识较强。变换了环境,发现在生活、学习、社交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大有人在,产生出一种自负、自卑、忧郁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他们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鸡蛋壳心理”使他们的自我意识过度膨胀,我行我素。

3.沟通能力欠缺

有些学生学习的同时忽略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他们只关心成绩,忙于钻研专业课,同学之间缺乏互相的关心和交流;网络的虚拟性也给中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其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的出现。

4.对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训缺乏专业指导

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德育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缺乏系统的指导计划,工作方法单调陈旧、 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忽视言传身教和率先垂范,工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通过对中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可以有的放矢地找到培养团队精神的对策:

1.开展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团队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团队精神教育的目标、创新方法、拓宽德育内容,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2.依托文化型校园建设,培养团队精神

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需要在文化型校园建设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修养,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带动和提升中学生的团队意识,打造团队精神。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

3.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团队精神

明确班级建设目标,加强班风建设,劳动,开展"结对子"活动等措施在班级建设中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激励的精神。

4.通过开展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培训方法,寓教于乐,以陌生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协调管理、突破自我等涉及中学生心灵成长方面的内容为突破点,加强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提高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完成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基础。它有益于开阔眼界,深化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有益于密切与生活的接触,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并在这一集体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6.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相互信任对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会增加团队成员对组织的情感认同,进而从情感上相互信任。相互信任是一个组织最坚实的合作基础,能给团队成员一种安全感,使他们把团队当成自己的,并以此作为自己成长和发展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周靖云.论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04).

篇2

关键词:中职学生;体育教学;团队合作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调查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校体育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此外,为验证体育教学中团队合作培养教学模式对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影响和作用,重点研究样本群体设定为一年级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现状、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团队合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进而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与路径。除问卷调查法之外,还与体育教师以及体育教育行业专家进行访谈,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为拓宽实践教学思路打下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中职生团队精神现状

对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现状的调查与描述主要从七个维度进行,即团队精神的认知程度、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合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团队交际能力、团队信任能力以及团队责任感。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中职生对团队精神的认知较为片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人多力量大就是团队精神”,缺乏对团队精神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但超过80%的学生认为团队合作精神是可以通过教学来培养的;超过半数的学生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时“模棱两可”,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自我中心意识”,集体荣誉感与责任心有待提升;对于个人能力表现而言,中职生在团队合作能力上的表现不及格,甚至有学生表示“与他人一起会感到不舒服”;在团队沟通方面,当对方建议更好时,仅有不到30%的学生会选择让步,在沟通能力上多数学生是欠缺的,特别是出现矛盾r的沟通问题较多;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超过64%的学生只愿意与同龄人交往,这表明他们与人交往多采取消极的态度,多数学生不善于交际;在信任感方面,多数学生对别人的责任心缺乏认可度,而且感觉别人不理解自己,这表明多数中职生缺乏足够的团队信任能力;此外,多数中职生在自身责任感的认知上具有不明确性。

2.中职生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

从家庭因素来看,当前中职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使得他们形成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此外,由于不少中职生来自于农村,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性格品质教育环境,没有丰富的业余乐趣,个人独处时间较长,进而造成他们很少与人交流,不善与人合作。从教学现状来看,当前我国中学教育中“考试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意识仍然存在,这对于个人能力的考核过于突出,进而忽略了团队精神的培养。而且从中职生的生源看,多数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容易使中职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进而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不感兴趣。从心理发展影响来看,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较为叛逆,自我意识强烈,进而使其缺乏足够的团队合作精神。

3.中职生体育学习中团队精神现状

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展现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调查分析可知,超过90%的中职生愿意上体育课,而且能够认识到体育活动中团队合作十分重要,并且有超过80%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合作的愿望。这说明在中职教学中,体育学科教学确实能够提升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只有不到26%的学生会对小组中其他学生的体育成绩关心,甚至有超过72%的学生不愿因为小组其他学生糟糕的成绩而影响自己的成绩,这使得他们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个人需求”意识仍然十分强烈。造成当前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自身原因、教师认知程度不够、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等。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

1.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可行性

首先,从理论层面来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专业的理论依据,比如需求层次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其次,体育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也使其在团队合作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数体育活动具有团队性质,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够取得好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具有突出的优势。体育活动具有群体性、竞争性、合作性、趣味性等特点,这使得体育教学具有多元化功能,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偏向团队形式,这使得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的体育教学原则

基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中职体育教学在具体实践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动机原则。中职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驱动欲,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要重视中职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用正确的观念、正确的方法激励学生团队合作,充分发挥中职生的积极性和能力。三是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学设计要体现目的性原则,教学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原则,考虑到中职生的现实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四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及学生的优势条件开展团队体育教学活动。五是集体性原则。重视球类等团队属性较强的体育科目教学。

3.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

首先,中职体育教师应认真分析体育教材,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科学的体育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特色。教师可对教材进行课程模块优化和创新改造,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

其次,体育教师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思想教育,提高团队精神认知,树立长期教育的观念和思想。

再次,体育教师需明确体育教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目标,引导中职生认知团队精神,充分利用团队合作体育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并培养学生遵守“规范”的意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目标意识与参与意识。

最后,要求中职体育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并建立适合中职生实际情况和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措施有语言激励、兴趣激励、队歌激励、干部激励等。

四、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方法

一是运用合作学练法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在体育课中,教师以小组的形式下达教学任务,且为每个学生设定目标,以所有学生完成指定目标与团队目标为考核标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团队参与意识。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教学内容与目标迎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交往自信,增强责任感。

二是体育游戏法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教师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和中职生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体育游戏,以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和完成体育游戏,进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是组织团队拓展训练,培养中职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范围内,设计合适的拓展项目,使体育教学集知识性、趣味性与团队性于一体,这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的可贵。

此外,结合中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还可创新团队竞赛法、体育评价法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这些教学方法在培养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中还应结合诸多因素进行科学选择。

参考文献:

[1]沙俊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研究[J].好家长,2015(11).

篇3

【关键词】文体活动;高职学生;团队精神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团队合作使人们的联系更为紧密,重要事项的完成都是沟通合作的产物,都是团队精神的体现。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一、高职生团队精神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生薄弱的沟通交流意识。部分同学来到大学之后不主动与人交往,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冷漠,如此以来,团队协作精神就无法体现和发挥作用。同时,教、管、学三者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团队合作模式。然而,这一模式很大程度上因为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辅导员很难接近,往往敬而远之的做法,使之失去了他的优势。

(二)高职生薄弱的集体主义意识。部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差,个人主义思想很严重,漠视组织纪律,很少参加院系和班级活动。很多学生甚至不愿意担当班委等学生干部职务,此外,一些同学宁愿睡觉或者长时间玩电脑也不愿意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舞台易搭,演员难请,观众更难请”的现象在各所高校普遍存在。系部活动大多以强制报名方式为主,观众更是以轮流参加的方式进行,能自愿参加的极为少数。

(三)高职生紧张的宿舍成员关系。宿舍是大学生学习、休息、娱乐的综合性场所,学生在宿舍时间占在校全部时间的二分之一以上。目前各高校学生主体都是90后,他们宿舍成员的关系明显紧张,申请调换宿舍的学生明显增多了。很多宿舍都出现小团体现象,或是形单影只现象。由此可见大学生沟通合作的态度及方法有待提高。

(四)高职生强烈的重竞争轻合作的观念。大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往往注重单打独斗,习惯于个人奋斗,缺少合作的经历。

(五)高职生团队合作的心理素质较差。大学生希望通过团队合作提升自身的学习绩效和综合素质,但在实际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些心理问题值得关注。部分学生自负意识较强,部分学生宽容精神不够,部分学生自卑自闭。此外,嫉妒、猜疑、急躁、不想“便宜”了别人等心理问题也是合作心理素质较差的体现。

二、高职生团队精神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来自社会的影响。当前形式下就业压力十分严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无处不在。许多大学生认为只有竞争才能在社会中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们往往把同学当作竞争对手,他们的心中合作的意识比较的单薄,更谈不上什么团队的概念了,高职生们缺乏团队合作的机会自然就没有什么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精神了。在面对追逐名利、不劳而获、不公平竞争等不良社会现象时,部分大学生缺乏明辨力和控制力,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影响了其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

(二)来自教育的影响。现行教育体系下,学生面临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的同学。在“分数”和“排名”的指挥下,在家长危机意识的的推波助澜下,谦虚礼让、团结合作等素质教育的目标被大大弱化,学生很容易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淡化团队合作精神,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到了大学这个开放的环境中来很难适应,往往不愿意与人合作,继续延续十多年来的习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三)来自家庭的影响。独生子女都能享受到父母提供的一切,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首先在家庭中就没有与同龄人合作的机会,从小就缺少与他人之间的磨练。父母对孩子竞争意识的培养远远大于合作意识的培养。因此个人中心思想强烈,自信心也比较强烈,到了大学中有些人不屑于与他人的合作,往往缺乏与人合作的主动性。家庭环境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不平衡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缺乏。

