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特殊教育政策范文

特殊教育政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01 14:45: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特殊教育政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特殊教育政策

篇1

关键词:法国;特殊教育政策举措;残障人士就业

特殊教育是法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是世界上实施特殊教育的先驱,全球第一所聋哑学校和第一所盲校都诞生于巴黎。法国也是最早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系统训练、最早设立智力障碍儿童学校的国家。随着法国特殊教育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新发展。

一、主管和监督机构

法国的特殊教育(Pédagogie Spéciale)由国民教育、科研和高等教育部管辖,同时接受社会事务和卫生部、妇女权益部和司法部监督指导。国民教育部为有需要的特殊学生提供帮助,同时管理有残障学生的班级和院校。政府有法律义务支付残障学生的学习、医疗费用和特殊教育教师的费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特殊班级和普通班级特殊学生的教学、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等。社会事务和卫生部拥有医教部门的管辖权,尽管社会教育机构由省政府提供经费支持,但社会事务和卫生部负责监督社会教育机构和管理医疗机构。社会事务和卫生部所属的“家庭与儿童代表处”(Ministère délégué à la famille et à l’enfance)主管特殊教育人员津贴的发放、特殊学校与护理机构的监督。

二、法律法规

特殊教育一直受到法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特殊教育回归主流运动始于1975年7月,国民议会通过的《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即《哈比改革法》)为其奠定了基础。1990年,法国《教育法实施条例》中也有关于学前特殊教育的规定,这为法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5年2月11日颁布的《残疾人权利和机会平等法》明确规定,残障学生有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权利,成为法国残障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2007年9月,法国高等教育部、社会事务和卫生部与法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Conférence des Présidents d’Université, CPU)共同签署《大学残疾人》(Charte Université-handicap),旨在保障残障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顺利入学。该建议各大学设立专门服务机构,负责辅导有身心障碍的大学生。2012年,法国政府修订了《大学残疾人》(Nouvelle Charte Université- handicap)。

近年来,法国政府不断完善《残疾人权利和机会平等法》,在服务、入学、就业、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方面满足残障人士的期望,从法律上规定创建大区“残障人士之家”(MDPH),向残障人士及其家人提供接待、宣传、帮扶、咨询等服务,同时向广大公众宣传残障人士扶助政策。

2012年7月23日颁布的相关援助残障学生法令(Décret n° 2012-903)规定,“残障人士之家”是为残障学生提供援助的专门机构。

2015年,法国社会事务和卫生部、妇女权益部颁发的《残疾人援助指南》和《残疾儿童援助指南》指定负责残障人士事务的政府部门为“残障人士之家”。“残障人士之家”由国家、地方公务员及相关医疗、心理、教育、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为残障人士提供综合,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残障人士身份的确认和残障等级评估,以及残障人士福利的申请和发放,同时开展残障人士托养和居家护理、就业指导和援助、医疗评估、康复指导等工作。

三、相关举措

法国的特殊教育是针对各种程度的残障儿童实施的教育,一方面主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达到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目标,重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和特殊儿童幼小衔接问题的探索;另一方面,注意发挥家庭和社区在特殊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法国特殊教育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能力,使其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

《残疾人权利和机会平等法》明确规定,残障人士享有在普通学校就学的权利。为保障残障儿童入学,法国设立了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通道,主要包括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短期特殊班、长期特殊班、特殊学校、医疗-教育机构,以及医院教学、居家教学等各种形式。

在普通班级就读的残障学生需要在校生活助理人员或特殊教育和居家护理服务中心(Service d’?ducation Spécialisée et de Soins à Domicile)的帮助。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的残障儿童多为肢体残疾、身体虚弱、弱视、重听类儿童。

无法在普通班级就学的残障儿童可在经过改造的班级就学,包括全纳班级一级(classe d’inclusion scolaire,CLIS)和全纳教学本地化班级二级(unité localisée pour l’inclusion scolaire,ULIS)(见图1)。由家长与相关机构共同决定让孩子接受的特殊教育,可在医学教育研究所(IME)、医学职业研究所(IMpro),以及治疗、教育与教学研究所(ITEP)中进行。

近年来,法国在改善残障儿童就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入学的残障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见图2)。2013学年,共有310853名残疾学生就读于法国中小学,其中普通小学有141565名(公立学校占90%),普通中学有97595名(公立学校占84.1%)。此外,部分学生就读于特殊教育和医疗机构。2014年,残障学生国民教育预算为15亿欧元。

国民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供全纳制教育培训计划以提高残障学生入学率;照顾各相关方利益,满足残障学生的专业化和数字化特殊教育需求。

四、促进残障人士就业

2013年,法国对3940万15~64岁就业人口开展的调查显示,其中,有6个月以上的残疾证明的人数为55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4%)。2013年,法国残障人士的失业率为18%,远高于普通劳动者的平均水平(10%)。

残障人士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行动不便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比如,进入法国银行业的最低学历要求是拥有高中毕业证和两年大学教育。然而,目前法国83%的残障人士不具备这一学历。

法国就业健康福利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横向联系并密切配合,建立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这些举措包括特殊学生的鉴定过程、安置方式,特殊教育委员会的功能,统合教育班级教师助理的设置,在家自行教育的措施,以及特殊教育师资、特殊教育或就业福利体系相关行政人员的专业训练要求等。这些共同构成了法国促进残障人士就业的制度。

五、发展残障儿童家庭教育

家长参与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和干预工作,是当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法国的《教育法典》和其他相关教育法律、政令,都对家长参与学校生活的权利给予保障。在法国,家长积极参与特殊教育的决策、实施,维护自己及其残障子女的各种合法权益。此外,法国成立了由家长代表及教师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每年召开2~3次会议,讨论课程设置、教育计划、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

随着特殊教育的逐步普及,家长的努力方向有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需要为子女的上学问题奔走呼号,转而成为特殊教育计划和政策制定的积极参与者。为了强化家长参与特殊教育,有的法令还对家长参与的权利做了规定。

篇2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不让一个残疾儿童少年掉队”的决心前所未有。面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单靠发展特殊教育学校是不可能给他们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的,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依靠特教学校实现教育公平。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残疾儿童是特殊人群,需要给他们特殊的学校、专任的教师以及互不歧视的同类群体;而现代教育观念则认为,残疾只是生命的一种形态,残疾人与普通人本应权利平等、地位平等、机会平等。

