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的管理方式范文

风险的管理方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8 15:43:45

风险的管理方式

篇1

【关键词】BT模式,管理风险,方法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BT模式应用比较广泛,但在实际的监理单位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如何有效的找到风险源,才能对管理的风险做到有效防控,这也是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要求。

二、BT模式简介

BT模式(建设-转让)俗称“交钥匙工程”,是由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演变而来,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国外资金或民间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该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由政府赎回。这样的模式能有效缓解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紧张与政府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

1.BT模式成本管理的特点

(一)BT模式与建设工程总承包的比较。建设工程总承包一般只承担建设工程施工任务,即按照建设方提供的设计资料,根据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约定的建设工期、质量标准、合同总价或计价办法等要求完成项目的建设。其成本控制仅是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不包括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设计等成本构成,成本的可控性较高。而在BT模式下,政府对项目的规划是宏观不具体的,企业几乎承担了项目建设中的所有成本风险,从而导致项目成本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二)BT模式与BOT模式的区别。BOT模式存在Operate经营环节,虽然项目成本由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两部分组成,但项目的收益也由项目建设的合同利益与经营收益两部分组成,所以BOT模式下的项目运作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项目特许期内经营,如果由于不可控的原因导致项目建设的成本适度超支,是可以通过后期的经营利润来弥补的。而BT模式由于缺少中间Operate经营的环节,是没有后续补救措施和风险规避方式,企业争取盈利的最主要办法就是控制建设成本。

2.BT模式显现的优点分析

(一)可降低管理成本和建设期风险。在BT模式下,项目的建设由BT承包商承担,业主不需要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来实施项目建设中的管理。此外,建设期内业主不投入资金,只需监督BT承包商在规定的时间内移交合格项目即可,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业主只有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才开始进行资金支付,这样也大大减小了建设期的融资风险 。

(二)可降低项目建设成本,缩短工期。由于采用BT模式实施的工程其工程量一般都比较大,BT承包商可以给出最优惠的总体价格。总承包价格由工程施工造价、各项管理开支费用、合理的利润、风险费用、财务费用、国家规定的税收等部分组成,必须是一个双方认可的合理的价格,以达到项目总体成本的控制。在BT模式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征地拆迁、管线改移、设计、施工及协调等工作全部由BT承包商负责,减少了设计招标等中间环节。

(三)有利于业主控制项目的总造价。BT模式一般采用固定总价合同,通过锁定工程造价和工期,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转移业主的投资建设风险。BT承包商将统筹安排项目建设期的资金,负责项目的融资,在建设期不需要动用业主的财务资源,减少了业主因为融资而增加的财务成本。业主在项目建成转让时才需要付款,有利于降低其负债水平。按照惯例,项目报价中财务费用依市场利率的水平单独计算,与业主自行贷款的费用等同,不会因此增加项目的造价。同时,该费用是固定报价、包干使用的,因资金安排不合理而造成财务费用的增加是由BT承包商承担。

三、BT项目建设管理风险分析

目前BT项目普遍为“三边”甚至“四边”工程,即边设计、边征迁、边施工、边算价,项目建设管理跨度相当大,管理难度也相当大,各种问题和风险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以下是对BT项目建设管理主要风险的具体分析。

1.施工进度管理风险

施工进度管理控制是项目顺利进展的龙头。目前BT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表现在:

(一)在目前常见的BT模式中,业主仍然保留对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管理职责和权利。在建设期内,存在两个业主,尽管二者权利大小相差甚远,但是还是分别行使建设管理,同时对项目实施控制和管理,这容易造成施工管理的重复和混乱。

(二)征地拆迁工作面不足、施工干扰大等甲方原因造成进度管理比较被动,不便安排规模化施工,容易形成窝工、停工。

2.安全质量管理风险

安全质量风险控制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安全带、保险绳。BT项目的安全质量风险主要包括:

(一)融资建设成本对安全质量的影响。由于BT合同法律关系繁杂、环节众多,融资监管难度大,有的BT项目打着“节约成本”的旗号,偷工减料、降低工程标准。

(二)BT项目分包现象严重。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单位良莠不齐,分包严重的工程也是质量问题较多的工程。

3.合同造价管理风险

有的BT合同约定不齐全、不规范、不准确,造成合同约定于实际履行出现偏差,甚至相差甚远。如对计量规则、投资回报等关键条款约定不明确,造成实际履行时出现理解偏差和纠纷。

4.财务管理风险

严格管控财务风险是项目良性发展的保证。BT项目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融资风险、成本超支风险等。

四、监理单位风险管理措施

该对于BT模式,虽然部分城市已有过类似工程,并且目前很多城市也在纷纷调研准备采用,但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是BT范围和投资规模;二是BT项目要真正发挥BT特点,按照中等强度管理原则,通过明确界定责任,给予BT方更多自由。这对施工管理工作是极大考验,因此,我们更加重视发挥项目施工管理的作用。

1.明确各管理小组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在竞标成功之后,马上组建工程企业,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加强管理,进行融资以及投资的业务,代表总公司按照当地的相关法律规定对其公司实施注册登记,假设出现各种问题将由这个当地的公司对其负责。任何公司为了明确其职权,提高工作的效率,都会在分公司设立执行董事,通常条件下,工程的承包经理是不参与政府工作的。同时,还应该设立工程的承包的经理部门,其重点的职能就是项目监管,在全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他们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在此基础上,还要组建工程项目总承包项目经理部,主要承担工程建设责任。

2.监理部门一定要具有专业性强、效率高的特点

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工程的建设中,务必要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科学技术含量以及政府对工程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的条件,建立一套适合的、科学的施工方案,用于建设,这样才能够提高施工的质量。对于工作人员的选拔,一定要选择最好、最适合的,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实力一级的队伍。这样无论从哪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项目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

3.将安全和质量作为工程管理的思想

BT模式的项目是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前提,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建设的过程中强调生命安全,在强调安全的基础上注重质量的提升,侧重于安全生产。适用BT这种模式的项目都是在经济十分发达的城镇,当然这里的交通运输是很紧张的,人口的密度也很大,同时BT项目的实施通常条件下会对本城市产生这样或是那样的制约,假设由于交通的问题发生了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么不仅对本单位产生重大的损伤,还会给本城市的经济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带来重大的损伤。

五、结束语

BT模式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是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的发展中,BT模式的监理单位还存在许多管理上的不足,我们应认真分析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为BT模式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刚 BT模式风险与防范 城乡建设,2010,1

篇2

[关键词] PMC管理模式;层次分析法;风险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55

[中图分类号] F2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091- 03

近10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油气田的勘探以及开发、原油和成品油的长输管道建设、天然气和石油炼化工程、新项目和新能源的勘探开发等方面获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随着这些项目不断深入的推进,石油行业中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的公司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海外工程项目建设中来。

随着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从而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国际工程建设中EPC(Engineer Procure Construct,设计-采购-施工)建设模式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 Contractor,即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作为业主代表)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对于PMC承包商而言,对工程的风险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所谓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就是指人们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意外损失进行控制,具体来说就是指要对可能够发生的损失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或在已经无法避免损失发生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从而减少意外损失的影响程度或者进而使风险能够创造出价值[1]。

1 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

对项目可能存在风险的分析,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AHP)。首先应根据PMC模式在不同阶段的责任不同,列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次应确定PMC模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确定是PMC 模式风险评价的首要问题,根据PMC 模式管理活动内容确定的可能存在的风险, PMC模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由三级指标构成[2]。一级指标由三阶段风险构成: 定义阶段风险、执行阶段风险、运行阶段风险,分别用R1、R2、R3表示,进而剖析出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分别用Rij、Rijk表示。见表1。

同样,一级指标由二级指标的评价值及其权重获得,结合一级指标风险评价值就可以得出项目PMC 管理模式各工作阶段的风险评价值,根据各个风险值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见表3。

由此可见,PMC承包商在项目中的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定义阶段,其次执行阶段,运行阶段风险最小。从二级指标来分析,在工艺许可方选择面临的风险最大。

4 解决方法

对此,中石油对PMC人员的任职资格的要求如下。

4.1 PMC项目经理

(1)从事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包括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试运行管理或其他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岗位)或从事多项工程服务工作累计5年以上,受聘担任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2)在境内外工程项目中担任项目经理、设计经理、采购经理、施工经理或试运行(开车)管理经理等职务,或一直在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岗位上工作达2年以上。

(3)掌握工程项目总承包工作程序和方法,具有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有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担任过两个以上设计项目的施工代表,能解决采购、施工和试车中的技术疑难问题。

(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协调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之间的关系。

(5)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汇报工作清楚、有条理,能够撰写具有较高质量和水平的项目工作总结。

(6)已经取得建设部人事教育管理部门颁发的《全国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岗位培训证书》、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工程项目经理培训合格证书》,以及国家或行业认可的项目经理资格证书或取得与协会互认关系的国内、国外项目管理组织颁发的《项目经理证书》。

4.2 PMC设计部经理

(1)从事工程咨询、环评、工程勘察、设计工作5年及以上,受聘担任工程师(或经济师)及以上技术职称,至少担任过两个项目的专业负责人。环评项目负责人还应具备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书。

(2)具有系统的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相关配套专业基础知识,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提出技术、经济上均可行的合理方案,善于协调各专业的关系。工程设计项目经理应参加过现场配合施工,能解决本工程设计和配合施工的技术疑难问题。

(3)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组织协调项目组各人员的工作。

(4)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汇报工作清楚、有条理,能够撰写具有较高质量和水平的项目工作总结。

4.3 PMC质量和HSE经理

(1)从事工程技术工作5年及以上,受聘担任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具有QHSE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管理工作技能。能解决和处理施工现场中出现的与QHSE有关的问题。

(3)熟悉和掌握QHSE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并能按QHSE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实施监督管理。

(4)经过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应资格。

5 结 论

由于PMC管理具有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利于节约项目投资,有利于精简项目管理机构,以及有利于帮助业主取得融资等若干优点,目前,PMC管理模式正逐渐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业主采用PMC的项目管理模式,对此PMC项目中风险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PMC承包商在项目早期对设计工艺方案的评审,对减少项目风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3]。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莉,靳正利. 海外管道工程 PMC 项目管理理念与实践[J]. 石油规划设计,2011,22(2).