三、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

文体活动是根据学生特点和爱好而开展的,大多以团队形式组织,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文体活动能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理念。

在社会竞争的大环境下,面对社会种种不良现象的误导,学生容易滋生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而通过一些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的开展,比如每学期的升旗仪式,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对于国家的荣誉感、社会责任感。

(二)文体活动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激烈的社会竞争强化着竞争意识,文体活动以其团队性的特点,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无论是足球比赛中的配合、还是广播操比赛中的整齐,无论是合唱比赛中的高昂,还是运动场上拼搏,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与努力,亲身体验到团队成员间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的群体情感,深刻认识到竞争与合作并非简单的对立,可以相互转化和促进,从而培养他们在竞争中保持合作,在合作中促进良性竞争这一更高层次的视野和 胸襟。

(三)文体活动能弥补应试教育模式下对团队精神教育的不足。

利用文体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参加文体活动可以让学生们跳出应试教育中“你教我学”的传统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只追求分数化的问题。通过文体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共同努力,共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共享成功带来的快乐,而且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文体活动能纠正学生的自我意识。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团队 团队精神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25-03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college students like to persist in their own way. They are accustomed to self-struggle and unwilling to initiate cooperation with others, in other words, they lack the enthusiasm of helping each other. Team-work is very important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ach student’s learning, life and becoming a talen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an important task of building the motherland in the future. They should not only strive to learn the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but als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eam correctly abide by principles and spirit of team cooperation. In this way, they can establish a collective sense of honor and the concept of collectivism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elf-cultivation. Therefore, oriented by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deepen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teamwork and its’ spiri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carry out a variety of group activities to enforce college students’ team-work consciousness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eam Team-work spirit Quality education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为了将来能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应有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观念,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但当前,很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喜欢我行我素,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习惯于自我奋斗,不主动与他人合作。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项目,做好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在为大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氛围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团队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无往不胜,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必不可少。

一、团队精神的定义

所谓团队精神,就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和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统一。所有成员自觉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形成的原因

1.自身原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好坏,是合作精神缺失与否的首要原因。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到了探索和确立真正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往往带有不协调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自卑感和自负感等自我意识偏差,导致大学生缺乏合作心理和合作精神,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友谊等方面的问题。

2.学校原因

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并非一蹴而就,学校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以分数决定成败”、“以分数衡量优差”,类似的观念和经历使得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当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大学生们也就很难做出抉择。其次,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教育管理。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培养工作关心重视程度不够,即便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也是照本宣科,方式老套陈旧,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第三,教师没有起到榜样作用。一方面,教师队伍自身的合作精神不足,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少,师生关系疏远、冷漠,甚至对立,这不利于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育工作。

3.家庭原因

家庭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的主要影响表现为:第一,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一代青年是在家长的赞扬声和关爱声中成长起来的,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很多事情都围绕着他们转。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大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会先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第二,家长对合作精神教育不重视。大部分家长十分关心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生活等情况,而对合作精神的教育问题强调得不多。第三,家长对孩子灌输错误的理念。部分家长人生理想和信念淡漠,自私自利,功利思想严重,常常教育孩子“自扫门前雪”。第四,不良的家庭环境。在一个充满亲情和爱心的氛围里,孩子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能形成健全的思想和人格。反之,在父母离异、夫妻关系紧张、父母教育简单粗暴等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合作精神也差。第五,家长没有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是否有效果,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父母本身的修养和行为。

4.社会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潮和现象:一方面,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潮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诸如追名逐利、不劳而获等不良现象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冲击。面对这些不良思潮和现象,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和有效的抵御能力,纷纷效仿,造成了集体观念淡漠,合作精神差的局面。大学生活不仅是读书,更是树人的过程,将来毕业了,学业再好却无法与社会融合,无法与他人合作,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积极地培养当代大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1.对于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赢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只有参与到集体活动中,通过与他人协作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最终促成集体利益最大化。团队精神要求人们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团队成员必须具有整体利益观念和随时随地维护团体利益的自觉性,必须要有集体荣誉感,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2.未来的社会分工必然是通过集体协作来完成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确,而另一方面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全能手,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分工的职业化必然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团结协作来完成,而现实是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工作异常艰巨,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个切入点来逐步完成。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需要凝聚青年来共同实现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这是同志在纪念共青团成立八十五周年时对青年提出的希望,所以只有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注重凝聚青年,培养青年的团队精神,培育青年的共同理想才能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时展的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四、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团队精神的方法

1.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益处并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与人共事时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团队精神建设对成员个性化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如讲座、外语角、社团节等,既要从讲座中使学生通过专家的讲解,了解团队精神,又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自发的组成团队从而从实践中去体验团队精神,培养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团队精神充分的体现。当然我们也应该加强班级建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使一个班级的同学凝聚在一起,相互间充分信任,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更好的体现团队精神。

2.实施鼓励机制,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学家认为,对受教育者采取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往往要好于采取批评和苛责的方式,因此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也应当引进鼓励机制,这样使得本来就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学生获得保持良好态势的动力,而对于团队精神尚有欠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鼓励机制的刺激作用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对团队精神重要意义的认识,并能逐渐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可以通过开展与学生专业相关而又需要以团队合作形式来完成的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

3.增强心理凝聚力

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开展大型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组织团队外出调研、为商家促销、承办学院和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营造和谐的环境

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

5.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6.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的,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园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活动,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要参加,当拉拉队,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出谋划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7.在社会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以及检验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的良好契机,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单一化模式带来的不足,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们进行良好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与配合,无形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团队意识的养成。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和农村等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接触的场所进行实践,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他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检验专业知识,更能在有形的实践中升华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团队精神应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目标。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获得,因此,在对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团队精神的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养成团队精神。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加强或增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来学校进行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分析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团队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的相关信息,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有利的渠道,结合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亟待提高的现状,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对团队精神的认识和培养上,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活动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能亲身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内化团队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完成人生轨迹的顺利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团队精神 建设 忽略问题 探索

在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会认识到,相对于制度管理,基层团队精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约束和支柱。在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是企业凝聚人心的基石,也是团队内部默契配合的共同底蕴,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起着很大的协调和稳定作用,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企业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凝成一股绳,反映的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障组织利益的高效运转。良好的基层团队精神的建立使管理变得更顺畅,更求新。员工在得到参与工作的愉悦后,焕发了巨大的主动性,每个成员都会倾情倾智,为实现中心任务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笔者多年的观察和接触,团队精神与其他事物一样难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容易使人忽略,或者认识不到的问题,现在与诸位探讨。

一、在强调团队人情味和亲和力时,容易使企业的纪律约束显得淡薄

在建设团队精神过程中,有些管理者由于过于追求个人的人格魅力,也就是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而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严明的纪律是成功的保障,有令则行,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团队才能无所不摧。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团队成员中,有人没有按正确的指令保质按量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违反了某项规定,团队从维护团结的要求出发没有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者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地提出批评,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有亲和力,有人情味,但从打造团队精神的角度分析,这种宽容或纵容会使团队成员产生一种错觉,工作可以随便马虎,日积月累,后患无穷。

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应该建立在严格的组织纪律的基础上。宽是害,严是爱,每时每刻都在直面竞争的团队对此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二、在过分强调内部团结时,容易使企业的竞争机制缺失或者成为摆设

有些基层管理者在工作中,注重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过分强调团队的内部团结,在团队内部缺少竞争机制。团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而出现并不断强化的,特别是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竞争是培植团队精神的鲶鱼,包括内外部的各种竞争。

在团队内部应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竞争的氛围。如果一个团队缺少竞争机制,一味强调内部团结,在开始的时候,团队成员也许会凭着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他发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每个成员都享受同等的待遇,他的工作热情就会被这种“大锅饭”而销锐。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打破这种表面上一团和气实为压抑的利益格局,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团队昂扬奋进的活力。

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优化团队结构,弘扬团队精神。团队在组建之初,对其成员的优势未必完全了解,分配任务时也就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实行团队结构的最优配置,激发团队的最大潜能,培养比学赶帮、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在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时,容易使企业的整体利益遭到忽视

基层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有些管理者从“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非常自然地使员工得出“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个结论。这种现象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不利于团队精神的构建,不利建设企业文化。

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容易滋生小团体主义,团队利益对其成员而言是集体利益,而对整个企业而言则成了局部利益,团队利益和整个企业的利益的关系,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处处维护团队利益,就会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团队的利益,打破整个企业内部的利益均衡,造成团队与企业、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价值目标错位。

在一个企业内部,每一个团队都有相应的任务考核目标,在构建团队精神时,过分强调团队的利益,团队成员就有可能采取某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考核指标,如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相互拆台等。如果这些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其他团队也会因利益的驱动争相仿效,就会造成内部管理混乱,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小团体主义往往在组织上还游离于企业之外,造成员工的思想波动,有悖于企业文化的精神。