所以,我认为,未来我国特教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主要目标是城乡一体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进一步扩大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规模和比重,坚定地走融合教育之路;同时,加快特教学校转型发展,从单一的学校功能转型成为集教学、研究、指导、培训为一体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承担区域融合教育指导、特殊教育发展研究、残疾儿童诊断评估、残疾儿童康复、特教师资培训等职责,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新建特教学校也应该以此为职能定位和发展蓝图)。有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一是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明确融合教育的发展目标,并作为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在经费上给予充分支持(目前特殊教育经费80%以上用在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基本没有经费保障)。适时出台《促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意见》,并在将来出台的教育政策中充分考虑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需求。二是要完善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1.要明确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入学程序。普通学校对接收残疾儿童入学还有不少顾虑,如教师工作量成倍增加、残疾儿童学习康复等保障设备不到位、普通学生家长对孩子与残疾儿童一起学习有抵触等。但不能因此就拒绝残疾儿童的入学要求。2.要支持普通学校做好融合教育的准备工作。在落实残疾儿童生均经费标准的同时,拨付专项经费支持普通学校设立资源教室,为残疾儿童设置无障碍环境、配备学习的辅助器具,给残疾儿童的责任教师专项补贴,购买专业教育-康复-治疗团队的服务,或者将随班就读学生的康复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等等。3.要组织专业力量进行融合教育的教学研究。普通学校接收了残疾儿童入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保证安全(不出事)的水平,应该在对残疾儿童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医教结合的治疗-康复-教育综合措施,对每一个残疾儿童一人一案、因材施教,为残疾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路径。三是要努力消除对融合教育的观念障碍。

融合教育是最好的生命教育,让普通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中认识生命多样性,并内化人人平等理念,让残疾儿童不再被排斥被忽视,而是被接纳被正视,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

作者:朱永新 单位:苏州大学

篇3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组成的符号系统,语音、词汇、语法对于语言系统的形成可谓缺一不可。在语言构建中,词汇是语言的中心或主体,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音是依附于词汇、以词音的物质形式表现而存在的;语法是词的语法形态变化规则和词的语法序列组合规律的总和。词汇直接关系着词的形态变化规则和词的序列组合规则,所以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间接衡量着语言水平的高低。语言三要素的紧密关联决定了对手词汇的学习不能单独进行,需要掌握和锻炼相应的语音和语法才能完成词汇的学习。因此,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要以强化词汇教学为基本方向,而词汇教学要以语音、语法为基础。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言教学过程中,词汇学习是自闭症儿童学习语言的最重要方面,而语言学习就是不断积累和运用词汇的过程,自闭症儿童不仅要学习词汇的“形、音、义”,还要灵活地运用词汇,即实现语音与语法的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在词汇教学中常通过对语法的应用和语音的不断矫正来完成自闭症儿童的词汇教学,进而恢复和发展其语言学习能力。

二、构建自闭症儿童科学的词汇教学模式

(一)词汇教学的课程设置

自闭症儿童词汇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以教读课、复读课为主,以自读课、作业课为辅。自闭症儿童在学习词汇时主要依靠模仿,对读音和词形学习得较快,而自闭症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存在着缺陷,致使对词义的学习较为困难。因此,对词汇的系统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刺激。词汇学习中,在教读课和复读课上要着重强调词汇形、音、义的系统教学和强化训练。自读课和作业课是自闭症儿童自己理解和学习的课堂,而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教读课和复读课则更适合自闭症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以教读课和复读课为主,以自读课和作业课为辅,以便能更好地实现自闭症儿童堆词汇的有效学习。

(二)词汇的教学方式

在自闭症儿童词汇的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和以小班为单位分层互动式教学。情景教学需要根据自闭症儿童日常的经验和兴趣习惯来创设有意义的知识背景用以满足教学中的所有需求。真实的情景活动能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以及增加成功概括的可能性。而以小班为单位的分层互动式教学,将自闭症儿童按照学习情况分为了不同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课堂作业,这既有利于教师对课堂节奏和进程进行把握,又能充分照顾到不同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从而可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学习词汇的效率。

(三)词汇的教学手段

在自闭症儿童的词汇教学中,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加图片、音乐、视频在课堂中的运用,从而丰富自闭症儿童词汇输入的途径。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工具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丰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图片、声音以及动画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自闭症儿童对可视音乐理解得较快,因为它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互动,减少刻板行为,保证自闭症儿童可以从多渠道理解语义。因此,在自闭症儿童的词汇教学中,要丰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用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词汇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篇4

摘要:大学生特殊群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特殊情况。本文把大学生特殊群体分为了四类: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学习障碍的大学生群体、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群体和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群体。并且对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特殊群体;分类;对策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相对于大学生正常群体而言的,这里我们探讨的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由于外界环境,自身因素以及家庭原因的影响,在学习、心理、生活、交往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或障碍的大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总和大约占整个大学生比例的30%左右。①他们大多都很敏感,多疑,对集体生活不感兴趣,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差,一点小事情就可能成为他们的思想包袱。这就迫切需要只对此类大学生群体给予特殊的帮助和关怀。如果在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怠慢的话,这些大学生在成长阶段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

目前,对于大学生特殊群体有着不同的分类,在这里,笔者根据在大学生整体征明显,典型存在的群体,把其分为四种类型。

(一)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

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群体,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据国家有关部门1996年的调查统计,在校大学生中,有学费、衣食之忧的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有近百万人,其困生30%。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和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由于社会人文环境改变之后的新的人际交往矛盾和市场经济带来诸多问题,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较为严重。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生活在一起,会有很大的自卑感,进而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他们不愿意沟通,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情绪低落,思想消沉。有些同学自我封闭,把很多心事都埋在心里,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严重时这类大学生特殊群体还会做出一些偏激行为,如盗窃、自杀等。

(二)学习障碍的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化程度、深度、广度、难度加大,学习方法上独立性、分析性增强,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对大学生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再加上大学里老师的监管力度比高中大大降低,很多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就会存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经常逃课去逛街、打游戏,不学无术的现象,以致他们成绩不合格,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甚至部分学生不能顺利毕业。大学中屡见不鲜的补考重修现象已经说明了学习障碍型大学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群体。他们中大多是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进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越来越偏离正常的大学生轨道。

(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群体

心理障碍大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不能承受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也不能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包括一些心理适应有问题,心理障碍和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很大部分的人对周围的事物很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一旦现实和理想出现差距,他们就会很受打击,不能清楚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与个体消极的自我意识与长期处于消极体验中不能自拔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心理障碍群体大学生情绪不高,胆小怯懦,自控力不强,忧虑紧张,很容易导致心理畸形,形成心理障碍,给大学校园的和谐环境造成威胁,甚至会给社会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现在大学校园突发的恶性事件,如自杀、抢劫、暴露狂等现象,都是由于心理障碍型大学生群体走向极端的结果。

(四)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群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全球迅速扩展,我们的生活也安生了一场重大变革,当然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使我们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更加快捷方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在网络上,打乱了他们日常学习的正常秩序,更有同学沉迷网络虚拟世界和大型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这些群体就是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往往表现孤独,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缺少沟通,自闭甚至还会出现精神分裂症。这些同学不仅对自己的健康带来破坏,还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影响了周围的同学和亲人,这部分群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我们仅仅认识到对特殊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找到有效的途径,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由“特殊”转化为“不特殊”。