篇3

关键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应用方式

0引言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与全球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我国带来了许多的助力,但同时也面临了更多风险,给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带了了极大的危机与挑战,需要我国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与解决。在实践与尝试的过程中,对于金融风险管理中金融工程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极佳,因为它在预估与规避风险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一些先进管理方法与措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所以,为了促使我国金融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并取得长足的进步,就需要更好地应用金融工程这一在不断实践中被认可的金融管理的方式。

1金融风险管理以及金融工程相关概述

1.1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在经济产品的成本与利益中做出相应的选择,而且按照所需进行相应的解决措施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指实现在最小成本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进行经济的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求企业与工作者必须要熟知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以便于分析哪一类产品对金融风险的出现的影响性最大,而且还能在风险发生后,根据以往的经验与自身知识的储备来帮助企业进行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还可以对不同风险起到评估的作用。而且它还能对风险进行掌控,规避与减少风险的出现,从而使得企业所受到的损失能够降低。所以企业在金融风险的防范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熟知每一类的金融产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便于在风险出现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与此同时,金融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防范与规避各类风险的出现,所以需要企业对相应金融行业的规则与策略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与创新。

1.2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涉及诸多方面,工程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金融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金融工程所发挥的作用,因为它能为进行经济活动提出一系列的对策与措施,对降低金融风险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工程自身就具有强大的知识基础与理论保障,因此要很好的运用金融工程,就要求企业与工作人员充分具备相关的知识与理论,才能很好地运用金融工程解决实际出现的金融问题。金融工程所拥有的理论与方法能够被利用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其在金融与经济行业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1提高工作效率

金融产业与金融机构正常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与运行离不开合理的组织模式,而且金融工程自身就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所以在组织模式的运用下,能够促使金融活动有效合理地进行与开展。相关风险管理需要对现行体系及情况深入了解,以便于在今后金融工作中能够从容面对与解决各式各样金融的风险,进而使得相关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保证自身对金融风险的了解与实时操作无误,还应该不断完善与充实自己,促使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实现稳健发展。

2.2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是金融工程作为工具应用的最初目的,而且在此方面对金融工程的应用也彰显了其在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对于股票,证券等方面的应用。在金融工程的帮助与指导下,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同时,投资者在使用金融工具时,可以对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进行不同的选择与组合,以获得更多机会去实现与创造自身价值。多元化的金融产品组合也将分散金融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效果。所以,在进行金融风险管理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金融工程工具的功能特性来进行充分有效合理的运用。比如,在诸多金融产品中应用与受众最广泛的套利,能够起到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发生概率的作用,并通过有效掌控市场走向与趋势,从而使的金融市场稳健地发展。但目前对金融工程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大都就是没有全方面考虑到该产品对市场的影响。所以,目前要吸取先前的教训,根据现行的金融形势,金融企业需要加强对金融产品自身综合性能的改善与提升,在增加风险承受能力的同时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进而提高金融市场自身的运行效率,促使金融行业能够稳健的发展。

2.3规避系统性风险

每个金融企业都应该加大对金融风险方面的管理力度,因为倘若风险爆发的话,企业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而且就算补救得当,还是挽回不了已造成的损失。一旦对金融风险管理不到位或没有落实到实处,将伴随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并会波及到整个中国的金融市场,严重的话还会对全球的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例如近几年在国内外的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企业需要对已有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适当性的改革与创新,并且寻找能够解决系统性风险的对策与方案,促使金融的系统性风险能够降低。在不断发现与探索中,利用风险分散这一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非系统性风险发生,但是证券类产品却不能得到很好的作用。目前我国对于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还没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金融工程相关理论基础不断探索防范、降低、甚至是化解系统性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3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局限性

3.1依赖历史数据

如今的金融工程虽然理论知识与战略方案颇多,但在进行相关的工作时,还是要以之前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与依据,还要从历史数据出发,结合目前的经济状况,找到适合解决金融风险的相关对策与方案。所以具体方面的数据的获得还是需要借鉴先前的历史数据。倘若历史数据出较大的纰漏与错误,对于现在许多金融活动的正常运行与开展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但历史数据不是万能了,其中有许多的已早不适合当前社会与金融行业发展状况。例如刚上市不太久的股票与证券有关的资产,受当时的市场影响,会产生诸多变故。所以,前人的经验与真理不总是对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下,无论什么事物的发展都要突破前人设定的舒服圈,金融企业作为当代还在成长的企业,不能过于依赖历史数据,而是应寻其他新路径,为其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3.2不重视小概率事件

在金融风险中,一个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而且事后的补救措施一旦没有到位的话,对于我国的金融行业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是很多企业在多数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对小概率事引起重视而且相应的防范与补救不到位,反而是一次次地忽视了小概率事件对金融致命性打击的潜在危害。所以,一旦金融风险发生,即使是小概率事件,也只能是后悔莫及。金融危机与证券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这些危机的出现都是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物所引发的大规模危机。所以,细节决定成败,更何况是能使金融行业市场爆发危机的火星,所以在金融工程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并注重每一个细节及每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可以引发具有更大,更有危害性事件的发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金融工程时,要把小概率事件列入工作行列并且落实到实际活动中去,才能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3.3无法应对系统性风险

由上文可知,我国还没有找到能够大部分解决系统性风险有效的补救措施与方法,即便是金融工程也只能是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对于发生系统性风险后的解决并没有太大作用。系统性的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与危害是无法比拟的,股票,证券的危机就是很好的印证,其主要表现就在于价格,在它的不定期的变化下会使得股票证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情况严重的话,还会使得企业与个人破产,这样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而且这种风险一旦爆发,就会波及到其他地区与国家的金融行业,所以在日常金融活动时,要降低它发生的概率。所以,尽管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可以对系统性风险能够起到一定防范作用,同时也需要探索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得在金融爆发系统性危险时,能够在有效的措施下从容应对。

4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4.1投资风险方面

股票是投资商品中风险比较大的,而且在股票进入中国国门后,瞬间引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炒股”的热潮。股民注册数量连年增加,但真正在股票市场获得巨大收益的中小股民并不多,只有极少部分人看准了股票市场走向趋势并获得相应收益。这充分说明了股票市场风险巨大。所以,投资者与企业需要审时度势,来扩大自己的投资范围,例如在国外建立金融机构,不仅促使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于我国的金融风险起到了一定的分散作用,一旦金融风险出现时,可以使得其危害大幅度地降低。全球范围看,这种通过建立海外企业或金融机构来分散风险的做法与当地国家的政策和支持力度高度相关,当地支持则风险发生的危害就小,不支持或反对则风险发生的危害就大。所以,我国与世界各国要鼓励企业与个人在国外创建企业,来降低金融风险发生时的影响。比如从国际股票市场中获得的收益允许转化成当地金融产品,来使股票的风险降低,从而保障投资者的正常收益。当金融投资风险降低时,会明显提高金融投资的参与度,使金融市场更加稳健的发展,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4.2数量风险方面

数量风险是金融主体必须面对的,不定性是这一风险最为主要的表现,很难进行规避与防范。数量风险的发生往往是诸多方面共同导致的,其中影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市场需求。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产品的生产往往会很不稳定,生产太少与生产过剩时有发生,这些直接影响到了产品的供给情况。与此同时,金融风险管理对于数量风险没有充分与合理的防范措施,自身存在很多的缺漏,导致了一旦数量风险爆发后,难以形成有效的对策来应对与补救。这是数量风险对我国金融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一再发生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到我国整个金融行业的正常发展。当前,金融工程对此开展了大量实践。例如,商品期权的引入,有效降低了数量风险。其操作简单,费用较少,可控风险等特点有效解决了数量风险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众多投资者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此同时,其他金融产品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最大程度的降低数量风险的发生,进而金融市场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4.3价格风险方面

价格是影响经济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且金融工程的很多理论都与之相关,因此对于价格风险的掌控尤为重要。比如股票与利率的价格变化,在投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价格风险是多方面的,与市场需求,经济变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导致价格风险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针对价格风险这一特征,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与策略来进行规避与防范。同时需要根据商品彼此间的关系进一步促进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与改革,进而有效控制价格风险。在实际的操作中,金融工程对于不同金融产品的价格风险有着不同的策略与做法,这样可以形成更好的价格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避免了价格风险出现手足无措的尴尬处境。又因为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所以作为金融行业工作者,就需要要有充分的防范意识与有足够的防范措施。与此同时,金融风险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与企业有足够的耐心并加大对其投入力度。我国的金融工程的应用才刚开始不久,所以每一个金融企业都要学会对金融工具的运用,做好对自己企业的风险防范工作,才能为自身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群众。

5结语

价格是影响经济的最重要的因素,金融工程对于价格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是全方面的,涉及范围极为广泛的,它可以有效的为目前的金融企业提出大部分与金融息息相关的措施并能够及时合理得到解决。虽然它应用的极为广泛,但并不意味着就是万能的,因为它自身本就存在许多的缺陷与不足,很难完美解决一切与之相关的问题,所以在运用它进行防范于处理金融风险时,要充分考虑到它自身的不足与缺漏,在大量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正,加强对其应用的了解与分析,使之更好的为我国金融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植开屏.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55-56.