四、在强调团队团结协作时,容易使企业的个性创造遭到忽视

个别基层管理者在培育团队精神时,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团结协作,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团结协作过程中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放弃个性,追求趋同,认为这样才能培育优秀的团队精神。

篇6

内容摘要:企业团队精神对于企业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企业的前途。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本文从企业团队以及企业团队精神的内涵着手,论述了企业团队精神的作用,培育团队精神的原则,以及培育团队精神的途径,以此来论述和强调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团队;企业团队的作用;企业团队精神;途径

一、团队精神概述

《追求卓越》一书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华特曼,在考察了美国的IBM公司、英特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波音公司等62家大公司以后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贯穿所有美国杰出公司的一个共同特色,就是每一家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所有好的员工都心悦诚服接受的行事准则——一种“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自豪的想法。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等几个方面。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

(一)团队:所谓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一种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组织形态。

(二)团队精神:作为组织灵魂的团队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团队所有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团队成员对本团队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含着对本团队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折射出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团队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具体来说,团队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

2.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

3.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

人们在一起工作,因为某种目标的被组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团队组织,社会中常见的团队组织有篮球队、足球队、医疗队、企业团队、交响乐队等,企业团队是各种社会团队中的一种。有的团队组织松散,效率不高;有的团队紧密团结,卓有效率,配合协调一致。有效率的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作用:

(一)团队可以形成合力,产生团队组织大于个体简单相加的力量,可有效地达到目标。由于团队组织的合力可以产生大于个体简单相加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力量,可以使用较少的人力达到较高的绩效,因此企业中许多工作都采用团队组织来完成。例如企业要达到开拓市场、改善产品品质、优化客户服务,缩短产品开发流程等目标时,采用团队组织可以有效地达到目标。

(二)团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团队组织的成员各自优势不同,知识、能力也不同,可以形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的整体优势,产生能力得到强化的结果,企业的竞争优势因而也加强。团队成员在团队组织中也有机会提高能力,发挥潜力,成长成材,在完成挑战性的工作中使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三)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可培养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由原先“支薪型”员企关系变为“共同型”员企关系,员工不再以只干一份工,只出一份力,只拿一份薪水为唯一目的,员工的精神状态由“离散型”转变为“聚集型”,同时培养了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现代化的生产更强调合作与协作的能力,在团队组织中就可以培养成员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为共同达到目标的理想所激励。缺乏合作与协作意愿的队员将不受团队的欢迎,大家不愿与他共事。

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原则

从上述来总结,企业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塑造和培养团队精神,可以有效防止军心涣散,克服产生离心力和出现一盘散沙的状况。理想的团队组织是有效率的,能不断产生创新的、具有良好合作与协作能力的组织。良好的协作不仅要求有制度上的协作,而且也要求有理念上的协作,即要求员工要用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塑造团队精神必须强调协作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

(一)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协作原则。协作原则是团队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企业制度安排要注意强调协作原则,企业对人员的选聘及安排要体现协作原则,企业的岗位设计也要贯彻协作原则。企业要宣传协作原则,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发挥协作原则,以实现最有效的协作。团队中的每个人应以协作原则为工作的最高原则,一切工作服从于协作原则。强调协作原则首先要在价值理念上认同协作原则,真正理解协作原则的含义,如果没有协作原则,企业中每个部门和个人都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利益那么最终难以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整体实力很难得到提高。企业是有众多员工进行分工协作的群体组织,因而分工协作的状况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分工协作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但是良好的分工协作又取决于人的价值理念状况。有些企业内部有些人难以同别人协作,就是因为在价值理念上不承认协作原则,看不到团队的重要作用,只看到个人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团队精神理念的存在,而仅仅靠个人英雄主义,则必然会危害企业的整体利益和总体的有效协作,最终必然使生产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塑造团队精神,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把发挥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作为核心,在发挥人们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团队精神重视发挥人的比较优势,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把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组合在一起。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人的能力表现在不同方面也各有所长。这种差异和特长实际上就是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这些不同的比较优势需要组合,而团队精神理念,恰恰是要组合人们之间的这些比较优势,人们的比较优势经组合后才能形成一种更好的综合效应。而这些比较优势的组合又需要以团队精神为基础,如果没有团队精神,都互相看不起对方的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形下比较优势是难以组合的。在企业制度设计中,应强调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比较优势的有效发挥,才能有企业的综合效益的增长。而这种综合效益能够增长,就必须要以团队精神的理念来指导。因为没有团队精神的理念基础,任何再好的不同优势都难以实现有效组合。因此,对于企业有效提高竞争力来讲,团队精神理念是极为重要的。

(三)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有的企业内部人员互相瞧不起,看不到对方的优势,结果内战不断,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企业中人们的矛盾,只能以团队精神来协调。即使有些矛盾是原则性的,也必须通过团队精神达到统一。不利于团队精神的行为要服从于有利于团队精神的行为,大家要以团队精神为重。

(四)塑造团队精神,要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提倡团队精神并不是忽视人们的个人能力,而是要强调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调每个人的个人能力,也要依靠组织力量,这两者必须要有效结合。这两者有效结合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形成团队精神理念的过程。现在许多企业强调发挥个人能力,但在一个企业中,不应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所谓能力和利益的过度增长。也就是说,任何个人能力的发挥,都需要一种外部环境支撑,这种外部环境支撑就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强调团队精神,就要重视发挥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理念。因为每个人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都需要其他人的配合。那些能干大事的人,同样需要一些只能干小事的人的配合,如果没有能干小事的人的帮助,他们最后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好。注重团队精神的企业发展会很快,团队精神差的企业发展往往不快。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团队精神更为重要。如果只强调人们的个人能力而不强调依靠组织力量,那么这种企业最终很难保证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三、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途径

目前,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在面临国内同行业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面临着国际500强等诸多企业的严峻挑战。而有效地发挥企业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集中人、财、物,发挥集体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最新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显然企业团队精神的作用极大,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发挥团队精神。从整体上说,发挥企业的团队精神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硬管理,一手抓软管理,软硬兼施”。硬管理主要包括:确立企业目标,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等内容。软管理指:企业如何通过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工作氛围;如何选拔人、充分地尊重人、培养人、爱护人,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塑造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

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而配套的措施,而且各方面应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从而使企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

(一)企业经营目标应明确合理

一个企业要吸引人,要使被吸引的人乐于热情而积极地工作,就要使这些人形成一个有效的群体,即形成团队精神。它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经营目标是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

确立目标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而合理。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是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奋斗方向,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能鼓舞人们团结奋进的斗志。目标不能空洞,要导向明确、科学,要深入到每个员工的脑海中,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通过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的整体。

企业和人一样,旧的欲望被满足,新的欲望又诞生,否则就失去了动力。而要确保动力朝一个方向使劲,就要求对员工欲望的实现方式,即共同经营目标的确立要遵循明确、科学、合理的原则,既满足员工的要求,使大家形成团队精神,又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要善于沟通与协调

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共同的经营目标之后,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员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是通过信息与思想上的交流达到共同的认知,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能及时消除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分歧、误会和成见。所谓的“人心齐,泰山移”便是沟通与协调的最高境界。

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直接表现形式。在发挥团队精神时,不仅管理需要沟通,人际关系需要沟通,工作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沟通,解决问题和思想工作更需要沟通。沟通就是了解、协商、交流及通气。沟通有时是单向的,有时是双向的,沟通是企业发挥团队精神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良好的沟通对于团队精神的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我们只重视部门利益,忽视和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协商,只重视个人的特长发展,忽视与相关人员的配合与交流,那么部门之间的争执及员工之间的分歧便会产生,并会影响团队精神的发挥。

协调是团队精神的关键与核心,特别是对于服务环节上所发生的“边缘”或界限“模糊”的问题,团队精神中的协调部分就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当某个涉及到两个或多个部门的事情或失误发生时,各自不是先从自己查找原因,只强调客观原因,将责任推出;或指责其他部门,认为是主观所致与我无关。这样一来,本来可以通过相互了解、共同探讨、查找原因、寻找共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却因不善于协调和发挥团队精神而产生争执,甚至上升为部门

之间的矛盾,既影响了部门间的工作配合,又对员工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天地人&,人居其一”,这可以说是有关人本思想的最早诠释,也足见“人”这一要素在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举足轻重作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必然遵守这个客观规律,尤其是有关企业团队精神的建设问题,世界著名的企业莫不强调人在团队精神发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坚持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首先,团队是由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分工、不同性格的员工组成的,只有从员工本身着手,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谈及团队精神的发挥。每个员工作为普通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包含生理、心理、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需要被满足了,员工自然会很投入地从事本职工作,从而保证团队精神的最大发挥。这就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团队大家庭的温暖,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尽量满足每个员工的不同层次需要,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这一切将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献身精神、忠诚团队的信心与决心。