(一)建立特殊群体的学生档案

为了能够准确掌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动态发展,我们必须建立特殊群体的学生档案。在新生入学时,我们就要通过大学生的档案材料,生源地,学费支付情况,对新生的基本信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有特殊情况的大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密切关注他们的行为表现。大一正式开课后,要继续关注大学生的整体变化,对经常逃课,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与他人进行沟通等有一些特殊群体特点的大学生给予关注,及时同他们取得联系,通过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如果行为心态确实“不正常”就要把他们列入特殊群体的范围内。而那些经过教育和指导表现积极,行动正常的特殊群体就可以划出特殊群体的范围。我们要明确大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他们不可能永远是特殊群体或永远是不特殊群体。我们要及时追踪他们的近期情况,对特殊群体进行重点教育。通过建立学生档案,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具体情况,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就更有用针对性,可以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由于大学生特殊群体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大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给他们带来困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更应该关注其心理健康,我们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分不开的。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通过开展多种渠道进行。目前在高校中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持有“自己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想法,对心理咨询室望而却步,在心理压力大和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不能主动向心理咨询师求助。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切实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地去了解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每个院系的学生管理者可以在每个班级里挑选2~3个热心为他人服务,也喜欢心理咨询工作的同学担任心理委员,协助我们了解班内特殊群体的近况。一旦发现有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可以先主动与其交流或向老师汇报,帮助他们度过心理上的难关,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③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并存并且辩证地统一在一起。我们在加强对特殊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要传授跟他们自我教育的理念。高校可以调整课程安排,尽量在大一学期就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选修课程,帮助大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己,检测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初步掌握自我调整情绪的方法,要引导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积极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另外,要经常开设心理讲座,运用生活中的案例更加直接的教育特殊群体。让特殊群体能够掌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避免冲动,更加理智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三)切实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困难

要想真正的把大学生特殊群体转化为正常群体,还要溯及问题的根源,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群体,给予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

对于经济困难的群体,首先要增加国家助学金的金额,就以2010年下学期来讲,国家助学金由每人2000元增加到每人3000元,解决了贫困生更多的生活困难。其次,要联系有爱心的企业,在大学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对家庭有困难,又积极进步的学生颁发奖学金,鼓励贫困生勇敢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以等他们成才后回报社会。再次,增加助学贷款的名额,为更多贫困大学生解决学费的担忧,使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当然这些物质上的关怀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精神上的鼓舞,帮助他们精神上自强,思想上得到丰富。

对于学习困难的大学生群体,要多方面帮助。首先,在大一开课初期就要组织高年级的同学举办讲座,向大一新生传授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教育,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开展同班同学的交流会,分享大家的学习经验,以取得共同进步。其次,要和任课老师合作,让老师更多关注学习困难的大学生,每位同学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上的进取心。老师也可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课下辅导,是他们尽快赶上课程。

对于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群体,要多途径疏导。由于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群体大多都有自卑心理,所以对待这类群体,首先要要给予他们积极地外部刺激,父母和教师要注意不要轻率、随意地贬低他们的能力或品质,以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进行表扬。其次,要教育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群体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提供力量,帮助他们战胜自我,走出心理阴影。

对于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群体,需要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一方面,可以在校园的网络上设立“净化器”,阻止“危险数据”的进入,从源头净化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要从学校制度上加强管理。通过校规限制学生用电的时间,保证大学生的正常作息时间;不定期检查宿舍就寝状况,严查外出通宵的同学,并严肃处罚。

总之,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我们可以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规律,指导我们的教育方法,同时再把总结的规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认真探索,就会取得明显的成效。(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注释:

①黄文静.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南宁部分高校现状调查[J] 广西大学,2008(6).

②齐立强,李智慧,龙跃.“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11).

③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参考文献:

[1]李文成:大学生特殊群体行为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4,3.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3]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3.

[4]史明:贫困生人格障碍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融合

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在教育的各个层面,信息化教育趋势也逐渐明显。针对这一情况,《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实践活动就成为了一线工作教师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特征,并对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1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特征

1.1革新了传统教育模式,教育具有开放性特征: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教学一直受到教学资源、场地、费用、师资等方面的影响,不能有效的扩展教育的规模,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受到技术水平、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只能局限在教材的学习上,不能有效扩展学生的教学资源[2],同时,传统教学的封闭性,也不利于小学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带来了不利影响,使得城市与农村小学在教学质量、学生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可弥补的差距。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资源,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城乡小学之间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使得新型教育模式更具有开放式,能够使农村小学的学生享受到城市小学学生的教育资源,使得教育资源能够共享。1.2变革了教学方式,教育具有创新性特征: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这使得学生成为了课堂中的衬托者,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教学方法上,更是标准式教学,使得学生不能有效的发展能力、激发兴趣。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背景下,使得传统教学方式得以突破,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兴趣、能力得以发展[3],更重要的一点是,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同时,差异化教学的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展开,都有利于学生培养主动探究和探索的精神,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1.3促进新型教学工具的出现,教育具有高质量的特征: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工具的限制,教学往往功能单一,损耗性大等。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特别是一些交互式教学工具的出现,使得教学的损耗极大的降低,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管理,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4]。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新型教学工具,教师教学的质量也大大的提升,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实现的教学效果,在新型教学工具出现之后,都能轻而易举的实现,使得教师教学不在受限于教学工具。甚至在一些小学,“无纸化”教学的出现,已经逐渐普及,这样新型教学方式的出现完全得益于新型教学工具的出现。不难看到,教育质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会出现怎样的一个提高。

2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策略选择

2.1转变观念,思想要解放: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还是一项新的技术,一些学校,特别是小学,为了避免不利的影响,对信息技术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样的观念,不仅使得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困难,还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拦路虎[5]。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学校管理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不应该拿一些不良的例子来否认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价值,而是应该着重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特别是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资源、教育资源等,都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小学生还处在成长的阶段,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小学生才能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才能够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2.2制度创新,管理要跟上:当前,困扰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问题除了教育者观念之外,还有制度问题。制度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发展。目前,一些小学尽管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管理的制度,但是由于标准不统一,造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管理的混乱。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应该进行制度上的创新,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也应该制定良好的执行标准,教师按照执行标准来进行操作,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的为教育服务。2.3经验借鉴,实践要尝试: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相互借鉴经验已经成为了各国发展的主要途径,只有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取得进步。对教育来说,虽然我国的教育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技术层面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渐扩大,这就使得信息技术与融合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潮流。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借鉴先进的经验,经过大量的实践尝试,才能使信息技术与教育真正的融合,走出一条适合当前小学教育发展的信息化道路。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只有适应趋势,研究趋势,才能与时俱进。本文认为,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特征主要有开放性、创新性、高质量等,因此,在面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这个趋势时,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制度创新、经验借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小学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玫.基础教育与在线教育融合的策略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6):76-79.