篇4

摘要: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会受到一系列不同因素的影响,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必须针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开展有效的管理对策,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方式

财务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关键环节。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实际收益小于预计收益,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难以控制的因素属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一种,需要企业管理者予以高度的重视,做好风险的研究分析和规避,提高对于风险的管控能力,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的整体利益。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财务风险中的重要一种,由于资金流动管理上的不确定性,造成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负债经营的现象。由于企业本息的偿还压力较大,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控制筹资过程,保证资金流通的顺利,就会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造成企业破产等严重的后果。造成筹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企业举债规模过大、举债不及时以及举债失误等几种。

2.经营风险。首先,针对于企业的外部生产环境来说,国家相关政策与市场的变化,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市场的变化对供求关系以及企业销售效果产生影响,并且相应的人工成本、运营成本等也会发生变化,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其次,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其资产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并且由于对于市场预期和分析不准确,造成后期资产价值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形成经营风险。部分企业由于战略决策上的失误,造成了发展过程过于盲目,企业的有形资产管理存在很大的不足,难以发挥形资产的效益。最后,在企业内部管理上,相关人员组织结构的不完善,也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不合理,运营管理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认识,财务管理工作的定位不够清晰和明确。对于一些资金筹措上存在困难的企业,其自身不具备较强的风险应对能力,再出现经营损失时,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缺乏长期有效的规划,并且管理能力不足,投资主要以短期快速回流资金的项目为主。长此以往,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投资决策水平停滞不前,经营管理水平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的进行扩张,造成了企业资金短缺,无法应对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由于其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的限制,使得在开展市场业务的过程中,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足够了解,对于企业的业务进行盲目的扩张和拓展,造成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合理,资金盲目使用。

第三,缺乏足够的监督管理力度。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科学的资金管理理念,管理者自身由于管理意识不够先进,管理职能落实不力,造成内部资金管理存在着闲置和浪费,并且相关应收账款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产生坏账与呆账。内部管理和监督力度的不足,也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进而产生企业资产的浪费,降低资金周转效率。

第四,内部财务管控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内部控制制度是决定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和准确的基础,在开展内控工作中,必须严格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既定流程。现阶段部分企业内控制度存在一定的疏漏,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造成了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资产流失以及相关政策计划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等风险的存在,容易滋生人为恶意经济行为的空间。

三、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

第一,要针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制定有效的分析和预防体系。通过分析和预防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的针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情况进行预知,把握财务风险的具体程度,对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为后续决策做出相应的准备。有效的风险分析和预防系统,可以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做出有效的应对,进而制定更加全面的风险规避措施。通过风险预警,可以更好的为后续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二,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并且注重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对于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能和任务进行明确的规定,实现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相关投资管理部门要不断的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加强相关成本管控能力,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内部财务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第三,实现科学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工作对于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围绕企业的实际资金情况与发展战略需求来制定。要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且落实好相关负责人,健全预算管理组织和队伍,对于预算管理的目标、制度和执行等进行充分的把握。预算编制要保证足够的可执行性,并且做好相关执行层次的管理,有效的保证预算审计工作的执行效果。

第四,筹资风险管理。(1)债务偿还风险:由于还款期限、借款方式、还款金额的多样性导致企业现金管理不善、负债太多、现金流等问题,进而影响按期还本付息。

债务偿还风险如不能及时合理化解, 可导致企业破产。(2)投资风险:由于资金使用所产生收益不确定,会使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产生放大效应。结合企业特征和具体情况控制筹资风险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预期收益;优化资金结构,合理搭配长、短期负债。

第五,投资风险管理。企业应该注重项目投资,但非证券投资风险一般比较大,且存在的风险因素难以预料,受政策影响较大不好控制,在企业现金流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资,保证企业收益的最大化,在企业现金流不足时,优选项目投资。

第六,资金回收风险管理。资金回收风险体现在资金回收时间和回收金额。企业应当选择适当的销售和结算方式。

第七,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财务工作者的培养,并且打造一直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更好的应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系列风险。另外,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可以严格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经常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如何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正视风险,并且针对于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企业在新时期保持长效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丽珍.浅谈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控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

篇5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在国内外都很普遍,RADLEY 等人对美国基层诊所 3 500 名医师 2001 年全年的处方进行调查,发现超适应症用药处方约占 21%[3],在国内,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同样普遍存在[4],有研究显示,某医疗机构儿科门诊使用阿奇霉素的比例为 18.8%,其中,2 岁以下患儿占 5. 3%[5].导致超说明书用药行为在临床药物治疗中不可避免的主要因素为医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药品说明书内容更新迟缓两者之间的矛盾[6],但超说明书用药也给临床带来了更多的用药安全隐患。因此,超说明书用药需要规范管理。笔者通过分析我院在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中的实践及成效,希望能给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1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超说明书用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有些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甚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甲氨蝶呤( MTX) ,最初 FDA 批准的适应症是仅用于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随后其适应症扩展到治疗银屑病,在此之前,MTX 治疗银屑病均是作为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存在,现在 MTX 已经成为治疗银屑病的重要药物,该药已被列入银屑病诊治的专家共识中[7].二甲双胍适应症为糖尿病治疗用药,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二甲双胍用于防治精神类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是有效并安全的[8].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①临床医学是一种实践科学,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必然导致药物使用上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经验积累,而药品说明书则更新较慢,不可能随时与临床实践保持一致,因此药品说明书不一定代表该药目前最新的治疗及应用信息; ②药物上市前临床研究的限制所致,上市前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病例较少,试验对象年龄严格控制,导致上市后药品安全性信息和适应症不完整,如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说明书通常为不详,这也是超说明书用药高发不可避免的因素。

 

2 超说明书用药的风险性

 

超说明书用药在解决某些临床难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由于超说明书用药没有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没有获得药监部门的允许,因此,超说明书用药必然存在更大的临床风险。WHO 调查指出全球患者有1/3 死于不合理用药,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也十分严重,占用药总数的 12% ~ 32%[9].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 大量的不合理用药均表现为超说明书用药,包括适应症、超剂量用药等[10].一项对美国 FDA 公布的硫酸奎尼丁引起的 38 起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发现,所有不良反应中仅有 1 例为适应症内用药,37 例为超说明书用药[11].

 

超说明书用药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反应的同时,也意味着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要承担高于常规治疗的医疗风险。如2010 年 9 月发生在上海某医院使用“阿瓦斯汀”( 贝伐珠单抗) 来治疗老年“湿性黄斑变性”中,导致 61 人出现眼部红肿、视力模糊等症状的群体性不良事件[12],因此超说明书用药厄需规范管理。

 

3 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模式及实践

 

3. 1 制定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制度及文件

 

我院药学部门在研究欧、美等颁布的有关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政策之后,结合国内已有的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1],制定了具有我院管理特色的“超说明书用药专项管理”管理制度、模式及流程。其中包括了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申请表、临床药师对超说明书用药的药学建议、超说明书用药知情同意书等管理类文件。

 

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流程如图 1 所示,临床科室若要超说明书用药,科室及医生应填写超说明书用药申请,在该用药申请中,需详细说明超说明书用法的依据、专家共识以及诊疗指南中对于该用法的收录等。接到临床申请后,药学部临床药师将从循证药学的角度来评价该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及证据级别,给出药学建议。最后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临床科室医生及药学部临床药师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中就各自理由进行 PPT 演示及陈述,最后由药事管理委员会专家投票决定是否支持该药在院内的超说明书应用,在有争议或涉及到伦理问题时,该决定还必须提请伦理委员会进行审议。

 

3. 2 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成效分析

 

我院于 2013 年开展“超说明书用药专项管理”工作以来,药学部门已经对临床提交的超说明书用药申请进行了多次的甄别及分析, 列举了我院部分被否决的超说明书用药申请。

 

在实施超说明书用药专项管理工作之前,临床科室屡见庆大霉素、氨溴索注射液等药物的超说明书给药现象,给临床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氨溴索注射液中含有的氯苄烷铵( 一种防腐剂) ,其对气道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导致支气管收缩反应等[13],雾化吸入时极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经过讨论及听证,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否定了这些药物在临床超说明书应用。

 

超说明书用药申请被药事管理委员会否定后,药学、医务部门将联合向全院发布不允许超说明书用药的通知,同时,在处方及医嘱点评工作中纳入超说明书用药的点评内容,若发现临床不按规定继续超说明书用药,将对处方医生进行相应处罚,该PDCA 循环促进了我院在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上的良性循环。

 

在医疗机构的日常用药中,也偶见超适应症用药现象。超适应症用药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及时运用前沿疗法满足罕见病患者的治疗需求、发现药物新疗法、促进医学不断发展; 但也不能排除有时医药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对临床进行扩大药物适应症的宣传及推广,很容易误导临床医师。因此,对于超适应症申请,药学部将进行更为详细的循证评价,药事管理委员会专家也将慎重讨论后决定,当存在争议或涉及较多伦理问题时将继续提请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议。 所列即为药物 NMT 超适应症用药申请在我院的听证过程及最终结论。但有时超适应症用药却代表了当前最新最合理的循证治疗方案[14],如列入国内外疾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中的超适应症给药,这类用法一般来说患者的临床获益要远大于临床风险,所以在管理上应列入合理用药的范畴。 所列举的这些药物超说明书申请经听证后,药事管理委员会批准我院可以有条件的超说明书应用这些药物。

 

我院的这种先申请,后听证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模式既能满足临床合理超说明书用药临床实践需要,又能遏制不合理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况且,由于临床科室及临床药师均需对各自理由进行 PPT 陈述,这不仅起到使临床科室再一次充分审视其用药申请到底有多大的合理性,也实际起到了督促临床科室在合理用药方面自我培训的作用,另外,这种听证模式,也有助于药事管理委员会专家对超说明书用药申请做出更为合理的决定,这对于提高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推广。也正由于此,我院“超说明书用药专项管理”在 2013 年 7月底广东省阳光用药检查中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肯定。

 

4 讨论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非常普遍,但又对患者的用药及临床医生自身可能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超说明书用药的规范管理中,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政策和法规调整期,目前全球有 7 个国家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了立法,除印度全面禁止外[15] ,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允许合理超说明书用药。美国药典委员会定期更新的《US Pharmaco-poeia: Drug Information》中,对于临床广泛应用的超说明书用法予以收录,用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除此之外,美国药典委员会顾问小组会对超说明书用药的分类管理极为细致,在综合现有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将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分为“已接受的用法”,“不可接受的用法”,对“不可接受的用法”又再细分为 “不合适的用法”、“未被验证的用法”和“过时的用法”等,提醒临床医师在超说明书用药时进行安全性监测[16].在英国,政府有专门指导药品未获批准用法的《NHS 未批准及超标签用药指南》,该指南为那些未获市场准入及在市场批准之外药品的使用提供参照标准[17].