其次,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聚集不同类型的人才,这要求企业在选拔员工的时候,坚持以人为本,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员工进入企业之后,不断地对其进行培养以充电,为企业发挥团队精神提供最强大的智力支持。

再次,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保障。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化解人际交往的矛盾,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在培养企业团队精神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关注企业内部的员工关系,适时地调节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来融合员工关系,倡导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人际交往,反对人际交往中的派性和庸俗性的人际关系,努力创造一个充满关爱、信任、友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这对塑造企业团队精神至关重要。

(四)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

世界著名的学者托斯•沃森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励员工的力量与才能。”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正确地运用物质鼓励,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是激发员工的力量与才能的最好办法。

强化物质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形成一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团队命运共同体,需要管理层在工资、福利、奖励等多方面加以权衡。通过积极有效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和员工评价考核机制来加以合理的分配,以物质为杠杆,引导人们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关注所在团队的集体成果。

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需克服“一味高薪”的现象,高薪未必留得高人,这就是长期以来,很多人所嗤之以鼻的效率不高的国有企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依然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稳定”魅力。所以说,物质激励手段必须科学、公正、合理,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当前,许多企业所采用的股票期权、技术入股、创意入股等政策,让员工找到了主人的感觉,并大大提高了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效果。

笔者认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除了上述几点,还应包括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和人们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进行;重视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加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提高领导威力,从而发挥企业形象与旗帜的作用;引导员工参与管理,最大限度激发其潜力等。

总之,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社会没有“独行侠”,团队精神在企业竞争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加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势在必行,谁抢在前列做得好,谁就会成为胜者。这要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明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员工必须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内涵。从而做到软管理与硬措施相得益彰,有效地发挥政策、制度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的集体意识,促进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

参考文献:

[l]尚水利.《团队精神》.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21宋克勤.《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颜建军,胡泳.《海尔中国造》.海南: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1

[4]罗仲伟.《创新与企业文化》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5]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美]托尼,《卓越项目领导与团队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9。

篇7

【关键词】团队精神;误区;差序格局;儒家思想;美国企业

导论

信息时代到来,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考虑的问题已不仅仅只是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有市场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与个性化,这无疑对工业化时代在“科学管理”理念下产生的传统组织结构提出了挑战。个人或单个职能部门很难掌握完备信息做出决策,需要团队的信息共享;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要求企业能够汇集各职能部门的人才,迅速做出反应;高校和职业教育“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新世纪人才个性的日趋差异化,也客观决定了只有使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个性人才相互配合,才更有可能创造高绩效。这一切都在暗示,工作团队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备武器;而沃尔玛、微软、GE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持续兴盛也证明了团队精神在助力企业持续成长中的价值。

然而,许多机构对中国员工团队精神的调查结果却令人堪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印度只有1/4的工程师、中国只有1/10的工程师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两国工程师的若干弱点中就包括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较差。中国人力资源网进行的中国企业团队建设调研表明,虽然将近95%的被调查者都有过团队工作的经验,但87%的人承认自己工作过的团队相当糟糕。原因不外乎五条:第一,领导不力;第二,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第三,目标不明确;第四,责任分工混乱;第五,沟通不畅。

但概览中国企业的状况,似乎又与以上这些调查结果不符。中国企业引进流水线生产、引进西方职能部门制的管理方法已有几十年,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在面对企业生死存亡的时刻,大部分员工也能做到齐心协力,凭什么就说中国员工缺乏团队精神?

本文就将围绕中国员工的团队精神展开,首先通过纠正中国员工对“团队”的几个认识误区,对真正的“团队”和“团队精神”的概念做出解释;然后分析中国员工缺少团队精神的文化、现实等方面的原因;最后针对以上分析得到的原因给出解决方案,即中国员工团队精神的培养方法。

一、对“团队精神”的认识误区

中国员工到底缺不缺团队合作精神?前文的机构研究结果已经给出了答案。那么中国企业部门划分明晰、员工分工清楚又如何解释呢?这看似矛盾的局面实则显示了中国员工对于“团队精神”这个概念理解的偏差。

误区一:团队精神就是各司其职

认为团队就是分工、各司其职的一队成员的看法,混淆了“团队”与传统“工作组”这两个概念。在传统的工作组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共享信息,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共同决策,但仍是以各自完成职责内的任务为主。这种职责是根据分工原则在组织设计时以工作说明书的形式确定的。而工作团队的工作业绩不是依赖于成员的分工基础上,而主要建立在成员的协作之上,它是依靠成员的协调的努力所产生的协同力来进行工作的。

传统工作组与团队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信息的角度看,工作组的成员共同分享来自外部的信息;而工作团队的成员除此以外,相互之间还产生和传递大量信息。从协同作用来看,工作组的成员以分头完成各自任务为主,即使需要成员之间的配合,也主要是简单配合,可以说是一种中性的协同,若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其协同则是负的,但作为工作单位仍可存在;工作团队则是具有正的协同作用,其工作的开展不是依靠简单分工来完成的,而是如同人体的动作那样需要各部分之间自如而高效地配合,如果不能协同一致地进行工作,团队的生命力就结束了。从责任方面看,工作组中主要是责任到人,以个人责任为主;而在工作团队中,既有个人的责任也有共同的责任,更多的则是共同责任。从成员的技能要求来看,工作组成员的技能以能完成既定的工作为主,即以独立工作能力为主;工作团队成员的技能则要求技能之间的互补、搭配与整合(邹宜民,2004)。

误区二:团队精神就是人多力量大

三个以上的成员在一起工作就可以称作“团队”吗?或者说,团队成员越多团队绩效就越好吗?中国古语有:“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真的是只要人多成众就可以无往不利了吗?这种理解显然是偏颇的。原因有三点:首先,这种理解只是机械地看到了团队成员的数量,而忽视了成员之间的协作,而正如上文已经阐述的,协作是工作团队建立的基础。其次,即使有了团队协作,团队中的成员数也并非越多越好。工作团队的规模应该适当,以不超过10-12人为宜。团队中人数过多,会给团队开展工作带来困难,不利于团队成员间的建设性的相互影响,不容易达成共识,也不容易增强团队凝聚力和责任感,最终会阻碍团队取得良好的业绩。

纠偏:真正的团队精神

真正的团队精神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用中国海洋石油天津分公司钻井部经理董星亮的话来说:“团队精神要求角色责任与整体意识有机结合,仅有角色意识,尽职尽责只能达到一般境界。有了整体观念,人人心里都装着整个优快钻井,尽职尽责就进入了一个崭新境界”(丁宏,2002)。为降低海上打井的高额成本,中海油引进国外先进的“优质快速钻井技术”,该技术的关键,在于一批拥有高度团队合作精神的项目组成员。为此,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特地租借了素质拓展基地,安排员工进行熔炼团队、挑战自我、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拓展培训。公司1998年末开钻的绥中36-1二期工程,在项目组成员奋战下,以平均建井周期3.22天的优异成绩,比原计划提前141天,安全无事故地完成了186口井,节约成本7000多万元;若按未使用优快钻井技术时的指标计算,共节约开支8.33亿元。

二、中国社会缺少团队精神的原因

(1)中国传统文化缺少“无私的”团队思想

表面看来,这一点似乎很难令人信服。中华文明几千年,团队合作的故事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成语、俗语太多了:《三国演义》、《西游记》、“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但是,这些故事、俗语反映出来的是真正的团队精神吗?前文已经说过,仅有分工、仅靠人多的队伍是称不上真正的团队的。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三国演义》、《西游记》体现出的团队精神是建立在著名社会学家所谓的“差序格局”基础之上的。

公与私,自家与公家,在中国社会中有着游移的边界。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说,“所谓‘私’的问题却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清的问题”,即是说中国因为家这个基本的私的单位可以伸缩,而使中国人行动会视情境而定,这种以可以伸缩的群己界线来构成的社会结构,就是一种“差序结构”(贺雪峰,2006)。通俗的理解,就是说中国人的集体主义讲层次、讲结构――最内层是亲人,第二层是熟人,最外层是外人。对于亲人、“自家人”,中国人不需要也不会进行理性算计,而是依据个人的文化本能来尽义务;而对于自家以外的事情,则一定会精于理性算计,以避免所有可能的损失、获取可能的利益。以唐僧为“创造愿景的领导者”、孙悟空为“指挥控制的管理者”的卓越西游团队,是建立在四人“师徒”情分上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圣人古训,取经四人,实质上就类似一个老父亲带着三个儿子上前线。而《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忠义史――对主公忠、对兄弟义。无论是师徒还是兄弟,都是“自家人”,失去这个范围的限定,所谓卓越团队的凝聚力将大打折扣。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在思想文化方面最简练的概括就是“儒表法里”。儒家孔孟之道,浸染了国人两千多年,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言语行动;而近乎苛刻的法家“天朝律例”则实实在在地管制了国人两千多年。儒法思想文化传统,是缺少现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的。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为境界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齐家,而后才治国平天下,这其中的先后层次关系,和的“差序结构”在根本上是契合的。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认为“亲亲(爱自己的亲人)”是其他一切的基础。孟子在这里并不鼓励人们自私自利,而是认为,孝敬父母亲人乃是人的天性,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天性,真正有心造福万民、奉献社会的人必定是先从爱亲人做起的,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差序结构”的思想。而更讲究实际的法家,则干脆假设“人性本恶”,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必须要靠规则、靠严刑峻法去约束。