[2]张怀君.应用能力与驱动机制是信息化与教育融合的关键[J].天津教育,2016,(4):21.

[3]杨浩,郑旭东,朱莎等.技术扩散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6,19.

[4]潘克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5,(7):4-8,13.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类学生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with art student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u Tong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about ar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us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jor’s inherent law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with ar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hree aspects, and propo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main line “L(Learning)-O(Opportunity)-V(Variety)-E(Environment)”. The author also definite the instructors’ rol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t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1 高职艺术类学生特点

高职艺术类学生除了具有和普通专业学生一样的共性外,也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角度来考察。

1.1 认知层面:思维活跃,理性分析相对较弱

高职艺术类学生发散性思维强,因此他们想象力丰富,乐于模仿,富于创新,善于跳跃式思考问题。但与此同时,他们逻辑性思维较差,抽象概括能力有所欠缺,理性分析相对较弱,由此导致看问题比较片面。例如:在对结果的归因方式上,更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于自身的努力,而将失败归结为外在的干扰。艺术类学生思想深度不够,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进而盲目崇拜,对善恶、是非、美丑等的判断和选择有失偏颇。

另外,这类学生大多拥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所以相比文化课学习,他们更喜欢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导致他们历史人文知识少、社会生活阅历浅。更为突出的是,艺术类学生普遍缺乏对国家时事政治的关注,政治意识较淡薄。有调查显示,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党员的比例一般较低。而在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他们又乐于参与那些需要动手的、实践能力强的课程,而很少主动投入像美学概论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中。

1.2 情绪层面:情感丰富,沉着冷静相对不足

在高职艺术类学生身上,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一股浪漫的气息和十足的活力。他们情感十分丰富,而且易于外露,理想化成分较多,但也较为敏感,脱离实际,现实表达较少,由此表现出极为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做事冲动急躁,甚至于极端化,沉着冷静相对不足。

艺术类学生的情感通常不会长时间隐藏在内心深处,常常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外化。他们或用语言表达,或用肢体展现,或用绘画抒发。由此,也给人留下不够沉着和冷静的印象。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轻浮、不安分和不靠谱,甚至整天一副无所谓的姿态,但事实上他们很重感情,心灵特别脆弱,常常经受不住挫折和挑战。

1.3 行为层面:个性突出,集体观念相对淡薄

艺术类学生的行为常有悖于主流社会的评判标准,即被大众称为“另类”。他们不愿被约束,忍受不了学校严格的纪律、制度、管理条例的条条框框,认为学校抓得太紧太死,束缚了“艺术家”的手脚。他们向往自由、追新求异,坚决不落俗套,喜欢随性生活。多数时候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行事,而不在意其他人的感受和环境的允许。

另外,艺术类学生大多意志力较差,做事缺乏韧性、急于求成、不能坚持。他们反对权威,颠覆传统,通常表现为不闻不问、我行我素。行为方式常常给人一种和别人不一样的感觉,甚至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个性极为突出。

2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在笔者看来,思想政治教育是爱的教育。这种爱是一种大爱,一种真爱,一种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只有真正的爱才能接纳、尊重、包容、理解学生,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为此,笔者借用英文单词Love(爱)并使用其拼写模式,以“L(倾听)―O(机会)―V(差异)―E(环境)”为主线,尝试提出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篇7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脊柱侧弯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脊柱侧弯的70%·,其发病原因尚不了解,其定义是脊柱有侧弯及旋转畸形,而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并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

我科曾收治七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行脊柱畸形矫正术,效果满意,通过临床护理,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1术前护理

1.1给予心理训练,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有很多人因疾病折磨或家庭经济能力而致心理创伤,对治疗缺乏信心。我们分析认为有3个原因:①自卑;②自负感;③抑郁感。所以我们对这个患者施以温暖、同情和理解之心,给予免费提供一日两餐,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以配合手术治疗。

1.2了解病人全身情况。通过完善各项相关检查,了解病人全面情况,对于严重胸廓畸形的需做肺动脉测定,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1.3营养支持与休息,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2术后护理

2.1脊柱侧凸矫正术是一种创伤性大,范围较广的手术,因此需密切观察病人的四大生命体征,麻醉未清醒时要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造成呼吸梗阻,误吸等,常规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及出入量。

2.2脊柱侧凸矫正术,由于手术牵拉,椎管的振动,可出现脊柱水肿、脊髓供血障碍等,均可产生脊髓神经压迫症状,在病人神志清醒或麻醉作用消失后,必须对运动感觉功能进行检查。如有异常立即报告主管医师。

2.3观察伤口负压引流情况,由于术后常置引流管,若引流量少而伤口敷料渗血较多,说明引流失败,必须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篇8

一、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一)思想活跃,创造性强。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结构性思维和各方面能力逐渐完善,甚至于有待提高的阶段,作为艺术类大学生,他们的思想相较于文化类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而言更为开阔、活跃、自由,又接受过系统的艺术知识教育,因而有极强的创造性,使一批优秀特别的学子。

(二)追求个性化发展,自我意识突出。上文提到,艺术类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追求最大程度的个性化和自由化,尤其强调自我意识。他们各具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好,能够在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创造性指引下塑造自己的性格和外表,走在校园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专业情结浓厚,文化修养不够。艺术类大学生究竟不同于文化类大学生长期地接触文化课,他们潜意识里对艺术类课程的喜好程度大大高于文化课,因而艺术类大学生对文化课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倦、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学习目标没有合理的计划和时间安排。尽管在总体效果呈现上,他们的学习状态基本处于稳定,但给人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四)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幻想,表现为功利化,未能在总体效果和综合素质上达到可观的程度,这也对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造成很大压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实事求是,对症下药,立足于各自的思想特点和现阶段的就业形势,有侧重地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自我定位、自我实现,提高社会应变能力和生存能力;要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一)注重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完善和更新是一个重点,在进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还要考虑到教师的综合水平。校方应该重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地组织培训和交流学习,引进最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维,为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辅助条件。

(二)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进行有所侧重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所重视,这是校方和教师应该思考的方向。

(三)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在近年来教育改革风行之下,全社会广泛提倡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并在其中将德育放在首位,先实现思想和综合素质上的合格,再进行综合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提升。在良好的思想政治风气和氛围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需要学生和校方一同努力的。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经得到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重视,并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这项工作开展还很不平衡,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学生因患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而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外部环境,大学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并对大学生发挥着启迪、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强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强化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注重传统文化熏陶和个性培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另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能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使校园文化成为培养当代大学生优良个性的先锋。