 

在国内,近年来也有部分医疗机构在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中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18],也出现了首个行业协会的颁发的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但迄今为止,国家层面还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超说明书用药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且《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和《药品管理法》中涉及的相关条款在原则上都不支持超说明书用药,因此要想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引导并有效监管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政府机构及相关监管部门还需早日出台超说明书用药相关的行政管理规范及安全监管措施,定期发布超说明书用药的最新信息及相关指南,合理疏导,真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药学会。 药品未注册用法专家共识。[EB/OL].[2010- 3 - 18].statement on the use of medications for unlabeled uses [J]. Am JHospital Pharm,1992,49( 8) : 2006 - 2008.

 

[3] DIANA S,IGNACIO A,MARIO MA. Off - label prescribing forallergic diseases in children World [J]. World Allergy Organ J,2014,7( 1) : 4.

 

[4] 张伶俐,李幼平。 基于风险与责任,促进中国儿童合理用药的思考[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 9) : 983 -984.

 

[5] 王海莹,刘 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调查与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 2) ,184- 186.

 

[6] 黄 亮,申向黎,陈 力,等。 正确认识并有效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 11) : 949 -951.

 

[7]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 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 2014 版) [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 3) : 213 -215.

 

[8] GENERALI J A,CADA J D. Metform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ntipsychotic - Induced Weight Gain [J]. Hosp Pharm,2013,48( 9) : 734 - 735,777.

篇6

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要充分认识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严峻形势,切实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 从我国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经济环境分析,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风险:

1.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社会环境风险增加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在300()至 5000美元时,风险处于高发期。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大陆去年人均GDP为4300美元,正处于风险的高发时期。在这个阶段,社会往往进人了人口与自然、资源与环境、效率与公平等社会矛盾较为严重的瓶颈期,比较容易造成社会失序、经济失调、心理失衡等不稳定因素,容易形成大的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低级别的风险会相对减少,高级别的风险就是技术含量高的风险会越来越多,而且风险和损失往往是系统性的。

2.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期,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追求生产高增长,但生产安全事故增多. 进人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推动了各行业生产高增长,生产安全事故增多。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这些年每年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多达几十万起。2010年国务院 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强调:近年来虽然全国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十分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冶金行业是被国家列人高风险行业。2009年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61466 个冶金、有色企业及部分工业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中发现了130948项事故隐患。这些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给企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3.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与国际市场接执期,但企业投资风险增加 目前我国企业已不是单纯的生产型企业,而是多元化经营企业。企业面临着金融风险、市场风险、决策风险等。风险领域更宽、风险主体更复杂。 投资风险包括: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等。百年不遇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使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更加严峻和复杂。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不仅包括证券、利率、汇率、商品价格所带来的不确定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市场的布局、原材料价格和市场需求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特别是钢铁企业近年来受铁矿石、煤炭等原燃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十分严峻。 —决策风险。决策风险是决策者依据有关信息、决策法则和决策程序对组织和企业的重大事项作出判断、决策所面临的损失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对市场预期的判断不准确,都会对企业决策带来风险。

4.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期,但企业生产风险增加 生产风险是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或在生产单位由人、物等损失系统及环境等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停产、报废及伤亡事故。随着社会利益分配重新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装备水平改变,工艺技术创新,都对企业和员工带来新的挑战。我国每年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外,生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比例是最大的。

5.我国正处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期,但责任风险不断强化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力不断加强,“问责制”;的实施,都对企业风险管理带来了严峻考验。企业出了重特大事故,经营不善造成重大损失,要依法追究企业领导人、部门领导人和政府领导人的相关法律责任。 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责任风险。所谓责任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给客户、员工、社会公众及其它团体带来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从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风险。主要有:(1)环境污染责任风险;(2)公众责任风险;(3)雇主责任风险;(4)产品责任风险;(5)人力资源风险;(6)法律风险。由于国家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企业面临的责任风险也会越来越多。

6.我国正处在全球自然灾害风险多发期,但企业对产和人身安全风险机率增加 近年来,由于地球气候变暖,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不断发生的地震、暴雨、暴风雪、低温、干旱、雷击等自然灾害增多,企业财产和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日本 3.11特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和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灾难,就是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特大灾难。还有暴雨可使矿山和尾矿库发生重大事故;台风、洪水可使厂房、设施遭到损坏;持续大雾可产生雾闪,致使电路短路。另外,恶劣天气将造成生产经营环境恶劣,从而给企业及生产安全和工人健康带来风险。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增强风险意识,积极、主动应对,科学管理,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损失的减少就是财富的增加。

二、我国风险管理已进入 不断强化的新阶段 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多领域交叉的现代管理科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风险管理是指社会组织和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 进人21世纪,巨灾风险事故频繁,许多国家及政府介人了风险管理领域,很多国际性机构,组织企业实行更加紧密的联合,共同建立巨灾信息的支持体系和重大危机、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这种不断发展变化的演变过程使风险管理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国外大型企业一般都聘请三个顾问: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和风险管理顾问,有的企业专门设立风险管理总监(CRO),与总裁(CEO)一样有名。美国企业设有 CRO的占50%多,80%以上的世界性金融机构设立了 CRO的工作职位。

篇7

关键词:EHS;电子代工行业;风险管理

1EHS背景说明

1.1EHS是什么

EHS是环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是一个管理系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则被习惯性地称为EHS人员。这一新职业在国内发展不过十多年,最初由台企、日企带入国内,集中在电子代工行业。为了挑选出具有高水平代工能力和高管理层次水平的企业,跨国公司设置了门槛: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体系认证的企业,才有资格参与订单竞争。

1.2EHS国内外状况

提起EHS,不得不提美国的杜邦公司。杜邦公司是第一家将安全作为公司文化来建设的企业,立足于“让员工在工作场所比在家里安全十倍”的目标,制定了许多诸如“召开会议主持人必须先介绍安全出口、员工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笔芯要朝下插入笔筒内”之类的规定。另外在经历了多起惨痛的事故后,欧洲安全委员会时常开展以预防职业危害为主题的“欧洲安全卫生年”活动。在国内,EHS起步较晚,这个职业似乎并不被很多人了解,第一批从事EHS的人员主要在国内石油化工、煤炭、烟花爆竹等风险较大的行业,但在当时主要还是做些与安全相关的事项,不像现在兼具环境保护和员工职业健康的事情。

1.3EHS人员要做哪些事情

(1)熟悉法律法规资料,包含环境保护、消防建筑设计、危险化学品、职业卫生、特种设备等,确保公司各项运行符合规定。(2)将法规要求和公司情况相结合,制定环境安全方面的管理文件,根据执行反馈定期更新完善文件。(3)作为公司与环保局、安监局、卫生局、消防大队等政府部门的窗口,负责在公司内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规程、标准和规章制度。(4)熟悉各种类型的职业危害因素,并制定与之对应的职业健康体检、作业环境检测、适用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作业现场的警示标识和安全防护措施等。(5)熟悉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材料,运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将识别出的高风险因素纳入有效管控,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6)负责组织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员工日常安全教育,协同政府部门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发证换证工作,督导各部门实施安全教育训练,协助各部门制定安全活动计划。(7)负责新建、扩建、改建的“三同时”项目环保审批手续办理,并安排年度厂界环境检测,以确认排放污染物在标准范围内。(8)负责公司EHS工作实施综合监督,不定期至现场监督检查,督促并协助解决有关隐患,纠正违章作业。(9)负责调查已发生的事故,编写事故调查报告并提供可行有效的改善措施,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改善措施。总之,EHS人员要运用各种知识,识别、分析各种风险并加以控制,从而减少或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

2电子代工行业的特点

电子代工企业处于供应链的末端,竞争又非常激烈,基本上有客户提供订单就会接,不接会有其他工厂接,故什么急单、插单等都会接。另外,利润率已被压榨很低的同时,还要负责处理好下游供应商关系、后勤管理、物流运输、产品维修等,如果不转型升级,迟早会成为被市场淘汰的一个行业。电子代工行业的特点归纳起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订单不稳定、人员流动率高、产品繁多型号各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

3EHS人员在项目风险管理上的着手点

目前,大部分代工企业的EHS工作方面还仅停留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有一定能力的EHS人员,会针对一种问题,设计一种可以长效解决的作业模式,很少会去考虑问题为何会出现。EHS人员如何着手解决问题,结合业界前辈经验,文章总结如下。

3.1产品生产工艺及流程

项目初期,需要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流程。对此项目有了大体的了解,下手收集资料就有方向。比如有主板制作的就会涉及SMT工艺,有金属加工的就会涉及粉尘收集和防爆等。

3.2产线与配套设施布置

产线与配套设施的布置,原本是IE(IndustrialEngineer)人员负责,但其布置与EHS有着直接的关系。(1)产线间的布置距离不宜过小,必须满足逃生动线宽度要求,且线体不能过长,人员的逃生距离必须控制在法规要求范围内,线体不能堵在逃生通道和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前。(2)接触具有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明确他们在产线的位置以及与产线配套的设备。(3)提前进行人因工程识别,降低员工作业劳累风险,降低事故的发生。