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对国人团队精神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几千年的儒法思想熏陶,造成的结果是:中国人只有在“家”里,或者只有在规矩制度的高压下,才能进行有效地团队合作。

(2)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随西方的物质文明一同涌入的西方影视、书籍、网络开始冲击国人的思想,越拉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们更加真切地意识到了自由和个体价值的重要性。个人主义、人文主义并不是贬义词,也并一定与我国传统所提倡的集体主义相悖,人的基本权利应该得到满足,人的个性也应该受到尊重;但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却渐渐淡化了对国家、对集体的责任感,从而使得个人主义在实际上变得与集体主义相对。对自身权益过分关注,而忽视与他人的互动、忽视团队的共同利益,这是中国人缺乏团队精神的又一个原因。

而西方注重实效和功利的文化,也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员工开始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那些可以在短期内实实在在地产生对自己有利结果的任务上面,而对那些看似比较“务虚”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则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关注。

(3)错误理解“团队精神”的概念

关于中国员工对“团队精神”在理解上存在的误区,前文已经详细的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正是由于这种认识误区,让很多中国员工误以为自己所在的群体已经是一个“团队”、已经拥有“团队精神”,从而忽视了真正有效的团队建设工作。

三、怎样培养中国员工的团队精神

(1)构建企业的“家庭”氛围

存在于中国人身上几千年的“差序格局”思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所以企业要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当务之急不是去改变这种思想,而是去利用这种思想。

初任微软大中华区技术中心总经理的唐俊发现公司浮动着一股狂躁之气,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效率和业绩。在妻子的启发下,唐骏开始尝试用家庭模式管理微软,他组织运动会、拓展训练、假日旅游,并努力改善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微软大中华区的总部办公区看起来像是一个温暖的起居室,这里提供无限量免费食品的餐饮室和舒适的休息室,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走廊上贴满了涂鸦水笔画,员工桌子上摆着玩具、盆栽或者亲友照片。当时微软上海的400多名员工,每一位都由唐俊亲自面试后录用;当员工试用期满后,他会抽出时间发邮件表示祝贺。唐俊可以叫出所有员工的名字,能够说出该名员工的毕业院校、家乡和业余爱好。唐俊的努力,使上海微软的员工流失率仅为3%,而中国IT业的平均员工流失率是17%。

对中国员工进行家庭式管理的益处,已经被一些管理理念较先进的企业所认知。比如,珠海移动公司通过打造“幸福之旅”来让员工体会到源自工作的幸福。这里的幸福不仅指收入、福利等物质层面的幸福感,还包括工作环境和成长平台等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在“幸福之旅”的基础上,公司还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幸福城社区”。公司的15个部门各自组建成一个家庭,员工以经营家庭的理念和感情来经营各自的部门,最终自己也变成“幸福的一家”中幸福的一员。珠海移动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员工感觉企业不仅仅是军队和学校,同时也是家庭(王婷,2009)。

需要注意的是,让企业变成家不仅是一句口号,也不仅是形式上建立“家庭”那么简单。“企业如家”,需要真正体现在员工与企业、与部门的“共存”上。美国BlessingWhite咨询公司在其《2008员工敬业度状况:亚太地区综述》中指出,使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目标、抱负和组织的价值观、目标、抱负相一致,是组织保持高敬业度、从而达成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法。只有当工作满意度最大化(“我喜欢我的工作,并且能把它做好”)和工作贡献最大化(“我帮助组织达成了目标”)达到一致时,员工敬业度才能达到100%。要建立一个“家”,企业或部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愿景,并且要让员工切实感觉到自己与该目标的关系――自己是组织达成该目标的努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同时组织目标的达成也有助于个人自身的成长。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愿景,“家庭成员”才有了共同奋斗、一致向前的“奔头”,愿意和“家人”团结协作,为自己的“家”付出。

(2)适时引入外部压力,强化团队成员的“家庭归属感”

许多实例都证明,中国人在民族大灾难面前可以展现出惊人的团结,原因与前文提到的“差序格局”不无关系,当面对诸如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那样的外来压力时,中国人心目中的“家”的范围就突破了原先的血缘关系圈而扩展到了整个中华民族。同样道理,组织适时适度地引进外部压力,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员工增强整体意识,在“外敌”面前变得更加团结。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外部压力不仅指来自企业外部行业环境、上下游价值链方面的压力,还包括存在于企业内部、团队外部的压力。企业可以通过创造这种“企业内团队外”压力来强化团队成员的“家庭归属感”。广东移动从化分公司采取的“外部压力”引入方式,就是让员工跨部门、跨岗位自组虚拟项目团队,在竞标成功后与公司签订商业合同,由公司分配相关资源给团队,而团队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完成项目指标。

(3)儒家思想的启发:个性张扬与制度约束

前文提到,儒家思想的熏陶造就了中国人对待团队的“差序格局”态度,这是中国员工团队精神缺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培养团队精神时儒家思想就毫无价值,恰恰相反,在一贯教导国人做“君子”的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理念可以被用来促进团队精神的培养。

比如,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善于协调、统一各种不同的分歧意见,从而形成新的意见,达成共识,但决不盲目附和;而小人却不能正确对待不同的分歧意见,只会去追求表面的统一,其实是毫无原则地盲从附和,达成的所谓意见、共识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避免团队决策中的群体思维具有指导意义(夏道辉,2003)。近一步地,如果员工可以勇敢不受束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团队中张扬自我价值,那么他们也就更加愿意在团队中积极与人合作。

“和而不同”体现在团队精神方面就是要给员工展现自我的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员工就可以毫无章法、肆意妄为。孔子说“克己复礼”,教导人们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语言行动符合规范制度。“家有家法,厂有厂规”,任何组织和团队都要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对于现在许多企业采用的自我管理团队,严密的管理制度跟合理的管理流程尤其重要(田辉鹏,2006)。只有在统一的规划约束下,团队成员才能步调一致地协作,也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团队精神真正带来团队高效率,而不仅仅是一股激情肆意而横冲直撞的蛮劲。用杰克・韦尔奇的话来形容,团队精神主要体现在“在团队目标决策的参与性和民主性、个人价值实现的公平机会和个人作用的发挥余地、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情谊与信息沟通和交流深度”。

(4)向西方公司学习团队精神培养

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强调对个性和个人价值的尊重,但是为什么西方员工在企业和组织中却能够遵循个人服从团队的原则,很好地发挥团队精神呢?面对着一群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思潮影响而缺乏团队精神的中国员工,中国企业可以从世界领先的西方企业那里获得一些借鉴。

物质精神双激励。激励是激发员工才能和奉献的好办法,激励可以使员工与组织之间形成一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张爱景,2009)。沃尔玛一直把员工当作公司的“合伙人”和“同事”。沃尔玛对员工利益的关心并不停留在标语式的企业文化理念上,而是有一套详细而具体的实施方案。沃尔玛通过三个相互补充的计划来把“员工是合伙人”的理念具体化:利润分享计划、雇员纳股计划、降耗奖励计划。三个计划把员工利益与公司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员工彼此之间的信任,又降低了损耗,增加了公司的销售额。沃尔玛还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总部和各个商店的橱窗中都悬挂着先进员工的照片,对于特别优秀的管理人员授予“山姆・沃尔顿企业家”的称号。为了鼓励员工与管理层的双向沟通,公司发动了“给总经理写信的运动”,以表明公司注意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让员工真切体会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从而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蔡恩泽,2002)。

对员工的无限尊重。IBM公司对其员工实行一种独特的“温情管理”。这种感情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公司内部人际关系的紧张程度,增进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及员工与企业间的信任。IBM一直推行“尊重人的经营方法”,除了在日常管理中启发员工自己尊重自己之外,还要求企业和部门做到:企业遇到困难、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对每个员工也尽量继续留用;员工在工作中发生了差错,尽量不开除,而是创造机会使其改正并将功补过;员工对某项工作遇到了困难,企业应设法调换一种能发挥他积极性的工作,而不能以解雇相威胁。正是这种对员工的无限尊重,培养了IBM员工忠于企业、献身团队的精神。