篇9

一、解决问题策略形成的年龄特征

梅耶通过详细考察学习与记忆中的复述策略、分类组织策略和表象加工策略的研究后,提出了儿童认知策略发展的早期、过渡期和后期三个阶段:①大致在学前期,儿童处于策略学习的早期阶段。此时儿童尚未掌握策略,能够自发地获得某些简单的策略,但并不能适当地应用这些策略。②小学时期,策略发展处于过渡时期。此时儿童已经自发地掌握了许多策略,但尚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③初中和高中时期,策略发展处于后期阶段。某些青少年已经可以于某些领域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自觉运用适当的策略改进学习并按需要调整策略。

由梅耶的理论可以对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发展中呈现出的一些特征作些分析:①学生已经自发地掌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在没有专门学习整理、列表、综合等策略前,有时也能够粗略地用这些策略解决一些问题了。②学生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日益丰富和复杂,但通常独自不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③小学生在成人的清晰指导下能够利用已有的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教学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没有学习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前,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正确率为30%左右;经过教学和练习后,学生再次解决此类问题的正确率一般可以达到80%以上。④受小学生注意范围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的特点和其他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比较适合学习比较单一的学习策略。

二、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教学原则

考察“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教学过程,可以将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策略的孕育阶段

是指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某种策略的萌芽,且大部分学生对这种策略尚能够不自觉地运用,此时,在教学这种策略单元前的练习中,可以先出现两三道用有关策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为后面学习有关策略打下良好基础。

2.策略的感悟阶段

此阶段是解题策略的正式学习阶段,总体上要把握好四点: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是策略学习的基本点;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感悟策略是教学的支撑点;完善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策略学习的着力点;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恰当运用策略是策略学习的目标点。这一阶段的教学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引入。设计恰当新颖的引入,可以有效诱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策略学习时的心理需求。一是情境引入,即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入策略学习。二是故事引入,通过与策略学习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学习。三是先行组织者引入,即采用与策略学习有关的先导性材料让学生阅读或设计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为学习新策略作类比性引入学习。

(2)体验。就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解题过程中获得对解题策略的意识和感受。教师应注意结合具体的例题,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验所要学习策略的主要含义和操作步骤。

(3)归纳。在学生对解题策略已经有足够的认识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归纳,主要归纳以下几点:本课学习的策略是什么名称?用这种策略解决问题采用哪几个步骤?……一般对策略的名称可以在引入和归纳阶段出现,对于某种策略的准确含义则不需要学生准确叙述,重点归纳对策略如何运用和策略的作用。

(4)练习。对归纳出的策略结合“试一试”或“练一练”的习题进行模仿练习或适度的变化练习,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并让学生注意策略适用的条件。

3.策略的应用阶段

此阶段是在学生初步掌握策略的操作步骤(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运用策略所体现的方法进行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在新颖变化的问题情境中顺利地运用策略,达到策略学习的最终阶段。策略的有效形成需要学生对自己行为的不断反思,策略学习的反思活动将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升。

篇10

特殊教育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和所开设的课程都是学校老师在自己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也就导致了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课程与教材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由于缺乏专家的指导,也没有一定的规范,导致了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有限,教材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较小。

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

导致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专业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特殊教育的教师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地方对特殊教育不重视以及学校缺乏科学的管理等。而从事特殊教育教学的教师,大部分缺少系统化的教育,缺乏对特殊教育诊断评估的能力。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当前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当前特殊教育教学的课程与教材缺少改革与创新,对培养的途径、方法、目标都缺乏认识,而且各个地方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标准也不尽一致。

三、外在问题

1.特殊教育学校的经费、资源不足

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是靠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补贴,然而,公用经费缺乏,才使得特殊教育难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特殊教育学校经费补助较少。这种状况在大多数地方都很普遍,主要是由于当地政府财政紧张,没有足够的经费补助特殊教育学校,导致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非常紧张。第二,特殊教育没有确定的补助标准。在我国,很多地方没有明文规定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经费标准,只是按照普通学校的标准进行。第三,特殊教育各地补助标准不同。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特殊学校补助的多少也只能根据当地经济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补贴。

2.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发展不足

篇11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政策实施力度

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行政部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实施力度,保障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的稳步发展。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特殊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在人才招聘、保障机制、培训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的倾斜;其次,各地方可根据教育部对教育师资的具体要求先行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特殊教育师资任职资格标准,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标准建立奠定前期基础;第三,对出台的相关政策应有具体的执行标准和问责机制,以保障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的可监督性和可评价性。

2、发挥高校教育专业优势,多元化培养特殊教育人才

在借鉴国际经验、采纳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立足中国国情,以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为依托,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平台,借鉴先进国家做法,合理选择课程,并与地方残疾人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一批实践基地。除此之外,还应结合中残联对残疾人教育的师资认证,在高校教育专业大力培养教师人才,以提高他们将来指导社区和学校残疾人学习的能力。在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权的高校中,加大对特殊教育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硕士、博士层面重视对特殊教育各领域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以特殊教育方向硕、博士生为研究资源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

3、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制定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是各学科教师教育、考核、任用和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我国目前正在着手制定普适性的教师专业标准,对于各学科的教师标准尚未有明确的规定。而特殊教育教师标准,因其对象的复杂性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在学科知识、基本规范、专业能力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我国应尽快制定出普通学校融合性教育教学的双师型教育师资、特殊学校专业型教育师资的不同标准,严格入职管理,才能把好教师质量这一关。美国双资格教师证书项目(普通教师资格证+适应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的做法值得借鉴,我国可以采用分阶段的形式,先设立国家最低标准和地方标准,以不同等级制度考核来获得高一级的资历。

4、结语

篇12

国家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讲,残疾人群与普通人群在教育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还是在教育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1特殊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特教学校分布城乡差异比较大。目前,我国乡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但乡村地区特教学校数量仅占5.50%,50%以上的特教学校集中在大城市地区,特教资源基本聚集在大城市地区。农村残疾学生去特教学校上学,则大多需要住宿。尽管大多数残疾儿童也享受国家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但远远不足以支付残疾学生上学所需支付的费用,不少家庭因贫困无力支付学生的教科书费(例如盲文、大字版教材成本都很高)、辅助用具费(盲版、盲笔、盲杖、盲文打字机等)生活费、住宿费、交通费等,造成一部分残疾儿童因贫失学。中西部特教学校建设仍难以满足残疾学生需求。2007年,国家实施的“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基本保障了30万以上人口的县有1所独立设置或综合类的特殊教育学校,但目前仍有589个人口在30万以下的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属于特殊教育资源“空白县”,这些地区的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面临很大的困难。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不足。目前至少有一半在校残疾学生是在普通学校就读,但由于我国特殊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基本上投向特教学校,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严重缺乏经费。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其教师需要培训,教育教学环境需要适当改造,需要建设提供教学干预和康复的资源教室等,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此外,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极为缺乏,很多普通学校无法配备具备特教知识和技能的特教教师,且缺乏相关专业支持。