3.3产线使用的原物料和设备清单

产线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如化学品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以下几点须注意。(1)识别并列出产线涉及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职业危害因素,并在生产线对应的位置标注。(2)依据频率、危险性、接触时间等条件,确定高风险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工程控制,比如局部抽风、密闭罩、光栅隔离等。(3)依据预估产品产量,规划合理的区域作为中间仓。(4)列出设备清单,关注设备的动力方式、运转部件、能量释放方式、产生的危害因素,重点关注非标准品的设备。一般这类设备在设计时只考虑满足生产需求,没有做好安全源头设计,在使用前必须经过评估,否则易发生工伤事故。

3.4根据生产特点,制定对应的应急预案

(1)预防。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预防为主,要防止事故。危险源始终存在,事故总会发生。安全是相对的,事故是绝对的。这样,我们要做的是防止事故发生,才会下决心去防止事故的发生。二是:依据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1]。要认识到事故一定会发生,有了这样的认知,才会去认真考虑如何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2)准备。各类紧急情况,需协作的部门、各部门负责事项、应急物资、联系方式、处理流程,必须清清楚楚。(3)响应。具备提高企业预案的素质,这里还会涉及演练的问题。如果在没有通知的前提下进行演练,将会暴露出真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需要完善的。(4)恢复。有个很重要的问题,事故的现场结束了之后,谁可以决定返回事故现场,恢复生产?很少有人意识到,事故现场要先进行隐患排查,需要确认是否有次生和衍生的事故发生。

3.5生产变动管理

电子产品的产线,随着产品的变动而变动,风险随之变动。为从源头控制和削减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变更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有害影响,对各类变更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变更过程符合EHS管理体系要求。重点注意如下几个变动[2]。(1)新扩改基建:指用于生产、储存、生活、办公等新增加建筑或对原有建筑扩建、改造结构或规模的项目。(2)工程变更等改善活动:指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材料的变更有可能产生新的环境影响、危险源且影响较大的生产活动。(3)新设备设施:指新增机械或设备、消耗一定能、资源,产生一定废物,带来一定的作业风险,或需定期维护点检、更换零部件、追加安全防护的机器。(4)新产品:指新产品生产出荷过程中需要增加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作业环境、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作业操作规程、体系管理或包装材料等。(5)用途更改:指由一般用途改做特殊用途,例:储藏室改为易燃化学品库或油库等。但这部分的变动,一般都会涉及消防问题,如要合法化需经消防部门审批。

4结语

电子代工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实力的比较往往考虑的是规模、质量和价格等。如果在风险控制上能胜人一筹,或许在比较重视安全和健康的欧美客户面前,会有眼前一亮的效果。如同标准设备制造前会考虑安全设计,EHS人员在项目初期就应参与进来,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提前识别存在的风险并进行管控,比后续问题出现时再处理,要远远有效的多。

参考文献

[1]邓镇非.不同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的实现[J].中国质量,2003(4):26-28.

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管理;内部监督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2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挑战逐渐增加,同时也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如果企业的财务风险失去控制,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机。因此,如何通过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及其带给企业的负面影响,对于企业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1)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财务风险往往是指企业由于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不当等致使企业遭受财产损失。这种风险并不能完全消除,却可以通过企业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

财务风险主要特点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和收益与损失共存性。财务风险的各个特征之间紧密联系。上文提到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中就已反映出其客观存在性――不能被消除,但可以减少。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例如资金筹措、资金分配等,这反映了其全面性。此外,企业的财务风险部分可以通过可寻的判断来预测,但部分不能做到准确预测,它的全面性也导致了该风险存在不确定性。该风险的另一大特征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亦然。

(2)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控管理是企业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在内部实行调节企业生产活动的制度。然而,企业内控管理不是简单的制度汇编、制度堆积,而需要企业全员参与,与财务、资产和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督,动态管理。企业内控系统的建立需要以企业物质文化环境和企业内控政策为基础。

企业内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帮助企业减少利益损失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企业内控管理的主要目标,企业应保证在宏微观上都遵从法律规章,依法经营;减少工作混乱带来的财务损失,确保资产的完整性;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注重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企业内控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适度性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和制衡性原则等。

(3)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管理的联系。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管理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是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所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控管理的特定对象和目的。换言之,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当,究其原因,即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当。只有做好内控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企业才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在市场中长久立足。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财务风险相关专业人才。企业财务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高低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目前许多企业由于企业规模或者内部人员配备问题,财务部门并没有做到专岗专人,安排专业对口的人才到相应的岗位上。更有甚者,有些企业没有安排专业的财务人员。这样导致最直接的结果是,做出财务决策的人员不具备专业素养,做出的决策没有经过专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那么决策的失误率不言而喻。长此以往,企业就会面临极高的财务风险。

(2)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许多企业之所以遇到财务危机,是因为企业业务人员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伴随着财务活动客观存在的,更不用说具备风险识别能力。例如盲目投融资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财务风险。上文提到财务风险存在收益与损失共存性,企业希望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盲目投资,进行扩张,是在无形中增加了财务风险。另外,企业内控没有在融资前进行有效的分析,也会导致筹措的资金不能得到合理使用,造成财务混乱。

(3)企业管理人员意识薄弱。企业财务风险可以通过管理人员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来降低,企业内控管理便是控制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认为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徒有其表,是文字工作。没有将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也没有注意到内控混乱对企业造成的财务损失。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到位,内控意识薄弱会直接导致企业和员工的自我监督缺失,企业内控失效。

(4)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一般而言,良好的企业内控管理,不仅要实现制度化,还应具备相应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制度。但许多企业的内控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没有考核和监督制度,各岗位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监督,信息收集不及时、共享性下降,沟通效率低下,许多企业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内部监督缺乏,容易产生舞弊行为,造成单位和国家财产的损失。

(5)缺乏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内部控制是企业通过制度、有效监督和动态管理来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的载体,落实内控制度到生产实践的过程是关键。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安排培训和讲座,导致企业员工和决策者,尤其是新进员工,对内控管理的基础内容、运作

流程缺乏认识。这直接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下降,达不到预期结果。

3以财务风险问题为导向的企业内控管理对策

(1)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一方面,需要提高对于财务专业人才的准入门槛,加强资格审查,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需要重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资金管理等,减少财务决策的失误率。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公司决策层和全体员工对于内控制度的重视度。内控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落实需要公司全员参与动态管理,因此,首先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需要起到表率作用,并培养积极的公司文化,来感染员工,确保内控制度的执行。

(2)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对于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从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制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两方面来入手。企业需要各管理岗所需的风险管理职能,并对管理人员落实风险管理考评制度和追责制度,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此外,企业应加强审核财务信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加强风险评估,对投融资活动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

(3)加强企业信息沟通。提高企业信息沟通的有利保证是企业健全的信息沟通体系。企业应从防范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完善企业会计系统,培养专业、稳定的财会人才,并能够及时更新和维护改系统。另外,企业还应该设立信息化的沟通渠道,满足企业纵向和横向信息反馈的需求,纵向即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工作人员,横向为企业各部门间。并建立匿名举报制度,对于举报实践和对象严格追查。在企业内部形成信息沟通自由、便利的大环境。

(4)严格企业内控监督。在严格企业内部监督上,企业需要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或者人员对企业管理层、中层和基层进行有效监督,并制定对应的应急预案,防范财务风险。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如发现重大突发问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减少损失。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信息披露力度,财务状况、审计信息等应当及时披露,必要时可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结合企业实际,健全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帮助企业进行信息披露,树立企业形象。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防范财务风险也与企业是否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密不可分。企业内控管理为防范财务风险提供了有效手段。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和内控管理存在财务人员缺失、意识不到位、缺乏监督等问题,通过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加强风险评估、健全信息沟通和严格内部监督等措施,可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帮助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控制 清单计价 合同风险 造价工程师

一、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合同风险种类与对策

1、业主合同风险种类

业主合同的风险,其在FIDIC条款中,就已经列出了业主的8条风险,其中前四条称为不可抗力。实际上业主的风险是很广泛的,包含环境要素风险、行为主体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等,也可以按产生原因分工程风险与信用风险。产生于社会和自然条件的风险不是对业主的最主要的风险,而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对业主威胁最大。

2、业主的合同风险管理措施

业主的合同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以下:

(1)管理措施。包括给起草招标文件、评标留足够的时间;起草完备清晰的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明确责任和风险分配;设置严格的有效管理程序和责任体系等。

(2)合同措施。包括起草完备的合同,减少合同中的漏洞;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风险责任:在合同中设置保全措施,以加大承包商的责任和加强对承包商的控制,如各种保函、保留金、对承包商设备和材料进场后所有权的定义等;投资预算中预留风险准备金,在工程量清单中设置一定数额的暂定金额;选择资信和能力等级高承包商和项目管理公司;通过保险和担保(如银行保函)手段转移风险。

二、清单计价模式下承包商合同风险种类与对策

1、承包商合同风险种类

建筑市场实行的是先定价后生产的期货交易,其远期交割的特性决定了建筑行业的高风险。因此,尽可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是每个承包商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承包商取得招标文件后,如果不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的分析、没有正确理解招标文件、签订的工程承包的合同不尽完善等,或者其工程风险及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都会给合同管理造成隐患。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的客观存在是由其合同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而决定的。常见的风险有三类:业主的信用风险、外界环境的风险、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合同的客观风险是由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规定,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可归类为工程变更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时效风险等。业主利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和起草合同的便利条件,在合同中把相当一部分风险转嫁给承包人,主要表现有:合同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不平衡的责权利条款,合同内缺少和有不完善的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条款,缺少因第三方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赔偿条款,缺少对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或发出错误指令的制约条款等。

2、承包商风险管理措施

承包商对合同风险分析应在对工程承包合同文本进行审查的同时进行,针对具体的风险提出相应对策,在合同谈判中就要减少或避免风险。对于在工程中承包分析出的风险,主要对策如下:

(1)清单报价中,承包商应对风险不同的分项工程采取不同的报价,对于风险大的分项工程要充分考虑风险附加费,或采用多方案不平衡报价供业主选择,还要充分考虑承包商自身的承担风险能力。

(2)重视合同谈判,尽量避免业主单方面苛刻的约束条件,使合同能体现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形成合同责任的尽量分摊,尽可能让合同双方形成共同抵御、共同承担风险的合作关系。

(3)审查发包人的资质等级和履约信用。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有相应资质等级,承包人承包的项目应该是依法批准的合法项目,否则承包合同是无效的;发包人的履约信用差,经常拖欠工程款,将会影响到以后工程进度,甚至造成工程承包无利可图。

三、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风险管理

1、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合同风险识别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下各个投标人自行计算工程量,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招标人必须在招标文件中提供统一的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根据企业及市场情况自主确定消耗量、价格和各项费用,全面竞争,自主报价。《计价规范》中对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风险责任作了合理的分配,即工程量的风险由业主承担,价格风险由承包人承担。而招标人的工程量清单则由招标人委托造价工程师(造价咨询机构)制定,如果制定的清单不准确,给业主造成经济损失,造价工程师或所在咨询机构必须向业主承担咨询法律责任。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风险如下的风险:

(1)行为责任风险

造价工程师的行为责任风险是指造价工程师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在工作中发生主观上有意或无意的失职行为给委托方、第三方造成损失而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2)工作技能风险

造价工程师作为工程建设造价计价与控制的管理者,应同时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但不同造价工程师对这三种技能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使造价工程师履行了合同中委托方委托的工作职责,也可能因其自身技能的限制,工作中出现失误,从而给委托方、第三方造成损失。

(3)内部管理风险

造价工程师所在咨询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是否健全,运作是否有效,是影响发挥造价工程师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若管理机制不健全,机构各成员因相互之间对工作的具体分工不明确,或者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沟通,没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则必定会影响造价工程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成效,从而给委托方、第三方造成损失。

2、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合同风险对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具有个别性、差异性、动态性、大额性等特点,同时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工程师在执业风险更为突出。但我国工程造价甲级咨询机构的法定注册资金仅为100万元,所以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面临风险是巨大的。一般的业主委托招标时间很紧,因而咨询机构用于计算工程量的图纸多少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图纸上个别地方未标识、还需进一步深化设计等,咨询机构在清单制作中会使用暂定数量、暂定项等,以此规避部分计算上的风险,但是这种方法会给后来的支付及结算造成一些麻烦,仍然是有风险存在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可以从提高造价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加强责任心、加强咨询机构的内部管理、保证工程设计完善等方面着手来降低风险,然而更重要的手段应该是建立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定价系统

作者简介:王玉芝(1964-),女,河南平顶山人,经济师。

中图分类号:F830.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203-0047-03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般由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信用管理专业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组成。

(一)董事会

防范、控制和处理银行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是董事会的一项重要职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大银行的董事会已纷纷将风险管理纳入发展战略计划,并将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到了银行发展的战略高度。

(二)风险管理委员会

风险管理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由银行内部和外部的经济金融专家组成,其中包括两名以上的银行决策层成员。风险管理委员会独立于日常业务管理,而且要有充分的制度保障确保其管理活动免受来自业务部门管理层的干扰。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般负责制定并适时修改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以指导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和所有员工的行为。作为全行系统风险的管理者和责任承担者,风险管理委员会必须对那些能够量化的风险颁布量化风险标准(比如限额、风险资本衡量方法等),对内部评估不易量化的风险,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

(三)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隶属于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风险管理概率,集中管理全行信用风险和交易性市场风险,统一指导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对各类业务的规章制度进行归口管理,对各类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负责客户风险评级体系、市场风险管理模型以及操作风险管理模型的研究工作;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秘书工作。

(四)稽核委员会

稽核委员会通过内部稽核人员来保证已获批准的风险管理政策和规章得到执行。内部稽核人员应当定期稽核、测试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稽核委员会报告。同时,稽核委员会向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报告,以便执行委员会及时采取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为了确保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性,内部稽核人员一般在金融产品和金融工程的创新时就开始介入。外部稽核人员主要是定期复查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完整性、独立性,评价风险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情况,并及时向稽核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报告。

(五)风险经理

风险经理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一线人员,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发挥纽带作用。其职责是确保业务部门贯彻风险管理政策,并向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提供日常报告,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各个业务部门之间保持联系。尽管风险经理负责本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但部门最终的风险责任由部门主管承担,并在维护银行风险管理政策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

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如下特点:

(一)风险管理流程不全,风险辨别能力偏弱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贷前客户风险评级方面与国际大型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具有不同风险特性的企业未设计特定的评级指标体系,评级指标预警功能不强,导致了较大误差。尽职调查、贷后检查和报告路线等流程多被忽视。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运作效率偏低

各部门职责边界不清,有些风险点未纳入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有些风险则多个部门共管,造成了决策效率低下。风险管理部门独立性不强,容易受到业务部门的压力,不能独立发表意见。

(三)贷款操作集中于抵押贷款

外资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在所有的贷款中占比很低,而且风险管理水平越高的银行,其抵押、担保贷款比例越小。只要能精确、科学地把握客户的偿债能力和相应风险,然后根据其偿债能力确定贷款额度,就可防范风险。抵押贷款操作流程复杂且成本较高,只有对客户风险缺乏认识的银行才倚重这一方式。

(四)风险管理水平和方式不能有效支持贷款定价

目前,多数中资银行的贷款价格大多根据与客户关系而定,没有实现风险定价。同时,相对于承受的风险而言,定价较低。

(五)风险管理上的粗放模式导致信贷管理的成本和效率大打折扣

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所花费的成本和资产组合的潜在损失相比不一致。由于缺乏支持搜索和精确定位风险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技术平台,因而不能根据风险源来确定风险管理的重心,在信贷管理上以面代点,成本高。并且,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新增不良率时有反弹。

三、如何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模式

(一)在内控制度的建设中应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要求

1.在授权批准控制中突出对外签约和使用资金两大环节。对外签约是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基础,对外签约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该项业务的风险程度,而资金付出事项中有很大一部分,如预付定金、预付贷款、交纳信用证开立保证金等业务本身就存在着风险,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原则。其中,风险较大的签约或付款必须经过银行的经营管理决策层批准。

2.在职务分离控制中突出信用部门的制约作用。目前,许多银行存在着某项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由某一些业务人包办的现象,这就使本来属于银行财富的客户和订单大量被个人所拥有,一旦这些业务人员恶性跳槽,不仅可能使银行的订单和客户流失,而且会严重影响由其经办但尚未了结交易的正常进行,从而给银行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针对这一情况,银行应高度重视发挥信用管理部门在职务分离控制中的制约作用。其要点包括:业务部门或人员所涉及的客户应由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未经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审查确认,业务部门不得对外签约。

3.在业务程序控制中强化信用风险控制环节。业务处理程序因企业而异,但从信用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以下几个环节应作为业务处理程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加以规定: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资信情况及与客户相关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交易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财会部门对交易事项的成本进行核算;信用管理部门对企业拟与客户签订的合同进行审查确认;高风险的交易事项、重大风险事项的处理方案应经过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审查批准;信用证项下的交易,应由业务、财务、信用管理部门对国外来证加以审查;由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信用管理部门对应收账款采用恰当的方式追讨。

4.在管理制度控制中充实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应在机构管理制度体系中充实与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容,包括:客户资信调查分析制度;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制度;风险交易决策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信用贷款方式管理制度;限额管理制度;不良贷款管理制度等等。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评级和风险定价系统的步伐

1.建立和完善客户价值指标(Customer Value Index) 。客户价值指标用来测定每一个客户的资本使用回报率,在业务层面和风险管理层面管理客户的价值贡献。具体而言,客户价值指标由客户对银行利润贡献和相应的资本金占有成本两部分组成。客户账户贡献要全面衡量账户收入和费用,其中账户收入由流动性准备收入(贷款承诺收入)、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等构成;费用主要是资金成本、法定准备金成本、损失准备和账户管理费用。

2.提升风险度量技术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客户违约风险和风险敞口(贷款余额和授信额度)来评定贷款的质量。以此来了解每个客户风险评级的平均余额、客户风险评级的变化、审批额度的实际使用情况等指标。

(三)加大内部对信用风险责任考核的力度

1.有效设定和合理分布信用风险的防范责任机构。应明确规定信用管理决策人员、信用管理专职人员、营销人员、财会人员等相关的信用风险责任人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并采用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来促使这些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2.合理确定对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的考核指标,如逾期贷款控制比例等。

3.在债项管理中引进利率杠杆。在考核业务部门或人员的经济指标时,对规定的信用期限内的贷款占用,可不计息或实行优惠利率;逾期时间越长,利率越高。

4.试行内部信用风险准备金制度。对信用风险承担者收入中超过机构人均平均收入(亦可另行确定一个适当的基数)以上的部分,按超率累进的办法,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其所有权不变。在银行规定的一定期限内(如3 年或5 年),如发生属于个人责任造成的坏账净损失,则以风险准备金抵补;如未发生损失,期满后,将风险准备金退还个人,并按银行同期同档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四)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通过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宜采用从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层风险管理部门到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或由上而下的风险管理程序。另外,还要健全和完善由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监视委员会、风险政策小组、业务单位、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公司各种管制委员会等组成的集中化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较好地把握与管理银行风险。

参考文献:

[1] 任兆璋.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 李志辉.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篇11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定价 预警

2008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结束已有一年多,中国银行业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机遇和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加入了上市公司的行列,在新的经营与监管环境下,各家银行已将风险控制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而信贷风险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对比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模式,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改革和借鉴的地方还很多。