别具一格的用人策略。英特尔公司坚定树立“每个英特尔人都可以成长”的观念,大胆为新人提供机会。英特尔常常在新人还未完全做好准备前就赋予其重大使命。由于新人上任时没有很大的精神压力,而且同事们也都乐于给他提供真诚的建议,因此新员工成功的机率远远大于失败率(李玮、黄瑞玲,2001)。英特尔大胆的用人策略,可以激发员工的自信和成就感,觉得自己在团队中能够受到尊重和重用、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新员工迅速融入团队。

充分自由的工作环境。微软公司给与员工充分的自由,公司充满着开放和相互忠诚的气氛,员工可以自行决策,可以随时向公司的任何人发进电子邮件,提出建议或探讨问题而不论他们的地位高低。正是这种民主团结、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消除了个人与公司间的隔阂,自然而然地融入公司,做出贡献。

结语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社会,工作团队对于企业的作用日益凸显,拥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团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中国员工却较为普遍地表现出了团队精神缺乏的现象,缺乏的原因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一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儒法思想造成了中国人对待集体的“差序格局”态度,主观上不愿意与家庭成员之外的团队成员合作;二是因为当代的年轻员工受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企业中往往过于关心自我价值,而忽略了团队的整体利益;第三个原因则是因为中国员工不能够正确理解“团队精神”真正的含义。

针对以上这些原因,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针对中国人愿意为家奉献的“差序格局”思想,企业应该努力创建组织中的家庭氛围,尝试以家庭式管理方式管理公司,真正实现员工与企业、与部门的“共存”。在此基础上,公司可以通过适度适时地创造和引入外部压力,来强化团队成员的“家庭成员”意识。除此之外,儒家文化中“和而不同”、“克己复礼”等许多精华思想都可以被用来指导团队的构建。最后,世界领先企业在团队建设方面的成功实践,也可以为中国企业的团队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丁宏.打造团队精神的木桶原理[J].中国石油石化,2002,11:52.

[2]蔡恩泽.四法则打造出世界第一[J].中国经济信息,2002,16:35.

[3]贺雪峰.公私观念与中国农民的双层认同――试论中国传统社会农民的行动逻辑[J].天津社会科学,2006,1:58.

[4]李玮,黄瑞玲.文化制胜――美国杰出企业的成功秘诀[J].江苏企业管理,2001,2:54-56.

[5]田辉鹏.《论语》管理思想在自我管理型团队中的应用[D].广西:广西大学,2006.

[6]王婷.从基层激活组织[J].21世纪商业评论,2009,3:77.

[7]夏道辉. “和”的精神与团队精神刍议[J].发展研究,2003,2:37.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凝聚力

团队合作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在未来人生发展道路上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但目前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存在的现状及途径进行阐述。

一、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团队合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的能力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所以,需要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组成一个团体,并要求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起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目前,许多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2.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缺少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因此,在大学期间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现实需要

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和集体主义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时代的主旋律,集体主义是纠正个人英雄主义的重要法宝。个人无论有多大力量,多大才华,只有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个人价值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升华。因此,坚持对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是高校学生品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还应坚持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存在的现状不容忽视

在高校中,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总体不错,但我国应试教育的理念一直存在大学生的思想中,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表现为单兵作战,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具体表现主要有:

1.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精神欠缺

在不少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他们习惯于单打独斗、我行我素,注重张扬个性,缺乏与社会、他人的合作意识,对应承担的义务缺乏负责感。他们在做事和处理问题时,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换位思考;利于眼前事情的就去做,而利于长远的、直接体验不到的事情则积极性不高。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不能以全局为重,总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这样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很难融入社会。

2.参加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性不高,集体荣誉感差

高校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提高学生团队精神和展示才华提供了平台,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外,部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差,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漠视组织纪律,也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而且对于需要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也从不主动去参加,就算参加了也只是充当看客而已。调查显示,近60%的大二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们认为集体活动与自己无关,班干部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或轮流让他们参加,才勉强答应;而且越是高年级,这种现象越明显。此外,一些学生宁愿睡觉或者玩电脑也不愿意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等集体活动,“舞台易搭,演员难请,观众更难请”的现象在各所高校普遍存在。

3.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有待加强

许多大学生缺乏有效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较强,不会宽容、善解人意;或性格孤僻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于和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在学业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自己默默承受,不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些大学生过多地借助微信和网聊这种即时异地沟通模式,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面对面的沟通能力下降;甚至一些同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完全封闭自己,从而导致交流障碍。由此可见,大学生沟通合作的态度及方法有待提高。

三、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都在关注团队合作精神,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已形成社会共识,因而各大高校应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几个有效下途径:

1.突出“两课教学”的主阵地,加强团队精神的理论教育

“两课教学”是大学生学习爱国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场所,“两课”教师应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演讲、小品、歌咏比赛、小组讨论或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做报告)开展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社会,学会理解与宽容,了解国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磨炼学生的品质意志,塑造其完整的人格。在单位的专业实践中,有助于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经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交往能力,使其能够切身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充分发挥宿舍班级社团载体作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结构单位,加强班级建设,能够强化团队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班主任、辅导员可通过召开定期主题班会、团支部会,让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增强彼此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认同感,使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也可通过系院举办的教室布置、卫生评比、班标班徽比赛等一系列集体活动,使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在活动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展示大学生兴趣与才华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研究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些社团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通过组织活动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强化成员的团队意识、纪律观念和协同工作能力,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通过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强化群体意识,是养成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童政权,朱忠祥.浅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5).

[2]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海大学学报,2007,9(4).

篇9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协作下,完成既定的目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一个缺乏团队精神的大学生是难以获得成功的,这也是各大高校重视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原因所在。鉴于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以往很多学者也都做出了一定的研究,现归纳如下:加强班级管理、加强人文关怀、增加拓展训练以及用志愿精神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作为学生干部,团队的主干力量,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加强自身团队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促进团队成员自身的团队精神培养,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学生干部在团队精神建设中的作用

在“互联网+”的新时期,通过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实现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提高大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学生干部要协助相关教师,逐渐培养自身及身边班级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实现共赢。

学生干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起到了传达团队精神建设的最新消息和反馈同学们的最新意见的作用。因此,学生干部特殊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团队精神建设的质量好坏。学生干部是新时代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时代的最强音。在“互联网+”时代,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学生干部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应用,相较老师更加熟悉QQ、微信、微博、博客等,这些技术在他们手里,会呈现一番新天地,因此,学生干部如何发挥自己自身的新技术,也是团队精神建设的关键。学生干部还是团队的基石,是团队成员的代表。学生干部熟知身边同学的喜好与要求,在团队精神建设过程中可以提供较中肯的建议,进而更加符合学生的要求,同时准确地反馈学生方面的信息。

三、凝聚团队精神新渠道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是科技时代技术的更新,对于团队精神建设而言,虽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领导力量也是新技术更新的直接受益者。

第一,构建学生干部辅助系统。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和教师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少,同时,一个老师所带学生数量也会增加,此时教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削减。而学生干部在其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合理选拔学生干部,构建相应的奖惩制度,制订相关的学生干部准则,在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协助班级团队精神建设。

第二,建立软件交流群。微信、QQ、微博、社区等各种线上交流工具也逐渐成为班干部与班级同学交流、促进的主要方式。通过微信、QQ群的建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班级事宜的讨论和投票等,更能让每位学生都通过软件表达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建立班级博客。通过建立班级博客,班干部可以记录在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通过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还可以发动班级成员参与叙写每次活动的活动感受,提高大家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第四,构建班级管理系统。班干部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班级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每位学生的信息M行保存,并将学生的获奖记录、工作计划等进行上传,可以方便全体学生以及教师进行查询。

四、结语

本文在“互联网+”新时代的背景下,针对凝聚团队精神建设,通过分析学生干部在团队精神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发挥学生干部特有属性,结合时代新技术的团队精神建设新路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学生会 团队精神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49-02

高校学生会作为大学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是学生与学校领导及老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大学生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的重要平台。探索高校学生会内部成员间团队精神的价值以及培养路径,加强对高校学生会团队精神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很迫切和富有意义的。

一、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是具有互补技能的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协作、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共同目标的社会群体。”[1]

团队精神“指一种围绕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承担责任、共同树立先进理念、共同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创造辉煌成就、共同享有成果荣誉的精神。”[2]笔者认为,团队精神应该是一种奉献精神、合作精神、服务精神,是一种大局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体。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首先,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其强烈的“经济人”意识也逐渐侵染着高校这片热土。高校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难免会将社会上的“金钱至上”、“利益第一”等价值观带进大学校园。比如目前高校学生会部分学生干部存在着“兼职”的现象,笔者所在学生会中的某些学生干部不仅身处几个学生团队而且同时做着数份“兼职”,在学生会当中基本不履行其职责。其后果是,学生会干部本人感觉自己在组织中不能像在社会上可以获得更直观的经济收益;而对于团队其他兢兢业业的成员在心理上也会造成不平衡,这样不利于组织团结。