1.2特教教师数量少,负担重,待遇低国家至今没有制定特教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许多特教学校教师教学负担重,且严重缺编。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75.6%的特殊教育学校提出教职工数量无法满足日常教育教学需要,导致有些学校不能开足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的课程。当前,特教学校招收的学生残疾程度越来越重,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相应的待遇却未提高。1956年,《全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事业工资改革的指示》提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享受“基础工资+职务工资”15%的特教津贴。直到上世纪80年代,特教津贴工资可以占到教师工资总额的12%左右,对稳定特教师队伍起到很大作用。但该项政策50余年未做调整。2006年教师工资结构改革后,教师的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所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下降,15%的特教津贴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也降至4-6%左右,特教教师平均每月仅能增加200-400元左右,远不能体现出特教教师付出的辛劳。此外,大量在普通学校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未得到相应津贴或补助。

1.2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有待完善特殊教育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但特殊教育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财政投入仅为0.46%,比例仍然偏低。我国台湾地区比例则达到4-5%,发达国家比例更高。2006年美国联邦政府拨给各州的特教教育资助从1977年的不足2.5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50亿美元,及至2006年的120亿美元,这些经费还不包括各州投入的特殊教育经费*2011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财政投入提高到76.7亿元,但特殊教育经费主要投入给了特殊教育学校,而接纳了52%在校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普通学校却没有获得相应特教经费支持,国家特教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

2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简称《提升计划》)。针对当前特殊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升计划》提出了三大重要任务,一是提高普及水平,特别是对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加强条件保障,重点是保障特教学校正常运转和提高办学水平;三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重点是建立完善的特教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随着《提升计划》的实施,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将会进一步扩大,县(区)级特教学校运转困难的问题上也可以得到解决或缓解,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必将会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的教育质量。此外,《提升计划》中设立的一系列项目如“医教结合”实验项目、对薄弱特教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等也能提高特殊学校招生能力,有效提高特殊教育的整体教育质量。因此,《提升计划》对整体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国家各个相关部门广泛沟通和协调后才能真正落实,因此还需要出台针对性政策或专项项目才能保障《提升计划》中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2.1设立国家级全纳教育实验改革基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要“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但缺乏政府层面推进全纳教育的具体举措和规划。全纳教育是特殊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世界上许多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大力推进全纳教育的发展,我国政府也签署了《残疾人权利公约》,承诺消除普通教育体系中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歧视。但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看,普通教育体系对残疾人的入学歧视仍然存在,近5年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人数比例也逐年下降。如果国家在不采取确实的行动,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人数还有可能继续下降,会严重影响基本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了扩大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规模,提高质量,确保全纳教育在中国得以健康发展,国家应该适时设立国家全纳教育实验区。因此,建议选择2-3个县或区设立全纳教育实验改革区,推行无排斥、无歧视的全纳教育理念,加快构建普特融通的教育体系,以便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奠定基础,也可以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残疾人政策的一些指责,为世界全纳教育的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

2.2推进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制度残疾和贫困往往交织在一起,一个残疾孩子可以拖垮一个家庭。很多残疾学生来自于贫困家庭,这些家庭通常因为无法支付学生食宿费或交通费或教材费等不得不让残疾孩子辍学在家。因此,为更好地保障残疾人获得教育,有必要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分阶段实现残疾人免费教育的目标。首先,尽快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同等对待)教育全免费,即免学杂费、教科书费、文具费、食宿费、交通费等,适当补助残疾学生的辅助设备、用具等费用,以便减少残疾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为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所承担的经济负担。其次,残疾人高中教育已经被纳入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应逐步实施高中阶段残疾人教育全免费。第三,逐步实现残疾儿童学前阶段免保教费和食宿费。第四,逐步实现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加补助政策,即免学杂费、补助食宿费和就业保障费。第五,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免学费政策,并使残疾人大学生人人享有助学金。

2.3在特殊教育资源“空白”县设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2007年,国家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基本保障了30万以上人口的县有1所独立设置或综合类的特殊教育学校。但目前全国仍有589个人口在30万以下的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其中绝大多数位于中西部地区,是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最薄弱的地区,依靠本身的力量很难完成《提升计划》中规定的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0%,属于特殊教育资源“空白”县。为了推动该地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在这些地区改造普通学校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不仅可以接受中重度残疾儿童入学,还可以为当地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和随班就读教师提供咨询、指导、培训以及直接教学服务。

2.4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1956年《全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事业工资改革的指示》指出,“盲聋哑中、小学的员工,除按中、小学工资标准分别评定外,对教员、校长、教导主任还应按评定之等级工资,另外加发15%,以表示鼓励”。国家又于1989年重申,盲、聋哑学校的教师、校长、教导主任发给本人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的15%的特教津贴费。直至上世纪80年代,该项政策确实提高了特教教师的吸引力,15%附加工资可以占到教师工资总额的12%左右,对稳定特教师队伍起到很大作用。该项政策50多年未做调整。为了稳定特教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特教教师职业,建议提高特教教师津贴费由15%提高到50%以上。此外,建议为残疾人中职学校和残疾人高等特教学院特教教师提供专项补助;为普通学校承担特教岗位的教师提供专项补助;为送教上门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交通补贴。

篇13

关键词:文莱;特殊教育;全纳教育

作者简介:王喜娟(1981-),女,辽宁东港人,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课题“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私营化政策与发展现状研究”(项目编号:dm1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性合作研究”(项目批准号:CIA11014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26-02

文莱《国家教育政策》明确提出:教育体系应致力于“确保所有文莱儿童有机会接受至少高中或职业教育……给予所有文莱儿童机会发展其全部潜能以便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有益的作用”。[1]“向所有文莱儿童提供教育机会”这一政策规定,要求必须关注那些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尽可能将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尤其是轻度残疾的儿童纳入主流学校。但是,许多被纳入主流学校的儿童往往会遭遇学业失败并随即留级。这种重复的失败和留级模式使得学校中出现了许多超龄儿童,这主要是由于在主流学校内对于这些儿童的学习需要缺乏补偿教育。同时,主流教育体系具有强烈的重视学术表现的倾向,以教师、课程、考试为中心,非常严格且缺乏弹性,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许多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主流学校里的负面学习经验。为了有效地确保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可以接受适当的教育,文莱全面改革其教育体系,实施全纳教育。