一、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差异

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正在推进的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是在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治理结构问题,是在超形似的方向努力(目前仍然是过渡的形式),其最主要的作用恐怕在于形成有利于制衡的经营管理架构。但就信贷风险管理理念、方法、方案、体系来讲,与国际先进银行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一)管理理念对比

对照国外信贷管理的先进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引入的一些管理理念确实是相当先进的,现在我们对这些基本概念和理念(如经济增加值、内部转移价格、经济资本及分配等)并不感到陌生。然而我们对这些理念的理解还是比较初步的和粗略的,理念的实践运用主要体现在编制和营运经营计划方面,能够领会基本要义的人员可能主要集中在少数参与编制经营计划(含相关部门)的人员,对于业内大多数人来讲,甚至可以说还是处在理念的普及阶段。而国际先进银行无论在整体风险管理理念还是在具体业务层面,对资金和服务的科学定价(利率、费率)用以响应不同的资金转移价格、资本的合理分配用以匹配不同的风险类别等具体方法的运用,对与信贷风险和资本占用相关的贷款定价和风险进行计算,都贯穿于单笔业务、每条产品线、市场区间和业务单元的日常工作。

(二)管理方法与工具的使用

客观地讲,我国商业银行在硬件技术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并不逊色,但技术水平的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却存在明显的差距:在风险的衡量和判断上还不能借鉴先进的科技,尤其是缺乏计量的各种模型、系统及工具,无法对各类风险分门别类地进行自动、动态、组合计量从而实施管理策略措施的相应取舍;数据库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数据积累不足;尚不能运用先进技术建立科学的业绩价值管理体系,而这些才是信贷风险管理的真正精华之所在,是神似之真正目标。

(三)产品定价方面

由于受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的探索方面长期处于空白状态,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家银行在信贷产品定价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定价行为上具有了一定的制度规范;对贷款利率定价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定价行为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成熟度。但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非理性因素:如定价方式简单粗放,缺乏科学性;信贷业务流程中定价环节被忽视;信贷产品单一,定价方式方法创新不足等。而外资银行在产品定价方面早已有其成熟的做法和风险理念,值得我们去借鉴与推广。

(四)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方面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行为主体之间都不可能拥有相同的信息,即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信贷市场的环境更为复杂,在现实的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即包括外部市场信息,也包括内部交叉信息,它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面对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需要银行建立科学严密的风险预警系统。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审贷分离业已多年,但银行相对于借款人、风险管理部门(信审人员)相对于经营部门(客户经理)两个层面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不能逾越的难题。而发达国家银行经过多年的演变,已形成较为清晰且实效性很强的风险预警机制.

二、我国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与国际一流银行呈现出不小的差距,差距即方向。按照总部集中风险控制的趋势,消除差距的许多方面基层行可能无法作为(如内部风险评级等各类系统、风险模型、组合管理所需的集中化数据库、可自动计算的违约率及损失模型等),但有些方面基层行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如定价、绩效考核、贷后管理的一些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借用四个“基于”来表述我国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

(一)基于价值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基于价值的财务管理必然要求基于价值的风险管理。换言之,信贷风险管理或者资产质量控制要紧紧围绕价值创造进行,我们与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从而创造价值的水平差异体现在:我们的风险管理是比较浅层次的(单一风险贷款的营销、发放、管理、回收、处置等),而先进的更积极的风险管理方式是用风险来推断借款人的信用额度,进行信贷组合管理,且贷款是可以买卖的、同时可以盯市估值的,可以买卖使风险得以“转手”,可以盯市估值能够及时拥有大量新的信息,对风险的计量和应对真正做到动态。

(二)基于风险的产品定价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定价时往往对风险估计不足,或是没有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因此树立风险理念对产品定价显得尤为重要,从基层行处的角度出发,树立下列风险理念对商业银行而言更为实际:

1.从贷款收取的息差不是简单的存贷款利差,而是作为对银行给相关借款人发放贷款所承受的相应风险的补偿。

2.信贷回报是不对称的,上行空间有限,下行空间相当大。

3.贷款集中不能不能像股票投资那样会有额外收益,相反它会造成额外负担外损失;

4.要把对中长期贷款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在多重假设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其中现金流分析至为重要。

5.把整体风险管理和决策结合起来的主要工具有两个:用资金转移价格来分配利息收入(作为计算单笔业务、每条产品线、市场区间和业务单元利息收入的参考,将利率风险控制在既定的额度内的同时让资本最低化和投资回报最大化);用资本分配系统用以分配风险。

6.通过合理定价信贷(产品和服务)定价,确保从客户所赚取足够的收益,足以弥补损失准备和保证获得相应的资本回报率。

7.小额信贷损失是无可避免的,因此,银行要把小额信贷损失作为银行业务普通成本来处理;中小企业和地产企业借款人比大企业借款人的损失机率则较大。

以上风险理念的树立将使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上有量化的依据,从而保证其在定价时更科学合理。

(三)基于信息的风险预警

在实行审贷分离后,信审人员所掌握的信息应多于送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面对信息不对称这一难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以下方面对于有效释缓信息不对称之困具有借鉴之处:

1.贷后管理从单个风险和组合风险两个层面同时进行。

2.充分重视市场风险管理:专门的机构(部门)对贷款进行盯市估值,edfs每天更新(适用于上市公司客户);对质押、抵押品的估值及随后的盯市监控;树立违约点意识。

篇12

关键词:ABS;融资;风险管理

一、ABS资产证券化方式的基本内涵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走向成熟,金融创新正在改变着资本市场的格局作为近20年来最具生命力的金融创新工具一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正进入一的时期。为了理解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坚持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发家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动因,并试图从数据的逻辑中寻找证据,以期能提出资产证券化国的实践突破方向。

ABS作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应用延伸和发展,其涵盖了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信用贷款、商业应收款、固定资产租金,基础设施收费等领域,其核心的思想是:以标的资产未来可预期的现金流为支持,向投资者发行债券,从而达到资产变现的目的。

二、ABS带来公司融资创新方式创新分析

ABS资产证券化的真正意义在于它的创新性,资本证券化是间接融资的直接化,打通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通道,构建了金融体系中银行信用与市场信用之间的转化机制。

1 ABS为中国企业开辟了全新的融资途径与产品。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过分依赖于银行的间接融资,大量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银行必要的信用评级,被挡在银行的门外,不得不求助于民间资本,这种融资需求之大,已达万亿级的规模,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就是很好的例证。ABS资产证券化带来了这样的融资机会,企业不管大小,只要拥有能产生预期现金流的资产,通过资产转移和信用增级的技术处理,就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过程融得资金。

股票具有比较的高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由于有基础资产的支持,并经过了专业机构的信用评级,投资风险明显要低得多;而比之国债,ABS资产证券化产品获得的收益更高,所以,它是介于股票和国债之间的一个相对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是机构投资者分散风险的理想的投资组合对象。

2 ABS能够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银行持有的房产抵押贷款是中长期的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而企业持有的物业或大型装备,也有同样的特性。ABS资产证券化使得这些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能提前变现,从而降低了银行或企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并解决了可能出现的短期资金窘迫问题。

3 ABS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基础设施关系民生,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比如高速公路、桥梁、码头等,资产证券化能以这些设施的未来收益现金流作为支持,通过证券化技术的处理,把基础设施资产变现,使得政府的投资能迅速回笼,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加快了政府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在这个意义上,ABS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如同投资的助推器。

三、ABS发展方向与风险管理分析

我们发现,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驱动力来源于经济实体的融资需求如,银行将其长期信贷资产通过证券化方式提前变现,可以优化其存贷结构,增强抗能力;大型企业通过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减少负担,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中小把应收货款或者存货进行证券化,可以融得相对成本较低的资金,支持企业的发展。观察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数据,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和支持证券ABS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方向。那么,应如何在发展过程中,进行风险规避和管理呢?本文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

1 最安全可靠,风险比较低的是商业银行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是住宅贷款是商业银行增长最快和最优质的资产,但中国正处在贸易顺差快速增企业储蓄过剩的宏观环境之下,银行的流动性十分充沛,而中央银行抑制中长期投资的意图明显,所以,银行目前并没有实施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动力。

2 ABS可以中小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由于在信用评级上的先天不足,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在现有的法制规范之下,中小企业以其商业应收存货为基础资产,通过证券化技术处理,可以使发行的证券获得比中小企业本身更高用评级,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并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篇13

目前,保险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的保险经营理念和方式正在转变,保险公司从关注自身转为关注参保企业,基于参保企业风险管理的保险服务理念正在形成。传统的保险销售手段正面临挑战,保险公司不但要重视销售人员的营销技巧,更要树立“保中服务”意识,组建企业风险管理技术团队,协助参保企业大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使其损失降到最低,从而让企业更乐意与保险公司长期合作。

1评价风险和选择风险处理方式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

企业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或风险转移的一种机制,即保险转移机制。它是通过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来提高企业对风险损失的承受能力,发挥保险集散风险、分摊损失的作用。协助参保企业认识风险和分析风险处理方式,是进行风险有效管理的前提。风险处理方式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1)控制型风险处理方式。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者风险发生之中采取的防止和减少风险损失的技术性措施。其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控制型风险处理方式包括:避免、预防和抑制。(2)财务型风险处理方式。是通过事先的财务计划,筹措资金,以便对发生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及时、充分的经济补偿。其目的是以提供风险补偿基金的方式,将风险损失发生的成本均衡的分摊在一定的时期内,其实质是对无法控制的风险进行财务安排。财务型风险处理方式包括:自留和转移。由此可见,损失发生频率与损失程度之间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四种组合:发生频率高、损失程度大;发生频率高、损失程度小;发生频率低、损失程度小;发生频率低、损失程度大。第一种组合应采用控制型风险处理方式中的风险避免方式,第二种组合应采用控制型风险处理方式中的风险控制,第三种组合应采用财务型风险处理方式中的风险自留,第四种组合应采用财务型风险处理方式中的保险转移。另外,在进行风险大小评价并以此选择风险管理方式时,除将风险损失频率及损失程度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外,还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风险损失的相对性,即在评价风险损失时,不仅测量损失绝对量,还应充分估计企业对可能发生风险损失的承受力;二是风险损失的综合性,即需考虑同一风险事故可能产生的所有类型损失及对经济单位的最终和综合影响;三是风险损失的时间性,即损失总是一个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有些风险损失当场就可得以体现,有些却是滞后反应。