其次,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不注重对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比如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思考问题时,大多是让同学们独立分析和思考,对团队间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等环节则较为忽视。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家庭原因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80末”和“90后”的新一代,而且独生子女占了很大比重。他们父母在经历了由“”带来的“”之后,对这些独生子女的关爱已经到了溺爱的程度。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而不注意分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习惯,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3]在笔者所在的学生会中也有部分成员有这种问题,所以高校学生会在团队精神建设方面更应该注重教会成员怎么主动与他人合作、分享、支持和谦让。

3.学生会自身原因

在高校学生会中由于各学生干部的性格、能力不同,导致在工作中产生学生会干部之间的团结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干部由于入会动机不纯导致的功利思想严重,责任感不强导致的工作主动性差,自身素质较差导致的工作方法落后等。笔者所在学生会中的某些部门负责人在处理与上级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兄弟部门的协作关系问题中存在一些不足;个别学生干部在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严重损害了学生会在同学心中的形象。解决好学生会干部之间的团结问题是解决当前学生会面临问题的关键。

三、学生会团队精神的培养路径

1.转变观念、提升能力,以干部为榜样引导成员培养团队精神。

首先,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看,组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团队领导在精神上、政策上、组织上使成员形成凝聚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会各部门负责人的能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部门的兴衰。笔者在每次召开的学生会部长级会议中都会做这样一个比喻:“我们学生会5个部门就像我们的5个手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但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手指头,我们都不会是一个完整的手,更无法攥紧我们的拳头去面对未知的困难!”所以,学生干部首先要具备培养成员团队的意识和观念。

其次,学生干部要具备比普通成员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以及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等素质。作为学生会组织的旗帜和精神支撑的学生会主席必须能给团队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有吸引力的愿景,并且要以身作则、永不放弃。

2.健全制度、奖惩并重,以制度为保障培养团队精神。

健全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健全激励、纪律制度,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一定形式能够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制度,使得成员保持在最积极的活动状态并为组织目标实现而努力奋斗。笔者所在学生会在2011年迎新晚会后,通过组织各部长、副主席评选出学生会“优秀干事”等方式来激励成员。

其次,加强学生会激励、纪律制度建设。学生会的有效运作是离不开纪律保障的,笔者所在学生会在日常学生会干部考勤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并将每周的考勤情况汇报给系学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进行张榜公示;对于屡次考勤缺席的干部先由辅导员进行个别谈话,依然没有悔改迹象的将给予不予颁发学生干部聘书的决定。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某些学生会成员的入会动机并不纯正,因此在各类“评优选先”工作中必须本着“三公”原则,严防有些人采取不公正的手段获取荣誉和利益,使荣誉称号发生“贬值”。

篇11

1.三人四足绑腿赛跑

比赛规则:每个小组有1男2女3位同学组成,共10组,每组男生站中间,将自己的左右脚分别与左右两边女同学的右脚和左脚绑在一起,3人在同一水平线站好,10米远处有一标杆,裁判吹口哨计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跑,绕过标杆回到原点,时间最短组为优胜组。这是个简单的趣味游戏,最能考验大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跑的过程中,每小组的三位同学要特别步伐一致,中间一位同学左右两腿都被绷带绑住,容易摔倒,而左右两边的同学分别有一条腿与中间的同学绑在一起,在跑的过程中一定要相互照顾到队员的步伐与步调。争取做到三人的四条腿能像两个人一样非常有规律地跑着,这样才有利于顺利完成跑步过程,取得第一。而在本次运动会中,该项目有个别小组队员一味只顾着自己跑得顺畅,而全然不顾其他队员的步伐,导致赛跑过程中队员多次摔倒,有一组队员甚至双膝跪地,摔破了皮。然而拿到本项目第一的小组,他们步伐一致,整个赛跑过程一气呵成,3个人跑就像是2个人挽着手在跑步一样,远远超过左后一组而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2.众人跳大绳

比赛规则:比赛队伍由10个小组组成,每个小组包括12位同学,2位同学负责摇绳,剩下的10位同学顺着大绳依次排成一队,大绳开始摇起,大家一起跳,在1分钟内,比赛哪个小组全体成员跳过大绳的次数最多即为优胜组。这个游戏较三人四足绑腿赛跑更为难以控制局面,因为每组参赛的人数相对较多,而这个比赛更能显示出队员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跳大绳的过程中,不仅2名摇绳的同学要配合好,而且10位跳绳的同学也要掌握好摇绳同学的频率与速度,而且还要相互间顾及彼此跳绳的高低幅度与间距,避免相互碰撞而摔倒。本项目的优胜者以1分钟跳了52个的好成绩遥遥领先与最后一名的一分钟20个而成为本项目冠军。第一名的10位同学跳绳过程中宛然像极了一个人在跳大绳一样,虽然也有跳坏的时候,但很快继续进行比赛;而第10名的队员不仅频繁踩到绳子,而且有好几个队员摔倒或将绳子打到身上,最终导致比赛失败。总结原因,是由于部分队员不配合摇绳队员的速度频率,没有很好地顾及到其他跳绳同学的速度,只顾自己跳自己,且相互间间距过窄,导致最终失败。归根究底还是队员间不注重团队精神与协同合作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与大学教育

1.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肩负着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梦想。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离开高中,踏入高校的殿堂,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敢想敢干,更加的独立,在独立中不断成长,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在教师身边言传身教的机会。他们积极、健康、向上,但同时也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班级和宿舍是一个小小的集体,很多大学生为人处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从个人出发,个人主义观念极强,往往忽略自己也是班级和宿舍的一员,造成集体观念差、团队精神不强等不良现状。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相对独立,有部分同学缺乏同学间的沟通交流,与辅导员教师交流过于冷漠,加之现代化社会竞争激烈,有些同学甚至将竞争原则强加于团队精神之上,重利益轻友谊,进而形成同学之间缺乏交流、缺乏感情的恶劣局面。

2.大学教育与大学生团队精神

通过大学教育,大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与学识,充实自己的人生,提高自身思维能力。而往往那些非常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他们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却表现得并不是那么优秀,究其根本,他们忽略了成长过程中的团队精神。生活中,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小小的集体,一个小小的团队;工作中,每个单位都是由一个个小的岗位组成,我们无时无刻都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大学教育虽然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但也不能忽略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因此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同时,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无时无刻地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建设

篇12

一、团队精神缺失的表现

当代中职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缺乏团结协作的主动性,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人际交往淡漠,缺乏沟通和交流,主动参与意识不够,自我展示信心不足,现实的团队精神的缺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

首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当今社会重智育轻德育,导致学生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做人的教育。其次受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的影响,独生子女处于家庭中心地位,使得其自我中心意识更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措施、途径与效果

在弘扬和谐主旋律的前提下,中职教育应倡导宽容的人文精神。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素质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宽容的人文精神的土壤中才能得以发展。下面是我们课题组就在实践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一些做法 。

1、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点点滴滴中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

(1)我校把每个班作为一个团队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每班通过协商来制订一些规章制度或公约,在内部营造一种讲究信用、遵守秩序的文化氛围。

效果:同学之间以统一的规章制度为依据,相互监督,纪律与规范观念进一步加强了。

(2)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在全年级开展班级、宿舍文化氛围创建评比活动。

教室文化布置要求格调素雅、简洁明快、制作精致,既要符合规范要求,又要能充分展示班级个性;文字、图片内容必须积极上进、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宿舍文化氛围布置力求美观大方,健康高雅,统一协调,并富有个性化特色。

效果:班级、宿舍文化评比活动为广大同学营造了文明、优雅、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增进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与信任。

(3)实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习互助组”。

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独立思考很重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样重要,为此在我们班级内部成立了互助小组。第一,调动座位,让两名学有余力的同学带两名后进的同学成立讨论组,这样互帮互学蔚然成风。第二,讨论组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每一星期进行一次讨论组之间的学习成果展示(进行英语单词记忆大比拼、语文生字词背诵等形式),用以激励讨论组之间的赶、帮、超。第三,每班任课教师也采取定向包生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谈话、分析试卷、面批作业。

效果:通过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的形式,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学生学习兴趣被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后进同学已经克服了许多陋习,班内同学更加团结。

2、通过班会,加强班级建设,有效凝聚中职生的团队精神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单位、也是最基本的集体单位。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围绕这一主题,我校每班经常或定期开班会。如“我在中职学校的目标是什么?”、“创建和谐校园”、“同心才能走得更远,同德才能走得更近”、 “继续发扬现代雷锋精神”、“从‘神九’的成功发射观后感”、“如何注意安全”、“校园美丽、我美丽”、“Help住我家”、“友谊天长地久”、“我与祖国共命运”等等。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实现活动的预期目标,根据不同主题各自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多种有效形式组织班会。如讨论、朗诵、即兴发言、辩论、诗歌分析,影片观赏等。