一、文莱特殊教育的转折点

为了容纳学校体系中大量失败的学生,教育部力图将特殊教育引入主流学校之中,以便向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帮助。1994年,特殊教育局向教育部呈送了“特殊教育建议”,并提出了以下建议:特殊教育局的建立应不晚于本建议开始实施之日,并在文莱主流教育内实施特殊教育体系;采用学习援助模式帮助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组建由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青年与体育部、法务部、文莱大学、家长代表构成的国家特殊教育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将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致力于咨询、监测、推动文莱特殊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应制订明确的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声明,用于强化其对于所有儿童教育担负的责任;教育部和文化、青年与体育部应在明确规定的责任区域内为残疾人员制定整体规划。[1]

教育部采用了“特殊教育建议”,并于1994年末创建了特殊教育局。该部门具有以下的目标、作用与职责:确认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高所有教师和学校员工对于具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意识;在全纳学校体系内建立面向具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服务;提高家长和公众对于具有特殊需要学生的理解;开发面向具有特殊需要学生的资源;建立有关具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国家数据库;开发专门的初等和中等特殊教育项目以及面向学校员工的特殊教育项目;评估特殊教育项目的有效性;启动及实施特殊教育和一般教育研究;制定短期和长期规划,并在学校体系内提供适当的服务;与国家和国际机构保持联系,以向具有特殊需要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服务;为成功实施特殊教育项目提供服务准备指南并协助制定政策。[2]

“特殊教育建议”以及特殊教育局的建立是文莱特殊教育发展的转折点。这标志着文莱有关特殊教育的理念发生极大转向,特殊教育开始从“特殊”走向“一般”,同时国家通过政策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特殊教育的发展。这为实施全纳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莱实施全纳教育的举措

1.政策举措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全球日益重视具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相关联合国的合作和全球声明。例如:《残疾人权利宣言》呼吁其成员国支持残疾人的人权、教育、充分就业、经济和社会进步条件等;《儿童权利公约》则重申所有儿童有权平等地接受教育,在主流学校内应无歧视。1994年92个国家(包括文莱)和2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在西班牙萨拉曼卡举行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萨拉曼卡特殊教育行动宣言和框架》建议所有政府将全纳教育原则作为法律或政策。[3]1999年,包括文莱在内的155个国家又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宗迪恩举行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此次会议强调重视所有儿童的基本学习需要,并呼吁关注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那些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2]

这样的国际趋势直接促动了全纳教育走进文莱。文莱教育部采纳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及其哲学,并在其《特殊教育政策指南》强调:给予学生合适的学习环境,所有学生都可以学习。在全纳学校内可以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而且全纳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水平给予所有学生适当的教学。文莱前任教育部长在1996年举行的第一届国家特殊教育的开幕词中强调:必须考虑教育体系如何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所有儿童,包括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如果要实现他们的全部潜能需要向他们提供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文莱的特殊教育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重视特殊教育,其目标是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而现任教育部长在2005年举行的第二届特殊教育国际国家会议的开幕词重申了文莱对于全纳教育的责任与支持。

2.教师教育举措

学校内特殊教育项目实施的质量主要依赖于教师。因此,经过专业培训且掌握教育具有特殊需要学生所需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推动文莱全纳教育的实施,文莱对教师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文莱唯一一所教育机构——苏丹新年博尔基亚教育学院(the Sultan Hassanai Bolkiah Institute of Education)负责开始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涉及对一些核心内容进行整合,即教学实践、教育研究、学术研究、课程研究以及其他有益的课程,这一整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为全纳教育做准备。但在课程改革之前,该学院认为职前教师对于特殊教育接触过少。为此,该学院实施了三方面策略用于将全纳教育纳入其改革项目之内,即:

(1)职前准备策略。在修订的小学教师教育项目内引入全纳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一些课程研究内纳入教育具有学习问题儿童方法的课程。

(2)在职提升策略。将提升项目转换为专门领域的教育学士(小学教育学士学位)学位项目,包括特殊教育;为在职课程包括现行的特殊教育课程证书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模块,允许免修提升项目,以减少总的学习时限。

(3)研究生专业化策略。在获得参议院批准修订教育硕士条例的情况下引入新的专业领域,包括特殊教育;招募额外的特殊教育方面高品质的员工,用于实施提升与研究生项目,这样特殊教育局以及苏丹新年博尔基亚教育学院可以集中精力培养大量专业的本土员工。

苏丹新年博尔基亚教育学院与特殊教育局于1995年1月合作实施了特殊教育证书项目,用于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称为特殊教育援助教师,主要满足在主流学校内具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特殊教育援助教师具备关于具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基本技能与知识。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实施筛选试验来确认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并准备和实施面向这些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计划。1996年5月,第一批特殊教育援助教师完成了培训。1996年6月开始,学习援助项目在文莱穆阿拉区的主流学校内开始实施。到2005年12月,该项目共培训了235名特殊教育援助教师。

3.文莱全纳教育的实施模式

文莱主流学校内特殊教育的实施主要以学习援助模式为基础。特殊教育援助教师负责通过采用由特殊教育部开发的各种筛选试验来确认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个别教育计划草案由特殊教育援助教师负责准备,班主任和家长予以协助。而后呈送由校长(担任主席)、特殊教育援助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组成的校本小组(the School Based Team)。校本小组负责讨论及修改个别教育计划草案,确保学生可以接受到适当的教育项目以满足其各自的需要。校本小组成员合作并讨论确保具有特殊需要学生获得适当资源和支持的方式。团队协助以及校本小组间成功的合作有助于促进决策制定和分担责任,以便将全纳教育变为现实。如果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草案被通过,那么将由特殊教育援助教师和班主任合作实施与监测。有时如果学生有需要,可以短期离开学校到由特殊教育援助教师开展个人或小组教学的学习援助中心。在学习援助中心,特殊教育援助教师会使用各种教学材料和教学策略,例如直观教学、任务分析等来监测学生的进步情况。特殊教育援助教师也帮助班主任规划和调整面向具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教学,演示教学技能并协助监测学生的进步情况。

三、文莱全纳教育实施的影响因素

学校内能否切实有效地实现全纳,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与力量,概言之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与儿童有关的变量、与教师有关的变量、与教育环境有关的变量。

1.儿童变量

与儿童有关的变量主要涉及残疾的类型以及其对教师接受度的影响。相关研究显示:教师对于不同的残疾状况接受度是不同的。通常行动残疾是最难为教师所接受的,其次是视力和听力残疾。对于教师日常工作影响最小的是轻度和重度的学习困难,而这也通常是最易于被教师所接受的与儿童有关的变量。[4]

2.教师变量

与教师有关的变量包括教师效能、培训/在职服务、经验以及教师的学生观。研究证实,在职前和在职过程中接受特殊教育课程可以有效地降低教师对于全纳实践的抵触情绪。[4]通常在实施全纳教育过程中,特殊教育教师是最为积极的,其次才是校长和班主任。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全纳教育成功实施的关键。