2风险查勘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关键

保险公司人员在协助参保企业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掌握基本的风险查勘技术,展开风险查勘工作,提供对企业有价值的风险管理方案。在风险管理比较先进的国家,风险查勘成为保险公司重要的竞争方式之一。比较成熟的风险查勘一般应包括如下方面:(1)查勘前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广泛收集待查勘单位相关的资料,特别是与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收集国内外企业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比企业因风险管理完整而免受经济损失的成功案例影响更为明显);另一方面要提前和客户预约,告知需要准备的资料,如工程保险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承包合同、承包金额明细表、工程设计书、工程进度表、地质水文报告和工地略图等。(2)实地查勘。必须留意一些细节,掌握客观现实的资料,如工程保险要对风险点摄像、拍照、绘图、记录等工作。现场查勘必需遵守企业的安全、技术保密方面的规定和限制,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现场驻留时间。与企业交往中,要有和蔼谦逊的态度,如事前介绍查勘访问的目的、赞扬企业在风险控制上的正确措施、对提供帮助的接待人员致谢等等。(3)科学合理地划分危险单位。危险单位的划分应该本着科学、谨慎和合理的原则进行。如工程保险根据标的所处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当地自然灾害(地震除外)侵袭的最大范围进行划分。(4)出具风险管理方案。通过上述风险查勘,保险人员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地理位置以及企业管理现状等情况对企业潜在的风险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然后进行分析和评估,指出企业重点要预防和控制的主要风险,依据风险的不同类型,推荐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案和建议。

3基于参保企业风险管理的保险服务案例及启示

目前,我国一些保险公司在某些服务项目上也尝试着从风险查勘着手,利用本公司专业力量和聘请行业专家对参保企业项目进行风险查勘工作,继而出具专业水准的风险勘查报告,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据报道,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依据北美成熟的风险管理标准和澳新学会风险管理专业体系形成了其特色的风险管理服务模式,在威宁路苏州河桥梁新建工程风险管理项目中,在风险查勘后,对重点项目的所有建设阶段和施工工序采用全程的、动态的、积极地风险管理策略,并聘用设计、监理和检测机构的专业力量协助风险管理,期间开了100余次风险例会,开出70份风险隐患通知单,在经历多次暴风雨和寒潮之后,整个工程直至竣工无一起重大施工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发生。2011年初,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威宁路苏州河桥梁新建工程风险管理全委托试点项目”获“2010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一等奖”。威宁路苏州河桥梁新建工程风险管理项目将引导整个行业真正关注、认识到新时代保险竞争中“工程防损”的重要性,对于改变工程保险乃至财产保险的竞争手段,具有长远意义。可以想象:如果再有类似的威宁路苏州河桥梁新建工程保险项目,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威宁路苏州河桥梁新建工程服务团队在众多的保险公司竞争中,将会显现出特有的竞争优势,众多的保险需求者将会乐意与他们进行长期的合作。

4对保险服务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

风险管理是保险业永恒的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管理不是万能的,任何风险管理方式都有它的缺陷性,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1)企业只能试图将风险减小到最低,不能完全避免或消除。风险是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只能试图将风险减小到最低的程度,而不可能完全避免或者消除。降低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科学的认识风险、积极的面对风险、有效地控制或转移风险,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篇14

随着我国经济化的不断发展,对电网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电网的覆盖率也有所提高,电网运行结构也逐渐的复杂,对于电力系统的风险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尚不明确的风险因素,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管理。文章通过对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相关的问题入手,并作出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为今后电网的运行方式提供保障与有效的帮助作用,实现我国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安全高效的运行。

关键词:

电网运行;风险管理;有效措施

整个电力系统中电网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网作为庞大的电力系统,电网在运行的时候无法避免一些风险与事故的发生,每当发生事故的时候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严格掌握好电网运行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电网运风险管理作为研究背景,概述电网运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电网运行风险管理。

1分析电网运行风险管理的内涵

在电网运行风险管理中,首先,必须先对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风险作出识别。电网在运行的时候其中包括警戒状态、安全状态、恢复状态、紧急状态四种,电网的相关管理人员可根据其四种状态识别运行风险的存在,加快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事态的严重化。从各个角度把电网运行中存在在风险分类,例如,进行技术性分类,可以把其中存在的风险分成电网运行风险、电网故障风险。也可以从相关操作的员工上进行分类,相关的管理人员可通过电网运行的风险进行管理,避免各类风险的发生,确保电网的能够恢复正常的运行,确保整体电力系统能够走向安全效率的运行方式,以上通过简析的方式对电网运行进行风险管理分析,以下是对电网风险管理详细的方式进行论述。

2电网运行过程中风险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电网系统中,电网的安全运行方式是主要的重点。在电网系统改革以来,其中,给用户们带来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将其中存在的风险利用正确的管理方法,以正确的管理方式保证电网正常的运行。从电网运行方式的现状来看,电网运行风险管理的过程,还是存在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限制电网的正常运行。

2.1电网运行管理中缺乏监管系统

随着城市不断的完善与改造电网系统,电网系统也在逐渐的强大起来,在强大的过程中,也会发生由于人员的关系所造成电网系统的微小问题,刚开始是微小的问题,日积月累微小的问题就演变成大风险,如果不到及时的解决,加上电网运行中严重的缺少监管系统,就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同时,风险管理系统还欠缺可视系统,在缺乏相关的管理系统下,难以对生产的过程存在的风险及时作出预警与可视的管理。

2.2电网运行过程中缺乏公开式工具

电网运行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不但要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同时,缺乏检测风险方面的系统,完善公开式监管方法,充分地利用公开式的管理工具,在运用公开式管理工具的同时确保各部门都能共享数据,降低分散信息风险带来的不变。对于开放式风险工具的缺乏,就不能全面柔和地挖掘和管理体系的评估模式,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就不能良好地实现电网的风险管理目标。

2.3电网运行风险管理中缺乏风险因素

由于电网的运行系统特别庞大,有关电网其中的数据也比较复杂,在这之间严重地缺乏统一的管理方式,因而就形成了电网运行中的风险因素缺乏综合分析,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及时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危险事故的发生。在电网运行的时候,对风险因素的评估工作做的比较少,所以就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3有关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必须将电网的正常运行放在重要位置,只有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才能充分的发挥起重要作用。这种方式也是保证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重点,从以上的阐述中发现,在电网运行的时候,因为电网运行风险管理运行的过程不健全,严重缺乏风险管理的风险评估分析,所以,风险管理中的各个功能就被严重的制约,这些严重问题应该引起管理者的注意,这时就应当发挥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就是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解决措施。

3.1进一步完善电网运行风险管理机制

电网运行管理就是指从业的管理者分析电网的数据、监管、识别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完全地运用有效的办法使电网的正常运行。健全初级阶段风险管理的风险建模,在现在的基础上,管理人员应当运用标准的形式进行挖掘风险信息,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因素,为后期的电网运行风险管理提供方便。风险管理机制中风险评估是重要阶段,从事的管理者应当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与前阶段进行整合,检测与评估风险因素,了解电网运行中的风险因素,实现有效的风险监管模式,根据风险存在的现状进行解答。在根据机制阶段进行修改,电网运行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会使得风险因素产生变化,同时,运用的相关措施也会产生变化,因此,应当随着变化来加以改进,促进电网运行风险管理更好的运行。

3.2运用公开式管理工具风险的透明性

以上论述了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的整体过程,应该加以利用开放式的管理工具,建立开放式的管理机制,一这种方式保证风险的可视性,由于电网管理现阶段开放式的管理还不健全,后续还应当加强对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将电网的安全管理作为终极目标。建立开放式监管体系,还可以实现对风险因素的评定与定级,用这种方试减轻管理者与分析者的压力,提供更方便的分析管理,这也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分析效率。

3.3建立多视角的风险管理信息

电网高效的运行过程中,完善多视角的透明性风险管理信息是特别重要的,能确保工作上的有效度,应当做到施工现场与电网运行进行同步控制,多跟踪多了解,可视性风险管理的相关信息能为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有效的提供可视化管理方案,保证顺利的完成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信息工作。

3.4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实现智能化全过程风险管理

在电网高效的管理中,不但要完善信息的可视度,开放式管理工具。还要利用高科技风险管理方式,实现管理效果的有效提高。因此,为了整个电网的高效运行,充分地运用智能化管理模式,建立系统化的支撑平台,再利用高科技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实现风险评估的智能化管理等相关的管理环节,同时,也能完善跟踪式管理方法,因此,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会有效的监管风险因素,这也为电网运行方式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化的不断发展。通过我国对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的大规模改革,电网运行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电力系统中电网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网作为庞大的电力系统,在运行的时候无法避免一些风险与事故的发生,每当发生事故的时候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严格地掌握好电网运行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电网的运行方式安不安全关系到电力系统与用户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同时,用户的生命以及财产的紧密相连,然而,从现在的发展状态来看,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整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风险,必须严肃地处理存在的风险问题,确保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法。希望实现我国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塔格日勒图.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浅析[J].科技资讯,2013,09:164-165.

[2]刘明.北京电网运行风险管理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4.

[3]汪际锋,陈贺,张勇,等.电网运行风险管理的基础研究[J].南方电网技术,2015,02:1-8.