效果: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胆量和口才,真心坦诚地去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得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促进了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加强了人与人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友谊,并使班集体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3、依托社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活动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在社团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领导才能,也可以发挥学生专业特长,避免课堂教学的拘谨,增加了趣味性。如我校组建了篮球社团、书法社团、诗歌朗诵社团、计算机社团、礼仪社团、乒乓球社团、健美操社团、英语口语社团等学生团体,把好的思想“共享”,把好的活动“共融”,促团结,讲合作。

效果:社团成员通过参与活动,丰富了学习生活,锻炼了自己的特长、技能、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4、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中职生团队意识、锻炼合作能力

(1)定期举办并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技能比赛

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举行一些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技能比赛。如点钞大赛、家用电器维修比赛、植物标本制作比赛、焊接比赛、软件开发比赛、打字比赛、网页设计大赛、电脑维修比赛、书画比赛等。

效果:学生参与技能比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发现、培养、提高自身的特长,逐步形成了、协作能力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2)以游戏形式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

为了使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中职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

如“老鹰抓小鸡”、 、“二人三足”比赛、“ 队列队形”表演、拔河比赛。

效果:这些活动促进了同学间的互动和交流,及培养了彼此的默契,也加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队员们切身体会到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3)开展大型的集体活动

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学校开展了多种大型活动。如歌咏比赛、春季秋季运动会、青年歌手大奖赛、庆七一文艺演出、迎新生联欢会、推广普通话演讲比赛等。

效果: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艺的同时,增加了自信,加强了学生和班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5、开设学生讲座,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邀请校外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如消防员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律师开展法制讲座、县级老干部开展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讲座、企业家讲解创业历程等。

效果:以他们成功的案例及丰富的社会阅历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6、重点教育,整体推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我们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思想。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个别思想有障碍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教师以亲切、自然、耐心、不厌其烦的态度接待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一步一步地改变受导学生,尽量给受导学生提供各种成功的机会,使其对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

除此之外,我们还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的口吻。我们也严格为学生保守秘密,不侵害学生的隐私权。对个别学生比较重要的问题,在进行笔谈之后,再面谈,必要时再家访。效果:通过师生交流,教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思想,而且还将自身有益经验告诉学生,这样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四.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实践活动的反思。

1、班内制定的规章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

2、班级宿舍文化评比的内容应更加积极、健康、向上。

3、班会后,教师应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

4各种社团开展活动的次数应适当增加。

5、在互助活动中,鼓励受助学生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

总之,无论是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还是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以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都应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发展协作能力为导向。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领会、理解、相互尊重、爱护、支持、学会宽容、学会妥协、学会“双赢”等团队精神的素质内涵。

参考文献:

1.《团队精神》,李慧波著 新华出版社

2.《足球之道:看足球学成功》,[韩]李东炫、金华盛著 云南教育出版社

3.《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李海峰等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篇13

关键字:大学生; 团队合作; 团队精神; 竞争

1 引言

1.1 团队合作精神的内涵

团队合作是指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所有的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的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儿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1]这种力量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和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所有成员自觉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也就是团队合作精神。

1.2 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现状

目前,一些大学生存在着自私冷漠、个性过强、功德意识差等问题。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溺爱和娇宠中长大,这使得他们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缺少互相帮助及协作精神,没有团队合作意思。这些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很难融入社会,缺乏社会竞争力。虽然如此,但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这为进一步做好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对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不承认个人利益、抹杀个性的精神。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

2 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好坏,是合作精神缺失与否的首要原因。自我意识,亦称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自我意识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进入了探索和确立真正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往往带有不协调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自卑感和自负感等自我意识偏差,导致大学生缺乏合作心理和合作精神,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友谊等方面的问题[2]。

2.2 学校因素

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并非一蹰而就,学校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的思想上带来巨大冲击。“以分数决定成败”、“以分数衡量优差”,类似的观念和经历使得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当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大学生们也就很难做出抉择。其次,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教育管理。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培养工作关心重视程度不够,即便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也是照本宣科,方式老套陈旧,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第三,教师没有起到榜样作用。一方面,教师队伍自身的合作精神不足,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少,师生关系疏远、冷漠甚至对立,这不利于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育工作。

2.3 社会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潮和不良现象:一方面,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潮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产生了负面作用。另一方面,诸如追名逐利,不劳而获等不良现象也对大学生带来了冲击。面对这些不良思潮和现象,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和有效的抵御能力,纷纷效仿,造成了集体观念淡漠,合作精神差的局面[3]。

3 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策略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尤其是相关企业单位)都在关注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注意到团队合作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这也加大了团队精神研究和培养的力度。目前,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已形成共识,而各大高校应应采取有力措施,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分体系和课外活动内容等各个方面着手,全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对此,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改造教育模式,营造团队合作氛围。

首先,营造客观公正,公平竞争,谦虚礼让的校园环境范围。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高校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民主、平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第三,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教育和育人的全部活动,贯穿于每个教育管理者的心中。[5]

(二)打造合作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增加合作机会,打造合作平台,是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关键。即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通过各类团体教育和活动促进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一方面,重视校内教育。在课堂上,任课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小组、科研团队等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交流与合作。在课堂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篮球赛,辩论赛,联欢晚会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合作,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校外教育方式,比如,社会实践、就业见习、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促使大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6]

(三)共同努力,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纯依靠高校的教育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共同做好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育工作。

4 结束语

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能够鼓舞每一个人的信心,一个充满斗志的团队能够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一个善于创新的团队能够为每一个成员的创造力提供足够的空间,一个协调一致、和睦融洽的团队能给每一位成员一份良好的感觉。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由学校进入社会的重要纽带,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对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教育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的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向党和国家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清. 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

[2]傅如良. 当前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几点思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2006(1).

[3]王春玺.大学生和谐精神与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缺失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5(6).

[4]李玉洁. 当代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研究[D].郑州大学,2007.

篇14

关键词:中职体育;团队合作;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68-1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要求当今的中职生具有团队精神,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体育教学对团队精神的培养有着独特的积极作用,那么通过体育教学探究对中职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中职教育方面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是中职生德育途径中一种有效的行为和理论探索,也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在团队精神培养探索模式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补充和行为支持。

一、中职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原因

1.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长辈对他们千般关照,万般爱护,一切都服从他们的意愿,这使他们诸事以“我”为中心,心中根本容不得他人,缺乏谦让和宽容,更谈不上合作与分享。

2.个人性格是造成学生忽略团结协作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过于内向的人,常常因为自我封闭而不善或者不愿与外界交往,从而形成孤立的局面,从而没有意识到团结协作的意义。

3.成长环境是导致学生没有意识到团结协作的另一原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容易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从而拒绝与他人合作交流。

4.教育制度,许多家庭和学校教育都灌输给学生一种独立的处事风格和观念,任何事情都要独立完成,让学生错误地认为与他人协作是一种不独立的表现。

5.观念极端,误把团结协作理解成拖累与负担,拒绝对较差学生进行学习援助,对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没有合理的认识,不能正确看待团队协作取得的积极意义等。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团队协作的方法与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而且可以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教学中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学生会主动接近你。教师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键美的体魄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影响。教师是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融入团体垫脚石、催化剂。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很多中职学校的体育课中,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觉得是“要我学”,单一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学生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而当今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因为想学、想玩,就会主动与同伴、团队、集体一起参加活动,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经验,觉得大家兴趣相同,就玩得更开心,更容易融入。要融入和谐的这个社会,我们将以培养团体合作为主要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怎样和同学、朋友、老师等相处,学会怎样和团队合作。

3.运用比赛合作方法,加强竞争协作精神

体育教学的比赛合作方法可以使中职生发展身体素质,提升运动技能,加强竞争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利用学生追求成功的积极心态,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克服困难,为争取好成绩而努力拼搏。如长跳绳比赛,要求同跳的速度协调一致,听指挥的节奏,而不能争先恐后,这样可以培养学的兴趣,保持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同时在比赛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潜能,可以通过交流,增进学生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4.组织协调与团队的关系,培养人人参与,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失败

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合作学练,每一个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体能好,容易掌握技术,他们通常体验到成功,有的学生因为体质较差、信心不足、掌握技术能力差等等因素,体验到成功次数就相对少了。如何培养和发展这些“弱势群体”的自信,让他们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那就是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克服一些学生的惰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认识了自我,找到自信。

5.在教学之余,学校应出台多项竞赛活动和举办体育文化节

中职学生的业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举办体育文化节和运动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平台,学校在出台竞赛和体育文化的项目上,教师应充分考虑既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体现班集体建设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比赛中的接力项目、体育游戏等,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的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培养他们团队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团队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