此外,教师的学生观也影响着他们对于全纳的接受度。如果教师坚信学生的问题是学生与环境互动的结果,那么他更易于成功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果他认为问题是学生所固有的,那么他们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其教学都将是低效的。有关教师具有积极的全纳教育经验有助于促进全纳教育的相关研究证实,实施全纳以后或者教师与学生开始接触后,教师的责任即开始显现。

3.教育环境变量

与教育环境有关的变量包括实施材料、资源、实施全纳教育教师可用的支持。可用的支持服务与对于全纳更为积极的态度密切相关。而不利于全纳教育实施的因素包括过度拥挤的教师、缺乏预先准备的教学材料、缺乏弹性的时间表、规划与集会的时间不足、缺乏专业支持等。教育环境因素是最为频繁被提及的影响全纳的变量,这也许是由于它们最为明显且更易于掌控。

纵观上述影响因素不难发现,教师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对于全纳的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决定了全纳教育的成败。因此,文莱在实施全纳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对于教师的培训,更开展了多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教师提供咨询和帮助,推动教师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接受和实施全纳教育。

四、小结

自1994年以来,文莱主流学校内发生了许多大的变革,用以服务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这说明国家正致力于通过各种改革与努力为正规主流学校内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主流学校内向具有特殊需要学生提供的特殊教育支持与服务亦稳步增长。可见,文莱全纳教育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只是刚刚起步,正如人们所看到的,全纳教育的有效实施涉及多方面因素,要确保全纳教育健康而持续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监测、评估与研究。

参考文献:

[1]Teng Leong Koay.Inclusive education in Brunei Darussalam[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4,(2):129-142.

[2]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A Guideline[R].Bangkok:UNESCO Bangkok,2009.

篇14

自1988年召开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有了迅猛发展。特殊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极强的事业,其经费投入水平是决定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特殊教育经费的研究也就成为特殊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众多学者纷纷加入这一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特殊教育经费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特殊教育经费法制化研究

 

法律和政策是增加特殊教育经费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和正确的政策机制,特殊学校的办学经费才能落到实处。如丁勇在《政策导向法律约束——关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几点建议》中指出“在相关法律(特别是地方立法和规章的制定)中,要进一步根据残疾儿童少年学额数、生均教育成本和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标准,明确规定在教育经费预算殊教育经费应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并在经费安排时优先规划”,并且应切实做到“随着教育费的增加而稳步增加。”[1]

 

(二)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研究

 

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保证这一物质基础,必须建立稳定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如周晓红指出“从经费的来源来看,政府的财政投入已经成为特殊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在长期的操作中也基本形成了地方投入为主、中央参与为辅的特殊教育财政体制……从经费投入的方向来看,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班由于存在着较为明确的实体,成为了我国特殊教育投入的主要方向。”[2]熊琪等也认为我国特殊学校已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性经费为主,其他渠道投入为辅”[3]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三)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研究

 

从纵向上看,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有了很大增长,为更多残疾人接受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如庞文指出“国家对特殊教育经费投力度逐渐增大。”[4]周晓红也认为“近年来特殊教育经费总量逐年上升。”[5]叶元也指出“我国的特殊教育投入经费是逐年增加的。”[6]

二、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相对不足

 

我国特殊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特殊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随着人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如熊琪等认为“虽然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但投入相对不足仍是制约生均经费进一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7]周晓红也证明“经费不足已经成为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瓶颈……政府对于特殊教育投入的比例在总的教育投入分配中处在倒数第二位,略高于成人中小学,且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一比例比上一年都呈下降趋势。”[8]庞文也明确指出“国家整个教育经费投入中,对特殊学校教育的投入比重一直偏低,平均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的037%左右。”[9]

 

(二)特殊教育经费地区间投入不均衡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地区间投入不均衡的现象严重。周晓红认为“投入较多省份和投入较为不足的省份在投入总量上差异巨大……东部省市的特殊教育投入在总量上占有较为绝对的优势,与中西部省市差距明显”,[10]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许多省份甚至出现过“负增长”的情况。庞文也认为“除了东、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不平衡外,城市、县镇、农村三者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1]可见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很难保证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特殊教育的质量。

 

(三)相关法律缺少刚性约束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颁布了许多法律、政策,但这些法律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关法规政策中只说明“政府特殊教育投入需要随教育经费增长而增长”,但在具体实施条例和地方的法规中“对于投入的底线、增长的比例和具体生均水平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致使特殊教育经费经常随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往往是‘地方财政多点就多给点,少点就少给点’,投入不稳定。”[12]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残疾人教育政策法令和拨款是分离的。”[13]而且“宣誓性的语言过多,部分条款用词空泛,可操作性不强”[14]。这无疑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特殊教育经费使用不合理

 

特殊教育经费在使用时存在不合理问题。熊琪、雷江华认为这种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学校挤占、挪用特殊学校的社会捐集资款或某些专项补助款,用于平衡预算、行政性支出和发放工资等。”[15]贺能坤也认为“重复投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吃喝风也浪费了不少教育专款”[16],这大大降低了特殊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解决特殊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专款专用

 

中央和地方财政作为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来源,对特殊教育投入承担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周晓红指出“我国必须要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投入比例,加大中央的特殊教育投入力度,并且通过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的管理中心的适当上调,在经费投入上实行省级和中央共担的形式以减小地区间投入上的差距……要使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明确特殊教育事业的地位,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体现教育公平、重视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等高度上来,使其明确在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中不可推脱的责任。”[17]

 

(二)资源配置合理化、均衡化,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理念

 

政府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坚持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应当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的理念。如庞文认为“针对当前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出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就需要党和政府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基于公平、公正的理念,以‘应得原则’和‘补偿原则’为依托来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的布局,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残疾人群倾斜,向西部贫困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倾斜,使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能够满足残疾人这一‘最为不利群体的最大利益’要求。”

 

(三)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刚性机制,确定各级政府特殊教育投入的合理比例

 

特殊教育经费在执行上应该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刚性机制,确定投入比例。庞文认为可以建立“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刚性制度,按照某一基数,逐年增加投入比例,确保每年都有一定的经费增量。”[19]周晓红也认为“国家应当科学合理地

 

确定残疾人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残疾人教育在全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以及随班就读经费在残疾人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并切实保证各项经费的落实。”[20]

 

(四)加强对特殊教育专款使用的审计和监督

 

目前看来,我国对特殊教育专款使用的审计和监督不够。许巧仙认为“在地方政府特别是各省、市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都是兼职的工作人员检查、监督和指导地方特殊教育事业,还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和专门的特殊教育督导制度。”[21]雷江华认为要“深入、扎实、严格地进行检查,一经发现违法使用特殊教育专款的行为,即将责任人绳之以法,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拨款,不得滞留、挪用特殊教育经费,加强对教育部门和特殊学校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